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七-昆虫五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七-昆虫五-原文

张景蛇医山蜘蛛虫变蝎化虱建草法通登封士人

虱征壁镜大蝎红蝙蝠青蚨滕王图异峰寄居

异虫蝇壁鱼天牛虫白蜂窠毒蜂竹蜂水蛆水虫

抱抢避役蜳蝺灶马谢豹碎车虫度古雷蜞

腹育蛱蝶蚁蚁楼

张景

平阳人张景者,以善射,为本郡裨将。

景有女,始十六七,甚敏惠,其父母爱之,居以侧室。

一夕,女独处其中,寝(“寝”原作“寤”,据明抄本改。)未熟,忽见轧其户者。

俄见一人来,被素衣,貌充而肥,自欹身于女之榻。

惧为盗,默不敢顾。

白衣人又前迫以笑,女益惧,且虑为怪焉。

因叱曰:“君岂非盗乎?不然,是他类也。”

白衣者笑曰:“东选吾心,谓吾为盗,且亦误矣。

谓吾为他类,不其甚乎!且吾本齐人曹氏子也,谓我美风仪,子独不知乎?

子虽拒我,然犹寓子之舍耳。”

言已,遂偃于榻,且寝(“寝”原作“寤”,据明抄本改。)焉。

女恶之,不敢窃视,迨将晓方去。

明夕又来,女惧益甚。

又明日,具事白于父。

父曰:“必是怪也。”

即命一金锥,贯缕于其末,且利铓,以授女。

教曰:“魅至,以此表焉。”

是夕又来,女强以言洽之,魅果善语。

夜将半,女密以锥倳其项,其魅跃然大呼,曳缕而去。

明日,女告父,命僮逐其迹,出舍数十步,至古木下,得一穴而绳贯其中。

乃穷之,深不数尺,果有一蛴螬,约尺余,蹲其中焉,锥表其项,盖所谓齐人曹氏子也。

景即杀之,自此遂绝。(出《宣室志》)

蛇医

王彦威镇汴之二年,夏旱,时表(明抄本“表”作“袁”)王傅李玘过汴,因宴。

王以旱为虑,李醉曰:“欲雨甚易耳,可求蛇医四头,十石瓮二,每瓮实以水,浮二蛇医,覆以木盖,密泥之,分置于闹处。

瓮前设席烧香,选小儿十岁已下十余,令执小青竹,昼夜更击其瓮,不得少辍。”

王如其言试之,一日两度雨,大注数百里。

旧说,龙与蛇师为亲家。(出《酉阳杂俎》)

山蜘蛛

相传裴旻山行,有山蜘蛛,垂丝如匹布,将及旻。

旻引弓射却之,大如车轮,因断其丝数尺,收之。

部下有金疮者,剪方寸贴之,血立止。(出《酉阳杂俎》)

虫变

河南少尹韦绚,少时,尝于夔州江岸见一异虫。

初疑一棘刺,从者惊曰:“此虫有灵,不可犯之,或致风雨。”

韦试令踏地惊之,虫飞,伏地如灭,细视地上,若石脉焉。

良久渐起如旧,每刺上有一爪,忽入草,疾走如箭,竟不知何物。(出《酉阳杂俎》)

蝎化

蝎负虫巨者,多化为蝎。

蝎子多负于背,段成式尝见一蝎负十余子,子色犹白,才如稻粒。

又尝见张希复言,陈州古仓有蝎,形如钱,螫人必死,江南旧无。(出《酉阳杂俎》)

虱建草

旧说,虱虫症,(“虫症”原作“虫”,据《酉阳杂俎》卷十七改。)饮赤龙所浴水则愈。

虱恶水银,人有病虱者,虽香衣沐浴不能已,惟水银可去之。

道士崔白言,荆州秀才张告,尝扪得两头虱。

又有草生山足湿处,叶如百合,对叶独茎,茎微赤,高一二尺,名虱建草,能去虮虱。(出《酉阳杂俎》)

