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一十五-神二十五(淫祠附)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一十五-神二十五(淫祠附)-原文

梨山庙吴延瑫

淫祠余光祠鮔父庙鲍君张助著饵石人洛西古墓豫章树狄仁杰檄飞布山庙(有目无文)画琵琶壁山神

梨山庙

建州梨山庙。土人云。故相李回之庙。回贬为建州刺史,后卒于临川。卒之夕,建安人咸梦四乘白马,入梨山。及凶问至。因立祠焉。世传灵应。王延政在建安,与福州构隙,使其将吴某,帅兵向晋安。吴新铸一剑。甚利。将行,携剑祷于梨山庙,且曰:某愿以此(此字原空缺,据明钞本补。)剑,手杀千人。其夕,梦人谓己曰:人不当发恶愿,吾祐汝,使汝不死于人之手。既战败绩,左右皆溃散。追兵将及,某自度不免,即以此剑自刎而死。(出《稽神录》)

吴延瑫

广陵豆仓官吴延瑫者,其弟既冠,将为求妇。邻有媒妪,素受吴氏之命。一日,有人诣门曰:张司空家使召。随之而去。在政胜寺之东南,宅甚雄壮。妪云:初不闻有张公在是。其人云:公没于临安之战。故少人知者。久知(明抄本知作之,按此句有脱讹。)其家陈设炳焕,如王公家。见一老姥,云是县君,之坐。顷之,其女亦出,姥谓妪曰:闻君谓吴家求婚,吾欲以此女事之。妪曰:吴氏小吏贫家,岂当与贵人为婚邪?女因自言(言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许本、黄本补。)曰:儿以母老。无兄弟。家业既大,事托善人。闻吴氏子孝谨可事,岂求高门邪!妪曰:诺,将问之。归以告延瑫,异之。未敢言。数日,忽有车舆数乘,诣邻妪之室,乃张氏女与二老俾俱至。使召延瑫之妻即席,具酒食甚丰,皆张氏所备也。其女自议婚事,瑫妻内思之,此女虽极端丽,然可年三十余。其小郎年节少,未必欢也。其女即言曰:夫妻皆系前定,义知有合,岂老少邪?瑫妻耸然,不敢复言。女即出红白罗二疋曰:以此为礼,其他赠遗甚多。至暮,邀邻妪俱归其家,留数宿,谓妪曰:吾家至富,人不知耳,他日皆吴郎所有也。室中三大厨,其高至屋,因开示之。一厨实以金,二厨实以银。又指地曰:此中皆钱也。即命掘之,深尺余,即见钱充积。又至外厅,庭中系朱鬣白马,傍有一豕。曰:此皆礼物也。厅之西复有广厦,百工制作毕备。曰:此亦造礼物也。至夜就寝,闻豕如有惊,呼诸婢曰:此豕不宜在外,是必为蛇所啮也。妪曰:蛇岂食猪者邪?女曰:此中常有之。即相与秉烛视之,果见大赤蛇,自地出,萦绕其豕,复入地去,救之得免。明日,方与妪别,忽召二青衣,夹侍左右,谓妪曰:吾有故近出,少选当还。即与青衣凌虚而去,妪大惊。其母曰:吾女暂之天上会计,但坐,无苦也。食顷,乃见自外而入,微有酒气,曰:诸仙留饮,吾以媒妪在此,固辞得还。妇归,(妇归原作妪妇,据明抄本改。)益骇异而不敢言。又月余,复召妪去。县君疾亟,及往,其母已卒。因妪至葬,葬于杨子县北徐氏村中,尽室往会。徐氏有女,可十余岁。张女抚之曰:此女有相,当为淮北一武将(将字原空缺,据明抄本、黄本补。)之妻,善视之。既葬,复后赠妪,举家南去,莫知所之,婚事(事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亦竟不成。妪归,访其故居,但里舍数间。问其里中,云:住此已久,相传云张司空之居,竟不得其是。后十年。广陵乱,吴氏之弟归于建业,亦竟无恙。(出《稽神录》)

淫祠

余光祠

汉灵帝初平三年,起裸游馆。盛夏避暑,长夜饮宴醉,迷于天晓。内官以巨烛投于殿下,帝乃觉悟。及董卓破京师,(明抄本破京师作毁长安。)焚其馆宇。至魏咸熙中,其投烛之所,冥夜有光如星。时人以为神光,于此立室,名曰余光祠,以祈福。至明帝末,稍除焉。(出《拾遗记》)

