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三十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三十-原文

《毛诗》曰:出宿于济,饮饯于祢。

又曰:申伯言迈,王饯于郿。

又曰:挑兮挞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又曰: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又曰: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又曰: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又曰:出宿于浦,饮饯于祢。

又曰:显父饯之,清酒百壶。

又曰:有女仳离,慨其叹矣。

《礼记》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

《左传·昭公十六年》:郑六卿饯宣子於郊。宣子曰:’二三子请赋诗,起亦以知郑志。’子〈齿差〉赋《野有蔓草》,子产赋《羔裘》,子太叔赋《褰裳》,子游赋《风雨》,子旗赋《有女同车》,子柳赋《萚兮》。宣子喜曰:’二三子以命贶起,赋不出郑志。二三君子皆数世之主也。’

《家语》曰:孔子去周,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送人以金,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凡当世之聪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弘大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者也。’孔子曰:’敬奉教。’

又曰:孔子在卫,晨兴,颜渊侍,有哭者甚哀。回曰:’此哭非独哀死,又悲生离也。’孔子曰:’何以知之?’对曰:’回闻恒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离,悲鸣以相送,哀有类於此矣。’

《史记》曰: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将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起杀其谤己者三十馀人,而东出卫郭门外。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又曰: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兵击匈奴,丞相刘屈氂为祖道,送渭桥,与广利别。

又曰:疏广、疏受父子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岁久,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宦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即日,父子俱称病,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赐以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为设祖道,供帐东都门外,(苏林注曰:长安东郭门也。)送者车数百辆,辞诀而去。及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

又曰隶宗:遣诸王归国。帝特留东平王苍,赐以秘书、列仙图、道术秘方。至八月饮酎毕,有司复奏遣苍,乃许之。手诏赐苍曰:’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中心恋恋,恻然不能言。’於是车驾祖送,流涕而诀。复赐乘舆服御,珍宝舆马,钱布以亿万计。

又曰:赤眉兵盛,乃拜邓禹前将军持节西征,自选可与俱者。於是凡将六将军,吏二万人。禹辞诀,上自从轻骑数百送至野。邓禹不能定赤眉,乃遣冯异代禹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剑。敕异曰:’诸将非不能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念自修饬,无为郡县所苦。’异顿首受命。

又曰:东平王苍朝京师。月馀,还国。帝临送归宫,凄然怀思,乃诏遣使诣国:’辞别之后,独坐不乐,因就车归,伏轼而吟。诵及《采菽》,以增叹息。’

又曰:第五伦年少诸家,惟令诣郡尹鲜于裒,裒见而异之,署为吏。后裒坐事徵,临去,握伦臂诀曰:’恨相知之晚。’

又曰:申屠蟠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江东,四方名豪会帐下六七千人,谈论莫有及蟠者。惟南郡一生与相酬对,既别,执蟠手曰:’君非聘则徵,如是相见於上京矣。’蟠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为可与言,何乃相教荣贵之徒耶?’因振手而去。

《魏志》曰:夏侯惇薨,以曹休为镇南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车驾临送,上乃下舆执手而别。

《吴志》曰:鲁肃代周瑜过吕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应曰:’临时施宜。’蒙因为画五策。肃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又曰:刘繇亡於豫章,孙策命太史慈往抚安之。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还。’策曰:’子义舍我,尚复与谁?’饯送昌门,把腕别曰:’何时能还?’答曰:’不过六十日。’果如期而反。

《晋中兴书》曰:王澄尝之荆州,送者倾邑。所别处树上有鹊巢,澄便脱衣着犊鼻上树,探鹊鷇而弄之,傍若无人。

《晋中兴书》曰:卫玠兄璪,时为散骑侍郎,内侍怀帝。玠以天下将乱,移家南行。母曰:’我不能舍仲宝而去也。’玠启喻深至为门户大计,母涕泣从之。临别,玠谓璪曰:’在三之义人之所重,今可谓致身命之日,兄其勉之。’乃扶将老母转至豫章,而洛城失守,璪没焉。

沈约《宋书》曰:王弘,字方平,家贫而性好山水。求为乌伤令,寻以病归。桓谦以为卫军参军。时殷仲文还姑熟,祖送倾朝,谦要弘之同行,答曰:’凡祖离送别,必在有情,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纟彖陪从。’谦贵其言。

又曰:张敷音仪详缓,与人别,执手曰:’念相闻。’

