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十五-神仙二十五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十五-神仙二十五-原文

采药民元柳二公

采药民

唐高宗显庆中,有蜀郡青城民,不得姓名。

尝采药于青城山下,遇一大薯药,劚之深数丈,其根渐大如瓮。

此人劚之不已,渐深五六丈,而地陷不止,至十丈余。

此人堕中,无由而出。

仰视穴口,大如星焉。

分必死矣。

忽旁见一穴,既入,稍大,渐渐匍匐,可数十步,前视,如有明状。

寻之而行,一里余,此穴渐高。

绕穴行可一里许,乃出一洞口。

洞上有水,阔数十步。

岸上见有数十人家村落,桑柘花物草木,如二三月中。

有人,男女衣服,不似今人。

耕夫钓童,往往相遇。

一人惊问得来之由,遂告所以。

乃将小舠子渡之。

民告之曰:‘不食已经三日矣。’

遂食以胡麻饭柏子汤诸菹。

止可数日,此民觉身渐轻。

问其主人,此是何所,兼求还蜀之路。

其人相与笑曰:‘汝世人,不知此仙镜。汝得至此,当是合有仙分。可且留此,吾当引汝谒玉皇。’

又其中相呼云:‘明日上已也,可往朝谒。’

遂将此人往。

其民或乘云气,或驾龙鹤。

此人亦在云中徒步。

须臾,至一城,皆金玉为饰。

其中宫阙,皆是金宝。

诸人皆以次入谒。

独留此人于宫门外。

门侧有一大牛,赤色,形状甚异,闭目吐涎沫。

主人令此民礼拜其牛,求乞仙道。

如牛吐宝物,即便吞之。

此民如言拜乞。

少顷,此牛吐一赤珠,大逾径寸。

民方欲捧接,忽有一赤衣童子拾之而去。

民再求,得青珠,又为青衣童子所取。

又有黄者白者,皆有童子夺之。

民遂急以手捧牛口,须臾得黑珠,遽自吞之。

黑衣童子至,无所见而空去。

主人遂引谒玉皇。

玉皇居殿,如王者之像,侍者七人,冠剑列左右,玉女数百,侍卫殿庭。

奇异花果,馨香非世所有。

玉皇遂问民。

具以实对,而民贪顾左右玉女。

玉皇曰:‘汝既悦此侍卫之美乎。’

民俯伏请罪。

玉皇曰:‘汝但勤心妙道,自有此等;但汝修行未到,须有功用,不可轻致。’

敕左右,以玉盘盛仙果,其果绀赤,绝大如拳,状若世之林檎而芳香无比,以示民曰:‘恣汝以手捧之(自其果绀赤起,至恣汝以手捧之止。原作示民曰:“恣汝以手拱之,所得之数也。其果绀赤,绝大如拳,状若世之林檎而芳香无比,自手拱之。今据明抄本改),所得之数,即侍女之数也。自度尽拱可得十余。遂以手捧之,唯得三枚而已。’

玉皇曰:‘此汝分也。’

初至未有位次。

且令前主人领往彼处。

敕令三女充侍,别给一屋居之。

令诸道侣,导以修行。

此人遂却至前处,诸道流传授真经,服药用气,洗涤尘念。

而三侍女亦授以道术。

后数朝谒,每见玉皇,必勉甚至意。

其地草木,常如三月中,无荣落寒暑之变。

度如人间,可一岁余。

民自谓仙道已成,忽中夜而叹。

左右问。

曰:‘吾今虽得道,本偶来此耳。来时妻产一女,才经数日,家贫,不知复如何,思往一省之。’

玉女曰:‘君离世已久,妻子等已当亡,岂可复寻。盖为尘念未祛,至此误想。’

民曰:‘今可一岁矣,妻亦当无恙,要明其事耳。’

玉女遂以告诸邻。

诸邻共嗟叹之。

复白玉皇。

玉皇命遣归。

诸仙等于水上作歌乐饮馔以送之。

其三玉女又与之别,各遗以黄金一铤,曰:‘恐至人世,归求无得,以此为费耳。’

中女曰:‘君至彼,倘无所见,思归,吾有药在金铤中,取而吞之,可以归矣。’

小女谓曰:‘恐君为尘念侵,不复有仙,金中有药,恐有(明抄本有作不)固耳。吾知君家已无处寻,唯舍东一擣练石尚在,吾已将药置石下。如金中无,但取此服可矣。’

言讫,见一群鸿鹄,天际飞过。

众谓民曰:‘汝见此否,但从之而去。’

众捧民举之,民亦腾身而上,便至鹄群,鹄亦不相惊扰,与飞空。

回顾,犹见岸上人挥手相送,可百来人。

乃至一城中,人物甚众。

问其地,乃临海县也,去蜀已甚远矣。

遂鬻其金资粮,经岁乃至蜀。

时开元末年,问其家,无人知者。

有一人年九十余,云:‘吾祖父往年因采药,不知所之,至今九十年矣。’

乃民之孙也,相持而泣,云:‘姑叔父皆已亡矣,时所生女适人身死,其孙已年五十余矣。’

相寻故居,皆为瓦砾荒榛,唯故砧尚在。

民乃毁金求药,将吞之,忽失药所在。

遂举石,得一玉合,有金丹在焉。

即吞之,而心中明了,却记去路。

此民虽仙洞得道,而本庸人,都不能详问其事。

时罗天师在蜀,见民说其去处。

乃云:‘是第五洞宝仙九室之天。玉皇即天皇也。大牛乃驮龙也。所吐珠,赤者吞之,寿与天地齐;青者五万岁;黄者三万岁;白者一万岁;黑者五千岁;此民吞黑者,虽不能学道,但于人世上亦得五千岁耳。玉皇前立七人,北斗七星也。’

