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九十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九十-原文

○权谋中

《续汉书》曰:铜马所过虏掠,王俊言於上曰:”宜舍轻兵出贼前,使百姓各坚壁,以绝其食,可不战而殄也。”上然之,遣俊将轻骑驰出贼前;视民保壁者,敕令固守;散在野者,因掠取之。贼至,无所得,遂散败。及军还,上谓俊曰:”困此虏者,将军策也。”

又曰:廉范为云中太守。会匈奴大入塞,范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不敌。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燃火,虏见火多,谓汉兵将至,待旦将退,范乃命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千级。虏自此不敢复向云中。

又曰: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乃使虞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吊诩曰:”得朝歌何衰!”诩笑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始到,谒河内太守马陵。棱勉之曰:”儒者谋谟庙堂,反在朝歌耶?”诩曰:”初除之日,大夫皆吊。”及到官,设令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吏以下各举所知,其攻劫者为上,而不事家业者为下。收得百馀人,诩为之飨会,悉贷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百人。又潜遣贫民得缝者,佣作贼衣,以采綖缝其裙为识,有出市卖者,吏辄禽之。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迁武都太守。及还,羌率数千,遮诩於陈仓,诩即停军不进,而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钞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曰:日行不可过三十里,而今日行二百,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则易为所及,速则彼不测。虏见灶增,必谓郡兵来迎。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

《魏志》曰:荀彧,字文若,颍川人,淑之孙也。举孝廉,迁亢父令。以董卓之乱,弃官归太祖。太祖悦曰:”吾子房也。”以为司马,时年二十九。后太祖破黄巾,汉献帝自河东还洛阳。彧劝太祖曰:”晋文纳周襄王而诸侯愿从,汉高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虽御难于外,心无不在王室。今鸾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人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仗弘毅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太祖从之,遂迎天子都许,进彧为尚书令。及袁绍兼河北,天下畏其强。与太祖书,极悖慢。太祖以书示彧,曰:”将诛不义,而力不敌,如何?”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其强易弱,刘、项存亡,足以观之。”太祖卒破绍於官渡,如彧所策。

又曰:荀攸,字公达,彧从子也。太祖遗攸书曰:”方今天下大乱,知者劳心之时也。”遂徵,入为尚书。操谓锺繇曰:”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之与计事,天下何忧哉!”以为军师。征吕布,至下邳,攻之不拔,太祖欲还。攸曰:”布勇而无谋,不可解。”遂生擒布。太祖又与袁绍相拒於官渡,攸劝击绍将淳于琼运粮,遂破绍。魏国初建,为尚书令。太祖谓文帝曰:”公达,人之师表,汝宜尽礼敬之。”

又曰:袁尚攻兄谭於平原,留别驾审配守邺,为曹公所围。尚闻邺急,弃而救之,求人入城计会事,主簿李孚请行。时围甚急,尚曰:”何办?”缵曰:”多人不可,三骑足矣。”尚遣之。孀伞温信者,得三人,各给骏马,不示其谋,令释戎器,着平常冠,秉问事杖,投暮直抵邺城下。自称曹公巡历,围垒所过,失候者辄捶之。自东西正出曹公营,当城门,复怒守围者收缚之。因直入城下,配以缒引之,孚与配相见。既事了,外围益急,孚因谓配曰:”城中穀少,无用老弱,不如驱出省穀也。”配乃夜简得一千人,皆令持白幡、秉脂烛,从三门而出,请降。孚将所来骑随降人而出。时守围吏闻城中悉降,火光照曜,但共观降,不复视围。孚从北门突围而归,报命於袁尚。明旦曹公闻孚已出,拊掌大笑,邺郡竟为曹公所取。袁尚奔於辽东。

又曰:郭嘉,字奉孝,颍川人。诣太祖,太祖与论天下事,曰:”使孤成大业,必此人也。”太祖用其计,先击吕布,擒之。太祖与袁绍相持於官渡,孙策北袭,楚众并惧。嘉料曰:”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独行於中原也。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临欲济江,果为许贡客所杀。后太祖又用其计,密袭卢龙塞,大破单于。

又曰:邓艾,字士载,义阳人。少孤贫,每见高山大泽,辄指画军营处所,时人笑焉。因计吏上见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为掾。景玄四年秋,诏诸军征蜀,艾授大将军节度。锺会攻剑阁不下,艾自阴平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进至江由,遂入成都,降刘禅。

《蜀志》曰:庞统,字士玄,襄阳人。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鲁肃遗先主书曰:”士玄非百里之才,使处治中、别驾,始展骥足耳。”先主以为治中从事,亲侍亚亮,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入蜀。刘璋与先主会,统曰:”因此会执之,则无用兵之劳。”先主曰:”初入地,恩信未着,不可也。”统复说以三计,先主用中计,向成都,所过辄克。进围雒,率众攻城,为流矢中,卒。

又曰:法正,字孝直,扶风人。

建安初,天下乱,入蜀依刘璋,别驾张松与正书,度璋不足成事,因劝璋结先主。

乃遣正往,及还,谓松曰:’雄略密谋,可共戴奉之。’

璋复使正迎先主,先主定蜀,以正为蜀郡守,外统都畿,内为谋主。

正说曰:’曹公留夏侯渊、张郃屯汉中,渊等才略不胜国之帅,今举众讨必克。’

先主乃率诸将兵讨汉中。

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

先主命黄忠乘高攻之,渊等授首。

曹公闻正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此,必为人教。’

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

《吴志》曰:太史慈,字子义,东莱人。

避乱至辽东,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饷馈其母。

融以黄巾寇暴,出屯都昌,为贼管彦所围。

慈归,其母曰:’汝与孔北海未尝相识,汝去后,赡恤过於故旧,今被围,汝宜赴之。’

慈单步至都昌。

夜因伺壳间得入见融。

融欲告急平原相刘备,城中人无由得出,慈请行,融难慈。

慈曰:’昔府君倾意老母,母感遇,遣慈赴急。今众人言不可,岂府君优顾之义,老母遣慈意耶?’

