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九十四-雷二-原文
陈鸾凤建州山寺萧氏子周洪萧浣僧文净徐智通雷公庙南海陈义叶迁韶元稹(“稹”原作“积”,据明抄本改)裴用东阳郡山段成式伯智空陈鸾凤
唐元和中,有陈鸾凤者,海康人也。负气义,不畏鬼神,乡党咸呼为后来周处。
海康者,有雷公庙,邑人虔洁祭祀。
祷祝既淫,妖妄亦作。
邑人每岁闻新雷日,记某甲子。
一旬复值斯日,百工不敢动作。
犯者不信宿必震死,其应如响。
时海康大旱,邑人祷而无应。
鸾凤大怒曰:“我之乡,乃雷乡也。为神不福,况受人奠酹如斯,稼穑既焦,陂池已涸,牲牢飨尽,焉用庙为!”
遂秉炬爇之。
其风俗,不得以黄鱼彘肉,相和食之,亦必震死。
是日,鸾凤持竹炭刀,于野田中,以所忌物相和啖之,将有所伺(“伺”原作“祠”,据明抄本改)。
果怪云生,恶风起,迅雷急雨震之。
鸾凤乃以刃上挥,果中雷左股而断。
雷堕地,状类熊猪,毛角,肉翼青色,手执短柄刚石斧,流血注然,云雨尽灭。
鸾凤知雷无神,遂驰赴家,告其血属曰:“吾断雷之股矣,请观之。”
亲爱愕骇,共往视之,果见雷折股而已。
又持刀欲断其颈,啮其肉。
为群众共执之曰:“霆是天上灵物,尔为下界庸人。辄害雷公,必我一乡受祸。”
众捉衣袂,使鸾凤奋击不得。
逡巡,复有云雷,裹(“裹”原作“哀”,据明抄本改)其伤者,和断股而去。
沛(“沛”原作“虽”,据明抄本改)然云雨,自午及酉,涸苗皆立矣。
遂被长幼共斥之,不许还舍。
于是持刀行二十里,诣(“诣”原作“诸”,据明抄本改)舅兄家,及夜,又遭霆震,天火焚其室。
复持刀立于庭,雷终不能害。
旋有人告其舅兄向来事,又为逐出。
复往僧室,亦为霆震,焚热如前,知无容身处,乃夜秉炬,入于乳穴嵌孔之处,后雷不复能震矣,三暝然后返舍。
自后海康每有旱,邑人即醵金与鸾凤,请依前调二物食之,持刀如前,皆有云雨滂沱,终不能震。
如此二十余年,俗号鸾凤为雨师。
至大和中,刺史林绪知其事,召至州,诘其端倪。
鸾凤云:“少壮之时,心如铁石。鬼神雷电,视之若无当者。愿杀一身,请苏万姓,即上玄焉能使雷鬼敢骋其凶臆也!”
遂献其刀于绪,厚酬其直。(出《传奇》)
建州山寺
唐柳公权侍郎,尝见亲故说:元和末,止建州山寺。
夜半,觉门外喧闹,潜于窗棂中窥之。
见数人运斤造雷车,宛如图画者。
久之,一嚏气,忽斗暗,其人双目遂昏。(出《酉阳杂俎》)
萧氏子
唐长庆中,兰陵萧氏子,以胆勇称。
客游湘楚,至长沙郡,舍于仰山寺。
是夕,独处撤烛。
忽暴雷震荡檐宇,久而不止。
俄闻西垣下,窸窣有声。
萧恃膂力,曾不之畏。
榻前有巨棰,持至垣下。
俯而扑焉,一举而中。
有声甚厉,若呼吟者。
因连扑数十,声遂绝,风雨亦霁。
萧喜曰:“怪且死矣。”
迨晓,西垣下睹一鬼极异。
身尽青,伛而庳。
有金斧木楔,以麻缕结其体焉。
瞬而喘,若甚困状。
于是具告寺僧观之。
或曰:“此雷鬼也,盖上帝之使耳。子何为侮于上帝?祸且及矣。”
里中人具牲酒祀之,俄而云气曛晦,自室中发,出户升天,鬼亦从去。
既而雷声又兴,仅数食顷方息。
萧气益锐,里中人皆以壮士名焉。(出《宣室志》)
周洪
唐处士周洪云。
宝历中,邑客十余人,逃暑会饮。
忽骤风雨,有物堕如玃,两目睒睒,众惊伏于床下。
倏忽上阶周视,俄失所在。
及雨定,稍稍能起,相顾,但耳悉泥矣。
邑人云,向来雷震,牛战鸟坠,而邑客止觉殷殷然。(出《酉阳杂俎》)
萧浣
唐萧浣,初至遂州,造二幡刹,施于寺。
斋庆毕,作乐。
忽暴雷震刹,俱成数十片。
至来岁雷震日,浣死。(出《酉阳杂俎》)
僧文净
唐金州水陆院僧文净,因夏屋漏,滴于脑,遂作小疮。
经年,若一大桃。
来岁五月后,因雷雨霆震,穴其赘。
文净睡中不觉,寤后唯赘痛。
遣人视之,如刀割,有物隐处,乃蟠龙之状也。(出《闻奇录》)
徐智通
唐徐智通,楚州医士也。
夏夜乘月,于柳堤闲步。
忽有二客,笑语于河桥,不虞智通之在阴翳也。
相谓曰:“明晨何以为乐。?”
