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十八-神仙三十八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十八-神仙三十八-原文

李泌

李泌字长源,赵郡中山人也。

六代祖弼,唐太师。

父承休,唐吴房令。

休娶汝南周氏。

初,周氏尚幼,有异僧僧伽泗上来,见而奇之。

且曰:‘此女后当归李氏,而生三子,其最小者,慎勿以紫衣衣之,当起家金紫,为帝王师。’

及周氏既娠泌,凡三周年,方寤而生。

泌生而发至于眉。

先是周每产,必累日困惫,唯娩泌独无恙,由是小字为顺。

泌幼而聪敏,书一览必能诵,六七岁学属文。

开元十六年,玄宗御楼大酺,夜于楼下置高坐,召三教讲论。

泌姑子员俶,年九岁,潜求姑备儒服,夜升高坐,词辨锋起,谭者皆屈。

玄宗奇之,召入楼中,问姓名。

乃曰:‘半千之孙,宜其若是。’

因问外更有奇童如儿者乎。

对曰:‘舅子顺,年七岁,能赋敏捷。’

问其宅居所在,命中人潜伺于门,抱之以入,戒勿令其家知。

玄宗方与张说观棋,中人抱泌至。

俶与刘晏,偕在帝侧。

及玄宗见泌,谓说曰:‘后来者与前儿绝殊,仪状真国器也。’

说曰:‘诚然。’

遂命说试为诗。

即令詠方圆动静。

泌曰。愿闻其状。

说应曰:‘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

说以其幼,仍教之曰:‘但可以意虚作,不得更实道棋字。’

泌曰:‘随意即甚易耳。’

玄宗笑曰:‘精神全大于身。’

泌乃言曰:‘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说因贺曰:‘圣代嘉瑞也。’

玄宗大悦,抱于怀,抚其头,命果饵啗之。

遂送忠王院,两月方归。

仍赐衣物及綵数十。

且谕其家曰:‘年小,恐于儿有损,未能与官。当善视之,乃国器也。’

由是张说邀至其宅,命其子均、垍,相与若师友,情义甚狎。

张九龄、贺知章、张庭珪、韦虚心,一见皆倾心爱重。

贺知章尝曰:‘此捀子目如秋水,必当拜卿相。’

张说曰:‘昨者上欲官之。某言未可。盖惜之,待其成器耳。’

当其为儿童时,身轻,能于屏风上立,薰笼上行。

道者云:‘年十五必白日升天。’

父母保惜,亲族怜爱,闻之,皆若有甚厄也。

一旦空中有异香之气,及音乐之声,李公之血属,必迎骂之。

至其年八月十五日,笙歌在室,时有彩云挂于庭树。

李公之亲爱,乃多捣蒜韭,至数斛,伺其异音奇香至,潜令人登屋,以巨杓飏浓蒜泼之,香乐遂散,自此更不复至。

后二年,赋长歌行曰:‘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志气是良图。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诗成,传写之者莫不称赏。

张九龄见,独诫之曰:‘早得美名,必有所折。宜自韬晦,斯尽善矣。藏器于身,古人所重,况童子耶!但当为诗以赏风景,詠古贤,勿自扬己为妙。’

泌泣谢之。

尔后为文,不复自言。

九龄尤喜其有心,言前途不可量也。

又尝以直言矰讽九龄。

九龄感之。

遂呼为小友。

九龄出荆州,邀至郡经年,就于东都肄业。

遂游衡山、嵩山。

因遇神仙桓真人、羡门子、安期先生降之。

羽车幢节,流云神光,照灼山谷,将曙乃去,仍授以长生羽化服饵之道。

且戒之曰:‘太上有命,以国祚中危,朝廷多难,宜以文武之道,佐佑人主,功及生灵,然后可登真脱屣耳。’

自是多绝粒咽气,修黄光谷神之要。

及归京师,宁王延于第。

玉真公主以弟呼之,特加敬异。

常赋诗,必播于王公乐章。

及丁父忧,绝食柴毁。

服阕,复游嵩华终南,不顾名禄。

天宝十载,玄宗访召入内,献《明堂九鼎》议。

应制作《皇唐圣祚》文,多讲道谈经。

肃宗为太子,敕与太子诸王为布衣交,为杨国忠所忌,以其所作感遇诗,谤议时政,构而陷之,诏于蕲春郡安置。

天宝十二载,母周亡,归家,太子诸王皆使吊祭。

寻禄山陷潼关,玄宗肃宗分道巡狩,泌尝窃赋诗,有匡复意。

虢王巨为河洛节度使,使人求泌于嵩少间。

会肃宗手札至,虢王备车马送至灵武。

肃宗延于卧内,动静顾问,规画大计,遂复两都。

泌与上寝则对榻,出则联镳。

代宗时为广平王,领天下兵马元帅,诏授侍谋军国天下兵马元帅府行军长史、判行军事,仍于禁中安置。

崔圆、房琯自蜀至,册肃宗为皇帝,并赐泌手诏衣马枕被等。

既立大功,而幸臣李辅国害其能,将不利之。

因表乞游衡岳。

优诏许之,给以三品禄俸。

山居累年,夜为寇所害,投之深谷中。

及明,乃攀缘他径而出。

为槁叶所藉,略无所损。

初,肃宗之在灵武也,常忧诸将李郭等,皆已为三公宰相,崇重既极,虑收复后无以复为赏也。

泌对曰:‘前代爵以报功,官以任能。自尧舜以至三代,皆所不易。今收复后,若赏以茅土,不过二三百户一小州,岂难制乎?’

肃宗曰:‘甚善。’

因曰:‘若臣之所愿,则特与他人异。’

肃宗曰:‘何也?’

泌曰:‘臣绝粒无家,禄位与茅土,皆非所欲。为陛下帷幄运筹,收京师后,但枕天子膝睡一觉,使有司奏客星犯帝座,一动天文足矣。’

肃宗大笑。

及南幸扶风,每顿,必令泌领元帅兵先发清行宫,收管钥,奏报,然后肃宗至。

至保定郡,泌稍懈,先于本院寐。

肃宗来入院,不令人惊之,登床,捧泌首置于膝。

良久方觉。

上曰:‘天子膝已枕矣,克复之期,当在何时?可促偿之。’

泌遽起谢恩。

肃宗持之不许。

因对曰:‘是行也,以臣观之,假九庙之灵,乘一人之威,当如郡名,必保定矣。’

既达扶风,旬日而西域河陇之师皆会,江淮庸调亦相继而至,肃宗大悦。

又肃宗尝夜坐,召颖王等三弟,同于地炉罽毯上食,以泌多绝粒,肃宗每自为烧二梨以赐泌,时颖王持恩固求,肃宗不与,曰:‘汝饱食肉,先生绝粒,何乃争此耶!’

