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一百五十-定数五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一百五十-定数五-原文

玄宗乔琳张去逸李泌刘邈之张仁袆裴谞李揆道昭

玄宗

唐德宗降诞三日,玄宗视之。肃宗、代宗以次立(“视之”九字原本作“肃宗次之代宗又次之”)。保母襁褓德宗来呈,德宗色不白皙,龙身仆前,肃宗、代宗皆不悦。二帝以手自下递传,呈上玄宗。玄宗一顾之曰:“真我儿也。”谓肃宗曰:“汝不及他。”又谓代宗曰:“汝亦不及他。仿佛似我。”德宗(德宗二字原作是不及也。后明皇幸蜀,至中路曰:“岧郎亦一遍到此来里。”及德宗幸梁,是验也。乃知圣人应天授命,享国年深,岂是徒然。(出《嘉话录》)

乔琳

乔琳以天宝元年冬,自太原赴举。至大梁,舍于逆旅。时天寒雪甚,琳马死,佣仆皆去。闻浚仪尉刘彦庄喜宾客,遂往告之。彦庄客申屠生者,善鉴人,自云八十已上,颇箕踞傲物,来客虽知名之士,未尝与之揖让。及琳至,则言款甚狎,彦庄异之。琳既出,彦庄谓生曰:“他宾客贤与不肖,未尝见先生之一言。向者乔生一布衣耳,何词之密欤?”生笑曰:“此固非常人也。且当为君之长吏,宜善视之,必获其报。向与之言,盖为君结欢耳。然惜其情反于气,心不称质,若处极位,不至百日。年过七十,当主非命。子其志之。”彦庄遂馆之数日,厚与车马,遂至长安。而申屠生亦告去,且曰:“吾辱君之惠,今有以报矣,请从此辞。”竟不知所在。琳后擢进士第,累佐大府。大历中,除怀州刺史。时彦庄任修武令,误断狱有死者,为其家讼冤,诏下御史劾其事。及琳至,竟获免。建中初,微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在位八十七日,以疾罢。后朱泚构逆,琳方削发为僧。泚知之,竟逼受逆命。及收复,亦陈其状。太尉李晟,欲免其死,上不可,遂诛之。时年七十一。(出《前定录》)

张去逸

肃宗张皇后祖母窦氏,玄宗之姨母也。玄宗先后早薨,窦有鞠养之恩。景云中,封邓国夫人,帝甚重之。其子去惑、去盈、去奢、去逸,依倚恩宠,颇极豪华。一日,弟兄同猎渭曲。忽有巨蛇长二丈,腾赶草上,迅捷如飞。去逸因踪辔弯弧,一发而中,则命从骑挂之而行。俄顷雾起于渭上,咫尺昏晦,骤雨惊电,无所遁逃。偶得野寺,去逸既弃马,径依佛庙。烈火震霆,随而大集。方霆火交下之际,则闻空中曰:“勿惊仆射,”霆火遽散,俄而复臻。又闻空中曰:“勿惊司空!”霆火登止。俄复聚集,又闻空中曰:“勿惊太尉!”既而阴翳廓然,终无所损。然死蛇从马,则已失矣。去逸自负坐须富贵。不数年,染疾而卒,官至太仆卿。天宝中,其女选东宫,充良媛。及肃宗收复两京,良媛颇有辅佐之力,至德二载,册为淑妃。乾元元年,诏中书令崔圆持节册为皇后。而去逸以后父,前后三赠官,皆如空中之告耳。(出《纪闻》)

李泌

天宝十四载,李泌三月三日,自洛乘驴归别墅。从者未至,路旁有车门,而驴径入,不可制。遇其家人,各将乘驴马群出之次。泌因相问,遂并入宅。邀泌入。既坐,又见妻子出罗拜。泌莫测之,疑是妖魅。问姓窦,潜令仆者问邻人,知实姓窦。泌问其由,答曰:“窦廷芬。且请宿。”续言之,势不可免,泌遂宿,然甚惧。廷芬乃言曰:“中桥有筮者胡芦生,神之久矣。昨因筮告某曰,不出三年,当有赤族之祸,须觅黄中君方免。问如何觅黄中君?曰,问鬼谷子。又问安得鬼谷子?言公姓名是也。宜三月三日,全家出城觅之。不见,必籍死无疑;若见,但举家悉出衷祈,则必免矣。适全家方出访觅,而卒遇公,乃天济其举族命也。”供待备至。明日请去,且言归颍阳庄。廷芬坚留之,使人往颍阳,为致所切,取季父报而还。如此住十余日,方得归。自此献遗不绝。及禄山乱,肃宗收西京,将还秦,收陕府,获刺史窦廷芬。肃宗令诛之而籍其家。又以玄宗外家而事贼,固囚诛戮。泌因具其事,且请使人问之,令其手疏验之。肃宗乃遣使。使回,具如泌说。肃宗大惊,遽命赦之。因问黄中君鬼谷子何也?廷芬亦云不知,而胡芦生已卒。肃宗深感其事。因曰:“天下之事,皆前定矣。(出《感定录》)

刘邈之

刘邈之,天宝中,调授岐州陈仓尉。

邈之从母弟吴郡陆康,自江南同官来。

有主簿杨豫、尉张颖者,闻康至,皆来贺邈之。

时冬寒,因饮酒。

方酣适,有魏山人琮来。

邈之命下帘帷,迎于庭,且问其所欲。

琮曰:‘某将入关。请一食而去。’

邈之顾左右,命具刍米于馆。

琮曰:‘馆则虑不及,请于此食而过。’

邈之以方饮,有难色。

琮曰:‘某能知人。若果从容,亦有所献。’

