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一十四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一十四-原文

○游侠

《汉书》曰:意气高,作威於世,谓之游侠。

又曰:背公死党之义成,守节奉上之义废。

又曰:朱家,鲁人。鲁皆儒教,而朱家用侠闻。诸所尝施,惟恐见之。赈人不赡,先从贫贱。专趋人之急。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又曰:楚田仲以侠闻,父事朱家。田仲死,而有雒阳剧孟,以任侠显。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傅东,至河南得剧,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也。’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一敌国,而剧孟行大类朱家。孟母死,自远方送丧,车盖千乘。

又曰:郭解,河内轵人,字伯翁,善相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感慨,不快意,身所役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令作奸剽劫。不休,及铸钱掘冢,不可胜数。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徐广曰:尽酒也。音子妙反。)非其任,强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使人征之,贼窘自归,且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当,吾儿不直。’遂去。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战国策》曰:韩傫相韩,严遂重於君,二人相害也。严遂正议直指,举韩傫之过。韩叱之於朝。严遂拔剑趋之,於是惧,亡去,求人可以报韩傫者。至齐,人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於屠肆之间。’严遂阴交於政,以意厚之。政母死,既丧除,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举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深知政也。’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子,曰徒以亲也,亲今不幸死,仲子所欲报者为谁?’仲子具告之,政独行,拔剑至韩。韩適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政直入,上阶刺韩傫。傫走而抱哀侯,聂政刺之,兼中哀侯,左右大乱。

又曰: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常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薛中盖六万家矣。’

又曰:郑、卫俗与赵伯类,濮上之邑徙,野王县也王县也。野王好气任侠,卫之风也。

又曰:宁成抵罪得脱,乃诈刻傅出关。归家称曰:’仕不至二千后,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乃贯贷买陂田千馀顷,役使数千家。数年,产至千金,为任侠,其役民重於郡守。

又曰:列国时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籍王公之势,悉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而赵相虞卿弃国捐君,以周穷支魏、齐之厄;信陵无忌窃苻矫命,杀将专师,以赴平原之急。皆以取重诸侯,显名天下。扼腕而游谈者,以四豪为称首。

《汉书》曰:季布为人,任侠有名。项籍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舍匿,罪三族。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求将军急,且至能听臣,敢进计。’布许之。乃髡钳布,衣褐,置广柳车中,而共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其季布也,置田舍。乃之雒阳,见汝阴侯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项氏臣岂可尽诛耶?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怒求一人,何示不广!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如此,不北走胡则南走越耳。夫忌壮士,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布匿其所,乃许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布。

又曰:布弟季心,气盖关中,遇人恭谨,为任侠,方数千里,士争为死。

又曰:孝文时,郑当时以任侠自喜。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郊,请谢宾客,夜以继日,常恐不遍。当时好黄老,其知友皆天下有名之士。

又曰:袁盎为楚相,病免家居,与闾里斗鸡走狗。雒阳剧孟尝过盎,盎善待之。安陵富人有谓盎曰:’吾闻剧孟博徒,将军何自通之?’盎曰:’孟虽博徒,然母死,客送丧车千馀乘,此亦有过人者。’

又曰: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权势在己之右,欲必凌之;在己之左,尤益礼待。稠人广众,荐宠下士。士亦以此多之。不好文学,喜任侠,尚然诺。所与交通,无非豪杰大猾也。

又曰:公孙贺子敬声以皇后姊子,娇奢不奉法,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是时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求之,贺请逐捕安世以赎声罪。上许之。安世者,京师大侠也,闻贺欲以赎子,笑曰:’丞相祸及宗矣。’从狱中上书,告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及使巫祭祠,上幸甘泉当驰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下有司案验贺,穷所犯,遂父子死狱中。

又曰:眭弘,字孟,鲁国蕃人。少时游侠,斗鸡走狗,长乃变节,从嬴公受《春秋》,(嬴公,姓字。)以明经为议郎,至苻节令。

又曰:朱博,字子玄,杜陵人。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功曹,任侠好交,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又曰:万章,字子夏。长安炽盛,街闾各有豪侠,章在城西柳京,号曰:’城西万子夏。’为京兆尹门下督,从至殿中,诸侯贵人争欲揖章,莫与京兆言者。

又曰:娄护,字君卿。是时王氏方盛,宾客满门,兄弟争,其客各有所厚,惟惟尽入其门,咸得其欢心。结士大夫,无不倾心,交长者尤见亲礼。为人短小精辩,论议常依名节,听之者皆竦。会母死,送葬者致车千两。

