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六十六-妖怪八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六十六-妖怪八-原文

杜元颖朱道士郑生赵士宗曹朗秄儿李约张缜马举韦琛张谋孙李黄宋洵张氏子僧十朋宜春人朱从本周本王宗信薛老峰欧阳璨

杜元颖

杜无颖镇蜀年,(年原作平。《说郛》卷七作初到蜀年。平当年字之讹。)资州方丈大石走行,盘礴数亩。新都县大道观老君旁泥人须生数寸,拔之,俄顷又出。都下诸处有栗树,树叶结实。食之,味如李。鹿头寺泉水涌出,及猫鼠相乳之妖。蛮欲围城,城西门水,有人见一龙与水牛斗,俄顷皆灭。又说,李树上皆得木瓜,而空中不实。(出《戎幕闲谈》)

朱道士

朱道士者,大和八年,常游庐山。憩于涧石,忽见蛇虵如堆缯锦,俄变为巨龟。访之山叟,云是玄武。朱道士又曾游青城山丈人观。至龙桥,见岩下有枯骨,背石平坐,接手膝上。鉤鏁,附苔络蔓,色白如雪。云,祖父已常见。(出《酉阳杂俎》)

郑生

俗传人之死,凡数日,当有禽自柩中而出者,曰杀。大和中,有郑生者,常于韅川,与郡官略于野。有网得一巨鸟,色苍,高五尺余。主将命解而视之,忽无所见。生惊,即访里中民,讯之,民有对者曰:里中有人死,且数日。卜人言,今日’杀’当去。其家伺而视之,有巨鸟色苍,自柩中出。君之所获,果是乎。天宝中,京兆尹崔光远因游略,常遇一妖鸟,事与此同也。(出《宣室志》)

赵士宗

会昌元年,戎州水涨,浮木塞江。刺史赵士宗召水军接木段。公署卑小地窄,不复用,因并修开元寺。后月余日,有夷人,逢一人,如猴,著故青衣,亦不辩何制。云:关将军遣来采木,被此州接去,不知为计,要须明年却来收。夷人说于州人。至二年七月,天欲曙,忽暴水至。州城临江枕山,每大水,犹去州五十余丈。其时水高百丈,漂二十余人。州基地有陷十丈外,大石如三间屋者,积堆于州基。水黑而腥,至晚方退。知州官虞藏玘及吏,才及船投岸。旬月后,州水方干。除大石外,更无一物。唯开元寺玄宗真容,去旧处十余步,卓立沙上。其他铁石,一无有者。(出《酉阳杂俎》)

曹朗

进士曹朗,文宗时任松江华亭令。秩将满,于吴郡置一宅。又买小青衣,名曰花红云。其价八万,貌甚美,其家皆怜之。至秋受代。令朗(明抄本无令字。朗下有乃字。)将其家人入吴郡宅。后逼冬至,朗缘新堂修理未毕,堂内西间,贮炭二百斤。东间窗下有一榻,新设茵席,其上有修车细芦席十领。东行,南厦。西廊之北一房,充库。一房即花红及乳母,一间充厨。至除前一日,朗姊妹乃亲,皆办奠祝之用。铛中及煎三升许油,旁堆炭火十余斤。妹作饼,家人并在左右,独花红不至。朗亲意其惰寝,遂召之至,又无所执作。朗怒,笞之,便云头痛。忽有大砖飞下,几中朗亲。俄又一大砖击油铛,于是惊散。厨中食器,乱在阶下。日已晚,俱入西舍,遂移入堂,并将小儿。及扃堂门,子母相依而坐,汗流如水,不谕其怪。朗取炭数斤燃火,俄又空中轰榻之声,火又空中上下。忽见东窗下床上,有一女子,可年十四五。作两髻,衣短黄襦裤,跪于床,似效人碾茶。朗走起擒之,绕屋不及。逡巡,匿芦席积中。朗又踏之,啾然有声,遂失所在。坐以至旦,鸡鸣,方敢开门。乳母花红熟寝于西室。朗召玉芝观顾道士作法。数日,有人长吁曰:吾是梁苑客枚皋。前因节日,求食于此。君家不知云何见捕。朗具茶酒。引之与坐。(坐原作求,据明抄本改。)皋谓朗(谓朗原作近文,据明抄本改。)曰:吾元和初,游上元瓦棺阁。第二层西隅壁上,题诗一首。朗苦请,皋曰:方心事无悰,幸相悉。他日到金陵,可自录之。足下之祟,非吾所为。其人不远,但问他人,当自知。朗遂白顾道士,舍之。里中有女巫朱二娘,又召令占。巫悉召家人出,唯花红头痛未起。巫强呼之出,责曰:何故如此?娘子不知,汝何不言。遂拽其臂,近肘有青脉寸余隆起。曰:贤圣宅于此。夫人何故惊之?花红拜,唯称不由己。朗惧,减价卖之。历二家,皆如此。遂放之。无所容身,常于诸寺纫针以食。后有包山道士申屠千龄过,说花红本是洞庭山人户,共买人家一女,令守洞庭山庙。后为洞庭观拓北境二百余步,其庙遂除。人户卖与曹时用,庙中山魅无所依,遂与其类巢于其臂。东吴人尽知其事。(出《乾鐉子》)

