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三-禽鸟四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三-禽鸟四-原文

飞涎鸟精卫仁鸟鸐 韩朋带箭细鸟王母使者 鸳鸯五色鸟

新喻男子张氏漱金鸟鹙营道令纸鸢化鸟鹑戴文谋瑞鸟

报春鸟冠凫秦吉了韦氏子鸟贼鸟省刘景阳食蝗鸟卢融

张氏王绪武功大鸟鹳鹴吐绶鸟杜鹃蚊母鸟桐花鸟真腊国大鸟

百舌鹳甘虫戴胜北海大鸟鵶仙居山异鸟莺

飞涎鸟

南海去会稽三千里,有狗国,国中有飞涎鸟似鼠,两翼如鸟而脚赤。每至晓,诸栖禽未散之前,各各占一树,口中有涎如胶,绕树飞,涎如雨(“如雨”二字原缺,据明抄本补。)沾洒众枝叶。有他禽之至而如网也,然乃食之。如竟午不获,即空中逐而涎惹之,无不中焉。人若捕得脯,治渴。其涎每布后半日即干,自落,落即布之。(出《外荒记》)

精卫

有鸟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昔赤帝之女名女婧,往游于东海,溺死而不返,其神化为精卫。故精卫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填东海。(出《博物志》)

仁鸟

晋文公焚林以求介推,有白鵶绕烟而噪,或集介子之侧,火不能焚。晋人嘉之,起一高台,名曰思烟台。种仁寿之木,木似柏而枝长软,其花堪食。故《吕氏春秋》云:“木之美者,有寿木之华。”即此是。或云,此鵶有识,于焚介之山,数百里不复织网罗。(此“鵶有识于焚介之山数百里不复织罗网”,《拾遗记》三作戒所焚之山数百里居人不得设罗网。)呼之曰仁鸟。俗亦谓仁鸟白臆为慈乌,则此类也。(出王子年《拾遗记》)

幽州之墟,羽山之北,有善鸣禽。人面鸟喙,八翼一足,毛色如雉,行不践地,名曰鸐,其声似钟磬笙竽也。《世语》曰:“青鸐鸣,时太平。”乃盛明之世,翔鸣薮泽,音中律吕,飞而不行。禹平水土,栖于川岳,所集之地,必有圣人出焉。自上古铸诸鼎器,皆图象其形。铭赞至今不绝。(出《拾遗录》)

韩朋

韩朋鸟者,乃凫鹥之类。此鸟为双飞,泛溪浦。水禽中鸂鹥、鸳鸯、鵁鶄,岭北皆有之,唯韩朋鸟未之见也。案干宝《搜神记》云:“大夫韩朋,(一云“凭”)其妻美,宋康王夺之。朋怨,王囚之,朋遂自杀。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自投台下,左右提衣,衣不胜手。遗书于带曰:‘愿以尸还韩氏而合葬。’王怒,令埋之,以相望。经宿,忽见有梓木生二塚之上,根交于下,枝连其上。又有鸟如鸳鸯,恒栖其树。朝暮悲鸣。”南人谓此禽即韩朋夫妇之精魂,故以韩氏名之。(出《岭表录异》)

带箭

带箭鸟,鸣如野鹊,翅羽黄绿间错,尾生两枝,长二尺余,直而不枭,唯尾稍有毛,宛如箭羽,因目之为带箭鸟。(出《岭表录异》)

细鸟

汉元封五年,勒毕国贡细鸟,以方尺玉笼盛数百头,大如蝇。其状如鹦鹉,闻声数里,如黄鹄之音。国人常以此鸟候时,亦名曰候虫。上得之,放于宫内,旬日之间,不知所止,惜甚,求不复得。明年,此鸟复来集于帷幄之上,或入衣袖,因更名曰蝉鸟。宫人婕妤等皆悦之,但有此鸟集于衣上者,辄蒙爱幸。武帝末,稍稍自死,人尤爱其皮,服其皮者,多为男子媚也。(出《洞冥记》)

王母使者

齐郡函山有鸟足青嘴赤,素翼绛颡,名王母使者。昔汉武帝登此山,得玉函,长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常令鸟守之。(出《酉阳杂俎》)

鸳鸯

汉时,鄢县南门两扇,忽一声称“鸳”,一声称“鸯”,晨夕开闭,声闻京师。汉末恶之,令毁其门,两扇化为鸳鸯,相随飞去,后遂改鄢为晏城县。(出《朝野佥载》)

五色鸟

杨震卒,未葬,有大鸟五色高丈余,从天飞下,到震棺前,举头悲鸣,泪出沾地。至葬日,冲天上升。(出谢丞《后汉书》)

新喻男子

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衣迎三儿,亦得飞去。(出《搜神记》)

张氏

京兆有张氏独处一室,有鸠自外入,止于床。张氏祝曰:“鸠为祸也,飞上承尘;为福也,即入我怀。”以手探之,而得一金鉤。是后子孙渐盛,资财万倍。蜀贾客至长安,闻之,乃厚赂婢,婢窃鉤以与客。张氏既失鉤,渐渐衰耗,而蜀客亦罹穷厄,于是赍鉤以反张氏,张氏复昌。(出《搜神记》)

漱金鸟

魏时,昆明国贡漱金鸟。国人云:“其地去然州九千里,出此鸟,形如雀,色黄,毛羽柔密,常翾翔海上,罗者得之,以为至祥。(“祥”原作“翔”,据明抄本改。)闻大魏之德,被于荒远,乃越山航海,来献大国。”帝得此鸟,蓄于灵禽之圃,饴以真珠,饮以龟脑。鸟常吐金屑如粟,铸之可以为器。昔汉武时,有献大雀,此之类也。此鸟畏霜雪,乃起小室以处之,名曰辟寒台。皆用水晶为户牖,使内外通光,而常隔于风雨尘雾。宫人争以所吐之金饰钗珮,谓之辟寒金,故宫人相嘲言曰:“不服辟寒金,那得君王心;不服辟寒钿,那得君王怜。”于是媚惑争以宝为身饰,及行卧皆怀挟以要宠也。魏代丧灭,珍宝池台,鞠为茂草,漱金之鸟,亦自高翔。(出《拾遗录》)