法通

荆州有帛师号法通,本安西人,少于东天出家。

言蝗虫腹下有梵字,或自天下来者。

及忉利天梵天来。

西域验其字,作本天坛法禳之。

今蝗虫首有王字,固自可晓。

或言鱼子变,近之矣。

旧言虫食谷者,部吏所致,侵渔百姓,则虫食谷。

虫身黑头赤,武官也;头黑身赤,儒吏也。(出《酉阳杂俎》)

登封士人

唐尝有士人客游十余年,归庄,庄在登封县。

夜久,士人睡未著。

忽有星火发于墙堵下,初为萤,稍稍芒起,大如弹丸,飞烛四隅,渐低,轮转来往。

去士人面才尺余。

细视光中,有一女子,贯钗,红衫碧裙,摇首摆臂,(“臂”原作“尾”,据明抄本改。)具体可爱。

士人因张手掩获,烛之,乃鼠粪也,大如鸡栖子。

破视,有虫首赤身青,杀之。(出《酉阳杂俎》)

虱征

相传人将死,虱离身。

或云,取病者虱于床前,可以卜病。

将差,虱行向病者,背则死。(出《酉阳杂俎》)

壁镜

一日,江枫亭会,众说单方。

段成式记治壁镜,用白矾。

重访许君,用桑柴灰汁,三度沸,取汁,白矾为膏,涂疮口即差,兼治蛇毒。

自商邓襄州,多壁镜,毒人必死。(身匾五足者是)

坐客或云,已年不宜杀蛇。(出《传载》)

大蝎

安邑县北门,县人云,有一蝎如琵琶大,每出来,不毒人,人犹是恐。

其灵积年矣(出《传载》)

红蝙蝠

刘君云,南中红蕉花时,有红蝙蝠集花中,南人呼为红蝙蝠。(出《酉阳杂俎》)

青蚨

青蚨似蝉而状稍大,其味辛,可食。

每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

人将子归,其母亦飞来,不以近远,其母必知处。

然后各致小钱(“钱”字原空缺,据黄本补。)于巾,埋东行阴墙下,三日开之,即以母血涂之如前。

每市物,先用子,即子归母;用母者,即母归子。

如此轮还,不知休息。

若买金银珍宝,即钱不还。

青蚨者,一名鱼伯。(出《穷神秘苑》)

滕王图

一日,紫极宫会。

秀才刘鲁封云,尝见滕王《蜂蝶图》。

有名江夏斑,大海眼,小海眼,村里来,菜花子。(出《酉阳杂俎》)

异蜂

异蜂,有蜂状如蜡蜂,稍大,飞劲疾。

好圆裁树叶,卷入木窍及壁罅中作窠。

段成式尝发壁寻之,每叶卷中,实以不洁。

或云,将化为蜜。(出《酉阳杂俎》)

寄居

寄居之虫,如螺而有脚,形似蜘蛛。本无壳,入空螺壳中,载以行,触之缩足,(“足”原作“定”,据明抄本改。)如螺闭户也。火炙之,乃出走,始知其寄居也。(出《酉阳杂俎》)

异虫

温会在江州,与宾客看打鱼。渔子一人忽上岸狂走,温问之,但反手指背,不能语。渔者色黑,细视之,有物如黄叶,大尺余,眼遍其上,啮不可取。温令烧之,方落。每对一眼底,有嘴如钉。渔子出血数升而死。莫有识者。(出《酉阳杂俎》)

长安秋多蝇。段成式尝日读百家五卷,颇为所扰,触睫隐字,驱不能已。偶拂杀一焉,细视之,翼甚似蜩,冠甚似蜂。性察于腐,嗜于酒肉。按理首翼。其类有苍者声雄壮,负金者声清,听其声在翼也。青者能败物,巨者首如火。或曰,大麻蝇,芋根所化。(出《酉阳杂俎》)

壁鱼

壁鱼,补阙张周封言,尝见壁上白瓜子化为白鱼。因知列子言朽瓜为鱼之义。(出《酉杂俎》)