鮔父庙

会稽石亭埭,有大枫树,其中朽空。每雨,水辄满。有估客携生鮔至此,辄放一头于朽树中。村民见之,以鱼鮔非树中之物,咸神之。乃依树起室,宰牲祭祀,未尝虚日,目为鮔父庙。有祷请及秽慢,则祸福立至。后估客复至,大笑,乃求鮔臛食之,其神遂绝。(出刘敬叔《异苑》)

鲍君

昔汝南有人,于田中设绳,以捕獐而得者。其主未觉,有行人见之,因窃取獐去,犹念取之不俟其主,有鲍鱼,乃以一头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村里因共而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转多奉之者,丹楹藻棁,钟鼓不绝。病或有偶愈者,则谓有神。行道经过,莫不至祠焉。积七八年,鲍鱼主后行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耳,何神之有?于是乃息。(出《抱朴子》)

张助

南顿人张助者,耕于田中。种禾,见一李核,乃掘取之,以湿土封其根,置空桑中,遂忘取之。助后作远职,不在。其后里中人见桑中忽生李,谓之神。有病目痛者,荫息此桑下,因祝之,言李君能令我目愈者,谢一豚。其目偶愈,便杀豚祭之。传者过差,便言此树能令盲者得视。远近翕然,互来请福。其下常车马填溢,酒肉滂沱。如此数年,张助罢职来还,见之,乃曰:此是我昔所置李核耳,何有神乎?乃斫去。(出《风俗通》。明抄本做出《抱朴子》。)

著饵石人

又汝阳有彭氏墓,近大道,墓口有一石人。

田家老母到市,买数片饵以归。

天热,过荫彭氏墓口树下,以所买饵,暂著石人头上。

及去,忘取之。

后来者见石人头上有饵,求而问之,或人调曰:此石人有神,能治病,病愈者以饵来谢之。

如此转以相语,云:头痛者,摩石人头。

腹痛者,摩石人腹,亦还以自摩,无不愈者。

遂千里来就石人治病。

初具鸡豚,后用牛羊,为立帷帐,管弦不绝。

如此数年,前忘饵母闻之,乃为人说,无复往者。

(出《抱朴子》)

洛西古墓

洛西有古墓,穿坏多时,水满墓中,多石灰汁。

主治疮。

夏日行人,有病疮烦热,见此墓中水清好,因自洗浴,疮偶便愈。

于是诸病者闻之,悉往自洗。

转有饮者以治腹内者。

近墓居人,便于墓所立庙舍,而卖此水。

而往买者,又当祭庙中。

酒肉不绝,而来者转多。

此水行尽,于是卖者常夜窃运他水以益之。

其远道人不能往者,皆因行使,或持器遗信买。

于是卖水者大富。

或言其水无神,官家禁止,遂填塞之,乃绝。

(出《抱朴子》)

豫章树

唐洪州有豫章树,从秦至今,千年以上,远近崇敬。

或索女妇,或索猪羊。

有胡超师,隐于白鹤山中,时游洪府。

见猪羊妇女遮列,诉称此神枉见杀害,超乃积薪将焚之,犹惊惧。

其树上有鹳雀窠数十,欲烧前三日,鹳翔空中,徘徊不下。

及四边居宅栉比,皆是竹木,恐火延烧。

于时大风起,吹焰直上,旁无损害,遂奏其地置观焉。

(出《抱朴子》)

狄仁杰檄

唐垂拱四年,安抚大使狄仁杰,檄告西楚霸王项君将校等,其略曰:

鸿名不可以谬假,神器不可以力争。

应天者膺乐推之名,背时者非见几之主。

自祖龙御宇,横噬诸侯。

任赵高以当轴,弃蒙恬而齿剑。

沙丘作祸于前,望夷复灭于后。

七庙隳圮,万姓屠原。

鸟思静于飞尘,鱼岂安于沸水。

赫矣皇汉,受命玄穹。

膺赤帝之贞符,当四灵之钦运。

俯张地纽,彰凤纪之祥;仰缉天纲,郁龙兴之兆。

而君潜游泽国,啸聚水乡。

矜扛鼎之雄,逞拔山之力。

莫测大符之所会,不知历数之有归。

遂奋关中之翼,竟垂垓下之翅。

盖实由于人事,焉有属于天亡。

虽驱百万之兵,终弃八千之子。

以为殷监,岂不惜哉。

因当匿魄东峰,收魂北极。

岂合虚承庙食,广费牲牢?