晋永嘉二年,有鹙集于始安县,木矢贯之,铁镞,其长六寸有半,以箭计之,其射者当身长丈五六尺。

营道令

晋太元中,营道令何偕之去职,于县界山中得一鸟,大如白鹭,青色赤目,膝上髀下,自然有铜环形,大小刻画转辗如(“画转辗如”四字原空缺,据黄本补。)揽子,绝妙人功,于是京邑皆传观之。营道经今属道州。(原缺出处,许本、黄本作出《酉阳杂俎》)

纸鸢化鸟

梁武太清三年,侯景围台城,远不通问,简文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侯景谋臣王伟(“伟”字原空缺,据黄本补。)谓景曰:“此纸鸢所至,即以事达外。”令左右善射者射之,及堕,皆化为鸟,飞入云中,不知所往。(出《独异志》)

安定原土筑时,奠祭以(“以”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觚爵,忽有一鹑飞于觚上,因名鹑觚城。后魏文帝大统中,立为鹑觚县。(出《穷神秘苑》)

戴文谋

有戴文谋者,隐居阳城山中。曾于客堂食际,忽闻有呼曰:“我天帝使者,欲下凭君,可乎?”文谋闻甚惊,又曰:“君疑我也?”文谋乃跪曰:“居贫,恐不足降下耳。”既而洒扫设位,朝夕进食甚谨。后谋于室内窃言之,其妇曰:“此恐是狐魅依凭耳。”文谋曰:“我亦疑之。”乃祠飨之时,神乃言曰:“吾相从,方欲相利,不意有疑心异议。”文谋辞谢之际,忽堂上如数十人呼声,出视之,见一大鸟,五色,白鸠数十随之,东北入云而去。(出《穷神秘苑》)

瑞鸟

炀帝征辽回,次于柳城郡之望海镇。步出观望,有大鸟二,素羽丹嘴,状同鹤鹭,出自霄汉,翻翔双下,高一丈四五尺,长八九尺,徘徊驯扰,翔舞御营。敕著作佐郎虞绰制《瑞鸟铭》以进,上命镌于其所,仍敕殿内丞阎毗图写其状,秘书郎虞世南上《瑞鸟颂》,敕令写于图首。(出《大业拾遗记》)

报春鸟

顾渚山中有鸟如鸲鹆而小,苍黄色,每至正二月,作声云:“春起也!”至三月四月,作声云:“春去也!”采茶人呼为报春鸟。(出《顾渚山记》)

冠凫

石首鱼,至秋化为冠凫,冠凫头中有石也。(出《海陆碎事》,明抄本作出《地野记》)

秦吉了

秦吉了,容、管、廉、白州产此鸟,大约似鹦鹉,嘴脚皆红,两眼后夹脑,有黄肉冠,善效人言,语音雄大,分明于鹦鹉。以熟鸡子和饭如枣饲之。或云,容州有纯赤、纯白色者,俱未之见也。(出《岭表录异》)

韦氏子

汘阳郡有张女郎庙。上元中,有韦氏子客于汘阳,途至其庙。遂解鞍以憩。忽见庙宇中有二屐子在地上,生视之,乃结草成者,文理甚细,色白而制度极妙。韦生乃收贮于橐中,既而别去。及至郡,郡守舍韦生于馆亭中。是夕,生以所得屐,致于前而寐。明日已亡所在,莫穷其处。仅食顷,乃于馆亭瓦屋上得焉。仆者惊愕,告于韦生,生即命升屋而取之。即得,又致于前,明日又失其所,复于瓦屋上得之。如是者三,韦生窃谓仆曰:“此其怪乎?可潜伺之。”是夕,其仆乃窃于隙中伺之,夜将半,其屐忽化为白鸟,飞于屋上。韦生命取焚之,乃飞去。(出《宣室志》)

鸟贼

李靖弟客师官至右武卫将军,四时从禽,无暂止息。京师之西南际澧水,鸟兽皆识之,每出,鸟鹊竞逐噪之,人谓之鸟贼。(出《谭宾录》)

鸟省

冯兖给事,亲仁坊有宅,南有山亭院,多养鹅鸭及杂禽之类极多,常遣一家人掌之,时人谓之鸟省。(出《卢氏杂说》)

刘景阳

天后时,左卫兵曹刘景阳使岭南,得吉了鸟,雄雌各一只,解人语。至都进之,留其雌者,雄烦怨不食,则天问曰:“何乃无聊也?”鸟为言曰:“其配为使者所得,今颇思之。”乃呼景阳曰:“卿何故藏一鸟不进?”景阳叩头谢罪,乃进之,则天不罪也。(出《朝野佥载》)

食蝗鸟

开元中,贝州蝗虫食禾,有大白鸟数千,小白鸟数万,尽食其虫。(出《酉阳杂俎》)

卢融

开元初,范阳卢融病中独卧,忽见大鸟自远飞来,俄止庭树,高四五尺,状类鸮,目大如柸,嘴长尺余。下地上阶,顷之,入房登床,举两翅,翅有手,(“手”原作“子”,据明抄本改。)持小枪,欲以击融,融伏惧流汗。忽复有人从后门入,谓鸟云:“此是善人,慎勿伤也。”鸟遂飞去,人亦随出,融疾自尔永差。(出《广异记》)

张氏

濮州刺史李全璋妻张,牛肃之姨也,开元二十五年,卒于伊阙庄。张寝疾,有鸟止于庭树,白首赤足,黄腹丹翅。其鸣但云:“懊恨也母兮。”如是昼夜不绝声。十余日,张殂,鸟遂不见。(出《纪闻》)

王绪

天宝末,台州录事参军王绪病将死,有大鸟飞入绪房,行至床所,引嘴向绪声云:“取取。”绪遂卒。(出《广异记》)