《后魏书》曰:南安王祯复封南安王,后为镇北大将军、相州刺史。帝饯祯于华林都亭,诏左右赋诗,不能者,并可听射,当使武士弯弓,文人下笔。帝送祯下阶,流涕而别。

《续齐谐记》曰:京兆田真三人分财,堂前有紫荆花,叶茂异,共议破为三分,明截之。尔夕,树即枯死,真见之,惊谓弟曰:’花本同株,当分折枯悴,况人兄弟孔怀,而少离异,是不如树也。’兄弟相感更合。

《吴录》曰:朱桓还屯濡须,权祖之。桓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权凭几前席,桓进持须曰:’臣今日真可谓捋虎须者。’权大笑。

《吴越春秋》曰:越王勾践伐吴,将与大夫范蠡入臣於吴,群臣皆送浙江,大夫文种前为祝,其辞曰:’皇天佑助,先沉后扬,祸为德根,忧为福堂。’

《许迈别传》曰:迈好养生,遣妾归家,东游采药於桐庐山。欲断穀,以山近人,不得专一,移入临安。自以无复返期,乃改名远游,书与妇别。

《管辂别传》曰:诸葛原与辂别,戒以二事,言:’卿性乐酒,虽温克,然不可保,宁当节之;卿相有水镜之才,所见者妙,福如膏火,不可不慎;持节散才,游於云汉之间,不受富贵也。’辂言:’酒不可极,才不可尽,吾欲持酒以礼,持才以愚,何患之有耶?’

《穆天子传》曰:天子觞西王母瑶池之上,王母谣曰:’白云在天,山川间之。’

《荆州图》曰:襄阳县南陆道六里有林馆,是饯行送归之所。

《水经》曰:寿春县故城东为长濑,津之侧有射堂北亭迎送之所。

《江表传》曰:孙权乘飞云大船,与张昭、秦松、鲁肃十馀人共送周瑜,大宴会叙别。昭、肃等皆出,权独与刘备留语,因言次,叹瑜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李陵别传》曰:陵与苏武书曰:’男儿生不成名,死必葬蛮夷中耳。谁复能屈伸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吏,弄其文墨耶!愿足下勿复望陵。嗟乎!子卿,知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离之人,死为异域之鬼。’

《文士传》曰:张翰到京师时,齐王冏擅权。翰谓同郡人顾荣曰:’天下纷纷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於时,去矣。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捉其手,怆然叹曰:’吾亦思汝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翰遂称疾,径归府。以翰辄去,除吏名。

《世说》曰:杜预屯荆州,顿七星桥,朝士悉祖之。

又曰:阮籍嫂尝归家,籍相见与别。人或讥之,曰:’礼岂为我辈设耶?’

裴渊《广州记》曰:尉佗筑台以朔望升拜,号为朝台。即冈傍江,构起华馆,以送陆贾,因称朝亭。

《语林》曰:殷公北征,朝士出送之,军容甚盛,仪止可观。陈说经略攻取之宜,众皆谓必能平中原。将别,忽驰逞,才能槃马,遂堕地,士以是知其必败。

又曰:有人诣谢公。别,谢公流涕,人了不悲。既去,左右曰:’向客殊自密云。’谢公曰:’非徒密云,乃自旱雷。’

《吕氏春秋》曰:吴起行,魏武侯自送之西河,而与起辞。武侯曰:’先生将何以治西河?’对曰:’以忠,以信,以仁,以义。’武侯曰:’四者足矣。’

《郭子》曰:周叔治为晋陵,(谟子叔治,光禄大夫、西平贞侯顗弟。)周侯、仲智送之,(周侯名顗,字伯仁。仲知,名嵩,次弟也。)叔治将泣涕不止,仲智恚之曰:’困人及妇人别,惟知啼!’便舍去。周侯独留,与饮酒言语,临别流涕,抚其背曰:’阿拏自爱。’

《孔丛子》曰:子高游赵,平原君客有邹文、李节者,与相友善。及将还鲁,诸故人诀。既毕,文、节送行,三宿临别,文、节流涕交颐,子高徒握手而已。分背就路,其徒问:’先生与彼二子善,彼有恋恋之心,而先生厉声高揖,无乃非亲之谓乎!’高曰:’始吾谓此二子丈夫耳,乃今知其妇人。人生其有四方之志,岂鹿豕哉,而常群聚乎!’其徒曰:’若此,二子泣非耶?’高答曰:’斯二子,良人也,有不忍之心。其於断,必不足矣。’

又曰:窦皇后弟广国曰:’姊去我西时,与我诀於傅舍中,沐我而去。’

