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一十五-算术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一十五-算术-原文

郑玄真玄兔曹元理赵达贞观秘记一行邢和璞满师马处谦袁弘御

郑玄

汉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常算浑天不合,问诸弟子,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融心忌焉。玄亦疑有追者,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竟以免。

一说:郑康成师马融,三载无闻,融鄙而遣还。玄过树阴假寐。见一老父,以刀开腹心。谓曰:子可以学矣。于是寤而即返。遂精洞典籍。融叹曰:诗书礼乐,皆已东矣。潜欲杀玄,玄知而窃去。融推式以算玄,玄当在土木上。躬骑马袭之。玄入一桥下,俯伏柱上。融踟踌桥侧云:土木之间。此则当矣。有水非也。从此而归。玄用免焉。(出《异苑》)

又郑康成以永建二年七月戊寅生。玄八九岁能下算乘除。年十一二随母还家。腊日宴会。同时十许人皆美服盛饰,语言通了。玄独漠然,状如不及。母私督数之。乃曰:此非玄之所志也。(出《玄列传》)

真玄兔

汉安定皇甫嵩、真玄兔,曹元理,并善算术,皆成帝时人。真常目算其年寿七十三,于绥和元年正月二十五日晡时死。书其屋壁以记之。二十四日晡时死。其妻曰:见算时常(明抄本常作长)下一算。欲以告之,虑脱有旨,故不告,今果先一日也。真又曰:北邙青冢上孤槚之西四丈所,凿之入七尺。吾欲葬此地。及真死,依言往掘,得古时空槨,即以葬焉。(出《西京杂记》)

曹元理

曹元理尝从真玄兔友人陈广汉。广汉曰:吾有二囷米,忘其硕数。子为吾计之。元理以食著十余转曰:东囷七百四十九石二斗七合,西囷六百九十七石八斗。遂大署囷门。后出米。西囷六百九十七石七斗九升。中有一鼠,大堪一升。东囷不差圭合。元理后岁复遇广汉,广汉以米数告之。元理以手击床曰:遂不知鼠之食米,不如剥面皮矣。广汉为之取酒。鹿脯数脔。元理复算曰:甘蔗二十五区,应收一千五百三十六枚。蹲鸱三十七亩,应收六百七十三石。千牛产二百犊。万鸡将五万刍。羊豕鹅鸭,皆道其数。果蓏殽核,悉知其所。乃曰:此资业之广,何供具之褊。广汉惭曰:有仓卒客。无仓卒主人。元理曰:俎上蒸肫一头,厨中荔枝一盘,皆可以为设。广汉再拜谢罪。入取,尽日为欢。其术后传南季。南季传项滔。项滔传子陆。皆得其分数,而失其立妙焉。(出《西京杂记》)

赵达

吴太平二年,长沙大饥。杀人不可胜数。孙权使赵达占之云:天地川泽相通,如人四体,鼻衂灸脚而愈。今余干水口,常(常字原缺,据明抄本补)暴起一洲。形如鳖,食彼郡风气。可祠而掘之。权乃遣人祭以太牢,断其背。故老传云。饥遂上。其水在饶州余干县也。(出《洽闻记》)

贞观秘记

唐贞观中秘记云:唐三世后,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密召李淳风访之。淳风奏言:臣据玄像,推算已定。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满四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子孙殆尽。太宗曰:疑似者杀之,何如?淳风曰: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法。王者不死,枉及无辜。且据占已长成,在陛下宫内为眷属。更四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恐伤陛下子孙不多。今若杀之为仇,更生少壮,必加严毒。为害转甚。遂止。(出《感定录》)

一行

沙门一行,俗姓张名遂,郯公公瑾之曾孙。年少出家,以聪敏学行,见重于代。玄宗诏于光大殿改撰历经。后又移就丽正殿,与学士参校。一行乃撰《开元大衍历》一卷,《历议》十卷,《历成》十二卷,《历书》二十四卷,《七政长历》三卷。凡五部五十卷。未及奏上而卒。张说奏上之,诏令行用。初,一行造黄道游仪以进。御制(制原作进,据《大唐新语》改)《游仪铭》付太史监,将向灵台上,用以测候。分遣太史官大相元太等,驰驿往安南、朗、衮等州,测候日影。同以二分二至之日午时,量日影,皆数年方定。安南极高二十一度六分,冬至日影长七尺九寸三分,春秋二分长二尺九寸三分,夏至日在表南三寸一分,蔚州横野军北极高四十度,冬至日影长一丈五尺八分,春秋二分长六尺六寸二分,夏至影在表北二尺二寸九分。此二所为中土南北之极。朗、衮、太原等州,并差互不同。用勾股法算之云:大约南北极,相去才八万余里。修历人陈玄景亦善算。叹曰:古人云,’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为不可得而致也。今以丈尺之术而测天地之大,岂可得哉?若依此而言,则天地岂得为大也。其后参校一行《历经》,并精密,迄今行用。(出《大唐新语》)

