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五十六-夜叉一-原文
哥舒翰章仇兼琼杨慎矜江南吴生朱岘女杜万韦自东马燧
哥舒翰
哥舒翰少时,有志气,长安交游豪侠,宅新书(陈校本书作昌。)坊。
有爱妾,曰裴六娘者,容范旷代,宅于崇仁,舒翰常悦之。
居无何,舒翰有故,游近畿,数月方回。
及至,妾已病死,舒翰甚悼之。
既而日暮,因宿其舍。
尚未葬,殡于堂奥,既无他室,舒翰曰:平生之爱,存没何间?独宿繐帐中。
夜半后,庭月皓然,舒翰悲叹不寐。
忽见门屏间有一物,倾首而窥。
进退逡巡。
入庭中,乃夜叉也。
长丈许,著豹皮裩,锯牙披发。
更有三鬼相继进,及拽朱索,舞于月下。
相与言曰:床上贵人奈何?又曰:寝矣。
便升阶,入殡所拆发。
舁榇于月中,破而取其尸,糜割肢体,环坐共食之。
血流于庭,衣物狼藉。
舒翰恐怖,且痛之,自分曰:向叫我作贵人,我今击之,必无苦。
遂潜取帐外竿,忽于暗中掷出,大叫击鬼。
鬼大骇走,舒翰乘势逐之西北隅,逾垣而去。
有一鬼最后,不得上,舒翰击中流血,乃得去。
家人闻变乱,起来救之,舒翰具道其事。
将收余骸,及至堂,殡所俨然如故,而啖处亦无所见。
舒翰恍忽,以为梦中,验其墙有血,其上有迹,竟不知其然。
后数年,舒翰显达。(出《通幽录》)
章仇兼琼
章仇兼琼镇蜀日,佛寺设大会。
百戏在庭,有十岁童儿舞于竿杪,忽有一物,状如鵰鹗,掠之而去。
群众大骇,因罢乐。
后数日,其父母见在高塔之上,梯而取之,而神形如痴。
久之方语云,见如壁画飞天夜叉者,将入塔中,日饲里实饮食之味,亦不知其所自。
旬日,方精神如初。(出《尚书故实》)
杨慎矜
开元中,杨慎矜为御史中丞。
一日,将入朝,家童开其外门,既启锁,其门噤不可解。
慎矜且惊且异。
洎天将晚,其导从吏自外见慎矜门有夜叉,长丈余,状极异,立于宇下,以左右手噤其门。
火吻电眸,盼(盼原作不,据明抄本改。)顾左右。
从吏见之,俱惊栗四去。
久而衢中舆马人物稍多,其夜叉方南向而去,行者见之,咸辟易仆地。
慎矜闻其事,惧甚。
后月余,遂为李林甫所诬,弟兄皆诛死。(出《宣室志》)
江南吴生
有吴生者,江南人。
尝游会稽,娶一刘氏为卒。
后数年,吴生宰县于雁门郡,与刘氏偕之官。
刘氏初以柔婉闻,凡数年。
其后忽旷烈自恃不可禁,往往有逆意者,即发怒。
殴其婢仆,或啮其肌血且甚,而怒不可解。
吴生始知刘氏悍戾,心稍外之。
尝一日,吴与雁门部将数辈,猎于野,获狐兔甚多,致庖舍下。
明日,吴生出,刘氏即潜入庖舍,取狐兔生啖之。
且尽,吴生归,因诘狐兔所在,而刘氏俯然不语。
吴生怒,讯其婢,婢曰:刘氏食之尽矣。
生始疑刘氏为他怪。
旬余,有县吏,以一鹿献,吴生命致于庭。
已而吴生始言将远适,既出门,即匿身潜伺之。
见刘氏散发袒肱,目眦尽裂,状貌顿异,立庭中,左手执鹿,右手拔其脾而食之。
吴生大惧,仆地不能起。
久之,乃召吏卒十数辈,持兵仗而入。
刘氏见吴生来,尽去襦袖,挺然立庭,乃一夜叉耳。
目若电光,齿如戟刃,筋骨盘蹙,身尽青色,吏卒俱战栗不敢近。
而夜叉四顾,若有所惧。
仅食顷,忽东向而走,其势甚疾。
竟不如所在。(出《宣室志》)
朱岘女
武陵郡有浮屠祠,其高数百寻。
下瞰大江,每江水泛扬,则浮屠势若摇动,故里人不敢登其上者。
有贾人朱岘,家极赡,有一女,无何失所在。
其家寻之,仅旬余,莫穷其适。
一日,天雨霁,郡民望见浮屠之颠,若有人立者,隐然纹缬衣,郡民且以为他怪。
岘闻之,即往观焉。
望其衣装,甚类其女,即命人登其上而取之。
果见女也,岘惊讯其事,女曰:某向者独处,有夜叉长丈余,甚诡异,自屋上跃而下,入某之室,谓某曰:’无惧我也。’即揽衣驰去,至浮屠上。
既而兀兀然,若甚醉者。
凡数日,方稍寤,因惧且甚。
其夜叉率以将晓则下浮屠,行里中,取食饮某。
一日,夜叉方去,某下视之,见其行里中,会遇一白衣,夜叉见,辟易退远百步,不敢窃视。
及暮归。
某因诘之:何为惧白衣者乎?
