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五十六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五十六-原文

○孝女

《史记》曰:淳于缇萦者,齐人也。

父淳于意,为太仓令,生女五人,萦最小。

父犯罪当刑,乃骂其女曰:’生女不生男,缓急非有益也。’

萦自伤涕泣,随父至长安,诣北阙上书曰:’父为吏,齐中皆称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妾愿没为官奴,以赎父之刑,使得自新。’

汉文帝怜悲其意,原其父罪。

《汉书》曰:东海有孝妇,少寡无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

姑告邻人曰:’孝妇养我勤苦,我老,久累于壮,奈何?’

其后,姑自缢死,姑女告吏曰:’妇杀我母。’

吏捕孝妇,自经服罪。

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孝闻,必不煞也。

太守不听,于公争之不能得,乃抱其狱哭於府上,因辞疾去,遂煞孝妇。

郡中枯旱三年。

后太守至,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当在是乎?’

於是太守杀牛,自祭妇冢,天立大雨。

《后汉书》曰:和熹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

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

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吻剪发。

夫人年高目眊,误伤后额,忍痛不言。

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

《晋书》曰:卫瓘及祸,太保主簿刘瑶等冒难收瓘而葬之。

楚王玮之伏诛也,瓘女与国臣书曰:’先君名谥未列,无异凡人,每怪王国蔑然无言。《春秋》之失,其咎安在?悲愤感慨,故以示意。’

瑶等执黄幡,挝登闻鼓上言。

又曰:会稽寒人陈氏,有三女无男。

祖父母年八九十,老无所知,又笃癃病。

母不安其室,遇寒饥,女相率於西湖采菱,更日至市货卖,未尝亏怠,乡里称为’义门’。

多欲取为妇,长女自伤茕独,誓不肯行。

祖母寻相继卒,三女自营殡葬,为庵舍屋墓侧。

又曰:永兴概中里王氏女,年五岁,得毒病,两目皆盲。

性至孝。

年二十,父死,临尸一叫,眼皆血出,小妹娥舐其血,左目即开,时人称为孝感。

《唐书》曰:刘寂妻夏侯氏,滑州胙城人,字碎金。

父长云,为盐城县丞,因疾丧明。

碎金遂求离其夫,以终侍养。

经十五年,兼事后母,以至孝闻。

及父卒,毁瘠殆不胜丧,被发徒跣,负土成坟,庐於墓侧,每日一食,如此者积年。

贞观中,有制表其门闾,赐以粟帛。

又曰:于敏直妻张氏,营州都督、皖城公俭之女也。

数岁时父母微有疾,即观察颜色,不离左右,昼夜省侍,宛若成人。

及稍成长,恭顺弥甚。

適延寿公于钦明子敏直。

初闻俭有疾,便即号勇自伤,期於必死。

俭卒后,凶问至,号哭一恸而绝。

高宗下诏,赐物百段,仍令史官编录之。

又曰:杨绍宗妻王氏,华州华阴人也。

初年三岁,所生母亡,吻继母鞠养。

至年十五,父又征辽而没。

继母寻亦卒。

王乃收所生母及继母尸柩,并立父形像,招魂迁葬讫,又庐於墓侧,陪其祖母及父坟。

永徽中,诏曰:’故杨绍宗妻王氏,因心为孝,率性成道。年迫桑榆,筋力衰谢。以往在隋朝,父没辽左,招魂迁葬,负土成坟,又葬其祖父母等,竭此老年,亲加板筑。痛结晨昏,哀感行路。永言志行,嘉尚良肾拢宜标其门闾,用旌敏德。’

赐物三十段、粟五十硕。

又曰:孝女贾氏,濮州鄄城人也。

始年十五,其父为宗人玄基所害。

其弟强仁年幼,贾氏抚育之,誓以不嫁。

及强仁成童,思共报复,乃候玄基杀之,取其心肝,以祭父墓。

遣强仁自列於县,有司断以极刑。

贾诣阙自陈己为,请代强仁死。

高宗哀之,特制贾氏及强仁免罪,移其家於洛阳。

又曰:汴州李氏孝女,年八岁,父卒,柩殡在堂十馀载,每日哭泣无限。

及年长,母欲嫁之,遂截发自誓,请在家终养。

及丧母,号毁殆至灭性。

家无丈夫,自营棺椁,州里钦其至孝,送葬者千馀人。

葬毕,庐於墓侧,蓬头跣足,负土成坟,手植松柏数百株。

季昶列上其状,制特表其闾,赐以粟帛。

《颜氏家训》曰:张建女三岁丧母,灵床上屏风平生旧物,屋漏沾湿,出曝晒之,女子一见,伏床流涕。

家人怪其不起,乃往抱持,荐席泪渍,精神丧沮,不能饮食。

将以问医,诊脉云:’女肠断矣。’