邢和璞

邢和璞好黄老之道,善心算。

作《颍阳书疏》。

有叩奇旋入空,或言有草,初未尝覩。

段成式见山人郑昉说:崔司马者寄居荆州,与邢有旧。

崔病积年且死,心常恃于邢。

崔一日觉卧室北墙,有人劚声。

命左右视之,都无所见。

卧空室之北,家人所居也。

如此七日,劚不已。

墙忽透,明如一粟。

问左右,复不见。

经一日,穴大如盘。

崔窥之。

墙外乃野外耳。

有数人荷锹钁,立于穴侧。

崔问之:皆云,邢真人处分开此。

司马厄重,倍费功力。

有顷,导驺五六。

悉平帻朱衣。

辟曰:真人至。

见邢舆中,白幍垂绶,执五明扇,侍卫数十,去穴数步而止。

谓崔曰:公算尽,仆为公再三论,得延一纪。

自此无若也。

言毕,壁合如旧。

旬日病愈,又曾居终南。

好道者多卜筑依之。

崔曙年少亦随焉。

伐薪汲泉,皆是名士。

邢尝谓其徒曰:三五日有一异客,君等可为予各办一味也。

数日,备诸水陆,遂张筵于一亭。

戒无妄窥,众皆闭户,不敢謦欬。

邢下山延一客。

长五尺,阔三尺,首居其半。

绯衣宽博,横执象笏。

其睫疏长,色若削瓜。

鼓髯大笑,吻角侵耳。

与邢剧谈,多非人间事故也。

崔曙不耐,因走而过庭。

客熟视,顾邢曰:此非泰山老师耶?

应曰是。

客复曰:更一转则失之千里矣,可惜。

及暮而去。

邢命崔曙谓曰:向客上帝戏臣也,言泰山老师,颇记无?

崔垂泣言:某实泰山老师后身,不复忆。

少常听先人言之,房琯太尉祈邢算终身之事,邢言若由东南止西北,禄命卒矣。

降魄之处,非馆非寺,非途非署。

病起于鱼飧,休材龟兹板。

后房自袁州除汉州。

罢归,至阆州,舍于紫极宫。

适顾工治木。

房怪其木理成形。

问之,道士称:数月前,有贾客施数断龟兹板,今治为屠苏也。

房始忆邢之言。

有顷,刺史具鲙邀房。

房叹曰:邢君神人也。

乃具白于刺史,且以龟兹板为讬。

其夕,病鲙而终。

(出《酉阳杂俎》)。

满师

西京太平坊法寿寺有满师善九宫。

大理卿王璿尝问之。

师云:公某月当改官,似是中书门下,甚近玉阶。

璿自谓黄门侍郎未可得也。

给舍又已过矣。

后果改为金吾将军,常侍玉阶。

满公又云:王鉷一家尽成白骨。

有所克皆验。

马处谦

扶风马处谦病瞽,厥父俾其学易,以求衣食。

尝于安陆鬻筮自给。

有一人谒筮,谓马生曰:子之筮未臻其妙。

我有秘法,子能从我学之乎?

马生乃随往。

郡境有陶仙观,受星算之诀,凡一十七行。

因请其爵里。

乃云:胡其姓而恬其名。

诫之曰:子有官禄,终至五十二岁。

幸勿道我行止于王侯之门。

马生得诀,言事甚验。

赵匡明弃荆入蜀,因随至成都。

王先主尝令杜光庭先生,密问享寿几何。

对曰:主上受元阳之气。

四斤八两。

果七十二而崩。

四斤八两,即七十二两也。

马生官至中郎金紫,亦五十二而殒。

(出《北梦琐言》)。

袁弘御

后唐袁弘御为云中从事,尤精算术。

同府令算庭下桐树叶数。

即自起量树,去地七尺,围之。

取围径之数布算。

良久曰:若干叶。

众不能覆。

命撼去二十二叶,复使算。

曰:已少向者二十一叶矣。

审视之,两叶差小,止当一叶耳。

节度使张敬达有二玉碗,弘御量其广深,算之曰:此碗明年五月十六日巳时当破。

敬达闻之曰:吾敬藏之,能破否?

