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十九-神仙三十九-原文
刘晏崔希真韦老师麻阳村人慈心仙人
刘晏
唐宰相刘晏,少好道术,精恳不倦,而无所遇。
常闻异人多在市肆间,以其喧杂,可混迹也。
后游长安,遂至一药铺,偶问云:常有三四老人,纱帽柱杖来取酒,饮讫即去,或兼觅药看,亦不多买,其亦非凡俗者。
刘公曰:“早晚当?”曰:“明日合来。”
刘公平旦往,少顷果有道流三人到,引满饮酒,谈谑极欢,旁若无人。
良久曰:“世间还有得似我辈否?”一人曰:“王十八。”遂去。
自后每忆之,不可寻求。
及作刺史,往南中,过衡山县,时春初,风景和暖,吃冷淘一盘,香菜茵陈之类,甚为芳洁。
刘公异之,告邮史曰:“侧近莫有衣冠居否?此菜何所得?”答曰:“县有官园子王十八能种,所以馆中常有此蔬菜。”
刘公忽惊记所遇道者之说,乃曰:“园近远,行去得否?曰:“即馆后。”遂往。
见王十八,衣犊鼻灌畦,状貌山野,望刘公趋拜战栗。
渐与同坐,问其乡里家属。
曰:“蓬飘不省,亦无亲族。”
刘公异疑之,命坐,索酒与饮。
固不肯。
却归,晏乃诣县,自请同往南中。
县令都不喻,当时发遣。
王十八亦不甚拒,破衣草履,登舟而行。
刘公渐与之熟,令妻子见拜之,同坐茶饭。
形容衣服,日益秽弊。
家人并窃恶之。
夫人曰:“岂兹有异,何为如此?”
刘公不懈。
去所诣数百里,患痢,朝夕困极,舟船隘窄,不离刘公之所。
左右掩鼻罢食,不胜其苦。
刘公都无厌怠之色,但忧惨而已。
劝就汤粥,数日遂毙。
刘公嗟叹涕泣,送终之礼,无不精备,乃葬于路隅。
后一年,官替归朝。
至衡山县,令郊迎,既坐曰:“使君所将园子,去寻却回,乃应是不堪驱使。”
刘公惊问何时归。
曰:“后月余日即归。云:‘奉处分放回。’
刘公大骇,当时步至园中,茅屋虽存,都无所睹。
邻人曰:“王十八昨暮去矣。”
怨恨加甚,向屋再拜,泣涕而返。
审其到县之日,乃途中疾卒之辰也。
遣人往发其墓,空存衣服而已。
数月至京城,官居朝列,偶得重疾,将至属纩。
家人妻子,围视号叫。
俄闻叩门甚急,阍者走呼曰:“有人称王十八,令报。”
一家皆欢跃迎拜。
王十八微笑而入其卧所。
疾已不知人久矣。
乃尽令去障蔽等及汤药,自于腰间取一葫芦开之,泻出药三丸,如小豆大,用苇筒引水半瓯,灌而摇之。
少顷腹中如雷鸣,逡巡开眼,蹶然而起,都不似先有疾状。
夫人曰:“王十八在此。”
晏乃涕泗交下,牵衣再拜,若不胜情。
妻女及仆使并泣。
王十八凄然曰:“奉酬旧情,故来相救。此药一九,可延十岁。至期某却来自取。”
啜茶一碗而去。
刘公固请少淹留。
不可。
又欲与之金帛。
复大笑。
后刘公拜相,兼领盐铁,坐事贬忠州。
三十年矣。
一旦有疾。
王十八复来曰:“要见相公。”
刘公感叹颇极,延入阁中,又恳求。
王十八曰:“所疾即愈,且还其药。”
遂以盐一两,投水令饮。
饮讫大吐,吐中有药三丸,颜色与三十年前服者无异。
王十八索香汤洗之。
刘公堂侄,侍疾在侧,遂攫其二丸吞之。
王十八熟视笑曰:“汝有道气,我固知为汝掠也。”
趋出而去,不复言别。
刘公寻痊复。
数月有诏至,乃卒。
(出《逸史》)
崔希真
大历初,锺陵客崔希真,家于郡西。
善鼓琴,工绘事,好修养之术。
二年十月初朔夜大雪,希真晨出门,见一老人,衣蓑戴笠,避雪门下。
崔异之,请入。
既去蓑笠,见神色毛骨,非常人也,益敬之。
问曰:“家有大麦面,聊以充饭,叟能是乎?”
