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三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三-原文

○姓

《说文》曰: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因生以从女、生,生亦声也。

《易类谋》曰:黄帝吹律以定姓。

《左传·隐八年》曰: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族於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因其所由生以赐姓。谓若舜由沩汭,故谓陈为妫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诸侯位卑,不得赐姓,故其臣因氏其王父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无骇,公子展之孙,故为丧氏也。)

又《襄二十四年》曰: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宣子曰:’昔丐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

《史记》曰: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於吕,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汉书》曰:夏侯婴为滕令,故号滕公。及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故滕公子孙更为孙氏。

又曰:戍卒娄敬求见,说上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异,而都雒阳,不便,不如入关据秦之固。’上以问张良,良因劝上。是日车驾西都长安,拜娄敬为奉春君,赐姓刘氏。

又曰:灌夫,颍阴人也,父张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因得幸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师古曰:蒙,冒也。)

又曰:卫青字仲卿,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侯家。平阳侯曹寿,尚武帝姊阳信长公主。季与主家僮卫妪通,生青。青有同产兄卫长君及子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武帝,故青冒姓卫氏。

《汉书》曰: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也。房本姓李,推律自定为京氏。

《后汉书》曰:第五伦,字伯鱼,京兆人也。其先齐诸田,诸田徙园陵者多,故以次第为氏。

崔鸿《十六国春秋·夏录》曰:赫连勃勃下书:’朕之皇祖自北迁幽朔姓改姒氏,音殊中国,故从母氏为刘子,而从母之姓非礼也,朕将以义易之。帝王者,系天为子,是为徽,实与天连,今改姓曰赫连氏,庶协皇天之意。其非正统皆以铁伐为氏,庶朕宗族子孙刚锐如铁,皆堪伐人。’

《三国典略》曰:周蔡佑,字承先,陈留圉人,齐安郡守袭之子也。有膂力,便骑射。太祖以其战功,赐姓大利稽氏。

《唐书》曰:康国,即汉康居之国也。其王姓温,月氏人。先居张掖祁连山北昭武城,为突厥所破,南依葱岭,遂有其地。枝庶皆以昭武为姓,示不忘本也。

又曰:则天朝博州刺史琅琊王冲,据博州起兵。冲父豫州刺史越王贞又举兵於豫州,与相应。讨平之,改姓为虺氏。

又曰:尚可孤,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也,代居松漠之间。天宝末,归国隶安禄山,后事史思明。上玄中归顺,累授左右威卫二大将军。鱼朝恩之统禁军,爱其勇力,甚委遇之,俾为养子,奏改姓鱼氏。

又曰:李全略者,本姓王,名简,为镇州小将军,事王武俊。玄和中,节度使王承宗殁,军情不安,自拔归朝,授代州刺史。及长庆初,镇州军乱,害田弘正,穆宗为之旰食,以简尝为将,召问其计。简遂极言利害,愿有以自效。明年,擢拜横海军节度使,赐姓李氏,名全略,以崇宠之。

《白虎通》曰: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纪世别类,使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皆为重人伦也。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诗》云’天生蒸民’,《尚书》曰’平章百姓’。姓所以有百者何?以为古者圣人吹律定姓,以记其族。人含五常而生,正声有五,宫、商、角、徵、羽,转而相杂,五五二十五,转生四时,异气殊音悉备,故姓有百也。所以有氏者何?所以贵功德、下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闻其氏即可知矣。所以勉人为善也。或氏王父字者何?所以别诸侯之后,为兴灭国、继绝世也。王者之子称王子,王者之孙称王孙,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各以其王父字为氏。故《春秋》有’王子瑕’,《论语》有’王孙贾’,又有’卫公子’、’荆公孙朝’。鲁有仲氏、孟氏、叔氏、季氏〈楚有昭、屈、景氏,齐有高、国、崔、卢氏,以知其子孙也。王者之子亦称王子,兄弟立而皆封也。或曰王者之孙亦称王孙。《刑德放》曰:尧知命,表稷、契,赐姓于姬;皋陶典刑不表姓,言天任德远刑。禹姓姒,祖昌意,以薏苡生;殷姓子氏,祖以玄鸟子生也;周姓姬氏,祖以履大人迹生也。

《风俗通》曰:万类之中,惟人为贵。《春秋左氏传》:’官有世功,即有官族,邑亦如之。”《公羊》讥卫灭邢,《论语》贬昭公娶於吴,讳同姓也。盖姓有九,或氏於号,或氏於谥,或氏於爵,或氏於国,或氏於官,或氏於字,或氏於居,或氏於事,或氏於职。典号,唐虞夏殷也;以谥,戴武宣穆也;以爵,王公侯伯也;以国,曹鲁宋卫也;以官,司马、司徒、司寇、司空、司城也;以字,伯仲柿啪也;以居,城郭园池也;以事,巫卜陶丘也;以职,三马、五鹿、青牛、白马也。

《三辅旧事》曰:尧母字邆都,配高辛氏而生尧,因主人伊长孺为姓,谓之伊。

《陈留风俗传》曰:侯氏氏侯爵。周微,官失其守,故以侯爵为姓。

又曰:秦之先曰伯翳,佐舜扰驯鸟兽,锡姓曰嬴氏,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黄氏、江氏。

《文士传》曰:束晳字广微,踈广后也。王莽末,广曾孙孟造自东海避难归芜城,改姓去’踈’之’足’,为束氏。

《世说》曰:诸葛令恢与王丞相共争姓族前后。王曰:’何不言葛、王,而言王、葛?’诸葛曰:’譬言驴马,不言马驴,驴宁胜马耶?’

