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四-贡举七(代族附)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四-贡举七(代族附)-原文

贡举昭宗韦甄刘纂钟傅卢文焕赵光逢卢延让韦贻范杨玄同封舜卿

高辇

氏族李氏王氏七姓李积崔湜类例李峤张说杨氏李益庄恪太子妃

白敏中汝州衣冠黄生

昭宗

昭宗皇帝,颇为孤进开路。

崔凝覆试,但是子弟,无问文章高下,率多退落,其间屈人颇多。

孤寒中,唯程晏、黄韬擅场之外,其余无闻。

韦甄(本条原缺。据明抄本、陈校本补)

韦甄及第,势固万全矣。

然未知名第高下,未免挠怀。

俄聆于光德里南街。

忽睹一人扣一板门甚急。

良久,轧然门开。

呼曰:十三官尊体万福。

既而甄果是第十三人矣。(出《摭言》)

刘纂

刘纂者,商州刘蜕之子也,亦善为文。

乾宁中,寒栖京师。

偶与一医士为邻。

纂待之甚至,往往假贷之。

其人即枢密使门徒。

嗣薛王为大京兆,医工因为知柔诊脉。

从容之际,盛言纂之穷且屈。

知柔甚领览。

会试官以解送等第,禀于知柔。

知柔谓纂是开府门前人医者之言,必开府之意也,非解元不可。

由是以纂居首送,纂亦莫知其由。

自是纂落数学,方悟。

竟无以自雪。(出《摭言》)

钟傅

僖宗广明之乱(庚子误为甲辰)甲辰,天下大荒,车驾再幸岐梁。

饥殣相望,郡国率不以贡士为意。

江西节帅钟傅起于义聚,奄有疆土,充庭述职,为诸侯表式。

而乃孜孜以荐贤为急务。

虽州里白丁,片文只字求贡于有司者,莫不尽礼接之。

至于考试之辰,设会供帐,甲于治平。

行乡饮之礼,尝率宾佐临视,拳拳然有喜色。

后大会以饯之,筐箧之外,率皆资以桂王。

解元三十万,解副二十万,其余皆不减十万。

垂三十载,此志未尝稍息。

时举子者以公卿关节,不远千里而求首荐,岁常不下数辈。

卢文焕

卢文焕,光化二年状元及第,颇以宴醵为急务。

常府开宴,同年皆患贫,无以致之。

一旦绐以游齐国公亭子,既自皆解带从容。

焕命团司牵驴。

时柳璨告文焕,以驴从非己有。

文焕曰: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璨甚衔之。

居四年,璨登庸,文焕忧戚日加。

璨每遇之曰:药不瞑眩,厥疾弗瘳。(出《摭言》)

赵光逢

光化二年,赵光逢放柳璨及第。

光逢后三年不迁。

时璨自内庭大拜,光逢始以左丞征入。

未几,璨坐罪诛死,光逢膺大用,居重地十余岁。

上表乞骸,守司空致仕。

二年,复征拜上相。(出《摭言》)

卢延让

卢延让光化三年登第。

先是延让师薛能为诗,词意入癖,时人多笑之。

吴融向为侍御史,出官峡中。

延让时薄游荆渚,贫无卷轴,未遑贽谒。

会融表弟滕籍者,偶得延让百篇。

融既览,大奇之。

且曰:此无他贵,语不寻常耳。

于是称之于府主成汭。

时故相张公职于是邦,常以延让为笑端。

及融言之,咸所改观。

由是大获举粮。

延让深所感激。

然犹困循,竟未相面。

值融赴急征,寻入内庭,孜孜于公卿间称誉不已。

光化戊午岁,来自襄之南。

融一见如旧相识,延让呜咽流涕,于是攘臂成之矣。(出《摭言》)

韦贻范

罗隐、顾云,俱受知于相国令狐绹。

顾虽鹾贾之子,而风韵详整。

罗亦钱塘人,乡音乘刺。

相国子弟每有宴会,顾独预之。

风韵谈谐,莫辨其寒素之士也。

顾文赋为时所称,而切于成名。

尝有启事陈于所知,只望丙科尽处,竟列于尾株之前也。

罗既频不得意,颇怨望,竟为贵游子弟所排,契阔东归。

黄寇事平,朝贤议欲召之。

韦贻范沮之曰:某与同舟而载,虽未相识,舟人告云:’此有朝官。’罗曰:’是何朝官,我脚夹笔,亦可敌得数辈。必若登科通籍,吾徒为粃糠也,由是不果召。(出《北梦琐言》)

杨玄同

唐天祐年,河中进士杨玄同老于名场,是岁颇亦彷徨,未涯兆朕,宜祈吉梦,以卜前途。

是夕,梦龙飞天,乃六足。

及见榜,乃名第六。

则知固有前定矣。(出《玉堂闲话》)

封舜卿

封舜卿梁时知贡举。

后门生郑致雍同受命,入翰林为学士。

致雍有俊才。

舜卿才思拙涩,及试五题,不胜困弊,因托致雍秉笔。

当时识者,以为座主辱门生。

同光初致仕。(出《北梦琐言》)

