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五十八-女仙三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五十八-女仙三-原文

魏夫人

魏夫人者,任城人也。

晋司徒剧阳文康公舒之女,名华存,字贤安。

幼而好道,静默恭谨。

读庄老,三传五经百氏,无不该览。

志慕神仙,味真耽玄。

欲求冲举。

常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纳气液,摄生夷静。

亲戚往来,一无关见,常欲别居闲处,父母不许。

年二十四,强适太保掾南阳刘文,字幼彦。

生二子,长曰璞,次曰瑕。

幼彦后为修武令。

夫人心期幽灵,精诚弥笃。

二子粗立,乃离隔宇室。

斋于别寝。

将逾三月,忽有太极真人安度明、东华大神、方诸青童、扶桑碧阿阳谷神王、景林真人、小有仙女、清虚真人王褒来降。

褒谓夫人曰:

闻子密纬真气,注心三清,勤苦至矣。

扶桑大帝君敕我授子神真之道。

青童君曰:

清虚天王,即汝之师也。

度明曰:

子苦心求道,道今来矣。

景林真人曰:

虚皇鉴尔勤感,太极已注子之仙名于玉札矣。

子其勖哉!

青童君又曰:

子不更闻上道内法(法字原阙。据明抄本补)晨景玉经者,仙道无缘得成。

后日当会旸涤山中,尔谨密之。

王君乃命侍女华散条、李明兑等,便披云蕴,开玉笈,出《太上宝文》、《八十隐书》、《大洞真丝》、《灵书八道》、《紫度炎光》、《石精金马》、《神真虎文》、《高仙羽玄》等经,凡三十一卷。

即手授夫人焉。

王君因告曰:

我昔于此学道,遇南极夫人、西城王君,授我宝经三十一卷,行之以成真人,位为小有洞天仙王。

令所授者即南极元君、西城王君之本文也。

此山洞台,乃清虚之别宫耳。

于是王君起立北向,执书而祝曰:

太上三元、九星高真、虚微入道,上清玉晨,褒为太帝所敕,使教于魏华存。

是月丹良,吉日戊申,谨按宝书。

《神金虎文》、《大洞真经》、《八素玉篇》合三十一卷,是褒昔精思于阳明西山,受真人太师紫元夫人书也。

华存当谨按明法,以成至真,诵修虚道,长为飞仙。

有泄我书,族及一门,身为下鬼,塞诸河源,九天有命,敢告华存。

祝毕,王君又曰:

我受秘诀于紫元君,言听教于师云,此篇当传诸真人,不但我得而已,子今获之,太帝命焉。

此书自我当七人得之。

以白玉为简,青玉为字,至华存则为四矣。

于是景林又授夫人《黄庭内景经》,令昼夜存念。

读之万遍后,乃能洞观鬼神,安适六府,调和三魂五脏,主华色,反婴孩,乃不死之道也。

于是四真吟唱,各命玉女,弹琴击钟吹箫,合节而发歌。

歌毕,王君乃解摘经中所修之节度,及宝经之指归,行事之口诀诸要备讫,徐乃别去。

是时太极真人命北寒玉女宋联涓,弹九气之璈,青童命东华玉女烟景珠,击西盈之钟,旸谷神王命神林玉女贾屈廷,吹凤唳之箫,青虚真人命飞玄玉女鲜于虚,拊九合玉节。

太极真人发排空之歌,青童吟太霞之曲,神王讽晨启文章,清虚咏驾飚之词,既散后,诸真元君,日夕来降,虽幼彦隔壁,寂然莫如。

其后幼彦物故,值天下荒乱,夫人抚养内外,旁救穷乏。

亦为真仙默示其兆,知中原将乱,携二子渡江。

璞为庾亮司马,又为温太真司马,后至安成太守。

瑕为陶太尉侃从事中郎将。

夫人自洛邑达江南,盗寇之中,凡所过处,神明保佑,常果元吉。

二子位既成立,夫人因得冥心斋静,累感真灵,修真之益,与日俱进。

凡住世八十三年,以晋成帝咸和九年,岁在甲午,王君复与青童、东华君来降,授夫人成药二剂,一曰迁神白骑神散,一曰石精金光化形灵丸。

使顿服之,称疾不行。

凡七日,太乙玄仙遣飚车来迎,夫人乃托剑化形而去,径入阳洛山中。

明日,青童君、太极四真人、清虚王君,令夫人清斋五百日,读《大洞真经》,并分别真经要秘。

道陵天师又授《明威章奏》、《存祝吏兵符箓之诀》。

众真各摽至训,三日而去。

道陵所以遍教委曲者,以夫人在世当为女官祭酒,领职理民故也。

夫人诵经万遍,积十六年,颜如少女。

于是龟山九虚太真金母、金阙圣君、南极元君,共迎夫人白日升天。

北诣上清宫玉阙之下。

太微帝君、中央黄老君、三素高元君、太上玉晨太道君、太素三元君、扶桑太帝君、金阙后圣君,各令使者致命,授《天人玉札金文》,位为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比秩仙公,使治天台大霍山洞台中,主下训奉道,教授当为仙者。