慈晨出,下鞭直突围驰去,射杀数人,应弦而倒,无敢追者。

到平原说备,备敛容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

即遣兵三千随慈。

击贼遂退。

又曰:黄盖,字公覆,零陵人。

随周瑜拒曹公於赤壁,盖白瑜曰:’今寇众我寡,难为持久,可烧而走也。’

乃取斗船数十艘,实以薪草,膏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

先书报曹公,期以欲降。

引次俱前,盖令诸船同时发火。

时风盛猛,延烧岸上营,烟焰张天,烧溺死者甚众。

曹公乃败。

《晋书》曰:马隆,字孝兴,东平人。

凉州刺史杨欣失羌戎之计,为虏所没,河西断绝。

上临朝叹曰:’谁能为我讨此虏?’

朝臣莫对。

隆曰:’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

帝遂许隆募勇士三千五百人而行。

或奇谋间发,或夹道垒磁石,贼负铁铠,卒行不得。

隆卒悉被犀甲,无所留碍,贼以为神。

转战千里,凉州遂平。

诏假节西平太守。

又曰:明帝大宁玄年,王敦反,屯兵济阴。

帝微服行其营垒,既而驰去。

敦方昼寝,梦日环其营,惊起曰:’必是鲜卑黄须奴来也。’

使骑切遽而追之,帝亦驰去,马有遗粪辄以冷水沃之。

时逆旅有卖饭媪,帝以七宝鞭与之。

俄而追者至,讯媪,媪云:’去已远矣。’

因以鞭示之。

傅示迟留,又见马粪冷,信已远矣而止,帝遂得免。

又曰:伪赵张宾,字孟孙,赵郡中山人。

石勒初为刘玄海授辅汉将军。

宾谓所亲曰:’吾历观诸将多矣,独胡将军可以共成大事。’

乃提剑军门,大呼请见勒。

勒初未可也,渐见进重,引为谋主,机不虚发,算无遗策,成勒之事,皆宾之计,勒常叹曰:’吾每临大事,吾意未了,右侯已了。’

及卒,勒亲临哭之恸,顾谓左右曰:’天不欲吾成事,何夺右侯之早也!’

又曰:伪燕慕容垂欲兴师讨慕容永长子。

议曰:’近年士卒疲於行阵,居人不暇耕织,疮痍满身,哭泣盈路,且抚士安人以待时,长子不足忧也。’

慕容德曰:’不然。昔光武驰苏茂之难,不顾百官之疲,夫岂不仁,机急故也。兵法有不得已而用之。方今海内版荡,人百其心,急之则得其用,缓之各怀所思。可因其劳而成其逸,何得缓之?’

垂笑曰:’卿言当矣。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行其谋而灭永。

又曰:杜预以太康玄年正月陈兵江陵,遣参军樊显、尹林、邓圭、襄阳太守周奇等率肿森江西上,授以节度。

旬日之间,累克城邑,皆如预策焉。

又曰:杜预陈兵江陵,遣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袭乐乡。

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贼心。

吴都督孙歆震恐,与伍延书曰:’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

《后周书》曰:武帝保定玄年,汾晋之北,离石之南,悉是羌胡,而地居齐境,抄掠我东鄙,朝廷患之。

韦孝宽乃於要害,欲置大城以扼其吭。

兴役十万,甲士百人,遣姚岳监之。

岳有难色,谓孝宽曰:’国家每於境外筑城,未尝不动大众。今深入胡境,密迩齐师,以兵百骑,何以御役?’

孝宽曰:’事有万途,毙耷一势,君但受成规,无所忧也。计筑此城,十日即毕。今齐君徵兵,三日方集;谋议之间,自稽三日;计其军行,二日不到。我之城隍办矣。’

乃令筑之。

齐人果如期而至界首,疑有伏军,不敢进迫。

其夕岳令缘汾傍山,处处举火。

齐人谓有大军,因示自固,犹豫之间,土功已毕,齐师乃退。

《隋书》曰:上尝问高颎取陈之策,颎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土热,水田早熟。量彼收获之际,徵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御守,足得废其农时。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贼以为常。后更集兵,彼必不信,犹豫之顷,我乃济师,登陆而战,兵气益倍。又江南土薄,舍多竹茅,所有储积,皆非地窖。密遣行人,因风纵火,待彼修立,复更烧之。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

上行其策,由是陈人益弊。

又曰:樊子盖与宇文述陪宴积翠亭,帝亲以金杯属子盖酒,曰:’良算嘉谋,侯公后动,即以此杯赐公,用为永年之瑞。’

并绮罗百匹。

《唐书》曰:刘武周战于度索原,军败,贼徒进逼河东。

江夏王道宗时年十七,从太宗率众拒之。

太宗登玉璧城望贼,顾谓道宗曰:’贼恃众来邀我战,汝谓如何?’

对曰:’群贼乘胜,其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与力竞。今深壁高垒,以挫其锋,乌合之徒,莫能持久,粮运致竭,自当离散,可不战而擒。’

太宗曰:’汝意暗与我合。’

后贼果食尽夜遁,追及介州,一战灭之。

又曰:张守珪为瓜州刺史,领馀众修筑州城。

板揲裁立,贼又暴至城下,城中人相顾失色,虽相率登陴,略无守卫之意。

守珪曰:’彼众我寡,又疮痍之后,不可以矢石相持,须以权道制之也。’

乃於城上置酒作乐,以会将士。

贼徒疑城中有备,竟不敢攻城而退。

又曰:裴行俭行至朔州,知萧嗣业以运粮被掠,兵多馁死,遂诈为粮车三百乘,每车伏壮士五人,各赍陌刀、劲弩,以羸兵数百人援车,兼伏精兵,令居险以待之。

贼果大下,羸兵弃车散走。

贼驱车就泉井,解鞍牧马,方拟取粮,车中壮士齐发,伏兵亦至,杀获殆尽,馀众奔溃。

自是续遣粮车,无敢近之者。

军至单于之北,际晚下营,壕堑方周,遽令移就崇冈。

将士皆以士众方就安堵,不可劳扰,行俭不从,更促之。

比夜,风雨暴至,前设营所水深丈馀,将吏莫不叹服。

又曰:裴行俭前后杀虏不可胜数。

伪可汗泥塾匐为其下所杀,以其首来降;又擒其大首领奉职而还,馀党走依粮山。

行俭既回,阿史那佛念又伪称可汗,与温傅合势鸠集馀众。

明年,行俭复总诸军讨之,顿军於代州之陉口,纵反间说佛念与温傅,令相猜贰。

佛念恐惧,密送降款,仍请自效。

行俭不泄其事,而密表以闻。

数日,有烟涨天而至,斥侯惶惑来白,行俭召三军谓曰:’此是佛念执温傅来降,非他。然受降如受敌,但须严备。’

