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五十三-神仙五十三-原文
麒麟客王法进维杨十友金可记杨真伯
麒麟客
麒麟客者,南阳张茂实客佣仆也。
茂实家于华山下,唐大中初,偶游洛中,假仆于南市,得一人焉。
其名曰王夐,年可四十余,佣作之直月五百。
勤干无私,出于深诚,苟有可为,不待指使。
茂实器之,易其名曰大历,将倍其直,固辞,其家益怜之。
居五年,计酬直尽。
一旦辞茂实曰:
夐本居山,家业不薄。
适与厄会,须佣作以禳之,固非无资而卖力者。
今厄尽矣,请从此辞。
茂实不测其言,不敢留,听之去。
日暮,入白茂实曰:
感君恩宥,深欲奉报。
夐家去此甚近,其中景趣,亦甚可观,能相逐一游乎。
茂实喜曰:
何幸,然不欲令家人知,潜一游可乎?
夐曰:
甚易。
于是截竹杖长数尺,其上书符,授茂实曰:
君杖此入室,称腹痛。
左右人悉令取药。
去后,潜置竹于衾中,抽身出来可也。
茂实从之。
夐喜曰:
君真可游吾居者也。
相与南行一里余,有黄头执青麒麟一,赤文虎二,候于道左。
茂实惊欲回避,夐曰:
无苦,但前行。
既到前,夐乘麒麟,茂实与黄头各乘一虎。
茂实惧不敢近,曰:
夐相随,请不须畏。
且此物人间之极俊者,但试乘之。
遂凭而上,稳不可言。
于是从之上仙掌峰。
越壑凌山,举意而过,殊不觉峻险。
如到三更,计数百里矣。
下一山,物众鲜媚,松石可爱,楼台宫观,非世间所有。
将及门,引者揖曰:
阿郎何来?
紫衣吏数百人,罗拜道侧。
既入,青衣数十人,容色皆殊,衣服鲜华,不可名状,各执乐器引拜。
遂于中堂宴席毕,且命茂实坐。
夐入更衣,返坐,衣裳冠冕,仪貌堂堂然,实真仙之风度也。
其窗户阶闼,屏帏茵褥之盛,固非人世所有,歌鸾舞凤,及诸声乐,皆所未闻。
情意高逸,不复思人寰之事,观极。
主人曰:
此乃仙居,非世人所到。
以君宿缘,合一到此,故有逃厄之遇。
仙俗路殊,尘静难杂,君宜归修其心,三五劫后,当复相见。
夐比者尘缘将尽,上界有名,得遇太清真人,召入小有洞中,示以九天之乐,复令下指生死海波。
且曰:
乐虽难求,苦亦易遣。
如为山者,掬土增高,不掬则止,穿则陷。
夫升高者,不上难而下易乎?
自是修习,经六七劫,乃证此身,回视委骸,积如山岳。
四大海水,半是吾宿世父母妻子别泣之泪。
然念念修之,倏已一世。
形骸虽远,此不忘修致,其功即亦非远。
亦时有心远气清,一言而悟者。
勉之!
遗金百镒,为营身之助,复乘麒麟,令黄头执之,夐步送到家,家人方环泣。
茂实投金于井中,夐抽去竹杖,令茂实潜卧衾中。
夐曰:
我当至蓬莱谒大仙伯。
明旦莲花峰上,有彩云车去,我之乘也。
遂揖而去,茂实忽呻吟,众惊而问之,茂实给之曰:
初腹痛时,忽若有人见召,遂奄然耳,不知其多少时也。
家人曰:
取药既回,呼之不应,已七日矣,唯心头尚暖,故未敛也。
明日望之,莲花峰上,果有彩云。
遂弃官游名山。
后归,出井中金与眷属,再出游山,后不知所在也。
(出《续玄怪录》)
王法进
王法进者,剑州临津人也。
幼而好道,家近古观,虽无道士居之,其嬉戏未尝轻侮于像设也。
十余岁,有女冠自剑州历外邑,过其家,父母以其慕道,托女冠以保护之。
与授正一延生小箓,名曰法进。
而专勤香火,斋戒护持。
亦茹柏绝粒,时有感降。
时三川饥俭,斛斛翔贵,死者十五六,多采野葛山芋以充饥。
忽三青童降于其庭,谓法进曰:
上帝以汝夙禀仙骨,归心精诚,不忘于道,敕我迎汝受事于上京也。
不觉腾空。
迳达大帝之所,命以玉杯霞浆赐之。
徐谓曰:
人处三才之大,体天地之和,得人形,生中土,甚不易也。
天运四时之气,地禀五行之秀,生五谷百果,以养于人。
而人不知天地养育之恩,轻弃五谷,厌舍丝麻,使耕农之夫,纺绩之妇,身勤而不得饱,力竭而不御寒,徒施甚劳。
曾无爱惜者,斯固神明所责,天地不佑矣。
近者地司岳渎所奏,以世人厌掷五谷,不贵衣食之本。
我已敕太华之府,收五谷之神,所种不成,下民饥饿,因示罚责,以惩其心。
然旋奉太上慈旨,以大道好生,务先救物。
