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一-贡举四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一-贡举四-原文

李逢吉章孝标刘轲崔群李翱女贺拔惎李宗闵庾承宣张祐卢求杜牧刘蕡薛保逊贾岛毕諴裴德融裴思谦李肱苏景胤张元夫

李逢吉

元和十一年,岁在丙申,李逢吉下三十三人皆取寒素。时有语曰:元和天子丙申年,三十三人同得仙。袍似烂银文似锦,相将白日上青天。李德裕颇为寒进开路。及谪官南去,或有诗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回首望崖州。(出《摭言》)

章孝标

章孝标元和十三年下第。时辈多为诗以刺主司,独章为归燕诗,留献侍郎庾承宣。承宣得时,展转吟讽,诚恨遗才,仍候秋期,必当荐引。庾果重典礼曹,孝标来年擢第。群议以为二十八字而致大科,则名路可遵,递相砻砺也。诗曰:旧累危巢泥已落,今年故向社前归。连云大厦元栖处,更望谁家门户飞。(出《云溪友议》)

刘轲

刘轲慕孟轲为文,故以名焉。少为僧,止于豫章高安之果园。后复求黄老之术,隐于庐山。既而进士登第。文章与韩柳齐名。(出《摭言》)

崔群

崔群元和自中书舍人知贡举。夫人李氏因暇,尝劝树庄田,以为子孙之业。笑曰:予有三十所美庄良田,遍在天下,夫人何忧?夫人曰:不闻君有此业。群曰:吾前岁放春榜三十人,岂非良田邪?夫人曰:若然者,君非陆贽相门生乎?曰:然。夫人曰:往年君掌文柄,使人约其子简礼,不令就试。如君以为良田,即陆氏一庄荒矣。群惭而退,累日不食。(出《独异志》)

李翱女

李翱江淮典郡。有进士卢储投卷,翱礼待之,置文卷几案间,因出视事。长女及笄,闲步铃阁前,见文卷,寻绎数四。谓小青衣曰:此人必为状头。迨公退,李闻之,深异其语。乃令宾佐至邮舍,具白于卢,选以为婿,卢谦让久之,终不却其意。越月随计,来年果状头及第。才过关试,径赴嘉礼。催妆诗曰: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后卢止官舍,迎内子,有庭花开,乃题曰:芍药斩新栽,当庭数朵开。东风与拘束,留待细君来。人生前定,固非偶然耳。(出《抒情诗》)

贺拔惎

王起长庆中再主文柄,志欲以白敏中为状元,病其人与贺拔惎还往。惎有文而落拓。因密令亲知申意,俾敏中与惎绝。前人复(明抄本复作申)约,敏中忻然,皆如所教。既而惎造门,左右绐以敏中他适,惎迟留不言而去。俄顷敏中跃出,连呼左右召(召字据唐摭言补。)惎,于是悉以实告。乃曰:一第何门不致?奈轻负至交。相与尽醉,负阳而寝。前人睹之,大怒而去。告于起,且云:不可必矣。起曰:我比祗得白敏中,今当更取贺拔惎矣。(出《摭言》)

李宗闵

李宗闵知贡举,门生多清秀俊茂,唐伸、薛庠、袁都辈,时谓之玉荀班。(荀班二字原缺,据黄刻本补。出《因话录》)

庾承宣

庾承宣主文后六七年。方授金紫。时门生李石先于内庭恩赐矣。承宣拜命之初,石以所服紫袍金鱼拜献座主。(出《摭言》)

张祐

张祐元和长庆中深为令狐楚所知。楚镇天平日,自草荐表令以新旧格诗三百篇随表进献。辞略曰:凡制五言,合苞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前件人久在江湖,早攻篇什。研几甚苦,探索(索原作相,据明抄本改)颇深。流辈所推,风格罕及。谨令录新旧格诗三百首,自光顺门进献,望请宣付中书。祐至京师,方属元稹在内庭。上因召问祐之词藻高下。稹对曰:张祐雕虫小巧,壮夫耻不为者。或奖激之,恐变陛下风教。上颔之,由是失意而归。祐以诗自悼曰: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不更疑。(出《摭言》)

