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八-嗤鄙一-原文
魏人钻火
魏人夜暴疾,命门人钻火。是夕阴暝。督迫颇急。门人念然曰:君责人亦大无理。今暗如漆,何以不把火照我?当得觅钻火具,然后易得耳。孔文举闻之曰:责人当以其方也。(出《笑林》)
齐俊士
《汉书》·《王莽赞》云:紫色蛙声,余分闰位。谓以伪乱真。颜之推常言:吾近共人读书,与言及王莽形状,有一俊士自许知史学,名价甚高,乃云:’王莽非直鸱目虎吻,亦紫色蛙声。’(出《颜氏家训》)
元魏臣
元魏之世,在洛京时,有一才学重臣,新得《史记》音,而颇纰误。及见颛顼字为许绿,错作许缘。其人遂谓朝士言:从来谬音专旭,当专翲耳。此人先有高明,翕然行信。期年之后,更(更原作史,据明抄本改)有硕儒,苦相究讨,方知误焉。(出《颜氏家训》)
并州士族
北齐并州有士族,好为可笑诗赋,轻蔑邢魏诸公。众共嘲弄。虚相称赞,必击牛酾酒延之。其妻明鉴人也,泣而谏之。此人叹曰:才华不为妻子所容(容下原有与字,据明抄本删),何况(况原作兄,据明抄本改)行路。至死不觉。(出《颜氏家训》)
高敖曹
高敖曹常为杂诗三首云:冢子地握槊,星宿天围棋。开坛瓮张口,卷席床剥皮。又:相送重相送,相送至桥头。培堆两眼泪,难按满胸愁。又:桃生毛弹子,瓠长棒槌儿。墙欹壁亚肚,河冻水生皮。(出《启颜录》)
梁权贵
梁有一权贵,读误本《蜀都赋》,注解蹲鸱,芋也,而为羊字。后有人饷羊肉。答书云:损惠蹲鸱。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后寻绎。方知如此。(出《颜氏家训》)
柳骞之
隋内史舍人河东柳骞之,奏事好错。尝有周家公主,表请出家。骞之奏云:周家公主上表,求作道人。上大笑。及出,虞仆射庆则问之曰:奏事若为错。骞之复错答曰:周家公主,欲得还俗。骞之历位光禄卿。
阮嵩
唐贞观中,桂阳令阮嵩,妻阎氏,极妒。嵩在厅会客饮,召女奴歌。阎被发跣足袒臂,拔刀至席。诸客惊散,嵩伏床下,女奴狼狈而奔。刺史崔邈为嵩作考词云:妇强夫弱,内刚外柔。一妻不能禁止,百姓如何整肃?妻既礼教不修,夫又精神何在?考下。省符,解见任。(出《朝野佥载》)
郝象贤
唐郝象贤,侍中处俊之孙,顿丘令南容之子也,弱冠。诸友生为之字曰宠之,每于父前称字。父绐之曰:汝朋友极贤,吾为汝设馔,可命之也。翌日,象贤因邀致十数人,南容引生与之饮,谓曰:谚云:’三公后,出死狗。’小儿诚愚,劳诸君制字,损南容之身尚可,岂可波及侍中也?因泣涕,众惭而退。宠之者,反语为痴种也。(出《朝野佥载》)
朱前疑
周朱前疑浅钝无识,容貌极丑。上书云:臣梦见陛下八百岁。即授拾遗,俄迁郎中。出使回,又上书云:闻嵩山唱万岁声。即赐绯鱼袋,未入五品,于绿衣衫上带之。朝野莫不怪笑。后契丹反,有敕京官出马一匹供军者,即酬五品。前疑买马纳讫,表索绯。上怒,批其状:即放归丘园。愤恚而卒。(出《朝野佥载》)
张由古
唐张由古有吏才而无学术,累历台省。尝于众中,叹班固有大才,而文章不入《文选》。或谓之曰:《两都赋》、《燕山铭》、《典引》等,并入《文选》,何为言无?由古曰:此并班孟坚文章,何关班固事。闻者掩口而笑。又谓同官曰:昨买得《王僧襦集》,(盖僧孺也)大有道理。杜文范知其误,应声曰:文范亦买得《佛袍集》,倍胜《僧襦(襦原作儒,据许本改)集》。由古竟不知觉。累迁司计员外。以罪放于庭州。时中书令许敬宗综理诏狱。帖召之。由古喜,至则为所责,惧而手战,笏坠于地,口不能言。初为殿中正班,以尚书郎有错立者,谓引驾曰:员外郎小儿难共语,可鼻冲上打。朝士鄙之。(出《大唐新语》)
侯思正
唐侯思正出自皂隶,言音不正,以告变授侍书御史。
按制狱,苛酷日甚。
尝按中丞魏元忠曰:急承白司马,不然,即吃孟青。
白司马者,洛阳有坂,号曰白司马坂。
孟青者,将军姓孟名青,曾杖杀琅玡王冲者也。
思正闾巷庸人,常以此言逼诸囚。
元忠辞气不屈,思正怒而倒曳之。
元忠徐起曰:我薄命,如乘恶驴而坠,脚为镫所挂,遂被贼曳耳。
思正大怒,又曳之曰:汝拒捍制使,奏斩之。
元忠曰:侯思正,汝今为国家御史,须识礼仪轻重。
如此须魏元忠头,何不以锯截去!无为抑我反。
奈何佩服朱绂,亲衔天命,不能行正道之事。
乃言白司马孟青,是何言也?若非魏元忠,无人仰教。
思正惊起,悚怍曰:思正死罪,实不解,幸蒙中丞见教。
乃引上阶,礼坐而问之。
元忠徐就坐自若。
又思正言音不正,时断屠杀,思正曰:今断屠杀,鸡、鱼、猪、驴俱不得吃,谓空吃米面,如何得饱。
侍御史霍献可笑之。
思正诉于则天。
则天怒谓献可曰:我知思正不识字,我已用之,卿笑何也?