虽天地神明责之,愚民不知其过所自,固无忏请首原之路。
汝当为上宫侍童,入侍天府,今且令汝下归于世,告喻下民,使其悔罪,宝爱农桑,此亦汝之阴功也。
命侍女以《灵宝清斋告谢天地仪》一轴付之,使传行于世。
曰:
令世人相率于幽山高静之所,致斋悔谢,一年再为之,则宿罪可除,谷父蚕母之神,为致丰衍矣。
龙虎之年,复当召汝。
即今清斋天公告谢之法是也。
法进以天宝十二年壬辰,遂复升天。
(出《仙传拾遗》)
维杨十友
维杨十友者,皆家产粗丰,守分知足,不干禄位,不贪货财,慕玄知道者也。
相约为友,若兄弟焉。
时海内大安,民人胥悦,遽以酒食为娱,自乐其志。
始于一家,周于十室,率以为常。
忽有一老叟,衣服滓弊,气貌羸弱,似贫窭不足之士也。
亦着麻衣,预十人末(预十人末原作领十人来。据明抄本改),以造其会。
众既适情,亦皆悯之,不加斥逐。
醉饱自去,莫知所之。
一旦言于众曰:‘余力困之士也,幸众人许陪坐末,不以为责。今十人置宴,皆得预之。席既周毕,亦愿力为一会,以答厚恩。约以他日,愿得同往。’
至期,十友如其言,相率以待。
凌晨,贫叟果至,相引徐步,诣东塘郊外。
不觉为远。
草莽中茆屋两三间,倾侧欲摧,引入其下。
有丐者数辈在焉,皆是蓬发鹑衣,形状秽陋。
叟至,丐者相顾而起,墙立以俟其命。
叟令扫除舍下,陈列蘧蒢,布以菅席,相邀环坐。
日既旰矣,咸有饥色。
久之,各以醯盐竹箸,置于客前,逡巡,数辈共举一巨板如案,长四五尺,设于席中,以油帕幕之。
十友相顾,谓必济饥,甚以为喜。
既撒油帕。气燑燑然尚未可辨,久而视之,乃是蒸一童儿。
可十数岁,已糜烂矣,耳目手足,半已堕落。
叟揖让劝勉,使众就食,众深嫌之,多托以饫饱,亦有忿恚逃去,都无肯食者。
叟纵餐啖,似有盈味。
食之不尽,郎命诸丐擎去,令尽食之。
因谓诸人曰:‘此所食者,千岁人参也,颇甚难求,不可一遇。吾得此物,感诸公延遇之恩,聊欲相报。且食之者,白日升天,身为上仙。众既不食,其命也夫。’
众惊异,悔谢未及。
叟促问诸丐,令食讫即来。
俄而丐者化为青童玉女,幡盖导从,与叟一时升天。
十友刳心追求。更莫能见。
(出《神仙感遇传》)
金可记
金可记,新罗人也,宾贡进士。
性沉静好道,不尚华侈,或服气炼形,自以为乐。
博学强记,属文清丽。
美姿容,举动言谈,迥有中华之风。
俄擢第,于终南山子午谷养居,怀隐逸之趣。
手植奇花异果极多,常焚香静坐,若有思念。
又诵《道德》及诸仙经不辍。
后三年,思归本国,航海而去。
复来,衣道服,却入终南。
务行阴德,人有所求,初无阻拒,精勤为争,人不可偕也。
唐大中十一年十二月,忽上表言:‘臣奉玉皇诏,为英文台侍郎,明年二月二十五日当上升。’
时宣宗极以为异,遣中使征入内,固辞不就。
又求玉皇诏辞,以为别仙所掌,不留人间,遂赐宫女四人,香药金彩,又遣中使二人,专伏侍者。
可记独居静室,宫女中使,多不接近。
每夜,闻室内常有客谈笑声,中使窥窃之,但见仙官仙女,各坐龙凤之上,俨然相对,复有侍卫非少。
而宫女中使,不敢辄惊。
二月二十五日,春景妍媚,花卉烂漫,果有五云唳鹤,翔鸾白鹄,笙箫金石,羽盖琼轮,幡幢满空。
仙伏极众,升天而去。
朝列士庶,观者填隘山谷,莫不瞻礼叹异。
(出《续仙传》)
杨真伯
弘农杨真伯,幼有文,性耽玩书史,以至忘寝食。
父母不能禁止,时或夺其脂烛,匿其诗书,真伯颇以为患,遂逃过洪饶间,于精舍空院,肄习半年余。
中秋夜,习读次,可二更已来,忽有人扣学窗牖间,真伯淫于典籍不知也。
俄然有人启扉而入,乃一双鬟青衣,言曰:‘女郎久栖幽隐,服气茹芝,多往来洞庭云水间。知君子近至此,又骨气清净,志操坚白,愿尽款曲。’
真伯殊不应,青衣自反。
三更后,闻户外珩璜环珮之声,异香芳馥,俄而青衣报女郎且至,年可二八,冠碧云凤翼冠,衣紫云霞日月衣,精光射人。
逡巡就坐,真伯殊不顾问一言。
久之,于真伯案取砚,青衣荐笺,女郎书札数行,腆然而去。
真伯因起,乃视其所留诗曰:‘君子竟执逆,无由达诚素。明月海上山,秋风独归去?’