更遣单使迎前劳之。

少间,佛念果率其属缚温傅军门请罪,尽平突厥馀党。

高宗大悦,遣户部尚书崔知悌赴军劳之。

又曰:裴行俭至西州,人吏郊迎,行俭召其豪杰子弟千馀人随己而西。

乃扬言绐其下曰:’今正炎蒸,热坂难冒;凉秋之后,方可渐行。’

都支觇知之,遂不设备。

行俭乃召四镇诸番酋长豪杰谓曰:’忆昔此游,未尝厌倦,虽还京辇,无时暂忘。今因是行,欲寻旧赏,谁能从吾猎也。’

是时,番酋子弟投募者仅万人。

行俭假为畋猎,教试部伍,数日,遂倍道而进。

去都支部落十馀里,先遣都支所亲问其安否,外示闲暇,似非讨袭,续又使人趣召相见。

都支先与遮匐通谋,秋中拟拒汉使,卒闻军到,计无所出,自率儿侄首领等五百馀骑就营来谒,遂擒之。

是日,傅其契箭,诸部酋长悉来请命,并执送碎叶城。

简其精骑,轻赍晓夜前进,将虏遮匐。

途中果获都支还使,与遮匐使同来。

行俭释遮匐行人,令先往晓喻其主,兼述都支已擒,遮匐寻复来降。

于是将吏已下立碑於碎叶城以纪其功,擒都支、遮匐而还。

高宗廷劳之曰:’比以西服未宁,遣卿总兵讨逐,孤军深入,经途万里。卿权略有闻,诚节夙著,兵不血刃,而凶党殄灭。伐叛柔服,深副朕委。’

寻又赐宴,谓行俭曰:’卿文武兼资,今故授卿二职。’

即日拜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周书》曰:容容熙熙,皆为利谋;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九州春秋》曰:庞士元说刘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势,难以得志。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郡兵马,所出毕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与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国而失信义於天下,吾所不足取也。’

士玄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定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制耳。’

备后遂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九十-译文

在权谋之中,《续汉书》记载:铜马所经过的地方进行掠夺,王俊对上级说:‘应该派遣轻兵在贼兵前面,让百姓各自坚守壁垒,以此来断绝他们的粮食供应,这样就可以不战而使他们溃败。’上级同意了他的建议,派遣王俊率领轻骑兵冲到贼兵前面;看到有百姓在保护自己的壁垒,就命令他们坚守;散落在野外的,就趁机掠夺。贼兵到来后,什么也没有得到,于是溃散败退。等到军队回来后,上级对王俊说:‘困扰这些敌人的,是将军的策略。’

又记载:廉范担任云中太守。正逢匈奴大规模入侵边塞,廉范亲自率领士兵抵抗。敌人众多,无法抵挡。他命令士兵们各自交叉捆绑两根火炬,三头同时点燃,敌人看到火光众多,以为汉军即将到来,等到天亮就会撤退,于是廉范命令军队提前吃饭,清晨出发迎击敌人,斩杀了数千敌人。从此以后,敌人不敢再向云中进攻。

又记载:朝歌的贼人宁季等数千人攻击杀害了地方官员,于是朝廷派遣虞诩担任朝歌的长官。他的老朋友都安慰他说:‘得到朝歌,你有什么损失呢!’虞诩笑着说:‘志向不追求容易的事,事情不回避困难,这是我的职责。不遇到复杂困难,怎么能够检验出利器呢?’刚到任,就去拜见河内太守马陵。马陵勉励他说:‘儒者应该在朝廷中出谋划策,怎么会在朝歌呢?’虞诩说:‘我刚上任那天,大夫们都来吊唁。’等到上任后,他设立了三个科目来招募壮士,从掾吏以下每个人都推荐自己认识的人,以攻劫行为的人为上等,而不从事家业的人为下等。招募到一百多人后,虞诩为他们举办宴会,宽恕了他们的罪行,让他们进入贼兵中,诱导他们劫掠,然后埋伏兵力等待他们,最终杀死了百名贼兵。又暗中派遣会缝纫的贫民,假装为贼兵做衣服,用彩带在裙子上缝上标记,有在市场上卖衣服的,官吏就捕捉他们。贼兵因此感到惊恐,纷纷散去,都称他为神明。后来他被任命为武都太守。当他返回时,羌族数千人拦截他在陈仓,虞诩就停止进军,并向朝廷上书请求援兵,等到援兵到来再出发。羌族听到这个消息,就分兵抢掠邻近的县城,虞诩趁着他们兵力分散,日夜兼程行进了一百多里。他命令官吏士兵各自制作两个灶台,每天翻倍增加,羌族不敢逼近。有人问他:‘孙膑减灶,而你却增加灶台。兵法说:每天行军不超过三十里,而你今天行军两百多里,为什么?’虞诩回答:‘敌人众多,我军少。行军缓慢容易被敌人追上,快速行军敌人就无法预测。敌人看到灶台增加,一定会认为郡兵来支援。快速行军他们一定会害怕追赶我们。孙膑显示的是虚弱,我现在显示的是强大,形势不同。’

