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九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九-原文

○泣

《说文》曰:泣,无声出涕也。

《易》曰: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诗》曰: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又曰: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礼记》曰:高子羔执亲之丧,泣血三年,未尝见齿,君子以为难。

又曰:弁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

《左传》曰:楚令尹子玄欲蛊文夫人,为馆於其宫侧而振万焉。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今令尹不寻诸仇雠,而置馆於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

又曰:叔孙婼聘於宋。宋公与之宴,饮酒,乐。宋公使昭子右坐,相泣。乐祁佐,退而告人曰:’今兹君与叔孙,其皆死乎?吾闻之,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何以能久?’

又曰:宋公子地有白马四。公嬖向魋。魋欲之。公取而朱其尾鬛以与之。地怒,使其徒夺之。魋惧,将走。公闭门而泣之,目尽肿。

《国语》曰:叔向见司马侯之子,抚之而泣曰:’自其父死也。吾蔑与比而事君。昔者其父始之,我终之;我始之,夫子终之。’

《史记》曰:荆轲与高渐离饮於燕市。酒酣,渐离击筑,轲和而歌之市中,相乐,已而相泣,傍若无人。

又曰:戚姬爱幸,生赵王如意,尝从高祖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如意为太子。

又曰:窦皇后兄长君,弟曰窦广国,字少君。年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之长安,闻皇后新立,广国上书自陈。后言之文帝,召见,具言其故。於是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

又曰:汉高帝欲自击陈豨,蒯成侯周緤泣曰:’始灭秦,定天下,未尝自行。是为无人可使者乎?’

《汉书》曰:上朝东宫,赵谈参乘,袁盎伏车前曰:’闻天子所共六尺舆,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之餘载。’於是上遣下,谈泣下车。

又曰:李陵与苏武别,置酒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颓。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诀。

又曰:高祖破黥布,军还过沛,置酒沛宫。酒酣,上慷慨伤怀,泣下数行。

《东观汉记》曰:更始害齐武王,光武饮食语笑如平常,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泣涕处。

又曰:来歙与盖延攻公孙述将王玄,破之。蜀人大惧,使刺歙,歙未死,驰告盖延。延见歙,伏悲不能仰视。歙叱曰:’故呼卿,欲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延收泪强起,受所诫。歙自书表,投笔抽刃而死。

又曰:章帝东巡狩,祠泰山,还,幸东平王宫,涕泣沾襟。

《楚汉春秋》曰:惠帝崩,吕太后欲为高坟,使从未央宫坐而见之,诸将谏,不许。东阳侯垂泣曰:’陛下日夜见惠帝冢,悲哀流涕无己,是伤生也。臣窃哀之。’於是太后乃止。

《吴志》曰:孟宗为骠骑,朱据军吏将母在营,既不得志,又夜雨屋漏,因起涕泣以谢母,母曰:’但当自勉之,何足泣也。’

《晋书》曰:羊祜卒,南州人罢市,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

《隋书》曰:李穆从太祖击齐师於邙山,太祖临阵堕马,穆突围而进,以马策击太祖而詈之,授以从骑,溃围俱出。贼见其轻侮,谓太祖非贵人,遂缓之,以故免。既而与穆相对泣,顾谓左右曰:’成我事者,其此人乎!’

又曰:李崇字永隆,英果有筹算,胆力过人。初以父贤勋,封回乐县侯。时年尚小,拜爵之日,亲族相贺,崇独泣。贤怪而问之,对曰:’无勋於国,而幼少封侯,当报主恩,不得终於孝养,是以悲耳。’贤由此大奇之。

《孔丛子》曰:费子阳谓子思曰:’吾念周室将灭,涕泣不可禁也。’子思曰:’然。今以一人之身,忧世之不治,而涕泣不禁,是忧河水之浊而以泣清之也,其为无益莫大焉。’

又曰:子高曰:’泣有二焉:大奸之人以泣自信,妇人懦夫以泣著爱。’

《尸子》曰:曾子每读《丧礼》,泣沾襟。

《吕氏春秋》曰:吴起治西河之外,王错谮於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吴起至於岸门,(岸门,邑名。)止车而望西河,泣数行而下。其仆谓吴起曰:’窃观公之意,释天下若释踵,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吴起曰:’今君听谗人之言,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国从此削乎?’起果去魏入楚。有间,西河入秦。

《说苑》曰:圣人於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今满堂饮酒,有一人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又曰:禹出见辜人问而泣之,左右问其故,禹曰:’尧舜之民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吾为君,百姓皆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又曰:蔡威公闭门而哭,三日泣尽,继以血。其邻窥墙问曰:’何故哭悲?’答曰:’吾国且亡。吾闻:病之将死,不可为良医;国之将亡,不可为计谋。吾数谏吾君不用,是知将亡。’

《续晋阳秋》曰:司马文王问刘禅曰:’颇思蜀不?’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也。’郄正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有以答。’会王复问,禅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望,无日不思。’因闭眼。王曰:’何乃似郄正语耶?’禅惊视曰:’如尊命。’