民得药,服却入山,不知所之,盖去归洞天矣。(出《原仙记》,明抄本作出《原化记》)

元柳二公

元和初,有元彻、柳实者,居于衡山。

二公俱有从父为官浙右。

李庶人连累,各窜于欢、爱州。

二公共结行李而往省焉。

至于廉州合浦县,登舟而欲越海,将抵交趾,舣舟于合浦岸。

夜有村人飨神,箫鼓喧哗。

舟人与二公仆吏齐往看焉。

夜将午,俄飓风歘起,断缆漂舟,入于大海,莫知所适。

罥长鲸之鬐,抢巨鳌之背,浪浮雪峤,日涌火轮。

触蛟室而梭停,撞蜃楼而瓦解。

摆簸数四,几欲倾沉,然后抵孤岛而风止。

二公愁闷而陟焉,见天王尊像,莹然于岭所,有金炉香烬,而别无一物。

二公周览之次,忽睹海面上有巨兽,出首四顾,若有察听,牙森剑戟,目闪电光,良久而没。

逡巡,复有紫云自海面涌出,漫衍数百步,中有五色大芙蓉,高百余丈,叶叶而绽,内有帐幄,若绣绮错杂,耀夺人眼。

又见虹桥忽展,直抵于岛上。

俄有双鬟侍女,捧玉合,持金炉,自莲叶而来天尊所,易其残烬,炷以异香。

二公见之,前告叩头,辞理哀酸,求返人世。

双鬟不答。

二公请益良久。

女曰:‘子是何人,而遽至此。’

二公具以实白之。

女曰:‘少顷有玉虚尊师当降此岛,与南溟夫人会约。子但坚请之,将有所遂。’

言讫,有道士乘白鹿,驭彩霞,直降于岛上。

二公并拜而泣告。

尊师悯之曰:‘子可随此女而谒南溟夫人,当有归期,可无碍矣。’

尊师语双鬟曰:‘余暂修真毕,当诣彼。’

二子受教,至帐前行拜谒之礼。

见一女未笄,衣五色文彩,皓玉凝肌,红流腻艳,神澄沆瀣,气肃沧溟。

二子告以姓字。

夫人哂之曰:‘昔时天台有刘晨,今有柳实;昔有阮肇,今有元彻;昔时有刘阮,今有元柳:莫非天也。’

设二榻而坐。

俄顷尊师至,夫人迎拜,遂还坐。

有仙娥数辈,奏笙簧箫笛。

旁列鸾凤之歌舞,雅合节奏。

二子恍惚。

若梦于钧天,即人世罕闻见矣。

遂命飞觞。

忽有玄鹤,衔彩牋自空而至曰:‘安期生知尊师赴南溟会,暂请枉驾。’

尊师读之,谓玄鹤曰:‘寻当至彼。’

尊师语夫人曰:‘与安期生间阔千年,不值南游,无因访话。’

夫人遂促侍女进馔,玉器光洁。

夫人对食,而二子不得饷。

尊师曰:‘二子虽未合饷,然为求人间之食而饷之。’

夫人曰:‘然!’

即别进馔,乃人间味也。

尊师食毕,怀中出丹箓一卷而授夫人。

夫人拜而受之,遂告去。

回顾二子曰:‘子有道骨,归乃不难;然邂逅相遇,合有灵药相贶。子但宿分自有师,吾不当为子师耳。’

二子拜。

尊师遂去。

俄海上有武夫,长数丈,衣金甲,仗剑而进曰:‘奉使天真清道(道原作进,据陈校本改)不谨,法当显戮,今已行刑。’

遂趋而没。

夫人命侍女紫衣凤冠者曰:‘可送客去。而所乘者何?’

侍女曰:‘有百花桥可驭二子。’

二子感谢拜别。

夫人赠以玉壶一枚,高尺余。

夫人命笔题玉壶诗赠曰:‘来从一叶舟中来,去向百花桥上去。若到人间扣玉壶。鸳鸯自解分明语。’

俄有桥长数百步,栏槛之上,皆有异花。

二子于花间潜窥,见千龙万蛇,遽相交绕为桥之柱。

又见昔海上兽,已身首异处,浮于波上。

二子因诘使者。

使者曰:‘此兽为不知二君故也。’

使者曰:‘我不当为使而送子,盖有深意欲奉托,强为此行。’

遂襟带间解一琥珀合子,中有物隐隐若蜘蛛形状,谓二子曰:‘吾辈水仙也。水仙阴也,而无男子。吾昔遇番禺少年,情之至而有子,未三岁,合弃之。夫人命与南岳神为子,其来久矣。闻南岳回雁峰使者,有事于水府。返日,凭寄吾子所弄玉环往,而使者隐之,吾颇为恨。望二君子为持此合子至回雁峰下,访使者庙而投之,当有异变。倘得玉环,为送吾子。吾子亦自当有报效耳。慎勿启之。’

二子受之,谓使者曰:‘夫人诗云:‘若到人间扣玉壶,鸳鸯自解分明语。’何也?’

曰:‘子归有事,但扣玉壶,当有鸳鸯应之,事无不从矣。’

又曰:‘玉虚尊师云,吾辈自有师,师复是谁?’

