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五十六-女仙一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五十六-女仙一-原文

西王母上元夫人云华夫人玄天二女

西王母

西王母者,九灵太妙龟山金母也,一号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

乃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

在昔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启迪玄功,化生万物。

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木公。

木公生于碧海之上,芬灵之墟,以主阳和之气。

理于东方,亦号曰东王公焉。

又以西华至妙之气,化而生金母。

金母生于神州伊川,厥姓侯氏,生而飞翔,以主元,毓神玄奥。

于聅莽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结气成形。

与东王公共理二气,而育养天地,陶钧万物矣。

柔顺之本,为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

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者得道者,咸所隶焉。

所居宫阙,在龟山春山西那之都,昆仑之圃。

阆风之苑。

有城千里、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玄室、紫翠丹房。

左带瑶池、右环翠水。

其山之下,弱水九重。

洪涛万丈。

非飚车羽轮,不可到也。

所谓玉阙暨天,绿台承霄。

青琳之宇,朱紫之房,连琳彩帐,明月四朗。

戴华胜,佩虎章,左侍仙女,右侍羽童。

宝盖沓映,羽掺荫庭。

轩砌之下,植以白环之树,丹刚之林,空青万条,瑶干千寻。

无风而神籁自韵,琅琅然皆九奏八会之音也。

神州在昆仑之东南,故尔雅云:‘西王母目下是矣。’

又云:‘王母蓬发,戴华胜。虎齿善啸者,此乃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形也。’

元始天王授以方天元统龟山九光之箓,使制召万灵,统括真圣,监盟证信,总诸天之羽仪。

天尊上圣,朝晏之会,考校之所,王母皆临诀焉。

上清宝经,三洞玉书,凡有授度,咸所关预也。

黄帝讨蚩尤之暴,威所未禁,而蚩尤幻变多方,征风召雨,吹烟喷雾,师众大迷。

帝归息太山之阿,昏然忧寝。

王母遣使者,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太一在前,天一在后,得之者胜,战则克矣。’

符广三寸,长一尺,青莹如玉,丹血为文。

佩符既毕,王母乃命一妇人,人首鸟身,谓帝曰:‘我九天玄女也。’

授帝以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一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

遂克蚩尤于中冀,剪神农之后,诛榆罔于阪泉,天下大定,都于上谷之涿鹿。

又数年,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鹿,集于帝庭,授以地图。

其后虞舜摄位,王母遣使授舜白玉环。

舜即位,又授益地图,遂广黄帝之九州为十有二州。

王母又遣使献舜白玉琯,吹之以和八风。

《尚书》帝验期曰:‘王母之国在西荒也。’

昔茅盈字叔申;王褒字子登;张道陵字辅汉,洎九圣七真,凡得道授书者,皆朝王母于昆陵之阙焉。

时叔申、道陵侍太上道君,乘九盖之车,控飞虬之轨,越积石之峰,济弱流之津,浮白水,凌黑波,顾盼倏忽,诣王母于阙下。

子登清斋三月,王母授以《琼华宝曜七晨素经》。

茅君从西城王君诣白玉龟台,朝谒王母,求长生之道。

曰:‘盈以不肖之躯,慕龙凤之年,欲以朝菌之脆,求积朔之期。’

王母愍其勤志,告之曰:‘吾昔师元始天王及皇天扶桑帝君,授我以玉佩金珰二景缠炼之道,上行太极,下造十方,溉月咀日入天门,名曰玄真之经。今以授尔,宜勤修焉。因敕西城王君,一一解释以授焉。’

又周穆王时,命八骏与七华之士,使造父为御,西登昆仑,而宾于王母。

穆王持白珪重锦,以为王母寿,本具周穆王传。

至汉武帝元封元年七月七日夜,降于汉宫。

语在汉武帝传内,此不复载焉。(出《集仙录》)

上元夫人

上元夫人,道君弟子也。

亦玄古以来得道,总统真籍,亚于龟台金母。

新降之处多使侍女相闻,己为宾侣焉。

汉孝武皇帝好神仙之道,祷醮名山,以求灵应。

元封元年辛未七月七日夜,二唱之后,西王母降于汉宫。

帝迎拜稽首,侍立久之。

王母呼帝令坐,食(食字原阙。据明抄本、许刻本补。)以天厨,筵宴粗悉,命驾将去。

帝下席叩头,请留殷勤,王母复坐。

乃命侍女郭密香,邀夫人同宴于汉宫。

语在汉武帝传中。

其后汉宣帝地节四年乙卯,咸阳茅盈字叔申,受黄金九锡之命,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太元真人。

是时五帝君授册既毕,各升天而去。

茅君之师乃总真王君,西灵王母与夫人,降于句曲之山金坛之陵华阳天宫,以宴茅君焉。

时茅君中君名固,字季佛,小君名衷,字思和,王母王君授以灵诀,亦受锡命紫素之册,固为定录君,衷为保命君,亦侍贞会。

王君告二君曰:‘夫人乃三天真皇之母,上元之高尊。统领十方玉女之籍,汝可自陈。’