又曰:成帝遣定陶王之国。王辞去,上与相对,涕泣而诀。

《琴操》曰:商陵牧子娶妻五年无子,父兄将欲与改娶。妻闻,中夜惊起,倚户悲啸。牧子闻,援琴鼓之,痛恩爱永离,叹别鹤以舒情,故曰《别鹤操》。

《古诗》曰: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期?胡马嘶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弃捐勿复道,弩力加餐饭。

《李陵赠苏武诗》曰: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歧路间,恨恨不能辞。行人难久留,客言长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弩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路,各在天一涯。

又曰: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商。

又曰:二凫俱北飞,一凫独南翔。子当留斯土,我独归故乡。

苏武《赠李陵诗》云:黄鹄一远别,千里影徘徊。

《古诗》曰: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有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江淹《别赋》曰: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

《楚辞》序曰: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已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陈道径以讽谏君。

又曰: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

又曰:悲莫悲兮生别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三十-译文

《毛诗》说:出外住宿在济水边,在祢地设宴饯别。

《毛诗》又说:申伯出行,君王在郿地为他饯行。

《毛诗》又说:挑呀打呀,站在城阙旁。一天不见,就像过了三个月。

《毛诗》又说:燕子在空中飞翔,翅膀摆动得有高有低。那个女子要出嫁了,送到野外。远望她不见,泪水像雨一样。

《毛诗》又说:送你渡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

《毛诗》又说:我送舅舅,一直送到渭水北岸。

《毛诗》又说:出外住宿在浦边,在祢地设宴饯别。

《毛诗》又说:显父为他饯行,准备了百壶清酒。

《毛诗》又说:有女子被休弃,感慨叹息。

《礼记》说:嫁女儿的人家,连续三夜不熄灯,是思念分离。

《左传·昭公十六年》记载:郑国的六位卿在郊外为宣子饯行。宣子说:‘各位请赋诗,也让我知道郑国的意愿。’子〈齿差〉赋《野有蔓草》,子产赋《羔裘》,子太叔赋《褰裳》,子游赋《风雨》,子旗赋《有女同车》,子柳赋《萚兮》。宣子高兴地说:‘各位以诗歌相赠,赋诗没有超出郑国的意愿。这些君子都是几代的主宰。’

《家语》记载:孔子离开周国,老子为他送行说:‘我听说富贵的人送人金子,仁爱的人送人言语。我虽然不能富贵,但窃取了仁者的称号,请让我用言语送你:世间那些聪明洞察而接近死亡的人,喜欢议论别人;博学多才而危险自己的人,喜欢揭露别人的恶行。’孔子说:‘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诲。’

《家语》又说:孔子在卫国,早上起来,颜渊陪侍,有个人哭得很伤心。颜渊说:‘这哭声不仅是哀悼死者,还悲伤生离。’孔子问:‘你怎么知道呢?’颜渊回答说:‘我听说恒山的鸟,生了四个孩子,翅膀长成后将要分离,它们悲鸣着相互送行,悲伤的样子就像这样。’

《史记》记载:鲁国有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狡猾残忍。他小时候,家里积累千金,想做官却没成功,于是耗尽了家产。同乡人嘲笑他,吴起杀了诽谤他的人三十多个,然后从卫国的城门外向东出走。与母亲诀别时,咬破手臂发誓说:如果我不做卿相,就不再回到卫国。’

《史记》又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军攻打匈奴,丞相刘屈氂为他设宴饯行,送到渭桥,与李广利告别。

《史记》又说:疏广、疏受父子都是皇太子的师傅,朝廷认为这是荣耀。他们在位时间长了,广对受说:‘我听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成身退,这是天道的法则。现在我们做官做到二千石,名声和地位已经这样,不退下来,恐怕会有后悔。’当天,父子俩都称病,请求辞官。皇帝认为他们年纪大了,都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赐给他们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赐给他们五十斤。公卿大夫和故旧朋友在东都门外为他们设宴饯行,送行的人有几百辆车,他们告别而去。在路上观看的人都称赞:‘两位大夫真贤啊!’有的人叹息,为之下泪。

《史记》又说:朝廷派遣诸王回到自己的国家。皇帝特别留下东平王刘苍,赐给他秘书、列仙图、道术秘方。到八月喝完酎酒之后,有关官员再次上奏请求让刘苍回去,皇帝才答应了他。皇帝亲自写下诏书赐给刘苍说:‘骨肉亲情,真诚地不因为距离的远近和亲疏而改变,然而多次见面,感情比以前更深。心中依依不舍,悲痛得难以用言语表达。’于是皇帝亲自驾车送刘苍,流着泪告别。又赐给他乘舆车马、珍宝和亿万计的钱财。