仁杰受命方隅,循革攸寄。

今遣焚燎祠宇,削平台室,使蕙帷销尽,羽帐随烟。

君宜速迁,勿为人患。

檄到如律令。

(出《吴兴掌故集》)

飞布山庙[正文原缺。共六行。行二十二字。]

画琵琶〔原缺二行。行二十二字。〕

泊船。

书生因上山闲步。

入林数十步,上有一坡。

见僧房院开,中有床。

床塌,门外小廊数间,傍有笔砚。

书生攻画,遂把笔,于房门素壁上,画一琵琶,大小与真不异。

画毕,风静船发。

僧归,见画处,不知何人,乃告村人曰:恐是五台山圣琵琶。

当亦戏言,而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

书生便到杨家,(明钞本家做州。)

入吴经年,乃闻人说江西路僧室,有圣琵琶,灵应非一。

书生疑之,因还江西时,令船人泊船此处。

上访之,僧亦不在。

所画琵琶依旧,前幡花香炉。

书生取水洗之尽,僧亦未归。

书生夜宿于船中,至明日又上。

僧夜已归,觉失琵琶。

以告,邻人大集,相与悲叹。

书生故问,具言前验,今应有人背着,琵琶所以潜隐。

书生大笑,为说画之因由,及拭却之由。

僧及村人信之,是圣亦绝耳。

(出《原化记》)

壁山神

合州有壁山神,乡人祭,必以太牢,不尔致祸,州里惧之。

每岁烹宰,不知纪极。

蜀僧善晓,早为州县官,苦于调选,乃剃削为沙门,坚持戒律,云水参礼。

行经此庙,乃曰:天地郊社,荐享有仪,斯鬼何得潜于天地。

牛者稼穑之资,尔淫其祀,无乃过乎?

乃命斧击碎土偶数躯,残一偶,而僧亦力困。

稍苏其气,方次击之。

庙祝祈僧曰:此一神从来蔬食,由是存之。

军州惊谔,申闻本道,而僧端然无恙。

斯以正理责之,神亦不敢加祸也。

(出《北梦琐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一十五-神二十五(淫祠附)-译文

梨山庙吴延瑫:梨山庙、淫祠、余光祠、鮔父庙、鲍君、张助、著饵石人、洛西古墓、豫章树、狄仁杰、檄飞、布山庙(有目无文)、画琵琶、壁山神。

梨山庙:建州的梨山庙,当地人说这是前宰相李回的庙。李回被贬为建州刺史,后来在临川去世。去世的那天晚上,建安人梦到四匹白马进入梨山。等到李回去世的消息传来,人们就在那里建立了祠堂。世世代代相传,这里很灵验。王延政在建安时,与福州有矛盾,派他的将领吴某率领军队攻打晋安。吴某新铸了一把剑,非常锋利。在出发前,他带着剑在梨山庙祈祷,并说:‘我愿意用这把剑亲手杀死一千人。’当天晚上,他梦见有人对他说:‘人不应该发出恶愿,我会保佑你,让你不会死在别人手中。’在战斗中,他被打败,部下都溃散了。追兵即将赶到,他觉得自己无法逃脱,就用这把剑自杀了。(出自《稽神录》)