二君下席再拜,求乞长生之要。

夫人悯其勤志,命侍女宋辟非出紫锦之囊,开绿金之笈,以《三元流珠经》、《丹景道精经》、《隐地八术经》、《太极缘景经》凡四部,以授二君。

王母复敕侍女李方明,出丹瑶之函,披云殊之笈,出《玉佩金瑞(明抄本作珰)经》、《太霄隐书经》、《洞飞二景内书》,传司命君。

各授书毕,王母与夫人告去,千乘万骑,升还太空矣。(出《汉武内传》)

云华夫人

云华夫人,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

名瑶姬,受徊风混合万景炼神飞化之道。

尝东海游还,过江上,有巫山焉,峰岩挺拔,林壑幽丽,巨石如坛,留连久之。

时大禹理水,驻山下。

大风卒至,崖振谷陨不可制。

因与夫人相值,拜而求助。

即敕侍女,授禹策召鬼神之书,因命其神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等,助禹斫石疏波,决塞导厄,以循其流。

禹拜而谢焉。

禹尝诣之,崇轘之巅,顾盼之际,化而为石;或倏然飞腾,散为轻云,油然而止,聚为夕雨;或化游龙,或为翔鹤,千态万状,不可亲也。

禹疑其狡狯怪诞,非真仙也,问诸童律。

律曰:‘天地之本者道也,运道之用者圣也,圣之品次,真人仙人也。其有禀气成真,不修而得道者,木公、金母是也。盖二气之祖宗、阴阳之原本、仙真之主宰、造化之元光。’

云华夫人,金母之女也。

昔师三元道君,受上清宝经,受书于紫清阙下,为云华上宫夫人。

主领教童真之士,理在玉英之台,隐见变化,盖其常也。

亦由凝气成真,与道合体,非寓胎禀化之形,是西华少阴之气也。

且气之弥纶天地,经营动植,大包造化,细入毫发。

在人为人,在物为物,岂止于云雨龙鹤,飞鸿腾凤哉?’

禹然之,后往诣焉,忽见云楼玉台,瑶宫琼阙森然,既灵官侍卫,不可名识。

狮子抱关,天马启涂,毒龙电兽,八威备轩,夫人宴坐于瑶台之上。

禹稽首问道,召禹使前而言曰:‘夫圣匠肇兴,剖大混之一朴,发为亿万之体。发大蕴之一苞,散为无穷之物。’

‘故步三光而立乎晷景,封九域而制乎邦国,刻漏以分昼夜,寒暑以成岁纪,兑离以正方位,山川以分阴阳,城廓以聚民,器械以卫众,舆服以表贵贱,禾黍以备凶歉。’

‘凡此之制,上禀乎星辰,而取法乎神真,以养有形之物也。’

‘是故日月有幽明,生杀有寒暑,雷震有出入之期,风雨有动静之常。清气浮乎上,而浊众散于下。废兴之数,治乱之运,贤愚之质,善恶之性,刚柔之气,寿夭之命,贵贱之位,尊卑之叙,吉凶之感,穷达之期,此皆禀之于道,悬之于天,而圣人为纪也。’

‘性发乎天而命成乎人。立之者天,行之者道。道存则有,道去则非。道无物不可存也,非修不可致也。’

‘玄老有言,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将自复。复谓归于道而常存也。’

‘道之用也,变化万端而不足其一,是故天参玄玄,地参混黄,人参道德。去此之外,非道也哉。’

‘长久之要者,天保其玄,地守其物,人养其气,所以全也。则我命在我,非天地杀之,鬼神害之,失道而自逝也。’

‘志乎哉,勤乎哉,子之功及于物矣,勤逮于民矣,善格乎天矣,而未闻至道之要也。’

‘吾昔于紫清之阙受书,宝而勤之,我师三元道君曰,上真内经,天真所宝,封之金台。’

‘佩入太微,则云轮上往,神武抱关,振衣瑶房,遨宴希林,左招仙公,右栖白山,而下眄太空。’

‘泛乎天津,则乘云骋龙,游此名山,则真人诣房,万人奉卫,山精伺迎。’

‘动有八景玉轮,静则宴处金堂。亦谓之“太上玉佩金珰”之妙文也。’

‘汝将欲越巨海而无飚轮,渡飞沙而无云轩,陟阨涂而无所举,涉泥波而无所乘,陆则困于远绝,水则惧于漂沦,将欲以导百谷而浚万川也。’

‘危乎悠哉,太上愍汝之至,亦将授以灵宝真文,陆策虎豹,水制蛟龙,断馘千邪,检驭群凶,以成汝之功也。’

‘其在乎阳明之天也。’

