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二十八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二十八-原文

○黑子

《汉书》曰:高祖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又《贾谊传》曰:今淮阳之比大诸侯,仅如黑子之著面,不足以有所禁御。

范晔《后汉书》曰:黄昌字圣真,迁蜀郡太守。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宁於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民妻。其子犯事,乃诣昌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云:”本会稽黄昌妻也,尝为贼所掠至此.”昌惊曰:”何以识黄昌邪?”曰:”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当至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泣,还为夫妻。

《楚国先贤传》曰:来阳顾绍,字伯蕃,年十八为郡门下幹,迎太守许荆,视荆跖下而笑。荆怒问之,绍曰:”见明府跖下有黑子,绍足亦有之,欣而故笑。”

○汗

《说文》曰:汗,身液也。

《释名》曰:汗,氵旱也。出其衣氵旱々然。

《易·涣卦》曰:涣汗其大号。

《史记》曰:苏秦说齐王曰:”临淄举袂成帷,挥汗成雨.”

《东观汉记》曰:光武诏曰:”平阳丞李善称故令范迁於张堪,令人面热汗出,其赐堪家杂缯百匹,以表廉吏.”

《献帝传》曰:旧仪三公领兵见,令虎贲执刃扶之,曹操顾左右,汗流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江表传》曰:孙权即尊位,请会百官,归功周瑜。张昭举笏欲褒赞功德,未及言,权曰:”如张公计,今已乞食矣.”昭大惭,伏地汗出。

《魏志》曰:初,太和中中护军蒋济上疏,宜遵古封禅。诏曰:”闻济斯言,使吾汗晨○足.”

王隐《晋书》曰:华表字伟容,平原高唐人。侍中石苞朝出,表问国家如何,苞曰:”武帝更生也.”表闻,汗出沾背。

《晋书》曰:大司马桓温来朝,顿丘新亭召侍中王坦之、吏部尚书谢安石,将害之。坦之恐,将欲出奔,谢安止之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君何所逃?”既见温,之前,大惧,仓惶倒执手板,汗流沾衣。安石后至,从容高视良久,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方,明公何须壁后置人?”温笑曰:”不能不尔.”遂却兵欢语,移日而罢。

《续晋阳秋》曰:桓玄尝诣会稽王道子,道子已醉,对玄张眼属四坐云:”桓温作贼.”玄见此辞,势难测,伏席流汗。长史谢重敛板正色曰:”故大司马公废昏立明,功全社稷。风尘之论,宜绝圣听.”

《唐书》曰:张又新等构李绅,贬端州司马,朝臣表贺,又至中书贺宰相。及门,门者止之曰:”请少留,缘张补阙在斋内与相公谈.”俄而又新挥汗而出,旅揖群臣曰:”端溪之事,又新不敢多让.”人皆辟易惮之。

《淮南子》曰:今夫徭者,揭锸,负笼土,(徭,役也。笼,受土笼也。)盐汗交流,喘息薄喉。(白汗碱如盐,故曰盐。)

《风俗通》曰:传曰后稷触冬垦田,流汗而种,田不生者,人力非不至,天时不与。

《世说》曰:锺毓、锺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召见,问毓曰:”卿何汗?”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又曰:桓公既废太宰父子,仍上表欲除之,简文手答书云:”所不忍言,况过於言?”桓又重表,简文复手答云:”若使晋祚灵长,明公便应奉行此诏;若大运去矣,请避贤路.”桓公读诏,手战汗流,於此而止。

《语林》曰:何晏美姿容,明帝见之,谓其傅粉,赐之汤饼。晏食之,汗出流面,以巾拭之,色转皎然。

扬雄《长杨赋》曰:高祖〈革是〉鍪生虮虱,甲胄被沾汗。

左思《齐都赋·序》曰:连衽有云覆之阴,挥汗有雨洒之濡。

又《吴都赋》曰:流汗霡霂,则中逵泥泞。

《司马迁书》曰: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

○唾

《说文》曰:唾,口液也。

《左传·僖三十三年》曰:晋襄公获秦三帅,文嬴请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隳军实而长寇雠,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史记》曰:孟尝既废而复用,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曰:”文尝好客,遇客无所敢失。文一日废,皆背文而莫顾文者,如复见面,文必唾面.”

