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九十三-雷一-原文
李叔卿杨道和石勒虢州人封元则僧道宣苏践言狄仁杰偃师雷斗
漳泉界包超张须弥蔡希闵徐景先欧阳忽雷宣州王干华亭堰典李师道李鄘徐誗
李叔卿
汉河南李叔卿,为郡工曹,应孝廉。同辈疾之,宣言曰:“叔卿妻寡妹。”以故不得应孝廉之目,叔卿遂闭门不出。妹悲愤,乃诣府门自经,叔卿亦自杀,以明无私,既而家人葬之。后霹雳,遂击杀所疾者,以置叔卿之墓。所震之家,收葬其尸。葬毕。又发其冢。(出《列女传》)
杨道和
晋扶风杨道和,夏于田中,值雷雨,至桑树下。霹雳下击之,道和以锄格,折其肱,遂落地不得去。唇如丹,目如镜,毛角长三尺余。状如六畜,头似猕猴。(出《搜神记》)
石勒
后赵石勒时,暴风大雨雷雹。建德殿端门、襄国市西门倒。杀五人。雹起西河介山,大如鸡子,平地三尺,洿下丈余。行人禽兽,死者万数。历千余里,树木摧折,禾稼荡然。勒问徐光,曰:“去年不禁寒食,介推帝乡之神也,故有此灾。(出《五行记》)
虢州人
唐虢州有兄弟析居,共分堂宇。至显庆元年夏夜,雷震烈风可畏。其兄甚惧,欲于弟舍避之,将去复止。门前十数步,先有长坑。风雨拔住屋及老小十一口,皆投坑死。所拔之处,尽坑也。仍卷数千巨细家用物,咸入于坑,讫无遗者。惟墙壁不动。庭槐大可数围,枝条甚茂,拔其根茎。洪纤俱尽,遂失所在,终寻不得。先是一年,其妻见树有羊,但共怪之,后遂遭此变。而弟所居,但拔露椽瓦,有似人拆之,余无所损。有子卫士,在京番直,刺史于立政奏之,敕放子还,仍赐物三十件。时桓思绪为司功,亲检其事。(出《广古今五行记》)
封元则
唐封元则,渤海长河人。显庆中,为光禄寺太官掌膳。时于阗王来朝,食料余羊,凡数十百口,王并托元则送僧寺长生。元则乃窃令屠家烹货收直。龙朔元年夏六月,洛阳大雨,雷震杀元则于宣仁门外街中,折其项,血流洒地。观者盈衢,莫不惊愕。(出《法苑珠林》)
僧道宣
唐刘禹锡云,道宣持律第一。忽一旦,霹雳绕户外不绝。宣曰:“我持律更无所犯,若有宿业,则不知之。”于是褫三衣于户外,谓有蛟螭凭焉。衣出而声不已,宣乃视其十指甲,有一点如油麻者,在右手小指上。疑之,乃出于隔子孔中,一震而失半指。黑点是蛟龙之藏处也。禹锡曰:“在龙亦尤善求避地之所矣,而终不免。则一切分定,岂可逃乎?”(出《嘉话录》)
苏践言
司礼寺苏践言,左相温国公良嗣之长子,居于嘉善里。永昌年六月,与其弟崇光府录事参军践义,退朝还第。弘道观东,猝遇暴雨。震雷电光,来绕践言等马,回旋甚急,雷声亦在其侧。有顷方散。其年九月,元肃言与赵怀节谋逆,践言妻妾并被缧絏数月,仍各解职。及良嗣薨,并放流荒裔。(出《五行记》)
狄仁杰
唐代州西十余里,有大槐,震雷所击,中裂数丈。雷公夹于树间,吼如霆震。时狄仁杰为都督,宾从往观。欲至其所,众皆披靡,无敢进者。仁杰单骑劲进,迫而问之。乃云:“树有乖龙,所由令我逐之。落势不堪,为树所夹。若相救者,当厚报德。”仁杰命锯匠破树,方得出,其后吉凶必先报命。
偃师
唐元和元年六月,偃师县柏李村,震雷于民家。地裂,阔丈余,长十五里,测无底。所裂之处,井厕相通;所冲之墓。棺出地。亦不知所由也。
雷斗
唐开元末,雷州有雷公与鲸斗。鲸身出水上,雷公数十,在空中上下。或纵火,或诟击,七日方罢。海边居人往看,不知二者何胜,但见海水正赤。(出《广异记》)
漳泉界
