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五十九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五十九-原文

○忠贞

《管子》曰:忠者,臣下之高行。

《孟子》曰:教人以善谓之忠。

《淮南子》曰: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抱朴子》曰:竭身命以徇国、经夷险而一节者,忠臣也。

《说苑》曰:逆命利君谓之忠。

又曰:卑身贱体,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数称往古之行事以厉主,意庶几有益以安国家,如此者忠臣也。

《礼记·文王世子》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

又《檀弓》曰: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请谥於君。君曰:’昔者卫国有难,天子以其死卫寡人,不亦贞乎?’

《左传·隐公》曰:卫州吁弑桓公,石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又《僖公上》曰:晋献公使荀息傅奚齐,公疾,召之,曰:’以是藐诸孤,(言其幼贱,与诸子县藐。)辱在大夫,其若之何?’对曰:’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公曰:’何谓忠贞?’对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偶俱无猜,贞也。’

又:《僖公中》曰:晋惠公卒。怀公立,命无从亡人。(亡人,重耳。)期期而不至,无赦。狐突之子毛及偃从重耳在秦,不召。怀公执狐突曰:’子来则免。’对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策名委质,贰乃辟也。(贰,二心。辟,罪也。)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年数矣。若又召之,教之贰也。父教子贰,何以事君?。’

又《宣公上》曰:楚子灭若敖氏,令尹子文其孙箴尹克黄(箴尹,官名。)使於齐,还,及宋,闻乱。其人(其人,克黄从臣。)曰:’不可以入矣。’箴尹曰:’弃君之命,独谁受之?’遂归,复命而自拘於司败。

又《襄公十四年》曰:楚子囊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楚徙都郢,未有城郭。)君子谓子囊忠,君薨不忘增其名,(谓前年谥君为恭也。)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忠,民之望也。

又曰:晋人执季文子,舍之於苕丘。范文子谓栾武子曰:’季孙於鲁,相三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可不谓忠乎?’

《韩诗外传》曰:有大忠,有次忠,有下忠。以道覆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次忠也;以是谏非而死之,下忠也。周公於成王可谓大忠,管仲於桓公可谓次忠也,子胥於夫差可谓下忠也。

又曰:崔杼杀庄公。陈不占闻君有难,将死之,餐则失哺,上车失轼。仆曰:’虽往,其有益乎?’不占曰:’死君,义也;无勇,私也。’遂驱车。比至公门外,闻锺鼓战斗之声,遂骇而死。

《国语》曰:彘之乱,宣王在邵公宫。国人围之,邵公乃以其子代宣王,王长而立之。

《战国策》曰:吴入郢,棼冒勃苏羸粮潜行十日而薄秦朝,鹤立不转,昼吟宵泣,七日不得告,水浆无入於口。秦王闻而走之,冠剑不相及,左奉其首,右濡其口。於是秦救楚,退吴师复楚。

《汉书》曰:初,吴王芮,高祖贤之,制诏御史:’长沙王忠,其定著甲瘤拢'(臣瓒曰:汉以芮忠故特王之,非故时令也。)

又曰:匈奴求和亲,群臣议上前,博士狄山曰:’和亲便。’上问张汤,汤曰:’此愚儒无知。’狄山曰:’臣固愚忠,若御史大夫汤,乃诈忠。’

又曰:王莽既篡,使者即拜龚胜为讲学祭酒。胜曰’吾受汉家厚恩,无以仰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岂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胜因敕以棺敛丧事。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而死。

《东观汉记》曰:上於大会中指王常谓群臣曰:’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忠贞臣也。’是日迁常为汉中将军。

又曰: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敬木}木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敌国。’

又曰:上为大司马,以王霸为功曹令史,从渡河北,宾客随者数十人,稍稍引去,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去,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

又曰:鲍昱,字文渊,拜司隶校尉,诏昱诣尚书,使封胡降檄。上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不着姓,又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而着姓也。’帝报曰:’吾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

又曰:鲍永,字君长。行县到京兆、灞陵,过更始冢,引车入陌,欲下,从事谏止。永曰:’亲北面事人,何忍车过其墓。虽以获罪,司隶不辞也。’遂下车,哭尽哀。西至右扶风,椎牛上荀谏冢。上闻之,问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时太中大夫张堪对曰:’仁者百行之宗,忠者礼义之主。仁不遗旧,忠不忘君,行之高者。’上悦之。

谢承《后汉书》曰:梁冀奏诛李固,固临命,与胡广、赵戒书曰:’固受国厚恩,是以竭其股肱,不顾死亡,志欲扶王室,比隆文王,何图一朝梁氏迷谬,公等曲从,以吉为凶,成事为败?汉家衰微,从此始矣。公等受主厚禄,颠而不扶,倾覆大事,后之良史,岂有所私?固身己矣,於义得矣,夫复何言!’广、戒得书,悲惭长叹。

范晔《后汉书》曰:来歙、盖延、马成进攻公孙述将王玄、环安於河池、下辩,陷之,乘胜遂进。蜀人大惧,使刺客刺歙,未绝,驰召盖延。见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视。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刃虽在身,不能勒兵斩公邪!’延收泪强起,受所诫。歙自书表曰:’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何人,谓不知何人。)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夫理国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褒,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又臣兄弟不肖,终恐被罪,陛下哀怜,数赐教督。’投笔抽刃而绝。

《魏志》曰:典韦拜都尉,太祖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帐。韦性忠至谨重,常昼立侍终日,夜宿帐左右,稀归私寝。

《英雄记》曰:曹操围张超於雍丘,臧洪从袁绍请兵,将赴其难,绍不听之。超城遂陷,张氏族灭,洪由是怨袁绍,不与通。绍增兵急攻,洪杀爱妾以食,兵将流涕,莫有离叛。城陷,生执洪,绍问:’臧洪,何相负若是!今日服未?’洪据地瞋目曰:’诸袁事汉,四世五公,可谓受恩。今王室微弱,因际会觖望非冀。惜洪力弱,不能为天下推刃报仇,何谓服乎!’绍命杀焉。洪邑人陈容在座,见洪当死,起谓绍曰:’将军举大事,而先诛忠义,岂合天意!’绍惭,使人牵出,曰:’汝臧洪俦,宁复汝为!’容顾曰:’夫仁义岂有常,所蹈之则君子,背之则为小人。今日宁与臧洪同日死,不与将军同日生!’遂复见杀。在绍座者无不叹息。

《蜀志》曰:先主退军,义阳傅彤断后拒战,兵人几尽。吴将语彤令降,彤骂曰:’吴狗!岂有汉将军降者!’遂战死。子佥为关中都督,景曜六年,又临危授命。论者嘉其弈世忠义。

《晋中兴书》曰:王敦欲谤帝以不孝於众,坐明帝罪,云:’温太真在东宫久,最所知悉。’因厉声问峤,谓惧威必与己同。峤正色对曰:’钩深致远,小人无以测君子,当今谅暗之际,惟有至性可称。’敦默然不悦,然惮其居正,不敢害之。

