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七-博物-原文
东方朔刘向胡综张华束皙沈约虞世南傅奕郝处俊孟诜唐文宗贾耽段成式江陵书生
东文朔
汉武帝时,尝有独足鹤。人皆不知,以为怪异。东方朔奏曰:此山海经所谓毕方鸟也。验之果是。因敕廷臣皆习山海经。山海经伯翳所著,刘向编次作序。伯翳亦曰伯益。《书》曰:益典朕虞。盖随禹治水,取山海之异,遂成书。(出《尚书故实》)
刘向
贰负之臣曰危,与贰负杀契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在关提西北,郭璞注云。汉宣帝使人发上郡磐石,石室中得一人,徒裸,被发反缚,械一足。以问,群臣莫知。刘向按此言之。宣帝大惊,由是人争学山海经矣。(出《山海经》)
胡综
胡综博物多识。吴孙权时,有掘地得铜匣长二尺七寸,以琉璃为盖,雕缕其上,得一白玉如意,所执处皆刻龙虎及蝉形。时莫能识其所由者。权以综多悉往事,使人问之。综云:昔秦始皇东游,以金陵有天子气,乃改县名。并掘凿江湖,平诸山阜,处处辄埋宝物,以当王土之气。事见于秦记,此盖是乎。众人咸叹其洽闻,而怅然自失。(出《综别传》)
张华
魏时,殿前钟忽大鸣,震骇省署。华曰:此蜀铜山崩,故钟鸣应之也。蜀寻上事,果云铜山崩。时日皆如华言。(出《小说》)
又张华
晋陆士衡尝饷张华,于时宾客盈座。华开器,便曰:此龙肉也。众虽素伏华博闻,然意未知信。华曰:试以苦酒灌之,必有异。试之,有五色光起。士衡乃穷其所由。鲊主曰:家园中积茅下,得一白鱼,质状殊常,以作鲊过美,故以饷陆。(出《世说》)
又张华
又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华。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鱼形,扣之则鸣矣。即从华言,声闻数十里。(出《小说》)
又惠帝时,有得一鸟毛长数丈。华见而叹曰:此所谓海凫毛。此毛出则天下土崩。果如其言。(出《异苑》)
又洛中有一洞穴深不可测。有一妇人欲杀夫,谓夫曰:未曾见此穴。夫自过视之。至穴,妇推夫坠穴,至底,妇掷饭物,如欲祭之。此人当时颠坠恍惚,良久乃苏。得饭食之,气力稍强。周惶觅路,乃得一穴。匍匐从就,崎岖反侧。行数十里,穴小宽,亦有微明。遂得宽平广远之地。步行百余里,觉所践如尘,而闻粇米香,啗之芬美,过于充饥。即裹以为粮,缘穴行而食。此物既尽,复遇如泥者,味似向尘,又赍以去。所历幽远,里数难测。就明旷而食所赍尽,便入一都:郛郭修整,宫馆壮丽。台榭房宇,悉以金魄为饰。虽无日月,明逾三光。人皆长三丈,被羽衣,奏奇乐,非世所闻也。便告请求哀。长人语令前去,从命进道。凡遇如此者九处。最后所至,苦告饥馁。长人入,指中庭一大柏树,近百围,下有一羊,令跪捋羊须。初得一球,长人取之。次捋又取,后捋令啗食,即得疗饥。请问九处之名,求停不去。答曰:君命不得停,还问张华当悉。此人便复随穴而行,遂得出交郡。往还六七年间,即归洛,问华,以所得二物视之。华云:如尘者是黄河龙涎;泥是昆山下泥;九处地仙名九馆;羊为痴龙;其初一珠,食之与天地等寿,次者延年,后者充饥而已。(出《幽明录》)
