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九-原文
《说文》曰:乐,极也,欢也。
《易》曰:乐天知命,故不忧。
《毛诗》曰:王在在镐,凯乐饮酒。
《礼记》曰: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又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又曰:子贡观於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子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
《左传》曰: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氏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论语》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又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又曰: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又曰: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又曰:不仁者,不可以长处乐。
《战国策》曰: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饮酒乐,天又雨,君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於是始强。
又曰:梁王魏婴会诸侯於兰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避席曰:’昔楚王登疆台而望崇山,左江右湖以临方皇,其乐忘死,曰:’后代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国者。’今君前夹林后兰台,疆台之乐,可无戒乎?’
《东观汉记》曰:光武伐蓟还,士众喜乐,师行鼓舞,歌咏雷声。
又曰:东平王张苍曰:’为善最乐。’
袁弘《后汉记》曰:光武尝听朝至于日侧,讲经至于夜半,皇太子从容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道,今天下又安,愿省思虑养精神、优游以自宽。’上答曰:’吾以为乐也。’
王沈《魏书》曰:太祖告归乡里,筑室城外,习读书傅,秋冬弋猎以自娱乐。
裴子野《宋略》曰:废帝於华林园为列肆,亲自酤卖,又开渎,与左右引船唱呼,以为欢乐。
《管子》曰:桀放虎入市,乐人之惊。
《晏子春秋》曰:景公饮酒数日,去冠破裳,自鼓盆问左右曰:’仁人者,亦乐此乎!’晏子曰:’人所以贵於禽兽者,以有礼也。君无礼,何以临下?’景公请易衣冠也。
又曰:景公饮酒移於晏子前,驱款门曰:’君至!’晏子立於门曰:’国家得微有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醲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晏子曰:’夫铺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预焉。’又移司马穰苴,穰苴介胄操戟立门曰:’铺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预焉。’又移於梁丘据,据左援琴、右挈竽,行歌而至,公曰:’乐哉!今夕吾饮,微二子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何以乐吾身也。’
《文子》曰:秦楚燕魏之歌,异傅而皆乐也。
《列子》曰:仲尼间居,子贡入侍,而有忧色。子贡不敢问,出告颜回。回援琴而歌。孔子问曰:’若奚敢独乐?’回曰:’吾昔闻诸夫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回所以乐也。’
又曰:孔子游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曰:’先生所为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人为贵,吾既得为人,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吾既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行年九十,是三乐也。贫者人之常,死者命之终,处常待终,当何忧哉?’孔子曰:’自宽者也。’
又曰:林类年且百岁,晨春被裘,拾遗穗於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適卫,望之谓子贡曰:’彼叟可与言!’子贡逆之垅端,面之叹曰:’先生曾不悔乎?’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吾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
《庄子》曰: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於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又曰: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又曰:庄子与惠子游濠梁水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又曰: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不仕乎?’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饘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以道自乐,回不愿仕也。’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又曰: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
又曰:梁惠王立沼上,顾鸿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
《荀子》曰:子路问於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其未得则忧不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日之乐。’
又曰:凤鸟啾啾,其翼若竽,其声若箫。有皇有凤,乐帝之心。
《淮南子》曰:令尹子佩请饮庄王,庄王许诺。子佩之於京台,庄王不往。明日,子佩跣揖北面,立於殿下,曰:’昔君王许之。今不果往,意者臣有罪乎?’庄王曰:’吾闻子具於京台。京台者,南望猎山,以临方皇;左江而右淮,其乐忘归。若薄德之人,不可以当此乐也,恐流而不能反。’
又曰:吾所谓乐者,人得其得者也。夫得其得者,不以奢为乐。不以慊为悲;与阴俱闭,与阳俱开。与子夏心战而臞,道胜而肥。圣人不以身徇物,不欲人为之而以自乐也。
《顾子》曰:遇其乐也,则欲荒淫流湎;逮其喜也,则欲欢笑鼓舞。荒淫则伤义,鼓舞则亏风。
又曰:子谓子华曰:”尔有四乐,颇知之乎?”子华曰:”未之知也”。子曰:”二亲具存,是尔一乐;兄弟无故,是尔二乐,夫和妻柔,是尔三乐;披褐怀玉,是尔四乐.”子华曰:”华乃有五,遇千载之会,而登夫子之堂,则华之五乐也.”