邈之闻之而喜,遂命褰帷,而坐客亦乐闻其说,咸与揖让而做。

时康以醉卧于东榻,邈之乃具馔。

既食之,有所请。

琮曰:‘自此当再名闻,官止二邑宰而不主务,二十五年而终。’

言讫将去,豫、颖固止之,皆有所问。

谓豫曰:‘君后八月,勿食驴肉,食之遇疾,当不可救。’

次谓颖曰:‘君后政官,宜与同僚善。如或不叶,必为所害。’

豫、颖不悦。

琮知其意,乃曰:‘某先知者,非能为君祸福也。’

因指康曰:‘如醉卧者,不知为谁,明年当成名,历官十余政,寿考禄位,诸君子不及也。’

言讫遂去,亦不知所往。

明年,逆胡陷两京,玄宗幸蜀,陈仓当路。

时豫主邮务,常念琮之言,记之于手板。

及驿骑交至,或有与豫旧者,因召与食,误啖驴肠数脔。

至暮,胀腹而卒。

颖后为临濮丞,时有寇至,郡守不能制,为贼所陷。

临濮令薛景元率吏及武士持兵与贼战,贼退郡平。

节度使以闻,既拜景为长史,领郡务。

而颖果常与不叶,及此因事陷之,遂阴污而卒。

邈之后某下登科,拜汝州临汝县令,转润州上元县令。

在任无政,皆假掾以终考。

明年,康明经及第,授秘书省正字,充陇右巡官。

府罢,调授咸阳尉,迁监察御史周至令比部员外郎。

连典大郡,历官二十二考。

(出《前定录》)

张仁袆

唐沈君亮,见冥道事。

上元年中,吏部员外张仁袆延坐问曰:‘明公看袆何当迁?’

亮曰:‘台郎坐不暖席,何虑不迁?’

俄而袆如厕,亮谓诸人曰:‘张员外总十余日活,何暇忧官职乎?’

后七日而袆卒。

(出《朝野佥载》)

裴谞

宝应二年,户部郎中裴谞出为卢州刺史。

郡有二迁客,其一曰武彻,自殿中侍御史贬为长史;其一曰于仲卿,自刑部员外郎贬为别驾。

谞至郡三日,二人来候谒。

谞方与坐,俄而吏持一刺云:‘寄客前巢县主簿房观请谒。’

谞方与二客话旧,不欲见观,语吏云:‘谢房主簿相访,方对二客,请俟他日。’

吏以告观,观曰:‘某以使君有旧,宜以今日谒,固不受命。’

吏又入白谞,谞曰:‘吾中外无有房氏为旧者。’

乃令疏其父祖官讳,观具以对。

又于怀中探一纸旧书,以受吏。

谞览之愀然,遽命素服,引于东庑而吊之,甚哀。

既出,未及易服。

顾左右问曰:‘此有府职月请七八千者乎?’

左右曰:‘有名逐要者是也。’

遽命吏出牒以署观。

时二客相顾,甚异之,而莫发问。

谞既就榻叹息,因谓二客曰:‘君无为复患迁谪?事固已前定,某开元七年,罢河南府文学。

时至大梁,有陆仕佳为浚仪尉。某往候之,仕佳座客有陈留尉李揆、开封主簿崔器方食,有前襄州功曹参军房安禹继来。

时坐客闻其善相人,皆请。

安禹无所让,先谓仕佳曰:‘官当再易,后十三年而终。’

次谓器曰:‘君此去二十年,当为府寺官长,有权位而不见曹局,亦有寿考。’

次谓揆曰:‘君今岁名闻至尊,十三年间,位极人臣。后十二年,废弃失志,不知其所以然也。’

次谓某曰:‘此后历践清要,然无将相。年至八十。’

言讫将去,私谓某曰:‘少间有以奉托,幸一至逆旅。’

安禹既归,某即继往。

至则言款甚密,曰:‘君后二十八年,当从正郎为江南郡守。某明年当有一子,后合为所守郡一官。君至三日,当令奉谒。然此子命薄,不可厚禄,顾假俸十千已下,’此即安禹子也。

彻等咸异其事,仕佳后再受监察御史卒,器后为司农丞。

肃宗在灵武,以策称旨,骤拜大司农。

及归长安,累奉使。

后十余年,竟不至本曹局。

揆其年授右拾遗,累至宰相。

后与时不叶,放逐南中二十年。

除国子祭酒,充吐蕃会盟使。

既将行而终。

皆如其言。

安禹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及第,官止南阳令。

(出《前定录》)

李揆

李相国揆以进士调集在京师,闻宣平坊王生善易筮,往问之。

王生每以五百文决一局,而来者云集,自辰及酉,不次而有空反者。

揆时持一缣晨往,生为之开卦曰:‘君非文章之选乎?当得河南道一尉。’

揆负才华,不宜为此,色悒忿而去。

王生曰:‘君无怏怏,自此数月,当为左拾遗,前事固不可涯也。’

揆怒未解。

生曰:‘若果然,幸一枉驾。’

揆以书判不中第,补汴州陈留尉。

始以王生之言有征。

后诣之,生于几下取一缄书,可十数纸,以授之曰:‘君除拾遗,可发此缄,不尔当大咎。’

揆藏之,既至陈留。

时采访使倪若冰以揆才华族望,留假府职。

会郡有事须上请,择与中朝通者,无如揆,乃请行。

开元中,郡府上书姓李者,皆先谒宗正。

时李璆为宗长,适遇上尊号。

揆既谒璆,璆素闻其才,请为表三通,以次上之。

上召璆曰:‘百官上表,无如卿者,朕甚嘉之。’

璆顿首谢曰:‘此非臣所为,是臣从子陈留尉揆所为。’