又豫章有然石,以水灌之便热,用以烹煮,可使食成。热尽,下可以冷水灌之更热。如此无穷。世人贵其异,不能识其名。雷焕元康中入洛,乃赍以示华。华云:此所谓然石。(出《异物志》)
又嵩高山北有大穴空,莫测其深。百姓岁时每游其上。晋初,尝有一人误坠穴中。同辈冀其倘不死,试投食于穴。坠者得之为粮,乃缘穴而行。可十许日,忽旷然见明。又有草屋一区,中有二人,对坐围棋,局下有一杯白饮。坠者告以饥渴。棋者曰:可饮此。坠者饮之,气力十倍。棋者曰:汝欲停此不?坠者曰:不愿停。棋者曰:汝从西行数十步,有一井,其中多怪异,慎勿畏,但投身入中,当得出。若饥,即可取井中物食之。坠者如其言。井多蛟龙,然见坠者,辄避其路。坠者缘井而行。井中有物若青泥,坠者食之。了不复饥。可半年许,乃出蜀中。因归洛下,问张华。华曰:此仙馆,所饮者玉浆,所食者龙穴石髓也。(出《小说》)
束皙
晋武帝问尚书郎挚仲冶:三月三日曲水,其义何旨?答曰: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而俱亡。一村以为怪,乃相推之水滨盥洗,因流以滥觞。曲水之义,盖起此也。帝曰:若如所谈,便非嘉事也。尚书郎束皙进曰:仲冶小生,不足以知此。臣请说其始。昔周公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东(明抄本东作洝,《太平御览》三十引东作氵安)流。又秦昭王三日上巳置酒河曲,见金人自渊而出,奉水心剑曰,今君制有西夏,乃秦霸诸侯。乃因此处立为曲水。二汉相沿,皆为盛业。帝曰:善。赐金五十斤,而左迁仲冶为阳城令。(出《续齐谐记》)
沈约
梁武帝多策事。因有贡径寸栗者,帝与沈约策栗事:帝得十余事,约得九事。及约出,人问今日何不胜?约曰:此人忌前,不让必恐羞死。时又策锦被事。(出《卢氏杂说》)
又天监五年,丹阳山南得瓦物,高五尺,围四尺,上锐下平,盖如盒焉。
中得剑一,瓷具数十。
时人莫识。
沈约云:此东夷盂也,葬则用之代棺。
此制度卑小,则随当时矣。
东夷死则坐葬之。
武帝服其博识。
语在江右(明抄本右作左)杂事。(出《史系》)
虞世南
唐太宗令虞世南写列女传,屏风已装,未及求本,乃暗书之,一字无失。(出《国史异纂》)
又虞世南
太宗常出行,有司请载副书以从。
帝曰:不须,虞世南此行秘书也。
傅奕
唐贞观中,有婆罗门僧言得佛齿,所击前无坚物。
于是士女奔凑,其外如市。
傅奕方卧病,闻之。
谓其子曰:非佛齿。
吾闻金刚石至坚,物莫能敌,唯羚羊角破之。
汝可往试焉。
僧缄滕甚严,固求,良久乃见。
出角叩之,应手而碎。
观者乃止。
今理珠玉者用之。(出国史异纂))
郝处俊
唐太宗问光禄卿韦某,须无脂肥羊肉充药。
韦不知所从得,乃就侍中郝处俊宅问之。
俊曰:上好生,必不为此事。
乃进状自奏;其无脂肥羊肉,须五十口肥羊,一一对前杀之。
其羊怖惧,破脂并入肉中。
取最后一羊,则极肥而无脂也。
上不忍为,乃止。
赏处俊之博识也。(出《朝野佥载》)
孟诜
唐孟诜,平昌人也,父曜明经擢第,拜学官。
诜少敏悟,博闻多奇,举世无与比。
进士擢第,解褐长乐县尉,累迁凤阁舍人。
时凤阁侍郎刘祎之卧疾,诜候问之,因留饭,以金碗贮酪。
诜视之惊曰:此药金,非石中所出者。
祎之曰:主上见赐,当非假金。
诜曰:药金仙方所资,不为假也。
祎之曰:何以知之?