‘吾所授宝书,亦可以出入水火,啸叱幽冥,收束虎豹,呼召六丁,隐瀹八地,颠倒五星,久视存身,与天相倾也。’

‘因命侍女陵容华出丹玉之笈,开上清宝文以授,禹拜受而去,又得庚辰、虞余之助,遂能导波决川,以成其功,奠五岳,别九州,而天锡玄珪,以为紫庭真人。’

‘其后楚大夫宋玉,以其事言于襄王,王不能访道要以求长生,筑台于高唐之馆,作阳台之宫以祀之,宋玉作神仙赋以寓情,荒淫秽芜。’

‘高真上仙,岂可诬而降之也?有祠在山下,世谓之大仙,隔岸有神女之石,即所化也。’

‘复有石天尊神女坛,侧有竹,垂之若篲。’

‘有稿叶飞物着坛上者,竹则因风扫之,终莹洁不为所污。’

‘楚人世祀焉。’

(出《集仙录》)

玄天二女

燕昭王即位二年,

广延国来献善舞者二人,

一名旋波,一名提谟。

并玉质凝肤,体轻气馥,绰约而窈窕,绝古无伦。

或行无影迹,或积年不饥。

昭王处以单绡华幄,

饮以瓀珉之膏,

饴以丹泉之粟。

王登崇霞台,

乃召二人来侧。

时香风歘起,

徘徊翔舞,

殆不自支,

王以缨缕拂之,

二人皆舞。

容冶妖丽,

靡于翔鸾,

而歌声轻飏。

乃使女伶代唱,

其曲清响流韵,

虽飘梁动尘,

未足加焉。

其舞一名萦尘,

言其体轻,

与尘相乱;

次曰集羽,

言其婉转,

若羽毛之从风也;

末曰旋怀,

言其支体缅曼,

若入怀袖也。

乃设麟文之席,

散华芜之香。

香出波弋国,

浸地则土石皆香;

着朽木腐草,

莫不蔚茂;

以薰枯骨,

则肌肉皆生。

以屑铺地,

厚四五尺,

使二人舞其上,

弥日无迹,

体轻故也。

时有白鸾孤翔,

衔千茎穟,

穟于空中,

自生花实,

落地即生根叶,

一岁百获,

一茎满车,

故曰盈车嘉穟。

麟文者,

错杂众宝以为席也,

皆为云霞麟凤之状,

昭王复以衣袖麾之,

舞者皆止。

昭王知为神异,

处于崇霞之台,

设枕席以寝宴,

遣人以卫之。

王好神仙之术,

故玄天之女,

托形作二人。

昭王之末,

莫知所在,

或游于江汉。

或在伊洛之滨,

遍行天下,

乍近乍远也。

(出《王子年拾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五十六-女仙一-译文

西王母上元夫人云华夫人玄天二女

西王母

西王母是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又称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她是西华的极致之妙,洞阴的最高尊贵。在古代,道气凝聚寂静,她的身体无为,准备启迪玄奥的功法,化生万物。她首先以东华至真的气息,化生出木公。木公诞生在碧海之上,芬芳灵秀的地方,负责主管阳和之气。位于东方,也被称为东王公。又以西华至妙的气息,化生出金母。金母诞生在神州伊川,姓侯,天生会飞翔,主管元气和神秘的玄奥。在幽暗的深处,她分离出大道的纯精之气,凝结成形。与东王公共同管理两种气息,养育天地,塑造万物。她的本性柔顺,是极阴之元,位于西方,养育万物。天上地下,三界十方,所有成仙得道的女子,都隶属于她。她居住的宫殿,位于龟山春山西那之都,昆仑之园。阆风之苑。有千里之城、十二座玉楼,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玄室、紫翠丹房。左边是瑶池,右边环绕着翠水。山脚下,有九重弱水,万丈洪涛。除非乘坐飚车羽轮,否则无法到达。所谓玉阙通天,绿台承霄。青琳之宇,朱紫之房,连绵的彩帐,明月四照。她戴着华胜,佩戴虎章,左边有仙女侍奉,右边有羽童侍候。宝盖闪耀,羽翼遮荫庭院。台阶之下,种植着白环之树,丹刚之林,空青万条,瑶干千寻,即使无风也能自然发出神籁之音,清脆悦耳,似九奏八会之音。神州位于昆仑东南,所以《尔雅》中说:‘西王母就在眼前了。’又说:‘王母蓬发,戴着华胜。虎齿善啸者,这是王母的使者,金方白虎之神,不是王母的真身。’元始天王授予她方天元统龟山九光之箓,让她能制召万灵,统括真圣,监盟证信,总揽诸天之羽仪。天尊上圣,朝会之所,考试之地,王母都会亲自莅临。上清宝经,三洞玉书,所有受度者,都与她有关。

