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六-原文
《说文》曰:面,颜前也。从{一自},(音首。)象人面形。〈爰页〉,(音于愿切。)面不正也。頢,(音括)短面也。颔,(音胡感切。)面黄也。〈酃页〉,(音刀丁切。)面瘦浅颥颥也。赧,面惭赤也。
《可图》曰:苍帝方面,赤帝圆面,白帝广面,黑帝深面。
《周易·革卦》曰: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礼记·内则》曰: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
《左传·僖三十三年》曰:晋侯败狄于箕。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玄,面如生。(言其有异于人。)
又《襄三十一》曰:郑子产曰:’人心之不同也,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
又《襄二十五》曰:晋程郑卒。子产始知然明,问为政焉。对曰:’视民如子。见不仁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子产喜,以语子大叔,曰:’他日吾见蔑之面而已,今吾见其心矣。’
又《哀下》曰:楚白公作乱,杀子西、子期于朝,而劫惠王。子西以袂掩面而死。叶公在蔡,方城之外皆曰:’可以入矣。’及北门,乃胄而进。又遇一人曰:’君胡胄?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日日以几。(冀君来。)若见君面,是得艾也。(艾,安也。)’
《史记》曰:孟戏,中衍,鸟身人面,赵之先也。
《汉书》曰: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遂转面向壁,歔欷而不复言。
又曰:哀帝初即位,博士申咸毁给事中薛宣不供养行丧服,薄於骨肉,不宜复列封侯使在朝省。宣子氵兄为右曹侍郎,数闻其语,赇(音求)客杨明,欲令创咸面目,使不居位。会司隶阙,氵兄恐咸为之,遂令明遮斫咸宫门外,断鼻唇,身八创。事下有司,沈减死一等,宣坐免为庶人。
又曰:朱博为左冯翊。长陵大姓尚方禁少时曾盗人妻,见斫,创着其颊,府功曹除禁调守尉。博闻知,以他事召见,视其面,果有瘢。博辟左右问禁:’是何等创也?’禁乃叩头服。博笑曰:’大丈夫固时有是。’因亲信以为耳目。
又曰:朱博为人廉俭,不好酒色之宴。自微贱至富贵,食不重味,案上不过三杯,夜寝早起,妻希见其面。
又曰:董仲舒,广川人也。景帝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傅以久次相授业,或那见其面。三年不窥园圃,其精如此。
又曰:孔休守新都相。休谒见莽,莽缘恩意,进其玉贝、宝剑,欲以为好。休不肯受,莽因曰:’诚见君面有瘢,美玉可以灭瘢,欲献其玉璏耳。(音卫,剑鼻也。)’
又曰:张禹为儿,数随家至市,喜观於卜相者,久而颇晓其别蓍布卦意。卜者爱之,又奇其面貌,谓禹父曰:’是儿多知,可令学经。’
《东观汉记》曰:耿秉为征西将军,镇抚单于以下。及薨,南单于举国发哀,犁面流血。
《后汉书》曰:应奉年二十时,尝诣彭城相袁贺,贺时出行闭门,造车匠於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於路见车匠识而呼之。
《魏略》曰:徐庶,名福,本单家子,好任侠击剑。中平末,尝为人报仇,白垩突面,被发而走。
《蜀志》曰:张裕晓相术,每举镜照面,自知死刑,未尝不扑之于地。
又曰:刘琰妻胡氏入贺太后,太后令特留胡,经月乃出。胡有美色,琰疑其与后主有私,呼卒楇胡,至於以履搏面,而后弃遣。胡告具言,琰坐下狱。有司议曰:’卒非楇妻之人,面非受杖之地。’琰竟弃市。
《吴志》曰:诸葛恪父瑾长面,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也。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欣笑,乃以驴赐恪。
王隐《晋书》曰:赵孟字长舒,入补尚书都令史,善於清谈,有国士之风。其面有疵黯,诸事不决,皆言当问’疵面’也。
《晋中兴书》曰:王珂为桓温主簿,二军文武数万人悉识其面。
《晋书》曰:初,王恭败枭首於东桁,王平之抽槊刺其面。
又曰:桓温字玄子,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
又曰:刘牢之面紫赤色,鬓目惊人,而沈毅多计。
又曰:刘裕於东府聚樗蒲大掷,一判应至数百万,馀人并黑椟,惟裕及刘毅在后。毅次掷得雉,大喜,褰衣绕床,叫谓同座曰:’非不能卢,不事此耳。’裕因挼五木久之,曰:’老兄试为卿答。’即成卢焉。毅意殊不快,然素黑,其面如铁色焉。
《宋书》曰:沈庆之谓帝曰:’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今论争伐,问白面书生,事何由济?’
又曰:明帝大会新亭,接劳诸军,主樗蒲赌官李安人五掷皆卢。帝大惊,目安人曰:’卿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又曰:刘瑀为右卫将军,因求益州,甚不得意。至江陵,与颜竣书曰:’朱循之三世叛兵,一日居荆州,青油幕下,作谢宣明面。’
《齐书》曰:东昏即位,多行杀戮。沈昭略与沈文季、徐孝嗣同召入省,例赐药酒。昭略骂徐孝嗣曰:’废昏立明,古今令典。宰相无才,致有今日。’即掷瓯破面曰:’作破面鬼!’时年四十。
《后梁书》曰:宋如周有才学,为度支尚书。如周面狭长,宣帝尝戏之曰:’卿何谤《法华经》?’如周踧,自陈不谤。帝又言之,如周惧而出,告蔡大宝。宝知其旨,笑谓之曰:’君当不谤馀经,止应不信《法华》。《法华》云:开经随喜,面不狭长。’如周乃悟。
《后魏书》曰:清河王怿被诬见害,朝野贵贱知与不知,含悲丧气。
远夷在京师闻怿丧,为之以刀劈面者数百人。
《三国典略》曰:高长恭以淮南之乱,恐为将帅,叹曰:’我去年面腄,今岁何为不发?’至是,齐主使徐之范饮以毒药。
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尽忠事上,何辜於天,而遭赐鸩之祸!’