即命贮大笼,籍以衣絮,鏁之库中。

至期,库屋梁折,正压其笼,二碗俱碎。

太仆少卿薛文美同府亲见。

(出《稽神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一十五-算术-译文

郑玄,东汉时期的郑玄在马融门下学习。三年没有见过面,只是由高足弟子传授知识。他经常计算浑天不合,询问弟子们,但没有一个人能解决。有人说郑玄可以。马融召来郑玄让他计算,郑玄一转就解决了问题,大家都感到惊讶。等到郑玄学业完成要回家时,马融心里嫉妒他。郑玄也怀疑有人要追杀他,就坐在桥下,站在水上,用脚踩着鞋子。马融果然转动法器追赶他,告诉左右的人说:郑玄在土下水上而踩着木头,这一定是死路。于是停止了追赶。郑玄最终免于一死。

一说:郑康成师从马融,三年没有消息,马融轻视他并让他回去。郑玄在树荫下小睡,看到一个老父亲用刀切开他的胸膛,对他说:你可以学习了。于是他醒来立即返回,于是精通了经典。马融感叹说:诗书礼乐,都已经东去了。暗中想要杀掉郑玄,郑玄知道了就偷偷离开了。马融推演法器来计算郑玄的位置,郑玄应该在土木之上。他亲自骑马追赶。郑玄躲进一座桥下,趴在柱子上。马融在桥边徘徊,说:土木之间,这就对了。有水就不对了。于是他回去了。郑玄因此免于难。(出自《异苑》)

又郑康成在永建二年七月戊寅日出生。郑玄八九岁时就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十一二岁时随母亲回家。腊日宴会时,同时有十多人穿着华丽的衣服,谈笑风生,只有郑玄独自沉默,看起来好像不在意。他的母亲私下责备他。于是说:这不是郑玄所追求的。

真玄兔,东汉安定人皇甫嵩、真玄兔,曹元理,都擅长算术,都是成帝时期的人。真玄兔经常计算自己的寿命为七十三岁,在绥和元年正月二十五日傍晚时分去世。他在屋壁上写下这个记录。二十四日傍晚时分去世。他的妻子说:看到他计算时,经常(明抄本作长)减去一算。想要告诉他,但又担心有不良后果,所以没有说,现在果然提前了一天。真玄兔又说:北邙青冢上孤槚之西四丈处,挖入七尺。我想葬在那里。等到真玄兔去世后,按照他的话去挖掘,发现了一个古时空墓,就用来安葬。

曹元理曾经是真玄兔的朋友陈广汉的客人。陈广汉说:我有两个谷仓的米,忘记了具体的数量。你帮我计算一下。曹元理用食物记录了十多次,说:东谷仓有七百四十九石二斗七合,西谷仓有六百九十七石八斗。于是他在谷仓门上大书特书。后来拿出米来,西谷仓有六百九十七石七斗九升。中间有一只老鼠,能吃一升米。东谷仓没有误差。曹元理后来又遇到陈广汉,陈广汉告诉他米的数量。曹元理用手敲击床铺说:竟然不知道老鼠吃米,不如剥皮好了。陈广汉为他取来酒,准备了鹿脯。曹元理再次计算说:甘蔗二十五区,应收一千五百三十六枚。稻田三十七亩,应收六百七十三石。千头牛产二百头小牛。万只鸡将五万根草。羊、猪、鹅、鸭,都知道它们的数量。果实、瓜果、核果,都知道它们的数量。于是说:这样的财富,怎么供应不够。陈广汉感到惭愧说:有仓促的客人,没有仓促的主人。曹元理说:盘上蒸的肉丸一个,厨房里的荔枝一盘,都可以作为摆设。陈广汉再次鞠躬道歉。进去取来,整天欢乐。他的技艺传给了南季,南季传给了项滔,项滔传给了儿子陆。他们都学会了计算的方法,但失去了其中的精妙。

吴太平二年,长沙发生大饥荒,杀人无数。孙权派赵达占卜,说:天地川泽相通,就像人的四肢,鼻塞灸脚就能治愈。现在余干水口,经常暴起一个沙洲,形状像乌龟,吃那个郡的风气。可以祭祀并挖掘它。孙权于是派人用太牢祭祀,切断它的背部。老人们传说,饥荒就停止了。这个水在饶州余干县。

唐贞观年间,有秘密的记载说:唐朝三代之后,有女主武王将取代天下。唐太宗秘密召见李淳风询问。李淳风说:我根据天象推算,已经确定。这个人已经出生在陛下宫内。从现在起不到四十年,将拥有天下,几乎杀尽子孙。唐太宗说:如果是可疑的人,杀了他如何?李淳风说:天命难违,没有躲避的方法。王者不死,无辜的人会受到牵连。而且根据占卜,这个人已经长大成人,在陛下宫内是亲属。再过四十年,他将会衰老,衰老就会仁慈。恐怕会伤害到陛下子孙不多。现在如果杀了他作为仇敌,他再生少壮,一定会更加残忍。危害会更加严重。于是停止了。