献可具言鸡猪之事,则天亦大笑。
思正尝命作笼饼,谓膳者曰:与我作笼饼,可缩葱作。
比市笼饼,葱多而肉少。
故令缩葱加肉也。
时人号为缩葱侍御史。
时来俊臣弃故妻,奏逼娶太原王庆诜女,思正亦奏请娶赵郡李自挹女,敕政事商量。
凤阁侍郎李昭德抚掌谓诸相曰:大可笑,大可笑。
诸相问之,昭德曰:往年来俊臣贼劫王庆诜女,已大辱国。
今日此奴又请娶李自挹女,无乃复辱国耶?
事遂寝。
竟为李昭德榜杀之。
(出《御史台记》)
王及善
唐王及善才行庸猥,风神钝浊。
为内史时,人号为鸠集凤池。
俄迁文昌右相,无他政,但不许令史之驴入台,终日迫逐,无时暂舍。
时人号驱驴宰相。
(出《朝野佥载》)
逯仁杰
周朝有逯仁杰,河阳人。
自地官令史出尚书,改天下帐式,颇甚繁细,法令滋章。
每村立社官,仍置平直老三员,掌簿案,设锁钥。
十羊九牧,人皆散逃。
而宰相浅识,以为万代皆可行,授仁杰地官郎中。
数年,百姓苦之,其法逐寝。
(出《朝野佥载》)
袁琰
周考功令史袁琰,国忌,众人聚会,充录事勾当。
遂判曰:曹司繁闹,无时暂闲。
不因国忌之辰,无以展其欢笑。
合坐嗤之。
(出《朝野佥载》)
台中语
周夏官侍郎侯知一,年老,敕放致仕。
上表不伏,于朝堂踊跃驰走,以示轻便。
张琮丁忧,自请起复。
吏部主事高筠,母丧,亲戚为举哀。
筠曰:我不能作孝。
员外郎张栖贞,被讼,诈遭母忧,不肯起对。
时台中为之语曰:侯知一不伏致仕。
张悰自请起复,高筠不肯作孝,张栖贞情愿遭忧,皆非名教中人,并是王化外物。
兽心人面,不其然乎?
(出《朝野佥载》)
沈子荣
周大官选人沈子荣诵判二百道,试日不下笔。
人问之,荣曰:无非命也,今日诵判,无一相当,有一道迹同,人名又别。
至来年选,判水磑。又不下笔。
人问之,曰:我诵水磑,乃是蓝田,今问之富平,如何下笔。
闻者莫不抚掌焉。
(出《朝野佥载》)
武懿宗
周则天内宴甚乐,河内王懿宗忽然起奏曰:臣急告君,子急告父。
则天大惊,引前问之,对曰:臣封物,承前府家自征。
近敕州县征送,大有损折。
则天大怒,仰观屋椽,良久曰:朕诸亲饮正乐,汝是亲王,为三二百户封,几惊杀我,不堪作王。
令曳下。
懿宗免冠拜伏,诸王救之曰:懿宗愚钝,无意矣。
上乃释之。
(出《朝野佥载》)
张衡
周张衡,令史出身,位至四品,加一阶,合入三品,已团甲。
因退朝,路旁见蒸饼新熟,遂市其一,马上食之。
被御史弹奏。
则天降敕:流外出身,不许入三品。
遂落甲。
(出《朝野佥载》)
李良弼
周右拾遗李良弼,自矜唇颊,好谈玄理,请使北蕃说骨笃禄。
匈奴以木盘盛粪饲之,临以白刃。
弼惧,食一盘并尽,乃放还。
人讥之曰:李拾遗能拾突厥之遗。
出为真源令,秩满,还瀛州。
遇契丹贼孙万荣,使何阿小取沧、瀛、冀具入。
良弼谓鹿城令李怀璧曰:孙者胡孙,即是猕猴,难可当也。
万字者有草。即是草中藏。
劝怀璧降。
何阿小授怀璧三品将军。
阿小败,怀璧及良弼父子四人,并为河内王武懿宗斩之。
(出《朝野佥载》)
来子珣
唐来子珣,则天委之按制狱,多希旨。
赐姓武氏,字家臣。
丁父忧起复,累加游击将军右羽林军中郎将。
常衣锦半臂,言笑自若。
朝士诮之,谕德张元一好讥谑,曰:岂有武家儿,为你来家老翁制服耶?
(出《御史台记》)
阎知微
周春官尚书阎知微庸琐驽怯,使入蕃,受默啜封为汉可汗。
贼入恒定,遣知微先往赵州招慰。
将将军陈令英等守城西面,知微谓令英曰:陈将军何不早降下,可汗兵到然后降者,剪土无遗。
令英不答。
知微城(城原作成,据明抄本改)下连手踏歌,称万岁乐。
令英(英原作兵,据明抄本改)曰:尚书国家八座,受委非轻,翻为贼踏歌,无惭也。
知微仍唱曰:万岁乐,万岁年,不自由,万岁乐。
时人鄙之。(出《朝野佥载》)
崔湜
唐崔湜为吏部侍郎,贪纵。
兄凭弟力,父挟子威,咸受嘱求,赃污狼籍。
父挹,为司乐,受选人钱,湜不之知也。
长名放之,其人诉曰:公亲将略去,何为不与官?