老父曰:“大麦受四时气,谷之善者也。能沃以豉汁,则弥佳。”
崔因命家人具之。
间又献松花酒。
老父曰:“花涩无味。某野人也,能令其醇美。”
乃于怀中取一丸药,色黄而坚。
老人以石碎之,置于酒中,则顿甘美矣挂素上,如有所涂,瞬息而罢。
崔少顷具馔献,受而不辞。
崔后入内,出已去矣。
遂践雪寻迹,数里至江,入芦洲中,见一大船,船中数人,状貌皆奇,而樵客在侧。
甚人顾笑曰:“葛三乃见逼于伊人。”
回谓崔曰:“尊道严师之礼,不必然也。”
崔拜而谢之。
归视幄中,得图焉。
有三人二树一白鹿一药笈,其二人盖方外之状,手执玄芝采药者;一仙;树似柏皆断;笈为风雨所败。
枯槁之状,根相连属,皆非常意所及。
后将图并丸药,诣茅山,问李涵光天师。
天师曰:“此真人葛洪第三子所画也。”
李君又曰:“写神人形状于朽木之下,意若得道者寿过松柏也。
其药乃千岁松胶也。”
(出《原化记》)
韦老师
嵩山道士韦老师者,性沉默少语,不知以何术得仙。
常养一犬,多毛黄色,每以自随。
或独坐山林,或宿雨雪中,或三日五日至岳寺,求斋余而食,人不能知也。
唐开元末岁,牵犬至岳寺求食,僧徒争竞怒,问何故复来。
老师云:“求食以与犬耳。”
僧发怒慢骂,令奴盛残食,与乞食老道士食。
老师悉以与犬。
僧之壮勇者,又慢骂,欲殴之。
犬视僧色怒。
老师抚其首。
久之,众僧稍引去。
老师乃出,于殿前池上洗犬。
俄有五色云遍满溪谷。
僧骇视之,云悉飞集池上。
顷刻之间,其犬长数丈,成一大龙。
老师亦自洗濯,服绡衣,骑龙坐定,五色云捧足,冉冉升天而去。
僧寺作礼忏悔,已无及矣。
(出《惊听录》)
麻阳村人
辰州麻阳县村人,有猪食禾,人怒,持弓矢伺之。
后一日复出,人射中猪,猪走数里,入大门。
门中见室宇壮丽,有一老人,雪髯持杖,青衣童子随后,问人何得至此。
人云“猪食禾,因射中之,随逐而来。”
老人云:“牵牛蹊人之田而夺之牛,不亦甚乎。”
命一童子令与人酒饮。
前行数十步,至大厅,见群仙,羽衣乌帻,或樗蒲,或奕棋,或饮酒。
童子至饮所。
传教云:“公令与此人一杯酒。”
饮毕不饥。
又至一所,有数十床,床上各坐一人,持书,状如听讲。
久之却至公所。
公责守门童子曰:“何以开门,令猪得出入而不能知。”
乃谓人曰:“此非真猪。君宜出去。”
因命向童子送出。
人问老翁为谁。
童子云:“此所谓河上公,上帝使为诸仙讲《易》耳。”
又问君复是谁。
童子云:“我王辅嗣也,受《易》已来,向五百岁,而未能通精义。故被罚守门。”
人去后,童子蹴一大石遮门,遂不复见。
(出《广异记》)
慈心仙人
唐广德二年,临海县贼袁晁,寇永嘉。
其船遇风,东漂数千里,遥望一山,青翠森然,有城壁,五色照曜。
回舵就泊,见精舍,琉璃为瓦,玳瑁为墙。
既入房廊,寂不见人。
房中唯有胡子二十余枚,器物悉是黄金,无诸杂类。
又有衾茵,亦甚炳焕,多是异蜀重锦。
又有金城一所,余碎金成堆,不可胜数。
贼等观不见人,乃竞取物。
忽见妇人从金城出,可长六尺,身衣锦绣上服紫绡裙,谓贼曰:“汝非袁晃党耶?何得至此?此器物须尔何与,辄敢取之!向见子,汝谓此为狗乎?非也,是龙耳。汝等所将之物,吾诚不惜,但恐诸龙蓄怒,前引汝船,死在须臾耳!宜速还之。”
贼等列拜,各送物归本处。
因问此是何处。
妇人曰:“此是镜湖山慈心仙人修道处。汝等无故与袁晁作贼,不出十日,当有大祸。宜深慎之。”