又曰:陈遵,字孟公,杜陵人。

身长八尺馀,容貌甚伟。

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

时列侯有子与遵同姓字者,每至人门,曰陈孟公,坐中莫不震动,既至而非,因号曰:’陈惊坐’。

又曰:原涉为谷口令,时年二十馀。

谷口闻其名,不言而治。

人尝置酒请涉,入里门,客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在里宅者。

涉即往候,叩门。

家哭,因问以丧事。

家无所有,涉乃削牍为疏,具记衣被、饭含之物,分付市买,日跌皆会。

其周急待人如此。

后人有毁涉者曰’奸人之雄’,丧家子即时刺杀。

又曰:邛成太后外家王氏贵,而侍中林卿通轻侠倾京师。

后坐法免,宾客愈盛。

又曰:汉兴,禁网疏阔,外戚大臣魏其、武安之属竞逐於京师,游侠剧孟、郭解之徒,驰骛於闾阎。

荀悦《汉记》曰: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力强於时者谓之游侠。

又曰:俗有三游,德之贼也。

一曰游侠,二曰游说,三曰游行,乱之所由生也。

伤道害德,败法惑时,先王之所慎也。

《东观汉记》曰:郅惲之友董子张,父及叔为乡里盛氏一时所残害。

子张病困将终,惲往候张。

张视惲,嘘欷,惲曰:’吾知子不悲天命长短,而痛二父雠不复也。’

惲即将客遮仇人,取其头以示张。

张喜,气因绝。

惲见令,以状首。

令应之迟,趋出诣狱。

令跣追之,不及,即自入狱谢惲,拔刃自向以要惲曰:’子不从我出,敢不以死明心乎!’

惲遂出。

《魏志》曰:典韦,陈留人也。

貌魁梧,膂力过人,好豪侠。

襄邑刘氏与雎阳李礼为雠,韦为报之。

礼故富春长,备怨甚谨。

韦乘车载鸡酒,伪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礼并妻,徐出,取车上刀戟,步去。

礼居近市,一市尽追,莫敢近者。

又曰:杨阿若,后名丰,字伯阳。

少游侠,常以报仇解怨为事,故时人为之号曰:’东市相斫杨阿若,西市相斫杨阿若。’

鱼豢《典略》曰:徐福字玄直,好任侠击剑。

末尝为人报雠,为吏所得,问其姓字。

闭口不言。

《吴志》曰:甘宁字兴霸。

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

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眊带铃声,即知是宁。

裴子野《宋略》曰:宁朔将军何迈,素豪侠,好聚敛,士出入游从者塞路。

孙盛《晋阳秋》曰:祖逖,字士雅,好侠。

每之田舍,辄称兄命,散穀帛以赠贫者。

‘《唐书》:丘和,河南洛阳人也。

父寿,魏镇东将军。

和少便弓马,重气任侠。

及长,始折节,与物无忤,无贵贱皆爱之。

‘《列子》曰:虞氏者,梁之富人也。

家既充盛,钱金无量,财货无訾。

登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击博楼上,侠客相随而行。

楼上博者大笑,鸢飞適坠其腐鼠而中之。

侠客曰:’虞氏富乐之日久矣,常有轻易人之志,乃辱我以腐鼠。’

率徒属而灭其家。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裴启《语林》曰:李阳大侠,士庶无不倾心。

为幽州刺史,当之职,盛暑,一日诣数百家。

别,宾客常填门。

张衡《西京赋》曰:都邑游侠,张、赵之伦;轻死重气,结党连群;实蕃有徒,其从如云。

刘邵《赵都赋》曰:游侠之徒,晞风拟类,贵交尚信,轻命重气,伊激豪毛,节成感概。

张华《博陵王宫侠曲》曰:侠客乐幽险,筑室穷山阴;〈车尞〉猎野兽尽,施网川无禽。

又曰:雄儿任气侠,声盖少年场。

借友行报怨,杀人都市旁。

腰间义素戟,手持白头镶。

‘《古诗》曰: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雠。

曹子建诗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一十四-译文

《汉书》说:意气高傲,在世间树立威望,这样的人被称为游侠。

《汉书》又说:违背公义而忠于私党,成就了私党之义的,却废弃了守节奉公的义。

《汉书》又说:朱家是鲁国人。鲁国人都信奉儒教,但朱家以行侠仗义而闻名。他曾经帮助过的人,都担心被他看到。他救济别人,总是先从贫穷的人开始。他专门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从函谷关以东,没有人不想与他结交。