曰:‘南岳太极先生耳。当自遇之。’

遂与使者告别。

桥之尽所,即昔日合浦之维舟处,回视已无桥矣。

二子询之,时已一十二年。

欢、爱二州亲属,已殒谢矣。

问道将归衡山,中途因馁而扣壶,遂有鸳鸯语曰:‘若欲饮食,前行自遇耳。’

俄而道左有盘馔丰备,二子食之。

而数日不思他味。

寻即达家。

昔日童稚,已弱冠矣。

然二子妻各谢世已三昼。

家人辈悲喜不胜,曰:‘人云郎君亡没大海,服阕已九秋矣。’

二子厌人世,体以清虚,睹妻子丧,不甚悲感,遂相与直抵回雁峰,访使者庙,以合子投之。

倏有黑龙长数丈,激风喷电,折树揭屋,霹雳一声而庙立碎。

二子战栗,不敢熟视。

空中乃有掷玉环者。

二子取之而送南岳庙。

及归,有黄衣少年,持二金合子,各到二子家曰:‘郎君令持此药,曰还魂膏,而报二君子。家有毙者,虽一甲子,犹能涂顶而活。’

受之而使者不见。

二子遂以活妻室,后共寻云水,访太极先生,而曾无影响,闷却归。

因大雪,见大(老)叟负樵而鬻,二子哀其衰迈,饮之以酒,睹樵担上有太极字,遂礼之为师,以玉壶告之。

叟曰:‘吾贮玉液者,亡来数十甲子。甚喜再见。’

二子因随诣祝融峰,自此而得道,不重见耳。

(出《续仙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十五-神仙二十五-译文

有一个采药的百姓,名叫元柳二公。

唐朝高宗显庆年间,有个蜀郡青城山下的百姓,不知道他的名字。他曾经在青城山下采药,遇到了一大块薯药,挖了数丈深,根部渐渐变大,就像水缸一样。

这个人不停地挖,越来越深,大约五六丈深,地面开始陷落,最终陷落了十丈多。

这个人掉进了坑里,无法出来。他抬头看坑口,小得就像星星。

他觉得自己必死无疑。突然,他旁边发现了一个洞口,进去后,洞口渐渐变大,他爬行了几十步,前方看起来有光亮。

他跟着光线走,走了一里多路,这个洞渐渐升高。绕着洞走了一里多,终于从洞口出来。

洞口上方有水,宽度有几十步。岸上看到有几十户人家和村落,桑树、柘树、花朵和草木,就像二三月份的样子。

这里有人,男女穿着衣服,不像现代人。耕夫和钓鱼的孩子,经常相遇。

有一个人惊讶地问他怎么来的,他就告诉了原因。然后有人用小船送他。

这个百姓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于是给他吃胡麻饭和柏子汤等食物。

在这里住了几天,这个百姓觉得身体渐渐轻盈。

他问主人这是哪里,也询问回蜀的路。那些人笑着说他是个凡人,不知道这是仙界。他能够来到这里,说明他有仙缘。他们让他留下,说他要带他去见玉皇。

他们中有人互相称呼说:‘明天是上巳节,可以去朝拜。’于是他们带这个人去。

这些人有的乘云气,有的骑龙鹤。这个人也在云中步行。

不久,他们到了一座城市,全是用金玉装饰的。里面的宫殿,都是用金宝装饰的。所有人都依次进入朝拜。只有这个百姓被留在宫门外。

宫门旁边有一头大牛,红色,形状非常奇特,闭着眼睛吐唾沫。

主人让他向这头牛礼拜,请求得到仙道。如果牛吐出宝物,他就吞下去。

这个百姓按照吩咐礼拜和请求。不久,这头牛吐出一颗红色的珠子,比大拇指还大。

这个百姓正要接住,突然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小童子把它拿走了。

这个百姓再次请求,得到了一颗青色的珠子,又被一个穿青衣服的小童子拿走了。

还有黄色的和白色的珠子,都被小童子夺走了。

这个百姓急忙用手捧住牛的嘴,一会儿得到了一颗黑色的珠子,立刻吞了下去。

一个穿黑衣服的小童子来了,什么都没看到就空手而去了。

主人就带他去见玉皇。

玉皇坐在殿中,就像王者一样,有七个侍者,戴着冠子和剑,站在左右,有几百个玉女,在殿庭中侍卫。

有奇异的花果,香气非世间所有。

玉皇就问他。他如实回答,但是这个百姓却贪恋左右的美女。

玉皇说:‘你既然喜欢这些侍卫的美貌,那么你就专心修行吧,自然会得到这些;只是你的修行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需要有一定的功德,不能轻易得到。’

玉皇命令左右,用玉盘装上仙果,这些果子的颜色是深红色,非常大,就像拳头一样,形状像世间的林檎,香气无比。

玉皇对他说:‘你尽管用手捧它(从‘其果绀赤’到‘恣汝以手捧之’。原文作‘示民曰:“恣汝以手拱之,所得之数也。其果绀赤,绝大如拳,状若世之林檎而芳香无比,自手拱之。’现在根据明抄本修改),你捧到的数量,就是侍女的数量。你自己估算,全部捧完可以得到十多个。但你只捧到了三枚。

