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八-诙谐四-原文
侯白卢嘉言陆操薛道衡刘焯山东人吃人赵小儿长孙无忌任环李绩
李荣
侯白
隋侯白,州举秀才,至京。机辩捷,时莫之比。尝与仆射越国公杨素并马言话。
路傍有槐树,憔悴死。
素乃曰:侯秀才理道过人,能令此树活否。
曰:能。
素云:何计得活。
曰:取槐树子于树枝上悬著,即当自活。
素云:因何得活。
答曰:可不闻《论语》云,’子在,回何敢死。’
素大笑。
开皇中,有人姓出,名六斤。
欲参素,赍名纸至省门。
遇白,请为题其姓。
乃书曰:六斤半。
名既入,素召其人问曰:卿姓六斤半。
答曰:是出六斤。
曰:何为六斤半。
曰:向请侯秀才题之,当是错矣。
即召白至。
谓曰:卿何为错题人姓名。
对云:不错。
素曰:若不错,何因姓出名六斤,请卿题之,乃言六斤半。
对曰:向在省门,会卒无处见称。
既闻道是出六斤,斟酌只应是六斤半。
素大笑之。
素关中人,白山东人,素尝卒难之,欲其无对。
而关中下俚人言音,谓水为霸。
山东亦言擎将去为拃(音其朝反)刀去。
素尝戏白曰:山东固多仁义,借一而得两。
曰:若为得两。
答曰:有人从其借弓者。
乃曰:’拃刀去。’岂非借一而得两?
白应声曰:关中人亦甚聪明,问一知二。
素曰:何以得知。
白曰:有人问,比来多两,渭水涨否?
答曰:霸长。
岂非问一知二?
素于是伏其辩捷。
白在散官,隶属杨素,爱其能剧谈。
每上番日,即令谈戏弄。
或从旦至晚,始得归。
才出省门,即逢素子玄感。
乃云:侯秀才,可以玄惑说一个好话。
白被留连,不获已。
乃云:有一大虫,欲向野中觅肉,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脔。
欲衔之,忽被猬卷着鼻,惊走,不知休息。
直至山中,因乏,不觉昏睡。
刺猬乃放鼻而去。
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乃侧身语云:’旦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避道。’
素与白剧谈,因曰:今有一深坑,可有数百尺。
公入其中,若为得出。
白曰:入中不须余物,唯用一针即出。
素曰:用针何为?
答曰:针头中令水饱坑,拍浮而出。
素曰:头中何处有尔许水。
白曰:若无尔许水,何因肯入尔许坑。
素又谓白曰:仆为君作一谜,君射之,不得迟,便须罚酒。
素曰:头长一分,眉长一寸,未到日中,已打两顿。
白应声曰:此是道人。
素曰:君须作谜,亦不答迟。
白即云:头长一分,眉长一寸,未到日中,已打两顿。
素曰:君因何学吾作道人谈。
白曰:此是阿历。
素大笑。
白仕唐,尝与人各为谜。
白云:必须是实物,不得虚作解释。
浪惑众人,若解讫,无有此物,即须受罚。
白即云:背共屋许大,肚共碗许大,口共盏许大。
众人射不得。
皆云:天下何处有物,共盏许大口,而背共屋许大者,定无此物。
必须共赌。
白与众赌讫,解云:此是胡燕窠。
众皆大笑。
又逢众宴,众皆笑白后至。
俱令作谜,必不得幽隐难识,及诡谲希奇,亦不假合而成,人所不见者。
白即应声云:有物大如狗,面貌极似牛。
此是何物。
或云是獐,或云是鹿,皆云不是。
即令白解,云:此是犊子。
白又与素路中遇胡,负青草而行。
素曰:长安路上,乃见青草湖。
须臾,又有两醉胡。
衣孝重服,骑马而走。
俄而一胡落马。
白曰:真所谓孝乎,惟孝有之矣。
白初未知名,在本邑。
令宰初至,白即谒。
谓知识曰:白能令明府作狗吠。
曰:何有明府得遣作狗吠,诚如言,我辈输一会饮食。
若妄,君当输。
于是入谒,知识俱门外伺之。
令曰:君何须,得重来相见。
白曰:公初至,民间有不便事,望谘公。
公未到前,甚多贼盗。
请命各家养狗,令吠惊,自然贼盗止息。
令曰:若然,我家亦须养能吠之狗,若为可得?
白曰:家中新有一群犬,其吠声与余狗不同。
曰:其声如何?