沙门一行,俗姓张名遂,是郯公张瑾的曾孙。年轻时出家,因为聪明才智和品行被当时的人所重视。唐玄宗下诏在光大殿修改《历经》。后来又移到丽正殿,与学士们一起校对。一行撰写了《开元大衍历》一卷,《历议》十卷,《历成》十二卷,《历书》二十四卷,《七政长历》三卷。总共五部五十卷。还没来得及上奏就去世了。张说上奏了这些,皇帝下诏令一行继续使用。最初,一行制造了黄道游仪进献。皇帝亲自撰写了《游仪铭》交给太史监,准备送到灵台上,用来观测。分遣太史官大相元太等人,骑马前往安南、朗、衮等州,观测日影。都用二分二至之日午时,测量日影,经过数年才确定。安南的纬度是二十一度六分,冬至日影长七尺九寸三分,春秋二分长二尺九寸三分,夏至日在表南三寸一分,蔚州横野军北纬四十度,冬至日影长一丈五尺八分,春秋二分长六尺六寸二分,夏至日影在表北二尺二寸九分。这两个地方是中土的南北极。朗、衮、太原等州,都有所不同。用勾股法计算,大约南北极相距只有八万里。修订历法的人陈玄景也擅长计算。他感叹说:古人说,’以管窥天,以蠡测海’。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用丈尺的方法来测量天地之大,怎么可能呢?如果按照这个说法,那么天地难道不是很大吗?后来参考了一行的《历经》,非常精密,至今仍在使用。

邢和璞

邢和璞喜欢黄老之道,擅长心算。他写了《颍阳书疏》。有人敲击,声音旋转进入空处,有人说有草,起初并没有看到。段成式见到山人郑昉说:崔司马在荆州寄居,与邢有旧。崔司马病了很多年,快要死了,心里一直依赖邢。有一天,崔司马觉得卧室北墙有挖土的声音。他命令左右查看,却什么也没有看到。他躺在空室的北边,是家人居住的地方。这样过了七天,挖土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墙突然透出一个像小米粒一样的小洞。问左右,又看不到什么。过了一天,洞变得像盘子那么大。崔司马窥视洞外,发现墙外是野外。有几个人拿着锹镐,站在洞边。崔司马问他们,他们都说是邢真人让分开的。司马的厄运很重,所以花费了双倍的力气。过了一会儿,来了五六个人,都戴着帽子,穿着红衣。他们宣布说:真人到了。看到邢真人坐在轿子里,白色的幡布垂下,手持五明扇,有数十名侍卫,离洞几步就停下了。他对崔司马说:你的寿命已经算尽了,我为你多次争论,才得到延长一纪。从此以后就没有办法了。说完,墙壁又合上了。十天后,崔司马的病好了,后来又住在终南山。喜欢道术的人很多都来卜居依附他。崔曙年轻也跟着他。砍柴打水,都是名士。邢曾经对他的徒弟说:三五天会有一位奇异的客人来,你们每人给我准备一样食物。几天后,准备了各种水陆食物,就在亭子里设宴。他警告大家不要随意窥视,大家都关上门,不敢咳嗽。邢下山邀请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身高五尺,宽三尺,头部占了一半。穿着宽大的红衣,手持象笏。他的睫毛稀疏而长,颜色像削好的瓜。他鼓起胡子大笑,嘴角几乎碰到耳朵。他与邢进行了激烈的谈话,很多都不是人间的事情。崔曙不耐烦,于是走过去。客人仔细地看着他,对邢说:这不是泰山老师吗?邢回答说:是的。客人又说:再转世一次就失之交臂了,真可惜。到了晚上,客人就离开了。邢命令崔曙对他说:刚才的客人就是上帝的臣子,他提到泰山老师,你还记得吗?崔司马垂泪说:我确实是泰山老师的转世,但是不记得了。小时候经常听先人说,房琯太尉向邢算终身的事情,邢说如果从东南到西北,寿命就结束了。死亡的地方,不是旅馆也不是寺庙,不是道路也不是官署。病是从吃鱼开始的,休养时用的木材是龟兹板。后来房琯从袁州调到汉州。退休后,到了阆州,住在紫极宫。正好有人来修木工。房琯觉得木材的纹理很奇特。问他们,道士说:几个月前,有个商人买了几块龟兹板,现在用来做屠苏了。房琯这才想起邢的话。过了一会儿,刺史准备鱼宴邀请房琯。房琯感叹说:邢真人真是神人啊。于是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刺史,并且把龟兹板作为托付。那天晚上,房琯吃鱼宴后去世了。(出自《酉阳杂俎》)