一曰:“无如南海赤岩山弄珠耳。”
答曰:“赤岩主人嗜酒,留客必醉。仆来日未后,有事于西海,去恐复为萦滞也。不如只于此郡龙兴寺前,与吾子较技耳。”
曰:“君将何戏?”
曰:“寺前古槐,仅百株。我霆震一声,剖为纤茎,长短粗细,悉如食箸。君何以敌?”
答曰:“寺前素为郡之戏场,每日中,聚观之徒,通计不下三万人。我霆震一声,尽散其发,每缕仍为七结。”
二人因大笑,约诺而去。
智通异之,即告交友六七人,迟明,先俟之。
是时晴朗,已午间,忽有二云,大如车轮,凝于寺上。
须臾昏黑,咫尺莫辨。
俄而霆震两声,人畜顿踣。
及开霁,寺前槐林,劈栉分散,布之于地,皆如算子。
大小洪纤,无不相肖。
而寺前负贩戏弄观看人数万众,发悉解散,每缕皆为七结。(出《集异记》)
又洛京天津桥,有儒生,逢二老人言话,风骨甚异。
潜听之,云:“明日午时,于寺中斗疾速。”
一人曰:“公欲如何?”
一人曰:“吾一声,令寺内听讲驴马尽结尾。”
一人曰:“吾一声,令十丈幡竿尽为算子,仍十枚为一积。”
儒生乃与一二密友,于寺候之。
至午,果雷雨。
霹雳一声,客走出视,驴马数百匹尽结尾。
一声,幡竿在廊下为算子,十枚一积。(出《录异记》)
雷公庙
雷州之西雷公庙,百姓每岁配连鼓雷车。
有以鱼彘肉同食者,立为霆震,皆敬而惮之。
每大雷雨后,多于野中得黳石,谓之雷公墨。
叩之鈖然,光莹如漆。
又如霹雳处,或土木中,得楔如斧者,谓之霹雳楔,小儿佩带,皆辟惊邪;孕妇磨服,为催生药。
必验。(出《岭表录异》)
南海
南海秋夏间,或云物惨然,则见其晕如虹,长六七尺,此候则飓风必发,故呼为飓母。
见忽有震雷,则飓风不作矣。
舟人常以为候,预为备之。(出《岭表录异》)
陈义
唐罗州之南二百里,至雷州,为海康郡。
雷之南濒大海,郡盖因多雷而名焉,其声恒如在檐宇上。
雷之北高,亦多雷,声如在寻常之外。
其事雷,畏敬甚谨,每具酒肴奠焉。
有以彘肉杂鱼食者,霹雳辄至。
南中有木名曰掉,以煮汁渍梅李,俗呼为棹汁。
杂彘肉食者,霹雳亦至。
犯必响应。
牙门将陈义传云:“义即雷之诸孙。
昔陈氏因雷雨昼冥,庭中得大卵,覆之数月,卵破,有婴儿出焉。
目后日有雷扣击户庭,入其室中,就于儿所,似若乳哺者。
岁余,儿能食,乃不复至,遂以为己子。
义即卵中儿也。
又云:“尝有雷民,畜畋犬,其耳十二。
每将猎,必笞犬,以耳动为获数。
未尝偕(“偕”原作“王”,据明抄本改)动。
一日,诸耳毕动。
既猎,不复逐兽。
至海旁测中嗥鸣。
郡人视之,得(“得”字原“阙”,据明抄本补)十二大卵以归,置于室中。
后忽风雨,若出自室。
既霁就视,卵破而遗甲存焉。
后郡人分其卵甲,岁时祀奠,至今以获得遗甲为豪族。
或阴冥云雾之夕,郡人呼为雷耕。
晓视野中,果有垦迹。
有是乃为嘉祥。
又时有雷火发于野中,每雨霁,得黑石,或圆或方,号雷公墨。
凡讼者投牒,必以雷墨杂常墨书之为利。
人或有疾,即扫虚室,设酒食,鼓吹幡盖,迎雷于数十里外。
既归。