因尔便吐血,数日而亡。

中外怜之,莫不悲叹。

《宣州图经》曰:宛陵管氏女,名瑶,年十七,与母同寝。

母为虎所负去,瑶哀叫随之,因啮虎耳坠,方舍其母。

瑶即负母归家,气绝。

武帝表其门,以旌孝行。

王韶之《孝子传》曰:周青,东郡人。

母疾积年,青扶持左右,四体羸瘦。

村里乃敛钱营助汤药,母痊,许嫁同郡周少君。

少君疾病,未获成礼,乃求青。

母见青,嘱托其父母,青许之,俄而命终。

青供为务十馀年中,公姑感之,劝令更嫁,青誓以’匪石’。

后公姑并自杀,女姑告青害杀。

县收拷捶,遂以诬款,七月刑青於市。

青谓监杀曰:’乞树长竿系白幡。青若杀公姑,血入泉;不杀者,血上天。’

血乃缘幡竿上天。

宋躬《孝子传》曰:贾恩,会稽诸暨人也。

母亡在殡,为灾火所烧,恩及妻伯号哭赴火。

火不及去,邻近救助,棺器得免。

恩、伯二人发肤焦裂,须臾俱死。

玄嘉四年,榜门曰’孝’,蠲役三世。

师觉授《孝子传》曰:北宫氏女婴儿子者,齐人也。无兄弟而父母老,遂撤其环瑱,誓不適人,以奉养父母。国人闻之,莫不相率以孝请女。为赵王后齐使候问,使者曰:’北宫氏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此助王率民出於孝者也。’齐王闻之,表其门以显异焉。

《异苑》曰:顺阳南乡县杨丰与息女香於田获粟。丰为虎所噬,香年甫十四,手无寸刃,乃搤虎颈,丰因获免。香以诚孝致感,猛兽为之逡巡。太守平昌孟肇之赐资穀,旌其门闾焉。

《列女传》曰:陈寡孝妇者,陈之寡妇人也。年十六而嫁,未有子。其夫当从戎,属孝妇曰:’我有老母,吾不还,汝肯善视吾母乎?’妇曰:’诺’。夫果死,妇养姑不衰。父母将嫁之,孝妇曰:’受人之托,岂可弃哉!’因欲自杀。父母惧,不敢嫁之。养姑二十八年,姑年八十四,寿乃尽,卖其田宅以葬之。

《列女后传》曰:珠崖二义者,珠崖令之后妻及前妻女也。女名初,生十三。珠崖多珠,继母连大珠以为系臂。及令死,当送丧还。法,内珠於奁入关者死。继母弃之,其子男九岁,取之置其母镜奁中,皆不知也。及关候搜索,得珠奁中,吏曰:’谁当坐者?’初谓是其继母取之,乃白曰:’君不幸,夫人解系臂弃之,初心惜之,取置夫人镜奁中,夫人不知也。’母亦为谓然,怜之,乃曰:’此珠,妾之系臂也。君不幸,妾解之,心不忍弃,而置镜奁中,妾当坐。’因此哭哀动旁人,关吏执笔,书不能就一字。关候垂涕,终日不能,乃曰:’母子有义如此,吾宁可坐之,不忍加文。’后访讯,乃九岁男儿淖缮。

又曰:酒泉庞孝妇者,赵君安之女也,名娥亲。君安为同县李寿所杀,而娥亲兄弟三人一时病亡,寿乃喜而自贺,以为那己报也。娥亲闻之,阴思欲以报寿,备兵以伺寿十数年,於县门前斫杀寿讫,诣县自首。守长义之解印绶去,欲纵娥亲,娥亲曰:’仇怨杀身,妾之分;治狱制罪,君之常理。何敢苟生以枉公法!’后遇赦得免。太常张奂闻,嘉之,礼以束帛。

又曰:颍川公孙何者,公孙氏之女,年十三,怨家报其父,父走得免。何与母俱亡,母先得见仇人,甚悦,争欲取心。何便驰出,叩头涕泣曰:’老母常有笃疾,垂没之人安足残戮以塞忿哉!我是其儿,父母所怜,不如杀我。’遂杀之,而舍其母。

《会稽典录》曰:孝女曹娥者,上虞人。父旴,能弦歌,为巫。五月五日,於县溯江涛迎婆娑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岁,乃缘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县长改葬娥於道傍,为立碑焉。