夜叉曰:’向者白衣,自小不食太牢。故我不得近也。’
某问何故,夜叉曰:’牛者所以耕田畴,为生人之本。人不食其肉,则上帝祐之。故我不得而近也。’
某默念曰:吾人也,去父母,与异类为伍,可不悲乎?’
明日,夜叉去而祝曰:’某愿不以太牢为食。’凡三祝。
其夜叉忽自郡中来,至浮屠下,望某而语曰:’何为有异志而弃我乎?使我终不得近子矣。从此别去。’词毕,即东向走,而竟不知其所往。
某喜甚,由浮屠中得以归。(出《宣室志》)
杜万
杜万员外,其兄为岭南县尉,将至任,妻遇毒瘴,数日卒。
时盛夏,无殡敛。
权以苇席裹束,瘗于绝岩之侧。
某到官,拘于吏事,不复重殓。
及北归,方至岩所,欲收妻骸骨。
及观坎穴,但苇尚存。
某叹其至深而为所取,悲感久之。
会上岩有一径,某试寻。
行百余步,至石窟中,其妻裸露,容貌狰狞,不可复识。
怀中抱一子,子旁亦有一子,状类罗刹。
极呼方寤,妇人口不能言,以手画地,书云:我顷重生,为夜叉所得。
今此二子,即我所生。
书之悲涕。
顷之,亦能言,谓云:君急去,夜叉倘至,必当杀君。
某问:汝能去否?
曰:能去。
便起抱小儿,随某至船所。
便发,夜叉寻抱大儿至岸,望船呼叫,以儿相示。
船行既远,乃擘其儿作数十片,方去。
妇人手中之子,状如罗刹,解人语。
大历中,母子并存。
(出《广异记》)。
韦自东
贞元中,有韦自东者,义烈之士也。
尝游太白山,栖止段将军庄,段亦素知其壮勇者。
一日,与自东眺望山谷,见一径甚微,若旧有行迹。
自东问主人曰:此何诣也?
段将军曰:昔有二僧,居此山顶,殿宇宏壮,林泉甚佳。
盖唐开元中,万回师弟子之所建也。
似驱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或问樵者说,其僧为怪物所食,今绝踪二三年矣。
又闻人说,有二夜叉于此山,亦无人敢窥焉。
自东怒曰:余操心在平侵暴,夜叉何颣,而敢噬人?
今夕,必挈夜叉首,至于门下。
将军止曰:暴虎凭河,死尔无悔?
自东不顾,仗剑备衣而往,势不可遏。
将军悄然曰:韦生当其咎耳。
自东扪萝蹑石,至精舍,悄寂无人。
睹二僧房,大敞其户,履锡俱全,衾枕俨然,而尘埃凝积其上。
又见佛堂内,细草茸茸,似有巨物偃寝之处。
四壁多挂野彘玄熊之颣,或庖炙之余,亦有锅镬薪。
自东乃知樵者之言不谬耳。
度其夜叉未至,遂拔柏树,径大如碗,去枝叶,为大杖。
扃其户,以石佛拒之。
是夜,月白如昼。
夜未分,夜叉挈鹿而至,怒其扃鐍,大叫,以首触户,折其石佛,而踣于地。
自东以柏树挝其脑,再举而死之。
拽之入室,又阖其扉。
顷之,复有夜叉继至,似怒前归者不接己,亦哮吼,触其扉,复踣于户阈,又挝之,亦死。
自东知雌雄已殒,应无侪类,遂掩关烹鹿而食。
及明,断二夜叉首,挈余鹿而示段,段大骇曰:真周处之俦矣。
乃烹鹿饮酒尽欢,远近观者如堵。
有道士出于稠人中,揖自东曰:某有衷恳,欲披告于长者,可乎?
自东曰:某一生济人之急,何为不可?
道士曰:某栖心道门,恳志灵药,非一朝一夕耳。
三二年前,神仙为吾配合龙虎丹一炉,据其洞而修之,有日矣。
今灵药将成,而数有妖魔入洞,就炉击触,药几废散。
思得刚烈之士,仗剑卫之。
灵药倘成,当有分惠。
未知能一行否?