高辇

礼部贡院,凡有榜出,书以淡墨。

或曰,名第者,阴注阳受,淡墨书者,若鬼神之迹耳。

此名鬼书也。

范质云:未见故实,涂说之言,未敢为是。

尝记未应举日,有登第者相告,举子将策名,必有异梦。

今聊记忆三数梦,载之于此。

高辇应举,梦雷电晦冥,有一小龙子在前,吐出一石子。

辇得之。

占者曰:雷电晦冥,变化之象,一石十科也。

将来科第,其十数矣。

及将放榜,有一吏持主文贴子至,问小吏姓名:则曰姓龙。

询其名第高卑,则曰第十人。

又郭俊应举时,梦见一老僧屐于卧榻上,蹒跚而行。

既寤,甚恶之。

占者曰:老僧上座也,著屐于卧塌上行,屐高也,君其巍峨矣。

及见榜,乃状元也。

王汀应举时,至滑州旅店,梦射王慎征,一箭而中。

及将放榜,或告曰:君名第甚卑。

汀答曰:苟成名,当为第六人。

及见榜,果如所言。

或者问之,则告以梦。

王慎征则前年第六人及第,今射而中之,故知亦此科第也。

质于癸巳年应举,考试毕场。

自以孤平(明抄本孤平作幼年。)初举,不敢决望成名,然忧闷如醉。

昼寝于逆旅,忽有所梦。

寐未吪间,有九经蒋之才相访。

即惊起而坐,且告以梦。

梦被人以朱笔于头上乱点,己牵一胡孙如驴许大。

蒋即以梦占之曰:君将来必捷,兼是第三人矣。

因问其说,即曰:乱点头者,再三得也;朱者、事分明也;胡孙大者为猿,算法圈三径一,故知三数也。

及放榜,即第十三人也。

(出《玉堂闲话》)

氏族

李氏

后魏孝文帝定四姓,陇西李氏大姓,恐不入,星夜乘鸣驼,倍程至洛。

时四姓已定讫。

故至今谓之驼李焉。

(出《朝野佥载》)

王氏

太原王氏,四姓得之为美,故呼为釢镂王家,喻银质而金饰也。

(出《国史补》)

七姓

高宗朝,以太原王,范阳卢,荥阳郑,清河博陵二崔,赵郡陇西二李等七姓,其族望耻与诸姓为婚,乃禁其自相姻娶。

于是不敢复行婚礼,密装饰其女以送夫家。

(出《国史异纂》)

李积(国史补。积作慎)

李积。

酒泉公义琰侄孙,门户第一而有清名。

常以爵位不如族望,官至司封郎中怀州刺史,与人书札,唯称陇西李积。

(出《国史补》)

崔湜

崔仁师之孙崔湜、涤(涤原作湜,据明抄本改。)等昆仲数人,并有(并有二字原缺,据唐《摭言》十二补。)文翰,列官清要。

每私宴之际,自比王谢之家。

谓人曰:吾之门第(门第原作人门,据明抄本改。)及出身官历,未尝不为第一。

丈夫当先据要路以制人,岂能默默受制于人。

故进取不已,而不以令终。

(出《摭言》)

类例

世有山东士大夫类例三卷。

其有非士族及假冒者,多不见录。

署云相州僧昙刚撰。

后柳冲亦明族姓,中宗朝为相州刺史。

询问旧老,云:自隋已来,不闻有僧昙刚。

盖惧嫉于时,故隐其名氏。

(出《国史补》)

李峤

初,李峤与李迥秀同在庙堂,奉诏为兄弟。

又西祖王璋与信安王祎同产。

故赵郡陇西二族,昭穆不定,一会之中,或孙为祖,或祖为孙。

(出《国史补》)

张说

张说好求山东婚姻,当时皆恶之。

及后与张氏亲者,乃为甲门(甲门原作申明,据明抄本改。)四姓。

郑氏不离荥阳,又岗头卢,泽底李,土门崔,皆为鼎甲。

(出《国史补》)

杨氏

杨氏,自杨震号关西孔子,葬于潼关亭,至今七百余年,子孙犹在阌乡故宅,天下一家而已。

(出《国史补》)

李益

李尚书益有宗人庶子同名,俱出于姑臧公。

时人谓尚书为文章李益,庶子为门户李益,而尚书亦兼门地焉。

尝姻族间有礼会,尚书归,笑谓家人曰:太甚笑,今日局席,两个坐头,总是李益。

(出《因话录》)

庄恪太子妃

文宗为庄恪选妃,朝臣家子女者(明抄本子女者作有女子。)悉被进名,士庶为之不安。

帝知之,召宰臣曰:朕欲为太子婚娶,本求汝郑门衣冠子女为新妇,(明抄本妇下有扶出来田舍齁齁地如九字。)闻在外朝臣,皆不愿共联作亲情,(明抄本情作家。)何也?朕是数百年衣冠。

无何神尧打(明抄本打作把朕二字。)家罗诃去。

因遂罢其选。

(出《卢氏杂说》)