秄儿

彭城刘剌夫,会昌中,进士上第。大中年,授鄠县尉卒。妻王氏,归其家,居洛阳敦化里第,礼堂之后院。咸通丁亥岁,夜聚诸子侄藏钩,食煎饼。厨在西厢。小童秄儿,持器下食。时月晦云惨,指掌莫分。秄儿者,忽失声仆地而绝。秉炬视之,则体冷面黑,口鼻流血矣。擢发炙指,少顷而苏。复令数夫束薪火循廊之北。于仓后得所持器。仓西则大厕。厕上得一煎饼,溷中复有一饼焉。(出《三水小牍》)

李约

咸通丁亥岁,陇西李夷遇为邠州从事。

有仆曰李约,乃夷遇登第时所使也。

愿捷善行,故常令邮书入京。

其年秋七月,李约自京还邠,早行数坊,鼓始绝。

倦憩古槐下。

时月映林杪,余光尚明。

有一父皤然,伛而曳杖,亦来同止。

既坐而呻吟不绝。

良久谓约曰:老夫欲至咸阳,则蹒跚不能良行。

若有义心,能负我乎?

约怒不应,父请之不已。

约乃谓曰:可登背。

父欣然而登。

约知其鬼怪也,阴以所得(明抄本得作持。)哥舒棒,自后束之而趋。

时及开远门,东方明矣。

父数请下,约谓曰:何相侮而见登?何相惮而欲舍?束之愈急。

父言语无次,求哀请命。

约不答。

忽觉背轻,有物坠地。

视之,乃败柩板也,父已化去。

掷于里垣下,后亦无咎。

(出《三水小牍》)

张缜

处士张缜,多能善琴。

其妻早亡于江陵,纳妾甚丽。

未旬日,主庖小青衣于灶下得一铜人,长可一寸,色如火。

须臾渐大,长丈余,形状极异。

走入缜室,取其妾食之,毛发皆尽。

食讫渐小,复如旧形,入灶下而失。

(出《闻奇录》)

马 举

马举,常为山南步奏官。

间道入蜀,时兵后僻路,绝无人烟。

夜至一馆,闻东廊下有人语声,因往告之。

有应者云:中堂有床,自往宿去。

举至中堂,唯有土榻。

求火,答云,无火。

求席,隔屋掷出一席,可重十余斤。

举亦壮士,殊不介意。

中夜,有一物如猴,升榻而来。

举以铁椎急击之,叫呼而走。

及明告别,其人怒去。

更云:夜来见伊独处,令儿子往伴,打得几死。

举推其门,不可开。

自隙窥之,积壤而已。

举后为太原大将,官至淮南节度使。

(出《稽神录》)

韦琛

昭义从事韦琛,幼年时,尚在学院。

冬节夜,捧书以归。

及寝堂,绝无人,独厨中有篝火烹油之所。

因窥之,则铛长数尺,久而复低,如是者三四。

琛大恐,奔出于门,方见其家。

悉于外寝,营享奠之所矣。

琛神色惨栗,且告之故。

家人咸叱之,以为稚子妄语也。

俄顷,厨中有主庖青衣,就铛作食。

仍映小儿于怀抱间。

儿踊身索哺,因误坠铛中。

沸油涌溢,青衣大叫。

火已及屋,长幼奔救。

或沃以水,焰则转炽,盖膏水相激也。

乃杂掷瓮盎茵毯之类,久之方灭。

火灭,儿已焦矣。

阖室惊怖,为之罢节。

青衣亦以此发悸而死。

(出《唐阙史》)

张谋孙

广州副使张谋孙,虽出于阘葺,有口辩,善心计,累为王府参佐。

咸通初。

从交广辟,遂为元寮。

性贪侈,聚敛不倦。

南海多奇货,若犀象珠贝之类,不可胜计。

及府罢北归,止于汝坟。

于郡西三十里,郁阳驿南,汝水之上,构别业,穷极华敞。

常凿一池,欲北引官渠水涨之。

或曰:此处今年太岁所在也。

谋孙诫役夫曰:掘得太岁则止。

明日及泉,获一土囊。

破之,中有物升余,色白,如粟粒,忽跳跃四散而隐。

谋孙遂中暴病,信宿而死。

(原阙出处,明抄本作出《三水小牍》)

李黄

渠州刺史李黄,夏日憩于小厅。

见鼠穴中有一人,长数寸,执篲,扫穴前而入。

有二人,亦长三二寸,舁一镬,添水爨薪。

须臾,镬前有一夜叉,执铁杈,叉一人。

披紫袍,执象笏,长三二寸,形色状貌,乃李也。

黄虽惧而不敢惊之。

乃咄黄脱衣,入镬中,须臾而出。

黄衣服而入穴中。

又见一妇人出火中,乃黄之孀妇,寓岳州久矣。

主镬者挹黄娣入镬中,须臾,又出。

娣服衣亦入穴中。

主镬者亦入。

又二人舁镬入。

而拥篲者又扫去其灰尽。

数日如此。

黄大忧。

遣访其娣。

亦无恙。

数年方卒。

黄十余年方卒。

(出《闻奇录》)

宋洵

进士宋洵,下第南归。

兄波,为金州石泉令。

洵以县邑喧杂,于县东数里葺一山居。

未毕,役者闻山石中有妇人语云:宋三郎来矣!

及洵居之,因月夜,于书堂侧屣步。

又自闻石中云:宋三郎来矣!

