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零九-草木四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零九-草木四-原文

草花旌节花花野悉密花都胜花簇蝶花茙葵金灯花金钱花毗尸沙花

木花叙牡丹白牡丹红紫牡丹正倒晕牡丹合欢牡丹染牡丹花斸牡丹

月桂花牡桂花桂花海石榴花南海朱槿岭表朱槿红槿花那提槿花

佛桑花贞桐花栀子花山茶花三色石楠花比闾花木莲花那伽花

木兰花异木花碧玫瑰刺桐花怀风花踯躅花凌霄花分枝荷夜舒荷

睡莲花碧莲花染青莲花三朵瑞莲藕莲实芰菱

草花

旌节花

黎州汉源县有旌节花,去地三二尺,行行皆如旌节也。(出《黎州汉源县图经》)

野悉密花

野悉密出佛林国,亦出波斯国。苗长七八尺,叶似梅。四时敷荣。其花五出,白色,不结子。花开时,遍野皆香。与岭南詹糖相类。西域人常采其花,压以为油,涂其香滑。

都胜花

都胜花,紫色,两重心,数叶卷上,如芦朵,蕊黄叶细。

簇蝶花

簇蝶花,花朵簇一蕊,如莲房。色浅红。出在温州。

茙葵

茙葵,本湖中葵也,一名胡葵。似葵。大者红,可缉为布。烧作灰,藏大火,久不灭。有重台者。

金灯花

金灯一曰九形,花叶不相见。俗恶人家种之,故一名无义草。

金钱花

金钱花。梁时荆州掾属,双六赌金钱,钱尽,以金钱花相足。鱼弘谓得花胜得钱。

毗尸沙花

毗尸沙,一名曰中金钱花。本出外国,梁大同二年来中土。(已上七花并出《酉阳杂俎》)

木花

叙牡丹

牡丹花,世谓近有。盖以隋末文士集中,无牡丹歌诗。则杨子华有昼牡丹处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花亦已久矣(出《尚书故实》)。又《谢康乐》集,亦言“竹间水际多牡丹”。而隋朝《种植法》七十余卷中,不说牡丹者,则隋朝花药中所无也。(出《酉阳杂俎》)

白牡丹

唐开元末,裴士淹为郎官,奉使幽冀回,至汾州众香寺,得白牡丹一棵。值于长兴私地。天宝中,为都下奇赏。当时名士,有《裴给事宅看牡丹》诗。诗寻访未获。太常博士张乘,尝见裴祭酒说,又房琯有言:“牡丹之会,琯不与焉。”(出《酉阳杂俎》)

红紫牡丹

唐至德中,马仆射总镇太原。得红紫二色牡丹,移于城中。元和初犹少,今与茙葵较(“较”字原阙。据明抄本、陈校本补。)多少耳。(出《酉阳杂俎》)

正倒晕牡丹

长安兴唐寺,有牡丹一棵,唐元和中,著花二千一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浅”原作“深”,据明抄本、陈校本改)红深紫,黄白檀等,独无深红。又无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有花面径七八寸者。(出《酉阳杂俎》)

合欢牡丹

长安兴善寺素师院牡丹,色绝嘉。元和末,一枝花合欢。(出《酉阳杂俎》)

染牡丹花

唐朝韩文公愈,有疏从子侄,自江淮来。年甚少,韩令学院中伴子弟。子弟悉为凌辱。韩知,遂送街西僧院中,令读书。经旬,寺主纲复诉其狂率,韩遽令归,且责曰:“市肆贱类,营衣食,尚有一事长处。汝所为如此,竟作何物?”侄拜谢。徐曰:“某有一艺,恨叔不知。”因指阶前牡丹曰:“叔要此花青紫黄赤,唯命也。”韩大奇之,遂给所须试之。乃竖箔曲,尽遮牡丹丛,不令人窥。掘棵四面,深及其根,宽容人坐。唯赍紫鑛轻粉朱红,旦暮治其根。凡七日,遂掩坑。白其叔曰:“根校迟一月。”时冬初也,牡丹本紫,及花发,色黄红历缘。每朵有一联诗,字色紫分明,乃是韩公出关时诗头一韵,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十四字。韩大惊异。遂乃辞归江淮,竟不愿仕。(出《酉阳杂俎》)

斸牡丹

长安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就玩为耻。金吾铺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数万者。元和末,韩令侄(《国史补》中“侄”作“始”)至长安,私第有之,遽令斸去。曰:“吾岂效儿女子也?”(出《国史补》)

月桂花

月桂,叶如桂。花浅黄色,四瓣。青蕊,花盛发如柿蒂。出蒋山。(出《酉阳杂俎》)

牡桂花

牡桂,叶大如苦竹。叶中有一脉如笔迹。花蒂叶三瓣,瓣端分为两歧。其表色浅黄,近歧浅红色。花六瓣,色白。心凸起如荔枝。其枝紫。出婺州山中。(出《酉阳杂俎》)

桂花

桂花,三月开,黄而不白。大庾诗皆称桂花耐日,及张曲江诗“桂华秋皎洁”,妄矣。(出《酉阳杂俎》)