武功大鸟

大历八年,大鸟见武功,群噪之。行营将张日芬射获之,肉翅狐首,四足,足有爪,广四尺,状类蝙蝠。(出《酉阳杂俎》)

鹳鹴

鹳鹴,一名堕羿,形似鹊。人射之,则衔矢反射人。(出《酉阳杂俎》)

吐绶鸟

鱼复县南山有鸟大如鸲鹆,羽色多黑,杂以黄白,头颇似雉。有时吐物长数寸,丹采彪炳,形色类绶,因名为吐绶鸟。又食必蓄嗉,臆前大如斗,虑触其嗉,行每远草木,故一名避株鸟。(出《酉阳杂俎》)

杜鹃

杜鹃,始阳相推而鸣,先鸣者吐血死。尝有人出行,见一群寂然,聊学其声,即死。初鸣,先听者主离别。厕上听其声,不祥。厌之之法,当为犬声应之。(出《酉阳杂俎》)

蚊母鸟

蚊母鸟,形如鹢,嘴大而长,池塘捕鱼而食。

每叫一声,则有蚊蚋飞出其口。

俗云,采其翎为扇,可辟蚊子。

亦呼为吐蚊鸟。(出《岭表录异》)

桐花鸟

剑南彭蜀间,有鸟大如指,五色毕具,有冠似凤。

食桐花,每桐结花即来,桐花落即去,不知何之,俗谓之桐花鸟。

极驯善,止于妇人钗上,客终席不飞。

人爱之,无所害也。(出《朝野佥载》)

真腊国大鸟

真腊国有葛浪山,高万丈,半腹有洞。

先有浪鸟,状似老鸱,大如骆驼。

人过,即攫而食之,腾空而去,百姓苦之。

真腊王取大牛肉。

中安小剑子,两头尖利,令人载行,鸟攫而吞之,乃死,无复种矣。(出《朝野佥载》)

百舌

百舌春啭,夏至唯食蚯蚓。

正月后冻开,蚓出而来。

十月后,蚓藏而往。

盖物之相感也。(出《朝野佥载》)

江淮谓群鹳旋飞为鹳井,鹳亦好旋飞,必有风雨。

人探巢取鹳子,六十里旱。

能群飞,薄霄激雨,雨为之散。(出《酉阳杂俎》)

又南方有鹳食蛇,每遇巨石,知其下有蛇,即于石前,如道士禹步,其石阞然而转,因得而噉。

里人学其法者,伺其养雏,缘树,以蔑絙缚其巢,鹳必作法而解之,乃铺沙树底,俾足迹所印而仿学之。(出《北梦琐言》)

甘虫

大中末,舒州奏众鸟成巢,阔七尺,高一丈,而燕雀鹰鹯,水禽山鸟,无不驯狎如一。

更有鸟,人面绿毛,嘴爪皆绀。

其声曰“甘虫”,因谓之甘虫。

时人画图,鬻于坊市。(出《杜阳编》)

戴胜

王蜀刑部侍郎李仁表寓居许州,将入贡于春官。

时薛能尚书为镇,先缮所业诗五十篇以为贽,濡翰成轴,于小亭凭几阅之。

未三五首,有戴胜自檐飞入,立于案几之上,驯狎。

良久,伸颈亸翼而舞,向人若将语。

久之,又转又舞。

如是者三,超然飞去。

心异之,不以告人,翌日投诗,薛大加礼待。

居数日,以其子妻之。(出《录异记》)

北海大鸟

北海有大鸟,其高千里,头文曰“天”,胸文曰“候”,左翼文曰“鹥”,右翼文曰“勒”,头向东正,海中央捕鱼。

或时举翼飞,而其羽相切,如雷风也。(出《神异录》)

温璋为京兆尹,勇于杀戮,京邑惮之。

一日,闻挽铃而不见有人,如此者三,乃一鵶也。

尹曰:“是必有人探其雏而来诉耳。”

命吏随鵶所在而捕之,其鵶盘旋,引吏至城外树间,果有人探其雏,尚憩树下。

吏执送之,府尹以事异于常,乃毙捕雏者。(出《北梦琐言》)

仙居山异鸟

王蜀永平二年,得北邙山章弘道所留瑞文于什邡之仙居山,遂出缗钱,委汉州马步使赵弘约,缔构观宇。

洎创天尊殿,材石宏博,功用甚多。

是日,将架巨梁,工巧丁役三百余人缚拽鼓噪,震动远近。

忽有异鸟三只,一红赤色,二皆洁白,尾如曳练,各长二尺余,栖于梁上,随絙索上下,在众人中,略无惊怖。

工人抚搦戏玩之,如所驯养者。

梁既上毕,鸟亦飞去。(出《录异记》)

顷年,有人取得黄莺雏,养于竹笼中。

其雌雄接翼,晓夜哀鸣于笼外,绝不饮喙。

乃取雏置于笼外,(“绝不饮喙乃取雏置于笼外”十一字原缺,据明抄本补。)

则更来哺之。

人或在前,略无所畏。

忽一日,不放出笼,其雄雌缭绕飞鸣,无从而入。

一投火中,一触笼而死。

剖腹视之,其肠寸断。(出《玉堂闲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三-禽鸟四-译文

飞涎鸟:在距离会稽三千里远的南海,有一个狗国,国中有一种飞涎鸟,形状像鼠,翅膀像鸟,脚是红色的。每天清晨,其他栖息的鸟儿还没散去之前,它们各自占据一棵树,嘴里有像胶一样的涎液,围绕树木飞翔,涎液就像雨点一样洒落在树枝上。如果有其他鸟儿飞来,它们就像网一样捕捉它们。如果到了中午还没有捕获到,就会在空中追逐,用涎液吸引它们,没有不中的。如果有人捕获到它们的肉,可以用来解渴。它们的涎液每过半天就会干涸,然后自然落下,落下后又会重新分泌。出自《外荒记》。