颖王曰:‘臣等试大家心,何乃偏耶!不然,三弟共乞一颗。’

肃宗亦不许,别命他果以赐之。

王等又曰:‘臣等以大家自烧故乞,他果何用?’因曰:‘先生恩渥如此,臣等请联句,以为他年故事。’

颖王曰:‘先生年几许,颜色似童儿。’

其次信王曰:‘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

其次益王曰:‘不食千钟粟,唯餐两颗梨。’

既而三王请成之。

肃宗因曰:‘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

泌起谢。

肃宗又不许曰:汝之居山也,栖遁幽林,不交人事;居内也,密谋匡救,动合玄机,社稷之镇也。

泌恩渥隆异,故元载、辅国之辈,嫉之若仇。

代宗即位,累有颁钖,中使旁午于道,别号天柱峰中岳先生,赐朝天玉简。

已而征入翰林。

元载奏以朝散大夫检校秘书少监,为江西观察判官。

载伏诛,追复京师,又为常衮所嫉,除楚州刺史。

未行,改丰、朗二州团练使,兼御史中丞,又改授杭州,所至称理。

兴元初,征赴行在,迁左散骑常侍,寻除陕府长史,充陕虢防御使。

陈许戍卒三千,自京西逃归,至陕州界,泌潜师险隘,尽破之。

又开三门陆运一十八里,漕米无砥柱之患,大济京师。

二年六月。就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加崇文馆大学士,修国史,封邺侯。

时顺宗在春宫,妃萧氏母郜国公主,交通于外,上疑其有他志,连坐贬黜者数人,皇储危惧,泌周旋陈奏,德宗意乃解,颇有谠正之风。

五年春,德宗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泌奏今有司上农书,献穜稑之种,王公戚里上春服,士庶乃各相问讯,泌又作中和酒,祭勾芒神,以祈年谷,至今行之。

泌旷达敏辨,好大言。

自出入中禁,累为权臣所挤,恒由智免,终以言论纵横,上悟圣主,以跻相位。

是岁三月薨,赠太子太傅。

是月中使林远,于蓝关逆旅遇泌,单骑常服,言暂往衡山,话四朝之重遇,惨然久之而别。

远到长安,方闻其薨。

德宗闻之,尤加怆异。

曰:‘先生自言,当匡佐四圣而复脱屣也,斯言验矣。’

泌自丁家艰,无复名宦之冀,服气修道,周游名山,诣南岳张先生受录。

德宗追谥张为玄和先生。

又与明瓒禅师游,著《明心论》。

明瓒释徒谓之懒残,泌尝读书衡岳寺,异其所为,曰:‘非凡人也,听其中宵梵唱,响彻山林。’

泌颇知音,能辩休戚,谓懒残经音,先凄怆而后喜悦,必谪坠之人,时至将去矣。

候中夜,潜往谒之。

懒残命坐,拨火出芋以馅之。

谓泌曰:‘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

泌拜而退。

天宝八载,在表兄郑叔则家,已绝粒多岁,身轻,能自屏风上,引指使气,吹烛可灭。

每导引,骨节皆珊然有声,时人谓之锁子骨。

在郑家时,忽两日冥然,不知人事。

既寤,见身自顶踊出三二寸,傍有灵仙,挥手动目,如相勉助者,如自足及顶。

乃念言大事未毕,复有庭闱之恋,愿终家事。

于是在傍者皆见一人,仪状甚巨,衣冠如帝王者,前有妇人,礼服而跪。

如帝王者责曰:‘情之未得,因欲令来,使劳灵仙之重。’

跪者对曰:‘不然,且教伊近天子。’

于是遂寤。

后二岁,为玄宗所召。

后常有隐者八人,容服甚异,来过郑家,数自言仙法严备,事无不至。

临去叹曰:‘俗缘竟未尽,可惜心与骨耳。’

泌求随去。

曰:‘不可!姑与他为却宰相耳。’

出门不复见。

因作八公诗叙之。

复有隐者,携一男六七岁来过,云:‘有故,须南行,旬月当还。缘此男有痢疾,既同是道者,愿且寄之。’

又留一函曰:‘若疾不起,望以此瘗之。’

既许,乃问男曰:‘不骄留此得乎?’

曰:‘可。’

遂去。

泌求药疗之,终不愈。

八九日而殂,即以函盛,瘗庭中蔷薇架下。

累月,其人竟不回,试发函视之。

有一黑石,天然中方,上有字如锥画云:‘神真炼形年未足,化为我子功相续。丞相瘗之刻玄玉,仙路何长死何促。’

泌每访隐选异,采怪木蟠枝,持以隐居,号曰养和,人至今效而为之,乃作《养和篇》,以献肃宗。

泌去三四载,二圣登遐,代宗践祚,乃诏追至阙,舍于蓬莱殿延喜阁。

由给事以上及方镇除降,(“降”字原缺,据明抄本补。)代宗必令商量。

军国大事,亦皆泌参决。

因语及建宁王灵武之功,请加赠太子。

代宗感悼久之,云:“吾弟之功,非先生则世人不知,岂止赠太子也!”

即敕于彭原迎丧,赠承天皇帝,葬齐陵。

引至城门,奏以龙輀不动,代宗自蓬莱院谓曰:“吾弟似欲见先生。宜速往酹祝,兼宣朕意。且吾弟定策大功,追加大号。时人未知,可作一文,以传不朽,用慰玄魂。”

泌曰:“已发引矣。他文不及作,挽歌词可乎?”

代宗曰:“可。”即于御前制之,词甚凄怆。

代宗览之而泣,命中人弛授挽者。

泌至,宣代宗命祝酹,歌此二章。

于是龙輴行疾如风,都人观之,莫不感涕。

先是,建宁王倓,有艰难定策之功,于代宗为弟。

人或谮于肃宗云:“有图嗣害兄之心。”遂遇害。

及肃宗追悟倓无罪,泌虑复及诸王,因事言曰:“昔高宗有子八人,皇祖睿宗最幼。武后生者,自为行第,故皇祖第四。长曰孝敬皇帝,监国而仁明,为武后所忌而鸩之。次曰雍王贤,为太子,中宗、睿宗常所不安,晨夕忧惧,虽父母之前,无由敢言,乃作黄台摘词,令乐人歌之,欲微悟父母之意,冀天皇天后闻之。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然太子竟亦流废,终于黔州。建宁之事,已一摘矣,慎无再摘。”肃宗曰:“先生忠于宗社,忧朕家事,言皆为国龟镜,岂可暂离朕耶?”

