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三十-原文
《礼记·檀弓上》曰: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丧,上石,阴也;吉,上左,阳也。)
又《祭义》曰:先王之孝也,心志嗜欲不忘乎心。
又《祭统》曰:不齐则於物无防也,嗜欲无止也。及其将斋也,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
《左传·闵公》曰: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及有狄人之难,国人皆曰:’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遂败。
又《僖中》曰: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
《左传·襄公》曰:郑伯有好田而嗜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家臣故谓伯有为公。)其人曰:’吾公在壑谷。'(壑谷窟室。)
又《昭公》曰:莒子庾舆虐而好剑,苟铸剑,必试诸人。
又《哀上》曰:曹伯阳即位,好田弋。曹鄙人公孙强好弋,获白雁,献之。
《公羊传·僖公》曰:虞公贪而好宝,及为晋所灭,抱宝牵马而出。
《国语》曰:屈到嗜艾。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祭我必以艾。’子木曰:’夫子不以私欲奸国之典。'(言不犯常法。)遂不用。
《论语·公冶长》曰: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又《雍也》曰: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又《卫灵公》曰: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家语》曰:子路见孔子,曰:’汝何好?’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加之以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射达於犀裒拢以此言之,何用学焉?’子曰:’括而羽之,所达深矣。’
《史记》曰:魏文侯问曰:’吴起何如人?’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其用兵,司马穰苴弗过也。’於是魏文侯以为将,拨秦五城。
又曰: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之时,贪於财货,好美姬,入关财物无所取,妇人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汉书》曰:济东王彭离,昏暮私与其奴亡命少年数十人行剽,杀人取财物以为好。(以是为好喜之事也。)
又曰:汉家言律历者,本张苍。苍好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
又曰: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
又曰:陈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座,辄闭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不能出。
《续汉书》曰:刘宽简略嗜酒,不好盥浴。
《东观汉记》曰:耿弇字伯昭,扶风人。少好学,习文业。常又令试骑士,建旗鼓,肄驰射,由是好将帅之事。
又曰:姜诗字士游,广汉雒人。以佣作养母。赤眉贼经其里落,云:’不可惊孝子’。母好饮江水,儿取水溺死。恐母知,诈云行学,岁岁作衣投於江中,俄而涌泉,出於舍侧,味如江水。
又曰:更始韩夫人尤嗜酒,每侍饮,常侍奏事,辄怒曰:’帝方对我饮,正酣,何此时持事来乎?’起,褫破书案。
谢承《后汉书》曰:马武字子张,南阳人。为人好酒,豁达,敢直言。时在御前,面折同列,以为笑乐。
《典略》曰:荆州牧刘表跨有南土,子弟骄贵,并好酒。设大针於杖端,客有醉寝伏,辄以劖(锄御切。)刺,验其醒醉。
《晋书》曰:王济好弓马,尝乘一马,着连干鄣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云:’此必是惜鄣泥。’使人解去,便渡。故杜预谓济有马癖。
《晋中兴书》曰:郭璞性轻易,不持威仪,嗜酒好色,或过度。其友人干宝常诫之曰:’此非適性尔。’璞曰:’吾所受有本限,用之恒恐不尽,乃忧为害乎?’
《后魏书》曰:辛少雍,字季仲。少有孝行,尤为祖父绍先所爱。绍先爱食羊肝,常呼少雍共食。及绍先卒,少雍终身不食羊肝。
《宋书》曰:庾炳之,性好洁,士大夫造之者,去未出户,辄令拭席洗床。时陈郡殷冲亦好净,小人非净浴新衣,不得近左右。士大夫小不整洁,每容接之。炳之好洁反是,冲每以此讥焉。
又曰:谢灵运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志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
又曰:刘邕所啖食,每异於人。性嗜疮痂,以为味似蝮鱼。常诣孟灵休,灵休先患灸疮,疮痂落床上,邕因取食之。灵休大惊。邕答云:’性之所嗜。’灵休疮痂未落者,悉褫取以贻邕。邕既去,灵休与何勖书曰:’邕向顾见啖,遂举体流血。’南康囚国吏二百许人,不问有罪无罪,递互与鞭,鞭痂常给邕膳。
《齐书》曰:何佟之,字士威,庐江人也。性好洁,一日之中洗涤者十馀过,犹恨不足,时人称为水淫。于时又有遂安令刘澄,性弥净洁。县中洒扫,郭邑无横草,水湔尘秽,百姓不堪命,坐免官。
又曰:王思远,琅琊临沂人也。好简洁。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象新楚,乃与促膝。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扫其坐处。
又曰:明帝好食逐夷,以银钵盛蜜渍之,一餐数钵。谓王景文曰:’此味颇足不?’景文曰:’臣夙好此味,贫素致之甚难。’帝甚悦。食逐夷积多,胸腹不息,气将绝,疾大困,一食渍汁犹至三斗,终以此卒。
《管子》曰:吴王好剑而国士轻死。
《墨子》曰:晋文公好士之恶服,大夫牂羊之裘,韦以带剑,大帛之冠。
越王好士勇,自焚其室曰:’越国之宝悉在此中!’王自鼓,蹈火而死者百馀人。
《孟子》曰: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羊枣,大枣也。)
《庄子》曰:子张见鲁哀公,哀公不礼。曰:’臣闻君好士,不远千里以见公。今见公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叶公好龙,室中雕文,画以为龙,於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於牖,拖尾於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也。今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也。'(《新序》同。)
《尹文子》曰:昔齐桓公好紫,阖境不鬻异采。
又曰:齐宣王好射,所用弓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引之,皆曰:’此不下九石。’而宣王终身自以为用九石。
《韩子》曰: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时十素不得一紫,公患之。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公曰:’诺。’於是三日,境内莫有衣紫。
又曰:楚恭王与晋厉公战於鄢陵,楚师败,恭王伤目。其战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穀阳竖操觞酒而进之。子反曰:’此酒也。’竖曰:’非也。’饮之。子反为人嗜酒,弗能绝口。
又曰: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邦皆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
又曰: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缨,缨甚贵,邹君患之,问左右,左右对曰:’君服之,百姓亦多服,是故贵也。’邹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国中皆不服长缨。
贾谊曰:文王使吕望傅太子发,发嗜鲍鱼,公不与,曰:’鲍鱼不登於俎,岂有非礼而可养太子哉!’