答曰:其吠声恸恸者。(明抄本者作恸未)
令曰:君全不识好狗吠声。
好狗吠声,当作号号。
怮怮声者,全不是能吠之狗。
伺者闻之,莫不掩口而笑。
白知得胜,乃云:若觅如此能吠者,当出访之。
遂辞而出。(出《启颜录》)
卢嘉言
隋卢嘉言就寺礼拜,因入僧房。
一僧善于论议,嘉言即与谈话。
因相戏弄,此僧理屈。
同坐二僧,即助此僧酬对。
往复数回,三僧并屈。
嘉言乃笑谓曰:三个阿师,并不解樗蒱。
僧未喻,嘉言即报言:可不闻樗蒱人云,’三个秃,不敌一个卢。’
观者大笑,僧无以应。(出《启颜录》)
陆操
隋七兵尚书河间陆操无姿貌,有辩。
尝新婚,太子少保赵郡李□谓之曰:屡逢射雉,几度启颜。
操曰:息妫二子,不言不笑。(出《谈薮》)
薛道衡
隋前内史侍郎薛道衡以醴和麦粥食之,谓卢思道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思道答曰: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出《谈薮》)
刘焯
隋河间郡刘焯之(明抄本无之字。)从侄炫并有儒学,俱犯法被禁。
县吏不知(知字原缺,据明抄本、黄本补。)其大儒也,咸与之枷著。
焯曰:终日枷中坐,而不见家。
炫曰:亦终日负枷坐。
而不见妇。(出《启颜录》)
山东人
山东人娶蒲州女,多患瘿。
其妻母项瘿甚大。
成婚数月,妇家疑婿不慧。
妇家置酒,盛会亲戚,欲以试之。
问曰:某郎在山东读书,应识道理,鸿鹤能鸣何意?
曰:天使其然。
又曰:松柏冬青何意?
曰:天使其然。
又曰:道边树有骨骴何意?
曰:天使其然。
妇翁曰:某郎全不识道理,何因浪住山东。
因以戏之曰:鸿鹤能鸣者颈项长;松柏冬青者心中强;道边树有骨骴者,车拨伤。
岂是天使其然。
婿曰:请以所闻见奉酬,不知许否。
曰:可言之。
婿曰:虾蟆能鸣,岂是颈项长?
竹亦冬青,岂是心中强?
夫人项下瘿如许大,岂是车拨伤?
妇翁羞愧,无以对之。
(出《启颜录》)
吃人
隋朝有人敏慧,然而口吃。
杨素每闲闷,即召与剧谈。
尝岁暮无事对坐,因戏之云:有大坑深一丈。
方圆亦一丈。
遣公入其中,何法得出。
此人低头良久,乃问云:有梯出否?
素云:只论无梯,若论有梯,何须更问。
其人又低头良久,问曰:白白白白日,夜夜夜夜地。
素云:何须云白日夜地,若为得出。
乃云:若不是夜地,眼眼不瞎,为甚物入入里许。
素大笑。
又问云:忽命公作将军,有小城。
兵不过一千已下,粮食唯有数日。
城外被数万人围,若遣公向城中,作何谋计。
低头良久,问曰:有有救救兵否?
素云:只缘无救,所以问公。
沉吟良久,举头向素云:审审如如公言,不免须败。
素大笑。
又问云:计公多能。
无种不解。
今日家中,有人虵蛟足,若为医治。
此人即应声报云:取取五月五日南墙下雪雪涂涂,即即治。
素云:五月何处得有雪。
答云:若五月五日无雪,腊月何处有虵咬。
素笑而遣之。
(出《启颜录》)
赵小儿
隋有三藏法师,父本商胡,法师生于中国,仪容面目,犹作胡人。
行业极高,又有辩捷。
尝以四月八日设斋讲说,时朝官及道俗观者千余人。
大德名僧,官人辩捷者,前后十余人论议。
法师随难即对,义理不穷。
最后有小儿姓赵,年十三,即出于众中。
法师辩捷既已过人,又复向来皆是高明旧德,忽见此儿欲来论议,众咸怪笑。
小儿精神自若,即就座。
大声语此僧:昔野狐和尚自有经文,未审狐作阿阇黎,出何典语?
