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二十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二十-原文

《毛诗》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又曰:无言不酬,无德不报。

《左传》曰:灵公将杀赵盾,伏甲而亭之。初,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既而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曰:’翳桑之饿人也。’

又曰:晋大夫魏武子有宠妾,无子。武子疾,命其子颗曰:’我死,必嫁之。’及其疾困,曰:’以殉。’武子卒,颗嫁之,曰:’疾困则乱,吾从其治也。’其后,及秦战於辅氏,大败秦师,获杜回。(杜回,秦之力士。)方战,见一老父结草以抗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一老人谓己曰:’予,汝嫁妾之父也。尔用先人治命,故以是报。’

《战国策》曰:中山君享都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子期怒而走於楚,说楚以伐中山,中山君亡走。有二人挈戈随其后者,君顾二子奚为,对曰:’臣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飧餔。臣父且死,言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为君也。’中山君慨然曰:’吾以一杯羹亡国,以一壶飧得二人。’

《史记》曰:王稽载范雎入秦为相,雎乃入言之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於函谷关;非大王之贤圣,莫能贵臣。今臣官至於相,爵在列侯,王稽之官尚止於谒者,非所以内臣之意也。’王召稽,拜以为河东太守。

又曰:袁盎自为吴相,时有从吏尝盗盎侍儿,(文颍云:婢。)盎知之,不泄,遇之如初。人有告从吏,言’君知尔与侍者通’,乃亡归。盎自追还,遂以侍者赐之。及袁盎使吴见守,从吏适为守盎校尉司马,乃悉以其赍装置二石醇醪,会天寒,士卒饥渴,饮酒醉,西南陬卒皆卧。司马夜引袁盎起,曰:’君可以去矣,吴王期旦日斩君。’盎不信,曰:’公何为者?’司马曰:’臣故为从吏盗君侍儿者。’盎乃惊,谢之而去。

又曰:苏秦既贵,乃遍报诸所尝见德者。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

又曰:项王使召韩信,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去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与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背之不祥,虽死不易。’

《汉书》曰:高祖为亭长,送徒咸阳诸吏皆送钱三百,萧何独以五百。上定天下,益封三千户,以答其二。

又曰:栾布、彭越尝与游,穷困,卖佣为酒家保。彭越赎布为梁大夫。使于齐,未反,汉召彭越责以反,夷三族,枭首雒阳,下诏有收视者辄捕之。布还,奏事彭头下,祠而哭之。

又曰:高祖夺韩信军,齐转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其下乡亭长,钱百,曰:’公,小人,为德不竟。(《史记》云:为惠不终也。)’

又曰:张苍,阳武人。有罪当斩,解衣伏锧,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以为常山相。苍德王陵,及贵,父事陵。陵死,苍为丞相,洗沐,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后敢归。

《前列》曰:盖宽饶左迁为卫司马,未出殿门,断其单衣,令短离地,冠大冠,带长剑,躬按行士卒庐室,视饮食居处,有疾病者身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及岁尽交代,上临飨罢卫卒,数十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宣帝嘉之,拜宽饶为太中大夫。

又曰:朱买臣为会稽太守,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又曰:宣帝在长安狱中,邴吉保护养视。上智吉有旧恩而终不言。时贤人诏曰:’御史大夫与朕有旧恩,厥德茂焉。《诗》不云乎?’无德不报。’其封吉为博阳侯,食邑千三百户。’

又曰:陈平既贵宠封侯,乃谓高祖曰:’臣不因魏无知,无以得见陛下,请分报。’

又曰:张贺幸於卫太子,太子败,贺下蚕室,后为掖庭令。而宣帝收养掖庭,贺拊循恩甚密。及宣帝即位,而贺已死,上追思德贺,一子早死,子孺小男彭祖指欲封之,先赐爵关内侯。

《东观汉记》曰:建武二十六年,上延集内戚宴会,诸夫人各前言为赵喜所济活帝甚嘉之,后征喜,入为太仆。引见,谓曰:’卿非但为英雄所保也,妇人亦怀卿之恩。’厚加赏赐。

袁弘《后汉书》曰:郑弘,字巨君。少事博士焦贶,贶门徒数百人,当举明经,其妻劝贶曰:’郑生有卿相才,应此举者也。’从父楚王英之谋反,遍诬天下知名者,贶以楚徵,疾病道死,妻子闭诏狱,考掠连年。诸生故人皆易姓名以避其祸,弘独髡首负锧为贶讼罪。明帝感悟,乃免贶家属。

《魏志》曰:太祖平幽州,召孙礼为司空军谋掾。初荒乱时,礼与母相失,同郡马台求得礼母,礼推家财尽以与台。

又曰:杨沛,字孔梁。为新郑长,谓民并蓄桑椹、劳豆积浸得千馀斛,后为邺令,赐其生口十人,绢百匹。

又曰:曹真,字子丹,沛郡人,本姓秦,养曹氏。或云其父伯南夙与太祖善。兴平末,袁术部党与太祖相攻劫,太祖出。为寇所追,走入秦氏,伯南开门受。寇问所在,答云:’我是。’寇遂害之。由此太祖思其功,遂变其姓。

又曰:郭援捕得贾逵,逵不肯拜,谓援曰:’王府君临郡积年,不知足下曷为者也?’援曰:’促斩之。’诸将覆护,乃囚之,闭着土窖中,以车轮盖上,使人固守。方且杀之逵从窖中谓守者:’此间无健儿也,而当使义士死?’时祝公道,与达非故,而适闻其言,怜其守正,乃夜盗引出,折械遣去,不语其姓名。援破,后达知前出已者是祝公道,河南人。后坐它事当伏法,达救不能解,为之改服。

《吴录》曰:孙权既斩黄祖,作二函,欲以盛祖及都督苏飞首。甘宁之在祖军也,独飞厚之。宁为请叩头流血。主曰:’为君置之,若走如何?’对曰:’飞受更生之恩,岂图去?若有万一,宁头当代入函也。’乃舍之。

《蜀志》曰: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督,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或谓诸葛亮曰:’法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操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苒不可复制,如何禁法正使不得行其意耶!’

《晋书》:顾荣与同僚宴饮,见执炙者,貌状不凡,有欲炙之色。荣割炙啖之。坐者问其故,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及伦败,荣被执将诛,而执炙者为督,救免之。

干宝《晋纪》曰:王浚在巴郡,兵民苦役,生男多不举。浚乃严其杀子之防而厚恤之,所育者数千人,於此能称兵矣。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尔,必勉之,无爱死!’

《宋书》:王镇恶尝寄食渑池人李方家,方善遇之。谓方曰:’若遭遇英雄主,要取万户侯,当厚相报。’方答曰:’君丞相孙,人才如此,何患不富贵!’