乃下诏召揆,时揆寓宿于怀远坊卢氏姑之舍,子弟闻召,且未敢出。

及知上意欲以推择,遂出。

既见,乃宣命宰臣试文词。

时陈黄门为题目三篇,其一曰《紫丝盛露囊赋》,二曰《答吐蕃书》,三曰《代南越献白孔雀表》。

揆自午及酉而成,既封,请曰:‘前二道无所遗限,后一首或有所疑,愿得详之。’

及许拆其缄,涂八字,旁注两句。

既进,翌日授左拾遗。

旬余,乃发王生之缄视之,三篇皆在其中,而涂注者亦如之。

遽命驾往宣平坊访王生,则竟不复见矣。(出《前定录》)

道昭

永泰中,有沙门道昭,自云兰州人,俗姓康氏。

少时因得疾不救,忽寤云:‘冥司见善恶报应之事,’遂出家。

住太行山四十年,戒行精苦,往往言人将来之事。

初若隐晦,后皆明验。

尝有二客来,一曰姚邈,举明经,其二曰张氏,以资荫,不记名。

僧谓张曰:‘君授官四政,慎不可食禄范阳。四月八日得疾,当不可救。’

次谓邈曰:‘君不利簪笏,如能从戎,亦当三十年无乏。有疾勿令胡人疗之。’

其年。张授官于襄邓间。

后累选,常求南州,亦皆得之。

后又赴选,果授虢州卢氏县令。

到任两日而卒。

卒之日,果四月八日也。

后方悟范阳即卢氏望也。

邈后举不第,从所知于容州。

假军守之名,三十年累转右职。

后因别娶妇求为傧者,因得疾,服妪黄氏之药而终。

后访黄氏本末,乃洞主所放出婢,是胡女也。(出《前定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一百五十-定数五-译文

玄宗时期,唐德宗出生三天后,唐玄宗去看他。唐肃宗、代宗依次立在他旁边。(“视之”九字原本作“肃宗次之代宗又次之”)。保姆抱着德宗来呈给玄宗看,德宗脸色不白皙,身体向前倾斜,肃宗、代宗都不高兴。两位皇帝用手从下往上递给他,呈给玄宗。玄宗看了一眼说:“这是我的儿子。”对肃宗说:“你比不上他。”又对代宗说:“你也比不上他。他像我。”德宗(德宗二字原作是不及也。后明皇幸蜀,至中路曰:“岧郎亦一遍到此来里。”及德宗幸梁,是验也。乃知圣人应天授命,享国年深,岂是徒然。(出《嘉话录》)

乔琳在天宝元年冬天,从太原赶去参加科举考试。到了大梁,住在旅店里。当时天气很冷,雪很大,他的马死了,雇佣的仆人也都离开了。他听说浚仪尉刘彦庄喜欢结交宾客,就去告诉他。刘彦庄有个叫申屠生的客人,擅长看人,自称八十岁以上,喜欢傲慢待人,即使是知名之士,也从不与他们行礼。等乔琳到了,他却非常热情地和他交谈,刘彦庄感到很奇怪。乔琳离开后,刘彦庄对申屠生说:“那些宾客贤或不贤,你从未说过一句话。刚才的乔生只是一个平民,为什么能说得这么投机呢?”申屠生笑着说:“这个人一定不是普通人。他将来会做你的上级,你应该好好对待他,你一定会得到他的回报。刚才和他说话,是为了让你喜欢他。不过,我遗憾他的情绪和气质不匹配,如果处在很高的位置,不会超过百日。年过七十,会遭遇不测。你记住这个。”刘彦庄于是留他住了几天,给了他很多车马,他就到了长安。而申屠生也离开了,并且说:“我受到了你的恩惠,现在有了回报,请让我离开。”最后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乔琳后来考中了进士,多次担任重要职务。大历年间,被任命为怀州刺史。当时刘彦庄担任修武令,误判了一个案件,导致有人死亡,他的家人为他申诉冤情,皇帝下诏让御史弹劾他。等乔琳到了,最终免了他的罪。建中初年,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在位八十七天后因病辞职。后来朱泚谋反,乔琳剃发为僧。朱泚知道后,强迫他接受叛乱命令。等到收复后,他也陈述了自己的情况。太尉李晟想免他一死,皇帝不同意,于是被杀。当时他七十一岁。(出《前定录》)

肃宗的张皇后祖母窦氏,是玄宗的姨母。玄宗先后早逝,窦氏有养育之恩。景云年间,被封为邓国夫人,皇帝非常看重她。她的儿子去惑、去盈、去奢、去逸,依靠恩宠,生活非常奢侈。有一天,兄弟们一起在渭曲打猎。突然有条两丈长的巨蛇在草地上腾跃,速度非常快。去逸趁机追踪并射中它,命令随从把蛇挂在马上走。不久,渭水上空升起雾气,周围一片昏暗,暴雨和闪电,无处可逃。偶然间找到了一个野寺,去逸丢下马,直接进了寺庙。雷火突然降临,随即聚集起来。就在雷火交错下落的时候,他听到空中说:“不要惊吓仆射,”雷火立刻散去,不久又聚集起来。又听到空中说:“不要惊吓司空!”雷火立刻停止。再次聚集起来,又听到空中说:“不要惊吓太尉!”不久阴云散去,最终没有受到任何损害。然而,那死蛇从马上掉下来,已经不见了。去逸自负能坐等富贵。不久,他生病去世,官至太仆卿。天宝年间,他的女儿被选入东宫,成为良媛。等到肃宗收复两京,良媛有很大帮助,至德二年,被册封为淑妃。乾元元年,皇帝下诏让中书令崔圆持节册封为皇后。而去逸作为皇后的父亲,先后三次升官,都和空中的预言一样。(出《纪闻》)