黄帝讨伐蚩尤的暴行,威力无人能挡,但蚩尤变化多端,召唤风雨,吹烟喷雾,使得军队大乱。黄帝回到太山脚下休息,忧心忡忡地入睡。王母派遣使者,穿着玄狐皮裘,将符箓授予黄帝,说:‘太一在前,天一在后,得到它们的人会胜利,战斗就能取胜。’符箓宽三寸,长一尺,青光如玉,用丹血绘制。黄帝佩戴符箓后,王母命令一位妇人,人首鸟身,对黄帝说:‘我是九天玄女。’授予黄帝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一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于是黄帝在中冀击败了蚩尤,剪除了神农的后人,在阪泉诛杀了榆罔,天下大定,定都于上谷的涿鹿。又过了几年,王母派遣白虎之神,骑着白鹿,来到帝庭,授予黄帝地图。之后,虞舜摄政,王母派遣使者授予虞舜白玉环。虞舜即位后,又授予他地图,于是将黄帝的九州扩展为十二州。王母又派遣使者献上白玉琯,吹奏以调和八风。《尚书》中记载:‘王母之国在西荒。’过去,茅盈字叔申;王褒字子登;张道陵字辅汉,以及九圣七真,所有得道授书的人,都曾在昆陵之阙朝见王母。当时叔申、道陵侍奉太上道君,乘坐九盖之车,驾驭飞虬之轨,越过积石之峰,渡过弱流之津,浮白水,凌黑波,转眼间来到王母的阙下。子登清斋三个月,王母授予他《琼华宝曜七晨素经》。茅君跟随西城王君来到白玉龟台,朝见王母,寻求长生之道。茅君说:‘我以不才之身,羡慕龙凤之寿,想用朝菌之脆,求得积累朔之期。’王母怜悯他的勤勉之志,告诉他:‘我昔日在元始天王和皇天扶桑帝君门下学习,授予我玉佩金珰二景缠炼之道,上行太极,下造十方,灌溉月华,吞吐日精,进入天门,名为玄真之经。现在传授给你,你应该勤修。’于是命令西城王君,一一解释传授给他。又周穆王时,命令八骏和七华之士,让造父驾车,西登昆仑,拜访王母。穆王手持白珪和重锦,为王母祝寿,此事在《周穆王传》中有记载。到了汉武帝元封元年七月七日夜,王母降临汉宫。具体事宜在《汉武帝传》中记载,这里不再赘述。(出自《集仙录》)

上元夫人

上元夫人是道君的弟子,也是从古至今得道的人,她管理着所有的真经,仅次于龟台金母。她新降临的地方,常常派遣侍女来传达消息,自己则是作为宾客。汉孝武帝喜欢神仙之道,在名山祈祷,以求神灵的感应。元封元年辛未七月七日夜,在两次歌唱之后,西王母降临汉宫。皇帝迎接并跪拜,长时间侍立。王母让皇帝坐下,用天厨之食款待他,宴会的内容大致如此,王母随后命令驾车准备离开。皇帝离开座位跪拜,恳请留下,王母又坐下。于是命令侍女郭密香,邀请夫人一同在汉宫宴会。具体事宜在《汉武帝传》中记载。之后,汉宣帝地节四年乙卯,咸阳茅盈字叔申,接受黄金九锡之命,成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太元真人。当时五帝君授予册封后,各自升天而去。茅君的师傅是总真王君,西灵王母和夫人,降临句曲之山金坛之陵华阳天宫,宴请茅君。当时茅君的中君名叫固,字季佛,小君名叫衷,字思和,王母和王君授予他们灵诀,也授予他们紫素之册,固成为定录君,衷成为保命君,也参与了贞会。王君告诉两位君说:‘夫人是三天真皇之母,上元之高尊。统领十方玉女之籍,你们可以自述。’两位君下席再拜,请求长生之要。夫人怜悯他们的勤勉之志,命令侍女宋辟非拿出紫锦之囊,打开绿金之箱,拿出《三元流珠经》、《丹景道精经》、《隐地八术经》、《太极缘景经》共四部经书,授予两位君。王母又命令侍女李方明,拿出丹瑶之函,打开云殊之箱,拿出《玉佩金瑞(明抄本作珰)经》、《太霄隐书经》、《洞飞二景内书》,传授给司命君。各自授书完毕,王母和夫人告别离去,千乘万骑,升天返回太空。(出自《汉武内传》)

云华夫人

云华夫人是王母的第二个女儿,也是太真王夫人的妹妹。她名叫瑶姬,学习了回风混合万景炼神飞化的道术。她曾经到东海游玩回来,路过长江,那里有巫山,山峰陡峭,山谷幽美,一块巨大的石头像祭坛一样,她在这里逗留了很久。当时大禹正在治理水患,停留在山下。突然大风袭来,山崖震动,山谷中石头滚落,无法控制。于是她和夫人相遇,跪拜并请求帮助。夫人立即命令侍女,传授给大禹召唤鬼神的书籍,并命令她的神灵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等,帮助大禹砍伐石头,疏通波浪,排除障碍,使水流顺畅。大禹跪拜并表示感谢。

