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一-神一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一-神一-原文

龙门山太公望四海神延娟齐桓公晋文公郑缪公晋平公齐景公妬女庙

伍子胥屈原李冰土羊神梅姑秦始皇观亭江神宛若竹王刘向何比干

龙门山

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禹负火而进。有兽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光如烛。又有青色犬,行吠于前。禹计行十余里,迷于昼夜,既觉渐明,见向来豕犬,变为人形,皆著玄衣。又见一神人面蛇身。(蛇身二字原缺。据许本补。)禹因与之语。仙即示禹八卦之图,列于金板之上。又有八神,侍于此图之侧。禹问曰:华胥生圣子,是汝耶?答曰:华胥是九江神女,以生余也。乃探玉简以授禹。简长一尺二寸,以合十二时之数,使度量天地。禹即执持此简,以平定水土。授简披图,蛇身之神,则羲皇之身也。(出《拾遗录》)

太公望

文王以太公望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见有一妇人甚丽,当道而哭。问其故,妇人言曰:我东海泰山神女,嫁为西海妇。欲东归,灌坛令当吾道。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风疾雨过也。文王梦觉。明日召太公,三日三夕,果有疾风暴雨去者,皆西来也。文王乃拜太公为大司马。(出《博物志》)

四海神

武王伐纣,都洛邑。明年阴寒,雨雪十余日,深丈余。甲子平旦,五丈夫乘马车,从两骑,止王门外。师尚父使人持一器粥出曰:大夫在内,方对天子。未有出时,且进热粥,以知寒。粥皆毕,师尚父曰:客可见矣。五车两骑,四海之神,与河伯风伯雨师耳。南海之神曰祝融、东海之神曰勾芒、北海之神曰颛顼、西海之神曰蓐收。河伯风伯雨师,请使谒者。各以其名召之。武王乃于殿上,谒者于殿下门内,引祝融进。五神皆惊,相视而叹。祝融等皆拜。武王曰:天阴乃远来,何以教之?皆曰:天伐殷立周,谨来授命。顾敕风伯雨师,各使奉其职也。(出《太公金匮》)

延娟

周昭王二十年,东瓯贡女,一曰延娟,二曰延娱。俱辩丽词巧,能歌笑,步尘无迹,日中无影。及王游江汉,与二女俱溺。故江汉之间,至今思之,乃立祠于江上。后十年,人每见二女拥王泛舟,戏于水际。至暮春上巳之日,禊集祠间。或以时鲜甘果,采兰杜包裹之,以沈于水中。或结五色綵以包之,或以金铁系其上,乃蛟龙不侵。故祠所号招祗之祠。(出《拾遗记》)

齐桓公

齐桓公游于泽,管仲御。公见怪焉。管仲云:泽有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朱冠。见人则拜其首而立,见之者殆霸乎?公曰:此寡人之所见也。(出《庄子》)

又桓公北征孤竹,来至卑耳之溪十里,见人长尺,而人形悉具。右祛衣,走马前。以问管仲,管仲曰:臣闻登山之神有余儿者,长尺而人物具焉。霸王之君兴,而登山之神见。走前导也。祛衣前有水也。右祛示从右涉也。至如言。(出《管仲子》)

晋文公

晋文公出,有大蛇如拱,当道。文公乃修德,使吏守蛇。守蛇吏梦天使杀蛇,谓曰:蛇何故当圣君道?觉而视之,蛇则臭矣。(出《博物志》)

郑缪公

郑缪公昼日处庙,有神人面鸟身,素服,而状方正,缪公大惧。神曰:无惧,帝厚汝明德,使锡汝寿十年,使若国昌。公问神名,(名原作明。据明抄本改。)曰:予为勾芒也。(出《墨子》)

晋平公

晋平公至浍上,见人乘白骖八驷以来。有狸身而狐尾,去其车而随公之车。公问师旷,师旷曰:狸身而狐尾,其名曰首阳之神。饮酒于霍太山而归,其逢君于浍乎,君其有喜焉!(出《古文琐语》)

齐景公

齐景公伐宋,过泰山,梦见二人怒。公恐,谓泰山之神。晏子以宋祖汤与伊尹,为言其状,汤皙容,多髭须,伊尹黑而短,即所梦也。景公进军不听。军彀毁,公恐,乃散军不伐宋。(出《物异志》。明抄本作出《博物志》)

妬女庙

并州石艾、寿阳二界,有妬女泉,有神庙。泉瀵水深沉,洁澈千丈。祭者投钱及羊骨,皎然皆见。俗传妬女者,介子推妹。与兄竞,去泉百里,寒食不许断火,至今犹然。女锦衣红鲜,装束盛服。及有取山丹百合经过者,必雷风电雹以震之。(出《朝野佥载》)