《说苑》曰:魏文侯封太子击於中山,三年不往来,赵仓唐曰:’君何不遣人使大国。’太子曰:’愿之久矣,未得可使者。’对曰:’臣愿奉使。’ 於是遣仓唐緤北犬奉晨凫献之。文侯曰:’击爱我,知我所嗜好。'(《韩诗外传》同。)
《风俗通》曰:赵王好大眉,民阔半额;楚王好广领,国人没颈。
《文士传》曰:嵇康性绝巧,好锻。家有盛柳树,乃激水圜之。夏天甚凉,恒居其下自锻。有人就者,康不受其直。
《孝子传》曰:隗通字君相,犍为僰道人。母好饮江脊水,常乘船捷致,漂浚辛苦。忽然有横石特起直江脊,后取水无复劳剧。
又曰:陈遗为郡主簿,母好食铛底焦饭,常持一囊盛之悬案下。
《郭子》曰:陆士衡初入雒,张公云宜诣刘道真。 於是二陆既往。刘尚在哀制,性嗜酒,礼毕,初无他言,惟问:’东吴有长柄胡卢,卿得种不?’陆兄弟殊失望,乃云:’悔往。’
《世说》曰:谢遏年少玄也,好着紫罗香囊。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赌得而焚之。
又曰:林公好鹤,往剡东时,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林公意甚惜之,乃惟其翮。鹤骞翥不能复起,乃舒翼反头视之,如似懊恼意。林公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遂飞去。
又曰:王武子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子好驴鸣,可各作声以送赴。’客皆一时作驴鸣。
《语林》曰:王武子死,孙子荆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灵座曰:’卿尝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君作驴鸣。’声似真,宾客皆笑。孙闻之曰:’诸君不死,而令王武子死。’宾客皆畔猩。
又:戴叔鸾母好驴鸣,叔鸾每为驴鸣,以乐其母。
又曰:祖约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常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并当不尽,余两小{盝}以置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正见自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两屐!’神甚闲畅。 於是胜负始分也。
又曰: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啸咏良夕。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语林》曰:张湛好於斋前种松柏,袁山松出游好令左右挽歌。时人谓张屋下陈尸,袁道上行殡。
曹植《求祭先王表》曰:先王喜鳆鱼,臣前以表,徐州臧霸遗鳆鱼二百枚,足自供事。
○容止
《毛诗》曰:《臣工·振鹭》,二王之后来助祭也。(二王,夏、殷也。)’振鹭于飞,於彼西雍。我客戾止,亦有斯容。'(笺云:自鸟集于西雍之泽,言所集得其□□□。有斯容,言威仪之若鹭然也。)
《礼记·玉藻》曰:君子之容舒迟。足容重,(举欲迟也。)手容恭,(高且正也。)目容端,(不睇视也。)口容止,(不妄动也。)声容静,(不哕咳也。)头容直,(不倾顾也。)气容肃,(似不息也。)立容德,(如有予也。)色容庄。(勃如战色。)坐如尸。(尸,居神位,敬慎也。)燕居告温温。(告,谓教使也,诗云:温温恭人。)凡祭,容貌颜色,如见所祭者。丧容累累,(羸惫貌也。)色容颠颠,(忧思貌也。)视容瞿瞿梅梅,(不审貌也。)言容茧茧。(声气微也。)戎容暨暨,(果毅貌也。)言容詻詻,(教令严也。)色容厉肃,(仪形貌也。)视容清明;(察于事也。)立容辩卑、毋谄。(辩,读为贬。自贬卑,谓声磬折也。)
又《表记》曰:容貌以文之,衣服以移之。是故君子服其服,则文以君子之容;有其容,则文以君子之辞。
《左传·定下》曰:邾隐公来朝。子贡观焉。邾子执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子贡曰:’以礼观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
《论语·子张》曰: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言子张容仪盛而于仁道薄,难勉进。)
《汉书》曰:薛宣好威仪,容止甚可观。
又曰:息夫躬,河淖婶人也。少受《春秋》,通览《诗》、《书》,容貌壮丽,为众所异。
又曰:江充召见大台宫,自请以所常被服见上。上许之。充衣纱縠单衣,冠步摇冠。为人魁岸,容貌甚壮。帝望见而异之,谓左右曰:’燕、赵固多奇士。’
又曰:武帝即位,徵天下贤良,待以不次之位,自衒鬻者以千数。
东方朔上书曰: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汉书》曰:王商为丞相。河平四年,单于来朝,引见。丞相坐未央庭中,单于前,拜谒商。商起,离席与言,单幼肾视商貌,大畏之,迁延却退。天子闻而叹曰:’此真汉相矣!’
又曰: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也。至临邛,富人卓王孙请之。相如时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都,美也。诗曰:不见子都。)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窃从户窥,心说而好之,遂夜奔相如。
又曰:俊不疑,字曼倩,渤海人也。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至东海,素闻不疑贤,请与相见。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躧履起迎。
《续汉书》曰:侯霸字君房,河南人。为人矜严,有威容,家累千金,不事产业,笃志诗书,师事房玄,常为都讲。
《东观汉记》曰:上过颍阳,祭遵以县吏数进见,上爱其容仪,署为门下吏。
又曰:虞延,字子太,陈留人。为都督邮,世祖闻而奇之,二十年东巡,路过小黄。高帝母昭陵后园陵宰缮。时延为都督邮,诏呼引见,问园陵之事。延进旨从容,跪拜可观,其陵树株柏皆谙其数,俎豆牺牲,颇晓其礼。帝善之,敕延从驾西尽郡界,赐钱及剑带佩刀还郡。
又曰:杜诗荐伏湛疏曰:’湛容貌堂堂,国之光辉,知略谋虑,朝之渊薮。龆龁励志,白首不衰。实足以先后王室,名足以光示远人。柱石之臣,宜居辅弼。’
《英雄记》曰:袁绍生而孤,幼为郎,容貌端正,威仪进止,动见仿效。弱冠除复阳长,有清能名。
《吴书》曰:张纯字玄基,少厉操行,学博才秀,切问捷对,容止可观,拜郎中,补广德令。治有异绩,擢为太子辅义都尉。
《吴录》曰:滕胤年十二,孤单茕独,为人白皙,威仪可观。每正朔,朝会修觐,在位大臣见者莫不叹赏。
《魏志》曰:延康玄年,蜀将孟达率众降。达有容止可观,文帝甚器爱之,使达为新城太守,加散骑常侍。
《蜀志》曰:魏文帝察黄权有局量,试欲惊之,遣左右请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於道,官属莫不褫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后领益州刺史。大将军司马宣王深器之,问权曰:’蜀中有卿辈几人?’权笑而不答曰:’不图明公见顾之重。’
《蜀志》曰:彭永年,广汉人,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姿性骄傲,多所轻忽,惟敬同郡秦子敕。
《吴志》曰:张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
王隐《晋书》曰:王褒少时立操尚,非礼不动,非法不言,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韶雅。
