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五十七-原文
○友悌
《周礼·大司徒》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礼记·曲礼》曰: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悌也。
又《礼运》曰:兄良,弟悌,夫义,妇听,家之肥也。
又《檀弓上》曰: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孔子曰:’何弗除也?’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子路闻之,遂除之。
《春秋左传》曰: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友,弟敬,所谓六顺。
《毛诗陟岵》曰:陟彼岗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偕,俱也。)
又《鹿鸣·棠棣》曰:《棠棣》,燕兄弟也。闵管、蔡之失道,故作《棠棣》焉。(周公吊二叔之不咸,而使兄弟恩疏,召公为作此诗而歌之,以亲之也。)棠棣之华,萼不韡韡。(笺云:承华曰萼,不当作拊,拊萼足得华之光明,其貌韡韡然,盛也兴者,喻弟以敬事兄,兄以荣覆弟,恩义之敬,亦韡韡然也。)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又《邶·柏舟·二子乘舟》曰:《二子乘舟》,思伋、寿也。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而作是诗也。二子乘舟,泛泛其景。(二子,伋、寿也。宣公为伋娶於齐女而美,公夺之,而生寿及朔。朔与其母诉伋於公,公令伋之齐,使贼先待於隘而杀之,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伋至曰:’君命杀我,彼何罪焉。’又杀之。国人伤其涉危,遂往如乘舟而无所薄也。)
又曰:惟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
《尚书·君陈》曰: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
《论语》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又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又曰:兄弟怡怡如也。
《尔雅》曰:善兄弟为友。
《汉书》曰: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式脱身出,独取羊百馀口,田宅财物尽与弟。式入山牧,十馀年,羊致千馀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式辄复分与之。
又曰: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商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
《东观汉记》曰:鲁恭,字仲康,扶风人。恭怜弟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丰教授。丕举方正,恭乃始为郡吏。
又曰:汝南王琳,字巨尉。弟季出,遇赤眉,将为所捕。琳请自缚先季死,贼怜而放遣之。
又曰:赵孝,字长平。建武穀食尚少,孝得穀,炊将熟,令弟礼夫妻出。比还,孝夫妻共蔬食,礼夫妻归,告言已食,辄独饮之。积久,礼心怪之,疑,后掩伺见之,不肯食,出,遂共蔬食,兄弟怡怡,乡里归德。
又曰:孔奋笃於骨肉,弟奇在雒阳为诸生,分禄俸以供给其粮用,四时送衣,下至脂烛,每有所食甘美,辄分减以遗奇。
谢承《后汉书》曰:许荆兄子常报雠杀人,怨家会众操兵至荆家,欲杀之。会荆始从府休归,与相遇,因出门解剑长跪曰:’前无状相犯,咎皆在荆不能相救。兄既早没,一子为嗣,如令死者,伤其灭绝。今愿杀身代之塞咎,虽死已往犹谓更生。’怨家扶起荆曰:’许掾郡中称为贤,吾何敢相侵。’因遂委去。
又曰:李鸿,字奉逊。礼性仁孝,友于兄弟。弟育为人所侵辱,育后阴结客报怨,为执法吏所得,当伏罪。时未有立嗣。鸿为太尉掾在京师,伤育以养刷耻,门户断绝,因分代育,遂刻印还归。欲过家,恐见妻子,亏移其意,到县北亭预作记,乞代育通记,便饮鸩而之县。令省记,怛然惊感矣。