又曰:或曰:”夫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盖圣人之陈迹耳,子何好焉?”子曰:”上纪五帝之盛,下述百王之义,粲粲如列宿,落落如连珠,虽复退居穷处,箪食瓢饮,未始失其乐矣。予可得无好乎!”
《贾谊书》曰:宓子治单父。於是齐人攻鲁,道自单父。始,父老谓曰:”麦已熟矣,今迫齐寇,民不及刈获,请令民人自刈。刈傅郭者,归可以益食,不资寇.”三请,宓子不听。俄而麦毕,资乎齐寇。季孙闻之,怒。使人让宓子,宓子曰:”今年失麦,明年可树。令不耕者得获,是乐有寇也。且一岁之麦於鲁不加强,丧之不加弱。令民有自取之心,必数年不息.”季孙闻之,惭曰:”使穴可入乎?吾岂忍见宓子哉!”
扬雄《连珠》曰:臣闻天下三乐焉:阴阳和调,四时不忒,年丰物遂,无有夭折,灾害不生,兵戎不作,天下之乐也。圣明在上,禄不遗贤,罚不偏罪,君子小人各处其位,众人之乐也。吏不苟暴,役赋不重,财力不伤,安土乐业,民之乐也。
刘向《说苑》曰:楚昭王欲之荆台游,司马子棋进谏曰:”荆台之游,左洞庭之陂,右彭蠡之水,南望猎山,下临方淮,其乐使人遗老而忘死,人君游者尽以亡其国,愿大王勿往游焉.”
又曰:齐景公游海上,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敢言归者死。颜蠋谏曰:”君乐治海,不乐治国;彼至有治国者,且安得乐此海也.”
谯周《法训》曰:或曰君子处陋巷之中,奚乐也?曰:”乐得其亲,乐得其友,乐圣人之道也.”
刘向《列女传》曰:楚昭越姬者,越王勾践之女也。昭王燕游,蔡姬在左,越姬骖乘,驷以驰逐,登附庄之台,以望云梦之囿。乃顾谓二姬曰:”乐乎!吾愿与子生死若此.”蔡姬曰:”故愿生俱乐,死同时.”顾谓史书之。
《楚辞》曰:乐莫乐於新相知。
刘伶《酒德颂》曰:先生乃捧罂承槽,衔杯漱醪,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曹子建《箜篌引》曰: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忧上
《说文》曰:忧,愁也。
《易》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又曰:当其忧悔吝之时,纤介不可慢也。
《毛诗》曰:踧踧周道,鞠为茂草。我心忧伤,惄焉如梼。假寐永叹,惟忧用老。
又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又曰:未见君子,我心则忧。
《左传》曰:有喜而忧,如有忧而喜乎?
又曰:吴公子札来聘,请观周乐,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
《史记》曰:秦昭王临朝叹息,应侯进曰:”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忧,臣敢请其罪.”昭王曰:”吾闻楚之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矣。以远思虑而御勇士,恐楚之图秦也。今武安君死,郑安平叛,内无良将,外多敌国,吾是以忧.”
又曰: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平。平疾谗谄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蜀志》曰:曹公征孙权,呼先主自救。先主遣使告刘璋曰:”曹公征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本为唇齿。
又曰:进在青泥与关羽相距,今不往救,进必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於鲁。鲁自守之,贼不足虑。
沈约《宋书》曰:武帝起,桓玄闻便忧惧无复计。或曰:”刘裕等众力甚弱,岂能有成,陛下何虑之甚.”玄曰:”刘裕自足为一世之雄;刘毅家无担石之储,樗蒲一掷百万;何无忌,刘牢之之甥,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谓无成.”
《吴越春秋》曰:越王欲复怨於吴,冬寒则抱冰,夏热则握火,忧苦其志,悬胆於户,出入尝之,不绝於口。
《华阳国志》曰:蜀中傅相告曰:”井中有人.”学士靳普言:”客星入东井,益州之分,忧刺客入耳.”
《山海经》曰:牛首山有草,名曰鬼目,其叶如菜而茎赤,其秀如禾,服之不忧。
又曰:霍山有兽如狸而白尾有鬛,名曰朏朏,可以亡忧。
又曰:茈湖之水,其中多鯈(音稠。)鱼,其状如鸡而赤毛白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亡忧。
又《庄子》曰: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问曰:”小子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耶?”孔子曰:”善哉,汝问!昔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是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適,不可损益也。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彼将内求於己而不得,则惑也.”