《魏志》记载:荀彧,字文若,颍川人,是荀淑的孙子。被举荐为孝廉,后来升任亢父县令。因为董卓之乱,他辞去官职归附曹操。曹操高兴地说:‘你就是我的子房。’任命他为司马,当时他二十九岁。后来曹操打败了黄巾军,汉献帝从河东返回洛阳。荀彧劝曹操说:‘晋文公接纳周襄王,诸侯都愿意归附;汉高祖为义帝戴孝,天下人都归心。自从天子流离失所,将军首先发起义兵,虽然在外抵御灾难,但心中无时无刻不在考虑王室。现在皇帝的车驾返回,东京荒芜,义士有恢复根本的愿望,百姓都怀念旧日。确实应该在这个时候,顺应民心,奉迎主上,这是大顺;坚持公道来服天下,这是大略;依靠刚毅来吸引英才,这是大德。四方虽然有叛逆,他们又能做什么呢?’曹操接受了他的建议,于是迎接天子迁都许昌,提升荀彧为尚书令。等到袁绍兼并了河北,天下人都害怕他的强大。袁绍给曹操写信,非常傲慢无礼。曹操把信给荀彧看,说:‘将要诛杀不义之人,但力量不足以对抗,怎么办?’荀彧说:‘古代的成败,确实有其才能,即使是弱者也能变强,如果不是那样的人,即使是强者也容易变弱,刘、项的存亡,就足以证明这一点。’曹操最终在官渡打败了袁绍,就像荀彧所策划的那样。

又记载:荀攸,字公达,是荀彧的侄子。曹操给荀攸写信说:‘现在天下大乱,是智者劳心的时候。’于是征召他,入朝担任尚书。曹操对钟繇说:‘公达不是普通人,我得到他来共商大事,天下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任命他为军师。征讨吕布,到达下邳,攻打不下,曹操想要撤退。荀攸说:‘吕布勇猛但无谋,不可轻视。’于是活捉了吕布。曹操又与袁绍在官渡对峙,荀攸劝曹操攻击袁绍的运粮将领淳于琼,于是打败了袁绍。魏国初建时,荀攸担任尚书令。曹操对曹丕说:‘公达是人们的楷模,你应该尽到礼节去尊敬他。’

又记载:袁尚在平原攻打他的哥哥袁谭,留下别驾审配守卫邺城,被曹操围困。袁尚听说邺城危急,就放弃救援,请求有人进城商议事情,主簿李孚请求前往。当时围城非常紧急,袁尚说:‘怎么办呢?’李孚说:‘人多了不行,三骑马就足够了。’袁尚派他去了。孀妇温信得到了三个人,各自配备了骏马,不透露他们的计划,让他们放下武器,戴上平常的帽子,手持问事杖,傍晚时分直接到达邺城下。他自称是曹操巡视,经过围垒的人如果没有迎接,就鞭打他们。他从东西正门走出曹操的营帐,来到城门前,又假装生气地命令守围的人绑起来。于是他直接进入城下,审配用绳子把他拉上去,李孚与审配相见。事情办完后,外围的围困更加紧急,李孚就对审配说:‘城中粮食很少,没有用的老弱病残,不如驱赶他们出去节省粮食。’审配于是夜间挑选了一千人,都让他们手持白旗、手持蜡烛,从三门而出,请求投降。李孚带着他带来的骑兵随着投降的人一起出来。当时守围的官吏听到城中全部投降,火光照耀,大家都去看投降的人,不再注意围困。李孚从北门突围而归,向袁尚报告。第二天曹操听说李孚已经出来,拍手大笑,邺郡最终被曹操攻下。袁尚逃到了辽东。

又记载:郭嘉,字奉孝,颍川人。去见曹操,曹操与他讨论天下大事,说:‘如果我能成就大业,一定有这个人。’曹操采纳了他的计策,先攻击吕布,并将其擒获。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孙策北伐,楚地众人都很害怕。郭嘉分析说:‘孙策轻率而无防备,即使有百万之众,也不过是单独在中原行走一样。我看他,一定会死在普通人手中。’孙策临欲渡江时,果然被许贡的门客所杀。后来曹操又采纳了他的计策,秘密袭击卢龙塞,大败单于。

又记载:邓艾,字士载,义阳人。少年时孤儿贫寒,每次看到高山大泽,就会指着画军营的位置,当时的人都嘲笑他。后来他通过计吏上见司马宣王,宣王认为他非凡,任命他为掾。景元四年秋天,皇帝下诏各军征讨蜀汉,邓艾被任命为大将军。钟会攻打剑阁未能攻克,邓艾从阴平小路行进七百多里,开凿山路。邓艾用毡子裹住自己,滚落而下。前进到江由,于是进入成都,使刘禅投降。

《蜀志》记载:庞统,字士玄,襄阳人。担任耒阳令时,在县里不治理政事,被免职。吴鲁肃给先主写信说:‘士玄不是百里之才,如果担任治中、别驾,才能发挥他的才能。’先主任命他为治中从事,亲自侍奉亚亮,担任军师中郎将,诸葛亮留在荆州镇守,庞统随他进入蜀汉。刘璋与先主会面,庞统说:‘趁此机会抓住他,就无需动用武力。’先主说:‘刚进入蜀地,恩信还未树立,不可这么做。’庞统又提出了三个计策,先主采用了中计,向成都进发,所过之处都攻克了。进围雒城,率众攻城,被流箭射中,最终去世。

又有人说:法正,字孝直,是扶风人。建安初年,天下大乱,他进入蜀地依附刘璋,别驾张松给法正写信,认为刘璋不足以成就大事,因此劝刘璋结交刘备。于是派法正去见刘备,法正回来后对张松说:‘刘备有雄才大略,我们可以共同拥戴他。’刘璋又派法正去迎接刘备,刘备平定蜀地后,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法正劝说:‘曹操留下夏侯渊、张郃驻守汉中,他们才略不及国家的将领,现在举兵讨伐必能取胜。’刘备于是率领诸将讨伐汉中。夏侯渊率领军队来争夺地盘,法正说:‘可以进攻了。’刘备命令黄忠乘高攻击,夏侯渊等人战死。曹操听到法正的策略,说:‘我原本就知道刘备不会这样做,一定是被人教唆。’刘备被封为汉中王,任命法正为尚书令。