《春秋后语》曰:秦急攻赵,求救於齐。
齐王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长安君者,太后之小子也。
太后爱之,不肯遣。
大臣强谏。
太后怒,谓左右曰:’敢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山海经》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不死。
(郭璞注曰:’人头三也,各有面也。’)
又曰:一目国,一目中其面而居。
《尸子》曰:子贡问孔子曰:’古者黄帝四面,信乎?’
孔子曰:’黄帝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大有成功,此之谓四面也。’
又曰:禹长颈、鸟喙,面貌亦恶,天下从贤之者学也。
《孙卿子》曰:卫灵公有臣公孙吕,身长七尺,面长三尺,广三寸,名动天下。
《庄子》曰:孔子谓盗跖曰:’今将军身长九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含贝,音中钟声,而名曰盗跖,丘窃为将军耻之。’
《韩子》曰:古人目短於面见,故以镜观。
《燕舟》曰:田光云:’脉勇怒而面青,骨勇怒而面白。荆轲者,神勇也,怒而不变。’
《说苑》曰:吴王将死,曰:’吾以不用子胥言,以至於今。死者无知则已,死者有知,吾何面见子胥也!’遂蒙絮覆面自刎。
(《吕氏春秋》同。)
《典略》曰:袁绍妻刘性妒忌。
绍死,其尸未殡,杀其妾五人。
恐死者有知,皆髡发黑面。
《中论》曰:小人耻其面不如子都,君子耻其行不如尧舜。
谯周《法训》曰:昔有人使妻为母作粥,妻不肯,乃以刀击伤妻面。
此可为孝乎?
《傅子》曰:相者三亭九侯,定於一尺之面。
《语林》曰:王武子与武帝围棋,孙皓看。
王曰:’孙归命何以好剥人面皮?’
皓曰:’见无礼於其君者则剥其皮。’乃举棋局,武子伸脚在局下。
又曰:刘真长病积,时公主毁悴,将终,唤主,主既见其如此,乃举手指之云:’君危笃,何以自修饰?’
刘便牵被覆面背之,不忍视。
又曰:王右军见杜弘冶,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膝,如神仙中人。’
又曰:何晏字平叔,美姿容,帝疑其傅粉,赐汤饼,令晏食之,汗晨○面,拭之转白。
(《世说》同。)
《世说》曰: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僧渊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又曰:锺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康一见。
置怀中,不敢出,户外遥掷,面便走。
《郭子》曰:琅琊诸葛忘名,面病鼠瘘,刘真长见叹曰:’鼠乃复窟穴人面乎?’
《异苑》曰:陈郡谢石字石奴,少患面创,诸治莫愈。
乃自幽远,止於岩下。
中宵,有物来舐其创,随舐随除,既不见形,意为是龙。
而舐处悉白,故世呼为谢白面。
《会稽后贤记》曰:贞女谢仙女者,谢承孙也。
吴归命侯采仙女充后宫,仙女乃炙面服醇醯以取黄瘦。
竟得免。
《黄帝八十一问》曰:人面独能寒,何也?
曰:’头者,诸阳之脉会也,诸阴脉皆至颈项不还上,独诸阳脉上头,故面能寒耳。’
《相决》曰:奇毛生身及面,皆豪贵。
白毫黑毛生共孔,带印绶。
蔡邕《女戒》曰:夫心犹面首也,一旦不修饰则尘垢秽之。
人心不思善则邪恶入之。
人盛饰其面而莫修其心,惑矣!
○眉
《说文》曰:眉,目上毛也。
《释名》曰:眉,媚也,有妩媚也。
《毛诗·淇澳·硕人》曰:螓首蛾眉,(螓,首颡广而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尚书大传》曰:尧有眉八。(如八字也。《淮南子》同。)
《大戴礼》曰:曾子曰:’敢问不劳可以为明乎?’孔子愀然,扬眉曰:’参,汝以明主为劳乎?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
《礼说》曰:君子乘金而玉,为人美眉。
《左传·定公八年》曰:公侵齐,门幼婶州。
颜息射人中眉,(颜息,鲁人。)退曰:’我无勇,吾志其目也。’
《穀梁传》曰:长狄兄弟三人递为害,断其首而载之,眉见於轼。
《战国策》曰:豫让欲报赵襄子,灭鬓去眉,吞炭漆。
《春秋后语》曰:吕不韦谓太后曰:’诈腐刑,嫪毐则得给事中。’
乃令人以腐罪告之,拔其须眉,以为宦者。
《汉书》曰:张敞为妇画眉,长安中傅京兆眉怃。(应劭曰:怃,大也。孟康曰:怃,音诩,北方人谓好为诩也。)
《东观汉记》曰:王莽天凤五年,樊崇起兵於莒。
恐其众与莽兵乱,乃皆朱其眉。
由是号曰赤眉。
又曰:明德马后眉不施黛,独左眉角小缺。
补之以缥。
又曰:马援自还京,数被进见。
为人缜髯,眉目如画。
又曰:梁鸿居吴赁舂,每归。
妻为其食,不敢於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邓粲《晋记》曰:荆州民宗廞尝以酒犯王平子。
平子怒叱左右捽廞。
郭舒厉色谓左右曰:’使君醉,汝辈何敢妄动!’