吴延瑫:广陵豆仓官吴延瑫,他的弟弟成年后,准备为他寻找媳妇。邻居有一位媒婆,一直受吴家的委托。有一天,有人来到门口说:‘张司空家派人召见。’跟随着那个人走了。到了政胜寺东南,那里有一座非常宏伟的房子。媒婆说:‘一开始没听说有张公在这里。’那个人说:‘张公在临安之战中去世了,所以知道的人很少。’她看到家里布置得很豪华,像王公家的样子。见到一位老妇人,自称是县君,坐在那里。过了一会儿,她的女儿也出来了,老妇人告诉媒婆:‘听说你要向吴家求婚,我想把我的女儿嫁给他。’媒婆说:‘吴家是小官吏的贫穷家庭,怎么能与贵族结亲呢?’女儿便自己说:‘我因为母亲年老,没有兄弟,家业又大,事情都托付给了好人。听说吴家的儿子孝顺谨慎,难道我会追求高门吗?’媒婆说:‘好吧,我会去问问他们。’回来后告诉了吴延瑫,他感到很惊讶,但不敢说。几天后,突然有几辆马车来到邻居家,是张家的女儿和两个老妇人一起来的。他们让人叫吴延瑫的妻子到席上,准备了丰盛的酒食,都是张家准备的。女儿自己提出了婚事,吴延瑫的妻子心里想,这个女儿虽然很漂亮,但已经三十多岁了。她的丈夫年纪轻轻,未必会高兴。女儿说:‘夫妻都是前定,知道有缘分,难道会介意年龄吗?’吴延瑫的妻子吓得不敢再说话。女儿拿出两匹红白罗布说:‘这是礼物,其他赠品还有很多。’到晚上,邀请媒婆一起回家,留宿了几晚,对媒婆说:‘我家非常富有,但人们不知道,以后所有的一切都属于吴郎。’她打开三个大柜子,柜子里的高度几乎和房子一样,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宝。她还指着地面说:‘这里都是钱。’命令挖开地面,深约一尺,就看到钱堆积如山。又来到外厅,院子里拴着一匹红鬃白马,旁边有一头猪。她说:‘这些都是礼物。’厅的西边还有一座宽敞的大屋,里面各种工匠的作品都准备好了。她说:‘这也是准备礼物的地方。’到晚上睡觉时,听到猪好像受到惊吓,叫醒了所有的婢女说:‘这头猪不应该放在外面,它肯定被蛇咬了。’媒婆说:‘蛇难道会吃猪吗?’女儿说:‘这里经常有蛇。’于是两人拿着蜡烛去看,果然看到一条大赤蛇从地里出来,缠绕着猪,然后又钻回地里去了,救了猪。第二天,她们与媒婆告别,突然叫来两个青衣女仆,站在左右,对媒婆说:‘我有事要去天上,稍后就会回来。’然后与青衣女仆一起飞走了,媒婆非常惊讶。她的母亲说:‘我女儿只是去天上参加会议,只是坐着,不会有什么苦的。’过了一会儿,她从外面进来,身上有淡淡的酒味,说:‘仙人们留我喝酒,因为我有媒婆在这里,所以我才得以回来。’妻子回到家,更加惊骇,不敢说。又过了一个多月,她又被召去了。县君病得很重,等她去的时候,她的母亲已经去世了。因为媒婆去参加葬礼,她的家人都去了杨子县北的徐氏村,在那里举行了葬礼。徐家有一个女儿,大约十多岁。张女抚摸着她说:‘这个女孩有贵相,将来会嫁给淮北一位武将的妻子,好好照顾她。’葬礼结束后,她又送了媒婆一些东西,全家南迁,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婚事也最终没有成。媒婆回到家,探访她的故居,只有几间里舍。问当地的居民,他们说她已经住在这里很久了,相传这里是张司空的家,但最终也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十年后,广陵发生战乱,吴氏的弟弟回到建业,也没有受到伤害。(出自《稽神录》)

淫祠:汉灵帝初平三年,建造了裸游馆。在炎热的夏天避暑,长夜饮酒作乐,醉到天亮。宫内太监把巨烛扔在殿下,皇帝才醒悟过来。等到董卓攻破京城,(明抄本作‘毁长安’。)焚烧了他的馆舍。到魏咸熙年间,扔烛的地方,在夜晚有像星星一样的光。当时的人认为这是神光,于是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房子,叫做余光祠,用来祈福。到明帝末年,逐渐取消了。(出自《拾遗记》)

鮔父庙:会稽石亭埭,有一棵大枫树,树干中空。每次下雨,水都会满溢。有一个商人带着活鱼鲋鱼到这里,总是把一头鱼放在朽树中。村民们看到这个情景,认为鱼鲋鱼不是树中的东西,都把它当作神。于是根据树建了一座房子,宰杀牲畜祭祀,从未间断,称之为鮔父庙。如果有人祈祷或者亵渎,就会立刻得到祸福。后来商人又来了,大笑,要求吃鱼鲋鱼的肉,这个神就消失了。(出自刘敬叔《异苑》)

鲍君:过去在汝南,有人在田里设置了绳子,用来捕捉獐子,结果捕到了。主人没有察觉,有行人看到了,就偷走了獐子,仍然想着没有等主人就取走了,有一头鲍鱼,就把一头放在网里离开了。主人回来,在网里找到了鲍鱼,感到奇怪,认为它是神,不敢拿回家。于是村里的人就一起建了一座房子,立了庙,称为鲍君。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供奉他,红色的柱子,华丽的栋梁,钟鼓声不断。有人生病,偶然痊愈了,就说是神的恩赐。路过的人没有一个不去拜祠的。七八年的时间里,鲍鱼的主人后来路过庙下,问这是为什么。人们详细地向他解释了。他说:‘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呢?’于是这件事就结束了。(出自《抱朴子》)

张助:南顿人张助在田里耕作。种庄稼时,看到一颗李子核,就挖了出来,用湿土封住它的根,放在空桑树中,然后就忘记了。张助后来被派去远方工作,不在家。后来村里的人看到桑树中突然长出了李子,认为它是神。有眼睛痛的人,在桑树下休息,祈祷说李君能让我眼睛恢复,就杀一头猪祭拜。他的眼睛偶然恢复了,就杀了猪祭拜。传的人夸大了,就说这棵树能让盲人看得见。远近的人都来祈求福气。树下常常车水马龙,酒肉丰盛。这样过了几年,张助离职回家,看到这个情景,就说:‘这是我从前的李子核,哪里有什么神呢?’就砍掉了它。(出自《风俗通》。明抄本作《抱朴子》。)

