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八十九-原文
○权谋上
《说文》曰:虑难曰谋。
《易》曰:人谋鬼谋,百姓与能。(言谋为善谋助之,百姓能与己。)
《尚书》曰: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民,谋及卜筮。(将举事而汝则有大疑,先尽汝心以谋虑之,次及卿士、众民,然后卜筮以决之。)
又曰:尔有嘉谋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於外。
《诗》曰:载驰载驱,周爰咨谋。
《礼记》曰:谋於长者,必操几杖以从。
《左传》曰: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食肉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在位者也。一间,犹与之位也。)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又曰:楚师背俊阝而舍,(俊阝,丘陵之限也。)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莓莓,舍其旧而新是谋。(高平曰:原莓莓,美厚貌。诗曰:周原莓莓,堇荼如饴,舍其旧而谋新也。言仰楚旧惠为利薄,谋楚之新权其利厚,众欲之意也。)
又曰: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赵宣子曰:”随会在秦,贾季在狄,难日至矣,若之何?”乃使魏寿馀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执其孥於晋,使夜逸。请自归于秦,秦伯许之。履士会之足於朝。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寿馀曰:”请东人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使士会。士会辞曰:”晋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於君,不可悔也。”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孥者,有如河。”
又曰:晋悼公归,谋所以息民。魏绛请施舍,巳责输积聚以贷。自公以下,苟有积者,尽出之。国无滞积,亦无困人。
《公羊传》曰:权者反於经,后有善者也。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不害人以行权,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为也。
《论语》曰:为人谋而不忠乎?
又曰:君子谋道不谋食也。
《史记》曰: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会诸侯於陈,楚王迎,因即执之。
又曰:魏伐赵,赵急,请救於齐。齐王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於是乃使田忌将兵而往,直走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已过而西矣。孙子谓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魏文帝曰:蹶,犹挫也。)五十里而趣而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增拢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卒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兵,与其轻輓(亡辩反。)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傍多阻险,可伏兵,乃大斫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下。”於是令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涓夜至斫禾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未毕,齐军万弩共发,军大乱相失。涓自智计穷兵败,遂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
《汉书》曰:高祖十年,陈豨反,上亲征之。师次邯郸,令周昌选赵壮士堪为将者,得四人。及见上,上骂曰:”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惭赧俯伏,上各封千户,任以为将。左右谏曰:”从陛下入蜀汉,破强楚,定海内,转斗数千里,疮痍遍体,而功赏未行,今四人何功而遽封千户?”上曰:”非尔所知也。今陈豨反,赵、代地皆豨之有也。吾以羽檄徵天下兵,未有至者,今惟独邯郸中兵耳。吾何爱四千户,不以慰赵子弟乎!”左右曰:”善。”又闻豨将皆商贾人。高祖曰:”吾知其易与之矣。”商人尚利,乃以金购豨将,豨将多降者。
又曰:景帝三年,吴楚七国反。太尉周亚夫将东击,师次灞上。赵涉遮说亚夫曰:”将军东击吴楚,胜则宗庙安,不胜则天下危,能用臣言乎?”亚夫下车,礼而问之。涉曰:”吴王素富,怀辑死士久矣。以此知将军且行,必置间人於崤渑阨狭之间。且兵事尚神密,将军何不从此右去,趋蓝田出武关,抵洛阳,间不过二三日,直至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谓将军从天而下也。”如其谋,至洛阳,使人索崤渑间,果得伏甲。以涉为护军,竟灭吴楚。
又曰:周勃等既诛诸吕,使迎代王。郎中令张武等议,皆曰:”不可信。愿称疾无行,以观其变。”中尉朱昌进曰:”群臣之议皆非也。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利,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一呼,士皆左袒,为刘氏,叛诸吕,卒以灭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南、琅琊、齐、代之强。方今高帝子独淮南王与代王,代王又长,贤圣仁孝,闻於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
又曰:上系韩王信,从晋阳连战,乘胜逐北,至楼烦,会大寒,士卒堕指者十二三。遂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用陈平秘计得出。(应劭曰:平画图美人形遗阏氏,恐汉女美夺己宠,因谓单于曰:汉天子亦有神灵,得其地非能有也。於是匈奴开其一角,得突出,以计鄙秘不傅也。)
又曰:七国反,条侯将乘六乘傅会兵荥阳。
至洛阳,问故父绛侯客邓都尉曰:’策安出?’
客曰:’吴兵锐,难与争锋。楚兵轻,不久。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引兵东北壁昌邑,以梁委吴,吴必尽锐攻之。将军深沟高垒,使兵绝淮泗口,塞吴饷道而粮食竭,乃以全制其弊,破吴必矣。’
条侯曰:’善。’乃从其策。
又曰:陈平将终,曰:’我多阴谋,道家所禁。吾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
又曰:诸吕擅权,丞相陈平患之。
平尝燕居深念不见陆贾。
贾曰:’何念深也?’
陈平曰:’生揣我何念?’
贾曰:’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富贵无欲矣。然有忧念,不过患诸吕、少主耳!’
陈平曰:’然。为之奈何?’
贾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友?’