《战国策》曰: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求於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大臣强谏,太后谓左右曰:”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沈约《宋书》曰:仆射谢景仁,性矜严整洁,居宇清丽,每唾,转唾左右人衣,事毕,即听浣濯。每欲唾,左右争来受之。

《赵书》曰:石虎娉崔氏为夫人,无宠。所爱郑夫人有百日女病,谓崔与药,以告。后石虎作威问之,崔言:”外舍见小子以少唾其容,作实非药也.”后石乃射之一箭,通中而死。

《秦记》曰:苻朗渡江,尝与朝士宴集。时贤并机蓐壶席,朗欲夸之,唾则令小儿跪而张口就唾而含出,坐者为不及之远矣。

《吕氏春秋》曰:齐庄公之时,有士曰宾卑聚,梦有壮士,白缟之冠,练布之衣,素屦,黑剑,从而叱之,唾其面,惕然而寤,徒梦也。终坐不决,明日,召其友而告之曰:”吾少好勇,无所挫辱。今夜辱,吾将索之,得之则可,不得将死.”每朝立于衢,三日不得,退而自刎。

又曰:伍员出奔过郑,问许公,许公东向唾。员知所归矣,乃奔吴。

《庄子》曰:蚿谓蛇曰:”子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

《风俗通》曰:彭祖寿年八百岁,犹恨唾远。

《周生烈子》曰:人君其尊重矣,音声振於金玉,咳唾甘於醴泉。

《九州春秋》曰:公孙瓒曰:’始天下兵起,吾谓其唾掌可决。’

《樊英别传》曰:樊英既见陈毕,西南向唾,天子问其故,对曰:’成都今日失火。’后蜀郡太守上火灾,言时云雨从东北来,故火不为害。

《列仙传》曰:丁次卿欲还峨眉山,语主人云:’当相为作漆,以罂十枚,盛水覆口,从唾之。一日乃发,皆成漆。’

《神仙传》曰:楚夫人者,刘纲妻也,俱行道术,各自言胜。纲唾盘中水即成鲤鱼,夫人唾盘中水成獭,食鱼。与试术,事事不如。

《述异记》曰:有人乘船从下流还县,有一人通身黄衣,担两笼黄瓜,求寄载之。黄衣人乞食,船主与之。船適至岸下,乃唾盘上,径上岸直入去。船主取向食器视之,见盘上唾悉是黄金。

《列异传》曰:南阳宗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鬼所忌,鬼答云:’惟不喜人唾。’伯便担鬼着头上急持行之,径至市中,下着地,化为一羊,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五千。

《幽明录》曰:汉武帝在甘泉宫有玉女降,尝与武帝围棋相娱。女风姿端正,帝密悦,乃欲逼之,玉女唾帝面而去,遂病疮经年。故《汉书》云’避暑甘泉宫’,此其时也。

赵壹《嫉邪赋》曰: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

○涕泪(泪事已多见在’泣’篇。)

《说文》曰:涕,鼻液也。

《周易·离卦》曰: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毛诗·北阝·柏舟》曰: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又《谷风·大东》曰:眷言顾之,潸焉出涕。

《礼记·檀弓上》曰:孔子合葬于防,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曰:’尔来何迟也?’曰:’防墓崩。’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

又曰:孔子至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脱骖而赙之。子贡曰:’脱骖於旧馆,无乃已重乎?’夫子曰:’予向者入而哭之,遇一哀而出涕;予恶夫涕之无从也。小子行之!’

又曰:将军文子之丧,既除丧而后越人来吊。主人练冠待于庙,垂涕泪。

又《内则》曰:父母唾涕不见。(辄刷去之。)

《左传·襄四》曰:孟孙卒。臧孙入,哭甚哀,多涕。出,其御曰:’孟孙之恶子也,而哀如是。季孙若死,其若之何?’