《益部耆旧传》曰:孝女雄者,犍为人。父江和,为县功曹。县长遣泥和拜檄谒郡太守,乘船堕湍水,物故,尸丧不归。雄号泣昼夜,心不图存。所生男二人,并数岁,乃各为作囊,盛珠环以系儿臂,数为诀别之辞。家人每防闲之,经百许日后稍懈,雄因乘小船於父堕处恸哭,遂自投水死。弟贤,其夕梦雄告之:’却后六日,当共父出。’至期伺之,果与父相持浮於江上。郡县长表言为雄立碑,图像其形焉。

《续述征记》曰:梁邹城西有笼水,发源长城山,直北流於梁邹西,注济。或云齐之孝妇,诚感神明,涌泉发室内。(事具水部。)

《晏子春秋》曰:景公所爱槐,令吏守之,犯槐者刑,伤之者死。有不闻令,遇而犯之者,吏收而拘之,将加罪焉。其子女往晏子之家说曰:’贱妾请有道於相国,妾闻明君不为禽兽伤人,今君以树木之故杀绐父,妾恐害明君之义。’晏子明日早朝,而复於君。公令吏罢守槐之役,出犯槐之囚。

《纪闻》曰:吴宣城郡青阳县有梅根冶孝女李娥。庙居会阜之巅,林木秀茂,周回十里,土人不敢樵采,敬而事之,日荐蘋藻。娥父吴大帝时为铁官,冶以铸军器,一夕,炼金竭炉而金不出。时吴方草创,法令至严,诸耗折官物十万,即坐斩,倍又没入其家。而娥父所损,折数过十万。娥年十五,痛伤之,因火烈,遂自投于炉中,赫然属天,於是金液沸涌,溢於炉口。娥所蹑二履浮出於炉,身则化矣。其金汁塞炉而下,遂成沟渠,泉注二十里,入于江水。其所收金凡亿万斤,沟渠中铁至今仍存。故吴俗每冶铜铁,必为娥立祠享而祈福。

《歙州图经》曰:章顼,歙县合阳乡人也。妻程氏与二女入山采药,程为暴虎衔啮去,二女冤叫,挽其衣裙与虎争力。虎乃舍之,程由是获全。时刺史刘赞嘉之,给汤药,蠲户税,改乡为’孝女’。

《宣室志》曰:郑邯,耕民也。

天宝中母病,人教令啖杏实可愈。

其妻杨氏曰:”此非时之物,须劳苦以求之,冀上天哀悯而赐。子其佣耕侍疾,吾欲遍於邑里访之,庶比於解叔谦、丁公藤之感也。”

乃至邻郡易君子之衣而行。

忽於道傍莽秽中见一杏实,悲喜,再拜取之,洁涤而归。

奉其姑曰:”他郡有人悯其事,遗此一实.”

姑喜食之,疾渐瘳。

明年夏忽一日,雷风甚动,其屋庐殷殷然不断,若在檐遇拢里人惊慑,遁去者不可胜计。

杨氏泣告其姑曰:”去冬以莽秽中杏实奉姑,绐为郡人所遗,今天将谪妾以死,从此别矣.”

乃伸臂立於庭,具诉其事。

词未毕,忽有声若发其庭者,云物阴晦,默不可辩。

既而杨氏觉其臂若捧千金,重莫能举。

久方开霁,乃视之,有二金龙,长数尺,蟠绕其左右臂。

龙顶上有字曰:”赐杨氏”。

自是其家日丰,至为富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五十六-译文

《史记》记载:淳于缇萦是齐国人,她的父亲淳于意是太仓令,有五个女儿,缇萦是最小的。父亲因为犯罪将要被处罚,就责骂女儿说:‘生了女儿不生儿子,紧急关头是没有好处的。’缇萦伤心地流泪,跟随父亲到了长安,到皇宫北门上书说:‘父亲作为官吏,齐地的人都称赞他清廉公平。现在因为犯法将要被处罚,我伤心得无法再看到父亲死去,被处罚的人也无法再续命,虽然想要改过自新,但这条路没有机会。我愿意被没收入官府做奴隶,来赎父亲的罪,让他有机会改过自新。’汉文帝怜悯她的心意,原谅了她父亲的罪行。

《汉书》记载:东海有一位孝妇,年轻守寡没有儿子,对婆婆非常孝顺,婆婆想要再嫁她,她始终不同意。婆婆告诉邻居说:‘孝妇对我照顾得非常辛苦,我年纪大了,长期依赖强壮的年轻人,怎么办呢?’后来,婆婆自己上吊死了,婆婆的女儿告发孝妇说:‘妇人杀了我母亲。’官吏逮捕了孝妇,她自杀认罪。于公认为这位妇人养婆婆孝顺,一定不会杀她。太守不听,于公争辩没有成功,于是抱着她的监狱在府上哭泣,然后辞职离开,结果孝妇被杀。郡中连续三年干旱。后来太守上任,于公说:‘孝妇不应该死,前太守强行判决,应该在这里吧?’于是太守杀牛祭祀孝妇的坟墓,天立刻下起了大雨。