精卫:有一种鸟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喙,红色的脚,名叫精卫。从前,赤帝的女儿名叫女婧,去东海游玩,溺水而死没有回来,她的神灵变成了精卫。所以精卫常常取西山的树木和石头,用来填平东海。出自《博物志》。

仁鸟:晋文公烧毁森林来寻找介推,有一只白鹤围绕着烟雾而喧闹,有时停在介子旁边,火无法烧毁它。晋国人赞扬它,建造了一座高台,名叫思烟台。种植了仁寿之木,这种树像柏树但枝条柔软,它的花可以食用。《吕氏春秋》说:‘树木中最美的,有寿木的花。’这就是说的这种树。有人说,这只鹤有意识,在烧毁介子的山上,几百里内不再设置网捕。人们称之为仁鸟。俗语也说仁鸟白色的胸脯是慈乌,就是这类鸟。出自王子年《拾遗记》。

鸐:在幽州的废墟,羽山的北边,有一种善于鸣叫的鸟。人脸鸟嘴,八只翅膀一只脚,羽毛颜色像雉鸡,行走时不踩地,名叫鸐,它的声音像钟磬笙竽。世语说:‘青鸐鸣叫,时代太平。’在盛世时期,它在沼泽地飞翔鸣叫,声音符合音律,飞翔而不行走。大禹平定水土后,它栖息在江河山岳之间,所停留的地方,必然会有圣人出现。从上古时期铸造的鼎器,都描绘了它的形象。铭文和赞歌至今不断。出自《拾遗录》。

韩朋:韩朋鸟是凫鹥一类。这种鸟成双成对地飞翔在溪流和湖泊上。水禽中的鸂鶒、鸳鸯、鵁鶄,岭北都有,只有韩朋鸟没有见过。根据干宝《搜神记》记载,大夫韩朋的妻子美丽,宋康王夺取了她。韩朋怨恨,康王将他囚禁,韩朋于是自杀。他的妻子暗中腐蚀了他的衣服,康王与她登台,从台上跳下,左右抓住衣服,衣服无法承受重量。她在衣服里留下遗书说:‘希望将尸体还给韩家,合葬在一起。’康王愤怒,命令埋葬他们,让他们相互守望。过了一夜,忽然看到有两座坟墓上长出了梓树,根部在下,枝条在上相交。又有一种像鸳鸯的鸟,总是栖息在这棵树上。早晚悲鸣。南方人称这种鸟是韩朋夫妇的精魂,所以用韩姓来命名。出自《岭表录异》。

带箭:带箭鸟,鸣叫声像野鹊,翅膀羽毛黄绿相间,尾巴分成两枝,长两尺多,直而不弯,只有尾巴上稍有羽毛,就像箭羽,因此被称为带箭鸟。出自《岭表录异》。

细鸟:汉元封五年,勒毕国进贡细鸟,用一方尺的玉笼装着数百只,大小像苍蝇。它们的形状像鹦鹉,听到声音几里远,声音像黄鹄。国人常用这种鸟来预测时令,也称之为候虫。皇帝得到这种鸟,放在宫内,十天内不知道它停在哪里,非常惋惜,想要再得到它。第二年,这种鸟又聚集在帷幕上,有时钻进衣服袖子里,因此改名为蝉鸟。宫中的婕妤等都喜欢它,只要有这种鸟停在人衣服上,就会受到宠爱。武帝末年,这种鸟逐渐死去,人们尤其喜欢它的皮,穿这种皮的人,多为男子追求美色。出自《洞冥记》。

王母使者:齐郡函山有一种鸟,脚是青色的,嘴是红色的,翅膀是白色的,额头是红色的,名叫王母使者。从前,汉武帝登上此山,得到一个玉函,长五寸,武帝下山时,玉函忽然变成一只白鸟飞走了。传说山上有王母的药函,常常让鸟守护它。出自《酉阳杂俎》。

鸳鸯:汉朝时,鄢县南门的两扇门,忽然一声说‘鸳’,一声说‘鸯’,早晚开关时,声音传到京师。汉朝末年,人们厌恶它,命令毁掉这门,两扇门变成了鸳鸯,一起飞走了,后来把鄢县改名为晏城县。出自《朝野佥载》。

五色鸟:杨震去世时,还没有下葬,有一只五色的鸟高约一丈多,从天而降,飞到杨震的棺材前,昂头悲鸣,泪水沾湿了地面。到下葬那天,鸟冲天而起。出自谢承《后汉书》。

新喻男子:豫章新喻县的男子在田地里看到六七个女子,都穿着毛衣。他不知道这是鸟,匍匐着去,得到其中一个女子脱下的毛衣,藏了起来。他去接近其他的鸟,其他的鸟都飞走了,只有一只鸟无法飞走。男子把它带回家,作为妻子,生了三个女儿。他的妻子后来让女儿问父亲,知道毛衣在积稻下,找到后,穿上毛衣飞走了。后来又用毛衣迎接三个女儿,她们也飞走了。出自《搜神记》。

张氏:京兆的张氏独自住在一间房子里,有一只鸠从外面飞进来,停在床上。张氏祈祷说:‘鸠是祸害,让它飞到屋梁上;是福气,就进入我的怀里。’她用手去抓,抓到了一个金钩。从那以后,她的子孙逐渐兴旺,财富增加了万倍。蜀地的商人来到长安,听说了这件事,就厚赂婢女,婢女偷走了金钩给了商人。张氏失去了金钩后,逐渐衰落,而蜀地的商人也遭遇了贫穷。于是带着金钩回到张氏那里,张氏又恢复了繁荣。出自《搜神记》。