唐开元中,漳泉二州,分疆界不均,互讼于台者,制使不能断。迨数年,辞理纷乱,终莫之决。于是州官焚香,告于天地山川,以祈神应。俄而雷雨大至,霹雳一声,崖壁中裂。所竞之地,拓为一迳。高千尺,深仅五里,因为官道。壁中有古篆六行,二十四字,皆广数尺。虽约此为界,人莫能识。贞元初,流人李协辩之曰:“漳泉两州,分地太平。永安龙溪,山高气清。千年不惑,万古作程。”所云永安龙溪者,两郡界首乡名也。(出《录异记》)
包超
唐安丰尉裴翾,士淹孙也。云:玄宗尝冬月,诏山人包超,令致雷声。对曰:“来日午当有雷。”遂令高力士监之。一夕,醮式行法,及明至巳,曾无纤翳。力士惧之。超曰:“将军视南山,当有黑气如盘矣。”力士望之,如其言。有顷风起,黑气弥漫,疾雷数声。上令随哥舒翰西征,每阵尝得胜风。(出《酉阳杂俎》)
张须弥
唐上元中,滁州全椒人苍督张须弥,县遣送牲诣州。山路险阻,淮南多有义堂及井,用庇行人。日暮暴雨,须弥与沙门子邻,同入义堂。须弥驱驮人(“人”原作“又”,据明抄本改)王老,于雨中收驴。顷之,闻云中有声堕地,忽见村女九人。共扶一车。王有女阿推,死已半岁,亦在车所。见王悲喜,问母妹家事,靡所不至。其徒促之乃去。初扶车渐上,有云拥蔽,因作雷声,方知是雷车。(出《广异记》)
蔡希闵
唐蔡希闵,家在东都。
暑夜,兄弟数十人会于厅。
忽大雨,雷电晦瞑。
堕一物于庭,作飒飒声。
命火视之,乃妇人也,衣黄紬裙布衫,言语不通,遂目为天女。
后五六年,能汉语。
问其乡国,不之知。
但云:‘本乡食粳米,无碗器,用柳箱贮饭而食之。’
竟不知是何国人。
初在本国,夜出,为雷取上,俄堕希闵庭中。(出《广异记》)
徐景先
唐徐景先,有弟阿四,顽嚚纵佚,每诲辱之。
而母加爱念,曲为申解,因厉声应答。
云雷奄至,曳景先于云中。
有主者,左右数十人。
诃诘。
景先答曰:‘缘弟不调,供养有缺,所心诟辱。母命释之,非当詈母。’
主者不识其言。
寻一青衣。自空跃下,为景先对。
曰:‘若尔放去,至家,可答一辩。钉东壁上,吾自令取之。’
遂排景先堕舍前池中,出水,了无所损。
求纸答辩,钉东壁,果风至而辩亡。(出《广异记》)
欧阳忽雷
唐欧阳忽雷者,本名绍,桂阳人,劲健,勇于战斗。
尝为郡将,有名,任雷州长史。
馆于州城西偏,前临大池,尝出云气,居者多死。
绍至,处之不疑。
令人以度测水深浅,别穿巨壑,深广类是。
既成,引决水,于是云兴,天地晦冥,雷电大至,火光属地。
绍率其徒二十余人,持弓矢排锵,与雷师战。
衣并焦卷,形体伤腐,亦不之止。
自辰至酉,雷电飞散,池亦涸竭。
中获一蛇。
状如蚕。
长四五尺,无头目。
斫刺不伤,蠕蠕然。
具大镬油煎。
亦不死。
洋铁汁。
方焦灼。
仍杵为粉。
而服之至尽。
南人因呼绍为忽雷。(出《广异记》)
宣州
唐贞元年,宣州忽大雷雨,一物堕地,猪首,手足各两指,执一赤蛇啮之。
俄顷云暗而失,时皆图而传之。(出《酉阳杂俎》)
王干
唐贞元初,郑州王干,有胆勇。
夏中作田,忽暴雷雨,因入蚕室中避之。
有顷,雷电入室中,黑气陡暗。
干遂掩户,荷锄乱击。
雷声渐小,云气亦敛。
干大呼,击之不已。
气复如半床,已至如盘。
忽然堕地,变为慰斗折刀小折足铛焉。(出《酉阳杂俎》)
华亭堰典
唐贞元中,华亭县界村堰典,妻与人私,又于邻家盗一手巾。
邻知觉,至典家寻觅。
典与妻共讳诟骂,此人冤愤,乃报曰:‘汝妻与他人私,又盗物。仍共讳骂,神道岂容汝乎?’