海石榴花

罗多海红并海石榴。唐赞皇李德裕言,花中带海者,悉从海东来。章川花差类海石榴,五朵簇生,叶狭长,重沓承。

南海朱槿

南海四时皆有朱槿,花常开。然一本之内,所发不过一二十花。且开不能如图画者,丛发烂熳。(原阙出处,明抄本作“出《酉阳杂俎》”)

岭表朱槿

岭表朱槿花,茎叶皆如桑树。叶光而厚(南人谓之弗桑)。树身高者(出《酉阳杂俎》),止于四五尺,而枝叶婆娑。自二月开花,至于中冬方歇。其花深红色,五出,如大蜀葵。有蕊一条,长于花叶,上缀金屑,日光所烁,疑有焰生。一丛之上,日开数百朵,虽繁而有艳,且近而无香。暮落朝开。插枝即活,故名之槿。俚女亦采而鬻,一钱售数十朵。若微此花,红梅无以资其色。(出《岭表录异》)

红槿花

岭南红槿,自正月迄十二月常开,秋冬差少耳。(出《岭南异物志》)

那提槿花

那提槿花,紫色,两重叶。外重叶卷心,心中抽茎,高寸余。叶端分五瓣,如蒂。瓣中紫蕊,茎上黄蕊。

佛桑花

闽中多佛桑树。枝叶如桑,唯条上勾。花房如桐花,含长一寸余,似重台状。花亦有浅黄者。南中桐花有深色者。

贞桐花

贞桐,枝端抽赤黄条,条复旁对,分三层。花大如落苏花,黄色。一茎上有五六十朵。

栀子花

诸花少六出者,唯栀子花六出。陶真白(“白”原作“曰”,据明抄本改)言:“栀子剪花六出,刻房七道。”其花香甚,相传即西域薝卜也。

山茶花

山茶,叶如茶树,高者丈余。花大盈寸,色如绯。十二月开。

三色石楠花

衡山石楠花,有紫碧白三色。花大如牡丹。亦有无花者。

比闾花

白州比闾华,其华若羽。伐其木为薪,终日火不败。

木莲花

木莲花,叶似辛夷,花类莲色。出鸣玉溪,卬州亦有。

那伽花

那伽花,状如三春,无叶,华色白,心黄,六瓣。出在舶上。

木兰花

长安敦化坊百姓家,唐大和中,有木兰一树,花色深红。后桂州观察使李勃看宅人,以五千买之。宅在水北。经年,花紫色。

异木花

唐卫公李德裕,尝获异木一株,春花紫。予思木中一岁发花,唯木兰。

碧玫瑰

洛中鬻花木者,言嵩山深处,有碧色玫瑰。而今亡矣。(自那提槿花下并出《酉阳杂俎》)

刺桐花

刺桐花,状如图画者不类。其木为材。三四月时,布叶繁密,后有赤花。间生叶间三五房,不得如画者。红芳满树(谪椽陈去疾,家于闽,因语方物。去疾曰:“闽之泉州刺桐,叶绿而花红房。照物皆朱殷然,与番禺者不同。乃知此地所画者,实阁中之木。非南海之所生也。“椽”原作“缘”,“方”下原有“风”字,“闽之泉州”上原阙“曰”字,皆朱原作家未,“生”原作“意”,据明抄本改)。(出《投荒杂录》)

怀风花

乐游苑自生玫瑰树。下多苜蓿。一名怀风。时人或谓之光风。风在其间常肃然,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曰苜蓿怀风。茂陵人谓之连枝草。(出《西京杂记》)

踯躅花

南中花多红赤,亦彼之方色也,唯踯躅为胜。岭北时有,不如南之繁多也。山谷间悉生。二月发时,照耀如火。月余不歇。(出《岭南异物志》)

凌霄花

凌霄花中露水,损人目。(出《酉阳杂俎》)

分枝荷

汉明帝时,池中有分枝荷,一茎四叶,状如骈盖。实如玄珠,可以饰珮。(出《酉阳杂俎》)

夜舒荷

灵帝时,有夜舒荷,一茎四莲。其叶夜舒昼卷。(出《酉阳杂俎》)

睡莲花

睡莲。南海有睡莲,夜则花低入水。(原阙出处,今见《酉阳杂俎》十九)

碧莲花

宣平(“宣平”原作“唐室”,据陈校本改)中太傅相国卢公,应举时,寄居寿州安丰县别墅。尝游芍陂,见里人负薪者,持碧莲花一朵。公惊问之。答曰:“陂中得之。”卢公后从事浙西。因使淮服。话于太尉卫公李德裕。德裕令搜访芍陂,则无有矣。又遍寻于江渚间,亦终不能得。乃知向者一朵,盖神异耳。(出《尚书故实》)