漱金鸟:魏时,昆明国进贡漱金鸟。当地人说:‘我们的国家距离然州九千里,出产这种鸟,形状像雀,颜色黄色,羽毛柔软稠密,常常在海上飞翔,捕鸟人得到它,认为是最吉祥的。(“祥”原作“翔”,据明抄本改。)听说大魏的德行传播到远方,它们就越过山岭,航海来到大国进贡。’皇帝得到这种鸟,养在灵禽园中,用珍珠喂它,用龟脑给它饮水。鸟常常吐出像小米一样的金屑,可以用来铸造成器具。从前汉武帝时,有人进贡大雀,这种鸟就是那类。这种鸟害怕霜雪,于是建造了一个小屋来居住,名叫辟寒台。都用水晶做门窗,使内外通光,而常隔于风雨尘雾。宫女们争相用它吐出的金屑装饰簪珮,称之为辟寒金,因此宫女们相互嘲笑说:“不佩戴辟寒金,怎么能得到君王的心;不佩戴辟寒钿,怎么能得到君王的宠爱。”于是争相用宝物装饰自己,无论是行走还是躺卧,都随身携带以博取宠爱。魏朝灭亡后,珍宝池台,变成了茂草,漱金之鸟,也自高飞翔。出自《拾遗录》。

鹙:晋永嘉二年,有一只鹙聚集在始安县,木箭贯穿了它,箭头是铁制的,箭长六寸半,根据箭的长度计算,射箭的人身高应该在七尺到八尺之间。

营道令:无具体内容提供,无法翻译。

晋朝太元年间,营道县令何偕离职后,在县界山中捡到一只鸟,体型像白鹭,羽毛青色,眼睛红色,膝盖和腿上有自然形成的铜环形,大小不一,形状像是转动的画盘,工艺绝妙,像极了人工制作,于是京城的人都来观看它。营道县现在属于道州。(原文缺失出处,许本、黄本出自《酉阳杂俎》)

梁武帝太清三年,侯景围攻台城,与外界隔绝,简文帝制作纸鸢飞上天空,向外求救。侯景的谋臣王伟(原文缺失‘伟’字,据黄本补)对侯景说:‘纸鸢飞到哪里,就可以把事情传到外面。’命令左右擅长射箭的人射它,纸鸢坠落时,都变成了鸟,飞入云中,不知去向。(出自《独异志》)

安定原土筑城时,奠祭时用觚爵,忽然有一只鹌鹑飞到觚上,因此命名为鹌鹑觚城。后魏文帝大统年间,设立为鹌鹑觚县。(出自《穷神秘苑》)

有戴文谋的人,隐居在阳城山中。曾在客堂吃饭时,忽然听到有人呼唤说:‘我是天帝的使者,想要下来依附你,可以吗?’文谋很惊讶,又问:‘你怀疑我吗?’文谋于是跪下说:‘家境贫寒,恐怕不足以让你降临。’随后打扫并设立位置,早晚供应食物非常谨慎。后来他在室内私下谈论此事,他的妻子说:‘这恐怕是狐狸妖怪附身。’文谋说:‘我也怀疑。’在祭祀的时候,神明说:‘我跟随你,原本想要帮助你,没想到你有了疑心和异议。’文谋在道歉的时候,忽然堂上像有几十个人在呼喊,出去看时,见一只五彩斑斓的大鸟,后面跟着几十只白鸠,向东北方飞入云中。(出自《穷神秘苑》)

隋炀帝征辽回来,停留在柳城郡的望海镇。散步出来观望,看到两只大鸟,羽毛雪白,嘴巴鲜红,形状像鹤鹭,从天空飞出,上下翻飞,高约一丈四五尺,长约八九尺,徘徊驯服,在御营上空飞翔。皇帝命令著作佐郎虞绰撰写《瑞鸟铭》进献,皇帝命令刻在其处,并命令殿内丞阎毗描绘其形状,秘书郎虞世南上《瑞鸟颂》,皇帝命令写于图首。(出自《大业拾遗记》)

顾渚山中有一种鸟,像鸲鹆但体型较小,羽毛苍黄色,每到正月和二月,就会发出声音说:‘春天来了!’到三月和四月,就会发出声音说:‘春天去了!’采茶人称之为报春鸟。(出自《顾渚山记》)

石首鱼到了秋天就变成了冠凫,冠凫的头上有一块石头。(出自《海陆碎事》,明抄本出自《地野记》)

秦吉了,容州、管州、廉州、白州出产这种鸟,大约像鹦鹉,嘴巴和脚都是红色的,眼睛后面夹着脑门,有黄色的肉冠,善于模仿人说话,声音洪亮,比鹦鹉清晰。用煮熟的鸡子和饭像枣一样喂它。有人说,容州有纯红色和纯白色的,都未曾见过。(出自《岭表录异》)

汘阳郡有张女郎庙。上元年间,有韦氏子客居汘阳,路过其庙。于是解开马鞍休息。忽然看到庙宇中有两只鞋子在地上,仔细看,是编织而成的,纹理非常细致,颜色洁白,制作非常精美。韦生于是收起来放在袋子里,后来离开。等到了郡城,郡守把韦生安置在馆亭中。这天晚上,韦生把鞋子放在面前睡觉。第二天鞋子不见了,不知去向。不久,在馆亭的瓦屋上找到了鞋子。仆人惊讶地告诉韦生,韦生于是命令上屋去取。取来后,又放在面前,第二天又不见了,再次在瓦屋上找到。如此反复三次,韦生私下对仆人说:‘这恐怕是怪异之事,可以暗中观察。’这天晚上,仆人在缝隙中偷看,半夜时分,鞋子忽然变成了白鸟,飞到屋上。韦生命令仆人取来烧掉,鸟就飞走了。(出自《宣室志》)

李靖的弟弟客师官至右武卫将军,四季狩猎,没有停止过。京城西南的澧水,鸟兽都认识他,每次他出去,鸟鹊都会追逐并喧哗,人们称他为鸟贼。(出自《谭宾录》)

冯兖给事,亲仁坊有宅,南边有山亭院,养了很多鹅鸭和各种鸟类,经常派一家人管理,当时的人称其为鸟省。(出自《卢氏杂说》)