《汝南先贤传》曰:蔡顺母畏雷,后卒,每有雷震,顺辄环冢泣曰:’顺在此。’

王充《论衡》曰:昔周人有仕不遇,年老白首涕泣於途者,人或问:’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

又曰:苏秦、张仪学从横之术於鬼谷先生,先生曰:’能说我泣出,则能分人主之地矣。’秦说鬼谷先生,泣沾襟。

刘向《新序》曰:周舍事赵简子。居无几,舍死,简子与诸大夫饮酒酣,泣曰:’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众人之惟惟,不如周舍之谔谔。自舍死,未尝闻吾过也,吾国几亡乎!是以垂泣也。’

‘《文士传》曰:张叔序,字彦真,遇党锢去官。道逢其友人,相与语天下云:’嫉害忠良,岂但道之不行,恐将不免。’二人相向而泣。有老人过,嗟曰:’二大夫何泣之悲哉!龙不隐鳞,凤不藏羽,罗网高悬,忧在机后,泣将何及?’二人欲与之语,不顾而去。’

梁·较型《泣赋》曰:秋日之光,流子以伤。露离披而杀草,风清冷而绕堂。虑尺折而寸断,魂一逝而九伤。欷潺湲兮沫袖,泣呜咽兮染裳。寻夫景君齐山,荆公燕市,孟尝闻琴,马迁废史。少卿悼躬,夷甫伤子。皆泣绪如丝,讵能仰视!

后汉张奂《与张公超书》曰:下笔怆恨,泣先言流。

○悲

‘《毛诗》曰: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

‘《家语》曰:闵子三年之丧毕,见孔子,孔子与之琴,抚弦切切而悲。’

‘《史记》曰: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汉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已尽得楚矣。’乃悲歌慷慨。’

‘范晔《后汉书》曰:明帝尝谒原陵,夜梦先帝太后如平生忻对。既寤,悲不能寐,明旦遂率百官上陵。帝徒步前,伏御床,视太后镜奁中物,感恸悲泣,右皆泣,莫能仰视也。’

‘《吴录》曰:张武父业为郡门下掾,还家,遇贼斗死。武时幼,不识父,每至节日,辄持父遗剑到亡处设祭,悲动路人。’

‘《吴志》曰:顾雍为相十九年,年七十六卒。初疾微时,权令医赵泉视之,拜其少子济为骑都尉。雍闻,悲曰:’泉善别死生,吾必不起,故上欲及吾自见济拜也。’

‘《晋书》曰:羊祜乐山水,每因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湛曰:’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望必与此山俱傅。至若湛辈,乃当如公言耳。’

‘《庄子》曰:宋桓侯筑苏宫,使蔡讴。(为土唱也。)观者数百倍,去之无有悲色。君乃赏蔡。’

‘《吕氏春秋》曰:周有申喜,亡其母,闻乞人歌於门下而悲之,动於颜色,谓门者内乞人歌者,自见而问焉。与之语,是其母也。’

‘《淮南子》曰:木叶落而长年悲。’

‘《列女传》曰:鲁七室邑之女者,(一邑七宫也。)过时未適人。当穆公之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傍人闻之,心莫不为之惨惨者。邻人妇谓曰:’何啸之悲,欲嫁乎?吾为子求偶。’七室女曰:’岂为嫁人故不乐而悲哉,吾忧鲁君老而太子少也。’

‘《秦州记》曰:陇西郡东一百六十里得陇山,山东人西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

‘《楚辞》曰:悲者秋之为气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汉·李陵《与苏武书》曰:胡地玄冰,边士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梁庾信《哀江南赋》序曰:’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

‘○啼’

‘《尔雅》曰:猩猩小而好啼。(郭璞云:声似小儿啼。)’

‘《左传》曰:齐襄公田于贝丘,见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

‘《汉书》曰:王莽避火宣室前殿,火辄随之。宫人妇人啼呼曰:’当奈何!’

‘《东观汉记》曰:刘盆子,字季。年十五,被发徒跣,卒见众拜,恐怖啼泣。’

‘又曰:乐恢,字伯奇,父亲为县吏,有罪,令欲杀之。恢年十一,常伏寺东门外冻地,昼夜啼泣,令乃出亲。’

‘《魏略》曰:张辽为孙权所围,辽溃围出,复入权众破走,由是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恐之。’

‘《晋书》曰:桓温,字玄子,宣城太守彝之子也。生未期而太原温峤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曰:’真英物也。’

‘《蔡琰别传》曰:琰在胡中十三年,有二男舍之而归,作诗云:’家既迎兮当归宁,儿呼母兮啼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

‘《风俗通》曰:桓帝玄嘉中,妇人作啼妆者,薄拭目下作啼处。起梁冀家,天下皆效之。天戒若曰:冀妇女将收啼也。’