天宝十四年,李泌三月三日在洛阳骑驴回家。随从还没到,路边有个车门,驴子径直走了进去,无法控制。遇到他的家人,他们各自带着驴马群出来。李泌因此询问,就跟着他们进了家门。坐下后,又看到妻子和孩子们出来罗拜。李泌感到很奇怪,怀疑是妖魔鬼怪。问他们姓窦,悄悄让仆人去问邻居,得知确实姓窦。李泌问他们为什么来,回答说:“窦廷芬。请留宿。”继续说,形势不可免,李泌就留宿了,但非常害怕。窦廷芬于是说:“中桥有个算命的叫胡芦生,他的神通已久。昨天因为占卜告诉我,不出三年,会有灭族之祸,必须找到黄中君才能免除。问如何找到黄中君?说,问鬼谷子。又问如何找到鬼谷子?说你的名字就是。你应该在三月三号,全家出城找他。找不到,必死无疑;如果找到,只要全家都出来真诚祈祷,就一定能免除。正好全家都出来寻找,结果遇到了你,这是天意保佑你全家性命。”他们准备了丰盛的招待。第二天请他离开,并且说回颍阳庄。窦廷芬坚决挽留他,派人去颍阳,告诉他情况紧急,取了他的信回来。这样住了十几天,才得以回家。从此以后,他不断送礼物。等到安禄山叛乱,肃宗收复西京,准备回秦,收复陕府,抓住了刺史窦廷芬。肃宗下令处死他,抄了他的家。又因为他是玄宗的外戚而事奉叛贼,被囚禁并处死。李泌因此详细陈述了这件事,并请求派人去询问,让他亲手写下证明。肃宗于是派人去。使者回来后,详细地报告了李泌的话。肃宗非常惊讶,立刻下令赦免了他。然后问黄中君鬼谷子是什么意思?窦廷芬也说不知道,而胡芦生已经死了。肃宗深感此事。于是说:“天下的事情,都是预先注定的。(出《感定录》)

刘邈之,在天宝年间,被调任为岐州陈仓尉。邈之的堂弟吴郡陆康,从江南一同来到。有主簿杨豫、尉张颖两人,听说陆康到了,都来祝贺邈之。当时是冬天很冷,于是大家喝酒。正当喝得尽兴时,有魏山人琮来了。邈之命令放下帘子,在庭院中迎接他,并询问他想要什么。琮说:‘我准备进入关中(“关”原本作“门”,据《前定录》改)。请让我吃一顿饭就离开。’邈之看看左右的人,命令在馆舍中准备食物。琮说:‘馆舍那里恐怕来不及,请在这里吃再离开。’邈之因为正在喝酒,有些为难。琮说:‘我能够识人。如果你确实从容不迫,我也有所馈赠。’邈之听到这话很高兴,于是命令拉开帘子,客人们也很乐意听他的话,纷纷行礼让座。当时陆康因为喝醉了躺在东边的榻上,邈之于是准备了酒菜。吃完后,琮有所请求。琮说:‘从现在开始,你将再次名声大噪,官职只做到两个县城的县令而不负责实际事务,二十五年后去世。’说完即将离开,杨豫、张颖坚决挽留他,都有所询问。对杨豫说:‘你八个月后不要吃驴肉,吃了会得病,难以救治。’接着对张颖说:‘你将来做官,应该和同僚和睦相处。如果关系不好,一定会被他们陷害。’杨豫、张颖不高兴。琮知道他们的意思,就说:‘我事先知道这些,不是要给你们带来祸福。’然后指着陆康说:‘像那个醉卧的人,不知道是谁,明年会成名,历任十多个官职,寿命和官位,其他人都比不上。’说完就离开了,也不知道去了哪里。第二年,逆胡攻陷了长安和洛阳,唐玄宗逃往蜀地,陈仓成为必经之路。当时杨豫负责邮务,常常想起琮的话,把它记在掌上。等到驿站的马匹到达,如果有和杨豫熟悉的人,就邀请他们一起吃饭,不小心吃了几块驴肠。到了晚上,肚子胀得很大,就去世了。张颖后来做了临濮县丞,当时有贼人入侵,郡守无法制服,被贼人攻陷。临濮县令薛景元率领官员和士兵拿着武器与贼人战斗,贼人退去,郡里恢复了平静。节度使上报朝廷,任命薛景元为长史,负责郡务。而张颖确实经常与同僚不和,因此在这个事件中遭到陷害,最终被暗地里污蔑而死。邈之后来中了进士,被任命为汝州临汝县令,后来转任润州上元县令。在任期间没有政绩,都是依靠属官来结束考核。第二年,陆康考中明经科,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担任陇右巡官。府中事务结束后,被调任咸阳尉,后来升任监察御史周至县令和比部员外郎。连续担任大郡的官职,历任二十二年考核。(出自《前定录》)

张仁袆,唐沈君亮,见到阴间的事情。上元年中,吏部员外郎张仁袆邀请沈君亮坐下询问说:‘明公你看我什么时候能够升迁?’沈君亮说:‘台郎坐着都不暖和席子,还担心不升迁吗?’不久张仁袆去上厕所,沈君亮对众人说:‘张员外总共还活十几天,哪有时间担心官职呢?’七天之后张仁袆就去世了。(出自《朝野佥载》)