沈约《宋书》曰:玄凶弑逆,义宣发哀,即日便举兵,张畅为玄佐,位居僚首,哀容俯仰,荫映当时。举哀毕,变服,着黄韦袴褶,出射堂简人,音姿容止,莫不瞩目,见之者皆愿为尽命。
又曰:羊欣字敬先,少静默无竞於人,美言笑,善容止,遍览经籍,尤长隶书。
贾谊《新书》曰:朝廷之容,师师然,翼翼然,整以敬。祭祠之容,遂遂然,粥粥然,敬以婉。军旅之容,愊然肃然,固以猛。丧纪之容,怮然慑然,若不还。
《顾谭别传》曰:谭字子嘿,吴人。常慕贾谊之为人,身长七尺八寸,少言笑,容貌矜整,有圭璋,威重,未常失色於物。非其人,或终日不言。
《颜含别传》曰:颜髦字居道,含之子也。少慕家业,惇於孝行,仪状严整,风貌端美。桓公见而叹曰:’颜侍中,廊庙之望也。’
《桓邵别传》曰:邵字敬伦,丞相之第五子,清贵简素,风姿甚美,而善治容仪。虽家人近习,那见其怠堕之貌。温见而称之曰:’可谓凤雏。(《郭子》同。)’
《三辅决录》曰:窦叔高,名玄,为上郡计吏。朝会数百人,仪状绝众,天子异之。诏以公主妻之,出,同辈调笑焉。叔高时已自有妻,不敢以闻。方欲迎妇与诀,未发,而诏召叔高就第成婚。
《益部耆旧传》曰:张肃有威仪,容貌甚伟,弟松为人短小,不持节操,然识达精果,有才幹。刘璋乃遣诣曹公,曹公不甚礼,杨修深器之。修以所撰兵书示松,饮宴之间,一省即便暗诵,修以此异之。
《会稽典录》曰:贺邵善容止,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动静有常,与人交久益敬之。至於官府,左右那见其跣坐,常着袜,希见其足。
《荀氏家传》曰:荀羡,风器英秀,识准标贵,明须眉,美音气,俯仰顾盼,容止可则。
《世说》曰:太尉总角时常造公,司徒王衍神情明秀,风姿详雅,山公嗟叹者良久。
既去,目之而言曰:’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然恐误天下生民者,未必非此人。’
又曰:崔琰字季珪,声姿高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
武帝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以雄远国,使季珪代,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
答曰:’王雄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追杀其使。
又曰:裴令公有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
又曰:时人见嵇中散,叹曰:’隶隶如长松下风,高而且肾拢’
山公曰:’嵇叔夜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及其醉也,如玉山之将颓。’
又曰: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也。’
又时人谓右军:’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又曰: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惟会稽王来,轩轩若朝霞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三十-译文
《礼记·檀弓上》说:孔子和学生们站在一起,拱手时手放在右边。学生们也都把手放在右边。孔子说:‘学生们都热爱学习,而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正在为姐姐的丧事守孝。’学生们也都把手放在了右边。(丧事时,手放在上面是石头,象征阴;吉事时,手放在左边,象征阳。)
《祭义》说:古代圣王的孝顺,是心里始终不忘对父母的孝敬。
《祭统》说:如果不整齐,对于物品就没有了防护,对于欲望就没有了节制。等到将要斋戒的时候,要防止邪恶的东西,抑制自己的欲望,耳朵不听音乐。
《左传·闵公》说:卫懿公喜欢鹤,鹤有乘坐轩车的。等到有狄人侵犯的时候,国人都说:‘鹤确实有官位,我怎么能去战斗呢?’结果失败了。
《左传·僖中》说:齐侯喜欢女色,有很多宠妃,有六个内嬖像夫人一样。
《左传·襄公》说:郑伯喜欢打猎和喝酒,建造了地下室,晚上喝酒,敲钟取乐,早上还没结束。上朝的人说:‘国君在哪里?’(家臣称呼国君为伯。)那人说:‘我的国君在山谷里。’(山谷里的地下室。)
《左传·昭公》说:莒子庾舆残暴而喜欢剑,只要铸剑,就一定要在人身上试剑。
《左传·哀上》说:曹伯阳即位后,喜欢打猎。曹国的平民公孙强也喜欢打猎,射到了一只白雁,献给了国君。
《公羊传·僖公》说:虞公贪婪而喜欢宝物,等到被晋国灭亡时,抱着宝物牵着马出去。
《国语》说:屈到喜欢艾草。他生病了,召集他的宗族老人并嘱咐他们:‘祭祀我时一定要用艾草。’子木说:‘先生不会因为个人的欲望而破坏国家的礼制。’(意思是不会违反常规。)于是没有用艾草。
《论语·公冶长》说:孔子说:‘在十户人家的村庄里,一定有像我这样忠信的人,但是没有像我这样热爱学习的人。’
《论语·雍也》说:哀公问:‘学生中谁最热爱学习?’孔子回答说:‘有颜回这个人热爱学习,不会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不幸短命死了。’
《论语·卫灵公》说: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像喜欢美色一样喜欢德行的人。’
《家语》说:子路见到孔子,问:‘你有什么爱好?’孔子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子路说:‘南山有竹子,不用加工就自然直立,砍下来就可以使用,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用这个来比喻,还需要学习什么呢?’孔子说:‘给它加上箭羽,射程就会很远。’
《史记》说:魏文侯问:‘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李克说:‘吴起贪婪而好色,但是他在用兵方面,连司马穰苴也比不上。’于是魏文侯任命他为将军,夺回了秦国的五座城。
《史记》又说:范增对项羽说:‘刘邦在山东的时候,贪恋财货,喜欢美女,进入关中后,财货没有取,美女也没有宠幸,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
《汉书》说:济东王彭离,晚上和奴隶和亡命少年一起抢劫,杀人抢财物,以此为乐。(这就是他喜欢的事情。)
《汉书》又说:汉朝研究律历的人,本来是张苍。张苍喜欢读书,无所不读,无所不通。
《汉书》又说:朱买臣字翁子,是吴人。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不经营产业。
《汉书》又说:陈遵喜欢喝酒。每次大醉,宾客满座,他就关上门,把客人的车轴扔进井里,即使有急事也不能出来。
《续汉书》说:刘宽简略而喜欢喝酒,不喜欢洗澡。
《东观汉记》说:耿弇字伯昭,是扶风人。年轻时喜欢学习,学习文学。经常被要求试骑马,建旗帜,练习射箭,因此喜欢将帅的事情。
《东观汉记》又说:姜诗字士游,是广汉雒人。用打工的收入养母。赤眉军经过他的家乡,说:‘不要惊扰孝子。’他的母亲喜欢喝江水,儿子取水溺死。担心母亲知道,假装去学习,每年都做衣服扔到江中,不久就涌出泉水,从房子旁边涌出,味道像江水。
《后汉书》说:更始韩夫人的特别爱好是喝酒,每次陪皇帝喝酒,一喝酒就生气,说:‘皇帝正在和我喝酒,正喝得高兴,你什么时候来的事情?’站起来,掀翻了书桌。
《典略》说:荆州牧刘表控制着南方的土地,他的子弟们都很骄横,都喜欢喝酒。在拐杖的尖端放了一根大针,有醉了睡觉的人,就用针扎他,检验他是否清醒。
《晋书》说:王济喜欢骑马,曾经骑一匹马,马身上有连干鄣泥,前面有水,马却不愿意过河。王济说:‘这匹马一定是珍惜它的鄣泥。’让人把鄣泥解开,马就过去了。所以杜预说王济有马癖。
《晋中兴书》说:郭璞性格轻率,不注重仪态,喜欢喝酒和美色,有时过度。他的朋友干宝经常警告他说:‘这不是你的本性。’郭璞说:‘我接受的有一定的限度,使用的时候总是担心用不完,还担心会因此受害?’
