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三-昆虫一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三-昆虫一-原文

蜮射化蝉揖怒蛙怪哉小虫蒋虫园客乌衣人朱诞给使

葛辉夫蜓肉芝千岁蝙蝠蝇触帐苍梧虫蚱蜢施子然

庞企蟾蜍蝇赦发妖桓谦青蜓朱诞白蚓王双

蜮射

《玄中记》:“蜮以气射人,去人三十步,即射中其影。中人,死十六七。”《纪年》云:“晋献公二年春,周惠王居于郑,郑人入王府取玉马,玉化为蜮,以射人也。”(出《感应经》)

化蝉

齐王后怨王怒死,尸化为蝉,遂登庭树,嘒唳而鸣。后王悔恨,闻蝉鸣,即悲叹。(出崔豹《古今注》)

揖怒蛙

越王勾践既为吴辱,常尽礼接士,思以平吴。一日出游,见蛙怒,勾践揖之,左右曰:“王揖怒蛙何也?”答曰:“蛙如是怒,何敢不揖?”于是勇士闻之,皆归越,而平吴。(出《越绝书》)

怪哉

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中,须臾糜散。(出《小说》)

小虫

汉光武建武六年,山阳有小虫皆类人形,甚众。明日,皆悬于树枝死。(出《广古今五行记》)

蒋虫

蒋子文者,广阳人也。嗜酒好色,挑达无度。每自言:“我死当为神也。”汉末,为秣陵尉,逐贼至山下,被贼击伤额,因解印绶缚之,有倾而卒。及吴先主之初,其故吏见子文于路间,乘白马,执白羽扇,侍从如平生。见者惊走,子文追之,谓曰:“我当为此地神,福尔下民。可宣告百姓,为我立祠,不尔,将有大咎。”是岁夏,大疾疫,百姓辄恐动,颇窃祀之者。未几,乃下巫祝曰:“吾将大启福孙氏,官宜为我立祠,不尔,将使虫入人耳为灾也。”俄而果有虫虻,入人耳即死,医所不治,百姓愈恐。孙主尚未之信,既而又下巫祝曰:“若不祀我,将以大火为灾。”是岁,火灾大发百数,火渐延及公宫,孙主患之,时议者以神有所归,乃不为厉,宜告飨之。于是使使者封子文为中都侯,其子绪为长水校尉,皆加印绶,为立祠宇以表其灵,今建康东北蒋山是也。自是疾厉皆息,百姓遂大事之,《幽明录》亦载焉。(出《搜神记》)

园客

园客者,济阴人也,姿貌好而良,邑人多愿以女妻之,终不娶。常种五色香草,积数十年,服其实。一旦有五色蛾止其旁,客收而荐之。至蚕时,有女夜半至,自称客妻,道蚕之状。客与具蚕,得百二十头茧,皆如瓮。缲一头,六十日乃尽。讫则俱去,莫知所如。济阴人设祠祀焉。(出《列仙传》)

乌衣人

吴富阳县有董昭之者,曾乘船过钱塘江。江中见一蚁著一短芦,遑遽畏死,因以绳系芦著舡。船至岸,蚁得出。其夜,梦一乌衣人谢云:“仆是蚁中之王也,感君见济之恩,君后有急难,当相告语。”历十余年,时所在劫盗,昭之被横录为劫主,系余姚。昭之忽思蚁王之梦。结念之际,同被禁者问之,昭之具以实告,其人曰:“但取三两蚁著掌中语之。”昭之如其言,夜果梦乌衣云:“可急投余杭山中。天下既乱,赦令不久也。”既寤,蚁啮械已尽,因得出狱,过江,投余杭山。旋遇赦,遂得无他。(出《齐谐记》)

朱诞给使

淮南内史朱诞字永长,吴孙皓世,为建安太守。诞给使妻有鬼病,其夫疑之为奸。后出行,密穿壁窥之,正见妻在机中织,遥瞻桑树上,向之言笑。给使仰视,树上有年少人,可十四五,衣青衿袖,青幧头。给使以为信人也,张弩射之,化为鸣蝉,其大如箕,翔然飞去。妻亦应声惊曰:“噫!人射汝!”给使怪其故。役久时,给使见二小儿在陌上共语,曰:“何以不复见汝?”其一即树上小儿也,答曰:“前不谨,为人所射,病疮积时。”彼儿曰:“今何如?”曰:“赖朱府君梁上膏以傅之,得愈。”给使白诞曰:“人盗君膏药,颇知之否?”诞曰:“吾膏久致梁上。人安得盗之?”给使曰:“不然,府君视之。”诞殊不信,为试视之,封题如故。诞曰:“小人故妄作,膏自如故。”给使曰:“试开之。”则膏去半焉,所掊刮见有趾迹。诞自惊,乃详问之,给使具道其本末。(出《搜神记》)