玉皇说:‘这是你的份。’刚来的时候没有位次。先让他跟随前面的主人去那个地方。命令三个女子做他的侍女,另外给他一间房子住。让其他道友引导他修行。

这个人于是回到了前面那个地方,其他道友传授给他真正的经文,教他服药和呼吸之气,洗涤尘世的杂念。

那三个侍女也教给他道术。后来多次朝拜,每次见到玉皇,玉皇都对他勉励有加。

那个地方草木,总是像三月份一样,没有春夏秋冬的变化。在这里,就像人间过了一年多。

这个百姓自认为已经得道,突然半夜叹息起来。

左右的人问他。他说:‘我现在虽然得道了,但本来只是偶然来到这里。来的时候,我的妻子生了一个女儿,才过了几天,家里很穷,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我想去看看。’

玉女说:‘你离开尘世已经很久了,你的妻子和孩子都已经去世了,你怎么还能去找他们。是因为你还有尘世的杂念,才到了这里误想。’

这个百姓说:‘现在已经过去一年了,妻子也应该没事了,我想弄清楚这件事。’

玉女于是把这件事告诉了邻居。邻居们都感叹不已。

他们又告诉了玉皇。玉皇命令派人送他回去。

众仙在水上唱歌、饮酒、进食来送他。那三个玉女又和他告别,各自送给他一块黄金,说:‘恐怕你回到人世,找不到要找的人,这个黄金可以作为费用。’

中女说:‘你到了那里,如果什么都没看到,想回家,我这里有一颗药在黄金里,你取出来吞下去,就可以回去了。’

小女说:‘恐怕你被尘世的杂念侵扰,不再有仙气,黄金里有药,恐怕不牢固。我知道你家已经找不到人了,只有你家东边的一块磨刀石还在,我已经把药放在石头下面。如果黄金里没有,你就取这块石头下的药服下就可以。’

说完,他们看到一群天鹅在天边飞过。

大家告诉这个百姓:‘你看到了吗?就跟着它们去吧。’大家托起这个百姓,他也飞了起来,很快就到了天鹅群中,天鹅们也没有惊扰他,和他一起飞翔。

他回头看,还能看到岸上的人挥手送行,大约有一百来人。

他到了一个城市,人很多。

他问这是哪里,说是临海县,离蜀地已经很远了。

他就卖掉黄金买粮食,过了一年多才回到蜀地。

那时是开元末年,他问他的家,没有人知道。

有一个人年过九十,说:‘我祖父以前因为采药,不知道去了哪里,到现在已经九十年了。’

这个人是他的孙子,他们相拥而泣,说:‘叔叔和父亲都已经去世了,当时生的女儿嫁为人妇后去世了,她的孙子已经五十多岁了。’

他们寻找故居,都已经变成瓦砾和荒草,只有旧的磨刀石还在。

这个百姓于是毁掉黄金寻找药,想吞下去,突然找不到药了。

他挖开石头,得到一个玉盒,里面有金丹。

他吞下去,心里就变得清醒,回忆起回去的路。

这个百姓虽然从仙洞中得道,但他本来是个普通人,不能详细询问他的经历。

当时罗天师在蜀地,他见到这个百姓,就问他去了哪里。

罗天师说:‘那是第五洞宝仙九室的天。玉皇就是天皇。那头大牛是龙。它吐出的珠子,红色的吞下去,寿命和天地一样长;青色的活五万年;黄色的活三万年;白色的活一万年;黑色的活五千年;这个百姓吞了黑色的,虽然不能学道,但在人世间也能活五千年。玉皇前面站着的七个人,是北斗七星。’

这个百姓得到了药,吞下去后回到山里,不知道去了哪里,大概已经回到了洞天。

(出自《原仙记》,明抄本作《原化记》)

元和初年,有名叫元彻和柳实的人,住在衡山。他们两位的父亲都在浙右地区做官。因为李庶人的牵连,他们各自被流放到欢州和爱州。两位便一起收拾行李前往探望。

到了廉州合浦县,他们登上船准备渡海,目标是交趾,船停泊在合浦岸边。夜晚,村里的人祭祀神灵,箫鼓声喧闹。船夫和两位官员一起去看热闹。

夜将午时,突然刮起飓风,扯断了缆绳,船被吹进了大海,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船被巨鲸的鳍缠住,撞上了巨大的海龟背,波浪如雪峰,太阳像是火轮般升起。

船触碰到蛟龙的巢穴,梭子停止了转动,撞击到海市蜃楼的瓦解。颠簸了多次,几乎要沉没,最后才抵达一个孤岛,风才停了下来。

两位官员感到愁闷,登上岛屿,看到天王的尊像,在山岭上闪闪发光,有金炉香烬,但别无他物。两位官员环顾四周,忽然看到海面上有巨大的生物,露出头来四处张望,好像在倾听,牙齿如剑戟般锋利,眼睛像闪电一样明亮,过了一会儿又消失了。

不久,又有紫云从海面涌出,蔓延数百步,中间有一朵五色大莲花,高约百余丈,一片片地绽放,里面有一个帐篷,像是绣花一样错落有致,光彩夺目。

又看到一座彩虹桥突然展开,直通到岛上。不久,有两个双鬟的侍女,手持玉盒和金炉,从莲叶上来到天尊那里,换掉了残烬,点上异香。

两位官员见到这一幕,上前跪拜,诉说自己的哀求,希望返回人间。双鬟没有回答。两位官员询问了很久。

女侍说:“你们是谁,怎么会突然来到这里?”两位官员如实告诉了她。女侍说:“不久后,玉虚尊师会来到这个岛上,与南溟夫人会面。你们只要坚持请求,就会有结果。”

话音刚落,就有道士骑着白鹿,驾着彩霞,直接降落到岛上。两位官员跪拜并哭泣着告诉了尊师。尊师同情地说:“你们可以跟随这位女侍去见南溟夫人,会有归期,不会有阻碍。”

