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零二-儒行(怜才 高逸)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零二-儒行(怜才 高逸)-原文

儒行刘献之卢景裕萧德言张楚金

怜才沈约唐高宗天后源乾曜张建封李实韩愈杨敬之卢肇令狐绹崔铉

高逸孔稚珪李元诚陶弘景田游岩朱桃椎卢鸿元结贺知章顾况陈琡孔拯

儒行

刘献之

后魏刘献之少好学,尤精诗传,泛观子史。见名法之言,掩卷而笑曰:若使杨墨之流,不为此书,千载谁知少也。又谓所亲曰:观屈原《离骚》之作,自是狂人,死何足惜。时人有从之学者,献之曰:立身虽百行殊途,准之四科,要以德行为首。子若能入孝出悌。忠信仁让,不待出户,天下自知。倘不能然,虽复下帷针股,蹑履从师,止可博闻强识。不过为土龙乞雨,眩惑将来。其于立身之道何益乎?孔门之徒,初亦未悟。见吾丘之叹,方乃归而养亲。呜呼!先达之人,何自学之晚也!由是四方学者慕之。叹曰:吾不如庄周樗散远矣。固以疾辞。(出《谈薮》)

卢景裕

范阳卢景裕,太常静之子,司空同之猶子。少好闲默,驰骋经史。守道恭素,不以荣利居心,时号居士焉。初头生一丛白毛,数之四十九茎,故偏好老易。为注解。至四十九岁卒,故小字白头。性端谨,虽在暗室,必矜庄自持。盛暑之月,初不露袒。妻子相对,有若严宾。历位中书侍郎。(出《谈薮》)

肖德言

唐肖德言笃志于学,每开五经,必盥濯束带,危坐对之。妻子谓曰:终日如是,无乃劳乎?德言曰:敬先师之言,岂惮于此乎!(出《谭宾录》)

张楚金

张楚金与越石同预乡贡进士,州司将罢越石而贡楚金。楚金辞曰:以顺即越石长,以才即楚金不如。固请俱退。李勣为都督,叹曰:贡士本求才行,相推如此,何嫌双举。乃荐擢第。(出《谭宾录》)

怜才

沈约

梁瑯玡王筠幼而清隶,文采逸艳,为沈约所赏。及沈为尚书令,筠为郎。谓筠曰:仆昔与王谢诸贤,为文会之赏。自零落以来,朽疾相继。平生玩好,殆欲都绝。而一文一咏,此事不衰。不意疲暮,复遇盛德。都伯喈见王仲宣叹曰:’此王公之孙,吾家书籍万卷,必当相与。’仆虽不敏,请慕斯言。每商确书史,流(流字原缺,据明抄本补)阅篇章,毕夜阑景,以为得志之赏。筠历位司徒左长史度支尚书。(出《谈薮》)

唐高宗

胡楚宾属文敏速,每饮酒半酣而后操笔。高宗每令作文,必以金银杯盛酒。令饮,便以杯赐之。(出《谭宾录》)

天后

则天幸龙门,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则天以锦袍赐之。及宋之问诗成,则天称词更高,夺袍以赐之。(出《谭宾录》)

源乾曜

源乾曜因奏事称旨,上悦之。于是骤拔用,历户部侍郎京兆尹以至宰相。异日,上独与高力士语曰:汝知吾拔用乾曜之速乎?曰:不知也。上曰:吾以容貌言语类萧至忠,故用之。对曰:至忠不尝负陛下乎,陛下何念之深也。上曰:至忠晚乃谬计耳,其初立朝,得不谓贤相乎?上之爱才宥过,闻者莫不感悦。(出《国史补》)

张建封

崔膺性狂,张建封爱其文,以为客,随建封行营。夜中大叫惊军,军士皆怒,欲食其肉,建封藏之。明日置宴,监军曰:某有与尚书约,彼此不得相违。建封曰:唯。监军曰:某有请,请崔膺。建封曰:如约。逡巡。建封又曰:某亦有请,却请崔膺。座中皆笑。后乃得免。(出《国史补》)

李实

李实为司农卿,促责官租。肖祐居丧,输不及期。实怒,召至。租车亦至,故得不罪。会有赐与,当为谢状。常秉笔者方有故,实急,乃曰:召衣齐衰者。祐至,立为草状。实大喜,延英荐之。德宗令问丧期,屈指以待,及释服之明日,自处士拜拾遗。祐有文章,善画,好鼓琴,其拔擢乃偶然耳。(出《国史补》)