满师在西京太平坊法寿寺擅长九宫算。大理卿王璿曾经向他请教。满师说:您将在某个月份改官,看起来像是中书门下,非常接近玉阶。王璿自认为黄门侍郎是不可能得到的,给事中已经过了。果然,王璿后来被任命为金吾将军,常侍玉阶。满公又说:王鉷一家都会变成白骨。所有被克的人都会应验。

扶风的马处谦因病失明,他的父亲让他学习易经,以求生计。他曾经在安陆卖卜为生。有一天,有人来卜卦,对马生说:你的卜卦还没有达到精妙。我有一个秘法,你能跟我学吗?马生于是跟着他去了。郡境有陶仙观,他学习了星算的秘诀,共有十七行。他询问了对方的籍贯。对方说:姓胡,名字随意。他警告马生:你有官禄,最终会活到五十二岁。幸运的是,不要在王侯之门谈论我的行踪。马生学到了秘诀,他说的事情都很灵验。赵匡明放弃荆州进入蜀地,马生跟着他到了成都。蜀主刘备曾经让杜光庭先生秘密询问他的寿命。回答说:主上吸收了元阳之气,四斤八两。果然七十二岁去世。四斤八两,就是七十二两。马生官至中郎金紫,也五十二岁去世。(出自《北梦琐言》)

后唐的袁弘御担任云中从事,特别精通算术。同府的令算庭下的桐树叶数量。他自己起身量树,离地七尺,量了树的周长。然后计算。过了很久说:有多少叶子。大家都不能覆盖。他命令去掉二十二片叶子,再让他计算。他说:已经少了之前的那二十一片叶子了。仔细一看,两片叶子很小,只算一片。节度使张敬达有两个玉碗,袁弘御量了它们的宽度和深度,计算后说:这两个碗明年五月十六日巳时会破碎。张敬达听后说:我小心地收藏起来,能破碎吗?于是命令把玉碗放在大笼子里,用衣服和棉花填满,锁在库房里。到了那天,库房的梁断了,正好压在笼子上,两个玉碗都碎了。太仆少卿薛文美亲眼所见。(出自《稽神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一十五-算术-注解

郑玄:郑玄(127年-200年),东汉末年著名经学家,字康成。他在马融门下学习,三年未见马融,但通过高足弟子传授,最终成为马融的得意门生。郑玄精通经学,对后世影响深远。

真玄兔:真玄兔,东汉时期著名算术家,与曹元理、赵达并称。他擅长算术,能预知自己的寿命,并在死前留下预言。

曹元理:曹元理,东汉时期算术家,曾帮助朋友计算米仓中的米量,精确到每一升。他的算术技巧在后世流传。

赵达:赵达,三国时期吴国占卜家,曾为孙权占卜,预言了长沙大饥荒的结束。

贞观秘记:贞观秘记,唐代贞观年间流传的预言,预言了武则天将取代李唐王朝。

一行:一行(673年-727年),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俗姓张,名遂。他编撰了《开元大衍历》,对后世天文学有重要影响。

邢和璞:邢和璞,古代著名数学家,对数学有深入研究,但具体事迹和成就不详。

黄老之道:黄老之道,指道家思想,以黄帝和老子为代表。黄帝是传说中的古代帝王,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清静无为,反对过度干预和战争。

心算:心算是指不用纸笔或计算器,仅通过大脑进行计算的方法。在古代,心算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技能,常用于算命、预测等。

颍阳书疏:颍阳书疏,指邢和璞所著的书籍或文章,内容可能与道家思想、占卜术等有关。

叩奇旋入空:叩奇旋入空,指某种神秘现象或占卜中的术语,可能表示某种异常或神秘的力量进入空旷之地。

草:草在此处可能指草丛或草地,也可能是某种占卜符号。

段成式:段成式,唐代文学家,以《酉阳杂俎》等作品著称。

山人:山人,指隐居山中的道士或隐士。

崔司马:崔司马,指崔姓的司马官职,司马是古代官名,负责军事、司法等事务。

积年且死:积年且死,指病重多年,接近死亡。

五明扇:五明扇,指古代的一种扇子,可能用于仪式或象征权威。

一纪:一纪,指十二年,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

终南:终南,指终南山,位于陕西省,是道教名山之一。

卜筑:卜筑,指占卜吉地,建造住宅。

象笏:象笏,指古代官员手持的象牙制成的笏板,用于朝见皇帝时记录重要事项。

泰山老师:泰山老师,指传说中的泰山之神,此处可能指泰山道士或道士的代表。

龟兹板:龟兹板,指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的木板,此处可能指某种特殊的木板或占卜用的板。