尊师对双鬟说:“我暂时修炼完毕,就去那里。”两位官员接受教诲,来到帐篷前行拜见之礼。见到一位未成年的女子,穿着五彩斑斓的衣服,肌肤如玉,红润艳丽,神态宁静,气息肃穆。

两位官员告诉她自己的姓名。夫人笑着说:“以前天台山有刘晨,现在有柳实;以前有阮肇,现在有元彻;以前有刘阮,现在有元柳:莫非都是天意。设两张床让他们坐下。

不久,尊师到了,夫人迎接并跪拜,然后又坐下。有几位仙女演奏笙箫笛子。旁边有鸾凤起舞,节奏和谐。两位官员如梦如幻,仿佛置身于天界,这在人世间是很少见的。

于是,夫人让他们举杯畅饮。突然,一只玄鹤口衔着彩色的信笺从空中飞来,说:“安期生知道尊师要来南溟会,特地请他屈尊前来。”尊师读完信,对玄鹤说:“我马上就会到那里。”

尊师对夫人说:“我和安期生已经有千年未见,不值得南游,没有机会见面。”夫人于是催促侍女上菜,玉器光洁。夫人对食,两位官员却不能吃。

尊师说:“两位虽然不能一起吃饭,但为了寻求人间的食物,我还是让他们吃吧。”夫人说:“是的!”于是又上了菜,是人间美食。

尊师吃完后,从怀中拿出一卷丹箓交给夫人。夫人跪拜接受,然后告辞。回头对两位官员说:“你们有修道之骨,回去后不难成功;但偶然相遇,合该有灵药相赠。你们自有师傅,我不应该成为你们的师傅。”

两位官员跪拜。尊师就离开了。不久,海面上出现了一位身穿金甲的武夫,身高数丈,手持剑进入,说:“奉天命清道不严,依法应当处死,现在已经执行了。”说完就消失了。

夫人命令穿紫衣戴凤冠的侍女说:“可以送客离开了。你们怎么来的?”侍女说:“有百花桥可以载他们过去。”两位官员感谢并跪拜告别。夫人赠给他们一个玉壶,高约一尺。

夫人命人题诗在玉壶上赠予他们,诗曰:‘来从一叶舟中来,去向百花桥上去。若到人间扣玉壶,鸳鸯自解分明语。’

不久,出现了一座数百步长的桥,栏杆上都是奇异的花朵。两位官员在花丛中偷偷观察,看到千龙万蛇,突然相互缠绕,成为桥的柱子。

又看到了以前海上的怪兽,已经身首异处,漂浮在波浪上。两位官员因此询问使者。使者说:‘这怪兽是因为不知道二位君子的原因。’使者说:‘我不应该作为使者送你们,但有一件深意要托付,勉强来了一趟。’

于是从衣带间解下一个琥珀盒子,里面有一物隐约像蜘蛛形状,对两位官员说:‘我们都是水仙,阴间没有男子。我以前遇到一个番禺的少年,情感至深,生了一个孩子,不到三岁就抛弃了。

夫人命令我带着孩子给南岳神做儿子,这已经很久了。听说南岳回雁峰的使者有事于水府。我回来后,想托付我的孩子,但使者却把玉环藏了起来,我非常遗憾。希望二位君子能带着这个盒子到回雁峰下,找到使者庙,把盒子投进去,会有变化。如果得到玉环,就送给我孩子。我的孩子也会有所回报的。千万不要打开它。’

两位官员接受了盒子,问使者:‘夫人诗中说“若到人间扣玉壶,鸳鸯自解分明语”,是什么意思?”使者说:‘你们回去后有事,只要敲玉壶,就会有鸳鸯回应,事情都会顺利。’

又说:‘玉虚尊师说,我们有自己的师傅,师傅又是谁?”使者说:‘南岳太极先生。’当你们自己遇到他时就会知道。

于是与使者告别。桥的尽头就是以前在合浦停船的地方,回头看已经没有桥了。两位官员询问,这时已经过去了十二年。欢州和爱州的亲属都已经去世。

两位官员问道将回衡山,中途因为饥饿而敲玉壶,突然有鸳鸯的声音说:“如果想要食物,往前走自然会遇到。”不久,道路旁边出现了丰盛的酒菜,两位官员吃了。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不再想吃其他东西。不久就回到了家。以前的小孩已经成年。然而,两位官员的妻子都已经去世三天。

家人悲喜交加,说:“人们都说两位公子在大海中丧生,服丧已经九个月了。”两位官员对人间的生活感到厌倦,身体清瘦,看到妻子去世,并不十分悲伤,于是他们一起直接前往回雁峰,寻找使者庙,把盒子投了进去。

突然,一条长数丈的黑龙,带着狂风和闪电,折断树木,掀翻房屋,一声霹雳,使者庙瞬间破碎。两位官员战栗,不敢仔细看。

空中有人抛下玉环。两位官员取了玉环送到南岳庙。回来后,有一个穿黄衣的少年,拿着两个金盒子,分别送到两位官员家中,说:“公子让我带来这些药,说是还魂膏,用来报答二位君子。

家里有人去世,即使已经过去六十年,只要抹上这个药,就能救活。”两位官员接受了药,使者却不见了。两位官员用这些药救活了妻子,后来一起寻找云水,寻找太极先生,但一直没有找到,闷闷不乐地回来了。