陈平用其计,乃以百金为绛侯寿,厚其乐饮太尉亦报如之。
两人深相结友,吕氏谋益坏。
陈平又以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遗贾为食饮之费。
贾以此时游汉庭公卿间,名声藉甚。
及诛吕氏,立孝文,贾颇有力。
又曰:高祖既诛黥布,闻朱建谏,不听,赐建号平原君。
为人刚直,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欲知建,建不肯见。
建母死,贫未有发丧。
陆贾素与善,乃贺辟阳侯。
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
陆生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
辟阳侯乃奉百金裞,(韦劭曰:衣服为税,税当为裞也。)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赙凡五百金。
人或毁辟阳侯,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
太后惭,不可言。
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
辟阳侯急,使人欲见建。
建辞曰:’狱急,不敢见君。’
建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怒,亦诛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欣,两主俱幸君,君富贵益倍矣。’
於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言,帝果出之。
辟阳侯之囚也,欲见建,建不见,辟阳侯以为背之,大怒。
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又曰:韩信已拜大将军,汉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
信再拜曰:’臣尝事项王,请言项王为人。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又背约而逐义帝,所过无不残灭。虽为霸,实失天下心。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害,除秦苛法,与民约,法三章,秦民无不欲大王王秦者。今王举兵而东,三秦可傅檄而定也。’
於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
部署诸将,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
又曰:韩信,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及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乘胜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粮食必在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野无所掠,不至十日,两将之头可致麾下。’
成安君儒者,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广武君策。
韩信既破赵,令军有生得广武君,购千金。
须臾,有缚至者,信解其缚,而师事之,曰:’仆欲北攻燕,东代齐,何如?’
广武君辞曰:’臣闻亡国之大夫不足以图存,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若臣者,何足以权大事乎?’
信曰:’百里奚居虞虞亡,之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知於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耳。使成安君听子计,仆亦擒矣。仆委心归计,愿子勿辞。’
广武君曰:’足下虏魏王,禽夏说,不旬朔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诸侯,士庶莫不倾耳以待命者。然众劳兵罢,其实难用也。今足下与倦弊之兵,顿坚城之下,臣愚,窃以为过矣。’
韩信曰:’然则何由?’
广武君对曰:’当今之计,不如偃甲休兵,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然后发一乘之使,持咫尺之书,以使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而东临齐,虽有知者,不能为齐计矣。知如此,则天下事可图也。兵固有先声后实者,此之谓也。’
信曰:’敬奉教。於是用广武君策,发使燕,燕随风而靡。
又曰:惠帝崩,太后发丧而泣不下。
留侯子张辟疆为侍中,年十五。
谓丞相陈平曰:’太后独有帝,今哭而不悲,君知其解未?’
陈平曰:’何解?’
辟疆曰:’帝无壮子,太后畏君等。今拜吕台、产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为官,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脱祸矣!’
丞相以辟疆计请之,太后悦,其哭也乃哀。
又云:《艺文志》云:’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兵先计而后战。’
范晔《后汉书》曰:’袁绍既兼河朔之地,有骄气。曹操败於张绣,绍与操书,甚倨慢,大怒,欲先攻之,所患力不敌,访於荀彧。彧量绍虽强,终为操所制,乃说取吕布,然后图绍。操从之。’