《陈书》曰:阴铿释褐梁湘东王法曹参军。天寒,铿尝预宾友宴饮,见行觞者,因回酒炙以授之,众坐皆笑。铿曰:’吾侪终日酣饮,而执爵者不知其味,非人情也。’及侯景之乱,铿尝为贼所擒,或救之获免,铿问其故,乃前所行觞者。

《唐书》曰:李晟尝有恩者,厚报之。初,谭玄澄为岚州刺史,有恩於晟,后坐贬於岳州。比晟贵,上疏理之,诏赠玄澄宁州刺史。玄澄三子,晟抚待勤至,皆为成就宦学,人皆义之。

《吴越春秋》曰:吴师入郢,引军击郑。定公前既杀楚太子建,而困子胥,故怨郑。兵将入境,定公大惧,乃令於郑邦中曰:’有能还吴军者,吾与之分邦而治。’渔者子闻而进之曰:’臣能还之,不用兵戈升粮,得一桡行歌,道中,即还矣。’定公大悦,乃与一桡。子胥军将至,渔者子当路叩桡行歌辞曰:’芦中人,芦中人!’子胥闻之大惊,曰:’何等人者!’即请与语,曰:’吾是渔者子。吾国君怖惧,令於国中有能还吴军,吾与之分国而治。臣念先人与君相遭於途,今从君乞郑之罪也。’子胥曰:’吾蒙子先人之恩,自致於此。上天苍苍,岂敢忘子之功乎!’於是乃释郑不伐。

又曰:伍子胥伐楚,还溧阳濑水之上,长叹曰:’吾尝饥於此,乞食而杀一妇人,将欲报之金,不知其家。’遂投金濑水之中而去。有顷,一妪行哭而来。问曰:’妪何之之悲也?’妪曰:’吾有女,守吾,年三十不嫁。往年击漂於此,遇人穷,饭之,而恐泄事,自投於濑水中而死。今闻伍君来,不得其家,自伤空乏而无为报者,故行哭之悲也。’人曰:’子胥欲报妪以百金,不知妪所在,投金水中而去。’妪乃取金以归也。

刘向《说苑》曰:吴赤布使於智氏,假道於卫。宁文子具纻絺三百制送之,将归吴。知伯命造舟为梁。赤布曰:’吾闻天子济於水,造舟为梁,诸侯方舟,大夫维舟,臣之职也。且敬大甚,必有故,使人视之,则用兵在后。’赤布曰:’卫假吾道而厚赠我,我见难不告,是与为谋也。’称疾而留,使人告卫,卫人警戒,知伯乃止。

又曰:楚庄王赐群官酒,日暮,灯烛灭,有引妾衣者。妾得其冠缨,持之趋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节而辱士乎?’乃令曰:’夜饮不绝缨者不欢。’群臣百馀人皆绝缨,乃大醉尽欣。居二十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获甲首,却敌,卒胜。庄王怪而问之,对曰:’臣当死,往醉失礼,王隐不诛也,终不敢以阴蔽之德而不显报。常愿肝胆涂地,颈血湔敌人矣。臣乃绝缨者也。’遂平晋军,楚得以强。

又曰:阳虎得罪於卫,北见简子曰:’自今以来,不复树人矣。’简子曰:’惟贤者为能报恩,不肖者不能。夫春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所树者,蒺藜也。’

《异苑》曰:景平中,东阳大水。永康人蔡嘉夫避往南垄,夜有大鼠,形如,浮水而来,径伏嘉夫床角,奴愍而不犯,每食转以馀饭与之。水势退,嘉夫得反居,鼠以前脚捧青纸裹三斤许珠,着奴前啾啾,状如欲语。从此,去来不绝也。

又曰:始兴,杨山县人,行田,忽遇一象,以鼻卷之,遥入深山。见一象,脚有巨刺,此人牵挽得出,病者即起,相与跼陆,状若欢喜。前象复载,就一污湿地,以鼻掘出数枝长牙,送还本处。彼境苗稷常为象所困,其象俗呼大客,因语云:’我田稼在此,恒为大客所犯,若念我者,勿见侵。’便觉踯躅,如相训解。於是一家业田,绝无其患。

《三秦记》曰:白鹿原人,钓鱼於原,纶绝而去。梦于汉武求去其钩。明日,戏於池,见大白鱼衔索,帝曰:’岂非昨所梦?’取而去之。间三日,帝复游池滨,得明珠一双,武帝曰:’岂非昔鱼之报!’

桓冲之《述异纪》曰:陈留周氏婢,名兴进。入山取樵,梦见一女,语之曰:’近在汝头目前目中有刺,烦为拔之,当有厚报。’婢见一朽棺,头穿坏,髑髅堕地,草生目中。便为拔草,内着棺中以甓塞穿,即於髑髅处得一双金指环。

吴均《续齐谐记》曰:弘农杨宝,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养之百馀日,毛羽成,朝去暮还。后宝夕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王母使臣,昔使蓬莱,不慎为枭所搏,蒙君仁爱救拯。今当受使南海,不得奉侍,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且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

东阳玄凝《齐谐记》曰:富阳董昭之尝乘船过钱塘,江中央见一蚁着一短芦,甚迫遽,昭之曰:’此畏死也。’便以绳系此芦着船头,蚁缘绳出。中夜梦一人乌衣从百许人来谢云:’仆不慎堕江,惭君济活仆是蚁中王,君若危难之日,当见告。’后昭遇事系狱,蚁穴狱,昭遂得脱。

盛弘之《荆州记》曰:隋侯曾得大蛇,不杀而遣之。蛇后御明月珠以报随侯,一名随侯珠。

孔灵苻《会稽记》曰:射的山南有白鹤山。此鹤为仙人取箭。汉太尉郑弘尝采薪,得一遗箭,顷有人觅,弘还之。问:’何所欲?’弘曰:’常患若耶溪载薪为难,愿旦南风,夕北风。’后果然。

刘义庆《幽明录》曰:项县人姚牛,年十馀岁,父为乡人所杀,牛手刃之於众中。吏捕得,官长深矜孝节,为推迁其事,会赦得免。令后出猎,逐鹿入草中,有古深阱数处,马将趣之,忽见一公举杖击马,马惊避,不得及鹿。令怒,引弓将射之,公曰:’此中有阱,恐君堕耳!’令曰:’汝为何人?’翁跪曰:’姚牛父也。感君活牛,故来谢恩。’遂灭不见。

又曰:苻坚时,有射师经嵩山,望见松上有一双白鸟似鹄而大;至树下又见一蛇,长五丈许,上树取鸟。鸟欲飞,蛇张口翕之,鸟不去,缤纷一餐。顷射师彀弩,射三矢,蛇落,鸟得去树百馀步山边整理毛羽。须臾,云雷发,射师慑,不得旋踵,见向鸟徘徊其上,毛落纷纷,似如相援。如此数阵,云息电灭,射师得免,鸟亦高飞。