典曰:‘我妻的不奸私盗物,如汝所说,遣我一家为天霹。’
既各散已。
至夜,大风雨,雷震怒,击破典屋,典及妻男女五六人并死。
至明,雨尤未歇,邻人但见此家屋倒,火烧不已。
众共火中搜出,觅得典及妻,皆烧如燃烛状。
为礼拜,求乞不更烧之,火方自熄。
典肋上题字云:‘痴人保妻贞将家口质。’
妻肋上书:‘行奸仍盗。’
告县检视,远近咸知。
吴越闻震死者非少,有牛及鳝鱼树木等。
为雷击死者,皆闻于县辩识。
或曰:‘人则有过,天杀可也。牛及树木鱼等,岂有罪恶而杀之耶?’
又有弑君弑父杀害非理者,天何不诛?
请为略说。
洞庭子曰:昔夏帝武乙,射天而震死。
晋臣王导,寝柏而移灾。
斯则列于史籍矣。
至于牛鱼,以穿踏田地,水伤害禾苗也。
或曰,水所损亦微,何罚之大?
对曰:五谷者,万人命也,国之宝重,天故诛之,以诫于人。
树木之类,龙藏于中,神既取龙,遂损树木耳。
天道悬远,垂教及人,委曲有情,不可一概。
余曾见漳泉故事。
漳泉接境,县南龙溪,界域不分,古来争竞不决。
忽一年大雷雨,霹一山石壁裂,壁口刻字:‘漳泉两州,分地太平。万里不惑,千秋作程。南安龙溪,山高气清。’
其文今犹可识。
天之教令,其可惑哉!
且《论语》云:迅雷风烈必变。
又《礼记》曰: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
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又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夫圣人奉天教,岂妄说哉!
今所以为之言者,序述耳。
因为不尔,岂足悲哉!
夫然弑君弑父杀害无辜,人间法自有刑戮,
岂可以区区之意,而责恢恢之网者欤。(出《原化记》)
李师道
唐元和中,李师道据青齐,蓄兵勇锐,地广千里,储积数百万,不贡不觐。
宪宗命将讨之,王师不利。
而师道益骄,乃建新宫,拟天子正殿(‘殿’原作‘衙’,据明抄本改),卜日而居。
是夕云物遽晦,风雷如撼,遂为震击倾圮。
俄复继以天火,了无遗者。
青齐人相顾语曰:‘为人臣而逆其君者,祸固宜矣;今谪见于天,安可逃其戾乎?’
旬余,师道果诛死。(出《宣室志》)
李鄘
唐李鄘,北都介休县民。
送解牒,夜止晋祠宇下。
夜半,闻人叩门云:‘介休王暂借霹雳车,某日至介休收麦。’
良久,有人应曰:‘大王传语,霹雳车正忙,不及借。’
其人再三借之。
遂见五六人秉烛,自庙后出,介山使者亦自门骑而入。
数人共持一物,如幢,扛上环缀旗幡,授与骑者曰:‘可点领。’
骑即数其幡,凡十八叶,每叶有光如电起。
民遂遍报邻村,令速收麦,将有大风雨,悉不之信,乃自收刈。
至日,民率亲戚,据高阜,候天色。
乃午,介山上有云气,如窑烟,须臾蔽天,注雨如绠,风吼雷震,凡损麦千余顷。
数村以民为妖,讼之。
工部员外郎张周封亲睹其推案。(出《酉阳杂俎》)
徐誗
唐润州延陵县茅山界,
元和春,大风雨。
堕一鬼,身二丈余,黑色,面如猪首,角五六尺,肉翅丈余,豹尾。
又有半服绛裩,豹皮缠腰,手足两爪皆金色。
执赤蛇,足踏之,瞪目欲食,其声如雷。
田人徐誗,忽见惊走,闻县。
寻邑令亲往睹焉,因令图写。
寻复雷雨,翼之而去。
(出《录异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九十三-雷一-译文
李叔卿:汉朝河南人李叔卿,担任郡工曹,应考孝廉。同辈嫉妒他,散布谣言说:‘叔卿的妻子是寡妇的妹妹。’因此他不能参加孝廉的考试,叔卿于是闭门不出。他的妹妹悲愤,于是到府门前上吊自杀,叔卿也自杀,以此来证明自己无私,之后家人将他安葬。后来有霹雳,于是击杀了那些嫉妒他的人,并将他们安置在叔卿的墓旁。被震的家收葬了他们的尸体。葬完后,又挖开了他们的坟墓。(出自《列女传》)
杨道和:晋朝扶风人杨道和,夏天在田里,遇到雷雨,到了桑树下。霹雳从天而降击中他,杨道和用锄头抵挡,折断了手臂,于是无法离开。他的嘴唇像朱砂一样红,眼睛像镜子一样明亮,毛发和角长三尺多。形状像六畜,头部像猕猴。(出自《搜神记》)
