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四十七-狐一-原文
说狐瑞应周文王汉广川王陈羡管辂习凿齿陈斐孙岩夏侯藻胡道洽北齐后主宋大贤长孙无忌狐神张简僧服礼上官翼大安和尚
说狐
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盅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出《玄中记》)
瑞应
九尾狐者,神兽也。其状赤色,四足九尾。出青丘之国。音如婴儿。食者令人不逢妖邪之气,及盅毒之类。(出《瑞应编》)
周文王
周文王拘羑里,散宜生诣涂山得青狐以献纣,免西伯之难。(出《瑞应编》)
汉广川王
汉广川王好发冢。发栾书冢,其棺柩盟器,悉毁烂无余。唯有白狐一头,见人惊走。左右逐之不得,戟伤其足。是夕,王梦一丈夫须眉尽白,来谓王曰:“何故伤吾左足?”以杖叩王左足。王觉肿痛,因生疮,至死不差。
陈羡
后汉建安中,沛国郡陈羡为西海都尉。其部曲士灵孝无故逃去,羡欲杀之。居无何,孝复逃走。羡久不见,囚其妇。其妇实对,羡曰:“是必魅将去,当求之。”因将步骑数十,领猎犬,周旋于城外求索。果见孝于空冢中,闻人犬声怪避。羡使人扶以归,其形颇象狐矣。略不复与人相应,但啼呼索阿紫,阿紫雌狐字也。后十余日,乃稍稍了寤。云:“狐始来时,于屋曲角鸡栖间作好妇形,自称阿紫,招我。如此非一,忽然便随去。即为妻,暮辄与共还其家。遇狗不觉。云,乐无比也。”道士云:“此山魅。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名曰阿紫,化为狐。故其怪多自称阿紫也。”(出《搜神记》)
管辂
魏管辂常夜见一小物状如兽,手持火,向口吹之,将爇舍宇。辂命门生举刀奋击,断腰,视之狐也。自此里中无火灾。(出《小说》)
习凿齿
晋习凿齿为桓温主簿,从温出猎。时大雪,于临江(明抄本“临江”作“江陵”)城西,见草雪上气出。觉有物,射之,应弦死。往取之,乃老雄狐,脚上带绛缯香囊。(出《渚宫故事》)
陈斐
酒泉郡,每太守到官,无几辄死。后有渤海陈斐见授此郡,忧愁不乐。将行,卜吉凶。日者曰:“远诸侯,放伯裘。能解此,则无忧。”斐不解此语。卜者曰:“君去,自当解之。”斐既到官,侍医有张侯,直医有王侯,卒有史侯、董侯。斐心悟曰:“此谓诸侯。乃远之。即卧,思放伯裘之义,不知何谓。夜半后,有物来斐被上。便以被冒取之,物跳踉訇訇作声。外人闻,持火入,欲杀之。鬼乃言曰:“我实无恶意,但府君能赦我,当深报君耳。”斐曰:“汝为何物,而忽干犯太守?魅曰:“我本千岁狐也,今字伯裘有年矣。若府君有急难,若呼我字,当自解。”斐乃喜曰:“真‘放伯裘’之义也。”即便放之。忽然有光赤如电,从户出。明日,夜有击户者。斐曰:“谁。”曰:“伯裘也。”曰:“来何为?”曰:“白事。北界有贼也。”斐验之果然。每事先以语斐,无毫发之差,而咸曰圣府君。月余,主簿李音私通斐侍婢。既而惧为伯裘所白,遂于诸侯谋杀斐。伺旁无人,便使诸侯持杖入,欲格杀之。斐惶怖,即呼“伯裘来救我!”。即有物如曳一疋绛,剨然作声。音、侯伏地失魂,乃缚取考讯之,皆服。云:“斐未到官,音已惧失权,与诸侯谋杀斐。会诸侯见斥,事不成。”斐即杀音等。伯裘乃谢斐曰:“未及白音奸情,乃为府君所召。虽效微力,犹用惭煌。”后月余,与斐辞曰:“今后当上天,不得复与府君相往来也。”遂去不见。(出《搜神记》)
孙岩
后魏有挽歌者孙岩,取妻三年,妻不脱衣而卧。岩私怪之。伺其睡,阴解其衣,有尾长三尺,似狐尾。岩惧而出之。甫临去,将刀截岩发而走。邻人逐之,变为一狐,追之不得。其后京邑被截发者一百三十人。初变为妇人,衣服净妆,行于道路。人见而悦之,近者被截发。当时妇人着彩衣者,人指为狐魅。(出《洛阳伽蓝记》)