著饵石人:

在汝阳,有一座彭氏的坟墓,靠近大路,墓口有一个石人。一个农家的老妇人去集市,买了几片糕点回家。天气热,她路过彭氏墓口的树下,就把买的糕点暂时放在石人的头上。等她离开时,忘记取走了。后来的人看到石人头上有糕点,便来询问,有人说:这个石人有神,能治病,病好了的人就把糕点拿来表示感谢。这样互相传说,说:头痛的人,摩擦石人的头。腹痛的人,摩擦石人的腹部,也用来自己摩擦,没有不好的。于是,从千里之外来求石人治病的人络绎不绝。起初是带着鸡猪,后来用牛羊,还为他们搭起帐篷,弦管音乐不断。如此数年,先前忘记取糕点的老妇人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告诉别人,再也没有人来这里了。(出自《抱朴子》)

洛阳西边的古墓,那古墓破败已久,墓中积水,很多石灰汁。主治疮病。夏日行人,有生疮烦热的人,看到墓中的水清澈,便自己洗浴,疮病偶然就好了。于是,其他生病的人听说了这件事,都去那里自己洗浴。后来,有人用这水来治疗肚子里的病。靠近古墓居住的人,就在墓边建起庙宇,卖这种水。而来买水的人,又要在庙中祭祀。酒肉不断,来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水卖完了,于是卖水的人常常夜里偷偷运来其他的水来补充。那些远道而来不能亲自来的人,就通过使者或携带器具来预订购买。于是,卖水的人变得非常富有。有人说这水没有神,官家禁止,于是填塞了水井,这件事情才停止。(出自《抱朴子》)

在唐代的洪州,有一棵豫章树,从秦朝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远近的人都非常崇敬它。有人来求娶女子,有人来求猪羊。有个叫胡超的道士,隐居在白鹤山中,时常游历洪府。他看到猪羊和女子被围在那里,诉说神明无辜杀害了他们,胡超于是堆积柴草准备焚烧这棵树,但仍然感到害怕。树上有几十个鹳雀的巢,胡超在准备焚烧的前三天,鹳鸟在空中盘旋,不肯落下。等到周围都是房屋,都是竹木,担心火势蔓延。当时刮起大风,火焰直冲云霄,旁边没有受到损害,于是朝廷就在这个地方设立了道观。(出自《抱朴子》)

唐垂拱四年,安抚大使狄仁杰,用檄文告谕西楚霸王项君的将领们,其大意是:崇高的名声不可以随便假借,神圣的宝座不可以争抢。顺应天意的人会受到人们的拥戴,背离时势的人不是明智之主。自从祖龙(秦始皇)统治天下,横扫诸侯。任用赵高掌握朝政,废弃了蒙恬,沙丘宫之变发生在前,望夷宫之难发生在后。七庙倒塌,万姓遭受屠杀。鸟儿在飞尘中寻求安宁,鱼儿岂能在沸水里安身。伟大的汉朝,承受天命,接受玄穹的命令。拥有赤帝的符命,顺应四灵的运行。俯瞰大地,彰显凤凰的吉祥;仰望天空,聚集龙兴的征兆。而您却潜藏于泽国,聚集在水乡。炫耀鼎力之雄,施展拔山之力。无法预知大命之所归,不知历史循环之有终。于是您奋发关中之志,竟至垂危之际。这实在是因为人事,怎么会有天命的原因。虽然驱使百万之兵,终究抛弃了八千子弟。以此为鉴,岂不可惜。现在您应该隐藏于东峰,收回北方的魂魄。怎么可以空受庙宇的供奉,浪费牲畜?我狄仁杰受命于边疆,肩负变革的重任。现在派遣人焚烧庙宇,摧毁平台,让香帷消失,羽帐随烟消散。您应该迅速离开,不要成为别人的祸患。檄文一到,立即遵照执行。(出自《吴兴掌故集》)