伍子胥

伍子胥累谏吴王,赐属镂剑而死。临终,戒其子曰:悬吾首于南门,以观越兵来。以鮧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自是自海门山,潮头汹高数百尺,越钱塘渔浦,方渐低小。朝暮再来,其声震怒,雷奔电走百余里。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祠焉。庐州城内淝河岸上,亦有子胥庙。每朝暮潮时,淝河之水,亦鼓怒而起,至其庙前。高一二尺,广十余丈,食顷乃定。俗云:与钱塘江水相应焉!(原缺出处。黄本作出《钱塘志》)

屈原

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白日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恒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叶塞其上,以采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曲依其言。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及五色丝,皆汨罗水之遗风。(出《续齐谐记》)

李冰

李冰为蜀郡守,有蛟岁暴,漂垫相望。

冰乃入水戮蛟。

己为牛形,江神龙跃,冰不胜。

及出,选卒之勇者数百,持强弓大箭,约曰:吾前者为牛,今江神必亦为牛矣。

我以太白练自束以辨,汝当杀其无记者。

遂呼吼而入。

须臾雷风大起,天地一色。

稍定,有二牛斗于上。

公练甚长白,武士乃齐射其神,遂毙。

从此蜀人不复为水所病。

至今大浪冲涛,欲及公之祠,皆瀰瀰而去。

故春冬设有斗牛之戏,未必不由此也。

祠南数千家,边江低圯,虽甚秋潦,亦不移适。

有石牛,在庙庭下。

唐大和五年,洪水惊溃。

冰神为龙,复与龙斗于灌口,犹以白练为志,水遂漂下。

左绵、梓、潼,皆浮川溢峡,伤数十郡。

唯西蜀无害。

(出《成都记》)。

土羊神

陇州汧源县,有土羊神庙。

昔秦始皇开御道,见二白羊斗,遣使逐之,至此化为土堆。

使者惊而回。

秦始皇乃幸其所,见二人拜于路隅。

始皇问之,答曰:臣非人,乃土羊之神也。

以君至此,故来相谒。

言讫而灭。

始皇逐令立庙,至今祭享不绝。

(出《陇州图经》)。

梅姑

秦时,丹阳县湖侧,有梅姑庙。

生时有道术,能著履行水上。

后负道法,夫怒杀之,投尸于水。

乃随波漂流,至今庙处。

巫人常会(会原作令。据明抄本改。)殡敛,不须坟葬,即时有方头漆棺在祠堂下。

晦望之日,时见水雾中,暧然有著履形。

庙左右不得取鱼射猎,辄有迷径溺没之患。

巫云:姑既伤死,所以恶见残杀。

(出《法苑珠林》)。

秦始皇

秦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所出处。

传云:时有神能驱石下海。

阳城十一山,今尽起立,嶷嶷东倾,如相随行状。

又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皆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