平子大恚曰:’别驾狂郎,枉言我醉!’
因遣炙舒眉头,舒跪受炙。
平子意释而廞得免。
《宋书》曰:王玄谟在雍,人言欲反。
玄谟驰启自解,帝知其虚,驰遣主书吴喜公慰抚之,曰:
‘七十老公,反欲何求?聊复为笑,想足以伸卿眉头耳。’
玄谟性严,未曾妄笑,时人言玄谟眉头未曾伸,故以此见戏。
《梁书》曰:武宁王大威,字仁容,美风仪,眉目如画。
《三国典略》曰:梁简文方颊丰下,眉目秀发。
《隋书》曰:玄晖字叔平,河南洛阳人也。
父知,须眉如画,进止可观,少得美名于京师。
《唐书》曰:毛若虚,绛州太平人也。
眉毛覆於眼,性残忍。
初为蜀川县尉,天宝末为武公丞,年已六十馀矣。
《帝王世纪》曰:文王虎眉。
《列仙传》曰:阳都女生而连眉,众以为异。
《列仙传》曰:莫耶子赤鼻,眉间一尺。
《列士传》曰:干将子赤鼻,眉广三寸。
《荆州先贤传》曰: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
兄弟五人皆有令名。
良眉中有白毛,乡里颂曰: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吴越春秋》曰:伍子胥眉间广一尺。
《韩子》曰:失镜无以正鬓眉,失道无以知迷惑。
《吕氏春秋》曰:吴阖闾使民习战,剑如眉,流血不可止。
《淮南子》曰:今盆水在庭,清之终日,未能见眉睫;浊之不过一挠,而不能察方圆。
(察,见也。)人神易浊而难清,犹盆水之类也。
《风俗通》曰:桓帝玄嘉中,京师妇人作愁眉。
愁眉者,细而曲折。
此梁冀家所为,京师皆效之。
天戒若曰:将收捕冀,妇女忧愁之眉也。
《抱朴子》曰:有古强者,自云四千岁,云见尧、舜、禹,汤。
说之了了。
世云’尧眉八采’,不然也,直两眉头甚竖,似八字眉。
《唐子》曰:人多患远,见百步而不自知眉颊;知眉颊者,复不能察百步。
《西京杂记》曰:卓文君妖冶好眉色,如望远山。
《语林》曰:庾公道:王尼子非惟事事胜於人,布置须眉亦胜人。
我辈皆出其辕下。
《樊氏相法》曰:眉中长毫,百二十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六-译文
《说文》说:面,指的是脸的前部。由‘一’和‘自’组成,读音与‘首’相同,形状像人的脸。‘爰页’,读音为‘于愿切’,指的是脸不端正。‘頢’,读音为‘括’,指的是短脸。‘颔’,读音为‘胡感切’,指的是脸色黄。‘酃页’,读音为‘刀丁切’,指的是脸色瘦且颧骨突出。‘赧’,指的是脸因羞愧而变红。
《可图》说:苍帝的脸是方的,赤帝的脸是圆的,白帝的脸是宽的,黑帝的脸是深的。
《周易·革卦》说:上六:君子像豹子一样变化,小人像革一样改变面貌。
《礼记·内则》说:女子出门,必须遮住自己的脸。
《左传·僖三十三年》说:晋侯在箕打败了狄人。先轸摘下头盔进入狄人的营地,战死在那里。狄人把他的黑色盔甲还给他,他的脸看起来像活着的一样。(言其有异于人。)
又《襄三十一》说:郑子产说:‘人心之不同,就像他们的脸一样。我怎敢说你的脸就像我的脸呢?’
又《襄二十五》说:晋程郑去世。子产才开始了解然明,询问他如何处理政事。然明回答说:‘看待百姓就像看待自己的子女。看到不仁的人就处罚他,就像鹰隼追逐鸟雀一样。’子产很高兴,把这个话告诉子大叔,说:‘以前我只看到他的外表,现在我看到他的内心了。’
又《哀下》说:楚白公作乱,在朝廷杀害了子西和子期,并劫持了惠王。子西用袖子遮住脸而死。叶公在蔡地,方城之外的人都认为:‘可以进去了。’到了北门,他就戴上头盔进去。又遇到一个人说:‘君主为何戴头盔?国人盼望着您就像盼望着新年一样,天天都在期待。(希望您能来。)如果见到您的脸,那就安心了。’(艾,安也。)
《史记》说:孟戏、中衍,鸟身人面,是赵国的祖先。
《汉书》说:李夫人病重,皇帝亲自去探望她。夫人于是转过头面向墙壁,哭泣而不说话。
又曰:哀帝刚即位,博士申咸指责给事中薛宣不守丧服,对待亲人薄情,不适合再被封侯留在朝廷。薛宣的儿子薛氵兄是右曹侍郎,多次听到他这么说,就收买了一个叫杨明的客人,想要伤害申咸的面容,让他不能在位。恰逢司隶缺职,薛氵兄担心申咸会这么做,就命令杨明在申咸家门外拦住他,打断了他的鼻子和嘴唇,身上有八处伤口。事情交给官府处理,申咸被减轻死罪一等,薛宣因此被免职降为平民。
又曰:朱博担任左冯翊。长陵的大姓尚方禁年轻时曾经偷了别人的妻子,被人砍伤,伤口留在他的脸颊上,府功曹把他调任守尉。朱博听说后,以其他事情为由召见他,看到他的脸,果然有疤痕。朱博叫来左右的人问尚方禁:‘这是什么伤口?’尚方禁于是磕头认罪。朱博笑着说:‘大丈夫固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因此亲近信任他,把他当作耳目。