自东踊跃曰:乃平生所愿也。
遂仗剑从道士而去。
济险蹑峻,当太白之高峰,将半,有一石洞,可百余步,即道士烧丹之室,唯弟子一人。
道士约曰:明晨五更初,请君仗剑,当洞门而立。
见有怪物,但以剑击之。
自东曰:谨奉教。
久立烛于洞门外,以伺之。
俄顷,果有巨虺长数丈,金目雪牙,毒气氤郁,将欲入洞。
自东以剑击之,似中其首,俄顷若轻务而化去。
食顷,有一女子,颜色绝丽,执芰荷之花,缓步而至。
自东又以剑拂之,若云气而灭。
食顷,将欲曙,有道士,乘云驾鹤,导从甚严,劳自东曰:妖魔已尽,吾弟子丹将成矣,吾当来为证也。
盘旋候明而入,语自东曰:喜汝道士丹成,今为诗一首,汝可继和。
诗曰:三秋稽赖叩真灵,龙虎交时金液成。
绛雪既凝身可度,蓬壶顶上彩云生。
自东详诗意曰:此道士之师。
遂释剑而礼之。
俄而突入,药鼎爆烈,更无遗在。
道士恸哭,自东悔恨自咎而已。
二人因以泉涤其鼎器而饮之。
自东后更有少容,而适南岳,莫知所止。
今段将军庄尚有夜叉骷髅见在,道士亦莫知所之。
(出《传奇》)。
马燧
马燧贫贱时,寓游北京,谒府主,不见而返。
寄居于园吏,吏曰:莫欲谒护戎否?若谒,即须先言,当为其歧路耳。
护戎讳数字而甚切,君当在意,若犯之,无逃其死也。
然若幸惬之,则所益与诸人不同。
慎忽暗投也。
某乃护戎先乳母子,得以详悉,而辄赞君子焉。
燧信与疑半。
明晨,入谒护戎,果犯其讳,庭叱而去。
畏惧之色见于面,(面字原阙,据明抄本补。)
园吏曰:是必忤护戎耳。
燧问计求脱,园吏曰:君子戾我,而悽惶如是,然败则死,不得渎我也。
遂匿燧于粪车中,载出郭而逃。
于时护戎果索燧,一报不获,散铁骑者,每门十人。
燧狼狈窜六十余里,日暮,度不出境,求蔽于逃民败室之中。
尚未安,闻车马螔贲欠声,人相议曰:能更三二十里否?果护戎之使也。
俄闻车马势渐远,稍安焉。
未复常息,又闻有窸窣人行声,燧危栗次。
忽于户牖,见一女人,衣布衣,身形绝长,手携一袱曰:马燧在此否?
燧默然,不敢对。
又曰:大惊怕否?胡二姊知君在此,故来安慰,无生忧疑也。
燧乃应诺而出。
胡二姊曰:大厄,然已过,尚有余恐矣。
君固馁,我食汝。
乃解所携袱,有熟肉一瓯,胡饼一个,燧食甚饱。
却令于旧处,更不可动。
胡二姊以灰数斗,放与燧前地上,横布一道。
仍授之言曰:今夜半,有异物相恐劫,辄不可动。
过此厄后,勋贵无双。
言毕而去。
夜半,有物闪闪照人,渐进户牖间。
见一物,长丈余,乃夜叉也。
赤发猬奋,全身锋铄,臂曲瘿木,甲驾兽爪,衣豹皮裤,携短兵,直入室来。
狞目电燮,吐火喷血,跳躅哮吼,铁石消铄。
燧之惴栗,殆丧魂亡精矣。
然此物终不敢越胡二姊所布之灰。
久之,物乃撤一门扉,藉而熟寝。
俄又闻车马来声,有人相谓曰:此乃逃人室,不妨马生匿于此乎?