大禹曾经拜访她,站在崇山峻岭的顶峰,四处张望之间,她变成了石头;或者突然飞腾,化作轻云,缓缓落下,聚集成夜雨;或者变成游龙,或者成为飞翔的鹤,千姿百态,无法亲近。大禹怀疑她狡猾怪异,不是真正的仙人,于是询问童律。童律说:“天地的根本是道,运用道的是圣人,圣人的品级,有真人也有仙人。那些禀受天地之气而成真,不修行就能得道的人,有木公、金母。他们是二气的祖宗、阴阳的根源、仙真的主宰、造化的元光。云华夫人是金母的女儿。她曾经师从三元道君,在紫清阙下学习上清宝经,成为云华上宫夫人。负责领导教化童真之士,居住在玉英之台,隐现变化,这是她的常态。她也因凝聚气息而成真,与道合体,不是寄托在胎胞中受化的形态,她是西华少阴之气。而且气遍布天地,经营动植物,大包罗造化,细至毫发。在人表现为人,在物表现为物,岂止于云雨龙鹤,飞鸿腾凤呢?”大禹相信了他的话,后来再次拜访她,忽然看到云楼玉台,瑶宫琼阙,灵官侍卫,难以辨认。狮子守门,天马开道,毒龙电兽,八威备轩,夫人坐在瑶台上。大禹叩首问道,被召唤上前说话。夫人说:“圣匠开始兴起,分割混沌的原始物质,发展出亿万种形态。展开大苞的精华,散发出无尽的万物。所以遵循三光而立足于时间,划分九域而统治国家,刻漏来划分昼夜,寒暑来形成年岁,兑离来确定方位,山川来划分阴阳,城廓来聚集人民,器械来保卫民众,车服来区分贵贱,五谷来应对灾害。所有这些制度,都是上承星辰,效法神真,来养育有形之物。因此日月有光明与昏暗,生长与凋零有寒暑,雷电有出入的时机,风雨有动静的常规。清气上升,浊气下沉。兴衰之数,治乱之运,贤愚之质,善恶之性,刚柔之气,寿夭之命,贵贱之位,尊卑之序,吉凶之感,穷达之期,这些都是秉承于道,悬挂于天,而由圣人来记录。天性发于天,命运成于人。建立的是天,实行的是道。道存在就有,道消失就无。道无所不能存,不修行就不能达到。玄老曾说,达到虚极,坚守静笃,万物将自然回归。回归就是回归于道而永远存在。道的作用,变化多端,却不足以穷尽。因此天参玄玄,地参混黄,人参道德。除此之外,就不是道了。长久之要,是天保持其玄妙,地守护其物,人培养其气,这就是保全之道。那么我的命在我手中,不是天地能杀我,也不是鬼神能害我,失去道才会自行消逝。你有志于吗,勤奋吗,你的功绩已经惠及万物,勤劳已经达到民众,善良已经感动上天,但你还没有听到至道的关键。我过去在紫清阙下学习宝经,珍视并勤奋修炼。我的师傅三元道君说,上真内经,是天真所珍视的,封存在金台上。佩戴进入太微,就能乘坐云轮上升,神武守门,抖擞衣衫于瑶房,在希林中遨游宴饮,左招仙公,右栖白山,向下俯瞰太空。在天津上泛舟,就能乘云驾龙,游历名山,真人来访,万人护卫,山精伺候迎接。动有八景玉轮,静则宴居金堂。这也被称为‘太上玉佩金珰’的妙文。你若想越过大海而没有风轮,渡过飞沙而没有云车,攀登险峻的道路而无所依凭,涉过泥泞的波浪而无所乘坐,陆地上会困于遥远,水面上会惧怕沉沦,你若想引导百川,疏通万水。这是多么危险而又遥远啊,太上真仙怜悯你,也将传授给你灵宝真文,陆上可以指挥虎豹,水上可以制服蛟龙,斩断邪恶,检束凶恶,以成就你的功业。这一切都在阳明之天。我所传授的宝书,也可以出入水火,呼啸幽冥,收束虎豹,召唤六丁,隐秘八地,颠倒五星,久视存身,与天相合。

燕昭王登基的第二年,广延国派来了两位擅长舞蹈的人,一个名叫旋波,另一个名叫提谟。他们玉质肌肤,体态轻盈,香气袭人,姿态优雅,古今罕见,无与伦比。他们有时行走不留痕迹,有时多年不感到饥饿。昭王用轻薄的丝绸搭建华丽的帐篷,用美玉的油脂供他们饮用,用丹泉的谷物供他们食用。