《汉书》又说:楚国的田仲以行侠仗义而闻名,他侍奉朱家就像对待父亲一样。田仲死后,洛阳的剧孟以行侠仗义而显名。吴楚叛乱时,条侯周亚夫担任太尉,率领军队东征,到了河南得到剧孟,高兴地说:‘吴楚发动大事却不寻求剧孟,我知道他们不会有什么作为。’天下动荡不安,宰相如果得到剧孟,就像得到一个敌国一样,而剧孟的行为与朱家相似。剧孟的母亲去世,从远方送葬的车队有千辆。

《汉书》又说:郭解是河内轵县人,字伯翁,是善于相面的许负的外孙。郭解的父亲因为行侠仗义,在汉文帝时期被处死。郭解身材矮小但精力充沛,不喝酒。年轻时阴险狠毒,情绪激动,役使的人很多,用身体去报仇,藏匿命令去做坏事,抢劫。他不停歇,甚至铸钱、盗墓,不可计数。年纪大了,改变态度变得节俭,用德报怨,厚施薄望。然而他自己却更加喜欢行侠仗义。郭解的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势力,与人饮酒,强迫他干杯;不是他应该做的,却硬灌他。那人发怒,拔刀刺杀了他,郭解派人去抓捕凶手,凶手走投无路,自己回来,并且把真相告诉了郭解。郭解说:‘你杀他是应该的,我的儿子没有理。’于是离开了。其他人听到这件事,都称赞郭解的义气,更加依附于他。

《战国策》说:韩国的韩傫相国,严遂在君主面前地位很高,两人相互仇恨。严遂公正直言,指责韩傫的过错。韩傫在朝廷上斥责他。严遂拔剑冲向他,于是害怕了,逃走,寻找可以报复韩傫的人。到了齐国,有人说:‘聂政是一个勇敢的战士。为了躲避仇人,他隐藏在屠宰场中。’严遂暗中与聂政交往,对他非常好。聂政的母亲去世,丧事结束后,聂政说:‘唉!我聂政只是一个市井小民,以杀猪为生,而严仲子是诸侯国的卿相,他不远千里,屈尊与我交往,拿出百金为我母亲祝寿。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我知道严仲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到了濮阳见到严仲子,说:‘之前之所以不答应你,是因为只是出于亲情,现在不幸母亲去世,仲子你想报复的是谁?’仲子详细地告诉了他,聂政独自一人,拔剑直奔韩国。韩国正好在东孟举行会议,韩王和相国都在那里,手持兵器守卫的人很多。聂政径直走进去,上台阶刺杀了韩傫。韩傫逃跑并抱住哀侯,聂政刺杀了他,同时也刺中了哀侯,周围的人一片混乱。

《汉书》说:太史公说:‘我曾经去过薛地,那里的风俗与乡里中凶猛的子弟很多,与邹、鲁不同,问其原因,说:“孟尝君招揽了天下行侠仗义的人和奸人,薛地大概有六万家。”’

《汉书》说:郑国、卫国的风俗与赵国的伯类相似,濮上的城邑迁到了野王县,也就是王县。野王的人喜欢行侠仗义,这是卫国的风气。

《汉书》说:宁成因为犯罪逃脱,于是伪造公文出关。回到家后,他宣称:‘做官不到两千石,做生意不到千万,怎么能和别人相比呢?’于是他借了贷款买了千余顷的池塘田地,役使了数千户人家。几年后,他的财产达到了千金,他行侠仗义,对百姓的役使比郡守还要重。

《汉书》说:战国时期,魏国有信陵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楚国有春申君,他们都依靠王公的势力,都争相成为游侠,鸡鸣狗盗之事,无不礼遇。

《汉书》说:季布为人行侠仗义,名声显赫。项羽被灭后,汉高祖刘邦悬赏千金捉拿季布,敢收留他,罪及三族。季布藏匿在濮阳的周家,周家说:‘汉朝廷悬赏捉拿将军很急,如果听从我的,敢献计。’季布答应了。于是剃去他的头发,给他戴上铁圈,穿上粗布衣服,放在一辆广柳车中,和几十个家僮一起,把他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那是季布,就把他安置在田舍中。然后到了洛阳,见到汝阴侯滕公,说:‘季布有什么罪?臣子各为其主,项氏的臣子怎么可以全部杀掉呢?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却因为个人的愤怒去寻找一个人,这怎么能显示出宽宏大量!而且以季布的贤能,汉朝廷如此急切地寻找他,他不是北逃到胡地就是南逃到越地。忌恨壮士,资助敌国,这就是伍子胥之所以鞭打平王墓的原因。您为什么不从容地向皇上进言呢?’滕公心里知道朱家是个大侠,料想季布是被他藏匿的,于是答应了。等到有机会,果然按照朱家的意思进言,皇上于是赦免了季布。