又曰:朱博为人廉洁节俭,不喜欢酒色之宴。从贫穷到富贵,吃饭不重口味,桌上不超过三杯酒,晚上早睡早起,妻子很少见到他的脸。
又曰:董仲舒是广川人。景帝时担任博士。他放下帷幕讲授,弟子们按照次序传授学业,有的甚至没有见过他的脸。三年不去园圃,他的专注程度如此。
又曰:孔休担任新都相。孔休拜见王莽,王莽因为感激他的恩情,送给他玉贝、宝剑,想要和他结交。孔休不肯接受,王莽于是说:‘真的看到你的脸上有疤痕,美玉可以消除疤痕,我想献给你玉璏。’(音卫,剑鼻也。)
又曰:张禹小时候,经常跟随家人去市场,喜欢观看占卜面相的人。时间久了,他颇懂占卜布卦的技巧。占卜者喜欢他,又觉得他的面貌奇特,对张禹的父亲说:‘这个孩子知识渊博,可以让他学习经书。’
《东观汉记》说:耿秉担任征西将军,镇抚单于以下。等到他去世,南单于全国哀悼,割面流血。
《后汉书》说:应奉二十岁时,曾经去拜访彭城相袁贺,袁贺当时外出,闭门不出,一个造车匠从门内打开一半的扇子露出半张脸给应奉看,应奉就离开了。几十年后在路上见到那个车匠认出他,叫他。
《魏略》说:徐庶,原名福,本是单家之子,喜欢行侠仗义,擅长击剑。中平末年,曾经为别人报仇,用白垩粉抹脸,披散头发逃跑。
《蜀志》说:张裕精通相术,每次拿起镜子照脸,知道自己将要被处死,从未不把镜子摔到地上的。
又曰:刘琰的妻子胡氏进入贺太后宫中,太后让她特别留下,一个月后才出来。胡氏容貌美丽,刘琰怀疑她与后主有私情,就派士兵鞭打胡氏,甚至用鞋子打她的脸,然后把她赶走。胡氏把事情都告诉了刘琰,刘琰因此被逮捕入狱。有司议定说:‘士兵不是鞭打妻子的人,脸也不是可以受杖的地方。’刘琰最终被处死。
《吴志》说: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脸长,孙权在大会上让仆人牵来一头驴,检查它的脸,题上‘诸葛子瑜’的字样。诸葛恪跪下说:‘请允许我再加两个字。’于是给了他笔。诸葛恪接着题下‘之驴’。全座的人都高兴地笑了,于是把驴赐给了诸葛恪。
王隐《晋书》说:赵孟字长舒,进入朝廷担任尚书都令史,擅长清谈,有国士的风范。他的脸上有瑕疵,遇到事情总是说‘问瑕疵面’。
《晋中兴书》说:王珂担任桓温的主簿,两军的文武官员有数万人都认识他的脸。
《晋书》说:起初,王恭在东桁被斩首,王平之用矛刺他的脸。
又曰:桓温字玄子,豪爽有风度,外貌非常出众,脸上有一颗星。
又曰:刘牢之脸色紫红,鬓发和眼睛惊人,而且沉着冷静,足智多谋。
又曰:刘裕在东府聚众赌博,一把骰子掷出应该得到数百万,其他人都是黑骰子,只有刘裕和刘毅在后面。刘毅下一把掷出鸡,非常高兴,掀起衣服绕着床走,对同座的人说:‘不是不能掷出大点数,只是不干这个。’刘裕于是把骰子拿在手里摇了很久,说:‘老兄试为我掷一掷。’随即掷出了大点数。刘毅心里很不高兴,但他一向沉着,脸色像铁一样。
《宋书》说:沈庆之对皇帝说:‘耕种的事情应该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该问婢女,现在讨论征战,却去问那些白面书生,事情怎么能成功呢?’
又曰:明帝在新亭大会,慰劳各路军队,主赌博的官员李安人连续五次掷出大点数。皇帝大惊,看着李安人说:‘你的脸像田地一样方,是封侯的征兆。’
又曰:刘瑀担任右卫将军,因为请求增加益州,非常不得意。到了江陵,给颜竣写信说:‘朱循之三代都是叛军,一天住在荆州,青油幕下,做出谢宣明的面容。’
《齐书》说:东昏侯即位后,多次杀人。沈昭略和沈文季、徐孝嗣一同被召入朝廷,按照惯例赐给他们毒酒。昭略骂徐孝嗣说:‘废除昏君立明君,这是古今的定律。宰相没有才能,才导致今天这个局面。’说完就摔破杯子打自己的脸,说:‘变成破面鬼!’当时他四十岁。
《后梁书》说:宋如周有才学,担任度支尚书。如周的脸狭长,宣帝曾经开玩笑说:‘你为什么诽谤《法华经》?’如周很尴尬,自己辩解说没有诽谤。宣帝又这么说,如周害怕,就告诉了蔡大宝。大宝知道他的意思,笑着说:‘你不会诽谤其他经文,只应该不信《法华经》。《法华经》说:开经随喜,脸不会狭长。’如周这才明白过来。
《后魏书》记载:清河王怿被诬陷遭到杀害,朝廷和民间不论贵贱,都知道这件事,都感到悲伤和士气低落。远在京城的外国人听到怿的死讯,有数百人用刀割破自己的脸以示哀悼。
《三国典略》记载:高长恭因为淮南的动乱,担心自己会被任命为将领,感叹说:‘我去年脸上有病,今年为什么又没有发呢?’到了这个时候,齐国的君主让徐之范给他喝了毒药。长恭对妃子郑氏说:‘我一心一意事奉君主,对天有什么罪过,却遭受赐毒酒的灾祸!’