葛辉夫

晋乌伤葛辉夫,义熙中,在妇家宿,三更,有两人把火至阶前。疑是凶人,往打之,欲下杖,悉变成蝴蝶,缤纷飞散。有冲辉夫腋下,便倒地,少时死。(出《搜神记》)

《博物志》:“蜓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称满七斤,治捣万杵,以点女子肢体,终不灭。”淮南万毕术云:“取守宫,新合阴阳,以牝牡各藏之瓮中。阴干百日,以点女臂,则生文章,与男子合,辄灭去也。”(出《感应经》)

肉芝

肉芝者,谓万岁蟾蜍,头上有角,领下有丹书八字再重。

以五月五日中(明抄本“中”作“午”)时取之,阴干百日,以其足画地,即为流水。

带其(“其”原作“在”,据明抄本改)左手于身,辟五兵。

若敌人射己者,弓弩失皆反还自向也。(出《抱朴子》)

千岁蝙蝠

千岁蝙蝠,色如白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

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四万岁。(出《抱朴子》)

蝇触帐

晋明帝常欲肆胜,秘而不泄(“泄”原作“谋”,据明抄本改),乃屏曲室,去左右,下帷草诏。

有大苍蝇触帐而入,萃于笔端,须臾亡出,帝异焉。

令人看蝇所集处,辄传有赦,喧然已遍矣。(出《异苑》)

苍梧虫

《博物志》云:“苍梧人卒,便有飞虫,大如麦,有甲,或一石余,或三五斗,而来食之,如风雨之至,斯须而尽。

人以为患,不可除。唯畏梓木,自后因以梓木为棺,更不复来。”(出《博物志》)

蚱蜢

徐邈,晋孝武帝时,为中书侍郎。

在省直,左右人恒觉邈独在帐内,以与人共语。

有旧门生,一夕伺之,无所见。

天时微有光,始开(“开”字原缺,据明抄本补)窗户,瞥观一物,从屏风里飞出,直入前铁镬中。

仍逐视之,无余物,唯见镬中聚菖蒲根下,有大青蚱蜢,虽疑此为魅,而古来未闻,但摘除其两翼。

至夜,遂入邈梦云:“为君门生所困,往来道绝,相去虽近,有若山河。”

邈得梦,甚凄惨。

门生知其意,乃微发其端。

邈初时疑不即道,语之曰:“我始来直者,(明抄本“直者”作“此省”)便见一青衣女子从前度,犹作两髻,姿色甚美。

聊试挑谑,即来就己,且爱之,仍溺情。

亦不知其从何而至此。

兼告梦。

门生因具以状白,亦不复追杀蚱蜢。(出《续异记》)

施子然

晋义熙中,零陵施子然虽出自单门,而神情辨悟。

家大作田,至棱时,作蜗牛庐于田侧守视,恒宿在中。

其夜,独自未眠之顷,见一丈夫来,长短是中形人,著黄练单衣袷,直造席。

捧手与子然语,子然问其姓名,即答云:“仆姓卢名钩,家在粽溪边,临水。”

复经半旬中,其作人掘田塍西沟边蚁垤,忽见大坎,满中蝼蛄,将近斗许。

而有数头极壮,一个弥大。

子然自是始悟曰:“近日客卢钩,反音则蝼蛄也;家在粽溪,即西坎也。”

悉灌以沸汤,于是遂绝。(出《续异记》)

庞企

晋庐陵太守庞企自云,其祖坐系狱,忽见蝼蛄行其左右,因谓曰:“尔有神,能活我死否?”