夏侯藻
夏侯藻母病困,将诣淳于智卜。有一狐当门,向之嗥叫。藻愕惧,遂驰诣智。智曰:“祸甚急,君速归!在嗥处,拊心啼哭,令家人惊怪,大小毕出。一人不惧,啼哭勿休。然其祸仅可救也。”藻如之,母亦扶病而出。家人既集,堂屋五间,拉然而崩。(出《搜神记》)
胡道洽
胡道洽,自云广陵人,好音乐医术之事。体有臊气,恒以名香自防。唯忌猛犬。自审死日,戒弟子曰:“气绝便殡,勿令狗见我尸也。”死于山阳,敛毕,觉棺空。即开看,不见尸体。时人咸谓狐也。(出《异苑》)
北齐后主
北齐后主武平中,朔州府门,无故有小儿脚迹,及拥土为城雉之状。察之乃狐媚。是岁,南安王(“南安王”原作“安南正”,按《北齐书》武平五年,朔州行台南安王思好反。安南正当是南安王讹倒),起兵于北朔。(出《谈薮》)
宋大贤
隋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
邑人宋大贤以正道自处,尝宿亭楼,夜坐鼓琴。
忽有鬼来登梯,与大贤语。
聍目磋齿,形貌可恶。
大贤鼓琴如故,鬼乃去,于市中取死人头来还,语大贤曰:‘宁可少睡耶?’
因以死人头投大贤前。
大贤曰:‘甚佳。吾暮卧无枕,正欲得此。’
鬼复去,良久乃还。
曰:‘宁可共手搏耶?’
大贤曰:‘善。’
语未竟,在前。
大贤便逆捉其腰。
鬼但急言死。
大贤遂杀之。
明日视之,乃是老狐也。
自此亭舍更无妖怪。(出《法苑珠林》)
长孙无忌
唐太宗以美人赐赵国公长孙无忌,有殊宠。
忽遇狐媚。
其狐自称王八。
身长八尺余,恒在美人所。
美人见无忌,辄持长刀斫刺。
太宗闻其事,诏诸术士。
前后数四,不能却。
后术者言:‘相州崔参军能愈此疾。’
始崔在州,恒谓其僚云:‘诏书见召,不日当至。’
数日敕至,崔便上道。
王八悲泣,谓美人曰:‘崔参军不久将至,为之奈何?’
其发后止宿之处,辄具以白。
及崔将达京师,狐便遁去。
既至,敕诣无忌家。
时太宗亦幸其第。
崔设案几,坐书一符。
太宗与无忌俱在其后。
顷之,宅内井灶门厕十二辰等数十辈,或长或短,状貌奇怪,悉至庭下。
崔呵曰:‘诸君等为贵官家神,职任不小,何故令媚狐入宅?’
神等前白云:‘是天狐,力不能制,非受赂也。’
崔令捉狐去。
少顷复来,各著刀箭,云:‘适已苦战被伤,终不可得。’
言毕散去。
崔又书飞一符。
天地忽尔昏暝。
帝及无忌惧而入室。
俄闻虚空有兵马声。
须臾,见五人,各长数丈,来诣崔所,行列致敬。
崔乃下阶,小屈膝。
寻呼帝及无忌出拜庭中。
诸神立视而已。
崔云:‘相公家有媚狐,敢烦执事取之。’
诸神敬诺,遂各散去。
帝问何神,崔云:‘五岳神也。’
又闻兵马声,乃缠一狐坠砌下。
无忌不胜愤恚,遂以长剑斫之。
狐初不惊。
崔云:‘此已通神,击之无益,自取困耳。’
乃判云:‘肆行奸私,神道所殛,量决五下。’
狐便乞命。
崔取东引桃枝决之,血流满地。
无忌不以为快,但恨杖少。
崔云:‘五下是人间五百,殊非小刑。为天曹役使此辈,杀之不可。’
使敕自尔不得复至相公家,狐乃飞去。
美人疾遂愈。(出《广异记》)
狐神
唐初已来,百姓多事狐神。
房中祭祀以乞恩。
食饮与人同之。
事者非一主。
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出《朝野佥载》)
张简
唐国子监助教张简,河南缑氏人也。
曾为乡学讲《文选》。
有野狐假简形,讲一纸书而去。
须臾简至,弟子怪问之。
简异曰:‘前来者必野狐也。’
讲罢归舍,见妹坐络丝,谓简曰:‘适煮菜冷,兄来何迟?’