《汉书》说:季布的弟弟季心,在关中很有名气,待人恭敬,行侠仗义,在方圆数千里内,士人都争相为他效命。

《汉书》说:汉文帝时期,郑当时以行侠仗义而自得。汉景帝时期,担任太子舍人。每五天休假,他常常在长安郊外设置驿站马匹,邀请宾客,日夜不停地请客,常常担心不能遍请。

《汉书》说:袁盎担任楚相,因病免职在家,与乡里的人斗鸡、赛狗。洛阳的剧孟曾经拜访过袁盎,袁盎对他很好。安陵的一个富人对袁盎说:‘我听说剧孟是个游手好闲的人,将军为什么与他交往呢?’袁盎说:‘剧孟虽然是个游手好闲的人,但他的母亲去世时,送葬的车队有千辆,这也是他与众不同之处。’

《汉书》说:灌夫为人刚直,喜欢喝酒,不喜欢拍马屁。权贵权势在他之上,他想要凌驾于他们之上;在他之下,他更加礼遇他们。在人群中,他推荐宠信下士。士人们也因此很欣赏他。他不喜欢文学,喜欢行侠仗义,讲究然诺。与他交往的人,无一不是豪杰大盗。

《汉书》说: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因为是皇后的姐姐的儿子,骄奢淫逸,不守法纪,在征和中擅自使用北军的钱款一千九百万,被发现后,被捕入狱。当时抓捕阳陵的朱安世没有抓到,朝廷寻求抓捕朱安世,公孙贺请求追捕朱安世来赎儿子的罪。皇上答应了。朱安世是京城的大侠,听说公孙贺想要用他来赎儿子的罪,笑着说:‘丞相的灾祸要连累到家族了。’他从狱中上书,告发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以及使用巫术祭祀,皇上在甘泉宫时,有人在驰道上埋设偶人,诅咒皇上,言语恶毒。朝廷将此事交给有关部门调查,查清了公孙贺的罪行,于是父子在狱中死去。

《汉书》说:眭弘,字孟,是鲁国蕃县人。年轻时行侠仗义,斗鸡、赛狗,长大后改变节操,跟随嬴公学习《春秋》,凭借明经成为议郎,后来升任符节令。

《汉书》说:朱博,字子玄,是杜陵人。家里贫穷,年轻时在县里做亭长,逐渐升迁为功曹,行侠仗义,喜欢交友,与士大夫交往,不避风雨。

《汉书》说:万章,字子夏。长安城繁华,街巷中各有豪侠,万章住在城西的柳京,被称为‘城西万子夏’。他是京兆尹的门下督,跟随到殿中,诸侯贵人争相想要与他握手,没有人愿意与京兆尹交谈。

《汉书》说:娄护,字君卿。当时王氏家族正兴盛,门庭若市,兄弟们争夺宾客,各自的客人各有厚待,只有娄护把所有人都纳入门下,都得到了他们的欢心。他结交士大夫,没有人不倾心相待,与长者交往尤其受到尊敬。他身材矮小,口才流利,论议常常依循名节,听的人都感到敬畏。碰巧他的母亲去世,送葬的人送来了千辆车子。

又有人说:陈遵,字孟公,是杜陵人。身高八尺多,容貌非常雄伟。性格喜欢书法,给人写信,主人都会收藏起来感到自豪。当时有位列侯的儿子和陈遵同姓同字,每次来到人家门口,都称呼陈孟公,坐在屋里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到震惊的,但到了那里却发现并不是陈遵,于是人们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陈惊坐’。

又有人说:原涉担任谷口令,当时年龄二十多岁。谷口的人一听到他的名字,不用言语就能治理好。有人曾经设宴请原涉,原涉进入里门时,遇到一个认识的人,知道他的母亲生病避疾在家中的客人。原涉立刻前往探望,敲门。家中正在哭泣,原涉就询问丧事。家中一贫如洗,原涉就削了一块木板作为信件,详细记录了衣物、饭食等丧葬用品,然后分发出去去市场上购买,每天都会有人来会合。他就是这样周济急需的人。后来有人诋毁原涉,称他为‘奸人之雄’,丧家的儿子立刻刺杀了那个人。