男曰真人,女曰元君。

夫人受锡事毕,王母及金阙圣君、南极元君各去。

使夫人于王屋小有天中,更斋戒二月毕。

九微元君、龟山王母、三元夫人众诸真仙,并降于小有清虚上(上字下云笈七签九六有宫绛房之中时夫人与王君为宾主焉设琼酥玉酒金觞二十二字)。

四奏,各命侍女陈钧成之曲,九灵合节,八音灵际,王母击节而歌,三元夫人弹云璈而答歌,余真各歌。

须臾司命神仙诸隶属,及南岳迎官并至。

虎旗龙辇,激耀百里中,王母诸真,乃共与夫人东南而行,俱诣天台霍山台。

又便道过句由金坛茅叔申,宴会二日二夕,共适于霍山。

夫人安驾玉宇,然后各别。

初,王君告夫人曰:‘学者当去疾除病。’

因授甘草谷仙方,夫人服之。

夫人能隶书小有王君并传,事甚详悉,又述《黄庭内景注》,叙青精脻饭方。

后屡降茅山。

子璞后至侍中,夫人令璞传法于司徒琅邪王舍人杨羲,护军长史许穆。

穆子玉斧,并皆升仙。

陶贞白真诰所呼南真,即夫人也。

以晋兴宁三年乙丑,降杨家,谓杨君曰:‘修道之士,不欲见血肉,见虽避之,不如不见。’

又云:‘向过东海中,波声如雷。’

又云:‘裴清灵真人锦囊中有《宝神经》,昔从紫微夫人所受,吾亦有是西宫定本,即是玄圃北坛西瑶之上台,天真珍文尽藏其中也。’

因授书云:‘若夫仰掷云轮,总辔太空,手携宵烟,足陟王庭。身升帝阙,披宝喻吸青,论九玄之逸度,沉万椿之长生,真言玄朗,高谭玉清。今则回灵尘矣,训我弟子,周目五浊,劳神臭腥。子所营者道,研咏者妙。道妙既得,吾子加之,虑斯荡散,念且慎之。’

仍云:‘河东桐柏山之西头,适崩二百余丈,吾昨与茅权申诣清虚宫,授真仙之籍,得失之事。顿落四十七人,复上者三人耳。固当洗心虚迈,勤注理尽,心殚意竭,如履冰火,久久如此,仙道亦不隐矣。但在庄敬丹到,而绝淫色之念也。若抱淫欲之心,行上真之道者,清宫所落,皆此辈也。岂止落名生籍,方将被考于三官也。勉之慎之。宗道者贵无邪,栖真者安恬愉,至寂非引顺之主,淡然非教授之匠,故当困烦以领无耳。为道者精则可矣,有精而不勤,能而不专,无益也。要在吝心消豁,秽念疾开,可以数看东山,勤望三秀,差复益耳。言者性命之全败,信者得失之关籥。张良三期,可谓笃道而明心矣。’

又曰:‘得道去世,或显或隐。托体遗迹者,道之隐也。昔有再酣琼液而叩棺,一服刀圭而尸烂。鹿皮公吞玉华而流虫出户;贾季子咽金液而臭闻百里;黄帝火九鼎于荆山,尚有乔岭之墓;李玉(明抄本李作季。酉阳杂俎二作季主)服云散以潜升,犹头足异处;墨狄饮虹丹以没水;宁生服石脑而赴火;务光翦薤以入清冷之泉;柏成纳气而肠胃三腐。如此之比,不可胜纪。微乎得道,趣舍之迹,固无常矣。’

保命君曰:‘所谓尸解者,假形而示死,非真死也。’

南真曰:‘人死必视其形,如生人者,尸解也。足不青、皮不皱者,亦尸解也。目不落光,(明抄本作目光不落)无异生人者,尸解也。发尽落而失形骨者,尸解也。白日尸解,自是仙矣。若非尸解之例,死经太阴,暂过三官者,肉脱脉散,血沉灰烂,而五脏自生,骨如玉,七魄营侍,三魂守宅者,或三十年、二十年、十年、三年,当血肉再生,复质成形,必胜于昔日未死之容者,此名炼形。太阴易貌,三官之仙也。’