《后汉书》记载:和熹邓皇后名叫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子。她的父亲邓训是护羌校尉,母亲阴氏是光烈皇后的堂弟的女儿。邓皇后五岁时,太傅夫人喜欢她,亲自剪掉她的头发。夫人年纪大了,眼睛昏花,不小心伤了邓皇后的额头,邓皇后忍着痛没有说出来。左右的人看到后感到奇怪,就问邓皇后,她说:‘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才剪发,难伤老人之心,所以我忍着。’

《晋书》记载:卫瓘遭到灾祸,太保主簿刘瑶等人冒着危险收葬了卫瓘。楚王玮被处决时,卫瓘的女儿给国臣写信说:‘先父的名号和谥号还没有确定,和普通人没有区别,我常常奇怪王国蔑视无言。《春秋》的失误,责任在哪里?悲伤和感慨,所以用这种方式表达心意。’刘瑶等人举着黄旗,敲响登闻鼓上奏。

《晋书》又记载:会稽的寒人陈氏,有三个女儿没有儿子。祖父母年纪八九十岁,年老无知,又体弱多病。母亲不安于室,遇到寒冷饥饿,女儿们一起到西湖采菱,每天到市场卖菱角,从未有过懈怠,乡里人称她们为‘义门’。很多人想要娶她们为妻,长女自己感到孤独,发誓不嫁。祖母不久也相继去世,三个女儿自己安排了殡葬,在墓旁建了小屋。

《晋书》又记载:永兴概中里王氏的女儿,五岁时得了毒病,两只眼睛都瞎了。她非常孝顺。二十岁时,父亲去世,她对着尸体哭叫一声,眼泪流出来,小妹用舌头舔她的眼泪,左眼立刻睁开,当时的人称她为孝感。

《唐书》记载:刘寂的妻子夏侯氏,是滑州胙城人,字碎金。她的父亲长云是盐城县丞,因病失明。碎金于是请求离婚,以便终身侍奉父亲。经过十五年,她同时照顾父亲和继母,以孝顺闻名。父亲去世后,她悲痛欲绝,头发散乱,赤脚,背土成坟,在墓旁建屋,每天只吃一顿饭,这样持续了好几年。贞观年间,皇帝下令表彰她的家门,赐予她粮食和布匹。

《唐书》又记载:于敏直的妻子张氏,是营州都督、皖城公俭的女儿。几岁时父母微有疾病,她就观察他们的脸色,不离左右,昼夜伺候,就像成人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更加恭敬孝顺。嫁给了延寿公于钦明的儿子于敏直。起初听说俭有病,就大声哭泣,自伤身体,认为一定会死。俭去世后,噩耗传来,她号啕大哭,悲痛欲绝。高宗下诏,赐予她一百段布匹,并命令史官记录她的事迹。

《唐书》又记载:杨绍宗的妻子王氏,是华州华阴人。她三岁时母亲去世,继母抚养她。十五岁时,父亲又出征辽东而死去。继母不久也去世了。王氏收殓了母亲和继母的尸体,并立了父亲的塑像,招魂安葬,又在墓旁建屋,陪伴她的祖母和父亲的坟墓。永徽年间,皇帝下诏说:‘已故杨绍宗的妻子王氏,因为内心孝顺,率性成道。年纪大了,身体衰弱。在隋朝时,父亲在辽东去世,她招魂安葬,背土成坟,又安葬了祖父母等,耗尽晚年,亲自参与建造。悲痛之情,感动行人。永言其志行,值得嘉奖。应在她的家门上表彰,以表彰她的美德。’赐予她三十段布匹、五十石粮食。

《唐书》又记载:孝女贾氏,是濮州鄄城人。十五岁时,她的父亲被宗人玄基所害。她的弟弟强仁年幼,贾氏抚养他,发誓不嫁。等到强仁长大,想要报复,就等待玄基杀死他,取其心肝,来祭拜父亲的坟墓。派强仁到县里自首,官吏判决以极刑。贾氏到皇宫自陈,请求代替强仁死。高宗怜悯她,特别下令贾氏和强仁免罪,将他们迁往洛阳。

《唐书》又记载:汴州李氏的孝女,八岁时父亲去世,灵柩停放在家中十多年,她每天都哭泣不止。长大后,母亲想要将她嫁出去,她于是剪掉头发发誓,请求在家中终养。母亲去世后,她悲痛欲绝,几乎丧命。家中没有男人,她亲自准备棺椁,州里的人都钦佩她的至孝,送葬的人有一千多人。葬礼结束后,她在墓旁建屋,蓬头跣足,背土成坟,亲手种植了数百株松柏。季昶上报了她的情况,皇帝特别表彰她的家门,赐予她粮食和布匹。

