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九十六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九十六-原文

《锺离意别传》曰:孝明帝作北宫,意复谏曰:”顷天旱不雨,陛下躬自敕责,避正殿之荣,今日雨而不濡,岂政有改耶?是天威未消也。愚以为可命大匠止功作诸室,减省不急,以助时气。”奏闻,有诏曰:”朕之不德,敢不如教。”即日中沛然大雨。

《列女传》曰:魏曲沃负者,魏曲沃大夫如耳之母也。(曲沃,邑也。)魏哀王为太子纳妃,而将自纳焉。负谓如耳曰:”王乱於不别,何故不匡之?”如耳未遇闲,会使於齐,(未遇王之清闲,而受使行也。)负因夷熙门请见,曰:”妾闻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妇人脆於志,窳於心,不可以邪开,(脆窳,不坚固,不宜以邪事开诱也。)是故十五而笄,二十而嫁。早成其号,谥所以就之。(号谥,笄嫁之名。)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所以开善遏淫也。节成然后许嫁,亲迎而后随,贞女之义也。今大王为大子求妃而自纳之,此毁贞女之行而乱男女之别,妾恐王之国危也。”王曰:”然,寡人不知也。”遂与太子,而赐负粟三十锺。(六石四升曰钟。)

又曰:楚处庄侄者,楚县邑之女也。顷襄王好游观之乐焉。王左右谓王曰:”南游於唐五百里有乐焉。”王将行,侄年十二,王既见,出操帜伏於南郊道傍。王车至,侄举其帜。王使人问之,侄曰:”愿谒隐事於王。”王召之:”子何以成寡人?”对曰:”大鱼失水,有龙无尾;墙欲内崩,而王不视。”王曰:”不知。”对曰:”大鱼失水者,离国五百里也;有龙无尾者,年三十无太子;墙欲内崩王不视者,祸乱且成而王不改。”王曰:”何?”对曰:”王好台榭,而不恤众庶,出入不时,耳目不聪,强奏闻王,左右使王日以滋甚。王不亟反,且及祸,虽悔无逮。”王曰:”善。”命后车载之,立反国。比至,国门已闭,反者已定。王乃发鄢郢之师以击之,仅而得胜,乃立侄为夫人。

《说苑》曰:齐晏子复於景公曰:”朝居严乎?”公曰:”朝居严,则曷害於治国哉!”晏子对曰:”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谓之喑,上无闻则谓之聋。聋喑则非害治国家如何!且泰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也。夫治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

又曰:秦始皇时,侯生谏。始皇望见侯生,大怒曰:”老虏不良,诽谤而至,乃敢复见我。”侯生曰:”陛下奢侈失本,淫佚趋末,人力殚尽尚不知,臣等恐言之无益,而自取死也,故逃而不敢言。”

又曰:赵简子举兵攻齐,令军中谏者罪至死。被甲之士名曰公卢,望见简子而笑曰:”臣有宿笑。当桑之时,臣邻家夫与妻俱之田,见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还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旷也。”简子还师而归。

又曰:左儒友於杜伯,皆臣周宣王,宣王将杀杜伯,而非其罪也。左儒争之,王不许也。王曰:”党,友也,易而言则生,不易而死。”左儒对曰:”臣闻古之士,不枉义以从邪,不易言以求生。”王杀杜伯,而儒死之。

又曰:有能尽言於君,用则留,不用则去,谓之谏。

又曰:秦始皇帝太后不谨,幸郎嫪毐,封以为长信侯,为生两子。毐专国事,浸益骄奢,与侍中左右贵臣俱博,饮酒,醉,争言而斗,瞋目大叱,曰:”吾乃皇帝之假父也,窭人子何敢乃与我抗。”所与斗者走,行白皇帝,皇帝太怒。毐惧诛,因作乱,战咸阳宫,败。始皇乃取四支车裂之,取其两弟囊扑杀之,谏而死者二十七人矣。齐客茅焦乃往,上谒曰:”齐客茅蕉愿上谏皇帝。”皇帝使使者出问:”客得无以太后事谏也?”茅蕉曰:”然。”使者还白曰:”果以太后事谏。”皇帝曰:”走往告之,若不见阙下积死人耶?”使者问茅蕉,茅蕉曰:”臣闻之,天有二十八宿,今死者已有二十七人矣,臣所以来者,欲满其数耳。臣非畏死人也。”走入白之,茅蕉邑子同食者尽负其衣物行亡。使者入白之,皇帝大怒,曰:”是子故来犯吾禁,趋炊镬汤煮之,是安得积阙下乎?趋召之入!”皇帝按剑而坐,口正沫出。使者召之入,茅蕉不肯疾行,足趣相过耳。使者趋之,茅蕉曰:”臣至前则死矣,君独不能忍吾须臾乎?”使者极哀之,茅蕉至前,再拜谒起,称曰:”臣闻之,夫有生者不讳死,有国者不讳亡,讳死者不可以得生,讳亡者不可以得存。死生存亡,圣主所欲急闻也,不审陛下欲闻之不?”皇帝曰:”何谓也?”茅蕉对曰:”陛下有狂悖之行不自知耶?”皇帝曰:”何等也,愿闻之。”茅蕉对曰:”陛下车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扑两弟,有不慈之名;迁母棫阳宫,有不孝之行;从蒺藜於谏士,有桀纣之治。今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臣窃为陛下危之。所言已毕,乞行就锧。”乃解衣伏锧。皇帝下殿,左手接之,右手麾左右曰:”赦之,先生就衣,今愿受事。”乃立焦为仲父,爵之为上卿。皇帝立驾千乘万骑,空左方,自行迎太后棫阳宫,归於咸阳。太后大喜,乃置酒待茅蕉,及饮,太后曰:”抗枉令直,使败更成,安秦之社稷,使妾母子复得相会者,尽茅君之力也。”

又曰:楚庄王筑层台,延石千里,延壤百里,士有反三月之粮者,大臣谏者七十二人,谏者皆死矣。

有诸御己者,违楚百里而耕,谓其耦曰:’吾将入见於王。’其耦曰:’以身乎?吾闻说人主者,皆闲暇之人也,然且至而死矣。今子持草茅之人耳!’