韩愈

李贺字长吉,唐诸王孙也。父瑨肃,边上从事。贺年七岁,以长短之歌名动京师。时韩愈与皇甫湜贤贺所业,奇之而未知其人。因相谓曰:若是古人,吾曹不知者。若是今人,岂有不知之理。会有以瑨肃行止言者,二公因连骑造门,请其子。既而总角荷衣而出。二公不之信,因面试一篇。贺承命欣然,操觚染翰,旁若无人。仍目曰《高轩过》。曰:华裙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隐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殿前作赋声磨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元精耿耿贯当中。庞眉书客感愁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负天鸿,他日不羞蛇作龙。二公大惊,遂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所居,亲为束发。年未弱冠,丁内艰。他日举进士,或谤贺不避家讳,文公时著辨讳一篇。不幸未状室而终。(出《摭言》)

又韩愈

韩愈引致后辈,为举科第,多有投书请益者。时人谓之韩门弟子。后官高,不复为也。(出《国史补》)

杨敬之

杨敬之爱才公正。尝知江表之士项斯,赠诗曰:处处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相逢说项斯。因此遂登高科也。(出《尚书故实》)

卢肇

王镣富有才情,数举未捷。门生卢肇等,公荐于春官云,同盟不嗣,贤者受讥。相子负薪,优臣致诮。乃旌镣嘉句曰,击石易得火,扣人难动心。今日朱门者,曾恨朱门深。声闻蔼然。果擢上第。(出《抒情诗》)

令狐绹

宣皇坐朝,次对官趋至前,必待气息平匀,上然后问事。

令狐绹进李远为杭州刺史,宣皇曰:我闻李远诗云,’长日唯销一局棋。’岂可以临郡哉。

对曰:诗人之言,不足有实也。

仍荐远廉察可任,乃俞之。

(出《幽闲鼓吹》)

崔铉

郑愚尚书,广州人。擢进士第,(第下原有士字,据北梦琐言三删)扬历清显。

声甚高而性好华,以锦为半臂。

崔魏公铉镇荆南,郑授广南节制。

路由渚宫,铉以常礼待之。

郑为进士时,未尝以文章及魏公门,至是乃执所业。

魏公览之,深加叹赏曰:真销得半臂也。

(出《北梦琐言》)

高逸

孔稚珪

齐会稽孔稚珪,光禄灵产之子,侍中道隆之孙,张融之内弟。

稚珪富学,与陆思晓、谢沦为君子之交。

珪不乐世务,宅中草没人。

南有山池,春日蛙鸣。

仆射王晏尝鸣笳鼓造之,闻群蛙鸣,晏曰:此殊聒人耳。

答曰:我听卿鼓吹,殆不及此。

晏有愧色。

历位太子詹事。

赠光禄大夫。

(出《谈薮》)

李元诚

北齐赵郡李元诚,钜鹿贞公恢之孙,钜鹿简介灵之(灵之原作之公,据北齐书二二李元忠传改)曾孙。

性放诞,不好世务,以饮酒为务。

为太常卿,太祖欲以为仆射,而疑其多酒。

子骚谏之,元诚曰:我言作仆射不如饮酒乐,尔(尔原作耳。据明抄本改)爱仆射,宜勿饮酒。

行台尚书司马子如及孙腾,尝诣元诚,其庭宇芜旷,环堵颓圯。

在树下,以被自拥,独对一壶,陶然乐矣。

因见(见字原缺,据明抄本补)其妻,衣不曳地。

撒所坐在褥,质酒肉,以尽欢意焉。

二公嗟尚,各置饷馈,受之而不辞,散之亲故。

元诚一名元忠。

拜仪同,领卫尉,封晋阳公。

卒赠司徒,谥曰文宣。

(出《谈薮》)

陶弘景

丹阳陶弘景幼而惠,博通经史。

覩葛洪《神仙传》,便有志于养生。

每言仰视青云白日,不以为远。

初为宜都王侍读,后迁奉朝请。

永明(永明原作水平,按梁书五-陶弘景传谓永明十年上表辞禄,据改)中,谢职隐茅山。

山是金陵洞穴,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华阳洞天。

有三茅司命之府,故时号茅山。

由是自称华阳隐居,人间书疏,皆以此代名。

亦士安之玄晏,稚川之抱朴也。

惟爱林泉,尤好著述。

缙绅士庶禀道伏膺,承动向风,千里而至。

先生尝曰:我读外书未满万卷,以内书兼之,乃当小出耳。

齐高祖问之曰:山中何所有?

弘景赋诗以答之,词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高祖赏之。

(出《谈薮》)

田游岩

唐田游岩初以儒学累徵不起,侍其母隐嵩山。

甘露中,中宗幸中狱,因访其居,游岩出拜。

诏命中书侍郎薛元超入问其母,御题其门曰,隐士田游岩宅,徵拜弘文学士。

(出《翰林盛事》)

朱桃椎

朱桃椎,蜀人也。

淡泊无为,隐居不仕。

披裘带索,沈浮人间。

窦轨为益州,闻而召之。

遗以衣服,逼为乡正。

桃椎不言而退,逃入山中。

夏则裸形,冬则以树皮自覆。

凡所赠遗,一无所受。

织芒履,置之于路上。

见者皆曰,朱居士之履也。

为鬻取米,置之本处。

桃椎至夕取之,终不见人。

高士廉下车,深加礼敬。

召至,降阶与语。

桃椎一答,既而便去。

士廉每加褒异,蜀人以为美谈。

(出《大唐新语》)