白敏中

白敏中为相,尝欲以前进士侯温为子婿。

且有日矣,其妻卢氏曰:身为宰相,愿为我婿者多矣。

己既姓白,又以侯氏儿为婿,必为人呼作侯白尔。

敏中为之止焉。

敏中始婚也,已朱紫矣,尝戏其妻为接脚夫人。

又妻出,辄导之以马。

妻既憾其言,每出,必命撤其马,曰:吾接脚夫人,安用马也。

(出《玉泉子》)

汝州衣冠

汝州衣冠,无非望族,多有子女。

有汝州参军亦令族内,于一家求亲,其家不肯曰:某家世不共轩冕家作亲情。

(出《卢氏杂说》)

黄生

有黄生者,擢进士第。

人问与颇同房否?对曰:别洞。

黄本溪洞豪姓,生故以此对。

人虽咍之,亦赏其直实也。

(出《尚书故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四-贡举七(代族附)-译文

贡举昭宗韦甄刘纂钟傅卢文焕赵光逢卢延让韦贻范杨玄同封舜卿

这是昭宗皇帝时期贡举的一些人物名单,包括韦甄、刘纂、钟傅、卢文焕、赵光逢、卢延让、韦贻范、杨玄同和封舜卿。

高辇

这是高辇的名字。

氏族李氏王氏七姓李积崔湜类例李峤张说杨氏李益庄恪太子妃

李氏和王氏是七个姓氏中的两个,李积和崔湜是类似的人物,李峤和张说属于杨氏,李益是庄恪太子妃。

白敏中汝州衣冠黄生

白敏中是汝州的衣冠人物,黄生也是。

昭宗皇帝,颇为孤进开路。

昭宗皇帝为孤寒的人开辟了进身之路。

崔凝覆试,但是子弟,无问文章高下,率多退落,其间屈人颇多。

崔凝复试时,只考察子弟,不论文章好坏,大多数人被淘汰,其中有很多委屈的人。

孤寒中,唯程晏、黄韬擅场之外,其余皆不称职。

只有程晏和黄韬在孤寒人中表现出色,其他人都不称职。

韦甄(本条原缺。据明抄本、陈校本补)

韦甄的情况原本缺失,根据明抄本和陈校本进行了补充。

韦甄及第,势固万全矣。

韦甄考中了,形势稳固无疑。

然未知名第高下,未免挠怀。

但是不知道名次的高低,难免心情不安。

俄聆于光德里南街。

不久后,在光德里南街听说了消息。

忽睹一人扣一板门甚急。

突然看到一个人急促地敲门。

良久,轧然门开。

过了一会儿,门被猛地打开。

呼曰:十三官尊体万福。

有人喊道:十三官,您身体安康。

既而甄果是第十三人矣。(出《摭言》)

后来证实韦甄确实是第十三名。(出自《摭言》)

刘纂

刘纂是商州刘蜕的儿子,也擅长写文章。

乾宁中,寒栖京师。

乾宁年间,他在京城过冬。

偶与一医士为邻。

偶然与一位医生为邻。

纂待之甚至,往往假贷之。

刘纂对他非常友好,经常借钱给他。

其人即枢密使门徒。

那位医生是枢密使的徒弟。

嗣薛王为大京兆,医工因为知柔诊脉。

后来薛王成为大京兆,那位医生因为知柔的诊断脉象而出名。

从容之际,盛言纂之穷且屈。

在闲聊时,大力赞扬刘纂的贫穷和受屈。

知柔甚领览。

知柔非常欣赏。

会试官以解送等第,禀于知柔。

会试官把刘纂的等级报告给了知柔。

知柔谓纂是开府门前人医者之言,必开府之意也,非解元不可。

知柔认为刘纂是开府门前那位医生的话,一定是开府的意思,刘纂必须是解元。

由是以纂居首送,纂亦莫知其由。

因此刘纂被列为第一名推荐,刘纂也不知道原因。

自是纂落数学,方悟。

从那以后,刘纂开始学习数学,才明白过来。

竟无以自雪。(出《摭言》)

刘纂最终无法为自己辩解。(出自《摭言》)