天后时期,左卫兵曹刘景阳出使岭南,得到一只吉了鸟,一雄一雌,都懂得人语。到了都城,留下雌鸟,雄鸟因为思念雌鸟而不进食,武则天问:‘为什么这么无聊呢?’鸟说:‘它的伴侣被使者带走了,现在非常想念它。’武则天于是叫来刘景阳说:‘你为什么藏一只鸟不献上来?’刘景阳磕头谢罪,于是献上了鸟,武则天没有责怪他。(出自《朝野佥载》)

开元年间,贝州蝗虫吃稻谷,有成千上万只大白鸟和小白鸟,都吃掉了这些虫子。(出自《酉阳杂俎》)

开元初年,范阳的卢融生病独卧,忽然看到一只大鸟从远处飞来,不久停在庭院的树上,高约四五尺,形状像猫头鹰,眼睛大如酒杯,嘴巴长一尺多。它下到地上台阶,不久进入房间上床,举起翅膀,翅膀上有手(原文‘手’作‘子’,据明抄本改),手持小枪,想要攻击卢融,卢融害怕得大汗淋漓。忽然有人从后门进来,对鸟说:‘这是好人,不要伤害他。’鸟就飞走了,人也跟着出来了,卢融的病从此痊愈。(出自《广异记》)

濮州刺史李全璋的妻子张,是牛肃的姨妈,开元二十五年,在伊阙庄去世。张生病卧床,有一只鸟停在庭院的树上,头是白色的,脚是红色的,肚子是黄色的,翅膀是红色的。它的叫声只有‘懊恨啊,母亲!’这样的声音,日夜不绝。十几天后,张去世,鸟也就不见了。(出自《纪闻》)

天宝末年,台州录事参军王绪病重将死,有一只大鸟飞入王绪的房间,飞到床边,张开嘴巴对着王绪叫道:‘吃吃。’王绪于是去世。(出自《广异记》)

大历八年,在武功看到大鸟,群鸟噪闹。行营将张日芬射获它,肉翅狐狸头,四只脚,脚上有爪,宽度四尺,形状像蝙蝠。(出自《酉阳杂俎》)

鹳鹴,又名堕羿,形状像喜鹊。人射它,它会叼着箭反射回来。(出自《酉阳杂俎》)

鱼复县南山有一种鸟,体型像鸲鹆,羽毛大多是黑色,夹杂着黄色和白色,头部有些像雉。有时会吐出几寸长的东西,颜色鲜艳,形状像丝带,因此被称为吐绶鸟。它吃东西时会储存食物,胸部前面像斗一样大,担心碰到它的嗉囊,所以行走时总是远离树木,因此又名避株鸟。(出自《酉阳杂俎》)

杜鹃,太阳升起时开始鸣叫,先鸣叫的会吐血而死。曾经有人出行,看到一群杜鹃寂然无声,试着模仿它的声音,就死了。最初鸣叫的人会经历离别。在厕所里听到它的声音,是不祥之兆。厌恶它的方法,应该发出狗叫声回应。(出自《酉阳杂俎》)

蚊母鸟

蚊母鸟,形状像鹢,嘴巴大而长,在池塘里捕鱼吃。每当它叫一声,就会有蚊子从它的嘴里飞出来。俗语说,用它的羽毛做扇子,可以驱赶蚊子。也有人叫它吐蚊鸟。(出自《岭表录异》)

桐花鸟,在剑南彭蜀之间,有一种鸟,大小如手指,有五种颜色,有像凤凰一样的冠。吃桐花,每当桐花开,它就来了,桐花落了,它就离开,不知道它去哪里了,俗称为桐花鸟。它非常温顺,停在妇女的钗上,客人吃完席都不飞走。人们喜欢它,也没有什么害处。(出自《朝野佥载》)

真腊国的大鸟,真腊国有葛浪山,高万丈,山腰有一个洞。最初有浪鸟,形状像老鹰,大小如骆驼。人经过,它就抓起来吃掉,飞到空中去,百姓很苦。真腊王取来大块的牛肉,中间安放小剑子,两头尖利,让人带着走,浪鸟抓起来吞下去,就死了,再也没有这种鸟了。(出自《朝野佥载》)

百舌鸟,春天鸣叫,夏至只吃蚯蚓。正月后冻开,蚯蚓出来,十月后,蚯蚓藏起来,这是万物相互感应的结果。(出自《朝野佥载》)

鹳,江淮地区的人说一群鹳盘旋飞行叫鹳井,鹳也喜欢盘旋飞行,飞行前必有风雨。人们去掏鹳巢取鹳蛋,六十里之内会干旱。它能群飞,冲上天空激起雨,雨因此散开。(出自《酉阳杂俎》)

又南方有一种鹳吃蛇,每当遇到巨石,知道下面有蛇,就在石头前面,像道士禹步一样,那块石头就突然转动,因此能够抓住蛇吃掉。当地的人学习它的方法,等它孵化小鹳的时候,攀上树,用绳子绑住它的巢,鹳一定会用它的方法解开,于是铺沙在树下,让它留下足迹,然后模仿学习。(出自《北梦琐言》)

甘虫,大中末年,舒州上报说许多鸟筑了一个巢,宽七尺,高丈,而燕子、麻雀、老鹰、鹞子,水鸟和山鸟,都像对待同类一样驯服。还有一种鸟,人脸形状,绿毛,嘴巴和爪子都是深紫色。它的叫声叫‘甘虫’,因此被称为甘虫。当时的人画了它的图,在市场上卖。(出自《杜阳编》)

戴胜,王蜀刑部侍郎李仁表住在许州,准备春天去朝廷进贡。当时薛能尚书镇守,他先准备好五十首诗作为礼物,写好后卷起来,在小亭子里靠着桌子看。看了不到三五首,有一只戴胜鸟从屋檐飞进来,停在桌子上面,非常温顺。过了一会儿,它伸长脖子,垂下翅膀跳舞,好像要和人说话。过了一会儿,又转圈跳舞。这样反复三次,然后飞走了。李仁表感到很奇怪,但没有告诉别人,第二天他呈上诗稿,薛能对他非常礼遇。过了几天,薛能把他的女儿嫁给了他。(出自《录异记》)