天帝云:‘太阴炼身形,胜服九转丹。形容端且严,面色似灵云,上登太极阙,受书为真人。’是也。

若暂游太阴者,太一守尸,三魂营骨,七魄侍肉,胎灵录气,皆数满再生而飞天。

其用他药尸解,非是灵丸者,即不得返故乡。

三官执之也,其死而更生者,未殓而失其尸,有形皮存而无者,有衣结不解,衣存而形去者,有发脱而形飞者,有头断已死,乃从一旁出者,皆尸解也。

白日解者为上;夜半解者为下;向晚向暮去者,为地下主者。

此得道之差降也。

夫人之修道,或灾逼祸生,形坏气亡者,似由多言而守一,多端而期苟免也。

是以层巢颓枝而坠落,百胜失于一败,惜乎。

通仙之才,安可为二竖子而致毙耶?智以无涯伤性,心以欲恶荡真,岂若守根静中,牺研三神,弥贯万物,而洞玄镜寂,混然与泥丸为一,而内外均福也。

真人归心于一,任于永信。

心归则正,神和信顺,利真之兆,自然之感。

无假两际也,若外见察观之气,内有愠结之哂,有如此者,我见其败,未见其立。

地下主者,乃下道之文官。

地下鬼师,乃下道之武官。

文解一百四年一进,武解倍之。

世人勤心于嗜欲,兼味于清正,华目以随世。

畏死而希仙者,皆多武解,尸之最下也。

夫人与众真吟诗曰:‘玄感妙象外,和声自相招。灵云郁紫晨,兰风扇绿轺。上真宴琼台,邈为地仙标。所期贵远迈,故能秀颖翘。玩彼八素翰,道成初不辽。人事胡可预,使尔形气消。’

夫人既游江南,遂于抚州并山立静室,又于临汝水西置坛宇。

岁久芜梗,踪迹殆平。

有女道士黄灵徽,年迈八十,貌若婴孺。

号为花姑,特加修饰,累有灵应。

夫人亦寓梦以示之,后亦升天。

玄宗教道士蔡伟编入后仙传。

大历三年戊申,鲁国公颜真卿重加修葺,立碑以纪其事焉。(出《集仙录》及《本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五十八-女仙三-译文

魏夫人是任城人。她是晋朝司徒剧阳文康公舒的女儿,名叫华存,字贤安。她从小喜欢道教,性格安静、谦恭、谨慎。她阅读了庄子、老子,以及三传五经和各种百家书籍,无所不读。她向往神仙,对真理和玄妙有浓厚的兴趣,想要追求超脱尘世的境界。她经常服用胡麻散和茯苓丸,吐纳气息和液体,修身养性,保持内心的平静。尽管亲戚朋友来来往往,她却从不参与,总是想要独处。父母不答应她的请求。

二十四岁时,她被迫嫁给太保掾南阳刘文,字幼彦。她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璞,次子叫瑕。幼彦后来成为修武令。魏夫人对神仙的向往和虔诚更加坚定。两个儿子长大成人后,她便离开了家庭,在别处修行。

过了三个月,太极真人安度明、东华大神、方诸青童、扶桑碧阿阳谷神王、景林真人、小有仙女、清虚真人王褒降临。

王褒对夫人说:“听说你潜心修炼,对三清之心虔诚至极,非常努力。扶桑大帝命令我传授你神真之道。”

青童君说:“清虚天王,就是你的老师。”

度明说:“你苦心求道,道现在就来到了。”

景林真人说:“虚皇看到了你的勤劳和虔诚,太极已经将你的仙名记录在玉札上了。你要更加努力!”

青童君又说:“你没有听说过上道内法(法字原阙。据明抄本补)晨景玉经吗?这是仙道无缘得成的。将来你会在旸涤山中见到它,你要小心谨慎。”

王君于是命令侍女华散条、李明兑等人,揭开云雾,打开玉笈,拿出《太上宝文》、《八十隐书》、《大洞真丝》、《灵书八道》、《紫度炎光》、《石精金马》、《神真虎文》、《高仙羽玄》等经书,共三十一卷,亲手传授给夫人。

王君接着说:“我以前在这里修道,遇到了南极夫人、西城王君,他们传授给我三十一卷宝经,我按照它们修炼成为真人,位为小有洞天仙王。我所传授的,就是南极元君、西城王君的原文。这座山洞台,是清虚的别宫。”

于是王君站起来面向北方,手持经书祈祷说:“太上三元、九星高真、虚微入道,上清玉晨,褒被太帝敕命,来教导魏华存。这个月丹良,吉日戊申,我谨按宝书。《神金虎文》、《大洞真经》、《八素玉篇》合三十一卷,是我以前在阳明西山精思时,受真人太师紫元夫人所授。华存要谨慎按照明法,以成至真,修炼虚道,长为飞仙。若有泄露我书的人,将连累一门,成为下鬼,堵塞河源,九天有命,敢告华存。”

祈祷完毕,王君又说:“我从紫元君那里得到了秘诀,听从师命,这篇经文应该传给真人,不只是我得到,你现在也获得了,这是太帝的旨意。这本书从我开始,已经有七人得到了。用白玉为简,青玉为字,到华存这里已经是第四个人了。”