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桥,或云,非人功所建,海神为之竖柱。

始皇感其惠,乃通敬于神,求与相见。

神云:我形丑,约莫图我形,当与帝会。

始皇乃从石桥入三十里,与神相见。

帝左右有巧者,潜以脚画。

神怒曰:帝负约,可速去。

始皇即转马。

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

(出《三齐要略》)。

观亭江神

秦时,有中宿县千里水观亭江神祠坛。

经过有不恪者,必狂走入山,变为虎。

中宿县民至洛,及路,见一行旅,寄其书曰:吾家在亭庙前,石间悬藤即是也。

但扣藤,自有应者。

乃归如言,果有二人从水中出,取书而沦。

寻还云:江伯欲见君。

此人不觉随去。

便睹屋守精丽,饮食鲜香,言语接对,无异世间也。

(出《南越志》)。

宛若

汉武帝起柏梁台以处神君。

神君者,长陵女,嫁为人妻。

生一男,数岁死。

女悼痛之,岁中亦死。

死而有灵,其姒宛若祠之。

遂闻言:宛若为主,民人多往请福,说人家小事,颇有验。

平原君亦事之,其后子孙尊显。

以为神君力,益尊贵。

武帝即位,太后迎于宫中祭之。

闻其言,不见其人。

至是神君求出,乃营柏梁台舍之。

初霍去病微时,数自祷神。

神君乃见其形,自修饰,欲与去病交接。

去病不肯,责神君曰:吾以神君清洁,故斋戒祈福。

今欲为淫,此非神明也。

自绝不复往,神君亦惭。

及去病疾笃,上令祷神君。

神君曰:霍将军精气少,命不长。

吾尝欲以太一精补之,可得延年。

霍将军不晓此意,乃见断绝。

今不可救也。

去病竟卒。

卫太子未败一年,神君乃去。

东方朔娶宛若为小妻,生子三人,与朔俱死。

(出《汉武故事》)。

竹王

汉武帝时,有竹王兴于(于原作有。据明抄本改。)豚水。

有一女子浣于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

推之不去,闻有声,持破之,得一男儿。

及长,遂雄夷濮,氏竹为姓。

所损破竹,于夜成林,王祠竹林是也。

王尝从人止大石上,命作羹。

从者曰:无水。

王以剑击石出水,今竹王水是也。

后唐蒙开牂牁,斩竹王首。

夷獠威怨,以竹王非血气所生,求为立祠。

帝封三子为侯。

及死,配父庙,今竹王三郎祠其神也。

(出《水经》)。

刘向

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

夜有老人著黑衣,植青藜之杖,扣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

老人乃吹杖端,赫然火出,因以照向,具说开辟以前。

向因受《五行洪范》之文,辞说繁广,向乃裂裳绅以记其言。

至曙而去,向请问姓名。

云:我太一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教焉。

乃出怀中竹牒,有天文地图之书。

余略授子焉。

向子歆,从向授其术,向亦不悟此人也。

(出《王子年拾遗记》)。

何比干

汝南何比干,通律法。

元朔中,公孙洪辟为廷尉右平,狱无冤民,号曰何公。

征和初,去官在家。

天大阴雨,昼寝,梦有客车骑。

觉而一老妪年八十余,头尽白,求寄避雨。

雨方甚,而妪衣履不濡。

比干异之,延入座。

须臾雨止,妪辞去,出送至门。

跪谓比干曰:君先出自后稷,尧至晋有阴德,及公之身,当继一人。

今天赐策,以广公子孙。

佩印绶者,当随简。

长九寸,凡百九十板。

以授比干曰:子孙佩印绶者,当随此算。

妪东行,忽不见。

比干年五十八,有六男,后三岁,复生三男。

徙平陵,八男去,一子留。

常祭妪如东行,及终,遗令东首。

自比干已下,与张氏俱授灵瑞。

累世为名族。

三辅旧语曰:何氏策,张氏钧也。

(出《三辅决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一-神一-译文

龙门山太公望四海神延娟齐桓公晋文公郑缪公晋平公齐景公妬女庙

伍子胥屈原李冰土羊神梅姑秦始皇观亭江神宛若竹王刘向何比干

龙门山

大禹凿开龙关之山,也称之为龙门。到了一个空旷的山洞,深达数十里,幽暗得无法继续前行。大禹背着火把继续前进。有一只野兽形状像猪,嘴里含着夜明珠,光芒像蜡烛一样。还有一只青色的狗,在前面吠叫。大禹走了十多里,白天黑夜都迷失了方向,等到天渐渐亮了,看到刚才的猪狗,变成了人形,都穿着黑色的衣服。又看到一个神人,人脸蛇身。(蛇身二字原本缺失。根据许本补充。)大禹于是和他交谈。神仙便向大禹展示了八卦的图案,排列在金板上。还有八位神灵,站在图案的旁边。大禹问道:华胥生的圣子,是你吗?对方回答:华胥是九江神女,因为生了我。于是拿出玉简递给大禹。玉简长一尺二寸,符合十二时辰的数目,用来度量天地。大禹拿着这根简,用来平定水土。授予简和展开的图案,蛇身之神,就是伏羲的身体。(出自《拾遗录》)

太公望

周文王任命太公望为灌坛令,过了一年,风不再破坏树枝。文王梦见一个美丽的妇人,在道路上哭泣。询问原因,妇人说:我是东海泰山神女,嫁给了西海的人。想要东归,灌坛令挡在了我的路上。太公有德,我不敢用暴风疾雨经过。文王醒来。第二天召见太公,三天三夜,果然有暴风暴雨,都是从西边来的。文王于是任命太公为大司马。(出自《博物志》)

四海神

武王伐纣,定都洛邑。第二年天气阴冷,下雪十多天,雪深一丈多。甲子日清晨,五个男子乘坐马车,由两名骑士陪同,停在王宫门外。太公望派人拿着一壶粥出来,说:大夫在里面,正在陪天子。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先给热粥,以知道寒冷。粥都喝完了,太公望说:客人可以进来了。五辆车两匹马,是四海的神灵,还有河伯、风伯、雨师。南海之神叫祝融,东海之神叫句芒,北海之神叫颛顼,西海之神叫蓼收。河伯、风伯、雨师,请使者来。各自用他们的名字召唤他们。武王于是在殿上,使者于殿下门内,引领祝融进来。五位神灵都惊讶,相互看着叹息。祝融等人行礼。武王说:天气阴沉,你们远道而来,有什么教诲?他们都回答说:天命伐殷立周,我们谨来授命。回头吩咐风伯雨师,各自履行他们的职责。(出自《太公金匮》)