《论衡》曰:孔子推律,自知殷之苗也。

○名

《礼记·曲礼上》曰:名子者不以国,不以日月,不以隐疾,不以山川。(此在常语之中为后难讳也。《春秋传》曰:名,终将讳之。)

又曰:二名不偏讳。孔子之母名徵在,言徵不称在,言在不称徵也。

又《曲礼下》曰:君子已孤不更名。(重本也。)

又《大传》曰:名者,人治之大也,可无慎乎!(人治行以正人。)

《左传·桓公二年》曰:初,晋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条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师服曰:’异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自古有此言也。)今君命太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

又曰:子同生,以太子生之礼举之。公问名於申繻,对曰:’夫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若唐叔虞、鲁公子友。)以德命为义,(若文王名昌、武王名发也。)以类命为象,(若孔子首象尼丘山。)取於物吻假,(若伯鱼生,人有馈之鱼,因名之曰鲤。)取於父为类。(若子同生有与父同者也。)不以国,(国君之子,不自以本国为名也。)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君父之名,固非臣子所斥,然礼既卒,器以木铎徇,曰舍故而讳新,谓舍亲尽之祖,而讳新死者。)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祠,以器弊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僖侯名司徒,废为中军也。)宋以武公废司空,(武公名司空,废为司城也。)先君献、武废二山,(二山,具、敖也。鲁献公名具,武公名敖。)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曰:’是其生也,与吾同物,命之曰同。'(物,类也,谓同日也。)

又《闵公》曰:成季之将生也,桓公使卜楚丘之父卜之。曰:’男也,其名曰友。’及生,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命之。(遂以为名。)

又《文下》曰:鄋瞒侵齐。(鄋瞒,狄国名。)遂伐我。公卜使叔孙得臣追之,吉。冬十月,败狄于咸,获长狄侨如。(侨如,鄋瞒国之君。)以命宣伯。(得臣待事,而名其三。三子因名宣伯曰侨如,以旌其功也。)

又《宣上》曰:楚斗伯比淫于云阝子之女,生子文,弃诸梦中,虎乳之。云阝子畋见之,使收之。楚人谓乳为穀,谓虎为於菟,故命曰斗穀於菟。

又《宣上》曰: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予为伯儵。余,尔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徵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

又《定下》曰:鲁苫越生子,将待事而名之。阳州之役获焉,名之曰阳州。(欲自比侨如。)

《汉书》曰:司马相如,小名犬子。及长,慕蔺相如为人,更名相如。

《后汉书》曰:赵岐字台卿,生於御史台,因字台卿。

《东观汉记》曰:廉范为蜀郡守,令民不禁火,百姓皆喜,家得其愿,时生子皆以廉为名者千。

《魏志》曰:程昱本名立,梦登太山捧日,人或以梦告太祖。太祖曰:’终为吾腹心。’遂上加日。

又曰:邓艾字士载,棘阳人。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

又曰:王昶字文舒,太原人。其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一依谦实,以见其意。故兄子默,字处静;沉,字处道;其子浑,字玄冲;深,字道冲。遂书戒之曰:’夫人为子之道,莫大於宝身全行,以显父母。’

《吴志》曰:立子为太子。注曰,休制曰:’孤今为四子作名字,太子名,音如湖水湾澳之湾;字莔,音如迄今之迄。次子名尧攵,音如兕觥之觥;字о,音如玄〈口贤〉首之〈口贤〉。(音玄)次子名〈盍巨〉,音如草莽之莽;字盥,音如举物之举。次子名亢攵,音如褒衣下宽大之褒;字寅,音如有所推持之推。此都不与世所用者同,故钞旧文会合作之。’

《江表传》曰:顾雍从蔡伯喈学,专一清静,敏而易教。伯喈贵异之,谓曰:’卿必成致,今以吾名与卿。’故雍与伯喈同名,由此也。《吴录》曰:雍字玄叹,言为蔡邕之所叹也。

《晋书》曰:谢玄破苻坚於淮、淝,先有童谣云:’谁谓尔坚,石打破!’故桓豁以石名子以邀其功。

《晋中兴书》曰:咸和玄年,当徵苏峻,司徒导欲出王舒为外援。及更拜抚军将军、会稽内史,秩中二千石。舒上疏以父名会,不得作会稽。朝议以字同音异,於礼无嫌。舒陈音虽异而字同,求换他郡。於是改’会’字为’郐’。(古会切。)舒不得已亲职。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录》曰:李弇,字子□,陇西狄道人也。弇本名良,又妻姓梁,张骏戏之曰:’卿名良,妻姓梁,夫妻相同称,子孙将何以目其舅氏?昔耿弇以少年立功立事,吾今赖卿有同於耿氏。’乃赐名曰弇。

又曰:陈安成纪平庄人也。少慷慨,读书见许褚而慕之,乃自字虎侯。

<后魏书>曰:游肇,字伯始,高祖赐名。尚书令高肇,世宗之舅,为百僚慑惮,以肇名与己同,欲令改易。肇以高祖所赐,秉志不许,高肇甚衔之。世宗嘉其刚梗。

又曰:太和初,宋弁为殿中郎中。高祖尝因朝会之次,历访治道,弁年少官微,自下而对,声姿清亮,进止可观,高祖称善者久之。因是大被知遇,赐名为弁,意取弁和献玉,楚王不知宝也。

<宋书>曰:废帝讳昱,字德融,小字惠震,明帝长子也。大明七年正月辛丑生於卫尉府。太宗诸子在孕,皆以《周易》筮之,即以所得之卦为小字,故帝字惠震。

又曰:王景文,美风姿,好言玄理,少与陈郡谢庄齐名。太祖甚相钦重,故为太宗娶景文妹,而以景文名名太宗。

又曰:颜竣为丹阳尹,加散骑常侍。先是,竣未有子,而大司马江夏王义恭诸子为玄凶所杀,至是并各产男,上自为制名:名义恭子为伯禽,以比鲁公伯禽,周公旦之子也;名竣子为辟强,以比汉侍中张辟强,张良之子也。

<宋书>曰:谢庄五子(力计切)、朏、颢、嵸、(音扌忽。){艹瀹}、(音药。)世谓庄名子以风,月、景、山、水。

<梁书>曰:张嵊,字四山。初,嵊父稷为剡令,至嵊亭生之,因名嵊,字四山。少敦孝,行年三十馀,犹班衣受稷杖,动至数百,收泪欢然。

<三国典略>曰:周陆逞,字季明,绥德郡公通之弟也。初名彦,字世雄。魏文帝尝从容谓之曰:’尔既温裕,何乃字世雄,且为世之雄,非所宜也,於尔兄弟又复不类。’遂改焉。

<南史>曰:陈文帝尝谓宣帝曰:’我诸子皆以伯为名,汝诸子宜用叔为称。’宣帝因以访毛喜,喜即条自古名贤杜叔英、虞叔卿等二十馀人以启之,文帝称善。

<白虎通>曰:人必有姓名何?以吐情自纪,尊事人者也。《论语》曰:’名不正则言不顺。’三月名之何?天道一时,物有其变,人生三月,目煦亦能咳笑与人相答,故因其始有知而名之。故《礼》传曰:’子生三月则父名之。’名之於祖庙者,谓子之亲庙也,明当为宗祖子也。一说名之於燕寝,名者幼小卑贱之称也,质略,故於燕寝。殷以日名子何?殷家质直,故以生日名也。《尚书》言太甲、帝乙、武丁也。於名臣亦得以甲、乙生日名子,不使亦不止也。以《尚书》道殷臣,有巫咸、有祖巳也。何以诸侯不象王者以生日名子也?以大王名亶甫,王季名历,此殷之诸侯也。不以子丑为名何?曰:甲乙者幹也,子丑者枝也,幹者本,本贯,故以甲乙为名也。名或兼或单何?名子非一,或听其声律定其名,或依其事旁於形,故或兼或单也。依其事者,若后稷是也:弃之,因名为’弃’。旁其形者,孔子首类鲁尼丘山,故以为之名也。