其后亦不知女郎是何人也。
岂非洞庭诸仙乎,观其诗思,岂人间之言欤?
(出《博异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五十三-神仙五十三-译文
麒麟客王法进维杨十友金可记杨真伯
麒麟客:
麒麟客是南阳人张茂实的家仆。张茂实住在华山脚下,在唐大中初年,偶然游历到洛阳,在南市雇佣了一个仆人。这个人名叫王夐,大约四十多岁,月薪五百。他勤劳能干,无私心,只要有事情要做,不需要别人吩咐。张茂实很器重他,想给他改名叫大历,并加倍他的工资,但他坚决推辞,张茂实更加怜爱他。过了五年,张茂实计算了他的工资已经全部付清。有一天,王夐向张茂实告辞说:“夐原本住在山中,家业不薄。最近遭遇了困境,不得不出来打工以解困,并非没有资金而卖力的人。现在困境已经解除,请让我离开。”张茂实不明白他的话,不敢挽留,只好让他走了。
傍晚时分,王夐回到张茂实那里说:“感谢您的恩惠,我非常想报答您。夐的家离这里很近,那里的风景情趣也很吸引人,您能陪我一起去游玩吗?”张茂实很高兴地说:“真是太幸运了,但是我不想让家人知道,我们偷偷去可以吗?”王夐说:“很容易。”于是他截了一段几尺长的竹杖,上面写有符咒,交给张茂实说:“您拿着这根竹杖进屋,假装肚子痛。左右的人都会让你们拿药。离开后,悄悄把竹杖放在被子里,就可以抽身出来了。”张茂实照做了。
王夐很高兴地说:“您真是个可以游览我家的人。”于是他们一起向南走了超过一里路,有一个人头戴黄巾,手持青麒麟,还有两只赤文虎在路边等候。张茂实想要回避,王夐说:“不用害怕,只管往前走。”到了前面,王夐骑上麒麟,张茂实和那个黄头各骑一只虎。张茂实害怕不敢靠近,说:“有夐在,请不必害怕。而且这些动物是人间极为俊美的,您就试试骑吧。”于是他骑了上去,非常平稳。
于是他们一起上了仙掌峰。越过山谷,攀登高山,只要一抬脚就能过去,完全不觉得险峻。就像到了半夜三更,已经走了几百里。下了一个山,那里的景色非常美丽,松树和石头都很可爱,楼台和宫殿非人间所有。快要到门口时,引路人鞠躬说:“公子怎么来了?”数百名紫衣官吏在路边鞠躬。进入后,有数十名青衣女子,容貌都很出众,衣服鲜艳华丽,无法用言语形容,她们各自拿着乐器引领鞠躬。
于是在中堂设宴,并让张茂实坐下。王夐进去换衣服,回来后,衣裳冠冕,仪态堂堂,确实有仙人的风范。窗户、台阶、门闩、屏风、垫子等,都是非人间所有,还有鸾鸟和凤凰的舞蹈,以及其他各种音乐,都是从未听过的。情感高雅,不再思念人间的事情,观赏得很尽兴。
主人说:“这里就是仙居,不是世人能到达的地方。因为您有深厚的缘分,才能来到这里,所以才有逃避困境的相遇。仙界和人间道路不同,尘世宁静难以混杂,您应该回去修炼心性,三五劫后,我们还会相见。夐我即将尘缘将尽,上界有名,得到太清真人的召唤,进入小有洞中,展示九天的音乐,又让我指示生死海波。”还说:“快乐虽然难以寻求,痛苦也容易排解。就像登山一样,不攀登就难以上升,而下山却容易。”从那以后,他修炼了六七劫,才证得此身,回顾自己的尸体,堆积如山。
四大海水,有一半是我前世父母妻子分别哭泣的泪水。然而我念念不忘修炼,瞬间就过了一世。身体虽然远离,但我仍然不忘修炼,功力也不会太远。也时有心志高远,一言而悟的人。勉励自己!”留下百两金子,作为帮助自己生活的资金,再次骑上麒麟,让黄头拿着,王夐步行送他到家,家人围在一起哭泣。张茂实把金子扔进井里,王夐拿走竹杖,让张茂实悄悄躺在被子里。
王夐说:“我将会去蓬莱拜见大仙伯。明天在莲花峰上,有一辆彩云车离开,那就是我乘坐的。”于是他鞠躬告别,张茂实突然呻吟起来,众人惊讶地问他,张茂实骗他们说:“刚开始肚子痛时,突然好像有人召唤,就突然昏倒了,不知道过了多久。”家人说:“拿药回来后,叫他不回应,已经七天了,只有心头还温暖,所以没有入殓。”第二天去看,莲花峰上,果然有彩云。
于是他放弃了官职,游历名山。后来回来,从井中取出金子给家人,再次出游山川,后来不知去向。
王法进:
王法进是剑州临津人。从小喜欢修道,家附近有一座古观,虽然那里没有道士居住,但他玩耍时从未轻视过佛像。
十多岁,有一个女冠从剑州经过外县,到他家,他的父母因为他向往修道,托付给女冠保护他。女冠教他正一延生小箓,名叫法进。他专心致志地烧香拜佛,斋戒持戒。也吃柏树果实,有时有感应。
当时三川地区发生饥荒,粮食价格飞涨,死亡人数达到十五六,很多人采集野葛和山芋来充饥。突然有三个青衣童子降临到他的庭院,对法进说:“上帝因为您天生有仙骨,归心虔诚,不忘于道,命令我迎接您到上京受事。”他不知不觉地腾空而起,直接到达大帝的地方,被赐予玉杯和仙酒。