时数人持兵器,下马入来。
冲啼夜叉,夜叉奋起,大吼数声,裂人马啖食,血肉殆尽。
夜叉食既饱,徐步而出。
四更,东方月上,燧觉寂静,乃出而去,见人马骨肉狼藉,乃获免。
后立大勋,官爵穹崇。
询访胡二姊之由,竟不能得。
思报不获,乃每春秋祠飨,别置胡二姊一座,列于庙左(出《传异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五十六-夜叉一-译文
哥舒翰章仇兼琼杨慎矜江南吴生朱岘女杜万韦自东马燧
哥舒翰:哥舒翰年轻的时候,有抱负,在长安结交了许多豪侠,住在昌坊。他有一个爱妾,叫裴六娘,容貌美丽,被安置在崇仁坊,哥舒翰常常喜欢她。不久后,哥舒翰有事情,外出游玩,几个月后才回来。等到他回来,发现爱妾已经去世,哥舒翰非常悲痛。天快黑了,他就在她的住所过夜。因为还没有下葬,尸体就放在堂屋的角落里,没有其他房间,哥舒翰说:‘平生所爱,生死有何区别?’于是独自睡在帷帐中。半夜后,庭院中的月亮明亮如昼,哥舒翰悲伤得无法入睡。突然看到门屏之间有一物,探头窥视。它犹豫不决地进退,最终进入庭院,原来是一只夜叉。它身高一丈左右,穿着豹皮裤子,牙齿锋利,头发散乱。还有三个鬼魂相继出现,它们拖着一根朱红色的绳子,在月光下舞动。它们互相说:‘床上的贵人怎么了?’又说:‘已经睡下了。’然后它们登上台阶,进入停放尸体的地方,拆开头发,把尸体抬到月亮中,砸开它,取出尸体,切碎肢体,围坐在一起吃掉。鲜血流在庭院,衣物散落一地。哥舒翰既害怕又悲痛,心想:‘刚才它们叫我贵人,我现在打它们,一定不会有苦头吃。’于是他悄悄拿起帐外的竹竿,突然在黑暗中掷出,大声喊打鬼。鬼魂大惊而逃,哥舒翰趁机追赶,它们向西北角逃去,翻墙而走。最后一个鬼逃不出去,哥舒翰击中它,鲜血直流,它才得以离开。家人听到变故,起来救他,哥舒翰详细讲述了事情经过。他们准备收尸,等到了堂屋,发现殡所一切如故,而吃掉的地方却什么都没有。哥舒翰感到困惑,以为自己在梦中,检查墙壁有血迹,上面有痕迹,但最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几年后,哥舒翰名声显赫。(出自《通幽录》)
章仇兼琼:章仇兼琼在镇守蜀地的时候,佛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法会。在庭院里表演百戏,有一个十岁的童子在竹竿顶端跳舞,突然有一只像鹰隼的东西把它抓走了。观众大惊,因此停止了表演。几天后,孩子的父母看到他在高塔上,爬梯子去取他,但他的神智像痴呆一样。过了一段时间,他才开始说话,说看到像壁画上的飞天夜叉一样的东西,要进入塔中,每天喂他吃塔里的食物,也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十天后,他的精神才恢复如初。(出自《尚书故实》)
杨慎矜:开元年间,杨慎矜担任御史中丞。有一天,他准备进朝廷,家童打开了他的外门,门锁已经打开,但门却紧闭无法打开。杨慎矜又惊又异。等到天快黑了,他的随从看到他的门外有一个夜叉,身高一丈多,样子非常奇怪,站在屋檐下,用左右手紧紧地关闭着门。它的火红色的嘴唇和电光般的眼睛,四处张望。随从看到它,都吓得四处逃散。过了一会儿,街上的人马和行人渐渐增多,夜叉才向南走去,行人都吓得躲避。杨慎矜听说这件事,非常害怕。一个月后,他被李林甫诬陷,兄弟都被处死。(出自《宣室志》)
江南吴生:有一个叫吴生的江南人。他曾经游历会稽,娶了一个叫刘氏的女人为妻。几年后,吴生在雁门郡当县官,带着刘氏一起上任。刘氏起初以柔顺著称,但几年后,她突然变得放纵而自负,不可约束,一旦有逆意的事情发生,就会发怒。她殴打婢女仆人,甚至咬得他们鲜血淋漓,而且怒气难以平息。吴生这才意识到刘氏的凶悍,心里开始疏远她。有一天,吴生和雁门郡的几位部将一起去野外打猎,猎到了很多狐狸和兔子,把它们带到了厨房下面。第二天,吴生出门,刘氏就偷偷进入厨房,把狐狸和兔子全部吃光。吴生回来后,询问狐狸和兔子在哪里,刘氏低头不语。吴生生气,询问婢女,婢女说:‘刘氏把它们都吃光了。’吴生这才怀疑刘氏变成了妖怪。十多天后,有县吏献上一只鹿,吴生命令把它放在庭院里。不久,吴生开始说他将要远行,出门后,他就躲起来偷偷观察。看到刘氏披散着头发,袒露着胳膊,眼睛瞪得很大,样子完全变了,站在庭院中,左手拿着鹿,右手拔出它的内脏来吃。吴生非常害怕,倒在地上起不来。过了一会儿,他召集了十几个士兵,拿着武器进入。刘氏看到吴生来了,脱去上衣和袖子,挺直地站在庭院中,原来是一个夜叉。她的眼睛像电光一样,牙齿像戟刃一样,筋骨扭曲,全身都是青色,士兵们都吓得战栗不敢靠近。而夜叉四处张望,好像有所畏惧。只吃了一会儿,突然向东跑去,速度非常快。最终不知道它去了哪里。(出自《宣室志》)