<风俗通>曰:袁贺字玄服。祖父京为侍中,安帝始加玄服,京入贺,而贺始生,因名之曰贺,而字玄服。

<郑玄别传>曰:玄一子名益,字益恩。年二十三,相国孔府君举为孝廉。府君以多寇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乃令从家将兵奔救,遇贼见害,时年二十七也。妻有遗体生男,玄以太岁在丁卯,生此男以丁卯日生,生又手理与玄相似,故名曰小同。

<孟宗别传>曰:孟宗为豫章太守,民思其惠,路有行歌,故时之生子者,多以孟为名。

<江祚别传>曰:祚为南安太守,民思其德,生子多以为名字。

<蜀李书>曰:贾夷,字景叔,梓潼人也。太始初,内移河东,少仕晋台,为仓部令史。怀帝时,为安富令。中原丧乱,玉衡七年归国。武帝素闻夷名,重之,皇子雅生,因名贾夷。

<秦记>曰:后帝泓,字玄子,时东宫生。邵弘言于父曰:’君之於臣,先生之与其门人,名之可也。至於同官之於僚党,同姓之於昆弟,同门之於朋友,可以称其字,而不可斥其名。故《公羊传》曰:’名不若字’者,非谓其人之名不如其字尊,乃谓为人所字则近乎见尊、为人所名则近乎见卑也。古之君子之名子也,必以信义而择淑令,所以祥其名也;不以官职,所以殊其名也;不以畜币,所以重其名也;不以隐疾,所以显其名也;遍告内外,所以昭其名也;书而藏之,所以宝其名也;贱者避焉,所以贵其名也;冠而有字,所以尊其名也。名成乎礼,字依乎名。名,字之本;字,名之末也。为本故尊,为末故卑,尊故其礼祥,卑故其事略也。且妇人无名,故贱於丈夫;野人无名,故贱於学士。名者,己之所以事尊,尊者之所以命己;字则己之所以接卑,卑者之所以称己;未有用之于尊而为卑,用之于卑而为尊者也。’

<搜神记>曰:齐惠公之妾萧桐子见御有身,以其贱,不敢言也。取薪而生顷公於野,又不敢举也。狸乳鹯覆之,人见而收之,因名无野。

何槙《玄寿赐名叙》曰:

新妇荀氏所生女,以岁在丁丑四月五日始出时生。

此月斗建巳,其日又巳,其时加卯,甲乙卯皆东南,春夏天地动发,万物滋生,今月吉,月之善时也。

又於《易》卦,震位在卯,巽位在巳,震为长男,巽为长女。

而此女孙,正用兹日斯时,始瞻日月,岂伊先祖之灵,实临佑之!

玄发素颜,妇人之上姿也;寿考无疆,生民之至愿也。

故赐名曰’玄寿’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三-译文

《说文》说:姓,是指人出生时的标记。古时候,神圣的母亲感应天意而生子,因此被称为天子。因为出生时与女性有关,所以姓从女字旁,生字也是声旁。

《易类谋》说:黄帝通过吹律来确定姓。

《左传·隐八年》说:无骇去世,羽父请求赐予谥号和族名。国君向众仲询问族名。众仲回答说:‘天子建立德行,根据出生时的情况赐予姓,(根据其出生的来源赐予姓。比如舜从沩汭而来,所以称为陈姓的妫姓。)赐予土地并赋予氏名。诸侯因为没有赐姓,所以他们的臣子根据其王父的字来作为氏名,因此以此作为族名,官职有世袭的功绩,就有官族,封地也是如此。’国君命令以字为展姓。(无骇是公子展的孙子,所以用丧氏作为丧葬的氏名。)

又《襄二十四年》说:穆叔去晋国。范宣子迎接他,询问他,说:‘古人有句话叫死而不朽,是什么意思?’穆叔没有回答。宣子说:‘从前我的祖先,从虞朝以上,是陶唐氏,在夏朝是御龙氏,在商朝是豕韦氏,在周朝是唐、杜氏,晋国主持夏盟时是范氏,这就是所说的不朽吧?’穆叔说:‘据我所知,这叫做世袭的禄位,不是不朽。’

《史记》说:太公望吕尚,是东海人,他的祖先曾经是四岳,辅佐大禹治理水土,非常有功,在虞夏之际被封在吕地,本姓姜,跟随封地姓,所以称为吕尚。

《汉书》说:夏侯婴担任滕县县令,因此被称为滕公。到了他的曾孙夏侯颇娶了公主,公主随外家姓,称为孙公,所以滕公的子孙改姓孙。

又曰:戍卒娄敬请求见皇帝,劝说皇帝说:‘陛下取得天下与周朝不同,而都城在雒阳,不方便,不如入关占据秦国的坚固之地。’皇帝向张良咨询,张良因此劝说皇帝。那天皇帝的车队西行,定都长安,任命娄敬为奉春君,赐姓刘。

又曰:灌夫是颍阴人,他的父亲是张孟,曾经担任颍阴侯。灌婴是舍人,因此得到皇帝的宠信,升至二千石,因此得以冒姓灌孟。(师古注:蒙,即冒。)

又曰:卫青字仲卿,他的父亲是郑季,是河东平阳人,以县吏的身份在侯家服役。平阳侯曹寿是武帝的姐姐阳信长公主的丈夫。郑季与公主家的奴婢卫妪通奸,生下卫青。卫青有同父异母的兄弟卫长君和女儿卫子夫,卫子夫从平阳公主家得到武帝的宠爱,因此卫青冒姓卫。