裴谞,宝应二年,户部郎中裴谞被外放为庐州刺史。郡里有两个被贬的客人,一个叫武彻,从殿中侍御史贬为长史;另一个叫于仲卿,从刑部员外郎贬为别驾。裴谞到郡里三天后,两人来拜访。裴谞正和两位客人坐着,突然小吏拿着一张名片说:寄居客前巢县主簿房观请求拜访。裴谞正和两位客人谈论旧事,不想见房观,对小吏说:‘谢谢房主簿的拜访,我现在正和两位客人谈话,请改天吧。’小吏把这话告诉了房观,房观说:‘我因为与使君有旧,应该今天来拜访,坚决不接受命令。’小吏又进去告诉裴谞,裴谞说:‘我家里没有房氏的旧交。’于是让小吏列出房观的父祖官职名字,房观一一回答。他又从怀中掏出一张旧信,交给小吏。裴谞看了之后表情变得严肃,立刻命令穿素服,到东庑去悼念他,非常悲伤。出来后,还没来得及换衣服。他问左右的人:‘这里有没有月收入七八千的府职?’左右的人说:‘有名望的人就是了。’他立刻命令小吏拿出文书来任命房观。当时两位客人互相看着,非常惊讶,但没有人发问。裴谞坐在床边叹息,对两位客人说:‘你们为何还为贬谪而忧虑?事情本来就已经注定,我开元七年,被免去河南府文学职务。当时到汴梁,有陆仕佳担任浚仪县尉。我去拜访他,陆仕佳的座上客有陈留县尉李揆、开封主簿崔器正在吃饭,前襄州功曹参军房安禹随后到来。当时在座的客人听说他擅长相面,都请他相面。房安禹毫不谦让,先对陆仕佳说:‘官职将再次变动,过十三年后去世。’接着对崔器说:‘你离开这里二十年,将担任府寺的长官,有权势但不直接管理事务,也有长寿。’接着对李揆说:‘你今年会名声大噪,十三年后,官位达到顶峰,成为人臣。再过十二年,会被废弃失意,不知道为什么。’接着对我说:‘你之后会历任清要之职,但不会有将相之位。活到八十岁。’说完即将离开,私下对我说:‘不久后我会托付给你一件事,希望你能到旅馆来。’房安禹回去后,我就立刻去拜访他。到那里后我们谈得很投机,他说:‘你二十八年后,将从正郎升任江南郡守。我明年将有一个儿子,将来会担任你管辖郡中的一个官职。你到任三天后,他会来拜访我。但这个儿子命薄,不能给予厚禄,只能给他每月十千以下的俸禄。’这就是房安禹的儿子。武彻等人对此事都感到奇异,陆仕佳后来担任监察御史去世,崔器后来成为司农丞。肃宗在灵武时,因为他的策略得到皇帝的赏识,一下子被任命为大司农。回到长安后,多次奉命出使。十多年后,竟然没有回到原来的部门。李揆那年被任命为右拾遗,多次升迁至宰相。后来与时局不合,被放逐到南方二十年。除国子祭酒,担任吐蕃会盟使。即将出发时去世。所有的事情都像他说的那样。房安禹开元二十一年考中进士,官职只做到南阳令。(出自《前定录》)

李相国(指李揆)以进士的身份被调集到京师,听说宣平坊的王生擅长易经占卜,便去请教他。王生每次占卜一局要收五百文钱,前来请教的人络绎不绝,从早晨到傍晚,来的人多到有空的位子都被占满了。李揆当时拿着一匹绸子清早去,王生为他占卜后说:‘您不是文章出众的人吗?将来会得到河南道的一个尉官。’李揆自恃才华,不适合做这种官职,脸色不悦地离开了。王生说:‘您不要不高兴,从几个月后,您将会成为左拾遗,之前的事情就不用担心了。’李揆的怒气仍未平息。王生又说:‘如果真的如此,您有机会的话,可以去拜访我。’李揆因为书判考试不中,被补授汴州陈留尉。开始时他还觉得王生的话有依据。后来他去拜访王生,王生从下面拿出一个密封的信封,里面有十几张纸,递给他并说:‘您被任命为拾遗后,可以打开这个信封,否则会有大麻烦。’李揆收好信封,到了陈留。当时采访使倪若冰因为李揆才华出众,家族名望高,留下他担任府职。正逢郡里有事需要上报,选择与朝廷有联系的人,没有比李揆更合适的,于是请他前往。开元年间,郡府上书姓李的人,都要先拜访宗正。当时李璆担任宗长,恰逢遇上皇帝加封尊号。李揆拜访了李璆后,李璆一直听说他的才华,请他写三篇表文,依次呈上。皇帝召见李璆说:‘百官上表,没有人比得上您,我非常赞赏。’李璆叩首致谢说:‘这不是我写的,是我侄子陈留尉李揆写的。’于是下诏召见李揆。当时李揆住在怀远坊卢氏姑母的家中,他的子弟听说被召见,但不敢出门。等到知道皇帝想要亲自考察他,才出门。见到皇帝后,皇帝宣命宰臣考察他的文词。当时陈黄门出了三个题目,一个是《紫丝盛露囊赋》,一个是《答吐蕃书》,一个是《代南越献白孔雀表》。李揆从中午到傍晚完成,封好信封后请求说:‘前两个题目没有限制,后一个题目我有些疑问,希望您能详细解释。’等到允许他拆开信封,发现上面涂改了八个字,旁边注了两句。进呈后,第二天他被任命为左拾遗。十多天后,他才打开王生的信封查看,发现三篇表文都在里面,涂改的字句也和信封上的相同。他立刻驾车前往宣平坊拜访王生,却发现王生已经不见了。(出自《前定录》)

永泰年间,有位名叫道昭的和尚,自称是兰州人,俗姓康。年轻时因病未能救治,忽然梦中见到:‘阴间可以看到善恶报应的事情’,于是出家为僧。他在太行山修行了四十年,戒律行为极为刻苦,常常预言人的未来。起初预言含糊不清,后来都一一应验。曾经有两位客人来拜访,一位叫姚邈,考中明经,另一位姓张,因为是靠祖荫,名字没记清楚。和尚对张说:‘您会被任命为四政官员,但千万不要接受范阳的俸禄。四月八日您会得病,无法救治。’接着对姚邈说:‘您不利做官,如果从军,也应有三十年不缺衣食。生病时不要让胡人治疗。’那年,张在襄邓之间被任命为官。后来多次选拔,总是请求去南州,也都得到了。后来又一次参加选拔,果然被任命为虢州卢氏县令。上任两天后去世。去世那天,正是四月八日。后来才明白范阳就是卢氏的望族。姚邈后来考试不中,在容州做了军职。以军守的名义,三十年间不断升迁。后来因为另娶妻子,想要做傧相,因此生病,服用了黄姓老妇的药后去世。后来调查黄姓老妇的来历,发现她是洞主放出的婢女,是胡人。(出自《前定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一百五十-定数五-注解