《列子》曰:孔子谓颜回:
汝徒知乐天知命之无忧,未知乐天知命之有忧之大也。
吾始知诗书礼乐,无救於治乱,而未知所以革之方。
此乐天知命者之所忧也。
《孟子》曰:
忧以天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九-译文
《说文》说:乐,是极致,是欢快。
《易经》说:乐天知命,所以不忧。
《毛诗》说:君王在镐京,胜利的欢声和酒乐。
《礼记》说:傲慢不可增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满足,快乐不可过度。
又记载:乐是乐的意思,君子因遵循道而乐,小人因满足欲望而乐。
又记载:子贡去观看蜡祭。孔子问:‘赐,你快乐吗?’子贡回答说:‘全国的人都像发狂一样,我不知道他们的快乐在哪里。’孔子说:‘百天的蜡祭,一天的恩泽,不是你所能理解的。’
《左传》记载:鲁公进入隧道,赋诗说:‘在大隧道中,乐得融融。’姜氏离开隧道,赋诗说:‘在大隧道外,乐得泄泄。’
《论语》说: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
又记载:吃粗粮,喝清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在其中。
又记载:笑在快乐之后,人们不会厌烦他们的笑。
又记载: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种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
又记载:不仁的人,不能长久地享受快乐。
《战国策》记载:魏文侯与虞人约定去打猎。那天,他们饮酒作乐,天突然下雨。文侯准备出去,左右的人说:‘饮酒作乐,天又下雨,您要去哪里?’文侯说:‘我与虞人约定去打猎,虽然现在很开心,但怎能不遵守约定呢?’于是他去赴约,亲自结束了这次打猎。魏国从此开始强大。
又记载:梁王魏婴在兰台会合诸侯,酒喝得正畅快时,请求鲁君举杯。鲁君离开座位说:‘以前楚王登上疆台望向崇山,左边是江,右边是湖,面对着广阔的天地,快乐得忘记了死亡,说:“后代必然会有因为高台和池塘而亡国的人。”现在您前面是夹林,后面是兰台,疆台的快乐,难道可以不警惕吗?’
《东观汉记》记载:光武帝征讨蓟地回来,士兵们都很高兴,队伍行进中击鼓唱歌,声音如雷。
又记载:东平王张苍说:‘做好事是最快乐的。’
袁宏《后汉记》记载:光武帝曾听朝到日偏西,讲经到半夜,皇太子从容地说:‘陛下有夏禹、商汤那样的明智,却失去了黄老养生的道理,现在天下又安宁,希望您省思养性,悠闲自得地自我宽慰。’皇上回答说:‘我认为这是快乐。’
王沈《魏书》记载:太祖告辞回乡,在城外建造房屋,读书传道,秋冬季节打猎自娱。
裴子野《宋略》记载:废帝在华林园设立市场,亲自卖酒,又挖沟渠,与左右的人划船唱歌,以此取乐。
《管子》记载:夏桀把老虎放到市场上,看人们被惊吓而快乐。
《晏子春秋》记载:景公饮酒数日,摘下帽子,撕破衣服,自己敲鼓问左右的人:‘仁人也会这样快乐吗?’晏子说:‘人之所以比禽兽高贵,是因为有礼。您没有礼,凭什么统治人民?’景公请求换上衣服。
又记载:景公饮酒移到晏子面前,推开门说:‘您来了!’晏子站在门口说:‘国家有没有什么问题?您为什么在晚上来打扰我?’景公说:‘美酒的味道,金石的声音,我想与您一起享受这种快乐。’晏子说:‘摆上酒席的人,臣子不敢参与。’景公又请司马穰苴,穰苴穿着盔甲拿着戟站在门口说:‘摆上酒席的人,臣子不敢参与。’又请梁丘据,梁丘据左手拿着琴,右手拿着竽,唱歌而来,景公说:‘快乐啊!今晚我喝酒,如果没有这两个人的帮助,怎么治理国家;如果没有这个臣子的帮助,怎么快乐?’