《后魏书》说:辛少雍字季仲。年轻时就有孝顺的行为,特别受到祖父辛绍先的喜爱。辛绍先喜欢吃羊肝,经常叫辛少雍一起吃。等到辛绍先去世后,辛少雍终身不吃羊肝。
《宋书》说:庾炳之,喜欢干净,士大夫拜访他时,他让他们进去后,就让他们擦席子洗床。当时陈郡的殷冲也喜欢干净,小人如果不洗澡换新衣服,就不能接近他。庾炳之喜欢干净,殷冲经常因此讥讽他。
《宋书》又说:谢灵运出外做永嘉太守,郡里有名山秀水,谢灵运一向喜欢,出外做官后不得志,于是尽情游玩,走遍了各个县,每次出行都超过十天。
《宋书》又说:刘邕吃东西的方式与众不同。他喜欢吃疮痂,认为味道像蝮鱼。他经常去拜访孟灵休,孟灵休之前患有灸疮,疮痂掉在床上,刘邕就吃掉。孟灵休很惊讶。刘邕回答说:‘这是我的本性。’孟灵休身上还没有掉的疮痂,都被刘邕拿去吃了。刘邕离开后,孟灵休给何勖写信说:‘刘邕刚才看到我吃,结果全身都流了血。’南康国抓了二百多人的囚犯,不论有罪无罪,轮流用鞭子打,鞭打后给刘邕吃。
《齐书》说:何佟之字士威,是庐江人。他喜欢干净,一天中洗漱十多次,还是觉得不够,当时的人称他为水淫。当时还有遂安令刘澄,性格非常干净。县里的打扫,郭邑没有杂草,用水清洗尘埃,百姓难以忍受,因此被免了官。
《齐书》又说:王思远,是琅琊临沂人。他喜欢简洁。衣服脏了,方便的时候不去整理,形象整洁,才和别人促膝长谈。尽管如此,他离开后,还是让人用扫帚扫他的座位。
《齐书》又说:明帝喜欢吃逐夷,用银碗装蜜浸泡,一顿饭吃几碗。他对王景文说:‘这个味道很足吧?’王景文说:‘我从小就喜欢这个味道,但是贫穷的时候很难得到。’明帝很高兴。吃逐夷吃了很多,胸腹不适,气喘吁吁,病得很重,一顿饭吃蜜汁还达到三斗,最终因此去世。
《管子》说:吴王喜欢剑,国中的勇士都不怕死。
《墨子》说:晋文公喜欢士人的不好看的衣服,大夫们穿羊皮大衣,用皮带系剑,戴用粗布做的帽子。越王喜欢士人的勇敢,自己烧掉自己的房子说:‘越国的宝物都在这里!’王自己击鼓,跳进火中而死了一百多人。
《孟子》说:曾皙喜欢吃羊枣,而曾子不忍心吃羊枣。(羊枣,即大枣。)
《庄子》说:子张去见鲁哀公,哀公对他不礼貌。子张说:‘我听说君王喜欢士人,不远千里来见您。现在我看到您喜欢士人的样子,就像叶公子高喜欢龙一样。叶公子高喜欢龙,家里装饰了龙的图案,于是真龙听说了下来,探头到窗户里,尾巴拖到堂上。叶公子高看到龙后,吓得转身逃跑,失去了魂魄,五神无主。这说明叶公子高并不是真的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但不是龙的东西。现在君王并不是真的喜欢士人,而是喜欢那些像士人但不是士人的东西。’(《新序》也有类似记载。)
《尹文子》说:从前齐桓公喜欢紫色,全国都不卖其他颜色的布料。
又曰:齐宣王喜欢射箭,用的弓不超过三石重,以此来展示给左右的人看。左右的人拉弓,都说:‘这弓不少于九石重。’宣王终身都以为自己用的是九石重的弓。
《韩子》说: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全国的人都穿紫色衣服。当时十素布也换不到一匹紫布,桓公很烦恼。管仲说:‘君王如果想阻止这种现象,为什么不试试不穿紫衣服呢?对左右的人说:我非常讨厌紫布的气味。’桓公说:‘好。’于是三天内,国内没有人再穿紫衣服。
又曰:楚恭王与晋厉公在鄢陵作战,楚军战败,恭王受伤。在战斗时,司马子反口渴要喝水,穀阳竖拿着酒杯给他。子反说:‘这是酒。’穀阳竖说:‘不是。’子反喝了。子反是个好酒的人,喝了一口就停不下来。
又曰:公仪休做鲁国的相国,喜欢鱼,全国的人都争着买鱼献给他,公仪休不接受。
又曰:邹君喜欢戴长缨,左右的人都戴缨,缨的价格很高,邹君很烦恼,问左右的人,左右的人回答说:‘君王您戴了,百姓也就多戴,所以价格就高了。’邹君于是先自己剪断自己的缨,然后出去,国中的人都不再戴长缨。
贾谊说:文王让吕望辅导太子发,发喜欢吃鲍鱼,公不给他,说:‘鲍鱼不能放在祭器里,哪里有不合礼制却能养育太子的呢!’