司马彪《续汉书》曰:山阳张俭,以忠正为中常侍侯览所忿疾。览为刑章,下州郡召捕俭。俭与孔融兄褒有旧,亡投,遇褒出。时融年十五六,少之,不下告也。融智俭长者,有窘迫色,谓曰:’吾独不能为君主乎?’因留舍藏之。后以人客发泄,觉知,国相已下密就掩,俭得脱走,登时收融及褒送狱。融曰:’保纳藏舍者融也,融当坐之。’褒曰:’彼来投我,罪我之由,非弟之过,我当坐之。’兄弟争死,郡县疑不能决,乃上谳,诏书令褒坐焉。融由是著名。
范晔《后汉书》曰:姜肱,字伯淮,彭城广戚人也。家世名族。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性,常共卧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恋,不能别寝,以继嗣当立,乃递往就室。
又曰:锺皓,字季明,颍川长社人。少以笃行称。公府连辟,为二兄未仕,避隐密山。
王隐《晋书》曰:徐苗,字叔胄,高密淳于人。弟亡,临殡,口中有痈溃脓血,苗含去之。
《晋中兴书》曰:颜含,字弘都,琅琊人。含次嫂繁氏,老而失明,含奉养必束带躬亲。尝省嫂病困,须得蚺蛇胆为药,而求不能得。平昼独坐,有一童子持一青囊授含,含开视,蛇胆也。童子逡巡出户,化成青鸿飞去。得胆,药成,嫂病即愈。
又曰:邓攸,字伯道,为石勒参军。勒过泗水,攸与乡人河东陈嘏、平阳马恬共谋叛勒,破车以牛马负妻子入草中。又遇贼掠牛马去,攸语妻曰:’吾弟早亡,惟有一息,今当步走,誓两儿恐尽死,不如弃我儿,抱弟子遗民。’妇乃从之。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录》曰:上郡王俊,字玄英,有幹艺之称。
俊年七八岁,随兄密子玄直西如凉州,路中粮匮,密留玄直於途,乞丐民间。
比还,俊为贼所掠,玄直逃免。
密乃将玄直追贼,叩头求哀曰:’人情自当皆爱其子,但此弟未生,家君见背,孤遗相长,以至于今,请以玄直易俊。’
贼相谓曰:’以子易弟,义之大也。於是以俊密受玄直而去。’
密后亡,俊勺饮不入口者五日,虽服丧期年,而心丧六载。
又《前燕录》曰:有司奏中山浦阴民刘洛县差充征,弟兴私代,背军逃归,州以本名捕斩。
兴诣郡,列称逃是兴身,请求代洛死。
洛又曰:’固陈已实正名,宜从宪辟。’
兄弟争命,详刑有疑,暐曰:’洛应征辄留,兴冒名逃役,俱应极法。但兄弟竞死,义情可嘉,宜特原之。’
《南燕录》曰:有司奏沙门僧知夜入临淄人冷平舍,淫其寡嫂李氏。
平与弟安国杀之。
郡县按:平兄弟以杀人论,而平、安国各引手杀,让生竞死,义形急难。
《后秦书》曰:姚襄与李雄战,马中流矢死。
弟苌下马以授襄曰:’汝何以免。’
苌曰:’兄济此竖子,安敢害苌。’
会救至,俱免。
《后魏书》曰:房景先沉敏方正,事兄恭谨,出告反面,晨昏参省,侧立移时,兄亦危坐,相敬如宾客。
兄曾寝疾,景先侍汤药,衣冠不解,形容毁瘁。
亲友见者莫不哀之。
《后周书》曰:裴宽,字长宽。
弱冠为州里所称,与二弟汉、尼并知名。
亲没,抚诸弟以笃孝闻。
荥阳郑穆尝谓其从弟文直曰:’裴长宽兄弟,天伦笃睦,人之师表。吾爱之重之。汝可与之游处。’
《梁书》曰:张弘荣兄弟友爱,不忍暂离,虽各有室,常同卧起,世比之姜肱兄弟。
《唐书》曰:张嘉贞为并州长史。
开玄初,因奏事至京师,上闻其善政,数赏慰。
嘉贞因奏曰:’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日。臣弟嘉祐,今授鄯州别驾,与臣各在一方,同心离居,魂绝万里。乞移就臣侧近,臣兄弟尽力报国,死无所恨。’
上嘉其友爱,特改嘉祐为忻州刺史。
又曰:东郡未平,梁宋间群盗连聚,或至二千馀众,攻陷城邑。
李澜守蕲县,力屈,为盗所执,将害之。
澜弟渤诣盗,请代兄死;澜又〈丕页〉杀身留弟。
兄弟争死,俱为盗所害。
又曰:杜佑子式方,性孝友,弟兄尤睦。
季弟从郁,少多疾病,式方躬自煎调,药膳水饮,非经式方之手,不入於口。
及从郁夭丧,终年号泣,殆不胜情,士友多之。
又曰:白居易弟行简,字知退。
文笔有兄风,词赋尤称精密,文士皆师法之。
居易友爱过人,兄弟相待如宾客。
行简子龟儿,多自教习,以至成名。
当时友悌,无以比焉。
萧广济《孝子传》曰:陈玄,字子玄。
陈侯太子。
七岁丧母,父更娶周氏,有子曰昭。
周氏谗玄,侯将杀玄。
昭欲先死,玄不听,引白羊誓曰:’孝者羊血逆上一丈三尺。’
一如誓。
后又谗之,侯怒,令玄自杀。
玄投辽水,有大鱼负之,玄曰:’我罪人也。’
鱼乃去。
昭从后来,问渔者,云:’投水死矣。’
昭气绝良久,曰:’吾兄也。’
又投水而死。
周景式《孝子传》曰:古有兄弟,忽欲分异,出门见三荆同株,接叶连阴,叹曰:’木犹欲聚,况我兄弟,而欲殊哉!’
遂还相为雍和矣。
宋躬《孝子传》曰:孙棘,彭城人,事母至孝。
母临亡,以小儿萨属棘,特深友爱。
宋大明五年,上募军伍,萨求代棘。
及后军期应死,棘、萨争死。
妻许氏又遥属棘曰:’君当门户,岂可委罪小郎!且大家临终,以小郎属君,竟未有妻息;君已二儿,死复何恨!’