驻步听之,石门忽开。

见妇人数辈,再拜笑曰:请三郎入来。

洵欲走,为数辈所擒。

入其室,石门遂闭。

仆夫急告波。

穿石求之,终不能得。

(出《闻奇录》)

张氏子

唐文德中,京官张,忘其名,寓苏台。

子弟少年,时往文人陆评事院往来,为一美人所悦。

来往多时,心疑之,寻病瘠。

遇开元观道士吴守元,云,有不祥之气。

授一以符,果一盟器婢子,背书红英字。

在空舍柱穴中。

因焚之,其妖乃绝。

闻于刘山甫。

(出《北梦琐言》)

僧十朋

刘建封寇豫章,僧十朋,与其徒奔分宁,宿澄心僧院。

初夜,见窗外有光。

视之,见团火,高广数尺。

中有金车子,与火俱行。

呕轧有声。

十朋始惧。

其主人云:见之数年矣。

每夜,必出于僧堂西北隅地中,绕堂数周,复没于此。

以其不为祸福,故无掘视之者。

(出《稽神录》)

宜春人

天祐初,有人游宜春,止空宅中。

兵革之后,井邑芜没。

堂西至梁上,有小窗,窗外隙荒数十亩。

日暮,窗外有一物,正方,自下而上。

顷之,全蔽其窗。

其人引弓射之,应弦而落。

时已夕,不能即视。

明旦寻之,西百余步,有方杉板,带一矢,即昨所射也。

(出《稽神录》)

朱从本

李遇为宣州节度使,军政委大将朱从本。

本家厩中畜猴。

圉人夜起秣马,见一物如驴,黑而毛,手足皆如人。

据地而食此猴,见人乃去,猴已食其半。

明年,遇族诛。

宣城故老云。

郡中常有此怪。

每军城有变。

此物辄出。

出则满城皆臭。

田頵将败,出于街中。

巡夜者见之,不敢逼。

旬月祸及。

(出《稽神录》)

周本

信州刺史周本入觐扬都,舍于邸第。

遇私讳日,独宿外斋,张灯而寐。

未熟,闻室中有声划然。

视之,见火炉冉冉而升,直傅于屋,良久乃下,飞灰勃然。

明日,满室浮埃覆物,亦无他怪。

(出《稽神录》)

王宗信

唐末,蜀人攻岐还,至于白石镇,裨将王宗信止普安禅院僧房。

时严冬,房中有大禅炉,炽炭甚盛。

信拥妓女十余人,各据僧床寝息。

信忽见一姬飞入炉中,宛转于炽炭之上。

宗信忙遽救之。

及离火,衣服并不焦灼。

又一姬飞入如前,又救之。

顷之,诸妓或出或入,各迷闷失音。

有亲吏隔驿墙,告都招讨使王宗俦。

宗俦至,则徐入,一一提臂而出。

视之,衣裾纤毫不毁,(毁原作假,据明抄本改。)

但惊悸不寐。

讯之,云,被胡僧提入火中,所见皆同。

宗信大怒,悉索诸僧立于前,令妓识之。

有周和尚者,身长貌胡。

皆曰,是此也。

宗信遂鞭之数百,云有幻术。

此僧乃一村夫,新落发,一无所解。

又缚手足,欲取炽炭爇之。

宗俦知其屈,遂解之使逸。

讫不知何妖怪。

(出《王氏见闻》)

薛老峰

福州城中有鸟石山,山有峰,大凿三字,曰薛老峰。

癸卯岁,一夕风雨,闻山上如数千人喧噪之声。

及旦,则薛老峰倒立,峰字反向上。

城中石碑,皆自转侧。

其年闽亡。

(出《稽神录》)

欧阳璨

三传欧阳璨,住徐州南五十里。

有故到城,薄晚方回。

不一二里,已昏瞑矣。

是夕阴晦。

约行三十里,则夏雨大澍,雷电震发。

路之半,有山林夹道,密林邃谷,而多鸷兽。

生怖惧不已。

既达山路,两势弥盛。

俄见巨物出于面前,裁十余步。

长丈余,色正白,亦不辨首足之状,但导前而行。

生恐悸尤极,口常讽大悲神咒,欲朗讽之,口已噤矣,遂心存念之,三数遍则能言矣。

诵之不辍,俄失其妖。

去家渐近,雨亦稍止。

自尔,昏暝则不敢出庭户之间矣。

(出《玉堂闲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六十六-妖怪八-译文

杜元颖朱道士郑生赵士宗曹朗秄儿李约张缜马举韦琛张谋孙李黄宋洵张氏子僧十朋宜春人朱从本周本王宗信薛老峰欧阳璨

杜元颖镇守蜀地那年,资州方丈大石上行走,占地数亩。新都县大道观老君像旁的泥人胡须长数寸,拔掉后,不久又长出来。都下各处有栗树,树叶结出的果实味道像李子。鹿头寺泉水涌出,还有猫鼠哺乳的怪事。蛮族想要围攻城池,城西门外的水中,有人看到一条龙和一头水牛搏斗,不久都消失了。又说,李树上都能得到木瓜,而空中却结不出果实。(出自《戎幕闲谈》)