昭王登上崇霞台,召唤这两个人来到台边。当时香气突然升起,他们翩翩起舞,几乎支撑不住自己。昭王用丝带拂动他们,他们便继续跳舞。他们的舞姿妖娆美丽,超过了飞翔的凤凰,歌声轻柔飘逸。于是昭王让女伶代替他们唱歌,歌声清脆悦耳,即使飘到屋梁上也能引起尘埃动摇,但仍然无法超越他们的歌声。

他们的舞蹈有一个名字叫萦尘,意思是他们的身体轻盈,仿佛与尘土混杂在一起;第二个名字叫集羽,意思是他们的舞姿婉转,就像羽毛随风飘动;最后一个名字叫旋怀,意思是他们的肢体柔软,仿佛可以进入怀中。

于是昭王设下了有麒麟图案的席子,散发出华芜的香气。这种香气来自波弋国,如果浸泡在地里,土壤和石头都会变得香气四溢;如果涂在朽木和腐草上,它们都会变得茂盛;如果用来熏烤干枯的骨头,肌肉都会重新生长。如果用这种香屑铺在地上,厚度达到四五尺,让这两个人在上面跳舞,一整天都不会留下痕迹,这是因为他们的身体非常轻盈。

这时,一只白鸾鸟独自飞翔,嘴里叼着千茎穗子,穗子在空中自然生长出花朵和果实,落到地上就生根发芽,一年可以收获百次,一茎穗子可以装满一车,所以被称为‘盈车嘉穗’。

麒麟图案的席子是由各种宝石拼凑而成的,呈现出云霞和麒麟凤凰的形状。昭王再次挥动衣袖,舞者便停止了舞蹈。昭王知道这是神异之事,便将他们安置在崇霞台上,准备了床榻让他们休息,并派人保护他们。

昭王喜欢神仙之术,所以天上的仙女变成了这两个人。到了昭王晚年,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去向,有人说他们游历在江汉之间,或者在伊洛之滨,走遍天下,时而靠近时而远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五十六-女仙一-注解

西王母: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中的女神,被认为是宇宙和自然的创造者之一,同时也是长生不老和智慧的象征。她位于昆仑山,拥有强大的法力,可以掌控生死和自然力量。

东王公:东王公是西王母的配偶,同样被认为是宇宙和自然的创造者之一,与西王母共同掌管阴阳二气,育养天地。

金母:金母即西王母,是道教中掌管女性神仙的最高神,也称为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

上元夫人:上元夫人是道教中的女神,是西王母的弟子,负责管理真籍和十方玉女之籍。

云华夫人:云华夫人是道教神话中的女神,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名瑶姬。她是西华少阴之气所化,具有变化无穷的能力,是道教中重要的神仙之一。

龟山:龟山是西王母的居所,位于昆仑山中,是道教圣地之一。

昆仑山:昆仑山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山,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许多神仙和神话传说都与之相关。

弱水:弱水是昆仑山下的水域,是神话中难以逾越的障碍。

洪涛:洪涛是指巨大的波浪,这里用来形容弱水的波涛汹涌。

符:符是道教中的一种法器,可以用来施展法术或作为护身符。

三宫五意阴阳之略:这是指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通过调和三宫(天、地、人)和五意(仁、义、礼、智、信)来达到阴阳平衡。

玄真之经:玄真之经是西王母传授给茅盈的一部道教经典,包含修炼的秘法。

玉佩金珰:玉佩金珰是道教中的一种装饰品,也象征着修炼者的身份和地位。

三元流珠经:三元流珠经是上元夫人传授给茅盈的一部道教经典,包含修炼的秘法。

丹景道精经:丹景道精经是上元夫人传授给茅盈的一部道教经典,包含修炼的秘法。

隐地八术经:隐地八术经是上元夫人传授给茅盈的一部道教经典,包含修炼的秘法。

太极缘景经:太极缘景经是上元夫人传授给茅盈的一部道教经典,包含修炼的秘法。

玉佩金瑞:玉佩金瑞是上元夫人传授给茅盈的一部道教经典,包含修炼的秘法。

太霄隐书经:太霄隐书经是上元夫人传授给茅盈的一部道教经典,包含修炼的秘法。

洞飞二景内书:洞飞二景内书是上元夫人传授给茅盈的一部道教经典,包含修炼的秘法。

王母:王母,又称西王母,是道教中的女神,掌管着昆仑山,是众仙之母,也是长寿和仙道的象征。

太真王夫人:太真王夫人是王母的女儿,也是云华夫人的姐姐。

瑶姬:瑶姬是云华夫人的名字,也是她的别称。

徊风混合万景炼神飞化之道:这是指云华夫人所修炼的道教神通,即通过修炼达到精神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实现神通变化。