《说苑》说:魏文侯封太子击到中山,三年没有往来,赵仓唐说:‘君王为什么不派人去大国。’太子说:‘我很想这么做,但没有找到合适的人。’赵仓唐回答说:‘我愿意去。’于是派赵仓唐带着北犬和晨凫去献给文侯。文侯说:‘击爱我,知道我的喜好。’(《韩诗外传》也有类似记载。)
《风俗通》说:赵王喜欢大眉毛,百姓都把眉毛画得又宽又大;楚王喜欢宽领口,百姓都把领口做得又宽又大。
《文士传》说:嵇康性格极巧,喜欢锻造。家里有一棵茂盛的柳树,他就引水围绕它。夏天非常凉爽,他常常坐在树下锻造。
《孝子传》说:隗通字君相,是犍为僰道人。他的母亲喜欢喝江脊水,常常乘船去取,辛苦得很。忽然有一块大石头从江脊上突出,后来取水就不再辛苦了。
又曰:陈遗做郡主簿,他的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他常常拿一个袋子装着,挂在案子的下面。
《郭子》说:陆士衡刚到雒地时,张公说应该去拜访刘道真。于是陆士衡兄弟就去拜访了。刘道真还在服丧期间,性格喜欢喝酒,礼节结束后,没有其他话,只问:‘东吴有长柄葫芦,你得到了吗?’陆士衡兄弟非常失望,就说:‘后悔去了。’
《世说》说:谢玄年轻的时候喜欢佩戴紫罗香囊。太傅很担心他,但又不想伤害他的心意,就把香囊赌了。
又曰:林公喜欢鹤,去剡东的时候,有人送给他一对鹤。鹤的翅膀长大了想要飞翔,林公非常珍惜它们,就只剪掉了它们的翅膀。鹤振翅不能再次起飞,就展开翅膀回头看它,好像有些懊恼。林公说:‘既然有直冲云霄的姿势,怎么会愿意被人当作玩物呢?’等翅膀长成后,鹤就飞走了。
又曰:王武子喜欢驴鸣。他去世后,文帝去参加他的葬礼,回头对同游的人说:‘王子武喜欢驴鸣,我们可以各自学驴鸣来送他。’客人们都学驴鸣。
《语林》说:王武子去世后,孙子荆非常悲痛,宾客们没有不流泪的。哭完后,他面对灵座说:‘你曾经喜欢我学驴鸣,现在我为你学驴鸣。’声音好像真的,宾客们都笑了。孙子听后说:‘你们都不死,却让王武子死了。’宾客们都离开了。
又:戴叔鸾的母亲喜欢听驴鸣,戴叔鸾每次都学驴鸣来让她开心。
又曰:祖约年轻时喜欢财宝,阮遥集喜欢木屐,他们都经常自己经营,同样是一种累赘但未分出胜负。有人去拜访祖约,看到他在查看财物,客人来了,他并不全部展示,只在背后放了两小袋,弯腰遮住,心里并不平静。有人去拜访阮遥集,正看到他在给木屐上蜡。他感叹说:‘不知道一生能穿几双木屐!’神态非常悠闲。于是胜负才分出来了。
又曰:王子猷曾经暂时住在别人的空房子里,让人种竹子。有人问:‘暂时住在这里何必这么麻烦?’王子猷吟咏了一整晚。他直接指着竹子说:‘一天没有这东西怎么行!’
《语林》说:张湛喜欢在斋房前种松柏,袁山松出游喜欢让左右的人唱挽歌。当时的人说张湛家里像是停尸房,袁山松在路上像是送葬。
曹植《求祭先王表》说:先王喜欢鲍鱼,我之前上表,徐州的臧霸送了二百枚鲍鱼,足够自己享用。
○容止
《毛诗》说:《臣工·振鹭》,是周成王和周康王的后代来参加祭祀的。(二王,指夏、商。其后,指杞国和宋国。)‘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我客戾止,亦有斯容。’(注:自鸟集于西雍之泽,言所集得其美。有斯容,言威仪之若鹭然也。)
《礼记·玉藻》说:君子的仪容从容不迫。脚步稳重,(举起时想慢一些。);手部端庄,(高且正。);目光端正,(不斜视。);口部平静,(不随意动。);声音平静,(不咳嗽。);头部端正,(不倾斜回顾。);气息庄重,(好像不停息。);站立时表现出德行,(好像有给予的感觉。);面色庄重。(严肃如战时脸色。)坐下时像尸体一样庄重。(尸体,指居神位,表示敬慎。);闲居时态度温和。(告,指教使,诗经中说:温和恭人。)凡祭祀时,容貌和面色要像见到所祭祀的人一样。丧事时,容貌憔悴,(疲惫的样子。);面色悲伤,(忧思的样子。);目光迷茫,(不清晰的样子。);言语微弱,(声音微弱。);战事时,表情坚定,(果敢的样子。);言语严肃,(教令严厉。);面色严肃,(仪容庄重。);目光清明;(观察事物清楚。);站立时表现出谦卑、不谄媚。(辩,读为贬。自贬卑,指声音低沉。)
又《表记》说:容貌通过文饰来表现,衣服通过变换来表现。因此君子穿上衣服,就表现出君子的仪容;有了仪容,就表现出君子的言辞。
《左传·定下》说:邾国的隐公来朝见周天子。子贡去观看。邾国的国君在递玉时举得高,他的表情显得仰视。周公在接玉时举得低,他的表情显得俯视。子贡说:‘从礼仪的角度来看,这两位国君,都有死亡的可能。’
《论语·子张》说:曾子说:‘子张的仪容气度非常庄重,但是他在仁道上却显得薄弱,很难与他一起追求仁德。’
《汉书》说:薛宣喜欢威严的仪态,他的举止非常得体。
《汉书》又说:息夫躬,是河淖地区的人。他年轻时学习《春秋》,广泛阅读《诗经》和《尚书》,他的容貌非常壮丽,与众不同。
《汉书》又说:江充被召见到大台宫,他请求以自己平时所穿的衣服见皇帝。皇帝同意了。江充穿着丝绸的单衣,戴着步摇冠。他身材魁梧,容貌非常雄壮。皇帝看到他后感到很惊讶,对左右的人说:‘燕国和赵国确实有很多奇才。’
《汉书》又说:汉武帝即位后,征召天下贤良之士,给予他们非常高的职位,自告奋勇的人有上千。
东方朔上书说:我东方朔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眼睛像悬挂的珍珠,牙齿像排列的贝壳。
《汉书》说:王商担任丞相。河平四年,单于来朝见,被引见。丞相王商坐在未央宫的庭院中,单于上前拜见王商。王商起身,离开座位与他交谈,单于看到王商的容貌,非常敬畏,犹豫不决地后退。皇帝听到后感叹说:‘这真是一位真正的汉朝丞相啊!’