又曰:袁绍引沮授为别驾,因谓授曰:’今贱臣作乱,朝廷迁弑。吾历世受宠,志竭力命,兴复汉室。今欲与卿戮力,将何匡之?’授曰:’将军弱冠登朝,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忠义奋发,单骑出奔,董卓怀惧,济河而北,渤海稽服。拥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凌河、朔,名重天下。若举军东向。则黄巾可扫;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师北首,则孙瓒必擒;震胁夷狄,则匈奴立定。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拥百万之众,迎大驾於长安,复宗庙於洛邑,号令天下,诛讨未服。以此争锋,谁能御之!比及数年,其功不难。’绍喜曰:’此吾心也。’
又曰:刘表宠后妻,为少子琮娶蔡氏,遂爱琮。而长子琦不自宁,尝与诸葛亮谋自安之术。亮初不对。后乃共升高楼,因令去梯,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亮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居外而安?’琦意感悟,因规出。
又曰:冯异,字公孙,颍川城父人。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归世祖,授大将军,与赤眉战不利。异令各更衣色,伏於道旁。战移时,伏兵卒起,衣服相乱,众惊大败,降赤眉男女八万馀众。初为世祖主簿,王郎起河北,世祖自蓟南驰至饶阳芜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明旦,世祖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至南宫,遇大风雨,世祖引车入道傍空舍,异复进麦饭兔肩,从破王郎,封应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能。诸将论功,异常独坐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世祖即位,封夏节侯。
‘《东观汉记》曰:光武发邯郸,晨夜驰骛,傅闻王郎军在后,吏士惶恐。至下曲阳呼沲河,导吏还,河水流澌,无船,不可渡。官属亦惧,上不然也,遣王霸往视之,实然。王霸恐惊众,即还曰’冰坚可渡。’士众大喜。上笑曰:’果妄也。’比至河,河流澌已合。上令霸护渡,以沙土汾冰上,遂得渡。渡未毕军,冰解。上谓霸曰:’安吾众能济者,卿力也。’谓官属曰:’王霸从我劳苦,前连水变,权时以安吏士,是天瑞也。为善不费赏,无以劝后。’即日以霸为军正,赐爵关内侯。’
又曰:隗嚣死,其将高峻拥兵据高平,帝入关,将自征之。寇恂时从。上议遣使之,帝乃谓恂曰:’卿前止吾此举,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高平,峻遣军师皇甫文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卒多强弩,西遮陇道,连年不下。今欲降之,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戮其使而降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计事者也。今来不屈,无心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又曰:朱勃上书理马援,援谋如涌泉,势如转圜。
谢承《后汉书》曰:灵帝时,杨璇为零陵太守。时苍梧、桂阳猾贼攻璇,璇力弱,吏民忧恐。璇乃特制马车数十,以排囊盛石灰於车上,系布索於马尾。会战,乃令马车居前,从风鼓灰,贼不得视,以火烧布,布燃马惊。奔突贼阵,大破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八十九-译文
《说文》说:考虑困难叫做谋。
《易经》说:人的谋略和鬼的谋略,百姓能够参与。
《尚书》说:如果你有重大的疑虑,先要考虑自己的心意,然后考虑卿士们的意见,再考虑庶民的意见,最后通过卜筮来决定。
《尚书》又说:如果你有好的谋略和计划,就进去告诉你的后人在宫内;你在外面也要顺应。
《诗经》说:驾着车马奔跑,四处咨询意见。
《礼记》说:向长者咨询意见时,一定要拿着手杖跟随。
《左传》说: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国君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见国君。他的同乡说:‘吃肉的人会考虑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吃肉的人,指的是在位的人。一间,就是参与他们的位置。)曹刿说:‘吃肉的人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去见国君。国君让他和自己一起坐车。在长勺作战。国君准备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国人击鼓三次,曹刿说:‘现在可以了。’齐军大败。
《左传》又说:楚军背靠丘陵扎营,(俊阝,指丘陵的界限。)晋献公为此忧虑,听从了百姓的歌声,说:‘原野上的麦子长得茂盛,抛弃旧的而考虑新的。’(高平注:原野上的麦子长得茂盛,看起来像糖一样甜。诗中说:周原上的麦子长得茂盛,像糖一样甜,抛弃旧的而考虑新的。这是说人们认为楚国的旧恩惠利薄,而考虑楚国的新的权势利厚,是众人的意愿。)
《左传》又说:晋国人担心秦国使用士会,赵宣子说:‘随会在秦国,贾季在狄国,麻烦的日子到了,怎么办呢?’于是派魏寿馀假装背叛魏国来引诱士会,在晋国抓住他的家人,让他夜间逃走。请求自己回到秦国,秦穆公答应了他。在朝廷上踩士会的脚。秦穆公的军队在河西,魏人在东边。魏寿馀说:‘请东边的人能和几个有司说话的,我和他们先走。’于是派士会。士会推辞说:‘晋国人,像虎狼一样。如果我违背了他们的承诺,我就死,妻子儿女也会被杀,这对君主没有好处,不能后悔。’秦穆公说:‘如果你违背了他们的承诺,我不会让你把你的家人带回去,就像河一样。’
《左传》又说:晋悼公回国后,考虑如何让百姓休息。魏绛请求施舍,减免赋税,把积聚的粮食借贷出去。从国君以下,只要有积聚的,都拿出来。国家没有积压的物资,也没有困苦的人。