染青莲花

唐韩文公愈之侄,有种花之异。闻其说于小说(“小说”二字原阙,据明抄本补)。杜给事孺休典(“典”原作“与”,据《北梦琐言》改)湖州,有染户家,池生青莲花。刺史命收莲子归京,种于池沼,或变为红莲,因异之。乃致书问染工。染工曰:“我家有三(“三”原作“公”,据陈校本改)世治靛瓮,尝以莲子浸于瓮底,俟经岁年,然后种之。若以所种青莲花子为种,即其红矣。盖还本质,又何足怪?”乃以所浸莲子寄之。道士申匡图,又见人以鸡矢和土,培芍药花丛,其淡红者悉成深红。染之所益信矣。伪蜀王先主将晏驾,其年,峨眉山娑罗花,悉开白花。又荆文献王未薨前数年,沟港城隍,悉开白莲。一则染以气类,一则表示凶兆,又何疑哉?(原阙出处,明抄本“作出《北梦琐言》”)

三朵瑞莲

伪蜀主当僭位,诸勋贵功臣,竞起甲第。独伪中令赵廷隐,起南宅北宅。千梁万拱,其诸奢丽,莫之与俦。后枕江渎,池中有二岛屿。遂甃石循池,四岸皆种垂杨,或间杂木芙蓉。池中种藕。每至秋夏,花开鱼跃。柳荫之下,有士子执卷者,垂纶者,执如意者,执塵尾者,谈诗论道者。一旦岸之隈,有莲一茎,上分两歧,开二朵。其时谓之太平无事之秋,士女拖香肆艳,看者甚众。赵廷隐画图以进,蜀主叹赏。其时歌者咏者不少。无何,禁苑中有莲一茎,歧分三朵。蜀王开筵宴,召群臣赏之。是时词臣已下,皆贡诗。当时有好事者,图以绘事,至今传之。

苏州进藕,其最上者名伤荷藕。或云,荷名;或云,叶甘为虫所伤;或云,故伤其叶,以长其根。近多重台荷,实中又生花,亦甚异也。(出《国史补》)

莲实

石莲入水沉,唯煎碱卤能浮之。雁食之,粪落山中,百年不坏。相传橡子落水为莲。(出《酉阳杂俎》)

芰一名水菜,一名藓苔。汉武昆明池中,有浮根菱,根出水上,叶沦波下,亦曰青水芰。玄都有芰,碧色,状如鸡飞,名翻鸡芰。仙人凫伯子常采之。(出《酉阳杂俎》)

菱,今人但言菱芰。诸解草木书,亦不分别。唯伍安贫《武(“伍安贫武”原作“五安货五”,据《全唐文》七六一改)陵记》,言四角曰芰,两角曰菱。今苏州折腰菱多两角。荆州有僧,遗段成式一斗郢城菱,三角而无芒,可以挼莎。(出《酉阳杂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零九-草木四-译文

草花、旌节花、花野悉密花、都胜花、簇蝶花、茙葵、金灯花、金钱花、毗尸沙花

木花、叙牡丹、白牡丹、红紫牡丹、正倒晕牡丹、合欢牡丹、染牡丹花、斸牡丹

月桂花、牡桂花、桂花、海石榴花、南海朱槿、岭表朱槿、红槿花、那提槿花、佛桑花、贞桐花、栀子花、山茶花、三色石楠花、比闾花、木莲花、那伽花、木兰花、异木花、碧玫瑰、刺桐花、怀风花、踯躅花、凌霄花、分枝荷、夜舒荷、睡莲花、碧莲花、染青莲花、三朵瑞莲、藕莲实、芰菱

旌节花:黎州汉源县有旌节花,离地面三二尺高,一排排的花都像旌节一样。(出自《黎州汉源县图经》)

野悉密花:野悉密出自佛林国,也出自波斯国。植株长七八尺,叶子像梅。四季开花。花有五瓣,白色,不结果。花开时,遍野都是香味。与岭南的詹糖相似。西域人常采这种花,压制成油,涂抹其香味。

都胜花:都胜花,紫色,有两个心形的花瓣,几片叶子向上卷曲,像芦花。花蕊是黄色的,叶子很细。

簇蝶花:簇蝶花,花朵聚在一起,像莲蓬。颜色浅红。产自温州。

茙葵:茙葵,原本是湖中的葵,又名胡葵。形状像葵。大的红色,可以织成布。烧成灰,藏在大火中,久不灭。有重瓣的。

金灯花:金灯花又称九形花,花和叶子不相见。俗人家里常种它,所以又名无义草。

金钱花:金钱花。在梁朝时,荆州掾属用金钱赌博,钱用完了,就用金钱花来补足。鱼弘说得到花比得到钱还高兴。

毗尸沙花:毗尸沙,又名中金钱花。原本出自外国,梁大同二年来到中土。(以上七种花都出自《酉阳杂俎》)

叙牡丹:牡丹花,世人认为近有。因为隋末文士集中,没有牡丹歌诗。杨子华有昼牡丹处极分明。子华是北齐人,那么牡丹花也已经很久了(出自《尚书故实》)。又《谢康乐》集,也说‘竹间水际多牡丹’。而隋朝《种植法》七十余卷中,不说牡丹的,那么隋朝花药中就没有牡丹(出自《酉阳杂俎》)。