诸御己曰:’若与子同耕而比力也,至於说人主不与子比知矣。’委其耕,入见庄王,庄王谓之曰:’诸御己来,汝将谏耶?’

诸御己曰:’君有义之用,有法之行,且已闻之,土负水者平,木负绳者正,君受谏者圣,君筑层台,延石千里,延壤百里,民之衅咎血成通于涂,然且未敢谏也,己何敢谏乎?顾臣愚,窃以虞不用宫之奇而晋并之,陈不用子家羁而楚并之,曹不用僖负羁而宋并之,莱不用子猛而齐并之,吴不用子胥而越并之,秦不用蹇叔之言而秦国危,桀杀关龙逢而汤得之,纣杀王子比干而武王得之,宣王杀杜伯而周室卑。此三天子、六诸侯皆不能尊贤用辩士之言,故身死而国亡。’

遂趋而出,楚王遽而追之,曰:’己,子反矣!吾将用子之谏。先日说寡人者,其说也,不足以动寡人之心,又危加诸寡人,故皆至而死矣。今子说,足以动寡人之心,又不危加诸寡人,故将用子之谏。’

明日,令曰:’有能入谏者,吾与为兄弟。’遂解层台而罢民。

楚人歌之曰:’薪乎莱乎,无诸御己,讫无子乎!莱乎薪乎,无诸御己,讫无人乎!’

又曰:齐桓公谓鲍叔曰:’寡人欲铸大锺,昭寡人之名焉。寡人之行,岂避尧、舜哉?’

鲍叔曰:’敢问君之行。’

桓公曰:’昔者吾围谭三年,得而不自与者,仁也。吾北伐孤竹,铲令支而反者,武也。吾为葵丘之会,以偃天下之兵者,文也。诸侯抱美玉而朝者九国,寡人不受者,义也。然则文武仁义寡人尽有之矣,寡人之行岂避尧、舜哉?’

鲍叔曰:’君好直言,臣以直言对。昔者公子纠在上位而不让,非仁也。背太公之言而侵鲁境,非义也。疆埸之士,上诎於一剑,非武也。侄娣不离里衽,非文也。为不善遍於物不自知者,无天祸必有人害。天处甚高,其听甚下,今君过言,天且闻之。’

桓公曰:’寡人有过,子幸记之,是社稷之福也。子不幸教,几有大罪以辱社稷。’

又曰:楚昭王欲之荆台游,司马子綦进谏曰:’荆台之游,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南望猲山,下临方淮,其乐使人遗老而忘死,人君游者尽以亡其国,愿大王勿往游焉。’

王曰:’荆台乃吾地也,有地而游之,子何为绝我游乎?’怒而击之。

於是令尹子西驾安车驷马至於殿下,曰:’今日荆台之游,不可不观也。’

王登车而拊其背曰:’荆台之游,与子共乐之矣。’步马十里,引辔而止曰:’臣不敢下车,愿得有道,大王肯听之乎?’

王曰:’底稍之。’令尹子西曰:’臣闻之,为人臣而忠其君,爵禄不足以赏也。若司马子綦者,忠臣也;若臣者,谀臣也。愿大王杀臣之躯,罚臣之家,而禄司马子綦。’

王曰:’若我能止,听公,子独能禁我游。后世游之,无有极时,奈何乎?’令尹子西曰:’欲禁后世易耳,愿大王山陵崩阤,为陵於荆台。未尝有持钟鼓管弦之乐,而游於父之墓上者也。’

於是王还车,卒不游於荆台,令罢先置。

孔子从鲁闻之,曰:’美哉!令尹子西谏之十里之前,而权之於百世之后者也。’

又曰:荆文王得如黄之狗,菌蕗之矰,以畋於云梦,三月不反;得舟之姬,淫之,期年不听朝。

保申谋曰:’先王卜以臣为保,吉。今王得如黄之狗,菌蕗之矰,畋於云梦,三月不反,得舟之姬,淫之,期年不听朝,王之罪当笞。’

匍伏将笞王。王曰:’不穀免於襁褓,托诸侯矣,愿请变更无笞。’

保申曰:’臣承先王之命不敢废。王不受笞,是废先王之命也。臣宁得罪於王,无负於先王。’

王曰:’敬诺。’乃席王,王伏。保申束细箭五十,跪而加之王背,如此者再,谓王起矣。

王曰:’有笞之名,一也。’遂致之。

保申曰:’臣闻之,君子耻之,小人痛之,耻之不变,痛之何益?’

保申趋出,欲自流,乃请罪於王。

王曰:’此不穀之过,保申将何罪?’王乃变行,打#申,杀如黄之狗,折菌蕗之矰,逐舟之姬,务治乎荆。

兼国三十,令荆国广大至於此者,保申敢极言之功也。

萧何、王陵闻之,曰:’圣主能举先世之业而以成功名者,其惟荆文王乎!故天下誉之,至今明主、忠臣、孝子以为法。’

又曰:晋平公使叔向聘於吴,吴人拭船以逆之。

左五百人,右五百人,有绣衣豹裘者。

叔向归以告平公,平公曰:’吴其亡乎?奚以敬舟?奚以敬民?’

叔向对曰:’君为驰底之台,上可以发千兵,下可以陈钟鼓,诸侯闻君者亦曰:奚以敬台?奚以敬民?所敬各异也。’

於是平公乃罢台。

又曰: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

景公曰:’可。’於是乃召烛邹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

又曰:齐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不朝。

晏子赌裔敖而问曰:君何故不朝?

对曰:昔者君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出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反,不果出,是以不朝。

晏子入,公见曰:昔者寡人有罪,被发,乘六马以出正闺,刖跪击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寡人以子大夫之赐,得率百姓以守宗庙,今见戮刖跪,以辱社稷,吾犹可以齐於诸侯乎?