朱道士,大和八年,常游庐山。在山涧的石头上休息时,忽然看到一条蛇像堆放的丝绵锦缎一样,然后变成了一只大龟。他向山里的老人询问,老人说那是玄武。朱道士还曾游历青城山丈人观。到龙桥时,看到岩石下有一具干枯的骨骼,背靠石头平坐,手放在膝上。骨骼上附着铁链,覆盖着青苔和藤蔓,颜色白如雪。老人说,他的祖父已经常见。(出自《酉阳杂俎》)

俗传人死后,几天内,会有禽鸟从棺材中飞出,这被称为‘杀’。大和中,有郑生在韅川,和郡里的官员在野外游玩。有人用网捕到一只巨大的鸟,颜色发青,高五尺多。主将命令解开网查看,忽然什么都没有了。郑生惊讶,立刻询问当地居民,有人回答说:村里有人刚死几天。占卜的人说,今天‘杀’会离开。那家人等着看,果然有一只巨大的青鸟从棺材中飞出。你所捕获的,果然是这样。(出自《宣室志》)

会昌元年,戎州河水上涨,漂浮的木头堵塞了江面。刺史赵士宗召集水军接取木头。官署又矮又小,地方狭窄,不再使用,于是修缮了开元寺。一个月后,有夷人遇到一个人,像猴子,穿着破旧的青衣,也分辨不出是什么年代的。他说:关将军派我来采木,被这个州接走了,不知道怎么办,明年再来收。夷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州里的人。到了第二年七月,天快亮时,突然洪水到来。州城临江靠山,每次大水,离州城还有五十多丈。这次水高达百丈,冲走了二十多人。州城地基陷下去十丈以外,有三间屋子那么大的大石头,堆积在州城地基上。水又黑又腥,到晚上才退去。知州官虞藏玘和官员们,才来得及乘船上岸。十天后,州城的水才干涸。除了大石头外,再也没有其他东西。只有开元寺玄宗的真容,离原来的地方有十几步,孤零零地立在沙地上。其他铁石,都没有了。(出自《酉阳杂俎》)

进士曹朗,文宗时任松江华亭令。任期将满,他在吴郡购置了一处宅邸。又买了一个小青衣,名叫花红云。价值八万,长得非常漂亮,家里的人都喜欢她。到了秋天,他接受替代。曹朗(明抄本无令字。朗下有乃字。)带着家人进入吴郡的宅邸。到了冬至前夕,曹朗因为新堂修缮未完成,堂内西间存放了二百斤炭。东间窗下有一张床,新铺了席子,上面有十领细芦席。向东是南屋,向西是走廊的北面有一间房,用作库房。一间房是花红和乳母的房间,一间用作厨房。到了除日前一天,曹朗的姐妹们亲自准备祭品。锅里有大约三升油,旁边堆放着十几斤炭火。妹妹在做饼,家人都在旁边,只有花红没有来。曹朗怀疑她懒惰,于是叫她过来,但她又没有做什么。曹朗生气,打了她,她就说头痛。突然有一块大砖头飞下来,差点打中曹朗。接着又有一块大砖头击中油铛,于是大家都惊慌失措。厨房里的食器,都乱七八糟地堆在台阶下。天已经晚了,大家都进了西屋,于是转移到堂内,并把孩子们也带进来。等到锁上堂门,母子俩依偎着坐着,汗流浃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怪事。曹朗点燃了几斤炭,突然又听到空中传来榻的声音,火光在空中上下飞舞。忽然看到东窗下床上,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子,梳着两个髻,穿着短黄裙裤,跪在床上,好像在学人碾茶。曹朗起身追赶,但绕着屋子跑也追不上。不久,她躲进了芦席堆里。曹朗踩上去,发出啾啾的声音,于是消失了。他一直坐到天亮,鸡鸣时才敢开门。乳母花红在西室里熟睡。曹朗召唤玉芝观顾道士做法。几天后,有人长叹说:我是梁苑的客人枚皋。前些日子,因为节日,到这里求食。不知道你家怎么看见我被捕。曹朗给他上了茶酒。枚皋对曹朗说:我在元和初年,游历上元瓦棺阁。第二层西隅的墙上,题了一首诗。我苦苦请求,枚皋说:我现在心事重重,很高兴认识你。他日到金陵,你可以自己抄录。你的家宅受到的诅咒,不是我干的。那个人不远处,你去问别人,就会知道。(出自《乾鐉子》)

彭城刘剌夫,会昌年间,考中进士。大中年,被任命为鄠县尉,去世。妻子王氏,回到家中,住在洛阳敦化里的宅邸,礼堂后面的后院。咸通丁亥年,晚上聚众子侄藏钩,吃煎饼。厨房在西厢。小童秄儿,拿着餐具下去送饭。当时月黑云浓,伸手不见五指。秄儿忽然失声倒地,断了气。拿着火把一看,他脸色发黑,口鼻流血。拔他的头发,烫他的手指,过了一会儿才苏醒过来。又让几个壮夫拿着干草火沿着走廊的北面走。在仓库后面找到了他拿的餐具。仓库西边是大厕所。厕所上找到一块煎饼,粪坑里也有一块。(出自《三水小牍》)

