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十-神仙三十-原文
张果翟乾祐凡八兄
张果
张果者,隐于恒州条山,常往来汾晋间。
时人传有长年秘术。
耆老云:‘为儿童时见之,自言数百岁矣。’
唐太宗、高宗累征之,不起。
则天召之出山,佯死于妒女庙前。
时方盛热,须臾臭烂生虫。
闻于则天,信其死矣。
后有人于恒州山中复见之。
果常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重叠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噀之,还成驴矣。
开元二十三年,玄宗遣通事舍人裴晤,驰驿于恒州迎之。
果对晤气绝而死。
晤乃焚香启请,宣天子求道之意。
俄顷渐苏。
晤不敢逼,驰还奏之。
乃命中书舍人徐峤,赍玺书迎之。
果随峤到东都,于集贤院安置。
肩舆入宫,备加礼敬。
玄宗因从容谓曰:‘先生得道者也,何齿发之衰耶?’
果曰:‘衰朽之岁,无道术可凭,故使之然,良足耻也;今若尽除,不犹愈乎。’
因于御前拔去鬓发,击落牙齿,流血溢口。
玄宗甚惊,谓曰:‘先生休舍,少选晤语。’
俄顷召之。
青鬓皓齿,愈于壮年。
一日,秘书监王迥质、太常少卿萧华尝同造焉。
时玄宗欲令尚主,果未知之也,忽笑谓二人曰:‘娶妇得公主,甚可畏也。’
迥质与华相顾,未谕其言。
俄顷有中使至,谓果曰:‘上以玉真公主早岁好道,欲降于先生。’
果大笑,竟不承诏。
二人方悟向来之言。
是时公卿多往候谒。
或问以方外之事,皆诡对之。
每云:‘余是尧时丙子年人。’
时莫能测也。
又云:‘尧时为侍中。’
善于胎息,累日不食,食时但进美酒及三黄丸。
玄宗留之内殿,赐之酒。
辞以山臣饮不过二升。
有一弟子,饮可一斗。
玄宗闻之喜,令召之。
俄一小道士,自殿檐飞下,年可十六七,美姿容,旨趣雅淡。
谒见上,言词清爽,礼貌臻备。
玄宗命坐。
果曰:‘弟子常侍立于侧,未宜赐坐。’
玄宗目之愈喜,遂赐之酒,饮及一斗,不辞。
果辞曰:‘不可更赐,过度必有所失,致龙颜一笑耳。’
玄宗又逼赐之。
酒忽从顶涌出,冠子落地,化为一榼(明抄本“榼”下有“盖”字)。
玄宗及嫔御皆惊笑,视之,已失道士矣。
但见一金榼在地,覆之,榼盛一斗。
验之,乃集贤院中榼也。
累试仙术,不可穷纪。
有师(‘师’原作‘归’,据《新唐书·方技传》改。)夜光者善视鬼,玄宗常召果坐于前,而敕夜光视之。
夜光至御前奏曰:‘不知张果安在乎,愿视察也。’
而果在御前久矣,夜光年不能见。
又有邢和璞者,有算术。
每视人,则布筹于前。
未几,已能详其名氏、穷远(明抄本、许刻本‘远’作‘达’)、善恶、夭寿。
前后所计算千数,未常不析其苛细。
玄宗奇之久矣,及命算果,则运筹移时,意竭神沮,终不能定其甲子。
玄宗谓中贵人高力士曰:‘我闻神仙之人,寒燠不能瘵其体,外物不能浼其中。今张果善算者莫得究其年,视鬼者莫得见其状,神仙倏忽,岂非真者耶。然常闻谨斟饮之者死,若非仙人,必败其质,可试以饮之。’
会天大雪,寒甚,玄宗命进谨斟赐果。
果遂举饮,尽三卮,醺然有醉色,顾谓左右曰:‘此酒非佳味也。’
即偃而寝,食顷方寤。
忽览镜视其齿,皆斑然焦黑。
遽命侍童取铁如意,击其齿尽,随收于衣带中。
徐解衣,出药一贴,色微红光莹,果以傅诸齿穴中。
已而又寝,久之忽寤。
再引镜自视,其齿已生矣,其坚然光白,愈于前也。
玄宗方信其灵异,谓力士曰:‘得非真仙乎。’
遂下诏曰:‘恒州张果先生,游方之外者也,迹先高尚,心入窅冥。久混光尘,应召赵阙。莫知甲子之数,且谓羲皇上人。问以道枢,尽会宗极。今则将行朝礼,爰申宠命,可授银青光禄大夫,仍赐号通玄先生。’
未几,玄宗狩于咸阳,获一大鹿,稍异常者。
庖人方馔,果见之曰:‘此仙鹿也,已满千岁。昔汉武元狩五年,臣曾侍从,畋于上林。时生获此鹿,既而放之。’
玄宗曰:‘鹿多矣,时迁代变,岂不为猎者所获乎?’