天牛虫

天牛虫,黑甲虫也。长安夏中,此虫或出于篱壁间,必雨。段成式七度验之,皆应。(出《酉阳杂俎》)

白蜂窠

白蜂窠,段成式修行里私第,果园数亩。壬戌年,有蜂如麻子,蜂胶土为巢,于庭前檐,大如鸡卵,色正白可爱。家弟恶而坏之。其冬,果叠(明抄本“叠”作“衅”)钟手足。《南史》言宋明帝恶言白问。(明抄本“问”作“门”)金楼子言子婚日,疾风雪下,帷幕变白,以为不祥。抑知俗忌白久矣。(出《酉阳杂俎》)

毒蜂

毒蜂。岭南有毒菌,夜明,经雨而腐,化为巨蜂。黑色,喙若锯,长三分余。夜入人耳鼻中,断人心系。(出《酉阳杂俎》)

竹蜂

蜀中有竹蜜蜂,好于野竹上结窠。窠大如鸡卵,有蒂,长尺许。窠与蜜并绀色可爱,甘倍于常蜜。(出《酉阳杂俎》)

水蛆

水蛆,南中水溪涧中多此虫,长寸余,色黑。夏深,变为虻,螫人甚毒。(出《酉阳杂俎》)

水虫

象浦,其川渚有水虫,攒木食船,数十日船坏。虫甚细微。(出《酉阳杂俎》)

抱抢

水虫形似蛣蜣,大腹下有刺,有棘针,螫人有毒。(原缺出处。明抄本、陈校本作出《酉阳杂俎》)

避役

南中有虫名避役,应一日十二辰。其虫状如蛇医,脚长,色青赤,肉鬣。暑月时见于篱壁间,俗见者多称意事。其首倏忽更变,为十二辰状。段成式再从兄寻常睹之。(出《酉阳杂俎》)

蜳蝺

蜳蝺形如蝉,其子如虫,著(“著”原作“者”,据明抄本改。)草叶。得其子则母飞来就之,煎食,辛而美。(出《酉阳杂俎》)

灶马

灶马状如促织,稍大,脚长,好穴于灶侧。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出《酉阳杂俎》)

谢豹

虢州有虫名谢豹,常在深土中,司马裴沈子尝掘穴获之。小类虾蟆,而圆如球。见人,以前两脚交覆首,如羞状。能穴地如鼢鼠,顷刻深数尺。或出地,听谢豹鸟声,则脑裂而死,俗因名之。(出《酉阳杂俎》)

碎车虫

碎车(赤即反)虫状如唧聊,苍色,好栖高树上,其声如人吟啸。终南有之。(出《酉阳杂俎》)

度古

则断。常趁蚓,蚓不复动,乃上蚓掩之,良久蚓化,唯腹泥如涎。有毒,鸡食则死。俗呼土盅。(出《酉阳杂俎》)

雷蜞

雷蜞大如蚓,以物触之,及蹙缩,圆转若鞠。良久引首,鞠形渐小,复如蚓焉。或云,啮人毒甚。(出《酉阳杂俎》)

腹育

蝉未脱时名腹育,相传言蛣蜣所化。秀才韦翾庄在杜曲,尝冬中掘树根,见腹育附于朽处,怪之。村人言蝉固朽木所化也。翾因剖一视之,腹中犹实烂木。(出《酉阳杂俎》)

蛱蝶

蛱蝶,尺蠖茧所化也。秀才顾非熊少时,尝见郁栖中坏绿裙幅,旋化为蝶。工部员外郎张周封言,百合花合之,泥其隙,经宿,化为大蝴蝶。(出《酉阳杂俎》)