咸通丁亥年,陇西的李夷遇担任邠州的从事。有一个仆人叫李约,是李夷遇中举时派去的人。李约性格敏捷,行为善良,因此经常派人送信到京城。那年秋天七月,李约从京城返回邠州,一大早就出发,走了几坊,鼓声才停止。他感到疲倦,就在一棵古槐下休息。当时月亮照在林梢,余光还亮。有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弯着腰拄着拐杖,也来休息。坐下后不停地呻吟。过了一会儿对李约说:我想去咸阳,但走路蹒跚,不能走远。如果你有善心,能背我吗?李约生气地没有回答,老人一直请求。李约于是说:你上来吧。老人高兴地上了背。李约知道他是个鬼怪,暗地里用得到的哥舒翰的棒槌,绑在背上赶路。当时到了开远门,东方已经亮了。老人多次请求下来,李约说:为什么侮辱我还要上背?为什么害怕就要放下?绑得越来越紧。老人言语无序,哀求救命。李约不回答。突然觉得背变轻了,有东西掉在地上。一看,是一块破棺材板,老人已经消失了。把它扔在村墙下,后来也没有什么祸害。(出自《三水小牍》)

处士张缜,擅长弹琴。他的妻子在江陵早逝,他娶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妾。不到十天,家中的厨子在小厨房里得到一个铜人,长一寸,颜色像火。一会儿变大,有一丈多长,形状非常奇特。走进张缜的房间,吃了他的妾,连头发都吃光了。吃完后逐渐变小,又恢复了原来的形状,回到小厨房里就消失了。(出自《闻奇录》)

马举,常常担任山南的步奏官。他走小路进入蜀地,当时战乱之后,偏僻的路上没有人烟。晚上到一个客栈,听到东廊下有人说话的声音,就去告诉他们。有人回应说:‘中堂有一张床,自己去那里住吧。’马举到中堂,只有一张土床。他要求点火,回答说没有火。他要求席子,有人从隔壁扔出一席,有十几斤重。马举是个壮士,并不介意。半夜,有一只像猴子的东西跳上床来。马举用铁锤猛击它,它叫着跑了。等到天亮告别,那个人生气地离开了。还说:‘昨晚看到你一个人,让我的儿子去陪你,结果打得快死了。’马举推门,推不开。从缝隙里看去,只有一堆土。马举后来成为太原的大将,官至淮南节度使。(出自《稽神录》)

昭义从事韦琛,小时候还在学院。冬天节日夜晚,他拿着书回家。到了寝室,没有人,只有厨房里有烧油的火炉。他趁机窥视,看到一个长几尺的锅,过了一会儿又低下去,像这样三四次。韦琛非常害怕,跑出门去,才看到自己的家。家人都在外屋,准备祭拜的地方。韦琛神色惊恐,告诉了家人原因。家人都斥责他,认为他是个小孩子胡说。过了一会儿,厨房里有一个主厨的青衣,在锅边做饭。还抱着一个小孩子。小孩子挣扎着要吃奶,不小心掉进了锅里。滚烫的油涌出来,青衣大声呼喊。火已经蔓延到屋子,大小孩都跑出来救火。有人用水泼,火势反而更旺,因为油和水相遇会燃烧。于是大家把罐子、席子、毯子等东西扔进去,过了很久才熄灭。火灭了,孩子已经烧焦了。全家人都非常惊恐,为此放弃了节日。青衣也因此吓死了。(出自《唐阙史》)

广州副使张谋孙,虽然出身贫寒,但能言善辩,善于心计,多次担任王府的参佐。咸通初年,他被任命为交广的官员,于是成为高级官员。他性格贪婪奢侈,敛财不知疲倦。南海有很多奇货,如犀牛、象牙、珍珠、贝壳等,数不胜数。等到府里撤销北归时,他停留在汝坟。在郡西三十里,郁阳驿南,汝水边上,建造了一座别墅,非常华丽宽敞。他经常挖一个池塘,想从北边引官渠的水来涨水。有人说:这里今年太岁所在。张谋孙告诫工人们说:挖到太岁就停下来。第二天挖到泉水,得到一个土袋子。打开它,里面有东西跳出来,颜色白白的,像小米粒,突然跳跃着四处躲藏。张谋孙因此突然生病,过了一两天就死了。(原文缺失出处,明抄本出自《三水小牍》)

渠州刺史李黄,夏天在客厅休息时,看到老鼠洞里有一个几寸高的人,拿着扫帚,扫完洞口就进去了。还有两个人,也长二三寸,抬着一个锅,加水烧柴。一会儿,锅前出现一个夜叉,拿着铁叉,叉住一个人。这个人穿着紫袍,拿着象牙笏,长二三寸,形状、颜色、面貌,就像李黄。李黄虽然害怕,但不敢惊动他。夜叉命令李黄脱衣服,进入锅里,一会儿出来。李黄穿上衣服进入洞中。又看到一个妇人从火中出来,是李黄的寡妇,在岳州住了很久。掌锅的人把李黄的寡妇放入锅里,一会儿又出来。寡妇穿上衣服也进入洞中。掌锅的人也进去了。又有两个人抬着锅进去。而拿着扫帚的人又把灰扫干净。这样过了几天。李黄非常担忧。派人去找他的寡妇,也没有事。过了几年才去世。李黄十多年后才去世。(出自《闻奇录》)