《文子》记载:秦、楚、燕、魏的歌,虽然传唱不同,但都让人快乐。
《列子》记载:孔子闲居时,子贡进来侍奉,面带忧色。子贡不敢问,出去告诉颜回。颜回拿起琴唱歌。孔子问:‘你怎么敢独自快乐?’颜回说:‘我从前听老师说过:乐天知命所以不忧,所以我快乐。’
又记载:孔子游历泰山,见到荣启期在郕地的野外行走,穿着鹿皮衣,腰间系着绳子,弹琴唱歌。孔子说:‘先生为什么这么快乐?’荣启期回答说:‘我有很多快乐。天生万物,人最为贵,我已经得为人,这是第一乐。男女有别,男尊女卑,我已经得为男,这是第二乐;人生有看不见日月、不能免于襁褓的人,我已经九十岁了,这是第三乐。贫穷是人的常态,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处于常态等待终结,有什么可忧的?’孔子说:‘这是自我宽慰的人。’
又记载:林类年纪将近一百岁,清晨穿着皮衣,在旧田里拾取遗穗,边走边唱。孔子到卫国,远远看到他,对子贡说:‘那位老人可以和他交谈。’子贡迎上去,站在田埂上,面对他叹息说:‘先生难道不后悔吗?’老人仰头回答说:‘我有什么可后悔的?我之所以快乐,别人都有,却反而感到忧愁。年轻时不勤奋,年老时不争时,所以能活到这个岁数。没有妻子孩子,死亡的日子即将到来,所以能这样快乐。’
《庄子》记载:古代得道的人,无论是贫穷还是通达,都感到快乐,他们快乐的不是贫穷或通达。在这里,道德就像是寒暑风雨的顺序。
又记载:与人和睦相处叫做人乐,与天和谐相处叫做天乐。
又记载:庄子与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这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又记载:孔子对颜回说:‘颜回,来!家境贫寒,居住简陋,你不做官吗?’颜回回答说:‘我不想做官。我在城外有五十亩地,足够吃稠粥;在城内有十亩地,足够种麻织布;以道为乐,我不想做官。’
《孟子》记载:君子有三乐:父母都健在,兄弟没有灾祸,这是第一乐;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乐;得到天下英才并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乐。
又记载:享受别人的快乐,别人也会享受你的快乐;分担别人的忧愁,别人也会分担你的忧愁。狩猎不知满足叫做荒淫,饮酒不知满足叫做亡国。
又记载:梁惠王站在池塘边,看着鸿雁和鹿说:‘贤者也会喜欢这样吗?’孟子说:‘贤者才会喜欢这样,不贤的人,即使有这样的机会也不会快乐。’
《荀子》记载:子路问孔子:‘君子也有忧愁吗?’孔子说:‘君子,没有得到的时候,快乐在于志向;得到了,又快乐于治理。因此有终身的快乐,没有一天的忧愁。小人,没有得到的时候,忧愁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去。因此有终身的忧愁,没有一天的快乐。’
又记载:凤凰鸣叫,它的翅膀像笙,它的声音像箫。有皇有凤,使帝王的内心快乐。
《淮南子》记载:令尹子佩请庄王喝酒,庄王答应了。子佩到了京台,庄王没有去。第二天,子佩光着脚,面向北行礼,站在殿下说:‘以前君王答应了。现在不去了,是不是我有什么罪过?’庄王说:‘我听说你在京台准备得很充分。京台,南望猎山,面对广阔的天地;左边是江,右边是淮,那里的快乐让人忘记回家。对于品德浅薄的人,不能享受这样的快乐,恐怕会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
又说:我所说的乐,是指人得到了自己应该得到的。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不会因为奢侈而感到快乐,也不会因为不满而感到悲伤;与阴冷一同封闭,与阳光一同开放。与子夏进行内心的斗争而变得消瘦,道义胜利了就变得肥胖。圣人不会因为外界的事物而牺牲自己的身体,不希望别人为了自己而感到快乐。
《顾子》说:遇到快乐的事情,就想要放纵沉溺;遇到高兴的事情,就想要欢笑鼓舞。放纵沉溺会伤害道义,欢笑鼓舞会损害风度。
又说:孔子对子华说:‘你有四种快乐,你知道吗?’子华说:‘不知道。’孔子说:‘父母都健在,这是你的一种快乐;兄弟没有灾祸,这是你的第二种快乐;夫妻和睦,这是你的第三种快乐;穿着粗布衣却怀揣着美玉,这是你的第四种快乐。’子华说:‘我倒是有五种快乐,遇到千年一遇的机遇,能登上孔子的讲台,这就是我的第五种快乐。’
又说:有人说:‘那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都是圣人的足迹,你为什么喜欢它们呢?’孔子说:‘上面记载了五帝的盛世,下面描述了百王的大义,它们像星星一样明亮,像珍珠一样连串,即使退居穷乡僻壤,吃粗粮喝稀饭,也从未失去过快乐。我能不喜欢吗!’