晏子对曰:民无直辞,上有隐恶;民多讳言,君有骄行。古者明君在上,下有直辞;君上好善,民无讳言。今君有失行,而刖跪有直辞,是君之福也。故臣来庆。请赏之,以明君之好善;礼之,以明君之受谏。

公笑曰:可乎?

晏子曰:可。

于是刖跪倍资,时朝无事。

又曰:景公饮酒,移於晏子家,前驱报门曰:君至。

晏昨;朝衣,立於门曰:诸侯得微有谏乎?国家得微有事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

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及夫子乐之。

晏子对曰: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於司马穰苴之家。

前驱报门曰:君至!

司马穰苴介胄操戟立於门曰:诸侯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

公曰: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

对曰: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於梁丘据之家。

前驱报门曰:君至!

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至。

公曰: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圣贤之君皆有益友,无偷乐之臣,景公弗能及,故两用之,仅得不亡。

又曰:吴王濞反。

梁孝王中郎枚乘字叔,闻之,为书谏王。

其辞曰:君王之外臣乘,窃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

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百户之众,以王诸侯。

汤、武之地方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之故。

父子之道,天性也。

忠臣不敢避诛以直谏,故事无废业而功流於万世也。

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恐大臣不能用也,臣乘愿大王听臣乘之言。

夫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

虽甚愚之人,且犹知哀其绝也。

马方骇而重惊之,系方绝而重镇之;系绝於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

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诚能用臣乘言,以百举必脱。

必若所欲为,危於累卵,难於上天;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

今欲极天命之寿,弊无穷之乐,保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以居泰山之安,乃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

人生有畏其影而恶其迹者,乃背而走,无益也,不如就阴而止,影灭迹绝。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欲汤之冷,令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不绝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犹抱薪救火也。

故武王谔谔而昌,纣嘿嘿而亡。

君无谔谔之臣,父无谔谔之子,兄无谔谔之弟,夫无谔谔之妇,士无谔谔之友,其亡可待。

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夫失之,妇得之;士失之,友得之。

故无亡国破家、悖父乱子、放兄弃弟、狂夫淫妇、绝交败友者也。

又曰:《易》曰:王臣謇謇,匪躬之故。

人臣之所以謇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

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

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为也。

三谏而不用则去,不去则亡身,之身者仁人所为也。

是故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戆谏,五曰风谏。

孔子曰:吾其从风谏。

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危身终不用,则谏亦无功矣。

知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为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

昔陈灵公不听泄治之谏而杀之,曹羁三谏曹君不听而去,《春秋》序义虽俱贤,而曹羁合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九十六-译文

《锺离意别传》记载:孝明帝建造北宫时,锺离意再次进谏说:‘最近天旱不雨,陛下亲自下令责罚,避开正殿的荣耀,今天下雨了但没有湿透,难道是因为政治有所改变吗?这是天威还没有消散。我认为可以命令大匠停止修建各室,减少不必要的工程,以帮助时令之气。’奏报后,皇帝下诏说:‘我的德行不够,敢不按照你的教导去做。’当天中午就下起了大雨。

《列女传》记载:魏国曲沃的负者,是魏国曲沃大夫如耳的母亲。(曲沃,是一个城邑。)魏哀王为太子选妃,打算自己娶她。负者对如耳说:‘大王混淆了男女之别,为什么不纠正他呢?’如耳没有遇到合适的时机,恰逢出使齐国,(没有遇到大王空闲的时候,却接受了出使的任务。)负者于是到夷熙门请求觐见,说:‘我听说男女有别,是国家的重大节操。女人意志脆弱,心性柔弱,不能被邪恶之事所诱惑。(脆弱和柔弱,不适合被邪恶之事所诱惑。)因此,女子十五岁行笄礼,二十岁出嫁。早些完成她的身份,谥号就是随之而来的。(笄礼和出嫁,是她的身份和谥号。)订婚成为妻子,私奔成为妾室,这是为了引导善行,阻止淫乱。确立节操后才能许配,亲迎之后才随从,这是贞女的美德。现在大王为太子选妃,却打算自己娶她,这是毁坏了贞女的行为,扰乱了男女之别,我担心大王的国运会危险。’大王说:‘是的,我不知道。’于是将妃子给了太子,并赐给负者三十钟粮食。(六石四升为一钟。)

又记载:楚国处庄侄,是楚国一个县邑的女子。顷襄王喜欢游山玩水。王的左右对王说:‘到南方唐地五百里处有乐事。’王准备出行,侄女十二岁,王见到她后,她拿出旗帜藏在南郊道路旁。王的车队到来,侄女举起旗帜。王派人询问,侄女说:‘希望向您陈述隐秘之事。’王召见她:‘你用什么成就我呢?’她回答说:‘大鱼失去水,有龙无尾;墙要内崩,而王不视。’王说:‘不知道。’她回答说:‘大鱼失去水,是指离国五百里;有龙无尾,是指年三十还没有太子;墙要内崩王不视,是指祸乱即将形成而王不改变。’王说:‘什么意思?’她回答说:‘王喜欢建造台榭,却不关心百姓,出入不定时,耳目不灵敏,强行奏报,左右使王日渐加剧。王如果不迅速改正,将会遭遇祸患,即使后悔也来不及。’王说:‘好。’命令后车载她,立即返回国都。等回到国都,城门已经关闭,叛乱已经平定。王于是派出鄢郢的军队去攻打,才勉强获胜,于是立侄女为夫人。

《说苑》记载:齐国的晏子对景公说:‘朝廷是否严肃?’景公说:‘朝廷严肃,对治国有什么害处?’晏子回答说:‘朝廷严肃,下面就没有人敢说话,下面没有人敢说话,上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下面没有人敢说话,就称之为哑巴,上面听不到声音,就称之为聋子。聋子和哑巴,对治理国家有什么好处!而且泰山之所以高,不是一块石头,而是由低到高堆积起来的。治理天下的人,不是只用一个士人的话。’

又记载:秦始皇时期,侯生进谏。秦始皇看到侯生,非常生气说:‘老奴不忠,诽谤我,还敢再次见我。’侯生说:‘陛下奢侈浪费,沉迷于享乐,人力已经耗尽却不知道,我们担心说也没有用,只会自取灭亡,所以逃跑而不敢说。’