玄宗:唐玄宗李隆基。

乔琳:唐朝官员,字子宾,曾担任怀州刺史等职,因才华出众而受到重视。

张去逸:唐朝官员,字子退,官至太仆卿,因射杀巨蛇而得到神灵庇佑。

李泌:唐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字长源,以谋略著称,曾辅佐唐玄宗、唐肃宗、唐德宗三朝。

刘邈之:刘邈之,唐代人物,曾任岐州陈仓尉。

张仁袆:文中未提及此人物,可能为笔误或遗漏。

裴谞:文中未提及此人物,可能为笔误或遗漏。

李揆道:文中未提及此人物,可能为笔误或遗漏。

道昭:文中未提及此人物,可能为笔误或遗漏。

天宝中:天宝是唐玄宗年号,天宝中即指天宝年间。

调授:调动并授予官职。

岐州陈仓尉:岐州陈仓县尉,官职。

从母弟:母亲的弟弟。

吴郡陆康:吴郡,古代地名,今属江苏省;陆康,人名。

江南同官: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同官,同僚。

主簿:官职,掌管文书、簿籍。

尉:官职,古代县级行政区的军事长官。

魏山人琮:魏山人,隐士;琮,人名。

关:关中,指陕西省中部地区。

刍米:刍,草料;米,粮食。

馆:客舍。

逆胡:指外来的侵略者。

蜀:四川省。

邮务:邮政事务。

临濮丞:临濮县丞,官职。

节度使: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长史:官职,地方官职。

郡务:郡的政务。

掾:官职,属官。

假掾:代理属官。

明经及第:明经科及第,科举考试中明经科及格。

秘书省正字:官职,负责秘书省的文书工作。

陇右巡官:陇右道巡官,地方官职。

比部员外郎:比部员外郎,官职。

典大郡:主管大郡。

朝野佥载:唐代小说集。

台郎:官职,指御史台郎官。

迁:升迁。

不暖席:指官职低微,没有座位。

殿中侍御史:官职,殿中省的监察官。

别驾:官职,地方官职。

刺:名片。

官讳:祖先的官职。

素服:白色的丧服。

东庑:房屋的东边厢房。

月请:每月的俸禄。

逐要者:指被贬谪的人。

正郎:官职,指中央官员。

江南郡守:江南地区的郡守。

逆旅:旅店。

国子祭酒:国子监祭酒,教育官员。

吐蕃会盟使:与吐蕃进行和谈的使者。

开元:唐玄宗年号。

进士及第:科举考试中进士科及格。

南阳令:南阳县的县令。

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通过此考试者可成为进士,获得做官资格。

京师:指古代中国的首都,如唐朝的京师即今天的西安或洛阳。

易筮:《易经》占卜的一种方式,通过掷筮(用蓍草或龟甲进行占卜)来预测未来。

五百文:古代货币单位,文是一种货币单位,五百文相当于一定数量的铜钱。

辰:古代计时单位,一辰相当于两个时辰,即12小时。

酉:古代计时单位,一酉相当于两个时辰,即12小时。

缣:古代的一种丝织品,质地较细。

左拾遗:古代官职,属于中书省,负责检举弹劾,是皇帝身边的近臣。

汴州:古代地名,今河南省开封市。

陈留尉:古代官职,尉是县令的副手,陈留是古代的一个县名。

采访使:古代官职,负责地方采访、调查,相当于现在的专员。

宗正:古代官职,负责管理皇室宗族事务。

开元中:唐朝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年间,即公元713年至741年。

中朝:指朝廷,中央政府。

宰臣:古代官职,宰即宰相,是朝廷的最高行政官员。

黄门:古代官职,掌管宫廷内外的传达、接待等事务。

南越:古代地名,指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

白孔雀:一种珍稀的鸟类,古代常作为进贡的礼物。

冥司:古代传说中掌管生死轮回的地方。

簪笏:古代官员佩戴的饰物,簪是插发用的,笏是官员手持的板子,用来记录或记事。

从戎:从军,参军。

洞主:指出家修行的人,洞主即寺庙的主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一百五十-定数五-评注

李相国揆以进士调集在京师,闻宣平坊王生善易筮,往问之。

此句开篇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李揆,以及他前往宣平坊询问王生的原因。‘进士调集’表明李揆的才华横溢,‘善易筮’则暗示了王生的神秘能力。整个句子通过简洁的叙述,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生每以五百文决一局,而来者云集,自辰及酉,不次而有空反者。

此句描绘了王生的易筮技艺之高,以及前来询问的人之多。‘五百文决一局’说明王生的收费并不高,却吸引了众多前来询问的人。‘自辰及酉’则暗示了王生的易筮时间之长,‘不次而有空反者’则进一步强调了王生的技艺之神奇。

揆时持一缣晨往,生为之开卦曰:‘君非文章之选乎?当得河南道一尉。’

此句通过李揆的行动,展现了他对王生易筮技艺的信任。‘揆时持一缣晨往’表明李揆对王生的尊敬,‘生为之开卦’则揭示了王生易筮的过程。王生的卦辞‘君非文章之选乎?当得河南道一尉’既是对李揆才华的肯定,又暗示了他未来的命运。