僧语云:此郎(郎原作即,据明抄本改。)子声高而身小,何不以声而补身。
儿即应声报云:法师以弟子声高而身小,何不以声而补身。
法师眼深而鼻长,何不截鼻而补眼。
众皆惊异,起立大笑。
是时暑月,法师左手把如意,右手摇扇。
众笑声未定,法师又思量答语:以所摇扇,掩面低头。
儿又大声语云:团圆形如满月,不藏顾兔,翻掩雄狐。
众大笑。
法师即去扇,以如意指麾,别送问,并语未得尽,忽如意头落。
儿即起谓法师曰:如意既折,义锋亦摧。
即于座前,长揖而去。
此僧既怒且惭,更无以应,无不惊叹称笑。
(出《启颜录》)
长孙无忌
唐太宗宴近臣,戏以嘲谑。
赵公长孙无忌,嘲欧阳询曰: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
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
询应曰:缩(缩原作索,据明抄本改。)头连背煖,倇当畏肚寒。
只因心混混,所以面团团。
帝敛容曰:欧阳询,汝岂不畏皇后闻,赵公、皇后之兄也。
(出《国朝杂记》)
任环
唐管国公任环酷怕妻。
太宗以功赐二侍子,环拜谢,不敢以归。
太宗召其妻,赐酒。
谓之曰:妇人妒忌,合当七出。
若能改行无妒,则无饮此酒。
不尔,可饮之。
曰:妾不能改妒,请饮酒。
遂饮之。
比醉归。
与其家死诀。
其实非鸩也,既不死。
他日,杜正伦讥弄环。
环曰:妇当怕者三,初娶之时,端居若菩萨,岂有人不怕菩萨耶。
既长生男女,如养儿大虫,岂有人不怕大虫耶。
年老面皱,如鸠盘荼鬼,岂有人不怕鬼耶。
以此怕妇,亦何怪焉。
闻者欢喜。
(出《御史台记》)
李绩
曹(明抄本曹作唐)左司郎中封道弘,身形长大,而臀甚阔。
道弘将入阁奏事,英公李绩在后,谓道弘曰:封道弘,你臀斟酌坐得即休,何须尔许大。
(出《启颜录》)
李荣
唐有僧法轨,形容短小。
于寺开讲,李荣往共论议。
往复数番。
僧有旧作诗《詠荣》,于高座上诵之云:姓李应须李,言荣又不荣。
此僧未及得道下句,李荣应声接曰:身长三尺半,头毛犹未生。
四座欢喜,伏其辩捷。
(出《启颜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八-诙谐四-译文
侯白、卢嘉言、陆操、薛道衡、刘焯,都是山东人。
隋朝的侯白,通过州里的推荐成为秀才,到了京城。他机智敏捷,当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曾经和仆射越国公杨素并骑马聊天。路边有一棵槐树,枯萎死了。杨素就对侯白说:侯秀才,你的道理讲得比人高,你能让这棵树活过来吗?侯白说:能。杨素问:有什么办法能让它活过来?侯白说:把槐树种子挂在树枝上,它就会自己活过来。杨素问:为什么能活过来?侯白回答说:你没听说过《论语》里说‘子在,回何敢死’吗?杨素大笑。
开皇年间,有个人姓出,名六斤。想要去拜访杨素,带着名帖到了省门。遇到侯白,请他题写自己的姓。侯白就写下了‘六斤半’。名帖递进去后,杨素召见这个人,问他说:你姓六斤半?回答说:是的,出六斤。杨素问:为什么叫六斤半?回答说:刚才请侯秀才题字,可能是写错了。于是召来侯白。杨素问:你为什么写错了人的姓名?侯白回答说:没错。杨素说:如果没错,为什么姓出名六斤,你却写六斤半?侯白回答说:刚才在省门,突然找不到合适的称呼。既然听说他的名字是出六斤,仔细考虑,只怕应该是六斤半。杨素大笑。
杨素是关中人,侯白是山东人,杨素曾经故意难为他,想让他无言以对。但是关中下等人的方言,把水说成‘霸’。山东人也说‘擎将去’为‘拃刀去’。杨素曾经开玩笑对侯白说:山东固然有很多仁义,借一而得两。侯白问:怎么借一得两?回答说:有人向他借弓箭。就说‘拃刀去’。这不就是借一得两吗?侯白立刻回答:关中人也很聪明,问一知二。杨素问:你怎么知道?侯白说:有人问,最近多了两样东西,是渭水涨了吗?回答说:霸长。这不就是问一知二吗?杨素于是佩服他的机智。