白牡丹:唐开元末年,裴士淹担任郎官,奉命出使幽冀回来,到汾州众香寺,得到一棵白牡丹。正值长兴私地。天宝年间,成为都下奇赏。当时名士,有《裴给事宅看牡丹》诗。诗中寻找未获。太常博士张乘,曾经见过裴祭酒说,又房琯有言:‘牡丹之会,琯不与焉。’(出自《酉阳杂俎》)

红紫牡丹:唐至德年间,马仆射总镇太原。得到红紫两种颜色的牡丹,移到城中。元和初年还很少,现在和茙葵相比(‘较’字原缺。据明抄本、陈校本补。)多少而已(出自《酉阳杂俎》)。

正倒晕牡丹:长安兴唐寺有一棵牡丹,唐元和中,开花二千一百朵。颜色有正晕和倒晕,浅红深紫,黄白檀等,唯独没有深红。又没有花叶中无抹心的。重瓣花。有花面直径七八寸的。(出自《酉阳杂俎》)

合欢牡丹:长安兴善寺素师院的牡丹,颜色非常美丽。元和末年,一枝花合欢(出自《酉阳杂俎》)。

染牡丹花:唐朝韩文公愈,有一个疏远的侄子,从江淮来。年纪很小,韩令他在学院中陪伴子弟。子弟们都侮辱他。韩知道了,就送他到街西的僧院中,让他读书。过了十天,寺主纲又告发他行为狂放,韩立刻让他回去,并且责备说:‘市井中的低贱之人,为了生计,还有一技之长。你这样做,究竟成了什么?’侄子拜谢。慢慢地说:‘我有一技之长,遗憾的是叔叔不知道。’于是指着阶前的牡丹说:‘叔叔要这花青紫黄赤,只要命令。’韩非常惊奇,于是给了他所需的试一试。他就在牡丹丛周围竖起篱笆,全部遮住牡丹丛,不让人们窥视。挖开四面,深到根部,留出地方让人坐下。只带着紫铅、轻粉、朱红,早晚处理牡丹的根部。总共七天,就填平了坑。告诉他的叔叔说:‘根部要等一个月。’当时是冬天,牡丹原本是紫色的,等到花开,颜色变成了黄红相间。每朵花都有一句诗,字迹紫色分明,是韩公出关时诗的头韵,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十四个字。韩非常惊异。于是辞归江淮,最终不愿做官(出自《酉阳杂俎》)。

斸牡丹:长安的贵族们崇尚牡丹,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每年春天末尾,车马如同疯狂,不游玩牡丹被视为耻辱。金吾铺围外的寺观,种植牡丹以谋利,一棵就有几万钱。元和末年,韩令侄(《国史补》中‘侄’作‘始’)到长安,私宅中有牡丹,立刻让人挖掉。说:‘我岂能效仿儿女子呢?’(出自《国史补》)

月桂花:月桂,叶子像桂。花是浅黄色,四瓣。花蕊是青色的,花盛开时像柿蒂。出自蒋山(出自《酉阳杂俎》)。

牡桂花:牡桂,叶子像苦竹。叶子中有一条像笔迹的脉络。花蒂和叶子三瓣,瓣端分为两歧。表面颜色浅黄,接近歧处浅红色。花六瓣,颜色白。花心凸起像荔枝。树枝是紫色的。出自婺州山中(出自《酉阳杂俎》)。

桂花:桂花,三月开花,黄色而不是白色。大庾诗都称桂花耐日,及张曲江诗‘桂华秋皎洁’,是错误的(出自《酉阳杂俎》)。

海石榴花:罗多海红和海石榴。唐赞皇李德裕说,花中带海的,都是从海东来的。章川花和海石榴类似,五朵花簇生,叶子狭长,层层叠叠。

南海朱槿:南海四季都有朱槿,花常开。但是一棵树内,开的花不过一二十朵。而且开出的花不能像图画上那样,丛生得乱七八糟(原缺出处,明抄本作‘出《酉阳杂俎》’)。

岭表朱槿:岭表朱槿花,茎叶都像桑树。叶子光滑而厚(南人称之为弗桑)。树身高,只有四五尺,而枝叶婆娑。从二月开花,到中冬才停止。花是深红色,五瓣,像大蜀葵。花蕊一条,比花叶长,上面缀着金屑,阳光照射,疑似有火焰升起。一丛上,每天开数百朵,虽然繁多但很艳丽,而且近处没有香味。傍晚落,清晨开。插枝就能活,所以名叫槿。村女也采来卖,一钱可以卖几十朵。如果没有这种花,红梅就没有颜色了(出自《岭表录异》)。

红槿花:岭南红槿,从正月到十二月常开,秋冬稍微少一些(出自《岭南异物志》)。

那提槿花:那提槿花,紫色,有两层叶子。外层叶子卷心,心中抽出茎,高约一寸。叶子尖端分为五瓣,像蒂。瓣中是紫蕊,茎上黄蕊。

佛桑花:佛桑花(原文未提供具体描述,故未翻译)