揆负才华,不宜为此,色悒忿而去。

此句表现了李揆对王生卦辞的不满,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揆负才华’说明李揆才华横溢,‘不宜为此’则表明他对河南道一尉的职位并不满意。‘色悒忿而去’则描绘了李揆离开时的情绪。

王生曰:‘君无怏怏,自此数月,当为左拾遗,前事固不可涯也。’

此句中,王生对李揆的未来进行了预言,既是对他才华的肯定,也是对他命运的指引。‘君无怏怏’是对李揆情绪的安慰,‘自此数月,当为左拾遗’则是对他未来命运的预示。

揆怒未解。

此句表现了李揆对王生预言的愤怒,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揆怒未解’说明李揆对王生的预言并不认同,但他仍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生曰:‘若果然,幸一枉驾。’

此句中,王生再次对李揆进行预言,并邀请他再次前来。‘若果然’是对李揆命运的肯定,‘幸一枉驾’则是对他的一种期待。

揆以书判不中第,补汴州陈留尉。

此句描绘了李揆命运的转折,他未能通过书判考试,被补任为汴州陈留尉。‘以书判不中第’说明李揆在考试中失利,‘补汴州陈留尉’则表明他得到了一个新的职位。

始以王生之言有征。

此句表明李揆开始相信王生的预言,并对自己的命运产生了新的期待。‘始以王生之言有征’说明李揆开始认同王生的预言,并对其产生了信任。

后诣之,生于几下取一缄书,可十数纸,以授之曰:‘君除拾遗,可发此缄,不尔当大咎。’

此句中,王生再次对李揆进行预言,并给予他一封神秘的信件。‘生于几下取一缄书’说明王生对李揆的关心,‘君除拾遗,可发此缄,不尔当大咎’则是对他命运的再次指引。

揆藏之,既至陈留。

此句表明李揆将信件收藏起来,并前往陈留。‘揆藏之’说明李揆对信件的重视,‘既至陈留’则表明他已到达目的地。

时采访使倪若冰以揆才华族望,留假府职。

此句描绘了李揆在陈留的遭遇,他被采访使倪若冰看重,并被留任为府职。‘时采访使倪若冰以揆才华族望’说明倪若冰对李揆的认可,‘留假府职’则表明他在陈留的地位。

会郡有事须上请,择与中朝通者,无如揆,乃请行。

此句表明李揆因为才华被选中参与郡府的事务。‘会郡有事须上请’说明郡府需要向上级请示,‘择与中朝通者,无如揆,乃请行’则表明李揆是唯一合适的人选。

开元中,郡府上书姓李者,皆先谒宗正。

此句描绘了当时的风俗,姓李的人在上书前都需要先拜见宗正。‘开元中’说明故事发生在唐朝开元年间,‘郡府上书姓李者,皆先谒宗正’则是对当时社会风俗的描述。

时李璆为宗长,适遇上尊号。

此句表明李璆是当时的宗长,并且恰逢上尊号。‘时李璆为宗长’说明李璆的地位,‘适遇上尊号’则表明他得到了特殊的荣誉。

揆既谒璆,璆素闻其才,请为表三通,以次上之。

此句描绘了李揆与李璆的交往,李璆对李揆的才华表示赞赏,并请他帮忙撰写表文。‘揆既谒璆’说明李揆拜访了李璆,‘璆素闻其才’则表明李璆对李揆的才华有所了解。

上召璆曰:‘百官上表,无如卿者,朕甚嘉之。’

此句中,皇帝对李璆的表文表示赞赏,并对其表示嘉奖。‘上召璆’说明皇帝召见了李璆,‘百官上表,无如卿者,朕甚嘉之’则是对李璆才华的肯定。

璆顿首谢曰:‘此非臣所为,是臣从子陈留尉揆所为。’

此句中,李璆对皇帝的赞誉表示谦虚,并表明表文是由他的侄子李揆所写。‘璆顿首谢’说明李璆的谦虚,‘此非臣所为,是臣从子陈留尉揆所为’则是对李揆才华的再次肯定。

乃下诏召揆,时揆寓宿于怀远坊卢氏姑之舍,子弟闻召,且未敢出。

此句描绘了皇帝下诏召见李揆的情景,以及李揆当时的处境。‘乃下诏召揆’说明皇帝正式下诏召见李揆,‘时揆寓宿于怀远坊卢氏姑之舍’则表明李揆当时居住的地方,‘子弟闻召,且未敢出’则说明李揆的家人对他的召见感到惊讶。

及知上意欲以推择,遂出。

此句表明李揆得知皇帝召见他的原因后,决定前往。‘及知上意欲以推择’说明李揆明白了皇帝召见他的目的,‘遂出’则表明他决定前往。

既见,乃宣命宰臣试文词。

此句描绘了李揆见到皇帝后的情景,皇帝命令宰臣对他进行文词测试。‘既见’说明李揆已经见到了皇帝,‘乃宣命宰臣试文词’则表明皇帝对他进行了文词测试。

时陈黄门为题目三篇,其一曰《紫丝盛露囊赋》,二曰《答吐蕃书》,三曰《代南越献白孔雀表》。揆自午及酉而成,既封,请曰:前二道无所遗限,后一首或有所疑,愿得详之。

此句描绘了文词测试的具体内容,以及李揆的表现。‘时陈黄门为题目三篇’说明测试的内容,‘揆自午及酉而成’则表明李揆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测试,‘既封,请曰’则说明他向皇帝请示了一些问题。

及许拆其缄,涂八字,旁注两句。

此句描绘了皇帝对李揆请示的回答,他允许李揆拆开信封,并对其进行了批注。‘及许拆其缄’说明皇帝同意了李揆的请求,‘涂八字,旁注两句’则表明他对李揆的文词进行了评价。