卢求

杨嗣复第二榜卢求者,李翱之子婿。先是翱典合淝郡,有一道人诣翱言事甚异。翱后任楚州,(或曰桂州)其人复至。其年嗣复知举,。求落地。嗣复,翱之妹婿。由是颇以为嫌。因访于道人,言曰:细事,亦可为奏章一通。几砚纸笔,复置醇酎数斗于侧,其人以巨杯引满而饮,寝少顷而觉,觉而复饮酒尽,即整衣冠北望而拜,遽对案手疏二缄。迟明授翱曰:今秋有主司,且开小卷;明年见榜,开大卷。翱如所教。寻报至,嗣复依前主文,即开小卷。词云:裴头黄尾,三求六李。翱奇之,遂寄嗣复。已有所贮,彼疑漏泄。及放榜,开大卷,乃一榜焕然,不差一字。其年,裴求为状元,黄驾居榜未,次则卢求耳。余皆契合。后翱领襄阳,其人又至,翱愈敬异之。谓翱曰:鄙人再来,盖仰公之政也。因命出诸子,熟视,皆曰不继翱之(唐《摭言》八之作无。)所得。遂遣诸女出拜之。乃曰:尚书他日外孙三人,皆位至宰辅。后求子携、郑亚子畋、杜审权子让能,皆为将相。(出《摭言》)

杜牧

崔郾侍郎既拜命,于东郡试举人。

三署公卿,皆祖于长乐传舍。

冠盖之盛,罕有加也。

时吴武陵任太学博士,策蹇而至。

郾闻其来,微讶之。

及离席与言,武陵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天子选才俊,武陵敢不薄施尘露。

向者偶见大学生数十辈,扬眉抵掌读一卷文书。

就而观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

若其人,真王佐才也。

侍郎官重,恐未暇披览。

于是缙笏,朗宣一遍。

郾大奇之。

武陵请曰:侍郎与状头。

郾曰:已有人。

武陵曰:不然,则第三人。

郾曰:亦有人。

武陵曰:不得已,即第五人。

郾未遑对,武陵曰:不尔,却请此赋。

郾应声曰:敬依所教。

既即席,白诸公曰:适吴太学以第五人见惠。

或曰:为谁。

曰:杜牧。

众中有以牧不拘细行问之者,郾曰:已许吴君,牧虽屠狗,不能易也。

崔郾东都放榜,西都过堂。

杜紫微诗曰: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即将春色入关来。(出《摭言》)

刘蕡

大和二年,裴休等二十三人登制科。

时刘蕡对策万余字,深究治乱之本。

又多引春秋大义,虽公孙弘、董仲舒不能肩也。

自休已下,靡不敛袵。

然以指斥贵倖,不顾忌讳,有司知而不取。

时登科人李邵(明抄本邵作郃。)诣阙进疏,请以己之所得,易蕡之所失。

疏奏留中。

蕡期月之间,屈声播于天下,(出《摭言》)

刘蕡、杨嗣复之门生也。

既直言忤,中官尤所嫉怒。

中尉仇士良谓嗣复曰: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耶?

嗣复惧,答曰:嗣复昔与蕡及第时,犹未风耳。(出《玉泉子》)

薛保逊

薛保逊好行巨编,自号金刚杵。

太和中,贡士不下十余人,公卿之门,卷轴填委,为阍媪脂烛之费。

因之平易者曰:若薛保逊卷,即所得倍于常也。(出《摭言》)

贾岛

贾岛不善呈试,每试,自叠一幅。

巡铺(“铺”原作“捕”,据明抄本改)告人曰:“原夫之辈,乞一联,乞一联。”(出《摭言》)

毕諴

毕諴及第年,与一二人同行,听响卜。

夜艾人稀,久无所闻。

俄遇人投骨于地,群犬争趋。

又一人曰:后来者必衔得。(出《摭言》)

裴德融

裴德融讳皋,值高锴知举,入试。

主司曰:伊讳皋,某棋(明抄本某作向,许本棋作某。)下就试,与及第,困一生事。

后除屯田员外郎。

时(时原作将,据明抄本改)卢简求为右丞。

裴与除郎官一人同参,到宅,右丞先屈前一人入。

从容多时,前人启云:某与新除屯田裴员外,同祗候右丞,裴员外在门外多时。

卢遽使驱使官传语曰:员外是何人下及第?偶有事,不得奉见。

裴仓遑失错,骑前人马出门去。(出《卢氏杂说》)