侯白在散官,隶属于杨素,杨素喜欢他能够讲笑话。每次轮到他值班的日子,就让他讲笑话和玩耍。有时从早到晚,才能回家。一出省门,就遇到杨素的儿子杨玄感。杨玄感就对侯白说:侯秀才,可以给我讲一个好笑话。侯白被缠住,不得已。就说:有一只大虫,想要到野外找肉吃,看到一只刺猬仰面躺着,以为它是肉块。想要叼起来,突然被刺猬卷住鼻子,惊慌逃走,不知休息。一直跑到山中,因为饥饿,不知不觉昏睡过去。刺猬就放开鼻子走了。大虫突然醒来很高兴,跑到橡树下,低头看到橡斗,就侧身说:‘早上遇到您这样的尊贵之人,希望郎君您暂时避让一下道路。’杨素和侯白讲笑话,杨素就说:现在有一个很深的坑,可能有几百尺深。你如果掉进去,怎么才能出来?侯白说:掉进去不需要别的,只需要用一根针就可以出来。杨素问:用针做什么?回答说:用针头让坑里的水满起来,就可以浮出来。杨素问:坑头哪里有这么多水?侯白说:如果没有这么多水,我怎么会愿意掉进这么深的坑里。
杨素又对侯白说:我给你出一个谜语,你猜一猜,不能拖延,猜不出来就要罚酒。杨素说:头长一分,眉长一寸,不到中午,已经挨了两次打。侯白立刻回答:这是道士。杨素说:你也得出一个谜语,不能拖延。侯白立刻说:头长一分,眉长一寸,不到中午,已经挨了两次打。杨素说:你为什么学我讲道士的话?侯白说:这是阿历。杨素大笑。
侯白在唐朝做官,曾经和别人的各自出谜语。侯白说:必须是实物,不能虚构解释。迷惑众人,如果解出来,如果没有这样的东西,就要受罚。侯白就说:背和房子一样大,肚子和碗一样大,嘴巴和盏一样大。众人猜不出来。都说:天下哪里有东西,嘴巴和盏一样大,而背和房子一样大的,肯定没有这样的东西。必须打赌。侯白和众人打赌完毕,解释说:这是胡燕窝。众人都大笑。
又遇到众人宴会,众人都笑侯白来得晚。都让他出谜语,必须不能隐晦难懂,也不需要诡异奇怪,也不需要勉强拼凑,是人们没见过的。侯白立刻回答:有一种东西大如狗,面貌极像牛。这是什么?有人说像獐,有人说像鹿,都说不是。就让人侯白解释,说:这是犊子。
侯白又和杨素在路上遇到胡人,背着青草走路。杨素说:长安路上,怎么看到青草湖。过了一会儿,又有两个醉酒的胡人,穿着丧服,骑马奔跑。其中一个胡人从马上摔下来。侯白说:真是所谓的孝啊,只有孝才能做到这一点。
侯白最初并不出名,在本乡。县官刚到任,侯白就去拜访。他对知识们说:我能让县官像狗一样叫。知识们说:县官怎么能让它像狗一样叫,如果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我们这一桌的酒菜就归你了。如果胡说,你就得输。于是进入县官的官邸,知识们都在门外等着。县官说:你为什么需要再来?侯白说:县官刚到任,民间有不便的事情,希望县官咨询。县官还没到之前,有很多盗贼。请各家养狗,让狗叫来惊吓,自然盗贼就会停止。县官说:如果这样,我家也必须养会叫的狗,怎么才能得到?侯白说:我家新有一群狗,它们的叫声和别的狗不同。问:叫声怎么样?回答说:叫声很凄惨。县官说:你完全不懂好狗的叫声。好狗的叫声应该是‘号号’。‘怮怮’的叫声,根本不是会叫的狗。等着的人听到这个,没有一个不掩口而笑的。侯白知道赢了,就说:如果找这样的会叫的狗,我会去寻找。于是告辞离开。
卢嘉言在寺庙里礼拜,趁机进入僧房。有一个僧人擅长辩论,卢嘉言就和他谈话。因为相互开玩笑,这个僧人理亏。同坐的两个僧人,就帮这个僧人应对。来回几次,三个僧人都输了。卢嘉言就笑着对僧人说:三个师傅,都不懂樗蒱。僧人没有明白,卢嘉言就回答说:你没听说过樗蒱人说‘三个秃,不敌一个卢’吗?观众大笑,僧人无言以对。
隋朝七兵尚书河间陆操没有好的外貌,但是有口才。他刚刚结婚,太子少保赵郡李□对他说:你多次遇到射雉,几次都笑得很开心。陆操说:息妫的两个儿子,不言不笑。
隋朝前内史侍郎薛道衡用酒和麦粥来吃,对卢思道说:礼的运用,和谐是最重要的。先王的道路,就是最好的。卢思道回答说:知道和谐而追求和谐,不用礼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隋朝河间郡刘焯的侄子刘炫和刘焯都有儒学,都因为犯法被关押。县吏不知道他们是大学者,都给他们戴上枷锁。刘焯说:整天坐在枷锁中,看不见家。刘炫说:也整天背着枷锁坐,看不见妻子。
山东人娶了蒲州的女孩子,很多人都会得甲状腺肿大。他妻子的母亲脖子上的甲状腺肿很大。结婚几个月后,妻子的家人怀疑女婿不聪明。妻子家里摆了酒席,宴请了亲戚,想试试他。问他说:你在山东读书,应该懂得道理,鸿鹄能叫是什么意思?回答说:这是天意。又问:松柏冬天还是绿的,是什么意思?回答说:这也是天意。再问:路边的树有白骨,是什么意思?回答说:还是天意。妻子的父亲说:这个女婿完全不懂得道理,为什么还住在山东。于是开玩笑说:鸿鹄能叫是因为脖子长;松柏冬天还是绿的,是因为内心强大;路边的树有白骨,是因为车碾过。难道是天意吗?女婿说:请让我用我所听说和看到的来回答,不知道您是否同意。说:可以说的。女婿说:青蛙能叫,难道是因为脖子长?竹子冬天也是绿的,难道是因为内心强大?夫人的脖子上的甲状腺肿这么大,难道是因为车碾过?妻子的父亲羞愧得无言以对。