延娟

周昭王二十年,东瓯进贡美女,一个叫延娟,一个叫延娱。她们都擅长辞藻,能歌善舞,行走无影,中午无影。等到昭王游历江汉,和两个女子一起溺水。所以江汉之间,至今还在思念她们,于是在江上建立了祠堂。十年后,人们常常看到两个女子和昭王一起乘船,在水边嬉戏。到了暮春的上巳之日,人们在祠堂间举行禊礼。有的人用新鲜甜美的水果,采来的兰草和杜若包裹起来,沉入水中。有的人用五色丝线包裹,有的人用金铁系在上面,这样蛟龙就不会侵扰。所以这个祠堂被称为招祗之祠。(出自《拾遗记》)

齐桓公

齐桓公在沼泽地游玩,管仲驾车。桓公看到了怪异的东西。管仲说:沼泽里有一只委蛇,大小像车轮,长像车辕,穿着紫衣戴着朱冠。见到人就会低头行礼然后站立,见到它的人大概就会称霸吧?桓公说:这就是我见到的东西。(出自《庄子》)

又桓公北征孤竹,来到卑耳溪十里处,见到一个身高一尺的人,全身像人。他右边的袖子褪下,跑在马前。桓公询问管仲,管仲说:我听说登山之神有余儿,身高一尺,全身像人。霸王的君主兴起,登山之神就会出现,来引导他。褪下袖子,前面有水。右边的袖子表示从右边涉水。就像他说的那样。(出自《管仲子》)

晋文公

晋文公出行,遇到一条大蛇,像拱手一样挡在路上。文公于是修养德行,让官吏看守蛇。看守蛇的官吏梦见天使来杀蛇,对他说:蛇为什么挡在圣君的道路上?醒来一看,蛇已经臭了。(出自《博物志》)

郑缪公

郑缪公白天在庙里,有一个神人,人脸鸟身,穿着白色的衣服,样子端正,缪公非常害怕。神人说:不用害怕,天帝因为你的明德,赐给你十年寿命,让你的国家昌盛。缪公问神的名字,神说:我是勾芒。(出自《墨子》)

晋平公

晋平公来到浍上,见到有人乘坐白色的八匹马拉的车子而来。有一只狐狸身体狐狸尾巴,离开那辆车,跟在平公的车后面。平公问师旷,师旷说:狐狸身体狐狸尾巴,它的名字叫首阳之神。在霍太山饮酒回来,遇到君王在浍上,君王将有喜事!(出自《古文琐语》)

齐景公

齐景公攻打宋国,路过泰山,梦见两个人发怒。景公很害怕,对泰山之神说。晏子用宋国的祖先汤和伊尹的情况来说明,汤容貌清秀,胡须浓密,伊尹黑矮,就是他梦见的。(出自《物异志》。明抄本出自《博物志》)

妬女庙

并州石艾、寿阳两地交界处,有妬女泉,有神庙。泉水深沉,清澈千丈。祭祀的人投入钱币和羊骨,都清晰可见。传说妬女是介子推的妹妹。和哥哥竞争,离开泉源百里,寒食节不允许断火,至今仍然如此。女子穿着华丽的衣服,装扮得非常华丽。如果有取山丹百合经过的人,一定会被雷电冰雹震慑。(出自《朝野佥载》)

伍子胥

伍子胥多次劝谏吴王,被赐予属镂剑而死。临终前,他告诫儿子说:把我的头挂在南门,以观看越国的军队来。用鱼皮包裹我的尸体,投入江中,我会早晚乘着潮水,以观看吴国的败亡。从那时起,自海门山,潮头汹涌高达数百尺,越钱塘渔浦,逐渐变得低小。早晚两次再来,声音震怒,像雷奔电走百余里。有时人们看到伍子胥乘坐白色的车马在潮头之中,因此建立庙宇来祭祀他。庐州城内淝河岸上,也有伍子胥的庙。每当潮水涨潮的时候,淝河的水也会愤怒地涌起,到庙前高达一二尺,宽十余丈,一顿饭的功夫才平静下来。俗语说:和钱塘江的水相应。(原缺出处。黄本出自《钱塘志》)