时玄宗有诰,只要剑南一道自奉,未议北回。

泌请肃宗奉表,请归东宫。

次作功臣表,述马嵬灵武之事,请上皇还京。

初肃宗表至,玄宗徘徊表决。

及功臣表至,乃大喜曰:“吾方得为天子父。”

下诰定行日,且曰:“必李泌也。”

肃宗召泌,且泣且喜曰:“上皇已下诏还京,皆卿力也。”

又天宝末,员外郎窦庭芝分司洛邑,常敬事卜者葫芦生。

每言吉凶,无不中者。

一旦凌晨,生至窦门,颇甚嗟叹。

庭芝请问,良久乃言:“君家大祸将成。”

举家啼泣,请问求生之路。

生曰:“若非遇中黄君,但见鬼谷子,亦可无患矣。”

生乃具述形貌服饰,仍戒以浃旬求之。

于是与昆弟群从奴仆,晓夕求访,殆遍洛下。

时泌居于河清,因省亲友,策蹇入洛,至中桥,遇京尹避道。

所乘骡忽惊轶而走,径入庭芝所居,与仆者共造其门。

车马罗列将出,忽见泌,皆惊愕而退。

俄有人云:“分司窦员外宅,所失骡收在马厩,请客入座,主人当愿修谒。”

泌不得已就其厅。

庭芝即出,降阶载拜。

延接殷勤,遂至信宿。

至于妻子,咸备家人之礼。

数日告去,赠遗殊厚。

但云:“遭遇之辰,愿以一家奉托。”

时泌居于河清,信使旁午于道。

庭芝初与泌相值,葫芦生适在其家,云:“既遇斯人,无复忧矣。”

及朱泚构逆,庭芝方廉察陕西,车驾出幸奉天,遂于贼庭归款。

銮舆反正,德宗首令诛之。

时泌自南岳徵还行在,便为宰相。

因第臣僚罪状,遂请庭芝减死。

德宗意不解,云:“卿以为宁王姻懿耶?宁王以庭芝妹为妃,以此论之,尤为不可。然莫有他事,俾其全否。卿但言之。”

于是具以前事闻。

由是特原其罪。

泌始奏,上密遣中使乘传,于陕问之。

庭芝录奏其事。

德宗曰:“言中黄君,盖指朕耶?未知呼卿为鬼谷子,何也?”

或曰:“泌先茔在河清谷前鬼谷,恐以此言之也。”

兴元四年二月,德宗谓泌曰:“朕即位以来,宰相皆须姑息,不得与其较量理道。自用卿以来,方豁朕意,是乃天授卿于朕耳。虽夷吾骐骥,傅说霖雨,何可以及兹!”

其军谋相业,载如国史;事迹终始,具邺侯传。

泌有集二十卷,行于世。(出《邺侯外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十八-神仙三十八-译文

李泌,字长源,是赵郡中山人。他的六代祖是唐代的太师李弼。他的父亲李承休是唐朝的吴房县令。李承休娶了汝南的周氏为妻。

起初,周氏年纪还小,有位奇异的僧人僧伽泗上来,见到她后感到非常惊奇,并且说:‘这位女子将来会嫁给李家,生下三个儿子,最小的那个,不要给他穿紫色的衣服,他将来会富贵,成为帝王的老师。’等到周氏怀上李泌后,过了三年,才醒来生下了他。

李泌出生时头发已经长到眉毛。在此之前,周氏每次生产都会连续几天疲惫不堪,只有生产李泌时她没有事,因此小名叫做‘顺’。

李泌小时候聪明敏捷,看书一眼就能背诵,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写作。

开元十六年,唐玄宗在御楼举行盛大的宴会,夜晚在楼下设置高座,召集三教人士进行讲论。李泌的姑父员俶,当时九岁,偷偷地请求姑母准备儒服,夜晚登上高座,言辞锋利,讨论者都感到佩服。玄宗对他感到惊奇,将他召入楼中,询问他的姓名。他回答说:‘我是半千的孙子,应该如此。’玄宗问他是否还有像他这样的奇童,他回答说:‘我舅舅的儿子李顺,七岁,能快速作诗。’玄宗询问他的住址,派人暗中监视他的家,将他抱进来,并告诫不要让他的家人知道。

玄宗当时正在与张说下棋,使者抱着李泌来到。员俶和刘晏一起站在皇帝身边。当玄宗见到李泌时,对张说:‘后来的这个孩子与前一个孩子截然不同,他的仪容真是国家的栋梁。’张说:‘确实如此。’于是命令张说试作一首诗。让他以‘方圆动静’为题。李泌说:‘愿意听听它的样子。’张说回答说:‘方就像棋盘,圆就像棋子,动就像棋子出生,静就像棋子死亡。’张说因为他年纪小,就教他说:‘你可以随意发挥,不要把棋字说得太实。’李泌说:‘随意发挥其实很容易。’玄宗笑着说:‘精神完全超过了身体。’李泌于是说:‘方就像行义,圆就像用智,动就像展示才华,静就像实现愿望。’张说因此祝贺说:‘这是圣代的吉祥之兆。’玄宗非常高兴,把他抱在怀里,抚摸他的头,命令给他吃水果。于是送他到忠王院,两个月后才回家。还赐给他衣物和彩带数十。并且告诉他的家人:‘年纪还小,恐怕对小孩子有损害,不能给他官职。要好好照顾他,他是国家的人才。’

因此张说邀请他到自己的家中,让自己的儿子张均、张垍与他一起,像师友一样相处,感情非常亲密。张九龄、贺知章、张庭珪、韦虚心,一见到他都非常喜欢和看重。贺知章曾经说:‘这个孩子眼睛像秋水一样清澈,一定会成为宰相。’张说:‘昨天皇帝想要给他官职,我说不可以。是因为我珍惜他,等他成长成才。’

当他还只是个孩子的时候,身体轻盈,能够在屏风上站立,在薰笼上行走。道士说:‘他十五岁时一定会白日升天。’

他的父母爱护他,亲戚也都很喜欢他,听到这些,都好像遇到了大难。

到了他八岁那年的八月十五日,家里有笙歌,当时有彩云挂在庭院的树上。李家的亲爱之人,就多捣蒜和韭菜,多达数斛,等到异香奇味到来时,暗中派人登上屋顶,用大勺舀浓蒜泼洒,香气和音乐就消失了,从此再也没有来。

后来两年,他作了一首长歌行:‘天覆盖我,地承载我,天地生我,有意无意。不然绝粒升天路,不然鸣珂游帝都。怎么能不贵重又不去,空作一个豪杰。一个豪杰啊一个豪杰,平生志气是良图。请君看取百年事,事业成就扁舟泛五湖。’这首诗写成后,传抄的人无不称赞。张九龄看到后,特别告诫他:‘早得美名,必有所折。应该自己隐藏,这样才是最好的。把才能藏在身上,这是古人所重视的,何况是小孩子呢!只要写诗来欣赏风景,歌颂古贤,不要自我吹嘘就好。’李泌哭着向他道谢。