又曰:王敦作逆,石头既陷,王师败绩。周顗往诣敦,敦曰:’伯仁,卿负我!’顗曰:’公戎车犯顺,下官亲帅六军,不能其事,使王旅摧败,以此负公。’敦惮其正辞,不知所答。顗与戴渊俱被收,路经太庙,顗大言曰:’天地先帝之灵,臣忠於社稷,王敦无道,陵虐天下,神祇有灵,当速杀敦,无令纵毒,以倾王室。’语未终,人以戟伤其口,不得复言,血流至踵,颜色不变。士庶聚观,皆为流涕,於石头南门外石上害之。

萧子显《齐书》曰:王敬则转安城王车骑参军。苍梧王狂虐,左右人不自保,敬则以太祖有威名,归诚奉事。每下直,辄往领军府。夜着青衣,扶匍道路,为太祖听察。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录》曰:麻秋以书诱致宛戍都尉宋矩,矩至,谓秋曰:’辞父事君,当立功义;功义不立,当守名节。矩终不背主覆宗,偷生於世。’乃先杀妻子自刎而死。秋曰:’义士也。’命吏人葬之,重磺嘉其诚节,赐振威将军。

又曰:前敦煌太守辛凭,陇西人也。惟有一子髦,至狄道省墓,遇辛宴反叛,为宴所执。凭劝张茂讨宴,茂曰:’髦在彼如何?’凭曰:’人臣奉主,岂顾子乎?’茂曰:’汝纯臣。’赐爵关内侯。

又《前赵录》曰:王广,永嘉之乱聚族避世,及为杨州刺史,被蛮贼围一百一十日,外救不至,粮食罄绝,鸡犬雀鼠靡有。将士泣曰:’将军忠於本朝,故有今难,岂有背将军理哉!’众相枕而死者五千人。

又《南凉录》曰:振武将军尉贤政固守,浩亹不下,炽盘招之曰:’乐都已溃,卿妻子皆在,吾闻孤城独守,何所为也?’政曰:’受凉王厚恩,为国家藩屏,虽知乐己已陷,妻子为擒,先归获赏,后顺受诛。然不知主存亡,未敢归命,妻子小事岂动怀!’盘乃遣虎台手书喻政,政曰:’为国储不能尽忠,反面缚於人,弃父负君,亏万世之业。贤政义士,岂如汝乎?’

《三国典略》曰:齐平,东雍州刺史傅伏坚守不降。帝遣韦孝宽将伏子仁宽招伏曰:’并州已平,故遣公儿来报,今授上大将军、武乡郡公,以金马脑二酒锺为信,公宜急下。’伏不受,谓孝宽曰:’事君有死无贰,此儿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愿即斩,以示天下。’帝又遣高阿那肱等百馀人临汾召伏。伏出军隔水相见,问至尊何在?阿那肱曰:’已被捉获,别路入关。’伏仰天哭,率众入城,於厅事前北面哀号良久,乃降。帝见之曰:’何不早下?’伏流涕而对曰:’臣三代被任,草命不能自死,羞见天地。’帝执其手曰:’为臣当若此,朕平齐国,惟见公一人。’乃自食一羊肋,以骨赐伏,曰:’骨亲肉疏,所以相付。’授上仪同也。

《唐书》曰:隋屈突通与窦琮战於稠桑。通结阵以自固,窦琮纵通子寿令往谕之,通大呼曰:’昔与汝为父子,今与汝为仇雠。’命左右射之。桑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矣,汝并关西人,欲何所去?’众皆释仗。通知不免,乃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天地神祇,实所鉴察。’遂擒通送于长安。高祖谓曰:’何相见晚耶?’通泣对曰:’通不尽人臣之节,力屈而至此。’高祖曰:’隋室忠臣也。’命释之。

又曰:冯立事隐太子,太子诛,左右悉散,立叹曰:’岂有人生受其恩,死逃其难!’立乃率毙薷玄武门,杀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而遁。俄来请罪,太宗数之。立对曰:’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战之日,无所顾惮。’因歔欷,悲不自胜。太宗宥之。立谓所亲曰:’逢莫大之恩,终当以死奉答。’俄而,突厥至便桥,立率数百人力战,杀获甚众。太宗深嘉叹之。

又曰:安金藏为太常工人,时睿宗为皇嗣。或有诬告皇嗣潜有异谋者,则天令来俊臣按之,左右不胜楚毒,皆欲自诬。惟金藏大呼,谓俊臣曰:’公既不信金藏言,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则引佩刀自剖其胸,五藏并出,流血被地,气遂绝。则天闻之,令舁入宫中,遣医人却内五藏,以桑白皮纵合之,傅药,经宿乃苏。则天临视,叹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不如尔之忠也。’即令停推,睿宗由是获免。

‘《新序》曰:陈恒弑简公而盟。盟者完其家,召他入曰:’不盟,是弑父母也;盟之,是无君臣之礼。’乃盟,以免父母死,而自杀以礼其君。

又曰:知伯之时有士曰长儿子鱼,绝知伯而去之。三年,将东之鲁,而道闻伯死,曰:’吾闻忠臣无馀禄。吾闻知伯之死,动吾心,馀禄加於我,至今尚存。将往,吾佐之。’遂反而死之。

‘《续说苑》曰:赵苞,汉灵帝时为武威守,夷戎畏其果毅。母及妻子自郡来,遇鲜卑万骑入塞,为其所掠。苞出击贼,陈步骑两万。鲜卑恐惧,出母示苞,苞悲号谓母曰:’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不图作祸,今为王臣,不得顾私。’母曰:’人各有命,何得毁忠节耶!立忠荣亲,孝莫大焉!行矣,勉之!’苞瞋目援桴,虏众碎斩其师,伏尸十里。母妻子皆为贼所害。苞收母,殡敛,奏请归葬。天子策吊,封为列侯。葬讫,谓乡人曰:’食禄避难不忠,杀母全义不孝,何面目立於天下?’遂自杀。

又曰:宦者田鹏事齐,至内侍中。齐主走青州,图入陈出觇,为周人所获,欧问齐王所在,绐云’已去’。周人折其支,每折一支,辞色逾厉,四支俱绝而死。

‘《许肃别传》曰:’肃为愍帝侍中,左卫将军麹武将与肃齐心拒守。而外救已退,城遂陷没,逼愍帝,送于平阳。肃后冒难侍左右,刘载乃以帝为归汉王,顷之,阴行鸩毒。帝因食心闷,欲见许侍中。肃弛诣贼相见,帝已不复能语。肃曰:’不审陛下尚识臣不?’帝犹能执肃手流涕。肃歔欷登床,帝遂殂於扶抱之中,昼夜号泣,哀感异类。载外欲明己不害,乃伪责诸臣欲尽诛之。群臣并窜,惟肃独曰:’备位故臣愿乞得殡殓,然后就戮。’载特听许。事讫,诣载曰:’国乱不能匡,君亡弗能死,举自莫非愧耻,将何颜以存?所以忍辱,正以山陵未毕故耳!微情已叙,甘就刑戮。’贼议之曰:’此晋之忠臣,宜加甄赏。’载遂从议,故得全免。