北海的大鸟,北海有一种大鸟,高千里,头上的花纹叫‘天’,胸部的花纹叫‘候’,左翅膀的花纹叫‘鹥’,右翅膀的花纹叫‘勒’,头朝东正立,在海洋中央捕鱼。有时它展开翅膀飞起,它的羽毛相互摩擦,像雷声和风声一样。(出自《神异录》)

鵶,温璋担任京兆尹,勇于杀人,京城的百姓都很怕他。有一天,他听到有摇铃的声音,但没有看到人,这样的情况发生了三次,原来是一只鵶。温璋说:‘这一定是有人偷它的雏鸟来告发。’他命令官员跟随鵶的踪迹去抓捕,鵶盘旋飞行,把官员带到城外的树间,果然有人在树下偷它的雏鸟,还在树下休息。官员抓住了偷雏鸟的人,府尹因为事情很奇怪,就把偷雏鸟的人处死了。(出自《北梦琐言》)

仙居山异鸟,王蜀永平二年,在什邡的仙居山得到了北邙山章弘道留下的瑞文,于是拿出钱,委托汉州马步使赵弘约,建造庙宇。等到建造天尊殿,材料宏大,用途很多。那天,将要架设一根巨大的梁,工匠和工人们绑着梁,大声呼喊,震动远近。突然有三只异鸟,一只是红色的,另外两只是洁白的,尾巴像拖练,每个都长两尺多,停在梁上,随着绳子上下移动,在人群中,毫不惊慌。工匠们抚摸和玩耍它们,就像对待驯养的鸟一样。梁架设完毕,鸟也飞走了。(出自《录异记》)

莺,前些年,有人捉到黄莺的雏鸟,养在竹笼里。雄鸟和雌鸟相互拍打翅膀,在笼外昼夜哀鸣,绝不喝水。于是把雏鸟放在笼外,它们就来喂食。有人在前面,它们也毫不害怕。突然有一天,它们不放雏鸟出笼,雄鸟和雌鸟绕着笼子飞鸣,无法进入。一只投入火中,一只撞死在笼子上。剖开肚子看,它们的肠子都断了。(出自《玉堂闲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三-禽鸟四-注解

飞涎鸟:南海的一种鸟类,外形似鼠,两翼如鸟,脚为红色。其口涎如胶,能绕树飞洒,捕食其他飞禽。

精卫:一种神鸟,由赤帝之女女婧化生,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填东海。

仁鸟:晋文公时的一种白鹤,因其有仁爱之心,能识别焚林之处,数百里内不设罗网捕食。

鸐:一种人面鸟喙、八翼一足的禽类,行不践地,其鸣声似钟磬笙竽,被认为是太平盛世的象征。

韩朋: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类,为凫鹥之类,与韩朋夫妇的精魂有关。

带箭:一种鸟类,鸣声如野鹊,翅羽黄绿相间,尾部长有类似箭羽的羽毛。

细鸟:古代一种体形细小的鸟类,能远距离听到声音,被视为吉祥之物。

王母使者:齐郡函山的一种鸟类,因其外形和传说中王母的使者有关而得名。

鸳鸯:一种水鸟,常成对出现,被视为爱情的象征。

五色鸟:一种色彩斑斓的鸟类,被认为能带来吉祥。

新喻男子:古代传说中的一位男子,与田中飞鸟的故事有关。

张氏: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女子,因得到金钩而家道兴旺。

漱金鸟:昆明国的一种鸟类,能吐出金屑,被视为祥瑞。

鹙:一种大型水鸟,常被用作狩猎的目标。

营道令:古代官职,负责管理道路的官员。

晋太元:晋朝太元年间,即公元376年至396年。

营道令何偕之:营道县令何偕之,营道县是古代的一个县名。

去职:离职,指何偕之离开了他的职位。

县界山中:县境的山中。

白鹭:一种大型水鸟,体形较大,羽毛白色。

青色赤目:鸟的颜色是青色,眼睛是红色的。

膝上髀下:鸟的腿部。

铜环形:铜制的环形物。

揽子:一种古代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土地。

京邑:京城,指当时的首都。

梁武太清三年:南朝梁武帝太清三年,即公元549年。

侯景:南朝梁末年的一位将领。

台城:南朝梁的皇宫所在之地。

简文:南朝梁的简文帝。

纸鸢:用纸做成的风筝。

王伟:侯景的谋臣。

鹑觚城:因鹑鸟停在觚上而得名。

鹑觚县:以鹑觚城为县名。

戴文谋:人名,隐居山中。

天帝使者:天帝的使者。

狐魅:狐狸精,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妖怪。

炀帝:隋朝炀帝。

柳城郡:隋朝的一个郡名。

素羽丹嘴:白色的羽毛,红色的嘴巴。

霄汉:天空。

敕:皇帝的命令。

著作佐郎虞绰:人名,官职为著作佐郎。

瑞鸟:吉祥的鸟。

顾渚山:山名。

鸲鹆:一种鸟类,体型较小。

报春鸟:预报春天的鸟。

冠凫:一种鱼,秋天化为鸟。

秦吉了:一种鸟,能模仿人言。

韦氏子:人名,韦家的儿子。

汘阳郡:郡名。

张女郎庙:供奉张女郎的庙宇。

鸟贼:鸟类中的盗贼,这里指鸟类中的恶名。

鸟省:养鸟的地方。

刘景阳:人名,刘景阳。

天后:唐朝的武则天,当时的称号为天后。

吉了鸟:一种能说话的鸟。

食蝗鸟:以蝗虫为食的鸟。

开元中:唐朝开元年间,即公元713年至741年。

贝州:州名。

鱼复县:县名。

吐绶鸟:一种能吐出类似绶带的鸟。

杜鹃:一种鸟类,因其鸣声凄切,常与离别相关。

蚊母鸟:蚊母鸟是一种鸟类,其外形类似鹢鸟,特点是嘴大而长,常在池塘边捕食鱼类。据民间传说,蚊母鸟每次叫唤时,会有蚊蚋从其口中飞出,因此其翎毛被用来制作扇子,用以驱赶蚊子,故又称吐蚊鸟。