《史记》又说:赤眉军势力强大,于是任命邓禹为前将军,持节西征,亲自挑选可以一起去的将领。于是共有六位将军,两万名士兵。邓禹告别时,皇帝亲自带着几百名轻骑兵送到野外。邓禹不能平定赤眉军,于是派遣冯异代替邓禹征讨他们。皇帝的车驾送到河南,赐给冯异七尺长的剑。皇帝命令冯异说:‘各位将领并非不能勇敢战斗,但他们喜欢掠夺。你本来就能约束士兵,要自我修养,不要让郡县受到苦。’冯异叩头接受命令。

《史记》又说:东平王刘苍朝见京城。一个月后,返回自己的国家。皇帝亲自送他回宫,心中充满思念,于是派人去他的国家说:‘分别之后,我独自坐着不快乐,就上车回去,伏在车轼上吟诗。读到《采菽》这首诗,更加叹息。’

《史记》又说:第五伦年轻时不被各家重视,只有郡尹鲜于裒见到他后觉得他与众不同,任命他为小吏。后来裒因事被召回,临走时握着第五伦的手告别说:‘遗憾的是我们相识得太晚了。’

《史记》又说:申屠蟠被太尉黄琼征召,他没有接受。等到黄琼去世,申屠蟠回到江东安葬,四方名士在帐下聚集了六七千人,谈论中没有提到申屠蟠的。只有南郡的一个人与他酬对,分别时握着他的手说:‘你是被征召还是被聘请,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上京相见了。’申屠蟠脸色突然变得严肃起来说:‘起初我以为你可以和我交谈,怎么竟然是教我追求荣华富贵的人呢?’于是他挥挥手离开了。

《魏志》记载:夏侯惇去世,任命曹休为镇南将军,授予符节,都督诸军事。皇帝亲自送行,下下车来握手告别。

《吴志》记载:鲁肃代替周瑜去见吕蒙,酒喝得正高兴时,吕蒙问鲁肃说:‘你承担重任,与关羽相邻,将采取什么策略,以防万一?’鲁肃回答说:‘到时候再想办法。’吕蒙因此为他制定了五个策略。鲁肃于是越过座位走到吕蒙身边,拍着他的背说:‘吕子明,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策略竟然达到这样的水平。’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结为朋友后分别。

《吴志》又说:刘繇在豫章去世,孙策命令太史慈去安抚那里的百姓。左右的人都认为太史慈一定会北去不回来。孙策说:‘子义离开我,还能去和谁呢?’在昌门设宴饯行,握着他的手腕告别说:‘什么时候能回来?’太史慈回答说:‘不超过六十天。’果然如期返回。

《晋中兴书》记载:王澄曾经到荆州,送行的人很多。所别的地方树上有个鹊巢,王澄就脱下衣服,穿着犊鼻裤上树,掏鹊蛋玩耍,旁若无人。

《晋中兴书》又说:卫玠的哥哥卫璪,当时任散骑侍郎,在宫中侍奉怀帝。卫玠认为天下将要大乱,搬家到南方。母亲说:‘我不能离开仲宝而去。’卫玠用深切的道理说服母亲,为了家族的大计,母亲含泪同意了。临别时,卫玠对卫璪说:‘三纲五常的道义是人们所重视的,现在可以说是为了大义牺牲生命的时候了,哥哥你要努力。’于是扶着老母亲转移到豫章,而洛阳城失守,卫璪在那里去世。

沈约《宋书》记载:王弘,字方平,家里贫穷但喜欢山水。他请求担任乌伤县令,不久因病返回。桓谦认为他适合担任卫军参军。当时殷仲文回到姑熟,皇帝设宴饯行,桓谦邀请王弘同行,王弘回答说:‘凡是饯行送别,一定是有感情的人,我下官与殷仲文风马牛不相及,没有陪同的必要。’桓谦认为他的话很有道理。

沈约《宋书》又说:张敷的举止文雅从容,与人告别时,握着手说:‘想念你。’

《后魏书》记载:南安王元祯再次被封为南安王,后来担任镇北大将军、相州刺史。皇帝在华林都亭为他饯行,命令左右赋诗,不会赋诗的可以听射箭,让武士拉弓,文人写诗。皇帝送元祯下台阶,流着泪告别。