贼党因乞便风,还海岸。
妇人回头处分。
寻而风起,群贼拜别,因便扬帆。
数日至临海。
船上沙涂不得下,为官军格死,唯妇人六七人获存。
浙东押衙谢诠之配得一婢,名曲叶,亲说其事。
(出《广异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十九-神仙三十九-译文
刘晏崔希真韦老师麻阳村人慈心仙人
刘晏:唐朝的宰相刘晏,年轻时就喜欢修道术,勤奋不懈,但却没有遇到什么机遇。他常常听说一些非凡的人就在市井之中,因为那里喧闹杂乱,可以隐藏自己。后来他游历长安,就到了一家药店,偶然问道:常常有三四个老人,戴着纱帽拄着拐杖来买酒,喝完就离开,有时也会看看药,但不会买很多,他们一定不是普通人。刘公问:‘什么时候再来?’回答说:‘明天会来。’刘公第二天一早就去,不久果然有三个道士到了,他们斟满酒喝,谈笑风生,旁若无人。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人说:‘世间还有像我们这样的人吗?’另一个说:‘王十八。’然后他们就离开了。从此以后,每当想起他们,就再也找不到。等到他做了刺史,去南中,路过衡山县,那时是春天,风景和煦,他吃了一盘冷淘,还有香菜、茵陈等,非常清香。刘公感到奇怪,就问邮史:‘附近有没有穿官服的人?这些菜是从哪里来的?’回答说:‘县里有官园子王十八能种,所以馆中常有这种蔬菜。’刘公突然想起遇到的道士的话,就说:‘园子离这里远不远,能走去吗?’回答说:‘就在馆后。’于是他就去了。见到王十八,他穿着粗布衣服,在田里浇水,样子很 rustic,见到刘公就跑过来拜见,战战兢兢。渐渐地和他们坐在一起,问起他的家乡和家属。王十八说:‘像蓬草一样飘泊不定,也没有亲戚朋友。’刘公对此感到奇怪,让他坐下,要酒给他喝,他坚决不肯。刘公回去后,就到县里,请求一起去南中。县令都不理解,当时就派人把他送走了。王十八也不太拒绝,穿着破衣服,打着草鞋,上了船。刘公渐渐和他熟悉了,让他妻子和孩子拜见,一起吃饭。王十八的衣服和鞋子越来越破旧。家人都偷偷地讨厌他。刘公的妻子说:‘难道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吗?为什么这样?’刘公没有放弃。他们走了几百里,刘公得痢疾,日夜痛苦,船又小又窄,不离刘公左右。左右的人掩鼻罢食,苦不堪言。刘公却毫无厌倦之色,只是忧心忡忡。他劝刘公喝汤吃粥,几天后刘公就死了。刘公叹息流泪,送终的礼节,无不精心准备,就埋葬在路边。一年后,刘公官职调动回朝。到衡山县,县令到郊外迎接,坐下后说:‘您带来的园子主人,去而复返,看来是不堪驱使。’刘公惊讶地问什么时候回来。县令说:‘再过一个月左右就回来了。他说:“奉命放回。”’刘公非常惊讶,当时就走到园中,茅屋还在,但什么都没有了。邻居说:‘王十八昨晚就走了。’刘公更加怨恨,对着房子拜了两次,哭着回来了。他确定王十八到县的那天,就是他在途中病逝的日子。派人去挖他的坟墓,只找到衣服而已。几个月后到了京城,官居朝列,突然得了重病,即将去世。家人妻子围着他哭泣。突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守门的人跑出去喊:‘有人自称王十八,要见刘公。’