石勒:后赵时期,石勒时,突然刮起暴风大雨和冰雹。建德殿的端门、襄国市西门倒塌。造成五人死亡。冰雹从西河介山升起,大小如鸡蛋,平地积雪三尺,积水深达一丈多。行人和野兽,死亡数以万计。影响范围超过千里,树木被摧毁,庄稼荡然无存。石勒问徐光,徐光说:‘去年没有禁止寒食,介推是帝乡的神,所以有这场灾难。’(出自《五行记》)
虢州人:唐朝虢州有兄弟分家,共同分割房屋。到显庆元年夏天夜晚,雷声震耳欲聋,狂风可怕。哥哥非常害怕,想要到弟弟家躲避,将要离开又停了下来。门前十几步远,先有一个大坑。风雨将房屋和老小十一口人拔起,都投入坑中而死。被拔起的地方,都变成了坑。还卷走了数千件大小家用物品,都投入了坑中,一点不剩。只有墙壁没有动。庭院里的槐树粗大,枝叶繁茂,拔起了树根。大的小的都被拔起,最终消失不见,最终也找不到。前一年,他的妻子看到树上有一只羊,但大家都觉得奇怪,后来就遭遇了这场变故。而弟弟所住的地方,只是拔起了露在外面的椽子和瓦片,好像有人拆开的一样,其余的都没有损坏。有个儿子是卫士,在京城轮值,刺史于立政上报了这件事,皇帝下令放他回家,还赐给了他三十件物品。当时桓思绪担任司功,亲自调查了这件事。(出自《广古今五行记》)
封元则:唐朝封元则,是渤海长河人。显庆年间,担任光禄寺太官掌膳。当时于阗王来朝,剩余的羊有数十百口,王都托付给元则送到僧寺长生。元则于是偷偷让屠夫烹饪并收取报酬。龙朔元年夏天六月,洛阳大雨,雷震在宣仁门外街上击杀了元则,折断了他的脖子,鲜血洒在地上。围观的人填满了街道,无不惊愕。(出自《法苑珠林》)
僧道宣:唐代刘禹锡说,道宣是持律第一的人。忽然有一天,霹雳绕着户外不断。道宣说:‘我持律更无所犯,如果有宿业,我就不知道了。’于是他在户外脱下三件僧衣,说是有蛟螭依附在上面。衣服脱下后声音仍不停,道宣于是查看他的十个指甲,发现右手中指上有一点像油麻的东西。他怀疑起来,于是从隔子孔中拿出来,一震就失去了一半的指甲。黑点就是蛟龙的藏身之处。刘禹锡说:‘在龙也特别善于寻找避难的地方,但最终还是免不了。那么一切分定,难道可以逃脱吗?’(出自《嘉话录》)
苏践言:司礼寺苏践言,是左相温国公良嗣的长子,住在嘉善里。永昌年六月,他和弟弟崇光府录事参军践义,退朝回家。在弘道观东边,突然遇到暴雨。电闪雷鸣,雷电围绕着他们的马,回旋得很急,雷声也在他们旁边。过了一会儿才散去。那年九月,元肃言和赵怀节谋反,践言的妻子和妾室都被拘禁了几个月,然后都被免职。等到良嗣去世,他们都被流放到边远地区。(出自《五行记》)
狄仁杰:唐代州西边十多里,有一棵大槐树,被雷击中,中间断裂了几丈。雷公夹在树中间,吼声如雷霆。当时狄仁杰担任都督,宾客随从去看。想要到达那里,大家都被吓倒了,没有人敢前进。狄仁杰独自骑马勇敢地前进,迫近后询问。雷公说:‘树里有叛逆的龙,所以让我追赶它。落势无法承受,被树夹住。如果有人相救,我会重重报答。’狄仁杰命令锯匠砍伐树木,才得以出来。之后,吉凶必定会提前告知。(出自《广古今五行记》)
偃师:唐代元和元年六月,偃师县柏李村,雷震击中了民家。地面裂开,宽一丈多,长十五里,测量没有底。裂开的地方,井和厕所相通;冲击的坟墓,棺材从地里出来。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出自《广异记》)
雷斗:唐代开元末年,雷州有雷公和鲸鱼斗。鲸鱼从水中跃出,雷公有几十个,在空中上下翻腾。有的放火,有的攻击,七天才结束。海边居民去看,不知道两者谁胜,只见海水变成了红色。(出自《广异记》)
漳泉界:唐代开元年间,漳泉二州划分疆界不均,互相诉讼到朝廷,制使不能判决。过了几年,辞理纷乱,最终没有解决。于是州官烧香,向天地山川祈祷,希望得到神灵的回应。不久,雷雨大作,霹雳一声,山崖中裂开。所争之地,开辟成了一条路。高千尺,深五里,因此成为官道。山崖中有古篆六行,二十四字,都宽几尺。虽然这样划分了边界,但没有人能认识。贞元初年,流人李协解释说:‘漳泉两州,分地太平。永安龙溪,山高气清。千年不迷惑,万古作程。’所说的永安龙溪,是两郡界首乡的名字。(出自《录异记》)
包超:唐代安丰尉裴翾,是士淹的孙子。据说:玄宗皇帝曾在冬天,下令山人包超,让他引来雷声。包超回答说:‘明天中午会有雷。’于是让高力士监督。一晚上,进行了醮式行法,到了第二天巳时,仍然没有一丝云彩。高力士害怕了。包超说:‘将军看南山,应该有像盘子一样的黑气。’高力士望去,果然如此。过了一会儿,风起,黑气弥漫,几声疾雷。皇帝命令他跟随哥舒翰西征,每次战斗都能得到胜利的风。(出自《酉阳杂俎》)