又记载:赵简子率军攻打齐国,下令军中谏言者罪至死。一个名叫公卢的披甲士兵看到赵简子,笑着说:‘我有一个久远的笑话。在桑树生长的时候,我邻居的妻子和丈夫一起去田里,看到桑中的女子,于是去追她,没能追上。回来后,妻子生气地离开了。’赵简子回师回国。

又记载:左儒是杜伯的朋友,他们都臣服于周宣王。宣王打算杀死杜伯,却不是他的罪行。左儒为他辩护,宣王不允许。宣王说:‘党同伐异,是朋友,容易说话就活,不容易说话就死。’左儒回答说:‘我听说古代的士人,不会为了从邪而违背正义,不会为了求生而改变言论。’宣王杀了杜伯,左儒为他而死。

又记载:有能够对君主尽言的人,如果君主采纳就留下,不采纳就离开,这叫做谏言。

又记载:秦始皇帝的太后不谨慎,宠爱男宠嫪毐,封他为长信侯,生下两个儿子。嫪毐专权,日益骄奢,与侍中左右贵臣一起赌博,饮酒,醉酒后争吵斗殴,瞪大眼睛大声斥责说:‘我是皇帝的假父,穷人的儿子怎么敢与我对抗。’与他斗的人逃跑,报告了皇帝,皇帝非常愤怒。嫪毐害怕被杀,于是作乱,在咸阳宫战斗,失败。始皇于是将他四肢车裂,将他的两个弟弟用口袋装起来摔死,谏言而死的有二十七人。齐国的客人茅焦于是前往,上奏说:‘齐国的客人茅焦愿意上谏皇帝。’皇帝派使者出去询问:‘客人是不是因为太后的事情来谏言的?’茅焦说:‘是的。’使者回来报告说:‘果然是因为太后的事情来谏言的。’皇帝说:‘快去告诉他,难道没看到宫阙下堆积着死人吗?’使者询问茅焦,茅焦说:‘我听说,天有二十八星宿,现在已经有二十七人死了,我来这里,就是想凑齐这个数字。我并不害怕死人。’他走进去报告,茅焦的同乡一起吃饭的人都背着自己的衣物逃跑了。使者进去报告,皇帝非常愤怒,说:‘这个小子故意来触犯我的禁令,快去煮一锅热水,看他怎么能在宫阙下堆积死人?’他派人去召他,皇帝手持剑坐下,口中唾沫横飞。使者去召他,茅焦不肯快走,脚只是轻轻地相互擦过。使者催促他,茅焦说:‘我到您面前就死了,您难道不能忍受我一会儿吗?’使者非常同情他,茅焦到他面前,再次跪拜行礼,说:‘我听说,有生命的人不怕死,有国家的人不怕亡,害怕死的人不能得生,害怕亡的人不能得存。生死存亡,是圣主最想听到的,不知道陛下想不想听?’皇帝说:‘什么意思?’茅焦回答说:‘陛下车裂假父,有嫉妒之心;用口袋摔死两个弟弟,有不慈的名声;将母亲迁往棫阳宫,有不孝的行为;对待谏言者如同桀纣之治。现在天下人都知道了,都像瓦解一样不再向秦国倾斜,我私下里为陛下感到危险。我已经说完,请求执行死刑。’于是脱下衣服趴在刑具上。皇帝走下殿,左手接住他,右手挥退左右的人说:‘赦免他,先生穿上衣服,现在愿意接受您的意见。’于是立茅焦为仲父,封他为上卿。皇帝驾着千乘万骑,空出左边,亲自到咸阳宫迎接太后,回到咸阳。太后非常高兴,设宴款待茅焦,等到喝酒时,太后说:‘纠正歪曲使正直,使失败变为成功,安定秦国的社稷,使我母子能够再次相会,都是茅君的功劳。’

又有人说:楚庄王建造了一座高台,用石头延伸了千里,用土地延伸了百里,有士兵携带了三个月的粮食,有七十二位大臣进谏,进谏的大臣们都死了。有位名叫诸御己的人,违背楚国的百里禁令去耕田,他对他的同伴说:‘我将要进宫见国王。’他的同伴说:‘亲自去吗?我听说进谏君主的人,都是悠闲的人,然而他们到了君主那里却死了。现在你只是个普通的草民!’诸御己说:‘如果我们一起耕田并比较力气,至于进谏君主,我不与你比智慧。’他把耕田的事务委托给同伴,自己去见庄王,庄王问他:‘诸御己,你是来进谏的吗?’诸御己说:‘君王有正义的用途,有法度的执行,我已经听说这些了,土地上的劳作使得水变得平坦,树木上的绳索变得笔直,君王接受进谏是圣明的。君王建造高台,用石头延伸千里,用土地延伸百里,民众的怨气和血泪都流到了道路上,然而尚且不敢进谏,我哪里还敢进谏呢?我只是个愚昧的人,私下认为虞国不任用宫之奇而被晋国并吞,陈国不任用子家羁而被楚国并吞,曹国不任用僖负羁而被宋国并吞,莱国不任用子猛而被齐国并吞,吴国不任用子胥而被越国并吞,秦国不任用蹇叔的话而国家陷入危机,夏桀杀了关龙逢而商汤得到了他,商纣杀了王子比干而周武王得到了他,周宣王杀了杜伯而周室变得卑微。这三个天子、六个诸侯国都不能尊重贤才和采纳辩士的建议,所以身死国亡。’说完就匆匆离开,楚王立刻追赶他,说:‘诸御己,你回来了!我将采用你的建议。之前那些劝说我的人,他们的说法不足以打动我的心,反而增加了我的危险,所以他们都到了就死了。现在你的建议,足以打动我的心,又没有增加我的危险,所以我将采用你的建议。’第二天,下令说:‘有能进谏的人,我将与他结为兄弟。’于是拆除了高台,停止了劳役。楚人唱道:‘砍柴的啊,割草的啊,没有诸御己,就没有你!割草的啊,砍柴的啊,没有诸御己,就没有人!’