闽中地区有很多佛桑树。它们的枝叶像桑树,但枝条向上弯曲。花房像梧桐花,长度超过一寸,形状像重叠的台子。有的花是浅黄色的。南方的梧桐花中也有深色的。

贞桐花,枝端抽出赤黄色的枝条,枝条又分出旁枝,分为三层。花的大小像落苏花,颜色是黄色。一株茎上能开出五六十朵。

栀子花中很少有六瓣的,只有栀子花是六瓣的。陶真白说:‘栀子花剪成六瓣,花房刻成七道。’这种花香非常浓郁,相传就是西域的薝卜。

山茶花,叶子像茶树,高的一丈多。花大如寸,颜色像朱红色。在十二月开放。

衡山石楠花有紫色、碧色、白色三种颜色。花大如牡丹。也有不开花的情况。

白州比闾花的花瓣像羽毛。砍伐它的树木当柴烧,整天火不会熄灭。

木莲花,叶子像辛夷,花像莲花一样。出自鸣玉溪,仰州也有。

那伽花,形状像春天的样子,没有叶子,花是白色的,中心是黄色的,六瓣。在船上出现。

长安敦化坊有一户百姓家,在唐大和年间,有一棵木兰树,花是深红色的。后来桂州观察使李勃看中了这个宅子,用五千钱买下它。宅子在水的北边。过了一年,花开成紫色。

唐卫公李德裕曾经得到一棵奇异的树,春天开紫花。我想树木中一年只开花的,只有木兰。

洛中卖花木的人说,嵩山深处有碧色的玫瑰。但现在没有了。(出自《酉阳杂俎》)

刺桐花,形状不像图画中的。这种树的木材是好的。三四月时,叶子茂密,后面有红色的花。在叶子之间有五六个花房,但不能像画中的那样。整棵树上都是红色的花。(出自《投荒杂录》)

乐游苑里自然生长着玫瑰树。下面长满了苜蓿。又名怀风。有时人们也称它为光风。风在其中常常很肃静,阳光照在花上,有光彩,所以叫它怀风。茂陵人称之为连枝草。(出自《西京杂记》)

南方的花大多是红色和赤色的,这也是那里的地方颜色,只有踯躅花更胜一筹。岭北偶尔有,但不如南方多。山谷间到处都是。二月开花时,像火一样耀眼。一个月都不停。

凌霄花中的露水,会损伤人的眼睛。(出自《酉阳杂俎》)

汉明帝时,池塘中有分枝的荷花,一茎四片叶子,形状像并排的盖子。果实像黑色的珍珠,可以用来装饰。

灵帝时,有一种夜舒荷,一茎四朵莲花。它的叶子在夜晚展开,白天卷起。(出自《酉阳杂俎》)

睡莲。南海有睡莲,晚上花会低垂入水。(出处不详,今见《酉阳杂俎》十九)

宣平中太傅相国卢公,应举时,寄居寿州安丰县别墅。曾经游览芍陂,看到一个背着柴的人,手里拿着一朵碧莲花。卢公惊讶地问他。他回答说:‘我在芍陂里找到的。’卢公后来在浙西任职。因为出使淮服。在太尉卫公李德裕那里谈到了这件事。李德裕让人搜访芍陂,却什么都没有找到。又在江渚间四处寻找,也始终找不到。于是知道之前的那一朵,一定是神异的。(出自《尚书故实》)

唐韩文公愈的侄子,有种植奇花的异事。他在小说中听说这件事(‘小说’二字原缺,据明抄本补)。杜给事孺休典在湖州任职,有一个染户人家,池塘里长着青莲花。刺史命令收集莲子送回京城,种在池塘里,有的变成了红莲,因此感到奇怪。于是写信询问染工。染工说:‘我家三代制作靛蓝的瓮,曾经把莲子浸泡在瓮底,等过了一年,然后种植。如果用所种植的青莲花子作为种子,就会变成红色。因为恢复了本质,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于是把浸泡过的莲子寄给他。道士申匡图,又看到有人用鸡粪和土培植芍药花丛,那些淡红色的都变成了深红色。染色的事因此更加可信。伪蜀王先主将要去世的那年,峨眉山的娑罗花,全部开成了白花。又荆文献王未死前几年,沟港城隍,全部开成了白莲。一方面是因为气类的染色,另一方面是表示凶兆,又有什么可疑的呢?(出处不详,明抄本‘作出《北梦琐言》’)

伪蜀主将要篡位时,许多功臣勋贵都竞相建造豪华的宅邸。只有伪中令赵廷隐,建造了南宅和北宅。千梁万拱,其豪华程度无人能比。后来靠江边,池塘中有两个小岛。于是用石头沿着池塘建造,四岸都种上了垂柳,或者间杂着木芙蓉。池塘里种着藕。每到秋夏,花开鱼跃。在柳树的阴影下,有读书人、钓鱼人、拿着如意的人、拿着扫帚的人、谈论诗词的人。有一天岸边的角落里,有一株莲花,茎上分出两枝,开出两朵花。那时人们称之为太平无事的秋天,男女们纷纷展示香气和美丽,观看的人很多。赵廷隐画了图献给蜀主,蜀主赞叹不已。那时唱歌的人、吟诗的人不少。不久,御苑中有一株莲花,茎上分出三枝,开出三朵花。蜀王设宴,召集群臣观赏。当时文臣以下,都献上了诗。当时有好事者,用绘画记录下来,至今流传。