又有人说:邛成太后外家王氏地位显赫,而侍中林卿通晓轻侠之道,影响到了整个京师。后来因为犯法被免职,但他的宾客却更加增多。

又有人说:汉朝兴起时,法律网疏漏,外戚大臣如魏其、武安等人竞相在京城追逐权力,游侠如剧孟、郭解等人,在民间四处奔走。

荀悦在《汉记》中说:树立威势、作威作福、结交私交,凭借力量在当时称霸的人被称为游侠。

又有人说:世俗中有三种游侠,是道德的破坏者。第一种是游侠,第二种是游说,第三种是游行,这些都是混乱的根源。伤害道德,败坏法度,迷惑时人,这是先王所警惕的。

《东观汉记》中说:郅惲的朋友董子张,他的父亲和叔叔被乡里的盛氏家族一时之间残害。子张病重临终,郅惲前往探望。子张看着郅惲,哭泣着说:‘我知道你并不悲伤天命的长短,而是痛心于两位父亲的仇恨无法报复。’郅惲立刻带着客人去寻找仇人,取回他们的头颅给子张看。子张非常高兴,但气息因此断绝。郅惲见到官令,以状首级上报。官令回应迟缓,郅惲立刻离开去监狱。官令赤脚追赶,没有追上,就自己进入监狱向郅惲道歉,拔刀自刎以示决心。郅惲于是离开。

《魏志》中说:典韦,陈留人。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喜欢豪侠。襄邑的刘氏家族和雎阳的李礼有仇,典韦为刘氏家族报仇。李礼曾是富春长,对怨恨防范得很严。典韦乘车带着鸡和酒,假装是来问候的,门开后,典韦怀中藏着匕首进入杀了李礼和他的妻子,然后慢慢出来,取车上刀戟,步行离开。李礼住在靠近市场的地方,整个市场的人都追赶他,但没有一个人敢靠近。

又有人说:杨阿若,后来改名丰,字伯阳。年轻时是个游侠,经常以报仇解怨为事,所以当时的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东市相斫杨阿若,西市相斫杨阿若’。

鱼豢在《典略》中说:徐福字玄直,喜欢任侠和击剑。他从未为别人报仇,却被官吏抓到,询问他的姓名。他闭口不言。

《吴志》中说:甘宁字兴霸。年轻时有气力,喜欢游侠,招募轻薄少年,成为他们的首领。他们聚集在一起,携带弓箭,戴着护目镜,带着铃声,就知道是甘宁。

裴子野在《宋略》中说:宁朔将军何迈,素来豪侠,喜欢聚敛财富,士人出入跟随他的人络绎不绝。

孙盛在《晋阳秋》中说:祖逖,字士雅,喜欢游侠。每次去田舍,都会称兄道弟,散布粮食和布匹给穷人。

《唐书》中说:丘和,河南洛阳人。他的父亲丘寿,是魏国的镇东将军。丘和从小擅长骑射,重视气节,任侠。长大后,开始收敛,与人相处融洽,无论贵贱都受到喜爱。

《列子》中说:虞氏是梁国的富人。家里非常富有,钱和金子无数,财货无法计数。他登上高楼,俯瞰大路,摆设音乐和酒宴,在楼上赌博,游侠们跟随着他。楼上的赌博者大笑,一只鸢飞过来,恰好掉进他腐烂的老鼠中。游侠们说:‘虞氏富足快乐的日子已经很久了,常常有轻视人的心思,竟然用腐烂的老鼠侮辱我们。’于是带领手下灭掉了虞氏的家。

《韩子》中说:儒者以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

裴启在《语林》中说:李阳是位大侠,士人和百姓都对他倾心。担任幽州刺史时,一天之内去访问了数百家。分别时,宾客常常挤满门口。

张衡在《西京赋》中说:都城中的游侠,如张、赵等人;轻视生命,重视气节,结党营私;他们的党羽众多,跟随的人如同云彩。

刘邵在《赵都赋》中说:游侠之徒,效仿风尘,重视交友,崇尚诚信,轻视生命,重视气节,激发豪情,节操感人。

张华在《博陵王宫侠曲》中说:侠客喜欢幽险之地,建造房屋在深山阴处;驾车狩猎野兽捕尽,张网捕鸟川中无鸟。

又有人说:英勇少年任侠气,声名盖过少年场。借助朋友行报仇,杀人在市场旁。腰间正义之剑,手持白头镶。

《古诗》中说:失意时在酒杯间,白刃起相仇。

曹子建诗中说:请问是谁家子弟,幽州、并州游侠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一十四-注解