大禹: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以疏导治水而闻名。

巫山:巫山位于今重庆市,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著名的山川。

鬼神之书:指能够召唤鬼神的法术书籍。

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这些都是云华夫人召唤的神灵,分别有不同的神通和能力。

斫石疏波,决塞导厄:指帮助大禹开凿山石,疏通河流,解决水患。

玉英之台:玉英之台是云华夫人所居之处,也是她修炼的地方。

三元道君:三元道君是道教中的神祇,掌管着生死和命运。

上清宝经:上清宝经是道教中的重要经文,是修炼成仙的秘籍。

紫清阙下:紫清阙下是上清宝经的传授之地。

真人:真人指修炼有成,已经达到仙人境界的人。

仙人:仙人指修炼有成,具有超凡能力的人。

西华少阴之气:西华少阴之气是道教中的一种元气,与修炼有关。

玄老:玄老可能是指道教中的某位高人或者是对道的推崇。

太上玉佩金珰:太上玉佩金珰是道教中的一种宝物,可以让人实现各种愿望。

灵宝真文:灵宝真文是道教中的一种神文,具有强大的法力。

玄珪:玄珪是一种古代玉器,也是道教中的一种宝物,象征着高贵的地位和神圣的力量。

宋玉: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家,以文学成就著称。

襄王:襄王是楚国的国君。

高唐之馆:高唐之馆是楚襄王所建的一座宫殿。

阳台之宫:阳台之宫是楚襄王为了祭祀云华夫人而建的宫殿。

神仙赋:神仙赋是宋玉所作的一篇赋,表达了对神仙境界的向往。

祠:祠是指祭祀神灵的场所。

石天尊神女坛:石天尊神女坛是祭祀云华夫人的地方。

稿叶飞物:稿叶飞物是指枯黄的树叶。

八景玉轮:八景玉轮是道教中的一种宝物,可以让人观赏到八种美景。

金堂:金堂是道教中的一种宝地,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燕昭王:燕昭王,名昭,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君主,在位期间积极寻求贤才,有求贤若渴的美誉。

广延国:广延国,指古代的一个国家,具体指代不明,可能是一个虚构的国家或者是对某个已知国家的别称。

善舞者:指擅长舞蹈的人,古代舞蹈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常用于祭祀、娱乐等场合。

旋波:可能是指舞蹈者的名字,也可能是对舞蹈动作的形容,意指舞姿如波浪般旋转。

提谟:可能是指舞蹈者的名字,也可能是对舞蹈动作的形容,意指舞姿轻盈。

玉质凝肤:形容舞者肌肤如玉,非常白皙、细腻。

体轻气馥:形容舞者身材轻盈,气息清新。

绰约而窈窕:形容舞者姿态优美,轻盈柔美。

绝古无伦:形容舞者的舞姿无与伦比,空前绝后。

单绡华幄:单绡,指一种轻薄的丝绸;华幄,指华丽的帐篷。这里指用轻薄的丝绸搭成的华丽帐篷。

瓀珉之膏:瓀珉,指美玉;膏,指油脂。这里指用美玉制成的油脂。

丹泉之粟:丹泉,指丹泉之水;粟,指小米。这里指用丹泉之水浸泡的小米。

崇霞台:崇霞,指高耸入云;台,指台阁。这里指一座高耸入云的台阁。

缨缕:指丝带或细绳。

容冶妖丽:形容舞者容貌美丽动人。

靡于翔鸾:靡,指柔弱;翔鸾,指飞翔的鸾鸟。这里形容舞者的舞姿柔美,如同飞翔的鸾鸟。

轻飏:轻快地飘扬。

萦尘:舞蹈名称,意指舞姿轻盈,如同尘土飞扬。

集羽:舞蹈名称,意指舞姿婉转,如同羽毛随风飘动。

旋怀:舞蹈名称,意指舞姿柔美,如同被舞者拥入怀中。

麟文之席:麟文,指麒麟的图案;席,指座位。这里指装饰有麒麟图案的座位。

华芜之香:华芜,指华丽的香气;香,指香气。这里指香气四溢的华丽香气。

波弋国:波弋,指古代的一个国家,具体指代不明。

穟:指谷物,这里指千茎穟,即千茎的谷物。

盈车嘉穟:形容穟的丰收,意指车满载着好穟。

玄天之女:指天上的仙女。

江汉:指长江和汉江,是中国两大著名河流。

伊洛之滨:伊洛,指伊水和洛水,是中国古代的两条河流。

神异:指神奇非凡,超乎寻常的事物。

崇霞之台:同上,指高耸入云的台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五十六-女仙一-评注

燕昭王即位二年,广延国来献善舞者二人,一名旋波,一名提谟。

此句开篇即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主要人物。燕昭王,一位古代君主,其即位二年,意味着故事发生在他的早期统治时期。广延国献舞者,展现了古代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和外交交往,同时也为后续的神奇故事埋下了伏笔。