‘《语林》曰:董昭为魏武帝重臣,后失势文、明世,入为卫尉,昭乃厚加意於侏儒。正朝大会,侏儒作董卫尉啼,面言昔太祖时事,举坐大笑。明帝怅然不怡。月中为司徒。’

‘又曰:胡广本姓黄,五月生,父母置诸瓮中,投之于江。胡翁见瓮流下,闻有小儿啼声,往取,因以为子,遂登三司。’

‘○涕’

‘《说文》曰:涕,鼻液也。’

‘《易》曰:赍咨涕洟,无咎。’

‘《毛诗》曰:眷言顾之,潸焉出涕。’

‘又曰: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礼记》曰:孔子合葬於防,封之,崇四尺。雨甚至。孔子问门人曰:’尔来何迟?’曰:’防墓崩。’孔子泫然流涕,曰:’古者不修墓。’

又曰:孔子之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

出,使子贡说骖而赙之。

子贡曰:’无乃以重乎?’

夫子曰:’予向者哭之,遇於一哀而出涕;子恶夫涕之无从也,小子行之!’

又曰:将军文子既除丧,而复越人来吊。

主人深衣练冠,待于庙,垂涕洟。

<公羊传>曰:西狩获麟,非中国兽。

孔子曰:’孰为来哉?’

反袂拭面,涕沾袍也。

<国语>曰: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曰:’无洵涕。’

<汉书>曰: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弗知皆为流涕,彼其心诚信於士大夫也。

又曰:扬雄怪屈原不容於世,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

<吴志>曰:聊纬病卒。

时年二十九。

权闻之。

拊床而起,哀不能自止,数日减膳,言及流涕,使张承为作铭诔。

<晋书>曰:桓温自江陵北伐,经金城,见少为琅琊时所种柳,皆已十围。

慨然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攀枝执条,泫然流涕。

<春秋后语>曰:荆轲将行,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二十馀人,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

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为濮上声,士皆流涕。

<说苑>曰:雍门周以琴见孟尝君。

孟尝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

周曰:’夫千秋万世之后,高台既已坏,曲池既已毁,坟墓既已下,婴儿竖子樵采者踯躅其足,而歌其上。夫以孟尝君尊贵,乃若是乎?’

於是孟尝君泫然涕流曰:’令文立若破国亡邑之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九-译文

《说文》说:泣,是指无声地流出眼泪。

《易经》说:骑着马来回徘徊,泪水像血一样流淌。

《诗经》说:抬头望去却看不到,站在那里哭泣。

《诗经》又说:看不见复关,泪水涟涟。

《礼记》说:高子羔为亲人的丧事哭泣,哭出血来,三年未见笑容,君子认为这是很难做到的。

《礼记》又说:有个人母亲去世,他的孩子哭泣。孔子说:‘虽然很悲伤,但难以持续。’

《左传》说:楚国的令尹子玄想要陷害文夫人,就在她的宫殿旁边建了馆舍,然后大声哭泣。夫人听后,哭泣着说:‘先君是因为这个舞蹈来练习军事的,现在令尹不寻找仇敌,却在未亡人的旁边建馆,这不是很奇怪吗!’

《左传》又说:叔孙婼在宋国访问,宋公与他宴请,饮酒作乐。宋公让昭子坐在他右边,两人相对哭泣。乐祁辅佐,退下后告诉别人说:‘现在国君和叔孙,难道都要死了吗?我听说,哀伤时却快乐,快乐时却哀伤,都是失去了理智。怎么能长久呢?’

《左传》又说:宋公子的白马有四匹。公嬖向魋想要它们。公嬖把马尾巴染成红色给了他。地怒了,派他的手下抢夺。魋害怕了,想要逃跑。公嬖关上门哭泣,眼睛都哭肿了。

《国语》说:叔向见到司马侯的儿子,抚摸着他哭泣说:‘自从他的父亲去世后,我不再与他一起侍奉君主。以前是他的父亲开始,我结束;我开始,他结束。’

《史记》说:荆轲和高渐离在燕市饮酒。酒喝得正高兴时,渐离击筑,轲在市中唱歌,相互欢乐,然后又相对哭泣,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

《史记》又说:戚姬被宠爱,生下赵王如意,曾经跟随高祖到关东,日夜哭泣,想要立如意为太子。

《史记》又说:窦皇后的哥哥窦长君,弟弟窦广国,字少君。五岁时,家里贫穷,被人拐卖。到了长安,听说皇后新立,广国上书自陈。皇后告诉文帝,召见了他,详细地说明了情况。于是皇后抱着他哭泣,泪水纵横。

《史记》又说:汉高帝想要亲自攻打陈豨,蒯成侯周緤哭泣说:‘自从灭秦,平定天下以来,未曾亲自出征。难道就没有人可以派遣吗?’