湜曰:所亲为谁?吾捉取鞭杀。
曰:鞭即遭忧。
湜大怒惭。
主上以湜父年老,瓜初熟,赐一颗。
湜以瓜遗妾,不及其父。
朝野诮之。
时崔、岑、郑愔,并为吏部。
京中谣之曰:岑义獠子后,崔湜令公孙,三人相比接,莫贺咄最浑。(出《朝野佥载》)
权龙襄
唐左卫将军权龙襄性褊急,常自矜能诗。
通天年中,为沧州剌史,初到,乃为诗呈州官曰:遥看沧海城,杨柳郁青青。
中央一群汉,聚坐打杯觥。
诸公谢曰:公有逸才。
襄曰:不敢,趁韵而已。
又秋日,《述怀》曰:檐前飞七百,雪白后园强。
饱食房里侧,家粪集野蜋。
参军不晓,请释,襄曰:鹞子檐前飞。
值七百文。
洗衫挂后(后原作彼,据明抄本改)园,干白如雪。
饱食房中侧卧,家里(里原作襄,据明抄本改)便转,集得野泽蜣螂。
谈者嗤之。
皇太子宴,夏日赋诗:严霜白浩浩,明月赤团团。
太子授笔为讚曰:龙襄才子,秦州人士。
明月昼耀,严霜夏起。
如此诗章,趁韵而已。
襄以张易之事,出为容山府折冲。
神龙中追入,乃上诗曰:无事向容山,今日向东都。
陛下敕进来,今作右金吾。
又为喜雨诗曰:暗去也没雨,明来也没云。
日头赫赤出,地上绿氲氤。
为瀛州史日,新过岁,京中数人附书曰:改年多感,敬想同之。
正新唤官人集云:有诏改年号为多感元年。
将书呈判司已下。
众人大笑。
龙襄复侧听,怪敕书来迟。
高阳博野两县,竞地陈牒,龙襄乃判曰:两县竞地,非州不裁。
既是两县,于理无妨付司。
权龙襄示。
典曰:比来长官判事,皆不著姓。
龙襄曰:余人不解,若不著姓,知我是谁家浪驴也。
龙襄不知忌日,谓府史曰:何名私忌?
对曰:父母亡日,请假,独坐房中不出。
襄至日,于房中静坐,有青狗突入,龙襄大怒曰:冲破我忌。
更陈牒,改作明朝,好作忌日。
谈者笑之。(出《朝野佥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八-嗤鄙一-译文
魏国人钻火:魏国人夜里突然生病,让门生去钻火取火。那天晚上天色很暗。催促得很急。门生生气地说:你责备人也太不讲理了。现在这么黑,为什么不拿火把照亮我?应该去找钻火的东西,那样就容易找到了。孔文举听后说:责备人应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出自《笑林》)
齐俊士:《汉书》中《王莽赞》说:紫色的蛙声,占据了不该有的位置。这是说用假的东西来冒充真的。颜之推常说:我最近和人一起读书,谈到王莽的相貌,有一个自认为懂得历史学的俊士,名声很高,却这样说:‘王莽不仅是鸱目虎吻,还有紫色蛙声。’(出自《颜氏家训》)
元魏臣:元魏时期,在洛阳时,有一个才学很重的臣子,新得到了《史记》的音注,但有很多错误。等到看到‘颛顼’字时,误将‘许绿’写成了‘许缘’。这个人就对朝中的士人说:从前的错误读音都是‘旭’,应该是‘翲’。这个人先有高明的名声,大家都信以为真。过了一年后,又有一些博学之士,苦心研究,才知道他错了。(出自《颜氏家训》)
并州士族:北齐并州有一个士族,喜欢写一些可笑的诗赋,轻视邢魏等公卿。大家共同嘲笑他。他假装称赞,必定杀牛设宴款待他们。他的妻子是个明事理的人,哭着劝他。这个人叹气说:我的才华不被妻子所容忍(容忍下原有‘与’字,根据明抄本删除),何况(况原作‘兄’,根据明抄本修改)是行路的人。到死都没有觉悟。(出自《颜氏家训》)
高敖曹:高敖曹经常写三首杂诗:墓子地握槊,星宿天围棋。开坛瓮张口,卷席床剥皮。又:相送重相送,相送至桥头。培堆两眼泪,难按满胸愁。又:桃生毛弹子,瓠长棒槌儿。墙欹壁亚肚,河冻水生皮。(出自《启颜录》)
梁权贵:梁朝有一个权贵,读错了本《蜀都赋》,注解中将‘蹲鸱’误认为是芋头,却写成了‘羊’字。后来有人送羊肉给他。他回信说:损惠蹲鸱。满朝文武都惊骇,不明白其中的意思。过了一段时间才明白过来。(出自《颜氏家训》)
柳骞之:隋朝内史舍人河东柳骞之,奏事常常出错。曾经有周家公主,上表请求出家。柳骞之上奏说:周家公主上表,请求成为道士。皇帝大笑。等到出去后,虞仆射庆则问他:奏事怎么出错了。柳骞之又错误地回答:周家公主,想要还俗。柳骞之历任光禄卿。
阮嵩:唐贞观年间,桂阳令阮嵩,妻子阎氏非常嫉妒。阮嵩在厅堂上请客饮酒,召唤女奴唱歌。阎氏披头散发,赤脚裸臂,拔刀冲到席上。客人们都惊慌逃散,阮嵩躲到床下,女奴慌乱逃跑。刺史崔邈为阮嵩写考词说:妻子强势丈夫软弱,内刚外柔。一个妻子都不能阻止,百姓如何能整顿?妻子既然不修礼教,丈夫的精神又在哪里?考核不合格。省里下文,解除了他的职务。(出自《朝野佥载》)