裴思谦

高锴第一榜,裴思谦以仇士良关节取状头。

锴庭谴之,思谦回顾厉声曰:明年打春取状头。

第二年,锴知举,诫门下不得受书题。

思谦自怀士良一缄入贡院。

既而易以紫衣,趋至阶下,白锴曰:军容有状,荐裴思谦秀才。

锴不得已,遂接之。

书中与思谦求巍峨。

锴曰:状元已有人。

此外可副军容诣。

思谦曰:卑吏面奉军容处分,裴秀才非状元,请侍郎不放。

锴俯首良久曰:然则略要见裴学士。

思谦曰:卑吏便是。

思谦人物堂堂,锴见之改容。

不得已,遂从之。(出《摭言》)

李肱

开成元年秋,高锴复司贡籍。

上曰:夫宗子维城,本枝百代。

封爵使宜,无令废绝。

常年宗正寺解送人,恐有浮薄,以忝科名。

在卿精拣艺能,勿妨贤路。

其所试赋,则准常规,诗则依齐梁体格。

乃试琴瑟合奏赋、霓裳羽衣曲诗。

主司先进五人诗,其最佳者李肱,次则王收。

日斜见赋,则文选中雪月赋也。

况肱宗室,德行素明,人才俱美,敢不公心,以辜圣教。

乃以榜元及第。

霓裳羽衣曲诗,李肱云: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

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凤管递参差,霞衣统摇曳。

宴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

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

讵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上览之曰:近属如肱者,其不忝乎?

有刘安之识,可令著书;执马孚之正,可以为传。

秦(秦原作奏,据《云溪友议》改。)嬴统天下,子弟同匹夫,根本之不深固,曹冏曷不非也。(出《云溪友议》)

苏景胤张元夫

太和中,苏景胤、张元夫,为翰林(林字原缺,据明抄本补)主人。

杨汝士与弟虞卿及弟汉公,尤(尤原作先,据明抄本改)为文林表式。(式原作试,据明抄本改)

故后进相谓曰:欲入举场,先问苏张。

苏张犹可,三杨杀我。

大中咸通中,盛传崔慎(明抄本慎下有由字。)相公常寓尺题于知闻。

或曰,王凝、裴瓒、舍弟安潜,朝中无呼字知闻,厅里绝脱靴宾客。

凝终宣城;瓒礼部尚书;安潜侍中。

太平王崇、窦贤二家,率以科目为资,足以升沉后进。

故科目举人相谓曰:未见王窦,徒劳谩走。(出《摭言》)

后有东西二甲,东呼西为茫茫队,言其无艺也。(出《卢氏杂说》)

开成会昌中,又曰:郑杨段薛,炙手可热。

又有薄徒,多轻侮人。

故裴泌应举,行美人赋以讥之。

又有大小二甲;

又有汪巳甲;

又有四字,言深耀轩庭也。

又有四蚉甲。

又芳林十哲,言其与内臣交游,若刘晔、任息、姜垍、李岩士、蔡鋋、秦韬玉之徒。

鋋与岩士,各将两军书题,求状元。

时谓之对军解头。

太和中,又有杜顗、窦紃、肖嶰、极有时称,为后来领袖。

文宗曾言进士之盛。

时宰相对曰:举场中自云。

乡贡进士,不博上州刺史。

上笑之曰:亦无奈何。(出《卢氏杂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一-贡举四-译文

李逢吉:元和十一年,这一年是丙申年,李逢吉下放了三十三个贫穷的士人。当时有句话说:元和皇帝在丙申年,三十三人一同成了仙人。他们的衣服像烂银一样,文章像锦缎一样,一起在白天飞上了青天。李德裕为他们这些贫穷的士人开辟了道路。等到他被贬官到南方去时,有人作诗说:八百个孤寒的人一起流泪,都回头望向崖州。(出自《摭言》)

章孝标:章孝标在元和十三年落榜。当时他的同辈都作诗来讽刺主考官,只有章孝标作了一首《归燕诗》,献给了侍郎庾承宣。庾承宣得到了这首诗,反复吟诵,真心遗憾没有发现人才,于是等待秋天的科举,一定要推荐他。庾承宣果然重视科举,孝标第二年就中了举。大家议论说,如果因为二十八字而得到高科,那么成名之路就可以遵循,互相激励。(出自《云溪友议》)