太守张岱表闻,诏榜门。
宋世祖感其悌友,乃普增诣弟封秩。
《列女传》曰:会稽石师安妻者,同郡吕氏之女也,名军。
其兄遂犯法,军匿之。
知不能免,乃请知者为辞,乞代兄遂之命,因自经县门。
县官嘉有义,乃舍遂罪。
又曰:齐伊盘母者,齐二子之母也。
当宣王时,有人斗死道者,吏讯之,二子立其傍,吏问之,兄曰:’我杀之。’
弟曰:’非兄,乃我杀之。’
期年不决。
言於相,相不能决。
言於王,王曰:’若皆赦之,是纵有罪;若皆杀之,是诛无辜。其母必知子之情,善恶听其所杀祸拢’
相召而问之。
其母泣而对:’杀少子。’
相曰:’小子,人所爱,今欲杀之,何也?’
对曰:’少者妾之子,长者前妻之子。’
相言之於王,王美其义,皆赦其子。
又曰:郃阳友娣者,郃阳邑任延寿之妻也,字季儿。
有三子。
季儿兄季宗与延寿争事,延寿与其友田建阴杀季宗,建独坐死。
延寿会赦,乃以告季儿,季儿曰:’嘻!杀夫不义,事兄之雠亦不义,何面目以生!’
季儿乃告大女曰:’汝父杀吾兄,义不可以留,又终不嫁矣。吾去而死,善视汝弟。’
遂自经死。
《海内先贤传》曰:范丹,字史云,清高亮直,让财千万与三弟。
《会稽先贤传》曰:陈业,字文理。
业兄渡海倾命,同时依止者五十六人,骨肉消烂而不可记别。
业仰皇天誓后土曰:’闻亲戚者,必有异焉。’
因割臂流血以洒骨。
应时饮血,馀皆流去。
《汝南先贤传》曰:缪彤,字豫公,郃阳人。
兄弟四人,各求分异,至有争讼之言。
彤默闭户自挞,大自骂曰:’缪彤!汝修身谨行,将齐正风俗,如何近一家之中不能使之和协耶!’
鞭两髀皆疮。
於是诸姊及弟叩头自责,不复分矣。
张莹《汉南记》曰:阴庆为鮦阳侯,其弟员及丹皆为郎。
庆以明《尚书》、修儒术推居弟,园田、奴婢、钱悉分与员、丹,庆但佩印绶而已。
当代称之。
陈寿《益部耆旧传》曰:李孟玄修《易》、《论语》,大义略举,质性恭顺。
与叔子就同居。
就有痼疾,孟玄推所有田园,悉以让就,夫妇纺绩以自供给。
江微《陈留志》曰:李铨,平丘人也。
少聪慧,有至行。
铨兄,前母子,后母甚不爱也,而衣食皆使下铨。
铨始年五岁,觉己衣服胜兄,即脱不着,须兄得己同,然后服之。
其母遂不得有偏。
及长,铨内匡顺母,外奉其兄,故闺门雍睦,为群族所称。
杜预《汝南记》曰:李充兄弟六人,贫无担石之储,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而妻窃谓充曰:”今贫如是,我有私财,可分异独居,人多费极,无为空自穷也。”
充请呼诸邻里,室家相对,前跪觞告其母,便顾其妻,叱而遣之。
妇行,泣出门去。
颜延之《庭诰》曰:将责弟悌,务念为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五十七-译文
《周礼·大司徒》说:六种行为准则: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和睦邻里、婚嫁关系、担任职责、同情弱者。
《礼记·曲礼》说:亲戚称赞他们的慈爱,同僚朋友称赞他们的友爱。
又《礼运》说:哥哥善良,弟弟友爱,丈夫忠诚,妻子顺从,家庭才会兴旺。
又《檀弓上》说:子路有姐姐的丧事,可以除去丧服,但他没有这样做。孔子问:‘为什么不除去丧服?’子路说:‘我兄弟很少,不忍心。’孔子说:‘行道的人都会不忍心。’子路听到后,就除去了丧服。
《春秋左传》说:君主仁义,臣子行为端正,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哥哥友爱,弟弟尊敬,这就是所说的六种顺行。
《毛诗·陟岵》说:登上那山岗,眺望我的兄长。哥哥说:‘唉!我弟弟去服役,日夜都要相伴。’(偕,一起。)
又《鹿鸣·棠棣》说:《棠棣》这首诗是为了宴请兄弟而作的。因为管叔、蔡叔不遵循正道,所以创作了《棠棣》这首诗。(周公悼念二叔不和睦,使兄弟间的恩情疏远,召公为此诗而歌唱,以增进亲情。)棠棣花盛开,花萼不鲜艳。(注释:承华指的是花萼,不应是拊,拊萼足以得到花的明亮,其貌鲜艳,兴盛者,比喻弟弟要尊敬哥哥,哥哥要荣耀地照顾弟弟,恩义之敬,也是鲜艳的。)现在的人,没有比兄弟更重要的。
又《邶·柏舟·二子乘舟》说:《二子乘舟》这首诗是为了怀念伋、寿两位公子而作的。卫宣公的两个儿子争相死去,国人感到悲伤,因此创作了这首诗。两个儿子乘船,船只在水中漂浮。
又曰:只有像王季那样,真心诚意地对待朋友。就友爱他的兄弟,就巩固他们的幸福。
《尚书·君陈》说:只有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才能施行良好的政治。
《论语》说: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这是仁的根本!