郝象贤:唐郝象贤,是侍中处俊的孙子,顿丘令南容的儿子,年轻的时候。朋友们为他取字叫‘宠之’,经常在父亲面前称呼他的字。父亲欺骗他说:你的朋友们都很贤良,我为你设宴,可以叫他们来。第二天,象贤邀请了几十个人,南容引生与他们饮酒,对他们说:谚语说:‘三公后,出死狗。’小孩子真是愚昧,让各位朋友给我取字,损害南容的身体还可以,怎么可以波及到侍中呢?因此哭泣,大家都感到羞愧而退去。‘宠之’这个词,反而被他们称为‘痴种’。(出自《朝野佥载》)
朱前疑:周朝朱前疑浅薄愚钝,没有见识,容貌极丑。上书说:我梦见陛下活到八百岁。于是被任命为拾遗,不久升迁为郎中。出使回来后,又上书说:听说嵩山在唱万岁声。于是被赐予绯鱼袋,还没有升到五品,却在绿衣衫上戴上它。朝野上下无不怪笑。后来契丹反叛,有敕令京官出一匹马供军,就赏赐五品。朱前疑买马交上后,上表要求赐予绯衣。皇帝发怒,批他的奏章说:立即放回农村。他愤怒而死去。(出自《朝野佥载》)
张由古:唐朝张由古有官吏的才能但没有学术,多次在台省任职。曾经在众人面前,叹息班固有大才,但文章没有入选《文选》。有人对他说:《两都赋》、《燕山铭》、《典引》等都入选了《文选》,为什么说没有呢?张由古说:这些都是班固的文章,和班固有什么关系。听的人都掩口而笑。他又对同僚说:昨天买到了《王僧襦集》(指王僧孺),很有道理。杜文范知道他错了,立即回应说:文范也买到了《佛袍集》,比《僧襦集》好得多。张由古竟然没有察觉。多次升迁后成为司计员外郎。因为犯罪被贬到庭州。当时中书令许敬宗负责审理诏狱。下帖召见他。张由古很高兴,到了那里却被责备,害怕得手抖,笏板掉在地上,说不出话来。最初担任殿中正班,因为尚书郎有错误,对引驾说:员外郎小孩子难相处,可以鼻冲上打。朝士都看不起他。(出自《大唐新语》)
侯思正:(此处原文没有提供内容,无法翻译)
唐侯思正出身于皂隶,说话发音不标准,因此被上报并授予侍书御史的职位。按照制度审理案件,日益严酷。曾经审问中丞魏元忠说:‘赶紧承认白司马,不然,我就要你吃孟青。’白司马指的是洛阳有座山,被称为白司马坂。孟青是姓孟名青的将军,曾经杖杀过琅琊王冲。思正是街巷中的普通人,常常用这样的话来逼迫囚犯。魏元忠言辞坚定不屈,思正愤怒地拖拽他。魏元忠慢慢起身说:‘我命运不好,就像骑在恶驴上摔下来,脚被马镫挂住,结果被贼人拖耳朵。’思正大怒,再次拖拽他说:‘你拒抗朝廷使者,我要上奏请求斩首你。’魏元忠说:‘侯思正,你现在是国家御史,必须懂得礼仪的轻重。你这样想要魏元忠的脑袋,为什么不直接用锯子砍掉!何必压抑我,反而要屈服于你。你身为朱绂(指官服),亲承天命,却不能行正道之事。你提到白司马孟青,这是什么话?如果不是魏元忠,谁会仰慕你的教诲?’思正惊慌起身,害怕地说:‘思正该死,实在不明白,幸亏中丞教导我。’于是引领他上阶,礼节性地坐下询问。魏元忠慢慢坐下,显得很自在。又因为思正发音不正,时常断案时杀人,思正说:‘现在断案杀人,鸡、鱼、猪、驴都不能吃,只能空着肚子吃米面,怎么能吃饱呢。’侍御史霍献可嘲笑他。思正向武则天诉苦,武则天生气地对献可说:‘我知道思正不识字,我已经任用他,你笑什么?’献可详细说明了鸡猪的事情,武则天也大笑。思正曾经命令制作笼饼,对厨师说:‘给我做笼饼,可以少放葱多放肉。’比较市场上的笼饼,葱多肉少。所以命令厨师少放葱多放肉。当时人们称他为‘缩葱侍御史’。当时来俊臣抛弃了原配妻子,上奏请求娶太原王庆诜的女儿,思正也上奏请求娶赵郡李自挹的女儿,皇帝下令让政事商量。凤阁侍郎李昭德拍手笑着说:‘太可笑了,太可笑了。’众相问其原因,昭德说:‘去年来俊臣强抢王庆诜的女儿,已经极大地侮辱了国家。今天这个奴才又请求娶李自挹的女儿,难道不是又要侮辱国家吗?’事情就此作罢。最终被李昭德公开处决。(出自《御史台记》)
唐王及善的品行平庸粗俗,风度迟钝浑浊。担任内史时,人们称他为‘鸠集凤池’。不久升迁为文昌右相,没有其他政绩,只是不允许令史的驴进入台内,整天追逐驱逐,从不放松。当时人们称他为‘驱驴宰相’。(出自《朝野佥载》)
周朝有逯仁杰,是河阳人。他从地官令史出身,升任尚书,改革天下账目,非常繁琐,法令日益增多。每村设立社官,还设置平直老三员,掌管簿册,设置锁钥。十羊九牧,人们纷纷逃散。而宰相见识浅薄,认为这个法子可以传万代,于是授予仁杰地官郎中的职位。几年后,百姓苦不堪言,这个法子也就被废弃了。(出自《朝野佥载》)
周考功令史袁琰,在国忌日,众人聚会,他被指派为记录事务。于是他判决说:‘曹司事务繁杂,没有片刻闲暇。如果不是国忌日,就没有机会展示我们的欢笑。’在座的人都嘲笑他。(出自《朝野佥载》)
台中语