蚁,秦中多巨黑蚁,好斗,俗呼为马蚁。次有色窃赤者细蚁,中有黑迟钝,力举等身铁。有窃黄者,最有兼弱之智。段成式儿戏时,常以棘刺摽蝇,直其来路,此蚁触之而返。或去穴一尺或数寸,入穴中者,如索而出,疑有声而相召也。其行每六七,有大首者间之,整若队伍。至徙蝇时,大首者或翼或殿,如备异蚁状也。(出《酉阳杂俎》)

蚁楼

程执恭在易定野中,见(“见”字原缺,据明抄本补。)蚁楼,高二尺余。(出《酉阳杂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七-昆虫五-译文

张景蛇医山蜘蛛虫变蝎化虱建草法通登封士人

张景是平阳人,擅长射箭,担任本郡的副将。张景有一个女儿,年龄大约十六七岁,非常聪明伶俐,她的父母非常疼爱她,让她住在侧室。一天晚上,女儿独自一人住在里面,还没睡熟,忽然看到有人推门进来。不久,看到一个人穿着白衣,长得丰满,斜靠在女儿的床上。女儿害怕是盗贼,不敢回头看。白衣人又向前逼近,笑着,女儿更加害怕,还担心他是妖怪。于是她大声说:“您难道不是盗贼吗?如果不是,那您也是其他类的人。”白衣人笑着说:“您误解了,我并不是盗贼,您说我不是人,这难道不是更过分吗!我本来是齐国人曹氏的儿子,您说我长得英俊,难道您不知道吗?虽然您拒绝了我,但我还是住在您的屋子里。”说完,他就躺在了床上,也睡了。女儿很讨厌他,不敢偷偷看他,直到天快亮才离开。第二天晚上又来了,女儿更加害怕。第三天,女儿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说:“这一定是妖怪。”于是命令拿出一把金锥,在锥尖穿上线,并且磨得锋利,交给女儿。教导她说:“妖怪来了,就用这个来对付它。”当天晚上,妖怪又来了,女儿勉强用话安抚它,妖怪果然说话很和善。半夜时分,女儿偷偷用锥子刺它的脖子,妖怪突然跳起来大声呼喊,拖着线走了。第二天,女儿告诉父亲,命令仆人追踪它的踪迹,走出屋子几十步,到了一棵古树下,发现一个洞,绳子就穿在洞里。于是挖下去,深度不到几尺,果然发现一只大约一尺多长的蛐蛐,锥子刺中了它的脖子,原来这就是所说的齐国人曹氏的儿子。张景立刻杀死了它,从此就再也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出自《宣室志》)

蛇医

王彦威在汴州担任镇守的第二年,夏天发生了旱灾。当时袁王傅李玘经过汴州,因为宴会。王彦威担心旱灾,李玘喝醉了说:“想要下雨很容易,可以找来四头蛇医,准备两个十石的大瓮,每个瓮里装满水,把两条蛇医放在水面上,盖上木盖,用泥密封,分别放在热闹的地方。在瓮前设宴烧香,挑选十岁以下的十几个小孩子,让他们拿着小青竹,昼夜不停地敲击瓮,不能停下来。”王彦威按照他的话做了,结果一天下了两次雨,下了几百里。旧时传说,龙和蛇医是亲家。(出自《酉阳杂俎》)

山蜘蛛

相传裴旻在山中行走时,遇到一只山蜘蛛,它垂下的丝就像一块布,几乎要碰到裴旻。裴旻拉弓射开了它,蜘蛛像车轮一样大,于是他剪断了蜘蛛丝几尺,收了起来。他的部下有金疮的人,剪下方寸大小的蜘蛛丝贴在伤口上,血立刻就止住了。(出自《酉阳杂俎》)

虫变

河南少尹韦绚年轻时,曾在夔州江边看到一只奇怪的虫子。最初他怀疑是一根荆棘,随从惊讶地说:“这虫子有灵性,不能冒犯它,否则可能会引起风雨。”韦绚试着踩地惊动它,虫子飞起,伏在地上就像消失了,仔细看地上,就像石脉一样。过了一会儿,虫子又慢慢起来,就像原来一样,每根刺上都有一个爪子,突然钻进草里,像箭一样快地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出自《酉阳杂俎》)

