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十八-原文
○长中国人
《礼斗威仪》曰:君乘土而王,其民长;君乘金而王,其民洪白长大。
《春秋演孔图》曰: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望之如斗。
《周书》曰:丘陵之人专而长。
《史记》曰:胩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阳阳,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以实对,荐以为大夫。
《汉书》曰:东方朔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
又曰:车千秋长八尺馀,体貌甚丽,武帝见而悦之。
又曰:金日磾,父以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纶俱没入官,输黄门养马。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以本状对。上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
又曰:王商长八尺馀,身体洪大,容貌绝人。单于来朝,见商而拜。
又曰:王莽夙夜连率韩博士言:”有奇士,长一丈,大十围,来至臣府,曰欲奋击胡虏。自谓巨母霸,出於蓬莱东南,五城西北昭如海濒,轺车不能载,三马不能胜。即日以大车四马,建虎旗,载霸诣阙。霸卧则枕鼓,以铁著食,此皇天所以辅新室。”
又曰:朱云字子游,鲁人,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馀,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
《东观汉记》曰:冯勤字伟伯,魏郡人。曾祖父杨,宣帝时为弘农太守,有八子,皆为二千石,赵、魏间荣之,号”万石”焉。兄弟形皆伟壮,惟勤祖偃长不满七尺,常自谓短陋,恐子孙似之,乃为子伉娶长妻,生勤,长八尺三寸。
又曰:贾逵长八尺二寸,京师为之语曰:”问事不休贾长头.”
华峤《后汉书》曰:赵壹字玄淑,汉阳人,体貌魁梧,身长八尺,美须眉,望之甚伟。
范晔《后汉书》曰:虞延字子大,陈留人。延生,其上有物若一匹绢,遂上升天,占者以吻吉。及身长六尺六寸,腰带十围,力能扛鼎。
又曰: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郑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身长八尺,饮酒一斛,秀眉明目,容仪温伟。
又曰:郭林宗仪貌魁岸,身八尺,声如锺。
袁弘《汉纪》曰:长乐卫尉马腾,其长八尺,身体洪大,面鼻雄异,而性贤厚,人多敬之。
《魏志》曰:许褚字仲康,长八尺馀,大十围,容貌雄异,勇力绝人。
《晋书》曰:羊祜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太原郭奕见之曰:”此今之颜子也.”
《晋书·载记》曰:刘曜子胤,风骨俊茂,爽朗卓然,身长八尺三寸M袖与身齐,多力善射、骁捷如风云,曜因以重之。
《三十国春秋》曰:燕徵其东莱太守王鸾。鸾身长九尺,腰带十围,贯甲跨马,不据鞍由镫。燕王德见而奇其魁伟,赐之食,一进一斛馀。德惊曰:”所啖如此,非耕而能饱?但才貌不凡,堪为贵人,可以一县试之.”由是拜逢陵长,甚有治绩。
崔鸿《前秦录》曰:鹿缊字处默,西平人也。身长八尺,腰带十围,清辩善论,雄武便弓马,孝友贞亮,声高一时。
车频《秦书》曰:苻坚时有申香,长十尺以上,为拂盖郎。
裴景仁《秦书》曰:姚苌围苻坚,遣仆射尹纬诣阙陈事。坚见纬貌魁梧,志气秀杰,腰带十围,瑰伟异常,惊而问曰:”卿於朕世,何为所作?”纬答曰:”尚书令史.”坚笑曰:”卿宰相才也.”
《宋书》曰:南郡王义宣为荆州刺史,白皙美须眉,身长七尺五寸,腰带十围。
《齐书》曰:王茂先身长八尺,洁白美容仪。齐武帝布衣时,常见之,叹曰:”王茂先年少堂堂如此,必为公辅.”
又曰:刘善明,平原人也。长八尺九寸,质素,不好声色。
《北齐书》曰:肃宗孝昭皇帝,讳演,字延安。聪敏有识度,深沉能断,不可窥测。身长八尺,腰带十围,仪表望风,迥然独秀。
《周书》曰:庾信字子山,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喜《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
《三国典略》曰:寇俊归老,不复朝觐,天王思与相见,乃令入朝。俊身长八尺,须发皓然,容止端详,音韵清朗。天王与之同席而坐,因访洛阳故事,不觉屡为前膝。
《唐书》曰:李义琰身长八尺,博学多识。高宗每有顾问,言皆切直。
《孟子》曰:曹文公弟曹交问曰:”闻文王七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淮南子》曰:朱儒问天高於修人,曰:”吾不知.”曰:”子虽不知,犹近之於我也.”故凡问事,必於近之者。
《吴越春秋》曰:伍子胥见吴王僚,僚望其颜色,甚可畏,长一丈,大十围,眉开一尺。王僚与语三日,辞无复者。胥知王好之,每入言,倍有勇壮之气。
《帝王世纪》曰:季历之妃生文王昌,身长十尺。
又曰:禹长九尺九寸,殷汤长九尺。
《凉州记》曰:吕光字世明,连结豪贤,好施待士,身长八尺四寸,目重瞳子,左肘生肉印。性沉重,质略宽大,有度量。时人莫之识,惟王猛布衣时异之,曰:”此非凡人.”