游侠:指古代社会中的侠客,他们以武艺和义气著称,有时也参与政治和军事活动。

背公死党之义成,守节奉上之义废:这句话意味着游侠的行为虽然违背了忠诚于国家和君主的义务,但他们的义气行为却得到了认可。

朱家:朱家是汉代著名的游侠家族,其成员以行侠仗义著称。

鲁人:指居住在鲁国的人,鲁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以其文化传统和儒教影响著称。

儒教:儒教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宗教和哲学思想体系,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

朱家用侠闻:朱家因为其成员的侠义行为而闻名。

朱家心知其季布也,置田舍:朱家知道季布的身份,于是安排他在田舍中藏身。

季布:季布是汉初的名将,以勇猛著称,后因故被通缉。

髡钳布,衣褐,置广柳车中:这句话描述了季布被剃光头发、戴铁圈,穿上粗布衣服,藏在广柳车中。

任侠:指行侠仗义,不惧强权,帮助弱小。

季心:季心是季布的弟弟,也是以行侠仗义著称。

郑当时:郑当时是西汉时期的官员,以任侠自喜。

黄老:黄老是指道家学派,以黄帝和老子为代表。

闾里:闾里是指古代的乡里,即居住区。

斗鸡走狗:斗鸡走狗是指古代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赌博方式。

剧孟:剧孟是西汉时期的游侠,以任侠著称。

灌夫:灌夫是西汉时期的官员,以刚直不阿著称。

豪杰大猾:豪杰大猾是指豪杰和狡猾的人。

阳陵朱安世:阳陵朱安世是西汉时期的游侠。

嬴公:嬴公是古代的一个人物,具体身份不详。

杜陵:杜陵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京兆尹:京兆尹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京兆地区的行政事务。

王氏:王氏是指王姓的家族,当时权势很大。

车千两:车千两是指送葬时使用的车辆有一千辆。

陈遵:陈遵,字孟公,是西汉时期的人物,以善于书法和交游著称,他的字孟公在当时的社交场合中非常有名,以至于有人称他为‘陈惊坐’,意味着他的到来会让座中之人感到震惊。

杜陵人:杜陵是西汉时期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附近,陈遵是杜陵人,意味着他是杜陵这个地方的人。

身长八尺馀:古代尺子与现代的长度单位不同,八尺约等于2.4米,表示陈遵身材高大。

性善书:指陈遵擅长书法。

尺牍:古代书写用的纸片,此处指书信。

列侯:古代的一种爵位,指诸侯国中的侯爵。

谷口令:谷口是地名,令是官职,谷口令即谷口地区的县令。

奸人之雄:指原涉的行为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有人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他。

邛成太后:邛成太后是西汉时期的太后,王氏是她的外家,即她的母亲家。

侍中:古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皇帝的近臣。

禁网疏阔:指法律制度不够严密。

魏其、武安:指西汉时期的两位大臣,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

荀悦《汉记》:荀悦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汉记》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三游:指游侠、游说、游行三种不良的社会现象。

德之贼:指对道德有害的人或行为。

《东观汉记》:《东观汉记》是东汉时期的一部史书,记录了东汉时期的历史。

郅惲:郅惲是东汉时期的人物,以勇敢和忠诚著称。

董子张:董子张是郅惲的朋友,他的父亲和叔叔被当地豪强所害。

典韦:典韦是东汉末年的人物,以勇猛著称。

雎阳李礼:雎阳是地名,李礼是典韦要报仇的对象。

杨阿若:杨阿若是东汉末年的人物,以游侠行为著称。

鱼豢《典略》:鱼豢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他的《典略》是一部记载当时人物和事件的书籍。

甘宁:甘宁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以勇猛和忠诚著称。

宁朔将军:宁朔将军是官职,指掌管边疆的将军。

祖逖:祖逖是东晋时期的人物,以忠诚和勇敢著称。

丘和:丘和是北魏时期的人物,以武艺和侠义著称。

虞氏:虞氏是《列子》中的一个故事人物,以财富和奢侈著称。

鸢飞适坠其腐鼠而中之:指虞氏的财富和奢侈引起了侠客的不满。

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指儒家和侠客的行为对法律和秩序的破坏。

裴启《语林》:裴启是晋代的人物,他的《语林》是一部记载当时人物言行的书籍。

张衡《西京赋》:张衡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西京赋》是一篇描写长安城繁华景象的赋。

