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七十四-道术四-原文
俞叟陈季卿陈生张定石旻唐武宗朝术士
俞叟
尚书王公潜节度荆南时,有吕氏子,衣敝举策,有饥寒之色,投刺来谒。公不为礼。甚怏怏,因寓于逆旅。
月余,穷乏益甚,遂鬻所乘驴于荆州市。有市门监俞叟者。召吕生而语,且问其所由。
吕生曰:“吾家于渭北,家贫亲老,无以给旨甘之养。府帅公吾之重表丈也,吾不远而来,冀哀吾贫而周之。入谒而公不一顾,岂非命也?”
叟曰:“某虽贫,无资食以周吾子之急。然向者见吾子有饥寒色,甚不平。今夕为吾子具食,幸宿我宇下。’生无以辞焉。
于是延入一室,湫隘卑陋,摧檐坏垣,无床榻茵褥。致敝席于地,与吕生坐,语久命食,以陶器进脱粟饭而已。
食讫,夜既深,谓吕生曰:“吾早年好道,常隐居四明山,从道士学却老之术,有志未就,自晦迹于此,仅十年,而荆人未有知者。以吾子困于羁旅,得无动于心耶?今夕为吾子设一小术,以致归路裹粮之费,不亦可乎?”
吕生虽疑诞妄,然甚觉其异。
叟因取一缶合于地,仅食顷,举而视之,见一人长五寸许,紫绶金腰带,俯而拱焉。
俞叟指曰:“此乃尚书王公之魂也。”
吕生熟视其状貌,果类王公,心默而异之。
因戒曰:吕乃汝之表侄也,家苦贫,无以给旦夕之赡,故自渭北不远而来。
汝宜厚给馆谷,尽亲亲之道。
汝何自矜,曾不一顾,岂人心哉!今不罪汝,宜厚赀之,无使为留滞之客。
紫衣偻而揖,若受教之状。
叟又曰:“吕生无仆马,可致一匹一仆,缣二百匹,以遗之。”
紫衣又偻而揖。
于是却以缶合于上,有顷再启之,已无见矣。
明旦,天将晓,叟谓吕生曰:“子可疾去,王公旦夕召子矣。”
及归逆旅,王公果使召之,方见且谢曰:“吾子不远见访,属军府务殷,未果一日接言,深用为愧,幸吾子察之。”
是日始馆吕生驿亭,与宴游累日。
吕生告去,王公赠仆马及缣二百。
吕生益奇之,然不敢言。
及归渭北,后数年。
因与友人数辈会宿,语及灵怪,始以其事说于人也。(出《宣室志》)
陈季卿
陈季卿者,家于江南。
辞家十年,举进士,志不能无成归,羁栖辇下,鬻书判给衣食。
常访僧于青龙寺,遇僧他适,因息于暖阁中,以待僧还。
有终南山翁,亦伺僧归,方拥炉而坐,揖季卿就炉。
坐久,谓季卿曰:“日已晡矣,得无馁乎?”
季卿曰:“实饥矣,僧且不在,为之奈何?”
翁乃于肘后解一小囊,出药方寸,止煎一杯,与季卿曰:“粗可疗饥矣。”
季卿啜讫,充然畅适,饥寒之苦,洗然而愈。
东壁有《寰瀛图》,季卿乃寻江南路,因长叹曰:“得自谓泛于河,游于洛,泳于淮,济于江,达于家,亦不悔无成而归。”
翁笑曰:“此不难致。”
乃命僧童折阶前一竹叶,作叶舟,置图中渭水之上,曰:“公但注目于此舟,则如公向来所愿耳。
然至家,慎勿久留。”
季卿熟视久之,稍觉渭水波浪,一叶渐大,席帆既张,恍然若登舟。
始自渭及河,维舟于禅窟兰若,题诗于南楹云:“霜钟鸣时夕风急,乱鸦又望寒林集。
此时辍掉悲且吟,独向莲花一峰立。”
明日,次潼关,登岸,题句于关门东普通院门云:“度关悲失志,万绪乱心机。
下坂马无力,扫门尘满衣。
计谋多不就,心口自相违。
已作羞归计,还胜羞不归。”
自陕东,凡所经历,一如前愿。
旬余至家,妻子兄弟,拜迎于门。
夕(夕原作侧,据明抄本改)有《江亭晚望》诗,题于书斋云:“立向江亭满目愁,十年前事信悠悠。
田园已逐浮云散,乡里半随逝水流。
川上莫逢诸钓叟,浦边难得旧沙鸥。
不缘齿发未迟暮,今对远山堪白头。”
此夕谓其妻曰:“吾试期近,不可久留,即当进掉。”
乃吟一章别其妻云:“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
酒至添愁饮,诗成和泪吟。
离歌栖凤管,别鹤怨瑶琴。
明夜相思处,秋风吹半衾。”
将登舟,又留一章别诸兄弟云:“谋身非不早,其奈命来迟。
旧友皆霄汉,此身犹路歧。
北风微雪后,晚景有云时。
惆怅清江上,区区趁试期。”
一更后。
复登叶舟,泛江而逝。
兄弟妻属,恸哭于滨,谓其鬼物矣。
一叶漾漾,遵旧途至于渭滨,乃赁乘,复游青龙寺,宛然见山翁拥褐而坐。
季卿谢曰:“归则归矣,得非梦乎?”