此后他写文章,不再自我吹嘘。张九龄特别喜欢他有心,说他的前途不可限量。又曾经用直言讽刺张九龄。张九龄被他的话感动。于是称呼他为小友。张九龄离开荆州,邀请他到郡中居住了一整年,然后在东都学习。于是游历了衡山、嵩山。因此遇到了神仙桓真人、羡门子、安期先生降临。有羽车、旗帜,有流云和神光,照耀山谷,天快亮时才离开,还传授了他长生羽化的方法。并且告诫他说:‘天上有命令,因为国家中危,朝廷多难,应该用文武之道辅佐君主,功绩惠及百姓,然后才能登真脱俗。’从此他多绝食,修炼黄光谷神的方法。

等到他回到京城,宁王邀请他到府中。玉真公主把他当作弟弟一样对待,特别尊敬他。他经常作诗,一定会传唱于王公贵族之中。等到他父亲去世,他绝食守丧。服丧期满后,他又游历了嵩山、华山,不顾名利。

天宝十年,玄宗邀请他进入宫中,献上了《明堂九鼎》的议政。应制作文《皇唐圣祚》,多讲述道义和经义。

肃宗成为太子时,皇帝命令他与太子和其他王子以平民的身份交往,被杨国忠所忌恨,因为他所作的感遇诗,批评时政,陷害他,被贬到蕲春郡。

天宝十二载,他的母亲周夫人去世,他回家,太子和其他王子都来吊唁。不久安禄山攻陷潼关,玄宗和肃宗分道巡守,李泌曾经偷偷作诗,有恢复国家的意思。虢王巨担任河洛节度使,派人到嵩山少室山间寻找他。正巧肃宗的手书到达,虢王准备了车马,把他送到灵武。

肃宗邀请他到自己的卧室内,询问他的意见,规划大计,于是收复了两都。李泌与皇帝同睡则对床,出行则并骑。

代宗时,他成为广平王,担任天下兵马元帅,皇帝下诏授予他侍谋军国天下兵马元帅府行军长史、判行军事,仍然在宫中居住。崔圆、房琯从蜀地来到,册封肃宗为皇帝,并赐给李泌手诏、衣物、马匹、枕头、被子等。

立了大功之后,幸臣李辅国嫉妒他的才能,想对他不利。因此他上表请求去游衡岳。皇帝下诏批准,赐给他三品官的俸禄。他在山中居住多年,夜晚被敌人杀害,被扔进深谷中。等到天亮,他攀爬其他小路出来。被枯叶覆盖,几乎没有受伤。

起初,肃宗在灵武时,常常担心诸将李郭等人,都已经担任了三公宰相,受到极高的尊重,担心收复后无法再给予赏赐。李泌回答说:‘前代用爵位来报答功绩,用官职来任用人才。从尧舜到三代,都是这样,没有改变。现在收复后,如果用土地来赏赐,不过二三百户的小州,难道难以控制吗?’肃宗说:‘很好。’于是说:‘如果我的愿望,则与别人不同。’肃宗问:‘是什么?’李泌说:‘我绝食无家,禄位和土地,都不是我所想要的。为陛下在帷幄中运筹帷幄,收复京城后,只要在皇帝的膝盖上睡一觉,让有关部门报告客星侵犯帝座,一动天文就足够了。’肃宗大笑。

南幸扶风时,每次都让李泌率领元帅的兵马先出发清理行宫,收管钥匙,上报情况,然后肃宗才到。到了保定郡,李泌稍微放松了警惕,先在行宫里休息。肃宗来到行宫,不让任何人惊动他,上床后,捧着李泌的头放在膝盖上。过了一段时间才醒来。皇帝说:‘天子的膝盖已经垫上了,恢复皇位的日子,应该在什么时候?可以加速完成这件事。’李泌立刻起身感谢皇上的恩赐。肃宗握着他的手不允许他走。

皇帝接着说:‘这次行动,我看,借助九庙的神灵,乘着一个人的威望,应该像郡名一样,必定能稳固。’

到达扶风后,十天后,西域和河陇的军队都聚集了,江淮的庸调也相继到达,肃宗非常高兴。又有一次,肃宗在夜晚坐着,召见颖王和他的三个弟弟,一起在地炉上的毛毯上吃饭,因为李泌经常断食,肃宗经常亲自烤两个梨赐给李泌,当时颖王坚持请求,肃宗不给,说:‘你们吃肉已经饱了,先生断食,为什么还要争这个呢!’颖王说:‘我们想试探大家的真心,为什么偏袒呢!不然,我们三个弟弟一起请求一颗。’肃宗也不答应,另外命人赐给他们其他水果。

王等又说:‘我们因为大家亲自烤梨所以请求,其他水果有什么用呢?’于是说:‘先生的恩情如此深厚,我们请求联句,作为将来的故事。’

颖王说:‘先生年纪多大,脸色像孩子。’

其次是信王说:‘夜晚怀抱九仙骨,白天穿着一品衣。’

其次是益王说:‘不吃千钟粮食,只吃两颗梨。’

随后三个王子请求完成这个联句。肃宗于是说:‘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

李泌起身感谢。肃宗又不允许,说:‘你在山中居住,隐居在幽静的树林中,不参与世事;在朝廷中,密谋挽救国家,行动符合玄机,是国家的柱石。你的恩情深厚,所以元载、辅国等人,像仇人一样嫉妒你。’

代宗即位后,多次颁发奖赏,使者络绎不绝于道,别号天柱峰中岳先生,赐予朝天玉简。不久被征召入翰林院。元载上奏,任命李泌为朝散大夫检校秘书少监,担任江西观察判官。元载被诛杀后,追复京师,又被常衮所嫉妒,被任命为楚州刺史。未赴任前,改任丰、朗二州团练使,兼御史中丞,又改任杭州,所到之处都治理得很好。兴元初年,被征召到行在,升任左散骑常侍,不久被任命为陕府长史,充任陕虢防御使。陈许戍卒三千人,从京西逃回家,到陕州界,李泌在险要处埋伏军队,全部击溃了他们。又开辟三门陆运一十八里,漕运大米没有砥柱之患,大大救济了京师。二年六月,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加崇文馆大学士,修国史,封邺侯。

当时顺宗在春宫,妃子萧氏的母亲郜国公主,与外界交往,皇帝怀疑她有其他企图,因此连坐贬黜了数人,皇储感到危险和恐惧,李泌周旋于陈奏之间,德宗的怒气才消解,颇有正直之风。