简坐,久待不至,乃责其妹。
妹曰:‘元不见兄来,此必是野狐也。更见即杀之!’
明日又来。
见妹坐络丝,谓简曰:‘鬼魅适向舍后。’
简遂持棒。
见真妹从厕上出来,遂击之。
妹号叫曰:‘是儿。’
简不信,因击杀之。
问络丝者,化为野狐而走。(出《朝野佥载》)
僧服礼
唐永徽中,太原有人自称弥勒佛。
礼谒之者,见其形底于天,久之渐小,才五六尺,身如红莲花在叶中。
谓人曰:‘汝等知佛有三身乎?其大者为正身。’
礼敬倾邑。
僧服礼者,博于内学。
叹曰:‘正法之后,始入像法。像法之外,尚有末法。末法之法,至于无法。像法处乎其间者,尚数千年矣!释迦教尽,然后大劫始坏。劫坏之后,弥勒方去兜率,下阎浮提。今释迦之教未亏,不知弥勒何遽下降?’
因是虔诚作礼,如对弥勒之状。
忽见足下是老狐,幡花旄盖,悉是冢墓之间纸钱尔。
礼抚掌曰:‘弥勒如此耶?’
具言如状,遂下走,追之不及。(出《广异记》)
上官翼
唐麟德时,上官翼为绛州司马。
有子年二十许,尝晓日独立门外。
有女子,年可十三四,姿容绝代,行过门前。
此子悦之,便尔戏调,即求欢狎。
因问其所止,将欲过之。
女云:‘我门户虽难,郎州佐之子,两俱形迹,不愿人知。但能有心,得方便,自来相就。’
此子邀之,期朝夕。
女初固辞,此子将欲便留之,然渐见许。
昏后徙倚俟之。
如期果至。
自是每夜常来。
经数日,而旧使老婢于牖中窥之,乃知是魅。
以告翼,百方禁断,终不能制。
魅来转数,昼夜不去。
儿每将食,魅必夺之杯碗,此魅已饱,儿不得食。
翼常手自作啖,剖以贻儿。
至手,魅已取去。
翼颇有智数,因此密捣毒药。
时秋晚,油麻新熟。
翼令熬两叠,以一置毒药,先取好者作啖,遍与妻子,末乃与儿一啖,魅便接去。
次以和药者作啖,与儿,魅亦将去。
连与数啖,忽变作老狐,宛转而仆。
擒获之,登令烧毁讫,合家欢庆。
此日昏后,闻远处有数人哭声,斯须渐近,遂入堂后,并皆称冤,号擗甚哀。
中有一叟,哭声每云:‘若痛老狐,何乃为喉咙枉杀腔幢?’
数十日间,朝夕来家,往往见有衣衰绖者,翼深忧之。
后来渐稀,经久方绝,亦无害也。(出《广异记》)
大安和尚
唐则天在位,有女人自称圣菩萨。
人心所在,女必知之。
太后召入宫,前后所言皆验,宫中敬事之。
数月,谓为真菩萨。
其后大安和尚入宫,太后问见女菩萨未?
安曰:‘菩萨何在?愿一见之。’
敕令与之相见。
和尚风神邈然。
久之,大安曰:‘汝善观心,试观我心安在?’
答曰:‘师心在塔头相轮边铃中。’
寻复问之。
曰:‘在兜率天弥勒宫中听法。’
第三问之,在非非想天。
‘皆如其言。’
太后忻悦。
大安因且置心于四果阿罗汉地,则不能知。
大安呵曰:‘我心始置阿罗汉之地,汝已不知。若置于菩萨诸佛之地,何由可料!’