张须弥:唐代上元年间,滁州全椒人苍督张须弥,县里派人送牲畜到州里。山路险阻,淮南有很多义堂和井,用来庇护行人。傍晚暴雨,须弥和沙门子邻,一同进入义堂。须弥驱赶驮夫王老,在雨中收驴。不久,听到云中有声音落地,忽然看到村女九人,一起扶着一辆车。王老有一个女儿阿推,已经死去半年,也在车上。看到王老悲喜交加,询问母亲和妹妹的家事,无所不至。他的徒弟催促他离开。一开始扶车慢慢上升,有云雾遮蔽,于是发出雷声,才知道是雷车。(出自《广异记》)
蔡希闵:(原文中未提供蔡希闵的具体内容,因此无法翻译)
唐代的蔡希闵,家住在东都。一个炎热的夜晚,他的兄弟们数十人聚集在厅堂里。突然下起了大雨,雷电交加,天色昏暗。庭院中掉落了一个东西,发出飒飒的声音。他们点火一看,发现是一个妇人,穿着黄色的绸裙和布衫,说话听不懂,于是大家认为她是天女。后来五六年,她学会了汉语。问她家乡在哪里,她也不知道。只说:‘我的家乡吃粳米,没有碗筷,用柳条箱装饭来吃。’最终也不知道她是什么国家的人。最初在她的国家,夜晚外出时,被雷电击中,不久后掉到了蔡希闵的庭院中。(出自《广异记》)
唐代的徐景先,有个弟弟叫阿四,顽皮放荡,经常被他责骂。而他的母亲更加疼爱他,替他辩解,因此大声回应。说云雷突然到来,把徐景先拉到云中。有一个管事的人,左右有几十个人。审问他。徐景先回答说:‘因为弟弟不驯顺,供养有缺,所以心里责骂。母亲让我放他走,不是应该责骂母亲。’管事的人听不懂他的话。不久,一个青衣人从空中跳下,为徐景先辩护。说:‘如果你这样放他走,回到家后,可以回答一个辩论。把回答钉在东墙上,我会让你自己取下来。’于是把徐景先推到屋前的池塘中,他从水中出来,一点损伤都没有。他要求纸来答辩,把回答钉在东墙上,果然风来时辩论就消失了。(出自《广异记》)
唐代的欧阳忽雷,本名绍,是桂阳人,强壮勇敢,勇于战斗。曾经担任郡将,很有名望,在雷州担任长史。住在州城西边,前面是一个大池塘,常常有云气升起,居住的人大多因此死去。绍到了那里,毫不怀疑。让人用绳子测量水深浅,另外挖了一个巨大的沟渠,深度和宽度都类似。挖好后,放水出来,于是云雾升起,天地昏暗,雷电大作,火光冲天。绍率领他的二十多个徒弟,拿着弓箭排成阵势,与雷电战斗。他们的衣服都烧焦卷曲,身体受伤腐烂,也没有停止。从辰时到酉时,雷电散去,池塘也干涸了。中间捕获了一条蛇,形状像蚕,长四五尺,没有头和眼睛。用大锅加油煎,也没有死。用铁汁煎,正要烧焦时,把它研成粉末,全部服下。(南人因此称绍为忽雷。)(出自《广异记》)
唐贞元年,宣州突然下起了大雷雨,一个东西掉在地上,猪头,手脚各有两个指头,手里拿着一条赤色的蛇,正在咬它。一会儿云雾散去,它就消失了。当时的人都画下来传看。(出自《酉阳杂俎》)
唐贞元初年,郑州的王干,有胆量勇敢。夏天种田时,突然下起了暴风雨,他进入蚕室躲避。过了一会儿,雷电进入室内,黑暗一片。王干就关上门,拿着锄头乱打。雷声渐渐变小,云雾也收了。王干大声呼喊,不停地打。云雾又像半床那么大,已经到了像盘子那么大。突然掉在地上,变成了一把折断的刀和一个小铁锅。(出自《酉阳杂俎》)
唐贞元中,华亭县界村的堰典,他的妻子与人私通,还偷了邻居的一块手巾。邻居发现了,到堰典家寻找。堰典和他的妻子一起诅咒谩骂,这个人感到冤枉愤怒,就说:‘你的妻子与人私通,还偷东西。你们还一起隐瞒,神道难道能容忍你们吗?’堰典说:‘我的妻子没有不忠和偷窃,就像你说的那样,让我一家被天雷击死。’他们各自散去后。到了夜晚,大风雨,雷声震怒,击破了堰典的房屋,堰典和他的妻子以及五六个孩子都死了。到第二天早上,雨还没有停,邻居只看到这个家的房屋倒塌,火还在燃烧。大家一起在火中搜寻,找到了堰典和他的妻子,他们都像燃烧的蜡烛一样被烧焦了。大家拜祭,请求不再燃烧,火才自己熄灭。堰典的肋骨上写着:‘傻瓜保护妻子守贞操,把全家都抵押出去。’妻子的肋骨上写着:‘行奸又偷窃。’报告给县里检查,远近都知道了。吴越听说被雷击死的人不少,有牛、鱼、树木等。被雷击死的人,都在县里进行了辨认。有人说:‘人有过错,天杀是可以的。牛、鱼、树木等,难道有罪恶而杀它们吗?’又有弑君弑父杀害无辜的人,天为什么不惩罚他们?