屠牛彘以祭,因置其门。
邻里不敢辄入,有误犯者为唐突,大不敬,出猪牛以谢之。
三日又送,如初礼。
又云。尝有雷民,因大雷电,空中有物,豕首鳞身,状甚异。
民挥刀以斩,其物踣地,血流道中,而震雷益厉。
其夕凌空而去。
自后挥刀民居室,频为天火所灾。
虽逃去,辄如故。
父兄遂摈出,乃依山结庐以自处,灾复随之。
因穴崖而居,灾方止。
或云,其刀尚存。
雷民图雷以祀者,皆豕首鳞身也。(出《投荒杂录》)
叶迁韶
唐叶迁韶,信州人也。
幼岁樵牧,避雨于大树下。
树为雷霹,俄而却合,雷公为树所夹,奋飞不得迁。
韶取石楔开枝,然后得去。
仍愧谢之,约曰:“来日复至此可也。”
如其言至彼,雷公亦来,以墨篆一卷与之,曰:“依此行之,可以致雷雨,祛疾苦,立功救人。
我兄弟五人,要闻雷声,但唤雷大雷二,即相应。
然雷五性刚躁,无危急之事,不可唤之。”
自是行符致雨,咸有殊效。
尝于吉州市大醉,太守擒而责之,欲加楚辱。
迁韶于庭下大呼雷五。
时郡中方旱,日光猛炽,霹震一声,人皆颠沛。
太守下阶礼接之,请为致雨。
信宿大霪,田原遂足,因为远近所传。
游滑州,时方久雨,黄河泛滥。
官吏备水为劳,忘其寝食。
迁韶以铁札,长二尺,立一符于河岸上。
水涌溢堆阜之形,而沿河流下,不敢出其符外。
人免垫溺,如今传之。
或有疾请符,不择笔墨,书而援之,皆得其效。
多在江浙间周游,好啗荤腥,不修道行。
后不知所之。(出《神仙感遇传》)
元稹(“稹”原作“积”,据明抄本改)
唐元稹(“稹”原作“积”,据明抄本改)镇江夏。
襄州贾墅(明抄本“墅”作“堑”)有别业。
构堂,架梁才毕,疾风甚雨。
时户各输油六七瓮,忽震一声,瓮悉列于梁上,都无滴汙于外。
是年稹卒。(出《剧谈录》,明抄本作出《酉阳杂俎》)
裴用
唐大和,濮州军吏裴用者,家富于财。
年六十二,病死。
既葬旬日,霆震其墓,棺飞出百许步,尸柩零落。
其家即选他处重瘗焉,仍用大铁索系缆其棺。
未几,震如前。
复选他处重瘗,不旬日,震复如前,而棺柩灰尽,不可得而收矣。
因设灵仪,招魂以葬。(出《集异记》)
东阳郡山
唐东阳郡,滨于浙江,有山周数百里,江水曲而环焉,迁滞舟揖,人颇病之。
常侍敬昕,大和中出守。
其山一夕云物曛晦,暴风雷电,动荡室庐。
江水腾溢,莫不惶惑。
迨晓方霁。
人往视之,已劈而中分,相远数百步,引江流直而贯焉。
其环曲处,悉填以石,遂无萦绕之患。(出《宣室志》)
段成式伯
唐段成式三从伯父,少时于阳羡亲旧舍,夜值雷雨,每电起光中,见有人头数十,大于栲栳。(出《酉阳杂俎》)
智空
唐晋陵郡建元寺僧智空,本郡人,道行闻于里中,年七十余。
一夕既阖关,忽大风雷,若起于禅堂,殷然不绝。
烛灭而尘坌,晦黑且甚,檐宇摇震。
矍然自念曰:‘吾弃家为僧,迨兹四纪,暴雷如是,岂神龙有怒我者?’
不然,有罪当雷震死耳。
既而声益甚,复坐而祝曰:‘某少学浮屠氏,为沙门迨五十余年,岂所行乖于释氏教耶?’
不然,且有黩神龙耶?