《贾谊书》说:宓子治理单父。当时齐国人攻打鲁国,路经单父。起初,父老们对宓子说:‘麦子已经熟了,现在正被齐国人侵扰,百姓来不及收割,请允许百姓自己收割。割麦子的人,可以回家增加食物,不给敌人留下。’宓子三次请求,都没有听从。不久麦子全部被割完,被齐国人拿走了。季孙知道了这件事,很生气。派人责备宓子,宓子说:‘今年失去了麦子,明年可以再种。如果让不耕种的人得到收获,这就是喜欢有敌人。而且一年的麦子对鲁国来说,不强也不弱。如果让百姓有自取之心,必然多年不息。’季孙听后,感到惭愧,说:‘让洞可以钻进去吗?我怎么忍心看到宓子呢!’
扬雄《连珠》说:我听说天下有三件快乐的事情:阴阳调和,四季不差,年年丰收,没有夭折,灾害不生,战争不起,这是天下的快乐。圣明的人在上,赏赐不遗漏贤人,惩罚不偏袒罪人,君子和小人各得其所,这是众人的快乐。官吏不随意暴政,徭役赋税不重,财力不受损害,安居乐业,这是百姓的快乐。
刘向《说苑》说:楚昭王想要去荆台游玩,司马子棋进谏说:‘荆台的游玩,左边是洞庭湖的湖畔,右边是彭蠡湖的水,南边可以望见猎山,下面是方淮,那里的快乐让人忘记老去,君主游玩的人都会因此失去国家,希望大王不要去那里游玩。’
又说:齐景公在海上游玩,感到很高兴,六个月都不回来,命令左右的人敢说回家的人就处死。颜蠋进谏说:‘君主喜欢治理海洋,不喜欢治理国家;如果有人治理国家,你怎么能喜欢这海洋呢。’
谯周《法训》说:有人说:‘君子住在狭窄的巷子里,有什么快乐呢?’回答说:‘快乐在于得到亲人的喜爱,快乐在于得到朋友的陪伴,快乐在于追求圣人的道义。’
刘向《列女传》说:楚昭王的女儿越姬,是越王勾践的女儿。昭王宴游,蔡姬在左边,越姬在马车上,骑马飞奔,登上附庄台,远望云梦泽。她对两位姬妾说:‘快乐啊!我愿意与你生死与共。’蔡姬说:‘我愿意活着快乐,死了也愿意与你同时。’她回头叫人记载下来。
《楚辞》说:没有什么比新结识的朋友更快乐了。
刘伶《酒德颂》说:先生拿起酒罐,用酒杯漱口,无思无虑,快乐得像陶陶然。
曹子建《箜篌引》说:欢乐地喝酒喝过三杯,解开衣带,尽情享受美食。主人高声祝福千金寿,客人回应祝福万年。
《说文》说:忧,是愁闷的意思。
《易经》说:创作《易经》的人,难道没有忧患吗?
又说:在忧愁悔恨的时候,即使是极小的细节也不能忽视。
《诗经》说:周道荒芜,长满了茂盛的草。我心忧伤,忧愁得像被折断的梓树。假装睡觉长叹,只为忧愁而老去。
又说:了解我的人,说我心忧;不了解我的人,问我有什么追求。
又说:没有见到君子,我心就忧。
《左传》说:有高兴的时候也感到忧愁,有忧愁的时候也感到高兴吗?