因投食与之,蝼蛄食饭尽而去。

有顷复来,形体稍大,意异之,复投食与之。

数日间,其大如豚,及将刑之夜,蝼蛄夜掘壁为大穴,破械,得从之出亡。

后遇赦免,故企世祀蝼蛄焉。(出《搜神记》)

蟾蜍

晋孝武太元八年,义兴人周客有一女年十八九,端丽洁白,尤辨惠,性嗜脍,啖之恒苦不足。

有许纂者,小好学,聘之为妻。

到婿家,食脍如故,家为之贫。

于是门内博议,恐此妇非人,命归家。

乘车至桥南,见罟家取鱼作鲊著案上,可有十许斛。

便于车中下一千钱,以与鱼主,令捣齑。

乃下车,熟食五斗,生食五斗。

当啖五斛许,便极闷卧。

须臾,据地大吐水,忽有一蟾蜍,从吐而出。

遂绝不复啖,病亦愈。

时天下大兵。(出《广古今五行记》)

蝇赦

前秦苻坚欲放赦。

与王猛、苻融,密议甘露堂,悉屏左右。

坚亲为赦文,有一大苍蝇集于笔端,听而复出。

俄而长安街巷,人相告曰:“官今大赦。”

有司以闻。

坚惊曰:“禁中无耳属之理,事何从泄也?”

敕穷之。

咸曰:“有小人青衣,大呼于市曰:“(“曰”原作“旦”,据明抄本改)‘官今大赦。’须臾不见。”

叹曰:“其向苍蝇也。”(出《广古今五行记》)

发妖

晋安帝义熙年,琅玡费县王家恒失物,谓是人偷,每以扃钥为意,而零落不已。

见宅后篱一孔穿,可容人臂,滑泽,试作绳罝,施于穴口。

夜中闻有摆扑声,往掩得大发,长三尺许,而变为蟮。

从此无虑。(出《广古今五行记》)

桓谦

桓谦字敬祖。

太元(“元”原作“原”,据陈校本改。)中,忽有人皆长寸余,悉被铠持槊,乘具装马,从塪中出。

精光耀日,游走宅上,数百为群。

部阵指麾,更相撞刺,马既轻快,人亦便能。

缘几登灶,寻饮食之所。

或有切肉,辄来丛聚,力所能胜者,以槊刺取,迳入穴中,寂不复出,出还入穴。

蒋山道士朱应子令作沸汤,浇所入处。

因掘之,有斛许大蚁死在穴中。

谦后诛灭。(出《异苑》)

青蜓

司马彪《庄子注》,言童子埋青蜓之头,不食而舞曰,此将为珠,人笑之。

《博物志》云,埋青蜓头于西向户下,则化成青色之珠。(出《感应经》)

朱诞

宋初,淮南郡有物取人头髻。

太守朱诞曰:“吾知之矣。”

多买黐以涂壁。

夕有一蝙蝠大如鸡,集其上,不得去,杀之乃绝。

观之,钩帘下已有数百人头髻。(出《幽明录》)

白蚓

刘德愿兄子,太宰从事中郎道存,景和元年,忽有白蚓数十登其斋前砌上,通身白色,人所未尝见也。

蚓并张口吐舌,(“舌”字原缺,据明抄本补。)大赤色。

其年八月,与德愿并诛。(出《述异记》)

王双

孟州王双,宋文帝元嘉初,忽不欲见明。

常取水沃地,以菰蒋覆上,眠息饮食,悉入其中。

云,恒有女,著青裙白巾,来就其寝。

每听闻荐下,历历有声。

发之,见一青色白颈(“颈”原作“缨”,据明抄本改。)蚯蚓,长二尺许。

云,此女常以一奁香见遗,气甚精芬。

奁乃螺壳,香则草莆根。

于时咸以双暂同阜螽矣。

(出《异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三-昆虫一-译文

蜮射化蝉揖怒蛙怪哉小虫蒋虫园客乌衣人朱诞给使

蜮以气射人,离人三十步,就能射中人的影子。中的人,有十六七会死。

《纪年》记载:晋献公二年春天,周惠王住在郑国,郑国人进入王府取玉马,玉马变成了蜮,用来射人。

化蝉

齐王后因为怨恨王而生气,结果死了,尸体变成了蝉,然后飞到庭院的树上,鸣叫起来。后来王后悔了,听到蝉鸣,就悲伤地叹息。

揖怒蛙

越王勾践在被吴国侮辱后,总是以礼接待士人,想要以此来平息吴国。有一天他出游,看到一只青蛙发怒,勾践就向他行礼,左右的人问:‘王为什么要向发怒的青蛙行礼?’他回答说:‘青蛙这样发怒,我怎敢不行礼呢?’于是勇士们听说了这件事,都归附了越国,最终平定了吴国。