《续齐谐记》记载:京兆人田真和两个兄弟分家产,院子里有一棵紫荆花,枝繁叶茂,他们商量着把它砍成三份。当晚,那棵树就枯死了。田真看到后,惊讶地对弟弟说:‘花原本是同一株,既然要分开,那枝叶自然要枯萎,何况兄弟之间应该更加亲密,却要分离,这比不上那棵树。’兄弟俩因此重新和好。

《吴录》记载:朱桓回到濡须屯,孙权亲自去接他。朱桓举起酒杯说:‘我即将远行,希望能摸一下陛下您的胡须,这样就没有什么遗憾了。’孙权靠在几案前,朱桓上前摸他的胡须说:‘我今天真的可以称得上是摸老虎胡须的人了。’孙权大笑。

《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攻打吴国,准备和大夫范蠡一起到吴国做臣子,大臣们都送到浙江。大夫文种在前面祝福,说:‘皇天保佑,先沉后扬,灾祸成为德行的根基,忧愁成为幸福的殿堂。’

《许迈别传》记载:许迈喜欢养生,让妾室回家,到桐庐山采药。他想断绝五谷,但因为山里有人居住,不能专心,于是搬到临安。他觉得自己不会再回来,于是改名远游,写信给妻子告别。

《管辂别传》记载:诸葛原和管辂分别时,告诫他说:‘你虽然喜欢喝酒,但酒量并不稳定,应该节制;你的才能如同水镜,所见所闻都很妙,福分如同膏火,不可不谨慎;保持节操,不追求富贵,才能在云汉之间自由游走。’管辂回答说:‘酒不能喝得太多,才能不能全部用尽,我想用酒来行礼,用才能来表现愚钝,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穆天子传》记载:天子在西王母的瑶池上设宴,王母唱道:‘白云在天,山川之间。’

《荆州图》记载:襄阳县南六里有林馆,是饯行和送别的地方。

《水经》记载:寿春县故城东边有长濑,渡口旁边有射堂北亭,是迎送的地方。

《江表传》记载:孙权乘坐飞云大船,和张昭、秦松、鲁肃等十多人一起送周瑜,举行宴会告别。张昭、鲁肃等人离开后,孙权独自和刘备说话,趁机感叹周瑜说:‘公瑾文武双全,是万人的英才,但他的器量如此宏大,恐怕不久就会成为人臣了!’

《李陵别传》记载:李陵给苏武写信说:‘男子汉活着不成名,死了也一定要葬在蛮夷之地。谁还能屈辱地低头,回到朝廷,让那些刀笔吏摆弄文字呢!希望您不要再期待我回来。唉!子卿,我还能说什么呢!相隔万里,路途遥远,活着是分别的人,死了是异域的鬼魂。’

《文士传》记载:张翰到京师时,齐王冏掌握大权。张翰对同郡人顾荣说:‘天下纷乱还未结束,那些有四海名声的人想要退隐很难。我本是山野之人,对时局没有期待,我要走了。你好好防备前路,用智慧考虑未来。’顾荣握着他的手,悲伤地叹息说:‘我也想和你一起采南山蕨,喝三江水。’张翰于是假装生病,直接回家。因为张翰突然离开,被除去了官职。

《世说》记载:杜预驻扎在荆州,驻扎在七星桥,朝廷的官员都来送行。

又记载:阮籍的嫂子曾经回家,阮籍和她见面后告别。有人讥讽他说:‘礼节难道是为我们这些普通人设立的吗?’

裴渊《广州记》记载:赵佗在朔望日筑台升拜,称为朝台。就在山岗旁边靠近江边,建造了华丽的馆舍,用来送别陆贾,因此称为朝亭。

《语林》记载:殷公北征,朝廷的官员出来送行,军队阵容非常壮观,仪式非常庄重。殷公讨论了战略和攻取的适宜方法,大家都认为他一定能平定中原。在即将分别时,殷公突然纵马奔驰,表现出才能,结果摔倒在地,人们因此知道他必败。

又记载:有人去拜访谢安。分别时,谢安流泪,其他人并不悲伤。走后,左右的人说:‘刚才的客人非常悲伤。’谢安说:‘不只是悲伤,就像是旱雷一样。’

《吕氏春秋》记载:吴起出行,魏武侯亲自送到西河,然后和他告别。武侯问:‘先生将如何治理西河?’吴起回答说:‘用忠诚,用信用,用仁爱,用正义。’武侯说:‘这四点足够了。’