进士宋洵,考试失败后南归。他的哥哥宋波,担任金州石泉县令。宋洵因为县城喧闹,在县城东边几里外建造了一座山居。还没完工,工人们在山石中听到有妇人的声音说:宋三郎来了!等到宋洵住进去后,在一个月夜的晚上,他在书堂旁边散步。又听到山石中有人说:宋三郎来了!他停下来听,石门突然打开。他看到几个妇人,跪拜笑着请他进去。宋洵想逃跑,被她们抓住。进入她们的房间,石门就关上了。仆人急忙告诉宋波。他们挖石头寻找,最终找不到。(出自《闻奇录》)

唐文德年间,京城的官员张,忘记了他的名字,住在苏台。他的子弟年轻,经常去文人陆评事的院子里,被一个美人喜欢。交往了一段时间,他开始怀疑,不久就生病消瘦。他遇到开元观的道士吴守元,说有不祥之气。给了他一个符咒,果然是一个盟器婢女,背面写着红字。在空屋子的柱子洞里。于是他烧了它,妖怪就消失了。这件事在刘山甫那里听说。(出自《北梦琐言》)

刘建封攻打豫章,僧人十朋和他的徒弟逃到分宁,住在澄心僧院。深夜,他看到窗外有光。一看,是一个火球,高几尺,宽几尺。中间有一辆金车,和火一起移动。有咯吱咯吱的声音。十朋开始害怕。他的主人说:我已经看到它好几年了。每晚,它一定从僧堂西北角的地里出来,绕着院子转几圈,又在这里消失。因为它既不带来灾祸,也不带来福祉,所以没有人挖开看看。(出自《稽神录》)

天祐初年,有人游历宜春,住在空宅中。战乱之后,城镇荒废。堂西到梁上,有一个小窗户,窗外有几十亩荒地。傍晚时分,窗外有一个正方形的物体,从下往上移动。一会儿,整个窗户都被它遮住了。这个人拉开弓射它,箭射中后它掉下来了。当时已经傍晚,不能立即查看。第二天早上寻找,向西一百多步,有一块方形的杉木板,带一支箭,就是昨天射中的那支。(出自《稽神录》)

李遇担任宣州节度使,军政委是朱从本。朱从本家中马厩里养了一只猴子。守厩的人夜里起来喂马,看到一只东西像驴,黑色有毛,手脚都像人。它蹲在地上吃这只猴子,看到人就走开了,猴子已经被吃了大半。第二年,李遇全家被诛杀。宣城的老人说,郡中常常有这种怪事。每当军城有变故,这东西就会出现。出现后,满城都是臭味。田頵即将战败时,这东西出现在街上。巡逻的人看到它,不敢靠近。十天后,灾祸就降临了。(出自《稽神录》)

信州刺史周本进京朝见,住在官邸里。碰上家里忌讳的日子,他独自在外屋住,点着灯睡觉。还没睡熟,听到屋里有声音划过。一看,见火炉慢慢升起,直接烧到屋顶,过了一会儿才落下,飞灰四溅。第二天,满屋都是灰尘覆盖着东西,也没有其他怪事。(出自《稽神录》)

唐末时期,蜀地的人攻打岐州回来,到了白石镇,副将王宗信在普安禅院的僧房里住下。当时是严冬,房里有大火炉,炭火很旺。王宗信带着十几个歌女,各自躺在僧床上休息。王宗信忽然看到一个女子飞进火炉里,在炽热的炭火上翻滚。王宗信急忙去救她。等离开火炉,衣服一点都没烧焦。又有一个女子飞进去,他又救了。不久,其他歌女有的出去有的进来,都感到头晕、说不出话。有一个亲近的官员隔着驿墙告诉都招讨使王宗俦。王宗俦到了,就慢慢地进去,一个个拉出来。看她们,衣服一点都没损坏,只是吓得睡不着觉。询问她们,都说被胡僧带进火里,看到的情况都一样。王宗信大怒,把所有僧人都叫到面前,让歌女们辨认。有一个叫周和尚的,身材高大,长相像胡人。大家都说,就是他。王宗信于是鞭打了他几百下,说他会幻术。这个僧人其实是个村夫,刚出家,什么都不懂。又把他手脚绑起来,想要用炽热的炭火烧他。王宗俦知道他冤枉,就放了他让他逃跑。最后也不知道是什么妖怪。(出自《王氏见闻》)

福州城中有座鸟石山,山上有座峰,上面刻着‘薛老峰’三个大字。癸卯年,一个晚上风雨交加,听到山上像有几千人喧闹的声音。等到天亮,‘薛老峰’三个字倒立着,峰字反着向上。城中的石碑也都自己转动过来。那一年,福建灭亡。(出自《稽神录》)

三传欧阳璨住在徐州南边五十里。有一天他到城里去,傍晚才回来。没走一里多路,就天黑了。那天晚上天气阴沉。大约走了三十里,下起了大雨,雷声大作。路中间有山林夹道,密林深谷,有很多凶猛的野兽。他非常害怕。到了山路,野兽更多。突然看到一个巨大的东西出现在面前,距离大约十多步。长有一丈多,颜色纯白,也看不清首尾的样子,只是往前走。他非常害怕,嘴里一直念着大悲神咒,想要大声念出来,但嘴巴已经僵硬了,只能心里默念,念了几遍才能说话。不停地念,突然那妖怪不见了。离家越来越近,雨也渐渐停了。从那以后,晚上就不敢走出庭院了。(出自《玉堂闲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六十六-妖怪八-注解

杜元颖:杜元颖,唐代人物,曾任蜀地官员,镇守蜀地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奇异事件。