《汉书》又说:司马相如,字长卿,是蜀郡成都人。他到了临邛,富有的卓王孙邀请他。司马相如当时带着车马随从,举止从容优雅,非常英俊。(英俊,即英俊。诗中说:不见子都。)
《汉书》又说:俊不疑,字曼倩,是渤海人。汉武帝末年,郡国盗贼蜂起,暴胜之担任直指使者。他到东海,听说俊不疑很有才能,请求与他见面。看到俊不疑的容貌非常庄严,衣冠非常雄伟,暴胜之立即起身迎接。
《续汉书》说:侯霸,字君房,是河南人。他为人严肃,有威容,家中有千金财产,不从事产业,专心致志于诗书,拜房玄为师,经常担任都讲。
《东观汉记》说:皇帝路过颍阳,祭遵以县吏的身份多次进见,皇帝喜欢他的仪容举止,任命他为门下吏。
《东观汉记》又说:虞延,字子太,是陈留人。担任都督邮,光武帝听说他很有才能,二十年后东巡,路过小黄。高帝的母亲昭陵后园的陵墓正在进行修缮。当时虞延担任都督邮,皇帝下令召见他,询问陵墓的事情。虞延回答得体,跪拜的动作值得一看,他对陵墓中的树木和祭祀的礼节都很熟悉。皇帝很欣赏他,命令虞延随他西行到郡界,赐予金钱和剑带佩刀回到郡中。
《东观汉记》又说:杜诗推荐伏湛的奏疏说:‘伏湛容貌英俊,是国家之光辉,他的智慧和谋略是朝廷的宝库。他从小立志,到老都不衰减。他完全有资格辅佐王室,他的名声足以照耀远方的人。他是国家的柱石之臣,应该担任辅佐的重任。’
《英雄记》说:袁绍生来就孤独,年幼时担任郎官,容貌端正,举止威仪,一举一动都受到人们的效仿。他弱冠之年担任复阳长,有清廉的名声。
《吴书》说:张纯,字玄基,年轻时就严于律己,学识渊博,才华横溢,问答敏捷,举止得体,被任命为郎中,补任广德县令。他的治理有特殊的成就,被提拔为太子辅义都尉。
《吴录》说:滕胤十二岁时,孤独无依,人长得白皙,举止威仪得体。每当正月初一,朝会朝觐时,在位的大臣们见到他无不赞叹。
《魏志》说:延康玄年,蜀将孟达率领众人投降。孟达有良好的举止,魏文帝非常器重他,任命他为新城太守,加授散骑常侍。
《蜀志》说:魏文帝考察黄权有气度,试图惊吓他,派遣左右的人请黄权,在未到达之前,连续催促,马匹奔跑,交错于道路,官员们无不惊慌失措,而黄权的举止和脸色都保持自若。后来他担任益州刺史。大将军司马宣王非常器重他,问黄权说:‘蜀中有多少像你这样的人?’黄权笑着不回答,说:‘没想到明公如此看重我。’
《蜀志》说:彭永年,广汉人,身高八尺,容貌非常雄伟,性格骄傲,对很多人都不屑一顾,只有对同郡的秦子敕非常尊敬。
《吴志》说:张昭容貌严肃,有威风。孙权常说:‘我与张公说话,不敢随便。’全国的人都对他敬畏。
王隐《晋书》说:王褒年轻时立下高尚的志向,不合礼节的事情不做,不合法律的话不说,身高八尺四寸,容貌非常出众,声音清亮,言辞优雅。
沈约《宋书》说:刘裕凶残逆行,义宣为他举行丧礼,当天就起兵,张畅作为刘裕的助手,位居首位,他的哀容举止,影响当时。丧礼结束后,他换上服装,穿着黄色的韦袴褶,走出射堂挑选人员,他的音姿容止,都引起人们的注目,见到他的人都愿意为他效命。
沈约《宋书》又说:羊欣,字敬先,年轻时性格沉静,不与人争斗,言语和笑容都很美,举止得体,广泛阅读经籍,尤其擅长隶书。
贾谊《新书》说:朝廷的仪容,庄重而恭敬。祭祀的仪容,庄重而温婉。军旅的仪容,庄重而威猛。丧礼的仪容,庄重而恐惧。
《顾谭别传》说:顾谭,字子嘿,是吴国人。他常常羡慕贾谊的为人,身高七尺八寸,少言笑,容貌严肃,有威严,从未在任何人面前失色。
《颜含别传》说:颜髦,字居道,是颜含的儿子。他从小就热爱家业,孝行深厚,仪态严肃,风貌端正。桓公见到他后感叹说:‘颜侍中,是朝廷的期望。’
《桓邵别传》说:桓邵,字敬伦,是丞相的第五个儿子,清贵简朴,风姿优美,善于整理仪容。即使是家人和亲近的人,也从未见过他懒散的样子。温见了他后称赞说:‘可以称为凤雏。’
《三辅决录》说:窦叔高,名玄,是上郡的计吏。在朝会上,有数百人,他的仪态非常出众,皇帝对他感到惊讶。皇帝下诏将公主嫁给他,他出门时,同辈们都在嘲笑他。窦叔高当时已经有自己的妻子,不敢告诉别人。他正准备迎娶妻子并与她诀别,但还未出发,皇帝就召他到府中成婚。
《益部耆旧传》说:张肃有威严的仪态,容貌非常雄伟,他的弟弟张松身材矮小,不拘小节,但识达精明,有才干。刘璋派他去见曹操,曹操对他并不礼遇,杨修却非常器重他。杨修将他所撰写的兵书给张松看,在宴会上,张松一看就能背诵出来,杨修因此对他感到惊讶。
《会稽典录》说:贺邵举止得体,整理衣冠,抬头仰望,举止有常,与人交往时间越长,越让人尊敬。在官府中,左右的人从未见过他赤脚而坐,他总是穿着袜子,很少看到他的脚。
《荀氏家传》说:荀羡,风度英俊,识见高贵,眉目清秀,声音优美,一举一动,举止得体。
《世说》记载:太尉(指王衍)小时候常常拜访王导,王衍的神情明快,风度翩翩,山公(指王导)赞叹了很久。离开后,他看着王衍说:‘什么样的老妇人能生出这么优秀的儿子,然而恐怕误天下生民的人,未必不是这个人。’
又记载:崔琰字季珪,声音高亢,姿态威严,胡须长四尺,非常有威重。武帝(指曹操)接见匈奴使者时,觉得自己长相丑陋,不足以镇服远国,就让季珪代替自己,自己则拿着刀站在床头。结束后,他让间谍去问匈奴使者:‘魏王怎么样?’使者回答说:‘魏王雄壮非凡,然而床头捉刀的人,这才是英雄。’魏武帝随后追杀了匈奴使者。
又记载:裴令公(指裴秀)有很好的仪容,不论是脱下冠冕还是穿着粗布衣服,头发凌乱,都显得很好看,当时的人认为他是美男子。
又记载:当时的人看到嵇中散(指嵇康),赞叹说:‘他的风度就像长松下的风,高洁而深沉。’山公(指王衍)说:‘嵇叔夜(嵇康的字)就像孤松一般独立。等到他喝醉的时候,就像玉山将要倒塌一样。’
又记载:王右军(指王羲之)见到杜弘治,赞叹说:‘他的脸像凝固的油脂一样白皙,眼睛像点漆一样明亮,这是神仙中的人。’当时的人也称王右军:‘他的书法如同飘动的云彩,矫健如惊起的龙。’
又记载:在海西时期,每次朝会,朝堂都很暗淡,只有会稽王(指司马昱)到来时,就像朝霞升起一样光彩夺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三十-注解