钟傅

僖宗广明之乱(庚子误为甲辰)甲辰,天下大荒,车驾再幸岐梁。

僖宗广明之乱(庚子年误记为甲辰年),甲辰年,天下大荒,皇帝再次逃往岐梁。

饥殣相望,郡国率不以贡士为意。

饿死的人随处可见,各个郡国都不重视贡举士人。

江西节帅钟傅起于义聚,奄有疆土,充庭述职,为诸侯表式。

江西节度使钟傅起兵自保,占据了土地,充任朝廷官员,成为诸侯的表率。

而乃孜孜以荐贤为急务。

然而他始终以推荐贤才为当务之急。

虽州里白丁,片文只字求贡于有司者,莫不尽礼接之。

即使是州里的平民,只要有片言只字想要通过官员贡举的,他都礼遇有加。

至于考试之辰,设会供帐,甲于治平。

到了考试的时候,设立宴会和帐幕,比平时更加隆重。

行乡饮之礼,尝率宾佐临视,拳拳然有喜色。

进行乡饮酒礼时,他经常带着宾客和助手观看,脸上露出喜悦的表情。

后大会以饯之,筐箧之外,率皆资以桂王。

后来在大会上为他们送行,除了筐箧之外,都赠送了桂王。

解元三十万,解副二十万,其余皆不减十万。

解元得到三十万,解副得到二十万,其他人至少也有十万。

垂三十载,此志未尝稍息。

三十年来,他从未放弃这个志向。

时举子者以公卿关节,不远千里而求首荐,岁常不下数辈。

当时的举子们为了得到公卿的推荐,不远千里而来寻求首荐,每年都有好几个。

卢文焕

卢文焕在光化二年考中状元,非常重视宴会。

他经常举办宴会,但同年们都贫穷,无法参加。

一旦骗他们去齐国公亭子的儿子那里,他们都放松了。

卢文焕命令团司牵驴。

当时柳璨告诉卢文焕,骑驴不是他的。

卢文焕说: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柳璨非常恨他。

居四年,璨登庸,文焕忧戚日加。

过了四年,柳璨被任用,卢文焕忧虑日益加深。

璨每遇之曰:药不瞑眩,厥疾弗瘳。(出《摭言》)

柳璨每次见到卢文焕都说:药不瞑眩,厥疾弗瘳。(出自《摭言》)

赵光逢

光化二年,赵光逢放柳璨及第。

光化二年,赵光逢让柳璨考中。

光逢后三年不迁。

赵光逢之后三年没有升迁。

时璨自内庭大拜,光逢始以左丞征入。

当时柳璨在内廷得到重用,赵光逢才被任命为左丞相。

未几,璨坐罪诛死,光逢膺大用,居重地十余岁。

不久之后,柳璨因罪被杀,赵光逢受到重用,担任重要职位十多年。

上表乞骸,守司空致仕。

赵光逢上表请求退休,担任司空。

二年,复征拜上相。(出《摭言》)

两年后,又被召回朝廷担任上相。(出自《摭言》)

卢延让

卢延让在光化三年考中。

之前,卢延让拜薛能为师,酷爱写诗,当时很多人嘲笑他。

吴融曾是侍御史,被派往峡中任职。

卢延让当时在荆渚游历,贫穷没有卷轴,来不及拜访。

恰逢吴融的表弟滕籍偶然得到卢延让的百篇诗作。

吴融看了之后,非常惊奇,并说:这些诗没有其他什么优点,只是语言不寻常。

于是他在府主成汭面前称赞卢延让。

当时故相张公在这里,经常拿卢延让开玩笑。

等到吴融说了,大家都改变了看法。

由是大获举粮。

卢延让因此得到了很多举荐。

延让深所感激。

卢延让非常感激。

然犹困循,竟未相面。

但是仍然贫穷,竟然没有见过面。

值融赴急征,寻入内庭,孜孜于公卿间称誉不已。

等到吴融紧急征召,不久进入内廷,在公卿之间不停地称赞他。

光化戊午岁,来自襄之南。

光化戊午年,从襄州南部来。

融一见如旧相识,延让呜咽流涕,于是攘臂成之矣。

吴融一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卢延让呜咽流泪,于是他挽起袖子表示接受。

韦贻范

罗隐、顾云,俱受知于相国令狐绹。

罗隐和顾云都受到相国令狐绹的赏识。

顾虽鹾贾之子,而风韵详整。

顾云虽然是盐商的儿子,但风度翩翩,举止得体。

罗亦钱塘人,乡音乘刺。

罗隐也是钱塘人,说话带有乡音。

相国子弟每有宴会,顾独预之。

相国的子弟每次有宴会,顾云总是参加。

风韵谈谐,莫辨其寒素之士也。

他风趣幽默,没有人能看出他是个贫穷的人。

顾文赋为时所称,而切于成名。

顾云的文赋在当时很受欢迎,而且急于成名。

尝有启事陈于所知,只望丙科尽处,竟列于尾株之前也。

顾云曾经向所知的人陈述自己的情况,只希望能在丙科考试的最后一名,结果竟然排在最后。

罗既频不得意,颇怨望,竟为贵游子弟所排,契阔东归。

罗隐多次不得志,非常怨恨,最终被贵族子弟排挤,无奈东归。

黄寇事平,朝贤议欲召之。

黄寇之乱平定后,朝中的贤士们商议想要召回他。

韦贻范沮之曰:某与同舟而载,虽未相识,舟人告云:’此有朝官。’罗曰:’是何朝官,我脚夹笔,亦可敌得数辈。必若登科通籍,吾徒为粃糠也,由是不果召。(出《北梦琐言》)

韦贻范阻止说:我和他同船,虽然不相识,船夫说:’这里有朝官。’罗隐说:’是什么朝官,我夹着笔也能敌过几人。如果真的能登科入仕,我们这些人都成了无用之人,所以最终没有召回他。(出自《北梦琐言》)

