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神仙四-原文
王子乔凤纲琴高鬼谷先生萧史徐福王母使者月支使者卫叔卿张楷阳翁伯
王子乔
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岭。望之不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立祠于缑氏及嵩山。(出《列仙传》)
凤纲
凤纲者,渔阳人也。常采百草花,以水渍封泥之。自正月始,尽九月末止,埋之百日,煎九火。卒死者,以药内口中,皆立活。纲常服此药,至数百岁不老。后入地肺山中仙去。(出《神仙传》)
琴高
琴高者,赵人也,以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郡间,二百余年。后辞入涿水中取龙子,与弟子期之曰:“皆洁斋,候于水旁,设祠屋。”果乘赤鲤来,坐祠中,且(且原作旦,据明抄本改)有万人观之。留一月余,复入水去。(出《列仙传》)
鬼谷先生
鬼谷先生,晋平公时人,隐居鬼谷,因为其号。先生姓王名利,亦居清溪山中。苏秦、张仪,从之学纵横之术。二子欲驰骛诸侯之国,以智诈相倾夺,不可化以至道。夫至道玄微,非下才得造次而传。先生痛其道废绝,数对苏、张涕泣,然终不能寤。苏、张学成别去,先生与一只履,化为犬,北引二子即日到秦矣。先生凝神守一,朴而不露。在人间数百岁,后不知所之。秦皇时,大宛中多枉死者横道,有鸟御草以覆死人面,遂活。有司上闻,始皇遣使赉草以问先生。先生曰:“巨海之中有十洲,曰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长洲二字原缺,据黄本补)元洲、流洲、光生洲、凤麟洲、聚窟洲、此草是祖洲不死草也。生在琼田中,亦名养神芝。其叶似菰,不丛生,一株可活千人耳。(出《仙传拾遗》)
萧史
萧史不知得道年代,貌如二十许人。善吹箫作鸾凤之响。而琼姿炜烁,风神超迈,真天人也。混迹于世,时莫能知之。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弄玉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十数年,吹箫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饮不食,不下数年。一旦,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秦为作凤女祠,时闻箫声。今洪州西山绝顶,有箫史仙坛石室,及岩屋真像存焉。莫知年代。(出(仙传拾遗))
徐福
徐福,字君房,不知何许人也。
秦始皇时,大宛中多枉死者横道,数有鸟衔草,覆死人面,皆登时活。有司奏闻始皇,始皇使使者赉此草,以问北郭鬼谷先生。云是东海中祖洲上不死之草,生琼田中,一名养神芝,其叶似菰,生不丛,一株可活千人。始皇于是谓可索得,因遣福及童男童女各三千人,乘楼船入海。寻祖洲不返,后不知所之。
逮沈羲得道,黄老遣福为使者,乘白虎车,度世君司马生乘龙车,侍郎薄延之乘白鹿车,俱来迎羲而去。由是后人知福得道矣。
又唐开元中,有士人患半身枯黑,御医张尚容等不能知。其人聚族言曰:“形体如是,宁可久耶?闻大海中有神仙,正当求仙方,可愈此疾。”宗族留之不可,因与侍者,赉粮至登州大海侧,遇空舟,乃赉所携,挂帆随风。可行十余日,近一孤岛,岛上有数百人,如朝谒状。须臾至岸,岸侧有妇人洗药,因问彼皆何者。妇人指云:“中心床坐,须鬓白者,徐君也。”又问徐君是谁。妇人云:“君知秦始皇时徐福耶?”曰:“知之。”“此则是也。”
