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四-神四-原文
王祐温峤戴文谌黄石公袁双商康贾充王文度徐长陈绪白道猷高雅之罗根生沈纵戴氏女孙盛湛满竺县遂武曾晋孝武帝蔺启之王猛封驱之
王祐
散骑侍郎王祐,疾困,与母辞诀。
既而闻有通宾者曰:‘某郡某里某人。’尝为别驾,祐亦雅闻其姓字。
有顷,奄然来至,曰:‘与卿士类,有自然之分,又州里,情便款然。今年国家有大事,出三将军,分布征发。吾等十余人,为赵公明府参佐。至此仓卒,见卿有高门大屋,故来投。与卿相得,大不可言。’
祐知其鬼神,曰:‘不幸笃疾,死在旦夕,遭卿以性命相托。’
答曰:‘人生有死,此必然之事。死者不系生时贵贱。吾今见领兵千人,须卿,得度薄相付。如此地难得,不宜辞之。’
祐曰:‘老母年高,兄弟无有,一旦死亡,前无供养。’
遂歔欷不能自胜。
其人怆然曰:‘卿位为常伯,而家无余财。向闻与尊夫人辞诀,言辞哀苦,然则卿国士也,如何可令死。吾当相为。’
因起去:‘明日更来。’
其明日又来。
祐曰:‘卿许活吾,当卒恩不?’
答曰:‘大老子业已许卿,当复相欺耶!’
见其从者数百人,皆长二尺许,乌衣军服,赤油为誌。
祐家击鼓祷祀。
诸鬼闻鼓声。
皆应节起舞,振袖飒飒有声。
祐将为设酒食,辞曰:‘不须。’
因复起去,谓祐曰:‘病在人体中如火,当以水解之。’
因取一杯水,发被灌之。
又曰:‘为卿留赤笔十余枝,在荐下,可与人使著,出入辟恶灾。’
因道:‘王甲李乙,吾皆与之。’
遂执祐手与辞。
时祐得安眠,夜中忽觉,忽呼左右,令开被:‘神以水灌我,将大沾濡。’
开被而信有水,在上被之下,下被之上,不浸,如露之在荷。
量之得三升七合。
于是疾三分愈二,数日大除。
凡其所道当取者,皆死亡,唯王文英半年后乃亡。
所道与赤笔人,皆经疾病及兵乱,皆亦无恙。
初有妖书云:‘上帝以三将军赵公明、钟士季,各督数万鬼下取人。’
莫知所在。
祐病差,见此书,与所道赵公明合焉。
(出《搜神记》)
温峤
古今相传:夜以火照水底,悉见鬼神。
温峤平苏峻之难,及于湓口,乃试照焉。
果见官寺赫奕,人徒甚盛;又见群小儿,两两为偶,乘轺车,驾以黄羊,睢盱可恶。
温即梦见神怒曰:‘当令君知之。’
乃得病也。
(出《志怪》)
戴文谌
沛国戴文谌居阳城山,有神降,妻焉。
谌疑是妖魅,神已知之,便去。
遂见作一五色鸟,白鸠数十枚从,有云覆之,不遂见。
(出《搜神记》)
黄石公
益州之西,云南之东,有神祠。
克山石为室,下有人奉祠之。
自称黄公。
因言此神,张良所受黄石公之灵也。
清净不烹杀。
诸祈祷者,持一百钱,一双笔,一丸墨,石室中前请乞。
先闻石室中有声,须臾,问来人何欲。
既言,便具语吉凶,不见其形。
至今如此。
(出《搜神记》)
袁双
丹阳县有袁双庙。
真弟四子也。
真为桓宣武诛,便失所在。
灵在太元中,形见于丹阳,求立庙。
未既就功,大有虎灾。
被害之家,辄梦双至,催功甚急。
百姓立祠堂,于是猛暴用息。
今道俗常以二月晦,鼓舞祈祠。
尔日,常风雨忽至。
元嘉五年,设奠讫,村人丘都,于庙后见一物,人面鼍身,葛巾,七孔端正,而有酒气。
未知为双之神,为是物凭也。
(出《异苑》)
商康
乌程卞山,本名土山。
有项籍庙,自号卞王,因改为名。
山足有一石柜,高数尺。
陈郡殷康,尝往开之,风雨晦暝,乃止。
(出《异苑》)
贾充
贾充伐吴时,尝屯项城,军中忽失充所在。
充帐下都督周勒,时昼寝,梦见百余人,录充,引入一迳。
勒惊觉,闻失充,乃出寻索之。
忽睹所梦之道,遂往求之。
果见充行至一府舍,侍卫甚盛,府公南面坐,声色甚厉,谓充曰:‘将乱吾家事,必尔与荀勖。既惑吾子,又乱吾孙。间使任恺黜尔而不去,又使庾纯詈汝而不改,今吴寇当平,汝方表斩张华,汝之憨,皆此类也。若不悛慎,当旦夕加罪。’
充因叩头流血。
公曰:‘汝所以廷日月而名器如此者,是卫府之勋耳。终当使孙嗣死于钟簴之间,大子毙于金酒之中,小子困于枯木之下。荀勖亦略同。然其先德小浓,故在汝后。数年之外,国嗣亦替。’
言毕命去。
充忽然还营,颜色憔悴,性理昏丧,经日乃复。
其后孙谧死于钟下。
贾后服鸩酒而死,贾午考竟。
用大杖。
皆如所言。
(出《晋书》)
王文度
晋王文度镇广陵,忽见二驺,持鹄头板来召之。
王大惊,问驺:‘我作何官?’