《公羊传》说:权谋要符合正道,后世的善行。
《论语》说:为别人出谋划策而不忠诚吗?
《论语》又说:君子追求的是道而不是食物。
《史记》说: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皇上询问左右的人,左右的人都争着要攻打韩信。采用陈平的计策,假装在云梦泽游玩,在陈地会合诸侯,楚王迎接,趁机抓住了他。
《史记》又说:魏国攻打赵国,赵国紧急,向齐国求救。齐王派孙膑,孙膑推辞说:‘我是一个受过刑的人,不能担任。’于是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往,直接攻打魏国。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离开韩国回国,齐军已经越过赵国向西行进。孙子对田忌说:‘那三晋的军队,一向勇猛而轻视齐国,齐国的名声是胆小,善于作战的人会利用他们的形势来引导他们。兵法说:行军百里而追求利益的,会挫伤上将;行军五十里而追求利益的,军队只有一半到达。让齐军在魏国境内设立十万灶,第二天设五万灶,第三天设两万灶。庞涓行军三天后,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进入我国境内三天,士兵逃跑的超过一半了。”于是放弃步兵,和他的轻车快速追赶。孙子估计他的行军路线,傍晚时分应该到达马陵。马陵道路狭窄,旁边有很多险阻,可以埋伏军队,于是砍断树木,涂上白粉写下:“庞涓死于此处。”于是命令善于射箭的士兵在道路两旁埋伏,约定说:“傍晚看到火光就一起放箭。”庞涓夜间到达砍断树木的地方,看到白粉字,就点火照看。还没看完,齐军的万箭齐发,军队大乱,互相迷失方向。庞涓自以为智计用尽,军队败亡,于是自杀。说:“终于成就了小子的名声。”
《汉书》说:汉高祖十年,陈豨反叛,皇上亲自征讨。军队驻扎在邯郸,命令周昌挑选能够担任将领的赵国壮士,得到四人。等到见到皇上,皇上骂道:“这些小子能担任将领吗?”四人感到羞愧,低头伏地,皇上各自封给他们一千户,任命他们为将领。左右的人劝谏说:“陛下从蜀汉进入,打败强大的楚国,平定海内,转战数千里,遍体鳞伤,而功赏还没有实行,现在这四个人有什么功绩就立刻封给他们千户?”皇上说:“这不是你们能理解的。现在陈豨反叛,赵国和代地都是陈豨的领土。我用紧急文书征召天下军队,没有到达的,现在只有邯郸中的军队。我怎么会吝惜四千户,不用它来安慰赵国的子弟呢!”左右的人说:“好。”又听说陈豨的将领都是商人。高祖说:“我知道他们容易对付。”商人追求利益,于是用金钱收买陈豨的将领,很多将领投降了。
《汉书》又说:汉景帝三年,吴楚七国反叛。太尉周亚夫率领东边攻打,军队驻扎在灞上。赵涉拦住周亚夫劝说他:“将军东征吴楚,胜利了宗庙就安宁,不胜利天下就危险,你能采用我的建议吗?”周亚夫下车,礼貌地问他。赵涉说:“吴王一向富有,收养死士已经很久了。从这里可以知道将军即将出发,一定会在崤山和渑池之间的狭窄地带安排间谍。而且军事行动崇尚神秘,将军为什么不从这里右转,经过蓝田出武关,到达洛阳,不超过两三天,就能直接到达武库,击鼓。诸侯听到这个消息就会认为将军是从天而降的。”按照他的计策,到达洛阳后,派人搜索崤山和渑池之间,果然找到了伏兵。任命赵涉为护军,最终消灭了吴楚。
《汉书》又说:周勃等人已经诛杀了吕氏,派人迎接代王。郎中令张武等人商议,都说:“不能相信。”希望称病不去,观察事态的变化。中尉朱昌进言:“大臣们的商议都是不对的。以吕太后的严厉,立吕氏为三王,擅权专政,然而太尉凭借一根符节进入北军,一声呼喊,士兵们都袒露左臂,为刘氏效力,背叛吕氏,最终消灭了他们。这是天授的,不是人力可以做到的。内部有朱虚侯、东牟侯的亲族,外部畏惧吴、楚、淮南、琅琊、齐、代等国的强大。现在高帝的儿子只有淮南王和代王,代王又年长,贤明仁孝,闻名于天下,所以大臣们顺应天下人的心意,想要迎接立大王,大王不要怀疑。
《汉书》又说:皇上囚禁了韩王信,从晋阳连续作战,乘胜追击,到达楼烦,遇到大寒,士兵冻掉手指的有十分之二三。于是到达平城,被匈奴包围,七天,采用陈平的秘计得以逃脱。(应劭说:陈平画了一个美女的画像送给阏氏,担心汉朝的女子美会夺走自己的宠爱,于是对单于说:汉朝的天子也有神灵,得到他的土地并不能真正拥有。于是匈奴打开了一个角,得以突出重围,这个计策秘密而没有传播出去。)
又说:七国叛乱,条侯准备带领六辆马车会合军队前往荥阳。到达洛阳后,他问他的老父亲绛侯的客人邓都尉说:‘有什么好办法?’客人说:‘吴国的军队很勇猛,难以与之争锋。楚国的军队轻佻,不会持久。现在为您考虑,最好是带领军队向东北方向在昌邑筑城防守,把梁国交给吴国,吴国一定会全力攻打梁国。您深挖壕沟,高筑城墙,让士兵切断淮河和泗河的出口,堵塞吴国的补给线,使其粮食耗尽,然后利用完整的军队来对付他们的疲惫,这样一定能打败吴国。’条侯说:‘好。’于是采纳了他的计策。
又说:陈平将要去世时说:‘我有很多阴谋,这是道家所禁止的。如果我死了,也就这样了,我终究不能复活,因为我的阴谋太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又说:诸吕擅权,丞相陈平对此感到担忧。陈平曾经闲居深思,没有见到陆贾。陆贾问:‘为什么深思?’陈平说:‘你猜我为什么深思?’陆贾说:‘您现在已经是上相,享受三万户侯的俸禄,可以说是极尽富贵,没有欲望了。但是您还是有忧虑,不过是因为担心诸吕和幼主而已!’陈平说:‘是的。那怎么办呢?’陆贾说:‘天下安定时,注意丞相;天下危难时,注意将军。您为什么不和太尉交好,深交朋友呢?’陈平采纳了他的计策,于是用一百金为绛侯祝寿,与太尉共饮,太尉也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两人深交为友,吕氏的阴谋越来越糟糕。陈平又用一百名奴婢,五十辆车马,五百万钱,送给陆贾作为饮食的费用。陆贾利用这个时机在汉廷公卿之间游说,名声大噪。等到诛杀吕氏,立孝文时,陆贾有很大的贡献。