卢鸿

玄宗徵嵩山隐士卢鸿,三诏乃至。

及谒见,不拜,但磬折而已。

问其故,鸿对曰:臣闻老子云,礼者忠信之薄,不足可依。

山臣鸿,敢以忠信奉上。

玄宗异之,召入赐宴,拜谏议大夫,赐章服,并辞不受。

给米百石,绢百疋,送还隐居之处。

(出《大唐新语》)

元结

天宝之乱,元结自汝濆,大率邻里南投襄汉,保全者千余家。

乃举义师宛叶之间,有婴城捍寇之力。

结天宝中师中行子。

始在商於之山称元子,逃难入猗玗之山称猗玗子,或称浪士。

渔者呼为聱叟。

酒徒呼为漫叟。

及为官,呼漫郎。

(出《国史补》)

贺知章

贺知章性放旷,美谈笑,当时贤达咸倾慕。

陆象先既知章姑子也,知章特相亲善。

象先谓人曰:贺兄言论调态,真可谓风流之士。

晚年纵诞,无复规检。

自号四明狂客,醉后属词,动成篇卷,文不加点,咸有可观。

又善草隶书,好事者共传宝之。

请为道士归乡,舍宅为观,上许之。

仍拜子为会稽郡司马。

御制诗以赠行。

(出《谭宾录》)

顾况

顾况志尚疏逸,近于方外。

有时宰曾招致,将以好官命之。

况以诗答之曰: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事唤狂生。

此身还似笼中鹤,东望沧溟叫数声。

后吴中皆言况得道解化去。

(出《尚书故实》)

陈琡

陈琡,鸿之子也。

鸿与白傅传《长恨词》。

文格极高,盖良史也。

咸通中,佐廉使郭常侍铨之幕于徐。

性尤耿介,非其人不与之交。

同院有小计姓武,亦元衡相国之后,盖汾阳之坦床也。

乃心不平之,遂挈家居于茅山。

与妻子隔山而居,短褐束绦,焚香习禅而已。

或一年半载,与妻子略相面焉。

在职之时,唯流沟寺长老与之款接,亦具短褐相见。

自述檀经三卷,今在藏中。

临行,留一章与其僧云:行若独车轮,常畏大道覆。

止若圆底器,常恐他物触。

行止既如此,安得不离俗。

乾符中,弟琏复佐薛能幕于徐,自丹阳棹小舟至于彭门,与弟相见。

薛公重其为人,延请入城。

遂坚拒之曰:某已有誓,不践公门矣。

薛乃携舟造之,话道永日,不宿而去。

其志尚之介僻也如此。

(出《玉堂闲话》)

孔拯

孔拯侍郎为遗补时,

尝朝回值雨,而无雨备,

乃于人家檐庑下避之。

过食时,雨益甚,

其家乃延入厅事。

有一叟出迎甚恭,

备酒馔亦甚丰洁,

公侯家不若也。

拯惭谢之,

且假雨具。

叟曰:某闲居,

不预人事。

寒暑风雨,

未尝冒也。

置此欲安施乎?

令于他处假借以奉之。

拯退而嗟叹,

若忘宦情。

语人曰:

斯大隐者也。

(出《北梦琐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零二-儒行(怜才 高逸)-译文

儒行刘献之卢景裕萧德言张楚金怜才沈约唐高宗天后源乾曜张建封李实韩愈杨敬之卢肇令狐绹崔铉

高逸孔稚珪李元诚陶弘景田游岩朱桃椎卢鸿元结贺知章顾况陈琡孔拯儒行刘献之

后魏刘献之少好学,尤精诗传,泛观子史。见名法之言,掩卷而笑曰:若使杨墨之流,不为此书,千载谁知少也。又谓所亲曰:观屈原《离骚》之作,自是狂人,死何足惜。时人有从之学者,献之曰:立身虽百行殊途,准之四科,要以德行为首。子若能入孝出悌。忠信仁让,不待出户,天下自知。倘不能然,虽复下帷针股,蹑履从师,止可博闻强识。不过为土龙乞雨,眩惑将来。其于立身之道何益乎?孔门之徒,初亦未悟。见吾丘之叹,方乃归而养亲。呜呼!先达之人,何自学之晚也!由是四方学者慕之。叹曰:吾不如庄周樗散远矣。固以疾辞。(出《谈薮》)

卢景裕范阳卢景裕,太常静之子,司空同之猶子。少好闲默,驰骋经史。守道恭素,不以荣利居心,时号居士焉。初头生一丛白毛,数之四十九茎,故偏好老易。为注解。至四十九岁卒,故小字白头。性端谨,虽在暗室,必矜庄自持。盛暑之月,初不露袒。妻子相对,有若严宾。历位中书侍郎。(出《谈薮》)