又曰:孝啊!只有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
又曰:兄弟和睦相处。
《尔雅》说:善待兄弟的人是朋友。
《汉书》说:卜式,河南人。以耕田放牧为业。有一个弟弟,卜式脱身出去,独自取了一百多头羊,把田地、房屋和财产都给了弟弟。卜式入山放牧,十多年后,羊增加到一千多头,买了田地、房屋。
又曰: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王商担任太子中庶子,以严肃恭敬、厚道著称。父亲去世后,王商继承了侯位,把财产分给了同父异母的弟弟们,自己什么也没要。
《东观汉记》说:鲁恭,字仲康,扶风人。鲁恭怜爱弟弟鲁丕小,想先成就他的名声,假装生病不去做官。郡里多次以礼相请,鲁恭都不肯接受。母亲强迫他去,鲁恭不得已而西行,于是留在新丰教书。鲁丕被举荐为方正之士,鲁恭才开始做郡吏。
又曰:汝南王琳,字巨尉。弟弟王季外出,遇到赤眉军,将要被捕获。王琳请求自己先被处死,赤眉军可怜他,就放了他。
又曰:赵孝,字长平。建武年间粮食很少,赵孝得到粮食,煮饭快熟时,让弟弟赵礼的妻子出去。等他回来,赵孝夫妇一起吃素食,赵礼夫妇回来,告诉他们已经吃过了,赵孝就独自喝酒。时间久了,赵礼心里感到奇怪,怀疑,后来暗中观察,发现赵孝不肯吃,出去后,就一起吃素食,兄弟和睦相处,乡里人都称赞他们的美德。
又曰:孔奋对亲兄弟非常忠诚,弟弟孔奇在洛阳做学生,孔奋分出自己的俸禄来供给他的生活费用,四季送衣服,连蜡烛都送到,每次吃到美味的食物,都会分一些给孔奇。
谢承《后汉书》说:许荆的侄子为了报仇杀人,仇家聚集众人拿着武器来到许荆家,想要杀他。恰巧许荆刚从府中休假回家,与仇家相遇,于是出门解下剑,跪下说:‘以前无礼冒犯,罪责都在我,不能救他。哥哥已经早逝,只有一个儿子继承家业,如果现在有人死去,就会使家族灭绝。现在我愿意代替他死去以消除罪责,即使死了,也如同重生。’仇家扶起许荆说:‘许掾在郡中被称为贤人,我们怎么敢侵犯他。’于是就放弃了。
又曰:李鸿,字奉逊。李性质地仁爱孝顺,友爱兄弟。弟弟李育被人欺负,李育后来暗中结交客人报仇,被执法官捕获,将要受到惩罚。当时还没有立继承人。李鸿担任太尉掾在京师,为了李育的养家糊口和洗刷耻辱,家门断绝,于是代替李育,刻印归还家中。想要回家,担心见到妻子,影响他的情绪,到了县北亭预先写下留言,请求代替李育传递消息,就喝下毒酒而死。
司马彪《续汉书》说:山阳张俭,因为忠诚正直而被中常侍侯览所恨。侯览制定刑法,下令州郡捕捉张俭。张俭与孔融的哥哥孔褒有旧交,逃亡时遇到孔褒外出。当时孔融只有十五六岁,轻视他,没有下命令。孔融认为张俭是长者,有困境的样子,对他说:‘我难道不能为你做主吗?’于是留下他住下藏匿。后来因为有人告发,被人发现,国相以下都秘密前来逮捕,张俭得以逃脱,当时立即逮捕了孔融和孔褒送进监狱。孔融说:‘保护藏匿的人是我,我应该受到惩罚。’孔褒说:‘他来投奔我,罪过是我的,不是弟弟的过错,我应该受到惩罚。’兄弟争着去死,郡县怀疑不能决定,于是上报朝廷,皇帝下诏让孔褒受罚。孔融因此出名。
范晔《后汉书》说:姜肱,字伯淮,彭城广戚人。家族世代都是名门望族。姜肱与他的两个弟弟姜仲海、姜季江都以孝行著称。他们兄弟间的友爱是天性,常常一起睡觉起床。等到各自娶了妻子,兄弟之间仍然亲密无间,不能分开睡觉,因为要传宗接代,才轮流去各自的房间。
又曰:钟皓,字季明,颍川长社人。年轻时以忠厚著称。公府多次征召他,因为他有两个哥哥没有做官,他选择隐居。
王隐《晋书》说:徐苗,字叔胄,高密淳于人。弟弟去世时,临终前嘴里有疮溃脓血,徐苗含在嘴里。
《晋中兴书》说:颜含,字弘都,琅琊人。颜含的继母繁氏年老失明,颜含侍奉她一定穿着整齐亲自照顾。曾经探望继母病重,需要蛇胆做药,但找不到。白天独自坐着,有一个小孩拿着一个青色的袋子给了颜含,颜含打开一看,是蛇胆。小孩犹豫了一下,出门后,变成了青色的鸿鹄飞走了。得到蛇胆,药制成后,继母的病就好了。
又曰:邓攸,字伯道,担任石勒的参军。石勒经过泗水,邓攸与同乡河东人陈嘏、平阳人马恬共同策划叛变石勒,用牛车拉着妻子孩子进入草中。又遇到强盗抢走了牛马,邓攸对妻子说:‘我弟弟早年去世,只有一个儿子,现在应该步行,发誓两个孩子可能都会死去,不如抛弃我的孩子,带着弟弟的孩子逃生。’妻子就同意了。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录》说:上郡的王俊,字玄英,有才能和技艺的称号。王俊七八岁时,跟随哥哥密子玄直西行到凉州,路上粮食不足,密子玄直被留在路上,向民间乞讨。等到回来时,王俊被贼人抢走,玄直逃过了这一劫。密子玄直追捕贼人,跪地哀求说:‘人之常情都会爱自己的孩子,但这个弟弟还未出生,父亲就去世了,我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一直到现在,请用玄直换回王俊。’贼人相互商量说:‘用儿子换弟弟,这是大义之举。’于是王俊和玄直被贼人带走。密子玄直后来去世,王俊五天不吃不喝,虽然服丧一年,但内心悲伤了六年。