女词屈,变作牝狐,下阶而走,不知所适。
(出《广异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四十七-狐一-译文
说狐瑞应周文王汉广川王陈羡管辂习凿齿陈斐孙岩夏侯藻胡道洽北齐后主宋大贤长孙无忌狐神张简僧服礼上官翼大安和尚
说狐:狐狸五十岁时,能变化成妇人。到一百岁时,成为美女,成为神巫,或者变成男人与女人交合,能知道千里之外的事情,擅长迷惑人,使人失去理智。到一千岁时,就能与天神沟通,成为天狐。(出自《玄中记》)
瑞应:九尾狐是神兽。它的样子是赤色的,有四只脚和九条尾巴。出自青丘国。它的声音像婴儿。吃了它的人不会遇到妖邪之气,以及毒物。(出自《瑞应编》)
周文王: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散宜生到涂山得到青狐献给纣王,从而免去了西伯的灾难。(出自《瑞应编》)
汉广川王:汉广川王喜欢挖坟墓。挖开了栾书家的坟墓,棺材、尸骨、祭祀用的器具都腐烂殆尽。只有一只白狐,看到人就惊慌逃跑。左右的人追赶它,没有追上,用戟伤了它的脚。当天晚上,王梦见一个须发全白的大汉,对王说:‘为什么伤我的左脚?’他用拐杖敲了王的左脚。王醒来后感到肿胀疼痛,因此生疮,直到死都没有好。(出自《搜神记》)
陈羡:后汉建安年间,沛国郡的陈羡担任西海都尉。他的部下士灵孝无故逃走,陈羡想要杀他。不久,士灵孝又逃走。陈羡很长时间没见到他,就把他的妻子囚禁起来。他的妻子确实告诉了陈羡,陈羡说:‘这一定是妖怪把它带走了,应该去找它。’于是他带领几十个步兵和骑兵,带着猎狗,在城外寻找。果然在空坟中找到了士灵孝,听到人声和狗叫声,他害怕地躲开了。陈羡让人扶他回去,他的样子很像狐狸。他几乎不再与人交流,只是哭泣着寻找一个叫阿紫的名字,阿紫是雌狐的名字。十多天后,他渐渐恢复了意识。他说:‘狐狸最初来的时候,在屋角鸡窝间变成一个美女的样子,自称阿紫,吸引我。这样不止一次,突然就跟她走了。就成了妻子,晚上就一起回到她的家。遇到狗就不小心了。说,快乐无比。’道士说:‘这种山魅。狐狸是古代的淫妇,名叫阿紫,变成了狐狸。所以它的怪异常常自称阿紫。’(出自《搜神记》)
管辂:魏国的管辂经常在夜晚看到一个像野兽的小东西,手持火把,向嘴里吹气,要把房子点燃。管辂命令学生举刀猛击,砍断了它的腰部,一看,原来是一只狐狸。从此以后,村子里再也没有发生火灾。(出自《小说》)
习凿齿:晋朝的习凿齿担任桓温的主簿,跟随桓温出猎。当时下大雪,在临江城西,看到草地上雪上的气冒出来。觉得有东西,射它,箭一响就死了。去取它,原来是一只老雄狐,脚上挂着红色的香囊。(出自《渚宫故事》)
陈斐:酒泉郡,每个太守到任不久就死了。后来渤海的陈斐被任命为这个郡的太守,他忧愁不乐。将要上任时,他占卜吉凶。占卜的人说:‘远离诸侯,放下伯裘。能解这个,就不用担心了。’陈斐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占卜的人说:‘你去了,自然就懂了。’陈斐到了官位后,有医生张侯,直医王侯,士兵史侯、董侯。陈斐心里想:‘这指的是诸侯。要远离他们。就躺下,思考放下伯裘的意思,不知道是什么。半夜后,有一个东西来到陈斐的被子上。他就用被子把它盖住,东西跳跃着发出很大的声音。外面的人听到,拿着火把进来,想要杀死它。鬼说:‘我确实没有恶意,只要府君能赦免我,我会重重报答你。’陈斐说:‘你是什么东西,为什么突然冒犯太守?’鬼说:‘我原本是一只千岁的狐狸,现在叫伯裘已经很多年了。如果府君有急难,只要呼唤我的名字,我就会自动解除。’陈斐很高兴说:‘真的‘放下伯裘’的意思。’于是立刻放开了它。突然有光芒像闪电一样从门里出来。第二天晚上,有人敲门。陈斐说:‘谁?’回答说:‘伯裘。’陈斐问:‘你来干什么?’回答说:‘有事情。北边有贼。’陈斐验证了一下,果然如此。每次事情都提前告诉陈斐,没有一点差错,大家都说这是圣明的府君。一个月后,主簿李音私通陈斐的侍女。后来他害怕被伯裘告发,就在诸侯中密谋杀害陈斐。等旁边没有人时,他就让诸侯拿着棍子进去,想要杀死他。陈斐害怕,就喊‘伯裘来救我!’立刻有一个东西像拖着一匹红布,发出很大的声音。李音、侯等人倒在地上失去了魂魄,于是被捆绑起来审问,都承认了。说:‘陈斐还没到官位,李音就害怕失去权力,和诸侯密谋杀害陈斐。正巧诸侯被斥退,事情没有成功。’陈斐于是杀死了李音等人。伯裘向陈斐道歉说:‘还没来得及告诉你李音的奸情,就被府君召唤了。虽然我出了一点力,还是感到很惭愧。’一个月后,伯裘和陈斐告别说:‘今后我将上天,不能再和府君相往来了。’于是离开了就看不见了。(出自《搜神记》)