《汉书》说:皇帝去东宫上朝,赵谈在车旁陪乘,袁盎伏在车前说:‘听说天子所乘坐的车,都是天下英雄,现在汉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何要和刀剑之徒同乘一辆车。’于是皇帝派人下来,赵谈哭泣着下车。

《汉书》又说:李陵和苏武分别,设宴起舞,唱歌说:‘走过万里沙漠,为君主征战匈奴。路途艰难,箭矢断裂,士兵们死去,名声已经败坏。老母已经去世,虽然想要报恩,但又能去哪里呢?’李陵泪流满面,于是与苏武诀别。

《汉书》又说:汉高帝打败了黥布,军队回到沛县,在沛宫设宴。酒喝得正高兴时,皇帝感慨万分,泪流满面。

《东观汉记》说:更始王杀害了齐武王,光武帝饮食言笑如常,但独自一人时就不喝酒吃肉,枕头和席子上有泪水。

《东观汉记》又说:来歙和盖延攻打公孙述的将领王元,打败了他。蜀人非常害怕,派人刺杀来歙,来歙未死,骑马告诉盖延。盖延见到来歙,悲痛不能抬头看。来歙大声说:‘我本来是想把军事事务托付给你的,你却像小孩子一样哭泣!’盖延收起泪水,勉强站起来,接受了他的告诫。来歙自己写表章,扔掉笔,抽出刀自杀。

《东观汉记》又说:章帝东巡,祭祀泰山,回来后,到东平王宫,泪水湿透了衣襟。

《楚汉春秋》说:惠帝去世,吕太后想要为惠帝建造高坟,让她从未央宫坐着去看,众将劝阻,她不听。东阳侯垂泪说:‘陛下日夜看着惠帝的坟墓,悲伤流泪不已,这是伤害生命啊。我私下里感到悲哀。’于是太后停止了。

《吴志》说:孟宗担任骠骑将军,他的母亲在军营中,他不得志,又遇到夜雨屋漏,因此起身哭泣向母亲道歉,母亲说:‘你应该自己努力,何必哭泣呢。’

《晋书》说:羊祜去世,南州人停止了市场交易,哭声此起彼伏。吴国守边的将士,也为他哭泣。

《隋书》说:李穆跟随太祖在邙山攻打齐军,太祖在战场上跌下马,李穆突围而出,用马鞭击打太祖并责骂他,给了他一匹随从的马,一起冲出重围。敌人看到他轻视太祖,认为太祖不是贵族,于是放松了警惕,因此免于一死。之后与李穆相对哭泣,回头对左右说:‘完成我事业的人,就是这个人啊!’

《隋书》又说:李崇字永隆,英勇果断,有谋略,胆力过人。最初因为父亲的功勋,被封为回乐县侯。当时他还很小,封爵那天,亲戚朋友都来祝贺,只有李崇哭泣。他的父亲感到奇怪,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没有为国家立下功勋,却年幼被封侯,应该报答君主的恩情,不能完成孝道,因此感到悲伤。’他的父亲因此非常惊奇。

《孔丛子》说:费子阳对子思说:‘我想到周室将要灭亡,忍不住哭泣。’子思说:‘是的。现在一个人因为忧虑世道不治而哭泣,就像因为河水浑浊而哭泣希望它变清一样,这是没有益处的。’

《孔丛子》又说:子高说:‘哭泣有两种:大奸之人用哭泣来增加自信,懦弱的妇人和男人用哭泣来显示爱心。’

《尸子》说:曾子每次读《丧礼》,泪水湿透了衣襟。

《吕氏春秋》说:吴起治理西河之外,王错在魏武侯面前诬陷他。武侯派人召回吴起。吴起到岸门,停车望向西河,泪流满面。他的车夫对吴起说:‘我看您的意思,对天下的事情就像脱鞋一样随意,现在离开西河却哭泣,为什么?’吴起说:‘现在君主听信了谗言,不了解我,西河很快就会被秦国夺取,魏国从此会削弱。’吴起最终离开了魏国,投奔了楚国。不久之后,西河被秦国占领。

《说苑》说:圣人对天下的事情,就像在同一个房间里,现在房间里的人都喝酒,如果有人面向角落哭泣,那么房间里的人都不会快乐。

《说苑》又说:大禹出去见到被处决的人,询问原因后哭泣,左右的人问他为什么,大禹说:‘尧舜的百姓都把尧舜的心当作自己的心,现在我是君主,百姓都把我的心当作自己的心,因此感到痛苦。’

《说苑》又说:蔡威公闭门哭泣,三天泪水流尽,接着流出血来。他的邻居窥墙问他:‘为什么这么悲伤?’他回答说:‘我的国家将要灭亡。我听说:病人在临死前不能成为好医生;国家在灭亡前不能成为好谋士。我多次劝谏君主,但君主不听,我知道国家将要灭亡。’

《续晋阳秋》说:司马文王问刘禅:‘很想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郄正见到刘禅,说:‘如果王后问,你应该哭泣着回答。’恰巧王后又问,刘禅说:‘先人的坟墓远在陇、蜀,我心中向西望去,没有一天不想念。’于是闭上眼睛。王说:‘为什么你的话听起来像郄正说的呢?’刘禅惊讶地看着他,说:‘就像您说的那样。’