又有人说:齐桓公对鲍叔说:‘我想铸一个大钟,让我的名声远扬。我的行为,难道会避开尧、舜吗?’鲍叔说:‘请问君王的行为是什么?’桓公说:‘以前我围攻谭国三年,得到它却不自取,这是仁;我北伐孤竹,削平令支而返回,这是武;我主持葵丘之会,使天下之兵停止,这是文;诸侯带着美玉来朝贡,九国都来了,我不接受,这是义。既然如此,文武仁义我都具备了,我的行为难道会避开尧、舜吗?’鲍叔说:‘君王喜欢直言,我就直言相告。以前公子纠在位时你不谦让,这不是仁;背弃太公的话而侵犯鲁国边境,这不是义;战场上士兵用剑较量,这不是武;侄女和妹妹不离家,这不是文。做错了事却不自知,没有天灾必有人的祸害。天虽然很高,但它的听力很敏锐,现在君王的话,天都会听到。’桓公说:‘我有错,你幸亏提醒我,这是国家的福气。如果你不提醒我,我可能犯下大罪,侮辱国家。’

又有人说:楚昭王想要去荆台游玩,司马子綦进谏说:‘荆台游玩,左边是洞庭湖的波浪,右边是彭蠡湖的水,向南可以望见猲山,向下可以俯瞰方淮,那里的乐趣让人忘记老死,君主游玩的地方,最终都导致了国家的灭亡,希望大王不要去那里游玩。’王说:‘荆台是我的地方,有了地方就要去游玩,你为什么要阻止我游玩呢?’他生气地打了司马子綦。于是令尹子西驾着安车四匹马拉的车到了殿下,说:‘今天荆台游玩,不能不去看看。’王上车后拍着他的背说:‘荆台游玩,我们一起享受吧。’走了十里,拉住缰绳停下来说:‘我不敢下车,希望得到有道德的人,大王愿意听吗?’王说:‘慢慢来。’令尹子西说:‘我听说,做臣子的忠于君主,无论爵位和俸禄都不足以奖赏。像司马子綦那样的,是忠臣;像我这样的,是谄媚之臣。希望大王杀了我的身体,惩罚我的家人,而赏赐司马子綦。’王说:‘如果我能停止,听你的话,你难道能阻止我游玩吗?后世的人去游玩,没有尽头,怎么办呢?’令尹子西说:‘想要阻止后世的人很容易,希望大王去世后,在荆台建陵墓。从未有过拿着钟鼓管弦乐器在父亲墓上游玩的人。’于是王返回了车,最终没有去荆台游玩,下令停止了之前的安排。孔子从鲁国听到这件事,说:‘多么美好啊!令尹子西在十里之外就劝谏,并且考虑到了百世之后。’

又有人说:荆文王得到了一只如黄之狗,一把菌蕗之矰,在云梦泽打猎,三个月不回来;得到了舟之姬,沉迷其中,一年不听朝政。保申建议说:‘先王占卜,认为我适合做保,结果吉利。现在大王得到了如黄之狗,菌蕗之矰,在云梦泽打猎,三个月不回来,得到了舟之姬,沉迷其中,一年不听朝政,大王的罪过应该鞭打。’保申匍匐在地,准备鞭打大王。大王说:‘我从小就被诸侯抚养,愿意请求改变,不要鞭打我。’保申说:‘我接受先王的命令,不敢废除。大王不接受鞭打,就是废除先王的命令。我宁愿得罪大王,也不辜负先王。’大王说:‘好吧。’于是他让大王坐在席子上,大王伏下。保申绑了五十支细箭,跪着放在大王背上,如此重复两次,然后说大王可以起来了。大王说:‘虽然有鞭打的名声,但这只是一次。’于是鞭打就结束了。保申说:‘我听说,君子以此为耻,小人以此为痛,耻辱不改,痛苦又有什么用呢?’保申匆匆离开,想要自杀,于是向大王请罪。大王说:‘这是我的过错,保申你有什么罪呢?’大王于是改变了行为,鞭打了保申,杀死了如黄之狗,折断了菌蕗之矰,赶走了舟之姬,致力于治理荆国。兼并了三十个国家,使荆国变得如此广大,这是保申敢于直言的功效。萧何、王陵听到这件事,说:‘圣明的君主能够继承先世的基业,并且以此成就功名的人,大概只有荆文王吧!所以天下都赞誉他,直到现在,明主、忠臣、孝子都把他作为榜样。’

又有人说:晋平公派叔向去吴国访问,吴人擦洗船只来迎接他。左边五百人,右边五百人,有穿着绣衣豹皮裘的人。叔向回来告诉平公,平公说:‘吴国会灭亡吗?为什么这样敬重船只?为什么这样敬重百姓?’叔向回答说:‘君王建造了驰底之台,上面可以发射千兵,下面可以陈列钟鼓,诸侯听说君王,也会说:为什么敬重台?为什么敬重百姓?所敬重的东西各不相同。’于是平公就停止了建造台子。

又有人说:齐景公喜欢射箭,派烛邹管理鸟而鸟却丢失了,景公生气想要杀了他。晏子说:‘烛邹有罪,请允许我列举他的罪行后再杀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晏子在景公面前列举烛邹的罪行,说:‘你作为君主管理鸟却让它们丢失,这是一条罪状;让我们的君主因为鸟的缘故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主重视鸟而轻视士人,这是第三条罪状。’列举完烛邹的罪行后,请求杀了他。景公说:‘停下。’没有杀他,而是向他道歉。