五年春天,德宗将二月一日定为中和节,李泌上奏现在有司上农书,献上各种粮食种子,王公贵族上春服,士人和百姓互相问候,李泌又制作中和酒,祭祀勾芒神,以祈求年成丰收,至今仍这样做。李泌豁达敏锐,喜欢说大话。自从出入宫禁,多次被权臣排挤,经常凭借智慧避免,最终因为言论纵横,皇帝领悟了他的圣明,使他进入相位。

这年三月去世,追赠太子太傅。

这月,使者林远在蓝关的旅店遇到李泌,他单骑穿着常服,说暂时去衡山,谈论四朝的重遇,分别时十分悲伤。林远到长安后,才听说他去世了。德宗听说后,特别感到悲伤。说:‘先生自己说,应当辅佐四位皇帝然后才离开,这话应验了。’

李泌自从家中遭遇不幸,不再有做官的愿望,修炼气功,周游名山,到南岳张先生那里受教。德宗追赠张为玄和先生。又与明瓒禅师交往,著有《明心论》。明瓒的僧徒称他为懒残,李泌曾在衡岳寺读书,对他的行为感到惊异,说:‘这不是普通人,听他半夜的梵唱,声音响彻山林。’

李泌很懂音乐,能辨别吉凶,认为懒残的梵音先凄凉而后喜悦,一定是被贬谪的人,时辰快到了。”等到半夜,李泌悄悄去拜访他。懒残让他坐下,点火取出芋头煮给他吃。对李泌说:‘不要多说话,领取十年的宰相之位。’李泌拜谢后离开。

天宝八载,在表兄郑叔则家,已经多年断食,身体轻,能从屏风上引手指使气,吹灭蜡烛。每次导引,骨骼都发出响声,当时人称他为锁子骨。在郑家时,突然两天昏迷不醒,不知人事。醒来后,看到自己的身体从头顶向上跳起三二寸,旁边有灵仙,挥动手臂,眼神鼓励,好像在帮助他,好像是从脚到头顶。于是心想大事未完,还有家庭之恋,愿意完成家事。于是旁边的人都看到一个身材高大的人,穿着像帝王一样的衣服,前面有一个穿着礼服跪着的妇人。像帝王的人责备说:‘情感未得到满足,因此想让你来,让灵仙受累。’跪着的人回答说:‘不是这样,而且要教他接近天子。’于是李泌醒来。

两年后,被玄宗召回。此后常有隐者八人,容貌服饰非常奇特,来过郑家,多次自称修炼的法门严谨,事情无不尽善尽美。临走时叹息说:‘俗缘未尽,可惜心与骨。’李泌请求跟随他们走。说:‘不行!先让他做宰相。’出门后不再见到他们。因此作《八公诗》来叙述这件事。又有隐者,带着一个六七岁的男孩来过,说:‘有事情,要南行,一个月后回来。因为这个男孩有痢疾,既然都是修道的人,愿意暂时寄养在这里。’又留下一封信说:‘如果病治不好,希望用这个盒子埋葬他。’答应后,问男孩:‘在这里住得习惯吗?’说:‘可以。’于是离开。李泌请求用药治疗他,但始终没有好。八九天后去世,就用盒子装着,埋在庭院中蔷薇架下。过了几个月,那个人竟然没有回来,打开盒子一看。里面有一块黑色的石头,天然形成的中空形状,上面有字像锥子刻的一样:‘神真炼形年未足,化为我子功相续。丞相埋之刻玄玉,仙路何长死何促。’

李泌每次拜访隐居的人,采集奇特的树木和枝条,用来隐居,号称‘养和’,人们至今还在效仿他,于是他写了《养和篇》,献给肃宗。

李泌离开三四年后,两位皇帝去世,代宗即位,于是下诏追召李泌到宫中,住在蓬莱殿的延喜阁。

从给事中以上的官员到地方镇守使,代宗必定要与他们商议。

军国大事,也都由李泌参与决策。

因为谈到建宁王在灵武的功绩,李泌请求加封他为太子。

代宗感动悲伤了很久,说:‘我弟弟的功绩,如果不是先生,世人就不知道了,岂止是赠太子呢!’

于是下令在彭原迎接灵柩,追赠承天皇帝,葬在齐陵。

引导灵柩到城门,奏请使用龙辇,代宗从蓬莱院对李泌说:‘我弟弟好像想见先生。你应赶快去祭酒,并传达我的意思。而且我弟弟有大功,应当追封更大的称号。时人不知道,可以写一篇文章,流传不朽,以安慰他的灵魂。’

李泌说:‘灵柩已经出发了。其他文章来不及写,挽歌可以吗?’

代宗说:‘可以。’于是就在皇帝面前写了一篇,词句非常凄凉。

代宗看了之后流泪,命令手下的人放宽对挽歌者的控制。

李泌到达,传达代宗的命令祭酒,唱了这两章挽歌。

于是龙辇行驶得像风一样快,市民们观看,无不感动流泪。

在此之前,建宁王李倓有艰难定策的功绩,在代宗那里是弟弟。

有人向肃宗诬陷李倓有图谋继承皇位杀害哥哥的心思。

于是李倓被杀害。等到肃宗追悔李倓无罪,李泌担心这件事会波及到其他王子,于是趁机说:‘过去高宗有八个儿子,皇祖睿宗是最小的。

武后生的儿子,自己给自己排序,所以皇祖是第四。

长子是孝敬皇帝,监国时仁明,被武后所忌恨而毒死。

次子是雍王李贤,是太子,中宗、睿宗常常不安,早晚忧虑恐惧,即使在父母面前,也不敢说,于是写了《黄台摘词》,让乐人唱歌,想微妙地领悟父母的意思,希望天皇天后听到。

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然太子最终也流放废弃,最终在黔州去世。建宁的事情,已经一摘了,千万不要再摘。’

肃宗说:‘先生忠于国家,忧虑我的家事,说的话都是为国之镜,怎么可以暂时离开我呢?’