怪哉

汉武帝在甘泉宫游玩时,路上有一只红色的虫子,头部、牙齿、耳朵、鼻子都齐全,观看的人都不认识。武帝就派东方朔去查看,东方朔回来后说:‘这种虫子名叫怪哉,以前它被冤枉拘禁,百姓都感到愁怨,都抬头叹息说:怪哉怪哉。大概是感动了上天,愤怒所生,所以名叫怪哉。这个地方一定是秦朝的监狱所在地。’武帝就按照地图去查,果然如东方朔所说。武帝又说:‘怎么才能去掉虫子呢?’东方朔说:‘凡是忧愁的人,喝醉酒就能解忧,用酒灌它应该就会消散。’于是派人把虫子放在酒里,一会儿虫子就消散了。

小虫

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山阳地区出现了一种小虫,都长得像人形,数量很多。第二天,它们都挂在树枝上死了。

蒋虫

蒋子文是广阳人。他喜欢喝酒和女色,行为放纵无度。他常常说:‘我死后会变成神。’汉末,他担任秣陵尉,追捕叛贼到山下,被叛贼击中额头,因此解下官印绑着自己,不久后就死了。到了吴先主初期,他的旧部在路上看到子文,他骑着白马,拿着白羽毛扇,像以前一样有随从。看到的人都惊跑了,子文追赶他们,对他们说:‘我将成为这个地方的神,庇佑你们。你们可以告诉百姓,为我建立祠堂,如果不这样,将会有大灾难。’那年夏天,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瘟疫,百姓都很害怕,很多人偷偷地祭祀他。不久,他就让巫师说:‘我将为孙氏带来大福,官府应该为我建立祠堂,如果不这样,将会有虫子进入人耳造成灾难。’不久之后,果然有虫子进入人耳就会死,医生治不好,百姓更加害怕。孙主开始不信,后来巫师又说:‘如果不祭祀我,我将用大火作为灾难。’那年,火灾大规模爆发,火势逐渐蔓延到宫殿,孙主很担心,当时有意见的人认为神有归属,就不会造成灾难,应该告诉百姓祭祀他。于是派使者封子文为中都侯,他的儿子绪为长水校尉,都加了印绶,为他建立了祠堂,现在建康东北的蒋山就是。从那以后,疾病都停止了,百姓就大事祭祀他,《幽明录》也有记载。

园客

园客是济阴人,他长得好看而且善良,乡里的人很多愿意把女儿嫁给他,但他始终不娶。他经常种植五彩香草,积累了几十年,吃它的果实。有一天,有五彩的蛾停在他旁边,园客把它收起来吃了。到了养蚕的时候,有一个女子半夜来到,自称是园客的妻子,告诉他养蚕的情况。园客就为她准备了养蚕的工具,得到了一百二十个茧,都像瓮一样大。缫丝一个,六十天才完全缫完。结束后,他们就一起离开了,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济阴人为他建立了祠堂。

乌衣人

吴国富阳县有个人叫董昭之,他曾经乘船经过钱塘江。在江中看到一只蚂蚁附着在一根短芦苇上,害怕死亡,就用手中的绳子把芦苇系在船上。船靠岸后,蚂蚁得以逃脱。那天晚上,他梦见一个穿黑衣服的人向他道谢说:‘我是蚂蚁中的王,感谢你的救命之恩,如果你以后有急难,我会告诉你。’过了十多年,当时所在的地方有劫匪,董昭之被误认为是劫匪头目,被关在余姚。董昭之突然想起了蚂蚁王的梦。在思念之际,和他一起被关押的人问他,董昭之就把实情告诉了他,那个人说:‘只要拿三两只蚂蚁放在手掌中,对它们说话。’董昭之照他说的做了,夜里果然梦见黑衣人告诉他:‘你可以赶快去余杭山。天下已经大乱,赦令不久就会下来。’醒来后,蚂蚁已经咬断了他的刑具,他就得以逃脱,过了江,投奔了余杭山。不久遇到赦令,就得以安然无恙。