翁笑曰:“后六十日方自知。”
而日将晚,僧尚不至。
翁去,季卿还主人。
后二月,季卿之妻子,赍金帛,自江南来,谓季卿厌世矣,故来访之。
妻曰:“某月某日归,是夕作诗于西斋,并留别二章。”
始知非梦。
明年春,季卿下第东归,至禅窟及关门兰若,见所题两篇,翰墨尚新。
后年季卿成名,遂绝粒,入终南山去。(出《慕异记》)
陈生
茅山陈生者,休粮服气,所居草堂数间,偶至延陵,到佣作坊,求人负担药物,却归山居。
以价贱(贱原作钱,据明抄本改),多不肯。
有一夫壮力,然神少,颇若痴者,疥疮满身,前拜曰:‘去得。’遂令挈囊而从行,其直多少,亦不问也。
既至,因愿留采薪,都不计其价。
与陈生约:日五束。
陈曰:‘吾辟谷,无饭与餐。’答曰:‘某是贫穷人,何处得食?但斸草根餐,亦可矣’。
遂每日斫柴十束,五束留于房内自烧,五束供陈生。
会山有衣冠家妻患齿,诣陈生觅药,其家日求之,又令小婢送梨饼子之类。
陈生休粮,果食亦不食也,每至,则被佣者接而食之。
仍笑谓曰:‘明日更送来,我当有药。’如此者数四。
一日,佣者并送柴十束,纳陈生处,为两日用。
夜后遂扃门炽火,携一小锅入。
陈生密窥之,见于葫芦中泻水银数合,煎之。
搅如稀饧,投一丸药,乃为金矣。
佣者拈两丸,以纸裹置怀中,余作一金饼,密赍出门去。
明日日高起,求药者已至,乃持丸者付之。
令患齿者含之。
一丸未半,乃平复矣,痛止,第出虫数十。
陈生伺佣者出,于房内搜而观之,得书二卷,不喻其旨,遂藏之。
佣者至,大怒,骂陈生。
生不敢隐,却还之。
曰:‘某今去矣。’遂出门,入水沐浴,乃变为美少年,无复疮疥也。
拜讫,跳入深涧中,遂不知所之。
(出《逸史》)
张定
张定者,广陵人也,童幼入学。
天寒月晓,起早,街中无人。
独行百余步,有一道士行甚急,顾见之,立而言曰:‘此可教也。’因问:‘汝何所好?’答曰:‘好长命耳。’
道流曰:‘不难致。汝有仙骨,求道必成。且教汝变化之术,勿泄于人。十年外,吾自迎汝。’因以口诀教之。
定谨讷小心,于家甚孝。
亦曾私为此木,召鬼神、化人物,无不能者。
与父母往连水省亲,至县,有音乐戏剧,众皆观之,定独不往。
父母曰:‘此戏甚盛,亲表皆去,汝何独不看邪?’对曰:‘恐尊长要看,儿不得去。’
父母欲往,定曰:‘此有(有原作又,据明抄本改)青州大设,可亦看也。’即提一水瓶,可受二斗以来,空中无物。
置于庭中,禹步绕三二匝,乃倾于庭院内,见人无数,皆长六七寸。
官僚将吏、士女、看人,喧阗满庭。
即见无比设厅戏场,局筵队仗,音乐百戏,楼阁车棚,无不精审。
如此宴设一日,父母与看之。
至夕,复侧瓶于庭,人物车马,千群万队,逦迤俱入瓶内。