飞布山庙,正文缺失。共六行,每行二十二个字。

画琵琶,正文缺失。共二行,每行二十二个字。

泊船。一个书生因为上山闲逛。走进树林几十步,上面有一个斜坡。他看到僧房院门开着,里面有床,床上塌陷,门外有几间小廊,旁边有笔砚。书生擅长绘画,就拿起笔,在房门的白墙上画了一琵琶,大小和真琵琶没有区别。画完之后,风静船启航。僧人回来,看到画的地方,不知道是谁画的,就告诉村人:恐怕是五台山的圣琵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村人却传说起来,祭祀求福非常灵验。书生于是来到杨家,在吴地住了几年,后来听说江西路的僧室里有圣琵琶,灵验的事情很多。书生对此感到怀疑,于是在返回江西的时候,让船夫在这里停船。他上去询问,僧人不在。所画的琵琶依旧,前面的幡旗和香炉也还在。书生取水洗净,僧人还没有回来。书生在船上过夜,第二天又上去。僧人晚上已经回来了,发现丢失了琵琶。他告诉邻居,大家聚集在一起,都很悲伤。书生特意询问,详细讲述了之前的灵验和现在琵琶消失的情况。僧人和村人都相信了他的话,从此圣琵琶的传说也就消失了。(出自《原化记》)

合州有壁山神,乡人祭祀时必须用太牢(牛、羊、猪三牲),否则就会招致灾祸,州里的人都害怕它。每年都要宰杀无数牲畜,不知节制。蜀地的僧人善晓,早年担任州县官,苦于调动,于是剃发为僧,坚持戒律,四处参访。他经过这座庙宇,就说:天地之间的祭祀都有规定的仪式,这些鬼魂怎么能偷偷混入天地之间呢?牛是农耕的宝贵资源,你们过度祭祀,岂不是过分了吗?于是他命令用斧头砸碎了几个土偶,剩下的一个他也感到力不从心。稍微恢复元气后,他又继续砸击。庙祝祈求僧人:这个神明一直吃素,所以保留它。军州的人都很惊讶,上报到本道,但僧人却安然无恙。这是因为他用正理责备了神明,神明也不敢加害。(出自《北梦琐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一十五-神二十五(淫祠附)-注解