顷之,众各散去,某遂登岸致谒,具语始末,求其医理。徐君曰:“汝之疾,遇我即生。”初以美饭哺之,器物皆奇小,某嫌其薄。君云:“能尽此,为再飨也,但恐不尽尔。”某连啖之,如数瓯物致饱。而饮亦以一小器盛酒,饮之致醉。
翌日,以黑药数丸令食,食讫,痢黑汁数升,其疾乃愈。某求住奉事。徐君云:“尔有禄位,未宜即留,当以东风相送,无愁归路遥也。”复与黄药一袋,云:“此药善治一切病,还遇疾者,可以刀圭饮之。”
某还,数日至登川,以药奏闻。时玄宗令有疾者服之,皆愈。(出《仙传拾遗》及《广异记》)
王母使者
汉武帝天汉三年,帝巡东海,祠恒山,王母遣使献灵胶四两,吉光毛裘。武帝以付外库,不知胶、裘二物之妙也,以为西国虽远,而贡者不奇,使者未遣之。帝幸华林苑,射虎兕,弩弦断。使者时随驾,因上言,请以胶一分,以口濡其胶,以续弩弦。帝惊曰:“此异物也。”乃使武士数人,对牵引之,终日不脱,胜未续时也。胶青色,如碧玉。吉光毛裘黄白,盖神马之类。裘入水终日不沉,入火不焦。帝悟,厚赂使者而遣去。集弦胶出自凤驎洲,洲在西海中,地面正方,皆一千五百里,四面皆弱水绕之。上多凤驎,数万为群。煮凤喙及驎角,合煎作胶,名之“集弦胶”,一名“连金泥”。弓弩已断之弦,刀剑已断之铁,以胶连续,终不脱也。(出《仙传拾遗》)
月支使者
汉延和三年春,武帝幸安定。西胡月支国王遣使献香四两,大如雀卵,黑如桑椹。帝以香非中国所乏,以付外库。
又献猛兽一头,形如五六十日犬子,大如狸,其毛黄色。国使将以呈帝,帝见使者抱之以入,其气秃悴,尤怪其所贡之非。问使者曰:“此小物,何谓猛兽?”
使者对曰:“夫威加于百禽者,不必计其大小。
是以神驎为巨象之王,凤凰为大鹏之宗,亦不在巨细也。
臣国此去三十万里,常占东风入律,百旬不休;青云干吕,连月不散者。
中国将有好道之君矣。
我国王将仰中土而慕道风,薄金玉而厚灵物。
故搜奇蕴而索神香,步天林而请猛兽,乘肥车而济弱水,策骥足以度飞沙。
契阔途径,艰苦蹊路,于今十三年矣。
神香辟夭残之死疾,猛兽却百邪之魍魉。
夫此二物者,实济众生之至要,助至化而升平。
岂图陛下,乃不知贵乎!是臣国占风之谬也。
今日仰鉴天姿,乃非有道之君也。
眼多视则贪恣,口多言则犯难,身多动则注贼,心多节则奢侈。
未有用此四多,而天下成治者也。
帝默然不平。
帝乃使使者敕猛兽发声,试听之。
使者乃指兽,令发一声,兽舔唇良久,忽如天雷霹雳之响。
又作,两目如礒磹之炎光,久乃止。
帝登时颠蹶,掩耳振动,不能自止。
侍者及武士皆失仗。
帝忌之,因以此兽付上林苑,令虎食之。
虎见兽,皆相聚屈迹如也。
帝恨使者言不逊,欲罪之。
明日,失使者及猛兽所在。
至始元元年,京城大疫,死者太半,帝取月支神香烧之于城内,其死未三日者皆活。
香气经三月不歇,帝信神香,乃秘录余香。
一旦函检如故,而失香也。
此香出于聚窟洲人鸟山,山上多树,与枫树相似,而香闻数里,名为返魂树。
亦能自作声,如群牛吼,闻之者心振神骇。
伐其木根,于玉釜中煮取汁,更以微火熟煎之,如黑粒状,令可丸,名为惊精香,或名振灵丸,或名返生香,或名振檀香,或名却死香,一种六名。
斯实灵物也。
(出《仙传拾遗》)
卫叔卿
卫叔卿者,中山人也。
服云母得仙。
汉仪凤二年,八月壬辰,孝武皇帝闲居殿上,忽有一人乘云车,驾白鹿,从天而下,来集殿前。
其人年可三十许,色如童子,羽衣星冠。
帝乃惊问曰:“为谁?”