慢慢地对他说:“人处三才之大,体天地之和,得人形,生中土,非常不容易。天运四时之气,地禀五行之秀,生长五谷百果,以养育人类。然而人们不知道天地养育之恩,轻易放弃五谷,厌恶舍弃丝麻,让耕作的农夫,纺织的妇女,身体勤劳却不得饱暖,力量耗尽却无法抵御寒冷,只是徒劳地辛苦。从未珍惜过,这确实是神明所责备的,天地不会保佑他们。最近地司岳渎上报,因为世人厌恶五谷,不重视衣食之本。我已经命令太华之府,收回五谷之神,导致粮食不收成,百姓饥饿,因此给予惩罚,以惩戒他们的心灵。然而,又奉太上慈旨,因为大道好生,务必先救物。虽然天地神明责备他们,但愚民不知道自己的过错从何而来,确实没有忏悔请求的原谅之路。你应该成为上宫的侍童,进入天府,现在先让你回到人间,告诉世人,让他们悔过,珍惜农桑,这也是你的阴德。”命令侍女把《灵宝清斋告谢天地仪》一卷交给他,让他传遍世间。
说:“让世人一起到幽静的山中,进行斋戒悔过,一年进行两次,那么宿世的罪孽就可以消除,五谷之神和蚕母之神,会带来丰收。”又说:“龙虎之年,还会再次召唤你。”这就是现在清斋天公告谢的方法。
法进在天宝十二年壬辰年,再次升天。
维杨十友者,皆家产粗丰,守分知足,不干禄位,不贪货财,慕玄知道者也。
这十位姓杨的朋友,家境都还富裕,他们安守本分,知足常乐,不追求官位,也不贪图财物,是那些向往玄妙道理的人。
相约为友,若兄弟焉。
他们相互约定成为朋友,就像兄弟一样。
时海内大安,民人胥悦,遽以酒食为娱,自乐其志。
当时国家安定,人民都很快乐,他们便以饮酒吃饭为乐,自得其乐。
始于一家,周于十室,率以为常。
这种聚会从一家开始,逐渐扩展到十家,大家都习以为常。
忽有一老叟,衣服滓弊,气貌羸弱,似贫窭不足之士也。
突然有一位老者,衣服破旧,气色虚弱,看起来像是贫穷的人。
亦着麻衣,预十人末(预十人末原作领十人来。据明抄本改),以造其会。
他也穿着麻衣,加入了这十人的聚会。
众既适情,亦皆悯之,不加斥逐。
大家都很愉快,也都很同情他,没有排斥他。
醉饱自去,莫知所之。
他喝得醉醺醺地离开,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一旦言于众曰:“余力困之士也,幸众人许陪坐末,不以为责。今十人置宴,皆得预之。席既周毕,亦愿力为一会,以答厚恩。约以他日,愿得同往。”
有一天他对大家说:“我是一个力气有限的人,幸亏大家允许我坐在末座,没有责怪我。现在十个人设宴,我也能参加。宴会结束后,我也愿意举办一场聚会,以答谢大家的厚爱。我们约定在另一天一起前往。”
至期,十友如其言,相率以待。
到了约定的那天,十位朋友都按照他的话去做,一起等待。
凌晨,贫叟果至,相引徐步,诣东塘郊外。
清晨,那位贫穷的老者果然如约而至,大家拉着他慢慢地走向东塘郊外。
不觉为远。
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走得很远了。
草莽中茆屋两三间,倾侧欲摧,引入其下。
在杂草丛中,有几间茅屋,摇摇欲坠,他们被引入屋下。
有丐者数辈在焉,皆是蓬发鹑衣,形状秽陋。
在这里有几群乞丐,他们都是头发蓬乱,穿着破烂,看起来很脏。
叟至,丐者相顾而起,墙立以俟其命。
老者到了,乞丐们互相看了看,起身站在墙边等待他的指示。
叟令扫除舍下,陈列蘧蒢,布以菅席,相邀环坐。
老者命令他们打扫房间,摆放了粗陋的家具,铺上草席,邀请大家围坐。
日既旰矣,咸有饥色。
太阳已经西斜,大家都显得很饿。
久之,各以醯盐竹箸,置于客前,逡巡,数辈共举一巨板如案,长四五尺,设于席中,以油帕幕之。
过了一会儿,他们各自拿出酸醋、盐和竹筷子,放在客人面前,犹豫了一下,大家一起举起一块像桌子一样的大板,长约四五尺,放在席中,用油布盖住。
十友相顾,谓必济饥,甚以为喜。
十位朋友互相看了看,认为这肯定能解决饥饿,都非常高兴。
既撒油帕。气燑燑然尚未可辨,久而视之,乃是蒸一童儿。
揭开油布后,热气腾腾,看不清楚,过了一会儿才看清,原来是一个蒸熟的童子。
可十数岁,已糜烂矣,耳目手足,半已堕落。
这个童子大约十几岁,已经腐烂了,耳朵、眼睛、手脚,有一半已经脱落。
叟揖让劝勉,使众就食,众深嫌之,多托以饫饱,亦有忿恚逃去,都无肯食者。
老者作揖推让,劝大家吃,大家都很讨厌,有些人借口吃饱了,也有人愤怒地离开,没有人愿意吃。
叟纵餐啖,似有盈味。
老者自己大口吃,似乎很享受。
食之不尽,郎命诸丐擎去,令尽食之。
吃不完的,老者命令那些乞丐拿去,让他们吃完。
因谓诸人曰:“此所食者,千岁人参也,颇甚难求,不可一遇。吾得此物,感诸公延遇之恩,聊欲相报。且食之者,白日升天,身为上仙。众既不食,其命也夫。”
然后对大家说:“你们吃的这个,是千年人参,非常难得,不可多得。我得到这个,感激大家对我的款待,想稍微报答一下。而且吃了它的人,可以白天升天,成为上仙。既然大家不吃,那也是你们的命啊。”