刘邵《赵都赋》:刘邵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赵都赋》是一篇描写赵都(今河北邯郸)的赋。

张华《博陵王宫侠曲》:张华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博陵王宫侠曲》是一篇描写侠客生活的诗歌。

曹子建诗:曹子建即曹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的诗反映了游侠的精神风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一十四-评注

陈遵,字孟公,杜陵人。身长八尺馀,容貌甚伟。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时列侯有子与遵同姓字者,每至人门,曰陈孟公,坐中莫不震动,既至而非,因号曰:’陈惊坐’。

此段文字描述了陈遵的威望和影响力。陈遵以其高超的书法技艺和人格魅力赢得了人们的尊敬,甚至使得与他同名同姓的列侯之子都为之震撼。’陈惊坐’这一称号更是凸显了他在社交场合中的特殊地位,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雅士的崇敬。此段文字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古人对才子的敬仰和对人格魅力的重视。

原涉为谷口令,时年二十馀。谷口闻其名,不言而治。人尝置酒请涉,入里门,客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在里宅者。涉即往候,叩门。家哭,因问以丧事。家无所有,涉乃削牍为疏,具记衣被、饭含之物,分付市买,日跌皆会。其周急待人如此。后人有毁涉者曰’奸人之雄’,丧家子即时刺杀。

这段文字描绘了原涉作为官员的仁爱之心和责任感。原涉在任谷口令时,以德服人,使得谷口地区的治理无需言语,便能顺利进行。当有人家中遭遇丧事,原涉不仅亲自前往慰问,还主动帮助解决丧葬问题,体现了他的仁厚和关爱。然而,这种高尚的品质却招来了他人的嫉妒和诽谤,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此段文字反映了古代社会中道德品质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

邛成太后外家王氏贵,而侍中林卿通轻侠倾京师。后坐法免,宾客愈盛。

此段文字讲述了邛成太后外家王氏的显赫地位以及侍中林卿的豪侠行为。王氏作为外戚,权势显赫,而林卿则因豪侠行为而闻名于京师。尽管林卿因违法被免职,但他的宾客却更加增多,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豪侠行为的容忍甚至推崇。此段文字揭示了古代社会中权势与豪侠之间的微妙关系。

汉兴,禁网疏阔,外戚大臣魏其、武安之属竞逐於京师,游侠剧孟、郭解之徒,驰骛於闾阎。

这段文字描述了汉朝初期社会风气的一种特征。汉朝初年,法律制度较为宽松,导致外戚大臣和游侠等势力在京城争权夺利,而游侠剧孟、郭解等人则在民间横行霸道。此段文字反映了当时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的沦丧。

荀悦《汉记》曰: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力强於时者谓之游侠。

荀悦在《汉记》中对游侠的定义进行了阐述。游侠以其气势和力量在时人中树立威望,通过结交私交来扩大势力。这种定义揭示了游侠行为的本质,即以力压人,追求个人利益。

《东观汉记》曰:郅惲之友董子张,父及叔为乡里盛氏一时所残害。子张病困将终,惲往候张。张视惲,嘘欷,惲曰:’吾知子不悲天命长短,而痛二父雠不复也。’惲即将客遮仇人,取其头以示张。张喜,气因绝。惲见令,以状首。令应之迟,趋出诣狱。令跣追之,不及,即自入狱谢惲,拔刃自向以要惲曰:’子不从我出,敢不以死明心乎!’惲遂出。

这段文字讲述了郅惲为朋友复仇的故事。郅惲为了帮助病重的董子张复仇,不惜冒险刺杀仇人。他的英勇行为和坚定的信念,展现了他对友情和正义的执着追求。此段文字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复仇观念的普遍存在,以及人们对于正义和道德的坚持。

《魏志》曰:典韦,陈留人也。貌魁梧,膂力过人,好豪侠。襄邑刘氏与雎阳李礼为雠,韦为报之。礼故富春长,备怨甚谨。韦乘车载鸡酒,伪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礼并妻,徐出,取车上刀戟,步去。礼居近市,一市尽追,莫敢近者。

这段文字描述了典韦的英勇事迹。典韦以其过人的膂力和豪侠精神,为朋友复仇,展现出古代侠客的英勇无畏。他的行动虽然带有暴力色彩,但也体现了对友情和正义的执着追求。

又曰:杨阿若,后名丰,字伯阳。少游侠,常以报仇解怨为事,故时人为之号曰:’东市相斫杨阿若,西市相斫杨阿若。’