全家人都高兴地迎接拜见。王十八微笑着走进他的卧房。刘公已经昏迷不醒很久了。王十八就让他去掉遮挡物和药,从腰间拿出一葫芦,打开后倒出三颗药丸,像小豆一样大,用苇筒引水半碗,灌下去摇匀。不一会儿,刘公腹中雷鸣般响动,慢慢地睁开眼睛,突然站起来,一点也不像原来有病的样子。刘公的妻子说:‘王十八在这里。’刘公泪流满面,拉着他的衣服再次拜谢,好像无法承受自己的情感。妻子女儿和仆人都哭了。王十八凄然地说:‘为了报答旧情,所以来救你。这药一丸可以延寿十年。到了期限,我会来取回。’喝了一碗茶就离开了。刘公坚决请求他留下,他不肯。刘公又想给他金帛,他又大笑。后来刘公做了宰相,兼管盐铁,因为事情被贬到忠州。三十年后,他突然生病。王十八又来了,说:‘要见相公。’刘公感叹不已,请他进屋,又恳求他。王十八说:‘你的病就会好,而且还会还你药。’于是他用一两盐,加水让他喝下去。喝完后,他大吐,吐出的有三颗药丸,颜色和三十年前服用的药丸一样。王十八要他洗澡。刘公堂侄,在旁边照顾他,就抢了两颗药丸吞下去。王十八仔细地看着他笑说:‘你有道气,我本来就知道你会抢的。’然后快步走出去了,没有再说别的话。刘公不久就痊愈了。几个月后,有诏书下来,他就去世了。
崔希真:大历初年,钟陵有个叫崔希真的客人,住在郡西。他擅长弹琴,精通绘画,喜欢修炼养生之术。二年十月初一那天晚上,下大雪,崔希真早上出门,看到一个老人,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在门口避雪。崔希真感到奇怪,就请他进来。老人脱下蓑衣斗笠,看到他的神色和骨骼,都不是普通人,于是更加尊敬他。崔希真问:‘家里有大麦面,能否用来做一顿饭?’老人说:‘大麦吸收四季之气,是谷物中的好东西。如果用豆豉汁浇灌,那就更好了。’崔希真于是叫家人准备。老人还献上了松花酒。老人说:‘松花味道涩,没有味道。我是山野之人,能让它变得醇美。’于是他从怀里拿出一颗药丸,颜色黄而坚硬。老人用石头把它砸碎,放入酒中,酒立刻变得甘美。老人把酒挂在素色的布上,好像在上面涂了什么,瞬间就消失了。崔希真过了一会儿准备好了饭菜献上,老人接受了,没有推辞。崔希真后来进屋,老人已经离开了。崔希真沿着雪地追踪,走了几里路到江边,进入芦苇洲中,看到一艘大船,船上有几个人,样子都很奇特,旁边有个樵夫。其中一个人看着崔希真笑着说:‘葛三被这个人逼迫了。’又对崔希真说:‘尊敬道家的老师,不一定要这样。’崔希真拜谢。回到帐篷里,发现了一张画。画上有三个人、两棵树、一只白鹿和一个药箱,那两个人像是出家人,手里拿着黑色的灵芝采药;一个仙人;树像松树都断了;药箱被风雨破坏,看起来枯萎。根相互连接,都不是常人能想到的。后来,崔希真把画和药丸带到茅山,去问李涵光天师。天师说:‘这是真人葛洪第三个儿子画的。’李君又说:‘在朽木下写神人的样子,意思是得道者的寿命超过松柏。这药是千年松树的树脂。’