又说:高祖杀了黥布后,听到朱建的建议,没有采纳,赐给朱建‘平原君’的称号。他为人刚直,行为不随波逐流,坚守道义,不取悦他人。辟阳侯行为不正,得到吕太后的宠爱,想要了解朱建,但朱建不肯见。朱建的母亲去世,家境贫寒,没有能力举办丧事。陆贾一直与朱建友好,于是祝贺辟阳侯,辟阳侯说:‘平原君的母亲去世,你为什么祝贺我?’陆生说:‘以前君侯想要了解平原君,平原君坚守道义,不知道您的来意。现在他的母亲去世,如果您真心厚待他的丧事,那么他也会为您效命。’辟阳侯于是奉上百金作为丧葬之用,列侯贵人因为辟阳侯的关系,共送来五百金。有人诋毁辟阳侯,惠帝大怒,下令将他交给官吏,想要处死他。太后感到羞愧,无法开口。许多大臣都嫉妒辟阳侯的行为,想要趁机将他处死。辟阳侯处境危急,派人想要见朱建。朱建推辞说:‘现在案件紧急,不敢见您。’朱建于是求见孝惠帝的宠臣闳籍孺,劝他说:‘您之所以得到皇帝的宠爱,天下无人不知。现在辟阳侯得到太后的宠爱却被下放到官吏那里,道路上都在说您诬陷他,想要杀了他。如果辟阳侯被杀,明天太后发怒,也会杀您。您为什么不裸露身体为辟阳侯向皇帝求情?皇帝如果听从您的话放了他,太后会很高兴,两位主子都会宠幸您,您的富贵就会加倍。’于是闳籍孺非常害怕,听从了他的建议,皇帝果然放了他。辟阳侯被囚禁时,想要见朱建,但朱建不见他,辟阳侯认为他背叛了自己,非常愤怒。等到成功获释,才感到惊讶。
又说:韩信被封为大将军后,汉王说:‘丞相多次提到将军,将军有什么计策教我?’韩信跪拜两次说:‘我曾经侍奉项王,请允许我谈谈项王为人。他不能任用贤将,这不过是匹夫之勇,而且他背弃盟约,驱逐义帝,所过之处无不残害。虽然称霸,实际上失去了天下人的心。大王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秦朝的严法,与民约法三章,秦民没有不希望大王成为秦王的。现在大王起兵向东,三秦之地可以传檄而定。’于是汉王非常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于是听从韩信的计策,部署各位将领,起兵向东出陈仓,平定三秦。
又说:韩信和张耳带领数万军队,想要向东下井陉攻打赵国。赵王和成安君陈馀听说汉军将要袭击他们,聚集军队在井陉口,号称有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劝说成安君说:‘听说汉将韩信乘胜追击,远离国都,他的锋芒不可抵挡。我听说千里送粮,士兵会有饥饿之色;砍柴烧火,军队不能得到充足的补给。现在井陉的道路,车辆不能并排行驶,骑兵不能成列前进,行军数百里,粮食必然落在后面。希望您借给我三万精兵,从小路切断他们的补给,您深挖壕沟,高筑城墙,不要与他们交战。他们前面不能战斗,后面不能撤退,我的奇兵切断他们的后路,他们野外无处可掠夺,不到十天,两位将军的首级就可以送到您的麾下。’成安君是儒者,常常宣称义兵不用欺诈和奇计,没有听从广武君的建议。韩信打败赵国后,下令军队有生擒广武君的,赏千金。不久,有人绑着广武君来,韩信解开他的绑绳,像对待老师一样对待他,说:‘我想北攻燕国,东伐齐国,怎么样?’广武君推辞说:‘我听说亡国之大夫不足以图存,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像我这样的人,哪里配参与重大决策呢?’韩信说:‘百里奚住在虞国时,虞国灭亡,到了秦国却使秦国称霸,这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愚笨而在秦国聪明,而是因为用与不用,听与不听。如果成安君听从您的计策,我也许已经被擒获了。我已经决定把心交给您,希望您不要推辞。’广武君说:‘足下俘虏魏王,擒获夏说,不到一个月就打败赵国的二十万大军,诛杀了成安君。名声传遍海内,威震诸侯,士人和百姓没有不倾耳听命于您的。但是您的军队疲惫,实际上很难使用。现在您和疲惫的军队在坚固的城下驻扎,我愚蠢地认为这是过错了。’韩信说:‘那么怎么办呢?’广武君回答说:‘现在的计策,不如放下武器,休兵养息,百里之内,牛酒不断,以此款待士大夫,向北指向燕国,然后派出一个使者,带着尺牍的书信,去燕国,燕国一定不敢不听。从燕国向东进攻齐国,即使有智者,也无法为齐国制定对策了。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天下的大事就可以图谋了。兵法有先声后实,这就是说的这个。’韩信说:‘谨遵您的教诲。’于是采用广武君的策略,派使者去燕国,燕国随风而倒。
又说:惠帝去世,太后发丧时哭泣不下。留侯的儿子张辟疆担任侍中,当时十五岁。他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皇帝这一个儿子,现在她哭泣却不悲伤,您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陈平说:‘什么原因?’辟疆说:‘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害怕您等人。现在如果任命吕台、吕产为将军,带领军队驻扎南北军,以及让诸吕都担任官职,居中处理事务,这样太后就会安心,您等人就可以幸免于难了!’丞相采纳辟疆的建议,向太后请示,太后很高兴,她的哭泣才变得悲伤。
又云:《艺文志》说:‘权谋者用正道守卫国家,用奇计用兵,先有计谋然后才战斗。’
范晔《后汉书》说:袁绍兼并了河朔之地,有骄傲之气。曹操在张绣手下失败,袁绍给曹操写信,非常傲慢,曹操大怒,想要先攻打袁绍,但担心力量不敌,于是向荀彧请教。荀彧评估袁绍虽然强大,但最终会被曹操制服,于是建议先攻打吕布,然后再图谋袁绍。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
袁绍对沮授说:‘现在我这个地位低微的臣子叛乱,朝廷发生了杀戮。我历经世代受到宠爱,竭尽全力,想要复兴汉室。现在我想与你共同努力,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辅助我呢?’沮授回答:‘将军您在二十岁时就进入朝廷,名声传遍天下。在废立皇帝的关键时刻,您忠诚义气,单枪匹马出逃,使董卓感到恐惧,渡过黄河北上,使渤海地区臣服。您拥有一郡的士兵,聚集了冀州的民众,威震河朔,名扬天下。如果您率领军队向东进发,那么黄巾军可以一扫而光;如果回师讨伐黑山,张燕可以被消灭;如果回师北进,孙瓒必定被擒获;如果震慑夷狄,匈奴就会立即平定。横跨黄河以北,合并四州的土地,收纳英雄豪杰,拥有百万大军,迎接皇帝到长安,恢复宗庙于洛阳,号令天下,讨伐未归顺的人。用这样的力量去争斗,谁能抵挡!等到几年后,这些功绩并不难实现。’袁绍听了很高兴,说:‘这正是我的心愿。’