设如是,安敢逃其死?傥不然,则愿亟使开霁,俾举寺僧得自解也。
言竟,大声一举,若发左右。
茵榻倾糜,昏霾颠悖,由是惊慑仆地。
仅食顷,声方息,云月晴朗。
然觉有腥腐气,如在室内,因烛视之,于垣下得一蛟皮,长数丈,血满于地。
乃是禅堂北有槐,高数十寻,为雷震死,循理而裂,中有蛟蟠之迹焉。
(出《宣室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九十四-雷二-译文
陈鸾凤建州山寺萧氏子周洪萧浣僧文净徐智通雷公庙南海陈义叶迁韶元稹(“稹”原作“积”,据明抄本改)裴用东阳郡山段成式伯智空陈鸾凤:
唐元和中,有陈鸾凤者,是海康人。他为人正直,不畏鬼神,乡里的人都称呼他为后来的周处。海康有一个雷公庙,当地人对这个庙非常虔诚地进行祭祀。但是,祭祀活动过于频繁,邪念也开始滋生。每年当地人在听到新雷的时候,都会记录下具体的日期。如果十天之内再次遇到这个日期,所有的工匠都不敢动工。如果有人违反了这个禁忌,那么他们不相信会在一夜之间被雷震死,这种事情发生得就像回声一样。当时海康发生了大旱,当地人的祈祷没有得到回应。陈鸾凤非常愤怒地说:“我的家乡是雷乡,如果神明不保佑我们,那么即使有人像这样不断地献祭,庄稼已经干枯,池塘已经干涸,祭祀用的牲畜已经吃完,还有什么必要保留这个庙呢!”于是他拿着火炬烧毁了庙宇。当地的风俗是不允许用黄鱼和猪肉一起食用,否则也会被雷震死。那天,陈鸾凤拿着竹炭刀,在田野中用这些禁忌的食物混合着吃,打算看看会发生什么。果然,怪云升起,恶风四起,迅雷和急雨随之而来。陈鸾凤就举起刀,果然击中了雷的左腿,雷倒在地上,形状像熊猪,有毛角,肉翼是青色的,手里拿着短柄的刚石斧,鲜血直流,云雨都消失了。陈鸾凤知道雷没有神灵,于是骑马回家,告诉他的亲属说:“我砍断了雷的腿,请你们来看。”亲人们都非常惊讶和害怕,一起去看,果然看到雷的腿被折断了。他又拿起刀想要砍断它的脖子,咬它的肉。但是被众人抓住,让他无法动手。犹豫了一下,又有云雷包围了受伤的雷,带着它和断腿离开了。突然间,云雨大作,从中午到傍晚,干涸的庄稼都重新挺立起来。于是,大家都不许他回家。他拿着刀走了二十里,来到舅舅家,到了晚上,又遭到了雷击,天火焚烧了他的房屋。他又拿着刀站在庭院中,雷最终没有伤害到他。有人告诉他舅舅之前的事情,他又被驱逐出去。他又去了僧室,也遭到了雷击,像之前一样被烧得炙热,知道没有地方可以容身,于是他夜里拿着火炬,进入了一个洞穴的裂缝中,雷再也没有能震到他,三天后才返回家中。从那以后,每当海康发生旱灾,当地人就会筹集资金给陈鸾凤,请他按照以前的方法用两种食物来祭祀,拿着刀,都会有暴雨降临,雷却始终不能伤害他。这样过了二十多年,人们称呼陈鸾凤为雨师。到了大和年间,刺史林绪知道了这件事,召见了他,询问事情的真相。陈鸾凤说:“我年轻的时候,心如铁石。鬼神雷电,对我来说就像没有存在一样。我愿意牺牲自己,让万姓得救,即使上苍也不能让雷鬼敢于施展他们的凶恶。”于是他将自己的刀献给了林绪,得到了丰厚的报酬。
建州山寺:
唐柳公权侍郎,曾经听亲友说:元和末年,他住在建州山寺。半夜的时候,他感觉到门外很吵闹,就从窗户的棂格中偷看。看到有几个人在搬运造雷车的工具,就像图画上画的一样。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个人打了个喷嚏,突然天空变暗,那人的眼睛就看不见了。
萧氏子:
唐长庆年间,兰陵萧氏的儿子,以胆量大著称。他在湘楚地区游历,到了长沙郡,住在仰山寺。那天晚上,他独自一人,熄灭了蜡烛。突然雷电震荡着屋檐,很久都没有停止。突然听到西边的墙壁下有沙沙的声音。萧氏凭借他的力气,并不害怕。他拿起床前的巨棒,走到墙壁下,俯身打去,一下就击中了。声音非常响亮,就像有人在吟唱。于是他连续击打了几十下,声音才停止,风雨也停了。萧氏很高兴,说:“怪物已经死了。”等到天亮,他在西边的墙壁下看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鬼,全身都是青色的,身体弯曲,腿很矮。他的身体被金斧和木楔子用麻绳绑着。他喘着气,看起来非常疲惫。于是他告诉了寺里的僧人来看。有人说:“这是雷鬼,是上帝的使者。你为什么要侮辱上帝呢?灾祸就要降临了。”当地的人准备了牲畜和酒来祭祀他,不久,云气变得昏暗,从屋子里升起,出门升天,鬼也跟着消失了。不久,雷声又响了起来,过了几个饭的功夫才停止。萧氏的勇气更加旺盛,当地的人都将他称为勇士。