果曰:‘武帝舍鹿之时,以铜牌志于左角下。’
遂命验之,果获铜牌二寸许,但文字凋暗耳。
玄宗又谓果曰:‘元狩是何甲子?至此凡几年矣?’
果曰:‘是岁癸亥,武帝始开昆明池;今甲戌岁,八百五十二年矣。’
玄宗命太史氏校其长历,略无差焉。
玄宗愈奇之。
时又有道士叶法善,亦多术。
玄宗问曰:‘果何人耶?’
答曰:‘臣知之;然臣言讫即死,故不敢言。若陛下免冠跣足救,臣即得活。’
玄宗许之。
法善曰:‘此混沌初分白蝙蝠精。’
言讫,七窍流血,僵仆于地。
玄宗遽诣果所,免冠跣足,自称其罪。
果徐曰:‘此儿多口过,不谪之,恐败天地间事耳。’
玄宗复哀请久之。
果以水噀其面,法善即时复生。
其后果陈老病,乞归恒州。
诏给驿送到恒州。
天宝初,玄宗又遣徵召。
果闻之,忽卒。
弟子葬之。
后发棺,空棺而已。
(出《明皇杂录》、《宣室志》、《续神仙传》)
翟乾祐
翟乾祐,云安人也。
庞眉广颡,巨目方颐,身长六尺,手大尺余,每揖人,手过胸前。
常于黄鹤山师事来天师,尽得其道。
能行气丹篆,陆制虎豹,水伏蛟龙,卧常虚枕。
往往言将来之事,言无不验。
因入夔州市,谓人曰:‘今夜有八人过此,宜善待之。’
是夕火烧百余家。
晓之者云:‘八人乃火字也。’
每入山,群虎随之。
曾于江上与十许人玩月。
或问曰:‘月中竟何所有?’
乾祐笑曰:‘可随我手看之。’
乃见月规半天,琼楼金阙满焉。
良久乃隐。
云安井自大江溯别派,凡三十里。
近井十五里,澄清如镜,舟楫无虞。
近江十五里,皆滩石险恶,难于沿溯。
乾祐念商旅之劳,于汉城山上,结坛考召,追命群龙,凡一十四处,皆化为老人,应召而至。
乾祐谕以滩波之险,害物劳人,使皆平之。
一夕之间,风雷震击,一十四里,尽为平潭矣。
唯一滩仍旧,龙亦不至。
乾祐复严敕神吏追之。
又三日,有一女子至焉。
因责其不伏应召之意。
女子曰:‘某所以不来者,欲助天师广济物之功耳;且富商大贾,力皆有余,而佣力负运者,力皆不足。云安之贫民,自江口负财货至近井潭,以给衣食者众矣。今若轻舟利涉,平江无虞,即邑之贫民,无佣负之所,绝衣食之路,所困者多矣。余宁险滩波以赡佣负,不可利舟楫以安富商。所(‘所’原作‘无’,据明抄本、陈校本改。)不至者,理在此也。’
乾祐善其言,因使诸龙各复其故。
风雷顷刻,而长滩如旧。
唐天宝中,诏赴上京,恩遇隆厚。
岁余还故山,寻得道而去。
先是,蜀有道士佯狂,俗号为‘灰袋’,即乾祐晚年弟子也。
乾祐每戒其徒曰:‘勿欺此人,吾所不及。’
常大雪中,衣布裙,入青城山,暮投兰若求僧寄宿。
僧曰:‘贫僧一衲而已,天寒,此恐不能相活。’
道者但云:‘容一床足矣。’
至夜半,雪深风起。
僧虑道者已死,就视之,去床数尺,气蒸如炉,流汗袒寝。
僧始知其异人。
未明,不辞而去。
多住村落,每住人愈信之。
曾病口疮,不食数月,状若将死。
村人素神之,因为设道斋,斋散,忽起就枕,谓众人曰:‘试窥吾口中,有何物也?’
乃张口如箕,五脏悉露。
同类惊异,作礼问之。
唯曰:‘此足恶!此足恶!’
后不知所终。
(出《酉阳杂俎》、《仙传拾遗》)
凡八兄
凡八兄者,不知神籍之中何品位也。
隋太子勇之孙,名德祖,仕唐为尚辇奉御。
性颇好道,以金丹延生为务,炉鼎所费,家无余财,宫散俸薄,往往缺于頔粥。
稍有百金,即输于炭药之直矣。
凡八兄忽诣其家,谈玄虚,论方术。
以为金丹之制,不足为劳,黄白变化,咳唾可致。
德祖愈加尊敬。
而凡之刚噪喧杂,嗜酒贪饕,殊不可耐;昼出夜还,不畏街禁;肥鲜醇酎,非时即须。
德祖了谙其性,委曲预备,必副所求。
由是淹留数月。
一日,令德祖取鼎釜铪锲辈陈于药房中,凡自击碎之,垒铁加炭,烈火以煅焉。
投散药十七匹马于其上,反扃其室,背灯壁隅。
乃与德祖庭中步月,中夜谓德祖曰:‘我太极仙人也,以子栖心至道,抗节不回,故来相教耳。’
明月良夜,能远游乎?