因为大雪,他们看到一个老叟背着柴火在卖,两位官员同情他的衰老,给他酒喝,看到柴火担子上写着太极两个字,于是拜他为师,并告诉他玉壶的事情。

老叟说:“我储存玉液已经几十年了,很高兴再次见到你们。”两位官员于是跟随老叟来到祝融峰,从此得道,再也没有见过他们。(出自《续仙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十五-神仙二十五-注解

蜀郡:指古代的蜀郡,即今天的四川省一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地区。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历史悠久,风景秀丽。

薯药:一种药材,古代常用于药用。

瓮:古代的一种大口容器,用来盛水或粮食。

地陷:指地面突然下陷,造成洞穴或坑洞。

胡麻饭柏子汤:古代的一种食物或药物,胡麻即芝麻,柏子是柏树的种子。

仙镜: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仙境,比喻美好的地方。

玉皇:道教中的最高神祇,相当于天帝。

金玉为饰:用金玉等贵重材料装饰。

金宝:金子和宝石,代表财富和尊贵。

胡麻:芝麻,一种油料作物和药用植物。

柏子:柏树的种子,可入药。

菹:古代的一种腌菜或酱菜。

仙道:指追求成仙得道的道路。

玉女:道教中指仙女,也指美貌的女子。

林檎:一种水果,类似苹果。

绀赤:深红色。

拱:两手合掌,表示敬礼。

鸿鹄:大雁,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

临海县:古代的一个县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

罗天师:指古代著名的道士罗公远。

宝仙九室:道教传说中的仙境之一。

天皇: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天神,也指皇帝。

驮龙:一种能够载人的龙。

北斗七星:北斗七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一种星宿,常用来指代方向或时间。

元和初:元和是唐朝的一个年号,元和初指的是唐朝宪宗元和年间的初期,大约在公元806年左右。

元彻、柳实:这里指的是两个人名,元彻和柳实,是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

衡山:衡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山脉。

浙右:指浙江省的西部地区。

李庶人:庶人是指没有官职的平民,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平民或低级官员。

窜于欢、爱州:窜是指被贬谪,欢州和爱州是地名,这里指元彻和柳实被贬谪到这两个地方。

飨神:飨神是指祭祀神灵,飨是祭拜的意思。

合浦县:合浦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县,故事中提到的地方。

交趾:交趾是古代对越南地区的称呼。

飓风:飓风是一种强烈的风暴,通常发生在热带海洋上。

鲸之鬐:鲸的鬐是指鲸鱼的鳍,这里比喻巨大的鲸鱼。

巨鳌:巨鳌是指巨大的海龟,这里比喻巨大的海龟。

雪峤:雪峤是指雪白的山峰,这里比喻山峰。

火轮:火轮是指火焰形成的圆盘,这里比喻火焰或烈火。

蛟室:蛟室是指蛟龙的巢穴,这里比喻蛟龙的居所。

蜃楼:蜃楼是指海市蜃楼,这里比喻虚幻的建筑。

天王尊像:天王尊像是指供奉的天王像,天王是佛教中的护法神。

金炉香烬:金炉香烬是指香炉中的香灰,这里比喻香炉。

玉虚尊师:玉虚尊师是指道教中的高人,玉虚是道教术语,指清静无尘之处。

南溟夫人:南溟夫人是道教中的一个神祇,南溟指南海。

安期生:安期生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以长寿著称。

玄鹤:玄鹤是一种白色的鹤,这里比喻高贵的使者。

丹箓:丹箓是道教中的一种符箓,用于祈求神灵保佑。

太极先生:太极先生是指南岳衡山的一位道教高人,太极是道家哲学中的基本概念,指宇宙的根本原理。

回雁峰:回雁峰是南岳衡山的一座山峰,也是道教的重要圣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十五-神仙二十五-评注

元和初,有元彻、柳实者,居于衡山。

此句开篇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元彻、柳实两位主人公的背景得以交代,衡山作为道教圣地,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二公俱有从父为官浙右。李庶人连累,各窜于欢、爱州。

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元彻、柳实因家族牵连而流离失所的遭遇,为后续的奇幻旅程埋下伏笔。

二公共结行李而往省焉。

此句描写了两位主人公共同踏上寻亲之路,体现了他们的友情和相互扶持。

至于廉州合浦县,登舟而欲越海,将抵交趾,舣舟于合浦岸。

此句展现了主人公们跨越地域的冒险,体现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夜有村人飨神,箫鼓喧哗。

此句通过村人祭祀的场景,为故事增添了神秘氛围,暗示着主人公们即将面临超自然力量的考验。

夜将午,俄飓风歘起,断缆漂舟,入于大海,莫知所适。

此句描绘了主人公们遭遇飓风的惊险场面,为后续的奇幻经历埋下伏笔。

罥长鲸之鬐,抢巨鳌之背,浪浮雪峤,日涌火轮。

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主人公们在海上的奇幻经历,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触蛟室而梭停,撞蜃楼而瓦解。

此句通过蛟室、蜃楼等神秘场景,进一步渲染了主人公们所经历的奇幻世界。

摆簸数四,几欲倾沉,然后抵孤岛而风止。

此句描写了主人公们在海上的惊险历程,展现了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二公愁闷而陟焉,见天王尊像,莹然于岭所,有金炉香烬,而别无一物。