又《前燕录》说:有关部门上奏,中山浦阴的刘洛县差充征兵,他的弟弟刘兴私自代替他服役,然后逃回家乡,州里按照他的本名逮捕并处死了刘兴。刘兴到郡里,声称逃亡的是他自己,请求代替刘洛去死。刘洛说:‘我已经如实陈述并更正了名字,应该按照法律处理。’兄弟争夺死亡,案件有疑点,暐说:‘刘洛应该被征召却留在原地,刘兴冒名顶替逃避兵役,都应该受到极刑。但兄弟争相求死,这种义气值得嘉奖,应该特别宽恕他们。’
《南燕录》说:有关部门上奏,僧人僧知夜进入临淄人冷平的家中,与其寡嫂李氏通奸。冷平和他的弟弟安国杀死了僧知夜。郡县审查:冷平兄弟因为杀人被起诉,而冷平和安国都亲手杀人,互相推让,表现出急难中的义气。
《后秦书》说:姚襄与李雄作战,马被流箭射死。他的弟弟姚苌下马把马交给姚襄说:‘你如何逃脱。’姚苌说:‘哥哥救了这个小子,我怎么能伤害你。’恰逢救援到来,他们两人都免于一死。
《后魏书》说:房景先沉稳正直,对待哥哥恭敬谨慎,出门时面向相反方向,早晚问候,侧身站立很长时间,哥哥也端正坐着,彼此尊敬如同宾客。哥哥曾经生病,房景先照顾汤药,衣帽不解,形容憔悴。亲友见到他无不感到悲哀。
《后周书》说:裴宽,字长宽。弱冠之年就被州里称赞,和他的两个弟弟汉、尼都很有名。亲人去世后,他抚养弟弟以孝顺闻名。荥阳的郑穆曾经对他的堂弟文直说:‘裴长宽兄弟,兄弟和睦,是人们的楷模。我喜爱并尊重他们。你可以和他们交往。’
《梁书》说:张弘荣兄弟友爱,不忍心短暂分离,尽管各自有家室,但常常一起睡觉起床,世人把他们比作姜肱兄弟。
《唐书》说:张嘉贞担任并州长史。开元初年,因为上奏事情来到京城,皇帝听说他政绩良好,多次奖赏和安慰他。嘉贞趁机上奏说:‘我从小丧父,兄弟相依为命,直到今天。我的弟弟嘉祜,现在被任命为鄯州别驾,我们各在一方,虽然相隔千里,但心意相通。我请求调到他的附近,我们兄弟竭尽全力报效国家,死而无憾。’皇帝赞赏他们的友爱,特别将嘉祐改为忻州刺史。
又《唐书》说:东郡尚未平定,梁宋之间群盗聚集,有时多达两千多人,攻陷了城池。李澜守卫蕲县,力量耗尽,被盗贼抓住,将要杀害他。李澜的弟弟李渤到盗贼那里,请求代替哥哥去死;李澜又自杀以留下弟弟。兄弟争相求死,都被盗贼杀害。
又《唐书》说:杜佑的儿子杜式方,性格孝顺友爱,兄弟之间特别和睦。最小的弟弟杜从郁,小时候经常生病,杜式方亲自煎药调养,药膳水饮,如果不是他亲手递给,就不会入口。等到杜从郁去世,杜式方终年号泣,悲痛欲绝,朋友们都称赞他。
又《唐书》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字知退。文笔有哥哥的风采,词赋尤其精密,文士们都以他为师。白居易友爱过人,兄弟之间相待如同宾客。白行简的儿子白龟儿,多由他自己教育,最终成名。当时的兄弟情谊,无人能比。
萧广济《孝子传》说:陈玄,字子玄。是陈侯的太子。七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再娶周氏,生有儿子陈昭。周氏诬陷陈玄,陈侯将要杀死陈玄。陈昭想要先死,陈玄不同意,引白羊发誓说:‘孝子羊血逆上一丈三尺。’陈昭如约而行。后来又有人诬陷他,陈侯大怒,命令陈玄自杀。陈玄投辽水,有大鱼背着他,陈玄说:‘我是罪人。’鱼就离开了。陈昭随后赶来,问渔夫,说:‘他投水死了。’陈昭昏迷了很久,说:‘我的哥哥。’又投水而死。
周景式《孝子传》说:古时候有兄弟两人,忽然想要分开,出门看见三棵荆树同根而生,枝叶相连,遮阴蔽日,感叹说:‘树木都想要聚集在一起,何况我们兄弟,却想要分离呢!’于是返回来,兄弟之间和睦相处。
宋躬《孝子传》说:孙棘,彭城人,孝顺母亲。母亲临终时,把小儿子萨托付给孙棘,特别深厚地爱着孙棘。宋大明五年,皇帝招募士兵,萨请求代替孙棘。等到后来军期应死,孙棘、萨争相求死。妻子许氏又远程告诉孙棘说:‘你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怎么可以把罪责推给小儿子!而且大家临终时,把小儿子托付给你,你至今没有儿子;你已经有两个儿子,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太守张岱上奏,皇帝下诏表彰。