隋朝有个人聪明,但说话结巴。杨素每次无聊时,就叫他来激烈地讨论。有一次年底没事坐在一起,就开玩笑说:有一个深一丈、直径也一丈的大坑。让你进去,怎么出来?这个人低头想了好久,问:有没有梯子?杨素说:只说没有梯子,如果有了梯子,还用问吗?这个人又低头想了好久,问:白白白白天,夜夜夜夜地。杨素说:为什么说白日夜地,如果这样,怎么出去?然后说:如果不是夜地,眼睛不会瞎,为什么东西会掉进去这么远。杨素大笑。又问:突然让你当将军,有一个小城。兵力不超过一千人,粮食只有几天。城外被几万人围困,如果你去城内,怎么打算?这个人低头想了好久,问:有没有援兵?杨素说:正因为没有援兵,所以问你。他沉吟了好久,抬头对杨素说:如果真的像您说的那样,肯定要失败。杨素大笑。又问:你有很多才能,没有什么不懂。今天家里,有人被蛇咬了脚,怎么办?这个人立刻回答:取五月五日南墙下的雪,涂在伤口上,就能治好。杨素说:五月哪里有雪。回答说:如果五月五日没有雪,腊月哪里有蛇咬。杨素笑着打发他走了。
隋朝有三藏法师,他的父亲原本是商人,法师生于中国,但外貌像胡人。他的行为很高尚,又有辩才。曾经在四月八日设斋讲经,当时有千余官员和信众观看。有十多个德高望重的僧人和官人辩论,法师随问即答,义理无穷。最后有一个十三岁的赵姓小孩,突然从人群中出来。法师的辩才已经超过常人,而且之前都是一些高明且德高望重的僧人和官人,突然看到这个小孩要辩论,大家都觉得奇怪并笑了。小孩精神抖擞,就坐了下来。他大声对法师说:以前野狐和尚有自己的经文,不知道狐狸成为阿阇黎,出自哪本经典?法师说:这个小子声音高而身材小,为什么不用声音来补充身体。小孩立刻回答:法师因为弟子声音高而身材小,为什么不用声音来补充身体。法师眼睛深而鼻子长,为什么不用鼻子来补充眼睛。大家都感到惊讶,站起来大笑。当时是夏天,法师左手拿着如意,右手摇着扇子。笑声还没停止,法师又想回答:用扇子遮住脸,低头。小孩又大声说:圆形的扇子像满月,不藏顾兔,反而遮住了雄狐。大家又大笑。法师就放下扇子,用如意指挥,话还没说完,如意头就掉了。小孩立刻站起来对法师说:如意既然断了,您的义锋也就被摧毁了。就在座位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就离开了。这个僧人又生气又羞愧,无言以对,大家都惊叹并笑了。
唐太宗宴请近臣,用嘲笑来戏弄他们。赵公长孙无忌嘲笑欧阳询说:耸起肩膀像山字,埋下肩膀不出头。哪个家的麒麟阁上,画了这只猴子。欧阳询回答说:缩起头连背都暖和,只是害怕肚子冷。只因为心里浑浑噩噩,所以身体圆圆的。唐太宗严肃地说:欧阳询,你不怕皇后听到吗?赵公是皇后的哥哥。
唐管国公任环非常害怕他的妻子。唐太宗因为他的功绩赐给他两个儿子,任环拜谢,不敢带回家。唐太宗召见他的妻子,赐给她酒。对她说:女人嫉妒,应该被休弃。如果你能改掉嫉妒的坏习惯,就别喝这酒。否则,就喝。妻子说:我不能改掉嫉妒,请让我喝。于是喝了。等她醉了回家,和家里诀别。其实并没有下毒,并没有死。有一天,杜正伦嘲笑任环。任环说:女人应该害怕三次,刚结婚时,端庄得像菩萨,谁会不怕菩萨呢?生了孩子后,就像养大虫一样,谁会不怕大虫呢?老了脸皱了,就像鸠盘荼鬼一样,谁会不怕鬼呢?因此害怕妻子,也无可厚非。听的人都感到高兴。
曹左司郎中封道弘身材高大,但臀部非常宽。封道弘要进宫奏事,英公李绩在后面,对封道弘说:封道弘,你屁股坐得下就坐下,何必这么大。
唐有僧人法轨,身材矮小。在寺庙讲经时,李荣去和他辩论。来回辩论了几次。僧人有一首旧诗《咏荣》,在高座上朗诵说:姓李应该是李,说荣又不够荣。这个僧人还没来得及说出下句,李荣立刻回答:身高三尺半,头发还没长出来。在座的人都感到高兴,佩服他的辩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八-诙谐四-注解
侯白:侯白,隋朝人,以机智、善辩著称。他曾任散官,隶属杨素,擅长剧谈,能言善辩。