刘表宠爱后妻,为小儿子刘琮娶了蔡家女儿,因此偏爱刘琮。而大儿子刘琦却不得安宁,曾与诸葛亮商议如何自保。诸葛亮最初没有回答。后来两人一起登上高楼,诸葛亮让梯子撤掉,对刘琦说:‘现在上面不至天,下面不至地,你说的我会听到,可以说了吗?’刘琦说:‘你没看到申生在内宫中却危险,而重耳在外却安全吗?’刘琦听后有所感悟,于是决定离开。
冯异,字公孙,是颍川城父人。他通晓《左氏春秋》和《孙子兵法》。归顺光武帝后,被任命为大将军,与赤眉军作战不利。冯异让士兵们更换服装颜色,埋伏在道路旁边。战斗进行了一段时间后,伏兵突然发起攻击,服装颜色混乱,敌人惊慌失措,大败,赤眉军男女投降者超过八万人。起初冯异是光武帝的主簿,王郎在河北起兵时,光武帝从蓟南赶到饶阳芜蒌亭,当时天气寒冷,士兵们都饥饿疲惫,冯异送上豆粥。第二天,光武帝对众将说:‘昨天得到公孙的豆粥,饥饿和寒冷都解除了。’到了南宫,遇到大雨,光武帝驾车进入道旁的空舍,冯异又送上麦饭和兔肉,帮助光武帝打败了王郎,被封为应侯。冯异为人谦逊退让,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众将论功时,冯异独自坐在屏风下,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光武帝即位后,封冯异为夏节侯。
《东观汉记》记载:光武帝从邯郸出发,日夜兼程,听说王郎的军队在后追赶,官员和士兵都感到恐慌。到达下曲阳呼沲河时,官员建议返回,因为河水已经结冰,没有船只可以渡河。官员们也感到害怕,光武帝不相信,派遣王霸去查看,结果确实如此。王霸担心惊动众人,立即返回说‘冰已经坚硬,可以渡河’。士兵们非常高兴。光武帝笑着说:‘果然是胡说。’等到到达河边,冰已经融化。光武帝命令王霸保护渡河,用沙土铺在冰上,成功渡河。渡河还没有完成,冰就解冻了。光武帝对王霸说:‘使我的军队能够安全渡河的,是你的力量。’对官员们说:‘王霸跟随我历经艰辛,之前连续遇到水患,临时采取措施安抚士兵,这是天赐的祥瑞。做好事不花任何代价,无法用来鼓励后人。’当天任命王霸为军正,赐予关内侯的爵位。
隗嚣去世后,他的将领高峻据守高平,光武帝进入关中,准备亲自征讨。寇恂当时随行。光武帝商议是否派遣使者,于是对寇恂说:‘你之前阻止了我的这次行动,现在为我执行这个任务。如果高峻不立即投降,就带领耿弇等五营军队攻打他。’寇恂带着国玺书信到达高平,高峻派遣军师皇甫文前来觐见,但态度傲慢。寇恂愤怒,准备处决皇甫文。众将劝阻说:‘高峻拥有精兵万人,士兵多装备强弩,在西边封锁了陇道,连续几年都没有被攻克。现在想要让他投降,反而杀了他的使者,这样做恐怕不妥吧?’寇恂没有回答,最终还是斩杀了皇甫文,派遣他的副手回去告诉高峻:‘军师因为无礼已经被处决。想要投降,就快投降;不想投降,就坚守城池。’高峻惊恐,当天就开城投降。众将都来祝贺,于是问:‘请问杀了使者而使城池投降,是什么原因呢?’寇恂说:‘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是他商议事务的人。现在他来觐见却不屈服,说明他并没有投降的意愿。’众将都说:‘这不是我们能够想到的。’
朱勃上书为马援辩解,马援的计谋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行动起来像圆球一样灵活。
《后汉书》谢承记载:灵帝时期,杨璇担任零陵太守。当时苍梧、桂阳的盗贼攻打杨璇,杨璇力量薄弱,官吏和百姓都感到担忧和恐惧。杨璇于是特别制造了数十辆马车,在车上装满了石灰,用布绳系在马尾巴上。战斗时,他让马车在前面,利用风势撒石灰,使敌人无法看清,然后用火烧布,马受惊而奔跑,冲破敌阵,大败敌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八十九-注解
权谋:权谋指的是运用智慧和策略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尤其是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在中国古代,权谋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说文:《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编撰的一部汉字字典,对汉字的字形、字义、字源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易:《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哲学书籍,也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和宇宙观。
人谋鬼谋:人谋指的是人的智慧和策略,鬼谋则是指借助神鬼的占卜来决定事情。
百姓与能:百姓与能指的是百姓能够参与到决策中来,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
尚书:《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包含了周代及以前的君王言行和政令。
卿士:卿士是古代中国官职之一,指高级官员。
庶民:庶民指的是普通百姓。
卜筮:卜筮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占卜方法,通过龟甲或蓍草等工具进行预测。
诗:《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仪制度。
几杖:几杖是古代的一种手杖,长者行走时用以支撑身体。
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肉食者:肉食者指的是在位者,即有权有势的人。
间:间在这里指的是参与、介入。
肉食者鄙:肉食者鄙意味着在位者目光短浅,不能进行深远的谋划。
楚师背俊阝而舍:楚师背俊阝而舍指的是楚国军队在丘陵之间驻扎。