韦老师:嵩山道士韦老师,性格沉默寡言,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方法得道。他经常养一只狗,毛色黄多,总是跟着他。他有时独自坐在山林中,有时在雨雪中过夜,有时三天五天到寺庙求斋饭吃,人们都不知道。唐开元末年,他带着狗到寺庙求斋饭,僧人们争相愤怒,问他为什么又来了。韦老师说:‘求斋饭是为了给狗吃。’僧人们发怒,慢骂他,让仆人把剩下的饭菜给一个要饭的老道士吃。韦老师把饭菜都给了狗。僧人中强壮的又慢骂他,想要打他。狗看着僧人,露出愤怒的表情。韦老师抚摸着狗的头。过了一会儿,僧人们才渐渐离开。韦老师出来,在殿前的池塘上洗狗。突然有五彩云霞弥漫在山谷中。僧人们惊异地看着,云霞都聚集在池塘上。片刻之间,那狗长到几丈高,变成了一条大龙。韦老师也自己洗漱,穿上丝绸衣服,骑着龙坐在那里,五彩云霞托着他的脚,缓缓升天而去。僧人们作揖忏悔,已经来不及了。
麻阳村人:关于麻阳村人的故事没有提供,无法进行翻译。
辰州麻阳县的村民,有猪吃了别人的庄稼,村民们很生气,拿着弓箭等待机会射击。过了一天,猪又出现了,村民们射中了猪,猪跑了数里路,进入了一扇大门。门内看到房屋富丽堂皇,有一位头发如雪的老人,手持拐杖,后面跟着穿着青衣的童子,询问来者为何至此。村民说:“因为猪吃了我的庄稼,所以我射中了它,跟着它来的。”老人说:“牵牛越过别人的田地,还夺走了牛,不是太过分了吗?”他命令一个童子给村民拿酒喝。村民向前走了几十步,来到大厅,看到一群仙人,他们穿着羽毛衣服,戴着黑色头巾,有的在玩骰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喝酒。童子走到喝酒的地方,传达命令说:“先生让我给这个人一杯酒。”村民喝完后不觉得饿了。又到了一个地方,有几十张床,床上各坐着一个人,手里拿着书,看起来像是在听讲。过了一段时间,又回到了老人的地方。老人责备守门的童子说:“为什么开门,让猪能进进出出,却不知道它的去向。”于是他对村民说:“这不是真的猪。你应该离开这里。”于是命令那个童子送村民出去。村民问老者是谁。童子说:“这就是所说的河上公,是上帝派来给众仙讲解《易经》的人。”又问那个童子是谁。童子说:“我是王辅嗣,自从学习了《易经》以来,已经五百年了,但还没有能够理解其中的精义。因此被惩罚来守门。”村民离开后,童子踢开一块大石头挡住了门,之后再也没有见到村民。(出自《广异记》)
唐广德二年,临海县的贼人袁晁,侵犯永嘉。他们的船遇到风,向东漂流了数千里,远远望见一座青山,郁郁葱葱,有城墙,五光十色。他们掉转船头靠岸,看到一座精致的房舍,琉璃瓦,玳瑁墙。进入房间和走廊,却看不见人。房间里只有二十多枚胡桃,器物全是黄金制成,没有其他杂物。还有床榻和垫子,非常华丽,大多是蜀地的名贵锦缎。还有一座金城,堆满了碎金,数不胜数。贼人们看不见人,于是争先恐后地拿东西。突然,一个妇人从金城中走出,身高六尺,身穿锦绣衣服,上穿紫绡裙,对贼人说:“你们不是袁晁的同党吗?怎么会到这里?这些器物跟你们有什么关系,竟然敢拿!之前看到胡桃,你们以为是狗吗?不是的,那是龙。你们所拿的东西,我并不在乎,只是担心众龙会生气,带领你们的船去,你们很快就会死去!你们应该赶快把它们送回去。”贼人们纷纷跪拜,各自把东西送回原处。于是问这是哪里。妇人说:“这是镜湖山的慈心仙人修道的地方。你们无缘无故地与袁晁做贼,不出十天,将会遭遇大祸。你们应该谨慎行事。”贼人们请求顺风,返回海岸。妇人回头挥手。不久,风起,众贼人告别,于是扬帆起航。几天后到达临海。船上无法靠岸,被官军杀死,只有妇人和六七个贼人幸存。浙东押衙谢诠之的妻子曲叶亲自讲述了这件事。(出自《广异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十九-神仙三十九-注解