《汉书》说:京房字君明,是东郡顿丘人。京房本姓李,根据律法自定为京姓。

《后汉书》说:第五伦字伯鱼,是京兆人。他的祖先原本是齐国的田姓,许多田姓人迁往园陵,因此按照次序作为姓。

崔鸿《十六国春秋·夏录》说:赫连勃勃下诏:‘我的皇祖从北方迁移到幽朔,姓改为姒氏,与中原发音不同,因此跟随母亲姓刘,但母亲的姓不符合礼制,我将用义来改变它。帝王是天的儿子,与天相连,现在改姓为赫连,希望与皇天的意愿相协调。其他非正统的都使用铁伐作为姓,希望我的宗族子孙都像铁一样刚强,都能征服敌人。’

《三国典略》说:周蔡佑字承先,是陈留圉人,是齐安郡守蔡袭的儿子。有很强的体力,擅长骑射。太祖因为他的战功,赐姓大利稽。

《唐书》说:康国,即汉代的康居国。国王姓温,是月氏人。先居住在张掖祁连山北的昭武城,被突厥打败后,南依葱岭,于是占据了那里。分支后代都以昭武作为姓,表示不忘根本。

又曰:武则天时期,博州刺史琅琊王冲在博州起兵。冲的父亲豫州刺史越王李贞也在豫州起兵,与冲呼应。平定叛乱后,改姓为虺。

又曰:尚可孤,是东部鲜卑宇文氏的分支,代居松漠之间。天宝末年,归顺国家,隶属于安禄山,后来事奉史思明。后来归顺,多次授予左右威卫大将军。鱼朝恩统率禁军,喜爱他的勇力,非常信任他,收他为养子,上奏改姓鱼。

又曰:李全略,本姓王,名简,是镇州的小将军,事奉王武俊。玄和中,节度使王承宗去世,军情不稳,他自行归顺朝廷,被任命为代州刺史。到了长庆初年,镇州军队发生叛乱,杀害了田弘正,穆宗因此非常忧虑,因为简曾经担任过将领,召见他询问对策。简就直言利害,愿意有所贡献。第二年,被提升为横海军节度使,赐姓李,名全略,以示尊宠。

《白虎通》说:人之所以有姓,是为了崇尚恩爱、厚待亲人、远离禽兽,区分婚姻。因此记录世系和类别,使人在生时相爱,死后哀悼,同姓不能通婚,都是为了重视人伦。姓就是生,人禀受天气而生。《诗经》说‘天生蒸民’,《尚书》说‘平章百姓’。姓之所以有一百个,是因为古代圣人吹律来定姓,以记录其族。人包含五种常性而生,正声有五种,宫、商、角、徵、羽,相互转合,五五二十五,转生四时,不同的气息和声音都齐备,所以姓有一百个。之所以有氏,是为了尊贵功德、贬低技艺,或者根据官职、事情来作为氏,听到氏就可以知道。

《风俗通》说:在万物之中,只有人是尊贵的。《春秋左氏传》说:‘官职有世袭的功绩,就有官族,封地也是如此。’《公羊传》批评卫灭邢,《论语》贬低鲁昭公娶吴国公主,都是为了避讳同姓。

《三辅旧事》说:尧的母亲名叫邆都,与高辛氏结婚生下尧,因此以主人伊长孺为姓,称为伊。

《陈留风俗传》说:侯氏是以侯爵为姓。周朝衰落时,官职失去了原有的守护者,因此以侯爵作为姓氏。

《陈留风俗传》又说:秦朝的祖先名叫伯翳,辅佐舜帝驯服鸟兽,赐姓为嬴,他的后代分封在不同的国家,以国名为姓,有徐姓、郯姓、黄姓、江姓。

《文士传》说:束晳字广微,是踈广的后代。王莽末年,踈广的曾孙孟造从东海避难回到芜城,改姓去掉了‘踈’字中的‘足’,改为束姓。

《世说》说:诸葛令恢和王丞相争论姓族先后的问题。王丞相说:‘为什么不先说葛、王,而先说王、葛?’诸葛令恢回答说:‘就像说驴马,不说马驴,难道驴比马还强吗?’

《论衡》说:孔子推演律法,知道自己属于殷商的后代。

《礼记·曲礼上》说:给孩子起名时不以国名为名,不以日月为名,不以隐疾为名,不以山川为名。(这在常语中是比较难避讳的。《春秋传》说:名字最终是要避讳的。)

《礼记·曲礼上》又说:两个名字不能只避讳一个。孔子的母亲名叫徵在,提到徵时不称在,提到在时不称徵。

《礼记·曲礼下》说:君子如果成为孤儿就不更改名字。(这是重视根本的表现。)

《大传》说:名字是治理国家的大事,怎能不谨慎呢!(人治是通过正人来实现。)

《左传·桓公二年》说:起初,晋穆侯的夫人姜氏在条之战中生下太子,给他起名叫仇。他的弟弟在千亩之战中生,给他起名叫成师。师服说:‘君主给孩子起名真是奇怪啊!名字是用来表达意义的,意义是用来产生礼仪的,礼仪是用来体现政治的,政治是用来端正民众的。因此政治得当民众就会听从,简单就会产生混乱。美好的配对叫妃,怨恨的配对叫仇,这是古代的命名方式。(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说法。)现在君主给太子起名叫仇,给弟弟起名叫成师,这刚开始就预示着混乱,哥哥难道要被取代吗?’

《左传·桓公二年》又说:如果孩子是同一天生的,就用太子出生的礼仪来命名。晋献公问申繻孩子的名字,申繻回答说:‘名字有五种: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出生时的情况为信(比如唐叔虞、鲁公子友),以德行为义(比如文王名昌、武王名发),以形象为象(比如孔子首象尼丘山),从物品的谐音中取假(比如伯鱼生,有人送鱼,因此取名鲤),从父亲的名字中取类(比如子同生有与父亲同名的),不以国名为名,不以官职为名,不以山川为名,不以隐疾为名,不以牲畜为名,不以器物为名。周人以避讳来事奉神明,名字最终是要避讳的。(君父的名字,固然不是臣子所敢指责的,但是按照礼节,已经结束,用木铎宣告,说放弃旧名而避讳新名,就是说放弃亲近的祖先,而避讳新死的人。)因此,以国名为名就废弃了名字,以官职为名就废弃了职责,以山川为名就废弃了主神,以牲畜为名就废弃了祭祀,以器物为名就废弃了礼仪。晋国因为僖侯废弃了司徒(僖侯名司徒,废弃为中军),宋国因为武公废弃了司空(武公名司空,废弃为司城),先前的君主献公、武公废弃了二山(二山指具、敖,鲁献公名具,武公名敖),因此大的事物不能用来命名。’晋献公说:‘他的出生和我一样,就叫他同吧。’(物,指同类,即同一天生的。)