卢嘉言:卢嘉言,隋朝人,以善于论议和机智著称。
陆操:陆操,隋朝七兵尚书河间人,无姿貌但有辩才。
薛道衡:薛道衡,隋朝前内史侍郎,以文学和辩才著称。
刘焯:刘焯,隋朝河间郡人,有儒学造诣,与侄子刘炫一同因犯法被禁。
山东人:山东人,指生活在山东地区的人,此处可能指山东人的方言、习俗或特点。
赵小儿:赵小儿,可能指某个具体的人物,但文中未给出详细信息。
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唐朝初期著名政治家,曾辅佐唐太宗李世民。
任环:任环,可能指某个具体的人物,但文中未给出详细信息。
李绩:李绩,即李世绩,唐朝初期著名将领,后封为英国公。
李荣:李荣,可能指某个具体的人物,但文中未给出详细信息。
仆射:仆射,古代官名,是宰相的副手,负责处理政务。
越国公:越国公,古代封号,指被封为越国公的贵族。
杨素:杨素,隋朝名臣,曾任仆射,是隋文帝和隋炀帝时期的重臣。
省门:省门,指政府机关的门口,此处可能指官府。
关中人:关中人,指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人,即今陕西关中地区。
山东:山东,指位于中国东部的一个省份,历史上可能指山东地区的方言、习俗或特点。
霸:霸,古代方言,指水。
拃:拃,方言,指持、拿。
玄感:玄感,可能指某个具体的人物,但文中未给出详细信息。
阿历:阿历,可能指某个具体的人物或事物,但文中未给出详细信息。
胡燕窠:胡燕窠,指燕子巢。
犊子:犊子,指小牛。
令宰:令宰,指地方官员。
樗蒱:樗蒱,古代的一种博戏,此处比喻无意义的辩论。
秃:秃,指和尚,此处指僧人。
礼:礼,指礼仪、礼节。
和:和,指和谐、协调。
先王之道:先王之道,指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
儒学:儒学,指儒家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
枷:枷,古代的一种刑具,此处指被囚禁。
妇:妇,指妻子。
瘿:瘿是一种因甲状腺功能异常导致的甲状腺肿大,古时称为‘瘿病’。在古代,甲状腺肿大与饮食、水质、环境等因素有关,被认为是地方性疾病。
鸿鹤:鸿鹤,即大雁,古人认为大雁能远飞,是高洁的象征,常用来比喻人的品德高尚。
松柏:松柏是常绿树,象征着坚韧不拔,常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坚强。
骨骴:骨骴即尸骨,这里指道边的树因车马过往而折断的树枝。
口吃:口吃是一种言语障碍,表现为说话时语音重复、拖长或中断。
虵蛟足:虵蛟足,即蛇足,比喻徒劳无功或无的放矢。
大德名僧:大德,指德高望重的僧人;名僧,指声名显赫的僧人。
麟阁:麟阁,指古代帝王宫殿中的阁楼,这里比喻官位显赫。
鸠盘荼鬼:鸠盘荼鬼,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恶鬼,常用来比喻丑陋或可怕的人。
臀斟酌:臀斟酌,形容臀部过于肥大,不适宜坐得端正。
詠荣:詠荣,即吟咏李荣,这里指僧人所作的诗。
辩捷:辩捷,指辩论能力强,能够迅速、机智地回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八-诙谐四-评注
山东人娶蒲州女,多患瘿。其妻母项瘿甚大。
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山东人与蒲州女婚配后,女方家族成员普遍患有瘿病的现象,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
成婚数月,妇家疑婿不慧。
这句话反映了妇家对女婿的怀疑,为故事增添了戏剧性。
妇家置酒,盛会亲戚,欲以试之。
此句描述了妇家举办宴会,意图考验女婿的智慧。
问曰:某郎在山东读书,应识道理,鸿鹤能鸣何意?
此句通过提问,考验女婿是否懂得道理,为故事发展提供了线索。
曰:天使其然。
女婿的回答显示了他的愚钝,但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现象的敬畏。
又问:松柏冬青何意?