《颜氏家训》记载:张建的女儿三岁时母亲去世,灵床上的屏风是她平生使用过的旧物,屋漏沾湿了,她看到后伏在床上哭泣。家人奇怪她不起来,就过去抱她,发现她的席子上满是泪水,精神萎靡,无法饮食。家人想要请医生,一检查脉搏,医生说:‘女孩的心已经碎了。’于是她便吐血,几天后去世。家人内外都为她感到悲伤,无不叹息。

《宣州图经》记载:宛陵管氏的女儿,名叫瑶,十七岁时和母亲同睡。母亲被老虎叼走,瑶哭泣着追赶,咬住老虎的耳朵,老虎才放下母亲。瑶立刻背着母亲回家,母亲气绝。武帝表彰她的家门,以表彰她的孝行。

王韶之的《孝子传》记载:周青是东郡人。母亲病了很多年,周青一直扶持左右,身体瘦弱。村里的人募集钱财帮助她买药。母亲病好后,许配给了同郡的周少君。少君生病,未能成婚,周青就向母亲请求。母亲见到周青,托付她的父母,周青答应了,不久母亲去世。周青侍奉公婆十多年,公婆感激她,劝她再嫁,周青发誓‘非石不可’,即不嫁。后来公婆都自杀了,女儿告发周青杀害了他们。县里逮捕了周青,拷打她,于是她承认了诬陷。七月,周青在市场上被处决。周青对监斩官说:‘请竖起长竿系上白旗。如果是我杀了公婆,血会流入泉水;如果没有杀,血会升上天空。’血果然沿着旗竿升上了天空。

宋躬的《孝子传》记载:贾恩是会稽诸暨人。母亲去世时正在殡葬,被火灾烧毁,贾恩和妻子的伯父号啕大哭冲进火中。火势没有蔓延到他们,邻居救助,棺材得以保全。贾恩和伯父的皮肤烧焦,立刻都死了。玄嘉四年,皇帝在门上题字‘孝’,免除三世的劳役。

师觉授《孝子传》记载:北宫氏的女婴儿子,是齐国人。她没有兄弟,父母年纪已大,于是她摘下自己的耳环和发簪,发誓不嫁人,以此来奉养父母。国人听说这件事后,没有人不纷纷以孝顺的名义请求娶她。赵王派使者来齐国询问,使者说:‘北宫氏的女婴儿子还好吗?她摘下耳环和发簪,终身不嫁,来奉养父母,这是帮助王带领民众行孝的典范。’齐王听说了这件事,表彰了她的家门,以显示她的不同寻常。

《异苑》记载:顺阳南乡县的杨丰和女儿香在田里收获粟米。杨丰被老虎咬伤,香当时只有十四岁,手里没有武器,就扭住老虎的脖子,杨丰因此得以逃脱。香因真诚孝顺感动了猛兽,猛兽因此退缩。太守平昌孟肇赐给她粮食,表彰她的家门。

《列女传》记载:陈国的寡妇孝妇,是陈国的寡妇。她十六岁出嫁,还没有孩子。她的丈夫即将从军,对孝妇说:‘我有老母,我可能回不来,你愿意好好照顾我的母亲吗?’孝妇回答:‘好的。’丈夫最终去世了,孝妇照顾婆婆始终如一。父母想再嫁她,孝妇说:‘接受了别人的委托,怎么可以放弃呢!’于是她想要自杀。父母害怕,不敢再嫁她。孝妇照顾婆婆二十八年,婆婆八十四岁时去世,她卖掉自己的田地和房屋来安葬婆婆。

《列女后传》记载:珠崖的二位义女,是珠崖县令的后妻和前妻的女儿。女儿名叫初,十三岁。珠崖盛产珍珠,继母用大珍珠系在手臂上。县令去世后,应当送丧回家。按照法律,将珍珠放在行李中过境的人会被处死。继母丢弃了珍珠,她的儿子九岁,拿走珍珠放在母亲的镜奁中,都不知道这件事。等到过关时被搜查,搜出珍珠在奁中,官吏问:‘谁应该受到惩罚?’初说是她的继母拿的,于是她说:‘您不幸,夫人解下手臂上的珍珠丢弃了,我一开始是心疼它,就拿了放在夫人的镜奁中,夫人并不知道。’母亲也认为是这样,同情她,于是说:‘这珍珠,是我的手臂上的饰品。您不幸,我解下它,心里不忍心丢弃,就放在镜奁中,我应该受到惩罚。’因此她哭泣哀伤,感动了旁人,关吏拿起笔,却写不出一个字。关吏流泪,一整天都不能平静,于是说:‘母子之间有这样的情义,我宁愿自己受罚,也不忍心加重她的刑罚。’后来调查,才知道是九岁的男孩淖缮。