答曰:“吾中山卫叔卿也。”
帝曰:“子若是中山人,乃朕臣也,可前共语。”
叔卿本意谒帝,谓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
而帝今云是朕臣也,于是大失望,默然不应。
忽焉不知所在。
帝甚悔恨,即遣使者梁伯至中山,推求叔卿,不得见。
但见其子名度世,即将还见。
帝问云:“汝父今在何所?”
对曰:“臣父少好仙道,尝服药导引,不交世事,委家而去,已四十余年。
云当入太华山也。”
帝即遣使者与度世共之华山,求寻其父。
到山下欲上,辄火,不能上也。
积数十日,度世谓使者曰:“岂不欲令吾与他人俱往乎。”
乃斋戒独上。
未到其岭,于绝岩之下,望见其父,与数人博戏于石上。
紫云蔚蔚于其上,白玉为床,又有数仙童执幢节,立其后。
度世望而载拜。
叔卿曰:“汝来何为?”
度世曰:“帝甚恨前日仓卒,不得与父言语,今故遣使者梁伯,与度世共来,愿更得见父也。”
叔卿曰:“前为太上所遣,欲诫帝以大灾之期,及救危厄之法,国祚可延。
而强梁自贵,不识真道,而反欲臣我,不足告语,是以去耳。
今当与中黄太乙共定天元,吾终不复往耳。”
度世曰:“不审向与父并坐是谁也?”
叔卿曰:“洪崖先生、许由、巢父、火低公、飞黄子、王子晋、薛容耳。
今世向大乱,天下无聊,后数百年间,土灭金亡。
汝归,当取吾斋室西北隅大柱下玉函,函中有神素书,取而按方合服之,一年可能乘云而行。
道成,来就吾于此。
勿得为汉臣也,亦不复为语帝。”
度世于是拜辞而去,下山见梁伯,不告所以。
梁伯意度世必有所得,乃叩头于度世,求乞道术。
先是度世与之共行,见伯情行温实,乃以语之。
梁伯但不见柱下之神方耳。
后掘得玉函,封以飞仙之香,取而饵服。
乃五色云母,遂合药服之,与梁伯俱仙去。
留其方与子,而世人多有得之者。
(出《神仙传》)
张楷
张楷字公超,有道术,居华山谷中。
能为五里雾。
有玉诀金匮之学,坐在立亡之道。
人学其术者,填门如市,故云雾市。
今华山有张超谷焉。
(出《仙传拾遗》)
阳翁伯
阳翁伯者,卢龙人也,事亲以孝。
葬父母于无终山,山高八十里,其上无水。
翁伯庐于墓侧,昼夜号恸,神明感之,出泉于其墓侧。
因引水就官道,以济行人。
尝有饮马者,以白石一升与之,令翁伯种之,当生美玉。
果生白璧,长二尺者数双。
一日,忽有青童乘虚而至,引翁伯至海上仙山,谒群仙。
曰:“此种玉阳翁伯也。”
一仙人曰:“汝以孝于亲,神真所感,昔以玉种与之,汝果能种之。
汝当夫妇俱仙,今此宫即汝他日所居也。
天帝将巡省于此,开礼玉十班,汝可致之。”
言讫,使仙童与俱还。
翁伯以礼玉十班,以授仙童。
北平徐氏有女,翁伯欲求婚。
徐氏谓媒者曰:“得白璧一双可矣。”
翁伯以白璧五双,遂婿徐氏。
数年,云龙下迎,夫妇俱升天。
今谓其所居为玉田坊。
翁伯仙去后,子孙立大石柱于田中,以纪其事。
(出《仙传拾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神仙四-译文
王子乔:王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喜欢吹笙,能吹出凤凰鸣叫的声音。他在伊洛之间游历,遇到道士浮丘公,被接到嵩山,一住就是三十多年。后来他在山上找到了桓良,告诉他说:‘告诉我的家人,七月七日我在缑氏山头等他们。’结果他骑着白鹤来到山上,停留在山岭上。人们望而不见,他举手向世人告别,几天后便离开了。后来在缑氏和嵩山都为他建立了祠堂。(出自《列仙传》)