众惊异,悔谢未及。
大家都很惊讶,后悔和道歉都来不及。
叟促问诸丐,令食讫即来。
老者催促乞丐们快点吃,吃完就回来。
俄而丐者化为青童玉女,幡盖导从,与叟一时升天。
突然,那些乞丐变成了青衣童子和美丽的仙女,手持旗帜和伞盖,引导着老者一起升天。
十友刳心追求。更莫能见。
十位朋友心急如焚地寻找,却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出《神仙感遇传》)
金可记
金可记,新罗人也,宾贡进士。
金可记,是新罗人,考中进士。
性沉静好道,不尚华侈,或服气炼形,自以为乐。
他性格沉静,喜欢修道,不追求奢华,有时修炼呼吸和身体,自得其乐。
博学强记,属文清丽。
他博学多才,记忆力强,写文章文采斐然。
美姿容,举动言谈,迥有中华之风。
他外貌英俊,举止言谈都带有中华文化的风格。
俄擢第,于终南山子午谷养居,怀隐逸之趣。
后来考中进士,在终南山子午谷隐居,追求隐逸的生活。
手植奇花异果极多,常焚香静坐,若有思念。
他亲手种植了许多奇花异果,经常烧香静坐,似乎有所思考。
又诵《道德》及诸仙经不辍。
他还不断地诵读《道德经》和其他仙经。
后三年,思归本国,航海而去。
三年后,他想回到自己的国家,便航海离开了。
复来,衣道服,却入终南。
回来后,他穿上道袍,再次进入终南山。
务行阴德,人有所求,初无阻拒,精勤为争,人不可偕也。
他致力于做好事,别人有求于他,他从不拒绝,非常勤奋,别人无法与他相比。
唐大中十一年十二月,忽上表言:“臣奉玉皇诏,为英文台侍郎,明年二月二十五日当上升。”
在唐大中十一年十二月,他突然上表说:“我接到玉皇的诏书,任命我为英文台侍郎,明年二月二十五日我将升天。”
时宣宗极以为异,遣中使征入内,固辞不就。
当时的皇帝宣宗对此感到非常惊讶,派遣使者征召他入宫,但他坚决推辞。
又求玉皇诏辞,以为别仙所掌,不留人间,遂赐宫女四人,香药金彩,又遣中使二人,专伏侍者。
他又请求玉皇的诏书,认为那是其他仙人掌管的,不应该留在人间,于是皇帝赐给他四个宫女,香药和金银,又派遣两个使者专门服侍他。
可记独居静室,宫女中使,多不接近。
金可记独自居住在静室中,宫女和使者很少接近他。
每夜,闻室内常有客谈笑声,中使窥窃之,但见仙官仙女,各坐龙凤之上,俨然相对,复有侍卫非少。
每当夜晚,他都能听到室内有客人的谈话和笑声,使者偷偷观察,只见仙官仙女们分别坐在龙凤之上,端庄地相对而坐,还有不少侍卫。
而宫女中使,不敢辄惊。
宫女和使者不敢打扰。
二月二十五日,春景妍媚,花卉烂漫,果有五云唳鹤,翔鸾白鹄,笙箫金石,羽盖琼轮,幡幢满空。
二月二十五日,春天景色美丽,花卉盛开,有五彩云朵和鹤鸣,有飞翔的鸾鸟和白鹤,笙箫和乐器的声音,羽盖和珠宝车辆,旗帜和幡幢布满天空。
仙伏极众,升天而去。
众多仙人聚集,一起升天离开了。
朝列士庶,观者填隘山谷,莫不瞻礼叹异。
朝廷的官员和百姓,观看的人挤满了山谷,没有不瞻仰和惊叹的。
(出《续仙传》)
杨真伯
弘农杨真伯,幼有文,性耽玩书史,以至忘寝食。
弘农人杨真伯,从小就有文学天赋,性格沉迷于书籍和史书,以至于忘记了睡觉和吃饭。
父母不能禁止,时或夺其脂烛,匿其诗书,真伯颇以为患,遂逃过洪饶间,于精舍空院,肄习半年余。
父母无法阻止他,有时会没收他的蜡烛和书籍,杨真伯觉得很困扰,于是逃到了洪饶之间,在一所空旷的精舍里,学习了半年多。
中秋夜,习读次,可二更已来,忽有人扣学窗牖间,真伯淫于典籍不知也。
中秋节晚上,他正在读书,到了二更天,突然有人敲打他的书房窗户,杨真伯沉迷于书籍,没有注意到。
俄然有人启扉而入,乃一双鬟青衣,言曰:“女郎久栖幽隐,服气茹芝,多往来洞庭云水间。知君子近至此,又骨气清净,志操坚白,愿尽款曲。”
突然有人打开门进来,是一个双鬟的青衣女子,说:“我长久居住在幽静的地方,修炼呼吸和吃芝草,经常在洞庭湖的云水之间往来。我知道您最近来了这里,又骨气清高,志向坚定,愿意向您倾诉衷肠。”
真伯殊不应,青衣自反。
杨真伯没有回应,青衣女子自己转身离开。
三更后,闻户外珩璜环珮之声,异香芳馥,俄而青衣报女郎且至,年可二八,冠碧云凤翼冠,衣紫云霞日月衣,精光射人。
到了三更天,听到户外有珩璜和环珮的声音,香气扑鼻,过了一会儿,青衣女子报告说,那位女郎即将到来,她大约十八九岁,戴着碧云凤翼冠,穿着紫云霞日月衣,光彩照人。
逡巡就坐,真伯殊不顾问一言。
她缓缓坐下,杨真伯却没有理会她一句话。
久之,于真伯案取砚,青衣荐笺,女郎书札数行,腆然而去。
过了一会儿,她在杨真伯的案子上拿起了砚台,青衣女子递给她纸和笔,女郎写了几行字,然后腼腆地离开了。