《汝南先贤传》说:蔡顺的母亲害怕雷声,后来去世了,每次雷声响起,顺都会围绕坟墓哭泣说:‘我在这里。’

王充《论衡》说:从前有周朝的人做官没有遇到机会,年纪大了头发白了,在路上哭泣。有人问他:‘为什么哭呢?’他回答说:‘我做官多次没有遇到机会,自己感到年老失时,所以哭泣。’

又说:苏秦、张仪向鬼谷先生学习纵横之术,先生对他们说:‘能让我哭出来,那么就能分割国君的土地了。’苏秦说服了鬼谷先生,泪水湿透了衣襟。

刘向《新序》说:周舍侍奉赵简子。没过多久,周舍死了,简子与各位大夫饮酒喝得畅快,哭泣着说:‘一百张羊皮,不如一只狐狸的腋下;众人的唯唯诺诺,不如周舍的直言不讳。自从周舍死后,我从未听过自己的过错,我国差点灭亡!因此我流泪。’

《文士传》说:张叔序,字彦真,因为党锢事件被免官。在路上遇到他的朋友,两人谈论天下大事说:‘憎恨忠良,岂止道路不通,恐怕也将无法避免。’两人相对而泣。有老人经过,叹息说:‘两位大夫为何如此悲伤!龙不隐藏自己的鳞片,凤不隐藏自己的羽毛,罗网高挂,忧虑在背后,哭泣又有什么用呢?’两人想要与他交谈,但他却不回头地离开了。

梁·较型《泣赋》说:秋天的阳光,让人感到悲伤。露水飘散,杀死草叶,风清冷地环绕着堂屋。忧虑到极点,心灵受伤,一去不复返。哭泣声潺潺,泪水湿透了袖子,哭泣声呜咽,染湿了衣裳。寻找那些在齐山、燕市、听到琴声、废弃史书的场景,少卿哀悼自己,夷甫伤害了自己的儿子。都像细丝一样哭泣,怎么可能抬头仰望!

后汉张奂《与张公超书》说:写下这些话时,心情悲痛,泪水先于言语流出。

《毛诗》说:春天阳光慢慢,采摘蘩草心情悲伤。

《家语》说:闵子三年丧期结束后,见到孔子,孔子给他弹琴,弹琴时悲伤。

《史记》说:项王军队在垓下,士兵少,粮食吃完,汉军四面楚歌,项王于是大惊说:‘汉军已经完全得到楚军了。’于是悲歌慷慨。

范晔《后汉书》说:明帝曾经拜谒原陵,夜里梦见先帝太后像平时一样亲切对待。醒来后,悲伤得不能入睡,第二天早上就率领百官上陵。皇帝徒步前行,跪在御床前,看着太后镜子中的物品,感到悲痛,左右的人也都哭泣,没有人能抬头仰望。

《吴录》说:张武的父亲担任郡门下掾,回家时,遇到强盗斗死。武当时年幼,不认识父亲,每到节日,就拿着父亲留下的剑到死的地方祭拜,感动了路人。

《吴志》说:顾雍担任丞相十九年,七十六岁时去世。起初生病时,权令医赵泉为他诊治,封他的小儿子济为骑都尉。顾雍听说后,悲伤地说:‘赵泉擅长判断生死,我必定不能活,所以皇帝想要在我自己看到济被封为骑都尉之前。’

《晋书》说:羊祜喜欢山水,每次遇到风景都会去岘山,摆酒吟咏,整天都不觉得疲倦。曾经感慨叹息,回头对从事中郎邹湛等人说:‘自从宇宙以来,就有这座山。自古以来,贤达的胜士登上此山远望,像我与你这样的人有很多!都消失无闻,让人感到悲伤。如果死后有知,魂魄还应该登上此山。’邹湛说:‘您的品德冠绝四海,道德继承前贤,声望必定与这座山一样流传。至于我们这些人,就像您说的那样。’

《庄子》说:宋桓侯建造苏宫,让蔡讴(为土唱)。观看的人有几百倍,离开时没有悲伤的表情。君主于是奖赏了蔡讴。

《吕氏春秋》说:周朝有申喜,失去了母亲,听到有人在门前唱歌而感到悲伤,脸色都变了,他对守门人说:‘请把唱歌的人带进来,我自己去问他。’与他交谈后,发现是自己的母亲。

《淮南子》说:树叶落下,长寿的人感到悲伤。

《列女传》说:鲁国七室邑的女子(一个邑有七个宫),过了适婚的年龄还没有嫁人。在穆公时期,君主年老,太子年幼,女子倚着柱子长啸,旁边的人听到后,心情没有不感到悲伤的。邻家的妇女对她说:‘为什么长啸得如此悲伤,是想要嫁人吗?我为你寻找配偶。’七室邑的女子说:‘哪里是因为嫁人而不快乐而悲伤,我担忧鲁君年老而太子年幼。’

《秦州记》说:陇西郡东一百六十里处有陇山,山东人西去服役,登上此山向后看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到悲伤的。

《楚辞》说:悲伤的是秋天的气息,草木凋零而变得衰败。

汉·李陵《与苏武书》说:胡地有黑色的冰,边地的士兵痛苦得裂开了,只听到悲伤的风声。胡笳声声,牧马悲鸣,吟唱声成群,边地的声音四起。早晨坐着听这些声音,不知不觉泪流满面。唉,子卿,我李陵怎能不感到悲伤!