《列女传》说:会稽的石师安的妻子,是同郡吕氏的女儿,名叫军。她的哥哥犯了法,军藏匿了他。知道无法逃脱,就请求知道的人为她求情,请求代替哥哥石遂去死,然后自缢在县门前。县官赞赏她的义气,就赦免了石遂的罪行。
又《列女传》说:齐国的伊盘的母亲,是齐国两个儿子的母亲。在宣王时期,有人在路上斗死,官吏审问他们,两个儿子站在旁边,官吏问他们,哥哥说:‘是我杀的。’弟弟说:‘不是哥哥,是我杀的。’一年过去了,案件还没有判决。向宰相报告,宰相也无法判决。向国王报告,国王说:‘如果都赦免他们,那就是放纵有罪之人;如果都处死他们,那就是诛杀无辜。他们的母亲一定知道孩子的真实情况,善恶由她决定。’宰相召见母亲询问,母亲哭着回答说:‘杀小儿子。’宰相对儿子说:‘小儿子,人们都喜爱,现在要杀他,为什么?’回答说:‘小儿子是妾生的,大儿子是前妻生的。’宰相向国王报告,国王赞赏她的义气,都赦免了他们的儿子。
又《列女传》说:郃阳的友娣,是郃阳人任延寿的妻子,字季儿。有三个儿子。季儿的哥哥季宗与任延寿争夺事情,任延寿与他的朋友田建暗杀季宗,田建独自被处死。任延寿被赦免,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季儿,季儿说:‘哎呀!杀害丈夫是不义,处理哥哥的仇人也是不义,我还有什么脸面活着!’季儿就对大女儿说:‘你父亲杀了我的哥哥,按义理不能留下,我也永远不会嫁人。我离开后就死去,好好照顾你的弟弟。’于是自缢而死。
《海内先贤传》说:范丹,字史云,清高正直,把千万财富让给了三个弟弟。
《会稽先贤传》说:陈业,字文理。陈业的哥哥渡海丧命,同时依靠他的人有五十六人,亲人的尸体腐烂,无法辨认。陈业仰望皇天和后土发誓说:‘听到亲戚的消息,必然会有不同。’于是割臂出血,洒在尸体上。当时就喝了血,其余的血都流走了。
《汝南先贤传》说:缪彤,字豫公,是郃阳人。他有四个兄弟,各自都想要分开,以至于有争吵分家的言论。缪彤闭门自责,狠狠地打自己,大声骂道:‘缪彤!你修身谨行,要将正风正气传播开来,怎么能在一家之中不能使大家和睦呢!’打了自己两条大腿,都出了血。于是众姐妹和弟弟都跪地自责,不再分家了。
张莹在《汉南记》中记载:阴庆被封为鮦阳侯,他的弟弟员和丹都被任命为郎官。阴庆因为精通《尚书》和修养儒家学问,把官位让给了弟弟们,把园田、奴婢、钱财都分给了员和丹,自己只佩戴了官印和绶带。当时的人都称赞他。
陈寿在《益部耆旧传》中记载:李孟玄研究《易经》和《论语》,大致阐述了其中的大义,性格谦逊恭顺。他和叔父的儿子一起居住。叔父的儿子有久治不愈的疾病,李孟玄把自己的所有田园都让给了叔父的儿子,自己和妻子纺纱织布来维持生活。
江微在《陈留志》中记载:李铨是平丘人。他小时候聪明伶俐,品行高尚。李铨的哥哥,前妻和后妻都很不喜欢他,但衣服和食物都是给李铨的。李铨五岁时,发现自己的衣服比哥哥的好,就脱下来不穿,直到哥哥和他穿一样的衣服,他才肯穿。他的母亲因此不能再偏袒任何一方。长大后,李铨在家庭内部安抚母亲,对外尊敬哥哥,因此家庭和睦,受到同族人的称赞。
杜预在《汝南记》中记载:李充有六个兄弟,家里贫穷得连一石粮食都没有储存,他们只能换着衣服出门,每天只吃一顿饭。他的妻子偷偷对李充说:‘现在我们这么贫穷,我有私房钱,可以分出来单独居住,人多了开销大,不要白白让自己受穷。’李充叫来邻里和家人,面对他们跪下举杯告慰母亲,然后回头对妻子大声斥责,让她离开。妻子哭着出门去了。
颜延之在《庭诰》中说:在责备兄弟不和睦时,要努力想到他们应该是朋友的关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五十七-注解
孝:指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是儒家伦理道德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友:指朋友之间的情谊,也指兄弟之间的和睦关系。
悌:指弟弟对哥哥的尊敬和顺从,是儒家伦理道德中兄弟关系的体现。
睦:指和睦相处,和谐相处。
姻:指婚姻关系,也指姻亲关系。
任:指承担,负责。
恤:指同情,怜悯。
六行:指孝、友、睦、姻、任、恤这六种行为准则。
六顺:指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友、弟敬这六种符合道德的行为。
陟:指登上,上升。
岗:指山丘。
瞻望:指远望。