嗜学:指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勤奋好学。
丧:指丧事,即亲人去世后的哀悼活动,古代丧事以哀悼为主,故丧事为阴。
吉:指喜庆之事,如婚礼、生日等,古代喜庆之事以喜庆为主,故喜庆为阳。
斋:指斋戒,是古代祭祀前的一种仪式,要求人身心清净,不沾染世俗。
好:指喜好,爱好。
内宠:指后宫中的宠妃。
窟室:指地下室,古代贵族饮酒作乐的地方。
田弋:指打猎。
财货:指财物,财富。
美姬:指美女。
剽:指抢劫。
律历:指历法,古代用来记录时间的方法。
艾:一种植物,古代用来祭祀。
忠信:指忠诚和信实。
好德:指喜好道德。
长剑:指剑,古代武器的代表。
犀裒拢:指犀牛角,古代用来制作贵重器物。
贪:指贪婪,爱财。
宝:珍贵的东西。
酒:指酒,古代常用来宴请宾客。
骑射:指骑马射箭,古代武艺之一。
疮痂:指疮口结成的硬痂。
逐夷:指一种食物,古代的一种美食。
剑:指剑,古代武器的代表。
晋文公: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以礼贤下士著称。
好士之恶服:喜欢有才能的人而不看重他们的服饰。
大夫:古代官职,指高级官员。
牂羊之裘:用公羊皮制成的皮衣。
韦以带剑:用皮带系剑。
大帛之冠:用粗布制成的帽子。
越王:越国的君主。
勇:勇敢。
自焚其室:自己烧毁自己的房屋。
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曾皙:曾子的儿子。
羊枣:大枣的一种。
庄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子张:孔子的弟子。
鲁哀公:鲁国的君主。
叶公子高: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以好龙著称。
天龙:指真正的龙。
牖:窗户。
堂:大厅。
尹文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
紫:一种颜色,古代贵族所喜欢的颜色。
鬻:卖。
异采:不同的颜色。
弓:古代的武器。
石:古代的重量单位。
韩子:即《韩非子》,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
鄢陵:地名,古代战争发生地。
司马子反:楚国的将领。
穀阳竖:楚国的官员。
觞酒:酒杯。
公仪休:鲁国的宰相。
铛底焦饭:锅底烧焦的饭。
缨:古代系在冠冕上的带子。
吕望:即姜子牙,周朝的开国元勋。
太子发:周文王的儿子,后来的周武王。
鲍鱼:一种鱼,味道鲜美。
俎:古代祭祀时放置祭品的器皿。
赵仓唐:战国时期赵国的官员。
中山:地名,赵国的封地。
击:赵国的太子。
犬:古代的重量单位。
凫:野鸭。
风俗通:古代的一部风俗志。
大眉:眉毛特别粗大。
广领:衣领特别宽大。
文士传:古代的一部文人传记。
嵇康: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思想家。
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的君主。
太子击:赵国的太子。
郭子:古代的一部杂谈。
陆士衡:晋代文学家。
刘道真:晋代文学家。
东吴:古代吴国的地区。
胡卢:葫芦。
谢遏:东晋时期的文学家。
太傅:古代官职,指高级官员。
紫罗香囊:用紫罗布制成的香囊。
林公:东晋时期的文学家。
剡东:地名,位于剡县东部。
鹤:一种鸟类,以优雅著称。
王武子:东晋时期的文学家。
文帝:东晋时期的皇帝。
孙子荆:东晋时期的文学家。
戴叔鸾:东晋时期的文学家。
祖约:东晋时期的文学家。
阮遥集:东晋时期的文学家。
王子猷:东晋时期的文学家。
空宅:空着的房屋。
竹:一种植物,常用于园林。
毛诗:即《诗经》,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二王:指夏、商两代的君主。
西雍:地名,古代祭祀场所。
客:客人。
容:容貌,指人的外表形象。
礼记:古代的一部礼制典籍。
玉藻:《礼记》中的一篇。
君子: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足容重:脚步稳重。
手容恭:手部动作恭敬。
目容端:目光端正。
口容止:口部动作停止。
声容静:声音平静。
头容直:头部直立。
气容肃:气息严肃。
立容德:站立时体现道德。
色容庄:面色庄重。
坐如尸:坐着时像尸位素餐。
燕居告温温:闲居时温和有礼。
容貌颜色:外表和面色。
丧容:丧事时的表情。
视容瞿瞿梅梅:目光呆滞。
言容茧茧:声音微弱。
戎容暨暨:果敢坚毅。
言容詻詻:言辞严厉。
色容厉肃:面色严厉。
视容清明:目光清澈。
立容辩卑、毋谄:站立时谦卑,不谄媚。
邾隐公:邾国国君,隐公为其谥号,表示其德行高尚。
子贡:孔子的弟子,以聪明才智著称。
执玉:古代礼仪中,臣子向君主献上玉器。
俯仰:低头与抬头,形容人的姿态。
堂堂:形容人威严庄重,气度不凡。
仁:儒家思想中的道德准则,指仁爱、仁心。
威仪:威严的仪态。
容止:容貌举止,指人的外表和举止。
壮丽:形容人容貌雄伟,气度不凡。
魁岸:形容人身材高大,气宇轩昂。
衒鬻:炫耀,卖弄。
悬珠:比喻人的眼睛明亮有神。
编贝:比喻人的牙齿洁白整齐。
单于:古代匈奴的首领。
不次之位:非常之位,指超出常规的官职。
堂堂乎张也:形容子张的气度非常威严。
都:美好,美丽。
迁延:拖延,犹豫。
雍容闲雅:形容人举止从容不迫,态度文雅。
都讲:古代学校中的教师。
矜严:形容人严肃庄重。
威容:威严的容貌。
素闻:一向听说。
躧履:踩着鞋子,形容匆忙。
矜整:严肃整齐。
圭璋:古代的一种玉器,比喻人的品德高尚。