《左传·闵公》说:成季将要生孩子时,齐桓公让卜楚丘的父亲为他占卜。卜楚丘说:‘是个男孩,他的名字叫友。’孩子出生后,手上有字‘友’,于是就用这个名字。(就这样取了名字。)

《左传·宣公》说:鄋瞒国侵犯齐国。(鄋瞒,是狄国的名字。)于是攻打我们。齐桓公占卜,让叔孙得臣追击,结果吉利。冬十月,在咸地打败狄人,俘虏了长狄侨如。(侨如,是鄋瞒国的君主。)用这个名来命名宣伯。(得臣等待事情处理完毕,才给三个孩子取名。三个孩子因此以宣伯为名,以表彰他的功绩。)

《左传·宣公》说:楚国的斗伯比与云阝子之女通奸,生下儿子文,抛弃在梦中,老虎用奶喂养他。云阝子打猎时看到他,让人收养了他。楚人把喂奶叫作穀,把老虎叫作於菟,所以给他起名叫斗穀於菟。

《左传·宣公》说:郑文公有位贱妾叫燕姞,梦见天使给她兰花,说:‘我是你的祖先伯儵,我给你这个孩子。’因为兰花有国香,人们都爱慕它,就像这样。后来文公见到她,给了她兰花并和她同房。燕姞推辞说:‘我不才,有幸有孩子,将不会信任我,怎么敢要求兰花呢?’文公说:‘好吧。’生下穆公,给他起名叫兰。

《左传·定公》说:鲁国苫越生了一个孩子,准备等事情处理完毕再给他起名。在阳州之战中被俘获,于是给他起名叫阳州。(想要与侨如相提并论。)

《汉书》说:司马相如的小名叫犬子。长大后,羡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叫相如。

《后汉书》说:赵岐字台卿,出生在御史台,因此字台卿。

《东观汉记》说:廉范担任蜀郡太守,命令百姓不禁火,百姓都很高兴,家里人都得到了想要的,当时生下的孩子都以廉为名,有一千个。

《魏志》说:程昱本名立,梦见登上泰山捧太阳,有人把梦告诉了曹操。曹操说:‘你最终会是我的心腹。’于是给他加上‘日’字。

《魏志》又说:邓艾字士载,是棘阳人。十二岁时,跟随母亲到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的碑文‘言为世范,行为士则’,邓艾于是自命名为范,字士则。后来家族中有和他同名的人,因此改名。

《魏志》又说:王昶字文舒,是太原人。他为兄长的儿子和自己的儿子起名字,都按照谦逊实在的原则,以表达他的意思。因此,兄长的儿子叫默,字处静;沉,字处道;他的儿子叫浑,字玄冲;深,字道冲。于是写信告诫他们说:‘为人父母的道理,没有比保重身体、保持品行更重要的了,以此来显扬父母。’

《吴志》说:立太子为太子。注解中说,孙休制定说:‘我现在为四个儿子起名字,太子名叫湾,字莔,音如湖水湾澳之湾;次子名叫尧攵,字о,音如兕觥之觥;次子名叫〈盍巨〉,字盥,音如举物之举;次子名叫亢攵,字寅,音如有所推持之推。这些都不与世人常用的名字相同,因此抄写旧文来配合他们。’

《江表传》说:顾雍跟随蔡伯喈学习,专心致志,聪明且容易教导。蔡伯喈认为他与众不同,对他说:‘你一定会大有成就,现在用我的名字给你。’因此顾雍和蔡伯喈同名,就是这个原因。《吴录》说:顾雍字玄叹,意思是说他是被蔡邕所赞叹的。

《晋书》说:谢玄在淮河、淝水之战中打败了苻坚,之前有童谣说:‘谁谓尔坚,石打破!’因此桓豁用‘石’字给孩子起名,以期望他的功绩。

《晋中兴书》说:咸和玄年,征讨苏峻,司徒导想要让王舒作为外援。等到王舒被任命为抚军将军、会稽内史,官秩为中二千石。王舒上疏说,因为父亲的名字叫会,不能担任会稽内史。朝廷商议认为,虽然读音不同但字形相同,在礼节上没有问题。王舒认为虽然读音不同但字形相同,请求更换其他郡。于是将‘会’字改为‘郐’(古会切)。王舒不得已亲自上任。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录》说:李弇,字子□,是陇西狄道人。他本名叫良,又因为妻子姓梁,张骏开玩笑说:‘你的名字叫良,妻子姓梁,夫妻俩名字相同,那你们的子孙将来怎么称呼他们的舅舅呢?以前耿弇年轻时就立了功,我现在也依赖你,有像耿氏一样的才能。’于是赐给他名叫弇。

又记载:陈安成纪平庄人。他年轻时就豪爽,读书时看到许褚就羡慕他,于是自己取字为虎侯。

《后魏书》记载:游肇,字伯始,是高祖赐的名。尚书令高肇,是世宗的舅舅,百官都很敬畏他,因为他的名字和高祖相同,想要让他改名。游肇因为这是高祖赐的名,坚持自己的志向,不允许改名,高肇非常怨恨他。世宗赞赏他的刚直。

又记载:太和初年,宋弁担任殿中郎中。高祖曾在朝会上询问治国之道,宋弁年纪轻轻,官职卑微,但他自下而上回答,声音清亮,举止得体,高祖称赞他很久。因此受到了重用,赐给他名叫弁,意思是取弁和献玉,楚王不知道宝物的价值。

《宋书》记载:废帝名叫昱,字德融,小字惠震,是明帝的长子。大明七年正月辛丑日出生在卫尉府。太宗的诸子在怀孕时,都用《周易》占卜,根据所得的卦象作为小字,所以皇帝的字是惠震。

又记载:王景文,风度翩翩,喜欢谈论玄学,年轻时和陈郡谢庄齐名。太祖非常钦佩他,所以让太宗娶了景文的妹妹,并以景文的名字命名太宗。

又记载:颜竣担任丹阳尹,加封散骑常侍。在此之前,颜竣没有儿子,而大司马江夏王刘义恭的诸子被凶徒杀害,到这时,他们各自生了儿子,皇帝亲自为他们取名:刘义恭的儿子取名伯禽,以比鲁公伯禽,周公旦的儿子;颜竣的儿子取名辟强,以比汉侍中张辟强,张良的儿子。