孙岩:后魏有一个唱挽歌的人叫孙岩,娶妻三年,妻子不脱衣服睡觉。孙岩私下里觉得奇怪。等她睡着了,偷偷地解开她的衣服,发现有一条三尺长的尾巴,像狐狸的尾巴。孙岩害怕就放走了她。刚要离开,用刀割了孙岩的头发就跑了。邻居追赶它,变成了一只狐狸,追不上。此后京城有一百三十人被割了头发。最初变成女人,穿着整洁的衣服,走在道路上。人们看到她就喜欢,靠近的人就被割了头发。当时穿彩色衣服的妇女,人们指她是狐狸精。(出自《洛阳伽蓝记》)
夏侯藻:夏侯藻的母亲病得很重,他要去找淳于智占卜。有一只狐狸站在门口,对着他嗥叫。夏侯藻惊恐,就急忙跑到淳于智那里。淳于智说:‘灾祸很紧急,您快回去!在嗥叫的地方,用手拍心哭泣,让家人都出来。如果有人不怕,不停地哭泣。那么灾祸就可以挽救了。’夏侯藻照做了,他的母亲也带着病出来了。家人都聚集起来,五间堂屋突然倒塌。(出自《搜神记》)
胡道洽:胡道洽自称是广陵人,喜欢音乐和医术。身上有臭味,经常用名香来防止。只忌讳猛犬。他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警告他的弟子说:‘断气后就把尸体装殓,不要让狗看到我的尸体。’他在山阳去世后,装殓完毕,觉得棺材是空的。打开一看,尸体不见了。当时的人都认为是狐狸干的。(出自《异苑》)
北齐后主:北齐后主武平年间,朔州府门,无缘无故有小孩的脚印,还有用土堆起来的城墙的样子。调查后发现是狐狸作怪。那一年,南安王(“南安王”原作“安南正”,根据《北齐书》武平五年,朔州行台南安王思好反。安南正当是南安王讹倒),在北朔起兵。(出自《谈薮》)
宋大贤:宋大贤的事迹没有提供具体内容。
隋朝时期,南阳西郊有一座亭子,人们不能在这里停留,否则就会遭遇灾祸。当地有个叫宋大贤的人,他坚守正道,曾在一夜住宿在亭子里,晚上坐着弹琴。突然有鬼魂爬上梯子,和大贤交谈。鬼魂瞎了一只眼,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外貌非常可怕。大贤却像往常一样弹琴,鬼魂离开了,然后在市场上取了一个死人的头回来,对大贤说:‘你宁愿少睡一会儿吗?’说着就把死人头扔到大贤面前。大贤说:‘很好。我晚上睡觉没有枕头,正想得到这样一个。’鬼魂又离开了,过了一会儿又回来。说:‘你愿意和我手搏吗?’大贤说:‘好。’话还没说完,鬼魂就在他面前。大贤便反过来抓住鬼魂的腰。鬼魂只是急忙说‘我快死了’。大贤于是杀死了它。第二天一看,原来是一只老狐狸。从那以后,亭子里再也没有出现过妖怪。(出自《法苑珠林》)
唐太宗把一个美女赐给了赵国公长孙无忌,对他有特殊的宠爱。突然遇到了狐狸精的迷惑。那狐狸精自称是‘王八’。身高八尺多,经常待在美女身边。美女见到无忌,就拿着长刀砍他。太宗听说这件事后,下诏召来许多道士。前后来了四次,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后来道士说:‘相州的崔参军能解决这个问题。’原来崔参军曾在州里,常常对同僚说:‘诏书已经召见,不久就会到来。’几天后,诏书到了,崔参军便上路了。‘王八’悲伤地哭泣,对美女说:‘崔参军不久就要到了,怎么办呢?’他告诉美女自己即将到达的住宿地点。等崔参军快到京城时,狐狸精就逃走了。到了无忌家,太宗也恰好来拜访。崔参军摆好桌子,坐下写了一张符咒。太宗和无忌都在他身后。不久,宅内的井、灶、门、厕所等地方的守护神,或长或短,形态怪异,都聚集在院子里。崔参军大声说:‘你们是贵族家的守护神,职责重大,为什么让狐狸精进入宅子?’神灵们上前解释说:‘这是天狐,我们力量无法制服它,并不是收受贿赂。’崔参军命令抓走狐狸精。不久,狐狸精又回来了,身上带着刀箭,说:‘我们刚刚激烈战斗,受了伤,最终还是无法逃脱。’说完就散去了。崔参军又写了一张符咒。突然之间,天地变得昏暗。