诜曰:药金烧之,其上有五色气。
遽烧之,果然。
祎之以闻。
则天以其近臣,不当旁稽异术,左授台州司马,累迁同州刺史。
每历官,多烦政,人吏殆不堪。
薄其妻室,常曰,妻室可烹之以啖客。
人多议之。(出《御史台记》)
唐文宗
唐文宗皇帝听政暇,博览群书。
一日,延英顾问宰臣,毛诗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苹是何草?时宰相李珏、杨嗣复、陈夷行相顾未对。
珏曰:臣按尔雅,苹是藹萧。
上曰:朕看毛诗疏,苹叶圆而花白,丛生野中,假非藹萧。
又一日问宰臣,古诗云:轻衫衬跳脱。
跳脱是何物?宰臣未对。
上曰:即今之腕钏也。
《真诰》言,安姑有斫粟金跳脱,是臂饰。
(出《卢氏杂说》)
贾耽
唐贾耽好地理学。
四方之使,乃是(明抄木乃是作自乃)蕃虏来者,而与之坐,问其土地山川之所终始。
凡三十年,所闻既备,因撰海内华夷图。
以问其郡人,皆得其实,事无虚词。(出《卢氏杂说》)
段成式
唐段成式词学博闻,精通三教;复强记,每披阅文字,虽千万言,一览略无遗漏。
尝于私第凿一池,工人于土下获铁一片,怪其异质,遂持来献。
成式命尺,周而量之,笑而不言。
乃静一室,悬铁其室中之北壁。
已而泥户,但开一牖方才数寸,亦缄鐍之。
时与近亲辟牖窥之,则有金书两字,以报十二时也。
其博识如此。(出《南楚新闻》)
又段成式
成式多禽荒,其父文昌尝患之。
复以年长,不加面斥其过,而请从事言之。
幕客遂同诣学院,具述丞相之旨,亦唯唯逊谢而已。
翌日,复猎于郊原,鹰犬倍多。
既而诸从事各送兔一双,其书中徵引典故,无一事重叠者。
从事辈愕然,多其晓其故实。
于是齐诣文昌,各以书示之。
文昌方知其子艺文该瞻。
山简云:吾年四十,不为家所知。
颇亦类似。(出《玉堂闲话》)
江陵书生
江陵南门之外,雍门之内,东垣下有小瓦堂室一所,高尺许,具体而微。
询其州人,曰:此息壤也。
鞠其由,曰:数百年前,此州忽为洪涛所漫,未没者三二版。
州帅惶惧,不知所为。
忽有人白之曰,洲之郊墅间,有一书生博读甚广,才智出人。
请召询之。
及召问之,此是息壤之地,在于南门。
仆尝读息壤记云,禹湮洪水,兹有海眼。
泛之无恒,禹乃镌石,造龙之宫室,置于穴中,以塞其水脉。
后闻版筑此城,毁其旧制,是以有此怀襄之患。
请掘而求之。
果于东垣之下,掘数尺,得石宫室,皆已毁损。
荆帅于是重葺,以厚壤培之。
其洪水乃绝。
今于其上又起屋宇,志其处所。
旋以《息壤记》验之,不谬。(出《玉堂闲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七-博物-译文
东方朔刘向胡综张华束皙沈约虞世南傅奕郝处俊孟诜唐文宗贾耽段成式江陵书生
东方朔
在汉武帝时期,曾经有一只独脚的鹤。人们都不认识,以为是怪异之物。东方朔上奏说:这是山海经中提到的毕方鸟。经过验证,果然如此。于是皇帝下令廷臣都要学习山海经。山海经是伯翳所著,刘向编排次序并作序。伯翳也被称为伯益。《尚书》中说:益典朕虞。大概是跟随大禹治水,收集山海的奇异之物,于是编写成书。(出自《尚书故实》)
刘向
贰负之臣叫危,与贰负一起杀害了契窳。皇帝于是将他囚禁在疏属之山。用镣铐锁住他的右脚,将双手反绑,头发也绑在一起,挂在山上,位于关提西北,郭璞注释说。汉宣帝派人挖掘上郡磐石,石室中找到一个人,赤身裸体,头发被反绑,脚上戴着镣铐。询问群臣,没有人知道。刘向根据这些话进行了分析。宣帝非常惊讶,从此人们开始争相学习山海经。(出自《山海经》)
胡综
