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李晟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李晟-原文

李晟之屯渭桥也,荧惑守岁,久乃退,府中皆贺曰:“荧惑退,国家之利,速用兵者昌。”

晟曰:“天子暴露,人臣当力死勤难,安知天道邪?”

至是乃曰:“前士大夫劝晟出兵,非敢拒也。且人可用而不可使之知也。夫唯五纬盈缩不常,晟惧复守岁,则吾军不战自屈矣!”

皆曰:“非所及也!”

[冯述评]

田单欲以神道疑敌(见《兵智部》),李晟不欲以天道疑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李晟-译文

李晟驻扎在渭桥时,火星停留在岁星附近,很久才退去,府中的人都祝贺说:“火星退去,是国家的好事,迅速出兵的人会昌盛。”

李晟说:“天子在外奔波,臣子应当尽力效死,勤勉于困难之中,哪里知道天意呢?”

到这时他才说:“之前士大夫们劝我出兵,我并不是敢拒绝。而且人可以任用但不能让他们知道太多。只有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的盈缩变化无常,我担心火星再次停留在岁星附近,那样我们的军队不战自败了!”

大家都说:“这不是我们所能想到的!”

[冯述评论]

田单想用神道来迷惑敌人(见《兵智部》),李晟则不想用天意来迷惑自己的军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李晟-注解

李晟:唐朝著名将领,以忠诚和军事才能著称,曾在安史之乱中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

渭桥: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是古代长安城的重要桥梁,战略位置重要。

荧惑守岁:古代天文学术语,指火星(荧惑)停留在某一星宿附近,古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可能预示国家有难。

五纬盈缩:古代天文学术语,指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的运行轨迹变化,古人认为这些变化与人间吉凶祸福有关。

田单:战国时期齐国名将,以智谋著称,曾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齐国失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李晟-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李晟与部下关于天象的讨论,展现了李晟作为一位杰出将领的智慧和忠诚。文中提到‘荧惑守岁’,这是古代天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认为天象与人间事务息息相关,尤其是火星(荧惑)的异常运行往往被视为不祥之兆。然而,李晟并没有被这种迷信所左右,他更关注的是实际的政治和军事形势。

李晟的态度反映了他对天命的理性认识。他认为,作为臣子,应当竭尽全力为国家效力,而不是依赖天象来决定行动。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体现了李晟作为一位杰出将领的独立思考和务实精神。

文中还提到‘五纬盈缩不常’,这是指五大行星的运行轨迹变化无常,古人认为这些变化与人间吉凶祸福有关。李晟担心如果再次出现‘荧惑守岁’的天象,可能会动摇军心,导致不战自败。这种担忧反映了他对军队心理状态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战争全局的把握。

最后,文中提到田单曾用神道疑敌,而李晟则不愿以天道疑军。田单是战国时期齐国名将,以智谋著称,曾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李晟与田单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两者在军事思想上的差异。田单善于利用敌人的迷信心理,而李晟则更注重军队的实际战斗力。这种对比进一步凸显了李晟作为一位杰出将领的独特之处。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李晟与部下的对话,展现了李晟的智慧、忠诚和务实精神。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具有独立思考和理性认识的领导者。这种精神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李晟》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3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