凤纲:凤纲是渔阳人,经常采集各种花草,用水浸泡后封存。从正月开始,到九月结束,埋藏一百天,用九次火煎煮。如果花草枯死,将药放入口中,都能立刻复活。凤纲长期服用这种药,活了几百岁也不老。后来他进入地肺山中成仙。(出自《神仙传》)
琴高:琴高是赵国人,以弹琴为宋康王的舍人。他行涓、彭之术,在冀州涿郡之间游历了两百多年。后来他告别弟子,进入涿水中取龙子,告诉弟子们:‘你们都要清洁斋戒,在水边等待,设立祠堂。’他果然骑着赤鲤来到祠堂中,有成千上万的人围观。他停留了一个多月,又回到水中去了。(出自《列仙传》)
鬼谷先生:鬼谷先生是晋平公时的人,隐居在鬼谷,因此被称为鬼谷先生。他姓王名利,也住在清溪山中。苏秦、张仪从他那里学习纵横之术。这两个人想要奔走于诸侯国家之间,用智谋互相倾轧争夺,无法用至道来感化他们。至道玄妙深奥,不是普通人能够轻易传授的。先生痛心于至道的废弃,多次对着苏、张涕泣,但最终无法唤醒他们。苏、张学成后离开,先生给他们一只鞋子,鞋子变成了狗,引导他们立刻到达秦国。先生专心致志,朴实而不显露。他在人间活了数百年,后来不知去向。秦始皇时,大宛中有很多无辜的人横死在路上,有鸟用草覆盖死人的脸,死者便活了下来。官员上报给秦始皇,秦始皇派人带着这种草去问鬼谷先生。先生说:‘大海中有十洲,分别是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光生洲、凤麟洲、聚窟洲,这种草是祖洲的不死草,生长在琼田中,也叫做养神芝,叶子像茭白,不丛生,一株可以救活千人。’(出自《仙传拾遗》)
萧史:萧史不知道得道的年代,看起来像是二十多岁的人。他擅长吹箫,能吹出鸾凤的声音。他风度翩翩,神采飞扬,仿佛是天神。他在世间隐居,没有人能认出他。秦穆公有女儿叫弄玉,擅长吹箫,秦穆公将弄玉嫁给了他。于是萧史教弄玉吹出凤凰的声音。住了十多年,弄玉吹出的箫声像凤凰一样,凤凰来到他们的屋子里。秦穆公为他们建造了凤台,夫妇俩住在上面,不饮食,不下楼数年。有一天,弄玉骑着凤凰,萧史骑着龙,升天而去。秦穆公为他们建造了凤女祠,时常能听到箫声。现在洪州西山的绝顶,有萧史仙坛的石室和岩屋真像。(出自《仙传拾遗》)
徐福:徐福,字君房,不知道是哪里的人。
王母使者:汉武帝天汉三年,武帝巡游东海,祭祀恒山,王母派使者献上灵胶四两和吉光毛皮。武帝将它们放在外库中,不知道这两样东西的奇妙之处,认为西国虽然遥远,但进贡的东西并不奇特,所以没有派遣使者去迎接。武帝在华林苑射虎和犀牛,弓弦断了。使者当时随行,便建议用灵胶中的一分来接续弓弦。武帝惊讶地说:‘这是异物。’于是派了几名武士,对拉弓弦,一整天都没有脱落,比没有接续的时候还要坚韧。灵胶呈青色,像碧玉。吉光毛皮黄色,是神马之类的物品。皮子放入水中一整天都不会沉,放入火中也不会烧焦。武帝明白了,丰厚地酬谢了使者后让他离开。集弦胶出自凤驎洲,洲在西海中,地面是正方形,每边一千五百里,四面都有弱水环绕。洲上有很多凤驎,数万只一群。用凤的喙和驎的角合煮成胶,叫做‘集弦胶’,也叫做‘连金泥’。用这种胶接续断裂的弓弦和刀剑,永远都不会脱落。(出自《仙传拾遗》)
月支使者:汉延和三年春天,武帝巡幸安定。西胡月支国王派使者献上香四两,大小像雀蛋,颜色像桑椹一样黑。武帝认为这种香在中国并不罕见,就把它放在了外库中。使者又献上一头猛兽,形状像五六十天的狗崽,大小像狸猫,毛色是黄色的。使者打算将猛兽献给武帝,武帝看到使者抱着它进来,觉得非常奇怪,觉得他所献的东西并不珍贵。问使者说:‘这个小东西,怎么叫做猛兽?’