此句通过天王尊像的神秘景象,为故事增添了宗教色彩,暗示主人公们即将获得启示。

二公周览之次,忽睹海面上有巨兽,出首四顾,若有察听,牙森剑戟,目闪电光,良久而没。

此句通过巨兽的形象,展现了主人公们所面临的危险,为后续的冒险埋下伏笔。

逡巡,复有紫云自海面涌出,漫衍数百步,中有五色大芙蓉,高百余丈,叶叶而绽,内有帐幄,若绣绮错杂,耀夺人眼。

此句通过紫云、五色大芙蓉等奇幻景象,展现了主人公们所遇到的仙境,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又见虹桥忽展,直抵于岛上。

此句描绘了主人公们通过虹桥进入仙境,为故事增添了神秘氛围。

俄有双鬟侍女,捧玉合,持金炉,自莲叶而来天尊所,易其残烬,炷以异香。

此句通过双鬟侍女的形象,展现了主人公们所遇到的仙界生活,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二公见之,前告叩头,辞理哀酸,求返人世。

此句描绘了主人公们对回归人世的渴望,体现了他们对人世生活的眷恋。

双鬟不答。

此句展现了仙界与人间之间的隔阂,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二公请益良久。

此句体现了主人公们对仙界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

女曰:‘子是何人,而遽至此。’

此句通过仙女的提问,为故事增添了悬念,为后续的揭秘埋下伏笔。

二公具以实白之。

此句展现了主人公们的坦诚,为故事增添了可信度。

女曰:‘少顷有玉虚尊师当降此岛,与南溟夫人会约。子但坚请之,将有所遂。’

此句通过仙女的指引,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为后续的冒险埋下伏笔。

言讫,有道士乘白鹿,驭彩霞,直降于岛上。

此句描绘了玉虚尊师降临仙岛的神秘场景,为故事增添了神秘氛围。

二公并拜而泣告。

此句展现了主人公们对玉虚尊师的敬仰和信任,为故事增添了情感色彩。

尊师悯之曰:‘子可随此女而谒南溟夫人,当有归期,可无碍矣。’

此句通过玉虚尊师的话语,为故事增添了希望,为主人公们回归人世提供了可能。

尊师语双鬟曰:‘余暂修真毕,当诣彼。’

此句展现了玉虚尊师的修行境界,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二子受教,至帐前行拜谒之礼。

此句展现了主人公们对仙界礼仪的尊重,为故事增添了神秘氛围。

见一女未笄,衣五色文彩,皓玉凝肌,红流腻艳,神澄沆瀣,气肃沧溟。

此句通过南溟夫人的形象,展现了仙界女性的美丽和神秘,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二子告以姓字。

此句展现了主人公们的坦诚,为故事增添了可信度。

夫人哂之曰:‘昔时天台有刘晨,今有柳实;昔有阮肇,今有元彻;昔时有刘阮,今有元柳:莫非天也。’

此句通过南溟夫人的话语,暗示了主人公们与历史传说中的仙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设二榻而坐。

此句展现了仙界生活的和谐与美好,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俄顷尊师至,夫人迎拜,遂还坐。

此句描绘了玉虚尊师与南溟夫人的会面,为故事增添了神秘氛围。

有仙娥数辈,奏笙簧箫笛。

此句展现了仙界生活的音乐之美,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旁列鸾凤之歌舞,雅合节奏。

此句描绘了仙界生活的舞蹈之美,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二子恍惚。

此句展现了主人公们在仙界生活中的迷幻感受,为故事增添了神秘氛围。

若梦于钧天,即人世罕闻见矣。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的感受,展现了仙界生活的美好,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遂命飞觞。

此句展现了仙界生活的奢华与愉悦,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忽有玄鹤,衔彩牋自空而至曰:‘安期生知尊师赴南溟会,暂请枉驾。’

此句通过玄鹤的形象,展现了仙界生活的神秘与奇幻,为故事增添了神秘氛围。

尊师读之,谓玄鹤曰:‘寻当至彼。’

此句展现了玉虚尊师的修行境界,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尊师语夫人曰:‘与安期生间阔千年,不值南游,无因访话。’

此句通过玉虚尊师的话语,展现了仙界生活的悠久与神秘,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夫人遂促侍女进馔,玉器光洁。

此句展现了仙界生活的奢华与美好,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夫人对食,而二子不得饷。

此句展现了仙界与人间之间的隔阂,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尊师曰:‘二子虽未合饷,然为求人间之食而饷之。’

此句通过玉虚尊师的话语,展现了仙界对人间生活的关注,为故事增添了情感色彩。

夫人曰:‘然!’即别进馔,乃人间味也。

此句展现了仙界与人间之间的联系,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尊师食毕,怀中出丹箓一卷而授夫人。

此句展现了玉虚尊师的修行境界,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夫人拜而受之,遂告去。

此句展现了南溟夫人的谦逊与敬意,为故事增添了情感色彩。

回顾二子曰:‘子有道骨,归乃不难;然邂逅相遇,合有灵药相贶。子但宿分自有师,吾不当为子师耳。’

此句通过南溟夫人的话语,为故事增添了希望,为主人公们回归人世提供了可能。

二子拜。

此句展现了主人公们的敬仰和感激之情,为故事增添了情感色彩。

尊师遂去。

此句展现了玉虚尊师的修行境界,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俄海上有武夫,长数丈,衣金甲,仗剑而进曰:‘奉使天真清道不谨,法当显戮,今已行刑。’

此句通过武夫的形象,展现了仙界生活的法度与秩序,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遂趋而没。

此句展现了仙界生活的神秘与奇幻,为故事增添了神秘氛围。

夫人命侍女紫衣凤冠者曰:‘可送客去。而所乘者何?’