刘轲:刘轲仰慕孟子,所以用他的名字。他年轻时做过僧人,住在豫章高安的果园。后来又寻求黄老之术,隐居在庐山。后来考中进士,文章与韩愈、柳宗元齐名。(出自《摭言》)

崔群:崔群在元和年间从中书舍人升任知贡举。他的夫人李氏趁空闲时,曾劝他种植庄田,作为子孙的产业。崔群笑着说:我有三十所美好的庄园和良田,遍布天下,夫人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夫人说:没听说你有这些产业。崔群说:我去年放春榜时录取了三十人,难道不是良田吗?夫人说:如果是这样,你难道不是陆贽相门的弟子吗?崔群说:是的。夫人说:往年你掌管科举,让人约束我的儿子简礼,不让他参加考试。如果你认为这是良田,那么陆氏的庄园就荒芜了。崔群感到惭愧,连续几天不吃饭。(出自《独异志》)

李翱女:李翱在江淮地区任郡守。有进士卢储投递试卷,李翱礼遇他,把文卷放在桌案上,趁机处理公务。李翱的长女到了成年,闲步在铃阁前,看到文卷,反复看了几遍。她对小青衣说:这个人一定会是状元。等到李翱下班后,李翱听到这话,觉得非常奇怪。于是让宾客助手到邮舍,把这件事告诉了卢储,并选他为女婿,卢储谦虚推让了很久,最终还是答应了。一个月后,卢储随计来参加考试,第二年果然中了状元。才过了关试,就直接去参加婚礼。催妆诗说:去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后来卢储到官舍迎接妻子,看到庭院里花开,于是题诗说:芍药斩新栽,当庭数朵开。东风与拘束,留待细君来。人生前定,本来就不是偶然的。(出自《抒情诗》)

贺拔惎:王起在长庆年间再次掌管科举。他打算让白敏中成为状元,但认为白敏中与贺拔惎关系密切。贺拔惎有文才但行事不拘小节。王起秘密地让亲近的人传达意思,让白敏中与贺拔惎断绝关系。之前有人再次传达这个意思,白敏中欣然接受,都按照王起的教导去做。不久贺拔惎上门,左右的人骗他说白敏中外出,贺拔惎久留不言而离开。不久白敏中跳出来,连呼左右召见贺拔惎,于是把真相都告诉了他。白敏中说:一榜何门不致?只是轻负了至交。两人一起痛饮,醉卧在阳光下。之前的人看到这一幕,非常愤怒地离开了。他告诉王起,说:不可必矣。王起说:我之前只得到白敏中,现在应该再得到贺拔惎。(出自《摭言》)

李宗闵:李宗闵掌管科举,他的门生大多是清秀俊茂的人才,如唐伸、薛庠、袁都等人,当时被称为玉荀班。(出自《因话录》)

庾承宣:庾承宣在主掌科举后六七年,才被授予金紫官职。当时他的门生李石已经在内庭得到了恩赐。庾承宣任命之初,李石就把他穿过的紫袍和金鱼拜献给庾承宣。(出自《摭言》)

张祐:张祐在元和、长庆年间深受令狐楚的赏识。令狐楚镇守天平时,亲自起草推荐表,让张祐用新旧格诗三百篇随表进献。他在表中写道:凡作五言诗,要包含六义。近来的诗多放任不羁,没有宗师。前述之人久在江湖,早年就攻习诗歌。研究非常刻苦,探索也很深入。同辈中没有人能比得上他的风格。我特此收录新旧格诗三百首,从光顺门进献,希望陛下宣付中书。张祐到京师后,正好遇到元稹在内庭。皇帝因此召见张祐,询问他的词藻水平。元稹回答说:张祐的诗文是小巧的雕虫小技,壮夫都不屑为之。有人鼓励他,恐怕会改变陛下的风教。皇帝点头同意,因此张祐失意而归。张祐以诗自悼说: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不更疑。(出自《摭言》)