《春秋后语》记载:秦国紧急攻打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说:‘必须以长安君作为人质,我们才会出兵。’长安君是太后的幼子,太后非常疼爱他,不愿意送他。大臣们强烈劝谏。太后愤怒地对左右的人说:‘敢再提长安君作为人质的人,我一定吐他一脸唾沫。’
《山海经》记载:在大荒之山,太阳和月亮落下的地方,有颛顼的儿子,三面一臂,长生不老。(郭璞注解:人头有三个,各自有脸。)
《山海经》又记载:一目国,一个人脸上有眼睛。
《尸子》记载:子贡问孔子说:‘古代黄帝有四面,是真的吗?’孔子说:‘黄帝有四个和自己心意相合的人,让他们治理四方,大有成就,这就是四面。’
《尸子》又记载:大禹长颈、鸟嘴,面貌也很丑陋,天下的人都向他学习。
《孙卿子》记载:卫灵公有一个臣子叫公孙吕,身高七尺,脸长三尺,宽三寸,名声震动天下。
《庄子》记载:孔子对盗跖说:‘现在将军身高九尺二寸,面目有光,嘴唇像朱砂一样红,牙齿像含着珍珠一样白,声音像钟声一样悦耳,却名叫盗跖,我私下里觉得将军为此感到羞耻。’
《韩子》记载:古人认为眼睛比脸看得更远,所以用镜子来看。
《燕舟》记载:田光说:‘脉搏勇猛而脸色青,骨头勇猛而脸色白。荆轲是个神勇的人,发怒时脸色不变。’
《说苑》记载:吴王将要死了,说:‘我因为没有听从子胥的话,以至于今天。如果死者无知,那就罢了;如果死者有知,我怎么能面对子胥呢!’于是用棉絮蒙住脸自杀。(《吕氏春秋》也有相同的记载。)
《典略》记载:袁绍的妻子刘性嫉妒心强。袁绍死后,他的尸体还没有下葬,她就杀了五个妾室。她担心死者有知,都剃光头发,涂黑脸。
《中论》记载:小人以自己的脸不如子都为耻,君子以自己的行为不如尧舜为耻。
谯周《法训》记载:从前有人让妻子为婆婆做粥,妻子不愿意,于是用刀划伤妻子的脸。这能算是孝顺吗?
《傅子》记载:相面的人观察三亭九侯,定论于一尺之面。
《语林》记载:王武子与武帝下围棋,孙皓在旁边看。王武子说:‘孙归命为什么喜欢剥人脸皮?’孙皓说:‘见到对他君主无礼的人就剥他的皮。’于是拿起棋盘,王武子伸出脚在棋盘下。
《语林》又记载:刘真长病重,当时公主憔悴,快要死了,她叫公主来看她,公主看到她这样,就举起手指着她说:‘你病得很重,怎么还修饰自己呢?’刘真长就拉起被子蒙住脸背过去,不忍心看。
《语林》又记载:王右军见到杜弘冶,感叹说:‘脸像凝固的油脂,眼睛像点亮的膝盖,像是神仙中的人。’
《语林》又记载:何晏字平叔,长相俊美,皇帝怀疑他涂了粉,赐给他汤饼,让他吃,何晏出汗后脸变得白净。(《世说》也有相同的记载。)
《世说》记载:康僧渊眼睛深而鼻子高,王丞相经常取笑他,僧渊说:‘鼻子是脸上的山,眼睛是脸上的渊,山不高就没有灵气,渊不深就没有清澈。’
《世说》又记载:锺会撰写《四本论》完成后,非常想让嵇康看看。他把书放在怀里,不敢拿出来,就扔到门外,书自己跑回来。
《郭子》记载:琅琊诸葛忘名,脸上有病,刘真长见到感叹说:‘老鼠怎么又钻进人的脸里了?’
《异苑》记载:陈郡谢石字石奴,小时候脸上生了疮,各种治疗方法都没有效果,于是他躲到偏远的地方,住在山洞下。半夜,有东西来舔他的疮,舔去疮就消除了,看不见形状,他认为是龙,而舔过的地方都变白了,所以世人称他为谢白面。
《会稽后贤记》记载:贞女谢仙女是谢承的孙子。吴归命侯想选仙女进后宫,仙女就烤面吃酒,变得黄瘦,最终免于被选。
《黄帝八十一问》记载:人的脸能感到寒冷,为什么?回答说:‘头部是所有阳脉汇集的地方,所有的阴脉都到颈项就不再向上,只有所有的阳脉上头,所以脸能感到寒冷。’
《相决》记载:奇特的毛发长在身上和脸上,都是富贵之相。白毫黑毛长在同一个孔中,会佩戴印绶。
蔡邕《女戒》记载:心就像脸一样,一旦不修饰就会被尘埃污染,人心如果不思考善就会充满邪恶。人只修饰自己的脸而不修养自己的心,这是糊涂的!