父母取瓶视之。亦复无一物。
又能自以刀剑剪割手足,刳剔五脏,分挂四壁。
良久,自复其身,晏然无苦。
每见图障屏风,有人物音乐者,以手指之,皆能飞走歌舞,言笑趋动,与真无异。
父母问其从何学之,曰:‘我师姓药,海陵山神仙也。已锡升天之道,约在十年,今七年矣。’
辞家入天柱潜山,临去白父母曰:‘若有意念,儿自归来,无深虑也。’如是父母念之,即便还家,寻复飞去。
一日谓父母曰:‘十六年后,广陵为瓦砾矣。可移家海州,以就福地。’留丹二粒与父母,曰:‘服之百余年无疾。’
自此不复归。
父母服丹,神气轻爽,饮食嗜好,倍于少壮者。
遂移居海州。
乾符中,父母犹在。
(出《仙传拾遗》)
石旻
有石旻者,不知何许人也。
浪迹江湖之间,有年数矣。
道术玄妙,殆不可测。
长庆中,客于宛陵郡。
有雷氏子,常为宣城部将。
一日,与友人数辈会饮于郡南别墅,旻亦在座。
其家僮网得一鱼,长数尺,致于舍。
是日,雷生与客俱深醉。
诸客尽去,独旻宿雷氏别墅。
时夏暑方甚,及明日视其鱼,已败烂不可食矣。
家僮将弃之,旻谓之曰:‘此鱼虽败,吾有良药,尚可活之,安可弃耶?’
雷生笑曰:‘先生妄矣!诚有良剂,安能活此鱼耶?’曰:‘吾子幸观之。’
于是衣中出一小囊,囊有药数粒,投于败鱼之上。
仅食顷,其鱼鲜润如初,俄摇鬣振鳞,若在洪流中。
雷生惊异,再拜谢曰:‘先生之术,可谓神矣!某辈尘俗聋瞽,望先生高踪,若井鲋与云禽,焉得而为伍乎?’
先是雷生有症疾积年,既而求旻衣中之丹饵,欲冀瘳其久苦。
旻不可,且曰:‘吾之丹至清至廉,尔曹俗人,嗜好无节。脏腑之内,腥膻委集。设使以吾丹饵求置其中,则脏腑之气与药相攻,若水火之交战,宁有全人乎?慎不可食。’
旻又言:‘神仙不难得,但尘俗多累,若槛猿笼鸟,徒有骞翔超腾之心,安可致乎?’
会昌中,卒于吴郡也。
(出《宣室志》)
唐武宗朝术士
唐武宗皇帝,好神仙异术。
海内道流方士,多至辇下。
赵归真探赜玄机,以制铅汞,见之者无不竦敬。
请于禁中筑望仙台,高百尺,以为骖鸾驭鹤,可刻期而往。
常云飞炼须得生银。
诏使于乐平山收采,既而大役工徒,所出者皆顽石矿,无从而得。
归真乃斋醮数朝,以御札致于岩穴。
俄有老人杖策向至曰:
山川宝物,盖为有道而出;
况明主以修真为念,是何感应不臻?
尊师无复怀忧,明当从请。
语罢而出,莫知所之。
是夕有声如雷,山矿豁开数十丈,银液坌然而涌,与入用之数相符。
禁中修炼至多,外人少知其术。
复金陵人许元长、王琼者,显书符幻变,近于役使鬼神。
会昌中,召至京国,出入宫闱。
武皇谓之曰:
吾闻先朝有明崇俨,善于符箓,
常取罗浮柑子,以资御果,万里往来,止于旬日。
我师得不建先朝之术,比美崇俨乎!