《三辅决录》曰:高陵庞智伯,名勃,为郡小吏。东平衡农,字剽卿,为书生,穷乏,客锻於睬家。勃知其贤,礼待顾眷,常去,送十里,过舅家复贷钱赠之。农受之曰:’为冯翊,乃相报。’别七八年,果为冯翊。勃为门下书佐,忘之矣,农召问乃寤,举孝廉,为尚书郎、左右丞、魏郡太守、河内太守。

又曰:赵歧避难於四方,江、海、岱、霍无所不到,自匿姓名,布衣巾絮,卖饼北海市。安丘孙嵩,年二十馀,游市见赵归,微察,知非常人,驻车呼与共载曰:’我北海孙宾硕,终不相负。’歧闻嵩,即以实告,遂与俱归。嵩先入,白母曰:’今日出,得死友在外。’歧即匿嵩家,积年乃出。后说刘表。时北海孙嵩流离在刘表末座,不为表所识,歧遥识之,向表说嵩。表甚奇重之,因共表嵩为青州刺史。

干宝《搜神记》曰:哙参寓居河内,虔恭父母。忽有单鹤趣之,参抚视,箭创甚重。於是以膏药摩之,月馀渐愈,放而飞去。数十日间,夜鹤雌雄二头,各衔一珠,吐之而去。

《搜神记》曰:羊公雍伯本以侩卖为业,性笃孝,父母终,葬南山,遂家焉。山高无水,公汲水作义浆於坂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升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得五双白璧,名玉田。玉田起於此也。

《续搜神记》曰:晋咸康中,豫州刺史毛宝戍邾城,有一军人於武昌市见人卖一白龟子,长四五寸,色白可爱。其人买取持归,着瓮中养之,日渐大。近及尺许,其人怜之,持至江边放于水中,视其游去。后邾城遭石虎败,毛豫州既赴江,莫不沉溺。所养龟人于时被铠持刀,亦同自投入水中,觉如堕一石上,水裁至腰,须臾浮去中流视之,乃是先养白龟,甲己长六七尺,既送至东岸,出头视之,徐游而去中江,犹顾者数四焉。

陈寿《益部耆旧传》曰:王忳尝诣京师,於空舍中有一书生病,因愍而视之。书生谓忳曰:’我当到洛阳而病,腰下有金十斤,愿以相赠,死后乞藏骸骨。’未及问姓名而绝。忳即鬻金营葬,馀金悉置棺下。后数年,县署大度亭长。初到日,有马驰入亭而止。其日大风飘一绣被,复堕忳前。

《张氏家传》曰:禧字彦祥,除效毂令。尝有鹳负矢集禧庭,以甘草汤洗之,傅药留养十馀日,疮愈飞去。月馀,衔赤玉珠二枚,置禧厅事。

《晏子春秋》曰:北郭骚见晏子曰:’窃说先生之义,愿乞以养母。’晏子使人分粟及金以遗之,辞金受粟。有间,晏子见疑於景公,乃出奔,北郭子曰:’养及亲者,身更其难。’遂告公庭曰:’晏子,天下之贤也。去齐,齐国必侵。不若先死!’乃自杀。公自追及郊而反,晏子曰:’士以身明人者哉!’

《吕氏春秋》曰:秦缪公败,失右服马。

公自往求,见野人方食之於歧山之阳。

缪公笑曰:’食骏肉不饮酒,余恐伤汝也!’

遍饮而去。

居一年,为韩原之战,晋人已环缪公之车,晋梁由靡已扣缪公。

尝食马肉三百馀人,疾斗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晋惠公以归。

又曰:赵简子有两白骡,甚爱之。

阳城疸渠处(阳城,姓;胥渠,名。处,犹病也。)广门之官,夜款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

医教曰:’得白骡之肝则止,不得则死。’

请入通。

董安于御於侧,简子曰:’杀白骡,取其肝以予阳城胥渠。’

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翟,广之门官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二十-译文

《毛诗》说:你给我木瓜,我以美玉回报。这不是为了回报,而是永远保持友好。

《毛诗》又说:没有不回报的恩情,没有不报答的德行。

《左传》记载:晋灵公要杀赵盾,埋伏士兵等待。起初,赵盾在首山打猎,住在翳桑,见到灵辄饿得要死,问他病情,他说是三天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吃东西后,他成为了灵公的近卫,倒转长矛抵挡公族士兵,救了赵盾。问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是翳桑的饿人。

《左传》又记载:晋大夫魏武子有一个宠妾,没有儿子。魏武子病重时,命令儿子魏颗说:‘我死后,一定要嫁给她。’等他病重时,又改口说:‘让她殉葬。’魏武子死后,魏颗还是把她嫁了出去,说:‘他病重时混乱,我遵从了他的遗愿。’后来,在与秦国的辅氏之战中,大败秦军,俘虏了杜回。(杜回是秦国的力士。)在战斗中,看到一个老父亲用草绊倒了杜回,杜回因此被俘。晚上,他梦见一个老人对他说:‘我是你嫁妾的父亲。你遵守先人的遗命,所以我这样报答你。’

《战国策》记载:中山君宴请都大夫,司马子期也在场。羊羹没有分到,子期生气地跑到楚国,劝说楚国攻打中山,中山君逃亡。有两个士兵拿着武器跟在他后面,中山君回头问他们为什么跟来,他们回答说:‘我父亲曾经饿得快死了,您给了他一壶饭。我父亲临死前说,中山有事,您一定会去,所以来为您而死。’中山君感慨地说:‘我因为一杯羊羹失去了国家,却因为一壶饭得到了两个忠臣。’

《史记》记载:王稽带着范雎进入秦国做相国,范雎就对秦王说:‘如果不是王稽的忠诚,没有人能让我进入函谷关;如果不是大王您的圣明,没有人能让我得到如此高的地位。现在我官至相国,爵位是列侯,而王稽的官职还只是谒者,这不是让我进入朝廷的本意。’秦王召见王稽,任命他为河东太守。

《史记》又记载:袁盎担任吴国相国时,有一个随从官员曾经偷了袁盎的侍女,袁盎知道后没有泄露,对待他如初。有人告诉那个随从官员,说‘你与侍女通奸’,他就逃跑了。袁盎自己追回去,就把侍女赐给了他。等到袁盎出使吴国时,那个随从官员正好担任袁盎的校尉司马,于是他把所有的财物装满两石酒,士兵们因为天寒而饥饿口渴,喝了酒就醉了,西南角的士兵都躺下了。司马在夜里叫醒袁盎,说:‘您可以离开了,吴王明天要杀您。’袁盎不相信,问:‘你是谁?’司马说:‘我是以前偷您侍女的那个人。’袁盎这才惊讶,向他道谢后离开了。

《史记》又记载:苏秦显贵后,回报了所有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他的一个随从官员一直没得到回报,就主动来要求,苏秦说:‘我没有忘记你。你到燕国后,多次想离开我易水边。那时候,我处境困难,所以对你期望很高。你现在也得到了回报。’