周夏官侍郎侯知一,年老,被下令退休。他上表表示不服,在朝堂上跳跃奔跑,以示自己轻便。张琮因丁忧请求复职。吏部主事高筠,母亲去世,亲戚为他举哀。筠说:‘我不能行孝。’员外郎张栖贞,因被诉讼,假装遭遇母亲去世,不愿复职。当时台中的人因此说:‘侯知一不愿退休。张琮自请复职,高筠不愿行孝,张栖贞假装遭遇母亲去世,都不是名教中人,都是王化之外的东西。兽心人面,不是这样吗?’(出自《朝野佥载》)
沈子荣
周大官选人沈子荣背诵了二百道判词,考试时却下不了笔。有人问他,他说:‘无非是命吧,今天背诵的判词,没有一个符合的,有一个与之前类似,但人名不同。’等到第二年选官,判词中涉及水磑,他又下不了笔。有人问他,他说:‘我背诵的水磑,是蓝田,现在问的是富平,怎么能下笔呢。’听的人都笑了。(出自《朝野佥载》)
武懿宗
周武则天在内宴上非常高兴,河内王武懿宗忽然起身奏报说:‘臣紧急报告陛下,儿子紧急报告父亲。’武则天大惊,询问原因,他回答说:‘臣负责征收的物品,按照之前的做法由府家自行征收。最近敕令州县征收并送来,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武则天大怒,抬头看着屋梁,好一会儿才说:‘我的亲戚们都在饮酒作乐,你是亲王,为了三百户的封地,几乎吓死我,你不适合做亲王。’于是下令将他拖下去。懿宗摘下帽子跪拜求饶,其他亲王为他求情说:‘懿宗愚钝,没有恶意。’武则天这才放了他。(出自《朝野佥载》)
张衡
周张衡,从令史出身,官至四品,再加一级,应该进入三品,已经团甲。因为退朝时,在路边看到刚蒸好的饼,就买了一个,骑马边吃边走。被御史弹劾。武则天下令:出身低微的人,不允许进入三品。于是他被降职。(出自《朝野佥载》)
李良弼
周右拾遗李良弼,自视其貌美,喜欢谈论玄理,请求出使北蕃说服骨笃禄。匈奴用木盘装粪喂他,并用白刃威胁。李良弼害怕,吃了一盘并吃完,然后被放回。人们嘲笑他说:‘李拾遗能拾取突厥的遗物。’出使后担任真源令,任期满了,回到瀛州。遇到契丹贼孙万荣,派何阿小攻取沧、瀛、冀(冀原作粪,据明抄本改)等地。李良弼对鹿城令李怀璧说:‘孙是胡孙,即是猴子,难以抵挡。万字者有草。即是草中藏。’劝怀璧投降。何阿小授予怀璧三品将军。何阿小战败,怀璧及李良弼父子四人,都被河内王武懿宗斩首。(出自《朝野佥载》)
来子珣
唐来子珣,武则天委托他审理制度案件,多次迎合旨意。赐姓武氏,字家臣。父亲去世后,他请求复职,多次加官至游击将军右羽林军中郎将。他经常穿着锦缎半臂,谈笑自如。朝士们嘲笑他,谕德张元一喜欢讥讽,说:‘哪有武家的儿子,却为你的老翁制服呢?’(出自《御史台记》)
阎知微
周春官尚书阎知微是个平庸胆小的人,被派去边疆,接受了默啜的封号成为汉可汗。敌军入侵恒定,阎知微被派先去赵州安抚。将军陈令英等人守在城西面,阎知微对陈令英说:陈将军为什么不早点投降,等可汗的军队到了再降,土地会被全部夺走。陈令英没有回答。阎知微攻下城池后,与士兵们一起边走边唱,庆祝万岁乐。陈令英说:尚书是国家的高级官员,受命非同小可,却为敌人唱歌,实在是不知羞耻。阎知微仍然唱道:万岁乐,万岁年,不由自主,万岁乐。当时的人都很看不起他。(出自《朝野佥载》)
崔湜是唐朝的吏部侍郎,贪婪放纵。他依赖兄弟的力量,父亲依仗儿子的威势,都接受贿赂,贪污成性。他的父亲崔挹是司乐,收受选人的钱财,崔湜并不知道。崔湜的长子崔放之告发说:你父亲将官职轻易给了别人,为什么不给官职给我?崔湜问:你亲近的人是谁?我要抓来鞭打他。崔放之说:鞭打就会带来麻烦。崔湜非常愤怒和羞愧。皇帝因为崔湜的父亲年纪大,西瓜刚成熟,赐给他一颗。崔湜将西瓜给了自己的妾,却没有给父亲。朝野上下都嘲笑他。当时崔、岑、郑愔都担任吏部官员。京中有人编了歌谣说:岑义是獠人的后代,崔湜是令公孙,三人相比较,莫贺咄最浑浊。(出自《朝野佥载》)
唐左卫将军权龙襄性格急躁,常常自夸能写诗。在通天年间,他担任沧州剌史,刚到任时,就写诗给州里的官员们看,诗中写道:远远望去沧海城,杨柳郁郁葱葱。中间一群汉人,聚在一起喝酒。官员们回答说:你有超群的才华。权龙襄说:不敢当,只是凑个韵脚而已。秋天时,他又写了一首《述怀》,诗中写道:屋檐前飞过七百只鹞子,后园里雪白一片。吃饱了在屋里侧卧,家里的粪便引来野狗。参军不解其意,请求解释,权龙襄说:鹞子在屋檐前飞,值七百文钱。洗完衣服挂在后园,晒得干干净净像雪一样。吃饱了在屋里侧卧,家里的粪便引来野狗。议论的人嘲笑他。在皇太子的宴会上,夏日赋诗,诗中写道:严霜白茫茫,明月红彤彤。太子拿起笔写赞词说:权龙襄是才子,来自秦州。明月白天照耀,严霜夏天兴起。这样的诗篇,只是凑个韵脚而已。权龙襄因为张易之的事情,被调到容山府担任折冲。神龙年间被召回,他上诗给皇帝说:没有事情去容山,今天向东都。陛下下令召我回来,现在任命我为右金吾。