《宋书》记载:谢庄有五个儿子(力计切)、朏、颢、嵸、(音扌忽。){艹瀹},(音药。),世人说谢庄给孩子取名是根据风、月、景、山、水。

《梁书》记载:张嵊,字四山。起初,张嵊的父亲张稷担任剡令,在嵊亭生下他,因此取名嵊,字四山。他从小孝顺,年纪三十多岁时,仍然穿着孝服接受父亲张稷的杖责,动辄数百次,收泪欢然。

《三国典略》记载:周陆逞,字季明,是绥德郡公陆通的弟弟。起初名叫彦,字世雄。魏文帝曾经随意地对他说:‘你既然温文尔雅,为什么字叫世雄,且成为世间的英雄,这不合适,而且和你的兄弟也不相称。’于是改了名字。

《南史》记载:陈文帝曾经对宣帝说:‘我的儿子们都用伯作为名字,你的儿子们应该用叔作为称呼。’宣帝因此询问毛喜,毛喜立即列举了从古至今的二十多位名贤,如杜叔英、虞叔卿等,以启奏文帝,文帝称赞。

《白虎通》记载:人为什么必须有姓名呢?因为通过姓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尊重他人。《论语》说:‘名字不端正,言语就不顺。’三月取名的原因是什么?天道一时,万物有其变化,人生下来三个月,眼睛能够照人,也能咳嗽笑出声,与人交流,所以根据他们开始有知的时候取名。所以《礼》传中说:‘孩子出生三个月后,父亲给他取名。’在祖庙取名,是指孩子对祖先的庙宇的称呼,表明他将成为宗祖的后代。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卧室取名,名字是幼小卑贱的称呼,简单朴素,所以在卧室。

《风俗通》记载:袁贺字玄服。他的祖父袁京担任侍中,安帝开始穿玄色衣服,袁京进宫时,袁贺刚刚出生,因此取名贺,字玄服。

《郑玄别传》记载:郑玄有一个儿子名叫益,字益恩。二十三岁时,相国孔府君举荐他为孝廉。孔府君因为都昌有很多盗贼,被贼人管亥围困,于是命令他从家中带兵救援,在途中遇到贼人被杀害,当时二十七岁。妻子有遗腹子,郑玄因为当年是丁卯年,这个男孩也是丁卯日出生,出生时手纹和郑玄相似,所以取名小同。

《孟宗别传》记载:孟宗担任豫章太守,百姓怀念他的恩惠,路上有歌颂他的歌声,所以当时生孩子的人,多以孟为名。

《江祚别传》记载:江祚担任南安太守,百姓怀念他的德行,生孩子的人多以此为名字。

《蜀李书》记载:贾夷,字景叔,是梓潼人。太始初年,内迁到河东,年轻时在晋朝的台省任职,担任仓部令史。怀帝时,担任安富令。中原战乱,玉衡七年回到国家。武帝一直听说贾夷的名声,非常重视他,皇子雅生,因此取名贾夷。

《秦记》记载:后帝泓,字玄子,当时在东宫出生。邵弘对父亲说:‘您对臣子,先生对其门人,可以称呼名字。至于同官的僚党,同姓的兄弟,同门的友人,可以称呼他们的字,但不能直呼其名。所以《公羊传》说:“名不若字”并不是说人的名字不如字尊贵,而是说被人称呼字的人更接近被尊敬,被人称呼名的人更接近被轻视。古代的君子取名,一定以诚信和义气为准则,所以取名字要吉祥;不以官职取名,所以名字可以区分;不以畜币取名,所以名字要庄重;不以隐疾取名,所以名字要显扬;遍告内外,所以名字要显明;写下来并藏起来,所以名字要珍贵;地位低的人避免使用,所以名字要尊贵;成年后取字,所以字要尊贵。名字是根据礼节取的,字是根据名字取的。名字是根本,字是末节。因为根本所以尊贵,因为末节所以卑下,尊贵所以礼节吉祥,卑下所以事情简单。而且妇女没有名字,所以比男子低贱;乡下人没有名字,所以比读书人低贱。名字是己用来事奉尊长,尊长用来命名己的;字是己用来接触卑下,卑下用来称呼己的;没有用之于尊长而为卑下,用之于卑下而为尊长的。

《搜神记》记载:齐惠公的妾室萧桐子怀孕了,因为她身份低微,不敢说出来。她砍柴时在野外生下了顷公,又不敢声张。野猫哺乳鹯鸟,人看到后收养了他,因此取名无野。

何槙的《玄寿赐名叙》中说:新媳妇荀氏生的女儿,在丁丑年四月五日出生,那天正是她出生的时候。这个月北斗七星的位置在巳位,那天也是巳日,而当时正值卯时,甲乙卯都属于东南方位,春夏季节天地活动,万物开始生长,这个月是个吉祥的日子,是月份中最好的时机。

再看《易经》中的卦象,震位在卯,巽位在巳,震代表长男,巽代表长女。而这个女孩,正好在这天这个时辰出生,开始看日月,难道不是祖先的灵气实际在庇佑她吗!黑色的头发,洁白的脸庞,是妇女中最好的容貌;长寿无边,是百姓最大的愿望。因此,赐给她名字叫’玄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三-注解

姓: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家族标志,具有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母系社会,最初是由女性的氏族名称演变而来。在古代,姓具有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家族血脉的重要手段。

天子:天子是中国古代对皇帝的尊称,意为天命所归的君主。

氏:氏是姓的衍生,用于区分同姓的不同家族或个人。在古代,贵族的氏往往与其官职、封地、功绩有关。

谥:谥是对已故君主、贵族、大臣等的尊称,用以评价其一生。

诸侯:诸侯是中国古代分封制下的地方领主,拥有一定的土地和权力。

字:字是古代对人的别称,多用于尊称或自称。

官族:官族是指因官职世袭而形成的家族。

邑:邑是指古代的城市或封地。

世禄:世禄是指世袭的官职和俸禄。

封:封是指君主授予贵族土地和封号,以示赏赐。

四岳:四岳是中国古代的四方山岳神,也是古代的四方诸侯。

平水土:平水土是指治理水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吕尚:吕尚是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文王的大臣。