朱岘女:武陵郡有一座佛塔,高几百尺。从下面看去,可以看到大江,每当江水波涛汹涌时,佛塔似乎在摇动,所以当地的人不敢登上它。有一个叫朱岘的商人,家里非常富有,有一个女儿,不久后就失踪了。他们家找了她十多天,都没有找到她的下落。有一天,雨停了,郡民看到佛塔的顶端好像有人站在那里,隐约穿着花纹衣裳,郡民都以为这是怪事。朱岘听说了这件事,就去观看。他看到衣服,非常像他的女儿,就派人登上佛塔去取她。果然是他的女儿,朱岘惊讶地询问她的事情,女儿说:‘我之前一个人待着,有一个身高一丈多的夜叉,非常奇怪,从屋顶上跳下来,进入我的房间,对我说:“不要害怕我。”然后拉起我的衣服就跑,到了佛塔上。之后,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昏昏沉沉地,过了几天才稍微清醒,因此非常害怕。那个夜叉总是等到天快亮的时候从佛塔上下来,在街上走,拿食物和饮料给我。有一天,夜叉刚走,我从塔上往下看,看到它在街上走,遇到了一个穿白衣的人,夜叉看到它,吓得退后百步,不敢偷看。等到晚上回来。我因此问它:为什么害怕白衣人呢?夜叉说:“以前那个白衣人,从小不吃牛羊肉。所以我不能靠近他。”我问为什么,夜叉说:“牛是用来耕种田地的,是人们生活的根本。人不吃它的肉,上帝就会保佑他。所以我不能靠近他。”我默默想:我也是人,离开了父母,和异类在一起,能不悲伤吗?’第二天,夜叉离开了,我还祝福说:‘我希望不要吃牛羊肉。’一共祝福了三次。那个夜叉忽然从郡中回来,到了佛塔下面,看到我,对我说:‘为什么有了别的想法就离开我呢?从此以后,我再也见不到你了。’说完,它就向东走去,最终不知道它去了哪里。我非常高兴,从佛塔中得以回家。(出自《宣室志》)
杜万:杜万的故事内容未提供,无法翻译。
杜万员外的哥哥是岭南县尉,即将上任时,他的妻子不幸感染了毒瘴,几天后就去世了。当时正值盛夏,无法进行正式的殡葬。他们只能用苇席包裹尸体,埋在陡峭的山岩旁边。我到任后,因为公务繁忙,没有再次为妻子举行葬礼。等到我北归时,来到山岩处,想要收妻子的遗骨。当我看到坟墓时,只见苇席还在。我感叹她的丈夫如此深情,并为取回遗骨而感到悲伤。恰巧山岩上有一条小路,我试着寻找。走了百多步,来到一个石窟中,我妻子的遗体暴露在外,容貌狰狞,已经无法辨认。她怀里抱着一个孩子,旁边还有一个孩子,看起来像罗刹。我大声呼喊,她才醒来,但无法说话,只能用手在地上画字,写着:我刚刚重生,被夜叉抓走。现在这两个孩子,就是我的孩子。她边写边流泪。过了一会儿,她又能说话了,告诉我:你赶快离开,如果夜叉来了,一定会杀你。我问:你能离开吗?她说:能。于是她起身抱着孩子,跟着我来到船上。我们出发后,夜叉抱着大孩子来到岸边,对着船大声呼叫,展示孩子。船行得远了,夜叉把大孩子撕成数十片才离开。妇人手中的孩子,长得像罗刹,能说人话。大历年间,母子都还活着。(出自《广异记》)
韦自东是贞元年间的一位义烈之士。他曾经游历太白山,住在段将军的庄园里,段将军也一直知道他勇猛。有一天,韦自东和段将军一起眺望山谷,看到一条小路非常隐蔽,好像以前有人走过。韦自东问主人说:这是通往哪里的?段将军说:以前有两个僧人住在这山顶上,寺庙宏伟,林泉优美。大约是唐开元年间,万回师的弟子们建造的。看起来像是鬼斧神工,不是人力所能及的。有人听说,那些僧人被怪物吃掉了,现在已经消失两三年了。还听说,有两个夜叉在这座山上,没有人敢接近。韦自东生气地说:我立志平定侵暴,夜叉算什么,竟敢吃人?今晚,我一定要带着夜叉的头颅回到府上。段将军劝阻说:你这是冒险,死了也不会后悔?韦自东不听,拿着剑,准备衣物,坚决要去。段将军无奈地说:韦生,你这是自找麻烦。韦自东攀着藤萝,踩着石头,来到精舍,发现里面空无一人。看到两个僧人的房间,门大开着,鞋子、锡杖都在,被子枕头摆放整齐,但上面积满了灰尘。还看到佛堂里长满了细草,好像有巨大的生物躺在这里。四壁挂着野猪、黑熊的骨头,可能是烹饪后剩下的,还有锅、镬、柴火。韦自东这才相信樵夫的话没错。他估计夜叉还没来,于是拔了一棵碗口粗的柏树,砍掉枝叶,做成一根大棒。他关上门,用石佛顶住。那晚,月光如昼。夜深了,夜叉带着鹿来到这里,因为门被锁,它愤怒地大声叫喊,用头撞门,折断了石佛,倒在地上。韦自东用柏树棒打它的头,再次举起,夜叉就死了。他把夜叉拖进屋,又关上门。