使者回答说:“威严施加于百禽之上,不必考虑它们的大小。因此,神驎被视为巨象之王,凤凰被视为大鹏之宗,不在乎它们的大小。我国离这里三十万里,常常占得东风入律,连续百旬不停;青云干吕,连月不散。中国将会有好道的君主了。我国国王将仰望中原而向往道风,轻视金玉而重视灵物。因此,我们搜集奇珍异宝和神香,踏遍天林寻找猛兽,乘坐肥车渡过弱水,用骏马之足穿越飞沙。历经艰难曲折的途径,已经十三年了。神香可以驱散夭折的疾病,猛兽可以抵御百邪的魍魉。这两样东西,实在是救济众生的关键,有助于达到至化而升平。陛下竟然不知道它们的珍贵!这是我国占风的错误。今天仰望您的天姿,您并非有道之君。眼睛看得太多就会贪婪,嘴巴说得太多就会遇到困难,身体动得太多就会招致贼人,心机太多就会奢侈,从未有用这四多而使天下治理好的。”
皇帝沉默不悦。皇帝于是让使者命令猛兽发声,试听一下。使者指向猛兽,让它发出一声,猛兽舔了舔嘴唇很久,突然发出如天雷霹雳的声响。又发出声音,两只眼睛如燃烧的火焰,久久才停止。
皇帝立刻跌倒,掩耳颤抖,无法自控。侍者和武士都失去了武器。皇帝对此感到忌惮,于是将这只兽送到了上林苑,让老虎吃掉。老虎见到兽,都聚集在一起像是在行礼。
皇帝恨使者言语不逊,想要惩罚他。第二天,使者和大兽都消失了。
到了始元元年,京城发生大瘟疫,死者大半,皇帝取月支神香在城内焚烧,那些死没三天的人全都活了过来。香气经过三个月不散,皇帝相信了神香,于是秘密地记录下剩余的香料。一天,香料被装在原来的盒子里,却丢失了。
这种香来自聚窟洲人鸟山,山上多树,与枫树相似,香气能闻到数里远,名叫返魂树。它也能自己发出声音,如群牛吼叫,听到的人心惊胆战。砍下它的树根,在玉釜中煮取汁液,再用微火煮熟,呈黑粒状,可以制成药丸,名叫惊精香,或名振灵丸,或名返生香,或名振檀香,或名却死香,一种香料有六个名字。这确实是灵物。(出自《仙传拾遗》)
卫叔卿
卫叔卿是中山人。他服用云母而得道。
汉仪凤二年,八月壬辰,孝武皇帝闲居在殿上,忽然有一个人乘云车,驾着白鹿,从天而降,来到殿前。这个人大约三十岁左右,脸色像童子一样,穿着羽衣戴着星冠。皇帝惊讶地问道:“你是谁?”他回答说:“我是中山的卫叔卿。”皇帝说:“你如果是中山人,是我的臣子,可以上前一起说话。”叔卿本想拜见皇帝,认为皇帝好道,见到他一定会给予优待。但皇帝现在说他是我的臣子,于是非常失望,沉默不语。突然间,他不知去向。
皇帝非常后悔,立即派遣使者梁伯到中山,寻找叔卿,但没有找到。只见到他的儿子度世,就将他带回。皇帝问他:“你父亲现在在哪里?”他回答说:“我父亲年轻时喜欢仙道,曾经服药导引,不问世事,离家已经四十多年了。他应该进入太华山了。”皇帝立即派遣使者与度世一起前往华山,寻找他的父亲。到达山下准备上山时,突然起火,无法上山。
过了几十天,度世对使者说:“难道不想让我和其他人一起去吗?”于是他斋戒独自上山。
还没到达山岭,在绝壁之下,他看到他的父亲,和几个人在石头上玩棋。紫云在其上缭绕,有白玉做成的床,还有几个仙童拿着旗帜,站在他们后面。度世远远地鞠躬行礼。
叔卿说:“你来干什么?”