《公羊传·哀公》曰:西狩获麟。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何休注曰:’袂,衣襟。’)

《史记》曰:苏秦说鬼谷先生,泪下沾襟。

《东观汉记》曰:来歙、盖延攻公孙述,蜀人大惧,使客刺歙未死。驰告盖延,延见歙,悲哀不能仰视,歙叱曰:’欲属以军事,而乃效儿女之涕泣乎?’

又曰:更始害齐武王,光武饮食语笑如平常,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

萧子显《齐书》曰:鱼复侯子响,字云音,世祖弟四子也。死时年二十二,上怜子响死,后游华林见猿对树跳子鸣,上留目久之,因呜咽流涕。

崔鸿《后燕录》曰:秦宦人光祚先入晋,晋以祚为河北郡。至是来归,慕容垂见祚,流涕曰:’秦主知我理深,吾事之亦尽。淮南之败,吾效忠节,每思畴昔之顾,未尝不中宵忘寝。’祚亦歔欷。

又曰:慕容熙苻后卒,制百僚於宫内,设位哭,令沙门素服,使有司按检哭者,有泪以为忠孝,无则罪之。於是群臣振惧,莫不含辛以为泪焉。

《尸子》曰:曾子每读《丧礼》,泪下沾襟。

又曰:费子阳谓子思曰:’吾念周室将灭,涕泣不可禁也。’子思曰:’然今一人之身,忧世之不治,而涕泣不禁,是忧河水浊而泣清也。’

《邴原传》曰:原五幼孤,过学舍而泣。师曰:’何泣?’原曰:’孤者易感。夫学者皆有父母也,(一则显其不孤,二则显其学。)故恻然涕零。’师哀原,曰:’欲书取书,不须费也。’

《管宁别传》曰:宁身长八尺,龙须秀目。每祭,未尝不伏地流涕。

《三齐略》曰:郑司农常居其城南山中教受。黄巾乱,乃遣生徒崔琰,诸贤於此挥涕而散。所居山下,草如薤叶,长尺馀许,坚纽异常,时人名为康成书带。

《世说》曰:晋玄帝过江饮酒,王茂弘与帝有旧,流涕谏之。帝许之,从是遂断。

《语林》曰:王太保作荆州,有二儿亡,一儿还葬旧茔,一儿留葬。太保垂涕曰:’不忘故乡,仁也;不恋本土,达也。惟仁与达,吾二子有焉。’

《素问》曰:肝液为泪。

○欠

《释名》曰:欠,嵚也。开张其口,唇嵚嵚然。

《说文》曰:欠,张口出气也。

《礼记·曲礼》曰: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屦、视日之蚤暮,侍坐者请出矣。

又《内则》曰:在父母舅姑之所,不敢欠伸、跛倚、睇视。

《宋玄嘉起居注》曰:尚书仆射孟顗於后堂敕见,亢声大欠,有违仪礼,被劾,诏无所问。

○嚏(音帝)

《释名》曰:嚏,声乍嚏而出也。

《毛诗·卫风》曰: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礼记·月瘤路曰》:季秋行夏令,则人多齀嚏。

又《内则》曰:在父母舅姑之所,不敢哕噫嚏咳也。(哕,於越切。噫,於界切。咳,开代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二十八-译文

《汉书》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左大腿上有七十二个黑痣。

《贾谊传》中说:现在淮阳郡与那些大诸侯相比,就像黑痣长在脸上一样,不足以起到禁止和防御的作用。

范晔的《后汉书》记载:黄昌,字圣真,后来被任命为蜀郡太守。起初,黄昌担任州书佐时,他的妻子宁在家中遇到强盗被俘,于是被辗转带到蜀地做了民妻。他的儿子犯了事,于是前来告状。黄昌怀疑母亲不像蜀地人,便询问她的来历,她回答说:‘本来是会稽黄昌的妻子,曾被强盗抢到这里。’黄昌惊讶地问:‘你怎么认识黄昌的?’她回答:‘黄昌左脚心有黑痣,他常常说自己会到达二千石的官位。’黄昌于是拿出脚来给她看,两人抱头痛哭,最终恢复了夫妻关系。