朱诞给使

淮南内史朱诞字永长,在吴国孙皓时期,担任建安太守。朱诞的使者妻子有鬼病,她的丈夫怀疑她有外遇。后来他外出,偷偷地穿墙窥视,正看到妻子在织布机中织布,远远地望着桑树上,向那里说话笑。使者抬头看,树上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穿着青色的衣领袖子,戴着青色的头巾。使者认为他是信使,张弓射他,他变成了鸣蝉,大小像簸箕,飞走了。妻子也跟着声音惊叫说:‘哎呀!人射你!’使者对此感到奇怪。过了很久,使者看到两个小孩在路边交谈,说:‘为什么不再见到你?’其中一个就是树上那个小孩,回答说:‘之前我不小心,被人射中,病了很长时间。’那个小孩问:‘现在怎么样了?’他说:‘多亏朱府君在梁上涂的膏药,才得以痊愈。’使者告诉朱诞:‘有人偷了你的膏药,你知道吗?’朱诞说:‘我的膏药很久以前就放在梁上了,人怎么能够偷呢?’使者说:‘不是这样的,您自己看看。’朱诞很不相信,试着去看,封好的标签还像原来一样。朱诞说:‘小人是故意胡说的,膏药还是原来的样子。’使者说:‘试着打开它。’结果膏药去了一半,刮开的地方有脚趾印迹。朱诞自己都惊呆了,于是详细地询问了使者,使者把事情的经过都告诉了他。

葛辉夫

晋朝乌伤人葛辉夫,义熙年间,在他妻子的家里过夜,半夜有三个人拿着火把来到台阶前。他怀疑他们是坏人,想去打他们,想要拿起棍子,他们全部变成了蝴蝶,纷纷飞散。其中一只冲到葛辉夫的腋下,他就倒在地上,不久后就死了。

《博物志》记载:蜻蜓用器皿养着,用朱砂喂食,身体变得全部是红色,称起来有七斤重,捣碎一万次,用来点在女子的身体上,永远都不会消失。

肉芝

肉芝,指的是万岁的蟾蜍,它的头上长有角,颈部下有写有八个字的丹书,非常珍贵。在五月五日中午的时候捕捉它,阴干一百天后,用它的脚在地上画圈,就会变成流水。将它的左手戴在身上,可以避五兵之害。如果敌人射你,弓箭都会反弹回射向敌人。(出自《抱朴子》)

千岁蝙蝠,颜色像白雪一样,聚集时倒挂着,因为它的头很重。这种蝙蝠如果得到后阴干,磨成粉末服用,可以让人活到四万年。(出自《抱朴子》)

晋明帝常常想要炫耀自己的胜利,但又不想泄露出去,于是躲在一个曲室里,把左右的人都打发走,放下帷幕写诏书。突然有一只大苍蝇撞到帷幕上飞了进来,停在笔尖上,过了一会儿又飞走了。晋明帝感到很奇怪,派人去看苍蝇停留的地方,结果大家都传说皇帝要大赦天下,消息很快传遍了。(出自《异苑》)

《博物志》说:‘苍梧人死后,会有飞虫,大小像麦粒,有甲壳,有的重一石多,有的重三五斗,来吃尸体,就像风雨一样迅速,转眼间就吃完了。人们认为这是祸患,无法消除。只有害怕梓木,从那以后人们就用梓木做棺材,虫子就不再来了。’(出自《博物志》)

徐邈在晋孝武帝时担任中书侍郎。在省直的时候,左右的人常常觉得徐邈独自一人在帐内,好像在和人说话。有一个老门生,一晚暗中观察,却什么也没看到。那天晚上,天色微亮,他打开窗户,瞥见一个东西从屏风里飞出来,直接飞进前面的铁锅。他跟着看,却什么也没有,只看到铁锅中聚集在菖蒲根下的大青蚱蜢。虽然怀疑这是妖怪,但古来没有听说过,只摘除了它的两只翅膀。到了晚上,他梦见那个蚱蜢说:“我被你的门生困扰,道路不通,虽然离得很近,但就像隔着山河。”徐邈醒来后非常凄凉。门生知道他的心思,就稍微提了一下,徐邈起初怀疑但没有立刻说出来,门生对他说:“我刚来的时候,就看到一个穿青衣的女子从前面过来,头发梳成两个髻,容貌非常美丽。我试着逗她,她就过来找我,我也很喜欢她,就沉溺其中。也不知道她是从哪里来的。”并且告诉了他梦中的事。门生于是详细地告诉了他情况,也就不再追杀蚱蜢了。(出自《续异记》)