太宗和无忌害怕地进了屋。不久,听到空中传来兵马的声音。一会儿,看到五个人,每个人身高几丈,来到崔参军面前,列队行礼。崔参军于是走下台阶,微微鞠躬。随后,他叫太宗和无忌出来在院子里行礼。众神只是站立着观看。崔参军说:‘相公家里有狐狸精,请你们帮忙抓走它。’众神答应后便各自散去。太宗问是什么神,崔参军说:‘是五岳神。’又听到兵马的声音,于是用绳子绑住一只狐狸,让它从台阶上掉下去。无忌非常愤怒,于是用长剑砍死了它。狐狸开始并不惊慌。崔参军说:‘这狐狸已经通晓神术,打它没有用,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于是判说:‘肆意行奸,神道不容,判处五下。’狐狸便求饶。崔参军用东引桃枝打它,鲜血满地。无忌并不觉得解气,只是遗憾棒子不够多。崔参军说:‘五下是人间五百,这并非小罪。这些狐妖是受天曹役使的,杀了它们不可。’他下令从此以后狐狸精不能再来到相公家,狐狸精于是飞走了。美女的病也痊愈了。(出自《广异记》)
从唐朝初年开始,百姓们多信奉狐狸神。他们在房间里祭祀狐狸神,以求得它的恩赐。他们的食物和饮料与人类相同。信奉狐狸神的人不止一个。当时有谚语说:‘没有狐狸精,不成村。’(出自《朝野佥载》)
唐国子监助教张简,是河南缑氏人。他曾为乡学讲解《文选》。有一只野狐假扮成张简的样子,讲完一篇文章后就离开了。不久张简来到,学生们奇怪地问他。张简说:‘刚才来的肯定是野狐。’讲课后回到家中,看到妹妹坐在织丝机上,对张简说:‘刚才煮的菜冷了,哥哥怎么来得这么晚?’张简坐下,等了很久妹妹都没来,于是责备她。妹妹说:‘刚才没看到哥哥来,这肯定是野狐。如果再看到就杀了它!’第二天又来了。看到妹妹坐在织丝机上,对张简说:‘鬼魅刚才去了我们家后院。’张简于是拿起棒子。看到真正的妹妹从厕所里出来,于是打她。妹妹号叫着说:‘是女儿。’张简不相信,于是打死了她。问织丝机的人,她变成了野狐逃走了。(出自《朝野佥载》)
唐永徽年间,太原有个人自称是弥勒佛。前来拜见的人,看到他的形象从天而降,过了一会儿渐渐变小,只有五六尺高,身体像红莲花在叶子中。他对人们说:‘你们知道佛有三身吗?最大的那个是正身。’人们都对他非常敬畏。僧服礼对内学很有研究。他感叹说:‘正法之后,开始进入像法时代。像法之外,还有末法时代。末法时代的法律,最终会变成无法。像法时代已经持续了几千年。释迦牟尼佛的教义已经结束,然后大劫才开始破坏。劫破坏之后,弥勒佛才会从兜率天下降到阎浮提。现在释迦牟尼佛的教义还没有受损,不知道弥勒佛为什么突然降临?’因此他虔诚地行礼,就像面对弥勒佛一样。突然看到自己的脚下是只老狐狸,旗帜和伞盖都是坟墓间的纸钱。服礼拍手说:‘弥勒佛竟是这样吗?’详细地描述了情况,于是跑下去追赶,但没有追上。(出自《广异记》)
唐麟德年间,上官翼担任绛州司马。他有一个儿子,大约二十岁,曾经在黎明时分独自站在门外。有一个女子,大约十三四岁,容貌绝世,经过门前。这个儿子很喜欢她,就上前戏弄她,想要和她亲近。他问她住在哪里,想要过去拜访。女子说:‘我的家庭虽然困难,但你是州里的官员的儿子,我们都有身份,不想让人知道。只要你愿意,可以方便的话,我会自己来找你。’这个儿子邀请她,约定早晚见面。女子最初坚决拒绝,但这个儿子坚持要留下她,渐渐地她开始答应了。晚上,他等着她到来。如期而至,从此每晚都来。过了几天,老婢女在窗户里窥视,发现是妖怪。她告诉了上官翼,他尝试了各种方法,但都无法制止妖怪。妖怪来的次数越来越多,昼夜不停。儿子每次准备吃饭,妖怪一定会抢走他的餐具,妖怪吃饱了,儿子就吃不到东西。上官翼经常亲手做食物,切成小块给儿子吃,但手刚伸出去,妖怪就把它拿走了。上官翼很聪明,因此秘密地制作了毒药。当时是秋天,油麻刚熟。上官翼让人煮了两锅油麻,其中一锅放了毒药,先拿出好的给妻子和孩子们吃,最后给儿子吃,妖怪立刻把它拿走了。然后拿出有毒的油麻给儿子吃,妖怪也拿走了。连续几次都是这样,妖怪突然变成了老狐狸,挣扎着倒在地上。他被捕获后,立即被烧毁了。全家人都欢庆不已。那天晚上,听到远处有几个人哭泣的声音,声音越来越近,然后进入堂后,都声称冤屈,哭得非常悲伤。其中有一个老人,他的哭声里常常说:‘如果痛恨老狐狸,为什么还要残忍地杀死它?’几十天里,每天早晚都来家里,常常看到穿着丧服的人,上官翼非常担心。后来来的次数渐渐减少,过了很久才完全消失,也没有造成伤害。(出自《广异记》)