驺云:‘尊作平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
王曰:‘吾已作此官,何故复召耶?’
鬼云:‘此人间耳,今所作是天上官也。’
王大惧之。
寻见迎官玄衣人及鹄衣小吏甚多,王寻病薨。
(出《法苑珠林》)
徐长
吴兴徐长夙与鲍靓有神明之交,欲授以秘术。
先请徐宜有约,誓以不仕,于是授录。
以常见八大神在侧,能知来见往。
才识日异,州乡翕然美谈。
欲用为州主簿。
徐心悦之。
八神一朝不见七人,余一人倨傲不如常。
徐问其故,答云:‘君违(原来违下有不字。据明抄本删。)誓,不复相为。使身一人留卫录耳。’
徐乃还录,遂退。
(出《世说》)
陈绪
新城县民陈绪家,晋永和中,旦闻扣门,自通云:“陈都尉。”便有车马声,不见形。
径进,呼主人共语曰:“我应来此,当权住君家,相为致福。”令绪施设床帐于斋中。
或人诣之,斋持酒礼求愿,所言皆验。
每进酒食,令人跪拜,授闱里,不得开视。
复有一身,疑是狐狸之类,因跪,急把取。
此物却还床后,大怒曰:“何敢嫌试都尉?”
此人心痛欲死,主人为扣头谢,良久意解。
自后众不敢犯,而绪举家无恙,每事益利,此外无多损益也。(出《幽明录》)
白道猷
章安县西有赤城山,周三十里,一峰特高,可三百余丈。
晋泰元中,有外国道(道字原缺。据明抄本补。)人白道猷,居于此山。
山神屡遣狼怪形异声往恐怖之,道猷自若。
山神乃自诣之云:“法师威德严重,今推此山相与,弟子更卜所托?”
道猷曰:“君是何神?居此几时,今若必去,当去何所?”
答云:“弟子夏王之子,居此千余年。寒石山是家舅所住,某且往寄憩,将来欲还会稽山庙。”
临去,遗信赠三奁香。
又躬来别,执手恨然,鸣鞞响角,凌空而逝。(出《述异记》)
高雅之
晋太元中,高衡为魏郡太守,戍石头。
其孙雅之,在厩中,云:“有神来降,自称白头公,柱杖光耀照屋。
与雅之轻举宵行,暮至京口,晨已来还。
后雅之父子,为桓玄所灭。(出《幽明录》)
罗根生
豫章有庐松村。
郡人罗根生,来此村侧垦荒,种瓜果。
园中有一神坛。
瓜始引蔓,忽见坛上有一新板,墨书云:“此是神地,可速出去。”
根生祝曰:“审是神教,愿更朱书赐报。”
明早往看,向板犹存,字悉以朱代墨。
根生谢而去也。(出《述异记》)
沈纵
余姚人沈纵,家素贫。
与父同入山,还未至家,见一人。
左右导从四五百许,前车辐马鞭,夹道卤簿,如二千石。
遥见纵父子,便唤住,就纵手中燃火。
纵因问是何贵人?答曰:“是斗山王,在余杭南。”
纵知是神,叩头云:“愿见祐助。”
后入山,得一玉枕,从此如意。(出《幽明录》)
戴氏女
豫章有戴氏女,久疾不瘥。
见一小石,形像偶人。
女谓曰:“尔有人形,岂神?能差我宿疾者。吾将重汝。”
其夜梦有人告之:“吾将佑汝。”
自后疾渐差。
遂为立祠山下。
戴氏为巫,故名戴侯祠。(出《搜神记》)
孙盛
衡山白槎庙。
古老相传:昔有神槎,皎然白色,祷之灵无不应。
晋孙盛临郡,不信鬼神,乃伐之。
斧下流血。
其夜波流神槎向上,但闻鼓角之声,不知所止。
开皇九年废,今尚有白槎村在。(出《湘中记》)
湛满
须江县江郎山。
昔有江家在山下居,兄弟三人,神化于此。
故有三石峰之异。
有湛满者,亦居山下。
其子仕洛,永嘉之乱,不得归。
满乃使祝宗言于三石之灵,能致其子,靡爱斯牲。
旬日中,湛子出洛水边,见三少年,使闭目伏车栏中间,去如疾风。
俄顷,从空中堕,恍然不知所之。
良久,乃觉是家园中。(出《十道记》)
竺昙遂
晋太元中,谢家沙门竺昙遂,年二十余,白皙端正,流落沙门。
尝行经青溪庙前过,因入庙中看。
暮归,梦一妇人来,语云:“君当来作我庙中神,不复久。”
昙遂问:“妇人是谁?”