梨山庙:梨山庙是位于建州的庙宇,据传是故相李回的庙宇。李回被贬为建州刺史后,卒于临川,其卒之夕,建安人咸梦四乘白马入梨山,因此立祠纪念。

吴延瑫:吴延瑫是广陵豆仓官,其弟欲求妇,经历了一系列奇异的遭遇,最终与张司空之女结缘。

淫祠:淫祠指的是不合礼制、过分祭祀的庙宇,常指那些供奉非正统神祇或过度迷信的庙宇。

余光祠:余光祠是汉灵帝时期因避暑而建的裸游馆被焚后,其投烛之所夜间有光如星,人们认为这是神光,因此建立的祠宇。

鮔父庙:鮔父庙是因估客在枯树中放置生鮔,村民认为这是神迹而建立的庙宇。

鲍君:鲍君庙是为纪念一位在田中设绳捕獐而得到鲍鱼的人而建立的庙宇。

张助:张助是南顿人,他在田中种禾时发现一个李核,后来这个李核长成树,被认为有神迹,因此建立庙宇。

著饵石人:著饵石人是指用饵石制成的神像,饵石可能指的是用来诱捕动物的石块,这里可能指的是用这种石块制成的神像。

彭氏墓:彭氏家族的墓地,古代家族墓地是家族荣誉的象征,也是家族成员安息的地方。

石人:古代墓前常设的石像,多为守墓人像,象征着守护和尊严。

饵:古代指食品,这里指田家老母买的食品。

市:古代指市场,是商品交易的地方。

鸡豚:古代指鸡和猪,这里指祭祀时用的牲畜。

帷帐:古代用于遮挡或装饰的布帘。

管弦:古代指音乐,这里指祭祀时演奏的音乐。

洛西古墓:位于洛阳西部的古墓,古代墓地常被认为是神秘的地方。

石灰汁:古代用于建筑和防腐的混合物,这里指墓中的水含有石灰汁。

疮:古代指伤口或皮肤病。

豫章树:豫章是古代地名,豫章树指生长在豫章地区的古树,常被视为神树。

胡超师:古代指一位隐居的道士胡超。

鹳雀窠:鹳鸟的巢穴,这里指树上鹳鸟的巢。

关中:古代指关中地区,这里指项羽起兵的地方。

祖龙:古代指秦始皇,这里指秦朝的建立者。

赵高:秦朝权臣,这里指被秦始皇信任的权臣。

蒙恬:秦朝将领,这里指被秦始皇猜忌的将领。

沙丘:秦始皇死的地方,这里指秦始皇的死因。

望夷:古代地名,这里指项羽失败的地方。

七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庙宇,这里指秦朝的七庙。

万姓:古代指广大百姓。

皇汉:古代指汉朝,这里指汉朝的建立者刘邦。

玄穹:古代指天,这里指天命。

赤帝:古代指炎帝,这里指炎帝的象征意义。

四灵:古代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代表四方守护神。

地纽:古代指地脉,这里指地脉的象征意义。

凤纪:古代指凤凰的象征意义,这里指吉祥的象征意义。

天纲:古代指天网,这里指天命或天意的象征意义。

龙兴:古代指龙腾飞,这里指帝王兴起或吉祥的象征意义。

泽国:古代指水乡,这里指项羽隐居的地方。

水乡:古代指水乡,这里指项羽隐居的地方。

扛鼎之雄:古代指力大无穷的人,这里指项羽的力量。

拔山之力:古代指力大无穷,这里指项羽的力量。

关中之翼:古代指关中的势力,这里指项羽的势力。

垓下之翅:古代指垓下之战,这里指项羽的失败。

人事:古代指人的行为,这里指项羽的失败是由于人的行为。

天亡:古代指天命,这里指项羽的失败是由于天命。

八千之子:古代指项羽的军队,这里指项羽的失败是由于军队的损失。

殷监:古代指殷商的教训,这里指项羽的失败应该吸取的教训。

东峰:古代指东方的山峰,这里指项羽的埋骨之地。

北极:古代指北方的极地,这里指项羽的埋骨之地。

庙食:古代指在庙中祭祀,这里指项羽的庙宇。

牲牢: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

方隅:古代指地方,这里指狄仁杰的职责范围。

循革:古代指遵循和改革,这里指狄仁杰的职责。

焚燎:古代指焚烧,这里指狄仁杰的命令。

平台室:古代指平台上的房屋,这里指项羽的庙宇。

蕙帷:古代指华丽的帷幕,这里指项羽的庙宇。

羽帐:古代指羽毛装饰的帐幕,这里指项羽的庙宇。

壁山神:壁山地区的神祇,古代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崇拜。

太牢:古代指祭祀用的最高等级的牲畜,包括牛、羊、猪。

军州:古代指军事和行政区域,这里指合州。

善晓:古代指有道德和智慧的人,这里指蜀僧善晓。

云水:古代指云游四方,这里指蜀僧善晓的修行方式。

郊社:古代指郊外和社庙,这里指祭祀的场所。

荐享:古代指献祭,这里指祭祀的行为。

土偶:古代指用土制成的偶像,这里指庙中的神像。

军州惊谔:古代指军州的人感到惊讶和害怕。

本道:古代指本地的官员,这里指合州的官员。

端然无恙:古代指安然无恙,这里指蜀僧善晓没有受到伤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一十五-神二十五(淫祠附)-评注

又汝阳有彭氏墓,近大道,墓口有一石人。田家老母到市,买数片饵以归。天热,过荫彭氏墓口树下,以所买饵,暂著石人头上。及去,忘取之。后来者见石人头上有饵,求而问之,或人调曰:此石人有神,能治病,病愈者以饵来谢之。如此转以相语,云:头痛者,摩石人头。腹痛者,摩石人腹,亦还以自摩,无不愈者。遂千里来就石人治病。初具鸡豚,后用牛羊,为立帷帐,管弦不绝。如此数年,前忘饵母闻之,乃为人说,无复往者。

此段文字描绘了一个关于彭氏墓石人的传说。通过田家老母的遗忘,引出了石人具有神奇力量的传说。这一传说反映了民间信仰中神灵崇拜的现象,即通过物质交换的方式,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得以表达。同时,这种信仰也反映了民间对健康和生命的渴望,以及对神秘力量的追求。石人治病的故事,更是将民间信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得这种信仰具有了现实意义。

洛西古墓洛西有古墓,穿坏多时,水满墓中,多石灰汁。主治疮。夏日行人,有病疮烦热,见此墓中水清好,因自洗浴,疮偶便愈。于是诸病者闻之,悉往自洗。转有饮者以治腹内者。近墓居人,便于墓所立庙舍,而卖此水。而往买者,又当祭庙中。酒肉不绝,而来者转多。此水行尽,于是卖者常夜窃运他水以益之。其远道人不能往者,皆因行使,或持器遗信买。于是卖水者大富。或言其水无神,官家禁止,遂填塞之,乃绝。

这段文字讲述了洛西古墓中的神奇水治疗疾病的传说。古墓中的水被认为具有治愈疮疾的功效,吸引了众多病患前来洗浴。随着传说的传播,一些人开始在墓旁设立庙宇,售卖这种水,并从中获利。然而,当这种水被官方禁止后,庙宇和传说也随之消失。这个故事反映了民间信仰的兴衰,以及官方对民间信仰的干预。