‘《庾珉别传》曰:’珉字子居,位列侍中。刘曜作乱,京都倾覆。珉时直在省,谓僚佐曰:’吾必死此屋内。’既天子蒙尘,珉与许遐等侍从,曜设会,使帝行酒。珉至帝前,乃慨然流涕。曜曰:’此动人心。’即时遇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五十九-译文

《管子》说:忠诚,是臣子的高尚品德。

《孟子》说:教导别人做好事叫做忠诚。

《淮南子》说:交情浅薄却说出深刻的话,这也是忠诚。

《抱朴子》说:竭尽全力、甚至牺牲生命来为国家效力,经历艰难险阻而始终如一,这样的臣子是忠臣。

《说苑》说:违背命令但对君主有利,这叫做忠诚。

《礼记·文王世子》说:作为臣子,如果牺牲自己能对君主有益,那就应该这样做。

《檀弓》说:公叔文子去世,他的儿子戍请求君主赐予谥号。君主说:‘从前卫国有难,天子为了保护我而牺牲自己,这不是忠诚吗?’

《左传·隐公》说:卫州吁杀害了桓公,石厚跟随州吁去了陈国。石碏派人告诉陈国:‘这两个人实际上是杀害了我君主的人,请立即抓捕他们。’陈国人抓住了他们并请求在卫国处决。君子说:‘石碏,是忠臣,他憎恨州吁但也参与了杀害。’

《左传·僖公上》说:晋献公让荀息教导奚齐,晋献公病重,召见荀息,说:‘以我这个年幼而地位低微的儿子,如何能够胜任大夫的职责?’荀息回答说:‘我会尽我全身的力量,加上忠诚。’晋献公问:‘什么是忠诚?’荀息回答说:‘对公家的利益,我知道没有不做的,这是忠诚。送走往事,居住现在,相互之间没有猜疑,这是贞节。’

《左传·僖公中》说:晋惠公去世,怀公即位,命令所有逃亡的人必须回来,否则不予赦免。狐突的儿子毛和偃在秦国跟随重耳,没有被召回。怀公抓住狐突,说:‘如果你回来,我就放你。’狐突回答说:‘你能够做官,是因为我教导你忠诚,这是古代的制度。宣誓效忠,有了二心就是罪过。现在我的儿子,名字在重耳那里,已经很多年了。如果你再召回他,就是在教导他二心。父亲教导儿子二心,如何事奉君主?’

《左传·宣公上》说:楚子灭掉了若敖氏,令尹子文的孙子箴尹克黄出使齐国,回来时经过宋国,听到国内有变乱。他的随从说:‘不能进去了。’箴尹说:‘放弃君主的命令,还有谁能接受它?’于是他回国复命,并自愿被司败拘禁。

《左传·襄公十四年》说:楚子囊将死,留下遗言给子庚说:‘一定要修筑郢都的城墙。’君子认为子囊是忠臣,君主去世后不忘增加他的名声,君主去世前不忘保卫国家,怎么能不说是忠诚呢?忠诚,是民众所期望的。

《左传·襄公十四年》又说:晋国人抓住了季文子,把他关在苕丘。范文子对栾武子说:‘季孙在鲁国,辅佐了三位君主。他的妾不穿丝绸衣服,马不吃粮食,不能不说是忠诚。’

《韩诗外传》说:有大忠、次忠、下忠。用道德感化君主,这是大忠;用德行辅助君主,这是次忠;用忠诚劝谏君主却因此而死,这是下忠。周公对于成王可以说是大忠,管仲对于桓公可以说是次忠,子胥对于夫差可以说是下忠。

《韩诗外传》又说:崔杼杀害了庄公。陈不占听说君主有难,想要去死,吃饭时忘记了喂食,上车时忘记了扶手。车夫说:‘虽然去了,但能有什么帮助呢?’陈不占说:‘为君主而死,这是义;没有勇气,这是私心。’于是驱车前往。等到到达君主门外,听到钟鼓和战斗的声音,于是惊吓而死。

《国语》说:彘国发生内乱,宣王在邵公宫。国人包围了宫城,邵公就用自己的儿子代替宣王,等宣王长大成人后,就立他为君。

《战国策》说:吴国攻入郢都,棼冒勃苏带着粮食秘密行进了十天,到达秦国朝廷,像鹤一样站立不动,白天吟唱,夜晚哭泣,七天都不能告诉任何人,连水都不进口。秦王听说后,急忙前来迎接,连帽子和剑都顾不上拿,左手托着他的头,右手湿润他的口。于是秦国救援了楚国,使吴军撤退,恢复了楚国的领土。

《汉书》说:起初,吴王芮,汉高祖认为他很贤明,下令给御史:‘长沙王忠诚,应该特别封赏。’(臣瓒说:汉朝因为芮忠诚,特别封他为王,这不是古代的常规。)

《汉书》又说:匈奴请求和亲,群臣在君主面前讨论,博士狄山说:‘和亲是有利的。’君主问张汤,张汤说:‘这是愚蠢无知的人。’狄山说:‘我固然是愚忠,但如果御史大夫张汤,那就是伪忠。’

《汉书》又说:王莽篡位后,使者立即任命龚胜为讲学祭酒。龚胜说:‘我受汉家厚恩,无法报答。现在年纪大了,早晚就要入土,怎么能为一姓服务,再见旧主呢!’于是他安排了棺材和丧事。说完,他就不再开口吃饭,十四天后去世。

《东观汉记》说:君主在大会上指着王常对群臣说:‘这个人率领江东诸将辅佐汉室,心如金石,是忠诚的臣子。’那天,王常被提升为汉中将军。

《东观汉记》又说:吴汉,性格忠诚厚道,对君主忠心耿耿,自从征伐以来,一直跟随在君主身边,君主不安时,他就侧身屏息,直到君主安顿下来才退下。军队遇到不利,军营不完备,吴汉常常独自整理弓箭,检查兵马,激励士兵。君主时常派人查看吴公在做什么,回来报告说吴公正在制作作战用具,君主经常说:‘吴公还算让人满意,就像一个强大的敌国。’

《东观汉记》又说:君主担任大司马时,任命王霸为功曹令史,随军渡过黄河北去,随行的宾客逐渐离去,王霸对王霸说:‘颍川的随从都离开了,而你却留了下来,这证明了疾风知劲草。’

《东观汉记》又说:鲍昱,字文渊,被任命为司隶校尉,皇帝下诏让鲍昱到尚书那里,让他发布降檄令。皇帝派小黄门询问鲍昱是否有什么疑问?鲍昱回答说:‘我听说按照旧例,通官不需要写姓,又因为司徒的告示应该公开,奇怪的是让司隶写姓。’皇帝回答说:‘我想让天下人知道忠诚的臣子的儿子再次担任司隶。’