屈原

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楚国人很哀悼他,这一天,人们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祭祀他。汉建武年间,长沙的区曲,白天忽然看到一个士人,自称三闾大夫,对区曲说:听说你要被祭祀,很好。但常年留下的食物,常常被蛟龙偷走。如果你有恩惠,可以用楝树叶塞住上面,用彩丝缠住,这两种东西蛟龙都害怕。区曲按照他的话做了。现在的人们在五月初五做粽子,并带上楝树叶和五色丝线,都是汨罗江的遗风。(出自《续齐谐记》)

李冰

(原文中关于李冰的内容缺失,无法进行翻译。请提供完整内容以便翻译。)

李冰担任蜀郡郡守时,每年都有蛟龙作乱,洪水泛滥,漂泊的船只和被淹没的房屋随处可见。李冰于是下水杀蛟。他变成牛的样子,江神化成龙,李冰不是对手。等到他出来后,挑选了数百名勇敢的士兵,手持强弓大箭,约定:我之前变成牛,现在江神必定也变成了牛。我用白色的绸带绑在身上来辨认,你们应该射杀那些没有绑绸带的。于是大声呼喊着下水。不久雷电大风大作,天地一片昏暗。风稍微平息后,看到两只牛在上方相斗。李冰绑的绸带非常长且白,士兵们于是一起射击江神,最终将其射死。从此蜀地的人们不再受到水患的困扰。至今大浪冲涛,想要冲击李冰的祠堂,都会自动退去。因此春冬季节会有斗牛的表演,也许就是由此而来。祠堂南边有数千户人家,靠近江边,即使是秋天洪水泛滥,也不会迁移。有一座石牛,位于庙庭之下。唐大和五年,洪水泛滥,李冰的神化为龙,再次与龙在灌口战斗,仍然用白色的绸带来作为标记,水随后退去。左绵、梓、潼等地,都发生了洪水泛滥,淹没了数十个郡。只有西蜀地区没有受到损害。(出自《成都记》)

土羊神

在陇州汧源县,有一座土羊神的庙宇。以前秦始皇开辟御道时,看到两只白羊相斗,派人追赶,追到这里,两只白羊变成了土堆。使者惊讶地返回。秦始皇于是亲自前往那里,看到两个人在路边跪拜。秦始皇问他们,他们回答说:我们不是人,是土羊的神。因为您来到这里,所以我们来拜见您。说完就消失了。秦始皇于是下令建立庙宇,至今祭祀不断。(出自《陇州图经》)

梅姑

秦朝时,丹阳县湖边,有一座梅姑庙。梅姑生前有法术,能在水上行走。后来她违背了道法,丈夫愤怒地杀了她,将尸体投入水中。尸体随波漂流,至今仍在庙宇所在的地方。巫师们经常聚集在这里进行祭祀,不需要坟墓,立即就有方形的漆棺在祠堂下。每月的晦日和望日,时常可以看到水雾中隐约有人穿着鞋子。庙宇左右不得捕鱼打猎,否则会有迷失道路和溺水的危险。巫师说:梅姑既然已经受伤而死,所以讨厌看到残杀。(出自《法苑珠林》)

秦始皇

秦始皇建造石桥,想要过海,去看太阳升起的地方。传说中有神能够驱使石头下海。阳城的十一座山,现在都竖立起来,向东倾斜,好像在跟随行走的样子。又说:石头移动得不够快,神人就会鞭打它们,石头都流出了血,至今还是这样。秦始皇在海中建造石桥,有人说,这不是人力所能建造的,是海神竖立的柱子。秦始皇感激海神的恩惠,于是对神表示敬意,想要见神。神说:我的样子很丑陋,您不要画我的样子,我会和您见面。秦始皇于是从石桥进入三十里,与神相见。皇帝身边的巧匠偷偷地用脚画下了神的样子。神生气地说:皇帝违背了约定,可以快速离开。秦始皇立即掉转马头。前面的脚还站立着,后面的脚随即崩塌,勉强登上了岸。(出自《三齐要略》)

观亭江神

秦朝时,中宿县有一座千里水观亭江神的祠坛。经过这里的人如果不敬,一定会疯狂地跑进山里,变成老虎。中宿县的百姓去洛阳,在路上,看到一群行人,他们托人带信说:我家在观亭庙前,石头间悬挂的藤蔓就是。只要敲打藤蔓,自然会有回应。于是他们按照所说的话回去,果然有两个人从水中出来,取走了信就沉入水中。不久又回来,说:江伯想要见您。这个人不知不觉地跟随着他们去了。于是看到房屋精致华丽,饮食鲜美,交谈起来,和世间没有区别。(出自《南越志》)