唐朝武则天在位的时候,有一个女人自称是圣菩萨。人们心里想什么,她都能知道。武则天太后将她召入宫中,她前后所说的话都应验了,宫中的人都很敬重她。过了几个月,大家都认为她是真的菩萨。
后来大安和尚进宫,武则天太后问他见到女菩萨了吗?大安和尚说:‘菩萨在哪里?我想见一见她。’太后下令让他们见面。大安和尚风度翩翩,气宇轩昂。
过了一段时间,大安和尚对女菩萨说:‘你善于观察别人的心,那请你观察一下我的心在哪里?’女菩萨回答:‘师傅的心在塔顶的相轮边的铃铛里。’
大安和尚又问她,她说在兜率天弥勒宫中听法。第三次问她,她说在非非想天。
女菩萨的回答都和她说的一样。武则天太后很高兴。大安和尚于是将她心中的想法放在四果阿罗汉的境界上,女菩萨就不知道了。
大安和尚生气地说:‘我刚刚把我的心放在阿罗汉的境界上,你就不知道了。如果我把我的心放在菩萨或佛的境界上,你怎么可能猜得出来!’
女菩萨无言以对,变成了雌狐狸,从台阶上跑下去,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出自《广异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四十七-狐一-注解
狐: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秘动物,能变化形态,常与妖术、鬼怪故事联系在一起。在道教和民间信仰中,狐狸被认为有很高的智慧,能够修炼成精。
瑞应:吉祥的征兆,古代认为某些自然现象或动物的出现是吉祥的预兆,可以预示国家或个人的好运。
周文王:周朝的开国君主,据传被囚禁在羑里时,有青狐出现帮助他脱险。
汉广川王:汉代的一位诸侯王,因其喜好挖掘古墓而闻名。
陈羡:东汉末年的一位官员,因部下士灵孝无故逃走而追捕,最终发现士灵孝为狐魅。
管辂:三国时期魏国的方士,擅长占卜和驱鬼。
习凿齿:晋朝时期的文学家,曾任桓温的主簿。
陈斐:酒泉郡的太守,因其治理有方而闻名。
孙岩:后魏时期的一位挽歌者,其妻实为狐魅。
夏侯藻:古代的一位官员,其母病重时,有狐魅作祟。
胡道洽:自称为广陵人,擅长音乐和医术,传说其死时被狐魅所盗。
北齐后主:北齐的最后一位皇帝,在位期间有狐魅作乱的故事。
宋大贤:宋代的一位官员,事迹不详。
亭:亭子,古代供人休息、避雨、观景的建筑物。
鬼: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超自然生物,通常指灵魂或恶灵。
正道:指符合道德和正义的道路或行为。
鼓琴:弹奏古琴,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
市中:市集之中,指热闹的街市。
死人头:死人的头颅,这里指鬼拿来的东西。
暮卧无枕:晚上睡觉没有枕头。
共手搏:一起动手打斗。
老狐:老狐狸,这里指化身为狐狸精的老狐狸。
法苑珠林:古代佛教经典,此处指《法苑珠林》中的故事。
美人:指美貌的女子。
狐媚:狐狸精的诱惑或迷惑。
王八:古代对狐狸精的俗称。
术士:懂得法术的人,通常指道士或巫师。
相州崔参军:指相州的崔参军,此处指有法术的人。
飞一符:用符纸画符并念咒,以施展法术。
十二辰:中国古代用来纪年的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生肖。
天狐:天上的狐狸精,指有特殊能力的狐狸精。
相公:古代对有地位男性的尊称,此处指长孙无忌。
广异记:古代志怪小说集,此处指《广异记》中的故事。
狐神:狐狸精的神灵,指狐狸精的神性。
房中祭祀:在家中进行的祭祀活动。
食饮:食物和饮料。
朝野佥载:古代志怪小说集,此处指《朝野佥载》中的故事。
国子监助教:国子监的助教,指古代官学中的教师。
文选:古代文学选集,此处指《文选》。
野狐:野生的狐狸,此处指化身为狐狸精的动物。
弥勒佛:佛教中的未来佛,此处指自称弥勒佛的人。
三身:佛教中指佛的三种身相,即法身、报身、化身。
正法:佛教的正法时期,指佛教教义纯正的时代。
像法:佛教的像法时期,指佛教教义开始出现偏差的时代。