卢求:杨嗣复第二榜的卢求,是李翱的女婿。之前李翱在合淝郡任官时,有一个道士来找李翱,说了一些非常奇怪的事情。李翱后来任楚州(或桂州)官职,那个人又来了。那一年杨嗣复主持科举,卢求落榜。杨嗣复是李翱的妹婿。因此,杨嗣复对此有些怀疑。他访问那个道士,说:这是一件小事,也可以写成一通奏章。拿出笔墨纸砚,又在旁边放了几斗醇酒,那个道士用大杯喝了一杯,睡了一会儿醒来,醒来后又把酒喝完,整理好衣冠向北望拜,然后迅速回到案前写下两封信。第二天早上告诉李翱:今年秋天会有主考官,你可以先打开小卷;明年看到榜单时,再打开大卷。李翱按照他的话去做。不久报告来了,杨嗣复依照前述的方式主持科举,就打开了小卷。词云:裴头黄尾,三求六李。李翱感到惊奇,于是将信寄给杨嗣复。杨嗣复已经有所准备,怀疑信件泄露。等到放榜时,打开大卷,榜单完全符合,没有错一个字。那年,裴求成为状元,黄驾居榜未,接下来就是卢求。其他人的名字也都符合。那年,李翱领襄阳,那个人又来了,李翱对他更加敬重。他对李翱说:我再次来,是仰慕你的政绩。于是让他拿出所有的儿子,仔细看了,都说不如李翱所得到的。于是派他的女儿出来拜见那个人。那个人说:尚书他日的外孙三人,都将位居宰辅。后来卢求的儿子携、郑亚子的儿子畋、杜审权的儿子让能,都成为了将相。(出自《摭言》)

杜牧:关于杜牧的内容未提供,无法进行翻译。

崔郾侍郎接受了任命之后,在东郡主持选拔人才。三署的公卿们都在长乐传舍聚会。场面非常热闹,很少有比这更盛大的。

当时吴武陵担任太学博士,骑着跛脚的马来到。崔郾听说他来了,稍微感到惊讶。等到离开座位与他交谈时,吴武陵说:侍郎以高尚的品德和显赫的名望,为英明的天子选拔人才,我吴武陵怎敢不贡献一点微薄之力。之前偶然看到几十个大学生,扬眉吐气地读一卷文书。走近一看,原来是进士杜牧的《阿房宫赋》。如果这个人,真是辅佐君王的杰出人才。侍郎的官位很高,恐怕没有时间阅读。于是我拿起笏板,大声宣读了一遍。崔郾非常惊奇。吴武陵请求说:侍郎把第五名给我。崔郾说:已经有人了。吴武陵说:不是的话,那就第三名。崔郾说:也有人了。吴武陵说:不得已,那就第五名。崔郾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吴武陵说:不然的话,我就要这篇赋文。崔郾立刻回答:遵命。

崔郾回到座位上,对众人说:刚才吴太学送给我第五名。有人说:是谁?回答说:杜牧。众人中有人因为杜牧行为不检点而质疑他,崔郾说:我已经答应了吴君,杜牧即使做屠狗的工作,也不能改变。

崔郾在东都公布榜单,在西都接受考核。杜紫微的诗说:东都公布榜单时花还未开,三十三人骑马回来。秦地的年轻人喜欢酿酒,即将春色带入关中。

大和二年,裴休等二十三人通过制科考试。当时刘蕡的回答超过一万字,深入探讨了治乱的根本。又多次引用《春秋》的大义,即使是公孙弘、董仲舒也比不上。从裴休以下,没有人不肃然起敬。然而因为指责权贵,不顾忌讳,有关部门知道却没有录取他。当时登科的人李邵(明抄本作李郃。)到朝廷上奏疏,请求用自己的成绩换取刘蕡的缺失。奏疏被留在宫中。刘蕡在一个月之内,名声传遍天下。

刘蕡和杨嗣复的学生。因为直言不讳,中官特别痛恨。中尉仇士良对杨嗣复说:怎么能用国家的科举制度,放纵这样的放荡不羁之徒呢?杨嗣复害怕,回答说:我当年和刘蕡一起及第时,还没有这么放荡。

薛保逊喜欢写大篇的文章,自称金刚杵。太和年间,贡举的士人不少于十几个,公卿们的门庭,卷轴堆积如山,成为守门人和女仆点灯的费用。因此,那些容易通过的人说:如果薛保逊的文章,得到的回报是平常人的几倍。

贾岛不擅长在考试中展示自己,每次考试,都自己叠一张纸。巡逻的人告诉别人说:‘原夫之辈,求一联,求一联。’