《东观汉记》又说:鲍永,字君长。他在巡视县份时到达京兆、灞陵,经过更始帝的陵墓,想要下车,随从劝阻他。鲍永说:‘面向北方侍奉他人,怎么忍心开车从他的墓前经过。即使因此获罪,我也不会推辞司隶的职责。’于是他下车,哭得非常伤心。西行至右扶风,他杀了牛,在荀谏的墓前祭奠。皇帝听说后,问公卿们:‘这样的使者,怎么样?’当时太中大夫张堪回答说:‘仁是百行的根本,忠是礼义的主导。仁不忘记旧情,忠不忘记君主,这是行为的高尚。’皇帝很高兴。

《后汉书》说:梁冀上奏请求诛杀李固,李固临终时,给胡广、赵戒写信说:‘我受到国家的厚恩,因此竭尽全力,不顾死亡,立志扶持王室,希望比隆文王,没想到梁氏突然迷失,你们曲意顺从,把吉事变成坏事。汉室衰微,从这里开始。你们接受君主的厚禄,却不能扶持倾覆的大事,后世的良史,难道会对我有所偏私?我已经尽力了,从道义上讲,我已经做到了,还有什么可说的!’胡广、赵戒收到信后,悲伤而长叹。

范晔《后汉书》记载:来歙、盖延、马成进攻公孙述的将领王玄、环安在河池、下辩,攻破他们,乘胜继续前进。蜀人非常害怕,派刺客刺杀来歙,刺客未能成功,来歙立即派人召盖延。见到来歙后,盖延因为悲伤而伏地哭泣,无法抬头看。来歙斥责盖延说:‘虎牙怎么敢这样!现在使者被刺客刺伤,无法报效国家,所以呼唤你,想将军事事务托付给你,你却像妇人一样哭泣!刀虽然还在身上,但不能因为这样就不去指挥军队斩杀敌人!’盖延收起眼泪,勉强站起来,接受了来歙的教诲。来歙亲自写信给朝廷说:‘我在夜晚人静之后,被何人暗算伤害,中了要害。(何人,指不知道是谁。)我不敢自怜,实在是遗憾自己没有尽职尽责,让朝廷蒙羞。治理国家以得到贤才为根本,太中大夫段褒,刚直忠诚,可以重任,希望陛下明察。又我的兄弟们不成材,恐怕最终会获罪,希望陛下怜悯,多次给予教导和监督。’说完,扔掉笔,抽出刀自杀。

《魏志》记载:典韦被封为都尉,曹操将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带领数百名亲兵,经常在帐篷周围巡逻。典韦性格忠诚而谨慎,白天站立侍奉一整天,夜晚在帐篷旁边休息,很少回到自己的私房。

《英雄记》记载:曹操在雍丘围攻张超,臧洪向袁绍请求援兵,准备去解救张超的危难,但袁绍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张超的城池最终被攻陷,张氏家族被灭,从此臧洪对袁绍怀恨在心,不再与他来往。袁绍增兵急攻,臧洪杀了自己的爱妾来供士兵食用,士兵们流着泪,没有一个人背叛。城池陷落后,臧洪被活捉,袁绍问他:‘臧洪,你为什么这样背叛我!今天你服输了没有?’臧洪踩着地面,瞪大眼睛说:‘袁家事奉汉朝,四代五公,可以说是受到了恩惠。现在王室衰微,趁机期望非分之想,我力量薄弱,不能为天下人报仇,怎么能说是服输了!’袁绍命令将他处死。臧洪的同乡陈容在场,看到臧洪即将被杀,站起来对袁绍说:‘将军您兴起大事,却先杀忠义之人,这难道符合天意吗!’袁绍感到惭愧,让人将陈容拉出去,说:‘你是臧洪一类的人,难道还想活命吗!’陈容回头说:‘仁义难道有固定的标准吗?遵循它就是君子,背离它就是小人。今天我宁愿和臧洪同一天死去,也不愿和将军同一天活着!’于是陈容也被杀。在袁绍座中的所有人都为之叹息。

《蜀志》记载:刘备撤退时,义阳的傅彤断后抵抗,士兵几乎全部战死。吴将告诉傅彤投降,傅彤骂道:‘吴狗!哪有汉将军投降的!’于是战死。他的儿子傅佥后来成为关中都督,景曜六年,又临危受命。评论者称赞他们父子两代忠诚。

《晋中兴书》记载:王敦想要在众人面前诽谤皇帝不孝,以陷害明帝,说:‘温太真在东宫时间久,最了解情况。’于是大声问庾峤,认为他害怕威势一定会和自己站在一边。庾峤严肃地回答:‘探究深奥,小人无法测度君子,现在朝廷处于暗弱之际,只有至诚之心可以称道。’王敦默然不悦,但害怕庾峤的正直,不敢加害他。

又记载:王敦叛乱,石头城被攻陷,王师大败。周顗前往王敦处,王敦说:‘伯仁,你对不起我!’周顗说:‘您违背朝廷,我亲自率领六军,未能完成使命,导致王师败北,因此对不起您。’王敦害怕周顗的正辞,无言以对。周顗和戴渊都被逮捕,路过太庙时,周顗大声说:‘天地和先帝的英灵,我忠于国家,王敦无道,欺凌天下,神灵有灵,应当立即杀死王敦,不要让他继续作恶,危害王室。’话还没说完,有人用戟刺伤了他的嘴,不能再说话,血流到脚跟,脸色不变。士人和百姓聚集观看,都为之流泪,在石头城南门外石头上将他杀害。

萧子显《齐书》记载:王敬则转任安城王车骑参军。苍梧王狂妄残暴,身边的人自顾不暇,王敬则因为太祖有威名,归顺并侍奉他。每次下班后,都会去领军府。夜晚穿着青衣,在路上匍匐前进,为太祖暗中侦察。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录》记载:麻秋用书信诱使宛戍都尉宋矩前来,宋矩到达后,对麻秋说:‘辞别父亲事奉君主,应当建立功业和义节;功业和义节没有建立,应当保持名节。我宋矩最终不会背叛君主和家族,苟且偷生在这个世上。’于是先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然后自刎而死。麻秋说:‘这是义士啊。’命令官吏将宋矩安葬,重磺嘉奖他的忠诚。

又记载:前敦煌太守辛凭,是陇西人。他只有一个儿子辛髦,到狄道省视坟墓时,遇到辛宴反叛,被辛宴抓住。辛凭劝说张茂讨伐辛宴,张茂问:‘辛髦在那里怎么样?’辛凭说:‘人臣事奉君主,哪里会顾念自己的儿子呢?’张茂说:‘你是忠臣。’赐予他关内侯的爵位。

又《前赵录》记载:王广在永嘉之乱时聚集族人避世,后来成为扬州刺史,被蛮贼围困一百一十天,外面没有援军,粮食耗尽,连鸡犬雀鼠都没有了。将士们哭泣着说:‘将军忠于本朝,所以我们才有今天的困难,难道有背弃将军的道理吗!’最后有五千人相互依靠而死。

又《南凉录》记载:振武将军尉贤政坚守城池,浩亹城久攻不下,炽盘招降他说:‘乐都已经被攻陷,你的妻子儿女都在,我听说孤城独守,你这是为什么?’尉贤政说:‘我接受了凉王的厚恩,作为国家的屏障,虽然知道乐都已经陷落,妻子儿女被擒,先投降可以获得赏赐,后顺从会受到惩罚。但我不知道君主是否安在,不敢归顺,妻子儿女的小事怎么能动摇我的决心!’炽盘于是派人用虎台的手书来劝降尉贤政,尉贤政说:‘为国家储备物资不能尽忠,反而被敌人捆绑,背叛父亲和君主,这是万世之业的损失。尉贤政是义士,怎么能像你这样呢?’