肖德言唐肖德言笃志于学,每开五经,必盥濯束带,危坐对之。妻子谓曰:终日如是,无乃劳乎?德言曰:敬先师之言,岂惮于此乎!(出《谭宾录》)

张楚金张楚金与越石同预乡贡进士,州司将罢越石而贡楚金。楚金辞曰:以顺即越石长,以才即楚金不如。固请俱退。李勣为都督,叹曰:贡士本求才行,相推如此,何嫌双举。乃荐擢第。(出《谭宾录》)

怜才沈约梁瑯玡王筠幼而清隶,文采逸艳,为沈约所赏。及沈为尚书令,筠为郎。谓筠曰:仆昔与王谢诸贤,为文会之赏。自零落以来,朽疾相继。平生玩好,殆欲都绝。而一文一咏,此事不衰。不意疲暮,复遇盛德。都伯喈见王仲宣叹曰:’此王公之孙,吾家书籍万卷,必当相与。’仆虽不敏,请慕斯言。每商确书史,流(流字原缺,据明抄本补)阅篇章,毕夜阑景,以为得志之赏。筠历位司徒左长史度支尚书。(出《谈薮》)

唐高宗胡楚宾属文敏速,每饮酒半酣而后操笔。高宗每令作文,必以金银杯盛酒。令饮,便以杯赐之。(出《谭宾录》)

天后则天幸龙门,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则天以锦袍赐之。及宋之问诗成,则天称词更高,夺袍以赐之。(出《谭宾录》)

源乾曜源乾曜因奏事称旨,上悦之。于是骤拔用,历户部侍郎京兆尹以至宰相。异日,上独与高力士语曰:汝知吾拔用乾曜之速乎?曰:不知也。上曰:吾以容貌言语类萧至忠,故用之。对曰:至忠不尝负陛下乎,陛下何念之深也。上曰:至忠晚乃谬计耳,其初立朝,得不谓贤相乎?上之爱才宥过,闻者莫不感悦。(出《国史补》)

张建封崔膺性狂,张建封爱其文,以为客,随建封行营。夜中大叫惊军,军士皆怒,欲食其肉,建封藏之。明日置宴,监军曰:某有与尚书约,彼此不得相违。建封曰:唯。监军曰:某有请,请崔膺。建封曰:如约。逡巡。建封又曰:某亦有请,却请崔膺。座中皆笑。后乃得免。(出《国史补》)

李实李实为司农卿,促责官租。肖祐居丧,输不及期。实怒,召至。租车亦至,故得不罪。会有赐与,当为谢状。常秉笔者方有故,实急,乃曰:召衣齐衰者。祐至,立为草状。实大喜,延英荐之。德宗令问丧期,屈指以待,及释服之明日,自处士拜拾遗。祐有文章,善画,好鼓琴,其拔擢乃偶然耳。(出《国史补》)

韩愈李贺字长吉,唐诸王孙也。父瑨肃,边上从事。贺年七岁,以长短之歌名动京师。时韩愈与皇甫湜贤贺所业,奇之而未知其人。因相谓曰:若是古人,吾曹不知者。若是今人,岂有不知之理。会有以瑨肃行止言者,二公因连骑造门,请其子。既而总角荷衣而出。二公不之信,因面试一篇。贺承命欣然,操觚染翰,旁若无人。仍目曰《高轩过》。曰:华裙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隐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殿前作赋声磨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元精耿耿贯当中。庞眉书客感愁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负天鸿,他日不羞蛇作龙。二公大惊,遂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所居,亲为束发。年未弱冠,丁内艰。他日举进士,或谤贺不避家讳,文公时著辨讳一篇。不幸未状室而终。(出《摭言》)

又韩愈韩愈引致后辈,为举科第,多有投书请益者。时人谓之韩门弟子。后官高,不复为也。(出《国史补》)

杨敬之杨敬之爱才公正。尝知江表之士项斯,赠诗曰:处处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相逢说项斯。因此遂登高科也。(出《尚书故实》)

卢肇王镣富有才情,数举未捷。门生卢肇等,公荐于春官云,同盟不嗣,贤者受讥。相子负薪,优臣致诮。乃旌镣嘉句曰,击石易得火,扣人难动心。今日朱门者,曾恨朱门深。声闻蔼然。果擢上第。(出《抒情诗》)

令狐绹

宣皇在朝堂上,每次官员走到他面前,都会等待他们的呼吸平稳,然后才开始询问事务。令狐绹推荐李远担任杭州刺史,宣皇说:‘我听说李远有诗云,“长日唯销一局棋。”怎么可以让他担任郡守呢?’回答说:‘诗人的话,不足以反映实际情况。’然后又推荐李远清廉且能胜任,宣皇才同意了。(出自《幽闲鼓吹》)