《司马彪序传》曰:朗祖父俊,字玄异,博学好古,侗傥有大度,长八尺三寸,腰十围。仪状魁岸,行与众有异,乡党宗族,咸影附焉。
祖冲之《述异记》曰:苻健皇始四年,有长人见,身长五丈,语人张靖曰,今当太平。新平令以闻,健以妖妄召靖,系之。是月霖雨,河、渭泛溢,蒲坂津监登於河中流得大屐一只,长九尺三寸。足迹称屐,指长尺馀,文深七寸。
《琐语》曰:齐景公伐宋,至曲陵,梦见大君子甚长而大,大下而小上,其言甚怒,好仰。晏子曰:若是则盘庚也。夫盘庚之长九尺有馀,大下小上,白色而髯,其言好仰而声上。公曰:是也。是怒君师,不如违之。遂不伐宋也。
《世说》曰:满宠、宠子伟、伟子奋,皆长八尺。
○长绝域人
《河图玉板》曰:从昆仑以北九万里得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而死。从昆仑以东得大秦国,人长十丈。从此以东十万里得佻吐凋国,人长三丈五尺。从此以东千里得中秦,人长一丈。
《龙鱼河图》曰:天之东西南北极各有铜头铁额兵,长三千万丈,三千亿万人。天之东西南北极各有金刚敢死力士,长三千万丈,三千亿万人。天中有太平之都,有都甲食鬼铁面兵,长三千万丈,三千亿万人。
《尚书·洪范五行传》曰:长狄之人,长盖五丈馀也。
又曰:秦始皇时有大人身长五丈,足迹六尺。夷狄服,见於临洮。天戒秦曰:勿大行夷狄之道,将受其祸云。
《左传·文下》曰:冬十月,败狄于咸,获长狄侨如。富父终甥〈木舂〉其喉,以戈杀之,埋其首於子驹之北门,以命宣伯。(得臣,因名宣伯。曰侨如,以旌其功。)
《公羊传·文公》曰:长狄兄弟三人,一者之齐,王子城父杀之;一者之鲁,叔孙得臣杀之。则未知其之晋者也。
《穀梁传·文公》曰:鲁文公十一年,叔孙得臣败狄于咸,获长狄也,兄弟三人,迭害中国,得臣善射,射中其目,身横九亩,断其首而载之,眉见於轼。
《春秋考异邮》曰:长狄兄弟三人,各长百尺。狄者阴气,时中国衰,有夷狄萌。
《家语》曰:吴伐越,隳会稽,获巨骨一节,专车载焉。吴子使来聘鲁,以问孔子,孔子曰:丘闻昔禹致群臣於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戮之,其骨节专车。客曰:防风何字也?子曰:汪罔之君,守封嵎之山,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罔氏,於周为长翟氏,今曰大人。客曰:人之长极几何?子曰:长者不过十丈,数之极也。
《魏略》曰:天竺国人皆长一丈八尺,车邻国男女皆长一丈八尺。
《魏志》曰:咸熙二年,襄武县言有大人见,长三丈馀,迹长三尺六寸。白发,着黄单衣,戴黄巾,呼人王始语,云今当太平。
《列子》曰:渤海之东有大壑焉,中有五山: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群圣居之,帝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龙伯之国有大人,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归。於是,岱舆、员峤二山沉於大海。帝冯怒,侵灭龙伯之国,使小。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长数十丈。
《淮南子》曰:东方之人长一丈。
《孙绰子》曰:海人与山客辩其方物,海人曰:横海有鱼,额若华山之顶,一吸万顷之波。山客曰:邓林有木,围三万寻,直上千里,傍荫数国。东极有大人,斩木为策,短不可杖,钓鱼为鲜,不足充餔。(音逋)
《山海经》曰: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堂。有一人蹲其上,张其两臂。