《史记》又记载:项王派人召见韩信,韩信推辞说:‘我侍奉项王,官职不过郎中,职位不过执戟,我的建议不被采纳,我的计划不被采用,所以离开归附了汉王。汉王给了我上将军的印信,给了我数万士兵,给我衣服穿,给我食物吃,我的建议被采纳,我的计划被采用,所以我能够到达这个地步。汉王对我深信不疑,我背叛他不吉利,即使死了也不改变。’

《汉书》记载:汉高祖刘邦担任亭长时,送徒到咸阳,所有官员都送了三百钱,只有萧何送了五百。天下安定后,刘邦增加他的封地三千户,以答谢他的帮助。

《汉书》又记载:栾布和彭越曾经交往,当时穷困潦倒,以卖佣为生。彭越赎出栾布,让他做了梁国的官员。彭越出使齐国,还没回来,汉朝召回彭越,以谋反的罪名处死了他,他的三族也被杀,头颅挂在洛阳。下诏说,有来观看的人就会被抓。栾布回来后,在彭越的头下奏事,祭祀并哭泣。

《汉书》又记载:汉高祖夺取了韩信的军队,韩信变成了楚王,都城在下邳。韩信回到封国后,召见了曾经给他食物的洗衣女,赏赐她千金。以及他下乡时的亭长,赏赐他一百钱,说:‘你,小人,我对你有恩德,但我的恩德没有做到底。’(《史记》说:恩惠没有做到底。)

《汉书》又记载:张苍,阳武人。因为犯罪应当被斩首,脱下衣服趴在砧板上,身材高大,胖白如葫芦,当时王陵看到他觉得很像美士,就向刘邦求情,没有被斩首。后来做了常山相。张苍感激王陵,等到他显贵后,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王陵。王陵死后,张苍做了丞相,洗澡后,常常先去拜访王陵的夫人,然后才敢回家。

《汉书》又记载:盖宽饶被降职为卫司马,还没走出宫殿的门,就剪断了自己的单衣,让衣服短一些,戴上大帽子,腰间佩带长剑,亲自巡视士兵的宿舍,查看他们的饮食和居住条件,有生病的亲自去看望,并给予治疗,对待他们非常仁慈。等到年底交接时,皇帝亲自宴请了卫士,有几十个人都跪下请求,愿意再留任一年,以报答盖宽饶的恩德。汉宣帝赞赏他们,任命盖宽饶为太中大夫。

《汉书》又记载:朱买臣担任会稽太守,把所有旧友都召集起来,一起吃饭,对所有曾经帮助过他的人都有所回报。

《汉书》又记载:汉宣帝在长安监狱中,邴吉保护并照顾他。宣帝对邴吉有旧恩,但最终没有说出口。当时有诏令说:‘御史大夫与我有着旧恩,他的德行很高尚。《诗经》不是说过吗?没有德行不报答的。’于是封邴吉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

《汉书》又记载:陈平显贵后,被封为侯,他对汉高祖说:‘如果不是魏无知,我无法见到陛下,请让我回报。’

《汉书》又记载:张贺受到卫太子宠幸,太子失败后,张贺被关进蚕室,后来做了掖庭令。宣帝收养掖庭,张贺对他非常关心。等到宣帝即位,张贺已经死了,宣帝追念张贺的恩德,他有一个儿子早死,儿子有一个小男孩叫彭祖,宣帝想封他为侯,先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

《东观汉记》记载:建武二十六年,皇帝邀请内戚宴会,各位夫人都上前说赵喜曾经救助过皇帝,皇帝非常赞赏,后来征召赵喜,让他进入朝廷担任太仆。皇帝接见他说:‘你不仅被英雄保护,妇女也怀念你的恩德。’给予了丰厚的赏赐。

袁宏《后汉书》记载:郑弘,字巨君。年轻时侍奉博士焦贶,焦贶的学生有几百人,当举荐他参加明经考试时,他的妻子劝焦贶说:‘郑生有卿相之才,应该被举荐。’他的堂兄楚王英谋反,诬陷天下知名人士,焦贶因为楚王被征召,病死于途中,妻子被关在诏狱中,连续几年受到拷打。他的学生和旧友都改了名字以避祸,只有郑弘剃光头发,背着刑具为焦贶辩护。明帝感悟,于是免除了焦贶家人的罪。

《魏志》记载:魏太祖曹操平定幽州后,召见孙礼担任司空军谋掾。起初荒乱时,孙礼和母亲失散,同郡的马台找到了孙礼的母亲,孙礼把家里的财产都给了马台。

《魏志》又记载:杨沛,字孔梁。担任新郑长时,告诉百姓种植桑树,收集桑椹、豆积,得到一千多斛,后来做了邺令,赐给他十个奴隶,一百匹绢。

《魏志》又记载:曹真,字子丹,沛郡人,本姓秦,被曹家收养。有人说他的父亲曹伯南从小就与曹操交好。兴平末年,袁术的部下与曹操争斗,曹操逃跑。被追兵追赶,逃到秦家,曹伯南开门让他进去。追兵问他在哪里,他回答说:‘我在这里。’追兵就杀了他。因此曹操想起他的功劳,就改了他的姓。

又说:郭援抓住了贾逵,贾逵不肯下拜,对郭援说:‘王府君在郡中任职多年,不知道您为何而来?’郭援说:‘快把他杀了。’众将官保护他,于是将他囚禁起来,关在土窖中,用车轮盖上,派人严密守卫。正当要杀他时,贾逵从窖中对守卫说:‘这里没有壮士,却要让义士白白死去吗?’当时祝公道,与贾逵非亲非故,但恰好听到了他的话,怜悯他坚守正道,于是在夜晚偷着将他救出,打断了他的手铐让他离开,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姓名。郭援被打败后,贾逵才知道救他出去的是祝公道,他是河南人。后来因为其他事情应当受到惩罚,贾逵救不了他,为此他改变了装束。

《吴录》记载:孙权杀了黄祖后,做了两个盒子,想要把黄祖和都督苏飞的头放在里面。甘宁在黄祖的军队中时,唯独和苏飞关系好。甘宁为苏飞求情,以至于痛哭流涕。孙权说:‘给他一个机会,如果他逃跑怎么办?’甘宁回答说:‘苏飞接受了重新生活的恩惠,怎么会想着逃跑呢?如果万一发生这种情况,我的头可以代替他进盒子。’于是放过了苏飞。

《蜀志》记载:法正担任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面统领都督,里面是谋主。对于一顿饭的恩情,或是极小的怨恨,他都会报复。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作为蜀郡太守太过放肆,将军应该启奏主公,压制他的威势和福分。’诸葛亮回答说:‘主公在公安时,北面害怕曹操的强大,东面担心孙权的逼迫,近处又害怕孙夫人在身边生事;在那个时期,进退两难,法孝直是他的助手,使得局势无法复制,怎么能够禁止法正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呢!’