豫章树唐洪州有豫章树,从秦至今,千年以上,远近崇敬。或索女妇,或索猪羊。有胡超师,隐于白鹤山中,时游洪府。见猪羊妇女遮列,诉称此神枉见杀害,超乃积薪将焚之,犹惊惧。其树上有鹳雀窠数十,欲烧前三日,鹳翔空中,徘徊不下。及四边居宅栉比,皆是竹木,恐火延烧。于时大风起,吹焰直上,旁无损害,遂奏其地置观焉。

此段文字讲述了豫章树的传说。豫章树历史悠久,受到人们的崇敬。传说中,人们为了祈求福祉,会向树祈求女妇、猪羊等。胡超师见此,欲焚烧树木,但鹳鸟的惊飞和火势的控制,使得他意识到树的神圣性。最终,胡超师在树上建立了观宇,以示对树的尊重。这个故事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对神秘力量的信仰。

狄仁杰檄唐垂拱四年,安抚大使狄仁杰,檄告西楚霸王项君将校等,其略曰:鸿名不可以谬假,神器不可以力争。应天者膺乐推之名,背时者非见几之主。自祖龙御宇,横噬诸侯。任赵高以当轴,弃蒙恬而齿剑。沙丘作祸于前,望夷复灭于后。七庙隳圮,万姓屠原。鸟思静于飞尘,鱼岂安于沸水。赫矣皇汉,受命玄穹。膺赤帝之贞符,当四灵之钦运。俯张地纽,彰凤纪之祥;仰缉天纲,郁龙兴之兆。而君潜游泽国,啸聚水乡。矜扛鼎之雄,逞拔山之力。莫测大符之所会,不知历数之有归。遂奋关中之翼,竟垂垓下之翅。盖实由于人事,焉有属于天亡。虽驱百万之兵,终弃八千之子。以为殷监,岂不惜哉。因当匿魄东峰,收魂北极。岂合虚承庙食,广费牲牢?仁杰受命方隅,循革攸寄。今遣焚燎祠宇,削平台室,使蕙帷销尽,羽帐随烟。君宜速迁,勿为人患。檄到如律令。

这段文字是狄仁杰发布的檄文,旨在安抚西楚霸王项君的部下。檄文中,狄仁杰通过对历史和神话的引用,表达了对项君的不满和对天命的信仰。檄文中的语言华丽,充满了古文的韵味,体现了狄仁杰作为一位政治家的智慧和策略。

飞布山庙[正文原缺。共六行。行二十二字。]画琵琶〔原缺二行。行二十二字。〕泊船。书生因上山闲步。入林数十步,上有一坡。见僧房院开,中有床。床塌,门外小廊数间,傍有笔砚。书生攻画,遂把笔,于房门素壁上,画一琵琶,大小与真不异。画毕,风静船发。僧归,见画处,不知何人,乃告村人曰:恐是五台山圣琵琶。当亦戏言,而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书生便到杨家,(明钞本家做州。)入吴经年,乃闻人说江西路僧室,有圣琵琶,灵应非一。书生疑之,因还江西时,令船人泊船此处。上访之,僧亦不在。所画琵琶依旧,前幡花香炉。书生取水洗之尽,僧亦未归。书生夜宿于船中,至明日又上。僧夜已归,觉失琵琶。以告,邻人大集,相与悲叹。书生故问,具言前验,今应有人背着,琵琶所以潜隐。书生大笑,为说画之因由,及拭却之由。僧及村人信之,是圣亦绝耳。

这段文字讲述了关于飞布山庙和圣琵琶的传说。书生在庙中画了一幅琵琶,引起了人们的信仰和传说。然而,当书生再次来到庙中时,琵琶却不见了。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对神秘物品的信仰,以及对未知的好奇心。同时,书生的机智和幽默也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壁山神合州有壁山神,乡人祭,必以太牢,不尔致祸,州里惧之。每岁烹宰,不知纪极。蜀僧善晓,早为州县官,苦于调选,乃剃削为沙门,坚持戒律,云水参礼。行经此庙,乃曰:天地郊社,荐享有仪,斯鬼何得潜于天地。牛者稼穑之资,尔淫其祀,无乃过乎?乃命斧击碎土偶数躯,残一偶,而僧亦力困。稍苏其气,方次击之。庙祝祈僧曰:此一神从来蔬食,由是存之。军州惊谔,申闻本道,而僧端然无恙。斯以正理责之,神亦不敢加祸也。

这段文字讲述了蜀僧善晓挑战壁山神的传说。善晓通过击碎神像,表达了对于过度祭祀和迷信的反对。他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但最终证明了迷信的无力和正理的力量。这个故事反映了民间信仰的盲目性和对理性思考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佛教对迷信的批判和引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百一十五-神二十五(淫祠附)》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89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