《吴志》记载:太史慈,字子义,是东莱人。避乱到辽东,北海相孔融听说后认为他非凡,多次派人给他母亲送食物。孔融因为黄巾军暴乱,出兵驻扎在都昌,被贼人管彦包围。太史慈回来后,他母亲说:‘你与孔北海素未谋面,你走后,他对你比对待老朋友还要关心,现在他被围困,你应该去救他。’太史慈独自一人步行到都昌。夜晚趁机钻过城墙见到孔融。孔融想告诉平原相刘备求救,但城中人无法出去,太史慈请求自己去,孔融犹豫不决。太史慈说:‘以前府君对老母倾注心意,老母感激,派我来救急。现在众人说不可,难道府君对老母的关心,老母派我来救急的意思吗?’太史慈清晨出发,用鞭子直接冲破包围圈逃走,射杀了几个人,应声倒下,没有人敢追赶。到达平原后告诉刘备,刘备严肃地说:‘孔北海知道世间有刘备吗?’于是派遣三千士兵跟随太史慈。攻击贼人后,贼人撤退。

《晋书》记载:马隆,字孝兴,是东平人。凉州刺史杨欣失去了羌戎的计谋,被敌人俘虏,河西地区被切断。皇帝在朝廷上叹息说:‘谁能为我讨伐这些敌人?’朝臣无人回答。马隆说:‘陛下如果能够任用我,我能够平定他们。’皇帝于是答应马隆招募三千五百名勇士出发。有时有奇谋,有时在道路上堆放磁石,敌人背着铁甲,无法行走。马隆的士兵全部穿着犀甲,没有任何阻碍,敌人认为他们是神。转战千里,凉州终于平定。皇帝下诏任命马隆为西平太守。

《晋书》记载:明帝大宁玄年,王敦反叛,驻兵济阴。皇帝微服私访他的营地,然后迅速离开。王敦当时正在白天睡觉,梦见太阳环绕他的营地,惊醒后说:‘一定是鲜卑黄须奴来了。’派骑兵迅速追赶,皇帝也迅速离开,马蹄留下的粪便用冷水冲洗。当时旅店有个卖饭的老妇人,皇帝用七宝鞭给她。不久追兵到来,询问老妇人,老妇人说:‘已经走远了。’于是把鞭子给她看。老妇人拖延时间,又看到马粪冷却,相信已经走远了才停下,皇帝因此得以逃脱。

《晋书》记载:伪赵的张宾,字孟孙,是赵郡中山人。石勒最初被刘玄海封为辅汉将军。张宾对他的亲信说:‘我观察过许多将领,只有胡将军可以共同成就大事。’于是提剑到军门,大声请求见石勒。石勒最初不同意,渐渐地看重他,任命他为谋主,每次都有好的计谋,没有遗漏的策略,成就石勒的事业,都是张宾的计策,石勒常常感叹:‘我每次面临大事,我的想法还没有确定,右侯已经确定了。’等到张宾去世,石勒亲自前往哭悼,回头对左右的人说:‘天不希望我成就大事,为什么这么早夺走了右侯的生命!’

《晋书》记载:伪燕的慕容垂想要出兵讨伐慕容永的长子。有人提议:‘近年来士兵在战场上疲惫,居民没有时间耕织,满身伤痕,哭泣声遍布道路,应该安抚士兵和百姓等待时机,长子的威胁不足为虑。’慕容德说:‘不是这样。以前光武帝刘秀在苏茂的困难中,不顾百官的疲惫,难道他不仁慈吗?是因为形势紧急。兵法上有不得已而用之的说法。现在天下动荡,人心百变,紧急的时候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拖延的时候各自怀有私心。可以趁他们劳累的时候让他们休息,怎么能拖延呢?’慕容垂笑着说:‘你说得对。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按照他的计谋,最终消灭了慕容永。

《晋书》记载:杜预在太康玄年正月陈兵江陵,派遣参军樊显、尹林、邓圭、襄阳太守周奇等人率领军队向上游进发,授予他们节度权。十天内,连续攻克城邑,都如杜预所策划。

《晋书》记载:杜预在江陵陈兵,派遣周旨、伍巢等人率领八百奇兵,乘船夜渡,袭击乐乡。多设旗帜,在巴山起火,从要害之地出发,以夺敌军之心。吴国都督孙歆震惊恐惧,给伍延写信说:‘北来的军队,像是飞渡长江一样。’

《后周书》记载:武帝保定玄年,汾晋之北,离石之南,都是羌胡居住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属于齐境,他们抄掠我国的东部边境,朝廷为此感到忧虑。韦孝宽在要害处想要建造大城以控制敌人的咽喉。动用了十万士兵,一百名甲士,派遣姚岳监督。姚岳面有难色,对韦孝宽说:‘国家每次在境外筑城,从未不调动大量军队。现在深入胡境,靠近齐军,只有一百骑兵,怎么能抵御敌人?’韦孝宽说:‘事情有万种可能,毙耷一势,你只需接受既定的计划,无需担忧。估计建造此城,十天即可完成。现在齐军征兵,三天才能集结;讨论之间,自然需要三天;计算他们的军队行进,两天才能到达。我们的城防已经准备好了。’于是下令建造。齐军果然按期到达边界,怀疑有伏兵,不敢逼近。当晚姚岳命令在汾水边沿山处处点火。齐军认为有大军,因此坚守阵地,犹豫之间,工程已经完成,齐军撤退。

《隋书》记载:皇帝曾经询问高颎攻打陈国的策略,高颎说:‘江北地区寒冷,农作物收获较晚,江南地区温暖,水田收获较早。估计他们收获的时候,征调士兵,声称要袭击。他们一定会驻兵防守,足以浪费他们的农时。他们一旦集结军队,我们就解除武装,反复这样做,敌人会认为这是常态。后来再集结军队,他们一定会怀疑,犹豫之间,我们就可以派兵,登陆作战,军力倍增。又因为江南土地贫瘠,房屋多为竹茅,所有的储积,都不是地窖。秘密派遣使者,利用风势放火,等他们修复后,再烧一次。不出几年,他们的财力就会耗尽。’皇帝采纳了他的策略,因此陈国的人越来越疲惫。