杨玄同

唐天祐年,河中进士杨玄同老于名场,是岁颇亦彷徨,未涯兆朕,宜祈吉梦,以卜前途。

唐天祐年间,河中的进士杨玄同在科举场上已经老练,那年他也感到迷茫,没有预兆,应该祈求好梦,以预测未来。

是夕,梦龙飞天,乃六足。

那天晚上,他梦见一条龙飞上天空,有六只脚。

及见榜,乃名第六。

等到看到榜单,发现自己排在第六名。

则知固有前定矣。(出《玉堂闲话》)

那么他就知道这确实是命中注定了。(出自《玉堂闲话》)

封舜卿

封舜卿在梁时负责贡举。

后来他的门生郑致雍也受命,进入翰林院成为学士。

郑致雍有出众的才华。

封舜卿才思拙涩,及试五题,不胜困弊,因托致雍秉笔。

封舜卿的才思不够流畅,在考试中遇到了困难,因此让郑致雍帮他写。

当时识者,以为座主辱门生。

当时有见识的人认为这是导师羞辱门生。

同光初致仕。(出《北梦琐言》)

同光初年,封舜卿退休。(出自《北梦琐言》)

高辇

高辇的名字。

礼部贡院,每当有榜单公布时,都用淡墨书写。有人说,名次高的考生,阴间注定了阳间的名次,而用淡墨书写的榜单,就像是鬼神留下的痕迹。这被称为鬼书。范质说:我没有看到确凿的证据,这只是道听途说的言论,不敢认同。我曾记得在未参加科举考试时,有考中的人告诉我,准备参加科举的考生,必然会有奇特的梦境。现在我将记得的三四个梦境记录在这里。高辇准备参加科举,梦见雷电交加,一片昏暗,有一个小龙子在前面,吐出一颗石子。辇子得到它。占卜者说:雷电交加,是变化的象征,一颗石子代表十个科目。将来科举及第,将是第十名。等到榜单公布时,有一个小官吏拿着主考官的帖子来,问他的名字:他说是姓龙。询问他的名次高低,他说自己是第十名。还有郭俊准备参加科举时,梦见一个老僧穿着木屐在卧榻上行走,蹒跚不稳。醒来后,对此梦感到非常厌恶。占卜者说:老僧坐在上位,穿着木屐在卧榻上行走,木屐很高,您将来必定显赫。等到看到榜单,果然是状元。王汀准备参加科举时,在滑州旅店,梦见射中王慎征,一箭命中。等到榜单公布时,有人告诉他:您的名次非常低。王汀回答说:如果能够及第,应该是第六名。等到看到榜单,果然如他所说。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就告诉了别人他的梦境。王慎征是前年的第六名及第,他射中了他,所以知道这也是这一科的及第。范质在癸巳年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结束后。因为自己是初次参加,不敢肯定能及第,但心情郁闷得像喝醉了。白天在旅店睡觉,忽然做了一个梦。刚入睡不久,有九经蒋之才来拜访。他惊醒后坐起来,并告诉了别人他的梦。梦见有人用朱笔在他的头上乱点,自己牵着一只像驴那么大的胡孙。蒋之才占卜说:您将来必定能成功,并且是第三名。他问其中的原因,蒋之才说:乱点头的意思是再三得到;朱笔代表事情分明;胡孙大的是猿,算数圈三径一,所以知道是第三名。等到榜单公布,果然是第十三名。(出自《玉堂闲话》)

李氏

后魏孝文帝定四姓,陇西李氏是大姓,担心不被列入,星夜骑着骆驼,加倍行程赶到洛阳。当时四姓已经定下。所以至今被称为驼李。(出自《朝野佥载》)

王氏

太原王氏,四姓能加入被视为荣幸,所以被称为盐铁王家,比喻银质而金饰。(出自《国史补》)

七姓

高宗朝,太原王、范阳卢、荥阳郑、清河博陵二崔、赵郡陇西二李等七姓,他们的家族看不起与其他姓氏通婚,于是禁止他们自己之间通婚。因此不敢再举行婚礼,秘密地打扮女儿送往夫家。(出自《国史异纂》)

李积(国史补。积作慎)

李积。酒泉公义琰的侄孙,门第第一且有清名。常以爵位不如族望,官至司封郎中怀州刺史,与人书信往来,只称陇西李积。(出自《国史补》)

崔湜

崔仁师的孙子崔湜、涤(涤原作湜,据明抄本改。)等兄弟数人,都有文才,位列清要。在私下宴会时,他们自比王谢之家。对人说他:我的门第和出身官职,从未不是第一。男人应当先占据要路来控制别人,怎么能默默受制于人。因此他们不断进取,但最终没有好结果。(出自《摭言》)

类例

世有山东士大夫类例三卷。其中非士族及假冒者,多不被收录。署名相州僧昙刚撰写。后来柳冲也清楚族姓,中宗朝为相州刺史。询问老者,说从隋朝以来,没有听说过僧昙刚。大概是害怕当时人的嫉妒,所以隐去了他的名字。(出自《国史补》)