又有人说:齐景公在白天披散着头发,骑着六匹马,带着妻子出正门,一个被砍掉脚的人敲打他的马使他回头,说:‘你不是我的君主。’景公感到羞愧而没有上朝。晏子见到裔敖就问他:‘君主为什么不上朝?’裔敖回答说:‘以前君主在白天,披散着头发,骑着六匹马带着妻子出正门,那个被砍掉脚的人敲打他的马使他回头,说:“你不是我的君主。”君主感到羞愧就回去了,最终没有出门,所以没有上朝。’晏子进去后,景公见到他就说:‘以前我有罪过,披散着头发,骑着六匹马出正门,那个被砍掉脚的人敲打我的马使我回头,说:“你不是我的君主。”我因为您的恩赐,能够带领百姓守护宗庙,现在看到那个被砍掉脚的人,以侮辱国家,我还能与诸侯相提并论吗?’晏子回答说:‘百姓没有直言,上面有隐藏的恶行;百姓有很多忌讳,君主有傲慢的行为。古代贤明的君主在上位,下面有直言;君主喜好善行,百姓没有忌讳。现在君主有不当的行为,那个被砍掉脚的人有直言,这是君主的福气。所以我来向您道贺。请您奖赏他,以表明您喜好善行;用礼遇他,以表明您接受劝谏。’景公笑着说:‘可以吗?’晏子说:‘可以。’于是那个被砍掉脚的人得到了双倍的赏赐,当时朝中没有其他事。

又有人说:景公喝酒,喝到了晏子家,前导报告说:‘君主到了。’晏子穿着朝服,站在门口说:‘诸侯没有劝谏吗?国家没有事情吗?君主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晚上来侮辱我。’景公说:‘酒的美味,金石的声音,我愿意和您一起享受。’晏子回答说:‘有人摆设了床席和食器,我不敢参与。’景公说:‘转移到司马穰苴家。’前导报告说:‘君主到了!’司马穰苴穿着铠甲拿着戟站在门口说:‘诸侯没有战争吗?大臣没有叛变吗?君主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晚上来侮辱我。’景公说:‘酒的美味,金石的声音,我愿意和您一起享受。’司马穰苴回答说:‘有人摆设了床席和食器,我不敢参与。’景公说:‘转移到梁丘据家。’前导报告说:‘君主到了!’梁丘据左手拿着琴,右手拿着笙,边唱歌边走来。景公说:‘多么快乐啊!今晚我喝酒。没有那两个大臣,我怎么能治理我的国家;没有这个大臣,我怎么能享受我的快乐。’圣明的君主都有有益的朋友,没有只图享乐的大臣,景公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两个大臣都得到使用,才没有灭亡。

又有人说:吴王刘濞造反。梁孝王的中郎将枚乘,字叔,听到这个消息,给王写信劝谏。信中说:‘君王的外臣枚乘,私下听说保全自己的人昌盛,失去自己的人灭亡。舜没有立足之地,却拥有天下;禹没有百户之众,却统治诸侯。汤、武的地盘不过百里,上面不中断三光之明,下面不伤害百姓之心,是因为有王道的原因。父子之道,是天性。忠臣不敢因被杀而回避直谏,所以事情没有废弃,功业流传万世。我枚乘愿意敞开心扉,献出我的愚忠,担心大臣们不能采纳,我枚乘希望大王能听从我的话。一根细线承担千钧之重,上面悬挂在极高的地方,下面坠入深不可测的深渊。即使是十分愚蠢的人,也还知道同情它的断裂。马正在惊慌时,再重创它;线刚刚断裂时,再加重压它;线断裂在天空,无法再结;坠入深渊,难以再出来。它的生死,毫发之间。如果能够采纳我的话,必能化险为夷。如果一定要按照您所想的去做,危险如同堆叠的鸡蛋,难以如登天;改变您所想的,容易得如同翻掌,安稳得如同泰山。现在想要追求天命的长寿,享受无尽的快乐,保持万乘之国的势力,不出手就能轻易做到,就像泰山一样安稳,却想要冒险如堆叠的鸡蛋,攀登如登天般的困难,这是愚蠢的人所感到困惑的。人生有害怕自己的影子而讨厌自己的脚印的人,却背对着走,没有好处,不如找个阴凉的地方停下来,影子消失,脚印断绝。想要别人不听到,不如不说;想要别人不知道,不如不做。想要汤水冷却,让一个人烧火,百个人扬汤,没有好处,不如熄灭火源。不在这边断绝,却在这边救火,就像抱柴救火一样。

所以武王直言不讳而昌盛,纣王沉默寡言而灭亡。君主没有直言不讳的大臣,父亲没有直言不讳的儿子,兄长没有直言不讳的弟弟,丈夫没有直言不讳的妻子,士人没有直言不讳的朋友,他们的灭亡就可以期待了。所以说过:君主失去了,臣子得到了;父亲失去了,儿子得到了;兄长失去了,弟弟得到了;丈夫失去了,妻子得到了;士人失去了,朋友得到了。所以不会有亡国破家、悖逆父亲、乱伦的儿子、放荡的兄弟、绝交的朋友。

《易经》说:‘王臣直言,非为自己。’臣子之所以直言不讳地劝谏君主,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想要纠正君主的过错,改正君主的失误。君主有过错,是危亡的苗头。看到君主的过错而不劝谏,是轻视君主的危亡。轻视君主的危亡,忠臣是不忍心做的。劝谏三次不被采纳就离开,不离开就会丢掉性命,丢掉性命是仁人所不愿意做的。因此,劝谏有五种:一是正谏,二是降谏,三是忠谏,四是愚谏,五是讽谏。孔子说:‘我宁愿选择讽谏。’不劝谏则危害君主,坚决劝谏则危害自己,与其危害君主,不如危害自己,危害自己最终不被采纳,那么劝谏也是没有功效的。智者衡量君主的权力和时机,调整其缓急而处理得宜,上面不敢危害君主,下面不危害自己,所以在国家就不会有危险,在自己就不会有危险。以前陈灵公不听泄治的劝谏而杀了他,曹羁三次劝谏曹君而不听就离开了,《春秋》记载了这两位都是贤人,但曹羁的行为更符合礼。