《隋书》记载:樊子盖与宇文述在积翠亭共宴,皇帝亲自用金杯给樊子盖斟酒,说:‘良好的计谋,侯公之后行动,就以此杯赐给你,作为长寿的吉祥之兆。’并赠送了百匹丝绸。

《唐书》记载:刘武周在度索原作战,军队战败,敌军逼近河东。当时江夏王李道宗年仅十七岁,跟随太宗李世民率军抵抗。太宗登上玉璧城观察敌军,回头对道宗说:‘敌军依仗人多来挑战我们,你认为怎么办?’道宗回答说:‘敌军乘胜追击,他们的锋芒难以抵挡,可以用计谋使他们屈服,但难以与他们正面争斗。现在我们应该深挖战壕,高筑堡垒,挫败他们的锐气。这些乌合之众,不能持久,一旦粮草耗尽,自然会溃散,我们就可以不战而胜。’太宗说:‘你的想法和我一致。’后来敌军粮尽夜逃,我们在介州追上并一举消灭了他们。

《唐书》又记载:张守珪担任瓜州刺史,带领剩余的士兵修筑州城。城墙刚刚建成,敌军又突然来到城下,城中的士兵面面相觑,虽然纷纷登上城墙,但并没有守卫的意思。守珪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又是战后的情况,不能和他们硬碰硬,必须用智谋来制服他们。’于是他在城上摆酒作乐,以此激励士兵。敌军怀疑城中有准备,最终不敢攻城而撤退。

《唐书》又记载:裴行俭行至朔州,得知萧嗣业运送的粮草被敌军抢掠,士兵因饥饿而大量死亡,于是他假装有三百辆粮车,每辆车上都隐藏着五名壮士,他们手持陌刀和强弩,用数百名瘦弱的士兵来掩护粮车,并埋伏了精兵,让他们在险要的地方等待。敌军果然大举进攻,瘦弱的士兵丢弃粮车逃跑。敌军驱赶着粮车到泉水井边,解下马鞍牧马,正准备取粮时,车中的壮士一起发动攻击,伏兵也赶到,几乎全部被杀获,剩余的敌军溃散。从此以后,裴行俭继续派遣粮车,敌军不敢靠近。军队到达单于北边,傍晚时分扎营,挖掘的壕沟刚刚完成,他突然下令转移营地到更高的山冈上。将士们都认为士兵们刚刚安定下来,不应该再劳累他们,但裴行俭不听,反而催促他们。到了晚上,风雨突然来临,之前设营的地方水深超过一丈,将官和士兵无不叹服。

《唐书》又记载:裴行俭前后杀敌无数。伪可汗泥敦匐被手下人杀害,他的首级被送来投降;又擒获了敌军的大首领奉职而返回,其余党羽逃到粮山。裴行俭返回后,阿史那佛念又假扮可汗,与温傅联合,聚集剩余的部队。第二年,裴行俭再次统领各路军队讨伐他们,驻军在代州的陉口,他散布谣言,挑拨佛念和温傅的关系,让他们互相猜疑。佛念害怕,秘密送来降书,并请求亲自效劳。裴行俭没有泄露这件事,而是秘密上表报告。几天后,有浓烟冲天而来,侦察兵惊慌失措地来报告,裴行俭召集三军说:‘这是佛念抓住温傅来投降,不是其他人。然而接受投降就像面对敌人一样,必须严加防备。’他再次派遣使者前去慰劳。不久,佛念果然带着他的部下绑着温傅到军营请罪,最终平定了突厥的残余势力。唐高宗非常高兴,派遣户部尚书崔知悌前往军营慰劳。

《唐书》又记载:裴行俭到达西州,当地官员和百姓到郊外迎接。裴行俭召集了一千多名豪杰子弟随他西行。他对部下说:‘现在正是炎热的夏天,热坡难以忍受;等到凉秋之后,我们再慢慢行军。’都支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没有做任何防备。裴行俭于是召集四镇的各个番族酋长和豪杰说:‘记得我们上次游玩,从未感到厌倦,虽然回到京城,但从未忘记。现在趁着这次出行,我想寻找旧日的乐趣,谁能跟随我打猎呢?’这时,番族酋长的子弟们纷纷前来投军,几乎有一万人。裴行俭假装是去打猎,训练部队,几天后,他突然加快行军速度。离开都支部落十多里后,他先派都支的亲信去询问他们的安危,表面上看起来很轻松,好像不是去袭击。接着又派人去邀请都支相见。都支先前与遮匐有勾结,计划在秋天拒绝汉使,但最终听说军队到了,没有办法,他亲自带着儿子、侄子、首领等五百多人骑马来到营地,结果被擒获。当天,他签署了和亲文书,各个部落的酋长都来请求命令,并将他们一并押送到碎叶城。裴行俭挑选了精锐骑兵,轻装简从,日夜兼程前进,准备追击遮匐。途中果然抓获了都支的使者,与遮匐的使者一同回来。裴行俭释放了遮匐的使者,让他先去说服遮匐的主人,并告诉他都支已经被擒获,遮匐不久也来投降。于是,从将官到士兵都在碎叶城立碑纪念他的功绩,擒获都支和遮匐而返回。唐高宗在朝廷上慰劳他说:‘最近西边尚未安宁,派遣你率军讨伐,孤军深入,历经万里。你的权谋和节操都很有名,没有用武力就消灭了凶恶的敌人。平定叛乱,安抚百姓,完全符合我的期望。’不久又赐宴,对裴行俭说:‘你文武双全,现在特意授予你两个职位。’当天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周书》说:人们熙熙攘攘,都是为了利益。

《九州春秋》记载:庞统对刘备说:‘荆州荒凉残破,人才已经耗尽,东边有孙权,北边有曹操,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难以成就大业。益州国富民强,有百万人口,四郡的兵马都齐全,宝物不需要从外部寻求,现在可以暂时借用它来决定大事。’刘备说:‘现在和我势不两立的,是曹操。曹操急躁,我宽厚,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事情才能成功。现在如果我们以小国身份失信于天下,这是我所不能接受的。’庞统说:‘现在是权变的时候,不是一条道路就能决定的。兼并弱小,攻打昏昧,这是五霸定国安邦的方法。先逆取后顺守,用义来回报,事情成功后,封他们为大国,这有什么对不起信义的?现在不取,最终会被人控制。’刘备后来采纳了他的建议。