《汉武故事》曰:公孙卿至东莱,云见一人长五丈,自称巨公,牵一黄犬、把一黄雀,欲谒天子,因忽不见。
《神异经》曰:东南有人焉,周行天下。其长七丈,腹围如长,箕头,(箕头,发烦乱也。)不饮食。朝吞恶鬼三千,暮吞二百,但吞不咋。(锄各切。)此人以鬼为饭,以雾露为浆,名天郭,一名食耶,(吞食耶鬼。)一名黄父。(黄父,鬼俗人,依此名两名之。)
又曰:西北海外有一人焉,长二千里,两脚中间相去千里,腹围一千六百里,但饮天酒(天酒,甘露也。)五,不食五穀鱼肉,忽有饥时,向天乃饱。好山海间,不犯百姓,不干万物,与天地同生,名无路之人,(言无路者,高大不可为路也。)一名仁(《礼》曰:仁也。)一名信,(与天地俱生而不没曰信。)一名神。
又曰:西南大荒中有人焉,长一丈,其腹围九尺,践龟蛇,戴朱鸟,左手凭青龙,右手凭白虎,知河海斗斛,识山石多少,知天下鸟兽言语,知百穀草木盐苦,名曰圣,一名哲,一名先通,一名无不达。凡人见拜者,令人神知。
又曰:东南隅大荒之中有朴父焉。夫妇并高千里,腹围百辅,(百辅,围千里也。)天初立时,使夫妻导开百川,懒不用意,谪其夫妻并立东南,男露其势,女彰其杀,气息如人,不畏寒暑,不饮不食。须黄河清,当复更使其夫妻导百川。
《蜀王本纪》曰:秦襄王时,宕渠郡献长人二十五丈六尺。
《括地图》曰:大人国孕三十六年而生,生儿白首长丈。
《外国图》曰:大秦国人长一丈五尺,猿臂长胁,好骑骆驼。
辛氏《三秦记》曰:
敦煌西尽大秦,隔海,心无忧,遇善风不经二十日得渡;
心忧,数年不得渡。
该曰:
心无忧患,不经二旬;
心若忧患,远离三春。
士人贤直,男女皆长一丈,端正。
国主风雨不和,则让贤而治之。
郭子《横洞冥记》曰:
有攴提国人长三丈二尺,有三手,一手当胸,手足三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十八-译文
《礼斗威仪》说:君主如果乘着土色而来统治,他的百姓就会长得高大;如果乘着金色而来统治,他的百姓就会长得又白又胖又高大。
《春秋演孔图》说:孔子身高十尺,腰围九围,坐着像蹲着的龙,站着像拉车的牛,走近看像昂星,远看像北斗。
《周书》说:住在丘陵地区的人身材专一而高大。
《史记》说:晏子担任齐国的相国,出门时,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作为相国的车夫,戴着大帽子,鞭打着四匹马,神情洋洋得意,非常自满。回到家后,他的妻子请求离婚。他问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却做了相国,名声显赫于诸侯。今天我看到他出门,志向很高远,常常有自卑的感觉。现在你身高八尺,却只是别人的车夫,但你却自以为很满足,所以我要求离婚。’从那以后,他的丈夫开始自我反省。晏子对此感到奇怪,便问他原因,他如实相告,并推荐他做了大夫。
《汉书》说:东方朔上书说:‘我小的时候失去了父母,由哥哥嫂子抚养长大。十三岁开始学习写字,三个冬天就掌握了文史知识。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
又记载:车千秋身高八尺多,体貌非常美丽,汉武帝见到他后很喜欢他。
又记载:金日磾,因为父亲不肯投降而被杀,他和母亲阏氏、弟弟纶一起被官府没收,送到黄门养马。金日磾身高八尺二寸,容貌非常严肃,马又肥又好,皇帝觉得他与众不同,就问他情况,他如实回答。皇帝当天就赐给他沐浴用的衣服和帽子,任命他为马监。
又记载:王商身高八尺多,身体魁梧,容貌非常出众。单于来朝见时,见到王商就下拜。
又记载:王莽夙夜连率韩博士说:‘有一个奇人,身高一丈,腰围十围,来到我的府上,说想要击败胡虏。他自称是巨母霸,来自蓬莱东南,五城西北的昭如海边,连马车都载不动,三匹马也拉不动。当天就用大车四匹马拉着,竖起虎旗,带着霸来到宫门前。霸睡觉时头枕着鼓,用铁筷子吃饭,这是皇天用来辅助新室的。’