房琯太尉:房琯太尉,指房琯,唐代官员,太尉是古代官名,掌管军事。

给舍:给舍,指给事中、舍人等官职,都是唐朝中央政府中的官职。

金吾将军:金吾将军,古代官名,负责宫廷和皇城的安全。

玉阶:玉阶,指皇帝居住的宫殿前的台阶,比喻官位高。

星算之诀:星算之诀,指星象占卜的秘诀。

爵里:爵里,指一个人的官职和籍贯。

胡其姓而恬其名:胡其姓而恬其名,指某人的姓氏是胡,名字是恬。

官禄:官禄,指官职和俸禄。

中郎金紫:中郎金紫,指中郎将和金紫光禄大夫,都是古代的高级官职。

杜光庭先生:杜光庭先生,指杜光庭,唐代著名道士、文学家。

元阳之气:元阳之气,指生命力的源泉,古代道家术语。

节度使:节度使,古代官名,负责一个地区的军事、行政事务。

太仆少卿:太仆少卿,古代官名,负责宫廷车马事务。

稽神录:稽神录,古代志怪小说集,由宋代张君房编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一十五-算术-评注

邢和璞好黄老之道,善心算。作《颍阳书疏》。

此句开篇即点明邢和璞对黄老之道的热爱,黄老之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强调无为而治,道法自然。邢和璞善于心算,即内心计算,体现了其超凡的智慧与修养。他所著的《颍阳书疏》更是其思想的结晶,对于研究古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有叩奇旋入空,或言有草,初未尝覩。

此句描述了邢和璞的神秘之处,他能够进入空灵无物的境界,或看到常人无法察觉的景象,这种描述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超自然现象的信仰。

段成式见山人郑昉说:崔司马者寄居荆州,与邢有旧。

此句通过段成式与山人郑昉的对话,引出了崔司马这一人物,为后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士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崔病积年且死,心常恃于邢。

此句描绘了崔司马因病久治不愈,生命垂危,却对邢和璞抱有极大的信心,希望他能为自己带来生机。这种对神秘力量的信仰,在古代中国颇为常见。

崔一日觉卧室北墙,有人劚声。

此句描述了崔司马在病中听到了奇怪的声音,这种神秘现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屡见不鲜,反映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好奇。

墙忽透,明如一粟。

此句描绘了崔司马在病中感受到的神奇变化,墙壁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孔,透出微弱的光线,充满了神秘色彩。

问左右,复不见。

此句说明崔司马询问身边的人,却无人看到这一奇异现象,进一步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

经一日,穴大如盘。

此句描述了洞穴逐渐扩大,崔司马得以窥视到外面的世界,这种描述充满了戏剧性。

崔窥之。墙外乃野外耳。

此句揭示了洞穴外竟然是野外,崔司马的病情似乎与这个神秘洞穴有着某种联系。

有数人荷锹钁,立于穴侧。

此句描绘了洞穴旁边站着几个挖洞的人,他们似乎在为崔司马的病情而努力。

崔问之:皆云,邢真人处分开此。

此句说明挖洞的人告诉崔司马,这个洞穴是邢真人开辟的,这进一步揭示了邢真人的神秘力量。

司马厄重,倍费功力。

此句说明崔司马的病情非常严重,挖洞的人为了帮助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有顷,导驺五六。

此句描述了邢真人到来时的场面,他带领着五六个人,显得威风凛凛。

悉平帻朱衣。

此句描绘了邢真人的随从们穿着朱红色的衣服,显得非常庄重。

辟曰:真人至。

此句说明邢真人已经到来,场面顿时变得庄严肃穆。

见邢舆中,白幍垂绶,执五明扇,侍卫数十,去穴数步而止。

此句详细描绘了邢真人的形象,他乘坐着轿子,穿着白色的衣服,手持五明扇,周围有数十名侍卫,威风凛凛。

谓崔曰:公算尽,仆为公再三论,得延一纪。

此句说明邢真人告诉崔司马,他的寿命已经到了尽头,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崔司马争取到了一纪(十二年)的寿命。