并玉质凝肤,体轻气馥,绰约而窈窕,绝古无伦。

此句描绘了两位舞者的非凡外貌。‘玉质凝肤’暗示了舞者肌肤如玉,纯洁无瑕;‘体轻气馥’形容她们轻盈飘逸,气息芬芳;‘绰约而窈窕’则进一步强调了她们的娇美和婉约。‘绝古无伦’更是将她们的美貌推向了极致,体现了作者对舞者非凡之美的赞叹。

或行无影迹,或积年不饥。

此句进一步描绘了舞者的神奇之处。‘行无影迹’意味着她们行走时无影无踪,如同仙人一般;‘积年不饥’则说明了她们拥有超乎常人的生命力,不受世间疾苦所困扰。这两句既增加了故事的神秘色彩,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昭王处以单绡华幄,饮以瓀珉之膏,饴以丹泉之粟。

此句描述了昭王对舞者的款待。‘单绡华幄’指的是华丽的帐篷,‘瓀珉之膏’和‘丹泉之粟’则是珍贵的食物和饮品。昭王的盛情款待,既体现了古代君王的尊贵与奢华,也展现了昭王对舞者的重视和喜爱。

王登崇霞台,乃召二人来侧。

此句描绘了昭王与舞者的相遇。‘崇霞台’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台子,象征着昭王的尊贵地位。昭王召唤舞者前来,意味着他将与她们共同分享这段奇妙的舞蹈之旅。

时香风歘起,徘徊翔舞,殆不自支,王以缨缕拂之,二人皆舞。

此句描绘了舞者翩翩起舞的场景。‘香风歘起’形容了舞者舞姿轻盈,如同风一般;‘徘徊翔舞’则展现了她们优美的舞姿。昭王以缨缕拂之,既是对舞者的赞赏,也使得舞者更加投入地表演。

容冶妖丽,靡于翔鸾,而歌声轻飏。

此句进一步描绘了舞者的美貌和舞姿。‘容冶妖丽’形容了她们的美貌,‘靡于翔鸾’则将她们的舞姿与飞翔的鸾鸟相比,突显了她们的优美。‘歌声轻飏’则描绘了舞者轻盈的歌声,给人以美的享受。

乃使女伶代唱,其曲清响流韵,虽飘梁动尘,未足加焉。

此句描述了舞者与女伶的合作。女伶代唱,使得舞者能够更加专注于舞蹈,而曲调的清响流韵,更是增添了舞蹈的韵味。‘虽飘梁动尘,未足加焉’则表达了作者对舞者舞姿和歌声的赞赏。

其舞一名萦尘,言其体轻,与尘相乱;次曰集羽,言其婉转,若羽毛之从风也;末曰旋怀,言其支体缅曼,若入怀袖也。

此句详细描述了舞者的舞蹈。‘萦尘’、‘集羽’、‘旋怀’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舞蹈,既展现了舞者的舞姿,也体现了舞蹈的丰富性和变化。

乃设麟文之席,散华芜之香。

此句描绘了昭王为舞者准备的宴会场景。‘麟文之席’和‘华芜之香’都是古代的珍贵之物,体现了昭王的奢华和慷慨。

香出波弋国,浸地则土石皆香;着朽木腐草,莫不蔚茂;以薰枯骨,则肌肉皆生。

此句进一步描绘了‘华芜之香’的神奇之处。这种香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使枯骨重生,体现了古代神话传说中香料的神奇功效。

以屑铺地,厚四五尺,使二人舞其上,弥日无迹,体轻故也。

此句描述了舞者在香料铺就的地面上舞蹈,她们的舞姿轻盈,如同无影无踪。‘弥日无迹’和‘体轻故也’进一步强调了舞者的神奇之处。

时有白鸾孤翔,衔千茎穟,穟于空中,自生花实,落地即生根叶,一岁百获,一茎满车,故曰盈车嘉穟。

此句描绘了白鸾鸟带来的神奇穟实。这种穟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自生花实,落地生根,体现了古代神话传说中植物的神奇之处。

麟文者,错杂众宝以为席也,皆为云霞麟凤之状,昭王复以衣袖麾之,舞者皆止。

此句描述了宴会上的宝物‘麟文之席’。这种宝物由众多珍宝组成,形状如同云霞和麒麟凤凰,体现了古代工艺的精湛和艺术价值。

昭王知为神异,处于崇霞之台,设枕席以寝宴,遣人以卫之。

此句说明了昭王对舞者的认识。他意识到舞者并非凡人,因此将她们安置在崇霞之台,并设宴款待,同时派遣人员保护她们。

王好神仙之术,故玄天之女,托形作二人。

此句揭示了舞者的真实身份。她们是来自天界的玄天仙女,为了与昭王结缘,托身成为两位舞者。

昭王之末,莫知所在,或游于江汉。或在伊洛之滨,遍行天下,乍近乍远也。

此句描述了昭王晚年与舞者的离别。她们离开了昭王,四处游历,成为了传说中的仙人。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五十六-女仙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06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