又记载:酒泉的孝妇庞娥亲,是赵君安的女儿,名叫娥亲。赵君安被同县的李寿杀害,而娥亲的兄弟三人同时病逝,李寿因此高兴地自庆,认为这是他报复的报应。娥亲听说了这件事,暗中想要报复李寿,准备了兵器等待了十多年,然后在县门前杀死了李寿,然后到县里自首。县官义之,解下官印和绶带离开,想要放走娥亲,娥亲说:‘报仇杀人,是我的责任;审理案件制定罪责,是您的职责。怎么敢苟且偷生而违背公法呢!’后来遇到大赦得以免罪。太常张奂听说了这件事,赞扬她,用一束丝帛作为礼物。

又记载:颍川的公孙何,是公孙家的女儿,十三岁。她的父亲被仇家报复,父亲逃跑得以幸免。何和母亲一起逃亡,母亲先遇到了仇人,非常高兴,争着想取母亲的心脏。何就骑马出去,跪下哭泣说:‘老母常年有重病,垂死之人怎么可以残忍地杀害来平息愤怒呢!我是她的儿子,父母都怜爱,不如杀了我。’于是杀死了她,而放过了她的母亲。

《会稽典录》记载:孝女曹娥,是上虞人。她的父亲曹旴,擅长弹琴唱歌,是巫师。五月初五,他在县里逆江而上迎接婆娑神,溺水身亡,尸体没有找到。曹娥十四岁,就沿着江边号哭,昼夜不停。十七天后,她投江自尽。县长改葬曹娥在路边,为她立了碑。

《益部耆旧传》记载:孝女雄,是犍为人。她的父亲江和,是县功曹。县长派江和带着檄文去拜见郡太守,乘船堕入急流,去世,尸体没有运回家。雄昼夜哭泣,心灰意冷。她所生的两个儿子,都只有几岁,她就为每个儿子做了口袋,装上珍珠和环子系在儿子的手臂上,多次说诀别的话。家人每次都阻止她,过了一百多天后稍微放松了警惕,雄就乘小船到父亲堕水的地点痛哭,然后投水自尽。她的弟弟贤,当天晚上梦见雄告诉他:‘再过六天,我们将和父亲一起出去。’到了那天,他等候在那里,果然和父亲一起在江上漂浮。

《续述征记》记载:梁邹城西有笼水,发源于长城山,直向北流到梁邹西,注入济水。有人说齐国的孝妇,真诚感动了神明,泉水从室内涌出。(详情见《水部》。)

《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喜欢的一棵槐树,让官吏守护它,触犯槐树的人要受到刑罚,伤害它的人要处死。有不遵守命令的人,遇到了触犯槐树的人,官吏就抓捕了他,准备对他进行惩罚。那人的子女到晏子家里说:‘贱妾想对相国说句话,我听说明君不会让禽兽伤害人,现在君王因为树木的原因杀死无辜的人,我担心会损害君王的仁义。’晏子第二天早上朝见景公,再次提到了这件事。景公命令官吏停止守护槐树的职责,释放了被抓捕的人。

《纪闻》记载:吴宣城郡青阳县有孝女李娥。她的庙位于会阜山顶,周围树木茂盛,方圆十里,当地人不敢砍柴采集,都尊敬地侍奉她,每天献上莲藕。李娥的父亲在吴大帝时期担任铁官,负责铸造军器,一天晚上,炼金时炉子里的金子用完了,金子却没有出来。当时吴国正处于初创时期,法律非常严格,任何损耗官物价值超过十万的人,就会被处死,超过一倍还要没收家产。李娥的父亲损失的价值超过了十万。李娥为此非常伤心,因为火势猛烈,她跳进了炉中,火焰冲天,金液从炉口涌出。她所踩的两只鞋子从炉中浮出,她的身体却化为乌有。她所收集的金子总共有亿万斤,沟渠中的铁至今仍然存在。因此,吴地的风俗是每次冶炼铜铁时,都必须为李娥立祠祭祀并祈求福佑。

《歙州图经》记载:章顼,是歙县合阳乡人。他的妻子程氏和两个女儿进山采药,程氏被一只凶猛的老虎叼走,两个女儿呼救,拉住程氏的裙子与老虎搏斗。老虎最终放开了程氏,程氏因此得以幸免。当时刺史刘赞赞扬了她们,提供药品,免除税收,将乡改名为‘孝女乡’。