《郭子》记载:周叔治担任晋陵,周侯、仲智送他。周叔治即将哭泣不止,仲智生气地说:‘被人困扰和妇女分别,只知道哭泣!’于是离开了。周侯独自留下,和他喝酒说话,临别时流泪,拍着他的背说:‘阿拏自己保重。’

《孔丛子》记载:子高去赵国游玩,平原君的客人有邹文、李节,和子高友好。等到子高要回鲁国,老朋友们都来告别。结束后,邹文、李节送行,三天三夜,子高只是握手而已。分别后,他的弟子问:‘先生和他们两个关系很好,他们有依依不舍的心情,而先生却严厉地高举手势,难道不是亲人的意思吗?’子高回答说:‘最初我以为这两个是男人,现在才知道他们是女人。人生有四方之志,怎么会像鹿和猪一样,总是群居在一起呢!’他的弟子说:‘如果是这样,那两个男人的哭泣难道不是真的吗?’子高回答说:‘这两个男人,是好人,有怜悯之心。在分别时,他们一定会有所不足。’

又记载:窦皇后的弟弟广国说:‘姐姐离开我西行时,在傅舍中和我告别,洗漱后离开。’

又记载:成帝派遣定陶王去封地。王子辞行,成帝和他相对而泣。

《琴操》记载:商陵牧子娶妻五年没有孩子,父兄想要他再娶。妻子听说后,半夜惊醒,靠在门边悲啸。牧子听到后,拿起琴弹奏,痛惜恩爱永别,叹息着用别鹤来抒发情感,因此称为《别鹤操》。

《古诗》记载:走啊走啊,与君生离死别。相隔万馀里,各在天一涯。道路崎岖且漫长,何时能再见面?胡马在北风中嘶鸣,越鸟在南枝上筑巢。相隔的日子越来越远,衣带越来越宽松。放弃吧,不要再提起,只愿努力加餐饭。

《李陵赠苏武诗》记载:携手走上河梁,游子傍晚要去哪里?在岔路口徘徊,依依不舍难以告别。行人难以久留,客人说长相思。不知道是不是日月,弦望自有定期。努力培养明德,白发苍苍以为期。仰望浮云驰骋,瞬间互相超越,一旦迷失道路,各自在天涯。

又记载:昔时我们是鸳鸯,如今变成了牛郎织女。

又记载:两只野鸭一起向北飞,一只野鸭独自向南翔。你应当留在这片土地,我独自回到故乡。

苏武《赠李陵诗》说:黄鹄一去不复返,千里之外影徘徊。

《古诗》记载:客人从远方来,送我一封信。信中写着长相思,下面说久别离。把信放在怀里,三年字迹不消失。

江淹《别赋》说:让人黯然消魂的,只有离别。

《楚辞》序说:离,是别离。骚,是忧愁。经,是路径。说的是已经被放逐和离别,心中充满愁思,还是沿着道路去讽谏君主。

又记载:草木凋零而衰败,寒冷啊就像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别归去。

又记载:悲伤莫过于生离死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三十-注解

别离:别离,指离别、分别,是人生中常见的情感体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别离常常与思念、悲伤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尤其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别离是常见的主题。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于亲人、朋友或爱人的不舍,也体现了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毛诗:毛诗,即《诗经》中的毛传,是《诗经》的一种注释本,由西汉学者毛亨所撰。

申伯言迈:申伯,古代人物名;言迈,指出行。

王饯于郿:王,指君王;饯,送别;郿,地名。

挑兮挞兮:挑兮挞兮,是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用以形容情绪激动。

城阙:城阙,指城门。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形容离别时间之长,表达思念之情。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指燕子;差池,指羽毛不齐;此句比喻离别。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之子,指那个人;于归,指回家;远送于野,指送到野外。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瞻望,指远望;弗及,指达不到;此句形容离别时的悲伤。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送子,指送孩子;涉淇,指渡过淇水;至于顿丘,指到达顿丘。

渭阳:渭阳,指渭水之南。

浦:浦,指水边。

祢:祢,指地名。

显父饯之,清酒百壶:显父,指显贵的人;饯之,指为他饯行;清酒,指清酒。

仳离:仳离,指夫妻分离。

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嫁女之家,指女儿出嫁的人家;三夜不息烛,指连续三夜不熄灯;思相离也,指思念即将分离。