苏州进贡的藕,最上等的叫做伤荷藕。有人说,荷的名字;有人说,叶子甜,被虫子咬伤了;有人说,故意伤害叶子,是为了让根长得更长。近来多重台荷,果实中又开花,也很奇异。(出自《国史补》)

石莲放入水中会沉下去,只有用碱卤煎煮才能让它浮起来。雁吃了它,粪便落在山中,百年不坏。相传橡子落入水中变成莲。(出自《酉阳杂俎》)

芰,又名水菜,又名藓苔。汉武帝昆明池中,有浮在水面上的菱,根露出水面,叶子沉入水中,也叫做青水芰。玄都有芰,颜色碧绿,形状像鸡飞,叫做翻鸡芰。仙人凫伯子经常采摘它。(出自《酉阳杂俎》)

菱,现在的人只说菱芰。各种解释草木的书,也不分别。只有伍安贫的《武陵记》,说四角的是芰,两角的是菱。现在苏州的折腰菱大多是两角的。荆州有位僧人,送给段成式一斗郢城菱,三角而没有刺,可以用来搓麻。(出自《酉阳杂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零九-草木四-注解

草花:指草本植物的花朵,泛指各种野生的花卉。

旌节花:指形状像旌节(古代军旗的一种)的花朵,出自《黎州汉源县图经》,描述了黎州汉源县的旌节花特征。

野悉密花:指生长在佛林国和波斯国的花卉,叶似梅,花白色,不结子,香气浓郁。

都胜花:指紫色花朵,中心有两重花瓣,花蕊黄色,叶片细长。

簇蝶花:指花朵紧密簇拥成一朵,颜色浅红,产于温州。

茙葵:指湖中生长的葵花,也称为胡葵,可制作布料,烧制成灰后不易燃尽。

金灯花:指一种花叶不相连的花,俗称无义草,因常种于恶人家中而得名。

金钱花:指在赌博中用金钱花代替金钱进行游戏的花卉。

毗尸沙花:指一种名为中金钱花的外来花卉,原产于外国,后来传入中土。

木花:指木本植物的花朵。

叙牡丹:指牡丹花,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据《尚书故实》记载,隋朝时期已有牡丹。

白牡丹:指白色的牡丹花,据《酉阳杂俎》记载,唐代有白牡丹的记载。

红紫牡丹:指红色和紫色的牡丹花,唐代已有栽培。

正倒晕牡丹:指花朵颜色有正晕和倒晕的牡丹,晕指花瓣边缘的颜色渐变。

合欢牡丹:指花朵合拢的牡丹,出自《酉阳杂俎》,描述了长安兴善寺的牡丹。

染牡丹花:指可以通过特定方法改变颜色的牡丹花,出自《酉阳杂俎》,讲述了韩愈改变牡丹颜色的故事。

斸牡丹:指挖掘牡丹的行为,出自《国史补》,描述了长安贵游对牡丹的喜爱。

月桂花:指叶片像桂树的花朵,花浅黄色,四瓣,青蕊,花盛发如柿蒂。

牡桂花:指叶片大如苦竹,花白色,心凸起如荔枝,枝条紫色。

桂花:指在三月开放的花朵,黄色。

海石榴花:指类似海石榴的花朵,产于赞皇李德裕所在地区。

南海朱槿:指生长在南海的朱槿花,四季开花,花色深红。

岭表朱槿:指生长在岭表的朱槿花,叶如桑树,花深红色,五瓣。

红槿花:指岭南地区常开的花朵,颜色为红色。

那提槿花:指紫色花朵,有两重叶,瓣中紫蕊。

佛桑花:指一种植物,具体描述未提及。

佛桑树:一种生长在闽中的树木,其枝叶类似桑树,但枝条向上弯曲。佛桑树在佛教文化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常被用来比喻修行者的坚韧不拔。

贞桐花:一种枝端抽赤黄条的花,花大如落苏花,黄色。贞桐花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忠诚和纯洁。

栀子花:一种六瓣的花,其花香甚,相传即西域薝卜也。栀子花在古代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和清雅。

山茶花:一种叶如茶树的花,花大盈寸,色如绯。山茶花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坚贞和长寿。

三色石楠花:一种有紫碧白三色花的花,花大如牡丹。三色石楠花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富贵和吉祥。

比闾花:一种花形如羽的花,其木可作薪。比闾花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坚韧和生命力。

木莲花:一种叶似辛夷,花类莲色花的花,产于鸣玉溪和卬州。木莲花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纯洁和美好。

那伽花:一种花状如三春,无叶,花色白,心黄,六瓣的花。那伽花在佛教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木兰花:一种花色深红的花,产于长安敦化坊百姓家。木兰花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富贵和吉祥。

异木花:一种春花紫色的异木。异木花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奇特和神秘。

碧玫瑰:一种生长在嵩山深处的碧色玫瑰。碧玫瑰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和神秘。

刺桐花:一种状如图画的花,其木可作材。刺桐花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坚韧和生命力。