朱道士:朱道士,唐代人物,道教人士,游历庐山和青城山时,遇到各种奇异的景象。

郑生:郑生,唐代人物,传说中的人死后,其尸体中会有禽鸟出现。

赵士宗:赵士宗,唐代人物,戎州刺史,在任期间发生洪水,导致州城受损。

曹朗:曹朗,唐代人物,曾任松江华亭令,家中发生了一系列怪异事件。

秄儿:秄儿,唐代人物,小童,在夜间发生意外,后来苏醒。

李约:李约,唐代人物,但文中未提供具体事件,可能是指另一位唐代人物。

张缜:张缜,唐代人物,但文中未提供具体事件,可能是指另一位唐代人物。

马举:马举,唐代人物,但文中未提供具体事件,可能是指另一位唐代人物。

韦琛:韦琛,唐代人物,但文中未提供具体事件,可能是指另一位唐代人物。

张谋:张谋,唐代人物,但文中未提供具体事件,可能是指另一位唐代人物。

孙:孙,唐代人物,但文中未提供具体事件,可能是指另一位唐代人物。

李:李,唐代人物,但文中未提供具体事件,可能是指另一位唐代人物。

黄:黄,唐代人物,但文中未提供具体事件,可能是指另一位唐代人物。

宋洵:宋洵,唐代人物,但文中未提供具体事件,可能是指另一位唐代人物。

张氏子:张氏子,唐代人物,但文中未提供具体事件,可能是指另一位唐代人物。

僧十朋:僧十朋,唐代人物,但文中未提供具体事件,可能是指另一位唐代人物。

宜春人:宜春人,指来自宜春地区的人。

朱从本周本王宗信薛老峰欧阳璨:这些是唐代的人物名字,文中未提供具体事件,可能是指多位唐代人物。

咸通丁亥岁:咸通是唐朝懿宗李漼的年号,丁亥岁指的是咸通年间的某一年,具体为公元866年。

陇西:指中国甘肃省的一个地区,古代是著名的文化发源地。

邠州: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

从事:古代官职,指州郡属官。

邮书:古代通过驿站传递的书信。

京:指当时的首都长安,即今天的西安市。

月映林杪:月光照在树林的末端。

皤然:形容人头发花白。

伛:身体弯曲,这里指驼背。

曳杖:拄着拐杖。

哥舒棒:古代的一种武器,形似棒,用于战斗。

蹒跚:走路不稳,摇摇晃晃的样子。

义心:愿意帮助他人的善良之心。

败柩板:破旧的棺材板。

里垣:里巷的围墙。

处士:古代指未仕或隐居不仕的士人。

琴: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纳妾:娶妾,古代男子多妻或纳妾的现象。

庖:厨房。

铜人:用铜铸成的人形器物。

火:火焰,这里指燃烧的火光。

步奏官:古代官职,指在边境地区负责巡视和报告的官员。

蜀:古代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四川省。

馆:旅店。

土榻:用土制成的床。

铁椎:一种金属制的打击武器。

稽神录:古代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昭义:古代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学院:古代的学府,用于教育。

冬节夜:冬至之夜。

营享奠:举行祭祀活动。

阘葺:出身贫贱。

王府参佐:在王府中担任辅助职务。

元寮:高级官员。

南海:指中国南方的海域,这里指南海地区。

奇货:珍奇的货物。

犀象珠贝:犀牛角、象牙、珍珠、贝壳等珍贵的物品。

官渠:官方修筑的水渠。

太岁:古代天文术语,指岁星,即木星,一年行一周天,古代用来纪年。

土囊:装土的袋子。

渠州: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渠县。

小厅:小型的厅堂。

夜叉:佛教中的恶鬼,常以手持铁叉的形象出现。

象笏:古代官员执掌的象牙手板,用作礼器。

娣:妹妹。

金州: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安康市。

石泉令:金州石泉县的县令。

葺:修缮。

开元观:古代的道观。

刘山甫:人名,具体生平不详。

豫章:古代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南昌市。

澄心僧院:一个名为澄心的僧院。

团火:圆形的火焰。

金车子:古代的一种装饰华丽的车辆。

堂数周:围绕寺庙周围数周。

宜春:古代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宜春市。

兵革:战争。

方杉板:方形的杉木板。

矢:箭。

朱从本:人名,具体生平不详。

宣州节度使:宣州节度使是唐朝时期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负责宣州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军政委大将:军政委大将指的是军队中的高级将领,通常担任军事和政治双重角色。

厩:厩是指古代用来饲养马匹的场所。

圉人:圉人是指负责饲养、管理牲畜的人。

族诛:族诛是指对整个家族进行惩罚,通常是因为家族中有人犯了大罪。

宣城故老:宣城故老指的是宣城地区的老年居民,他们可能知道一些古老的传说或故事。

信州刺史:信州刺史是唐朝时期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负责信州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邸第:邸第是指官员或富商在都城或他乡的住宅。

私讳日:私讳日是指个人忌讳的日子,不宜进行某些活动。

火炉:火炉是指用来取暖或烹饪的炉子。

浮埃:浮埃是指飞扬的尘埃。

裨将:裨将是指副将,辅助主将的将领。

禅院:禅院是指和尚修行的地方。

炽炭:炽炭是指燃烧旺盛的炭火。

胡僧:胡僧是指来自西域的和尚。

村夫:村夫是指乡村中的普通男子。

大悲神咒:大悲神咒是佛教中的一种咒语,被认为有强大的加持力。

玉堂闲话:玉堂闲话是唐代文学家欧阳詹的一部作品,收录了一些奇闻异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六十六-妖怪八-评注