宛若

汉武帝建造柏梁台来安置神君。神君是长陵的一个女子,嫁为人妻。她生了一个儿子,几岁就死了。女子非常悲痛,一年中她也死了。死后有灵魂,她的妹妹宛若为她建立祠堂。于是听说:宛若成为神君,许多人去她那里祈求福祉,她能解决人家的小事,很有灵验。平原君也侍奉她,后来他的子孙都很显赫。人们认为这是神君的力量,更加尊敬她。汉武帝即位后,太后在宫中迎接并祭祀她。听到她的声音,却看不到她的人。到这时,神君请求出来,于是建造了柏梁台来安置她。起初霍去病还不显赫时,多次自己向神君祈祷。神君于是显现出她的形象,打扮得非常漂亮,想要与去病亲近。去病不同意,责备神君说:我因为认为您纯洁,所以斋戒祈福。现在想要做不道德的事情,这不符合神明的行为。从此不再去见她,神君也感到羞愧。等到去病病重时,皇帝命令他去祈祷神君。神君说:霍将军精气不足,寿命不长。我曾经想要用太一之精来补充他,可以延年益寿。霍将军不明白这个意思,于是断绝了联系。现在无法救治了。去病最终去世。卫太子未败一年,神君就离开了。东方朔娶宛若为小妻子,生了三个儿子,和东方朔一起去世。(出自《汉武故事》)

竹王

汉武帝时,在豚水地区有竹王兴起。有一个女子在河边洗衣服,有三节大竹管流到她的脚边。她推也推不开,听到里面有声音,拿着竹管破开,里面有一个男婴。长大后,他成为夷濮地区的首领,以竹为姓。他曾经用剑击打一块大石头,石头中流出水来,这就是现在的竹王水。后来唐蒙开辟了牂牁,杀死了竹王。夷濮人非常愤怒,认为竹王不是血肉之身所生,要求为他建立祠堂。皇帝封他的三个儿子为侯。等到他们死后,被安葬在父亲的庙宇中,现在竹王三郎的祠堂供奉着他的神。(出自《水经》)

刘向

刘向在成帝末年,在天禄阁校对书籍,专心致志地思考。夜里有一个穿黑衣服的老人,手持青藜杖,敲门进来,看到刘向在黑暗中独自坐着读书。老人于是吹动杖端,火光冲天,照亮了刘向,详细地讲述了开天辟地以前的事情。刘向于是接受了《五行洪范》的文献,内容繁复广泛,刘向于是撕下衣裳的带子来记录老人的话。直到天亮才离开,刘向询问老人的姓名。老人说:我是太一之精,天帝听说金卯之子的博学之士,就下来教他。于是从怀中拿出竹简,上面有天文地图的书籍。我简要地传授给你。刘向的儿子刘歆,跟随刘向学习这些技艺,刘向也没有意识到这个人。(出自《王子年拾遗记》)

何比干

汝南的何比干,精通律法。元朔年间,公孙弘被任命为廷尉右平,监狱中没有冤枉的百姓,被称为何公。征和初年,他辞去了官职,回到家中。那天天气阴沉多雨,他白天睡觉,梦见有车马和骑士。醒来后,看到一个八旬老妇人,头发全白,请求在这里避雨。雨下得很大,但老妇人的衣服和鞋子都没有湿。比干感到奇怪,请她坐下。雨停后,老妇人告辞离开,比干送到门口。老妇人跪下对比干说:您是从后稷传下来的,从尧到晋都有阴德,到您这里,应该继续传承一人。今天天赐符策,来扩大您的子孙。她递给比干一个长九寸的符策,上面写着:子孙中佩戴印绶的人,应该按照这个计算。老妇人向东走去,突然不见了。比干五十八岁时,有六个儿子,三年后又生了三个儿子。他们迁居到平陵,八个儿子离开了,一个儿子留了下来。他们经常像老妇人向东行走的路线一样祭祀她,直到她去世,留下遗言要求面向东方。从比干以下,与张氏一起接受灵瑞,世代成为名门望族。三辅地区的旧话说:何氏的符策,张氏的平衡。(出自《三辅决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一-神一-注解

龙门山:龙门山,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大禹曾在此开凿龙门,使其成为黄河的出口。在文化中,龙门山象征着力量和智慧。

太公望:太公望,即姜子牙,古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被尊为兵圣。在文化中,太公望代表着智慧和谋略。

四海神:四海神,指中国神话中的四大海神,分别是南海之神祝融、东海之神勾芒、北海之神颛顼、西海之神蓐收。在文化中,四海神代表着广阔的海洋和深远的影响力。

延娟:延娟,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指周昭王时期的两位美女,以美貌和才智著称。在文化中,延娟象征着美丽和智慧。