妇人云:“我是青溪姑。”
如此一月许,便卒。
临死,谓同学年少曰:“我无福,亦无大罪,死乃当作青溪庙神。诸君行便,可见看之。”
既死后,诸年少道人诣其庙。
既至,便灵语相劳问,音声如其生时。
临去云:“久不闻呗声,甚思之。”
其伴慧觐,便为作呗讫,犹唱赞。
语云:“歧路之诀,尚有悽怆。况此之乖,形神分散。窈冥之叹,情何可言。”
既而歔欷不自胜,诸道人等皆为流涕。(出《续搜神记》)
武曾
侯官县常有阁下神。
岁终,诸吏杀牛祀之。
沛郡武曾作令,断之。
经一年,曾选作建威参军。
当去,神夜来问曾:“何以不还食?”
声色极恶,甚相谴责。
诸吏便于道买牛,共谢之,此神乃去。(出《幽明录》)
晋孝武帝
晋孝武帝,殿北窗下见一人,著白帢,黄练(练原作疏。据明抄本改。)单衣,自称华林园水池中神,名曰淋涔君。
帝取所佩刀掷之,空过无碍。
神忿曰:“当令君知之。”
少时而暴崩。(出《幽明录》)
蔺启之
蔺启之家在南乡,有樗蒲娄庙。
启之有女名僧因,忽厥(厥原作气。据明抄本改。)而寤,云:“樗蒲君遣婢迎僧坐斗帐中,仍陈盛筵。
以金银为俎案,五色玉为杯碗。
与僧共食,一宿而醒也。”
(出《述异记》)
王猛
王猛者,北海人。
少贫贱,曾至洛阳货畚。
有一人,于市贵买其畚,而云无直,家近在此,可随我取。
猛随去。
行不觉远,忽至深山中。
此人语猛,且住树下,当先启道君来。
须臾,猛进,见一公据胡床,头鬓悉白。
侍从十许人。
有一人引猛云:“大司马公可进。”
因拜,老公曰:“王公何缘拜?”
即十倍售畚价,遣人送猛出。
既顾视,乃嵩山也。(出《中兴书》)
封驱之
始兴林水源里有石室,室前磐石上,行罗十瓮,中悉是饼银。
采伐遇之,不得取,取之迷闷。
晋大元初,民封驱之家仆,密窃三饼归,发看,有大蛇螫之而死。
《湘州记》曰:“其夜,驱之梦神语曰:‘君奴不谨,盗银三饼。即日显戮,以银相偿。’
觉视,则奴死银在矣。”
(出《水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四-神四-译文
王祐温峤戴文谌黄石公袁双商康贾充王文度徐长陈绪白道猷高雅之罗根生沈纵戴氏女孙盛湛满竺县遂武曾晋孝武帝蔺启之王猛封驱之
王祐:散骑侍郎王祐病重,与母亲告别。不久听说有个访客说:‘某郡某里某人。’他曾经担任别驾,王祐也听说过他的名字。不久,他突然来访,说:‘我和你这类士人,有自然的缘分,又是同乡,感情很亲近。今年国家有大事,派出三位将军,分头征发。我们十多个人,是赵公明府的参佐。突然来到这里,看到你有高门大屋,所以来投奔。和你相处,非常愉快。’王祐知道他是鬼神,说:‘不幸我病重,命在旦夕,你却把性命托付给我。’回答说:‘人生有死,这是必然的事情。死者不关心生前的贵贱。我现在带领一千人马,需要你,把你的薄命相托付。这样的机会难得,不应该推辞。’王祐说:‘老母亲年纪大了,兄弟都没有,一旦我死了,前面没有人照顾。’于是哭泣不止。那个人悲伤地说:‘你位居常伯,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我听说你和你妻子告别时,言辞哀苦,那么你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怎么可以让你死呢。我来帮你。’说完起身离开:‘明天再来。’第二天他又来了。王祐说:‘你答应救我,我应该永远感激你。’回答说:‘大老子已经答应你了,怎么可以再欺骗你呢!’他看到他的随从有几百人,都身高约两尺,穿着乌衣军服,赤油作为标志。王祐家击鼓祈祷,众鬼听到鼓声,都按照节奏起舞,挥动袖子发出沙沙的声音。王祐准备设酒食款待,他辞谢说:‘不需要。’然后又起身离开,对王祐说:‘病在人体中就像火一样,应该用水来解救。’于是取一杯水,揭开被子灌下去。又说:‘为你留下十几支红笔,在祭品下面,可以给人使用,出入可以避邪灾。’然后说:‘王甲李乙,我都和他们有交情。’于是握住王祐的手告别。当时王祐睡得很安稳,夜里突然醒来,突然叫左右的人打开被子:‘神用水灌了我,将要大湿。’打开被子后发现确实有水,在上面的被子和下面的被子之间,没有浸湿,就像荷叶上的露水。量了一下,有三升七合。于是病好了三分之二,几天后病完全好了。他所说的应该取的东西,都死了,只有王文英半年后去世。他所说的和红笔有关的人,都经历了疾病和战乱,都没有事。最初有妖书说:‘上帝派三位将军赵公明、钟士季,各自率领数万鬼下去取人。’不知道在哪里。王祐病好后看到这本书,和所提到的赵公明相符。(出自《搜神记》)
温峤:古今相传,夜晚用火光照照水底,可以看到鬼神。温峤平定苏峻之乱,到了湓口,试着照了一下。果然看到官署辉煌,人很多;又看到一群小孩子,成双成对地乘坐马车,用黄羊拉着,看起来很可怕。温峤梦见神生气地说:‘我会让你知道。’于是他生病了。(出自《志怪》)
戴文谌:沛国的戴文谌住在阳城山,有神降临,成了他的妻子。戴文谌怀疑她是妖怪,神已经知道了,就离开了。于是他看到一只五彩鸟,几十只白鹤跟随,有云彩覆盖,看不到。(出自《搜神记》)
黄石公:益州西部,云南东部,有一个神庙。用石头雕刻成房子,下面有人供奉。自称黄公。他说是这个神,是张良从黄石公那里得到的灵气。神清净不杀生。祈祷的人,拿着一百钱,一双笔,一丸墨,在石室前祈祷。先听到石室中有声音,过了一会儿,问来人想要什么。说完,就告诉吉凶,看不到他的形状。至今如此。(出自《搜神记》)