德祖诺。
遂相与出门,及反顾,扃鑰如旧。
徐行若三二十里,路颇平,憩一山顶,德视觉倦。
八兄曰:‘此去长安千里矣。当甚劳乎!’
德祖惊其且远,亦以行倦为对。
八兄长笑一声,逡巡,有白兽至焉,命德祖乘之,其行迅疾,渐觉弥远。
因问长安里数。
八兄曰:‘此八万里矣。’
德祖悄然。
忽念未别家小。
白兽屹然不行。
八兄笑曰:‘果有尘俗之念,去世未得如术。’
遽命白兽送德祖诣云宫,谒解空法师。
俄顷已至。
法师延坐,使青童以金丹饲之。
德祖捧接,但见毒螫之物,不可取食;又以玉液饮之,复闻其臭,亦不可饮。
法师令白兽送德祖还其家。
凡八兄不复见矣。
至其家,灯烛宛然,夜未央矣。
明晨视其所化,黄白灿然。
虽资货有余,而八兄仙仪,杳不可睹。
一日,忽见凡八兄之仆,携筐筥而过其门。
问凡君所止。
‘在仙府矣。使我暂至人寰。若见奉御,亦令同来可也。’
自是德祖随凡君仙仆而去,不复还矣。
(出《仙传拾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十-神仙三十-译文
张果翟乾祐凡八兄
张果
张果这个人,隐居在恒州的条山,经常往来于汾晋之间。当时的人传说他有一种长寿的秘术。老人们说:‘我在他小时候见过他,他自己说他已经几百岁了。’唐太宗、唐高宗多次征召他,但他都不肯出来。武则天召他出山,他假装在妒女庙前死去。当时天气非常热,不久尸体就腐烂生虫。武则天听说后,相信他已经死了。后来有人在恒州山中又见到了他。张果经常骑着一匹白马,一天能行数万里,休息时把马叠起来,其厚度如纸,放在巾箱中;骑马时用水喷一下,又变成马了。开元二十三年,唐玄宗派遣通事舍人裴晤,骑着快马到恒州去迎接他。张果在裴晤面前突然气绝而死。裴晤于是烧香祈祷,传达天子求道的心意。不久张果渐渐苏醒。裴晤不敢逼迫,骑马回来报告。于是唐玄宗派遣中书舍人徐峤,带着御书去迎接他。张果跟着徐峤到了东都,被安置在集贤院。他乘坐肩舆进入皇宫,受到了极高的礼遇。唐玄宗趁机对他说:‘先生已经得道了,为什么头发和牙齿会衰老呢?’张果说:‘衰老的年纪,没有道术可以依靠,所以才会这样,实在令人羞愧;现在如果全部去除,不是更好吗?’于是他在皇帝面前拔掉了鬓发,打掉了牙齿,鲜血从口中流出。唐玄宗非常惊讶,说:‘先生请休息一下,稍后再和裴晤说话。’不久后召见了裴晤。他的青丝白发,比壮年时还要好。有一天,秘书监王迥质、太常少卿萧华曾经一同拜访他。当时唐玄宗想要让他娶公主,张果并不知道这件事,忽然笑着对两人说:‘娶了公主做妻子,非常可怕。’王迥质和萧华互相看了看,不明白他的话。不久有中使到来,对张果说:‘皇上因为玉真公主从小就喜欢修道,想要将她嫁给先生。’张果大笑,最终也没有接受诏令。两人这才明白刚才张果的话。当时许多公卿都来拜访他。有人问他一些超凡脱俗的事情,他都回答得很神秘。他常说:‘我是尧时丙子年的人。’当时没有人能猜透他的意思。他还说:‘尧时我曾做过侍中。’他擅长胎息,几天不吃饭,吃饭时只喝美酒和三黄丸。唐玄宗留他在内殿,赐给他酒。他推辞说山里的臣子喝酒不超过两升。有一个弟子,能喝一斗。唐玄宗听说后很高兴,让人召来这个弟子。一个十六七岁的小道士从殿檐飞下来,容貌俊美,气质高雅。他拜见皇帝,言辞清晰,礼貌周到。唐玄宗让他坐下。张果说:‘我的弟子经常站在旁边,不应该赐坐。’唐玄宗更加喜欢他,于是赐给他酒,他喝了一斗,也不推辞。张果说:‘不能再赐酒了,喝得太多一定会失去什么,只会让皇帝开个玩笑而已。’唐玄宗还是坚持赐酒。酒突然从头顶涌出,帽子掉在地上,变成了一桶。唐玄宗和嫔妃们都惊讶地笑了,一看,那个小道士已经不见了。只在地上看到一个金桶,打开一看,桶里装着一斗酒。经过多次试验他的仙术,无法一一记载。有一个叫夜光的师傅,擅长看鬼,唐玄宗经常让张果坐在前面,命令夜光来看。夜光到皇帝面前报告说:‘不知道张果在哪里,希望查看一下。’而张果已经在皇帝面前很久了,夜光年纪大了看不见。还有一个叫邢和璞的人,擅长算术。每次看人,就在面前摆上算筹。不久,就能详细说出他的姓名、远祖、善恶、寿命。前后算过的千数人,从未不详细分析他们的细节。