齐桓公: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是春秋五霸之一。在文化中,齐桓公代表着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晋文公:晋文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是春秋五霸之一。在文化中,晋文公代表着政治才能和道德修养。

郑缪公:郑缪公,春秋时期郑国国君。在文化中,郑缪公代表着仁德和智慧。

晋平公: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在文化中,晋平公代表着权力和地位。

齐景公:齐景公,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在文化中,齐景公代表着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妬女庙:妬女庙,供奉着古代传说中的妬女,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地方。在文化中,妬女庙象征着爱情和悲剧。

伍子胥: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名将,因忠心耿耿而被赐死。在文化中,伍子胥代表着忠诚和智慧。

屈原: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因忧国忧民而投汨罗江自尽。在文化中,屈原代表着爱国精神和文学成就。

李冰:李冰,战国时期著名水利工程师,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在文化中,李冰代表着智慧和勤劳。

蜀郡守:蜀郡的郡守,即地方行政长官。

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水怪,常被描绘为有鳞有角,能兴风作浪。

漂垫:漂流和垫高,指洪水泛滥。

太白练:古代的一种白色丝织品,这里指用太白练绑在身上作为标志。

雷风大起:形容天气突然变得非常恶劣,雷声和风势都非常强烈。

天地一色:形容天空和地面颜色相同,一片混沌。

斗牛之戏:古代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模拟牛斗的场景。

陇州汧源县: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土羊神: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祇,通常与土地崇拜有关。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御道:古代帝王出行的专用道路。

道术:古代指修炼的方术或法术。

梅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通常与湖泊或河流有关。

法苑珠林:古代佛教文献汇编。

柏梁台:古代宫殿建筑,位于汉长安城。

神君: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祇,通常具有超自然的能力。

宛若: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君,与汉武帝有关。

竹王: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民族首领,以竹为图腾。

水经:古代地理著作,详细记载了中国的河流。

刘向:西汉时期的文学家、目录学家,以校书天禄阁著称。

五行洪范:古代儒家经典《尚书》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

太一之精: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灵,通常指天帝的精华。

元朔中:西汉汉武帝时期的一个年号。

廷尉右平:古代官职,负责司法审判。

何比干:古代人物,以通晓律法著称。

阴德:指暗中积累的善行。

策:古代的一种文书,这里指预言。

三辅决录:古代文献,记载了西汉时期三辅地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一-神一-评注

李冰为蜀郡守,有蛟岁暴,漂垫相望。冰乃入水戮蛟。己为牛形,江神龙跃,冰不胜。及出,选卒之勇者数百,持强弓大箭,约曰:吾前者为牛,今江神必亦为牛矣。我以太白练自束以辨,汝当杀其无记者。遂呼吼而入。须臾雷风大起,天地一色。稍定,有二牛斗于上。公练甚长白,武士乃齐射其神,遂毙。从此蜀人不复为水所病。至今大浪冲涛,欲及公之祠,皆瀰瀰而去。故春冬设有斗牛之戏,未必不由此也。

这段古文讲述了李冰与蛟龙搏斗的故事,展现了古代中国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英雄主义的崇拜。李冰化身为牛,与江神龙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较量。通过智取,最终战胜了江神,保护了蜀地百姓。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勇敢和智慧,以及对于自然力量的尊重和敬畏。斗牛戏的起源,也与这个故事有关,反映了人们对于英雄事迹的纪念和传承。

土羊神

陇州汧源县,有土羊神庙。昔秦始皇开御道,见二白羊斗,遣使逐之,至此化为土堆。使者惊而回。秦始皇乃幸其所,见二人拜于路隅。始皇问之,答曰:臣非人,乃土羊之神也。以君至此,故来相谒。言讫而灭。始皇逐令立庙,至今祭享不绝。

这段古文描述了土羊神的传说,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自然现象的神秘化和崇拜。秦始皇开御道时遇到白羊斗,被视为神迹,从而引发了土羊神的传说。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以及对于神秘力量的信仰。立庙祭享,则是人们对神灵的敬仰和纪念,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

梅姑

秦时,丹阳县湖侧,有梅姑庙。生时有道术,能著履行水上。后负道法,夫怒杀之,投尸于水。乃随波漂流,至今庙处。巫人常会殡敛,不须坟葬,即时有方头漆棺在祠堂下。晦望之日,时见水雾中,暧然有著履形。庙左右不得取鱼射猎,辄有迷径溺没之患。巫云:姑既伤死,所以恶见残杀。

梅姑的故事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于女性英雄的崇拜和对于生死轮回的思考。梅姑生前的神奇能力,以及死后成为神灵,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巫人的祭祀仪式,以及庙宇周围的规定,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秦始皇