又说:吴公子札来访问,请求观看周朝的乐舞,唱了《邶风》、《鄘风》、《卫风》,说:‘多么美好啊!深沉啊!忧愁但不困顿。’
《史记》说:秦昭王在朝堂上叹息,应侯进言说:‘我听说君主忧愁,臣子就会感到羞辱;君主受辱,臣子就会丧命。现在大王在朝堂上忧愁,我敢请问您的罪过。’昭王说:‘我听说楚国的铁剑锋利,士兵就勇敢;倡优拙劣,思考就深远。用深远的思考来驾驭勇敢的士兵,恐怕楚国会图谋秦国。现在武安君死了,郑安平叛变,国内没有良将,国外有很多敌国,我因此忧愁。’
又说: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宪令,草稿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看到了,想要夺取它,屈原不给。于是诬陷屈原说:‘大王让平制定宪令,大家都知道,每出一令,平就夸耀自己的功劳。’大王生气,就疏远了屈原。屈原痛恨谗言蒙蔽了君王的明见,邪恶损害了公正,正直的人不被容纳,因此忧愁沉思,写下了《离骚》。
《蜀志》说:曹操征讨孙权,呼唤刘备前来支援。刘备派人告诉刘璋说:‘曹操征讨吴国,吴国处于危急之中。孙家和我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又说: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持,现在不前去救援,进一定会攻克转而侵犯州界,那忧虑比鲁国还要严重。鲁国只要坚守,敌人不值得担心。
沈约《宋书》说:武帝起事,桓玄听说后非常忧惧,毫无对策。有人说:‘刘裕等人力量很弱,怎么能成功呢?陛下为什么这么忧虑。’桓玄说:‘刘裕足以成为一代英雄;刘毅家里没有一石粮食的储备,掷骰子一次就能赢一百万;何无忌,是刘牢之的外甥,非常像他的舅舅。他们一起举大事,怎么能说没有成功呢。’
《吴越春秋》说:越王想要报复吴国,冬天寒冷就抱着冰块,夏天炎热就握着火把,忧愁痛苦,把胆挂在门上,进出都要尝一尝,从不间断。
《华阳国志》说:蜀中傅相报告说:‘井里有人的样子。’学士靳普说:‘客星进入了东井星宿,是益州的分野,忧虑刺客进入。’
《山海经》说:牛首山有一种草,名叫鬼目,叶子像菜一样而茎是红色的,穗子像禾一样,服用它可以无忧。
又说:霍山有一种野兽,像狸一样但尾巴是白色的,名叫朏朏,可以消除忧愁。
又说:茈湖的水中有很多鯈鱼,形状像鸡但羽毛是红色的,尾巴是白色的,有六只脚四个头,声音像喜鹊,吃了它可以无忧。
《庄子》说:颜渊东行到齐国,孔子面带忧色。子贡离开座位问道:‘颜渊东行到齐国,先生面带忧色,为什么?’孔子说:‘问得好!以前管子说过,我非常赞同,他说:小的东西不能装大东西,短绳子不能打深井。这是说命运有它成就的,形态有它适宜的,不能增减。我担心颜渊会对齐侯谈论尧、舜、黄帝的道义,再加上燧人、神农的话。他们如果在自己内心寻求却得不到,就会感到困惑。’
《列子》中记载,孔子对颜回说:‘你只知道乐天知命就能无忧无虑,却不知道乐天知命所带来的忧虑有多么巨大。我开始明白,诗书礼乐并不能解决国家的治乱问题,而我不知道如何去改变这种状况。这就是乐天知命的人所忧虑的。’
《孟子》中说:‘忧虑的是整个天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九-注解
乐:在古代文化中,乐不仅仅是快乐的意思,它还涉及到和谐、愉悦、道德修养等多重含义。在儒家思想中,乐是道德修养达到一定境界的表现,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秩序紧密相关。
镐:镐是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是周代的都城之一。
蜡:蜡是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通常在年终举行,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祥。
赋:赋是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也是一种表演艺术,常用于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
觞:觞是古代的一种酒器。
蜡酒:蜡酒是古代在蜡祭时用的酒。
志:志在这里指志向、愿望。
子贡:子贡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以口才和外交才能著称。
蜡祭:蜡祭是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通常在年终举行。
融融:融融形容欢乐、和谐的气氛。
泄泄:泄泄形容悲伤、不愉快的情绪。
不亦乐乎:不亦乐乎是表示非常快乐、欢喜的成语。
蔬食:蔬食指素食,不食用肉类。
曲肱:曲肱指弯曲手臂,这里指以手臂为枕。
不仁者:不仁者指没有仁爱之心的人。
虞人:虞人指管理山林的人。
期猎:期猎指约定时间狩猎。
兰台:兰台是古代的一种台名,也是宴会的场所。
避席:避席指离开座位,表示尊敬或拒绝。
疆台:疆台是古代的一种台名,也是宴会的场所。
崇山:崇山指高大险峻的山。
方皇:方皇指广阔的平原。
陂池:陂池指池塘。
光武:光武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谥号。
蓟:蓟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北京市西南。
师行:师行指军队行进。
鼓舞:鼓舞,指振奋人心,激发热情。