梁庾信《哀江南赋》序说:‘不无危苦之辞,唯有悲哀为主。’

《尔雅》说:猩猩个子小,喜欢哭泣。(郭璞说:声音像小孩子的哭泣声。)

《左传》说:齐襄公在贝丘打猎,看到一头猪。随从的人说:‘这是公子彭生。’襄公生气地说:‘彭生敢见我!’就射了他,猪人站起来哭泣。

《汉书》说:王莽躲避火灾,逃到宣室前殿,火就跟着他。宫中的妇女们哭泣着说:‘怎么办啊!’

《东观汉记》说:刘盆子,字季,十五岁时,被剃光头发,光着脚,突然见到众人跪拜,感到恐惧哭泣。

又说:乐恢,字伯奇,他的父亲是县吏,有罪,县令想要杀他。恢十一岁时,经常在寺庙东门外冻地上跪着,日夜哭泣,县令才放了他。

《魏略》说:张辽被孙权包围,他突破包围圈出来,又进入孙权的军队,打败了他们,因此威震江东。有个孩子的哭声不停,他的父母用张辽的名字吓唬他。

《晋书》说:桓温,字玄子,是宣城太守桓彝的儿子。出生不到一年,太原的温峤见到他说:‘这个孩子有奇特的骨骼,可以试试让他哭泣。’等听到他的声音,说:‘真是英物啊。’

《蔡琰别传》说:蔡琰在胡地住了十三年,有两个儿子被留下而她返回,作诗说:‘家已经迎接我归来,孩子呼唤母亲哭泣失声,我捂住耳朵不忍听。’

《风俗通》说:桓帝时期,有妇女画啼妆,只在眼下的位置轻轻擦拭,模仿梁冀家的妇女。天下的人都效仿。

《语林》说:董昭是魏武帝的重臣,后来在文、明时期失势,成为卫尉,董昭对侏儒特别关心。在朝廷大会上,侏儒模仿董卫尉哭泣,当面向皇帝提起太祖的事,全座的人都大笑。明帝感到怅然不悦。后来成为司徒。

又说:胡广本姓黄,五月份出生,父母把他放在瓮中,扔进江里。胡翁看到瓮流下,听到有小孩的哭声,就去取,于是收养了他,后来他成为三司。

《说文》说:涕,鼻液。

《易》说:叹息流泪,没有过错。

《毛诗》说:眷恋地回头看,泪水涌出。

又曰:那个女子出嫁了,远远地送她到野外。望不到她的身影,泪水如雨。

《礼记》说:孔子合葬在防,封土堆高四尺。雨下得很大。孔子问门人:‘你们为什么来得这么晚?’门人说:‘防的坟墓崩塌了。’孔子泪流满面,说:‘古代不修坟墓。’

又说:孔子到了卫国,遇到一个旧馆人去世,进去为他哭泣得很伤心。出来后,让子贡去劝慰那个馆人的家属,并给予帮助。子贡说:‘这样做不是太过分了吗?’孔子说:‘我刚才哭的时候,是因为遇到了悲伤而流泪;你不喜欢看到我的眼泪没有回应,那么你就去执行吧!’

又说:将军文子已经守丧期满,又来了越国人来吊唁。主人穿着深衣,戴着练冠,在庙里等待,流着眼泪。

《公羊传》说:在西边打猎时捕获了一只麒麟,这不是中国的野兽。孔子说:‘是谁来的呢?’他反手擦拭脸上的泪水,泪水湿透了衣袍。

《国语》说:公父文伯去世后,他的母亲告诫他的妾室说:‘不要随意流泪。’

《汉书》说:李将军温和谦逊,说话不善于表达。到他去世的那天,天下人无论认识与否都为他流泪,他那颗心对士大夫们的诚信可见一斑。

又说:扬雄对屈原不被世人接纳感到奇怪,因为屈原创作了《离骚》,最终投江自尽,扬雄悲叹他的文章,读的时候也常常流泪。

《吴志》说:陆机病逝,当时年仅二十九岁。孙权听到这个消息后,拍打床榻起身,悲伤得无法自持,连续几天减少饮食,一提到陆机就流泪,让张承为他写铭文。

《晋书》说:桓温从江陵北伐,经过金城,看到自己年轻时种的柳树都已经长得十围粗。他感慨地说:‘树木都这样了,人又怎能承受呢!’他攀住树枝,泪流满面。

《春秋后语》说:荆轲即将出发,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二十多个宾客都穿着白衣戴帽为他送行,到了易水边上。祭祀完毕,开始上路,高渐离击筑,荆轲唱和,发出濮上之声,众人都流下了眼泪。