晋义熙年间,零陵的施子然虽然出身贫寒,但聪明机智。家里大规模种田,到了棱时,他在田边建了一个蜗牛庐来守护,常常在那里过夜。那天晚上,他独自一人还没睡着,看到一个男子来,身材中等,穿着黄色的单衣,直接走到席子前。他伸出手和子然说话,子然问他姓名,他回答说:“我姓卢名钩,家在粽溪边,靠近水边。”过了半个多月,他挖田埂西边的蚁丘,突然发现一个大坑,里面满是蝼蛄,大概有一斗左右。有几只特别强壮,其中有一只特别大。子然从这时开始明白:“最近来的客人卢钩,反过来读就是蝼蛄;家在粽溪,就是西边的坑。”他全部用滚烫的水浇灌,于是虫子就消失了。(出自《续异记》)

晋庐陵太守庞企自称,他的祖父被关在监狱里,突然看到蝼蛄在他左右走动,就对它说:“你有神通,能让我死而复生吗?”于是给蝼蛄食物,蝼蛄吃完后就离开了。过了一会儿又来了,身体渐渐变大,他感到很奇怪,又给蝼蛄食物。几天后,蝼蛄长得像猪一样大,到了将要被处决的那天晚上,蝼蛄在夜里挖墙角的大洞,破开锁,帮助他的祖父逃跑了。后来祖父被赦免,所以庞企世世代代都祭祀蝼蛄。(出自《搜神记》)

晋孝武帝太元八年,义兴人周客有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儿,容貌端正,洁白如玉,特别聪明,喜欢生吃鱼脍,但总是觉得不够吃。有一个叫许纂的人,稍微有点好学,聘她为妻。到了许家,她还是像以前一样吃鱼脍,让家里变得很穷。于是家里的人开始怀疑这个女人不是人,让她回家。他们坐着车到桥南,看到一个渔夫在取鱼做鱼鲊,放在案板上,大概有十多斛。他们在车里放下了一千钱,给了鱼的主人,让他捣成碎末。然后下车,熟吃了五斗,生吃了五斗。吃了大概五斛左右,就非常困倦地躺下了。过了一会儿,他躺在地上大吐水,忽然有一只蟾蜍从吐出的水中出来。从此以后他就不再吃鱼脍了,病也好了。当时天下大乱。(出自《广古今五行记》)

前秦苻坚想要大赦天下。与王猛、苻融在甘露堂秘密商议,把左右的人都打发走。苻坚亲自写赦令,有一只大苍蝇停在笔尖上,听写完后又飞走了。不久,长安街巷的人都在传说:“官现在大赦了。”有关官员把这件事报告给苻坚。苻坚很惊讶:“宫中没有别人,事情怎么会泄露出去的呢?”下令调查。大家都说:“有一个穿青衣的小人,在市场上大声喊:‘官现在大赦。’一会儿就不见了。”苻坚感叹说:“那一定是那只苍蝇。”(出自《广古今五行记》)

晋安帝义熙年间,琅琊费县王家经常丢失东西,认为是人偷的,总是担心门锁,但东西还是不断丢失。他看到宅后的篱笆有一个洞,可以容纳人的手臂,光滑湿润,就试着做了个网,放在洞口。夜里听到有扑腾的声音,过去一看,抓住了一个大蟒,有三尺多长,后来变成了蟮。从此以后就不再丢失东西了。(出自《广古今五行记》)

桓谦字敬祖。太元年间,突然有很多人,身高不到一寸,都穿着铠甲,拿着长矛,骑着装饰华丽的马,从地上出来。他们的光芒照耀着太阳,在宅子上游走,几百人为一群,排列阵势,互相冲撞,马跑得很快,人也很灵活。他们爬上桌子,寻找食物。有的切肉,他们就聚集过去,能承受的就用矛刺取,直接刺进洞里,就再也不出来,出来又回到洞里。蒋山道士朱应子让人用滚烫的水浇灌那个地方。挖开后,发现有一个斗大的蚂蚁死在洞里。桓谦后来被杀。(出自《异苑》)