凤雏:比喻有出息的年轻人。
计吏:古代官职,负责计算财政。
调笑:戏谑,嘲笑。
识达精果:见识通达,精明果断。
才幹:才能和干练。
正其衣冠:整理好衣帽。
瞻视:目光正视。
俯仰顾盼:低头、抬头、转头。
容止可则:容貌举止值得效仿。
太尉:太尉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为三公之一,负责军事事务,位高权重。
总角:古代儿童未束发时,头发扎成两个髻,形状像角,故称总角。
司徒:司徒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为三公之一,负责教化、礼仪等事务。
王衍:王衍是晋朝时期的一位名士,以风度翩翩著称。
神情明秀:神情明秀形容人的神态明亮,气质出众。
风姿详雅:风姿详雅形容人的举止优雅,风度翩翩。
山公:山公指的是山涛,晋朝时期的一位名士,以清谈著称。
嗟叹:嗟叹表示赞叹或感慨。
宁馨儿:宁馨儿是古人对优秀后代的称赞,意为好孩子。
生民:生民指百姓,人民。
崔琰:崔琰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士,以才干和威望著称。
武帝:武帝指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匈奴使:匈奴使指来自匈奴的使者。
形陋:形陋指外貌不佳。
雄远国:雄远国指强大的国家。
季珪:季珪是崔琰的字,崔琰自认为形陋,不足以代表魏王,因此让崔琰代替自己。
捉刀立床头:捉刀立床头指手持刀剑站立,表示警戒。
间谍:间谍指秘密收集情报的人。
魏王:魏王指曹操。
英雄:英雄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裴令公:裴令公指裴秀,字伯达,晋朝时期的一位名士。
容仪:容仪指人的仪容举止。
粗服乱头:粗服乱头指不拘小节的穿着和发型。
玉人:玉人指美貌的人,如美玉般温润。
嵇中散:嵇中散指嵇康,字叔夜,晋朝时期的一位名士,以清谈和音乐著称。
隶隶:隶隶形容人行走时的姿态,此处可能指嵇康行走时的飘逸。
长松下风:长松下风比喻人高洁、超脱,如同松树下的清风。
肾拢:肾拢形容人身材修长,此处可能指嵇康身材高大。
王右军:王右军指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
杜弘治:杜弘治指杜牧,字牧之,唐代著名的诗人。
凝脂:凝脂形容人的脸色白皙如脂。
点漆:点漆形容人的眼睛明亮如漆。
神仙中人:神仙中人指美貌非凡,如同神仙一般的人。
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飘若游云,矫若惊龙形容人的书法或文笔如同云彩飘动,龙蛇舞动,极为优美。
海西时:海西时指东晋时期,因海西郡而得名。
会稽王:会稽王指王导,字茂弘,东晋时期的一位名士,曾任会稽内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三十-评注
《世说》中记载了太尉总角时常造公,司徒王衍神情明秀,风姿详雅,山公嗟叹者良久。这里的‘太尉’指的是晋朝的太尉王衍,‘总角’是指年幼时,‘造公’是拜访公卿之意。王衍以风度翩翩著称,其神情明秀,风姿详雅,使得山公(即山涛)为之赞叹。山公在王衍离开后,用‘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王衍才能的赞赏和对可能影响天下的担忧,体现了古人对人才的高度评价和对责任感的重视。
崔琰字季珪,声姿高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武帝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以雄远国,使季珪代,自捉刀立床头。这段描述了崔琰的威仪和智谋。崔琰以声姿高朗、须长四尺的形象展现了他的威重。武帝为了应对匈奴使者,自己因形陋而不敢露面,让崔琰代替自己,并亲自站在床头捉刀,显示了对崔琰的信任。崔琰的表现让匈奴使者认为魏王曹操是英雄,这段描写不仅展现了崔琰的才华,也反映了曹操的智谋和威望。
裴令公有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这里提到的裴令公,即裴秀,他的容仪被赞为无论何种打扮都显得非常出色,被时人比作‘玉人’,这里的‘玉人’是指容貌美好,品德高尚的人,反映了古人对于品德与外表的重视。
时人见嵇中散,叹曰:‘隶隶如长松下风,高而且肾拢’山公曰:‘嵇叔夜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及其醉也,如玉山之将颓。’这段文字通过对比和比喻,描绘了嵇康的形象。‘隶隶如长松下风’形容嵇康高雅脱俗,‘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孤高自守。而‘如玉山之将颓’则描绘了他醉酒时的放纵不羁,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也。’又时人谓右军:‘飘若游云,矫若惊龙。’这里描述了王羲之与杜弘治的相遇。王羲之对杜弘治的容貌和气质赞不绝口,认为他是神仙中人。同时,时人对王羲之的评价‘飘若游云,矫若惊龙’则描绘了他书法的飘逸和力量。
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惟会稽王来,轩轩若朝霞举。”这段文字描绘了会稽王在朝堂上的威仪。‘海西时’指的是晋朝的会稽王司马昱,他在朝堂上的威仪如同朝霞一般,使得朝堂瞬间明亮起来,这种对比的手法强调了会稽王的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