○眉
《说文》记载:眉毛,是眼睛上面的毛发。
《释名》记载:眉毛,是媚的意思,有妩媚之意。
《毛诗·淇澳·硕人》记载:螓首蛾眉,(螓,额头宽广而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尚书大传》记载:尧有八条眉毛。(像八字一样。《淮南子》也有相同的记载。)
《大戴礼》记载:曾子说:‘敢问不劳而能明智吗?’孔子皱眉,扬起眉毛说:‘参,你认为明智的人会感到劳累吗?从前,舜让禹在左边,皋陶在右边,他不离开座位就能治理天下。’
《礼说》记载:君子乘坐金车,玉佩,有美丽的眉毛。
《左传·定公八年》记载:鲁公侵犯齐国,门幼婶州。颜息射中敌人的眉毛,(颜息,鲁国人。)退下来说:‘我没有勇气,我只是瞄准了他的眼睛。’
《穀梁传》记载:长狄兄弟三人轮流为害,砍下他们的头,眉毛还露在车轼上。
《战国策》记载:豫让想报复赵襄子,剃掉鬓发,拔掉眉毛,吞炭涂漆。
《春秋后语》记载:吕不韦对太后说:‘假装受腐刑,嫪毐就可以担任给事中。’于是让人以腐刑的罪名告发他,拔掉他的胡须和眉毛,让他成为宦官。
《汉书》记载:张敞为妻子画眉毛,长安中流行画眉毛。
《东观汉记》记载:王莽天凤五年,樊崇在莒地起兵,担心他的士兵和莽的士兵发生混乱,于是他们都画了红色的眉毛。从此被称为赤眉。
《东观汉记》又记载:明德马后不画眉毛,只有左眉角稍微有点缺,用淡青色的颜料补上。
《东观汉记》又记载:马援从京城回来,多次被进见,他留有密须,眉毛和眼睛都像画的一样。
《东观汉记》又记载:梁鸿在吴地租房子舂米,每次回家,妻子为他做饭,他不敢在梁鸿面前抬头看,总是举着盘子与眉毛齐平。
邓粲《晋记》记载:荆州民宗廞曾经用酒冒犯王平子,王平子生气地命令左右的人抓住宗廞。郭舒严厉地对左右的人说:‘君主喝醉了,你们怎么敢随便动他!’王平子非常愤怒地说:‘别驾狂妄的人,胡说八道我喝醉了!’于是让人烧炙郭舒的眉毛,郭舒跪着接受炙烤。王平子心情缓和下来,宗廞得以免罪。
《宋书》记载:王玄谟在雍州时,有人说他想要造反。王玄谟急忙上书为自己辩解,皇帝知道这是虚假的,便派人快马加鞭地派遣主书吴喜公去安慰他,说:‘七十岁的老翁,造反又能得到什么?这只是为了逗你一笑,我想这足以让你舒展眉头了。’王玄谟性格严肃,从未轻易笑过,当时的人都说王玄谟的眉头从未舒展过,所以用这个来取笑他。
《梁书》记载:武宁王大威,字仁容,风度翩翩,眉目如画。
《三国典略》记载:梁简文帝的面颊丰满,眉毛和眼睛都很秀美。
《隋书》记载:玄晖字叔平,是河南洛阳人。他的父亲知,眉毛和胡子像画一样好看,举止优雅,年轻时就因才貌出众而闻名于京城。
《唐书》记载:毛若虚,是绛州太平人。他的眉毛遮住了眼睛,性格残忍。最初担任蜀川县尉,天宝末年成为武公的副手,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
《帝王世纪》记载:文王的眉毛像虎一样。
《列仙传》记载:阳都女生来就眉毛相连,人们认为这是不同寻常的。
《列仙传》记载:莫耶子的鼻子红彤彤的,眉毛之间有一尺的距离。
《列士传》记载:干将的儿子鼻子红彤彤的,眉毛宽三寸。
《荆州先贤传》记载:马良字季常,是襄阳宜城人。他的兄弟五人都有美好的名声。马良的眉毛中有一根白毛,乡里的人们赞美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的眉毛之间宽一尺。
《韩子》说:失去了镜子就无法整理鬓眉,失去了道路就无法知道迷惑。
《吕氏春秋》记载:吴王阖闾让民众练习战斗,剑术如同眉毛,血流不止。
《淮南子》说:现在盆里的水在院子里,清洗了一整天,也看不到眉毛和睫毛;而一旦水变得浑浊,只需轻轻一搅动,就不能看到方圆了。(察,见也。)人的精神和心灵容易变得浑浊而难以清澈,就像盆里的水一样。
《风俗通》记载:桓帝玄嘉年间,京城的妇女流行画愁眉。愁眉就是细而曲折的眉毛。这是梁冀家的风气,京城的妇女都效仿。
《抱朴子》记载:有一个自称四千岁的古强者,说见过尧、舜、禹、汤,讲述得非常清楚。世人说‘尧眉八采’,其实不然,只是尧的两眉头非常竖起,像八字眉。
《唐子》说:人们往往有远见不足的毛病,看到百步之外却不知道自己的眉和颊;知道自己的眉和颊的人,却不能看到百步之外。
《西京杂记》记载:卓文君容貌妖艳,喜欢画眉毛,颜色如同远山。
《语林》记载:庾公说:王尼子不仅事事胜过别人,连画眉毛也比别人画得好,我们这些人都不如他。
《樊氏相法》说:眉毛中间长有长毛,可以活到一百二十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六-注解
面:面部,指人的脸。
颜前:在脸的前面。
首:头部。
象:类似,像。
不正:不端正,不直。
頢:面部的颏部。
颔:下巴。
面黄:脸色发黄。
瘦浅颥颥:脸色瘦弱,颧骨突出。
赧:脸红。
苍帝:古代神话中的北方神。
赤帝:古代神话中的南方神。
白帝:古代神话中的西方神。
黑帝:古代神话中的东方神。
革卦:《周易》中的第六十四卦,象征变革。
君子豹变:君子如豹子般变化,比喻有德行的人能够适应变化。
小人革面:小人改变面貌,比喻小人善于伪装。
拥蔽:遮蔽。
狄:古代北方民族。
箕:地名。
玄:黑色。
异于人:与众不同。
子产:春秋时期郑国的大臣。
然明:子产的朋友。
视民如子:对待百姓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女。
诛之:处死。
鹰鹯:猛禽。
鸟身人面:长着鸟的身体和人的面孔,古代神话中的形象。
转面向壁:转过脸去面对墙壁。
歔欷:哭泣声。
赇:贿赂。
氵兄:水旁的字,表示与水有关。
瘢:疤痕。
辟左右:召唤左右的人。
微贱:地位低下。