真伯因起,乃视其所留诗曰:“君子竟执逆,无由达诚素。明月海上山,秋风独归去?”
杨真伯起身,看着她留下的诗说:“君子竟然如此固执,无法表达我真诚的心意。明月照耀海上的山,秋风独自离去?”
其后亦不知女郎是何人也。岂非洞庭诸仙乎,观其诗思,岂人间之言欤?
之后也不知道那位女郎是谁。难道她是洞庭湖的仙女吗?看她的诗,难道是人间的话吗?
(出《博异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五十三-神仙五十三-注解
麒麟客:麒麟客,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常被用来象征吉祥和瑞兆。在这里,‘麒麟客’是指南阳张茂实雇佣的仆人王夐,因其行为和气质像传说中的麒麟,故被称为‘麒麟客’。
王法进:王法进,剑州临津人,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因信道而得道成仙。在这里,指的是《仙传拾遗》中记载的这位人物。
维杨十友:指生活在古代杨州的十个朋友,他们因为共同的兴趣和价值观而结为好友。
金可记:指新罗人金可记,一个好道的人。
杨真伯:‘杨真伯’在文中并未直接解释,可能是人名或尊称,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读。
家产粗丰:家庭财产比较富裕。
守分知足:指人能够守着自己的本分,知道满足。
干禄位:指追求官职。
贪货财:指贪婪财物。
玄知道:指追求玄妙的知识和智慧。
海内大安:指国家内部安定。
胥悦:指人人高兴。
遽以酒食为娱:立即用酒食来娱乐自己。
自乐其志:按照自己的意愿快乐。
麻衣:指用麻布制成的衣服,常用来形容贫穷或修行的人。
预十人末:指参加十人的聚会。
造其会:参加他们的聚会。
酒食:指酒和食物,常用来指代宴会。
蘧蒢:指一种草,这里指用来铺地的草席。
菅席:指用菅草编织的席子。
醯盐竹箸:指醋、盐和竹制的筷子。
巨板:指大木板。
油帕:指用来覆盖食物的油布。
童儿:指小孩子。
糜烂:指腐烂。
丐者:指乞丐。
蓬发鹑衣:指头发蓬乱,衣服破烂。
秽陋:指污秽丑陋。
揖让:指拱手行礼。
醯:指醋。
箸:指筷子。
济饥:解饿。
白日升天:指人能在白天升天成仙。
上仙:指成仙的人。
宾贡进士: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士称号的人。
服气炼形:指修炼身体,通过呼吸控制气息来强身健体。
属文清丽:指写作文风清新优美。
终南山子午谷:指位于终南山的一个山谷。
阴德:指暗中做的好事,不为人知。
玉皇诏:指玉皇大帝的诏书。
英文台侍郎:指官职,侍郎是副职官员。
宣宗:指唐朝的皇帝李忱。
中使:指皇帝派出的使者。
香药金彩:指香料、药品和金银等财物。
仙官仙女:指成仙的官员和仙女。
龙凤:指龙和凤,常用来象征高贵和美好。
笙箫金石:指古代的乐器。
羽盖琼轮:指用羽毛装饰的车盖和美玉制成的车轮。
幡幢:指旗帜和灯笼。
洞庭:指洞庭湖,这里指洞庭湖附近的仙境。
青衣:指穿着青色衣服的人,这里指仙女。
服气茹芝:指修炼时呼吸控制和食用芝草。
骨气清净:指人的气质和品格都很清高。
志操坚白:指人的意志和操守都很坚定。
款曲:指详细的情况。
碧云凤翼冠:指用碧云和凤翼装饰的帽子。
紫云霞日月衣:指用紫云和日月图案装饰的衣服。
腆然:指害羞的样子。
典籍:指书籍。
脂烛:指蜡烛。
诗书:指诗歌和书籍。
洪饶间:指洪饶地区,这里指洪饶山谷。
精舍:指精修的居所。
肄习:指勤奋学习。
珩璜:指古代的一种玉佩。
环珮:指戴在身上的装饰品。
冠:指帽子。
衣:指衣服。
冠碧云凤翼冠:指戴上用碧云和凤翼装饰的帽子。
衣紫云霞日月衣:指穿上用紫云和日月图案装饰的衣服。
精光射人:指人的气质和精神令人感到震撼。
荐笺:指用来递送信件的纸笺。
书札:指书信。
腆然而去:指害羞地离开。
淫于典籍:指沉迷于书籍。
启扉而入:指打开门进来。
女郎:指年轻女子。
幽隐:指隐蔽的地方。
服气:指修炼时呼吸控制。
茹芝:指食用芝草。
骨气:指人的气质和品格。
志操:指人的意志和操守。
坚白:指坚定纯洁。
竦然而去:指害羞地离开。
海上山:指海上的山。
秋风独归去:指在秋风中独自离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五十三-神仙五十三-评注
维杨十友者,皆家产粗丰,守分知足,不干禄位,不贪货财,慕玄知道者也。
此句描绘了杨十友们的品质,他们不追求世俗的财富和地位,而是追求玄妙的道法,表现出古代士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于物质欲望的淡泊。