蝎化

背负着大虫的蝎子,多数会变成蝎子。蝎子常常背着虫子,段成式曾经看到一只蝎子背着十多个虫子,虫子颜色还是白色,大小像稻粒。他还曾经听到张希复说,陈州古仓库有蝎子,形状像钱,蛰人必死,江南以前没有。(出自《酉阳杂俎》)

虱建草

旧时传说,虱子病,喝赤龙所浴的水就能治愈。虱子讨厌水银,有人被虱子咬了,即使穿着香衣沐浴也不能治愈,只有水银才能去除。道士崔白说,荆州秀才张告曾经摸到两只虱子。还有一种草生长在山脚下的湿润处,叶子像百合,对生,独茎,茎微微发红,高一二尺,名叫虱建草,能去除虱子。(出自《酉阳杂俎》)

法通

荆州有一个叫法通的帛师,原本是安西人,年轻时在东天出家。他说蝗虫腹下有梵文,有的从天上下来。等到忉利天的梵天来,西域的人验证这些字,制作了本天坛的法器来禳解。现在蝗虫头部有王字,这本来就可以理解。有人说鱼子变成了蝗虫,这接近事实。旧时说虫子吃谷物,是官吏造成的,侵扰百姓,虫子才吃谷物。虫子身体黑头红,是武官;头黑身红,是文官。(出自《酉阳杂俎》)

登封士人

唐朝时有一个士人客居他乡十多年,回到自己的庄园,庄园位于登封县。深夜,士人还没睡着。忽然看到墙角下有火星,最初像萤火虫,渐渐明亮起来,像弹丸一样大,飞向四周,逐渐降低,来回转动。离士人只有一尺多远。仔细看光中,有一个女子,戴着发簪,穿着红衫绿裙,摇头摆臂,非常可爱。士人伸手去抓,原来是老鼠屎,像鸡蛋一样大。打开一看,有虫子,头红身青,杀死了它。(出自《酉阳杂俎》)

虱征

相传人将要死了,虱子会离开身体。有人说,从病床前取病人的虱子可以预测病情。病情好转,虱子会向病人靠近,如果背对病人,那就意味着病人将要死去。(出自《酉阳杂俎》)

壁镜

有一天,江枫亭聚会,大家谈论偏方。段成式记载了治疗壁镜的方法,使用白矾。再次拜访许君,使用桑树灰汁,三次沸腾,取汁,用白矾做成膏药,涂抹在疮口上就会好转,同时也能治疗蛇毒。从商州、邓州、襄州,有很多壁镜,毒人必死。(身体扁平,有五只脚的是壁镜)在座的客人有人说,年纪大了就不应该杀蛇。(出自《酉阳杂俎》)

大蝎

安邑县北门,当地人传说,有一只蝎子像琵琶一样大,每次出来,不毒人,但人们还是很害怕。它的灵性已经积累了很多年。(出自《传载》)

红蝙蝠

刘君说,南中红蕉花开放的时候,有红蝙蝠聚集在花中,南方人称之为红蝙蝠。(出自《酉阳杂俎》)

青蚨

青蚨像蝉但稍微大一点,味道辛辣,可以食用。每次产子,都会依附在草叶上,大小像蚕子。人们把子带回家,它的母亲也会飞来,无论远近,母亲一定能找到它。然后各自在小布巾上放一些小钱,埋在向东的阴暗墙下,三天后挖开,就用母亲的血涂在小钱上,就像之前一样。每次买卖东西,先用子,子就会回到母亲那里;用母亲的,母亲就会回到子那里。这样轮流,不知疲倦。如果买金银珍宝,钱就不会回来。青蚨,又名鱼伯。(出自《穷神秘苑》)

滕王图

有一天,紫极宫聚会。秀才刘鲁封说,曾经看到滕王的《蜂蝶图》。有名的是江夏斑,大海眼,小海眼,村里来,菜花子。(出自《酉阳杂俎》)