袁双:丹阳县有袁双庙。袁双是袁真的弟弟。袁真被桓宣武杀后,就消失了。他的灵魂在太元年间,在丹阳出现,要求建立庙宇。工程还没有完成,就有猛虎灾害。被害的家庭,常常梦见袁双来,催促工程赶快完成。百姓建立了祠堂,于是猛虎灾害停止了。现在,道士和百姓常常在二月最后一天,跳舞祈求祭祀。那天,常常突然下起风雨。元嘉五年,祭祀结束后,村民丘都,在庙后面看到一样东西,人面鼍身,戴着葛巾,七孔端正,有酒味。不知道是袁双的神,还是这个东西附身。(出自《异苑》)
商康:乌程卞山,原名土山。有项羽庙,自称为卞王,因此改了名字。山脚下有一个石柜,高几尺。陈郡的殷康,曾经去打开它,风雨交加,才停止。(出自《异苑》)
贾充:贾充攻打吴国时,曾经在项城驻军,军中突然失去贾充的踪迹。贾充的部下都督周勒,当时白天睡觉,梦见一百多人,抓着贾充,带他进入一条小路。周勒惊醒,听说贾充失踪,就出去寻找。突然看到他梦中的道路,就去找。果然看到贾充走到一栋府舍,侍卫很多,府公坐在南面,声音严厉,对贾充说:‘你要扰乱我家事,一定是你和荀勖。你迷惑了我的儿子,又扰乱了我的孙子。我派任恺罢免你但没有成功,又派庾纯斥责你但没有改变,现在吴国侵略应该平定了,你却上表请求斩杀张华,你的愚蠢,都是这类事情。如果不悔改,早晚要受到惩罚。’贾充因此磕头流血。府公说:‘你之所以能位居朝廷,名声如此,是因为卫府的功勋。最终会使得你的孙子死于钟声之间,大子死于金酒之中,小子困于枯木之下。荀勖的情况也差不多。但是他的先德小浓,所以排在你的后面。几年之后,国嗣也会被废黜。’说完就离开了。贾充突然回到军营,脸色憔悴,精神恍惚,过了几天才恢复。后来孙谧死于钟下。贾后服毒酒而死,贾午被拷打而死,用大杖。都像他说的那样。(出自《晋书》)
王文度:晋朝的王文度镇守广陵,突然看到两个骑手,拿着鹅头板来召见他。王文度非常惊讶,问骑手:‘我担任什么官职?’骑手说:‘您担任平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王文度说:‘我已经担任这个官职了,为什么还要召见我呢?’鬼说:‘这是人间的事情,现在你担任的是天上的官职。’王文度非常害怕。不久看到穿着黑衣的迎官和穿着鹅衣的小官吏很多,王文度很快就病死了。(出自《法苑珠林》)
徐长:吴兴的徐长和鲍靓有神明之间的交往,想要传授他秘术。先请徐宜有约定,发誓不仕,于是传授给他。他常常看到八大神在他身边,能知道来去。他的才识日益不同,州乡都称赞他。想要任命他为州主簿。徐长很高兴。八大神有一天不见了七个人,剩下一个人傲慢得不像平时。徐长问他原因,回答说:‘你违背了(原文中‘违’下没有‘不’字。根据明抄本删除。)誓言,不再帮助我们。只有一个人留在这里保护你。’徐长于是退还了秘术,于是退隐。(出自《世说》)
陈绪:(原文中缺少陈绪的相关内容,因此无法翻译。)
新城县有个叫陈绪的人家,在晋朝永和年间的一天早上,听到有人敲门,自己通报说:“陈都尉。”随即传来车马的声音,但看不到人影。那个人径直走进来,呼唤主人说话,说:“我本来应该来这里的,现在要在这里住下来,给你带来福气。”让陈绪在书房里布置床帐。有人来拜访,书房里的人拿着酒和礼物请求愿望,所说过的事情都应验了。每次上酒上食,都让人跪拜,把酒食递给内室的人,不允许打开来看。又有一个身影,疑似狐狸之类的动物,趁人跪拜时,急忙抓住它。这个动物却回到床后,大怒地说:“怎么敢怀疑我是都尉?”这个人痛得几乎要死,主人替他磕头道歉,过了很久才消气。从此以后,没有人敢再冒犯,而陈绪一家都没有灾祸,每件事情都越来越顺利,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损失或收益。(出自《幽明录》)
章安县西边有座赤城山,周长三十里,其中有一座山峰特别高,大约有三百多丈。晋朝泰元年间,有个外国道士白道猷,住在这座山上。山神多次派遣狼怪以异样的形态和声音来恐吓他,但白道猷毫不在意。山神于是亲自去拜访他,说:“法师威德庄严,现在我想把这座山送给你,我的弟子该去哪里呢?”白道猷问:“您是什么神?在这里住了多久了?现在如果必须离开,要去哪里?”山神回答说:“我是夏王的儿子,在这里住了千余年。寒石山是我舅舅住的地方,我暂时去那里寄居,将来还想回到会稽山的庙里。”临走时,留下信物赠给他三盒香料。又亲自来告别,拉着他的手依依不舍,吹响号角,飞升而去。(出自《述异记》)
晋朝泰元年间,高衡担任魏郡太守,驻守在石头城。他的孙子高雅之在马厩里,说:“有神降临,自称白头公,拄着发光的拐杖,光芒照亮了房屋。和白头公一起轻飘飘地夜行,傍晚到达京口,早晨又回来了。”后来高雅之父子被桓温所灭。(出自《幽明录》)
豫章有个叫庐松的村庄。郡里的人罗根生来到这个村庄附近开垦荒地,种植瓜果。园中有一个神坛。瓜藤刚开始生长,突然看到神坛上有一块新木板,用墨书写着:“这是神地,可以赶紧离开。”罗根生祈祷说:“如果这确实是神的旨意,希望用朱笔重写赐告。”第二天早上去看,木板还在,字迹全部用朱笔代替了墨迹。罗根生感谢后离开了。(出自《述异记》)