唐玄宗对他感到非常惊奇,等到让他算自己的生辰八字,他却摆弄算筹移时,精神沮丧,最终也不能确定他的生辰八字。唐玄宗对中贵高力士说:‘我听说神仙之人,寒暑不能伤害他们的身体,外物不能污染他们的心灵。现在张果擅长算术的人无法探知他的年龄,看鬼的人无法看见他的样子,神仙变化无常,难道不是真的吗?’玄宗又听说谨慎饮酒的人会死,如果不是仙人,一定会败坏他的体质,于是想试试给他喝酒。正逢大雪,天气非常寒冷,唐玄宗命令进献谨慎的酒给张果。张果于是举杯饮酒,喝完三杯,显得有些醉意,对左右的人说:‘这酒不好喝。’就躺下睡觉,一顿饭的功夫才醒来。忽然照镜子看自己的牙齿,都变得焦黑。他立刻命令侍童拿铁如意,把牙齿全部敲掉,然后收在衣带中,慢慢地解开衣服,拿出一张药膏,颜色微红,晶莹剔透,他把药膏敷在牙齿的洞里,过了一会儿又睡觉,很久才醒来,再次照镜子,牙齿已经长出来了,坚硬而洁白,比以前还要好。唐玄宗这才相信他的神奇,对高力士说:‘难道不是真正的仙人吗?’于是下诏说:‘恒州的张果先生,游历于世间之外,行为高尚,心灵深邃。长久混迹于尘世,应召来到朝廷。没有人能知道他的年龄,都说他是羲皇上人。询问他道术的精髓,他都能完全领会。现在他将要行朝礼,特此宣布恩命,可以授予银青光禄大夫,并赐号通玄先生。’不久,唐玄宗在咸阳狩猎,捕获了一只大鹿,样子有些不寻常。厨师正在准备烹饪,张果看到后说:‘这是一只仙鹿,已经有一千岁了。以前汉武帝元狩五年,我曾跟随他,在上林苑狩猎。当时捕获了这只鹿,后来又放生了。’唐玄宗说:‘鹿那么多,时代变迁,难道不是被猎人捕获的吗?’张果说:‘汉武帝放鹿的时候,在它的左角下刻了一个铜牌。’于是命令检查,果然发现了一个两寸左右的铜牌,上面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了。唐玄宗又对张果说:‘元狩是哪一年的甲子?到现在有多少年了?’张果说:‘那一年是癸亥年,汉武帝开始开昆明池;现在是甲戌年,八百五十二年了。’唐玄宗命令太史官校正长历,几乎没有差错。唐玄宗对他更加感到惊奇。当时还有道士叶法善,也擅长很多法术。唐玄宗问他:‘张果是什么人?’叶法善回答:‘我知道,但是我说完就会死,所以不敢说。如果陛下摘下帽子,光着脚来救我,我就能活过来。’唐玄宗答应了他。叶法善说:‘这个人是混沌初分时的白蝙蝠精。’说完,七窍流血,倒在地上。唐玄宗立刻跑到张果那里,摘下帽子,光着脚,承认自己的过错。张果慢慢地说:‘这个年轻人嘴多,如果不惩罚他,恐怕会破坏天地间的事情。’唐玄宗又哀求了很久。张果用水喷在他的脸上,叶法善立刻复活。后来张果因为年老多病,请求回到恒州。皇帝下诏,派人用驿站的车马送他回恒州。天宝初年,唐玄宗又派人征召他。张果听说后,突然去世了。他的弟子将他安葬。后来打开棺材,里面却是空的。
翟乾祐,是云安人。他眉毛浓密,额头宽广,眼睛大而面容方正,身高六尺,手长超过一尺,每次行礼时,手会超过胸前。他经常在黄鹤山拜来天师为师,完全学到了他的道术。他能够行气画符,陆地制服虎豹,水中降伏蛟龙,睡觉时常用空枕头。他经常预言未来之事,所预言之事没有不灵验的。有一次他进入夔州市,对人说:‘今晚有八个人会经过这里,你们应该善待他们。’那天晚上发生了火灾,烧毁了百家以上。知道这个预言的人说:‘八个人就是火字。’每次他进入山林,群虎都会跟随他。他曾在江上和十多人一起赏月。有人问:‘月亮中究竟有什么东西呢?’乾祐笑着回答:‘可以跟着我的手来看。’于是他们看到月亮像圆盘一样悬挂在半空中,上面布满了琼楼金阙。过了一会儿,月亮又消失了。云安井从大江上游的支流开始,共有三十里。靠近井的地方有十五里,水清澈如镜,船只航行无忧。靠近江的地方也有十五里,都是滩石险恶,难以航行。乾祐考虑到商旅的辛劳,在汉城山上设坛,召唤群龙,共有十四处,都变成了老人,前来应召。乾祐告诉他们滩石的危险,会伤害人和物,让他们都平息下来。一夜之间,风雷大作,十四里的滩石都变成了平地。只有一处滩石仍旧,龙也没有来。乾祐再次严令神吏去追。又过了三天,有一个女子来到那里。乾祐责问她为什么不应召。