异蜂

异蜂,有蜂的样子像蜡蜂,稍微大一点,飞行迅速。喜欢圆形裁剪树叶,卷入木头的空洞和墙壁的缝隙中做窝。段成式曾经翻墙寻找,每片卷起来的叶子中,都装满了不干净的东西。有人说,它们将要变成蜜。(出自《酉阳杂俎》)

寄居

寄居虫,像螺一样有脚,形状像蜘蛛。本来没有壳,进入空螺壳中,带着它行走,碰到东西就缩起脚,就像螺壳关闭一样。用火烤它,它就逃跑了,才知道它是寄居的。(出自《酉阳杂俎》)

异虫:温会在江州,和宾客一起看打鱼。一个渔夫突然上岸狂奔,温会问他,他只是反手指向背后,不能说话。渔夫脸色黑,仔细一看,有一个像黄叶一样的东西,大约一尺多长,上面遍布眼睛,咬也咬不动。温会让人烧它,才掉下来。每个眼睛下面,都有一个像钉子一样的嘴。渔夫因此出血数升而死,没有人认识这种东西。(出自《酉阳杂俎》)

蝇:长安秋天有很多苍蝇。段成式曾经一天读五卷百家书,被苍蝇打扰得很厉害,碰到眼睛就看不见字,驱赶也驱赶不掉。偶然打死一只,仔细一看,翅膀很像是蝉,头顶很像是蜜蜂。它们喜欢在腐烂的东西上活动,喜欢吃酒肉。观察它们的头部和翅膀。有苍色的声音雄壮,背上有金色斑点声音清亮,听声音可以知道它们在翅膀上。青色的能破坏东西,大的头部像火。有人说,大麻蝇是由芋头根变化而来的。(出自《酉阳杂俎》)

壁鱼:补阙张周封说,曾经看到墙上的白瓜子变成了白鱼。因此知道列子说的腐烂瓜变成鱼的意义。(出自《酉杂俎》)

天牛虫:天牛虫,是黑色的甲虫。长安夏天,这种虫子有时从篱笆墙或墙壁间出来,必定要下雨。段成式七次验证,都应验了。(出自《酉阳杂俎》)

白蜂窠:白蜂窠,段成式在修行里的私宅,有几亩果园。壬戌年,有像麻子一样的蜜蜂,用蜂胶和土筑巢,在庭院前的屋檐下,大小像鸡蛋,颜色正白,非常可爱。家中的弟弟讨厌它,把它毁了。那年的冬天,果树上果实累累,手脚却出了问题。《南史》说宋明帝讨厌白色的门。《金楼子》说子婚日,刮起大风下起大雪,帷幕变成了白色,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但知道人们很久以来就忌讳白色了。(出自《酉阳杂俎》)

毒蜂:岭南有毒菌,夜晚发光,经过雨后腐烂,变成了大蜜蜂。颜色是黑色,喙像锯子,长三分多。夜晚进入人的耳鼻中,能切断人的神经。(出自《酉阳杂俎》)

竹蜂:蜀中有竹蜜蜂,喜欢在野竹上筑巢。巢的大小像鸡蛋,有蒂,长一尺左右。巢和蜜都是深紫色,非常可爱,甜度是普通蜜的几倍。(出自《酉阳杂俎》)

水蛆:南中的水溪涧中有很多这种虫子,长一寸多,颜色是黑色。夏天深了,变成蚊子,叮人非常毒。(出自《酉阳杂俎》)

水虫:象浦的河滩上有水虫,吃木头和船,几十天后船就坏了。虫子非常小。(出自《酉阳杂俎》)

抱抢:水虫的形状像屎壳郎,大肚子下面有刺和棘针,蛰人有毒。(原缺出处。明抄本、陈校本作出《酉阳杂俎》)