《晋书》记载:顾荣与同僚饮酒,看到拿着烤肉的人,神态不凡,显露出想吃烤肉的表情。顾荣割了一块烤肉给他吃。坐在一起的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顾荣说:‘哪有整天拿着烤肉却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等到顾荣失败后被捕将要被处决,那个拿着烤肉的人是督军,救了他。顾荣问他为什么救他,原来就是之前给他烤肉的人。

《宋书》记载:王镇恶曾经寄住在渑池人李方家里,李方对他很好。他对李方说:‘如果遇到英雄君主,要取得万户侯,我会重重报答你。’李方回答说:‘你是丞相孙的儿子,人才如此,何愁不富贵!’

《陈书》记载:阴铿初任梁湘东王法曹参军。天冷时,阴铿曾经参加宾客的宴会,看到有人拿着酒杯,于是将酒杯转过来递给他,在座的人都笑了。阴铿说:‘我们整天饮酒,而拿着酒杯的人却不知道酒的味道,这不是人之常情。’等到侯景之乱时,阴铿被贼人俘虏,有人救了他,阴铿问他为什么救他,原来就是之前给他酒杯的人。

《唐书》记载:李晟曾经有恩于某人,给予了丰厚的回报。当初,谭玄澄担任岚州刺史,对李晟有恩,后来因为被贬到岳州。等到李晟显贵时,上书请求为谭玄澄平反,朝廷下诏追赠谭玄澄为宁州刺史。谭玄澄有三个儿子,李晟对他们照顾有加,都帮助他们成就了官职,人们都认为李晟很有义气。

《吴越春秋》记载:吴国的军队进入郢都,攻打郑国。定公之前已经杀了楚太子建,并且困住了子胥,因此怨恨郑国。军队进入郑国境内,定公非常害怕,于是对郑国人说:‘有能让我军队回去的人,我将与他共同治理国家。’一个渔夫的儿子听到后前来,说:‘我能让他们回去,不用兵戈和粮食,只需要一艘船,在路上唱歌,就能让他们回去。’定公非常高兴,给了他一艘船。子胥的军队即将到来,渔夫的儿子在路中间敲着船桨唱歌,说:‘芦中人,芦中人!’子胥听到后大惊,说:‘是什么样的人!’于是请他说话,渔夫的儿子说:‘我是渔夫的儿子。我国君主害怕,下令国内有能让我军队回去的人,我将与他共同治理国家。我想起先人与您在途中相遇,现在从您这里请求郑国的罪过。’子胥说:‘我蒙受你先人的恩惠,自己到了这里。上天苍苍,我怎敢忘记你的功劳呢!’于是放了郑国,没有攻打。

又说:伍子胥攻打楚国,回到溧阳濑水之上,长叹说:‘我曾经在这里饿过,向一个妇人乞食,后来杀了她,本想用金钱报答她,却不知道她的家在哪里。’于是将金钱投入濑水中离去。不久,一个老妇人哭着走来,问她为什么悲伤,老妇人说:‘我有女儿,守寡至今三十岁,往年在这里捕鱼,遇到一个穷困的人,给他饭吃,又担心他会泄露秘密,自己投河而死。现在听说伍君来了,找不到她的家,自己伤心,没有机会报答。’有人说:‘伍子胥想要用百金报答老妇人,不知道她的家在哪里,将金钱投入水中而去了。’老妇人于是取回金钱。

刘向《说苑》记载:吴国使者赤布出使智伯,向卫国借道。宁文子准备了三百匹麻布和细布送给赤布,准备回吴国。知伯命令建造桥梁。赤布说:‘我听说天子渡河时,建造桥梁,诸侯乘船,大夫乘舟,我的职责就是如此。而且过于恭敬,必有原因,派人去看看,发现后面有战争准备。’赤布说:‘卫国借给我道路并且丰厚地赠送我礼物,我见到困难却不告诉他们,这是在和他们共谋。’假装生病留下,派人告诉卫国,卫国人警觉起来,知伯于是停止了行动。

又说:楚庄王赐给群臣酒喝,天黑了,灯烛灭了,有人拉住了妃子的衣裳。妃子拿到了他的冠缨,拿着它跑到火边,要辨认出那个断缨的人。庄王说:‘赐给人酒,让他们喝醉失礼,为什么要显扬妇人的贞节而侮辱士人呢?’于是下令说:‘晚上饮酒不断缨的人不高兴。’百余名群臣都断了缨,于是大家都喝得大醉而高兴。过了二十年,晋国与楚国作战,有一个臣子常常冲锋在前,五次交战五次斩杀敌将,击退敌人,最终获胜。庄王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本来应该被处死,因为喝醉失礼,大王隐瞒了我的罪行没有杀我,我始终不敢因为大王隐藏的恩德而不回报。我常常希望肝胆涂地,用颈血洗净敌人。’于是平定了晋军,楚国因此变得强大。

又说:阳虎在卫国犯了罪,向北见到赵简子说:‘从今以后,不再培养人才了。’赵简子说:‘只有贤者才能报答恩情,不贤的人不能。春天种桃李的人,夏天可以得到休息,秋天可以得到果实;种蒺藜的人,夏天得不到休息,秋天得到的是刺。现在我所种的是蒺藜。’

《异苑》记载:景平年间,东阳发大水。永康人蔡嘉夫逃到南垅,夜晚有大老鼠,形状像人,浮水而来,直接趴在蔡嘉夫床角,奴仆怜悯它,没有伤害它,每次吃饭都给它剩下的食物。水退后,蔡嘉夫得以回家,老鼠用前脚捧着装有三斤多珠子的青纸,对着奴仆啾啾叫,好像想要说话。从此,老鼠来来去去不断。

又说:始兴,杨山县的人,在耕田时,忽然遇到一只大象,用鼻子卷起他,远远地把他卷入深山。他看到另一只大象,脚上有大刺,他拉住它出来,病人在那里立刻就起来了,他们一起行走,好像很欢喜。前面的象再次载着他,到一个泥泞的地方,用鼻子挖出几根长牙,送回原地。那个地方的庄稼常被大象困扰,当地的人把那只象叫做大客,于是对它说:‘我在这里种庄稼,常常被大客骚扰,如果你能可怜我,就不要再来侵犯。’于是大象就不再来侵扰,庄稼再也没有受到损害。

《三秦记》说:白鹿原上的人,在原上钓鱼,鱼线断了就走了。他梦见汉武帝请求他取下鱼钩。第二天,他在池塘边玩耍,看到一条大白鱼嘴里叼着绳子,武帝说:‘这不就是昨晚梦到的吗?’于是取下绳子就走了。三天后,武帝再次在池塘边游玩,得到一对明珠,武帝说:‘这不就是那鱼报答的吗!’