晋侯:晋侯是晋国的君主。
舆人:舆人指的是普通百姓。
诵:诵在这里指的是歌谣、民谣。
原田莓莓:原田莓莓形容土地肥沃。
嘉谋嘉猷:嘉谋嘉猷指的是好的谋略和计划。
权者反於经:权者反於经意味着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采取与常规不同的策略。
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所著。
韩信谋反:韩信谋反指的是汉朝初期将领韩信被指控谋反的事件。
陈平计:陈平计指的是陈平所提出的计谋。
云梦:云梦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
孙膑: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的后代。
田忌:田忌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将领。
庞涓:庞涓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将领。
马陵道:马陵道是战国时期的一条道路,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高祖:高祖指的是汉高祖刘邦。
陈豨反:陈豨反指的是汉高祖刘邦时期陈豨起兵反叛的事件。
赵涉遮说亚夫:赵涉遮说亚夫指的是赵涉向周亚夫献策。
周昌:周昌是汉高祖刘邦的将领。
赵、代地:赵、代地指的是赵国和代国。
羽檄:羽檄是古代的一种紧急文书,用鸟羽装饰,表示紧急传递。
吕太后:指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实际控制汉朝政权。
北军:北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队编制。
朱虚、东牟之亲:朱虚、东牟之亲指的是刘氏宗室的亲族。
吴、楚、淮南、琅琊、齐、代:吴、楚、淮南、琅琊、齐、代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六个诸侯国。
高帝子:高帝子指的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
匈奴: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
阏氏:阏氏是匈奴王后的称号。
条侯:指汉朝名将周亚夫,因其封地在条侯,故称条侯。
昌邑:地名,位于今山东省金乡县东北。
梁:指梁国,汉朝的一个封国。
吴:指吴国,战国七雄之一。
楚:指楚国,战国七雄之一。
淮泗口:淮河和泗水的交汇处,古代重要的水路交通要地。
条侯客邓都尉:条侯的客人邓都尉,邓是姓氏,都尉是官职。
陈平:汉朝初期的重要政治家,曾任丞相。
少主:指年幼的君主,如汉惠帝。
太尉: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绛侯:指周勃,汉朝的开国功臣,曾任丞相。
吕氏:指吕后及其家族,汉朝初期掌握实权。
黥布:西汉初年的将领,曾反叛汉朝。
朱建:西汉初年的政治家,被封为平原君。
辟阳侯:指审食其,西汉初年的权臣。
汉王:指刘邦,西汉的开国皇帝。
韩信:西汉初年的著名将领,被封为齐王。
张耳:西汉初年的将领,与韩信一同作战。
井陉:地名,位于今河北省井陉县。
广武君:指李左车,赵国的谋士。
成安君:指陈馀,赵国的将领。
项王:指项羽,秦末起义军领袖,后自立为西楚霸王。
义帝:指楚怀王,楚国的君主,项羽尊称他为义帝。
武关:关隘名,位于今陕西省商洛市东南。
三秦:指秦朝末年,秦朝故地被分为三个部分,即上郡、北地、陇西,后成为汉朝的三个郡。
广武君策:广武君提出的计策。
惠帝:指刘盈,汉高祖刘邦的儿子,西汉的第二位皇帝。
留侯:指张良,西汉初年的著名谋士。
张辟疆:留侯的儿子,官至侍中。
权谋者:指擅长权谋策略的人。
正守国:指用正当的方法守卫国家。
奇用兵:指用奇特的策略用兵。
先计而后战:指在战斗之前先制定周密的计划。
袁绍: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与曹操争夺北方霸权。
沮授:袁绍的重要谋士,深谙兵法,对袁绍的政治和军事有重要影响。
别驾:古代官职,负责辅佐地方行政长官。
朝廷:指中央政府,古代中国政治机构的核心。
迁弑:指宫廷政变,暗杀皇帝。
历世受宠:指袁绍世代受到朝廷的宠爱。
兴复汉室:指恢复汉朝的统治。
将军:古代对高级军事将领的尊称。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播名海内:指名声传遍全国。
废立:指皇帝的废黜和立新。
忠义奋发:指忠诚和义气激发出来。
单骑出奔:指独自骑马逃亡。
董卓:东汉末年权臣,曾一度控制朝政。
济河而北:指渡过黄河向北进发。
渤海稽服:指渤海地区的部族臣服。
冀州: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黄河以北。
黄巾:东汉末年起义军的一个分支,以头戴黄巾为标志。
黑山:东汉末年起义军的一个据点。
张燕:东汉末年起义军领袖。
孙瓒:东汉末年割据势力领袖。
夷狄: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横大河之北:指横跨黄河以北。
四州之地:指冀州、并州、幽州、青州四个州的地域。
英雄之士:指有才能和勇武的人。
大驾:指皇帝的车驾,皇帝出行时的车队。
长安:古代中国首都,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洛邑:古代中国首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
号令天下:指发布全国性的命令。
未服:指未臣服于中央政府的地方。
刘表:东汉末年割据势力领袖,占据荆州。
琮:刘表的小儿子。
蔡氏:刘表后妻的姓氏。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
申生:春秋时期晋国公子,因内乱被杀。