廉俭:廉洁俭朴。
案上:桌子上面。
案:桌子。
下帷讲诵:放下帷幕讲授。
傅以久次相授业:按照时间顺序传授学业。
窥园圃:偷看园圃。
玉贝:玉石和贝壳。
宝剑:珍贵的剑。
好:喜欢。
别蓍布卦:区别蓍草布卦的方法。
犁面:哭泣得使脸变形。
委去:离开。
白垩突面:用白垩粉涂抹面部。
被发而走:披散头发逃跑。
相术:面相术,通过观察面相来预测人的命运。
扑之于地:将镜子摔在地上。
楇:用脚踢。
枭首:斩首。
槊:长矛。
豪爽:豪放直爽。
姿貌:容貌。
七星:七颗星,比喻有七颗痣。
紫赤色:紫色和红色。
青油幕下:在青色的帐篷下。
谢宣明面:模仿谢宣明的面容。
废昏立明:废除昏君,拥立明君。
破面鬼:破坏面容的鬼。
度支尚书:负责财政的尚书。
法华经:佛教经典之一。
开经随喜:打开经文,随喜赞叹。
清河王怿:清河王怿是北魏时期的一位王爷,因被诬陷而被害。
朝野贵贱:指朝廷和民间各个阶层的人。
远夷:指远方的少数民族。
刀劈面:用刀劈开脸面,表示极度悲痛。
面腄:面部肌肉松弛。
齐主:指北齐的君主。
徐之范:北齐的官员,曾参与谋害高长恭。
毒药:用于毒害人的药物。
长安君:战国时期赵国的王子,因母亲是赵太后而受到宠爱。
太后:指赵国的王太后。
大荒之山:《山海经》中记载的一座山。
颛顼之子:传说中颛顼的儿子。
不死:指不死之身,即长生不老。
一目国:《山海经》中记载的一个国家,国民只有一只眼睛。
子贡:孔子的弟子之一。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四面:指黄帝能够四面观察,即具有很高的智慧。
禹: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大禹治水。
鸟喙:鸟的喙,这里比喻面貌丑陋。
子都:古代著名的美男子。
盗跖:古代传说中的一位盗贼,以勇猛著称。
韩子:即韩非,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田光:战国时期的人物,荆轲的好友。
荆轲:战国时期刺客,刺杀秦王失败后被杀。
吴王:指春秋时期的吴国君主。
子胥:春秋时期吴国的大臣,因直言进谏而被杀。
袁绍:东汉末年的一位军阀。
刘性:袁绍的妻子,以妒忌著称。
妾:古代指女仆,也指侧室。
尧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帝。
孝:指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
相者:指看相的人。
三亭九侯:古代相面术中的术语,指面相中的贵气。
王武子:指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
武帝:指晋武帝。
孙皓:三国时期吴国的最后一位君主。
刘真长:晋代文学家。
王右军:指王羲之,东晋时期的书法家。
杜弘冶:古代人物,以美貌著称。
何晏:三国时期魏国的人物,以美貌著称。
康僧渊:南北朝时期的僧人。
王丞相:指王导,东晋时期的政治家。
锺会:三国时期魏国的人物,以才智著称。
琅琊诸葛忘名:古代人物,以美貌著称。
陈郡谢石:古代人物,以美貌著称。
谢仙女:古代传说中的美女。
醇醯:一种酒。
黄帝八十一问:古代医学著作。
相决:古代相面术著作。
豪贵:指高贵的人。
心:指人的内心。
面首:指人的面貌。
说文:古代字典。
媚:美好。
螓首蛾眉:形容女子美貌。
尧: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眉八:指尧的眉毛像八字。
曾子:孔子的弟子之一。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金:指装饰品。
玉:指装饰品。
颜息:鲁国的人物。
长狄: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巨人。
鬓:指头发。
嫪毐:战国时期的人物,因被吕不韦陷害而被阉割。
腐刑:古代的一种刑罚,即阉割。
须眉:指胡须和眉毛。
张敞:西汉时期的官员。
傅京兆眉怃:指张敞在长安城中的名声。
樊崇:东汉末年的一位起义军领袖。
赤眉:樊崇领导的起义军,因士兵在脸上涂红而得名。
明德马后:东汉时期的皇后。
马援:东汉时期的将领。
梁鸿:东汉时期的文学家。
邓粲:晋代文学家。
郭舒:晋代官员。
使君:古代对官员的尊称。
王玄谟:王玄谟是南朝宋时期的一位将领,此处指他。
雍:指雍州,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
反:指背叛,此处指有人传言王玄谟有谋反之心。
驰启:紧急上报,此处指王玄谟急忙上书自辩。
帝:指皇帝,此处指南朝宋的皇帝。
主书:官职名,掌管文书。
吴喜公:人名,皇帝派遣的使者。
公慰抚之:安慰他。
聊复为笑:姑且作为笑谈。
伸卿眉头耳:使你的眉头舒展。
性严:性格严肃。
妄笑:随意发笑。
眉目如画:眉毛和眼睛如同画中人物,形容容貌俊美。
梁简文:南朝梁的皇帝萧纲。
玄晖:人名,字叔平。
河南洛阳:指河南省洛阳市,古代中国的重要城市。
须眉如画:胡须和眉毛如同画中人物,形容容貌俊美。
进止可观:举止有度,值得观赏。
美名:好的名声。
毛若虚:人名。
绛州太平:指绛州太平县,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
眉毛覆於眼:眉毛遮住了眼睛。
性残忍:性格残忍。
蜀川县尉:官职名,蜀川县的地方官。
天宝末:指唐朝天宝末年。
武公丞:官职名,武公的副手。
年已六十馀矣:年龄已经六十多岁了。