怀风花:一种名为怀风的玫瑰花,其花下多苜蓿。怀风花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宁静和美好。

踯躅花:一种多红赤色的花,花形如火焰。踯躅花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热情和活力。

凌霄花:一种花中露水会损伤人目的花。凌霄花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美丽但带有危险。

分枝荷:一种一茎四叶,状如骈盖的荷。分枝荷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吉祥和美好。

夜舒荷:一种一茎四莲,其叶夜舒昼卷的荷。夜舒荷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神秘和变化。

睡莲花:一种夜则花低入水的莲花。睡莲花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宁静和纯洁。

碧莲花:一种生长在芍陂的碧莲花。碧莲花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神秘和神奇。

染青莲花:一种可以染成红色的青莲花。染青莲花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变化和神秘。

三朵瑞莲:一种在池中开三朵的莲花,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藕:一种水生植物,其最上等的藕被称为伤荷藕。藕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纯洁和坚韧。

莲实:莲花的果实,也称为莲子。莲实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智慧。

芰:一种水生植物,其根浮于水面,叶沉于水下。芰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高洁。

菱:一种水生植物,其果实可食用。菱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吉祥和丰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零九-草木四-评注

闽中多佛桑树。枝叶如桑,唯条上勾。花房如桐花,含长一寸余,似重台状。花亦有浅黄者。南中桐花有深色者。

此段描述了佛桑树的特点,其枝叶与桑树相似,但枝条向上弯曲,花房形状类似桐花,花色有浅黄和深色之分,展现了佛桑树独特的自然之美。

贞桐花

贞桐,枝端抽赤黄条,条复旁对,分三层。花大如落苏花,黄色。一茎上有五六十朵。

贞桐花形态优美,枝端抽出赤黄色的条,条形分布层次分明,花朵大如落苏花,黄色,一茎上能开出五六十朵,展现了其繁茂的生命力。

栀子花

诸花少六出者,唯栀子花六出。陶真白(“白”原作“曰”,据明抄本改)言:“栀子剪花六出,刻房七道。”其花香甚,相传即西域薝卜也。

栀子花因其花瓣六出而独特,花形优美,花香浓郁,传说其原产于西域,体现了其神秘色彩。

山茶花

山茶,叶如茶树,高者丈余。花大盈寸,色如绯。十二月开。

山茶花叶形与茶树相似,花大色艳,如同红色,在十二月开放,展现了其独特的季节之美。

三色石楠花

衡山石楠花,有紫碧白三色。花大如牡丹。亦有无花者。

衡山石楠花色彩丰富,有紫色、碧色、白色三种,花朵大如牡丹,有的年份甚至不开花,展现了其变幻莫测的自然特性。

比闾花

白州比闾华,其华若羽。伐其木为薪,终日火不败。

比闾花的花形如同羽毛,其木材可作燃料,燃烧不熄,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木莲花

木莲花,叶似辛夷,花类莲色。出鸣玉溪,卬州亦有。

木莲花叶形类似辛夷,花色如莲,生长在鸣玉溪,在卬州也有分布,展现了其地域特色。

那伽花

那伽花,状如三春,无叶,华色白,心黄,六瓣。出在舶上。

那伽花形态优美,花色洁白,中心黄色,花瓣六瓣,生长在舶上,体现了其稀有和神秘。

木兰花

长安敦化坊百姓家,唐大和中,有木兰一树,花色深红。后桂州观察使李勃看宅人,以五千买之。宅在水北。经年,花紫色。

木兰花生长在长安敦化坊,花色深红,后变为紫色,体现了其生命力的变化。

异木花

唐卫公李德裕,尝获异木一株,春花紫。予思木中一岁发花,唯木兰。

异木花春季开花紫色,体现了其独特的生命特性。

碧玫瑰

洛中鬻花木者,言嵩山深处,有碧色玫瑰。而今亡矣。(自那提槿花下并出《酉阳杂俎》)

碧玫瑰生长在嵩山深处,花色碧绿,现已绝迹,体现了其稀有和珍贵。

刺桐花

刺桐花,状如图画者不类。其木为材。三四月时,布叶繁密,后有赤花。间生叶间三五房,不得如画者。红芳满树(谪椽陈去疾,家于闽,因语方物。去疾曰:“闽之泉州刺桐,叶绿而花红房。照物皆朱殷然,与番禺者不同。乃知此地所画者,实阁中之木。非南海之所生也。“椽”原作“缘”,“方”下原有“风”字,“闽之泉州”上原阙“曰”字,皆朱原作家未,“生”原作“意”,据明抄本改)。(出《投荒杂录》)

刺桐花形态独特,花色红艳,生长在闽地,与番禺的刺桐不同,体现了地域特色。

怀风花

乐游苑自生玫瑰树。下多苜蓿。一名怀风。时人或谓之光风。风在其间常肃然,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曰苜蓿怀风。茂陵人谓之连枝草。(出《西京杂记》)