郑六卿:郑六卿,指郑国的六个高级官员。

宣子:宣子,指宣公的儿子。

赋诗:赋诗,指吟诵诗歌。

二三子:二三子,指诸位。

命贶起:命贶起,指命令赋诗。

家语:家语,指《孔子家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

老子:老子,即李耳,道家学派创始人。

富贵送人以金,仁者送人以言:富贵送人以金,指富有的人送人以金钱;仁者送人以言,指仁爱的人送人以言语。

恒山之鸟:恒山之鸟,指恒山上的鸟。

啮臂而盟:啮臂而盟,指咬破手臂发誓。

贰师将军:贰师将军,指古代的一种军职。

刘屈氂:刘屈氂,古代人物名。

祖道:祖道,指古代送别时举行的一种仪式。

渭桥:渭桥,指渭水上的桥梁。

疏广、疏受父子:疏广、疏受父子,指古代人物。

宦成名立:宦成名立,指通过官职成名。

乞骸骨:乞骸骨,指请求退休。

隶宗:隶宗,指古代的一种官职。

东平王苍:东平王苍,指古代的东平王。

乘舆服御:乘舆服御,指皇帝的车马和服饰。

赤眉兵:赤眉兵,指东汉末年的一支农民起义军。

邓禹:邓禹,东汉初年名将。

河南:河南,指河南省。

东平王苍朝京师:东平王苍朝京师,指东平王苍前往京城。

第五伦:第五伦,东汉人物。

鲜于裒:鲜于裒,东汉人物。

申屠蟠:申屠蟠,东汉人物。

太尉黄琼:太尉黄琼,东汉人物。

魏志:魏志,指《三国志》中的魏国部分。

夏侯惇:夏侯惇,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曹休:曹休,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吕蒙:吕蒙,三国时期东吴将领。

孙策:孙策,三国时期东吴名将。

太史慈:太史慈,三国时期东吴将领。

王澄:王澄,晋代人物。

卫玠:卫玠,晋代人物。

王弘:王弘,晋代人物。

殷仲文:殷仲文,晋代人物。

张敷:张敷,晋代人物。

沈约:沈约,南朝宋文学家。

王弘,字方平:王弘,字方平,指王弘的字是方平。

乌伤令:乌伤令,指乌伤县县令。

桓谦:桓谦,晋代人物。

卫军参军:卫军参军,指卫军中的参军。

宋书:宋书,指《宋书》,是南朝宋的一部史书。

后魏书:后魏书,指《魏书》,是北魏的一部史书。

南安王祯:南安王祯,指南安王。

华林都亭:华林都亭,指华林园中的亭子。

京兆:指京兆尹,古代官职,负责管理京兆地区,即今天的西安地区。

田真:指田真,古代人物,此处可能是指与田真相关的历史故事。

紫荆花:一种植物,象征兄弟情谊,常用来比喻兄弟之间的深厚感情。

吴录:古代史书,记载吴国历史。

朱桓:指朱桓,古代人物,此处可能是指与朱桓相关的历史故事。

权:指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吴越春秋:古代史书,记载吴越两国历史。

越王勾践:春秋时期越国的君主,以卧薪尝胆、报仇雪恨的故事著称。

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辅佐勾践灭吴。

浙江:即钱塘江,流经浙江杭州,此处指送行的地点。

文种: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与范蠡一同辅佐勾践。

许迈:古代人物,以好养生、游历名山著称。

桐庐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古代文人常游历的地方。

穀:指谷物,此处指断绝谷物的饮食。

临安:古代地名,今浙江省杭州市。

管辂: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占卜家。

诸葛原: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

水镜之才:形容人具有很高的智慧和洞察力。

云汉:天空,比喻遥远的地方。

荆州图:古代地理书籍,记载荆州地区的地理情况。

襄阳县:古代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市。

陆道:陆路交通道路。

林馆:古代供行人休息的馆舍。

水经:古代地理书籍,记载中国各地的水系。

寿春县:古代地名,今安徽省寿县。

长濑:河流的一段,此处指河边的地带。

津:渡口。

射堂北亭:古代建筑,用于迎送客人。

江表传:古代史书,记载江东地区的历史。

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张昭: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臣。