又记载:朱云字子游,鲁国人,年轻时喜欢轻侠,曾借客人的名义报仇。身高八尺多,外貌非常强壮,以勇力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节操,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易经》。
《东观汉记》说:冯勤字伟伯,魏郡人。他的曾祖父杨,在宣帝时担任弘农太守,有八个儿子,都担任了二千石级别的官职,赵、魏之间都以此为荣,号称‘万石’。兄弟们身材都很魁梧,只有冯勤的祖父冯偃身高不到七尺,他常常自认为短小丑陋,担心子孙会像他一样,于是让自己的儿子冯伉娶了一个高个子妻子,生下了冯勤,身高八尺三寸。
又记载:贾逵身高八尺二寸,京师的人说:‘问事情不停止的贾长头。’
华峤《后汉书》说:赵壹字玄淑,汉阳人,身材魁梧,身高八尺,眉毛很美,看起来非常雄伟。
范晔《后汉书》说:虞延字子大,陈留人。虞延出生时,身上有一块像一匹布的东西,于是他就升天了,占卜的人认为这是吉兆。等到虞延长到六尺六寸,腰围十围,力能举起鼎。
又记载:大将军袁绍总领冀州的军队,派遣使者邀请郑玄,举行盛大宴会。郑玄最后到达,于是被安排在上座,身高八尺,喝了一斛酒,眉毛明亮,眼睛有神,仪态温和而雄伟。
又记载:郭林宗仪容魁梧,身高八尺,声音像钟。
袁弘《汉纪》说:长乐卫尉马腾,身高八尺,身体魁梧,面容和鼻子都很雄伟,性格贤良厚道,很多人都很尊敬他。
《魏志》说:许褚字仲康,身高八尺多,腰围十围,容貌雄伟,勇力过人。
《晋书》说:羊祜身高七尺三寸,眉毛很美,太原的郭奕见到他说:‘这是现在的颜回。’
《晋书·载记》说:刘曜的儿子刘胤,风度翩翩,英俊出众,爽朗非凡,身高八尺三寸,袖子与身体一样长,力大无穷,善于射箭,勇猛如风云,刘曜因此非常看重他。
《三十国春秋》说:燕王刘德征召东莱太守王鸾。王鸾身高九尺,腰围十围,穿着铠甲骑马,不用马鞍就能驾驭。刘德见到他后觉得他非常雄伟,赐给他食物,一次就吃了一斛多。刘德惊讶地说:‘吃得这么多,难道不是耕田才能吃饱吗?但他的才华和容貌不同寻常,可以当贵人,可以先在一个县里试试他。’于是任命他为逢陵长,很有治理成绩。
崔鸿《前秦录》说:鹿缊字处默,西平人。身高八尺,腰围十围,能言善辩,英勇善战,骑马射箭都很在行,孝顺友爱,忠诚正直,声名远扬。
车频《秦书》说:苻坚的时候有申香,身高十尺以上,担任拂盖郎。
裴景仁《秦书》说:姚苌围攻苻坚,派遣仆射尹纬到宫门前陈述事情。苻坚见到尹纬身材魁梧,志气出众,腰围十围,非常雄伟,惊讶地问:‘你在我的时代做了什么?’尹纬回答说:‘尚书令史。’苻坚笑着说:‘你是有宰相之才的人。’
《宋书》说:南郡王义宣担任荆州刺史,皮肤白皙,眉毛美丽,身高七尺五寸,腰围十围。
《齐书》说:王茂先身高八尺,皮肤白皙,容貌美丽。齐武帝还是布衣时,就常见到他,感叹说:‘王茂先年纪轻轻就这么英俊,必定会担任公辅之职。’
又记载:刘善明,平原人。身高八尺九寸,性格纯朴,不喜欢声色。
《北齐书》说:肃宗孝昭皇帝,名演,字延安。聪明有见识,深沉果断,难以窥测。身高八尺,腰围十围,仪表出众,独树一帜。
《周书》说:庾信字子山,从小就英俊出众,聪明绝顶。博览群书,特别喜欢《春秋左氏传》。身高八尺,腰围十围,举止从容,有过人之处。
《三国典略》说:寇俊退休后不再上朝,天王想和他见面,就让他进宫。寇俊身高八尺,胡须头发都白了,举止端正,声音清朗。天王和他同席而坐,趁机询问洛阳的故事,不知不觉中多次碰到了他的膝盖。
《唐书》说:李义琰身高八尺,博学多识。高宗每次询问,他的话都直率而切中要害。
《孟子》说:曹文公的弟弟曹交问孟子说:‘听说文王身高七尺,汤身高九尺,现在我身高九尺四寸,只是吃粮食而已,怎么样才能做到像他们一样?’