末法:佛教的末法时期,指佛教教义逐渐衰微的时代。
阎浮提:佛教中的世界名,指我们所在的地球。
朝野:朝廷和民间,泛指整个社会。
司马:古代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州长。
魅:鬼怪,此处指女鬼。
智数:智慧和计谋。
毒药:有毒的药物,此处指用来毒害狐狸精的药物。
大安和尚:大安和尚是当时的一位高僧,这里指的是他的名字。
唐则天:唐则天,即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的女性在政治上的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
圣菩萨:菩萨是佛教用语,指追求成佛的修行者,具有慈悲为怀的特质。圣菩萨在这里可能是指自称具有菩萨般修行和神通的女性。
人心所在,女必知之:这句话意味着如果某件事情在人们心中引起了共鸣,那么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必定是女性。这里的“女”可能是指具有洞察力和感知力的女性。
太后:太后指的是武则天的母亲或武则天本人,在古代,太后是皇帝的母亲或皇后的尊称。
风神邈然:形容大安和尚气质高远,不凡。
四果阿罗汉地:佛教中的四果阿罗汉是指达到最高修行境界的人,即阿罗汉。这里的“地”指的是境界或状态。
牝狐:雌性的狐狸,这里可能是指女菩萨变化成狐狸逃跑的形象。在古代文学中,狐狸常常被用来象征变化无常或神秘的事物。
非非想天:佛教用语,指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极乐境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四十七-狐一-评注
唐则天在位,有女人自称圣菩萨。这一开篇即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唐则天时期,佛教盛行,女性在社会中地位有所提升,这为故事中女性自称圣菩萨的情节提供了社会文化背景。
人心所在,女必知之。这句话揭示了人性中对神秘事物的向往和崇拜,女性自称圣菩萨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正体现了这种心理。
太后召入宫,前后所言皆验,宫中敬事之。此句描写了太后对这位自称圣菩萨的女子的信任和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对神秘现象的迷信态度。
数月,谓为真菩萨。这里的‘数月’暗示了时间跨度,也说明这位女子在宫中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她的预言似乎真的灵验,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她的信仰。
其后大安和尚入宫,太后问见女菩萨未?安曰:‘菩萨何在?愿一见之。’敕令与之相见。这一段描写了大安和尚与自称圣菩萨的女子的见面,以及太后对他的信任,表明了当时宗教信仰的复杂性。
和尚风神邈然。此句形容大安和尚气质非凡,与众不同,为后续的对话和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久之,大安曰:‘汝善观心,试观我心安在?’答曰:‘师心在塔头相轮边铃中。’这里大安和尚以观心为题,与女子展开了一场智慧与信仰的较量。
寻复问之。曰:‘在兜率天弥勒宫中听法。’第三问之,在非非想天。女子的回答越来越离奇,但也越来越显示出她的真实面目。
皆如其言。太后忻悦。大安因且置心于四果阿罗汉地,则不能知。大安呵曰:‘我心始置阿罗汉之地,汝已不知。若置于菩萨诸佛之地,何由可料!’这一段对话揭示了女子预言的虚假性,同时也展现了大安和尚的智慧和洞察力。
女词屈,变作牝狐,下阶而走,不知所适。故事以女子变为狐狸逃走结束,既是对她预言虚假的讽刺,也是对信仰和迷信的一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