《楚国先贤传》记载:来阳顾绍,字伯蕃,十八岁时担任郡门下幹,迎接太守许荆,看到许荆脚底有黑痣,便笑着。许荆生气地问他,顾绍说:‘我看到明府的脚底有黑痣,我的脚底也有,所以高兴地笑了。’

《说文解字》中说:汗,是身上的液体。

《释名》中说:汗,是因为身体干燥而流出的。

《易经·涣卦》中说:涣散了汗水,大声号哭。

《史记》中苏秦劝说齐王时说:‘临淄的居民举起袖子就能成为帷幕,挥洒汗水就能变成雨水。’

《东观汉记》中记载:光武帝下诏说:‘平阳丞李善称赞已故令范迁到张堪那里,让人面红出汗,因此赐给张堪家杂缯一百匹,以表彰他的清廉。’

《献帝传》中记载:按照旧制,三公领兵参见皇帝时,让虎贲手持刀剑扶持,曹操看到这一幕,汗流浃背,从此不敢再朝见皇帝。

《江表传》中记载:孙权即位后,召集百官,将功劳归于周瑜。张昭举起笏板想要赞扬周瑜的功绩,还没等说话,孙权就说:‘如果按照张公的计划,现在我已经沦为乞丐了。’张昭非常羞愧,伏地汗如雨下。

《魏志》中记载:太和中,中护军蒋济上疏,建议遵循古代的封禅仪式。皇帝下诏说:‘听到蒋济的建议,让我早晨汗流浃背。’

《晋书》中记载:华表,字伟容,是平原高唐人。侍中石苞早上出门,华表问他国家的情况,石苞说:‘武帝复活了。’华表听到后,汗流浃背。

《晋书》中记载:大司马桓温来朝见,顿丘新亭召见侍中王坦之、吏部尚书谢安石,想要杀害他们。王坦之害怕,想要逃跑,谢安阻止他说:‘晋朝的存亡,就在这一行,你还能逃到哪里去?’见到桓温后,走上前去,非常害怕,慌乱中倒拿着手板,汗流浃背。谢安石后来到达,镇定自若地看了桓温很久,坐下后对桓温说:‘安石听说诸侯有道,守在四方,明公何必在背后放置人呢?’桓温笑着说:‘不能不这样。’于是撤兵,愉快地交谈,一直谈到天黑。

《续晋阳秋》中记载:桓玄曾经拜访会稽王司马道子,道子已经喝醉,对桓玄瞪大眼睛指着四周的人说:‘桓温是叛贼。’桓玄看到这种情形,形势难以预料,伏在席子上汗流浃背。长史谢重拿起笏板严肃地说:‘大司马公废黜昏君,立明君,功绩保全了国家。这种流言蜚语,应该停止传播。’

《唐书》中记载:张又新等人陷害李绅,贬为端州司马,朝臣上表祝贺,又到中书省祝贺宰相。到了门口,守门的人阻止他说:‘请稍等,因为张补阙在斋内与相公谈话。’不久,张又新汗流浃背地出来,向群臣行礼说:‘端溪的事情,张又新不敢推辞。’人们都避而远之。

《淮南子》中记载:现在那些服役的人,挑着铁锹,背着装土的篮子,汗水像盐一样交流,喘息几乎要窒息。

《风俗通》中记载:传说中后稷在冬天耕田,流汗播种,田地不生长,并不是人力不够,而是天时不允许。

《世说新语》中记载:钟毓、钟会年少时就有好名声,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后,召见他们,问钟毓:‘你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我害怕得发抖,汗水像浆一样流出。’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我害怕得发抖,不敢出汗。’