请简要说说。洞庭子说:从前夏帝武乙,射天而震死。晋臣王导,睡在柏树上而移祸。这些都被记载在史书中。至于牛、鱼,因为它们踩踏田地,水伤害庄稼。有人说,水损害也很小,为什么惩罚这么重?回答说:五谷是万人的生命,国家的宝贵财富,天因此惩罚它们,以警告人们。树木之类的,龙藏在其中,神已经取走了龙,所以损害了树木。天道遥远,教育人们,情感曲折,不可一概而论。我曾看到漳泉的故事。漳泉接壤,县南的龙溪,界域不分,古来争斗不断。忽然一年大雷雨,霹裂了一座山石壁,壁口刻着字:‘漳泉两州,分地太平。万里不惑,千秋作程。南安龙溪,山高气清。’这些文字现在还可以辨认。天的教令,难道会让人疑惑吗!而且《论语》说:迅雷风烈必变。又《礼记》说: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即使是夜晚也必须起床,穿戴好衣服帽子坐着。又说:‘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圣人奉行天教,岂会胡说!现在之所以这样说,只是为了记录。如果不是这样,怎么足以悲哀呢!如果是这样,弑君弑父杀害无辜的人,人间法律自有惩罚,怎么能用区区之意,去责备广阔的网呢?(出自《原化记》)
唐元和年间,李师道占据青齐,养兵勇猛,地广千里,储存了数百万物资,不向朝廷进贡,也不朝见皇帝。宪宗命令将领讨伐他,王师不利。而李师道更加骄傲,于是建造了新的宫殿,仿照天子的正殿,选了吉日搬进去。这天晚上,天空突然变得阴暗,风雷像撼动一样,结果被雷电击中,宫殿倒塌。接着又发生了天火,一点都没剩下。青齐人相互看着说:‘作为臣子而背叛君主的人,灾祸本就应当;现在被天灾所惩罚,怎么能逃避灾祸呢?’十多天后,李师道果然被杀。(出自《宣室志》)
唐代的李鄘,是北都介休县的一个百姓。他送解牒时,夜宿在晋祠的庙宇下。半夜,听到有人敲门说:‘介休王暂时借用霹雳车,某日到介休收麦。’过了一会儿,有人回答:‘大王传话,霹雳车正忙,来不及借。’那个人再三请求借车。于是看到五六个人拿着蜡烛,从庙后出来,介山的使者也从门骑马进来。几个人共同拿着一件东西,像旗帜,扛着上面挂着旗幡,交给骑马的人说:‘可以点火领走。’骑马的人就数了数旗幡,共有十八片,每片都有像闪电一样的光芒。百姓就告诉了附近的村庄,让他们赶快收割麦子,将有大的风雨,大家都不同意,就自己收割。到了那天,百姓带领亲戚,站在高地上,等待天气变化。到了中午,介山上出现云气,像窑烟一样,不久遮蔽了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风吼雷鸣,总共损失了麦子一千多顷。几个村庄的人都认为那个百姓是妖怪,告到县里。工部员外郎张周封亲眼看到了这个案件。(出自《酉阳杂俎》)
在唐朝润州延陵县的茅山界,元和年的春天,发生了大风雨。
从天而降一个鬼,身高超过两丈,全身黑色,面孔像猪头,头上长着五六尺长的角,肉质的翅膀有一丈多长,尾巴像豹子的尾巴。
它还穿着半身的长裤,腰间用豹皮缠绕,手脚上的爪子都是金色的。
它手持一条红色的蛇,用脚踩着它,瞪大眼睛好像想吃掉它,发出的声音像雷鸣。
当地的农民徐誗突然看到了这个鬼,吓得跑了,然后报告给了县里。
县令亲自前往观看,于是让人画下了它的样子。
不久之后又发生了雷雨,鬼就带着翅膀飞走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九十三-雷一-注解
李叔卿:李叔卿是汉代河南人,曾任郡工曹,应孝廉。他的故事体现了忠诚和无私的精神。
杨道和:杨道和是晋代扶风人,他在雷雨中被雷击,形象奇特,反映了古代对雷神和神秘力量的信仰。
石勒:石勒是后赵的建立者,他的故事展示了古代对自然灾害的解释,认为与神灵有关。
虢州人:虢州人的故事讲述了雷击的威力,以及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
封元则:封元则是唐代渤海长河人,他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对天灾和因果报应的信仰。
僧道宣:僧道宣是唐代著名的律宗僧人,他的故事讲述了雷击和宿业的关系,反映了佛教思想。