桓冲之的《述异纪》说:陈留周家的女仆,名叫兴进。她进山砍柴,梦见一个女子对她说:‘最近你头前的眼睛里有一根刺,麻烦你帮我拔掉,我会给你丰厚的报酬。’女仆看到一个破旧的棺材,头部破损,骷髅掉在地上,草从眼睛里长出来。她就拔掉草,放进棺材里,用砖头堵住破洞,在骷髅处得到一对金戒指。

吴均的《续齐谐记》说:弘农杨宝,看到一只黄雀被猫头鹰搏击,就把它带回家。放在巾箱里养了一百多天,羽毛长成后,早上出去晚上回来。后来杨宝晚上读书没睡,有一个穿黄衣服的小孩向他跪拜说:‘我是王母派来的使者,以前去蓬莱,不小心被猫头鹰搏击,承蒙你的仁爱救助。现在要去南海,不能陪伴你,给你四个白玉环,让你的子孙洁白无瑕,并且官至三公,就像这个玉环一样。’

东阳玄凝的《齐谐记》说:富阳的董昭之曾经乘船经过钱塘江,在江中央看到一只蚂蚁附着在一根短芦苇上,非常危险。董昭之就用绳子把芦苇系在船头,蚂蚁沿着绳子爬出来。半夜里,梦到一个人穿着黑衣服,带着一百多人来感谢他,说:‘我不小心掉进江里,很惭愧你救了我,我是蚂蚁中的王,如果你有危险,一定要告诉我。’后来董昭之遇到事情被关进监狱,蚂蚁在监狱里挖洞,董昭之就得以逃脱。

盛弘之的《荆州记》说:隋侯曾经得到一条大蛇,没有杀它而是放走了。蛇后来用明月珠来报答隋侯,这颗珠子被称为隋侯珠。

孔灵苻的《会稽记》说:射的山南有白鹤山。这只鹤被仙人用来取箭。汉太尉郑弘曾经去砍柴,得到一支遗落的箭,不久有人来寻找,郑弘归还给他。问:‘你想要什么?’郑弘说:‘我常常担心若耶溪载柴困难,希望早上有南风,晚上有北风。’结果果然如此。

刘义庆的《幽明录》说:项县人姚牛,十几岁,父亲被乡人杀害,姚牛在众人面前亲手杀了他。官吏抓到后,官长深感他的孝道,为他推迟了案件,正好遇到大赦,得以免罪。后来出去打猎,追赶鹿进入草丛中,有几个古旧的深坑,马差点冲进去,突然看到一个老人举起拐杖打马,马受惊逃跑,没有追到鹿。令(官名)生气,拉弓要射他,老人说:‘这里有几个坑,你可能会掉下去!’令问:‘你是谁?’老人跪下说:‘我是姚牛的父亲。感谢你救了姚牛,所以来感谢你。’然后老人就消失了。

又记载:苻坚时期,有位射箭师经过嵩山,看到松树上有一对白鸟,像天鹅但更大;到树下又看到一条五丈多长的蛇,爬上树去抓鸟。鸟要飞走,蛇张开嘴要吞它,鸟不肯飞走,蛇就吃了一顿。射箭师拉弓射了三箭,蛇倒下,鸟飞走百多步,在山边整理羽毛。不久,云雷响起,射箭师害怕,不能转身,看到那只鸟在树上徘徊,羽毛纷纷落下,好像在帮助它。这样几次之后,云散电灭,射箭师得以逃脱,鸟也飞走了。

《三辅决录》说:高陵的庞智伯,名叫勃,是郡里的一个小官。东平的平衡农,字剽卿,是个书生,贫穷,在铁匠家打工。勃知道他很有才能,礼遇他,经常送他十里路,经过舅舅家还会借钱给他。农接受了他的帮助说:‘我去做冯翊,一定会报答你。’分别七八年后,果然做了冯翊。勃做了他的门下书佐,却忘记了这件事,农叫他去问,他才醒悟过来,被举荐为孝廉,做了尚书郎、左右丞、魏郡太守、河内太守。

又记载:赵歧在四方避难,江、海、岱、霍都去过,自己隐藏姓名,穿布衣戴头巾,在北海卖饼。安丘的孙嵩,二十多岁,在市场上看到赵歧回来,暗中观察,知道他不是普通人,就停车叫他一起坐车,说:‘我是北海的孙宾硕,绝不会辜负你。’赵歧听到孙嵩的名字,就把实情告诉他,于是和他一起回家。孙嵩先进去,告诉母亲:‘今天出去,找到一个生死之交在外面。’赵歧就藏在孙嵩家,过了很多年才出来。后来劝说刘表。当时北海的孙嵩在刘表手下做末座,刘表不认识他,赵歧远远地认出他,向刘表推荐他。刘表非常看重他,因此让孙嵩做了青州刺史。

干宝的《搜神记》说:哙参住在河内,孝顺父母。突然有一只白鹤飞来,哙参抚摸它,发现箭伤很重。于是用膏药擦拭,一个月后渐渐痊愈,放它飞走。几十天后,夜里的雌雄鹤各叼一颗珠子,吐出来就飞走了。

《搜神记》说:羊公雍伯本来以贩马为业,性格孝顺,父母去世后,埋葬在南山,于是就在那里安家。山很高没有水,羊公在山脚下打水做免费汤给行人喝。三年后,有一个人来喝水,给了他一升石子,让他到高平好地有石头的地方种下,得到五对白玉璧,这地方因此被称为玉田。

《续搜神记》说:晋朝咸康年间,豫州刺史毛宝驻守邾城,有一个士兵在武昌市场上看到有人卖一只白龟蛋,长四五寸,颜色白皙可爱。这个人买下来带回家,放在坛子里养着,渐渐地长大了。长到一尺左右,这个人怜悯它,拿着它到江边放回水中,看着它游走。后来邾城遭到石虎的攻击,毛豫州带着士兵去江边,都沉溺水中。那个养龟的人当时穿着铠甲拿着刀,也跟着跳入水中,感觉像是掉进一块石头上,水只到腰间,不久就浮起来,在江中看到,原来是之前养的白龟,甲壳已经长到六七尺,送到东岸后,露出头来,慢慢地游走,还回头看了几眼。

陈寿的《益部耆旧传》说:王忳曾经去京师,在一间空房子里看到一个书生病了,就同情地照顾他。书生对王忳说:‘我快要到洛阳时生病了,腰下有十斤金子,愿意送给你,死后请把我埋葬。’还没来得及问他的名字就断气了。王忳就卖掉金子安葬了他,剩下的金子都放在棺材下面。后来几年,县署的大度亭长。刚到的那天,有一匹马飞驰进入亭子停下。那天大风把一床绣花被子吹来,又落在王忳面前。

《张氏家传》说:张禧字彦祥,被任命为效谷县令。曾经有一只鹳带着箭落在张禧的庭院里,他用甘草汤清洗它,用药膏留养了十几天,伤口痊愈后飞走了。一个月后,鹳嘴里叼着两颗红玉珠,放在张禧的厅堂里。

《晏子春秋》说:北郭骚见到晏子说:‘我私下说先生的大义,希望能用这来赡养我的母亲。’晏子派人分给他粮食和金子,他推辞了金子,接受了粮食。过了一段时间,晏子被景公怀疑,就逃跑了,北郭子说:‘赡养父母的人,自己的困难也会更大。’于是他在法庭上对景公说:‘晏子是天下的大贤人。他离开齐国,齐国一定会被侵犯。不如他先死!’于是自杀。景公亲自追到郊外又回来了,晏子说:‘士人用自己的身体来表明人的大义啊!’