女子说:‘我之所以不来,是想要帮助天师广施恩惠;而且富商大贾,力量都足够,而那些雇佣劳力的人,力量都不足。云安的贫民,从江口背运财货到近井潭,用来维持生计的人很多。现在如果船只可以顺利航行,江面没有危险,那么城中的贫民,就没有雇佣劳力的人,断了生计之路,受困的人就多了。我宁愿让险滩波涛以养活雇佣劳力的人,也不愿意让船只顺利航行以安抚富商。不来的人,道理就在这里。’乾祐认为她的话很有道理,于是让所有的龙都回到了原来的地方。风雷瞬间,长滩又恢复了原状。唐天宝年间,皇帝下诏让他去上京,待遇优厚。一年多后,他回到故山,最终得道成仙而去。在此之前,蜀地有一个道士假装疯狂,人们称他为‘灰袋’,就是乾祐晚年的弟子。乾祐经常告诫他的弟子说:‘不要欺骗这个人,我比不上他。’有一次大雪中,他穿着布衣布裙,进入青城山,晚上投宿在寺庙里。僧人说:‘我这里只有一件僧袍,天这么冷,恐怕不能让你活下来。’道士只说:‘一床被子就够了。’到半夜,雪深风起。僧人担心道士已经死了,过去一看,离床几尺远,热气蒸腾如炉,满头大汗,袒胸而睡。僧人这才知道他是个非凡之人。天还没亮,他就离开了。他常常住在村落里,每次住的地方,人们对他的信仰就更加深厚。他曾经生了口腔溃疡,几个月不吃东西,看起来像是快要死了。村民们一直很敬畏他,为他设了道场。道场结束后,他突然起身躺下,对众人说:‘你们看看我的口中,有什么东西。’他张开嘴像簸箕一样,五脏都露了出来。他的同类都感到惊异,向他行礼询问。他只说:‘这太恶心了!这太恶心了!’后来就不知道他的下落了。
凡八兄,不知道在神籍中是什么品位。他是隋朝太子杨勇的孙子,名叫德祖,在唐朝担任尚辇奉御。他非常喜好道教,以炼制金丹来延年益寿,炉鼎的费用让他家财耗尽,宫中的俸禄又少,常常连饭都吃不上。稍有几百金,就用来购买炭药了。凡八兄突然来到他家,谈论玄虚,讨论方术。他认为炼制金丹是徒劳的,黄白之术,唾手可得。德祖对他更加尊敬。但凡八兄性格暴躁,喜欢喝酒,贪吃,让人难以忍受;白天出去,晚上回来,不怕街禁;丰盛的酒食,不合时宜也要吃。德祖完全了解他的性格,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因此,他在德祖家住了几个月。有一天,他让德祖把鼎釜铪锲等东西放在药房里,自己把它们打碎,堆上炭火,用烈火焚烧。他把十七匹散药扔在上面,然后关上房门,背对着灯,靠在墙角。他和德祖在庭院中散步,半夜时对德祖说:‘我是太极仙人,因为你一心向道,坚守节操,所以来教你。这么好的月夜,你能和我一起远游吗?’德祖答应了。于是他们一起出门,回头一看,门锁如故。他们慢慢走,像是走了三十多里,路很平坦,在一座山顶上休息。德祖觉得眼睛累了。凡八兄说:‘从这里到长安有千里之遥了,会很累吧!’德祖惊讶于路途的遥远,也以行走疲劳作为回答。凡八兄大笑一声,然后有一只白兽来到他们面前,他让德祖骑上它,它的速度非常快,很快就觉得越来越远。德祖问长安的距离。凡八兄说:‘这里是八万里。’德祖感到惊讶。突然想到还没和家里告别。白兽停了下来。凡八兄笑着说:‘果然还有尘世的念头,还没完全脱离尘世。’他立刻命令白兽送德祖到云宫,去见解空法师。不一会儿就到了。法师请他坐下,让青衣童子用金丹喂他。德祖接过来,只见是毒虫,不能吃;又用玉液给他喝,但闻到味道,也不能喝。法师让白兽送德祖回家。凡八兄再也没有出现。回到家里,灯烛依然,夜还没有结束。第二天早上看他所化之身,金光闪闪。虽然财物有余,但凡八兄的仙风道骨,已经无处可寻。有一天,突然看到凡八兄的仆人,提着筐篮从门前经过。问他凡八兄在哪里住。‘在仙府里。让我暂时来到人间。如果见到奉御,也让他一起来。’从那以后,德祖就跟着凡八兄的仙仆去了,再也没有回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十-神仙三十-注解
张果:张果,唐代著名道士,以道术和长寿著称。据传,他隐居在恒州条山,拥有长年秘术,数百岁高龄,曾被唐太宗、唐高宗和武则天多次征召,但均未应召。