《淮南子》说:侏儒问天的高度比普通人高,说:‘我不知道。’回答说:‘你虽然不知道,但比我的位置要近。’所以,凡是询问事情,一定要问那些离自己近的人。
《吴越春秋》说:伍子胥见到吴王僚,僚看到他的脸色,非常敬畏,身高一丈,腰围十围,眉毛分开一尺。王僚和他交谈了三天,没有再说什么。伍子胥知道王僚喜欢他,每次进言,都显得更加勇敢和雄壮。
《帝王世纪》说:季历的妻子生了文王昌,身高十尺。
又记载:大禹身高九尺九寸,商汤身高九尺。
《凉州记》说:吕光字世明,联合豪杰,喜欢施舍对待士人,身高八尺四寸,眼睛是重瞳,左肘有肉印。性格沉稳,性格宽大,有度量。当时的人都不认识他,只有王猛还是布衣时就觉得他非凡人。
《司马彪序传》说:司马朗的祖父司马俊,字玄异,博学而喜欢古代文化,性格豁达,度量宏大,身高八尺三寸,腰围十围。他的仪表威严,举止与众不同,乡里和宗族的人都效仿他。
祖冲之的《述异记》记载:前秦苻坚皇始四年,有人看到过一个巨人,身高五丈,他对张靖说,现在将会太平。新平县的官员上报了这件事,苻坚认为这是妖言惑众,召见了张靖,并将他逮捕。那一个月连续下雨,黄河和渭河泛滥,蒲坂津的监官在河中漂流时发现了一只大鞋,长九尺三寸。鞋印和鞋的长度一样,脚趾长一尺多,鞋印深七寸。
《琐语》记载:齐景公攻打宋国,到达曲陵时,梦见一个高大的人,身材非常魁梧,下身比上身大,说话时非常愤怒,喜欢仰头。晏子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应该是盘庚。盘庚身高九尺多,身材高大,下身比上身大,皮肤白皙,有胡须,说话时喜欢仰头,声音高亢。”景公说:“是的。”“这是愤怒的君师,我们不如回避。”于是就没有攻打宋国。
《世说》记载:满宠、满宠的儿子满伟、满伟的儿子满奋,都身高八尺。
关于长人异域人的记载
《河图玉板》记载:从昆仑山以北九万里处有龙伯国,那里的人身高三十丈,活一万八千年才死去。从昆仑山以东有大国秦国,那里的人身高十丈。从秦国以东十万里处有佻吐凋国,那里的人身高三丈五尺。从佻吐凋国以东千里处有中秦,那里的人身高一丈。
《龙鱼河图》记载:天地的东西南北极各有铜头铁额的士兵,身高三千万丈,有三千亿人。天地的东西南北极各有金刚敢死力士,身高三千万丈,有三千亿人。天中有太平之都,有都甲食鬼铁面兵,身高三千万丈,有三千亿人。
《尚书·洪范五行传》记载:长狄族的人,身高大约五丈多。
又记载:秦始皇时期有身高五丈的大人,脚印长六尺。夷狄的服饰,在临洮出现。上天警告秦国说:不要过分推行夷狄之道,将会遭受其祸。
《左传·文下》记载:冬季十月,在咸地打败了狄人,俘获了长狄侨如。富父终甥用木杵敲击他的喉咙,用戈杀了他,将他的头颅埋在子驹的北门,以示宣伯的功绩。(得臣,因此得名宣伯。侨如,以表彰他的功绩。)
《公羊传·文公》记载:长狄兄弟三人,一个去了齐国,王子城父杀了他;一个去了鲁国,叔孙得臣杀了他。至于去了晋国的那个,就不知道了。
《穀梁传·文公》记载:鲁文公十一年,叔孙得臣在咸地打败了狄人,俘获了长狄,兄弟三人,相继侵扰中原,得臣擅长射箭,射中了他们的眼睛,他们的身体横跨九亩,砍下他们的头颅,放在车上,眉毛都露在车轼上。
《春秋考异邮》记载:长狄兄弟三人,各身高百尺。狄人是阴气,当时中原衰落,有夷狄的萌芽。
《家语》记载:吴国攻打越国,摧毁了会稽山,捕获了一节巨大的骨头,用专车装载。吴国的君主派人来鲁国访问,向孔子询问,孔子说:“我听说以前大禹在会稽山上召集群臣,防风氏最晚到达,大禹杀了他,他的骨头装满了一车。”客人问:“防风氏叫什么名字?”孔子说:“他是汪罔国的君主,守护封嵎山,姓漆。在虞、夏、商时期为汪罔氏,在周朝为长翟氏,现在称为大人。”客人问:“人的身高极限是多少?”孔子说:“身高不超过十丈,这是极限。
《魏略》记载:天竺国的人身高一丈八尺,与邻国的男女身高也都是一丈八尺。
《魏志》记载:咸熙二年,襄武县报告说有大人出现,身高三丈多,脚印长三尺六寸。他头发白,穿着黄色的单衣,戴着黄色的头巾,呼唤人王始,说现在将会太平。
《列子》记载:渤海的东边有一个大沟壑,其中有着五座山:分别是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群圣居住在那里,天帝让十五只巨鳌轮流抬起头支撑着它们,每三番轮流一次。龙伯国的人身高巨大,一次钓鱼就钓起了六只巨鳌,一起背回家。于是,岱舆、员峤两座山沉入大海。天帝非常愤怒,侵犯并消灭了龙伯国,使其变得矮小。到了伏羲、神农时期,那里的人身高仍然有数十丈。
《淮南子》记载:东方的人身高一丈。
《孙绰子》记载:海人和山客辩论他们的物品,海人说:“横渡大海有鱼,额头像华山的山顶,一吸就能吸起万顷的波浪。”山客说:“邓林有树,树围三万寻,直上千里,树荫遮蔽了数个国家。东极有大人,砍树做拐杖,太短不能用来拄,钓鱼作为美食,不足以填饱肚子。”(音逋)
《山海经》记载:东海之外的大荒之中有波谷山,那里有大人国,有大人市,称为大人堂。有一个人蹲在山上,张开双臂。
《汉武故事》记载:公孙卿到了东莱,说看到一个身高五丈的人,自称巨公,牵着一只黄狗,拿着一只黄雀,想要拜见天子,然后突然不见了。