避役:南中有一种叫避役的虫子,应一天十二个时辰。这种虫子形状像蛇医,脚长,颜色青赤,有肉鬣。夏天出现在篱笆和墙壁间,看到的人都说吉祥。它的头会突然变化,变成十二个时辰的样子。段成式的再从兄寻常曾经看到过。(出自《酉阳杂俎》)

蜳蝺:蜳蝺形状像蝉,它的幼虫像虫子,附着在草叶上。如果得到它的幼虫,母虫就会飞来,用火烤了吃,味道辛辣而美味。(出自《酉阳杂俎》)

灶马:灶马的形状像蟋蟀,稍微大一点,脚长,喜欢在灶的侧面打洞。俗语说灶有马,是足食的预兆。(出自《酉阳杂俎》)

谢豹:虢州有一种叫谢豹的虫子,经常在深土中,司马裴沈的儿子曾经挖洞找到它。它的小型像青蛙,但圆得像球。见到人,用前面的两只脚交叉覆盖头部,像害羞的样子。它能像鼢鼠一样打洞,一会儿就能挖深几尺。有时出土,听到谢豹鸟的声音,就会脑裂而死,因此人们给它取了这个名字。(出自《酉阳杂俎》)

碎车虫:碎车虫的形状像唧唧,颜色是青色,喜欢栖息在高树上,它的声音像人吟唱。在终南山有这种虫子。(出自《酉阳杂俎》)

度古:断则断。常常追赶蚯蚓,蚯蚓不再动,就上去覆盖住它,过了很久,蚯蚓变成了土盅,有毒,鸡吃了就会死。俗语称它为土盅。(出自《酉阳杂俎》)

雷蜞:雷蜞像蚯蚓一样大,被东西碰到或者挤压时,会蜷缩成圆形,像球一样。过了一会儿,它伸直头部,圆形逐渐变小,又像蚯蚓了。有人说,它咬人非常毒。(出自《酉阳杂俎》)

腹育:蝉未脱壳时叫腹育,相传说是屎壳郎变的。秀才韦翾在杜曲的庄园里,冬天挖树根时,看到腹育附着在朽木上,感到奇怪。村里人说蝉本来就是朽木变的。韦翾于是剖开一看,腹中还有未腐烂的木头。(出自《酉阳杂俎》)

蛱蝶:蛱蝶,是尺蠖茧变化而来的。秀才顾非熊小时候,曾经看到腐朽的绿色窗帘,转眼间变成了蝴蝶。工部员外郎张周封说,百合花合在一起,用泥堵住缝隙,过了一夜,变成了大蝴蝶。(出自《酉阳杂俎》)

蚁:蚁,秦中有很多大黑蚁,喜欢打架,俗称为马蚁。其次是红色的小蚁,力量可以举起和自身一样重的铁。还有黄色的,最有智慧。段成式小时候,经常用荆棘刺苍蝇,直接挡住它的来路,这种蚁碰到就会返回。或者退后一尺或几寸,进入洞穴的,就像用绳子拉出来一样,好像有声音召唤它们。它们的行进常常是六七个一群,中间有一个大头的,整齐得像队伍。到迁移苍蝇的时候,大头的蚂蚁有的在前方有的在后方,像是在准备应对不同的蚂蚁一样。(出自《酉阳杂俎》)

蚁楼:程执恭在易定的野外,看到蚂蚁楼,高有两尺多。(出自《酉阳杂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七-昆虫五-注解