(建字疑是逮字之讹,按《剧谈录》下此句作“我虽圣德不逮先朝,卿之术岂便劣于崇俨”)
元长起谢曰:
臣之受法,未臻玄妙。
若涉越山海,恐诬圣德;
但千里之间,可不日而至。
武宗曰:
东都常进石榴,时已熟矣。
卿是今夕当致十颗。
元长奉诏而出。
及旦,寝殿始开,以金盘贮石榴,置于御榻。
俄有中使进奏,亦以所失之数上闻。
灵验变通,皆此类也。
王琼妙于祝物,无所不能。
方冬,以药封桃杏数株,一夕繁英尽发,芳芬秾艳,月余方谢。
及武皇厌代,归真与琼俱窜逐岭表,唯元长逸去,莫知所在。
(出《列仙谭录》。明抄本作出《列仙传》。按见《剧谈录》卷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七十四-道术四-译文
俞叟
尚书王公在担任荆南节度使的时候,有一个姓吕的年轻人,衣服破旧,面带饥寒之色,前来投递名帖拜访。王公没有以礼相待。年轻人因此感到非常不高兴,于是住在了旅馆里。一个月后,他的贫穷更加严重,于是他在荆州市卖掉了自己的驴子。有一个市门监叫俞叟的人。他召唤吕生并询问他的来由。吕生说:“我家在渭北,家境贫寒,无法供给父母的饮食。节度使公是我的表亲,我远道而来,希望他能怜悯我的贫穷并帮助我。我去拜访他,他却连看都不看我一眼,难道不是命中注定吗?”俞叟说:“我虽然贫穷,但也没有资金来帮助你的急难。然而,我看到你面带饥寒之色,心里很不平。今晚我为你准备食物,希望你能在我这里过夜。”吕生无法推辞。
陈季卿
陈季卿住在江南。离家十年,参加科举考试,志向未能实现,于是羁留京城,卖文卖画来维持生计。他经常去青龙寺拜访僧人,遇到僧人外出,便在暖阁中休息,等待僧人回来。有一个终南山的老翁,也在等待僧人回来,正坐在炉火旁。他邀请陈季卿靠近炉火。坐了一会儿,老翁对陈季卿说:“太阳已经西斜了,你不饿吗?”陈季卿说:“我确实饿了,僧人不在,怎么办呢?”老翁于是从袖中拿出一小袋,取出药方寸,只煎了一杯,给陈季卿说:“这可以暂时解决你的饥饿。”陈季卿喝完后,感到非常舒适,饥饿和寒冷的痛苦立刻消失了。东墙上有一幅《寰瀛图》,陈季卿便寻找江南的路,长叹道:“如果能自称在黄河上泛舟,在洛河上游玩,在淮河中游泳,在长江上航行,到达家中,也不后悔没有成就而归。”老翁笑着说:“这不难实现。”于是命令僧童折下一片竹叶,做成叶舟,放在图中的渭水上,说:“你只要注视这艘船,就能实现你的愿望。然而,到家后,千万不要久留。”陈季卿注视了很长时间,渐渐地觉得渭水波浪,那片叶子逐渐变大,船帆已经张起,他仿佛真的登上了船。他从渭水到黄河,在禅窟兰若停船,在南墙题诗:“霜钟鸣时夕风急,乱鸦又望寒林集。此时辍掉悲且吟,独向莲花一峰立。”第二天,到达潼关,登岸,在东普通院门题诗:“度关悲失志,万绪乱心机。下坂马无力,扫门尘满衣。计谋多不就,心口自相违。已作羞归计,还胜羞不归。”从陕东开始,所经历的一切都如他所愿。十多天后回到家,妻子、兄弟在门口迎接他。晚上,他写了一首《江亭晚望》的诗,题在书斋里:“立向江亭满目愁,十年前事信悠悠。田园已逐浮云散,乡里半随逝水流。川上莫逢诸钓叟,浦边难得旧沙鸥。不缘齿发未迟暮,今对远山堪白头。”这天晚上,他对妻子说:“我的考试即将到来,不能久留,马上就要启程。”于是吟诗一首与她告别:“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酒至添愁饮,诗成和泪吟。离歌栖凤管,别鹤怨瑶琴。明夜相思处,秋风吹半衾。”准备上船时,又留诗一首与兄弟们告别:“谋身非不早,其奈命来迟。旧友皆霄汉,此身犹路歧。北风微雪后,晚景有云时。惆怅清江上,区区趁试期。”一更后,他又登上叶舟,在江上飘荡。他的兄弟和妻子在岸边痛哭,认为他是鬼物。一片叶子在江面上轻轻荡漾,按照旧路到达渭滨,于是他租了马,再次游览青龙寺,又看到了那位老翁穿着粗布衣服坐着。陈季卿感谢道:“我回来了,这不是梦吧?”老翁笑着说:“六十天后你才会知道。”太阳快要落山了,僧人还没有回来。老翁离开,陈季卿回到了旅馆。两个月后,陈季卿的妻子带着金银财宝从江南来,说陈季卿已经看破红尘了,所以来探望他。妻子说:“某月某日我回家,那天晚上在西斋写诗,并留下两首诗。”陈季卿才知道这不是梦。第二年春天,陈季卿科举失败,东归回家,到达禅窟和关门兰若,看到他之前题写的两首诗,字迹仍然清晰。第二年,陈季卿成名,于是断绝了饮食,进入了终南山。