《宣室志》记载:郑邯是一个种田的农民。在天宝年间,他的母亲生病了,有人告诉他吃杏子可以治愈。他的妻子杨氏说:‘这不是当季的水果,需要辛苦去寻找,希望上天会同情并赐予我们。’于是她决定去邻县,换上陌生人的衣服去寻找。在路上,她在一片荒草丛中找到了一颗杏子,既悲伤又高兴,跪拜两次后才拿起它,洗净带回家。她把杏子献给婆婆说:‘邻县有人同情我们的事情,送给我这颗杏子。’婆婆很高兴地吃了它,病渐渐好转。

第二年夏天,有一天突然雷电交加,他们的房屋震动得非常厉害,像是屋檐上不断有东西落下,住在附近的人都被惊吓了,纷纷逃跑。杨氏哭着告诉婆婆说:‘去年冬天,我在荒草丛中找到的杏子献给婆婆,说是邻县的人送的,现在天意似乎要惩罚我,让我死去,从此我们就再见了。’说完,她伸出手臂站在院子里,准备详细诉说事情经过。话还没说完,突然听到院子里有声音,天色阴暗,看不清楚。过了一会儿,杨氏感觉自己的手臂像是捧着千金重的东西,沉重得无法举起。过了很久,天空才放晴,她一看,发现有两条几尺长的金龙盘绕在她的左右手臂上。龙头顶上写着‘赐杨氏’三个字。从那以后,他们的家越来越富裕,最终成为了富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五十六-注解

孝女:指孝顺父母的女子,古代中国孝道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以孝顺著称,常被记载在史书中作为道德典范。

史记:古代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太仓令: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国家粮食仓库的官员。

北阙:古代宫殿中北面的门楼,也指朝廷。

汉文帝:西汉时期的皇帝,以仁爱著称,推行黄老之术,减轻百姓负担。

东海: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指现在的山东省东部地区。

东海有孝妇:指东海地区有一位以孝著称的妇女。

养姑:指女子照顾年迈的婆婆。

太傅:古代官职,负责辅佐皇帝的高级官员。

护羌校尉:古代官职,负责管理边疆地区的官员。

光烈皇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皇后。

吻剪发:用嘴剪发,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太保:古代官职,辅佐皇帝的高级官员。

主簿:古代官职,负责文书、档案等事务的官员。

楚王玮:古代楚王,因谋反被诛。

会稽: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指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

寒人:古代指贫寒人家。

义门:指兄弟和睦、互相帮助的家庭。

永兴概中里: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毒病:指严重的疾病。

刘寂:古代人名。

夏侯氏:古代姓氏。

盐城县丞:古代官职,负责管理盐城县的官员。

于敏直:古代人名。

杨绍宗:古代人名。

濮州鄄城: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指现在的山东省鄄城县。

宗人玄基:古代人名。

强仁:古代人名。

汴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指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

颜氏家训: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著的一部家训。

宛陵: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指现在的安徽省宣城市。

周青:古代人名。

东郡: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指现在的河南省濮阳市。

宋躬:古代人名。

玄嘉:南北朝时期宋孝武帝的年号。

孝子传:《孝子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传记体文献,记载了许多孝子孝女的故事,旨在弘扬孝道文化。

北宫氏女婴儿子:北宫氏是姓氏,女婴儿子是她的名字,这里指的是一位孝顺的女子。

齐人:齐人指的是齐国的居民,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环瑱:环瑱是古代女子佩戴的首饰,这里指女子放弃嫁妆。

適人:適人指的是出嫁。

赵王后齐使:赵王后是赵国的王后,齐使是齐国的使者。

《异苑》:《异苑》是南朝宋时期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顺阳南乡县:顺阳南乡县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

杨丰:杨丰是古代的一位人物。

息女香:息女香是杨丰的女儿。

搤虎颈:搤虎颈指的是用双手抓住老虎的脖子。

猛兽为之逡巡:猛兽为之逡巡指的是猛兽因为害怕而退却。

太守平昌孟肇之:太守是古代的地方行政官员,平昌孟肇之是他的名字。

《列女传》:《列女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传记体文献,记载了许多女子的故事,特别是那些以德行著称的女性。