张景:张景,指平阳人张景,以善射闻名,曾是本郡的裨将。

蛇医:蛇医,古代传说中的以蛇为药或治疗疾病的人。

山蜘蛛:山蜘蛛,传说中的大型蜘蛛,其丝如匹布。

虫变:虫变,指昆虫或小动物的变化,有时用于比喻或神话故事中的情节。

蝎化:蝎化,指蝎子繁殖的过程,有时也用于比喻或神话故事中的情节。

虱建草:虱建草,一种能去除虱子的草药。

法通:法通,指荆州的一位名叫法通的帛师,擅长一些神秘的法术。

登封士人:登封士人,指居住在登封县的士人。

虱征:虱征,指人将死时虱子会离开身体的说法,有时用于占卜或迷信。

壁镜:壁镜,古代一种治疗疮口和蛇毒的药物。

大蝎:大蝎,指体型巨大的蝎子。

红蝙蝠:红蝙蝠,一种红色的蝙蝠,有时用于民间传说。

青蚨:青蚨,一种昆虫,传说中可以用来进行交易。

滕王图:滕王图,指滕王所绘制的蜂蝶图。

异蜂:异蜂,指形态或习性不同于一般蜜蜂的蜂。

寄居:寄居,指生物寄生于其他生物体内或体表。

寄居之虫:寄居之虫指的是一种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或体表的生物,如螺蛳等软体动物,它们通常没有自己的壳,而是寄居在宿主的壳中。

螺:螺是一种软体动物,通常生活在水中,身体柔软,有壳保护。

蜘蛛:蜘蛛是一种节肢动物,有八条腿,以捕食昆虫为生。

壳:壳是某些动物用来保护身体的外壳,如螺的贝壳。

空螺壳:空螺壳是指被螺蛳抛弃或脱落的空贝壳。

火炙:火炙是指用火烤炙食物或物品的过程。

酉阳杂俎:酉阳杂俎是唐代段成式所著的一部志怪小说集,记载了许多奇异的生物和现象。

异虫:异虫指的是形态或习性与其他昆虫不同的昆虫。

温会:温会是一个人名。

江州:江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江西省。

打鱼:打鱼是指捕捞鱼类。

渔子:渔子是指渔民的儿子或年轻的渔民。

眼:眼在这里指的是昆虫的眼睛。

啮:啮是指用牙齿咬。

段成式:段成式是唐代文学家,也是《酉阳杂俎》的作者。

百家:百家是指古代的诸多学派和思想流派。

蝇:蝇是指苍蝇,一种常见的昆虫。

壁鱼:壁鱼是一种生活在墙壁上的鱼类,可能是指某些水生昆虫。

补阙张周封:补阙张周封是一个人名,补阙是官职名。

列子:列子是古代著名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朽瓜:朽瓜是指腐烂的瓜。

天牛虫:天牛虫是一种黑色的甲虫,通常与天气变化有关。

白蜂窠:白蜂窠是指白色的蜂巢。

岭南: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地区。

毒蜂:毒蜂是指有毒的蜜蜂。

竹蜂:竹蜂是指生活在竹子上的蜜蜂。

水蛆:水蛆是指生活在水中的蛆虫。

水虫:水虫是指生活在水中的昆虫或动物。

抱抢:抱抢是一种水生昆虫,有毒。

避役:避役是一种能够模仿十二时辰的昆虫。

蜳蝺:蜳蝺是一种昆虫,其幼虫生活在草叶上。

灶马:灶马是一种生活在灶边的昆虫,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谢豹:谢豹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昆虫,能够模仿鸟声。

碎车虫:碎车虫是一种生活在树上的昆虫,其声音像人吟唱。

度古:度古是一种有毒的昆虫,能够使鸡中毒。

雷蜞:雷蜞是一种大型的昆虫,能够蜷缩成球状。

腹育:腹育是指蝉在未脱壳时的状态。

蛱蝶:蛱蝶是一种蝴蝶,由尺蠖茧化而来。

蚁:蚁是指蚂蚁,一种社会性昆虫。

蚁楼:蚁楼是指蚂蚁建造的巢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七-昆虫五-评注

蚁楼

程执恭在易定野中,见(“见”字原缺,据明抄本补。)蚁楼,高二尺余。(出《酉阳杂俎》)

此段文字描述了一种名为蚁楼的昆虫建筑。‘程执恭在易定野中,见蚁楼,高二尺余’揭示了蚁楼的形态和大小,反映了古人对于昆虫建筑的关注和记录。整段文字通过对蚁楼的描述,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记录。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七-昆虫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08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