此句继续考验女婿的智慧,同时暗示了松柏的坚韧。
曰:天使其然。
女婿的再次回答,进一步加深了他的愚钝形象。
又问:道边树有骨骴何意?
此句继续考验女婿,同时暗示了道边树的不寻常。
曰:天使其然。
女婿的回答再次表明了他的愚钝。
妇翁曰:某郎全不识道理,何因浪住山东。
妇翁的评价揭示了女婿的愚钝,同时也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转折。
因以戏之曰:鸿鹤能鸣者颈项长;松柏冬青者心中强;道边树有骨骴者,车拨伤。
妇翁以戏言揭示了自己对女婿的误解,同时也揭示了自然现象背后的道理。
岂是天使其然。
女婿的反问,表明他已看穿妇翁的误解,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婿曰:请以所闻见奉酬,不知许否。
女婿的回答显示了他的机智,同时也为故事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曰:可言之。
妇翁的同意,为女婿的回答提供了舞台。
婿曰:虾蟆能鸣,岂是颈项长?竹亦冬青,岂是心中强?夫人项下瘿如许大,岂是车拨伤?
女婿的回答巧妙地反驳了妇翁的观点,同时揭示了自然现象背后的真相。
妇翁羞愧,无以对之。
此句总结了故事的高潮,展现了女婿的机智和妇翁的羞愧。
吃人
此句为故事标题,点明了故事的主题。
隋朝有人敏慧,然而口吃。
此句介绍了故事的主人公,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
杨素每闲闷,即召与剧谈。
此句描述了杨素与主人公的互动,为故事发展提供了动力。
尝岁暮无事对坐,因戏之云:有大坑深一丈。
杨素以戏言考验主人公的智慧,为故事发展提供了线索。
方圆亦一丈。
此句补充了坑的尺寸,为故事发展提供了细节。
遣公入其中,何法得出。
杨素继续考验主人公,为故事发展提供了悬念。
此人低头良久,乃问云:有梯出否?
主人公的提问显示了他的机智,同时也为故事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素云:只论无梯,若论有梯,何须更问。
杨素的回答揭示了主人公的误解,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转折。
其人又低头良久,问曰:白白白白日,夜夜夜夜地。
主人公再次提问,为故事发展提供了新的线索。
素云:何须云白日夜地,若为得出。
杨素的回答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误解,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转折。
乃云:若不是夜地,眼眼不瞎,为甚物入入里许。
主人公的回答显示了他的机智,同时也为故事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素大笑。
杨素的笑声表明他欣赏主人公的机智,为故事发展提供了动力。
又问云:忽命公作将军,有小城。
杨素继续考验主人公,为故事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兵不过一千已下,粮食唯有数日。
此句描述了小城的困境,为故事发展提供了悬念。
城外被数万人围,若遣公向城中,作何谋计。
杨素继续考验主人公,为故事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低头良久,问曰:有有救救兵否?
主人公的提问显示了他的机智,同时也为故事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素云:只缘无救,所以问公。
杨素的回答揭示了主人公的误解,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转折。
沉吟良久,举头向素云:审审如如公言,不免须败。
主人公的回答显示了他的无奈,为故事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素大笑。
杨素的笑声表明他欣赏主人公的无奈,为故事发展提供了动力。
又问云:计公多能。
杨素继续考验主人公,为故事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无种不解。
此句描述了主人公的能力,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
今日家中,有人虵蛟足,若为医治。
杨素以戏言考验主人公的智慧,为故事发展提供了线索。
此人即应声报云:取取五月五日南墙下雪雪涂涂,即即治。
主人公的回答显示了他的机智,同时也为故事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素云:五月何处得有雪。
杨素继续考验主人公,为故事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答云:若五月五日无雪,腊月何处有虵咬。
主人公的回答显示了他的机智,同时也为故事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素笑而遣之。
杨素的笑声表明他欣赏主人公的机智,为故事发展提供了动力。
赵小儿
此句为故事标题,点明了故事的主题。
隋有三藏法师,父本商胡,法师生于中国,仪容面目,犹作胡人。
此句介绍了三藏法师的背景,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
行业极高,又有辩捷。
此句描述了三藏法师的能力,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
尝以四月八日设斋讲说,时朝官及道俗观者千余人。
此句描述了三藏法师的讲说活动,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
大德名僧,官人辩捷者,前后十余人论议。
此句描述了参与论议的人员,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
法师随难即对,义理不穷。
此句描述了三藏法师的辩才,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
最后有小儿姓赵,年十三,即出于众中。
此句介绍了赵小儿的出场,为故事发展提供了悬念。
小儿精神自若,即就座。
此句描述了赵小儿的自信,为故事发展提供了动力。
大声语此僧:昔野狐和尚自有经文,未审狐作阿阇黎,出何典语?