《三国典略》记载:齐平,东雍州刺史傅伏坚守不降。皇帝派遣韦孝宽带着傅伏的儿子傅子仁宽来招降傅伏,说:‘并州已经平定,所以派遣公子来报告,现在授予你上大将军、武乡郡公,用金马脑二酒锺作为信物,你应该赶快投降。’傅伏不接受,对韦孝宽说:‘事奉君主有死无二,这个孩子作为臣子不忠,作为儿子不孝,应该立即斩首,以警示天下。’皇帝又派遣高阿那肱等一百多人到临汾来召见傅伏。傅伏出军隔水相见,问皇帝在哪里?高阿那肱说:‘已经被捉住,从另一条路进入关中。’傅伏仰望天空哭泣,率领众人进城,在厅堂前向北哀号了很久,然后投降。皇帝见到他说:‘为什么不早点投降呢?’傅伏流着泪回答:‘臣三代受到重用,生命不能自己结束,羞于见天地。’皇帝握着他的手说:‘作为臣子应当如此,朕平定齐国,只见到你一个人。’于是亲自吃了一块羊肋,用骨头赐给傅伏,说:‘骨头亲肉疏,所以相互托付。’授予他上仪同的官职。

《唐书》记载:隋朝的屈突通和窦琮在稠桑交战。屈突通结阵自守,窦琮派他的儿子窦寿去劝降屈突通,屈突通大声呼喊:‘过去我们曾是父子,现在我们成了仇敌。’命令左右射击窦寿。桑显和对他的士兵说:‘京城已经陷落了,你们都是关西人,想要去哪里?’士兵们都放下武器。屈突通知道无法逃脱,于是下马向东南方向再次跪拜痛哭,说:‘我力量用尽,军队战败,但我没有辜负陛下,天地神灵,确实都看到了。’于是被擒获,送到长安。高祖对他说:‘为什么见面这么晚呢?’屈突通哭着回答:‘我屈突通没有尽到人臣的职责,力量用尽才到这个地步。’高祖说:‘你是隋朝的忠臣。’命令释放他。

又说:冯立曾经侍奉隐太子,太子被杀后,他的左右随从都散去了,冯立叹息说:‘哪有活着的时候受过别人的恩惠,死了却逃避别人的灾难的!’于是冯立带领一群人冲向玄武门,杀了将军敬君弘,对他说:‘这是微薄地报答太子了!’然后解除了武装逃走。不久之后,他回来请罪,太宗多次责备他。冯立回答说:‘我出身就是为了侍奉君主,期待他能够效命,在战斗的那一天,我无所畏惧。’说完后,他哭泣得无法自持。太宗宽恕了他。冯立对亲近的人说:‘遇到了如此大的恩惠,我终究会用生命来回报。’不久之后,突厥人到达便桥,冯立带领数百人奋力战斗,杀敌众多。太宗深深地赞叹他。

又说:安金藏是太常工人,当时睿宗是皇位继承人。有人诬告皇位继承人暗中图谋不轨,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审问此事,他的随从都忍受不住酷刑,都想要承认有罪。只有安金藏大声呼喊,对来俊臣说:‘既然你不相信我的话,请剖开我的胸膛来证明皇位继承人没有谋反。’于是他拿起佩刀剖开自己的胸膛,五脏都流了出来,血流成河,气息断绝。武则天听说了这件事,命令人将他抬进宫中,让医生将五脏重新放回,用桑白皮缝合,敷上药,过了一夜才苏醒过来。武则天亲自来看他,叹息说:‘我有儿子却不能自己证明清白,不如你的忠诚。’于是下令停止审问,睿宗因此免于一死。

《新序》说:陈恒杀了齐简公后结盟。结盟的人保全了他的家族,召唤其他人说:‘不结盟,就是弑父杀母;结盟,就是没有君臣之礼。’于是结盟,以避免父母被杀,却以自杀来表示对君主的礼节。

又说:知伯时期有一个名叫长儿子鱼的士人,他离开知伯而去了。三年后,他打算去鲁国,路上听说知伯死了,说:‘我听说忠臣没有多余的俸禄。我听说知伯死了,触动了我的心,多余的俸禄加在我身上,至今还在。我将要去,我要帮助他。’于是他返回去帮助知伯而死。

《续说苑》说:赵苞在汉灵帝时期担任武威太守,夷狄和戎人都敬畏他的果断和勇敢。他的母亲和妻子从郡城来,遇到鲜卑人万骑入侵边塞,被他们所劫掠。赵苞出击敌人,部署了步兵和骑兵两万人。鲜卑人害怕了,拿出他的母亲给赵苞看,赵苞悲痛地呼唤母亲说:‘作为儿子,我无德无才,想要用微薄的俸禄来奉养您,没想到却带来了灾难,现在我成为了王臣,不能顾及私情。’母亲说:‘人各有命,怎能毁掉忠节呢!忠诚能够荣耀亲族,孝顺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去吧,努力吧!’赵苞瞪大眼睛拿起鼓槌,杀死了敌人的将领,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十里之外。他的母亲、妻子和孩子都被敌人杀害。赵苞收殓了母亲,上报朝廷请求归葬。天子下诏吊唁,封他为列侯。葬礼结束后,他对乡人说:‘吃着国家的俸禄却逃避灾难是不忠的,为了大义杀害母亲是不孝的,我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于是他自杀了。

又说:宦官田鹏在齐国做事,升任内侍中。齐王逃到青州,计划进入陈国观察,却被周国人抓获,他们拷问齐王在哪里,田鹏谎称‘已经离开了’。周国人打断了他的肢体,每打断一条,他的言辞和脸色就更加凶狠,四肢都断了才死去。

《许肃别传》说:‘许肃担任愍帝的侍中,左卫将军麹武将与许肃同心协力守城。但是外面的援军已经撤退,城池最终陷落,敌人逼迫愍帝,将他送到平阳。许肃后来冒着危险在左右侍奉,刘载将愍帝视为归汉王,不久之后,暗中下毒。愍帝因此吃了毒药感到心闷,想要见许肃。许肃急忙去见敌人,愍帝已经不能说话了。许肃说:“不知道陛下是否还能认出我?”愍帝还能抓住许肃的手流泪。许肃哭泣着躺在床上,愍帝就在他的怀抱中去世,昼夜哭泣,哀感动了异类。刘载为了表明自己没有加害愍帝,假装责备各位大臣想要将他们全部杀死。大臣们都逃跑了,只有许肃独自说:“作为旧臣,我愿意请求能够料理丧事,然后接受死刑。”刘载特别准许了许肃。事情结束后,许肃去见刘载说:“国家混乱不能挽救,君主去世不能殉死,我自认为没有一点不感到羞愧和耻辱,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所以我忍受屈辱,正是因为还没有完成君主的葬礼!我已经说出了我的真心话,愿意接受死刑。”敌人讨论后说:“这是晋国的忠臣,应该给予奖赏。”刘载于是听从了他们的建议,所以许肃得以幸免。