刘晏:刘晏(718年-785年),唐代著名政治家、财政家,曾任宰相,以善于理财著称,对唐代中后期的经济有重要贡献。
崔希真:崔希真,唐代人物,以擅长鼓琴、绘画和修养之术而知名,故事中他遇到了一位仙人。
韦老师:韦老师,指嵩山道士韦老师,故事中他以沉默寡言和神秘行为著称,最终以仙术升天。
麻阳村人:麻阳村人,指故事中提到的来自麻阳村的普通人,可能代表普通百姓或隐士。
慈心仙人:慈心仙人,传说中的仙人,以慈心著称。
道术:道术,指道家修炼的技艺,包括炼丹、占卜、符咒等。
市肆间:市肆间,指市集或商店,古代商业活动的地方。
长安:长安,唐代都城,今西安市,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药铺:药铺,古代出售药物的店铺。
纱帽:纱帽,古代官员的一种帽子,是官员身份的象征。
柱杖:柱杖,即拐杖,老年人或行走不便者使用的辅助工具。
冷淘:冷淘,一种凉面,是唐代流行的食品。
香菜:香菜,即香菜,一种香草,常用于调味。
茵陈:茵陈,一种植物,可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蓬飘:蓬飘,比喻漂泊不定,无固定居所。
犊鼻:犊鼻,古代一种简陋的裤子。
灌畦:灌畦,指浇灌田地。
道流:道流,指道士。
茅屋:茅屋,用茅草覆盖的简陋房屋。
香汤:香汤,用香料煮成的汤水,常用于沐浴或洗涤。
玄芝:玄芝,传说中的仙草,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松胶:松胶,指从松树中提取的树脂,古代常用于制作药物。
五色云:五色云,指色彩斑斓的云朵,常出现在神话故事中,象征吉祥或仙道。
龙: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象征着权力和吉祥。
仙道:仙道,指追求长生不老、超脱尘世的道家修炼之道。
辰州麻阳县:辰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湖南省西部;麻阳县,为辰州属县,位于今湖南省西部,属于古黔中道。
猪食禾:猪吃稻谷,指猪破坏了农田。
弓矢:弓和箭,古代的武器。
室宇壮丽:房屋建筑宏伟壮丽。
雪髯:白色的胡须,常用来形容老人的特征。
青衣童子:穿着青色衣服的童子,古代常用来指代年轻的仆人或弟子。
河上公:传说中的仙人,相传为汉武帝时人,擅长《易经》,被尊为易学大师。
王辅嗣:王弼,三国时期魏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易学大师,注解《易经》影响深远。
樗蒲:古代的一种博戏,类似于现代的麻将。
奕棋:下棋,指玩棋类游戏。
守门童子:负责守门的童子。
《易》:《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哲学书籍,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袁晁:袁晁,唐朝末年的一位叛军首领。