他又写了一首《喜雨诗》,诗中写道:暗中去也没雨,明来也没云。太阳火辣辣地升起,地上绿意盎然。他担任瀛州史时,新年过后,京中有几个人写信来说:新年多感,敬想同之。正新召唤官员聚集时,有人呈上诏书,宣布改年号为多感元年。大家听了都大笑。权龙襄又侧耳倾听,奇怪诏书来得这么晚。高阳和博野两县争夺土地,权龙襄判决说:两县争夺土地,不是州里能裁定的。既然是两县的事,按理说也不妨碍交给司里处理。权龙襄公示。典吏说:最近长官判事,都不署名。权龙襄说:其他人不懂,如果不署名,怎么知道我是谁家的野马呢。权龙襄不知道忌日,对府史说:什么是私忌?府史回答说:父母去世的那天,请假,独自坐在房中不出门。权龙襄到了忌日那天,在房中静静地坐着,一只青狗突然闯进来,权龙襄大怒说:冲破我的忌日。他又呈上文书,改为明天,说是为了做好忌日。议论的人嘲笑他。(出自《朝野佥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八-嗤鄙一-注解
魏人钻火:指魏国人钻木取火,这里比喻事情紧急,需要立即行动。
齐俊士:指齐国的才子,这里用来形容某人的学识渊博。
元魏臣:元魏时期的臣子,指在北魏时期有才学的官员。
并州士族:并州地区的士族,指当时社会地位较高的家族。
高敖曹:指北齐时期的高敖曹,以诗赋见长。
梁权贵:梁朝时期的权贵,指当时有势力的官员。
柳骞之:隋朝的内史舍人,以奏事出错而闻名。
阮嵩:唐朝的桂阳令,以妻子嫉妒而闻名。
郝象贤:唐朝的官员,以才子之称,但有时言行失当。
朱前疑:周朝的官员,以浅薄无知和容貌丑陋著称。
张由古:唐朝的官员,有吏才而无学术,以言辞失当而闻名。
侯思正:指侯思正,但具体人物和历史背景未提及,可能为其他历史人物或虚构人物。
皂隶:古代官府中的低级差役,负责文书、杂役等。
侍书御史:官名,掌管文书、奏章等事务,是御史中丞的属官。
按制狱:按照法律制度审理案件。
苛酷:严厉残酷,形容刑罚或手段残酷。
白司马坂:洛阳的一个地名,因坂道而得名。
孟青:古代将军名,此处指孟青将军。
闾巷庸人:指普通百姓。
制使:指皇帝的使者或钦差大臣。
镫:古代马镫,此处比喻被拖拽。
朱绂:古代官员的官服装饰,红色丝带,表示官员身份。
仰教:敬仰并接受教诲。
悚怍:害怕而表情不自然。
录事:官名,负责文书、档案等事务。
勾当:处理事务。
国忌:国家忌日,指皇帝的忌日。
令史:古代官府中的低级文书官员。
帐式:账簿格式。
平直老:指年老的平直官员。
簿案:文书档案。
锁钥:锁和钥匙。
台中语:御史台中的俚语或俗语。
选人:指参加科举考试的人。
命:命运,此处指考试中的运气。
选:科举考试。
水磑:一种水利工程。
封物:指封地的财物。
府家:指家中。
三品:古代官员品级,三品为中级官员。
团甲:指军队中的编制。
蒸饼:一种古代的面食。
流外出身:指出身于流放之地。
拾遗:古代官名,负责拾遗补缺,即纠正错误。
北蕃: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称呼。
骨笃禄: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首领。
突厥: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契丹: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孙万荣:古代契丹首领。
何阿小:古代契丹将领。
河内王:古代封号,指河内地区的王。
武懿宗:古代官员名。
游击将军:古代军职,负责游击作战。
右羽林军中郎将:古代军职,羽林军是皇帝的禁卫军。
锦半臂:古代服饰,一种短袖衣服。
谕德:古代官名,负责教导官员道德。
家臣:古代官员的属官,类似于家仆。
周春官:周春官指的是周朝的官职,春官是周朝六官之一,负责礼仪、祭祀等事务。
尚书:尚书是古代官名,是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负责处理国家重要政务。
阎知微:阎知微是唐朝的一位官员,此文中描述其庸碌无为,胆小怕事。
蕃:蕃指的是古代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称呼,此处指代边疆地区。
默啜:默啜是突厥可汗的称号,此处指突厥可汗。
汉可汗:汉可汗是指被突厥封为汉人的可汗,此处指被默啜封为汉可汗的阎知微。
恒定:恒定是古代地名,此处指恒定地区。
赵州:赵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