司马彪在《庄子注》中说,小孩子把蜻蜓的头埋在土里,不吃东西而跳舞,说这将成为珍珠,人们都嘲笑他。《博物志》说,把蜻蜓的头埋在向西的门口下,就会变成青色的珍珠。(出自《感应经》)

宋初,淮南郡有一种东西偷取人的头发髻。太守朱诞说:“我知道了。”他买了许多粘性强的东西涂在墙上。晚上有一只像鸡一样大的蝙蝠停在上面,无法离开,杀死了它才停止。一看,钩帘下已经有了几百个头发髻。(出自《幽明录》)

刘德愿的哥哥的儿子,太宰从事中郎道存,景和元年,突然有几十条白蚯蚓爬到他的斋堂前的台阶上,全身都是白色的,人们从未见过。蚯蚓都张着嘴吐着舌头,舌头是鲜红色的。那年八月,刘德愿和道存都被杀了。(出自《述异记》)

孟州的王双,在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初年,突然不想见阳光。他经常用水浇地,然后用菰蒋(一种植物)覆盖在上面,睡觉、休息、吃饭,所有的时间都待在其中。他声称,经常有一个穿青色裙子、戴白色头巾的女子来拜访他,每次她来到时,都能清晰地听到脚步声。当他把草掀开时,看到一条青色、白颈的蚯蚓,大约有两尺长。他解释说,这个女子经常送给他一个装满香料的盒子,香气非常清新。这个盒子是用螺壳做的,香料是从草的根部分出来的。当时的人都认为王双的遭遇就像是和一种名叫阜螽的昆虫一样了。(出自《异苑》这本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三-昆虫一-注解

蜮: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水怪,能以气射人,使人中毒。

射化蝉: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异现象,指人死后化为蝉。

揖怒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仪式,越王勾践为了平息怒蛙的愤怒,向其行礼。

怪哉: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异生物,据说由冤屈而生。

小虫: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小型的怪异生物。

蒋虫:蒋子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死后化为神祇。

园客: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仙人,因服用五色香草而成仙。

乌衣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秘人物,常以乌衣为装。

朱诞给使: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鬼怪故事,涉及鬼魂和人的互动。

葛辉夫: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因遭遇怪异事件而死亡。

蜓:一种昆虫,又称蜻蜓,古代传说中可以用来治疗疾病。

肉芝: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仙草,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千岁蝙蝠:传说中的长寿蝙蝠,颜色如雪,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可以延年益寿。