当时玄宗有敕令,只要剑南一道自己供奉,没有讨论北归的事情。

李泌请求肃宗上表,请求回到东宫。

接着又写功臣表,叙述马嵬坡灵武的事情,请求上皇返回京城。

起初肃宗的表文到达,玄宗犹豫不决。

等到功臣表到达,玄宗非常高兴,说:‘我正要成为天子的父亲。’

下令确定返回京城的日期,并且说:‘一定是李泌。’

肃宗召见李泌,一边哭一边高兴地说:‘上皇已经下诏返回京城,都是你的功劳。’

在天宝末年,员外郎窦庭芝在洛邑分司,经常敬重地对待卜者葫芦生。

每次说到吉凶,没有不中的。

有一天凌晨,葫芦生来到窦家门前,非常叹息。

窦庭芝询问,过了很久才说:‘你家里的大祸即将来临。’全家人都哭泣,询问求生的办法。

葫芦生说:‘如果不是遇到中黄君,只见到鬼谷子,也可以没有忧患了。’

葫芦生于是详细描述了中黄君的形貌服饰,并告诫他十天内去寻找。

于是他和兄弟、亲戚、奴仆们,日夜寻找,几乎走遍了洛阳市。

当时李泌住在河清,因为探望亲友,骑马进入洛阳市,到中桥时,遇到京尹避让。

他骑的骡子突然受惊逃跑,直接跑到窦庭芝家,和仆人一起来到门前。

车马排列准备出发,忽然看到李泌,都惊讶地退后。

不久有人说:‘分司窦员外家,丢失的骡子收在马厩里,请客人入座,主人愿意修谒。’

李泌没有办法,只能进入大厅。

窦庭芝立即出来,下阶跪拜。热情款待,一直持续了两天。

至于妻子,都按照家人的礼节对待。

几天后告别,赠送的礼物非常丰厚。

只说:‘遇到这样的机会,希望用全家来托付。’

当时李泌住在河清,信使在路上络绎不绝。

窦庭芝最初和李泌相遇时,葫芦生正好在他家,说:‘既然遇到这个人,就不再担忧了。’

等到朱泚叛乱,窦庭芝正在陕西廉察,皇帝出巡奉天,于是窦庭芝在叛军那里归顺。

皇帝返回京城,德宗首先下令诛杀他。

当时李泌从南岳征召回来,担任宰相。

因为列举臣僚的罪状,于是请求德宗宽恕窦庭芝的死罪。

德宗不理解,说:‘你以为他是宁王的姻亲吗?宁王以窦庭芝的妹妹为妃,从这个角度看,更加不可。

然而没有其他事情,让他活下去吧。你只管说。’

于是详细地汇报了以前的事情。

因此特别宽恕了他的罪行。

李泌最初上奏时,德宗秘密派遣使者,乘坐驿车,到陕西询问。

窦庭芝记录了事情,上报。

德宗说:‘说中黄君,是指我吗?不知道为什么称呼你为鬼谷子,是什么原因?’

有人说:‘李泌的祖坟在河清谷前的鬼谷,恐怕因此这样称呼他。’

兴元四年二月,德宗对李泌说:‘我即位以来,宰相都必须姑息,不能与他们较量道理。

自从用了你以来,才使我心情舒畅,这是上天把你赐予我的。

即使是管夷吾的骏马,傅说的及时雨,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他的军事谋略和政绩,都记载在国史上;事迹的始终,都在《邺侯传》中。

李泌有文集二十卷,流传于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十八-神仙三十八-注解

李泌: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长源,赵郡中山人,唐玄宗、唐肃宗时期的重要谋臣。

赵郡中山:地名,指今天的河北省正定县,李泌的出生地。

唐太师:官职,唐朝的太师是尊贵的官职,通常授予功臣或德高望重的老臣。

吴房令:官职,唐代的县令,吴房是当时的县名。

异僧:指不同寻常的僧人,这里可能指有特殊能力的僧人。

僧伽泗上:地名,指僧伽泗山,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金紫:指金印和紫衣,古代官服的颜色,象征着高官显贵。

帝王师:指皇帝的师傅,这里可能是指有资格成为皇帝师傅的人。

开元十六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对应公元728年。

玄宗:唐朝皇帝李隆基,即唐玄宗,唐睿宗之子,曾即位为帝。

三教:指儒、道、佛三教。

讲论:指讨论、辩论。

词辨锋起:指言辞锋利,辩论激烈。

谭者:指辩论的人。

词赋:指文学创作,尤其是指诗歌和散文。

诗:指诗歌,一种文学体裁。

詠:指吟诵、歌咏。

方圆动静:指方和圆的形状,以及静止和运动的状态。

精神全大于身:指李泌的精神力量远超过他的身体。

果饵:指水果或糖果等食品。

忠王院:唐玄宗时期的王府之一。

綵:指丝织品,这里指衣物。

国器:指具有治国才能的人才。

奇童:指特别聪明的孩子。

半千之孙:指李泌的祖父,半千是李泌祖父的字。

外:指家中。

奇瑞:指吉祥的征兆。

丁父忧:指父亲去世,按照古代习俗,子女需守丧。

柴毁:指用柴火烤毁自己的衣物,表示哀悼。

扁舟泛五湖:指乘坐小船游历五湖,比喻隐居生活。

感遇诗:指表达个人感慨和遭遇的诗歌。

构陷:指陷害、诬陷。

手札:指亲笔信。

三品禄俸:指三品官员的俸禄。

寇:指敌人或强盗。

茅土:指古代封赏给功臣的土地。

客星犯帝座:指客星(流星)进入帝座星区,古代认为是不祥之兆。

一动天文:指一动天文现象,如流星、彗星等,古代认为这些现象与皇帝的运势有关。

幸扶风:幸,古代帝王或贵族到达某地,表示到达或前往。扶风,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扶风县,是唐代的一个郡。

领元帅兵:领,率领。元帅兵,指由元帅率领的军队。

清行宫:清,清理。行宫,皇帝出行时所居住的宫殿。

管钥:管,管理。钥,钥匙。

肃宗:唐朝皇帝李亨,即唐肃宗,唐玄宗之子,曾即位为帝。

保定郡:保定,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保定市,是唐代的一个郡。

泌:指李泌,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九庙:九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庙宇。

河陇之师:河陇,指黄河流域和陇山地区,河陇之师即指这些地区的军队。

江淮庸调:江淮,指长江和淮河流域,庸调,古代的一种赋税。

颖王:颖王,指唐代宗室李迥,肃宗的弟弟。

信王:信王,指唐代宗室李巙,肃宗的弟弟。

益王:益王,指唐代宗室李巽,肃宗的弟弟。

朝天玉简:朝天,朝见皇帝。玉简,古代用玉制成的简牍,用于书写。

翰林:翰林,唐代设立的一种官职,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

朝散大夫:朝散大夫,唐代的一种官职,属于从三品。

检校秘书少监:检校,古代官职,负责监督。秘书少监,秘书省的副职。

江西观察判官:江西观察使的判官,负责处理地方政务。

元载:元载,唐代权臣,曾任宰相。

辅国:辅国,唐代权臣,曾任宰相。

代宗:唐代宗室,即位后称代宗,是唐朝的第九位皇帝。

颁钖:颁赐,授予。

中使:中使,指皇帝派往各地的使者。

天柱峰中岳先生:天柱峰,山名。中岳,指中岳嵩山。先生,对有德行的人的尊称。

中书侍郎平章事:中书侍郎,中书省的副职。平章事,宰相的别称。

崇文馆大学士:崇文馆,唐代设立的一种官职,负责文化教育。大学士,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