《世说新语》中又记载:桓温废黜了太宰父子后,又上表请求除掉他们,简文帝亲手回复书信说:‘有些话不忍心说,何况是超过言语的呢?’桓温再次上表,简文帝再次亲手回复说:‘如果晋朝的国运长存,明公就应该遵行这个诏令;如果大运已去,请让贤路。’桓温读了诏书,手战汗流,于是停止了。

《语林》中记载:何晏容貌俊美,明帝见到他,说他是涂了粉,赐给他汤饼。何晏吃了之后,汗水流下面颊,用巾子擦了擦,脸色更加明亮。

扬雄的《长杨赋》中记载:汉高祖刘邦头戴头盔生虱子,铠甲被汗水浸湿。

左思的《齐都赋·序》中记载:连着的衣襟被云遮蔽,挥洒汗水像雨一样湿润。

左思的《吴都赋》中记载:流汗成雨,道路泥泞。

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每当想到这个耻辱,汗水就从未干过,总是湿透衣背。

《说文解字》中说:唾,是口中的液体。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中记载:晋襄公俘获了秦国的三位将领,文嬴请求释放他们。先轸上朝,询问秦国囚犯的情况。晋襄公说:‘夫人请求释放他们,我已经答应了。’先轸生气地说:‘战士们用武力把他们抓到这里,妇人暂时释放了他们,毁掉了军队的战利品,助长了敌人的仇恨,国家灭亡的日子不远了。’说完就不再理会,转身吐了口唾沫。

《史记》中记载:孟尝君被废黜后又重新被启用,冯驩迎接他。还没到,孟尝君叹息说:‘我曾经喜欢结交朋友,对待朋友从不失礼。我一旦被废黜,所有人都背叛了我,如果再次见面,我一定要吐他们一脸唾沫。’

《战国策》中记载:赵太后新掌权,秦国紧急攻打赵国,向齐国求援,说:‘必须以长安君作为人质,我们才会出兵。’大臣们极力劝谏,赵太后对左右的人说:‘再有人提起长安君作为人质的事,老妇一定要吐他一脸唾沫。’

《宋书》中记载:仆射谢景仁性格严肃整洁,居住的地方清雅,每次吐唾沫,都会转过去吐在左右的人衣服上,事情结束后,就让他们去洗。

《赵书》中记载:石虎娶崔氏为夫人,但不受宠爱。他所爱的郑夫人有一百天的女儿病了,崔氏对石虎说:‘外边的人用唾沫喷了她的脸,这根本不是药。’后来石虎用箭射她,一箭射中而死。

《秦记》中记载:苻朗渡江,曾与朝臣宴集。当时的人们都拿着酒杯,苻朗想要炫耀,于是吐唾沫时让小孩子跪下,张开嘴巴,把唾沫吐进去。

《吕氏春秋》中记载:齐庄公时,有位士人叫宾卑聚,梦见一个壮士,戴着白帽,穿着布衣,穿着白鞋,手持黑剑,跟着他大声斥责他,吐了他一脸唾沫,他惊醒过来,原来是一场梦。他最终没有采取行动,第二天,召见他的朋友,告诉他说:‘我年轻时喜欢勇敢,从未受过侮辱。昨晚受到侮辱,我将去找他,找到了就可以,找不到我就死了。’每天早上站在街上,三天没有找到,于是自杀。

《吕氏春秋》中又记载:伍子胥出逃经过郑国,询问许公,许公向东吐了口唾沫。伍子胥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了,于是逃往吴国。

《庄子》中记载:蚿对蛇说:‘你见过吐唾沫的人吗?吐出的唾沫大的像珍珠,小的像雾,混杂着落下的数都数不清。’

《风俗通》说:彭祖活了一百八岁,还觉得遗憾寿命太短。

《周生烈子》说:国君应当受到尊重,他的声音如同金玉般响亮,他的唾沫比美酒还要甘甜。

《九州春秋》记载:公孙瓒说:‘最初天下发生战乱时,我以为只需唾沫就能解决。’