相约为友,若兄弟焉。
这句话强调了杨十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如同兄弟一般,相互扶持,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重视友情、重视人伦关系的传统美德。
时海内大安,民人胥悦,遽以酒食为娱,自乐其志。
此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和民众的幸福感,人们以酒食为乐,自得其乐,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忽有一老叟,衣服滓弊,气貌羸弱,似贫窭不足之士也。
此句通过描写老叟的外貌,突出了他的贫寒,与杨十友们的富足形成鲜明对比,为后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亦着麻衣,预十人末(预十人末原作领十人来。据明抄本改),以造其会。
这句话说明老叟也加入了杨十友们的聚会,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为后文揭示老叟的真实身份做了铺垫。
一旦言于众曰:“余力困之士也,幸众人许陪坐末,不以为责。今十人置宴,皆得预之。席既周毕,亦愿力为一会,以答厚恩。约以他日,愿得同往。”
老叟的话语中透露出他的谦逊和感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聚会的期待,为故事增添了悬念。
至期,十友如其言,相率以待。
这句话表明杨十友们信守承诺,如约等待老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凌晨,贫叟果至,相引徐步,诣东塘郊外。
此句描绘了老叟与杨十友们的相遇,以及他们前往东塘郊外的情景,为故事的发展营造了神秘氛围。
草莽中茆屋两三间,倾侧欲摧,引入其下。
这句话通过描写茅屋的破旧,进一步强调了老叟的贫寒,为后文揭示老叟的真实身份做了铺垫。
有丐者数辈在焉,皆是蓬发鹑衣,形状秽陋。
此句描绘了茅屋中的丐者形象,为故事增添了荒诞不经的色彩,也为后文揭示老叟的真实身份做了铺垫。
叟揖让劝勉,使众就食,众深嫌之,多托以饫饱,亦有忿恚逃去,都无肯食者。
这句话揭示了杨十友们对于老叟所提供食物的排斥,体现了他们对于道法信仰的坚定和对于世俗观念的排斥。
叟纵餐啖,似有盈味。
此句描绘了老叟在众人面前的从容不迫,以及他对道法的自信,为故事的发展增添了神秘色彩。
众惊异,悔谢未及。
这句话表明杨十友们在得知真相后,感到惊异和后悔,为故事的发展留下了悬念。
叟促问诸丐,令食讫即来。
此句说明老叟在众人面前展现了他的法力,为故事的发展增添了神秘色彩。
俄而丐者化为青童玉女,幡盖导从,与叟一时升天。
这句话描绘了老叟与丐者一同升天的场景,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同时也暗示了老叟的真实身份。
十友刳心追求。更莫能见。
这句话表明杨十友们在得知真相后,对于老叟的追忆和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于道法信仰的执着。
金可记,新罗人也,宾贡进士。
此句介绍了金可记的背景,表明他是一位来自新罗的进士,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历史背景。
性沉静好道,不尚华侈,或服气炼形,自以为乐。
这句话描绘了金可记的性格特点,他沉静好道,不追求奢华,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于物质欲望的淡泊。
博学强记,属文清丽。
这句话描绘了金可记的才华,他博学强记,文采斐然,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于学识和文化的重视。
美姿容,举动言谈,迥有中华之风。
这句话描绘了金可记的外貌和举止,表明他具有中华文化的气质,为故事增添了文化底蕴。
俄擢第,于终南山子午谷养居,怀隐逸之趣。
这句话表明金可记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但他选择了隐居,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手植奇花异果极多,常焚香静坐,若有思念。