国史:国史,指国家的历史。

邺侯:唐代宰相李泌的封号,邺侯即李泌。

春宫:春宫,古代指太子居住的地方。

妃萧氏:妃,皇后的妃子。萧氏,妃子的姓氏。

郜国公主:郜国,古国名。公主,指皇帝的女儿。

中和节:中和节,古代节日,时间为农历二月一日。

穜稑:穜稑,古代指各种谷物。

勾芒神:勾芒,古代神话中的农神。

中禁:中禁,指皇宫。

权臣:权臣,指掌握实权的官员。

中使林远:中使,皇帝派往各地的使者。林远,使者的名字。

蓝关逆旅:蓝关,关名。逆旅,旅店。

衡山:衡山,山名,位于湖南省。

南岳张先生:南岳,指南岳衡山。张先生,指南岳的道士。

明瓒禅师:明瓒,禅师的名字。

懒残:懒残,明瓒禅师的别称。

天宝八载:天宝,唐玄宗年号。八载,指天宝年间的第八年。

郑叔则:郑叔则,李泌的表兄。

引指使气:引指使气,指通过呼吸和意念来控制身体。

灵仙:灵仙,指仙人。

庭闱:庭闱,指家庭。

玄和先生:玄和,张先生的谥号。

八公:八公,指八位隐者。

瘗:埋葬。

神真炼形:神真,指仙人。炼形,指修炼身体。

玄玉:玄玉,黑色的玉。

瘗庭中蔷薇架下:瘗,埋葬。庭中,庭院中。蔷薇架,蔷薇花架。

隐选异:指隐居的地方,选取不寻常、独特的树木和枝条,以表示隐居者追求高洁和超脱尘世的生活。

养和:指一种隐居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和谐。

阙:古代宫殿或官署前的门楼,这里指皇宫。

蓬莱殿:古代宫殿中的宫殿名,蓬莱殿延喜阁是皇宫中的一处建筑。

给事:古代官职,负责处理皇帝的日常事务。

方镇:古代地方行政区域,方镇是地方军事行政单位的名称。

降:指官职的降低或贬谪。

建宁王灵武之功:指建宁王李倓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市)平定叛乱中的功绩。

太子:古代帝王的继承人,通常指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马嵬: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历史上发生安史之乱中的马嵬坡之变。

黄台摘词:古代宫廷中的词曲,这里指一首反映太子被废黜的词曲。

中黄君: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这里可能是指皇帝或皇帝的化身。

鬼谷子:古代传说中的智者,这里是窦庭芝对李泌的尊称。

洛邑:古代都城洛阳的古称。

葫芦生:古代传说中的占卜者,这里指一个擅长占卜的人。

分司:古代官职,指分任某项职务。

员外郎:古代官职,负责处理宫廷内部事务。

洛下:指洛阳。

车驾:古代对皇帝车队的称呼。

奉天:古代地名,这里指德宗皇帝逃难时驻跸的地方。

车驾出幸奉天:皇帝离开京城前往奉天(今陕西乾县)。

贼庭:指叛军控制的地区。

兴元:唐代地名,位于今陕西汉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十八-神仙三十八-评注

泌每访隐选异,采怪木蟠枝,持以隐居,号曰养和,人至今效而为之,乃作《养和篇》,以献肃宗。

此句描绘了李泌隐居的生活状态,通过对‘隐选异’、‘怪木蟠枝’的描述,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境界。‘号曰养和’则表达了其追求内心平和、和谐自处的理想。‘人至今效而为之’体现了其影响力深远,影响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乃作《养和篇》,以献肃宗’则体现了李泌的忠诚与智慧,将个人修养与国家大义相结合。

泌去三四载,二圣登遐,代宗践祚,乃诏追至阙,舍于蓬莱殿延喜阁。

此句叙述了李泌在二圣去世后,代宗即位,召其入京的情景。‘泌去三四载’表明了时间的跨度,突显了李泌的隐居生活之长。‘二圣登遐’则是对先帝的尊敬。‘代宗践祚’则是对新帝的尊重。‘乃诏追至阙’则表现了代宗对李泌的重视。‘舍于蓬莱殿延喜阁’则是对李泌身份的肯定与尊重。

由给事以上及方镇除降,(“降”字原缺,据明抄本补。)代宗必令商量。

此句突显了李泌在朝中的地位与影响力。‘由给事以上及方镇除降’表明了李泌参与决策的范围之广。‘代宗必令商量’则体现了代宗对李泌的信任与尊重。

军国大事,亦皆泌参决。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李泌在朝中的重要作用。‘军国大事’则表明了其参与决策的内容之重要。‘亦皆泌参决’则是对李泌能力的肯定。

因语及建宁王灵武之功,请加赠太子。

此句揭示了李泌的忠诚与智慧。‘因语及建宁王灵武之功’表明了李泌关注国家大事,关心王室成员。‘请加赠太子’则是对建宁王功绩的肯定与表彰。

代宗感悼久之,云:“吾弟之功,非先生则世人不知,岂止赠太子也!”

此句展现了代宗对李泌的感激之情。‘吾弟之功,非先生则世人不知’表明了代宗对李泌的依赖与信任。‘岂止赠太子也’则是对李泌贡献的肯定。

即敕于彭原迎丧,赠承天皇帝,葬齐陵。

此句叙述了代宗对建宁王的追赠与安葬,体现了对先帝的尊重与怀念。

引至城门,奏以龙輀不动,代宗自蓬莱院谓曰:“吾弟似欲见先生。宜速往酹祝,兼宣朕意。且吾弟定策大功,追加大号。时人未知,可作一文,以传不朽,用慰玄魂。”

此句描绘了代宗对建宁王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李泌的信任。‘吾弟似欲见先生’表现了代宗对建宁王的思念之情。‘宜速往酹祝,兼宣朕意’则是对李泌的嘱托。‘且吾弟定策大功,追加大号’则是对建宁王功绩的肯定。