《樊英别传》记载:樊英在见到陈平之后,向西南方唾了一口,皇帝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成都今天发生了火灾。’后来蜀郡太守上报火灾,说当时有云雨从东北方来,所以火势没有造成大害。

《列仙传》记载:丁次卿想要返回峨眉山,告诉主人说:‘我将为你制作十瓶漆,用瓶子装水覆盖在口上,然后唾在上面。一天之后,水就变成了漆。’

《神仙传》记载:楚夫人是刘纲的妻子,两人都修炼道术,各自宣称自己的道术胜过对方。刘纲唾在盘中的水变成了鲤鱼,楚夫人唾在盘中的水变成了水獭,水獭吃掉了鱼。经过多次试验,楚夫人的道术事事都不如刘纲。

《述异记》记载:有人乘船从下游返回县城,遇到一个全身穿着黄衣的人,背着两个装满黄瓜的竹笼,请求搭船。黄衣人向船主讨要食物,船主给了他。船刚到岸边,黄衣人就在盘上唾了一口,然后直接上岸走了。船主拿起食器一看,发现盘上的唾沫全变成了黄金。

《列异传》记载:南阳的宗定伯,年轻时夜里行走时遇到鬼,问鬼有什么忌讳,鬼回答说:‘只不喜欢人唾。’宗定伯于是把鬼扛在头上,紧紧地跟着走,一直走到市中,把鬼放下,鬼变成了羊,他卖了羊,得到五千钱。

《幽明录》记载:汉武帝在甘泉宫有玉女降临,曾经和武帝下棋娱乐。玉女风姿优雅,武帝暗自喜欢她,于是想要逼迫她,玉女唾了武帝一脸后离开了,武帝因此生了病,持续了一整年。所以《汉书》中说‘避暑甘泉宫’,就是指这个时期。

赵壹的《嫉邪赋》说:权势之家很多事情都适宜,咳嗽吐痰都能变成珍珠。穿着粗布衣怀揣金玉,兰花和蕙草变成了干草。

关于涕泪(涕泪的事情已在‘泣’篇中多次提及。)

《说文》说:涕,是鼻子的液体。

《周易·离卦》说:六五爻,流出泪水如雨,悲伤叹息,是吉祥的。

《毛诗·北风·柏舟》说:那个人要出嫁,远远地送她到野外。望着她渐行渐远,泪水如雨般流淌。

《毛诗·谷风·大东》说:思念她,回头望,泪水涟涟。

《礼记·檀弓上》说:孔子合葬于防地,封土四尺高。孔子先回来,学生们后到。下起了大雨。孔子问:‘你们为什么回来这么晚?’学生们回答:‘防地的坟墓崩塌了。’孔子泪流满面,说:‘我听说古代不修坟墓。’

《礼记·檀弓上》又说:孔子到卫国,遇到一个老朋友去世,进去哭得很伤心。出来后,让子贡卸下马车作为丧葬的礼物。子贡说:‘在老朋友那里卸下马车,这不是太过分了吗?’孔子说:‘我进去哭的时候,遇到一个悲伤的人出来后流泪;我讨厌那种没有由头的流泪。你们去这么做吧!’

《礼记·内则》说:父母唾涕时,不要看到。(就把它刷掉。)

《左传·襄公四年》说:孟孙去世了。臧孙进去哭得很伤心,泪水很多。出来后,他的车夫说:‘孟孙的恶子,却如此伤心。如果季孙去世了,你该怎么办?’

《公羊传·哀公》说:在西边打猎时捕获了麒麟。孔子说:‘谁来了?谁来了?’他擦着眼泪,泪水沾湿了衣襟。(何休注解说:‘袂,衣襟。’)

《史记》说:苏秦劝说鬼谷先生,泪流满面。

《东观汉记》说:来歙、盖延攻打公孙述,蜀人非常害怕,派刺客刺杀来歙,但没有成功。来歙告诉盖延,盖延见到来歙,悲伤得无法抬头看,来歙斥责说:‘想要把军事任务交给我,却像小孩子一样哭泣?’