招慰:招慰是指招抚安抚,此处指安抚赵州。
将军:将军是古代军职,此处指陈令英。
八座:八座是指古代尚书省下设的八个部门的首长,此处指尚书。
踏歌:踏歌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边走边唱,此处指边跳舞边唱歌。
万岁乐:万岁乐是古代的一种乐曲,此处指阎知微唱的歌曲。
鄙之:鄙之是指轻视、嘲笑,此处指时人嘲笑阎知微。
吏部侍郎:吏部侍郎是古代官名,负责管理官员的选拔和考核。
贪纵:贪纵是指贪婪放纵,此处指崔湜贪婪放纵。
司乐:司乐是古代官名,负责音乐事务。
选人钱:选人钱是指选拔官员时收取的钱财。
瓜:瓜在此处指瓜果,此处指皇帝赐予的瓜。
令公孙:令公孙是指崔湜的儿子,此处指崔湜的儿子。
莫贺咄:莫贺咄是古代突厥可汗的称号,此处指崔湜、岑、郑愔三人相互比较,没有一个是莫贺咄这样的英雄。
沧州剌史:沧州剌史是古代官名,沧州是地名,剌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通天年:通天年是唐朝的一个年号,此处指通天年间。
折冲:折冲是古代军职,负责指挥战斗。
神龙中:神龙中是唐朝的一个年号,此处指神龙年间。
敕:敕是皇帝的命令,此处指皇帝的诏书。
多感元年:多感元年是唐朝的一个年号,此处指多感年间。
浪驴:浪驴是指放荡不羁的人,此处指权龙襄。
忌日:忌日是指父母去世的纪念日,此处指权龙襄的忌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八-嗤鄙一-评注
周春官尚书阎知微庸琐驽怯,使入蕃,受默啜封为汉可汗。
此句描述了阎知微的庸碌和胆怯,以及他在外蕃被默啜封为汉可汗的情景。‘庸琐’和‘驽怯’两词,用得非常贴切,揭示了阎知微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朝廷官员的普遍现象。‘使入蕃’则表明了阎知微的职务,‘受默啜封为汉可汗’则是对其境遇的讽刺,暗示了朝廷的软弱和腐败。
贼入恒定,遣知微先往赵州招慰。
这句话描述了贼寇入侵恒定后,朝廷派遣阎知微前往赵州进行招抚。‘贼入恒定’表现了战乱的现实,‘遣知微先往赵州招慰’则是对阎知微职责的交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朝廷的无奈。
将将军陈令英等守城西面,知微谓令英曰:陈将军何不早降下,可汗兵到然后降者,剪土无遗。
此句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阎知微的蛮横无理。‘将将军’和‘守城西面’说明了陈令英的身份和职责,而阎知微的言语则暴露了他的贪婪和残忍。‘剪土无遗’则是对陈令英的威胁,反映了当时官场的黑暗。
令英不答。
陈令英的沉默,既是对阎知微的蔑视,也是对当时朝廷腐败的抗议。
知微城下连手踏歌,称万岁乐。
‘连手踏歌’和‘称万岁乐’描绘了阎知微的丑态,讽刺了他对权势的狂热和对百姓的漠视。
令英曰:尚书国家八座,受委非轻,翻为贼踏歌,无惭也。
陈令英的回应,既是对阎知微的指责,也是对当时朝廷官员道德沦丧的批判。
知微仍唱曰:万岁乐,万岁年,不自由,万岁乐。
阎知微的坚持,更加凸显了他的无知和可笑,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荒谬。
时人鄙之。
这句话总结了阎知微的形象,‘鄙之’一词,既是对他的不屑,也是对当时官场腐败现象的反思。
崔湜唐崔湜为吏部侍郎,贪纵。
此句揭示了崔湜的贪婪和放纵,‘吏部侍郎’则表明了他的身份和职位。
兄凭弟力,父挟子威,咸受嘱求,赃污狼籍。
这句话进一步描绘了崔湜的贪婪,‘兄凭弟力,父挟子威’则是对其家族势力的描述,‘咸受嘱求,赃污狼籍’则是对其行为的批判。
父挹,为司乐,受选人钱,湜不之知也。
此句通过崔湜对父亲行为的无知,揭示了其家族的腐败和道德沦丧。
长名放之,其人诉曰:公亲将略去,何为不与官?湜曰:所亲为谁?吾捉取鞭杀。
这句话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崔湜的残暴和贪婪,‘捉取鞭杀’则是对其残忍的描述。
曰:鞭即遭忧。湜大怒惭。
崔湜的愤怒和羞愧,反映了他的虚伪和恐惧。
主上以湜父年老,瓜初熟,赐一颗。
这句话描述了皇帝对崔湜父亲的一种恩赐,但也暗示了崔湜家族的贪婪。
湜以瓜遗妾,不及其父。
崔湜将瓜赠予妾室而不及父亲,进一步凸显了他的自私和无情。
朝野诮之。