恒州:恒州,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境内,是唐代的一个州。
条山:条山,位于恒州,是张果隐居的地方。
汾晋间:汾晋间,指山西汾水和晋水之间地区。
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
唐高宗:唐高宗李治,唐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徽。
武则天:武则天,唐朝唯一的女皇帝,名武曌,年号永徽。
佯死:佯死,假装死亡,以迷惑他人。
集贤院:集贤院,唐代官方设立的文化学术机构。
肩舆:肩舆,古代一种由人抬的轿子。
玺书:玺书,古代皇帝或官员使用的加盖印章的文书。
玄宗:玄宗,指唐玄宗李隆基,唐朝第八位皇帝,年号开元。
裴晤:裴晤,唐代官员,曾任通事舍人。
中书舍人:中书舍人,唐代官职,负责起草诏令。
方外之事:方外之事,指超乎寻常、神秘的事物。
胎息:胎息,道教修炼的一种方法,指呼吸如胎儿般细微。
三黄丸:三黄丸,古代道教中的一种丹药。
银青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唐代官职,是一种高级荣誉。
通玄先生:通玄先生,对张果的尊称。
咸阳:咸阳,古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
昆明池:昆明池,古代人工湖泊,位于长安城西。
上林:上林,古代皇家园林,位于长安城西。
元狩:元狩,汉武帝的年号,即公元前122年至前117年。
叶法善:叶法善,唐代道士,以道术著称。
翟乾祐:翟乾祐,古时人名,此文中指一位有特殊能力的道士。
云安:地名,指古代的一个地方。
庞眉广颡:形容人眉毛浓密,额头宽阔。
巨目方颐:形容人眼睛大,脸颊方。
身长六尺,手大尺余:形容人身材高大,手大。
揖人:古代的一种行礼方式。
黄鹤山:地名,指古代的一座山。
来天师:指一位有很高道行的天师。
行气丹篆:指修炼内功,绘制符咒。
陆制虎豹,水伏蛟龙:指能制服陆地上的猛兽和水中蛟龙。
卧常虚枕:指睡觉时不用枕头。
夔州市:地名,指古代的一个城市。
火字:这里指用“火”字谐音暗示即将发生火灾。
江上:指江边。
月规半天:指月亮在天空中的形状。
琼楼金阙:指月亮中的宫殿。
大江溯别派:指大江的支流。
汉城山:地名,指古代的一座山。
结坛考召:指在山间设立祭坛,召唤神灵。
群龙:指众多的龙。
追命:指命令、派遣。
汉城山上:地名,指古代的一座山。
风雷震击:指自然现象中的风和雷声。
平潭:指平坦的水面。
唐天宝中:指唐朝天宝年间。
上京:指古代的京城。
尚辇奉御: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车驾。
金丹延生:指通过修炼金丹来延年益寿。
炉鼎:指炼丹用的炉子和鼎。
黄白变化:指炼丹时出现的化学反应,产生黄金和白金。
咳唾可致:指炼丹的原料可以轻易得到。
刚噪喧杂:形容人性格暴躁,说话声音大。
炭药之直:指炼丹用的炭和药的费用。
太极仙人:指修炼到极高境界的仙人。
白兽:指白色的野兽,这里指仙人所骑的神兽。
青童:指年轻的童子,这里指仙人的随从。
解空法师:指一位名叫解空的法师。
玉液:指仙人的饮料。
奉御:古代官职,指皇帝的亲信。
筐筥:指一种装东西的竹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三十-神仙三十-评注
翟乾祐,云安人也。庞眉广颡,巨目方颐,身长六尺,手大尺余,每揖人,手过胸前。
此句通过对翟乾祐外貌的描绘,展现了他的威严与神秘。庞眉广颡、巨目方颐等词语,突出了其外貌的奇特,给人以威严之感。身长六尺、手大尺余,则表现了他的身高手长,非同常人。每揖人,手过胸前,更是凸显了他的非凡气质。
常于黄鹤山师事来天师,尽得其道。能行气丹篆,陆制虎豹,水伏蛟龙,卧常虚枕。