秦松:三国时期吴国的将领。

鲁肃:三国时期吴国的将领。

周瑜:三国时期吴国的将领,以英勇善战著称。

李陵:西汉时期的将领,以忠诚著称。

苏武:西汉时期的将领,以忠诚著称,被匈奴扣留多年。

男儿:古代对男性的尊称。

蛮夷: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北阙:古代宫殿的北门,此处指朝廷。

文士传:古代传记类书籍,记载文人的事迹。

齐王冏:东晋时期的王公,以擅权著称。

顾荣:东晋时期的文人。

世说:古代传记类书籍,记载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人物故事。

杜预:西晋时期的将领和政治家。

七星桥:古代桥梁,位于荆州。

阮籍:三国时期魏国的文人,以放荡不羁著称。

嫂:妻子的姐姐。

裴渊:南朝宋时期的文人。

尉佗:秦末汉初的将领,曾建立南越国。

陆贾: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朝台:古代建筑,用于朝拜。

语林:古代传记类书籍,记载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人物故事。

殷公:古代人物,此处可能是指与殷公相关的历史故事。

经略:筹划、规划。

攻取:攻打、夺取。

谢公:指谢安,东晋时期的政治家。

吕氏春秋:古代哲学著作,由吕不韦编纂。

吴起: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魏武侯:战国时期魏国的君主。

郭子:古代传记类书籍,记载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人物故事。

谟子:古代对文人的尊称。

光禄大夫:古代官职,负责礼仪事务。

西平贞侯:古代官职,封号。

顗:古代人名。

仲智:古代人名。

子高:古代人名。

邹文:古代人名。

李节:古代人名。

鲁:古代国名,今山东省东部。

傅舍:古代官舍。

定陶王:古代王公,封地定陶。

琴操:古代琴曲,表达离别之情。

商陵牧子:古代人物,此处可能是指与商陵牧子相关的历史故事。

鹤:一种鸟类,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

古诗:古代诗歌,表达离别之情。

弩力:比喻力量。

江淹: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

别赋:古代辞赋,表达离别之情。

楚辞:古代文学作品,以抒情为主。

骚:楚辞的一种体裁,以抒情为主。

经:古代对诗歌的统称。

放逐:被流放、贬谪。

讽谏:委婉地劝告。

憭栗:害怕、恐惧。

鹿豕:鹿和猪,比喻平庸之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三十-评注

《续齐谐记》中,田真兄弟因分财而议破堂前紫荆花,树因之枯死,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与生命关系的深刻理解。紫荆花同株而枯,象征着兄弟情谊的紧密与不可分割,体现了儒家‘仁’的思想。‘花本同株,当分折枯悴,况人兄弟孔怀,而少离异,是不如树也’的感慨,表达了对于兄弟情谊的珍视与维护。

《吴录》中,朱桓与孙权的对话,通过‘捋虎须’的比喻,展现了孙权的豪迈与朱桓的忠诚,同时也反映了孙权对朱桓的信任与赏识。‘臣今日真可谓捋虎须者’的言辞,透露出朱桓对孙权的敬仰与亲近。

《吴越春秋》中,勾践伐吴,群臣送行,文种祝辞中的‘皇天佑助,先沉后扬,祸为德根,忧为福堂’反映了道家对于命运与人生的看法,即逆境往往蕴含着转机与机遇。

《许迈别传》中,许迈的养生之道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与简朴生活的理念。‘欲断穀,以山近人,不得专一,移入临安’的描述,表现出许迈对于清静生活的追求。

《管辂别传》中,诸葛原对管辂的告诫,反映了儒家对于个人品德与才华的重视。‘酒不可极,才不可尽’的教诲,提醒人们要适度饮酒,珍惜才华,不沉溺于酒色。

《穆天子传》中,天子与西王母的宴会对歌,展现了古代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神秘。‘白云在天,山川间之’的歌词,寓意深远,反映了古代对于自然与天象的崇拜。

《荆州图》与《水经》中的地理描述,反映了古代对于地理环境的重视,同时也展现了古代地理学的成就。

《江表传》中,孙权对周瑜的评价,体现了儒家对于人才与德行的重视。‘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的赞誉,展现了周瑜的才华与影响力。

《李陵别传》中,李陵与苏武的书信,反映了汉代士人的忠诚与节操。‘男儿生不成名,死必葬蛮夷中耳’的豪言,展现了李陵的坚定与不屈。

《文士传》中,张翰与顾荣的对话,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的清谈风气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世说》中的杜预与阮籍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士人的个性与情感表达。

《吕氏春秋》中,吴起与魏武侯的对话,反映了儒家对于治国理政的理念。

《郭子》中,周叔治与仲智的离别,反映了古代对于友情与亲情的重视。

《孔丛子》中,子高与邹文、李节的离别,反映了古代士人的豪迈与豁达。

《琴操》与《古诗》中的离别诗,反映了古代对于离别情感的抒发与表达。

《江淹《别赋》》与《楚辞》序中的离别主题,反映了古代对于离别这一人生主题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三十》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19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