《说苑》说:雍门周用琴见孟尝君。孟尝君说:‘先生弹琴,也能让我悲伤吗?’雍门周说:‘千秋万世之后,高台已经倒塌,曲池已经毁坏,坟墓已经荒废,婴儿和孩子们在坟地上砍柴,唱着歌。以孟尝君的尊贵地位,竟然如此吗?’于是孟尝君泪流满面地说:‘让我感到自己就像是一个国家灭亡、城池失守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九-注解

泣:泣,在古代汉语中,指流泪,特别是出于悲伤而流泪。在文化背景中,泣常常与哀悼、悲伤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是一种表达内心悲痛的方式。

说文:《说文》是东汉许慎编撰的一部汉字字典,对汉字的字形、字义、字源等进行了解释。

易:《易》即《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哲学书籍,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诗:《诗》指《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古代的礼仪制度。

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国语:《国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史记:《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汉书:《汉书》是东汉班固所著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西汉的历史。

东观汉记:《东观汉记》是东汉的一部史书,记载了东汉的历史。

楚汉春秋:《楚汉春秋》是古代的一部史书,记载了楚汉争霸的历史。

吴志:《吴志》是《三国志》中的一部分,记载了三国时期吴国的历史。

晋书:《晋书》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晋朝的历史。

隋书:《隋书》是唐代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隋朝的历史。

孔丛子:《孔丛子》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孙子孔伋及其后人的言行录。

尸子:《尸子》是战国时期尸佼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编纂的一部综合性著作。

说苑:《说苑》是西汉刘向编纂的一部综合性著作。

续晋阳秋:《续晋阳秋》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史书,记载了晋朝的历史。

汝南先贤传:《汝南先贤传》是东汉的一部地方志,记载了汝南地区的历史人物。

仕:古代指做官,担任官职。

遇:得到机会,得到赏识或任用。

涕泣:流泪哭泣。

白首:头发变白,指年老。

涕泣於途:在道路上哭泣。

从横之术:纵横家所学的权谋策略。

鬼谷先生:传说中的纵横家大师,相传苏秦、张仪等人都曾向他学习。

分人主之地:分割君主的地盘,比喻影响君主决策。

周舍:春秋时期赵简子的臣子,以直言进谏著称。

谔谔:直言不讳的样子。

党锢:古代禁止某些人做官或参与政治活动的制度。

龙不隐鳞,凤不藏羽: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隐藏自己的才华。

罗网高悬,忧在机后:比喻危险就在眼前。

泣赋:以哭泣为主题的赋文。

怆恨:悲伤而遗憾。

采蘩祁祁:采摘蘩草,形容女子忙碌。

女心伤悲:女子心中感到悲伤。

项王军垓下:项羽在垓下之战中被围困。

汉已尽得楚矣:汉朝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国。

大惊曰:非常惊讶地说。

悲歌慷慨:悲伤而激昂地唱歌。

谒原陵:拜谒原陵,即拜谒皇帝的陵墓。

先帝太后:已故皇帝的母亲。

如平生忻对:像平时一样高兴地相见。

既寤,悲不能寐:醒来后悲伤得无法入睡。

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比喻人才的价值。

惟惟:顺从的样子。

周舍之谔谔:周舍直言不讳的样子。

欷潺湲兮沫袖,泣呜咽兮染裳:形容哭泣的声音和样子。

景君齐山,荆公燕市,孟尝闻琴,马迁废史:列举历史上因悲伤而哭泣的例子。

少卿悼躬,夷甫伤子:列举历史上因悲伤而哭泣的例子。

悲绪如丝,讵能仰视:悲伤的心情像丝线一样细腻,怎么能抬头看呢?

涕洟:眼泪和鼻涕。

眷言顾之,潸焉出涕:深情地望着,眼泪不由自主地流出来。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女儿出嫁,送行到野外。远远望去,看不见了,眼泪像雨一样流下来。

涕:涕,眼泪。

赍咨涕洟,无咎:哭泣流泪,没有过错。

鼻液也:鼻子分泌的液体。

无咎:没有过错。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卫:卫,古代诸侯国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是春秋五霸之一。