茅山有个叫陈生的人,他修炼不吃粮食,只服食气,住在几间草屋里。他偶然来到延陵,到了一个雇佣工坊,想找人帮他背药,然后返回山里居住。因为价格便宜(贱原作钱,据明抄本改),很多人都不愿意。有一个壮汉力气很大,但精神有些不足,看起来有点傻,全身都是疥疮。他上前拜见陈生说:‘我去。’于是陈生让他拿着药囊跟着自己走,至于药值多少钱,也没有问。到了地方,他愿意留下砍柴,不计报酬。和陈生约定:每天砍五捆柴。陈生说:‘我正在辟谷,没有饭可以吃。’他回答说:‘我是穷人,哪里能找到食物?只要能吃草根也行。’于是他每天砍十捆柴,五捆留在屋内自己烧,五捆给陈生。正巧山上有个富贵人家的妻子牙齿痛,来找陈生求药,她家每天都来求药,还让小婢女送梨饼等食物。陈生不吃粮食,水果之类的也不吃,每次来都让那个雇佣工接过去吃。他还笑着说:‘明天再送来,我这里有药。’这样反复几次。有一天,雇佣工送了十捆柴,放在陈生那里,说是两天的用量。晚上他关上门,生了火,拿了一个小锅进去。陈生偷偷看了一眼,见他从一个葫芦里倒出几合水银,煎煮。搅拌成稀糊状,扔进一颗药丸,就变成了金子。雇佣工拿了两颗药丸,用纸包好放在怀里,剩下的做成一块金饼,偷偷带出门去。第二天早上起来,求药的人已经到了,他就把药丸给了那个人。让牙齿痛的人含在嘴里。一颗药丸还没吃完,牙齿痛就消失了,只吐出几十条虫子。陈生等雇佣工出去后,在屋内搜查,找到了两卷书,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就藏了起来。雇佣工回来后,非常生气,骂陈生。陈生不敢隐瞒,就把书还给了他。说:‘我现在要走了。’于是出门,跳进深涧中,就不知道去了哪里。(出《逸史》)
张定是广陵人,从小上学。冬天月光明亮,他起得早,街上没有人。他独自走了百多步,遇到一个道士走得很快,回头看到他,停下来对他说:‘这个孩子可以教化。’就问:‘你有什么爱好?’他回答说:‘喜欢长寿。’道士说:‘不难实现。你有仙骨,修道一定能成功。我现在教你变化之术,不要告诉别人。十年后,我会来接你。’于是用口诀教他。张定谨慎老实,在家很孝顺。他也曾私下里练习这些法术,召唤鬼神、变化人物,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他和父母去连水省亲,到了县里,有音乐戏剧,大家都去看,只有张定不去。父母说:‘这场戏很热闹,亲戚都去了,你怎么不去看呢?’他回答说:‘恐怕长辈要看,我不方便去。’父母想去看,他说:‘这里有青州的大戏,也可以去看。’他就提了一个可以装两斗水的水瓶,空中什么也没有。他把瓶子放在院子里,走了一圈禹步,然后倒在地上,看到无数的人,都长六七寸。官僚、官吏、男女、观众,喧闹充满庭院。他看到没有舞台和戏场,但是有酒席、乐队、百戏,楼阁、车棚,无不精致。这样宴席持续了一天,父母都去看了。到晚上,他又把瓶子放在院子里,人物、车马,成千上万,都进入了瓶子。父母拿瓶子看,里面什么也没有。他还能用刀剑剪断自己的手脚,挖掉五脏,挂在四面墙上。过了一会儿,他又恢复了原样,没有一点痛苦。每当看到有画屏风、有人物音乐的地方,他用手指一指,都能飞舞歌唱,言笑自如,和真人没有区别。父母问他从哪里学的,他说:‘我的师傅姓药,是海陵山神仙。已经得到了升天的法术,约定在十年后,现在是第七年。’他告别家人,进入天柱潜山,临走对父母说:‘如果你们想念我,我会自己回来,不要过于担心。’就这样,父母想念他,他就立刻回家,然后又飞走了。有一天他对父母说:‘十六年后,广陵会变成废墟。你们可以搬家到海州,找一个福地。’他留下两粒丹药给父母,说:‘吃了这丹药,一百多年都不会生病。’从此他不再回家。父母吃了丹药,精神爽朗,饮食和爱好,比年轻人还要好。于是他们搬家到海州。乾符年间,父母还健在。(出《仙传拾遗》)