度世说:“皇帝非常后悔前些日子匆忙,没有能够与父亲说话,现在特意派遣使者梁伯,和我一起来,希望再次见到父亲。”
叔卿说:“之前是太上老君派遣的,想要用大灾的期限和救危难的方法来告诫皇帝,可以使国运延长。但皇帝自大而傲慢,不懂得真正的道,反而想要臣服于我,不值得告诉他,所以离开了。现在我将与中黄太乙一起确定天元,我再也不回去了。”
度世说:“不知道之前和父亲一起坐着的是谁?”
叔卿说:“洪崖先生、许由、巢父、火低公、飞黄子、王子晋、薛容。”他说:“现在世道大乱,天下无聊,未来几百年间,土灭金亡。你回去后,应当取我斋室西北角的大柱下的玉函,函中有神素书,取来按照方子服用,一年后可以乘云而行。修成道果,来找我。不要做汉臣,也不要再对皇帝说这些话。”
度世于是拜别离去,下山见到梁伯,没有告诉他原因。梁伯认为度世一定有所收获,于是向度世磕头,请求传授道术。
之前度世和他一起行走时,看到梁伯性情温和诚实,于是将此事告诉了他。梁伯只是没有看到柱下的神方。后来挖到玉函,用飞仙之香封好,取来服用。服用后,与梁伯一起成仙而去。留下药方给他的儿子,而世人中也有很多人得到了这个药方。(出自《神仙传》)
张楷
张楷字公超,有道术,住在华山谷中。他能制造五里雾。有玉诀金匮之学,坐在立亡之道。学习他术的人,门庭若市,因此被称为云雾市。现在华山有张超谷。(出自《仙传拾遗》)
阳翁伯
阳翁伯是卢龙人,以孝顺著称。他在无终山安葬了父母,山上高八十里,上面没有水。翁伯在墓旁建屋,日夜哭泣,感动了神明,在墓旁涌出了泉水。他引水到官道,方便行人。曾经有饮马的人,给了他一升白石,让他种下,会生长出美玉。果然长出了几对长二尺的白璧。一天,突然有一个青衣童子从空中而来,将翁伯带到海上仙山,拜见群仙。说:“这种玉是阳翁伯种的。”一位仙人说:“你因为孝顺父母,感动了神明,以前给了你玉种,你果然能种出它。你应该夫妇一起成仙,现在这个宫殿就是你未来居住的地方。天帝将巡视这里,需要十班玉礼,你可以献上。”说完,让仙童和他一起回去。翁伯献上十班玉礼,交给仙童。北平徐氏有个女儿,翁伯想求婚。徐氏对媒人说:“只要得到一对白璧就可以了。”翁伯献上五对白璧,于是娶了徐氏。几年后,云龙降临,夫妇两人一起升天。现在称他们所居住的地方为玉田坊。翁伯成仙后,他的子孙在田中立了一根大石柱,以此纪念这件事。(出自《仙传拾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神仙四-注解
王子乔:王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传说中的人物,以吹笙作凤凰鸣著称,后成为仙人。
凤纲:凤纲是渔阳人,传说中以采百草花制药而长生不老,最终入地肺山中成仙。
琴高:琴高是赵地人,以鼓琴为生,后成为仙人,能乘赤鲤出入水中。
鬼谷先生:鬼谷先生是晋平公时人,隐居鬼谷,是纵横家苏秦、张仪的老师,传说中的人物。
萧史:萧史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善吹箫作鸾凤之响,与秦穆公之女弄玉成仙。
徐福:徐福是秦始皇时的人物,传说中奉命入海寻仙山,后不知所终。
王母使者:王母使者是传说中来自西王母的使者,携带神异物品,如灵胶和吉光毛裘。
月支使者:月支使者是古代月支国(今中亚地区)的使者,向汉武帝献上香和猛兽。
卫叔卿:卫叔卿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与鬼谷先生同列,但原文中未提供详细信息。
张楷:张楷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与徐福的故事有关,但原文中未提供详细信息。
阳翁伯:阳翁伯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与徐福的故事有关,但原文中未提供详细信息。