文王:指周文王,周朝的开国君主。
虎眉:眉毛如同虎须,形容文王眉毛粗硬。
阳都女生而连眉:阳都县的一个女孩出生时眉毛相连,被认为是不寻常的体征。
莫耶子:人名。
赤鼻:鼻子红润。
眉间一尺:眉毛之间距离一尺,形容眉毛间距大。
干将子:干将的儿子。
眉广三寸:眉毛宽三寸,形容眉毛宽阔。
马良:人名,字季常。
襄阳宜城:指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
令名:好的名声。
白眉最良:马氏家族中,马良的眉毛中有白毛,被认为是最有德行的人。
伍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后成为吴国的大臣。
眉间广一尺:眉毛之间距离一尺,形容眉毛间距大。
失镜无以正鬓眉:失去了镜子无法整理鬓发和眉毛,比喻失去了准则无法辨明是非。
失道无以知迷惑:失去了正道无法分辨迷惑。
吴阖闾: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君。
剑如眉:剑的形状如同眉毛,形容剑的锋利。
流血不可止:血流不止,形容战斗激烈。
盆水在庭:盆中的水在庭院里。
清之终日,未能见眉睫;浊之不过一挠,而不能察方圆:清水澄清了一整天也看不到眉毛和睫毛;污水只需搅动一下就无法看清方圆。
风俗通:古代的一部风俗志。
桓帝:东汉桓帝刘志。
玄嘉中:桓帝玄嘉年间。
梁冀:东汉末年的权臣。
天戒:上天的警示。
尧眉八采:传说中尧的眉毛有八种颜色。
唐子:古代的一部哲学著作。
患远:担忧远方。
眉颊:眉毛和脸颊。
妖冶:妖艳美丽。
如望远山:如同远望的山峰。
庾公:人名。
王尼子:人名。
布置须眉:整理眉毛。
辕下:马车的下面,比喻地位低下。
樊氏相法:古代的一种相面术。
眉中长毫:眉毛中间长有长长的毫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六-评注
《宋书》中记载王玄谟在雍地时,有人传言他意图谋反。王玄谟急忙上书自辩,皇帝知道这是无稽之谈,便派遣主书吴喜公前去安慰他。皇帝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王玄谟的信任和对谣言的轻蔑,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宽容与幽默。‘七十老公,反欲何求?’这句话既是对王玄谟年岁的肯定,也是对他反叛动机的质疑。‘聊复为笑,想足以伸卿眉头耳’则是一种轻松的戏谑,皇帝以这种方式来缓解王玄谟的紧张情绪,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直言不讳者的宽容态度。
《梁书》中对武宁王大威的描述,‘美风仪,眉目如画’展现了其外貌的俊美,这种对人物外貌的赞美在当时文学中较为常见,体现了古代文学对人物形象的重视。
《三国典略》中梁简文的外貌描写,‘方颊丰下,眉目秀发’则是对其面容和眉目的具体描绘,这种描写方式有助于读者形成对人物形象的具体印象。
《隋书》中对玄晖的描述,‘须眉如画,进止可观’不仅描绘了他的外貌,还通过‘进止可观’来表现他的举止风度,体现了对人物内在品质的赞美。
《唐书》中毛若虚的描述,‘眉毛覆於眼,性残忍’则是对其外貌和性格的双重描绘,这种描写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人物性格的全面了解。
《帝王世纪》中提到文王有‘虎眉’,这种对帝王外貌的描述,往往蕴含着对其威严和力量的象征意义。
《列仙传》中阳都女生而‘连眉’,这种异象被赋予了神秘色彩,反映了古代对超自然现象的迷信。
《列仙传》中莫耶子‘眉间一尺’,这种夸张的描述手法,增强了故事的奇幻色彩。
《列士传》中干将子‘眉广三寸’,这种对人物外貌的细致描绘,有助于读者对人物形象的记忆。
《荆州先贤传》中马良‘眉中有白毛’,这种对人物外貌的特别之处,往往被用来突出其非凡之处。
《吴越春秋》中伍子胥‘眉间广一尺’,这种夸张的描述,既是对其外貌的强调,也是对其威严的象征。
《韩子》中‘失镜无以正鬓眉,失道无以知迷惑’这句话,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
《吕氏春秋》中吴阖闾使民习战,‘剑如眉,流血不可止’的描述,既是对战争的残酷描绘,也是对剑术高强的赞美。
《淮南子》中‘人神易浊而难清,犹盆水之类也’这句话,通过盆水的比喻,说明了人心易变且难以澄清的道理。
《风俗通》中‘京师妇人作愁眉’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和宫廷政治对民间的影响。
《抱朴子》中‘尧眉八采’的传说,是对古代帝王的一种美化和神化。
《唐子》中‘见百步而不自知眉颊;知眉颊者,复不能察百步’这句话,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认识事物的局限性。
《西京杂记》中卓文君‘妖冶好眉色,如望远山’的描述,是对其美貌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学对女性美的追求。
《语林》中庾公对王尼子的评价,‘布置须眉亦胜人’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才华和品德的重视。
《樊氏相法》中‘眉中长毫,百二十岁’的相术说法,体现了古代对相术的迷信和对长寿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