此句展现了仙界生活的礼仪与秩序,为故事增添了神秘氛围。

侍女曰:‘有百花桥可驭二子。’

此句通过百花桥的形象,展现了仙界生活的美好与神秘,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二子感谢拜别。

此句展现了主人公们的感激之情,为故事增添了情感色彩。

夫人赠以玉壶一枚,高尺余。

此句通过玉壶的赠送,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暗示主人公们即将面临新的考验。

夫人命笔题玉壶诗赠曰:‘来从一叶舟中来,去向百花桥上去。若到人间扣玉壶,鸳鸯自解分明语。’

此句通过玉壶诗的寓意,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暗示主人公们即将回归人世。

俄有桥长数百步,栏槛之上,皆有异花。

此句通过百花桥的形象,展现了仙界生活的美好与神秘,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二子于花间潜窥,见千龙万蛇,遽相交绕为桥之柱。

此句通过龙蛇的形象,展现了仙界生活的神秘与奇幻,为故事增添了神秘氛围。

又见昔海上兽,已身首异处,浮于波上。

此句通过海上兽的形象,展现了主人公们所经历的奇幻旅程,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二子因诘使者。

此句展现了主人公们的求知欲,为故事增添了悬念。

使者曰:‘此兽为不知二君故也。’

此句通过使者的回答,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为后续的揭秘埋下伏笔。

使者曰:‘我不当为使而送子,盖有深意欲奉托,强为此行。’

此句通过使者的自述,为故事增添了悬念,为后续的揭秘埋下伏笔。

遂襟带间解一琥珀合子,中有物隐隐若蜘蛛形状,谓二子曰:‘吾辈水仙也。水仙阴也,而无男子。吾昔遇番禺少年,情之至而有子,未三岁,合弃之。夫人命与南岳神为子,其来久矣。闻南岳回雁峰使者,有事于水府。返日,凭寄吾子所弄玉环往,而使者隐之,吾颇为恨。望二君子为持此合子至回雁峰下,访使者庙而投之,当有异变。倘得玉环,为送吾子。吾子亦自当有报效耳。慎勿启之。’

此句通过使者的自述,为故事增添了悬念,为后续的揭秘埋下伏笔。

二子受之,谓使者曰:‘夫人诗云:‘若到人间扣玉壶,鸳鸯自解分明语。’何也?’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的提问,为故事增添了悬念,为后续的揭秘埋下伏笔。

曰:‘子归有事,但扣玉壶,当有鸳鸯应之,事无不从矣。’

此句通过使者的回答,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为后续的揭秘埋下伏笔。

又曰:‘玉虚尊师云,吾辈自有师,师复是谁?’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的提问,为故事增添了悬念,为后续的揭秘埋下伏笔。

曰:‘南岳太极先生耳。当自遇之。’

此句通过使者的回答,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为后续的揭秘埋下伏笔。

遂与使者告别。

此句展现了主人公们的感激之情,为故事增添了情感色彩。

桥之尽所,即昔日合浦之维舟处,回视已无桥矣。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的回忆,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二子询之,时已一十二年。

此句通过时间的对比,展现了主人公们所经历的奇幻旅程,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欢、爱二州亲属,已殒谢矣。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的回忆,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问道将归衡山,中途因馁而扣壶,遂有鸳鸯语曰:‘若欲饮食,前行自遇耳。’

此句通过鸳鸯的形象,展现了主人公们所遇到的神奇事件,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俄而道左有盘馔丰备,二子食之。

此句展现了主人公们在仙界生活中的美好体验,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而数日不思他味。

此句展现了主人公们在仙界生活中的满足感,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寻即达家。

此句展现了主人公们回归人世的喜悦,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昔日童稚,已弱冠矣。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的成长,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然二子妻各谢世已三昼。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的家庭悲剧,为故事增添了悲剧色彩。

家人辈悲喜不胜,曰:‘人云郎君亡没大海,服阕已九秋矣。’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的家庭悲剧,为故事增添了悲剧色彩。

二子厌人世,体以清虚,睹妻子丧,不甚悲感,遂相与直抵回雁峰,访使者庙,以合子投之。

此句展现了主人公们的坚强与勇敢,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倏有黑龙长数丈,激风喷电,折树揭屋,霹雳一声而庙立碎。

此句通过黑龙的形象,展现了主人公们所遇到的奇幻场景,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二子战栗,不敢熟视。

此句展现了主人公们的恐惧,为故事增添了悬念。

空中乃有掷玉环者。

此句通过玉环的形象,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二子取之而送南岳庙。

此句展现了主人公们的勇敢与担当,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及归,有黄衣少年,持二金合子,各到二子家曰:‘郎君令持此药,曰还魂膏,而报二君子。家有毙者,虽一甲子,犹能涂顶而活。’

此句通过黄衣少年的形象,展现了主人公们所遇到的神奇事件,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受之而使者不见。

此句展现了主人公们的感激之情,为故事增添了情感色彩。

二子遂以活妻室,后共寻云水,访太极先生,而曾无影响,闷却归。

此句展现了主人公们的坚韧与执着,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因大雪,见大(老)叟负樵而鬻,二子哀其衰迈,饮之以酒,睹樵担上有太极字,遂礼之为师,以玉壶告之。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的经历,展现了他们对修行的追求,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叟曰:‘吾贮玉液者,亡来数十甲子。甚喜再见。’

此句通过老叟的话语,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为后续的揭秘埋下伏笔。

二子因随诣祝融峰,自此而得道,不重见耳。

此句展现了主人公们最终得道成仙,为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二十五-神仙二十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95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