桐花鸟:桐花鸟是一种生活在剑南彭蜀间的鸟类,体型如手指大小,羽毛五色斑斓,头部有类似凤鸟的冠。它们以桐花为食,每当桐花开放时便来,花落时便离去,其行为神秘,因此被当地人称为桐花鸟。

真腊国大鸟:真腊国(今柬埔寨)有一种名为葛浪山的大鸟,体型巨大,类似于老鹰,常捕食过路的人。真腊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特殊的方法,用带有尖利小剑的牛肉诱捕大鸟,最终解决了问题。

百舌:百舌是一种鸟类,春季鸣叫,夏季则只吃蚯蚓。它们根据蚯蚓的活动规律来捕食,体现了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鹳:鹳是一种大型鸟类,江淮地区的人们认为群鹳旋飞预示着风雨的到来。鹳还有捕食蛇类的习性,人们通过模仿鹳的行为来捕捉蛇。

甘虫:甘虫是一种鸟类,其特点是人面绿毛,嘴爪均为深紫色。因其叫声为“甘虫”,故得名。

戴胜:戴胜是一种鸟类,据说其行为能够预示未来。故事中,戴胜鸟的出现预示了诗人的才华,最终得到了赏识。

北海大鸟:北海有一种高大的鸟类,其羽毛上有特殊的图案,如“天”、“候”、“鹥”、“勒”等,这些图案被认为具有神秘的意义。

鵶:鵶是一种鸟类,温璋作为京兆尹时,通过一只鵶的行为,发现了有人偷取其雏鸟,最终将偷鸟者绳之以法。

仙居山异鸟:仙居山出现了一种奇异的鸟类,其羽毛色彩鲜艳,行为异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莺:莺是一种鸟类,故事中描述了莺鸟对伴侣的忠诚,即使面临死亡,也坚守不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三-禽鸟四-评注

蚊母鸟的描述中,‘形如鹢’点明了其外形特征,‘嘴大而长’则描绘了其捕食时的习性。‘池塘捕鱼而食’表现了其生活习性,而‘每叫一声,则有蚊蚋飞出其口’则赋予其神秘色彩,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神话化解释。‘采其翎为扇,可辟蚊子’则反映了古人对某些动植物特性的利用,将其实用价值融入传说之中,‘亦呼为吐蚊鸟’则是对其名称的补充说明,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桐花鸟的描写中,‘大如指’和‘五色毕具’描绘了其美丽的外形,‘有冠似凤’则赋予其高贵气质。‘食桐花’和‘桐花落即去’表现了其与桐花的特殊关系,‘俗谓之桐花鸟’则是对其名称的确认。‘极驯善’和‘客终席不飞’表现了其温顺的性格,‘人爱之,无所害也’则是对其美好品质的肯定。

真腊国大鸟的叙述中,‘高万丈’和‘半腹有洞’描绘了葛浪山和洞的宏伟,‘状似老鸱,大如骆驼’则形象地描述了浪鸟的巨大。‘人过,即攫而食之’和‘腾空而去’表现了浪鸟的凶猛,而‘真腊王取大牛肉’和‘中安小剑子’则展现了人类与自然斗争的智慧。‘无复种矣’则是对浪鸟灭绝的哀叹。

百舌的描述中,‘春啭’和‘夏至唯食蚯蚓’表现了其季节性的生活习性,‘正月后冻开,蚓出而来’和‘十月后,蚓藏而往’则是对其生活周期的详细描绘。‘盖物之相感也’则是对自然现象的哲学思考。

鹳的叙述中,‘群鹳旋飞为鹳井’和‘必有风雨’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人探巢取鹳子,六十里旱’则是对鹳的敬畏,‘能群飞,薄霄激雨,雨为之散’则展现了鹳的神奇能力。

甘虫的描写中,‘阔七尺,高一丈’和‘燕雀鹰鹯,水禽山鸟,无不驯狎如一’表现了巢穴的巨大和鸟类的和谐。‘人面绿毛,嘴爪皆绀’则是对甘虫奇特外形的描述,‘其声曰‘甘虫’,因谓之甘虫’则是对其名称的由来。

戴胜的故事中,‘戴胜自檐飞入’和‘驯狎’表现了戴胜的温顺,‘伸颈亸翼而舞,向人若将语’则展现了其灵性。‘心异之,不以告人,翌日投诗,薛大加礼待’则是对戴胜灵异事件的记录,‘以其子妻之’则是对事件的神奇结果的描述。

北海大鸟的叙述中,‘其高千里’和‘头文曰‘天’,胸文曰‘候’,左翼文曰‘鹥’,右翼文曰‘勒’’表现了其神秘和尊贵。‘头向东正,海中央捕鱼’和‘或时举翼飞,而其羽相切,如雷风也’则展现了其强大的能力。

鵶的描述中,‘勇于杀戮’和‘京邑惮之’表现了温璋的威严,‘闻挽铃而不见有人’和‘其鵶盘旋,引吏至城外树间’则展现了鵶的神奇能力。‘府尹以事异于常,乃毙捕雏者’则是对事件的严肃处理。

仙居山异鸟的故事中,‘忽有异鸟三只’和‘各长二尺余,栖于梁上’表现了异鸟的奇特和美丽。‘工人抚搦戏玩之,如所驯养者’则展现了异鸟的温顺,‘梁既上毕,鸟亦飞去’则是对事件的圆满结束。

莺的叙述中,‘其雌雄接翼,晓夜哀鸣于笼外’表现了莺的忠诚,‘绝不饮喙’和‘一投火中,一触笼而死’则展现了其悲壮。‘剖腹视之,其肠寸断’则是对莺情感的深刻描绘。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三-禽鸟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12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