陈寡孝妇:陈寡孝妇是陈国的一位寡妇,以孝顺著称。

从戎:从戎指的是从军。

属孝妇:属孝妇指的是托付给孝妇。

旌其门闾:旌其门闾指的是在门闾上挂旌旗,以示表彰。

珠崖二义:珠崖二义指的是珠崖令的后妻和前妻的女儿。

令:令指的是地方行政长官。

奁:奁是古代女子存放衣物首饰的盒子。

关候:关候指的是关卡的管理人员。

赵君安:赵君安是古代的一位人物。

李寿:李寿是古代的一位人物。

阴思:阴思指的是暗中思考。

斫杀:斫杀指的是用刀砍杀。

守长:守长指的是地方行政官员。

义:义指的是道义、正义。

《会稽典录》:《会稽典录》是古代的一部地方志。

曹娥:曹娥是古代的一位孝女。

旴:旴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婆娑神:婆娑神是古代民间信仰的神祇。

《益部耆旧传》:《益部耆旧传》是古代的一部地方志。

犍为:犍为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县功曹:县功曹是古代的地方行政官员。

郡太守:郡太守是古代的地方行政官员。

《续述征记》:《续述征记》是古代的一部地理志。

梁邹城:梁邹城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记载了晏子的言行。

景公:景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君主。

《纪闻》:《纪闻》是古代的一部杂记。

梅根冶孝女李娥:梅根冶孝女李娥是古代的一位孝女。

会阜:会阜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铁官:铁官是古代负责铁器生产的官员。

梅根冶:梅根冶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吴大帝:吴大帝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位君主。

《歙州图经》:《歙州图经》是古代的一部地方志。

章顼:章顼是古代的一位人物。

程氏:程氏是古代的一位人物。

暴虎:暴虎指的是凶猛的老虎。

刺史:刺史是古代的地方行政官员。

刘赞:刘赞是古代的一位人物。

宣室志:《宣室志》是唐代文学家牛僧孺所著的一部志怪小说集,记载了许多神奇的故事和传说。

郑邯:郑邯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名字。

天宝中:天宝是唐玄宗年号,天宝中指的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大约是公元742年至756年。

母病:母亲生病。

啖杏实:啖,吃;杏实,杏子的果实。这里指的是吃杏子可以治愈疾病。

杨氏:杨氏是郑邯妻子的名字。

佣耕:雇佣耕作,即受雇于人进行耕作。

侍疾:照顾生病的人。

邑里:邑,古代对城市的称呼;邑里,即城市里。

解叔谦、丁公藤:解叔谦和丁公藤是古代传说中的两位仙人,这里用来比喻杨氏希望得到类似的奇迹。

易君子之衣而行:易,更换;君子,这里指品德高尚的人;衣,衣服;行,行走。这里指的是杨氏更换了邻居的衣服,以改变自己的形象去寻找杏子。

莽秽:莽,茂密的草木;秽,杂草。这里指的是杂草丛生的荒地。

殷殷然:形容声音沉重、连续不断的样子。

遇拢里人:遇拢,聚集;里人,本地人。这里指的是聚集在附近的本地人。

惊慑:惊恐害怕。

遁去:逃跑离开。

绐:欺骗。

谪:贬谪,这里指被贬到阴间。

具诉:详细陈述。

物阴晦:天空阴暗,看不清楚。

默不可辩:沉默不语,无法辩解。

千金:这里比喻非常沉重的负担。

蟠绕:环绕,缠绕。

富室:富裕的家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五十六-评注

《宣室志》中关于郑邯的故事,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道德教化的传说。首先,从开篇对郑邯身份的描述‘耕民也’,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以及对于他们生活困境的同情。这种关注在古代文学中并不常见,体现了作者对于民间生活的深刻理解。

在故事中,母病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天宝中母病,人教令啖杏实可愈’一句,不仅揭示了民间对于杏实的迷信,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疗法的追求。杨氏的‘此非时之物,须劳苦以求之’则是对这种迷信的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于求医问药的执着。

杨氏的‘吾欲遍於邑里访之’表现了她对于解叔谦、丁公藤等人物的敬仰,这些人物在古代文学中往往代表着智慧和善良。杨氏的行为,既是对道德榜样的追求,也是对自身困境的积极应对。

‘乃至邻郡易君子之衣而行’一句,通过杨氏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她的坚韧和毅力。在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杨氏的行为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这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女性独立精神的赞扬。

‘忽於道傍莽秽中见一杏实’这一情节,既是对杨氏遭遇的描写,也是对故事情节的转折。这一情节的出现,使得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也为后续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杨氏泣告其姑’这一段,通过杨氏的哭泣和诉说,展现了她的无助和恐惧。同时,这一段也揭示了古代社会中对于生死观念的重视,以及对于道德责任的强调。

‘忽有声若发其庭者’一句,表现了故事中神秘力量的介入。这种神秘力量的出现,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同时也为杨氏的命运增添了悬念。

‘有二金龙,长数尺,蟠绕其左右臂’这一情节,是对杨氏命运的转折。金龙的出现,象征着天命和神力的介入,也预示着杨氏将会得到好运。

‘赐杨氏’这一字,不仅是对杨氏的肯定,也是对整个故事的总结。杨氏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这也体现了古代文学中对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观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五十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30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