《九州春秋》又记载:庞统对刘备说:‘荆州荒废,人才流失,东边有孙权,北边有曹操,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难以实现大业。益州国家富强,人口众多,四郡的军队都齐全,宝物不需要从外部获取,现在可以暂时借用它来决定大事。’刘备说:‘现在和我势不两立的是曹操。曹操急躁,我宽厚,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事情才能成功。现在如果我们以小国身份失信于天下,这是我所不能接受的。’庞统说:‘现在是权变的时候,不是一条道路就能决定的。兼并弱小,攻打昏昧,这是五霸定国安邦的方法。先逆取后顺守,用义来回报,事情成功后,封他们为大国,这有什么对不起信义的?现在不取,最终会被人控制。’刘备后来采纳了他的建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九十-注解

权谋:权谋是指运用智慧和策略来达到某种目的,特别是在政治、军事和商业等领域中的策略和手段。

铜马:铜马是指东汉末年一支著名的农民起义军,因其军旗上绘有铜马而得名。

王俊:王俊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以智谋著称。

上:上指的是上级,此处指当时的皇帝。

舍轻兵:舍轻兵是指放弃轻装的兵力,通常指放弃快速机动的兵力。

贼:贼在此指敌军或叛军。

轻骑:轻骑是指装备轻便的骑兵,通常用于快速侦察或追击。

保壁:保壁是指用来保护自己的堡垒或城池。

虏:虏在此指敌军。

匈奴:匈奴是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与汉朝有过多次战争。

塞:塞是指边塞,古代用来防御外敌的军事要塞。

蓐食:蓐食是指天刚亮就吃饭,形容行动迅速。

朝歌:朝歌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淇县。

宁季:宁季是东汉末年朝歌地区的一个叛军首领。

虞诩:虞诩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以智谋和勇敢著称。

河内太守:河内太守是古代的一个官职,负责管理河内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马陵:马陵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沁阳市。

儒者:儒者是指儒家学者,儒家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思想流派。

庙堂:庙堂是指朝廷,古代君主和官员处理政务的地方。

掾吏:掾吏是指古代的官员和文职人员。

攻劫:攻劫是指抢劫、掠夺。

羌:羌是古代西北地区的一个民族,与汉朝有过多次战争。

陈仓:陈仓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

孙膑:孙膑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军事家,以兵法著称。

日行不可过三十里:日行不可过三十里是孙膑兵法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行军时每天行进距离不宜超过三十里。

荀彧:荀彧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重要谋士。

孝廉:孝廉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通过考试选拔有德有才的人。

亢父令:亢父令是古代的一个官职,负责管理亢父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董卓:董卓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权臣,以残暴著称。

太祖:太祖是指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司马:司马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黄巾:黄巾是东汉末年一支著名的农民起义军,因其头戴黄巾而得名。

汉献帝:汉献帝是东汉末年的最后一位皇帝。

东京:东京是指古代的都城,此处指洛阳。

鸾驾:鸾驾是指皇帝的车驾。

东京榛芜:东京榛芜是指洛阳城荒废的样子。

义兵:义兵是指为了正义而战的军队。

鸾驾旋轸:鸾驾旋轸是指皇帝的车驾返回京城。

尚书令:尚书令,古代官名,为尚书省的最高长官,负责处理国家重要政务。

袁绍:袁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与曹操争夺天下。

官渡:官渡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滑县,是曹操与袁绍进行决战的地方。

荀攸:荀攸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重要谋士。

钟繇:钟繇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重要谋士。

吕布:吕布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武将,以勇猛著称。

淳于琼:淳于琼是袁绍的部将,负责运送粮草。

魏国:魏国是曹魏政权的国号。

文帝:文帝是指曹丕,曹丕是曹操的儿子,曹魏政权的第二位皇帝。

袁尚:袁尚是袁绍的儿子,继承袁绍的事业。

袁谭:袁谭是袁绍的儿子,与袁尚争夺袁绍的遗产。

别驾:别驾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辅助地方官员处理政务。

审配:审配是袁尚的部将,守卫邺城。

曹公:曹公,指曹操,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郭嘉:郭嘉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谋士,曹操的重要谋士。

义帝:义帝是指项羽,项羽在楚汉争霸中自称义帝。

卢龙塞:卢龙塞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承德市。

单于:单于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领袖称号,此处指匈奴的单于。

邓艾:邓艾是三国时期魏国的一位著名将领,以智谋和勇猛著称。

义阳:义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随州市。

司马宣王:司马宣王是指司马懿,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景玄四年:景玄四年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年号。

刘禅:刘禅是蜀汉的最后一位皇帝。

庞统:庞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著名将领和谋士,诸葛亮的重要助手。

耒阳令:耒阳令是古代的一个官职,负责管理耒阳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吴鲁肃:吴鲁肃是三国时期东吴的一位著名将领和谋士。

先主:先主,指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

治中从事:治中从事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协助地方官员处理政务。

亚亮:亚亮是指诸葛亮,诸葛亮是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

军师中郎将:军师中郎将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军事谋略。

刘璋:刘璋,字孝先,东汉末年益州牧,刘备入蜀时,刘璋是益州的统治者。

雒:雒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广汉市。

法正:法正,字孝直,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谋士,扶风人。在刘备入蜀后,法正成为刘备的重要谋臣,对刘备统一蜀汉有着重要贡献。

张松:张松,字文远,东汉末年蜀汉的谋士,曾向刘备献策,对刘备入蜀有一定影响。

太史慈:太史慈,字子义,东汉末年名将,以勇猛著称。

孔融:孔融,字文举,东汉末年文学家、政治家,曾任北海相。

黄巾军:黄巾军,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以头裹黄巾为标志。

刘备:刘备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蜀汉的开国皇帝。

周瑜: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以智谋和英勇著称。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三国时期著名战役,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一带展开的决战。