有个人叫石旻,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他在江湖上漂泊多年,道术高深莫测。长庆年间,他在宛陵郡做客。有个姓雷的人的儿子,是宣城的部将。有一天,他和几个朋友在郡南的别墅聚会饮酒,石旻也在座。他们家的仆人捕到了一条几尺长的鱼,带回了家。那天,雷生和客人都喝得很醉。客人们都走了,只有石旻留在雷家别墅过夜。当时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第二天看那条鱼,已经腐烂得不能吃了。仆人想扔掉它,石旻对他说:‘这条鱼虽然坏了,我有好药,还能救活它,怎么能扔掉呢?’雷生笑着说:‘先生你太夸张了!真的有灵药,怎么能够救活这条鱼呢?’石旻说:‘你亲眼看看。’于是他从衣服里拿出一小袋药,扔在坏鱼上。不到一顿饭的功夫,鱼就恢复了鲜润,不久就摇动鱼鳍,像在江河中一样。雷生惊讶不已,再次拜谢说:‘先生的法术,可以说是神奇了!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对先生的境界望尘莫及,就像井底的鱼和天空的鸟,怎么能和先生为伍呢?’在此之前,雷生有病多年,后来他向石旻求药,希望治愈他的长期痛苦。石旻不同意,还说:‘我的丹药至清至廉,你们这些俗人,嗜好无度。体内充满腥膻。如果用我的丹药喂你们,那么体内的气息和药物相冲突,就像水和火相斗,哪里还有完整的人呢?千万不要吃。’石旻又说:‘神仙不难得到,但尘世中的累赘太多,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猿猴和鸟,虽然有飞翔超越的心,但怎么能达到呢?’会昌年间,他在吴郡去世。(出《宣室志》)
唐武宗朝有一个术士,他的名字和事迹没有在提供的古文中详细描述。
唐武宗皇帝喜欢神仙和奇特的法术。国内有很多道士和方士,都来到皇帝的宫中。赵归真探索深奥的玄机,用铅汞来炼制丹药,见到他的人都感到敬畏。他请求在宫中建造一座望仙台,高一百尺,用来骑着鸾凤和鹤前往,可以预定时间前往。他常说炼丹需要用到生银。皇帝下诏让他在乐平山采集,结果大量劳役工人挖掘,出来的都是顽石和矿石,没有找到生银。赵归真于是斋戒祈祷数日,用皇帝的亲笔信送到山洞中。不久,有一个老人拄着拐杖来到,说:“山川中的宝物,是因为有道德的人才能出现;何况明主以修炼成仙为念,怎么会没有感应呢?尊敬的师傅不必再忧虑,明天就会按照您的请求出现。”说完就离开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那天晚上,有像雷声一样的声音,山中的矿石裂开数十丈,银液汹涌而出,数量与皇帝所需相符。宫中修炼的事情很多,外人很少知道其中的方法。
金陵人许元长和王琼擅长书写符咒,能够变幻出鬼神。会昌年间,他们被召到京城,出入皇宫。武宗皇帝对他们说:“我听说先朝有明崇俨,擅长符咒,经常用罗浮柑子作为贡品,往返万里,只需十天。我的师傅如果不掌握先朝的技艺,能和明崇俨相比吗?”(“建”字可能是“逮”字的误写,根据《剧谈录》下文,这句话应该是“我虽然圣德不及先朝,你的技艺难道就比不上明崇俨吗?”)许元长起身答谢说:“我接受的方法还不够精妙。如果跨越山海,恐怕会污蔑圣德;但千里之间,可以一日到达。”武宗说:“东都经常进贡石榴,现在已经熟了。你今晚应该带来十个。”许元长接受命令离开。等到天亮,寝宫的门刚打开,就有一个金盘装着石榴放在皇帝的床上。不久,有宦官进奏,也上报了丢失的石榴数量。这些灵验和变化都是这样的。
王琼擅长用符咒使物品发生变化,无所不能。冬天,他用药物包裹了几株桃杏,一夜间花朵全部开放,芬芳美丽,一个月后才凋谢。等到武宗去世,赵归真和王琼都被流放到岭南,只有许元长逃走,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向。”(出自《列仙谭录》。明抄本作《列仙传》。参见《剧谈录》卷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七十四-道术四-注解