崔铉

郑愚是尚书,广州人。考中进士后,(进士下原有‘士’字,根据《北梦琐言》三删去)官职显赫。声望很高但喜好华丽,用锦缎做半臂。崔魏公崔铉镇守荆南,郑愚被任命为广南节制。路过渚宫时,崔铉用常规礼节接待他。郑愚在考中进士时,未曾通过文章进入魏公的门下,到这时才展示自己的学业。魏公阅读后,深加赞赏说:‘真是值得拥有半臂啊。’(出自《北梦琐言》)

高逸

孔稚珪是齐朝会稽人,光禄大夫灵产的儿子,侍中道隆的孙子,张融的内弟。孔稚珪学问丰富,与陆思晓、谢沦有君子之交。他不热衷于世俗事务,家中杂草丛生。南边有山池,春天青蛙鸣叫。仆射王晏曾吹奏笳鼓来拜访他,听到青蛙鸣叫,王晏说:‘这太吵人了。’孔稚珪回答说:‘我听你吹奏,似乎还不如青蛙的鸣叫。’王晏感到惭愧。孔稚珪历任太子詹事。赠予光禄大夫。(出自《谈薮》)

李元诚

北齐赵郡的李元诚,是钜鹿贞公李恢的孙子,钜鹿简介李灵之的曾孙。性格放荡不羁,不喜欢世俗事务,以饮酒为乐。担任太常卿时,太祖想让他担任仆射,但怀疑他饮酒过多。他的儿子李骚劝阻他,李元诚说:‘我说做仆射不如饮酒快乐,你既然喜欢仆射,就应该不饮酒。’行台尚书司马子如和孙腾曾拜访李元诚,他的庭院荒芜,墙壁倒塌。他们在树下,用被子裹身,对着一个酒壶,陶然自乐。后来见到他的妻子,妻子衣服不拖地。坐在垫子上,拿出酒肉,尽情欢乐。两位官员赞叹不已,各自赠送礼物,李元诚接受而不推辞,然后分送给亲友。李元诚原名元忠。被封为仪同,兼任卫尉,封为晋阳公。去世后赠予司徒,谥号文宣。(出自《谈薮》)

陶弘景

丹阳的陶弘景自幼聪慧,博通经史。看到葛洪的《神仙传》,便有了养生的志向。常说仰望青云白日,不觉得遥远。起初为宜都王做侍读,后来升迁为奉朝请。永明年间,辞去官职隐居在茅山。茅山是金陵的洞穴,周长一百五十里,称为华阳洞天。有三茅司命之府,所以当时称为茅山。因此自称华阳隐居,人间的书信,都用这个名号代替。也是士安的玄晏,稚川的抱朴。他特别喜爱山林泉石,尤其喜欢著述。士人和百姓都向他学习,远道而来。先生曾说:‘我读的外书不满万卷,加上内书,才算是小有成就。’齐高祖问他:‘山中有什么?’陶弘景作诗回答,诗中说:‘山中有什么?岭上多白云。只可自娱,不能寄给君子。’高祖赞赏他的诗。(出自《谈薮》)

田游岩

唐朝的田游岩起初因为儒学被多次征召但不起身,侍奉他的母亲隐居在嵩山。甘露年间,中宗驾临中狱,因此拜访他的住所,田游岩出来行礼。皇帝下诏命中书侍郎薛元超去问候他的母亲,亲自题写他的门牌说,隐士田游岩宅,征召他担任弘文学士。(出自《翰林盛事》)

朱桃椎

朱桃椎是蜀地人。淡泊无为,隐居不仕。穿着皮衣,腰间系着绳索,沉浮于人间。窦轨担任益州刺史时,听说了他,召见他。送给他衣服,强迫他担任乡正。朱桃椎不言而退,逃入山中。夏天裸体,冬天用树皮遮体。所有赠送的东西,一概不接受。他编织草鞋,放在路上。看到的人都说是朱居士的鞋。他卖鞋换米,放在原处。朱桃椎到晚上取米,始终不见人。高士廉下车,对他非常礼遇。召见他,下阶与他交谈。朱桃椎回答一次,然后便离开了。高士廉经常加以赞扬,蜀地人把他当作美谈。(出自《大唐新语》)

卢鸿

玄宗征召嵩山隐士卢鸿,三次下诏他才到来。等到觐见时,他不跪拜,只是作揖。问他原因,卢鸿回答说:‘我听说老子说,礼是忠信的薄薄外衣,不足以依靠。我是山中的臣子卢鸿,敢以忠信奉献给陛下。’玄宗感到惊异,召他进入赐宴,封他为谏议大夫,赐予章服,但他都推辞不接受。赐予他一百石米,一百匹绢,送他回隐居的地方。(出自《大唐新语》)