于是景林真人又传授夫人《黄庭内景经》,让她日夜思念。读了一万遍之后,她能够洞察鬼神,安适六府,调和三魂五脏,掌握华色,回归婴儿状态,这就是不死之道。于是四位真人吟唱,各自命令玉女,弹琴击钟吹箫,合节而发歌,歌毕,王君便解释了经中所修的节度,以及宝经的指归,行事之口诀等要点,然后慢慢离开。

这时太极真人命令北寒玉女宋联涓弹九气之璈,青童命令东华玉女烟景珠击西盈之钟,旸谷神王命令神林玉女贾屈廷吹凤唳之箫,清虚真人命令飞玄玉女鲜于虚抚九合玉节。太极真人发出排空之歌,青童吟唱太霞之曲,神王讽诵晨启文章,清虚咏唱驾飚之词,散去之后,众真元君,日夜来降,尽管幼彦隔壁,却静悄悄的。

之后,幼彦去世,正值天下大乱,夫人抚养两个儿子,同时救助贫困之人。真仙也暗中向她预示了中原将乱的征兆,她带着两个儿子渡江。璞成为庾亮司马,又成为温太真司马,后来成为安成太守。瑕成为陶太尉侃的从事中郎将。夫人从洛邑到江南,在盗寇横行的日子里,凡所经过之处,都有神明的庇佑,常常得到吉祥。

两个儿子地位稳固后,夫人得以专心修炼,不断感受到真灵的感应,修炼之益与日俱增。

在世八十三年后,晋成帝咸和九年,甲午年,王君再次与青童、东华君降临,传授夫人成药两剂,一剂叫迁神白骑神散,一剂叫石精金光化形灵丸。让她立即服用,她假装生病不去。

七天之后,太乙玄仙派飚车来接她,夫人便托剑化形而去,径直进入阳洛山中。第二天,青童君、太极四真人、清虚王君命令夫人清斋五百天,读《大洞真经》,并分别传授真经要秘,道陵天师又传授《明威章奏》、《存祝吏兵符箓之诀》。众真各自传授,三天后离开。道陵之所以详细传授,是因为夫人在世时将担任女官祭酒,负责管理民众。

夫人诵经一万遍,积累了十六年,容颜如少女。于是龟山九虚太真金母、金阙圣君、南极元君共同迎接夫人白日升天,北至上清宫玉阙之下。太微帝君、中央黄老君、三素高元君、太上玉晨太道君、太素三元君、扶桑太帝君、金阙后圣君,各自派使者传达旨意,授予《天人玉札金文》,封她为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与仙公同秩,让她治理天台大霍山洞台,主管下训奉道,教授那些想要成为仙人的人。男性称为真人,女性称为元君。夫人接受封号后,王母、金阙圣君、南极元君各自离开。派夫人到王屋小有天中,再斋戒二月,九微元君、龟山王母、三元夫人等众真仙都降临到小有清虚上(上字下云笈七签九六有宫绛房之中,当时夫人与王君为宾主,设琼酥玉酒金觞二十二字)。四奏,各自命令侍女演奏,九灵合节,八音灵际,王母击节而歌,三元夫人弹云璈而答歌,其余真仙各自歌唱,片刻之后,司命神仙及其下属,以及南岳迎官都到达。虎旗龙辇,照耀百里之中,王母与众真仙一起,带着夫人向东南方向行进,一同前往天台霍山台,又经过句由金坛茅叔申,宴会两日两夜,最终到达霍山。夫人安坐玉宇,然后各自分别。

起初,王君告诉夫人说:‘学者应当去除疾病。’于是传授了甘草谷仙方,夫人服用后。夫人擅长隶书,对王君的事迹了解得很详细,还讲述了《黄庭内景注》和青精脻饭方。后来多次前往茅山。儿子王璞后来成为侍中,夫人让王璞将道法传授给司徒琅邪王舍人杨羲和护军长史许穆。许穆的儿子许玉斧,也都成仙了。陶贞白在真诰中称呼的南真,就是这位夫人。