歌咏:歌咏指唱歌和吟诵。
雷声:雷声指雷鸣的声音。
为善最乐:为善最乐是指做好事是最快乐的事情。
禹、汤:禹、汤分别是夏、商两代的著名君主,以贤明著称。
黄老养性之道:黄老养性之道是指道家养生之术。
太祖:太祖是指曹操,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弋猎:弋猎指用弓箭狩猎。
习读书傅:习读书傅指学习读书。
废帝:废帝是指南朝宋的废帝刘子业。
华林园:华林园是古代园林名,位于今南京市。
列肆:列肆指排列的店铺。
酤卖:酤卖指卖酒。
渎:渎指水沟。
引船唱呼:引船唱呼指划船唱歌。
桀: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以暴虐著称。
景公:景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
仁人:仁人指有仁爱之心的人。
礼:礼指礼节、礼仪。
司马穰苴:司马穰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将。
介胄:介胄指铠甲。
簠簋:簠簋是古代的一种食器。
傅:傅指传授、教导。
歌:歌指唱歌。
秦楚燕魏之歌:秦楚燕魏之歌指秦、楚、燕、魏四国的歌曲。
间居:间居指闲居。
太山:太山即泰山,位于今山东省泰安市。
荣启期:荣启期是春秋时期鲁国的贤人。
郕:郕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
鹿裘带索:鹿裘带索指穿着鹿皮衣,腰间系着绳。
鼓琴:鼓琴指弹奏琴。
寿:寿指寿命、寿命长短。
少不勤行,长不竞时: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是指年轻时不好好努力,长大后不积极进取。
得道者:得道者指修道有成的人。
穷通:穷通指贫穷和显贵。
人乐:人乐指人的快乐。
天乐:天乐指顺应天道的快乐。
濠梁:濠梁指河流上的桥梁。
鯈鱼:鯈鱼,古代传说中的鱼,能使人无忧。
郭外之田:郭外之田指城外的田地。
郭内之田:郭内之田指城内的田地。
饘粥:饘粥是一种稠粥。
丝麻:丝麻指丝绸和麻布。
郭:郭指城郭、城墙。
英才:英才指有才能的人。
教育之:教育之指教育和培养。
荒:荒指无节制地狩猎。
亡:亡指国破家亡。
贤者:贤者指有德行的人。
梁惠王:梁惠王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君主。
鸿麋鹿:鸿麋鹿指大雁、麋鹿。
令尹子佩:令尹子佩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官员。
京台:京台是古代的一种台名,也是宴会的场所。
薄德之人:薄德之人指品德不好的人。
流而不能反:流而不能反指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得:得在这里指的是人的所获、所得,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
阴:阴,指自然界中的阴暗面,与阳相对,象征着收敛、沉静、柔弱等特性。
阳:阳,指自然界中的光明面,与阴相对,象征着发散、活跃、刚强等特性。
子夏:子夏,即孔子的弟子子夏,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
道:道,在儒家思想中指道德规范和宇宙法则,是人们应当遵循的原则。
圣:圣,指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
徇:徇,指迎合、屈从。
荒淫:荒淫,指过度放纵,不节制。
义:义,指道德原则和正义。
风:风,指风俗、风气。
子华:子华,孔子的弟子子华,名端木赐。
坟:坟,指古代帝王或贵族的陵墓。
典:典,指经典、法典。
索:索,指寻找、探寻。
丘:丘,指山丘,这里指古代的书籍。
单父:单父,古地名,今属山东省。
宓子:宓子,即宓子贱,春秋时期鲁国的贤臣。
季孙:季孙,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
箪食瓢饮:箪食瓢饮,形容生活简朴。
扬雄:扬雄,西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连珠:连珠,古代文体,以连缀的语句构成篇章。
司马子棋:司马子棋,春秋时期楚国的臣子。
荆台:荆台,古地名,位于湖北省。
彭蠡:彭蠡,古地名,位于江西省。
猎山:猎山,古地名,位于湖北省。
方淮:方淮,古地名,位于安徽省。
齐景公:齐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颜蠋:颜蠋,春秋时期齐国的贤臣。
谯周:谯周,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
法训:法训,古代的一种文体,以教训人为主。
楚昭王:楚昭王,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
越姬:越姬,春秋时期越国的公主。
勾践:勾践,春秋时期越国的国君。
蔡姬:蔡姬,春秋时期蔡国的公主。
附庄之台:附庄之台,古地名,位于湖北省。
云梦之囿:云梦之囿,古地名,位于湖北省。
新相知:新相知,指新结识的朋友。
刘伶:刘伶,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
酒德颂:酒德颂,古代文体,以赞美酒德为主。