李峤

起初,李峤与李迥秀同在朝廷,奉诏为兄弟。又西祖王璋与信安王祎同产。所以赵郡陇西二族,昭穆关系不明,一次聚会中,有的孙子成了祖父,有的祖父成了孙子。(出自《国史补》)

张说

张说喜欢寻求山东的婚姻,当时的人都讨厌他。后来与张氏亲近的人,才成为甲门四姓。郑氏不离荥阳,又有岗头卢、泽底李、土门崔,都成为显赫家族。(出自《国史补》)

杨氏

杨氏,自从杨震号称关西孔子,葬于潼关亭,至今七百多年,子孙还住在阌乡故宅,天下一家而已。(出自《国史补》)

李益

李尚书益有一个同名的宗族庶子,都出自姑臧公。当时人称尚书为文章李益,庶子为门户李益,尚书也兼具门地。(出自《因话录》)

庄恪太子妃

文宗为庄恪太子选妃,朝臣家的女儿都被推荐,士人百姓都感到不安。皇帝知道了,召见宰相说:我想为太子选妃,本想找郑家门第的子女做儿媳,(明抄本妇下有扶出来田舍齁齁地如九字。)听说在外面的朝臣,都不愿意与我结亲,(明抄本情作家。)为什么?我是数百年来的衣冠世家。不久,神尧打(明抄本打作把朕二字。)家罗诃去。于是取消了选妃的事。(出自《卢氏杂说》)

白敏中

白敏中为相,曾想以前进士侯温为女婿。有一天,他的妻子卢氏说:身为宰相,想做我女婿的人很多。我已经姓白,再以侯氏的儿子为婿,一定会被人称作侯白。白敏中因此阻止了这件事。白敏中刚结婚时,已经显赫一时,曾戏称他的妻子为接脚夫人。又妻子外出,就骑马送她。妻子对他这番话感到不满,每次外出,都命令撤掉马,说:我是接脚夫人,哪里用得着马。(出自《玉泉子》)

汝州衣冠

汝州衣冠,都是显赫的家族,有很多子女。有汝州参军也在家族内,去一家求亲,那家不肯,说:我们家族世世代代不与穿官服的人家结亲。(出自《卢氏杂说》)

黄生

有个黄生考中了进士。有人问他是否和同房的人关系好?他回答说:不同房。黄本溪洞豪族,生故以此回答。人们虽然嘲笑他,但也欣赏他的直率。(出自《尚书故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四-贡举七(代族附)-注解

贡举: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选拔官员的方式,通过考试选拔有才能的人进入官场。

昭宗:唐朝皇帝李晔的庙号,即唐昭宗,是唐朝末年的一个皇帝。

韦甄:唐朝进士,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及第。

刘纂:唐朝人,商州刘蜕之子,有文学才能。

钟傅:唐朝人,江西节帅,重视荐贤。

卢文焕:唐朝人,光化二年状元及第,以宴请为急务。

赵光逢:唐朝人,光化二年放柳璨及第,后因柳璨获罪而得重用。

卢延让:唐朝人,光化三年登第,有文学才能。

韦贻范:唐朝人,对罗隐、顾云有评价。

杨玄同:唐朝人,河中进士,通过科举考试。

封舜卿:唐朝人,梁时知贡举,后入翰林为学士。

高辇:指高官显贵。

氏族:指古代的家族。

七姓:指古代的七个大姓。

李氏: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姓氏之一,唐朝的皇室姓氏。

王氏: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姓氏之一,多出贵族。

崔湜:指崔湜,唐代文学家。

类例:指分类的例子。

李峤:唐朝人,有文学才能。

张说:指张说,唐代文学家。

杨氏:指杨氏家族。

李益:唐朝人,有文学才能。

庄恪太子妃:指庄恪太子的妃子。

白敏中:指白敏中,唐代宰相。

汝州:唐朝的一个州名。

衣冠:指士族。

黄生:古代对读书人的称呼,也指有学问的人。

枢密使: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大京兆:古代官职,京兆尹的别称,掌管京兆地区的行政。