《吕氏春秋》记载:秦缪公在一次战斗中失败,失去了他的右边的战马。缪公亲自去寻找,看到有人在歧山的南坡上正在吃那匹马。缪公笑着说:‘吃马肉不喝酒,我担心会伤害到你!’说完,他就把酒分给大家喝了,然后离开了。过了一年,在韩原之战中,晋国的人已经包围了缪公的车,晋国的梁由靡已经抓住了缪公。有三百多人尝吃了马肉,他们在车下激烈战斗,最终大败晋国,缪公反而俘虏了晋惠公回来。

《吕氏春秋》又记载:赵简子有两匹白色的骡子,非常喜爱它们。阳城的胥渠是广门官,晚上敲门来拜见说:‘我家主人胥渠生病了。’医生说:‘如果得到白骡的肝脏,病就能好,否则就会死。’请允许我进去通报。董安于在旁边驾车,赵简子说:‘杀了白骡,取其肝脏给阳城的胥渠。’不久之后,赵国发兵攻打翟国,广门官的七百人都率先冲锋,斩获了敌军的头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二十-注解

报恩:指对他人给予的恩惠或帮助给予回报的行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感恩和回报的精神。

木瓜:一种水果,这里比喻微小的礼物。

琼琚:美玉,比喻珍贵的礼物。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表示这不是简单的回报,而是为了永远保持美好的关系。

无言不酬,无德不报:表示没有言语不会得到回应,没有德行不会得到回报,强调诚信和德行的重要性。

伏甲而亭之:指埋伏士兵并设下陷阱。

首山:山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翳桑:一种植物,这里指翳桑之地。

宣子:指赵盾,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

灵公:晋国国君。

赵盾:晋国大夫,因保护灵公而闻名。

公介:国君的亲兵。

倒戟以御公徒:用倒置的戟来抵挡国君的士兵。

魏武子:晋国大夫。

颗:魏武子的儿子。

殉:古代的一种丧葬仪式,即殉葬。

秦战於辅氏:秦国与晋国在辅氏(今山西省临猗县)作战。

杜回:秦国的力士。

结草以抗杜回:用草结成武器来抵抗杜回。

中山君:中山国的君主。

司马子期:中山国的司马。

羊羹:一种汤。

壶飧:一种饭食。

王稽:秦国的大臣。

范雎:战国时期秦国的政治家。

函谷关:古代关口,位于今天的河南省灵宝市。

河东太守:官职名,负责河东地区的行政事务。

从吏:官府的下属官员。

侍儿:古代女官或女仆。

吴相:吴国的宰相。

守盎校尉司马:官职名,负责守卫盎的校尉司马。

苏秦:战国时期的纵横家。

易水:水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项王:楚汉争霸时期的楚霸王项羽。

韩信:楚汉争霸时期的军事家。

咸阳:古代都城,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

萧何:西汉初年的政治家。

栾布:西汉初年的将领。

彭越:西汉初年的将领。

梁大夫:梁国的官职。

枭首雒阳:将首级悬挂在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城头。

下邳:古代城邑,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

阳武:县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盖宽饶:西汉初年的官员。

卫司马:官职名,负责卫戍的司马。

会稽太守:会稽郡的太守。

邴吉:西汉初年的官员。

陈平:西汉初年的政治家。

卫太子:西汉初年的太子。

蚕室:古代一种囚禁犯人的地方。

掖庭令:官职名,负责掖庭(后宫)的令。

太仆:官职名,负责宫廷马匹的官。

博阳侯:封号,食邑千三百户。

魏无知:西汉初年的官员。

张贺:西汉初年的官员。

掖庭:后宫。

关内侯:封号,表示荣誉。

赵喜:东汉初年的官员。

内戚:皇室或贵族的亲戚。

博士:古代官职,负责教育和学术研究。

焦贶:古代学者。

楚王英:东汉初年的楚王。

明帝:东汉时期的皇帝。

孙礼:三国时期魏国的官员。

马台:人名。

新郑长:新郑县的县令。

曹真:三国时期魏国的将领。

秦氏:人名。

太祖:指曹操,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郭援:郭援,东汉末年将领,曾任冀州刺史,后为曹操所败。

贾逵:贾逵,东汉末年名士,曾任冀州刺史郭援的属官。

王府君:王府君,指冀州牧王修,郭援的上级。

祝公道:祝公道,东汉末年人物,以忠义著称。

黄祖:黄祖,东汉末年将领,曾任江夏太守。

苏飞:苏飞,东汉末年将领,曾任江夏都督。

甘宁:甘宁,东汉末年将领,后归顺孙权。

法正:法正,东汉末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重要辅佐。

诸葛亮:诸葛亮,蜀汉丞相,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顾荣:顾荣,晋朝名士,曾任侍中。

王浚:王浚,晋朝将领,曾任益州刺史。

王镇恶:王镇恶,南朝宋将领,以勇猛著称。

李方:李方,南朝宋人,以善待他人著称。

阴铿:阴铿,南朝陈文学家。

李晟:李晟,唐朝将领,以功绩显赫著称。

伍子胥: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名将。

定公:定公,指吴国君主吴王僚。

楚太子建:楚太子建,春秋时期楚国太子。

子胥:子胥,即伍子胥。

刘向:刘向,西汉末年文学家、目录学家。

智伯:智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宁文子:宁文子,春秋时期卫国人。

楚庄王:楚庄王,春秋时期楚国君主。

阳虎:阳虎,春秋时期鲁国大夫。

简子:简子,指晋国大夫赵简子。

景平:景平,南朝宋时期的一个年号。

蔡嘉夫:蔡嘉夫,南朝宋人。

象:象,指大象。

苗稷:苗稷,指种植稻谷的人。

三秦记:《三秦记》是古代中国的一部地理志书,记载了秦、汉、三国时期关中地区的地理、历史、风俗等。

白鹿原: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

汉武:即汉武帝刘彻,西汉时期的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

钓鱼:一种古老的传统活动,通过钓鱼来娱乐或获取食物。

纶绝而去:纶是指钓鱼用的线,这里指鱼线断了,鱼跑了。

梦:指睡眠中出现的幻想或感觉。

池:指人工挖掘的水域,用于养鱼或供人游玩。

大白鱼:指体型较大的白鱼。

明珠:指珍贵的水晶或宝石。

报:指回报、报答。

桓冲之:桓冲之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著有《述异记》。

陈留周氏婢:指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附近)的周姓家中的女仆。

入山取樵:指进入山林砍柴。

朽棺:指腐朽的棺材。

髑髅:指人死后头骨的简称。

金指环:指用金制成的指环。

吴均:吴均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著有《续齐谐记》。

弘农杨宝:弘农是古代的一个郡名,杨宝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鸱枭:指猛禽,这里比喻恶人。