重耳:春秋时期晋国公子,后成为晋文公,即位后使晋国强盛。
居外而安:指在外地居住却能够安全。
冯异:东汉末年名将,以谦逊著称。
世祖: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谥号。
赤眉:东汉末年起义军的一个分支,以头戴赤色头巾为标志。
主簿:古代官职,负责文书处理。
王郎:东汉末年割据势力领袖。
饶阳芜蒌亭: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傅闻:传说或传闻。
王霸:东汉末年将领,以智谋著称。
关内侯:古代爵位,低于侯爵。
隗嚣:东汉末年割据势力领袖,占据凉州。
高峻:隗嚣部将。
皇甫文:高峻的军师。
陇道: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
马援:东汉末年名将,以勇猛著称。
如涌泉:比喻思维敏捷,主意多。
转圜:比喻事情处理得圆滑。
杨璇:东汉末年将领,曾任零陵太守。
苍梧: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南省。
猾贼:指狡猾的盗贼。
排囊:一种装石灰的袋子。
布索:用布制成的绳子。
奔突:指奔跑冲撞。
大破之:指大败敌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八十九-评注
袁绍引沮授为别驾,因谓授曰:’今贱臣作乱,朝廷迁弑。吾历世受宠,志竭力命,兴复汉室。今欲与卿戮力,将何匡之?’授曰:’将军弱冠登朝,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忠义奋发,单骑出奔,董卓怀惧,济河而北,渤海稽服。拥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凌河、朔,名重天下。若举军东向。则黄巾可扫;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师北首,则孙瓒必擒;震胁夷狄,则匈奴立定。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拥百万之众,迎大驾於长安,复宗庙於洛邑,号令天下,诛讨未服。以此争锋,谁能御之!比及数年,其功不难。’绍喜曰:’此吾心也。’
此段文字描绘了袁绍与沮授之间的对话,展现了袁绍的野心与沮授的谋略。袁绍以汉室兴复为己任,表达了对沮授的信任与期待。沮授则以事实为依据,分析形势,提出具体的战略计划,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远见。两人的对话,既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又有对个人抱负的期许,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
又曰:刘表宠后妻,为少子琮娶蔡氏,遂爱琮。而长子琦不自宁,尝与诸葛亮谋自安之术。亮初不对。后乃共升高楼,因令去梯,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亮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居外而安?’琦意感悟,因规出。
这段文字描述了刘表与长子刘琦的矛盾以及刘琦与诸葛亮的对话。刘表偏爱幼子刘琮,导致长子刘琦不安,与诸葛亮商讨自保之策。诸葛亮以历史典故回应,意在告诉刘琦,身处险境时要懂得自保,避免重蹈覆辙。此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宫廷斗争的残酷和智慧,同时也展现了诸葛亮的政治智慧和远见。
又曰:冯异,字公孙,颍川城父人。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归世祖,授大将军,与赤眉战不利。异令各更衣色,伏於道旁。战移时,伏兵卒起,衣服相乱,众惊大败,降赤眉男女八万馀众。
此段文字讲述了冯异的军事才能和智谋。冯异精通兵法,能够在不利的情况下巧妙地运用计谋,以少胜多。他通过改变士兵的服装,制造混乱,最终大败赤眉军,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智谋。
《东观汉记》曰:光武发邯郸,晨夜驰骛,傅闻王郎军在后,吏士惶恐。至下曲阳呼沲河,导吏还,河水流澌,无船,不可渡。官属亦惧,上不然也,遣王霸往视之,实然。王霸恐惊众,即还曰’冰坚可渡。’士众大喜。
这段文字描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在面临困境时的果断和智慧。在无船可渡的情况下,王霸以谎报冰坚可渡来稳定军心,体现了刘秀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
又曰:隗嚣死,其将高峻拥兵据高平,帝入关,将自征之。寇恂时从。上议遣使之,帝乃谓恂曰:’卿前止吾此举,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高平,峻遣军师皇甫文谒,辞礼不屈。
此段文字描绘了东汉时期隗嚣之死和高峻的抵抗。隗嚣死后,其部将高峻拥兵自重,光武帝刘秀决定亲自征讨。寇恂作为使者,面对高峻的傲慢和不屈,展现了东汉朝廷的威严和决心。
又曰:朱勃上书理马援,援谋如涌泉,势如转圜。
这段文字讲述了朱勃为马援辩护的故事。马援以其卓越的谋略和军事才能著称,朱勃上书为马援辩护,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忠诚和正义。
谢承《后汉书》曰:灵帝时,杨璇为零陵太守。时苍梧、桂阳猾贼攻璇,璇力弱,吏民忧恐。璇乃特制马车数十,以排囊盛石灰於车上,系布索於马尾。会战,乃令马车居前,从风鼓灰,贼不得视,以火烧布,布燃马惊。
此段文字描述了杨璇在面临强敌时的创新和勇气。他利用马车和石灰制造混乱,以火攻战术击败敌人,展现了古代将领的智慧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