知柔:人名,唐朝官员。

解元: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

贡士:指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人。

会试:科举考试中的第二阶段,由各省举人参加。

州里:古代的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县。

白丁:指没有官职的平民。

甲于:在…中排名第一。

乡饮:古代的一种乡饮酒礼,用于宴请乡里人士。

桂王: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

解送:科举考试中的送考制度。

绐:欺骗。

团司: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宴会等事务。

柳璨:唐朝人,曾任宰相。

药不瞑眩,厥疾弗瘳:出自《黄帝内经》,意思是药物如果不引起昏睡,疾病就不会被治愈,比喻事情不经过一番磨难就不会成功。

契阔东归:指离别归乡。

黄寇:指黄巢起义。

启事:向上级汇报事情或请求指示的文书。

丙科:科举考试中的科目之一。

座主:科举考试中负责命题和阅卷的官员。

门生:学生或弟子。

翰林:古代官职,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等。

才思拙涩:指文学才能不流畅。

座主辱门生:指座主(主考官)对门生(考生)的不尊重。

同光:唐朝年号。

致仕:古代官员退休的一种说法。

礼部贡院:古代科举考试的官方场所,负责管理科举考试的事务。

榜出:科举考试结果公布。

淡墨:指用淡墨书写的榜文,古代科举考试中,榜文通常用淡墨书写。

名第:指科举考试中的名次。

阴注阳受:古代占卜用语,指阴间的神明注目,阳间的考生接受神意。

鬼神之迹:指神秘不可测的痕迹,这里指科举考试结果的不确定性。

故实:指历史事实,具体事件。

策名:指参加科举考试。

科第:指科举考试中的名次。

雷电晦冥:指天气阴沉,雷电交加,古代占卜中常以此象征变化。

石子:指科举考试中的“石经”,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考试内容。

占者:指占卜的人。

主文贴子:指科举考试的主考官的命令或通知。

吏:指官吏。

屐:古代的一种鞋子。

旅店:古代的客栈,供行人住宿。

王慎征:指科举考试中的第六名。

孤平:指科举考试中的考生。

九经: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九部儒家经典。

蒋之才:指占卜的人。

朱笔:指红色的笔,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答题通常用朱笔。

胡孙:指猴子。

猿:指猴子。

算术圈:古代算术中的圆圈。

径一:直径为一。

第十三人:指科举考试中的第十三名。

后魏孝文帝:北魏时期的皇帝。

鸣驼:指用铃铛装饰的骆驼。

四姓:指古代的四大家族。

陇西李氏:指陇西的李氏家族。

太原王氏:指太原的王氏家族。

釢镂王家:指王家装饰华丽,如同银质金饰。

高宗:指唐朝的高宗李治。

范阳卢:指范阳的卢氏家族。

荥阳郑:指荥阳的郑氏家族。

清河博陵二崔:指清河和博陵的崔氏家族。

赵郡陇西二李:指赵郡和陇西的李氏家族。

门第:指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声望。

李积:指李积,国史补中的历史人物。

昆仲:指兄弟。

文翰:指文学和书法。

清要:指清高的官职。

王谢之家:指东晋时期的王导和谢安家族,代指显赫的家族。

山东士大夫:指山东地区的士大夫阶层。

相州:指古代的一个州名。

僧昙刚:指相州僧昙刚,国史补中的历史人物。

赵郡:指古代的一个郡名。

陇西:指古代的一个郡名。

甲门:指显赫的家族。

关西孔子:指杨震,因其在关西地区有很高的声望,被称为关西孔子。

阌乡故宅:指杨震的故居。

侯温:指侯温,白敏中的女婿。

朱紫:指红色的袍子和紫色的袍子,古代官员的服饰颜色。

接脚夫人:指继室。

撤:指取下。

轩冕家:指高官显贵之家。

溪洞豪姓:指溪洞地区的豪族。

进士第:指科举考试中进士及第。

同房:指同一考场。

豪姓:指豪族。

咍:嘲笑。

直实:直率诚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四-贡举七(代族附)-评注

礼部贡院,凡有榜出,书以淡墨。或曰,名第者,阴注阳受,淡墨书者,若鬼神之迹耳。此名鬼书也。

这段文字描绘了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神秘现象。‘礼部贡院’是科举考试的官方机构,‘淡墨’书写的榜单则暗示了榜单上的名字并非寻常之人所能获得,而是通过某种神秘的力量或天意所决定。‘阴注阳受’一语双关,既指阴间的注名与阳间的接受,也指科举考试中命运与努力的关系。‘鬼神之迹’则强调了榜单的神秘性和不可预测性,体现了古代人对科举制度的敬畏和神秘化处理。

范质云:未见故实,涂说之言,未敢为是。

范质的话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传闻和未经证实的说法持谨慎态度。‘未见故实’指的是没有确凿的证据,‘涂说之言’则是指未经证实的传闻。范质认为,对于科举考试中的神秘现象,不应轻信,而应持怀疑态度。

尝记未应举日,有登第者相告,举子将策名,必有异梦。

这句话揭示了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信仰,即考生在考试前会经历一些不寻常的梦境,这些梦境被认为是预示着考生能否中举的征兆。这种信仰体现了古代人对梦境的重视,以及对未来不可预知性的焦虑。

高辇应举,梦雷电晦冥,有一小龙子在前,吐出一石子。辇得之。占者曰:雷电晦冥,变化之象,一石十科也。将来科第,其十数矣。

这段文字通过高辇的梦境,展示了古代人对梦境占卜的信仰。梦境中的雷电晦冥象征着变化和不确定性,而小龙子吐出的石子则象征着科举考试的十科。占卜者通过解读梦境,预言了高辇将来的科第排名。

及将放榜,有一吏持主文贴子至,问小吏姓名:则曰姓龙。询其名第高卑,则曰第十人。

这段文字通过放榜前的细节,进一步强调了梦境与现实的联系。吏持主文贴子至,暗示了科举考试的官方性和严肃性。小吏的姓名为龙,与梦境中的小龙子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梦境的预言性。