俞叟:指俞姓的老人,这里指的是市门监俞叟,一个有隐居修道的经历的人。
陈季卿:指陈姓的季卿,这里指的是江南的陈季卿,一个有志于科举考试的人。
陈生:指陈姓的年轻人,这里可能指的是陈季卿的兄弟或朋友。
张定石旻:文中未提及此人物,可能是人名或地名,需要更多上下文信息。
唐武宗朝:指唐朝的武宗时期,武宗是唐朝的一位皇帝。
术士:指懂得法术的人,通常指道士或巫师。
休粮服气:指修炼者停止食用五谷杂粮,专修呼吸吐纳之术,以求长生不老。
草庐:指用草编织的简陋房屋,常用来形容隐居者的住所。
延陵:古地名,指今天的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佣作坊:雇佣劳作的地方,指受雇于人进行劳作。
药物:指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
钱:古代货币单位,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
壮力:指强壮的体力。
神少:指精神不集中,有些愚钝。
痴者:指智力低下的人。
疥疮:一种皮肤病,表现为皮肤瘙痒和红肿。
衣冠家:指有地位和身份的家族。
齿:指牙齿。
辟谷:指修炼者停止食用五谷杂粮,只饮清水,以求长生不老。
青州:古地名,指今天的山东省东部地区。
天柱潜山:指位于安徽省的天柱山,传说中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禹步:古代道士行走时的步法,据说可以驱邪避灾。
屏风:古代室内用来隔断空间的家具,上面常绘有图画。
海陵山:古地名,指今天的江苏省泰州市。
会昌中:唐武宗会昌年间(841年-846年)。
神仙:指修炼有成,长生不老的人。
丹:指道家炼制的丹药,据说可以延年益寿。
腥膻:指食物的气味,常用来比喻事物的恶劣或复杂。
尘俗:指世俗的、尘世的。
骞翔超腾:指高飞远翔,超越尘世。
井鲋:井中的小鱼,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云禽:高飞的鸟,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唐武宗皇帝:唐朝第九位皇帝,李炎,在位期间(840年-846年),好神仙异术,指其对道教和炼丹术有浓厚的兴趣。
神仙异术:指超自然的能力或技艺,此处指道教中的法术和炼丹术。
道流方士:道流指道士,方士指古代炼丹家或术士,两者都是道教修行者。
辇下:指帝王居住的地方,即皇宫。
赵归真:唐代道士,以炼丹术著称。
探赜玄机:探索深奥的奥秘。
制铅汞:炼丹术语,指用铅和汞炼制丹药。
望仙台:道教中供仙人居住或修炼的地方。
骖鸾驭鹤:骑乘鸾鸟和鹤,古代神话传说中仙人乘骑的神鸟。
生银:未经提炼的银。
乐平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工徒:工匠和工人。
斋醮:道教中的一种宗教仪式,包括祈祷、祭祀等。
御札:皇帝的亲笔诏书。
岩穴:山洞。
杖策:拄着拐杖,此处指老人前来。
山川宝物:指山中的珍贵物品。
有道:有道德,此处指有修炼的道行。
感应:指人与自然、神灵之间的相互作用。
银液:银的液态形式,炼丹术语。
禁中:皇宫内部。
飞炼:快速炼制丹药。
金陵人:指南京人。
许元长、王琼:两人都是擅长法术的人。
显书符幻变:显示书写符咒和幻术变化的能力。
役使鬼神:驱使鬼神的能力。
京国:京城,即长安。
宫闱:皇宫。
明崇俨:唐代道士,以符箓术著称。
罗浮柑子:罗浮山出产的柑子,此处指用柑子作为贡品。
御果:皇帝食用的水果。
止于旬日:只需十天。
建先朝之术:继承先朝的技艺。
比美崇俨:与明崇俨相比。
起谢:起身行礼并表示感谢。
未臻玄妙:没有达到玄妙的境界。
诬圣德:污蔑圣上的德行。
灵验变通:神奇的效果和变化。
祝物:用咒语或法术改变物品。
繁英尽发:花朵全部开放。
厌代:皇帝去世。
窜逐:流放。
岭表:指岭南地区。
逸去:逃离。
列仙谭录:古代道教小说集。