自此无若也。

此句说明从今往后,崔司马的寿命将不再受到威胁。

言毕,壁合如旧。

此句描述了邢真人说完话后,墙壁恢复了原状,一切如常。

旬日病愈,又曾居终南。

此句说明崔司马在邢真人的帮助下,病情得到了好转,并曾居住在终南山。

好道者多卜筑依之。

此句说明许多喜欢道教的人纷纷前来拜访崔司马,希望得到他的指点。

崔曙年少亦随焉。

此句说明崔司马的年轻朋友崔曙也跟随他学习道教。

伐薪汲泉,皆是名士。

此句描述了崔司马的朋友们都是名士,他们在伐薪、汲泉等日常生活中,都充满了文化气息。

邢尝谓其徒曰:三五日有一异客,君等可为予各办一味也。

此句说明邢和璞告诉他的弟子们,将有异客来访,让他们准备美食。

数日,备诸水陆,遂张筵于一亭。

此句描述了弟子们为异客准备了丰盛的宴席。

戒无妄窥,众皆闭户,不敢謦欬。

此句说明邢和璞告诫弟子们不要随意窥视,大家都闭上了门,不敢发出声音。

邢下山延一客。

此句说明邢和璞邀请了一位客人下山。

长五尺,阔三尺,首居其半。

此句描述了客人的奇特外貌,他身高五尺,宽度三尺,头部占据了身体的一半。

绯衣宽博,横执象笏。

此句描述了客人的服饰和手持的象笏,显得非常神秘。

其睫疏长,色若削瓜。

此句描绘了客人的眼睛,他的睫毛又长又稀疏,颜色像削好的瓜。

鼓髯大笑,吻角侵耳。

此句描述了客人的表情,他胡子蓬松,大笑时嘴唇几乎要碰到耳朵。

与邢剧谈,多非人间事故也。

此句说明客人与邢和璞的谈话内容非常奇特,不是人间常事。

崔曙不耐,因走而过庭。

此句说明崔曙无法忍受这种奇异场面,于是离开了庭院。

客熟视,顾邢曰:此非泰山老师耶?

此句说明客人认出了崔曙,称他为泰山老师。

应曰是。

此句说明崔曙回答说是。

客复曰:更一转则失之千里矣,可惜。

此句说明客人对崔曙的转世表示惋惜,认为他失去了千里的缘分。

及暮而去。

此句说明客人离开了。

邢命崔曙谓曰:向客上帝戏臣也,言泰山老师,颇记无?

此句说明邢和璞告诉崔曙,刚才的客人实际上是上帝派来的使者,他提到了泰山老师,问崔曙是否还记得。

崔垂泣言:某实泰山老师后身,不复忆。

此句说明崔曙哭泣着告诉邢和璞,他确实是泰山老师的转世,但他已经不记得前世的事情了。

少常听先人言之,房琯太尉祈邢算终身之事,邢言若由东南止西北,禄命卒矣。

此句说明崔曙小时候曾经听先人提起,房琯太尉曾经向邢和璞祈求算命,邢和璞预言他的寿命将在东南至西北的方向终结。

降魄之处,非馆非寺,非途非署。

此句说明邢和璞预言的地点既不是旅馆,也不是寺庙,不是道路,也不是官署。

病起于鱼飧,休材龟兹板。

此句说明崔曙的病是从吃鱼开始的,他的寿命将在龟兹板的休止之处结束。

后房自袁州除汉州。

此句说明房琯太尉从袁州调任汉州。

罢归,至阆州,舍于紫极宫。

此句说明房琯太尉从汉州罢官后,回到了阆州,住在紫极宫。

适顾工治木。

此句说明房琯太尉恰逢有人在紫极宫修理木工。

房怪其木理成形。

此句说明房琯太尉对木工的技艺感到惊奇,认为木头的纹理像是有意识形成的。

问之,道士称:数月前,有贾客施数断龟兹板,今治为屠苏也。

此句说明房琯太尉询问木工,道士告诉他,几个月前有一个商人买了一些龟兹板,现在用来制作屠苏。

房始忆邢之言。

此句说明房琯太尉开始回忆起邢和璞的预言。

有顷,刺史具鲙邀房。

此句说明刺史邀请房琯太尉一起吃鱼。

房叹曰:邢君神人也。

此句说明房琯太尉对邢和璞的预言感到惊叹,认为他是神人。

乃具白于刺史,且以龟兹板为讬。

此句说明房琯太尉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了刺史,并以龟兹板作为寄托。

其夕,病鲙而终。

此句说明房琯太尉在吃鱼当晚因病去世。

(出《酉阳杂俎》)