元结

天宝之乱时,元结从汝濆带领邻里南逃到襄汉,保全了一千多家。于是举义师在宛叶之间,有守城抵抗敌人的力量。元结是天宝年间的中行子。最初在商於的山中自称元子,逃难进入猗玗山自称猗玗子,或者称浪士。渔夫称他为聱叟,酒徒称他为漫叟。做官后,被称为漫郎。(出自《国史补》)

贺知章

贺知章性格放旷,谈笑风生,当时的贤达都倾慕他。陆象先是贺知章的姑父的儿子,贺知章特别亲近友好。陆象先对人说:‘贺兄的言谈举止,真可以说是风流倜傥的人。’晚年放纵不羁,不再有所约束。自号四明狂客,醉酒后作诗,一挥而就,文思泉涌,都有可观的文采。又擅长草隶书,好事者共同传颂他的作品。他请求做道士回乡,捐出住宅作为道观,皇帝答应了他。还封他的儿子为会稽郡司马。皇帝亲自作诗赠给他。(出自《谭宾录》)

顾况

顾况志向疏懒,接近于方外之人。有时被宰相招致,想用好的官职任命他。顾况用诗回答他:‘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事唤狂生。此身还似笼中鹤,东望沧溟叫数声。’后来吴中人都说顾况得道成仙了。(出自《尚书故实》)

陈琡

陈琡是陈鸿的儿子。陈鸿与白居易共同创作了《长恨词》。文风极高,可以说是良史。咸通年间,陈琡辅佐郭常侍郭铨在徐州的幕府。性格特别正直,不与不合适的人交往。同院有个姓武的小官,也是元衡相国的后代,是汾阳王郭子仪的侄子。他对武某心怀不满,于是带着家人居住在茅山。与妻子隔着山居住,穿着粗布衣服,束着腰带,烧香修行。有时一年半载,才与妻子见一面。在任职期间,只有流沟寺的长老与他交往,也穿着粗布衣服相见。他自称念了三卷《檀经》,现在还在藏中。临行前,留下一首诗给僧人:行若独车轮,常怕大道覆。止若圆底器,常恐他物触。行止既如此,怎能不离俗。乾符年间,他的弟弟陈琏又在徐州辅佐薛能,从丹阳乘小船到彭门,与弟弟相见。薛公重视他的为人,邀请他进城。他坚决拒绝说:‘我已经发誓,不再踏入公门。’薛公于是带着船去拜访他,交谈了一整天,没有留宿就离开了。他的志向如此孤僻。(出自《玉堂闲话》)

孔拯侍郎在担任遗补官员的时候,有一次上朝回来遇到下雨,但是没有准备雨具,于是就在人家屋檐下的廊檐下避雨。到了吃饭的时候,雨越下越大,那家人就邀请他进入大厅。有一位老者出来迎接他非常恭敬,准备的酒菜也非常丰盛干净,比公侯家的还要好。孔拯感到很惭愧,向他表示感谢,并且借用了雨具。老者说:我是个闲居在家的人,不参与世事。无论是寒暑还是风雨,我从未冒险。我放置这些雨具是想用来做什么呢?让我在其他地方去借来给你用吧。孔拯退下后感叹不已,好像忘记了做官的心情。他对别人说:这是一个真正的隐士啊。(出自《北梦琐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零二-儒行(怜才 高逸)-注解

儒行:指儒家学者的品行和道德规范,强调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伦理道德。

刘献之:后魏时期著名学者,精于诗传,泛观子史,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卢景裕:范阳人,太常静之子,司空同之犹子,少好闲默,驰骋经史,守道恭素。

萧德言:唐代学者,笃志于学,对五经非常敬重。

张楚金:唐代人,与越石同预乡贡进士,以才德著称。

怜才:指对人才的喜爱和赏识,强调对人才的重视和提拔。

沈约:南朝梁文学家,曾任尚书令,有很高的文学成就。

唐高宗:唐朝皇帝,在位期间,重视文学艺术,提倡科举制度。

天后:指武则天,唐朝女皇帝,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

源乾曜:唐代官员,因奏事称旨,得皇帝赏识,官至宰相。

张建封:唐代官员,以爱才著称,曾保护崔膺。

李实:唐代官员,曾任司农卿,以促责官租著称。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有很高的文学成就,提倡古文运动。

杨敬之:唐代官员,以爱才公正著称,曾帮助项斯。

卢肇:唐代文学家,有很高的文学成就。

令狐绹:唐朝的官员,曾任宰相。

宣皇:指唐朝的皇帝,此处可能是指唐玄宗李隆基。

次对官:指在皇帝面前依次站立等待接受命令的官员。

趋至前:小步快跑至皇帝面前。

气息平匀:呼吸平稳,表示镇定。

李远:唐朝的诗人。

杭州刺史:杭州的地方行政长官。

诗云:诗中说。

长日唯销一局棋:长时间只是消磨在一局棋上,形容人懒惰。

临郡:到郡里任职。

官:官员。

趋:小步快跑。

郑愚尚书:郑愚,曾任尚书。

广州人:广州人。

擢进士第:考中进士。

扬历清显:官职显赫,名声很高。

性好华:喜欢华丽的东西。

锦为半臂:用锦缎做的半截袖。

崔魏公铉:崔铉,曾任魏公。

镇荆南:镇守荆南。

广南节制:广南地区的军事指挥官。

渚宫:水边的宫殿。

执所业:坚持自己的事业。

深加叹赏:非常赞赏。

半臂:古代的一种短袖衣服。

齐会稽孔稚珪:孔稚珪,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光禄灵产之子:光禄大夫灵产的儿子。

