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张飞-原文
先主一见马超,以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超见先主待之厚也,阔略无上下礼,与先主言,常呼字,关羽怒,请杀之,先主不从,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
明日大会诸将,羽、飞并挟刃立直,超入,顾坐席,不见羽、飞座,见其直也,乃大惊。
自后乃尊事先主。
[冯述评]
释严颜,诲马超,都是细心作用,后世目飞为粗人,大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张飞-译文
刘备第一次见到马超,就任命他为平西将军,封为都亭侯。马超看到刘备对他非常厚待,便不拘礼节,与刘备交谈时常常直呼其名。关羽对此非常愤怒,请求杀掉马超,但刘备不同意。张飞说:“既然如此,我们应该用礼节来教育他。”
第二天,刘备召集所有将领开会,关羽和张飞都带着武器站立得笔直。马超进来后,环顾座位,发现关羽和张飞没有坐下,而是站立着,他感到非常惊讶。
从此以后,马超开始尊敬刘备。
[冯述评论]
释放严颜,教导马超,这些都是细心考虑的结果。后世认为张飞是个粗人,这是非常错误的看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张飞-注解
先主:指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字玄德,以仁德著称。
马超: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字孟起,原为西凉军阀,后归顺刘备。
平西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平定西方地区的军事事务。
都亭侯:古代爵位名,侯爵的一种,封地在都亭。
关羽: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字云长,以忠义著称,与刘备、张飞结为兄弟。
张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字翼德,以勇猛著称,与刘备、关羽结为兄弟。
阔略:指不拘小节,不讲究礼节。
上下礼:古代社会中的等级礼仪,指上下级之间的礼节。
释严颜:指刘备释放严颜,严颜原是刘璋的部将,后归顺刘备。
诲马超:指刘备教导马超,使其归顺并尊重刘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张飞-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三国志》或相关史书,描述了刘备与马超初次见面时的情景,以及关羽和张飞对马超态度的反应。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刘备的仁德与智慧,以及关羽和张飞的忠诚与直率。
首先,刘备一见马超便封他为平西将军、都亭侯,显示出刘备对人才的重视和宽容。马超虽然曾是敌对势力的将领,但刘备不计前嫌,给予他高官厚禄,这种胸怀和气度正是刘备能够吸引众多人才归附的重要原因。
然而,马超在归顺后却表现出不拘礼节的态度,甚至在与刘备交谈时直呼其字,这在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中是非常失礼的行为。关羽对此感到愤怒,甚至请求杀掉马超,但刘备并未同意。张飞则提出应以礼相待,显示出他对刘备的尊重和对礼仪的重视。
次日,刘备召集众将,关羽和张飞手持兵器站立,马超进入后看到他们站立,意识到自己的失礼,从此开始尊重刘备。这一情节不仅展示了刘备的宽容与智慧,也体现了关羽和张飞的忠诚与直率。他们通过行动向马超传达了礼仪的重要性,最终使马超心悦诚服。
冯述的评语指出,刘备释放严颜和教导马超都是细心之举,后世将张飞视为粗人是对他的误解。张飞虽然性格直率,但他对礼仪的重视和对刘备的忠诚是不可忽视的。这段文字不仅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也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际关系,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