赵小儿以戏言挑战三藏法师,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僧语云:此郎(郎原作即,据明抄本改。)子声高而身小,何不以声而补身。
三藏法师以戏言回应赵小儿,为故事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儿即应声报云:法师以弟子声高而身小,何不以声而补身。法师眼深而鼻长,何不截鼻而补眼。
赵小儿以机智的回答回应三藏法师,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众皆惊异,起立大笑。
此句总结了故事的高潮,展现了赵小儿的机智。
是时暑月,法师左手把如意,右手摇扇。
此句描述了三藏法师的动作,为故事发展提供了细节。
众笑声未定,法师又思量答语:以所摇扇,掩面低头。
三藏法师以戏言回应赵小儿,为故事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儿又大声语云:团圆形如满月,不藏顾兔,翻掩雄狐。
赵小儿以机智的回答回应三藏法师,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众大笑。
此句总结了故事的高潮,展现了赵小儿的机智。
法师即去扇,以如意指麾,别送问,并语未得尽,忽如意头落。
三藏法师以戏言回应赵小儿,为故事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儿即起谓法师曰:如意既折,义锋亦摧。
赵小儿以机智的回答回应三藏法师,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即于座前,长揖而去。
此句总结了故事的高潮,展现了赵小儿的自信。
此僧既怒且惭,更无以应,无不惊叹称笑。
此句总结了故事的高潮,展现了赵小儿的胜利。
长孙无忌
此句为故事标题,点明了故事的主题。
唐太宗宴近臣,戏以嘲谑。
此句描述了唐太宗的举动,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
赵公长孙无忌,嘲欧阳询曰: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
长孙无忌以戏言嘲弄欧阳询,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
长孙无忌以戏言嘲讽欧阳询,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询应曰:缩(缩原作索,据明抄本改。)头连背煖,倇当畏肚寒。
欧阳询以机智的回答回应长孙无忌,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只因心混混,所以面团团。
欧阳询以机智的回答回应长孙无忌,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帝敛容曰:欧阳询,汝岂不畏皇后闻,赵公、皇后之兄也。
唐太宗以严肃的态度回应长孙无忌,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转折。
任环
此句为故事标题,点明了故事的主题。
唐管国公任环酷怕妻。
此句描述了任环的性格特点,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
太宗以功赐二侍子,环拜谢,不敢以归。
此句描述了太宗对任环的赏赐,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
太宗召其妻,赐酒。
此句描述了太宗对任环妻子的召见,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
谓之曰:妇人妒忌,合当七出。
太宗以戏言考验任环的妻子,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若能改行无妒,则无饮此酒。
太宗以戏言考验任环的妻子,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不尔,可饮之。
太宗以戏言考验任环的妻子,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曰:妾不能改妒,请饮酒。
任环的妻子以坚定的态度回应太宗,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遂饮之。
此句描述了任环的妻子饮酒,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比醉归。
此句描述了任环的妻子醉酒归来,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与其家死诀。
此句描述了任环的妻子与家人告别,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其实非鸩也,既不死。
此句揭示了事实真相,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转折。
他日,杜正伦讥弄环。
此句描述了杜正伦的讥讽,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环曰:妇当怕者三,初娶之时,端居若菩萨,岂有人不怕菩萨耶。
任环以机智的回答回应杜正伦,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既长生男女,如养儿大虫,岂有人不怕大虫耶。
任环以机智的回答回应杜正伦,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年老面皱,如鸠盘荼鬼,岂有人不怕鬼耶。
任环以机智的回答回应杜正伦,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以此怕妇,亦何怪焉。
任环以机智的回答回应杜正伦,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闻者欢喜。
此句总结了故事的高潮,展现了任环的机智。
李绩
此句为故事标题,点明了故事的主题。
曹(明抄本曹作唐)左司郎中封道弘,身形长大,而臀甚阔。
此句描述了封道弘的外貌特征,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
道弘将入阁奏事,英公李绩在后,谓道弘曰:封道弘,你臀斟酌坐得即休,何须尔许大。
李绩以戏言嘲讽封道弘,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李荣
此句为故事标题,点明了故事的主题。
唐有僧法轨,形容短小。
此句描述了法轨的外貌特征,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
于寺开讲,李荣往共论议。
此句描述了李荣的参与,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
往复数番。
此句描述了论议的过程,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
僧有旧作诗《詠荣》,于高座上诵之云:姓李应须李,言荣又不荣。
僧人以诗嘲讽李荣,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此僧未及得道下句,李荣应声接曰:身长三尺半,头毛犹未生。
李荣以机智的回答回应僧人,为故事发展提供了高潮。
四座欢喜,伏其辩捷。
此句总结了故事的高潮,展现了李荣的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