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孙叔敖-原文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
“王亟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
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丘,若地不利而名甚恶,楚人鬼而越人禨,可长有者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子辞而不受,请寝丘。
与之,至今不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孙叔敖-译文
孙叔敖病重将要去世时,告诫他的儿子说:
“国王多次要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
如果我死了,国王就会封赏你。
你一定不要接受那些有利可图的土地!
在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一个叫寝丘的地方,虽然土地不肥沃且名声不好,但楚国人迷信鬼神,越国人迷信祭祀,只有这个地方可以长久拥有。”
孙叔敖去世后,国王果然用肥沃的土地封赏他的儿子,儿子推辞不接受,请求封赏寝丘。
国王同意了,至今这块土地仍然属于他们家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孙叔敖-注解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曾任楚国令尹,以清廉和智慧著称。
寝丘:位于楚国和越国交界处的一个地方,土地贫瘠,名声不好,但孙叔敖认为这里可以长久保有。
楚人鬼:楚国人迷信鬼神,认为鬼神会影响人的命运。
越人禨:越国人迷信禨祥,认为禨祥可以带来好运或厄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孙叔敖-评注
这段古文讲述了孙叔敖在临终前对儿子的告诫,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远见。孙叔敖作为楚国的重臣,深知权力和财富的诱惑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危险。他告诫儿子不要接受肥沃的土地,而是选择名声不好但可以长久保有的寝丘。这种选择不仅是对个人利益的考虑,更是对家族长远利益的深思熟虑。
孙叔敖的智慧在于他能够看透表面的利益,认识到真正的安全在于低调和谨慎。他选择寝丘,不仅因为这里的土地贫瘠,不易引起他人的觊觎,还因为这里地处楚越交界,文化背景复杂,楚人迷信鬼神,越人迷信禨祥,这种文化背景使得寝丘在政治上相对安全。
这段文字还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当时,诸侯国之间的争斗频繁,权力更迭迅速,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保全自己和家族,是每个贵族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孙叔敖的选择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把握,也是对时代背景的深刻理解。
从文学角度看,这段文字简洁明了,通过孙叔敖的临终告诫,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远见。语言朴实无华,但内涵深刻,给人以启示。这种通过简单对话传达深刻道理的手法,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大特色。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特点,还具有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智慧和启示。孙叔敖的选择和智慧,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利益和诱惑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