余姚人沈纵,家境一直贫寒。和父亲一起进山,还没到家,看到一个人。左右跟着四五百人,前面有车马和鞭子,两旁是仪仗队,像两千石的大官一样。远远看到沈纵父子,就让人把他们叫住,从沈纵手中接过火把。沈纵问这是哪位贵人?回答说:“我是斗山王,在余杭南边。”沈纵知道是神,磕头说:“希望得到您的帮助。”后来进山,得到一个玉枕,从此事事如意。(出自《幽明录》)
豫章有个戴氏女子,久病不愈。看到一块小石头,形状像人偶。女子对它说:“你有人形,难道不是神?能治好我的病,我会重重报答你。”那天晚上,梦见有人告诉她:“我会保佑你。”从那以后,病情逐渐好转。于是她在山下建立了祠堂。戴氏成为巫师,因此称为戴侯祠。(出自《搜神记》)
衡山白槎庙。古老传说:以前有一根白色的神槎,非常明亮,祈祷它灵验无比。晋朝孙盛担任郡守,不相信鬼神,就砍掉了它。斧头砍下去时,鲜血直流。那天夜里,神槎向上漂流,只听到鼓角的声音,不知道停在哪里。开皇九年废弃,现在还有白槎村存在。(出自《湘中记》)
须江县江郎山。以前江家在山下居住,兄弟三人,在这里得道成仙。因此有三石峰的奇观。有个叫湛满的人,也住在山下。他的儿子在洛阳做官,永嘉之乱时,不能回家。湛满就派巫师向三石之灵祈祷,希望能让他的儿子回来,不惜用牲畜作为祭品。十天后,湛的儿子在洛水边出现,看到三个年轻人,让他们闭上眼睛趴在车辕中间,像风一样离去。不久,从空中坠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过了很久,才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家园。(出自《十道记》)
晋朝太元年间,谢家和尚竺昙遂,二十多岁,皮肤白皙,长相端正,流落到了寺庙。曾经经过青溪庙前,就进去看了看。傍晚回家,梦见一个妇女来说:“你将会来成为我庙中的神,不会太久。”昙遂问:“这位妇女是谁?”妇女说:“我是青溪姑。”这样过了一月左右,昙遂就去世了。临死前,他对同学年轻人说:“我没有福分,也没有大罪,死后会成为青溪庙的神。你们走了以后,可以去看看。”这些年轻人去了庙里。到了那里,竺昙遂的灵魂和他们交谈,声音和生前一样。临走时说:“很久没有听到念经的声音了,非常想念。”他的同伴慧觐为他念经,然后唱赞歌。说:“分别的道路上还有悲伤,何况我们这样,形神分离。对于幽冥的感慨,感情难以言表。”接着悲伤得不能自己,其他道士也都为之流泪。(出自《续搜神记》)
侯官县经常有阁下神。年底,官吏们杀牛祭祀它。沛郡的武曾担任县令,禁止了这种行为。过了一年,武曾被选为建威参军。临走时,神在夜里来问武曾:“为什么不吃供品?”声音和表情都非常恶劣,严厉地责备他。官吏们在路上买了牛,一起向他道歉,这个神才离开。(出自《幽明录》)
晋孝武帝在宫殿北窗下看到一个人,戴着白色的头巾,穿着黄色的单衣,自称是华林园水池中的神,名叫淋涔君。孝武帝拿起自己佩戴的刀扔过去,刀穿过空气,没有伤害到神。神愤怒地说:“我会让你知道。”过了一会儿,孝武帝突然暴崩。(出自《幽明录》)
蔺启之的家在南乡,有个樗蒲娄庙。蔺启之有个女儿叫僧因,突然晕倒又醒来,说:“樗蒲君派婢女来接我,让我坐在斗帐中,还摆了丰盛的酒席。用金银做盘子碗,用五彩玉做杯碗。和僧因一起吃饭,过了一夜就醒了。”(出自《述异记》)
王猛是北海人。年轻贫穷,曾经到洛阳卖箕。有个人在市场上高价买了他的箕,说:“我家就在附近,可以跟我来取。”王猛跟着去了。不知不觉中,他们来到了深山里。这个人告诉王猛,先在树下休息,他会先去请道君来。过了一会儿,王猛进去,看到一个老人坐在胡床上,头发和胡子都是白色的。有十多个随从。有一个人引着王猛说:“大司马公可以进来了。”于是跪拜,老人说:“王公为什么要跪拜?”立即把箕的价格提高了十倍,派人送王猛出去。回头看,原来是嵩山。(出自《中兴书》)
始兴林水源里有石室,石室前面有一块大石头上放着十个瓦罐,里面都是银子。砍柴的人遇到它,不能拿,一拿就会迷失方向。晋朝大元初年,封驱之家的仆人偷偷拿了三个瓦罐回家,打开一看,被大蛇咬伤而死。《湘州记》说:“那天晚上,封驱之梦见神告诉他:‘你的仆人不够谨慎,偷了三个瓦罐。今天就要被处死,用银子来抵偿。’醒来一看,仆人已经死了,银子还在那里。”(出自《水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四-神四-注解
王祐:王祐是古代的一位官员,曾任散骑侍郎。在这里,他因为疾病而与母亲诀别,并遇到了一位自称通宾的神秘人物。
温峤:温峤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在这里,他尝试用火照水底,看到了鬼神,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事件。
戴文谌:戴文谌是古代的一位人物,居住在阳城山,有神降临,想要与他结为夫妻。
黄石公:黄石公是传说中的仙人,据说张良曾从他那里得到兵书《太公兵法》。在这里,他提到了一个神祠。
袁双:袁双是古代的一位人物,他的兄弟被桓宣武所杀,他的灵魂在丹阳出现,并要求建立庙宇。