滕公:滕公是指滕国国君的封号。

奉春君:奉春君是古代的一种官职,位高权重。

灌夫:灌夫是中国古代著名将领。

卫青:卫青是中国古代著名将领,汉武帝的岳父。

京房:京房是中国古代著名学者、天文学家。

第五伦:第五伦是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

赫连勃勃:赫连勃勃是中国古代五胡十六国时期夏国的建立者。

大利稽氏:大利稽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姓氏。

康国:康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国家。

虺氏:虺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姓氏。

鱼氏:鱼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姓氏。

李全略:李全略是中国古代著名将领。

五常: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

宫、商、角、徵、羽: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代五音的名称。

百:百在这里指的是众多的意思,表示姓氏的多样性。

典号:典号是指古代的官方称号。

谥号:谥号是指古代对已故君主、贵族、大臣等的尊称。

爵位:爵位是指古代贵族的封号。

国名:国名是指古代国家的名称。

官名:官名是指古代官职的名称。

字辈:字辈是指家族中成员的字辈排行。

居地:居地是指家族的居住地。

事迹:事迹是指家族成员的生平事迹。

职业:职业是指家族成员的职业。

伊长孺:伊长孺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人物,尧的母亲。

高辛氏:高辛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部族名称。

侯氏:侯氏是中国的一个姓氏,源自周朝的侯爵。侯爵是周朝的一种爵位,代表一定的政治地位和权力。

周微:周微指的是周朝衰落时期,政治不稳定。

官失其守:官失其守意味着官员失去了自己的职责和地位。

伯翳:伯翳是秦朝的先祖,曾辅佐舜帝治理国家,因功被封为伯。

嬴氏:嬴氏是秦朝的姓氏,源自伯翳的封号。

徐氏:徐氏是中国的一个姓氏,源自分封制度中的徐国。

郯氏:郯氏是中国的一个姓氏,源自分封制度中的郯国。

黄氏:黄氏是中国的一个姓氏,源自分封制度中的黄国。

江氏:江氏是中国的一个姓氏,源自分封制度中的江国。

束晳:束晳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字广微。

踈广:踈广是束晳的祖先。

王莽:王莽是新朝的开国皇帝,他的统治时期以改革著称。

孟造:孟造是王莽末年的一个人物。

芜城:芜城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诸葛令恢:诸葛令恢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曾任丞相。

王丞相:王丞相指的是王导,是东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殷之苗:殷之苗指的是孔子是商朝后裔。

名子:名子是指给婴儿起名。

国:国在这里指的是国家。

日月:日月指的是日和月,常用来表示时间。

隐疾:隐疾指的是不明显的疾病。

山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

二名不偏讳:二名不偏讳是指对一个人的名字,不能只称呼其中一个字。

曲礼上:曲礼上是指《礼记》中的一篇。

春秋传:春秋传是指《春秋左氏传》,是《春秋》的注释。

终将讳之:终将讳之指的是名字最终会被避讳。

曲礼下:曲礼下是指《礼记》中的一篇。

大传:大传是指《礼记》中的一篇。

人治:人治是指以人为中心的政治治理。

正人:正人是指纠正人的行为。

左传:左传是指《春秋左氏传》,是《春秋》的注释。

晋穆侯:晋穆侯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君主。

姜氏:姜氏是晋穆侯夫人的姓氏。

条之役:条之役是晋穆侯时期的一次战役。

千亩之战:千亩之战是晋穆侯时期的一次战役。

师服:师服是晋穆侯时期的一位官员。

命之:命之是指给予名字。

成师:成师是晋穆侯的一个儿子的名字。

师:师在这里指的是军队。

妃:妃是指夫妻关系。

怨耦:怨耦是指夫妻关系不好。

命:命在这里指的是给予名字。

子同生:子同生是指双胞胎。

申繻:申繻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官员。

信:信在这里指的是真实、可靠。

义:义在这里指的是合乎道德。

象:象在这里指的是象征。

假:假在这里指的是借用。

类:类在这里指的是相似。

物吻假:物吻假是指取自物品的名称。

畜牲:畜牲指的是家畜。

器币:器币指的是器物和货币。

讳事神:讳事神是指避讳神灵的名字。

舍故而讳新:舍故而讳新是指放弃旧的名字而使用新的名字。

舍亲尽之祖:舍亲尽之祖是指放弃亲近的祖先的名字。

新死者:新死者是指新去世的人。

晋以僖侯废司徒:晋以僖侯废司徒是指晋国因为僖侯的名字与司徒官名相同,而废除了司徒官职。

宋以武公废司空:宋以武公废司空是指宋国因为武公的名字与司空官名相同,而废除了司空官职。

先君献、武废二山:先君献、武废二山是指鲁国因为献公和武公的名字与山名相同,而废除了这两座山。

大物不可以命:大物不可以命是指重要的东西不应该用来命名。

物:物在这里指的是同类的事物。

鄋瞒:鄋瞒是古代的一个国家名。

狄:狄是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

叔孙得臣:叔孙得臣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官员。

咸:咸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长狄侨如:长狄侨如是鄋瞒国的一位君主。

宣伯:宣伯是叔孙得臣的儿子。

云阝子:云阝子是楚国的女子。

斗伯比:斗伯比是楚国的官员。

穀:穀在这里指的是谷物。

於菟:於菟是古代对虎的称呼。

燕姞:燕姞是郑文公的一个妾室。

兰:兰是郑穆公的名字。

苫越:苫越是鲁国的一个地名。

阳州:阳州是鲁国的一个地名。

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

犬子:犬子是司马相如的小名。

蔺相如:蔺相如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官员。

赵岐:赵岐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

御史台:御史台是古代的监察机构。

廉范:廉范是东汉时期的官员。

蜀郡:蜀郡是古代的一个郡名。

程昱:程昱是东汉末年的官员。

太祖:太祖指的是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

邓艾:邓艾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将领。

棘阳:棘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陈寔:陈寔是东汉时期的官员。

王昶:王昶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官员。

太原:太原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休制:休制是指皇帝的命令。

蔡伯喈:蔡伯喈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

伯喈:伯喈是蔡伯喈的字。

蔡邕:蔡邕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

桓豁:桓豁是东晋时期的官员。

苻坚:苻坚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

淮、淝:淮、淝是指淮河和淝水。

童谣:童谣是指儿童所唱的歌谣。

石:石在这里指的是石破天惊,形容事情重大。

咸和:咸和是东晋时期的年号。

苏峻:苏峻是东晋时期的将领。

司徒导:司徒导是东晋时期的官员。

王舒:王舒是东晋时期的官员。

抚军将军:抚军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官职。

会稽内史:会稽内史是古代的一种官职。

秩中二千石:秩中二千石是指官职的等级。

郐:郐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李弇:李弇,字子□,陇西狄道人,本名良,后因妻姓梁,故被赐名弇。