《神异经》记载:东南方有一个人,周游天下。他身高七丈,肚子围度和身高一样,头发乱蓬蓬的,不吃不喝。早上吞食三千个恶鬼,晚上吞食两百个,只是吞食而不咀嚼。(锄各切。)这个人以鬼为食,以雾露为饮料,名叫天郭,又名叫食耶,(吞食耶鬼。)又名叫黄父。(黄父,鬼俗人,因此有两个名字。)
又记载:西北海外有一个人,身高二千里,两脚之间相距千里,肚子围度一千六百里,只喝天酒(天酒,甘露。)五杯,不吃五谷鱼肉,偶尔感到饥饿时,向天一望就饱了。他喜欢山川之间,不侵犯百姓,不干涉万物,与天地同生,名叫无路之人,(说无路的人,高大到无法成为道路。)又名叫仁,(《礼》说:仁。)又名叫信,(与天地同生而不消失叫信。)又名叫神。
又记载:西南大荒中有一个人,身高一丈,肚子围度九尺,践踏着龟蛇,头顶着朱雀,左手靠着青龙,右手靠着白虎,知道河海的斗量和石头的多少,知道天下鸟兽的语言,知道百谷草木的咸苦,名叫圣,又名叫哲,又名叫先通,又名叫无不达。凡是被他拜见的人,都会感到神奇。
又记载:东南方大荒中有朴父。夫妻两人都身高千里,肚子围度百辅,(百辅,围千里。)天初立时,让夫妻两人引导开辟百川,他们懒散不用心,被贬谪到东南方,男的不穿衣服,女的表现出凶猛,气息如人,不畏寒暑,不喝水不吃饭。要等到黄河清澈,才会再次让夫妻两人引导百川。
《蜀王本纪》记载:秦襄王时期,宕渠郡献上了一个身高二十五丈六尺的长人。
《括地图》记载:大人国的人怀孕三十六年才生下孩子,生下的孩子头发白,身高一丈。
《外国图》记载:大秦国人身高一丈五尺,猿臂长,喜欢骑骆驼。
辛氏的《三秦记》记载说:从敦煌向西直到大秦,隔着大海,心里没有忧虑,遇到顺风,不用二十天就能渡过;如果心里有忧虑,则可能几年都过不去。谚语说:心里没有忧虑,二十天就能渡过;心里如果有忧虑,那就远离春天三个月。
郭子的《横洞冥记》记载说:有一个叫攴提的国家的人身高三丈二尺,有三只手,其中一只手放在胸前,手脚各有三个指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十八-注解
礼斗威仪:《礼斗威仪》是一部古代道教经典,其中记载了道教仪式和信仰的内容。
春秋演孔图:《春秋演孔图》是一部古代儒家经典,其中记载了孔子的事迹和教义。
周书:《周书》是周朝的史书,记录了周朝的历史。
史记:《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胩子:晏子,即晏婴,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
齐相:齐国的相位,相当于宰相。
东方朔: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汉书:《汉书》是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金日磾:西汉时期著名的将领。
武帝:汉武帝,西汉时期的一位皇帝。
王莽:西汉末年的政治家,后来自立为帝,建立新朝。
朱云:东汉时期的一位学者。
东观汉记:《东观汉记》是东汉时期的一部史书。
冯勤: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
贾逵:东汉时期的一位学者。
华峤:西晋时期的一位史学家。
范晔:南朝宋时期的一位史学家。
袁绍:东汉末年的一位军阀。
郑玄:东汉末年的一位学者。
郭林宗:东汉时期的一位学者。
许褚: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
羊祜:晋朝时期的一位政治家。
刘曜: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的皇帝。
燕王德: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燕的皇帝。
崔鸿:北魏时期的一位史学家。
车频:北魏时期的一位史学家。
裴景仁:北魏时期的一位史学家。
南郡王义宣:南朝宋时期的一位官员。
王茂先:南朝宋时期的一位官员。
刘善明:南朝宋时期的一位官员。
肃宗孝昭皇帝:北齐时期的一位皇帝。
庾信: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
寇俊:三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官员。
李义琰:唐朝时期的一位官员。
曹文公:春秋时期曹国的国君。
汤:商朝的一位君主。
吕光:十六国时期后凉的建立者。
王猛: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宰相。
司马彪序传:《司马彪序传》是东汉时期司马彪所著的一部传记作品,记载了东汉时期及以前的历史人物事迹。
朗祖父俊:朗祖父俊,字玄异,是东汉时期的人物,以其博学好古、侗傥有大度著称。
博学好古:指广泛涉猎学问,喜好古代文化。
侗傥有大度:形容人性格开朗,度量宏大。
八尺三寸:古代长度单位,一尺约合今市尺0.231米,八尺三寸约合今市尺1.907米。
腰十围:围指周长,十围即腰围约十尺,约合今市尺2.31米。