商康:商康是古代的一位人物,他在乌程卞山开石柜时遇到了异常现象。
贾充:贾充是晋朝的一位权臣,他在伐吴时曾遇到神秘事件,后来在梦中被警告。
王文度:王文度是晋朝的一位官员,他在广陵镇守时被鬼神召唤,最终病逝。
徐长:徐长是吴兴的一位人物,他与鲍靓有神明之交,并得到了秘术。
陈绪:陈绪是古代的一位人物,但文中没有提供关于他的具体信息。
新城县民陈绪家:新城县是古代的一个县名,陈绪家指的是陈绪的住所。
晋永和中:晋永和是晋朝时期的一个年号,指公元345年至356年。
旦闻扣门:早晨听到敲门声。
陈都尉:陈都尉是对陈绪的尊称,都尉是古代武官的职位。
车马声:车马行驶的声音。
斋中:斋房,指用于祭祀或静修的房间。
闱里:内室,指家庭中的私室。
晋泰元中:晋泰元是晋朝时期的一个年号,指公元376年至396年。
外国道人:来自外国的道士。
法师:对道士或和尚的尊称。
威德严重:威严和德行都很庄重。
夏王之子:夏朝国王的儿子。
寒石山:夏朝国王的儿子居住的山。
会稽山庙:位于会稽山的庙宇。
三奁香:三盒香,指三份礼物。
鸣鞞响角:吹响铜铃和号角。
凌空而逝:飞升而去。
厩中:马厩中。
白头公:自称的白头老人。
轻举宵行:轻松地飞升并在夜间行动。
京口:古代的一个地名,今属江苏省镇江市。
豫章:古代的一个郡名,今属江西省。
庐松村:位于豫章的一个村庄。
神坛:祭祀神灵的台子。
墨书:用墨水书写的文字。
朱书:用朱砂书写的文字。
素贫:一直都很贫穷。
斗山王:斗山地方的王者。
余杭南:余杭的南部。
白槎庙:位于衡山的白槎庙。
神槎:白色的神木。
波流:波浪流动。
开皇九年:隋朝的开皇九年,公元589年。
江郎山:位于须江县的一座山。
湛满:须江县江郎山下居住的人。
三石峰:江郎山上的三座石峰。
祝宗:主持祭祀的宗族长辈。
洛水边:洛河的岸边。
青溪庙:位于青溪的庙宇。
青溪姑:青溪庙中的女神。
呗声:佛教念诵的声音。
侯官县:古代的一个县名,今属福建省。
阁下神:侯官县的一个神祇。
沛郡:古代的一个郡名,今属安徽省。
建威参军:官职名,指担任建威参军的人。
白帢:白色的头巾。
黄练单衣:黄色的丝质单衣。
华林园水池中神:华林园水池中的神祇。
淋涔君:华林园水池中神的名称。
南乡:古代的一个地名,今属湖北省。
樗蒲娄庙:位于南乡的樗蒲娄庙。
僧因:蔺启之的女儿的名字。
厥:突然昏倒。
斗帐:古代的一种床帐。
北海人:来自北海的人。
货畚:卖箕。
胡床:一种古代的折叠椅。
大司马公:大司马是官职名,公是对人的尊称。
嵩山:位于河南省的一座山。
石室:山中的石洞。
饼银:银制的饼状货币。
迷闷:迷路并感到不适。
大蛇:一种大型的蛇。
螫:被蛇咬。
显戮:明显的惩罚。
湘州记:古代的一部地理志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四-神四-评注
新城县民陈绪家的故事,通过一个神秘人物的突然出现,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人与神之间的互动。‘晋永和中,旦闻扣门,自通云:“陈都尉。”’开篇即营造了一种神秘氛围,神秘人物的自我介绍‘陈都尉’暗示了其非同寻常的身份。‘我应来此,当权住君家,相为致福。’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中神明对人的庇佑和保佑,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神秘力量的敬畏。‘令绪施设床帐于斋中。或人诣之,斋持酒礼求愿,所言皆验。’这里的‘所言皆验’说明神秘人物具有超自然的能力,能够实现人们的愿望,这也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常见的现象。‘每进酒食,令人跪拜,授闱里,不得开视。’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神秘人物的高傲和神秘感,同时也体现了古代礼仪对神明的尊重。‘复有一身,疑是狐狸之类,因跪,急把取。’这里的‘狐狸之类’暗示了神秘人物可能并非纯粹的神明,而是某种超自然生物。‘此人心痛欲死,主人为扣头谢,良久意解。’这一情节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神秘力量时的恐惧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古代民间信仰中人与神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自后众不敢犯,而绪举家无恙,每事益利,此外无多损益也。’结尾处强调了神秘力量的正面影响,也反映了古代民间信仰中神明庇佑的正面意义。