偕:指一起,一同。
闵:指哀悼,同情。
管、蔡:指周公的兄弟管叔和蔡叔。
棠棣:指一种植物,也指兄弟之间的情谊。
萼:指花萼,花的组成部分。
韡韡:形容光彩照人。
二子乘舟:指《诗经》中的一篇诗,讲述兄弟之间的深情。
伋、寿:指卫宣公的两个儿子。
王季:指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父亲。
因心:指内心所想。
笃:指坚定,忠诚。
克施:指能够实施,能够执行。
仁:指仁爱,仁德。
怡怡:形容心情愉快,和睦相处。
友爱:指兄弟之间的友爱之情。
骨肉:指亲人,家族成员。
报雠:指报仇。
委去:指放弃。
保纳:指保护接纳。
坐之:指承担责任。
继嗣:指继承后代。
笃行:指坚定地实行。
避隐:指隐居。
口中有痈溃脓血:指口腔内有疮口,流出脓血。
蚺蛇胆:指一种用于治病的药物,由蚺蛇的胆制成。
遗民:指遗留下来的民众,这里指孤儿。
鸩:指毒酒,古代一种毒药。
幹艺:指才能、技艺,这里的幹艺之称表示王俊具有出色的才能和技艺。
凉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一带,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粮匮:粮食匮乏,指在路上粮食不足。
贼:古代对盗贼的称呼。
叩头求哀:跪下磕头,请求哀求。
家君:对父亲的尊称。
孤遗:孤儿,指失去父亲的孩子。
义之大也:义,指道义、正义,这里表示这种以子换弟的行为是非常正义的。
勺饮不入口:形容极度悲伤,连饭都吃不下。
服丧期年:服丧一年,指守丧期满。
心丧六载:心丧六载,指内心悲伤持续了六年。
司奏:官府上报。
差充征:被征召服役。
冒名逃役:冒用他人名字逃避服役。
极法:最严厉的法律处罚。
义情可嘉:义气可嘉,指兄弟之间的情谊值得赞扬。
沙门:指出家人,佛教徒。
临淄: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淄博市。
流矢:箭矢。
济此竖子:救助这个小子。
沉敏方正:深沉敏锐,正直。
恭谨:恭敬谨慎。
参省:省视、检查。
侧立移时:站在旁边一段时间。
危坐:端正地坐着。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州里:家乡。
亲没:亲人去世。
笃孝:非常孝顺。
天伦: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师表:榜样,典范。
室:妻子。
姜肱兄弟:古代著名的兄弟友爱故事,指姜肱和姜伯二人。
并州长史:并州的长史,古代官职,负责地方行政。
开玄初:开玄年间初期。
孤:孤儿。
鄯州别驾:鄯州的别驾,古代官职,辅助地方官员。
梁宋间:梁和宋之间,指今天的河南省一带。
群盗:一群盗贼。
力屈:力量用尽,指守城力量不足。
执:抓住。
躬自煎调:亲自照顾、调理。
药膳水饮:药物、食物和饮料。
季弟:最小的弟弟。
夭丧:夭折,早逝。
号泣:大声哭泣。
士友:士人和朋友。
文笔:文章的文采。
词赋:诗词和赋文。
精密:精细、周密。
友悌:兄弟之间的友爱。
白羊:白色的羊。
辽水:古代河流,位于今天的辽宁省。
谗:诬陷、说坏话。
侯:古代对诸侯的尊称。
军:古代对女性的称呼。
匿:隐藏、藏匿。
自经县门:自缢于县门。
宣王:古代周朝的一位君主。
道者:道士。
相:宰相。
其母:母亲。
少子:小儿子。
妾之子:妾生的儿子。
长者:年长的儿子。
前妻之子:前妻生的儿子。
郃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任延寿:人名。
田建:人名。
阴杀:暗中杀害。
坐死:因罪而死。
会赦:适逢大赦。
舍罪:放弃罪行。
让财千万与三弟:把千万财产让给三个弟弟。
渡海倾命:渡海时倾尽全力。
骨肉消烂:尸体腐烂。
仰皇天誓后土:向上天和大地发誓。
割臂流血:割破手臂流出血液。
郃阳人:郃阳地区的人。
分异:分开,指家庭分裂。
自挞:自己打自己。
鞭两髀:鞭打自己的大腿。
疮:伤口。
诸姊及弟:所有的姐姐和弟弟。
鮦阳侯:鮦阳侯是古代的一个侯爵称号,侯爵是封建时代的一种爵位,是皇帝赐予的贵族头衔,通常用于封赏有功的将领或功臣。
郎:郎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是皇帝的侍从官,负责宫廷内的各种事务,也是皇帝亲信的官员之一。