旧馆人:旧馆人,指曾经住过的馆舍的主人,这里指孔子在卫国时的朋友。

子贡:子贡,孔子弟子,名端木赐,字子贡,春秋时期鲁国人,以口才著称。

骖:骖,古代四马一车中,位于车辕两侧的马。

赙:赙,古代指对死者家属的财物帮助,即送葬。

《公羊传》:《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由公羊高所著,主要解释《春秋》。

麟:麟,古代传说中的吉祥动物,象征仁德。

《国语》:《国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

公父文伯:公父文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

《汉书》:《汉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史书,由班固所著,主要记载了西汉的历史。

李将军:李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以勇猛著称。

扬雄: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前18年),字子云,西汉末年文学家、哲学家。

屈原: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代表作品有《离骚》等。

《吴志》:《吴志》是《三国志》中记载孙吴历史的部分。

权:权,指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桓温:桓温(312年-373年),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春秋后语》:《春秋后语》是《春秋》的补充,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的一些逸事。

荆轲:荆轲,战国时期刺客,因刺杀秦王而闻名。

《说苑》:《说苑》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杂家类书,主要记载了各种言论和故事。

雍门周:雍门周,战国时期著名琴师。

孟尝君:孟尝君,即田文,战国时期齐国贵族,以善于养士著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九-评注

又曰:孔子之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说骖而赙之。子贡曰:’无乃以重乎?’夫子曰:’予向者哭之,遇於一哀而出涕;子恶夫涕之无从也,小子行之!’

此段文字描绘了孔子在卫国遇到旧馆人丧事时的情感表达。孔子入馆人丧,哭之哀,体现了儒家对于丧葬之礼的重视,以及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孔子出馆人丧后,使子贡代为赙礼,子贡以礼数过重为由推辞,孔子则以情感真挚为理由,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率性而行”的理念。此段文字展现了孔子对情感的真实表达和对礼的灵活运用,是儒家情感与礼义相结合的典范。

又曰:将军文子既除丧,而复越人来吊。主人深衣练冠,待于庙,垂涕洟。

此段文字描述了将军文子丧事已毕,越人前来吊唁的情景。主人身着深衣练冠,在庙中等待,垂涕洟,表现了主人对逝者的哀思和对吊唁者的尊重。此段文字反映了古代丧葬习俗中对于吊唁的重视,以及对哀悼之情的表达。

《公羊传》曰:西狩获麟,非中国兽。孔子曰:’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也。

此段文字出自《公羊传》,讲述了孔子在西狩时见到非中国兽麟,感慨万分,涕泪横流的故事。孔子对麟的出现感到惊异,反袂拭面,涕沾袍,表现了孔子对神秘事物的敬畏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此段文字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自然和神秘事物的关注,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国语》曰: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曰:’无洵涕。’

此段文字出自《国语》,讲述了公父文伯去世后,其母告诫妾室不要流泪的故事。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于丧葬之礼的规范,以及对于哀悼之情的控制。此段文字揭示了古代社会对于丧葬礼仪的重视,以及对情感的理性约束。

《汉书》曰: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弗知皆为流涕,彼其心诚信於士大夫也。

此段文字出自《汉书》,描述了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平时不善言辞,但在去世之时,天下之人无论认识与否,都为之流泪,体现了李将军的诚信和人格魅力。此段文字展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诚信和人格的重视,以及对英雄人物的崇敬。

又曰:扬雄怪屈原不容於世,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

此段文字讲述了扬雄对屈原悲剧命运的感慨,以及读《离骚》时的情感反应。扬雄认为屈原的《离骚》感人至深,读之无不流泪,体现了对屈原文学成就的认可和对悲剧命运的同情。此段文字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文学艺术的重视,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关怀。

《吴志》曰:聊纬病卒。时年二十九。权闻之。拊床而起,哀不能自止,数日减膳,言及流涕,使张承为作铭诔。

此段文字出自《吴志》,讲述了聊纬病逝后,吴权为之哀悼的故事。吴权在听闻聊纬病逝后,悲痛欲绝,拊床而起,哀不能自止,体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此段文字展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友情的重视,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晋书》曰:桓温自江陵北伐,经金城,见少为琅琊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

此段文字出自《晋书》,描述了桓温在北伐途中见到自己当年所种柳树已长成参天大树,感慨万分,攀枝执条,泫然流涕。此段文字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春秋后语》曰:荆轲将行,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二十馀人,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为濮上声,士皆流涕。

此段文字出自《春秋后语》,讲述了荆轲刺秦王前,太子和宾客为其送行的情景。荆轲和歌,士皆流涕,体现了对英雄壮举的敬佩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此段文字展现了儒家思想中对忠诚和牺牲精神的赞扬,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说苑》曰:雍门周以琴见孟尝君。孟尝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周曰:’夫千秋万世之后,高台既已坏,曲池既已毁,坟墓既已下,婴儿竖子樵采者踯躅其足,而歌其上。夫以孟尝君尊贵,乃若是乎?’於是孟尝君泫然涕流曰:’令文立若破国亡邑之人。’

此段文字出自《说苑》,讲述了雍门周以琴见孟尝君,孟尝君感慨万千,涕泪横流的故事。雍门周以琴声唤起孟尝君对过去辉煌岁月的回忆,使其感慨万千。此段文字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历史和文化的重视,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九》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20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