不久,又有夜叉来了,好像因为前一个没接它,非常愤怒,也大声吼叫,撞门,倒在地上。韦自东又用棒子打死了它。他知道雌雄夜叉都已经死了,应该没有同类了,于是关上门,煮鹿肉吃。第二天,他砍下夜叉的头,带着剩下的鹿肉给段将军看,段将军非常惊讶地说:你真是周处一样的英雄。于是他们煮鹿肉喝酒,欢聚一堂,远近的人都来看热闹。有一个道士从人群中出来,向韦自东行礼说:我有事想告诉你,可以吗?韦自东说:我一生的宗旨就是帮助别人,有什么不可以的?道士说:我一心向道,渴望灵药,已经好几年了。三两年前,神仙给我配了一炉龙虎丹,我在洞中修炼,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灵药快要成功了,但是有几个妖魔进入洞中,撞击药炉,灵药差点就毁了。我想找一个刚烈之士,用剑保护它。如果灵药成功,我会分你一份。不知道你能不能去?韦自东兴奋地说:这正是我一生所愿。于是他拿着剑跟着道士走了。他们历经艰险,攀登太白山高峰,快到山顶时,有一个石洞,大约有一百多步,就是道士炼丹的地方,只有一个弟子。道士约定说:明天五更初,请你拿着剑,站在洞门前。如果看到怪物,就用剑击打它。韦自东说:我一定照办。他在洞门外守了很久,等着怪物出现。不久,果然有一条几丈长的巨蛇,金色的眼睛,白色的牙齿,毒气弥漫,正要进入洞中。韦自东用剑击打它,好像击中了它的头部,一会儿就消失了。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女子,容貌绝美,手里拿着芰荷的花,缓缓走来。韦自东又用剑拂她,她就像云气一样消失了。再过一会儿,天快亮了,有一个道士,乘着云,骑着鹤,带着很多人,对韦自东说:妖魔已经清除了,我的弟子的丹药快要成功了,我特地来见证。他盘旋等待天亮才进入洞中,对韦自东说:恭喜你,道士的丹药成功了,现在我来为你作一首诗,你可以接着和。诗中说:三秋依赖叩真灵,龙虎交时金液成。绛雪既凝身可度,蓬壶顶上彩云生。韦自东仔细品味诗意,认为是道士的师傅。于是放下剑,向道士行礼。突然,药炉爆炸,丹药全部消失。道士痛哭,韦自东也后悔不已。他们用泉水清洗了药炉和器具,然后喝了。韦自东之后容貌有些改变,去了南岳,不知在哪里停留。现在段将军的庄园里还留着夜叉的骨架,道士的去向也不得而知。(出自《传奇》)
马燧在贫穷低微的时候,曾经游历北京,去拜访当地的官员,但没有见到就回来了。后来他寄居在园吏那里,园吏问他是否想去拜访护戎,如果去,就需要先说明,因为护戎对某些数字特别忌讳,马燧应该注意,如果触犯了,就没有逃脱死亡的余地。但如果幸运地取悦了护戎,那么得到的益处和别人是不同的。园吏提醒马燧要小心行事,因为他自己是护戎的乳母的儿子,所以对护戎的情况非常了解,并且称赞马燧是个君子。马燧对此半信半疑。
第二天早上,马燧去拜访护戎,果然触犯了护戎的忌讳,被护戎在庭院中大声斥责后赶走。马燧脸上露出恐惧的表情,园吏说这一定是触犯了护戎。马燧询问如何脱身,园吏说,你这样对待我,我感到凄凉和惶恐,但如果你失败了,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不能亵渎我。于是他把马燧藏在粪车中,载着他出了城门逃走。
当时护戎正在寻找马燧,派出了散铁骑,每扇门都有十个人。马燧狼狈逃窜了六十多里,到了傍晚,觉得无法出城,便躲进了一个逃亡者的破败房屋中。还没来得及安心,就听到车马声和低沉的抱怨声,有人说:‘能不能再走三二十里?’果然是护戎的使者。不久又听到车马声越来越远,这才稍微安心。但还没等到休息,又听到有脚步声,马燧又紧张起来。
突然在窗户边看到一个穿着布衣的女人,身材特别高,手里拿着一个包裹说:‘马燧在这里吗?’马燧默然不语,不敢回答。女人又说:‘你一定很害怕吧?胡二姐知道你在这里,所以来安慰你,不要担心怀疑。’马燧这才答应出来。
胡二姐说:‘大难已经过去,但还有一些恐惧。你一定饿了,我给你吃。’然后她解开包裹,里面有熟肉一碗,胡饼一个,马燧吃得非常饱。之后她让马燧回到原来的地方,不要再动。胡二姐拿了几斗灰撒在马燧面前地上,横放了一道。然后告诉她:‘今晚半夜,有怪物来恐吓抢劫,千万不要动。过了这个难关后,你将享有无与伦比的功勋和地位。’说完就离开了。
半夜时分,有东西闪闪发光照人,慢慢地靠近了窗户。马燧看到一丈多长的东西,是夜叉。夜叉赤发如刺猬般竖起,全身像刀刃一样锋利,手臂弯曲,长着瘤子,穿着豹皮裤子,手持短兵器,直接闯入屋内。夜叉眼睛像闪电一样,喷火吐血,跳跃咆哮,连铁石都能融化。马燧吓得几乎失魂落魄。但这个怪物始终不敢越过胡二姐撒的灰。