周洪:
唐处士周洪说。宝历年间,有十几个邑客来他这里避暑,聚会饮酒。突然下起了骤雨,有一个东西像玃一样坠落,两只眼睛闪闪发光,众人惊恐地趴在床下。突然,那个人上了台阶,四处张望,很快就消失了。等到雨停了,大家慢慢地能起身了,互相看了一眼,发现耳朵都变成了泥。当地的人说,之前雷震的时候,牛和鸟都坠落了,而邑客只是听到了轰隆声。
萧浣:
唐萧浣,刚到遂州时,在寺庙里做了两个幡刹,放在寺庙里。祭祀庆祝结束后,开始奏乐。突然间,雷电震动了幡刹,它们都变成了几十片。到了第二年的雷震日,萧浣死了。
僧文净:
唐金州水陆院僧文净,因为夏天的屋子漏水,水滴到了他的头上,于是头上长了一个小疮。过了一年,这个疮长得像一个大桃子。第二年五月后,因为雷雨和雷霆的震动,疮被雷击穿了。文净在睡觉中并没有感觉到,醒来后只觉得疮很痛。派人去看,发现像刀割一样疼痛,有一个东西隐藏在疮里,形状像蟠龙。
徐智通:
唐徐智通,是楚州的医生。夏夜,他趁着月光在柳堤上散步。突然有两个客人,在河桥上笑语,没有料到徐智通在阴影中。他们相互说:‘明天早上怎么消遣呢?’一个人说:‘不如去南海赤岩山玩珠子。’另一个人回答:‘赤岩的主人喜欢喝酒,留客必醉。我明天下午还有事情要去西海,担心会再次被耽搁。不如就只在我们这个郡的龙兴寺前,和你较量一下。’‘你打算怎么玩?’‘寺前的古槐树只有一百株。我用一声雷霆,把它劈成细长的枝条,长短粗细都像筷子一样。你打算怎么对付我?’‘寺前一直是郡里的游乐场,每天中午,聚集观看的人不少于三万人。我用一声雷霆,可以把所有人的头发都打散,每一缕头发都变成七个结。’两个人因此大笑,约定了明天早上见面。徐智通感到很奇怪,就告诉了六七个朋友,第二天早上先在那里等候。当时天气晴朗,到了中午,突然有两朵云,像车轮一样大,聚集在寺庙上。不一会儿,天色就变得昏暗,近在咫尺的东西都看不清楚。突然间,响起了两声雷霆,人和牲畜都倒在地上。等到天空放晴,寺庙前的槐树林被劈成了一片,散落在地上,都像算盘珠子一样。大小粗细,无不相似。而寺庙前的商贩和观看的人成千上万,头发都散开了,每一缕都结成了七个结。
在洛阳的天津桥,有一个儒生,遇到了两位老人在谈话,他们的气质非常特别。儒生偷偷地听他们说话,听到老人说:‘明天中午,在寺庙中斗疾速。一个人说:“你打算怎么办?”另一个人说:“我喊一声,让寺内听讲的人、驴马都停止。”另一个人说:“我喊一声,让十丈高的幡竿上的算子全部掉落,每十个算子堆成一堆。”儒生于是和一两个密友一起在寺庙等候。到了中午,果然雷雨交加。一声霹雳,客人走出去看,驴马数百匹都停止了。再一声,幡竿在廊下变成算子,每十个算子堆成一堆。”(出自《录异记》)
雷公庙
在雷州的西边有雷公庙,百姓每年都会用连鼓和雷车一起祭祀。有人将鱼肉和猪肉一起吃,立刻被雷震死,大家都敬畏而害怕它。每当大雷雨之后,人们经常在野外找到黑色的石头,称之为雷公墨。敲击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光亮如漆。还有在霹雳处,或者土木中,找到像斧头一样的楔子,称之为霹雳楔,小孩子佩戴它可以避邪;孕妇服用它可以催生。这些都是真的。(出自《岭表录异》)
南海
在南海的秋夏之间,有时天空阴沉,就会看到一道像彩虹的光环,长六七尺,这时候飓风一定会发生,所以称之为飓母。如果看到突然有震雷,那么飓风就不会发生了。船夫常常以此作为预测,提前做好准备。(出自《岭表录异》)
陈义