《庾珉别传》说:庾珉字子居,官至侍中。刘曜作乱,京都陷落。庾珉当时在宫中,对同僚说:“我必定会死在这座宫中。”既然天子流离失所,庾珉和许遐等人侍奉在皇帝身边,刘曜设宴,让皇帝敬酒。庾珉走到皇帝面前,感慨流泪。刘曜说:“这感动了人心。”立即遭到杀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五十九-注解

忠:忠诚,指对君主、国家、事业等的坚定和全心全意的奉献。

臣下:古代指国家的官员或臣子。

高行:高尚的行为或品德。

教:教导,传授。

善:好的,善良的。

言:说话,表达。

深:深入,详细。

浅:浅显,不深入。

交:交往,交际。

竭:用尽,尽力。

身命:生命,身体。

徇:为……而死。

国:国家。

经:经历。

夷险:平坦与险阻,比喻顺利与困难。

一节:坚守节操。

逆命:违背命令。

利君:有利于君主。

卑身贱体:降低自己的身份和体面。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进贤:推荐贤能的人。

称:称颂,赞扬。

往古:古代,过去。

行事:行为,事迹。

厉主:激励君主。

意:意图,愿望。

庶几:或许,可能。

有益:有好处,有益处。

安国家:使国家安定。

为人臣者:作为臣子。

杀其身:牺牲自己的生命。

有益于君:对君主有益。

谥:古代帝王、贵族死后,朝廷给予的尊号。

卫:保卫。

寡人:古代君主自称。

贞:忠诚,坚贞。

弑:杀害。

从:跟随。

图:计划,打算。

执:逮捕。

请:请求。

莅:到,到达。

纯臣:忠诚的臣子。

恶:厌恶。

厚:亲近。

大义灭亲:为了大义而舍弃亲情。

股肱:大腿和臂膀,比喻亲信或得力助手。

藐:微小,卑微。

诸孤:众多孤儿。

辱:谦辞,表示自己受辱。

大夫:古代的官职,位次较高。

股肱之力:比喻全力支持。

偶俱无猜:彼此相处融洽,没有猜疑。

偶:相处。

俱:一起。

无猜:没有猜疑。

亡人:逃亡的人。

期期:拖延,不急于行动。

赦:赦免。

从重耳:跟随重耳。

委质:交付身份,表示忠诚。

贰:二心,不忠诚。

辟:罪。

策名委质:立下名号,交付身份。

名在重耳:名字在重耳的部下名单上。

有年数:有年数,表示时间较长。

召之:召回。

教之贰:教导他生二心。

事君:事君,指侍奉君主。

弃君之命:放弃君主的命令。

独谁受之:难道只有我接受吗?

归:返回。

复命:回报命令。

自拘:自我拘禁。

司败:古代官名,负责司法。

城:筑城。

郢:楚国的都城。

薨:古代君主、贵族死去的称谓。

遗言:临终前的话。

卫社稷:保卫国家。

民之望:民众的期望。

妾:古代女子自称。

帛:丝织品,这里指衣服。

粟:谷物,这里指食物。

相:辅佐,担任官职。

三君:三位君主。

不衣帛,马不食粟:不穿丝绸衣服,马不吃粮食。

大忠:最大的忠诚。

次忠:次大的忠诚。

下忠:最小的忠诚。

道:道理,原则。

覆君:覆盖君主,比喻引导君主。

化之:教化他。

调君:调整君主,辅助他。

辅之:辅助他。

谏非:劝谏君主改正错误。

死之:为君主而死。

周公:周公旦,周朝初期的重要政治家。

成王:周成王,周朝的君主。

管仲: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

桓公:齐桓公,齐国的君主。

子胥: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的政治家。

夫差:吴王夫差,吴国的君主。

崔杼:崔杼,春秋时期齐国的官员。

庄公:齐庄公,齐国的君主。

餐:吃饭。

失哺:忘记吃饭。

轼:车前的横木,乘坐时用手扶住。

骇:惊吓。

死:死亡。

走:跑,逃。

冠剑不相及:连帽子和剑都来不及拿。

奉:托着。

濡:沾湿。

甲瘤拢:指长沙王刘芮的封号。

求和亲:请求和亲。

议:讨论。

制诏:皇帝的命令。

御史:古代官名,负责监察、文书等事务。

博士:古代官名,负责教育、学术等事务。

狄山:古代人物,具体事迹不详。

张汤:西汉时期的官员,以严刑峻法著称。

诈忠:假装忠诚。

讲学祭酒:古代官名,负责讲学。

汉家:汉朝。

厚恩:深厚的恩情。

仰报:向上回报。

敕:命令。

棺敛:装殓尸体。

丧事:丧葬事宜。

大会:大规模的集会。

辅翼:辅助,支持。

汉室:汉朝的朝廷。

笃于事上:忠诚于上级。

征伐:出征作战。

侧足屏息:侧着脚,屏住呼吸,形容小心谨慎。

退舍:撤退,休息。

不利:不顺利。

不利,军营不完:军队不顺利,营地不完整。

缮木:修理木材。

敬木:敬重的木材,这里指武器。

阅:检查,查看。

激扬:激励,鼓舞。

吏士:官员和士兵。

宾客:客人。

引去:离开。

验疾风知劲草:只有在疾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

司隶校尉:古代官名,负责监察地方。

尚书:古代官名,负责文书等事务。

着姓:注明姓氏。

司徒:古代官名,负责教化、礼仪等事务。

露布:公开宣布。

使:派遣。

胡降檄:胡人降服的檄文。

小黄门:古代官名,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怪:奇怪。

故事:旧例,惯例。

通官不着姓:传达官职时不注明姓氏。

司徒露布:司徒发布的公告。

何如:怎么样?

封胡降檄:封胡人降服的檄文。

京兆:古代地名,指长安附近地区。

灞陵:古代地名,指灞水附近的陵墓。

更始:更始帝,东汉时期的皇帝。

冢:坟墓。

引车入陌:驾车进入田间小路。

欲下:想要下车。

从事:官名,负责具体事务。

谏止:劝谏阻止。

北面事人:面向北方侍奉他人,表示忠诚。

忍:忍受。

司隶:古代官名,负责监察地方。

不辞:不推辞。

椎牛上荀谏冢:用牛角椎打荀子的坟墓。

荀谏:荀子,战国时期的哲学家。

公卿:古代官名,指高级官员。

仁者:仁爱的人。

百行之宗:各种行为的基础。

忠者:忠诚的人。

礼义之主:礼义的核心。

行之高者:行为高尚的人。

梁冀:东汉时期的权臣。

李固:东汉时期的官员。

临命:临终。

胡广:东汉时期的官员。

赵戒:东汉时期的官员。

吉:吉祥的事。

凶:不吉祥的事。

成事:成功的事。

败:失败的事。

良史:好的史官。

身己矣:我已经死了。

于义得矣:从道义上讲是正确的。

何言:还有什么好说的?