《易经》说:‘王臣直言,非为自己。’人臣之所以直言不讳地劝谏君主,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想要纠正君主的过错,改正君主的失误。君主有过失,是危亡的苗头。看到君主的过失而不劝谏,是轻视君主的危亡。轻视君主的危亡,忠臣是不忍心做的。劝谏三次不被采纳就离开,不离开就会丢掉性命,丢掉性命是仁人所不愿意做的。因此,劝谏有五种:一是正谏,二是降谏,三是忠谏,四是愚谏,五是讽谏。孔子说:‘我宁愿选择讽谏。’不劝谏则危害君主,坚决劝谏则危害自己,与其危害君主,不如危害自己,危害自己最终不被采纳,那么劝谏也是没有功效的。智者衡量君主的权力和时机,调整其缓急而处理得宜,上面不敢危害君主,下面不危害自己,所以在国家就不会有危险,在自己就不会有危险。以前陈灵公不听泄治的劝谏而杀了他,曹羁三次劝谏曹君而不听就离开了,《春秋》记载了这两位都是贤人,但曹羁的行为更符合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九十六-注解

孝明帝:东汉时期的一位皇帝,名刘庄,他的孝顺和勤政在历史上有所记载。

北宫:古代宫殿之一,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敕责:皇帝亲自下令责备,表示自己的责任和决心。

正殿:宫殿中的主殿,通常是皇帝举行大典和朝会的地方。

雨而不濡:下了雨但没有滋润大地,比喻政治上的改革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效果。

大匠:古代对工匠的尊称,这里指负责宫殿建造的工匠。

止功作诸室:停止建造宫殿中的各个房间。

减省不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工程。

时气:时节的气候,这里指时运和国家的运势。

列女传:古代记载妇女事迹的书籍。

魏曲沃负:古代魏国的一个地名,这里指居住在那里的一个女子。

魏哀王:魏国的一位君主。

太子:王位继承人的称呼。

妃:王的妻子。

笄:古代女子成年的标志,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

号谥:古代对死者的尊称和称号。

聘:古代的婚姻仪式,男方到女方家迎娶。

奔:古代女子私奔的行为。

节成:节操形成,指女子的贞节。

亲迎:男方亲自到女方家迎娶。

楚处庄侄:古代楚国的一个地名,这里指居住在那里的一个女子。

顷襄王:楚国的君主。

唐:古代地名,这里指一个地方。

操帜:举起旗帜。

谒隐事:请求秘密会面。

隐事:秘密的事情,这里指对君主的忠告。

离国:离开国家,这里指远离故土。

墙欲内崩:墙壁有倒塌的危险,比喻国家内部有危机。

台榭:古代建筑,指高大的建筑。

众庶:民众,百姓。

侯生:古代的一个人物,这里指一个谏臣。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皇帝,名嬴政,建立了秦朝。

侯生谏:侯生进谏。

失本:失去根本,这里指失去了国家的基本原则。

淫佚:放纵无度。

趋末:追求末节,这里指追求不重要的事情。

人力殚尽:人力用尽,这里指百姓的劳力已经用尽。

被甲之士:穿着铠甲的士兵。

公卢:士兵的名字。

宿笑:长久以来的笑。

旷:荒唐,这里指不理智的行为。

杜伯:古代的一个人物,这里指一个臣子。

周宣王:周朝的一位君主。

党:朋友,这里指朋友之间的忠诚。

邪:邪恶,这里指不道德的行为。

谏:向君主进谏,提出忠告。

太后:皇帝的母亲。

郎嫪毐:太后的宠臣。

长信侯:太后的封号。

假父:假父,这里指代皇帝。

窭人:贫穷的人,这里指普通人。

抗:对抗,这里指反抗。

茅焦:古代的一个人物,这里指一个谏臣。

二十八宿: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之一,共有二十八个星宿。

楚庄王:春秋时期楚国国君,以雄才大略著称。

层台:高台,指楚庄王所建的高台。

延石千里,延壤百里:指楚庄王所建高台的规模巨大,占地广阔。

士:古代对有才学的人的称呼。

反三月之粮者:指有才能的人,他们有足够的粮食储备。

大臣谏者七十二人:指有七十二位大臣向楚庄王进谏。

谏者皆死矣:指进谏的大臣们都遭到了杀害。

诸御己:指楚庄王的一位臣子。

耦:同耕者,即一起耕作的伙伴。

说人主者:指进谏君主的人。

草茅之人:指普通人,比喻地位低下的人。

委其耕:放弃耕作。

庄王:指楚庄王。

义之用:指正义的行为。

法之行:指法律的规定。

土负水者平,木负绳者正:比喻在正义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事物都应当遵循正确的原则。