这段文字讲述了杨阿若的游侠事迹。杨阿若以其勇猛和正义感而闻名,人们称他为“东市相斫杨阿若,西市相斫杨阿若”,反映了他在市井之间的威望。此段文字揭示了古代社会中游侠形象的一种典型。

鱼豢《典略》曰:徐福字玄直,好任侠击剑。末尝为人报雠,为吏所得,问其姓字。闭口不言。

这段文字讲述了徐福的豪侠事迹。徐福以其任侠和击剑技艺而闻名,但他在面对官府的质问时,选择了沉默,展现了他对个人信念的坚守。

《吴志》曰:甘宁字兴霸。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眊带铃声,即知是宁。

这段文字描述了甘宁的游侠生涯。甘宁以其勇猛和豪侠精神而闻名,他带领一群轻薄少年,横行于江湖,成为一方渠帅。此段文字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游侠群体的特点。

裴子野《宋略》曰:宁朔将军何迈,素豪侠,好聚敛,士出入游从者塞路。

这段文字讲述了宁朔将军何迈的豪侠行为。何迈以其豪侠和聚敛财富的行为而闻名,他的家门前士人出入络绎不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豪侠的崇拜。

孙盛《晋阳秋》曰:祖逖,字士雅,好侠。每之田舍,辄称兄命,散穀帛以赠贫者。

这段文字描述了祖逖的侠义行为。祖逖以其豪侠和乐善好施的行为而闻名,他在田舍之间,常常以兄长的身份散布粮食和布匹,帮助贫苦百姓。

《唐书》:丘和,河南洛阳人也。父寿,魏镇东将军。和少便弓马,重气任侠。及长,始折节,与物无忤,无贵贱皆爱之。

这段文字讲述了丘和的豪侠事迹。丘和以其豪侠和重气任侠的行为而闻名,他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收敛,与人为善,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列子》曰:虞氏者,梁之富人也。家既充盛,钱金无量,财货无訾。登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击博楼上,侠客相随而行。楼上博者大笑,鸢飞適坠其腐鼠而中之。侠客曰:’虞氏富乐之日久矣,常有轻易人之志,乃辱我以腐鼠。’率徒属而灭其家。

这段文字讲述了虞氏家族的衰落。虞氏家族虽然富有,但却因轻视他人而招致祸端。此段文字反映了古代社会中财富与道德之间的矛盾。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这段文字对儒侠进行了对比。儒家以文乱法,而侠客则以武犯禁。这种对比揭示了古代社会中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裴启《语林》曰:李阳大侠,士庶无不倾心。为幽州刺史,当之职,盛暑,一日诣数百家。别,宾客常填门。

这段文字描述了李阳的豪侠事迹。李阳以其豪侠和受人尊敬的形象而闻名,他在担任幽州刺史期间,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敬仰。

张衡《西京赋》曰:都邑游侠,张、赵之伦;轻死重气,结党连群;实蕃有徒,其从如云。

这段文字描述了都城中的游侠群体。张衡在《西京赋》中描绘了游侠们的形象,他们轻视生死,重视气节,结党连群,势力庞大。

刘邵《赵都赋》曰:游侠之徒,晞风拟类,贵交尚信,轻命重气,伊激豪毛,节成感概。

这段文字对游侠的特点进行了概括。游侠们崇尚侠义,重视友情和信用,轻视生命,重视气节,这些特点使他们成为了古代社会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张华《博陵王宫侠曲》曰:侠客乐幽险,筑室穷山阴;〈车尞〉猎野兽尽,施网川无禽。

这段文字描绘了侠客的生活状态。侠客们喜欢隐居在幽险之地,过着狩猎和采集的生活,展现了他们追求自由和自然的情怀。

又曰:雄儿任气侠,声盖少年场。借友行报怨,杀人都市旁。腰间义素戟,手持白头镶。

这段文字描述了侠客的英勇事迹。侠客们以任侠和正义为己任,他们在市场上行侠仗义,保护弱者,展现了他们英勇无畏的形象。

《古诗》曰: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雠。

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复仇观念的普遍存在。人们在失意时,常常选择以酒为媒,激发心中的仇恨,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曹子建诗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这段文字对游侠进行了赞美。曹子建在诗中表达了对游侠的敬佩之情,将他们视为英雄,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游侠形象的一种理想化表现。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一十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18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