毕諴及第那年,和一两个人一起参加考试,听候消息。夜深人静,很久没有听到什么。突然遇到有人把骨头扔在地上,群狗争相奔去。又一个人说:后来的必定能捡到。

裴德融忌讳名字中的‘皋’,正值高锴主持考试,他参加考试。主考官说:你忌讳名字中的‘皋’,我下棋(明抄本作‘向’,许本作‘某’。)时,就考上了,困扰了一生。后来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当时(明抄本作‘将’)卢简求担任右丞。裴德融和另一位新任命的屯田员外郎一同参加,到卢简求的宅邸,右丞先让第一位进入。过了一会儿,前一个人说:我和新任命的屯田裴员外,一同等待右丞,裴员外已经在门外等了很久。卢简求立刻让传达官传话:员外是何人?因为有事,不能见面。裴德融慌张失措,骑着前一个人的马出门去。

高锴在第一榜上,裴思谦通过仇士良的关系获得状元。高锴在庭院中斥责他,裴思谦回头大声说:明年春天我再来争状元。第二年,高锴主持考试,告诫门下不得接受书信。裴思谦自己带着仇士良的信进入贡院。然后换上紫衣,跑到台阶下,对高锴说:军容有信,推荐裴思谦为秀才。高锴没有办法,只好接受。信中要求裴思谦成为状元。高锴说:状元已经有人了。除此之外,可以满足军容的要求。裴思谦说:我亲自接受军容的指示,裴秀才不是状元,请侍郎不要放他。高锴低头良久说:那么就稍微见一见裴学士。裴思谦说:我就是。裴思谦身材高大,高锴见到他后改变了态度,不得已,只好答应。

开成元年秋天,高锴再次负责贡举事务。皇帝说:宗室是国家的基石,子孙百代。封爵应当延续,不能让它断绝。常年宗正寺推荐的考生,恐怕有轻浮的人,玷污了科举的名声。在卿精挑细选技艺,不要妨碍贤才的道路。所试的赋,按照常规,诗则依照齐梁的格式。于是试了琴瑟合奏的赋、霓裳羽衣曲的诗。主考官先呈上五人的诗,其中最好的是李肱,其次是王收。等到傍晚看到赋,是《文选》中的《雪月赋》。李肱因为是宗室,德行一向清明,人才都很优秀,我怎能不公正,对不起圣上的教诲。于是以榜元及第。霓裳羽衣曲的诗,李肱写道:开元太平时,万国庆贺丰收年。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凤管声声递,霞衣舞翩翩。宴会结束水殿空,车驾留下春草细。蓬莱仙事已久,仙乐功绩无替。怎肯听遗音,圣明知道善继。皇帝看了说:像李肱这样的人,难道不配吗?有刘安的见识,可以让他著书;有马孚的正直,可以让他传世。秦嬴统一天下,子弟如同平民,根基不深厚,曹冏为何不反对呢?

太和年间,苏景胤、张元夫是翰林的主人。杨汝士和他的弟弟杨虞卿及杨汉公,尤其(明抄本作‘先’)是文林的表率。因此后进的人相互说:想要进入科举考场,先要问苏张。苏张还好,三杨会让我死。大中、咸通年间,盛传崔慎相公经常在知闻处留下字条。有人说,王凝、裴瓒、舍弟安潜,朝中没有称呼‘知闻’,厅中没有脱靴的宾客。王凝最终在宣城去世;裴瓒担任礼部尚书;安潜担任侍中。太平王崇、窦贤两家,都以科举为资本,足以决定后进的人的命运。因此科举的考生相互说:没有见过王窦,白费力气跑来。

后面有东西两个二甲,东边的人称它们为‘茫茫队’,意思是说它们没有艺术性。(出自《卢氏杂说》)在开成和会昌年间,又有人说:‘郑杨段薛,炙手可热。’还有那些轻薄之徒,常常轻视侮辱别人。因此,裴泌参加科举考试时,写了一篇《美人赋》来讽刺他们。又有大小两个二甲;还有汪巳甲;又有四个字的称号,说是‘深耀轩庭’。还有四个字的甲等,指的是‘四蚉甲’。又有‘芳林十哲’,指的是那些与内臣交往的人,比如刘晔、任息、姜垍、李岩士、蔡鋋、秦韬玉等人。蔡鋋和李岩士各自带着两份军书题目,争取状元。当时人们称他们为‘对军解头’。在太和年间,又有杜顗、窦紃、肖嶰等人,极有时誉,成为后来的领袖。文宗曾经谈论进士的繁荣。当时的宰相回答说:‘科举场上自己这么说。’(文宗)说:‘乡贡进士,不博上州刺史。’(文宗)笑着回答:‘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出自《卢氏杂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一-贡举四-注解