秦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所出处。传云:时有神能驱石下海。阳城十一山,今尽起立,嶷嶷东倾,如相随行状。又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皆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桥,或云,非人功所建,海神为之竖柱。始皇感其惠,乃通敬于神,求与相见。神云:我形丑,约莫图我形,当与帝会。始皇乃从石桥入三十里,与神相见。帝左右有巧者,潜以脚画。神怒曰:帝负约,可速去。始皇即转马。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

这段古文讲述了秦始皇与海神的传说,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于海洋的敬畏和对于神灵的信仰。秦始皇试图建造石桥过海,却遭遇了海神的阻挠。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海洋的神秘感和对于神灵力量的崇拜。

观亭江神

秦时,有中宿县千里水观亭江神祠坛。经过有不恪者,必狂走入山,变为虎。中宿县民至洛,及路,见一行旅,寄其书曰:吾家在亭庙前,石间悬藤即是也。但扣藤,自有应者。乃归如言,果有二人从水中出,取书而沦。寻还云:江伯欲见君。此人不觉随去。便睹屋守精丽,饮食鲜香,言语接对,无异世间也。

观亭江神的传说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江河神灵的崇拜和对于神秘力量的信仰。通过江神的形象,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于神灵的敬仰。

宛若

汉武帝起柏梁台以处神君。神君者,长陵女,嫁为人妻。生一男,数岁死。女悼痛之,岁中亦死。死而有灵,其姒宛若祠之。遂闻言:宛若为主,民人多往请福,说人家小事,颇有验。平原君亦事之,其后子孙尊显。以为神君力,益尊贵。武帝即位,太后迎于宫中祭之。闻其言,不见其人。至是神君求出,乃营柏梁台舍之。初霍去病微时,数自祷神。神君乃见其形,自修饰,欲与去病交接。去病不肯,责神君曰:吾以神君清洁,故斋戒祈福。今欲为淫,此非神明也。自绝不复往,神君亦惭。及去病疾笃,上令祷神君。神君曰:霍将军精气少,命不长。吾尝欲以太一精补之,可得延年。霍将军不晓此意,乃见断绝。今不可救也。去病竟卒。卫太子未败一年,神君乃去。东方朔娶宛若为小妻,生子三人,与朔俱死。

宛若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女性神灵的崇拜和对于生死轮回的思考。宛若死后成为神灵,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神灵力量的信仰和对于神秘现象的探索。

竹王

汉武帝时,有竹王兴于豚水。有一女子浣于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去,闻有声,持破之,得一男儿。及长,遂雄夷濮,氏竹为姓。所损破竹,于夜成林,王祠竹林是也。王尝从人止大石上,命作羹。从者曰:无水。王以剑击石出水,今竹王水是也。后唐蒙开牂牁,斩竹王首。夷獠威怨,以竹王非血气所生,求为立祠。帝封三子为侯。及死,配父庙,今竹王三郎祠其神也。

竹王的故事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于神话传说的崇拜和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竹王的出现,以及他与自然界的互动,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神秘现象的信仰和对于生命起源的探索。

刘向

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黑衣,植青藜之杖,扣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赫然火出,因以照向,具说开辟以前。向因受《五行洪范》之文,辞说繁广,向乃裂裳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向请问姓名。云:我太一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教焉。乃出怀中竹牒,有天文地图之书。余略授子焉。向子歆,从向授其术,向亦不悟此人也。

刘向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神秘现象的信仰和对于知识的追求。刘向与神秘老人的相遇,以及老人传授的知识,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对于知识的渴望。

何比干

汝南何比干,通律法。元朔中,公孙洪辟为廷尉右平,狱无冤民,号曰何公。征和初,去官在家。天大阴雨,昼寝,梦有客车骑。觉而一老妪年八十余,头尽白,求寄避雨。雨方甚,而妪衣履不濡。比干异之,延入座。须臾雨止,妪辞去,出送至门。跪谓比干曰:君先出自后稷,尧至晋有阴德,及公之身,当继一人。今天赐策,以广公子孙。佩印绶者,当随简。长九寸,凡百九十板。以授比干曰:子孙佩印绶者,当随此算。妪东行,忽不见。比干年五十八,有六男,后三岁,复生三男。徙平陵,八男去,一子留。常祭妪如东行,及终,遗令东首。自比干已下,与张氏俱授灵瑞。累世为名族。三辅旧语曰:何氏策,张氏钧也。

何比干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命运的信仰和对于家族传承的重视。老妪的出现,以及她给予比干的预言,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对于命运的思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一-神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98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