永嘉:永嘉,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浙江省南部。
琉璃:一种古代的装饰材料,用彩色石头烧制而成,透明且具有光泽。
玳瑁:一种海龟的甲壳,可做装饰品。
衾茵:被子与垫子,古代的床上用品。
异蜀重锦:来自蜀地的优质丝织品,蜀地古代以丝织业闻名。
金城:用金子建造的城池,象征财富和尊贵。
碎金:散落的金子。
镜湖山:传说中的山名,位于镜湖之畔。
配得:指被分配或得到。
曲叶:婢女的名字,具体含义不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十九-神仙三十九-评注
辰州麻阳县村人,有猪食禾,人怒,持弓矢伺之。
此句描绘了一个普通村民因猪食禾苗而愤怒,持弓箭准备射击的情景。这里的‘猪食禾’象征着贪婪,而‘人怒’则表现了村民对这种贪婪行为的愤怒。‘持弓矢伺之’则是一种强烈的防御姿态,预示着冲突即将发生。
后一日复出,人射中猪,猪走数里,入大门。
‘后一日复出’说明事件并非偶然,而是有预谋的。‘人射中猪’表明村民的射击是成功的,‘猪走数里’则展现了猪的惊慌失措,‘入大门’则暗示着猪的逃离并非偶然,而是导向了另一个世界。
门中见室宇壮丽,有一老人,雪髯持杖,青衣童子随后,问人何得至此。
‘门中见室宇壮丽’描绘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场景,与村民的世界形成了鲜明对比。‘雪髯持杖’的老者形象,体现了仙人的超凡气质,而‘青衣童子’则可能是仙人的使者,‘问人何得至此’则是对村民来历的质问。
人云‘猪食禾,因射中之,随逐而来。’老人云:‘牵牛蹊人之田而夺之牛,不亦甚乎。’命一童子令与人酒饮。
村民的回答揭示了事件的起因,而老人的回应则是对村民行为的道德批判,用‘牵牛蹊人之田而夺之牛’来比喻村民的行为,暗示了贪婪的不可取。‘命一童子令与人酒饮’则是对村民的款待,可能是对村民的一种宽恕。
前行数十步,至大厅,见群仙,羽衣乌帻,或樗蒲,或奕棋,或饮酒。
‘前行数十步’展现了村民逐渐进入仙界的历程,‘群仙’的出现则是对村民的一种震撼。‘羽衣乌帻’等仙人的服饰和活动,如‘樗蒲’、‘奕棋’、‘饮酒’,都体现了仙界的逍遥与超脱。
童子至饮所。传教云:‘公令与此人一杯酒。’饮毕不饥。
童子的行为和仙人的命令,都体现了仙界的慷慨与仁慈。‘饮毕不饥’则是对村民的一种恩赐,象征着仙界的富足与满足。
又至一所,有数十床,床上各坐一人,持书,状如听讲。久之却至公所。
‘数十床’和‘床上各坐一人’描绘了一个学习场所,‘持书’和‘状如听讲’则展现了仙人们的学习态度。‘久之却至公所’则说明村民在仙界的旅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场景。
公责守门童子曰:‘何以开门,令猪得出入而不能知。’乃谓人曰:‘此非真猪。君宜出去。’因命向童子送出。
‘公责守门童子’表明仙界对秩序的重视,‘此非真猪’则是对村民的一种警示,意味着村民的行为触及了仙界的底线。‘因命向童子送出’则是对村民的驱逐,体现了仙界的决断。
人问老翁为谁。童子云:‘此所谓河上公,上帝使为诸仙讲《易》耳。’又问君复是谁。童子云:‘我王辅嗣也,受《易》已来,向五百岁,而未能通精义。故被罚守门。’