范晔:范晔,字蔚宗,东汉末年史学家,著有《后汉书》,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东汉光武帝刘秀至汉献帝刘协的历史。

后汉书:《后汉书》是中国古代正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范晔编撰,记载了东汉时期的历史。

来歙:来歙,东汉将领,为东汉建立和发展立下赫赫战功。

盖延:盖延,东汉将领,与来歙一同参与对抗公孙述的战争。

马成:马成,东汉将领,参与对抗公孙述的战争。

公孙述:公孙述,东汉末年割据益州的军阀,自称天子。

王玄:王玄,公孙述部将。

环安:环安,公孙述部将。

河池:河池,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南部。

下辩:下辩,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南部。

蜀人:蜀人,指蜀汉地区的人民。

刺客:刺客,指专门刺杀人的刺客。

虎牙:虎牙,古代军中勇猛的将领之称。

巨卿:巨卿,对盖延的尊称。

使者:使者,指官方派遣的使者。

要害:要害,指身体或事物的关键部位。

朝廷:朝廷,指国家的最高政权机构。

太中大夫:太中大夫,古代官职,为皇帝的顾问。

段褒:段褒,东汉时期人物,官至太中大夫。

骨鲠:骨鲠,形容人刚直不阿。

陛下:陛下,对帝王的尊称。

魏志:《魏志》是《三国志》的一部分,记载了曹魏的历史。

典韦:典韦,东汉末年曹操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太祖:太祖,指萧道成,南朝齐的开国皇帝。

亲兵:亲兵,指直接服务于皇帝或高级将领的私人卫队。

左右:左右,指身边,周围。

私寝:私寝,指私人休息的地方。

曹操: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立曹魏政权。

张超:张超,东汉末年人物,为曹操所围困。

袁绍:袁绍,东汉末年军阀,曾与曹操争霸。

臧洪:臧洪,东汉末年人物,以忠诚著称。

吴狗:吴狗,对吴国士兵的蔑称。

义阳:义阳,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部。

傅彤:傅彤,东汉末年人物,为关羽部将。

吴将:吴将,指吴国将领。

语彤令降:语彤令降,指吴将劝说傅彤投降。

子佥:子佥,傅彤的儿子。

关中都督:关中都督,官职,负责管理关中地区。

景曜六年:景曜六年,指前凉时期的一年。

论者:论者,指对某件事情发表评论的人。

弈世:弈世,指几代人。

忠义:忠义,指忠诚和正义。

晋中兴书:《晋中兴书》是中国古代史书,记载了东晋时期的历史。

王敦:王敦,东晋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曾发动政变。

帝:帝,指晋朝皇帝。

不孝於众:不孝於众,指对众人不孝顺。

明帝:明帝,指晋明帝司马绍。

温太真:温太真,指温峤,东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峤:峤,指温峤。

钩深致远:钩深致远,指深入探究,远见卓识。

小人:小人,指品德低下的人。

谅暗之际:谅暗之际,指皇帝驾崩后,新帝尚未即位期间。

至性:至性,指本性纯真。

王敦作逆:王敦作逆,指王敦发动政变。

石头:石头,指石头城,即南京。

王师:王师,指王敦的军队。

周顗:周顗,东晋末年人物,为王敦所害。

戎车:戎车,指战车。

犯顺:犯顺,指违反天意或王法。

亲帅:亲帅,指亲自率领。

王旅:王旅,指王敦的军队。

摧败:摧败,指被打败。

路经:路经,指经过。

太庙:太庙,指供奉祖先的庙宇。

萧子显:萧子显,南朝梁史学家,著有《齐书》。

王敬则:王敬则,南朝梁将领。

苍梧王:苍梧王,南朝梁的皇帝萧纲。

领军府:领军府,指军队的总部。

下直:下直,指下班。

领军:领军,指领军将军,掌管军队的将领。

扶匍:扶匍,指用手扶持着行走。

听察:听察,指倾听和观察。

崔鸿:崔鸿,北魏史学家,著有《十六国春秋》。

前凉:前凉,十六国时期的一个政权。

麻秋:麻秋,十六国时期前凉将领。

宛戍都尉:宛戍都尉,官职,负责守卫宛城。

宋矩:宋矩,十六国时期前凉将领。

覆宗:覆宗,指毁灭家族。

偷生於世:偷生於世,指苟且偷生。

磺:磺,指磺山,前凉的地名。

振威将军:振威将军,官职,掌管军事。

辛凭:辛凭,十六国时期前凉太守。

陇西:陇西,地名,位于今甘肃省东部。

狄道:狄道,地名,位于今甘肃省东部。

辛宴:辛宴,十六国时期前凉叛将。

张茂:张茂,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

关内侯:关内侯,官职,爵位之一。

永嘉之乱:永嘉之乱,指西晋末年的一场大乱。

杨州:杨州,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南部。

蛮贼:蛮贼,指南方的少数民族。

浩亹:浩亹,指广阔无边。

炽盘:炽盘,十六国时期南凉君主。

振武将军:振武将军,官职,掌管军事。

前赵:前赵,十六国时期的一个政权。

王广:王广,十六国时期前赵将领。

杨州刺史:杨州刺史,官职,负责管理杨州地区。

鸡犬雀鼠靡有:鸡犬雀鼠靡有,指连鸡犬、雀鼠都没有了,形容极其困苦。

士庶:士庶,指士人和平民。

三国典略:《三国典略》是中国古代史书,记载了三国时期的历史。

齐平:齐平,指齐国被平定。

东雍州刺史:东雍州刺史,官职,负责管理东雍州地区。

傅伏:傅伏,十六国时期人物,为齐平之乱时的东雍州刺史。

韦孝宽:韦孝宽,十六国时期人物,为东魏将领。

伏子仁宽:伏子仁宽,傅伏的儿子。

并州:并州,地名,位于今山西省中部。

上大将军:上大将军,官职,掌管军事。

武乡郡公:武乡郡公,官职,爵位之一。

金马脑二酒锺:金马脑二酒锺,古代酒器。

金马脑:金马脑,古代酒器。

脑二酒锺:脑二酒锺,古代酒器。

上仪同:上仪同,官职,掌管礼仪。

唐书:《唐书》是中国古代正史之一,记载了唐朝的历史。

隋:隋,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由杨坚建立。

屈突通:屈突通,隋朝将领。

窦琮:窦琮,隋朝将领。

稠桑:稠桑,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自固:自固,指坚守阵地。

子寿:子寿,窦琮的儿子。

桑显和:桑显和,隋朝将领。

京师:京师,指国都。

关西: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地区。

释仗:释仗,指放下武器,投降。

不免:不免,指无法避免。

长安:长安,隋朝的都城,即今天的西安。

高祖:高祖,指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

冯立:冯立是唐朝初年的将领,因忠诚而闻名。

隐太子:隐太子指的是李建成,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因被李建成和李元吉陷害而被杀。