既进,翌日授左拾遗。

此句表明李揆在文词测试中表现出色,被授予左拾遗的职位。‘既进’说明李揆完成了测试,‘翌日授左拾遗’则表明他被授予了新的职位。

旬余,乃发王生之缄视之,三篇皆在其中,而涂注者亦如之。

此句描绘了李揆在一段时间后,打开了王生的信封,发现其中的内容与自己的文词测试完全一致。‘旬余’说明时间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乃发王生之缄视之’则表明李揆打开了信封,‘三篇皆在其中,而涂注者亦如之’则说明信封中的内容与自己的文词测试完全一致。

遽命驾往宣平坊访王生,则竟不复见矣。

此句描绘了李揆在发现信封内容后,急忙前往宣平坊寻找王生,却发现他已经不见了。‘遽命驾往宣平坊访王生’说明李揆急忙前往寻找王生,‘则竟不复见矣’则表明他最终没有找到王生。

道昭永泰中,有沙门道昭,自云兰州人,俗姓康氏。

此句开篇介绍了故事的主人公道昭,以及他的身份和籍贯。‘道昭永泰中’说明故事发生在唐朝永泰年间,‘有沙门道昭,自云兰州人,俗姓康氏’则表明道昭是一位来自兰州的沙门。

少时因得疾不救,忽寤云:‘冥司见善恶报应之事,’遂出家。

此句描绘了道昭的出家原因,他因疾病而感悟到冥司的善恶报应,并决定出家修行。‘少时因得疾不救’说明道昭年轻时得病,‘忽寤云’则表明他突然有所感悟,‘遂出家’则说明他决定出家。

住太行山四十年,戒行精苦,往往言人将来之事。

此句描绘了道昭出家的经历,他在太行山修行了四十年,戒行严谨,常常预言人们的未来。‘住太行山四十年’说明道昭在太行山修行的时间,‘戒行精苦’则表明他的修行非常刻苦,‘往往言人将来之事’则说明他具有预言的能力。

初若隐晦,后皆明验。

此句表明道昭的预言起初并不明显,但后来都得到了验证。‘初若隐晦’说明他的预言起初并不容易理解,‘后皆明验’则表明他的预言最终都得到了验证。

尝有二客来,一曰姚邈,举明经,其二曰张氏,以资荫,不记名。

此句描绘了道昭遇到的两位客人,姚邈和张氏。‘尝有二客来’说明道昭遇到了两位客人,‘一曰姚邈,举明经,其二曰张氏,以资荫,不记名’则分别介绍了他们的身份和背景。

僧谓张曰:‘君授官四政,慎不可食禄范阳。四月八日得疾,当不可救。’

此句中,道昭对张氏的未来进行了预言,警告他不要接受范阳的官职,并预言他将在四月八日得病,无法救治。‘僧谓张’说明道昭对张氏进行了预言,‘君授官四政,慎不可食禄范阳’则是对他未来的警告,‘四月八日得疾,当不可救’则是对他命运的预示。

次谓邈曰:‘君不利簪笏,如能从戎,亦当三十年无乏。有疾勿令胡人疗之。’

此句中,道昭对姚邈的未来进行了预言,警告他不要从事文职,并建议他从事军事,同时提醒他不要让胡人治疗疾病。‘次谓邈’说明道昭对姚邈进行了预言,‘君不利簪笏,如能从戎,亦当三十年无乏’则是对他未来的建议,‘有疾勿令胡人疗之’则是对他健康的提醒。

其年。张授官于襄邓间。

此句描绘了张氏的遭遇,他在这一年被授予了襄邓间的官职。‘其年’说明这件事情发生在预言的那一年,‘张授官于襄邓间’则表明他得到了新的职位。

后累选,常求南州,亦皆得之。

此句描绘了张氏的仕途经历,他多次被选任为南州的官员,并都得到了职位。‘后累选’说明他多次被选任,‘常求南州,亦皆得之’则表明他得到了多个南州的职位。

后又赴选,果授虢州卢氏县令。

此句描绘了张氏后来的仕途经历,他被任命为虢州卢氏县令。‘后又赴选’说明他再次参加了选拔,‘果授虢州卢氏县令’则表明他得到了新的职位。

到任两日而卒。

此句描绘了张氏的结局,他到任仅两天就去世了。‘到任两日而卒’则表明他的寿命非常短暂。

卒之日,果四月八日也。

此句再次强调了道昭预言的准确性,张氏确实在四月八日去世。‘卒之日,果四月八日也’则是对预言的再次验证。

后方悟范阳即卢氏望也。

此句描绘了张氏在去世后对预言的理解,他意识到范阳就是卢氏的望族。‘后方悟’说明他在去世后才明白,‘范阳即卢氏望也’则表明他对预言的理解。

邈后举不第,从所知于容州。

此句描绘了姚邈的遭遇,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成功,后来在容州找到了一份工作。‘邈后举不第’说明他多次考试失败,‘从所知于容州’则表明他在容州找到了工作。

假军守之名,三十年累转右职。

此句描绘了姚邈在容州的仕途经历,他利用军守的名义,三十年间不断晋升。‘假军守之名’说明他利用军守的名义,‘三十年累转右职’则表明他的职位不断晋升。

后因别娶妇求为傧者,因得疾,服妪黄氏之药而终。

此句描绘了姚邈的晚年遭遇,他因为娶了新妻而得病,最终服用了黄氏的药物去世。‘后因别娶妇求为傧者’说明他因为娶了新妻而得病,‘因得疾,服妪黄氏之药而终’则表明他最终去世。

后访黄氏本末,乃洞主所放出婢,是胡女也。

此句描绘了姚邈去世后,人们对黄氏的了解,她原来是洞主放出的婢女,是胡女出身。‘后访黄氏本末’说明人们对黄氏的背景进行了调查,‘乃洞主所放出婢,是胡女也’则表明了她的出身。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一百五十-定数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82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