白道猷的故事,通过一个外国道人在赤城山遭遇山神的考验,展现了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中神与人之间的互动。‘晋泰元中,有外国道人白道猷,居于此山。’开篇即介绍了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山神屡遣狼怪形异声往恐怖之,道猷自若。’这里的‘山神’和‘狼怪’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中的神灵和妖魔鬼怪,而道猷的‘自若’则表现了他的坚定和自信。‘山神乃自诣之云:“法师威德严重,今推此山相与,弟子更卜所托?”’这里的‘威德严重’和‘卜所托’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中神明对人的尊重和信任。‘遗信赠三奁香。又躬来别,执手恨然,鸣鞞响角,凌空而逝。’这一情节描写了道猷与山神的离别,充满了深情和敬意,也反映了古代宗教信仰中神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高雅之的故事,通过高衡的孙子高雅之与神明的互动,展现了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中神人之间的神秘联系。‘晋太元中,高衡为魏郡太守,戍石头。其孙雅之,在厩中,云:“有神来降,自称白头公,柱杖光耀照屋。”’这里的‘有神来降’和‘白头公’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中神明的神秘出现。‘与雅之轻举宵行,暮至京口,晨已来还。’这一情节描写了神明与高雅之的神秘之旅,充满了奇幻色彩。‘后雅之父子,为桓玄所灭。’结尾处的转折,揭示了神明庇佑的局限性,也反映了古代宗教信仰中现实与超自然的交织。
罗根生的故事,通过一个村民在瓜园中遇到神明的经历,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人与神之间的神秘互动。‘豫章有庐松村。郡人罗根生,来此村侧垦荒,种瓜果。’开篇介绍了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园中有一神坛。瓜始引蔓,忽见坛上有一新板,墨书云:“此是神地,可速出去。”’这里的‘神坛’和‘墨书’体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神明的存在和警示。‘根生祝曰:“审是神教,愿更朱书赐报。”’这里的‘祝’和‘朱书’表现了村民对神明的敬畏和祈求。‘向板犹存,字悉以朱代墨。’这一情节描写了神明的回应,也反映了古代民间信仰中神人之间的互动。
沈纵的故事,通过沈纵在山中遇到斗山王的经历,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神明的神秘力量。‘余姚人沈纵,家素贫。与父同入山,还未至家,见一人。’开篇介绍了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左右导从四五百许,前车辐马鞭,夹道卤簿,如二千石。’这里的‘左右导从’和‘前车辐马鞭’表现了斗山王的威严和尊贵。‘纵知是神,叩头云:“愿见祐助。”’这里的‘叩头’和‘愿见祐助’体现了沈纵对神明的敬畏和祈求。‘后入山,得一玉枕,从此如意。’结尾处的‘如意’说明了神明庇佑的结果,也反映了古代民间信仰中神明对人的正面影响。
戴氏女的故事,通过戴氏女与神明的互动,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神人之间的神秘联系。‘豫章有戴氏女,久疾不瘥。’开篇介绍了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见一小石,形像偶人。’这里的‘形像偶人’体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神明的象征。‘其夜梦有人告之:“吾将佑汝。”’这里的‘梦’和‘佑’表现了神明与戴氏女之间的神秘联系。‘遂为立祠山下。戴氏为巫,故名戴侯祠。’结尾处的‘立祠’和‘戴侯祠’反映了古代民间信仰中神明的崇拜和祭祀。
孙盛的故事,通过孙盛对神槎的破坏和神明的报复,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神明的不可侵犯和神威的不可挑战。‘衡山白槎庙。古老相传:昔有神槎,皎然白色,祷之灵无不应。’开篇介绍了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晋孙盛临郡,不信鬼神,乃伐之。’这里的‘不信鬼神’和‘伐之’表现了孙盛的傲慢和无知。‘其夜波流神槎向上,但闻鼓角之声,不知所止。’这里的‘波流’和‘鼓角之声’体现了神明的愤怒和报复。‘开皇九年废,今尚有白槎村在。’结尾处的‘废’和‘白槎村’反映了神明的力量和古代民间信仰的深远影响。