‘河上公’和‘王辅嗣’都是古代著名的易学大师,他们的出现,使得仙界更加神秘和权威。童子的回答,揭示了仙界的知识传承和惩罚机制。
人去后,童子蹴一大石遮门,遂不复见。(出《广异记》)
‘人去后,童子蹴一大石遮门’象征着仙界的神秘与封闭,‘遂不复见’则是对村民经历的总结,也暗示了仙界与人间世界的隔阂。
慈心仙人唐广德二年,临海县贼袁晁,寇永嘉。
‘慈心仙人’的出现,再次将故事引入仙界。‘唐广德二年’和‘临海县贼袁晁’则将故事背景设定在唐代,为故事增添了历史感。
其船遇风,东漂数千里,遥望一山,青翠森然,有城壁,五色照曜。
‘其船遇风’和‘遥望一山’描绘了贼人遭遇的困境和转机,‘青翠森然’和‘五色照曜’则是对仙界景象的描绘,与村民的经历相呼应。
回舵就泊,见精舍,琉璃为瓦,玳瑁为墙。
‘回舵就泊’和‘见精舍’表明贼人已经到达仙界,‘琉璃为瓦’和‘玳瑁为墙’则是对仙界建筑材料的描绘,体现了仙界的奢华与神秘。
既入房廊,寂不见人。房中唯有胡子二十余枚,器物悉是黄金,无诸杂类。
‘寂不见人’和‘房中唯有胡子’等描绘了仙界的空寂与神秘,‘器物悉是黄金’则是对仙界财富的描绘,与村民的经历形成了对比。
又有衾茵,亦甚炳焕,多是异蜀重锦。又有金城一所,余碎金成堆,不可胜数。
‘衾茵’和‘异蜀重锦’等描绘了仙界的奢华与富足,‘金城’和‘碎金成堆’则是对仙界财富的进一步描绘,强调了仙界的富饶。
贼等观不见人,乃竞取物。忽见妇人从金城出,可长六尺,身衣锦绣上服紫绡裙,谓贼曰:‘汝非袁晃党耶?何得至此?此器物须尔何与,辄敢取之!向见子,汝谓此为狗乎?非也,是龙耳。汝等所将之物,吾诚不惜,但恐诸龙蓄怒,前引汝船,死在须臾耳!宜速还之。’
‘贼等观不见人,乃竞取物’表现了贼人的贪婪和无知,‘妇人’的出现则是对贼人的一种警示。妇人的话语中,‘龙’的形象象征着仙界的力量和威严,‘诸龙蓄怒’则是对贼人行为的严厉警告。
贼等列拜,各送物归本处。因问此是何处。
‘贼等列拜’表明贼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各送物归本处’则是对仙界的尊重和顺从。‘因问此是何处’则是对仙界的好奇和向往。
妇人曰:‘此是镜湖山慈心仙人修道处。汝等无故与袁晁作贼,不出十日,当有大祸。宜深慎之。’
妇人的话语再次强调了仙界的威严和正义,‘镜湖山慈心仙人修道处’则是对仙界地点的描述,‘不出十日,当有大祸’则是对贼人未来的警示。
贼党因乞便风,还海岸。妇人回头处分。
‘贼党因乞便风,还海岸’表明贼人已经决定离开仙界,‘妇人回头处分’则是对贼人的一种祝福和告别。
寻而风起,群贼拜别,因便扬帆。数日至临海。
‘寻而风起’和‘群贼拜别’描绘了贼人离开仙界的场景,‘数日至临海’则是对贼人归途的描述。
船上沙涂不得下,为官军格死,唯妇人六七人获存。
‘船上沙涂不得下’和‘为官军格死’表明贼人的归途充满了危险,‘唯妇人六七人获存’则是对妇人智慧和幸运的赞美。
浙东押衙谢诠之配得一婢,名曲叶,亲说其事。(出《广异记》)
‘浙东押衙谢诠之配得一婢,名曲叶,亲说其事’则是对故事来源的说明,‘出《广异记》’则是对文献出处的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