在晋朝兴宁三年乙丑年,南真降临杨家,对杨君说:‘修道的人不希望看到血肉,即使看到了也要避开,但最好是不见。’又说:‘之前经过东海,波浪声如雷。’又说:‘裴清灵真人的锦囊中有《宝神经》,是以前从紫微夫人那里得到的,我也有这份西宫定本,它就在玄圃北坛西瑶的上台,天真珍文都藏在其中。’于是传授书籍说:‘如果能够仰掷云轮,驾驭太空,手携夜烟,足踏王庭。身体升入帝阙,披上宝衣吸饮青气,谈论九玄的逸度,沉醉于万椿的长生,真言玄妙明亮,高谈玉清。现在则要回灵尘了,教导我的弟子,周旋于五浊之中,劳神于臭腥之间。你们所追求的是道,所歌咏的是妙。道妙既得,你们加以修炼,担心这些荡散,要谨慎。’还说:‘河东桐柏山的西头,刚刚崩塌了两百多丈,我昨天和茅权申去清虚宫,授予真仙的册籍,讲论得失之事。一下子有四十七人坠落,只有三个人重新升上。确实应当洗心虚心,勤于修炼,心竭意尽,如同踩在冰上和火中,久久如此,仙道也就不会隐藏了。只是在庄敬丹炼成之前,要断绝淫欲之念。如果怀着淫欲之心,行上真之道,清宫所落,都是这类人。岂止是落名生籍,还将在三官那里受到审查。努力谨慎吧。修道的人贵在无邪,栖真的人安于恬淡愉悦,达到至寂非引顺之主,淡然非教授之匠,所以应当经历困苦和烦恼,来领悟无。修道的人精神集中就可以,有精神而不勤奋,有能力而不专一,是没有益处的。关键在于消除贪念,迅速消除邪念,可以多看看东山,勤望三秀,这样会有所收获。说话是性命的全面败坏,相信是得失的关键。张良三期,可以说是专心修道而明心见性了。’又说:‘得道去世,有的显赫,有的隐匿。托体遗迹的人,是道的隐匿。以前有再饮琼浆玉液而叩棺,一服仙丹而尸体腐烂。鹿皮公吞食玉华而虫子从户中流出;贾季子吞咽金液而臭气传百里;黄帝在荆山炼九鼎,还有乔岭的坟墓;李玉(明抄本李作季。酉阳杂俎二作季主)服用云散而潜入仙境,头部和脚部不在一处;墨狄饮虹丹而沉入水中;宁生服用石脑而赴火;务光剪去头发以进入清澈的泉水;柏成纳气而肠胃三次腐烂。如此之类,不可胜数。得道的人,进退的痕迹,本来就没有常理。’

保命君说:‘所谓的尸解,是假形而示死,并不是真的死了。’南真说:‘人死后必须看其形态,如果像活着的人一样,那就是尸解。脚不青、皮肤不皱,也是尸解。眼睛不落光(明抄本作目光不落),与活人无异,也是尸解。头发全部脱落而失去形态和骨骼,也是尸解。白天尸解,自然就是仙了。如果不是尸解的例子,死经过太阴,暂时经过三官的人,肉身脱落,血脉消散,血肉化为灰烬,而五脏自然重生,骨骼如玉,七魄侍奉,三魂守宅,可能三十年、二十年、十年、三年,血肉再生,恢复形态,一定比未死之前更胜一筹,这叫做炼形。太阴易貌,是三官的仙。’

天帝说:‘太阴炼身形,胜过服用九转丹。形容端正严肃,面色似灵云,升入太极阙,接受册封为真人。’这就是了。如果暂时游历太阴,太一守护尸体,三魂养护骨骼,七魄侍奉肉身,胎灵录气,都满数再生而飞天。如果使用其他药物尸解,不是灵丸的,就不能返回故乡。三官会抓住他们,那些死而复生的人,未下葬而失去尸体,有形皮存留而无,有衣服结不解,衣服存留而形态消失,有头发脱落而形态飞升,有头断已经死亡,却从另一边出来,都是尸解。白天尸解为上,夜半尸解为下,傍晚去世的,是地下主者。这是得道的高低差别。夫人的修道,或许是因为灾祸逼迫,形态损坏,气息消亡,似乎是因为多言而守一,多端而求苟免。因此,巢穴倒塌,树枝坠落,百胜失于一败,可惜啊。通仙之才,怎能因为两个小人而丧命呢?智慧以无涯伤害本性,心以欲望和恶念荡涤真性,哪比得上守根静中,钻研三神,贯通万物,而洞悉玄镜寂静,与泥丸合一,内外均享福。真人将心归于一,任于永信。心归则正,神和信顺,利真之兆,自然显现。不要假借两端。如果外有观察之气,内有愠结之嗔,有如此者,我看到他们的失败,未见他们的成功。地下主者,是下道的文官。地下鬼师,是下道的武官。文解每百年上升一次,武解加倍。世人勤心于欲望,追求清正,华目以随世。畏惧死亡而希望成仙的人,都是多武解,尸解的最下等。’