湛满的故事,通过湛满祈求神灵帮助其子归来的经历,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神明的庇佑和神力的神奇。‘须江县江郎山。昔有江家在山下居,兄弟三人,神化于此。’开篇介绍了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有湛满者,亦居山下。其子仕洛,永嘉之乱,不得归。’这里的‘神化’和‘永嘉之乱’体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神明的神奇力量和历史的沧桑。‘满乃使祝宗言于三石之灵,能致其子,靡爱斯牲。’这里的‘祝宗’和‘三石之灵’表现了湛满对神明的敬畏和祈求。‘旬日中,湛子出洛水边,见三少年,使闭目伏车栏中间,去如疾风。’这里的‘旬日中’和‘去如疾风’体现了神明的神奇力量和神速行动。
竺昙遂的故事,通过竺昙遂成为青溪庙神的经历,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神明的选择和人的宿命。‘晋太元中,谢家沙门竺昙遂,年二十余,白皙端正,流落沙门。’开篇介绍了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尝行经青溪庙前过,因入庙中看。’这里的‘行经’和‘入庙中看’体现了竺昙遂对神明的敬畏和好奇心。‘暮归,梦一妇人来,语云:“君当来作我庙中神,不复久。”’这里的‘梦’和‘语’表现了神明与竺昙遂之间的神秘联系。‘既死后,诸年少道人诣其庙。’这里的‘既死后’和‘诣其庙’反映了竺昙遂成为神明后的影响和人们对她的崇拜。
武曾的故事,通过武曾断绝祭祀阁下神的经历,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神明的愤怒和人的敬畏。‘侯官县常有阁下神。岁终,诸吏杀牛祀之。’开篇介绍了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沛郡武曾作令,断之。’这里的‘断之’表现了武曾的勇气和决心。‘当去,神夜来问曾:“何以不还食?”’这里的‘夜来问’和‘何以不还食’体现了神明的愤怒和报复。‘诸吏便于道买牛,共谢之,此神乃去。’结尾处的‘买牛’和‘共谢之’反映了人们面对神明时的无奈和敬畏。
晋孝武帝的故事,通过晋孝武帝对淋涔君的挑战和神明的报复,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神明的不可挑战和人的敬畏。‘晋孝武帝,殿北窗下见一人,著白帢,黄练单衣,自称华林园水池中神,名曰淋涔君。’开篇介绍了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帝取所佩刀掷之,空过无碍。’这里的‘取所佩刀’和‘空过无碍’表现了晋孝武帝的傲慢和无知。‘神忿曰:“当令君知之。”’这里的‘神忿’和‘当令君知之’体现了神明的愤怒和报复。‘少时而暴崩。’结尾处的‘暴崩’说明了神明的力量和晋孝武帝的悲剧。
蔺启之的故事,通过蔺启之的女儿与樗蒲君的互动,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神人之间的神秘联系。‘蔺启之家在南乡,有樗蒲娄庙。’开篇介绍了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启之有女名僧因,忽厥而寤,云:“樗蒲君遣婢迎僧坐斗帐中,仍陈盛筵。”’这里的‘忽厥而寤’和‘樗蒲君’体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神明的神秘出现。‘以金银为俎案,五色玉为杯碗。’这里的‘金银’和‘五色玉’表现了神明的奢华和神秘。‘一宿而醒也。’结尾处的‘一宿而醒’说明了神明与人的神秘互动。
王猛的故事,通过王猛在深山中的奇遇,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神明的神秘力量和人的命运。‘王猛者,北海人。少贫贱,曾至洛阳货畚。’开篇介绍了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有一人,于市贵买其畚,而云无直,家近在此,可随我取。’这里的‘贵买’和‘无直’体现了神明的神秘和人的无奈。‘行不觉远,忽至深山中。’这里的‘行不觉远’和‘忽至深山中’表现了神明的神奇力量和人的命运。
封驱之的故事,通过封驱之家仆盗取石室中的饼银和神明的报复,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神明的不可侵犯和人的敬畏。‘始兴林水源里有石室,室前磐石上,行罗十瓮,中悉是饼银。’开篇介绍了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采伐遇之,不得取,取之迷闷。’这里的‘采伐’和‘不得取’体现了神明的神秘和人的敬畏。‘晋大元初,民封驱之家仆,密窃三饼归,发看,有大蛇螫之而死。’这里的‘密窃’和‘大蛇螫之而死’表现了神明的愤怒和报复。‘《湘州记》曰:“其夜,驱之梦神语曰:“君奴不谨,盗银三饼。即日显戮,以银相偿。”’觉视,则奴死银在矣。”’结尾处的‘梦神语’和‘显戮’反映了神明的力量和人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