曹子建:曹子建,即曹植,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
箜篌引:箜篌引,古代文体,以箜篌(一种古代乐器)为主题。
忧:忧,指忧虑、忧伤。
忧患:忧患,指忧虑和祸患。
悔吝:悔吝,指悔恨和吝啬。
周道:周道,指周朝的道路。
梼:梼,一种树木,比喻忧愁。
假寐:假寐,指假装睡觉,实际上在思考。
邶、鄘、卫:邶、鄘、卫,古代三个国家的名称,这里指古代的乐曲。
吴公子札:吴公子札,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
武安君:武安君,即白起,战国时期秦国的将领。
郑安平:郑安平,战国时期秦国的将领。
上官大夫:上官大夫,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
屈原: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家。
离骚:离骚,屈原所作的长篇抒情诗。
孙权: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
先主:先主,即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
刘璋:刘璋,三国时期蜀汉的臣子。
曹公:曹公,即曹操,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吴越春秋:吴越春秋,古代史书,记载了吴越两国历史。
傅相:傅相,古代官职,负责辅佐国君。
学士:学士,古代的一种学者。
靳普:靳普,古代学者。
客星:客星,指不常出现的星,古人认为它预示着吉凶。
东井:东井,古代星宿名,位于天空的东南方。
鬼目:鬼目,古代传说中的植物,能使人无忧。
朏朏:朏朏,古代传说中的野兽,能使人无忧。
茈湖:茈湖,古地名,位于湖北省。
庄子: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
列子:《列子》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的一部道家经典,其中包含了许多寓言故事和哲学思想。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颜回: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字子渊,孔子弟子之一,以德行著称。
乐天:乐天,指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源自道家思想。
知命:知命,指认识到自己的命运,并接受它,不违背自然规律。
无忧:无忧,指没有烦恼,心态平和。
诗书礼乐:诗书礼乐,指《诗经》、《尚书》、《礼记》和音乐,是古代中国的经典文化和教育内容。
治乱:治乱,指国家的政治清明和混乱不安。
革之方:革之方,指改变或改革的方法。
孟子: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忧以天下:忧以天下,指心怀天下的忧患,关注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福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九-评注
《列子》中的这段话,体现了孔子对于‘乐天知命’这一观念的深刻思考。孔子首先指出,颜回只认识到乐天知命所带来的无忧无虑,却未曾意识到这种无忧背后所隐藏的巨大忧患。这里的‘乐天知命’,是指顺应天命,不强求,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然而,孔子认为这种乐天知命的态度,虽然可以让人在乱世中保持心态平和,但却无法解决社会的治乱问题。
孔子接着说,他开始意识到诗书礼乐这些传统教育方式,并不能真正拯救社会的治乱,他尚未找到改变现状的方法。这里的‘诗书礼乐’,代表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化教育体系,孔子认为这些体系虽然有助于个人修养,但对于社会的根本问题却无能为力。这反映了孔子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忧虑,以及对于文化教育作用的重新审视。
最后,孔子将这种忧虑归结为‘乐天知命者之所忧’。这里的‘乐天知命者’,指的是那些顺应天命、不违背自然规律的人。孔子认为,这些人虽然内心无忧,但对于社会的乱象却无法坐视不管,这种内心的矛盾和纠结,正是他们所面临的巨大忧患。
这段话在《孟子》中的‘忧以天下’得到了呼应。《孟子》中的这一观点,强调了个人对于天下大事的关心和责任感。孟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的兴衰,民众的疾苦。这与孔子的思想相呼应,都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对于社会责任和道德担当的重视。
整体来看,这段古文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对于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关系的探讨。孔子和孟子都认为,个人的内心修养虽然重要,但不应脱离社会的现实问题。这种思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