夫人与众真吟诗说:‘玄感妙象外,和声自相招。灵云郁紫晨,兰风扇绿轺。上真宴琼台,邈为地仙标。所期贵远迈,故能秀颖翘。玩彼八素翰,道成初不辽。人事胡可预,使尔形气消。’夫人既然游历江南,就在抚州并山建立静室,又在临汝水西建立坛宇。时间久了,草木丛生,踪迹几乎消失。有女道士黄灵徽,年迈八十,貌如婴儿。号称花姑,特别注重修饰,多次有灵验。夫人也在梦中向她示意,后来也升天了。玄宗教道士蔡伟将她编入后仙传。大历三年戊申年,鲁国公颜真卿重新修缮,立碑以纪念此事。(出自《集仙录》及《本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五十八-女仙三-注解

魏夫人:魏夫人指的是本文中的主人公,名华存,字贤安,任城人,晋司徒剧阳文康公舒之女。

任城人:任城,古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

晋司徒:晋朝时期的官职,司徒是三公之一,掌管国家政务。

剧阳文康公舒:剧阳文康公舒,晋朝官员,曾任司徒。

庄老:指《庄子》和《老子》,是道家经典。

三传五经百氏:三传指《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百氏指诸子百家。

志慕神仙:指追求成仙得道。

冲举:道教术语,指通过修炼达到超脱尘世,飞升成仙。

胡麻散茯苓丸:古代道家养生药物。

吐纳气液:道教修炼方法,通过呼吸吐纳来调节气息。

摄生夷静:养生之道,追求内心的平静。

太保掾:太保是古代官职,掾是其属官。

南阳刘文:刘文,字幼彦,南阳人,曾任太保掾。

修武令:修武县令,刘文曾任此职。

太极真人:道教中的神仙,代表最高道行。

东华大神:道教中的神仙。

方诸青童:道教中的神仙。

扶桑碧阿阳谷神王:道教中的神仙。

景林真人:道教中的神仙。

小有仙女:道教中的仙女。

清虚真人王褒:道教中的神仙。

密纬真气:道教术语,指深奥的道气和秘法。

三清:道教中的最高神祇,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扶桑大帝君:道教中的神仙,代表东方的神。

玉札:道教中用来记录仙名的玉简。

上道内法:道教修炼的秘法。

旸涤山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太上宝文:道教经典。

八十隐书:道教经典。

大洞真丝:道教经典。

灵书八道:道教经典。

紫度炎光:道教经典。

石精金马:道教经典。

神真虎文:道教经典。

高仙羽玄:道教经典。

小有洞天仙王:道教中的神仙。

南极夫人:道教中的神仙。

西城王君:道教中的神仙。

宝经:道教经典。

清虚之别宫:道教中的神仙居所。

北寒玉女:道教中的仙女。

宋联涓:道教中的仙女。

东华玉女:道教中的仙女。

烟景珠:道教中的仙女。

旸谷神王:道教中的神仙。

神林玉女:道教中的仙女。

贾屈廷:道教中的仙女。

飞玄玉女:道教中的仙女。

鲜于虚:道教中的仙女。

太乙玄仙:道教中的神仙。

飚车:道教中用来接送神仙的飞行器。

九天:道教中的九个天界。

族及一门:整个家族。

下鬼:指死后成为鬼魂。

河源:比喻根源。

太帝:道教中的最高神祇。

白日升天:道教修炼成仙后飞升成仙。

紫虚元君:道教中的神仙。

上真司命南岳夫人:道教中的神仙。

天台大霍山洞台:道教中的神仙居所。

下训奉道:指传授道教。

金母:道教中的神仙。

金阙圣君:道教中的神仙。

南极元君:道教中的神仙。

王屋小有天:道教中的神仙居所。

九微元君:道教中的神仙。

龟山王母:道教中的神仙。

三元夫人:道教中的神仙。

小有清虚上:道教中的神仙居所。

琼酥玉酒:道教中的仙酒。

金觞:古代酒杯。

天台霍山台:道教中的神仙居所。

句由金坛: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茅叔申: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玉宇:道教中的神仙居所。