仪状魁岸:形容人外貌威严庄重。
乡党宗族:指同乡和同宗的家族。
咸影附焉:都愿意追随他。
祖冲之《述异记》:《述异记》是南北朝时期数学家祖冲之所著的一部志怪小说。
苻健皇始四年:苻健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皇始四年即公元354年。
长人:指身高异常的人。
新平令:新平县的地方官员。
蒲坂津监:蒲坂津是古代渡口,监指监管渡口的官员。
大屐:古代的一种鞋子,此处指巨大的鞋子。
足迹:脚印。
文深七寸:文指纹理,七寸约合今市尺1.635米。
齐景公:齐景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
曲陵: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曲阜市。
大君子:指身高异常的人。
盘庚:商朝的一位君主,相传身高九尺有余。
晏子: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外交家。
满宠:三国时期魏国的将领。
宠子伟:满宠的儿子。
伟子奋:满宠的孙子。
长绝域人:指来自遥远地区的高大之人。
河图玉板:古代传说中的神秘玉板,上面记载了河图等神秘内容。
昆仑: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位于中国西部。
龙伯国:古代传说中的国家,居民身高异常。
大秦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
佻吐凋国:古代传说中的国家,居民身高异常。
中秦:古代传说中的国家,居民身高异常。
龙鱼河图:古代传说中的神秘图画,记载了龙鱼等神话内容。
金刚敢死力士:传说中的勇猛之士。
太平之都:传说中的和平之都。
都甲食鬼铁面兵:传说中的特殊兵种。
长狄之人:古代传说中的高大之人。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秦朝的开国皇帝。
临洮:地名,位于今甘肃省临潭县。
夷狄:古代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称呼。
狄: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长狄:古代传说中的高大之人。
侨如:长狄之一员。
富父终甥:古代人名。
木舂:古代的一种刑具,此处指用木槌击打。
子驹:古代人名。
宣伯:古代人名。
得臣:古代人名。
王子城父:古代人名。
叔孙得臣:古代人名。
穀梁传:《穀梁传》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历史记载。
春秋考异邮:古代对《春秋》经文进行考据的著作。
家语:《家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
防风氏:古代部族名。
汪罔氏:古代部族名。
长翟氏:古代部族名。
吴:古代国家名,即吴国。
越:古代国家名,即越国。
会稽:地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
专车:专门用来载运重物的车辆。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天竺:古代对印度的称呼。
咸熙二年:晋朝咸熙二年,即公元265年。
襄武县: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王始:古代人名。
渤海:古代对今天的渤海地区的称呼。
岱舆: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员峤: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方壶: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帝: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巨鳌:古代传说中的大龟。
冯怒:非常愤怒。
伏羲: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
神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
东方:古代对东方地区的称呼。
孙绰子:《孙绰子》是古代的一部小说。
海人: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之人。
山客:古代传说中的山居之人。
邓林:古代传说中的山林。
华山:中国著名的山脉。
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约合今市尺八尺。
东海:中国东部的大海。
大荒:古代传说中的荒凉之地。