诛:诛指被杀。

左右悉散:左右悉散意味着身边的人或部下都散去了。

毙薷玄武门:毙薷玄武门指的是冯立在玄武门杀死敬君弘。

将军敬君弘:敬君弘是唐朝的将军。

微以报太子:微以报太子意味着用微小的行动来报答太子的恩情。

解兵而遁:解兵而遁指的是放下武器逃跑。

俄来请罪:俄来请罪意味着不久之后回来请罪。

太宗数之:太宗数之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责备冯立。

出身事主:出身事主指的是从底层出身,为君主效力。

期之效命:期之效命意味着期望能够效忠君主。

无所顾惮:无所顾惮意味着无所畏惧。

歔欷:歔欷是哭泣的样子。

悲不自胜:悲不自胜意味着悲伤得无法承受。

宥之:宥之意味着宽恕他。

莫大之恩:莫大之恩意味着极大的恩情。

死奉答:死奉答意味着用生命来回报。

突厥:突厥是古代游牧民族,与唐朝时有冲突。

便桥:便桥是古代桥梁,此处指突厥到达的地方。

微禄:微禄指的是微薄的俸禄。

安金藏:安金藏是唐朝的官员,以忠诚著称。

皇嗣:皇嗣指的是皇位的继承人。

诬告:诬告指的是无中生有地指控别人。

按之:按之指的是审问。

楚毒:楚毒指的是严刑拷打。

自诬:自诬指的是自己承认有罪。

剖心以明:剖心以明指的是剖开自己的心脏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五藏:五藏指的是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

被地:被地意味着遍布地面。

傅药:傅药指的是涂抹药物。

经宿乃苏:经宿乃苏意味着经过一晚上才苏醒过来。

则天:则天是武则天的尊号。

陈恒:陈恒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权臣。

简公:简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盟者:盟者指的是参与盟约的人。

完其家:完其家指的是保全其家族。

无君臣之礼:无君臣之礼指的是没有遵守君臣之间的礼节。

知伯:知伯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权臣。

长儿子鱼:长儿子鱼是知伯的属下。

绝知伯而去之:绝知伯而去之指的是离开知伯。

东之鲁:东之鲁指的是前往鲁国。

动吾心:动吾心指的是触动我的内心。

余禄:余禄指的是剩余的俸禄。

佐之:佐之指的是辅助他。

赵苞:赵苞是汉朝的官员,以忠诚著称。

武威守:武威守指的是武威郡的郡守。

夷戎:夷戎指的是外来的少数民族。

鲜卑:鲜卑是古代游牧民族。

入塞:入塞指的是进入边塞。

陈步骑两万:陈步骑两万指的是部署步兵和骑兵两万人。

碎斩其师:碎斩其师指的是击溃并杀死敌军。

虏众:虏众指的是敌军。

援桴:援桴指的是拿起鼓槌。

碎斩:碎斩指的是击溃并杀死。

田鹏:田鹏是唐朝的宦官。

内侍中:内侍中指的是宫廷中的高级宦官。

齐主:齐主指的是齐国的君主。

青州:青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

陈出觇:陈出觇指的是探听消息。

周人:周人指的是周朝的人,此处指北周的军队。

欧问:欧问指的是用拳头敲打询问。

折其支:折其支指的是折断他的肢体。

辞色逾厉:辞色逾厉指的是言辞和表情更加激烈。

欧:欧指的是用拳头敲打。

许肃:许肃是晋朝的官员,以忠诚著称。

愍帝:愍帝是晋朝的皇帝。

左卫将军麹武将:左卫将军麹武将是愍帝的将领。

城遂陷没:城遂陷没指的是城池被攻陷。

送于平阳:送于平阳指的是被送到平阳。

刘载:刘载是叛军的首领。

归汉王:归汉王指的是归附汉王。

鸩毒:鸩毒指的是用毒药毒害。

心闷:心闷指的是心里不舒服。

弛诣:弛诣指的是匆忙前往。

贼:贼指的是叛军。

许遐:许遐是许肃的朋友。

刘曜:刘曜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赵皇帝。

省:省指的是朝廷的官署。

设会:设会指的是举行宴会。

行酒:行酒指的是劝酒。

慨然:慨然指的是感慨的样子。

遇害:遇害指的是被杀害。

庾珉:庾珉是晋朝的官员,以忠诚著称。

子居:子居是庾珉的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五十九-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冯立忠心耿耿的形象。冯立作为隐太子的事务官,面对太子的遇害,他选择了以死相报,这种忠义行为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忠孝’的价值观念。‘岂有人生受其恩,死逃其难!’这句话,表达了冯立对恩情的珍视和对忠诚的坚持,即便在生死关头也不愿背弃。冯立的行为也体现了忠诚与责任,他在玄武门杀敌,以报答太子的恩情,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在古代被高度赞扬。

太宗对冯立的宽恕,展现了帝王的仁慈与宽容。太宗能够理解冯立的忠诚,并在他请求罪责时予以宽恕,这体现了古代帝王对待忠诚臣子的态度,即即便犯有过错,也能得到宽恕和谅解。冯立对所受恩惠的感激之情,以及他最终以死报答的承诺,都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忠诚和感恩的重视。

安金藏的剖心自证,是对皇嗣忠诚的极致表现。他为了证明皇嗣的清白,不惜剖心以明,这种忠贞不渝的精神在古代被视为忠臣的典范。则天皇帝对安金藏的赞赏和宽恕,显示了古代帝王对忠诚的认可和对臣子的仁爱。

陈恒弑简公而盟的故事,揭示了古代中国对忠孝的矛盾态度。一方面,为了保护父母,陈恒选择了盟誓,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他对君王的忠诚也受到了质疑。这种矛盾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忠孝的复杂理解和评价。

长儿子鱼的离去与回归,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忠诚与利益的权衡。他因为知伯的死而感到内心的触动,选择回到知伯身边,这种忠诚于信念的行为,在古代被视为高尚的品质。

赵苞的忠孝两难全,展现了一个忠臣的无奈与悲哀。他为了国家大义,不得不牺牲亲情,这种忠孝不能两全的困境,是古代许多忠臣面临的问题。

田鹏的坚贞不屈,是对忠诚的坚守。他在面对酷刑时,没有屈服,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古代中国所推崇的忠臣形象。

许肃在国难当头,坚守忠诚,直至最后。他的行为体现了忠诚与节操,即使在生死关头,也坚守自己的信念。

庾珉的慷慨赴死,是对忠诚的最后坚守。他在面临死亡威胁时,仍然保持了对国家的忠诚,这种精神在古代被高度赞扬。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五十九》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29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