虞不用宫之奇而晋并之:虞国没有采纳宫之奇的劝告,结果被晋国并吞。

陈不用子家羁而楚并之:陈国没有采纳子家羁的建议,结果被楚国并吞。

曹不用僖负羁而宋并之:曹国没有采纳僖负羁的建议,结果被宋国并吞。

莱不用子猛而齐并之:莱国没有采纳子猛的建议,结果被齐国并吞。

吴不用子胥而越并之:吴国没有采纳子胥的建议,结果被越国并吞。

秦不用蹇叔之言而秦国危:秦国没有采纳蹇叔的建议,导致国家陷入危机。

桀杀关龙逢而汤得之,纣杀王子比干而武王得之,宣王杀杜伯而周室卑:这些历史事件都是因为君主杀害忠臣而导致了国家的衰败。

遂趋而出:迅速离开。

遽而追之:立刻追赶。

己,子反矣!:你,子反了!子反是诸御己的字。

先日说寡人者:之前进谏的人。

其说也,不足以动寡人之心,又危加诸寡人,故皆至而死矣。:他们的说法不足以打动我的心,而且增加了我的危险,所以他们都因此而死。

明日,令曰:第二天,下令说。

解层台而罢民:拆除高台,停止劳民伤财的建设。

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国君,以贤明著称。

鲍叔:齐桓公的谋士。

大锺:大型钟,指齐桓公想要铸造的钟。

昭寡人之名焉:使我的名声远扬。

昔者吾围谭三年,得而不自与者,仁也:以前我围攻谭国三年,攻下后不独自占有,这是仁德的表现。

北伐孤竹,铲令支而反者,武也:北伐孤竹,铲除令支,这是勇武的表现。

吾为葵丘之会,以偃天下之兵者,文也:我主持葵丘之会,使天下之兵停止战争,这是文治的表现。

诸侯抱美玉而朝者九国,寡人不受者,义也:诸侯带着美玉来朝贡,我却不接受,这是义的表现。

君好直言,臣以直言对:君主喜欢直言,我就用直言回答。

公子纠在上位而不让,非仁也:公子纠在上位却不谦让,这不是仁德的表现。

背太公之言而侵鲁境,非义也:违背太公的教诲而侵犯鲁国边境,这不是义的表现。

疆埸之士,上诎於一剑,非武也:战场上的士兵,被一把剑所屈服,这不是勇武的表现。

侄娣不离里衽,非文也:侄女和妹妹不离卧室,这不是文治的表现。

为不善遍於物不自知者,无天祸必有人害:做坏事遍及万物却不知悔改的人,没有天灾必有人的祸害。

天处甚高,其听甚下:天虽然很高,但它的听力却很敏锐。

奚以敬舟?奚以敬民?:为什么要尊敬船只?为什么要尊敬人民?

驰底之台:高台。

发千兵:可以部署千兵。

陈钟鼓:可以陈列钟鼓。

诸侯闻君者:诸侯们听说君主。

烛邹:齐景公的臣子。

弋:射鸟。

主鸟而亡之:负责管理鸟却让鸟飞走了。

数之以其罪:列举他的罪行。

是三罪也:这是第三条罪行。

齐景公:齐景公,名田无知,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君主,以奢侈和宽容著称。

被发:被发,指披散头发,古代男子通常束发,被发是一种非正式的、表示失礼或愤怒的行为。

六马:六马,指驾驭六匹马,古代贵族出行时的豪华排场。

御妇人:御妇人,指驾驭妇人,这里可能是指齐景公出行时身边有妇人伴随。

正闺:正闺,指正室,这里可能是指齐景公的居所。

刖跪:刖跪,指被刖足的人,这里可能是指一个残疾人。

晏子:晏子,名晏婴,是齐景公的大臣,以智慧、机智和忠诚著称。

裔敖:裔敖,可能是指晏子身边的随从或近臣。

宗庙:宗庙,古代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指国家或家族的根基。

社稷:社稷,古代指国家的象征,也指国家的根基。

诸侯:诸侯,古代指分封制下的地方诸侯。

酒醴:酒醴,指美酒。

金石之声:金石之声,指音乐,古代认为金石之声具有庄严、高贵的意味。

司马穰苴:司马穰苴,古代著名的军事家,这里可能是指司马穰苴的后代或其家。

梁丘据:梁丘据,春秋时期齐国的贵族。

吴王濞反:吴王濞反,指吴王刘濞起兵反叛汉朝的事件。

梁孝王中郎枚乘:梁孝王中郎枚乘,指枚乘,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曾任梁孝王的文学侍从。

王术:王术,指治理国家的艺术或方法。

三光:三光,指日、月、星,古代认为三光是国家的象征。

父子之道:父子之道,指父子之间的道德关系。

诛:诛,指死刑。

废业:废业,指废弃事业。

谔谔:谔谔,形容直言不讳,敢于进谏。

正谏:正谏,指直接而严肃的进谏。

降谏:降谏,指委婉而低姿态的进谏。

忠谏:忠谏,指出于忠诚而进谏。

戆谏:戆谏,指愚直而冒进的进谏。

风谏:风谏,指用比喻或寓言等形式进行进谏。

泄治:泄治,可能是指泄治的谏言或泄治本人。

曹羁:曹羁,可能是指曹羁的谏言或曹羁本人。

《春秋》:《春秋》,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

序义:序义,指按照道义排序或安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九十六-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齐景公的一次失态,以及晏子巧妙地劝谏和化解了这场危机。齐景公在白天穿着便服,乘坐六匹马拉的车,带着妇人出宫,被刖跪拦住,被指责不是真正的君主。齐景公感到羞愧,因此没有上朝。晏子询问刖跪为何不让齐景公上朝,刖跪回答了事情的经过。晏子进宫后,齐景公向他倾诉了自己的尴尬和担忧,晏子则用智慧和策略,既安慰了齐景公,又表达了对君王应有的行为准则的尊重。晏子认为,刖跪的直谏是君王的福气,他建议赏赐刖跪,以彰显君王好善的一面,并以礼遇对待,表明君王愿意接受谏言。齐景公最终采纳了晏子的建议,不仅赏赐了刖跪,而且朝政也因此而稳定。这一段古文展现了晏子的机智和齐景公的谦逊,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中君臣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

在第二段中,齐景公饮酒时选择到晏子、司马穰苴和梁丘据家中,分别遇到了不同的反应。晏子、司马穰苴都以国家大事为重,拒绝与君王共乐,而梁丘据则乐在其中。齐景公对晏子和司马穰苴的忠诚和责任感表示赞赏,认为他们是有益的辅佐,而梁丘据则被视为乐臣。这段古文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忠诚与享乐的不同态度,以及君王在选择臣子时的价值取向。

第三段讲述了吴王濞反叛的故事,以及梁孝王中郎枚乘的谏言。枚乘以古代圣贤的例子告诫吴王,强调全守之道,指出君王应当珍惜现有的地位和权力,而不是冒险反叛。他通过生动的比喻,如“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警示君王不要轻易冒险。枚乘的谏言充满了智慧和远见,体现了他对国家和君王的忠诚。

在第四段中,《易经》的引用揭示了人臣直言进谏的重要性。人臣之所以直言进谏,并非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纠正君王的错误,避免国家危亡。这段古文强调了忠臣的责任和担当,以及君王应当如何对待谏言。孔子的话“吾其从风谏”表明了他对于适度谏言的认同。

最后一段进一步阐述了谏言的五种类型,以及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适度进谏。这段古文强调了智慧在处理君臣关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平衡忠臣的责任和君王的权威,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君王的安危。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九十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27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