李逢吉:唐朝官员,元和年间曾任中书舍人,因寒素出身而受到关注。

章孝标:唐朝诗人,元和年间参加科举考试,以归燕诗闻名。

刘轲:唐朝文学家,以慕名孟轲而命名,有文学成就。

崔群:唐朝官员,曾任中书舍人,有关于放春榜的故事。

李翱女:李翱的长女,有关于她预知卢储为状头的传说。

贺拔惎:唐朝文学家,有关于他与白敏中的故事。

李宗闵:唐朝官员,曾任知贡举,有关于他门生玉荀班的记载。

庾承宣:唐朝官员,曾任主文,有关于他门生李石的故事。

张祐:唐朝诗人,有关于他献诗给令狐楚的故事。

卢求:唐朝官员,李翱之子婿,有关于他科举考试的故事。

杜牧:唐朝著名诗人,有关于他的生平和作品的记载。

崔郾侍郎:崔郾,唐代官员,曾任侍郎一职,侍郎是唐代六部之一尚书省的副职。

东郡:唐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三署公卿:三署指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公卿指高级官员。

长乐传舍:唐代官员接待宾客的场所。

冠盖之盛:形容官员出行时的盛况,冠盖指官员的冠帽和车盖。

吴武陵:唐代学者,曾任太学博士。

策蹇:骑马行进,策指马鞭。

侍郎:唐代官员职位,是尚书省的副职。

明天子:对皇帝的美称。

才俊:有才能的人才。

尘露:比喻微小的帮助。

进士:唐代科举制度中的最高一级考试及第者。

阿房宫赋: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作品,是一篇著名的辞赋。

王佐才:指有辅佐君王之才的人。

缙笏:古代官员的笏板,此处指官员。

状头: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

放榜:科举考试结束后,公布录取名单。

过堂:科举考试中的一种仪式,考生在考试结束后需经过官员的审阅。

紫微诗:唐代诗人杜紫微的作品。

制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

春秋大义:指《春秋》这部史书中的政治、道德、法律等大义。

贵倖:指权贵和宠幸之人。

指斥:指责、批评。

中官:指宫廷中的官员。

仇士良:唐代宦官,权势很大。

风汉:行为放荡不羁的人。

金刚杵:佛教用语,指坚固不摧之物,此处指薛保逊的自称。

贡士:科举考试中应考的人。

卷轴:古代书写用的纸张和卷轴。

阍媪:守门的老妇人。

脂烛:用于点亮的蜡烛。

呈试:参加科举考试。

巡铺:科举考试中的巡视人员。

制科人:参加制科考试的人。

对策:科举考试中的一种形式,考生需对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期月:一个月的时间。

播于天下:在天下流传。

直言:直言不讳,敢于直言。

嫉怒:嫉妒和愤怒。

中尉:唐代官职,掌管宫廷警卫。

门生:学生的弟子,此处指刘蕡的学生。

及第:科举考试中及格。

屯田员外郎:唐代官职,负责屯田事务。

右丞:唐代官职,是尚书省的副职。

驱使官:负责传达命令的官员。

军容:军队的威仪。

军容处分:军队的命令。

状元: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

贡院:科举考试的地方。

易:改变。

准常规:按照常规。

齐梁体格:指唐代诗歌的一种风格,模仿南朝齐、梁时期的诗歌风格。

琴瑟合奏赋:一种文体,以琴瑟合奏为题材。

霓裳羽衣曲:唐代宫廷乐舞。

榜元: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

蓬壶:传说中的仙境。

仙乐:神仙的音乐。

遗音:遗留的音乐。

圣明:圣明的皇帝。

善继:善于继承。

翰林:唐代宫廷中的文学机构。

文林表式:文学中的典范。

后进:后辈,指年轻一代。

科目举人:参加科举考试的人。

王窦:指王崇和窦贤两家,他们以科举为资,影响很大。

东西二甲: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进士分为三甲,其中一甲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和三甲则分别由若干名进士组成。东西二甲指的是二甲中的进士,分别指代东部和西部的进士,这里用来形容进士众多。