《东观汉记》又说:更始帝杀害了齐武王,光武帝饮食言笑如常,独自一人时却不再饮酒吃肉,枕头上留下了泪水。

萧子显的《齐书》说:鱼复侯子响,字云音,是世祖的第四个儿子。他死时二十二岁,皇帝怜悯子响的死,后来在华林园看到猿猴对着树跳跃,子响注视了很长时间,因此哭泣流泪。

崔鸿的《后燕录》说:秦朝宦官光祚先进入晋朝,晋朝任命光祚为河北郡守。这时他回来,慕容垂见到光祚,流泪说:‘秦王知道我治理得很深,我为他也尽了力。淮南之败,我效忠节,每当想起过去的照顾,夜晚从未能入睡。’光祚也悲伤地叹息。

《后燕录》又说:慕容熙的皇后苻氏去世,慕容熙在宫内设位哭泣,让僧侣们穿着素服,让官吏检查哭泣的人,有泪水的人被认为是忠诚孝顺的,没有泪水的人则被处罚。于是群臣都非常害怕,没有人不含着辛酸的眼泪。

《尸子》说:曾子每次读《丧礼》,泪水就会沾湿衣襟。

《尸子》又说:费子阳对子思说:‘我担心周室将要灭亡,忍不住流泪。’子思说:‘然而现在一个人因为忧虑世道的不治而流泪,就像担心河水浑浊而流泪一样。’

《邴原传》说:邴原五岁时就成了孤儿,路过学校时哭泣。老师问:‘为什么哭?’邴原说:‘孤儿容易感动。学者都有父母,(一方面显出我不孤单,另一方面显出我在学习。)所以我悲伤地流泪。’老师同情邴原,说:‘想要读书,不用花钱。’

《管宁别传》说:管宁身高八尺,龙须秀目。每次祭祀,他从未不跪地流泪。

《三齐略》说:郑司农经常住在城南山中教书。黄巾起义时,他派遣学生崔琰和其他贤人从这里挥泪而散。他们居住的山下,草像韭菜叶一样,长一尺多,结的穗子非常坚硬,当时的人称之为康成书带。

《世说》说:晋朝玄帝过江饮酒,王茂弘和玄帝有旧交,流泪劝他。玄帝答应了他,从此就戒酒。

《语林》说:王太保担任荆州刺史时,有两个儿子去世,一个儿子被送回故乡安葬,一个儿子留在了当地安葬。王太保流泪说:‘不忘故乡,是仁;不恋本土,是达。只有仁和达,我的两个儿子都做到了。’

《素问》说:肝的液体是泪。

关于打哈欠(哈欠的发音是帝)

《释名》说:哈欠,是突然打喷嚏的声音。

《说文》说:哈欠,是张开嘴出气。

《礼记·曲礼》说:在君子旁边坐着,君子打哈欠、挥动拐杖、看日子的早晚,陪坐的人请出去。

《礼记·内则》说:在父母、舅舅、婆婆那里,不敢打哈欠、伸懒腰、斜视。

《宋书·孝武帝起居注》说:尚书仆射孟顗在后堂被召见,大声打哈欠,有失礼仪,被弹劾,皇帝下诏没有追究。

关于喷嚏(喷嚏的发音是帝)

《释名》说:喷嚏,是突然喷嚏的声音。

《毛诗·卫风》说:醒来睡不着,想要说话就打喷嚏。

《礼记·月令》说:在季秋实行夏令,那么人们会多打喷嚏。

《礼记·内则》说:在父母、舅舅、婆婆那里,不敢打喷嚏、打嗝、咳嗽、打哈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二十八-注解

黑子:黑子,指皮肤上的黑色斑点,有时也被用来比喻微小的东西。在古代文献中,黑子常被用来指代人的特殊标记,如《汉书》中提到汉高祖刘邦左腿上有七十二黑子,被认为是特殊的征兆。