威加于百禽:威望施加于众多禽鸟,比喻权势或影响力极大。
神驎: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常用来比喻尊贵或强大。
凤凰: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和美好。
大鹏:传说中的巨大神鸟,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
神香:指具有神秘功效的香料,常用于宗教仪式或作为药物。
猛兽:指凶猛的野兽,这里可能指的是有特殊能力的神兽。
契阔途径:形容经历了长时间的旅行或艰难的历程。
至化而升平:指达到极高水平的文化和道德,国家进入和平繁荣的状态。
贪恣:贪婪放纵,形容人欲望过度。
犯难:遭遇困难或挑战。
注贼:指留意或警惕可能出现的敌人。
奢侈:过分讲究享受,浪费财物。
天姿:天生的资质或容貌。
失仗:失去武器或装备,形容震惊或恐慌。
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这里指饲养猛兽的地方。
月支神香:来自月支国(今中亚地区)的神秘香料。
聚窟洲:传说中的海外仙岛。
鸟山:传说中生长返魂树的仙山。
枫树:落叶乔木,叶子在秋季变为红色,常用于比喻秋天。
玉釜:玉制的锅,用于煮药或烹饪。
神素书:指具有神秘力量的符箓或经文。
道术:指修炼仙道所用的法术或技巧。
云母:一种硅酸盐矿物,古代常用于炼丹或制作仙药。
玉诀金匮:指深奥的仙道秘籍。
坐在立亡之道:指修炼时达到一种境界,仿佛坐立之间即可消失。
填门如市:形容门前热闹非凡,像市场一样拥挤。
无终山:传说中的山名,位于卢龙地区。
青童:指年轻的仙人。
礼玉:用于进贡或祭祀的玉器。
玉田坊:指阳翁伯成仙后居住的地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四-神仙四-评注
使者对曰:‘夫威加于百禽者,不必计其大小。’此句以比喻手法,表达了威望之重不在于其本身的大小,而是其影响力。‘神驎为巨象之王,凤凰为大鹏之宗,亦不在巨细也。’通过神兽的比喻,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与外在形式无关。
‘臣国此去三十万里,常占东风入律,百旬不休;青云干吕,连月不散者。’此处使者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国家地理位置的优越,以及与中国的深厚联系,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向往。
‘神香辟夭残之死疾,猛兽却百邪之魍魉。’通过神香和猛兽的描述,突出了这些灵物对世人的巨大益处,同时也暗示了使者国家对于这些灵物的重视。
‘夫此二物者,实济众生之至要,助至化而升平。’使者强调了神香和猛兽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认为它们是至关重要的。
‘岂图陛下,乃不知贵乎!是臣国占风之谬也。’使者的话语中流露出对皇帝不理解这些灵物价值的失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国家对于灵物的重视。
‘今日仰鉴天姿,乃非有道之君也。’使者对皇帝的评价,从侧面反映了使者对于有道之君的理解,即应该重视道德与灵物。
‘眼多视则贪恣,口多言则犯难,身多动则注贼,心多节则奢侈,未有用此四多,而天下成治者也。’此句通过对四个方面的描述,揭示了治理国家的不二法门,即避免贪婪、多言、多动和奢侈。
‘帝默然不平。’皇帝的沉默不平,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不满。