唐朝罗州的南边两百里,到雷州,是海康郡。雷州的南边靠近大海,郡名是因为这里多雷而得名,雷声常常好像在屋檐上。雷州的北边地势高,也多雷,声音好像在寻常之外。这里的人们对雷非常敬畏,每次都准备酒菜祭拜。有人将猪肉和鱼混合食用,就会立刻被雷击中。南边有一种树叫掉树,用树的汁液浸泡梅李,俗称为棹汁。如果和猪肉混合食用,也会被雷击中。只要犯了这些禁忌,就会有雷声响应。牙门将陈义传说:‘陈义就是雷的孙子。以前陈家因为雷雨白天昏暗,院子里得到一个大的鸟蛋,覆盖了几个月,蛋破了,有一个婴儿出来。后来每天有雷声击打房屋,进入他的房间,就在婴儿身边,好像在哺乳。一年多后,婴儿能吃东西了,雷声就不再来了,于是就把婴儿当作自己的孩子。陈义就是那个蛋中的婴儿。还有传说:曾经有一个雷民,养了一只狩猎犬,狗有十二个耳朵。每次狩猎前,都会打狗,以耳朵的动作为猎获的数量。从未出错。有一天,所有的耳朵都动了。狩猎结束后,不再追逐野兽。到了海边,狗发出凄厉的叫声。郡里的人去看,找到了十二个大的鸟蛋带回家,放在屋子里。后来突然风雨大作,好像是从屋子里出来的。雨停后去看,蛋破了,留下了甲壳。后来郡里的人把蛋壳分了,每年祭祀,至今把得到蛋壳看作是豪族。有时在阴沉的夜晚,郡里的人称之为雷耕。早上看到田野中,果然有耕作的痕迹。有这样的现象,就被认为是吉祥的。还有时在野外发生雷火,每次雨停后,得到黑色的石头,有的圆有的方,称为雷公墨。凡是诉讼的人投递诉状,必须用雷墨和普通墨水混合书写,这样才会有效。有人生病,就扫空房间,摆上酒食,击鼓吹奏,在几十里外迎接雷。回来后,宰杀牛猪来祭祀,然后放在门口。邻居不敢轻易进入,如果误犯,会被认为是冒犯,大不敬,要拿出猪牛来道歉。三天后又送来,就像最初的礼仪。还有传说:曾经有一个雷民,因为大雷电,空中出现一个东西,猪头鱼鳞的身体,形状非常奇特。雷民挥刀砍它,那个东西倒在地上,血流成河,而雷声更加猛烈。那天晚上,它从空中飞走。从那以后,挥刀的人住在屋里,经常被天火所烧。即使逃走,也总是这样。他的父兄就驱逐他出去,他就依山建屋自己居住,灾难也随之而来。于是他挖洞住在山崖里,灾难才停止。有人说,他的刀还保存着。画雷公像来祭祀的人,都是猪头鱼鳞的身体。(出自《投荒杂录》)
叶迁韶
唐朝的叶迁韶,是信州人。小时候砍柴放牧,在大树下避雨。大树被雷劈中,一会儿又合拢了,雷公被大树夹住,飞不起来。叶迁韶拿起石头楔开树枝,然后雷公才得以离开。雷公还向他道歉,约定说:‘明天再来这里。’叶迁韶按照约定去了那里,雷公也来了,给了他一卷用墨写的符箓,说:‘按照这个去做,可以招来雷雨,消除疾病痛苦,救人立功。我有五个兄弟,只要听到雷声,呼唤雷大雷二,就会响应。但是雷五性格刚烈暴躁,没有紧急的事情,不能呼唤他。’从那以后,叶迁韶使用符箓招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曾在吉州市大醉,太守抓了他并责备他,想要对他进行鞭打。叶迁韶在庭院下大声呼唤雷五。当时郡中正旱,阳光炽烈,一声霹雳,人们都跌倒了。太守走下台阶向他行礼,请他招雨。过了两天,大雨倾盆,田地里的水就充足了,因此被远近的人传颂。他游历滑州时,当时正久雨,黄河泛滥。官吏们准备防洪,忘记了吃饭睡觉。叶迁韶用两尺长的铁券,在河岸上立了一个符箓。洪水涌出,形成堆土,沿着河流而下,不敢超出他的符箓之外。人们免于被淹。如今这个传说还在流传。有人生病,请求符箓,不拘泥于笔墨,写下后拿去,都有效果。他多在江浙一带游历,喜欢吃荤腥,不修道行。后来不知去向。(出自《神仙感遇传》)
元稹
唐朝的元稹在镇江夏。襄州的贾墅(根据明抄本,“墅”作“堑”)有他的别业。他建造房屋,架设梁木刚刚完成,突然刮起疾风,下起大雨。当时每个家庭都要缴纳六七桶油,突然一声巨响,油桶全部排列在梁上,都没有滴落在外面。那年元稹去世了。(出自《剧谈录》,根据明抄本出自《酉阳杂俎》)
裴用
唐朝大和年间,濮州军吏裴用,家财万贯。六十二岁时病逝。下葬十天后,雷震了他的坟墓,棺材飞出百步远,尸体和棺材散落。他的家人于是选择其他地方重新安葬,并用大铁链系住棺材。不久,雷震如前。他们又选择其他地方重新安葬,不到十天,雷震又如前,而棺材和尸体化为灰烬,无法收殓。于是他们设置了灵位,招魂来安葬。(出自《集异记》)
东阳郡山
唐朝东阳郡,靠近浙江,有一座山周长数百里,江水曲折环绕,船只停泊,人们颇为烦恼。常侍敬昕,大和年间出任郡守。那座山一天晚上云雾笼罩,暴风雷电,房屋动荡。江水泛滥,人们无不惊慌失措。等到天亮才雨停。人们去看,山已经被劈成两半,相隔数百步,江水直接穿过。山环曲的地方,都用石头填平,从此没有困扰。(出自《宣室志》)
段成式伯
唐朝段成式三从伯父,小时候在阳羡亲戚的家中,晚上遇到雷雨,每当闪电起时,在光亮中看到有数十个人头,比斗笠还大。(出自《酉阳杂俎》)
智空