侍中道隆之孙:侍中道隆的孙子。

张融之内弟:张融的内弟。

富学:学问丰富。

君子之交:高尚的友谊。

宅中草没人:家里的草长得没有人高。

南有山池:南边有山和池塘。

春日蛙鸣:春天青蛙的叫声。

仆射王晏:王晏,曾任仆射。

鸣笳鼓:吹奏笳鼓。

造之:拜访他。

答曰:回答说。

历位太子詹事:历任太子詹事。

赠光禄大夫:追赠光禄大夫。

北齐赵郡李元诚:李元诚,北齐时期赵郡(今河北邯郸)人。

钜鹿贞公恢之孙:钜鹿贞公李恢的孙子。

钜鹿简介灵之:钜鹿简介灵之,李恢的曾孙。

性放诞:性格放纵不羁。

不好世务:不喜欢世俗事务。

以饮酒为务:以饮酒为正业。

太常卿:太常寺的卿,掌管礼乐。

太祖:指北齐的太祖高洋。

仆射:官名,相当于宰相。

子骚:李元诚的儿子。

行台尚书:行台尚书省的尚书,相当于宰相。

司马子如:司马子如,曾任尚书。

孙腾:孙腾,曾任尚书。

芜旷:荒芜空旷。

环堵颓圯:院墙破败。

被自拥:用被子裹住自己。

陶然乐矣:陶陶然地快乐。

衣不曳地:衣服的下摆不拖到地上。

撒所坐在褥:坐在褥子上。

质酒肉:拿出酒肉。

尽欢意焉:尽情享受。

二公嗟尚:两位官员感叹赞赏。

饷馈:馈赠的食物。

散之亲故:分送给亲戚朋友。

拜仪同:授予仪同三司的职位。

领卫尉:兼任卫尉。

封晋阳公:封为晋阳公。

赠司徒:追赠司徒。

谥曰文宣:谥号文宣。

丹阳陶弘景:陶弘景,丹阳(今江苏南京)人。

宜都王:宜都王,指南朝宋的宜都王刘义隆。

奉朝请:朝请郎,一种官职。

茅山:位于江苏句容的道教名山。

华阳洞天:茅山中的一个洞天福地。

三茅司命之府:三茅真君的府邸。

士安之玄晏:士安,指东晋的郭象,玄晏是他的字。

稚川之抱朴:稚川,指晋代的葛洪,抱朴是他的字。

缙绅士庶:缙绅,指士大夫;士庶,指士人和平民。

禀道伏膺:信奉道教。

承向风:向往。

齐高祖:齐朝的皇帝,指齐武帝萧赜。

山中何所有:诗中的句子。

岭上多白云:山岭上有很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只能让自己高兴。

不堪持寄君:不能拿去寄给你。

御题:皇帝亲自题写。

隐士田游岩宅:隐士田游岩的住宅。

弘文学士:文学学士。

窦轨:窦轨,曾任益州刺史。

乡正:乡里的行政官员。

沈浮人间:在人间游历。

遗以衣服:送给他衣服。

逼为乡正:强迫他担任乡正。

夏则裸形:夏天赤身裸体。

冬则以树皮自覆:冬天用树皮遮盖自己。

织芒履:编织草鞋。

鬻取米:卖草鞋换取米。

高士廉:高士廉,曾任宰相。

降阶与语:下台阶与他交谈。

卢鸿:卢鸿,唐代隐士。

磬折:鞠躬。

老子:指春秋时期的哲学家老子。

礼者忠信之薄:礼节是忠诚和信用的浅薄表现。

山臣:自称山中的臣子。

忠信奉上:以忠诚和信义奉献给皇帝。

玄宗:指唐玄宗李隆基。

谏议大夫:官名,负责谏言。

章服:官服。

给米百石,绢百疋:赐予一百石米,一百匹绢。

隐居之处:隐居的地方。

天宝之乱:唐朝唐玄宗时期的一次大规模叛乱。

汝濆:汝水流域。

宛叶之间:宛城和叶县之间。

婴城捍寇:守城抵御敌人。

猗玗之山:猗玗山。

渔者呼为聱叟:渔夫称他为聱叟。

酒徒呼为漫叟:酒徒称他为漫叟。

漫郎:任官时的别称。

陆象先:陆象先,曾任宰相。

四明狂客:四明(今浙江宁波)的狂放之士。

属词:写词。

草隶书:草书和隶书。

好事者共传宝之:好事者共同传播他的书法。

舍宅为观:将住宅改为道观。

子为会稽郡司马:他的儿子被任命为会稽郡司马。

御制诗以赠行:皇帝亲自作诗赠行。

尚书故实:记载尚书官职的书籍。

四海如今已太平:现在四海已经太平。

相公何事唤狂生:相公为什么召唤我这个狂放的人。

此身还似笼中鹤:我这个人还像笼中的鹤。

东望沧溟叫数声:向东望着沧海叫几声。

鸿:陈鸿,唐代文学家。

白傅:白居易,唐代文学家。