天人玉札金文:道教中的经典。

仙公:道教中的神仙。

天台大霍山:道教中的神仙居所。

王君:指古代的一位修道者或仙人,具体身份不详。

夫人:指王君的妻子,也是一位修道者。

隶书:一种汉字书写体,起源于秦朝,盛行于汉代。

黄庭内景注:道教经典之一,为南朝道士魏伯阳所著。

青精脻饭方:一种道教中修炼的食品配方。

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侍中:古代官名,是皇帝身边的顾问官。

司徒:古代官名,掌管土地、户籍等事务。

琅邪王舍人杨羲:指杨羲,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道士,是道教的重要人物。

护军长史:古代官名,掌管军事。

许穆: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玉斧:人名,许穆之子。

升仙:道教术语,指修炼有成,飞升成仙。

陶贞白真诰:道教经典之一,为陶弘景所著。

南真:道教术语,指南方的仙人。

晋兴宁三年乙丑:公元365年,晋朝兴宁三年。

东海:指中国东部的大海。

紫微夫人:道教中的女神,是紫微大帝的妻子。

西宫定本:指道教经典的一种版本。

玄圃北坛西瑶之上台:道教中的神秘之地。

天真:道教术语,指天上的神仙。

五浊:道教术语,指世间五种污浊的事物。

三官:道教术语,指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中掌管生死轮回的神。

尸解:道教术语,指通过修炼达到一定境界后,可以假形示死,实际上是灵魂升天。

太阴:道教术语,指月亮,也指月亮的阴冷之气。

炼形:道教术语,指通过修炼使身体发生变化,达到不死的目的。

太极阙:道教中的神秘之地。

灵丸:道教术语,指仙丹,可以使人成仙。

两际:指世间和出世间,即现实世界和宗教世界。

八素翰:道教术语,指八种仙草。

泥丸:道教术语,指人的头部。

花姑:人名,黄灵徽的别称。

鲁国公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曾任鲁国公。

集仙录:道教经典之一,收录了许多道教神仙的故事。

本传:指某人的传记或自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五十八-女仙三-评注

初,王君告夫人曰:‘学者当去疾除病。’因授甘草谷仙方,夫人服之。

此句开篇即点明王君对夫人传授仙方的情景,‘去疾除病’体现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宗旨,‘甘草谷仙方’则是对仙方的一种神秘化描述,反映了道教对药物神秘力量的信仰。夫人服之,暗示了仙方具有神奇疗效,为后续夫人修道成仙的情节埋下伏笔。

夫人能隶书小有王君并传,事甚详悉,又述《黄庭内景注》,叙青精脻饭方。

此句描写夫人不仅自身修道有成,还擅长书法,并传承了王君的道法,以及《黄庭内景注》等道教经典。‘青精脻饭方’则是对道教炼丹术的一种描述,反映了道教对炼丹成仙的追求。

后屡降茅山。

‘屡降茅山’表明夫人多次前往茅山,茅山作为道教圣地,频繁前往意味着夫人与道教有着深厚的渊源,也为后续情节中夫人与茅山道教的互动埋下伏笔。

子璞后至侍中,夫人令璞传法于司徒琅邪王舍人杨羲,护军长史许穆。

此句描述了夫人之子王璞成为侍中,并受夫人之命传授道法给杨羲和许穆等人,体现了夫人对道法的传承和发扬,也反映了道教在当时的传播情况。

穆子玉斧,并皆升仙。

‘升仙’是对修道有成者的一种描述,表明玉斧也因修道有成而升仙,进一步强调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宗旨。

陶贞白真诰所呼南真,即夫人也。

此句揭示了陶贞白真诰中所提到的南真,即是夫人,表明夫人地位崇高,是道教中的重要人物。

以晋兴宁三年乙丑,降杨家,谓杨君曰:‘修道之士,不欲见血肉,见虽避之,不如不见。’

此句描写了夫人降临杨家,教导杨君修道时应远离血肉之欲,体现了道教对清修的重视,以及对欲望的克制。

‘向过东海中,波声如雷。’‘裴清灵真人锦囊中有《宝神经》,昔从紫微夫人所受,吾亦有是西宫定本,即是玄圃北坛西瑶之上台,天真珍文尽藏其中也。’

这两句通过夫人对东海、裴清灵真人等神秘事物的描述,展现了道教中丰富的神话传说和仙界景象,增强了故事的神秘色彩。

因授书云:‘若夫仰掷云轮,总辔太空,手携宵烟,足陟王庭。身升帝阙,披宝喻吸青,论九玄之逸度,沉万椿之长生,真言玄朗,高谭玉清。’

此句通过夫人传授的道法,描绘了修道者追求的境界,体现了道教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今则回灵尘矣,训我弟子,周目五浊,劳神臭腥。子所营者道,研咏者妙。道妙既得,吾子加之,虑斯荡散,念且慎之。’

此句表达了夫人对弟子们的教诲,强调修道者应保持清净之心,追求道妙,并警惕道心荡散。

‘固当洗心虚迈,勤注理尽,心殚意竭,如履冰火,久久如此,仙道亦不隐矣。但在庄敬丹到,而绝淫色之念也。’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修道者应保持内心的纯洁,克制欲望,才能修成正果。

‘若抱淫欲之心,行上真之道者,清宫所落,皆此辈也。岂止落名生籍,方将被考于三官也。’

此句警示修道者,若心怀淫欲,即使行走在上真之道上,也难以避免被清宫所落,受到三官的考验。

‘勉之慎之。宗道者贵无邪,栖真者安恬愉,至寂非引顺之主,淡然非教授之匠,故当困烦以领无耳。’

此句教导修道者应保持无邪之心,安于恬淡,追求至寂至淡的境界。

‘为道者精则可矣,有精而不勤,能而不专,无益也。要在吝心消豁,秽念疾开,可以数看东山,勤望三秀,差复益耳。’