唐代晋陵郡建元寺的僧人智空,是本郡的人,他的修行在乡里中很有名,已经七十多岁了。
一天晚上,当他关上门后,突然刮起大风,伴随着雷声,好像是从禅堂那里发出来的,声音很大,没有停止。
蜡烛熄灭,尘土飞扬,非常黑暗,屋檐和墙壁都在摇晃。
智空突然想到:‘我舍弃家庭成为僧人,到现在已经四十年了,这样的大雷声,难道是神龙在生气责怪我吗?如果不是这样,那应该是我犯了罪,雷应该会把我震死。’
过了一会儿,雷声更大了,智空又坐下来祈祷说:‘我年轻时学习佛教,成为僧人已经有五十多年了,难道我的行为违背了佛教的教义吗?如果不是这样,那是不是我冒犯了神龙?如果是这样,我怎么能逃脱死亡的命运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希望雷能够迅速停止,让全寺的僧人都能安心。’
说完这些话,他大声一喊,好像触动了左右两边的东西。床榻倒下,周围一片混乱,智空吓得倒在地上。
大约过了一顿饭的功夫,雷声才停止,云散月明。
但是智空感觉到了一股腥臭的气味,好像就在室内,于是他拿起蜡烛一看,在墙下发现了一条蛟龙的皮,有几丈长,地上都是血。
原来禅堂北边有一棵槐树,高几十丈,被雷击死了,顺着树理裂开,里面还有蛟龙盘踞的痕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九十四-雷二-注解
陈鸾凤:陈鸾凤,唐代人物,以勇猛和敢于挑战鬼神著称,被誉为后来的周处。
雷公庙:雷公庙,供奉雷神的庙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雷神掌管雷电,是民间信仰中的重要神祇。
妖妄:妖妄,指邪魔歪道,不真实的事物或行为。
雷乡:指以雷神为信仰的乡里。
奠酹:奠酹,指祭祀时奠酒祭神。
牲牢:牲牢,指用于祭祀的牲畜。
黄鱼彘肉:黄鱼彘肉,指黄鱼和猪的肉,这里指祭祀时不可用的食物。
伺:伺,等待,这里指等待雷神出现。
怪云生:怪云生,指不寻常的云彩出现,通常与不祥之兆相关。
霆:霆,指雷霆,即雷电。
沛然:沛然,形容雨势大而急。
醵金:醵金,指众人凑钱。
上玄:上玄,指天,这里指天神。
雷车:雷车,指制造雷电的装置,这里指制造雷电的工匠。
窸窣:窸窣,形容轻微的摩擦声或细小的动作声。
膂力:膂力,指体力,这里指萧氏子的勇猛。
玃:玃,指一种传说中的神兽,这里指雷震时出现的怪物。
殷殷然:殷殷然,形容雷声隆隆。
幡刹:幡刹,指寺庙中的幡和刹,这里指寺庙。
赘:赘,指肉瘤。
龙: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这里指文净身上出现的肉瘤形状像龙。
较技:较技,指比试技艺。
算子:算子,指古代算盘上的珠子,这里指被雷震散的槐树叶子。
发悉解散,每缕皆为七结:发悉解散,每缕皆为七结,指头发被雷震散后,每根头发都结成了七个结,形容雷震之剧烈。
洛京:指洛阳,中国古代的都城之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天津桥:位于洛阳的一座古桥,是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
儒生:指儒家学者,古代中国的知识分子。
风骨:指人的气质和品格。
斗疾速:古代的一种竞技活动,比试速度。
雷雨:指伴有雷电的暴雨。
霹雳:指雷声,古代常用来形容雷声巨大。
雷公:中国民间信仰中的雷神,掌管雷电。
霆震:指雷电的震动。
黳石:黑色石头,古代认为是雷公留下的痕迹。
霹雳楔:雷击后产生的木楔,古代认为有辟邪作用。
飓风:指热带气旋,风力强大。
飓母:指飓风的前兆,古代认为见到飓母预示着飓风即将来临。
震雷:指强烈的雷声。
雷州: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广东省。
海康郡:雷州的古称。
棹汁:用特定树木汁液浸泡梅李制成的饮料。
雷耕:指雷神耕作,古代认为雷神会进行耕作活动。
雷民:指居住在雷州地区的人。
雷火:指雷击后产生的火焰。
雷公墨:雷击后产生的黑色石头,古代认为是雷公留下的痕迹。
雷五:雷神的第五个兄弟,性格刚躁,不轻易召唤。
铁札:古代的一种符咒,用于驱邪或祈求平安。