《尚书》:《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文献,又称《书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内容主要记录了上古时期的一些政治、历史事件和道德教诲。
儒术:儒术是指儒家学派的思想体系,包括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园田:园田是指农田和园林,这里指的是家族的田产。
奴婢:奴婢是指古代的奴隶和仆人,这里指的是家族中的仆人。
印绶:印绶是古代官员的象征,印是印章,绶是系印的带子,佩印绶意味着担任官职。
《易》:《易》即《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哲学书籍,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是儒家经典之一。
质性:质性是指一个人的性格或本质。
恭顺:恭顺是指恭敬而顺从,形容人的态度谦和,遵从他人。
痼疾:痼疾是指久治不愈的疾病。
前母子:前母子指的是前妻所生的孩子。
后母:后母是指继母,即丈夫后来的妻子。
下铨:下铨是指地位低于李铨,这里指李铨的兄弟。
至行:至行是指极好的品行或行为。
内匡顺母:内匡顺母是指在内里纠正继母的不当行为,使其顺从。
外奉其兄:外奉其兄是指在外面上敬奉自己的兄长。
闺门:闺门是指家门,这里指家庭。
雍睦:雍睦是指家庭和睦。
群族:群族是指家族或同族的人。
担石之储:担石之储是指少量的储存,形容极其贫穷。
易衣而出:易衣而出是指换上干净的衣服出门,这里比喻生活贫困。
并日而食:并日而食是指两天吃一餐,形容极其贫困。
私财:私财是指个人的财产。
分异独居:分异独居是指分开财产,各自独立生活。
室家:室家是指家庭。
觞:觞是指酒杯,这里指饮酒。
弟悌:弟悌是指兄弟之间的友爱关系,悌是尊敬兄长之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五十七-评注
张莹《汉南记》所述阴庆之事,展现了古代中国儒家文化中重视兄弟和睦、谦让的传统美德。阴庆身为鮦阳侯,却将家产悉数分与弟员、丹,自己仅保留官职象征的印绶,这种做法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人品德修养对于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同时,庆的行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贤德之人的推崇和称颂,这种价值观在当时社会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陈寿《益部耆旧传》中的李孟玄,通过修习《易经》和《论语》,不仅自己修身养性,还以恭顺之心对待叔子,并在叔子病重时,将自家田园让予叔子,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深厚的兄弟情谊。夫妇纺绩自给,更是体现了古代中国家庭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以及对自力更生的推崇。
江微《陈留志》中的李铨,年幼时便表现出对兄弟平等的尊重,不因自己衣服比兄长华丽而心生嫉妒,而是选择等待兄长与自己同等,体现了古代中国重视兄弟和睦、不偏不倚的传统美德。成年后,他内外和睦,不仅尊重母亲,也孝顺兄长,使得家庭关系和谐,被族人称颂,这是古代中国家庭伦理观念的体现。
杜预《汝南记》中的李充,尽管家境贫寒,但他的妻子却提出分家独居,以求摆脱贫困。李充没有接受妻子的提议,而是选择在邻里和家人的见证下,坚决拒绝妻子的要求,这种坚守家庭责任的行为,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家庭和谐的重视,以及对家庭责任的尊重。
颜延之《庭诰》中提到的责弟悌,务念为友,强调了兄弟之间应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重要性。这种思想是儒家文化中兄弟关系的核心,也是古代中国家庭伦理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人们在家庭关系中,不仅要注重个人的修养,还要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