此句强调修道者应勤奋专一,去除杂念,追求精深的道法。

‘言者性命之全败,信者得失之关籥。张良三期,可谓笃道而明心矣。’

此句通过张良的故事,说明了修道者应坚定信念,明心见性。

‘得道去世,或显或隐。托体遗迹者,道之隐也。’

此句说明了得道者可以隐居修行,也可以显化于世,体现了道教对隐逸生活的推崇。

‘昔有再酣琼液而叩棺,一服刀圭而尸烂。鹿皮公吞玉华而流虫出户;贾季子咽金液而臭闻百里;黄帝火九鼎于荆山,尚有乔岭之墓;李玉服云散以潜升,犹头足异处;墨狄饮虹丹以没水;宁生服石脑而赴火;务光翦薤以入清冷之泉;柏成纳气而肠胃三腐。’

此句列举了众多修道成仙的例子,展现了道教中丰富的神话传说。

‘微乎得道,趣舍之迹,固无常矣。’

此句表明得道之路并非一成不变,修道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所谓尸解者,假形而示死,非真死也。’‘人死必视其形,如生人者,尸解也。’‘足不青、皮不皱者,亦尸解也。’‘目不落光,无异生人者,尸解也。’‘发尽落而失形骨者,尸解也。’‘白日尸解,自是仙矣。’‘若非尸解之例,死经太阴,暂过三官者,肉脱脉散,血沉灰烂,而五脏自生,骨如玉,七魄营侍,三魂守宅者,或三十年、二十年、十年、三年,当血肉再生,复质成形,必胜于昔日未死之容者,此名炼形。’‘太阴易貌,三官之仙也。’

此段对尸解和炼形的解释,展现了道教对生死轮回的理解,以及对仙道追求的阐述。

‘天帝云:‘太阴炼身形,胜服九转丹。形容端且严,面色似灵云,上登太极阙,受书为真人。’是也。’

此句表明天帝对太阴炼身形的认可,进一步强调了道教对炼形术的重视。

‘若暂游太阴者,太一守尸,三魂营骨,七魄侍肉,胎灵录气,皆数满再生而飞天。’‘其用他药尸解,非是灵丸者,即不得返故乡。三官执之也,其死而更生者,未殓而失其尸,有形皮存而无者,有衣结不解,衣存而形去者,有发脱而形飞者,有头断已死,乃从一旁出者,皆尸解也。’‘白日解者为上;夜半解者为下;向晚向暮去者,为地下主者。’‘此得道之差降也。’

此段详细描述了尸解的过程和种类,以及不同尸解者得道的差异。

‘夫人之修道,或灾逼祸生,形坏气亡者,似由多言而守一,多端而期苟免也。’‘是以层巢颓枝而坠落,百胜失于一败,惜乎。’‘通仙之才,安可为二竖子而致毙耶?智以无涯伤性,心以欲恶荡真,岂若守根静中,牺研三神,弥贯万物,而洞玄镜寂,混然与泥丸为一,而内外均福也。’‘真人归心于一,任于永信。心归则正,神和信顺,利真之兆,自然之感。无假两际也,若外见察观之气,内有愠结之哂,有如此者,我见其败,未见其立。’‘地下主者,乃下道之文官。地下鬼师,乃下道之武官。文解一百四年一进,武解倍之。’‘世人勤心于嗜欲,兼味于清正,华目以随世。畏死而希仙者,皆多武解,尸之最下也。’

此段通过夫人修道的过程,以及对修道者心态的描述,反映了道教对修道者内心修养的重视,以及对欲望的克制。

‘夫人与众真吟诗曰:‘玄感妙象外,和声自相招。灵云郁紫晨,兰风扇绿轺。上真宴琼台,邈为地仙标。所期贵远迈,故能秀颖翘。玩彼八素翰,道成初不辽。人事胡可预,使尔形气消。’

此段通过夫人与众真吟诗,展现了道教中丰富的诗歌文化,以及对道法的追求。

‘夫人既游江南,遂于抚州并山立静室,又于临汝水西置坛宇。’‘岁久芜梗,踪迹殆平。’‘有女道士黄灵徽,年迈八十,貌若婴孺。号为花姑,特加修饰,累有灵应。’‘夫人亦寓梦以示之,后亦升天。’‘玄宗教道士蔡伟编入后仙传。’‘大历三年戊申,鲁国公颜真卿重加修葺,立碑以纪其事焉。’

此段描述了夫人游历江南,建立静室和坛宇,以及与女道士黄灵徽的交往,展现了道教在民间的影响,以及对修道者事迹的记载。

‘(出《集仙录》及《本传》)’

此句表明本文内容出自《集仙录》和《本传》,进一步强调了本文的史料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五十八-女仙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05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