李遇为宣州节度使,军政委大将朱从本。本家厩中畜猴。圉人夜起秣马,见一物如驴,黑而毛,手足皆如人。据地而食此猴,见人乃去,猴已食其半。明年,遇族诛。宣城故老云。郡中常有此怪。每军城有变。此物辄出。出则满城皆臭。田頵将败,出于街中。巡夜者见之,不敢逼。旬月祸及。(出《稽神录》)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个神秘怪异的事件,通过对比猴子的形象与人类相似之处,营造出一种超自然的感觉。‘如驴’、‘手足皆如人’等描述,使读者对猴子的形象产生疑惑,增强了故事的神秘色彩。‘见人乃去’、‘出则满城皆臭’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事件的恐怖氛围。‘田頵将败,出于街中’、‘旬月祸及’等情节,暗示了猴子与灾祸之间的联系,使故事更具寓意性。

周本信州刺史周本入觐扬都,舍于邸第。遇私讳日,独宿外斋,张灯而寐。未熟,闻室中有声划然。视之,见火炉冉冉而升,直傅于屋,良久乃下,飞灰勃然。明日,满室浮埃覆物,亦无他怪。(出《稽神录》)

这段古文通过周本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一种超自然现象。‘张灯而寐’、‘闻室中有声划然’等描写,使读者感受到周本内心的恐惧。‘火炉冉冉而升’、‘飞灰勃然’等细节,将神秘事件具象化,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满室浮埃覆物’、‘亦无他怪’等描述,暗示了事件的非同寻常,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王宗信唐末,蜀人攻岐还,至于白石镇,裨将王宗信止普安禅院僧房。时严冬,房中有大禅炉,炽炭甚盛。信拥妓女十余人,各据僧床寝息。信忽见一姬飞入炉中,宛转于炽炭之上。宗信忙遽救之。及离火,衣服并不焦灼。又一姬飞入如前,又救之。顷之,诸妓或出或入,各迷闷失音。有亲吏隔驿墙,告都招讨使王宗俦。宗俦至,则徐入,一一提臂而出。视之,衣裾纤毫不毁,(毁原作假,据明抄本改。)但惊悸不寐。讯之,云,被胡僧提入火中,所见皆同。宗信大怒,悉索诸僧立于前,令妓识之。有周和尚者,身长貌胡。皆曰,是此也。宗信遂鞭之数百,云有幻术。此僧乃一村夫,新落发,一无所解。又缚手足,欲取炽炭爇之。宗俦知其屈,遂解之使逸。讫不知何妖怪。(出《王氏见闻》)

此段古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妖怪的故事,通过王宗信的经历,展现了妖怪的神秘与恐怖。‘忽见一姬飞入炉中’、‘宛转于炽炭之上’等描述,使读者感受到妖怪的强大力量。‘宗信忙遽救之’、‘衣服并不焦灼’等情节,突显了妖怪的诡异之处。‘宗信大怒,悉索诸僧立于前’、‘此僧乃一村夫,新落发,一无所解’等细节,揭示了妖怪的真面目,使故事更具悬念。

薛老峰福州城中有鸟石山,山有峰,大凿三字,曰薛老峰。癸卯岁,一夕风雨,闻山上如数千人喧噪之声。及旦,则薛老峰倒立,峰字反向上。城中石碑,皆自转侧。其年闽亡。(出《稽神录》)

这段古文通过薛老峰的奇异现象,暗示了福州城的命运。‘一夕风雨’、‘如数千人喧噪之声’等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恐怖的氛围。‘薛老峰倒立’、‘峰字反向上’等细节,展现了超自然现象,使故事更具神秘感。‘城中石碑,皆自转侧’、‘其年闽亡’等情节,暗示了福州城的命运,使故事更具寓意性。

欧阳璨三传欧阳璨,住徐州南五十里。有故到城,薄晚方回。不一二里,已昏瞑矣。是夕阴晦。约行三十里,则夏雨大澍,雷电震发。路之半,有山林夹道,密林邃谷,而多鸷兽。生怖惧不已。既达山路,两势弥盛。俄见巨物出于面前,裁十余步。长丈余,色正白,亦不辨首足之状,但导前而行。生恐悸尤极,口常讽大悲神咒,欲朗讽之,口已噤矣,遂心存念之,三数遍则能言矣。诵之不辍,俄失其妖。去家渐近,雨亦稍止。自尔,昏暝则不敢出庭户之间矣。(出《玉堂闲话》)

此段古文通过欧阳璨的经历,展现了一种神秘而恐怖的现象。‘薄晚方回’、‘已昏瞑矣’等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欧阳璨内心的恐惧。‘夏雨大澍’、‘雷电震发’等细节,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恐怖的氛围。‘俄见巨物出于面前’、‘生恐悸尤极’等情节,突显了妖怪的强大力量。‘口常讽大悲神咒’、‘诵之不辍,俄失其妖’等细节,展现了主人公的勇敢与智慧,使故事更具寓意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六十六-妖怪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93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