此句说明上述故事出自《酉阳杂俎》。

满师

此句是另一个故事的标题。

西京太平坊法寿寺有满师善九宫。

此句介绍了满师这个人,他住在西京太平坊法寿寺,擅长九宫算。

大理卿王璿尝问之。

此句说明大理卿王璿曾经向满师请教过九宫算。

师云:公某月当改官,似是中书门下,甚近玉阶。

此句说明满师告诉王璿,他将在某个月份改任官职,可能是中书门下,位置非常接近玉阶。

璿自谓黄门侍郎未可得也。

此句说明王璿认为自己不可能得到黄门侍郎的职位。

给舍又已过矣。

此句说明王璿已经错过了黄门侍郎的职位。

后果改为金吾将军,常侍玉阶。

此句说明王璿最终被任命为金吾将军,常侍玉阶。

满公又云:王鉷一家尽成白骨。

此句说明满师预言王鉷一家将会全部死亡。

有所克皆验。

此句说明满师的预言一一应验。

马处谦

此句是另一个故事的标题。

扶风马处谦病瞽,厥父俾其学易,以求衣食。

此句介绍了马处谦这个人,他患有眼疾,他的父亲让他学习易经,以谋求生计。

尝于安陆鬻筮自给。

此句说明马处谦曾经在安陆卖卜为生。

有一人谒筮,谓马生曰:子之筮未臻其妙。

此句说明有人向马处谦请教卜筮之术,告诉他他的卜筮水平还不够高。

我有秘法,子能从我学之乎?

此句说明这个人邀请马处谦学习他的秘法。

马生乃随往。

此句说明马处谦跟随这个人去了。

郡境有陶仙观,受星算之诀,凡一十七行。

此句说明马处谦在陶仙观学习了星算之术,共有十七种。

因请其爵里。

此句说明马处谦询问这个人的籍贯。

乃云:胡其姓而恬其名。

此句说明这个人告诉马处谦,他的姓氏是胡,名字很淡泊。

诫之曰:子有官禄,终至五十二岁。

此句说明这个人告诫马处谦,他将来会有官职,寿命将到五十二岁。

幸勿道我行止于王侯之门。

此句说明这个人叮嘱马处谦不要泄露他的行踪。

马生得诀,言事甚验。

此句说明马处谦学习了这个人传授的秘法,他的预言都非常准确。

赵匡明弃荆入蜀,因随至成都。

此句说明赵匡明离开了荆州,前往蜀地,马处谦也跟随他去了成都。

王先主尝令杜光庭先生,密问享寿几何。

此句说明王先主曾经让杜光庭先生秘密询问马处谦的寿命。

对曰:主上受元阳之气。

此句说明马处谦回答说,王先主受到了元阳之气的庇佑。

四斤八两。

此句说明马处谦说王先主的寿命是四斤八两,即七十二两。

果七十二而崩。

此句说明王先主确实在七十二岁时去世。

四斤八两,即七十二两也。

此句是对前文的解释,说明四斤八两就是七十二两。

马生官至中郎金紫,亦五十二而殒。

此句说明马处谦最终官至中郎金紫,寿命也是五十二岁。

(出《北梦琐言》)。

此句说明上述故事出自《北梦琐言》。

袁弘御

此句是另一个故事的标题。

后唐袁弘御为云中从事,尤精算术。

此句介绍了袁弘御这个人,他是后唐时期云中从事,尤其擅长算术。

同府令算庭下桐树叶数。

此句说明同府令让袁弘御计算庭院里桐树叶的数量。

即自起量树,去地七尺,围之。

此句说明袁弘御亲自测量树木,距离地面七尺,围了一圈。

取围径之数布算。

此句说明袁弘御根据树木的周长进行计算。

良久曰:若干叶。

此句说明袁弘御经过一番计算,得出了桐树叶的数量。

众不能覆。

此句说明大家无法证实袁弘御的计算结果。

命撼去二十二叶,复使算。

此句说明同府令让袁弘御去掉二十二片叶子,再次进行计算。

曰:已少向者二十一叶矣。

此句说明袁弘御计算后,说已经少去了二十一片叶子。

审视之,两叶差小,止当一叶耳。

此句说明袁弘御仔细检查后,发现有两片叶子比较小,只能算作一片。

节度使张敬达有二玉碗,弘御量其广深,算之曰:此碗明年五月十六日巳时当破。

此句说明袁弘御计算了张敬达的两个玉碗的寿命,预言它们将在明年五月十六日巳时破碎。

敬达闻之曰:吾敬藏之,能破否?

此句说明张敬达听后,表示自己会将玉碗好好保管,看看是否能够避免破碎。

即命贮大笼,籍以衣絮,鏁之库中。

此句说明张敬达命令将玉碗放在大笼子里,用衣服和棉花填充,然后锁在仓库中。

至期,库屋梁折,正压其笼,二碗俱碎。

此句说明到了预言的时间,仓库的梁断裂,正好压在玉碗的笼子上,导致两个玉碗都碎了。

太仆少卿薛文美同府亲见。

此句说明太仆少卿薛文美亲眼目睹了这一事件。

(出《稽神录》)。

此句说明上述故事出自《稽神录》。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一十五-算术》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97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