过了一会儿,怪物撤下一扇门,坐在上面睡着了。不久又听到车马声,有人互相说:‘这是逃亡者的房子,不妨让马生藏在这里。’这时有几个人拿着兵器下马进来。夜叉冲上去,夜叉奋起反击,吼了几声,撕裂人马,吃掉了大部分的血肉。夜叉吃饱后,慢慢走了出去。四更时分,东方升起月亮,马燧觉得周围很安静,就出来了,看到人马骨骼和肉乱七八糟地堆放着,这才幸免于难。
后来马燧建立了大功,官职显赫。他四处打听胡二姐的来历,但始终找不到。他想报答胡二姐的帮助,但找不到她,于是每年春秋两季祭祀时,都会在庙里为胡二姐单独设立一座座位,放在庙的左边。(出自《传异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五十六-夜叉一-注解
哥舒翰:哥舒翰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以勇猛著称,曾参与多次战役。
章仇兼琼:章仇兼琼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蜀州(今四川成都)节度使。
杨慎矜:杨慎矜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御史中丞,因被李林甫诬陷而遭受迫害。
江南吴生:江南吴生是指来自江南地区的一位男子,故事中描述了他与妻子的奇异经历。
朱岘女:朱岘女是指武陵郡(今湖南常德)朱岘的女儿,故事中讲述了她被夜叉掳走后得以逃脱的经历。
杜万:杜万在原文中未提供具体信息,可能是一个人名或地名,需要更多上下文来解释。
韦自东:韦自东是唐代的一位义烈之士,以勇猛著称。
马燧:马燧(724年-785年),唐代名将,字君明,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曾任节度使、检校司空等职,以勇敢善战著称。
崇仁:崇仁是指一个地名,故事中哥舒翰的爱妾裴六娘居住于此。
殡所:殡所是指停放死者尸体等待下葬的地方。
夜叉:夜叉是佛教和民间传说中的一种凶恶鬼神,通常被描绘为有翅膀、三只眼睛的怪物。
鵰鹗:鵰鹗是一种猛禽,常被用来比喻凶猛或狡猾的人。
太牢:太牢是指古代祭祀时用的牛、羊、猪等大型牲畜。
寻:寻是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
杜万员外:指杜万,唐代官员,员外是古代对有官职者的尊称。
岭南县尉:岭南县尉是指岭南地区的地方行政官员,尉是古代对县级行政区负责官员的称呼。
毒瘴:毒瘴是指因毒气或毒虫而引起的疾病,古代常用来形容恶劣的自然环境或疾病。
殡敛:殡敛是指对死者进行安葬前的仪式,包括沐浴、穿衣、入棺等。
苇席:苇席是用芦苇编织而成的席子,古代常用来作为简易的覆盖物。
瘗:瘗是指将尸体埋葬。
绝岩:绝岩是指险峻的山岩。
某:古代文言文中常用“某”作为第一人称的代词,表示说话人自己。
坎穴:坎穴是指挖掘的坑洞。
罗刹:罗刹是佛教和民间传说中的一种恶鬼,常被描述为丑陋、凶猛。
大历:大历是唐朝的一个年号,指公元766年至779年。
太白山:太白山是位于中国陕西省的一座著名山脉。
段将军:段将军是指段姓的将军,具体身份不详。
唐开元中:唐开元中是指唐朝开元年间,即公元713年至741年。
万回师:万回师是指唐代的一位高僧,具体姓名不详。
鬼工:鬼工是指超自然的力量或技艺。
庖炙:庖炙是指烹饪过的肉食。
锅镬:锅镬是指古代的一种炊具,类似于锅。
薪:薪是指柴火。
暴虎凭河:暴虎凭河是指比喻冒险行事,有极大的危险。
精舍:精舍是指佛教修行者的住所。
颣:颣是指野兽的痕迹或痕迹。
大杖:大杖是指粗大的棍棒。
石佛:石佛是指用石头雕刻成的佛像。
龙虎丹:龙虎丹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仙丹,具有神奇的疗效。
金液:金液是指仙丹中的精华部分,也比喻珍贵的液体。
蓬壶:蓬壶是指传说中的仙境。
金目雪牙:金目雪牙是指怪物眼睛像金子一样,牙齿像雪一样白,形容其凶猛。
巨虺:巨虺是指巨大的蛇。
金液成:金液成是指仙丹炼制成功。
蓬壶顶上彩云生:蓬壶顶上彩云生是指仙境中云彩绚烂的景象。
龙虎交时:龙虎交时是指炼制仙丹的过程,龙虎代表阴阳相交。
绛雪:绛雪是指红色的雪,也比喻仙丹的精华。
泉涤:泉涤是指用泉水清洗。
骷髅:骷髅是指人或动物的骨骼,常用来指代尸体或死亡。
灵药:灵药是指具有神奇疗效的药物,也常用来指代仙丹。
寓游:寓居游玩,指马燧在贫贱时在北京游玩。