或者问之,则告以梦。王慎征则前年第六人及第,今射而中之,故知亦此科第也。

这段文字展示了梦境与现实的互动。王慎征通过梦境得知自己的科第排名,并将梦境与现实联系起来,说明了梦境的预言性。

质于癸巳年应举,考试毕场。自以孤平(明抄本孤平作幼年。)初举,不敢决望成名,然忧闷如醉。

这段文字描述了范质在科举考试中的心态。‘孤平’或‘幼年’暗示了范质年轻时的经历,他在考试后感到忧虑和不安,这种心态反映了古代考生普遍的心理状态。

昼寝于逆旅,忽有所梦。寐未吪间,有九经蒋之才相访。

这段文字描绘了范质在旅途中的梦境。‘九经蒋之才’暗示了范质在科举考试中的优异成绩,梦境中的蒋之才相访则预示着他的未来成就。

乱点头者,再三得也;朱者、事分明也;胡孙大者为猿,算法圈三径一,故知三数也。

这段文字是对梦境的解读,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揭示了梦境的深层含义。‘乱点头’象征着多次努力,‘朱’象征着清晰明确,‘胡孙’象征着智慧,‘三数’则是指第三名。

氏族、李氏、后魏孝文帝定四姓,陇西李氏大姓,恐不入,星夜乘鸣驼,倍程至洛。

这段文字讲述了李氏家族为了保持其姓氏地位,不惜冒险前往洛阳的故事。‘四姓’指的是当时社会地位最高的四个姓氏,‘鸣驼’则是指快速行进的骆驼,体现了李氏家族对地位和荣誉的重视。

太原王氏,四姓得之为美,故呼为釢镂王家,喻银质而金饰也。

这段文字描述了太原王氏家族的社会地位和荣誉。‘釢镂王家’暗示了王氏家族的财富和地位,‘银质而金饰’则是对王氏家族的赞美。

七姓、高宗朝,以太原王,范阳卢,荥阳郑,清河博陵二崔,赵郡陇西二李等七姓,其族望耻与诸姓为婚,乃禁其自相姻娶。

这段文字讲述了七姓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婚姻制度。‘七姓’指的是当时社会地位最高的七个姓氏,他们相互之间禁止通婚,以保持其家族的纯洁性和地位。

李积、酒泉公义琰侄孙,门户第一而有清名。

这段文字描述了李积的家族背景和声誉。‘门户第一’指的是李积家族的社会地位,‘清名’则是指李积个人的品德和声誉。

崔湜、崔仁师之孙崔湜、涤(涤原作湜,据明抄本改。)等昆仲数人,并有(并有二字原缺,据唐《摭言》十二补。)文翰,列官清要。

这段文字描述了崔湜家族的文化成就和官职地位。‘文翰’指的是文学才华,‘列官清要’则是指崔湜家族成员在官场上的地位。

类例、世有山东士大夫类例三卷。其有非士族及假冒者,多不见录。

这段文字描述了《山东士大夫类例》这本书的内容和编纂原则。‘类例’指的是对士大夫的归类和描述,‘非士族及假冒者’则是指那些不属于士族或冒充士族的人。

李峤、初,李峤与李迥秀同在庙堂,奉诏为兄弟。

这段文字描述了李峤的家族背景和官职。‘庙堂’指的是朝廷,‘奉诏为兄弟’则是指李峤与李迥秀的特殊关系。

张说、张说好求山东婚姻,当时皆恶之。

这段文字描述了张说的个人喜好和社会评价。‘山东婚姻’指的是与山东地区的婚姻联姻,‘恶之’则是指当时社会对张说的不满。

杨氏、杨氏,自杨震号关西孔子,葬于潼关亭,至今七百余年,子孙犹在阌乡故宅,天下一家而已。

这段文字描述了杨氏家族的历史和传承。‘关西孔子’指的是杨震,‘阌乡故宅’则是指杨氏家族的故居。

李益、李尚书益有宗人庶子同名,俱出于姑臧公。

这段文字描述了李益家族的成员关系。‘宗人庶子’指的是李益的宗族成员,‘姑臧公’则是指李益的祖先。

庄恪太子妃、文宗为庄恪选妃,朝臣家子女者悉被进名,士庶为之不安。

这段文字描述了文宗为庄恪太子选妃的过程,以及这一行为引起的社会反响。‘朝臣家子女’指的是朝廷官员的子女,‘士庶’则是指士人和百姓。

白敏中、白敏中为相,尝欲以前进士侯温为子婿。

这段文字描述了白敏中的个人喜好和婚姻观念。‘为相’指的是白敏中担任宰相,‘前进士侯温’则是指白敏中想要将女儿嫁给的侯温。

汝州衣冠、汝州衣冠,无非望族,多有子女。

这段文字描述了汝州衣冠家族的社会地位和人口规模。‘衣冠’指的是士族,‘望族’则是指有地位的家族。

黄生、有黄生者,擢进士第。

这段文字描述了黄生的个人经历。‘擢进士第’指的是黄生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士学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四-贡举七(代族附)》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84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