泌曰:“已发引矣。他文不及作,挽歌词可乎?”代宗曰:“可。”即于御前制之,词甚凄怆。

此句展现了李泌的谦逊与忠诚。‘已发引矣’表明了李泌的恭敬。‘他文不及作,挽歌词可乎’则是对自己文学才能的谦虚。‘词甚凄怆’则表现了李泌对建宁王的哀思。

代宗览之而泣,命中人弛授挽者。

此句描绘了代宗对李泌挽词的感动,以及对建宁王的怀念之情。

泌至,宣代宗命祝酹,歌此二章。

此句叙述了李泌完成代宗的嘱托,表现了其忠诚与智慧。

于是龙輴行疾如风,都人观之,莫不感涕。

此句描绘了李泌的行为引起的轰动,以及人们对建宁王的怀念之情。

先是,建宁王倓,有艰难定策之功,于代宗为弟。

此句回顾了建宁王的功绩,以及对代宗的尊敬。

人或谮于肃宗云:“有图嗣害兄之心。”遂遇害。

此句揭示了建宁王的悲剧,以及谗言的恶果。

及肃宗追悟倓无罪,泌虑复及诸王,因事言曰:“昔高宗有子八人,皇祖睿宗最幼。武后生者,自为行第,故皇祖第四。长曰孝敬皇帝,监国而仁明,为武后所忌而鸩之。

此句通过历史典故,告诫肃宗不要重蹈覆辙,体现了李泌的忠诚与智慧。

次曰雍王贤,为太子,中宗、睿宗常所不安,晨夕忧惧,虽父母之前,无由敢言,乃作黄台摘词,令乐人歌之,欲微悟父母之意,冀天皇天后闻之。

此句进一步揭示了雍王的困境,以及李泌对肃宗的警示。

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然太子竟亦流废,终于黔州。

此句通过诗歌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雍王的遭遇,以及李泌的警示。

建宁之事,已一摘矣,慎无再摘。”肃宗曰:“先生忠于宗社,忧朕家事,言皆为国龟镜,岂可暂离朕耶?”

此句展现了肃宗对李泌的信任与尊重,以及对国家大义的重视。

时玄宗有诰,只要剑南一道自奉,未议北回。

此句描绘了玄宗时期的政治局势,以及李泌面临的困境。

泌请肃宗奉表,请归东宫。

此句揭示了李泌的忠诚与智慧,以及他对国家大义的担当。

次作功臣表,述马嵬灵武之事,请上皇还京。

此句展现了李泌在朝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他对国家大义的贡献。

初肃宗表至,玄宗徘徊表决。

此句描绘了玄宗对肃宗的犹豫与思考。

及功臣表至,乃大喜曰:“吾方得为天子父。”下诰定行日,且曰:“必李泌也。”

此句展现了玄宗对李泌的认可与信任,以及对国家大义的担当。

肃宗召泌,且泣且喜曰:“上皇已下诏还京,皆卿力也。”

此句揭示了肃宗对李泌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国家大义的重视。

又天宝末,员外郎窦庭芝分司洛邑,常敬事卜者葫芦生。

此句描绘了窦庭芝与卜者葫芦生的关系,以及葫芦生的神秘能力。

每言吉凶,无不中者。

此句揭示了葫芦生的神奇能力,以及人们对他的敬畏。

一旦凌晨,生至窦门,颇甚嗟叹。

此句描绘了葫芦生对窦庭芝的关切之情。

庭芝请问,良久乃言:“君家大祸将成。”举家啼泣,请问求生之路。

此句展现了窦庭芝对葫芦生预言的恐惧,以及对生路的渴望。

生曰:“若非遇中黄君,但见鬼谷子,亦可无患矣。”生乃具述形貌服饰,仍戒以浃旬求之。

此句揭示了葫芦生的神秘能力,以及他对窦庭芝的关心。

于是与昆弟群从奴仆,晓夕求访,殆遍洛下。

此句展现了窦庭芝对葫芦生预言的重视,以及全家人的努力。

时泌居于河清,因省亲友,策蹇入洛,至中桥,遇京尹避道。

此句描绘了李泌的出行,以及他遇到的困境。

所乘骡忽惊轶而走,径入庭芝所居,与仆者共造其门。

此句展现了李泌的遭遇,以及他与窦庭芝的相遇。

车马罗列将出,忽见泌,皆惊愕而退。

此句描绘了窦庭芝对李泌的尊敬与敬畏。

俄有人云:“分司窦员外宅,所失骡收在马厩,请客入座,主人当愿修谒。”

此句揭示了窦庭芝对李泌的款待之意。

泌不得已就其厅。

此句展现了李泌的谦逊与礼貌。

庭芝即出,降阶载拜。

此句描绘了窦庭芝对李泌的尊敬。

延接殷勤,遂至信宿。

此句展现了窦庭芝对李泌的款待之情。

至于妻子,咸备家人之礼。

此句揭示了窦庭芝对李泌的尊重,以及对家人的关爱。

数日告去,赠遗殊厚。

此句展现了窦庭芝对李泌的感激之情。

但云:“遭遇之辰,愿以一家奉托。”

此句揭示了窦庭芝对李泌的信任与依赖。

时泌居于河清,信使旁午于道。

此句描绘了李泌在河清的生活状态。

庭芝初与泌相值,葫芦生适在其家,云:“既遇斯人,无复忧矣。”

此句揭示了葫芦生对李泌的认可与信任。

及朱泚构逆,庭芝方廉察陕西,车驾出幸奉天,遂于贼庭归款。

此句描绘了窦庭芝在朱泚叛乱时期的忠诚与智慧。

銮舆反正,德宗首令诛之。

此句揭示了德宗对窦庭芝的惩罚,以及对忠诚的重视。

时泌自南岳徵还行在,便为宰相。

此句描绘了李泌在德宗时期的地位与影响力。

因第臣僚罪状,遂请庭芝减死。

此句揭示了李泌的忠诚与智慧,以及他对窦庭芝的关心。

德宗意不解,云:“卿以为宁王姻懿耶?宁王以庭芝妹为妃,以此论之,尤为不可。然莫有他事,俾其全否。卿但言之。”

此句展现了德宗对李泌的信任与尊重。

于是具以前事闻。

此句揭示了李泌的忠诚与智慧,以及他对窦庭芝的关心。

由是特原其罪。

此句揭示了德宗对窦庭芝的宽容,以及对忠诚的重视。

泌始奏,上密遣中使乘传,于陕问之。

此句揭示了德宗对窦庭芝的关心,以及他对李泌的信任。

庭芝录奏其事。

此句展现了窦庭芝的忠诚与智慧。

德宗曰:“言中黄君,盖指朕耶?未知呼卿为鬼谷子,何也?”或曰:“泌先茔在河清谷前鬼谷,恐以此言之也。”

此句揭示了德宗对李泌的关心,以及他对窦庭芝的信任。

兴元四年二月,德宗谓泌曰:“朕即位以来,宰相皆须姑息,不得与其较量理道。自用卿以来,方豁朕意,是乃天授卿于朕耳。

此句展现了德宗对李泌的信任与尊重,以及对国家大义的重视。

虽夷吾骐骥,傅说霖雨,何可以及兹!”其军谋相业,载如国史;事迹终始,具邺侯传。

此句揭示了德宗对李泌的赞誉,以及对国家大义的重视。

泌有集二十卷,行于世。(出《邺侯外传》)

此句揭示了李泌的才华与贡献,以及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十八-神仙三十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88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