茫茫队:茫茫队,即众多的队伍,这里用来形容进士人数众多,没有尽头。

郑杨段薛:这里指的是当时著名的文人郑谷、杨收、段成式、薛能,他们当时声名显赫,炙手可热。

薄徒:薄徒,指那些轻薄无礼的人。

裴泌:裴泌,即裴度,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美人赋:美人赋,是一种古代文学体裁,以美女为题材,这里指裴度所作的讽刺薄徒的文学作品。

大小二甲:与东西二甲类似,这里指的是二甲中的进士,大小之分可能是指进士的名次或影响力。

汪巳甲:汪巳甲,可能是指某个特定年份或某个地区的进士,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

深耀轩庭:深耀轩庭,形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

四蚉甲:四蚉甲,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进士分组或称号,具体含义不明。

芳林十哲:芳林十哲,指当时才子中的十位杰出人物,与内臣交游,意味着他们与朝廷官员有交往。

刘晔、任息、姜垍、李岩士、蔡鋋、秦韬玉:这些都是唐代著名文人,与芳林十哲并列,说明他们在文学上有一定的成就。

对军解头:对军解头,指在科举考试中,能够解军书题目的人,这里可能是指那些擅长文学和武学的人才。

文宗:文宗,指唐文宗李昂,唐代皇帝,对文学有很高的兴趣。

乡贡进士:乡贡进士,指通过地方考试选拔的进士。

上州刺史:上州刺史,指管理上等州的官员。

四字:四字,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表达方式或文学形式,这里用来形容“深耀轩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一-贡举四-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卢氏杂说》,反映了唐代科举制度下士人的社会地位、人际关系以及文化氛围。首句‘后有东西二甲,东呼西为茫茫队,言其无艺也’描绘了科举考试中的等级划分,东西二甲指的是进士的等级,而‘茫茫队’则是对那些无才无艺的士人的讽刺。这里的‘无艺’不仅指文学艺术,更深层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才学的重视和对于平庸者的不屑。

‘郑杨段薛,炙手可热’这句话中的‘炙手可热’形容了这些士人的权势和受欢迎程度,他们如同炙热的烙铁,让人不敢接近。这里的‘郑杨段薛’可能指的是当时的一些权贵或者有影响力的士人。

‘又有薄徒,多轻侮人’揭示了士人之间的相互倾轧和轻视,薄徒指的是那些品行不端的士人,他们常常轻视他人,这种风气在当时的科举社会中并不少见。

裴泌应举,行美人赋以讥之’中的裴泌通过创作美人赋来讽刺那些品行不端的士人,这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道德和品行的重视,以及他们通过文学手段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又有大小二甲;又有汪巳甲;又有四字,言深耀轩庭也。又有四蚉甲’这一段描述了科举考试中更多的等级划分和称谓,‘大小二甲’指的是进士的不同等级,‘汪巳甲’和‘四字’等则是更为细致的分类,这些分类反映了唐代科举制度的复杂性和细致性。

‘又芳林十哲,言其与内臣交游,若刘晔、任息、姜垍、李岩士、蔡鋋、秦韬玉之徒’中的‘芳林十哲’指的是那些与内臣有交往的士人,他们通过这些关系来提升自己的地位。这里提到的刘晔、任息等人,都是当时有影响力的士人。

‘鋋与岩士,各将两军书题,求状元’中的‘对军解头’是指那些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有望成为状元的士人。这里的蔡鋋和李岩士都是这样的佼佼者。

‘太和中,又有杜顗、窦紃、肖嶰、极有时称,为后来领袖’表明了这些士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他们被视为未来的领袖人物。

‘文宗曾言进士之盛。时宰相对曰:举场中自云。乡贡进士,不博上州刺史。上笑之曰:亦无奈何’这一段反映了皇帝和宰相对科举制度的看法。文宗认为进士之盛,而宰相对此表示无奈,这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对于社会的影响和士人的地位。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对唐代科举制度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士人的地位和人际关系,以及科举制度对于社会的影响。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也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一-贡举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84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