巾箱:指古代文人用来存放笔墨纸砚的小箱子。

黄衣童子:指穿着黄色衣服的小童,这里可能是指神使。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位于东海之中。

南海:指中国南海地区。

东阳玄凝:东阳玄凝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

富阳董昭之:富阳是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董昭之是南朝宋时期的人物。

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古代称钱塘江。

蚁:指蚂蚁。

蚁中王:指蚂蚁中的王,这里可能是指蚂蚁的领袖。

隋侯:指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

明月珠:指非常珍贵的珍珠。

随侯:指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随侯珠即隋侯珠。

射的山: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

白鹤山: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

若耶溪: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是一条著名的河流。

项县人姚牛:项县是今河南省项城市,姚牛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吏捕得:指官吏捕捉到。

官长深矜孝节:指官长非常同情姚牛的孝道。

推迁其事:指推迟处理这件事情。

会赦得免:指适逢大赦得以免罪。

古深阱:指古代挖掘的深坑。

公举杖击马:指一位老人举起拐杖击打马匹。

公:指老人。

翁:指老人。

姚牛父也:指这是姚牛的父亲。

黄雀:指一种小鸟。

彀弩:指拉弓射箭。

缤纷一餐:指蛇捕食鸟的动作。

高陵庞智伯:高陵是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庞智伯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东平衡农:东平是古代的一个郡名,平衡农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冯翊:古代的一个郡名,位于今陕西省。

书佐:指官府中的文书助手。

孝廉: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指孝顺父母、廉洁奉公的人。

尚书郎:古代官职,尚书省的官员。

左右丞:古代官职,尚书省的副职。

魏郡太守:古代官职,魏郡的地方行政长官。

河内太守:古代官职,河内郡的地方行政长官。

赵歧:赵歧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北海市:北海是古代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山东省。

安丘孙嵩:安丘是今山东省安丘市,孙嵩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北海孙宾硕:孙宾硕是孙嵩的字。

刘表:刘表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曾任荆州牧。

河内:古代的一个郡名,位于今河南省。

干宝:干宝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著有《搜神记》。

哙参:哙参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单鹤:指一只孤独的鹤。

箭创:指被箭射伤的伤口。

膏药:一种外用药,用于治疗伤口。

羊公雍伯:羊公雍伯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南山:指南方的山,这里指葬父母的地方。

义浆:指施舍给行人的免费饮料。

石子:指小石头。

玉田:指产玉的田地。

豫州刺史:豫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刺史是州的行政长官。

邾城:邾城是古代的一个城池,位于今湖北省。

石虎:指十六国时期的前赵皇帝刘渊的儿子刘聪,石虎是他的字。

县署大度亭长:县署是县政府的办公地点,大度亭长是大度亭的负责人。

绣被:指绣花被子。

效毂令:效毂是古代的一个县名,令是县的长官。

鹳:一种大型水鸟。

矢:箭。

赤玉珠:指红色的玉石制成的珠子。

北郭骚:北郭骚是春秋时期的人物。

景公:指齐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士: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秦缪公:秦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

右服马:古代车马制度中,车辕两侧的马匹,右边的马称为右服马,通常由国君乘坐。

歧山:位于今陕西省岐山县,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山脉之一,也是周文化的发源地。

野人:指生活在野外的普通人,古代对未开化或未进入文明社会的人的称呼。

韩原之战: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在韩原(今陕西省韩城市)进行的一场著名战役,秦国获胜。

晋惠公:晋惠公,晋国国君,韩原之战中被秦国俘虏。

赵简子:赵简子,春秋时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的祖父,以贤能著称。

白骡:白色的骡子,古代贵族对牲畜的珍爱之一。

阳城胥渠:阳城胥渠,人名,阳城是姓,胥渠是名。

广门之官:古代官职,负责守卫城门。

医教:医生的建议或教导。

翟:古代国家名,位于今山西省北部,后为赵国所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二十-评注

《吕氏春秋》中记载的秦缪公败后失马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春秋时期贵族的礼仪与仁爱思想。首先,‘秦缪公败,失右服马’一句,描绘了战争中的偶然与不幸,同时也体现了秦缪公对个人荣誉的重视。然而,‘公自往求’的行为,则体现了他对失去的马匹的重视,以及对个人荣誉的执着。

‘见野人方食之於歧山之阳’这一句,通过地点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自然与野性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秦缪公在困境中的遭遇。缪公的‘笑’并非轻视,而是出于对野人的同情和对自身遭遇的无奈。‘食骏肉不饮酒,余恐伤汝也’这句话,既是对野人的关怀,也是对自身身份的提醒,反映了春秋时期贵族的礼仪观念。

‘遍饮而去’这一行为,体现了秦缪公的仁爱之心,他不仅关心野人的安危,也考虑到自己的责任。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是春秋时期贵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居一年,为韩原之战’这句话,说明了时间的流逝和事件的连贯性,也反映了秦缪公在等待机会中的耐心和坚定。

‘晋人已环缪公之车,晋梁由靡已扣缪公’这两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危险,同时也展现了秦缪公在困境中的英勇。‘尝食马肉三百馀人,疾斗车下,遂大克晋’这一段,则是对秦缪公及其军队的英勇和智慧的高度赞扬。他们通过智取,不仅赢得了胜利,还俘虏了晋惠公,彰显了秦缪公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另一段关于赵简子的故事,同样展现了春秋时期贵族的仁爱精神和忠诚。‘赵简子有两白骡,甚爱之’这句话,反映了赵简子对宠物的深厚感情。‘阳城胥渠处广门之官,夜款门而谒曰’这一段,描绘了胥渠的忠诚和赵简子对他的信任。

‘医教曰:“得白骡之肝则止,不得则死。”’这句话,既是对胥渠病情的描述,也是对赵简子决策的考验。‘杀白骡,取其肝以予阳城胥渠’这一行为,体现了赵简子对臣子的关爱和对生命的尊重。‘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翟’这句话,说明了事件的连贯性,也反映了赵简子对国家大事的重视。

‘广之门官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这一段,是对赵简子军队的英勇和胜利的描述。他们通过先发制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彰显了赵简子的军事才能和军队的战斗力。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二十》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20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