剧谈录:唐代笔记小说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七十四-道术四-评注
唐武宗皇帝,好神仙异术。此句开篇点明唐武宗皇帝对神仙异术的喜好,为后文的故事铺垫。‘好’字表现出武宗皇帝对神仙异术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失望。
海内道流方士,多至辇下。‘海内’一词,广袤无垠,暗示了道流方士的众多。‘辇下’则是指皇宫,表明这些道流方士纷纷来到皇宫,寻求与皇帝的交流。此句描绘了一个神仙道术盛行、皇帝热衷于神仙异术的时代背景。
赵归真探赜玄机,以制铅汞,见之者无不竦敬。赵归真是一位精通道术的方士,他能够探求玄机,制造铅汞,其技艺高超,令人敬畏。‘探赜玄机’和‘制铅汞’这两个词,体现了道术的神秘和玄妙。
请于禁中筑望仙台,高百尺,以为骖鸾驭鹤,可刻期而往。武宗皇帝为了追求神仙异术,下令在禁中建造望仙台,高百尺,以供他骑乘鸾鹤,即刻前往仙境。此句展现了武宗皇帝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以及他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所付出的努力。
常云飞炼须得生银。诏使于乐平山收采,既而大役工徒,所出者皆顽石矿,无从而得。武宗皇帝认为炼制仙丹需要生银,于是派遣使者前往乐平山采集,但最终却一无所获。此句反映了武宗皇帝对神仙异术的执着,以及他在追求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
归真乃斋醮数朝,以御札致于岩穴。赵归真为了得到生银,斋醮数朝,祈求神仙的庇佑。‘斋醮’一词,体现了道教仪式的庄重和神秘,同时也展现了赵归真对神仙的虔诚。
俄有老人杖策向至曰:‘山川宝物,盖为有道而出;况明主以修真为念,是何感应不臻?尊师无复怀忧,明当从请。’此句通过老人的话语,揭示了山川宝物与道术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表现了武宗皇帝对神仙异术的渴望。
是夕有声如雷,山矿豁开数十丈,银液坌然而涌,与入用之数相符。此句描绘了山矿豁开、银液涌出的神奇景象,展现了道术的神奇和玄妙。
禁中修炼至多,外人少知其术。复金陵人许元长、王琼者,显书符幻变,近于役使鬼神。会昌中,召至京国,出入宫闱。此句介绍了禁中修炼的神秘,以及许元长、王琼两位道术高手的技艺。‘显书符幻变’和‘近于役使鬼神’这两个词,进一步强调了道术的神秘和玄妙。
武皇谓之曰:‘吾闻先朝有明崇俨,善于符箓,常取罗浮柑子,以资御果,万里往来,止于旬日。我师得不建先朝之术,比美崇俨乎!’武宗皇帝对许元长、王琼的技艺表示赞赏,并希望他们能够超越先朝的明崇俨。此句反映了武宗皇帝对神仙异术的执着,以及他对道术高手的敬仰。
元长起谢曰:‘臣之受法,未臻玄妙。若涉越山海,恐诬圣德;但千里之间,可不日而至。’许元长谦虚地表示自己的技艺尚未达到玄妙之境,但能够在短时间内跨越千里。此句展现了许元长的谦逊和自信。
武宗曰:‘东都常进石榴,时已熟矣。卿是今夕当致十颗。’武宗皇帝对许元长的技艺表示信任,并要求他在今晚送来十颗石榴。此句体现了武宗皇帝对许元长的信任和期待。
元长奉诏而出。及旦,寝殿始开,以金盘贮石榴,置于御榻。俄有中使进奏,亦以所失之数上闻。灵验变通,皆此类也。此句描述了许元长奉诏而出,并在次日将石榴送至武宗皇帝的寝殿。中使进奏所失之数,表明了许元长技艺的神奇和玄妙。
王琼妙于祝物,无所不能。方冬,以药封桃杏数株,一夕繁英尽发,芳芬秾艳,月余方谢。此句介绍了王琼的技艺,他能够通过祝物使桃杏在冬季开花,展现出道术的神奇。
及武皇厌代,归真与琼俱窜逐岭表,唯元长逸去,莫知所在。此句讲述了武宗皇帝去世后,赵归真和王琼被逐出京城,而许元长则神秘失踪。此句反映了道术高手的命运多舛,以及他们与皇权之间的微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