此句描绘了翟乾祐的修行成果。他师事来天师,尽得其道,说明他得到了高人的指点。能行气丹篆,陆制虎豹,水伏蛟龙,展示了他的法术高超,能够驾驭自然。卧常虚枕,则表现出他修行的境界,超脱尘世。
往往言将来之事,言无不验。
此句强调了翟乾祐预知未来的能力。言将来之事,言无不验,说明他的预言非常准确,具有神秘色彩。
因入夔州市,谓人曰:“今夜有八人过此,宜善待之。”是夕火烧百余家。
此句讲述了翟乾祐预知火灾的故事。他预言火灾,却无人相信,最终火灾发生,凸显了他的神奇能力。
每入山,群虎随之。
此句描绘了翟乾祐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群虎随之,说明他得到了动物的尊重,具有非凡的地位。
曾于江上与十许人玩月。或问曰:“月中竟何所有?”乾祐笑曰:“可随我手看之。”乃见月规半天,琼楼金阙满焉。
此句通过翟乾祐与他人的对话,展现了月中的神秘景象。他用手指示,让他人看到了月中的琼楼金阙,表现出他的超凡能力。
云安井自大江溯别派,凡三十里。近井十五里,澄清如镜,舟楫无虞。近江十五里,皆滩石险恶,难于沿溯。
此句描述了云安井的地理环境。近井十五里清澈见底,舟楫无虞,而近江十五里滩石险恶,难于沿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乾祐念商旅之劳,于汉城山上,结坛考召,追命群龙,凡一十四处,皆化为老人,应召而至。
此句讲述了翟乾祐为商旅减轻劳苦的故事。他通过结坛考召群龙,使滩石化为老人,为商旅提供了便利。
乾祐复严敕神吏追之。又三日,有一女子至焉。因责其不伏应召之意。
此句描述了翟乾祐追命群龙的过程。他严敕神吏,最终有一女子应召而来,并对其不伏应召之意进行了责问。
女子曰:“某所以不来者,欲助天师广济物之功耳;且富商大贾,力皆有余,而佣力负运者,力皆不足。云安之贫民,自江口负财货至近井潭,以给衣食者众矣。今若轻舟利涉,平江无虞,即邑之贫民,无佣负之所,绝衣食之路,所困者多矣。余宁险滩波以赡佣负,不可利舟楫以安富商。所(“所”原作“无”,据明抄本、陈校本改。)不至者,理在此也。”乾祐善其言,因使诸龙各复其故。
此句通过女子的对话,展现了翟乾祐的仁爱之心。女子认为,为贫民着想,宁愿险滩波以赡佣负,也不可利舟楫以安富商,翟乾祐被其言辞所感动,使诸龙各复其故。
风雷顷刻,而长滩如旧。
此句描述了翟乾祐使长滩恢复原状的过程。风雷顷刻,长滩如旧,表现出他的法力无边。
唐天宝中,诏赴上京,恩遇隆厚。岁余还故山,寻得道而去。
此句讲述了翟乾祐受到唐玄宗的赏识,最终得道成仙的故事。唐玄宗的赏识和恩遇,展现了翟乾祐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力。
先是,蜀有道士佯狂,俗号为“灰袋”,即乾祐晚年弟子也。
此句介绍了翟乾祐的晚年弟子,一个佯狂的道士,名为“灰袋”,暗示了他的非凡身份。
乾祐每戒其徒曰:“勿欺此人,吾所不及。”常大雪中,衣布裙,入青城山,暮投兰若求僧寄宿。
此句描述了翟乾祐对弟子的教诲和自己的修行经历。他告诫弟子不要欺骗“灰袋”,并亲自在大雪中修行,体现了他的谦逊和坚韧。
僧曰:“贫僧一衲而已,天寒,此恐不能相活。”道者但云:“容一床足矣。至夜半,雪深风起。僧虑道者已死,就视之,去床数尺,气蒸如炉,流汗袒寝。
此句描绘了翟乾祐在雪夜中的修行场景。他虽然身着布衣,却能够在严寒中安然入睡,表现出他的非凡能力。
僧始知其异人。未明,不辞而去。多住村落,每住人愈信之。
此句描述了翟乾祐在村落中的修行生活。他居住在村落,却得到了村民的尊敬和信任,说明他的修行成果得到了认可。
曾病口疮,不食数月,状若将死。村人素神之,因为设道斋,斋散,忽起就枕,谓众人曰:“试窥吾口中,有何物也?”乃张口如箕,五脏悉露。
此句讲述了翟乾祐在病重期间,通过设道斋来祈求康复的故事。他张口如箕,五脏悉露,表现出他的非凡能力。
同类惊异,作礼问之。唯曰:“此足恶!此足恶!”后不知所终。
此句描述了翟乾祐在病愈后的情景。他对同类表示不满,最终不知所终,留下了神秘色彩。
凡八兄者,不知神籍之中何品位也。隋太子勇之孙,名德祖,仕唐为尚辇奉御。