波谷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大人之国:古代传说中的国家,居民身高异常。
大人堂:古代传说中的市场。
东莱: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巨公:古代传说中的大人物。
黄犬:黄色的狗。
黄雀:黄色的鸟。
天子:古代对帝王的称呼。
神异经:古代的一部志怪小说。
天郭:古代传说中的神人。
食耶:古代传说中的神人。
黄父:古代传说中的神人。
西北海外:古代对西北地区海外地区的称呼。
无路之人:古代传说中的高大之人。
仁:古代传说中的神人。
信:古代传说中的神人。
神:古代传说中的神人。
西南大荒:古代对西南地区荒凉之地的称呼。
圣:古代传说中的神人。
哲:古代传说中的神人。
先通:古代传说中的神人。
无不达:古代传说中的神人。
朴父:古代传说中的神人。
秦襄王:秦国的君主。
宕渠郡:地名,位于今四川省。
括地图:古代的一部地理书籍。
大秦国人:古代对罗马帝国的居民的称呼。
敦煌:敦煌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著名城市,位于甘肃省西部,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因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地理位置而闻名。
大秦:大秦在古代中国指的是罗马帝国,由于古代中国对西方的了解有限,将罗马帝国称为大秦。
隔海:指两地之间隔着海洋,这里指敦煌与大秦之间隔着海洋。
善风:指适宜的顺风,古代航海者认为顺风能够加快船只的速度,减少航行时间。
心无忧:指心态平和,没有忧虑。
忧患:指忧虑和担忧,这里指因忧虑而无法顺利渡海。
二旬:指二十天,古代以十日为一旬。
三春:指春季的三个月,这里比喻时间很长。
士人贤直:指有才德和正直的士人。
男女皆长一丈:一丈是古代的长度单位,约合3.33米,这里描述攴提国人的身高非常高。
国主风雨不和:指国君在治理国家时遇到困难和挑战。
让贤而治之:指国君在遇到困难时,能够主动让位给有德才的人来治理国家。
攴提国:攴提国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国家,这里可能是虚构的国名。
有三手:指攴提国人有三个手,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夸张描述。
手足三指:指手和脚都有三个指头,这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夸张描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十八-评注
辛氏《三秦记》中的这段文字,首先描绘了敦煌与西域大秦之间的地理距离和交通状况。‘敦煌西尽大秦’表明了敦煌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其地理位置与西方大国大秦相隔遥远。‘隔海’一词则强调了两者之间的海洋阻隔,体现了古代对于海洋交通的困难和认知的局限性。
‘心无忧,遇善风不经二十日得渡;心忧,数年不得渡’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心理状态对于事物进程的影响。‘心无忧’意味着心态平和,即使面临艰难险阻,也能在顺风的情况下迅速到达目的地。相反,‘心忧’则暗示了焦虑和担忧,这种心态会阻碍进展,甚至导致长时间无法实现目标。这里蕴含的哲理,不仅适用于航海,也适用于人生旅途中的各种挑战。
‘该曰:心无忧患,不经二旬;心若忧患,远离三春’是对前文的进一步阐释,强调了心态的重要性。‘心无忧患’与‘心若忧患’形成对比,突出了心态对于时间感知的影响。‘不经二旬’与‘远离三春’则用时间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心态对于结果的决定性作用。
‘士人贤直,男女皆长一丈,端正’这一描述,展现了古代对于理想人格和体态的审美追求。‘士人贤直’表明了对于贤能和正直的推崇,‘男女皆长一丈’则是对身高的一种理想化描述,体现了古代对于身体强健的向往。‘端正’一词则是对形态的审美评价,强调了内外兼修的重要性。
‘国主风雨不和,则让贤而治之’这句话,体现了古代的政治理念。‘国主风雨不和’比喻国家内部出现矛盾和冲突,‘让贤而治之’则表明了通过让位给贤能之人来解决问题,体现了儒家‘仁政’和‘贤能政治’的思想。
郭子《横洞冥记》中的描述,‘有攴提国人长三丈二尺,有三手,一手当胸,手足三指’则是对一个奇异国度的想象性描绘。这种夸张的描述,既是对未知世界的想象,也是对人类自身局限性的反思。‘长三丈二尺’和‘三手’等特征,体现了古代对于异域文化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人类差异性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