耿弇:耿弇,东汉名将,以少年立功著称,此处张骏以耿弇为榜样,赐名李弇。

陈安:陈安,字虎侯,纪平庄人,少年时慕许褚,故自字虎侯。

游肇:游肇,字伯始,高祖赐名,尚书令高肇的弟弟,以刚直著称。

宋弁:宋弁,字弁,为殿中郎中,因才学出众,被赐名。

废帝讳昱:废帝刘昱,字德融,小字惠震,明帝长子,以《周易》筮得卦象取名。

王景文:王景文,美风姿,好言玄理,与陈郡谢庄齐名,因太宗娶景文妹,故以景文名太宗。

颜竣:颜竣,为丹阳尹,加散骑常侍,其子被命名为辟强,以比汉侍中张辟强。

谢庄:谢庄,有五子,世谓庄名子以风、月、景、山、水。

张嵊:张嵊,字四山,因生于嵊亭,故得名。

周陆逞:周陆逞,字季明,初名彦,字世雄,后因魏文帝建议改字。

陈文帝:陈文帝,对宣帝之子命名提出建议,以叔为称。

伯:伯,古代对长子的称呼,此处指义恭之子。

辟强:辟强,汉侍中张良之子,此处指颜竣之子。

太和:太和,指北魏时期的一个年号。

殷:殷,指商朝,商代以日名子。

大王:大王,指商朝的诸侯,此处指商朝的诸侯不以子丑为名。

甲乙:甲乙,指天干,用于命名。

子丑:子丑,指地支,用于命名。

名臣:名臣,指有功绩的臣子。

大王名亶甫:大王名亶甫,指商汤,亶甫为其名。

王季名历:王季名历,指商汤之子,历为其名。

后稷:后稷,指周代祖先,因弃之,故名为后稷。

鲁尼丘山:鲁尼丘山,指孔子首类鲁尼丘山,故以为名。

袁贺:袁贺,字玄服,因祖父入贺而生,故得名。

孔府君:孔府君,指孔融,孔融举荐益为孝廉。

孟宗:孟宗,为豫章太守,民思其惠,生子多以孟为名。

江祚:江祚,为南安太守,民思其德,生子多以为名字。

贾夷:贾夷,字景叔,梓潼人,因武帝重之,故皇子雅生,因名贾夷。

后帝泓:后帝泓,字玄子,时东宫生。

齐惠公:齐惠公,齐国的君主,其妾萧桐子生子,因贱不敢言,故名无野。

何槙:何槙,人名,此处指撰写《玄寿赐名叙》的作者。

玄寿赐名叙:《玄寿赐名叙》是一篇古代文献,记载了某位女性被赐名“玄寿”的原因和过程。

新妇荀氏:新妇,指新婚的妇女;荀氏,指新娘的姓氏。

丁丑:丁丑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一个具体的年份,此处指某一年。

四月五日:指农历四月初五这一天。

斗建巳:斗建,指古代天文学中用来指示季节的星宿;巳,是地支之一,代表方位为东南。

加卯:加,指到达;卯,是地支之一,代表方位为东南,与震位相合。

甲乙卯:甲乙是天干,卯是地支,这里指的是天干地支的组合,代表特定的方位和时辰。

春夏天地动发,万物滋生:指春夏季节,天地之气活跃,万物生长繁殖。

今月吉,月之善时也:今月,指上文提到的四月;吉,指吉祥;善时,指吉利的时候。

《易》卦:《易》即《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哲学书籍;卦,是《易经》中的基本单位,由六个爻组成。

震位在卯,巽位在巳:震和巽是《易经》中的两个卦名,震位在卯,巽位在巳,分别代表长男和长女。

长男,长女:在《易经》中,震卦代表长男,巽卦代表长女。

此女孙:此女,指上文提到的女儿;孙,指孙女,此处可能是指女儿的女儿。

玄发素颜:玄发,指黑色的头发;素颜,指洁白的面容,这里形容女子美貌。

妇人之上姿也:指这是妇女中最美好的姿态。

寿考无疆:寿考,指长寿;无疆,指没有边界,此处指长寿无边。

生民之至愿也:生民,指人民;至愿,指最大的愿望,此处指人民最大的愿望是长寿。

赐名曰:赐名,指给予名字;焉,是句末语气词,用于句尾,相当于“了”或“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三-评注

何槙《玄寿赐名叙》中的这段古文,通过精炼的文字,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生命以及宗教信仰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

首先,文中提到的‘新妇荀氏所生女,以岁在丁丑四月五日始出时生’,是对出生日期的详细记载。‘岁在丁丑’表明了这是干支纪年法中的特定年份,‘四月五日’则具体到了日期。这种纪年方式体现了古人对时间节律的重视,以及对生命起点的精确记录。

‘此月斗建巳,其日又巳,其时加卯,甲乙卯皆东南’这一句,描绘了出生当天的天象。斗建巳指的是北斗七星中的斗柄指向巳位,巳位在五行中对应着火,象征着温暖和生机。‘其时加卯’则是指时间上正值卯时,卯时在一天中的时间对应着东方,与木相对应,代表着生长和活力。甲乙卯皆东南,强调了东南方位的重要性,这在古代风水学中是一个吉祥的方位。

‘春夏天地动发,万物滋生,今月吉,月之善时也’进一步强调了出生月份的吉祥意义。春夏之交,天地之气旺盛,万物生长,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期,因此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月份。

‘又於《易》卦,震位在卯,巽位在巳,震为长男,巽为长女’这句话则将出生日期与《易经》的卦象联系起来。震卦位于卯位,代表长男;巽卦位于巳位,代表长女。这种结合了天文、历法和《易经》的命名方式,体现了古人对宇宙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占卜。

‘而此女孙,正用兹日斯时,始瞻日月,岂伊先祖之灵,实临佑之’表达了出生的这一天,是先祖的庇佑,是家族的荣幸。这种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家族传承的重视,是古代中国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玄发素颜,妇人之上姿也;寿考无疆,生民之至愿也’对女孩的外貌和寿命进行了赞美。‘玄发’和‘素颜’描绘了她的美丽,而‘寿考无疆’则是对她长寿的祝愿,这是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故赐名曰“玄寿”焉’最后一句,点明了赐名的含义。‘玄寿’既包含了她的出生时间和天象,也蕴含了对她美丽和长寿的祝愿,这个名字既独特又富有深意,体现了古人对命名文化的重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24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