怀风花生长在乐游苑,花色如玫瑰,其下生长苜蓿,花形优美,光照下有光彩,体现了其独特的自然之美。

踯躅花

南中花多红赤,亦彼之方色也,唯踯躅为胜。岭北时有,不如南之繁多也。山谷间悉生。二月发时,照耀如火。月余不歇。(出《岭南异物志》)

踯躅花在南中地区尤为突出,花色红赤,生长在山谷间,二月开花,如火如荼,体现了其旺盛的生命力。

凌霄花

凌霄花中露水,损人目。(出《酉阳杂俎》)

凌霄花中的露水对人体有害,体现了其神秘的一面。

分枝荷

汉明帝时,池中有分枝荷,一茎四叶,状如骈盖。实如玄珠,可以饰珮。(出《酉阳杂俎》)

分枝荷形态优美,实如玄珠,可作饰品,体现了其独特的用途。

夜舒荷

灵帝时,有夜舒荷,一茎四莲。其叶夜舒昼卷。(出《酉阳杂俎》)

夜舒荷在夜间展开,白天卷起,体现了其独特的生命特性。

睡莲花

睡莲。南海有睡莲,夜则花低入水。(原阙出处,今见《酉阳杂俎》十九)

睡莲在夜间花朵低垂入水,体现了其独特的生命特性。

碧莲花

宣平(“宣平”原作“唐室”,据陈校本改)中太傅相国卢公,应举时,寄居寿州安丰县别墅。尝游芍陂,见里人负薪者,持碧莲花一朵。公惊问之。答曰:“陂中得之。”卢公后从事浙西。因使淮服。话于太尉卫公李德裕。德裕令搜访芍陂,则无有矣。又遍寻于江渚间,亦终不能得。乃知向者一朵,盖神异耳。(出《尚书故实》)

碧莲花生长在芍陂,其神秘色彩令人称奇。

染青莲花

唐韩文公愈之侄,有种花之异。闻其说于小说(“小说”二字原阙,据明抄本补)。杜给事孺休典(“典”原作“与”,据《北梦琐言》改)湖州,有染户家,池生青莲花。刺史命收莲子归京,种于池沼,或变为红莲,因异之。乃致书问染工。染工曰:“我家有三(“三”原作“公”,据陈校本改)世治靛瓮,尝以莲子浸于瓮底,俟经岁年,然后种之。若以所种青莲花子为种,即其红矣。盖还本质,又何足怪?”乃以所浸莲子寄之。道士申匡图,又见人以鸡矢和土,培芍药花丛,其淡红者悉成深红。染之所益信矣。伪蜀王先主将晏驾,其年,峨眉山娑罗花,悉开白花。又荆文献王未薨前数年,沟港城隍,悉开白莲。一则染以气类,一则表示凶兆,又何疑哉?(原阙出处,明抄本“作出《北梦琐言》”)

染青莲花体现了染色的奇妙,同时也反映了其神秘的一面。

三朵瑞莲

伪蜀主当僭位,诸勋贵功臣,竞起甲第。独伪中令赵廷隐,起南宅北宅。千梁万拱,其诸奢丽,莫之与俦。后枕江渎,池中有二岛屿。遂甃石循池,四岸皆种垂杨,或间杂木芙蓉。池中种藕。每至秋夏,花开鱼跃。柳荫之下,有士子执卷者,垂纶者,执如意者,执塵尾者,谈诗论道者。一旦岸之隈,有莲一茎,上分两歧,开二朵。其时谓之太平无事之秋,士女拖香肆艳,看者甚众。赵廷隐画图以进,蜀主叹赏。其时歌者咏者不少。无何,禁苑中有莲一茎,歧分三朵。蜀王开筵宴,召群臣赏之。是时词臣已下,皆贡诗。当时有好事者,图以绘事,至今传之。

三朵瑞莲的出现,象征着太平盛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苏州进藕,其最上者名伤荷藕。或云,荷名;或云,叶甘为虫所伤;或云,故伤其叶,以长其根。近多重台荷,实中又生花,亦甚异也。(出《国史补》)

藕有伤荷藕之称,其生长过程体现了自然界的奇妙。

莲实

石莲入水沉,唯煎碱卤能浮之。雁食之,粪落山中,百年不坏。相传橡子落水为莲。(出《酉阳杂俎》)

莲实入水沉,唯有煎碱卤能使其浮起,体现了其独特的物理特性。

芰一名水菜,一名藓苔。汉武昆明池中,有浮根菱,根出水上,叶沦波下,亦曰青水芰。玄都有芰,碧色,状如鸡飞,名翻鸡芰。仙人凫伯子常采之。(出《酉阳杂俎》)

芰有水菜、藓苔之称,其生长环境和形态各异,体现了其独特的自然之美。

菱,今人但言菱芰。诸解草木书,亦不分别。唯伍安贫《武(“伍安贫武”原作“五安货五”,据《全唐文》七六一改)陵记》,言四角曰芰,两角曰菱。今苏州折腰菱多两角。荆州有僧,遗段成式一斗郢城菱,三角而无芒,可以挼莎。(出《酉阳杂俎》)

菱与芰的区别在于角的数量,体现了植物分类的细致入微。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零九-草木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14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