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张辽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张辽-原文

张辽受曹公命屯长社。

临发,军中有谋反者,夜惊乱火起,一军尽扰。

辽谓左右曰:“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

乃令军中曰:“不反者安坐。”

辽将亲兵数十人中阵而立,有顷,即得首谋者,杀之。

[冯述评]

周亚夫将兵讨七国,军中尝夜惊。

亚夫坚卧不起,顷之自定。

吴汉为大司马,尝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扰,

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皆还按部,

汉乃选精兵夜击,大破之。

此皆以静制动之术,然非纪律素严,虽欲不动,不可得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张辽-译文

张辽接受曹操的命令,驻扎在长社。

即将出发时,军队中有人密谋反叛,夜晚发生骚乱,火光四起,整个军队都陷入混乱。

张辽对身边的人说:“不要动!这不是整个军营都反叛了,肯定是有制造变乱的人,想要引起混乱。”

于是他命令军队说:“不反叛的人安静坐着。”

张辽带领几十名亲兵站在军阵中央,不久就抓到了主谋,将其处死。

[冯述评论]

周亚夫带兵讨伐七国时,军队中曾经在夜晚发生骚乱。

周亚夫坚持躺着不起身,不久骚乱自然平息。

吴汉担任大司马时,曾经有敌寇在夜晚攻击他的军营,军队中一片惊扰,

吴汉坚持躺着不动,军队中的人听说吴汉不动,都回到各自的岗位,

吴汉于是挑选精兵在夜晚出击,大败敌军。

这些都是以静制动的方法,但如果不是平时纪律严明,即使想不动,也是做不到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张辽-注解

张辽: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以勇猛和智谋著称,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如合肥之战等。

曹公:指曹操,三国时期魏国的实际建立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长社: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长葛市附近,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军事据点。

周亚夫:西汉时期著名将领,以平定七国之乱而闻名。

吴汉:东汉初期名将,曾任大司马,以军事才能和忠诚著称。

以静制动:一种军事策略,指在混乱或危机中保持冷静,通过不动声色来控制局势,最终达到制胜的目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张辽-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张辽、周亚夫和吴汉三位将领的故事,展示了古代军事中‘以静制动’的智慧。张辽在军中发生谋反和混乱时,能够冷静分析局势,判断出并非全军反叛,而是有少数人在制造混乱。他通过命令不反叛的士兵安坐,并亲自带领亲兵稳定军心,最终迅速平息了叛乱。这种冷静和果断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张辽作为将领的卓越领导能力和军事智慧。

周亚夫和吴汉的故事同样展示了‘以静制动’的策略。周亚夫在军中夜惊时,坚持不起,最终局势自然平息。吴汉在敌军夜袭时,保持不动,稳定了军心,随后组织反击,取得了胜利。这两位将领的行为,不仅展示了他们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古代军队中纪律的重要性。

从文化内涵来看,‘以静制动’不仅是军事策略,也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在复杂和混乱的环境中,通过内心的平静和外在的冷静来应对挑战。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应用于军事,也广泛应用于政治、商业和个人生活中。

艺术特色方面,这段古文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叙述,将三位将领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通过对比和类比,突出了‘以静制动’这一主题,使读者在阅读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能够领悟到深刻的哲理。

历史价值方面,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三位将领的军事事迹,也反映了古代军事思想和策略的发展。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战争的复杂性和将领们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些故事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管理和领导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张辽》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1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