这句话描绘了金可记的生活状态,他种植奇花异果,焚香静坐,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于自然和内心的追求。
又诵《道德》及诸仙经不辍。
这句话表明金可记对于道法的执着,他不断学习《道德经》和诸仙经,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于道法的信仰。
后三年,思归本国,航海而去。
这句话表明金可记在隐居一段时间后,思念故国,决定回国。
复来,衣道服,却入终南。
这句话表明金可记回国后,仍然选择隐居,继续追求道法。
务行阴德,人有所求,初无阻拒,精勤为争,人不可偕也。
这句话描绘了金可记的为人处世之道,他乐于助人,精勤不懈,体现了古代士人的道德品质。
唐大中十一年十二月,忽上表言:“臣奉玉皇诏,为英文台侍郎,明年二月二十五日当上升。”
这句话表明金可记在唐大中十一年十二月,突然宣布自己将升天,为故事的发展增添了神秘色彩。
时宣宗极以为异,遣中使征入内,固辞不就。
这句话表明皇帝对于金可记的升天感到惊讶,并试图将他召回,但金可记坚决拒绝。
又求玉皇诏辞,以为别仙所掌,不留人间,遂赐宫女四人,香药金彩,又遣中使二人,专伏侍者。
这句话表明皇帝为了留住金可记,赐予他宫女、香药和金彩,并派遣中使专门侍奉他。
可记独居静室,宫女中使,多不接近。
这句话表明金可记在宫中独居静室,宫女和中使很少接近他,体现了他的孤高和清高。
每夜,闻室内常有客谈笑声,中使窥窃之,但见仙官仙女,各坐龙凤之上,俨然相对,复有侍卫非少。
这句话描绘了金可记在宫中的神秘现象,他每晚都能听到仙官仙女们的谈笑声,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而宫女中使,不敢辄惊。
这句话表明宫女和中使对于金可记的神秘现象感到敬畏,不敢打扰。
二月二十五日,春景妍媚,花卉烂漫,果有五云唳鹤,翔鸾白鹄,笙箫金石,羽盖琼轮,幡幢满空。
这句话描绘了金可记升天时的壮观景象,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仙伏极众,升天而去。
这句话表明金可记升天后,仙官仙女们也随之离去,为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朝列士庶,观者填隘山谷,莫不瞻礼叹异。
这句话表明金可记升天后,引起了朝列士庶和民众的极大关注,为故事增添了传奇色彩。
杨真伯,弘农杨真伯,幼有文,性耽玩书史,以至忘寝食。
此句介绍了杨真伯的背景,表明他自幼聪颖好学,对书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父母不能禁止,时或夺其脂烛,匿其诗书,真伯颇以为患,遂逃过洪饶间,于精舍空院,肄习半年余。
这句话表明杨真伯的父母无法阻止他学习,他甚至为了学习而逃到了洪饶之间,并在精舍空院中苦读半年多,体现了他的学习精神和毅力。
中秋夜,习读次,可二更已来,忽有人扣学窗牖间,真伯淫于典籍不知也。
这句话描绘了杨真伯在中秋夜学习时,有人敲门,但他沉迷于典籍,没有察觉。
俄然有人启扉而入,乃一双鬟青衣,言曰:“女郎久栖幽隐,服气茹芝,多往来洞庭云水间。知君子近至此,又骨气清净,志操坚白,愿尽款曲。”
这句话表明一位青衣女郎进入了杨真伯的房间,她是一位修炼成仙的女郎,对杨真伯产生了好感。
真伯殊不应,青衣自反。
这句话表明杨真伯对于青衣女郎的突然出现感到惊讶,没有回应。
三更后,闻户外珩璜环珮之声,异香芳馥,俄而青衣报女郎且至,年可二八,冠碧云凤翼冠,衣紫云霞日月衣,精光射人。
这句话描绘了青衣女郎的出现,她穿着华丽的衣服,气质非凡,给杨真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逡巡就坐,真伯殊不顾问一言。
这句话表明杨真伯对于青衣女郎的出现感到震惊,没有与她交谈。
久之,于真伯案取砚,青衣荐笺,女郎书札数行,腆然而去。
这句话表明青衣女郎在杨真伯的案桌上取了一块砚台,留下了一封书札,然后离开了。
真伯因起,乃视其所留诗曰:“君子竟执逆,无由达诚素。明月海上山,秋风独归去?”
这句话表明杨真伯起来查看青衣女郎留下的诗,诗中表达了她对杨真伯的思念和期待。
其后亦不知女郎是何人也。岂非洞庭诸仙乎,观其诗思,岂人间之言欤?
这句话表明杨真伯对于青衣女郎的身份感到困惑,猜测她可能是洞庭诸仙之一,同时也感叹她的诗歌才华非凡,非人间常人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