苏践言:苏践言是唐代司礼寺的官员,他的故事展示了雷击和人事变迁的关联。
狄仁杰:狄仁杰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故事体现了勇敢和智慧。
偃师:偃师是唐代的一个县,这里的故事讲述了雷击和地裂的自然现象。
雷斗:雷斗是唐代雷州的一个故事,讲述了雷公和鲸鱼的战斗,反映了古代对雷神的崇拜。
漳泉界:漳泉界是唐代漳泉二州之间的边界问题,通过雷击解决了纠纷,反映了古代对神灵的依赖。
包超:包超是唐代的一个山人,他的故事展示了古代对雷声的神秘力量和占卜的信仰。
张须弥:张须弥是唐代滁州全椒人,他的故事讲述了雷车和神秘的村女,反映了古代对超自然现象的信仰。
蔡希闵:蔡希闵的具体故事未在文中提及,因此无法提供注解。
东都:东都指的是洛阳,古代中国东周、东汉、隋唐等朝代的都城。
暑夜:暑,指夏天;夜,指夜晚。暑夜即夏天的夜晚。
厅:古代家庭中的公共活动空间,相当于现代的客厅。
飒飒声:形容风吹树叶等发出的声音。
妇人也:妇人,指女性。
黄紬裙布衫:黄紬,一种黄色的丝绸;裙布衫,古代女性的服装。
天女:指天上的仙女。
乡国:乡,指家乡;国,指国家。乡国即家乡和国家。
粳米:粳米,一种黏性较小的稻米。
碗器:碗,指餐具中的碗;器,指各种器皿。
柳箱:用柳木制成的箱子。
广异记:《广异记》是唐代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顽嚚:顽,指顽皮;嚚,指粗野。
纵佚:纵,指放纵;佚,指懒散。
诲辱:诲,指教诲;辱,指侮辱。
诃诘:诃,指斥责;诘,指审问。
主者:主管的人。
青衣:古代家仆或仆役的服装,这里指青衣使者。
空:指天空。
桂阳:古代县名,今属湖南省。
劲健:强壮有力。
郡将:郡的将领。
长史:古代官名,为郡守的副手。
云气:指云层。
排锵:排,指排列;锵,指打击声。
雷师:指雷电之神。
火光属地:火光照到地面。
南人:指南方人。
洋铁汁:指用洋铁制成的液体。
原化记:《原化记》是唐代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宣州:古代州名,今属安徽省。
酉阳杂俎:《酉阳杂俎》是唐代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慰斗折刀小折足铛:指一种古代的兵器。
典:古代官名,为地方行政单位的长官。
天霹:指天降雷击。
震死者:被雷击而死的人。
弑君弑父:指杀害君主或父亲。
恢恢之网:比喻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青齐:古代地区名,今属山东省。
宪宗:唐代皇帝李纯的庙号。
觐:古代臣子朝见皇帝。
正殿:指皇帝居住的宫殿。
宣室志:《宣室志》是唐代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介休:古代县名,今属山西省。
晋祠: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的一座古建筑。
霹雳车:古代用来驱雷的车辆。
漳泉:古代地区名,今属福建省。
龙溪:位于福建省南安市的一条河流。
洊雷震:洊,指连续;雷震,指雷声震动。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恐惧修省:恐惧,指谨慎;修省,指反省。
李鄘:唐代人名。
介休县:古代县名,今属山西省。
解牒:古代官员或士人入仕时的凭证。
介山:位于山西省介休市的一座山。
张周封:唐代人名。
工部员外郎:古代官名,为工部的副手。
唐润州延陵县:唐代的润州延陵县,指的是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行政区划。
茅山界:茅山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江苏省句容市,这里指的茅山界即茅山的范围。
元和春: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春指的是春季,元和春即唐宪宗元和年间的春天。