信州: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江西省。
雷大雷二:雷神的兄弟,可以召唤以祈雨。
元稹:唐代著名诗人。
贾墅:指贾家的别墅。
裴用:唐代的一个人物。
东阳郡: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浙江省。
浙江:中国的一条著名河流,流经浙江省。
阳羡: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江苏省。
智空:可能指某位佛教高僧或智者,具体身份不详。
唐晋陵郡建元寺:晋陵郡是唐代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常州市。建元寺是当时的佛教寺庙。
僧智空:僧智空是唐代一位有德行的僧人,居住在建元寺。
道行:道行指僧人修行所达到的境界和道德水平。
阖关:阖关即关闭门窗,表示闭关修行。
大风雷:大风雷指的是风势强烈,伴有雷声的天气。
殷然不绝:殷然形容声音宏大,不绝表示声音持续不断。
烛灭而尘坌:烛灭指蜡烛熄灭,尘坌表示灰尘飞扬。
晦黑且甚:晦黑指非常黑暗,甚表示程度很深。
檐宇摇震:檐宇指房屋的屋檐和屋顶,摇震表示房屋在风中摇动。
矍然自念:矍然形容惊慌失措的样子,自念表示自己思考。
浮屠氏:浮屠氏是佛教的别称,源于梵文Buddha的音译。
沙门:沙门是佛教出家人的称呼,意为出家修行的人。
乖于释氏教:乖于表示违背,释氏教即佛教教义。
黩神龙:黩表示冒犯,神龙指神话中的龙,这里可能是指天神。
茵榻:茵榻指铺有茵草的床榻,这里指僧人休息的地方。
昏霾颠悖:昏霾指天色昏暗,颠悖表示混乱无序。
蛟皮:蛟是一种神话中的大蛇,蛟皮即蛟的皮。
循理而裂:循理表示按照自然规律,裂表示破裂。
蟠:蟠指蛇类盘绕的样子,这里指蛟蟠绕在槐树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九十四-雷二-评注
唐晋陵郡建元寺僧智空,本郡人,道行闻于里中,年七十余。
此句开篇点明主人公智空的身份和道行,他是本郡人,且在里中享有盛名,年岁已高,表明其修行时间之长,积累之深。
一夕既阖关,忽大风雷,若起于禅堂,殷然不绝。
此句描绘了一幅突如其来的自然景象,智空在闭关修行时,突然遭遇大风雷,其声势之大,仿佛雷声从禅堂中发出,震耳欲聋。
烛灭而尘坌,晦黑且甚,檐宇摇震。
此句进一步渲染了场景的恐怖氛围,烛光熄灭,尘土飞扬,四周一片漆黑,檐宇在风中摇曳,营造出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
矍然自念曰:‘吾弃家为僧,迨兹四纪,暴雷如是,岂神龙有怒我者?不然,有罪当雷震死耳。’
智空在此处表现出对自身修行的反思和自省,他怀疑自己是否因为犯了罪而招致神龙的愤怒,或者是自己的修行有误,才会遭受雷击。
既而声益甚,复坐而祝曰:‘某少学浮屠氏,为沙门迨五十余年,岂所行乖于释氏教耶?不然,且有黩神龙耶?设如是,安敢逃其死?傥不然,则愿亟使开霁,俾举寺僧得自解也。’
随着雷声的加剧,智空更加坚定地反省自己的修行,他祈求神明能够查明真相,让寺庙的僧人们得以解脱。
言竟,大声一举,若发左右。
智空祈祷完毕,突然大声呼喊,仿佛是雷声的回响,声势浩大。
茵榻倾糜,昏霾颠悖,由是惊慑仆地。
此句描绘了智空因雷声而受到惊吓,身体失去平衡,跌倒在地,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雷声的威力。
仅食顷,声方息,云月晴朗。
经过一段时间的寂静,雷声终于消失,天空放晴,云月明亮,象征着事情得到了解决。
然觉有腥腐气,如在室内,因烛视之,于垣下得一蛟皮,长数丈,血满于地。
智空在雷声过后,发现空气中弥漫着腥臭味,他点燃蜡烛查看,发现垣下有一张蛟皮,血迹斑斑,表明雷击事件与蛟龙有关。
乃是禅堂北有槐,高数十寻,为雷震死,循理而裂,中有蛟蟠之迹焉。
最后一句揭示了事件的真相,禅堂北边的槐树被雷击中而死亡,树中藏有蛟龙的痕迹,进一步证明了雷击事件与蛟龙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