府主:指地方上的官员或豪族。
护戎:古代官职,指负责地方军事的官员。
讳数字:忌讳的数字,这里指护戎忌讳的数字。
歧路:岔路,比喻难以抉择的道路。
暗投:暗地里投奔,指秘密地寻求庇护。
乳母子:乳母的孩子,这里指胡二姊是护戎的乳母的孩子。
忤:触犯,冒犯。
郭:城墙之外的地方。
粪车:运送粪便的车,这里指用来藏匿马燧的车。
螔贲:古代车马装饰,这里指车马的声音。
胡二姊:指护戎的乳母的女儿,这里以“胡二姊”称呼。
大厄:大难,严重的灾难。
勋贵:有功绩的贵族。
祠飨:祭祀和宴享。
庙:供奉神灵或祖先的处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五十六-夜叉一-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马燧在贫贱时的一次奇幻经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展现了古人对命运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首句‘马燧贫贱时,寓游北京,谒府主,不见而返’通过简洁的语言,交代了故事背景和主人公马燧的境遇。‘寓游’和‘谒府主’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名利的追求,而‘不见而返’则暗示了命运的不可捉摸。
‘寄居于园吏,吏曰:莫欲谒护戎否?若谒,即须先言,当为其歧路耳。’园吏的提示和警告,预示着马燧将面临艰难的选择和未知的命运。‘护戎讳数字而甚切,君当在意,若犯之,无逃其死也’中的‘讳数字’和‘犯之无逃其死’,揭示了古代社会中等级森严和禁忌繁多的一面。
‘然若幸惬之,则所益与诸人不同’则表现了古代文人对命运的妥协和无奈,同时也暗示了通过某种方式或许能够改变命运的可能。
‘慎忽暗投也,某乃护戎先乳母子,得以详悉,而辄赞君子焉’园吏的身份和话语,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同时也为马燧的后续经历埋下了伏笔。
‘明晨,入谒护戎,果犯其讳,庭叱而去’这一段,通过马燧的直接挑战,展示了他的勇气和决心,同时也揭示了命运的无常和不可预测。
‘畏惧之色见于面’和‘是必忤护戎耳’等描写,表现了马燧在遭遇挫折时的心理变化,以及周围人对他的看法。
‘遂匿燧于粪车中,载出郭而逃’这一段,通过园吏的机智和勇敢,展现了古人在困境中的生存智慧。
‘于时护戎果索燧,一报不获,散铁骑者,每门十人’这一段,通过护戎的追捕,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和悬念。
‘胡二姊’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和神秘感。‘胡二姊’的形象,既是一个神秘的女性,也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善良的人物。
‘大厄,然已过,尚有余恐矣。君固馁,我食汝’等对话,展现了胡二姊的善良和关心,同时也预示了马燧将面临的考验。
‘夜半,有物闪闪照人,渐进户牖间’这一段,通过夜叉的出现,将故事推向了高潮,同时也展示了马燧的恐惧和绝望。
‘燧之惴栗,殆丧魂亡精矣’这一句,通过马燧的心理描写,将他的恐惧和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此物终不敢越胡二姊所布之灰’这一段,表现了胡二姊的力量和神秘,同时也暗示了灰的象征意义。
‘夜叉食既饱,徐步而出’这一段,通过夜叉的行为,展现了马燧的幸运和转机。
‘四更,东方月上,燧觉寂静,乃出而去,见人马骨肉狼藉,乃获免’这一段,通过马燧的逃脱,展现了命运的转折和人生的无常。
‘后立大勋,官爵穹崇’这一段,表现了马燧的成就和荣耀,同时也暗示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起伏。
‘询访胡二姊之由,竟不能得’这一段,留下了悬念,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神秘和未知的向往。
‘思报不获,乃每春秋祠飨,别置胡二姊一座,列于庙左’这一段,展现了马燧的感恩之心和古人对信仰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