马隆:马隆,字孝兴,晋朝将领,以平定凉州有功。

羌戎:羌戎,古代西北地区的民族。

河西:河西,指黄河以西的地区。

王敦:王敦,字处仲,东晋时期权臣。

鲜卑:鲜卑,古代北方民族,与汉族有较多交往。

石勒:石勒,字世龙,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

慕容垂:慕容垂,字道明,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燕的建立者。

慕容永:慕容永,字仁明,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燕的君主。

杜预:杜预,字元凯,晋朝名将,以军事才能著称。

江陵:江陵,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江陵县。

高颎:高颎,字昭玄,隋朝名将,以军事才能著称。

陈:陈,指南朝陈朝,存在于557年至589年。

樊子盖:樊子盖,字子盖,隋朝将领。

宇文述:宇文述,字伯武,隋朝将领。

积翠亭:积翠亭,古代建筑,位于隋朝都城长安。

金杯:金杯,古代的一种酒器,常作为贵重礼物的象征。

刘武周:刘武周是唐朝初年的一位反叛将领,他起兵反唐,一度占领了河东地区。

度索原:度索原是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但可以推测是一个战略要地。

太宗:太宗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以政治清明、武功赫赫著称。

玉璧城:玉璧城是古代城池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境内。

江夏王道宗:江夏王道宗是唐太宗的弟弟,被封为江夏王,此处提到他年轻时随太宗作战。

贼徒:贼徒指的是敌军,此处指刘武周的军队。

河东:河东是古代地名,指今天的山西省南部地区。

江夏王:江夏王是古代的一种封号,此处指江夏王道宗。

深壁高垒:深壁高垒是指加固城墙,提高防御能力。

乌合之众:乌合之众是指没有组织纪律的杂乱人群。

粮运致竭:粮运致竭是指粮食运输线被切断,导致敌军粮食供应不足。

张守珪:张守珪是唐朝的一位将领,曾任瓜州刺史。

瓜州:瓜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境内。

板揲裁立:板揲裁立是指用木板搭建城墙。

权道:权道是指灵活变通的策略。

裴行俭:裴行俭是唐朝的一位著名将领,以智勇双全著称。

朔州:朔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北部。

萧嗣业:萧嗣业是唐朝的一位将领。

陌刀:陌刀是一种古代武器,形似大刀,用于砍杀。

劲弩:劲弩是一种强力的弓弩,射程远,威力大。

赢兵:赢兵是指战斗力较弱的士兵。

阿史那佛念:阿史那佛念是突厥的一位可汗。

温傅:温傅是突厥的一位首领。

反间:反间是指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进行挑拨离间。

突厥:突厥是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曾建立强大的突厥汗国。

高宗:高宗是指唐高宗李治,唐朝的第三位皇帝。

户部尚书:户部尚书是唐朝官职,负责财政事务。

崔知悌:崔知悌是唐朝的一位官员。

西州:西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新疆境内。

都支:都支是古代西域地区的一个部落首领。

遮匐:遮匐是古代西域地区的一个部落。

碎叶城:碎叶城是古代西域地区的一个城池,位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权略有闻:权略有闻是指有权力和谋略的名声。

诚节夙著:诚节夙著是指忠诚和节操一直被称道。

二职:二职是指两个官职,此处指礼部尚书和检校右卫大将军。

容容熙熙:容容熙熙形容人们忙碌而热闹的景象。

熙熙攘攘:熙熙攘攘形容人们拥挤而热闹的景象。

利谋:利谋是指为了利益而策划。

利往:利往是指为了利益而前往。

庞士元:庞士元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谋士,字士元。

荆州:荆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一带。

人物殚尽:人物殚尽是指人才匮乏。

东有吴孙,北有曹氏:东有吴孙,北有曹氏是指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东吴由孙权统治,曹魏由曹操及其后裔统治。

益州:益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

五伯:五伯是指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信义:信义是指诚信和道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九十-评注

《唐书》中记载了刘武周战于度索原,军败后,江夏王道宗随太宗拒敌的故事。太宗登高远望,询问道宗如何应对,道宗以智取胜的策略回答,体现了古军事家对敌我形势的准确判断和以智取胜的智慧。‘群贼乘胜,其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与力竞’这句话,体现了古人在战争中的战略思维,即利用敌人骄傲轻敌的心理,以计谋取胜,而不是正面交锋。‘深壁高垒,以挫其锋’则是以静制动,等待敌人粮草耗尽,自然溃散的策略,体现了古代军事思想的深邃。

张守珪为瓜州刺史时,面对敌军压境,城中人失色,守珪却能冷静应对,‘彼众我寡,又疮痍之后,不可以矢石相持,须以权道制之也’这句话,展现了其高超的指挥才能和变通之道。‘於城上置酒作乐,以会将士’则是一种心理战术,通过制造假象,让敌人产生错觉,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裴行俭在朔州时,面对敌军运粮被掠,采取诈降之计,以弱示敌,诱敌深入,最终大获全胜。‘诈为粮车三百乘,每车伏壮士五人’这一计策,体现了古代军事家用计的巧妙和大胆。‘令居险以待之’则是对战场形势的精准把握,通过选择有利地形,等待敌人上门。

裴行俭前后杀虏无数,其智勇双全的形象在《唐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伪可汗泥塾匐为其下所杀,以其首来降’和‘擒其大首领奉职而还’等记载,展现了其英勇无畏和智谋过人。‘纵反间说佛念与温傅,令相猜贰’则是一种高明的心理战术,通过挑拨离间,削弱敌人力量。

裴行俭至西州,以诈降之计擒获都支、遮匐,展现了其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扬言绐其下曰:“今正炎蒸,热坂难冒;凉秋之后,方可渐行。”’这句话,体现了古代军事家用计的巧妙和耐心。‘假为畋猎,教试部伍’则是通过实际行动,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周书》中‘容容熙熙,皆为利谋;熙熙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揭示了古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即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利益驱动。

《九州春秋》中庞士元对刘备的分析,‘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势,难以得志。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郡兵马,所出毕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这句话,展现了古代谋士的远见卓识和对时局的准确把握。‘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则是对时局变化的深刻认识,即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九十》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26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