汗:汗,指人体通过皮肤排出的液体,是体温调节的一种方式。在古代文献中,汗常被用来形容人的紧张、恐惧或尊敬等情绪,如《说文》中解释汗为身液,而《史记》中苏秦说齐王时提到挥汗成雨,形容人出汗如雨。

唾:唾,指从口中吐出的唾沫。在古代文献中,唾常被用来表达愤怒、轻蔑或厌恶的情绪,如《左传》中先轸因晋襄公释放秦囚而愤怒至极,不顾而唾。

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仙人,据《风俗通》记载,彭祖寿年八百岁。

唾远:吐唾于远处,比喻极远的地方。

金玉:金和玉,常用来比喻珍贵的东西。

醴泉:甘美的泉水,比喻美好的事物。

唾掌可决:用唾沫洗手就能决定,形容事情容易解决。

西南向唾:面向西南方吐唾,古人认为这样能够预测未来。

漆:一种由树脂制成的涂料。

鲤鱼: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

獭:一种水生哺乳动物,捕食鱼类。

黄金:一种贵重的金属,常用来比喻财富。

鬼:古代传说中的超自然生物,常被描绘为恶灵。

涕:鼻涕,常用来比喻眼泪。

涕沱若:眼泪如雨下。

戚嗟若:悲伤叹息的样子。

泣涕如雨:眼泪如雨般流淌。

潸焉出涕:泪流满面。

泫然流涕:泪流不止。

涕沾袍:眼泪沾湿了衣袍。

沾襟:眼泪沾湿了衣襟。

涕泣:流泪。

涕泪:眼泪。

欠:打哈欠。

嚏:打喷嚏。

齐声大欠:同时大声打哈欠。

哕:打嗝。

噫:发出叹息声。

咳:咳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二十八-评注

《风俗通》所述彭祖寿年八百岁,犹恨唾远,反映了古代对长寿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遗憾。

《周生烈子》中提到人君咳唾甘於醴泉,体现了古代对君权的尊重和崇拜,同时也将君王的尊严与自然之水相提并论,寓意君权与自然和谐。

《九州春秋》中公孙瓒认为唾掌可决,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决断力和果断性格,唾掌之举也象征着果断的决心。

《樊英别传》中樊英西南向唾,预测火灾,展示了古代占卜文化中的一种神秘力量,以及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

《列仙传》中丁次卿用唾液制作漆,体现了古代神仙传说中神奇的法术,同时也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物质变化的探索。

《神仙传》中楚夫人和刘纲的比试,通过唾液的变化来比试法术的高低,揭示了古代对于法术和超自然力量的崇拜。

《述异记》中船主遇到黄衣人,黄衣人唾盘成金,展示了古代传说中的神奇现象,以及人们对财富的渴望。

《列异传》中宗定伯与鬼的故事,通过唾液来防止鬼的变化,反映了古代对于鬼怪的恐惧和对自身安全的重视。

《幽明录》中汉武帝与玉女的故事,玉女唾帝面而去,揭示了古代对于爱情和道德的思考。

赵壹《嫉邪赋》中势家咳唾自成珠,揭示了古代社会中权势的腐败和势力的强大。

《说文》中对涕的解释,以及《周易》、《毛诗》、《礼记》等经典中对涕泪的描述,体现了古代对情感的表达和对道德的规范。

《左传》、《公羊传》、《史记》、《东观汉记》等史书中对涕泪的记载,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哀悼和情感的重视。

《尸子》、《邴原传》、《管宁别传》等传记中对涕泪的描述,展示了古代人物的情感世界和道德观念。

《三齐略》、《世说》、《语林》等文献中对涕泪的记载,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的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

《素问》中关于泪的生理学解释,体现了古代对生命科学的探索。

《释名》、《说文》、《礼记》、《宋玄嘉起居注》等文献中对欠的解释和规范,反映了古代对日常行为的规范和对礼仪的重视。

《释名》、《毛诗》、《礼记》等文献中对嚏的解释和记载,展示了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身体健康的关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二十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28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