大风雨:形容天气异常,风大雨大。
堕一鬼:堕,从高处落下;鬼,指超自然存在的灵魂或怪物。
身二丈余:身高达两丈多,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丈约为三米。
黑色:颜色,指鬼物的外表颜色。
面如猪首:面容像猪的头部,形容鬼物的面貌。
角五六尺:角长五六尺,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尺约为三十厘米。
肉翅丈余:肉质的翅膀,展开有一丈多长。
豹尾:尾巴像豹子的尾巴。
半服绛裩:半身穿着深红色的裤子,绛裩是古代的一种服饰。
豹皮缠腰:用豹皮缠绕在腰间。
手足两爪皆金色:手脚上的爪子都是金色的。
执赤蛇:手持红色的蛇。
足踏之:用脚踩着它。
瞪目欲食:眼睛瞪得很大,好像要吃人。
其声如雷:发出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响亮。
田人徐誗:田人指的是农民,徐誗是农民的名字。
忽见惊走:突然看到后惊慌地跑开。
闻县:跑到县城去报告。
寻邑令亲往睹焉:县令亲自前往观看。
因令图写:因此下令画下来。
寻复雷雨:不久后再次下起雷雨。
翼之而去:用翅膀飞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九十三-雷一-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鬼怪图景,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首句‘唐润州延陵县茅山界’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润州延陵县是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划,茅山则是道教名山,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元和春,大风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春季和风雨交加的天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恐怖的氛围。
‘堕一鬼’是故事的核心,‘鬼’字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指代神秘、邪恶的存在,这里的鬼怪形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身二丈余,黑色,面如猪首,角五六尺,肉翅丈余,豹尾’通过一系列夸张的形容词,描绘了一个丑陋、恐怖的鬼怪形象,使人毛骨悚然。
‘又有半服绛裩,豹皮缠腰,手足两爪皆金色’描述了鬼怪的服饰和装饰,表现出其诡异、神秘的气质。
‘执赤蛇,足踏之,瞪目欲食,其声如雷’进一步渲染了鬼怪的凶猛和邪恶,赤蛇象征着邪恶的力量,鬼怪瞪目欲食,表现出其贪婪的本性。
‘田人徐誗,忽见惊走,闻县’说明了鬼怪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忽见’和‘惊走’表现出人们面对鬼怪时的无助和恐惧。
‘寻邑令亲往睹焉,因令图写’反映了官府对鬼怪现象的关注,‘图写’则是对鬼怪形象的记录,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寻复雷雨,翼之而去’以雷雨和鬼怪离去作为故事的结尾,既强化了鬼怪的神秘性,又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使读者回味无穷。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鬼怪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鬼神观念的敬畏和恐惧,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