此句介绍了凡八兄的身份和背景。他是隋太子勇之孙,名德祖,仕唐为尚辇奉御,说明他在当时的地位较高。
性颇好道,以金丹延生为务,炉鼎所费,家无余财,宫散俸薄,往往缺于頔粥。
此句描述了凡八兄的修行追求。他性好道,以金丹延生为务,虽然家境贫寒,却依然坚持修行。
稍有百金,即输于炭药之直矣。凡八兄忽诣其家,谈玄虚,论方术。
此句讲述了凡八兄拜访德祖家,与他谈论玄虚和方术的故事。凡八兄的突然到访,让德祖对他产生了尊敬。
以为金丹之制,不足为劳,黄白变化,咳唾可致。德祖愈加尊敬。
此句描述了凡八兄对金丹之制的看法。他认为金丹之制不足为劳,黄白变化可以轻易实现,这使得德祖对他更加尊敬。
而凡之刚噪喧杂,嗜酒贪饕,殊不可耐;昼出夜还,不畏街禁;肥鲜醇酎,非时即须。
此句描绘了凡八兄的性格特点。他刚噪喧杂,嗜酒贪饕,不畏街禁,非时即须肥鲜醇酎,表现出他的放荡不羁。
德祖了谙其性,委曲预备,必副所求。由是淹留数月。
此句描述了德祖对凡八兄性格的理解和应对。他为了满足凡八兄的需求,不惜委曲求全,使得凡八兄在他家停留了数月。
一日,令德祖取鼎釜铪锲辈陈于药房中,凡自击碎之,垒铁加炭,烈火以煅焉。
此句讲述了凡八兄在德祖家进行的炼丹实验。他击碎鼎釜铪锲,用烈火煅烧,表现出他的炼丹技艺。
投散药十七匹马于其上,反扃其室,背灯壁隅。
此句描述了凡八兄在炼丹过程中的行为。他将散药投入鼎中,封闭房间,背灯壁隅,表现出他的神秘和专注。
乃与德祖庭中步月,中夜谓德祖曰:“我太极仙人也,以子栖心至道,抗节不回,故来相教耳。
此句讲述了凡八兄与德祖在月光下的对话。他自称太极仙人,说明他的身份非凡,并告诉德祖他来相教的原因。
明月良夜,能远游乎?”德祖诺。遂相与出门,及反顾,扃鑰如旧。
此句描述了凡八兄与德祖的远游经历。他们在月光下出门,却发现自己回到原处,表现出他们已经超越了时空。
徐行若三二十里,路颇平,憩一山顶,德视觉倦。
此句描述了凡八兄与德祖在远游过程中的经历。他们行走数里,最终在一山顶休息,德祖感到视觉疲劳。
八兄曰:“此去长安千里矣。当甚劳乎!”德祖惊其且远,亦以行倦为对。
此句描述了凡八兄与德祖在山顶的对话。凡八兄告诉德祖他们已经走了千里,德祖感到惊讶,并以行倦为由回应。
八兄长笑一声,逡巡,有白兽至焉,命德祖乘之,其行迅疾,渐觉弥远。
此句描述了凡八兄召唤白兽,让德祖乘坐的故事。白兽的速度迅疾,使得德祖感到距离越来越远。
因问长安里数。八兄曰:“此八万里矣。”德祖悄然。
此句描述了德祖询问长安距离,凡八兄回答八万里,德祖感到震惊。
忽念未别家小。白兽屹然不行。八兄笑曰:“果有尘俗之念,去世未得如术。”
此句描述了德祖突然想起家中亲人,白兽停止前进。凡八兄指出德祖仍有尘俗之念,无法成仙。
遽命白兽送德祖诣云宫,谒解空法师。
此句描述了凡八兄命令白兽送德祖去云宫拜见解空法师。
俄顷已至。法师延坐,使青童以金丹饲之。
此句描述了德祖到达云宫,解空法师接待他的情景。
德祖捧接,但见毒螫之物,不可取食;又以玉液饮之,复闻其臭,亦不可饮。
此句描述了德祖尝试金丹和玉液,却发现它们都是有毒的,无法食用。
法师令白兽送德祖还其家。
此句描述了解空法师命令白兽送德祖回家。
凡八兄不复见矣。至其家,灯烛宛然,夜未央矣。
此句描述了凡八兄离开后,德祖回到家中,发现一切如故,表现出凡八兄的神秘。
明晨视其所化,黄白灿然。
此句描述了德祖第二天早上看到凡八兄留下的黄白物质,表现出凡八兄的炼丹技艺。
虽资货有余,而八兄仙仪,杳不可睹。
此句描述了德祖虽然得到了黄白物质,但无法再见到凡八兄,表现出凡八兄的神秘。
一日,忽见凡八兄之仆,携筐筥而过其门。
此句描述了德祖在家中再次见到凡八兄的仆人,表现出凡八兄的神秘。
问凡君所止。“在仙府矣。使我暂至人寰。若见奉御,亦令同来可也。”自是德祖随凡君仙仆而去,不复还矣。
此句描述了凡八兄的仆人告诉德祖凡八兄在仙府,并邀请德祖一同前往,德祖最终随凡八兄仙仆离去,不再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