‘帝乃使使者敕猛兽发声,试听之。’皇帝试图通过让猛兽发声来验证其真实性和价值。
‘使者乃指兽,令发一声,兽舔唇良久,忽如天雷霹雳之响。’此句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猛兽发声的震撼场面,同时也反映了使者对于皇帝的忠诚。
‘帝登时颠蹶,掩耳振动,不能自止。’皇帝的惊慌失措,凸显了猛兽声音的威力。
‘侍者及武士皆失仗。’皇帝的侍者和武士因惊吓而失态,进一步强调了猛兽的威慑力。
‘帝恨使者言不逊,欲罪之。’皇帝对使者的不满和惩罚,反映了皇帝的权威和对于不敬者的零容忍。
‘明日,失使者及猛兽所在。’此句暗示了使者可能已经离开了,同时也为故事留下了悬念。
‘至始元元年,京城大疫,死者太半,帝取月支神香烧之于城内,其死未三日者皆活。’此句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件,展示了神香的功效,以及皇帝对神香的信任。
‘此香出于聚窟洲人鸟山,山上多树,与枫树相似,而香闻数里,名为返魂树。’此句介绍了神香的来源和特性,增强了其神秘感。
‘伐其木根,于玉釜中煮取汁,更以微火熟煎之,如黑粒状,令可丸,名为惊精香,或名振灵丸,或名返生香,或名振檀香,或名却死香,一种六名。’此句详细描述了神香的制作过程,以及其多样的名称,进一步增强了其神秘性。
‘卫叔卿者,中山人也。服云母得仙。’此句介绍了卫叔卿的身份和成仙的过程,为后续故事铺垫。
‘汉仪凤二年,八月壬辰,孝武皇帝闲居殿上,忽有一人乘云车,驾白鹿,从天而下,来集殿前。’此句描绘了卫叔卿成仙后的形象,以及与汉武帝的相遇。
‘叔卿本意谒帝,谓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此句表达了卫叔卿对汉武帝的期待和信任。
‘前为太上所遣,欲诫帝以大灾之期,及救危厄之法,国祚可延。’此句说明了卫叔卿前来的目的,即警告皇帝未来可能发生的灾难,并提出解决办法。
‘而强梁自贵,不识真道,而反欲臣我,不足告语,是以去耳。’卫叔卿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汉武帝的失望和无奈。
‘今当与中黄太乙共定天元,吾终不复往耳。’卫叔卿决定不再返回,表明他已经超脱了尘世的束缚。
‘不审向与父并坐是谁也?’度世对于卫叔卿的同伴感到好奇。
‘洪崖先生、许由、巢父、火低公、飞黄子、王子晋、薛容耳。’卫叔卿的回答揭示了这些仙人的身份,增加了故事的神秘色彩。
‘汝归,当取吾斋室西北隅大柱下玉函,函中有神素书,取而按方合服之,一年可能乘云而行。’卫叔卿为度世留下了一本仙书,预示着度世也将踏上成仙之路。
‘梁伯但不见柱下之神方耳。后掘得玉函,封以飞仙之香,取而饵服。乃五色云母,遂合药服之,与梁伯俱仙去。’梁伯通过卫叔卿留下的仙书,也得以成仙。
‘阳翁伯者,卢龙人也,事亲以孝。’此句介绍了阳翁伯的身份和孝顺的品质。
‘葬父母于无终山,山高八十里,其上无水。’阳翁伯的孝顺行为,得到了神明的感应。
‘因引水就官道,以济行人。’阳翁伯的行为,展现了他对众生的关爱。
‘一日,忽有青童乘虚而至,引翁伯至海上仙山,谒群仙。’此句描绘了阳翁伯成仙的过程,以及他与仙人的相遇。
‘汝以孝于亲,神真所感,昔以玉种与之,汝果能种之。汝当夫妇俱仙,今此宫即汝他日所居也。’仙人对阳翁伯的评价,以及对他未来的期望,增加了故事的温馨感。
‘天帝将巡省于此,开礼玉十班,汝可致之。’仙人指示阳翁伯将得到的礼物献给天帝。
‘翁伯以礼玉十班,以授仙童。’阳翁伯将礼物交给仙童,展现了他的谦逊。
‘数年,云龙下迎,夫妇俱升天。’阳翁伯夫妇最终成仙,为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