长恨词:白居易的著名长篇叙事诗。

耿介:正直不阿。

挈家居于茅山:带着家人居住在茅山。

短褐束绦:穿着粗布衣服,系着腰带。

焚香习禅:烧香修行禅定。

流沟寺长老:流沟寺的住持。

檀经:佛教经典。

乾符中:乾符年间,唐懿宗年号。

弟琏:陈琡的弟弟。

彭门:彭城,今江苏徐州。

话道永日:交谈了一整天。

不宿而去:不留宿就离开了。

介僻:孤僻。

玉堂闲话:记载宫廷逸闻的书籍。

孔拯侍郎:孔拯,古代官员,侍郎是官职名,指辅佐宰相的官员,侍郎在古代是六部中各部的副职。

遗补:遗补,指因官员缺额而临时填补空缺的官员。

朝回:朝回,指上朝后返回家中。

值雨:值雨,指遇到下雨。

檐庑:檐庑,指房屋的屋檐和侧屋。

食时:食时,指用餐的时间。

公侯家:公侯家,指公侯级别的贵族家庭。

惭谢:惭谢,指感到羞愧并表示感谢。

假雨具:假雨具,指借用的雨具。

某闲居:某闲居,某人闲居在家。

不预人事:不预人事,指不参与世事,不关心外界事务。

冒:冒,指冒险,这里指冒着风雨。

寒暑风雨:寒暑风雨,指寒冷、炎热、风雨等自然气候变化。

大隐者:大隐者,指隐居的高人,指那些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零二-儒行(怜才 高逸)-评注

孔拯侍郎为遗补时,尝朝回值雨,而无雨备,乃于人家檐庑下避之。

此句开篇即展现了孔拯的谦逊与无奈。‘遗补’一语双关,既指孔拯的官职,也暗示他处于边缘地位,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朝回值雨’描绘了孔拯在雨中归来的尴尬处境,‘无雨备’则反映出他随身携带的简陋,进一步凸显了他的地位之低。

‘乃于人家檐庑下避之’一句,用‘避’字点明了孔拯的谦卑态度,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官职而傲慢无礼,反而选择在民家檐下避雨,这种姿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尤为难得。

过食时,雨益甚,其家乃延入厅事。

‘过食时’表明孔拯在避雨过程中,时间已经到了用餐之时。‘雨益甚’则加剧了孔拯的困境,雨势变大,避雨之地更显狭窄。‘其家乃延入厅事’则展现了民家的热情好客,愿意让孔拯进入厅事休息,这一细节反映了民风的淳朴。

有一叟出迎甚恭,备酒馔亦甚丰洁,公侯家不若也。

‘有一叟出迎甚恭’一句,描绘了一位老人对孔拯的尊敬和礼遇。‘备酒馔亦甚丰洁’则展现了民家的慷慨与热情,他们的款待甚至超过了公侯之家,这一对比突显了民风的淳厚。

拯惭谢之,且假雨具。

‘拯惭谢之’表现了孔拯的谦逊,他在受到民家的款待后,内心感到愧疚,并表示感谢。‘且假雨具’则说明孔拯在离开时,还向民家借用了雨具,这一举动再次彰显了他的谦逊。

叟曰:某闲居,不预人事。寒暑风雨,未尝冒也。置此欲安施乎?令于他处假借以奉之。

老人的话语充满了智慧与哲理。‘某闲居,不预人事’表明他淡泊名利,远离尘嚣。‘寒暑风雨,未尝冒也’则说明他不为世俗所动,坚守自己的原则。‘置此欲安施乎?令于他处假借以奉之’则是对孔拯的肯定,也是对他的一种鼓励。

拯退而嗟叹,若忘宦情。

‘拯退而嗟叹’表现了孔拯在离开民家后的感慨,他似乎忘却了官场的纷扰,心中充满了对民风的向往。

语人曰:斯大隐者也。

孔拯的评价‘斯大隐者也’既是对老人的赞誉,也是对他自己的反思。他认为老人是一位真正的隐士,自己则应该学习老人的淡泊名利,坚守自己的初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零二-儒行(怜才 高逸)》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04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