‘朝野诮之’则是对崔湜行为的普遍不满和批评。
时崔、岑、郑愔,并为吏部。
这句话说明了崔湜、岑、郑愔三人在吏部的职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复杂关系。
京中谣之曰:岑义獠子后,崔湜令公孙,三人相比接,莫贺咄最浑。
这句话通过京中的谣言,揭示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丑恶。
权龙襄唐左卫将军权龙襄性褊急,常自矜能诗。
此句描述了权龙襄的性格特点,‘褊急’和‘自矜’两词,生动地描绘了他的性格。
通天年中,为沧州剌史,初到,乃为诗呈州官曰:遥看沧海城,杨柳郁青青。
这句话描述了权龙襄初到沧州时的所作所为,‘遥看沧海城,杨柳郁青青’则是对沧州美景的描绘。
中央一群汉,聚坐打杯觥。
这句话通过‘中央一群汉,聚坐打杯觥’描绘了权龙襄的豪放和率性。
诸公谢曰:公有逸才。
这句话反映了州官对权龙襄才能的认可。
襄曰:不敢,趁韵而已。
权龙襄的谦虚,与他之前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也反映了他的机智。
又秋日,《述怀》曰:檐前飞七百,雪白后园强。
这句话描述了权龙襄的另一首诗,‘檐前飞七百,雪白后园强’则是对秋日景象的描绘。
饱食房里侧,家粪集野蜋。
这句话通过‘饱食房里侧,家粪集野蜋’描绘了权龙襄的豪放不羁。
参军不晓,请释,襄曰:鹞子檐前飞。值七百文。
权龙襄的解释,既是对自己诗意的诠释,也是对当时官场腐败的讽刺。
洗衫挂后园,干白如雪。
这句话通过‘洗衫挂后园,干白如雪’描绘了权龙襄的日常生活。
饱食房中侧卧,家里便转,集得野泽蜣螂。
这句话通过‘饱食房中侧卧,家里便转,集得野泽蜣螂’描绘了权龙襄的豪放和率性。
谈者嗤之。
‘谈者嗤之’则是对权龙襄行为的普遍不满和批评。
皇太子宴,夏日赋诗:严霜白浩浩,明月赤团团。
这句话描述了皇太子在宴会上所作的诗,‘严霜白浩浩,明月赤团团’则是对夏日景象的描绘。
太子授笔为讚曰:龙襄才子,秦州人士。
这句话是对权龙襄才能的肯定和赞誉。
明月昼耀,严霜夏起。
这句话通过‘明月昼耀,严霜夏起’描绘了夏日景象,同时也反映了权龙襄的诗意。
如此诗章,趁韵而已。
这句话是对权龙襄诗意的评价,‘趁韵而已’则是对其诗才的肯定。
襄以张易之事,出为容山府折冲。
这句话描述了权龙襄因张易之事被贬至容山府。
神龙中追入,乃上诗曰:无事向容山,今日向东都。
这句话描述了权龙襄在被贬之后所作的诗,‘无事向容山,今日向东都’则是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陛下敕进来,今作右金吾。
这句话描述了皇帝对权龙襄的赦免和提拔。
又为喜雨诗曰:暗去也没雨,明来也没云。
这句话描述了权龙襄所作的喜雨诗,‘暗去也没雨,明来也没云’则是对雨的描绘。
日头赫赤出,地上绿氲氤。
这句话通过‘日头赫赤出,地上绿氲氤’描绘了夏日的景象。
为瀛州史日,新过岁,京中数人附书曰:改年多感,敬想同之。
这句话描述了权龙襄在瀛州任职时,京中有人附书祝贺新年。
正新唤官人集云:有诏改年号为多感元年。
这句话描述了皇帝下诏改年号为多感元年的情景。
将书呈判司已下。
这句话说明了权龙襄将祝贺信呈送给判司等官员。
众人大笑。
‘众人大笑’则是对权龙襄行为的普遍不满和批评。
龙襄复侧听,怪敕书来迟。
这句话描述了权龙襄对敕书的迟来表示不满。
高阳博野两县,竞地陈牒,龙襄乃判曰:两县竞地,非州不裁。
这句话描述了权龙襄在处理高阳、博野两县争地事件时的决断。
既是两县,于理无妨付司。
这句话是对权龙襄决断的补充说明。
权龙襄示。
‘权龙襄示’则是对权龙襄行为的记录。
典曰:比来长官判事,皆不著姓。
这句话是对权龙襄行为的评价,‘比来长官判事,皆不著姓’则是对当时官场的一种讽刺。
龙襄曰:余人不解,若不著姓,知我是谁家浪驴也。
权龙襄的回答,既是对自己身份的强调,也是对当时官场的一种讽刺。
龙襄不知忌日,谓府史曰:何名私忌?对曰:父母亡日,请假,独坐房中不出。
这句话描述了权龙襄对忌日的无知,以及他对府史的询问。
襄至日,于房中静坐,有青狗突入,龙襄大怒曰:冲破我忌。
这句话描述了权龙襄在忌日当天遭遇青狗的情景,以及他的愤怒反应。
更陈牒,改作明朝,好作忌日。
这句话描述了权龙襄对忌日的处理方式,‘更陈牒,改作明朝,好作忌日’则是对他行为的讽刺。
谈者笑之。
‘谈者笑之’则是对权龙襄行为的普遍不满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