蝇触帐: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异现象,指蝇虫触碰到帐幕。

苍梧虫:传说中的巨大昆虫,能吃掉尸体,古人认为是一种灾害。

蚱蜢:一种昆虫,此处指被误认为是妖怪的青蚱蜢。

施子然: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与某些神秘事件有关。

庞企: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与某些神秘事件有关。

蟾蜍:一种两栖动物,此处指帮助周客女儿治愈疾病的蟾蜍。

蝇赦发妖: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异现象,涉及妖魔鬼怪。

桓谦青蜓: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异生物,青蜓与桓谦有关。

白蚓王双: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物,白蚓与王双有关。

万岁蟾蜍:传说中的长寿蟾蜍,头部有角,颈部下有写有八字的红色标记,具有辟邪和长寿的象征意义。

丹书八字:古代以朱砂书写的八字,常用于吉祥物或符咒中,具有神秘的力量。

辟五兵:指能够抵挡五种兵器的攻击,具有强大的防御能力。

集则倒悬:蝙蝠栖息时常常倒挂在树上,因为其头部较重。

蜗牛庐:一种用蜗牛壳建造的简陋住所,此处指守田的小屋。

蝼蛄:一种昆虫,此处指帮助庞企逃脱监狱的蝼蛄。

蝇赦:传说中的苍蝇传递赦令的故事,暗示了神秘的力量。

发妖:传说中的妖怪,此处指在王家宅后出现的妖怪。

桓谦:桓谦字敬祖,此处指桓谦被蚂蚁困扰的故事。

青蜓:一种昆虫,此处指青蜓的头部可以变成珠子的传说。

朱诞:朱诞是宋初的淮南郡太守,此处指朱诞用蝙蝠驱除人头髻的故事。

白蚓:一种白色的蚯蚓,此处指刘德愿兄子家中出现的奇异白蚓。

王双:此处未提供具体信息,无法进行注解。

孟州王双:孟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孟州市。王双,人名,具体生平不详。

宋文帝元嘉初:宋文帝,即刘义隆,南朝宋的皇帝,元嘉是刘义隆的年号。元嘉初,指刘义隆即位后的初期。

忽不欲见明:忽然不想见人,不愿见光亮。

水沃地:用水浇灌地面。

菰蒋:菰,指菰草,一种水生植物;蒋,指莲藕。

覆上:覆盖在上面。

眠息饮食:睡觉、休息、吃饭。

悉入其中:全部进入其中。

恒有女:常常有一个女子。

著青裙白巾:穿着青色的裙子,头戴白色的巾。

来就其寝:来到他的睡觉的地方。

荐下:祭品下,指祭祀时放置祭品的地方。

历历有声:清晰可闻的声音。

发之:发现它。

青色白颈:青色的身体,白色的颈部。

蚯蚓:环节动物,常见于土壤中。

长二尺许:大约两尺长。

奁香:一种香物。

遗:赠送。

螺壳:螺的壳,常用来做容器。

草莆根:草莆的根,草莆是一种香草。

咸以双暂同阜螽矣:大家都认为王双暂时像变成了蚯蚓。阜螽,即蚯蚓。

异苑:《异苑》是南朝宋时期的志怪小说集,作者不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三-昆虫一-评注

孟州王双,宋文帝元嘉初,忽不欲见明。

这句描述了孟州王双在宋文帝元嘉年间,突然变得不愿见光。这里的‘忽’字,传达了一种突然而来的变化,暗示着王双的内心可能经历了某种转变或遭遇了不寻常的事件。‘不欲见明’则是对其心态的刻画,可能意味着他对外界的喧嚣和现实生活的厌倦,或者是对某种神秘事物的向往。

常取水沃地,以菰蒋覆上,眠息饮食,悉入其中。

此句描绘了王双的日常生活状态。他用水浇地,然后用菰蒋覆盖,将自己完全封闭在其中。这种生活方式在古代文学中并不常见,它反映了王双对于隐居生活的追求,也可能暗示了他对某种超脱世俗的向往。‘悉入其中’则是对他生活状态的总结,表明他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云,恒有女,著青裙白巾,来就其寝。

这里的‘云’字表明接下来的内容是王双的陈述。他描述了一个神秘的女子的形象,她穿着青裙白巾,主动前来与王双同寝。这一情节充满了神秘色彩,可能象征着王双内心深处对于纯洁爱情的渴望,或者是对某种超自然现象的体验。

每听闻荐下,历历有声。

这句话进一步描绘了神秘女子的出现,她的到来伴随着清晰的声音。‘历历有声’形容声音清晰可辨,增强了神秘女子的形象,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发之,见一青色白颈蚯蚓,长二尺许。

当王双试图揭开神秘女子的面纱时,他发现她实际上是一只青色白颈的蚯蚓。这一转折令人意外,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学中常见的幻想元素。‘发之’意味着揭露真相,而‘青色白颈蚯蚓’这一形象则充满了诡异和超现实的色彩。

云,此女常以一奁香见遗,气甚精芬。

王双接着描述了神秘女子的另一个特征,她经常留下一奁香,香气非常纯净。这里的‘奁’指的是古代女子盛放化妆品的盒子,‘香’则是指香料。‘气甚精芬’形容香气清新宜人,暗示了神秘女子的非凡之处。

奁乃螺壳,香则草莆根。

这句话进一步解释了‘奁’和‘香’的来源,奁是螺壳制成的,香则是草莆根。这种描述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和真实感,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物质资源的珍惜。

于时咸以双暂同阜螽矣。(出《异苑》)

最后一句‘于时咸以双暂同阜螽矣’是对王双状态的总结,‘咸’意为众人都,‘阜螽’是指一种昆虫,这里可能比喻王双如同昆虫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出《异苑》’则表明这个故事出自《异苑》,这是一部记载怪异故事的书籍,进一步强调了故事的超自然性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三-昆虫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08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