胡综博学多识。在吴孙权时期,有人挖地发现了一个长二尺七寸的铜匣,用琉璃做盖子,上面雕刻着龙虎和蝉的形状,得到一个白玉如意,如意把持处都刻有龙虎和蝉的形状。当时没有人能识别它的来历。孙权因为胡综对往事了解得多,派人去问他。胡综说:以前秦始皇东游,因为金陵有天子气,就改了县名。并且挖掘江湖,平整山丘,到处都埋藏了宝物,以抵消王土的气。这件事在秦记中有记载,这大概就是那件事吧。众人都赞叹胡综博学,而自己却感到失落。(出自《综别传》)
张华
在魏国时期,宫殿前的钟突然大声鸣响,震惊了省署。张华说:这是蜀国铜山崩塌,所以钟声响应。蜀国不久上报了这件事,果然是铜山崩塌。当时的日子都像张华说的那样。(出自《小说》)
又张华
晋朝陆士衡曾经送张华一些食物,当时宾客满座。张华打开食物,就说:这是龙肉。尽管众人一向佩服张华博学,但心中还是怀疑。张华说:试着用苦酒浇灌它,必然会有异样。一试,果然有五色光芒升起。陆士衡于是追究它的来源。厨师说:在家园中积茅草的地方,发现了一条不寻常的白鱼,用它做的鱼脍非常美味,所以用来送给陆士衡。(出自《世说》)
又张华
又吴郡临平岸崩塌,出现了一个石鼓,敲打它没有声音。询问张华。张华说:可以取蜀中的桐木,雕刻成鱼形,敲击它就会发声。按照张华的话去做,声音响彻数十里。(出自《小说》)
又惠帝时期,有人得到一根鸟毛,长数丈。张华看到后感叹说:这就是所说的海凫毛。这种毛出现时,天下就会土崩瓦解。果然如他所说。(出自《异苑》)
又洛阳中有一个深不可测的洞穴。有一个妇人想要杀害她的丈夫,对丈夫说:你从未见过这个洞穴。丈夫自己去看,到了洞穴,妇人推丈夫掉进洞穴,到了底部,妇人扔下食物,像是要祭拜。这个人当时从高处坠落,昏迷了很久才苏醒。吃了食物,体力稍微恢复。四处寻找出路,找到了另一个洞穴。匍匐前进,崎岖难行。走了数十里,洞穴变宽,也有微弱的光亮。于是来到了一个宽敞平坦的地方。走了百余里,感觉脚下踩的是尘土,而闻到有米香,吃下去非常美味,比填饱肚子还要好。于是把食物包裹起来,沿着洞穴行走并食用。这种食物吃完后,又遇到了像泥一样的东西,味道像之前的尘土,又带了一些走。所经历的幽深之地,距离难以测量。到达光明开阔的地方,食物吃完后,就进入了一个城市:城墙整齐,宫殿馆舍壮丽。楼台亭阁,都用金箔装饰。虽然没有日月,但光明超过太阳、月亮和星星。人们身高三丈,穿着羽衣,演奏奇异的乐曲,是世间未曾听过的。他请求哀求,长人让他继续前进,他遵命前行。总共遇到这样的情况九次。最后到达的地方,他痛苦地请求停止。长人进去,指着一棵中庭的大柏树,树干周长近百围,树下有一只羊,让他跪下来摸羊的胡须。一开始得到一个球,长人拿走了。接着摸又拿走,最后摸让他吃,就得到了止饥的食物。他问九处的名字,请求停下来不离开。回答说:你的使命不能停留,回去问张华就会知道一切。这个人就再次沿着洞穴前行,最终走出交郡。来回六七年后,就回到了洛阳,问张华,把得到的两样东西给他看。张华说:像尘土的是黄河龙涎;像泥的是昆仑山下的泥;九处是地仙的九馆;羊是痴龙;第一颗珠子,吃了可以与天地同寿,第二颗可以延年益寿,第三颗只能充饥而已。(出自《幽明录》)
又豫章有一种然石,用水浇灌它会变热,用来烹饪,可以使食物熟成。热度用尽后,可以用冷水浇灌再次加热。如此循环不止。世人珍视它的奇异,却不知道它的名字。雷焕在元康年间进入洛阳,就拿去给张华看。张华说:这就是所说的然石。(出自《异物志》)
又嵩山北面有一个大洞穴,深不可测。百姓每年都会去那里游玩。晋朝初年,曾经有一个人不小心掉进洞穴中。同伴们希望他或许没死,试着往洞穴里投食物。掉下去的人得到食物作为粮食,于是沿着洞穴前行。大约过了十天,忽然看到了光明。又有一间草屋,里面有两个人对坐下棋,棋盘下有一杯白色的饮料。掉下去的人因为饥饿口渴,告诉他们。下棋的人说:你可以喝这个。掉下去的人喝了,体力增加了十倍。下棋的人说:你想要在这里停留吗?掉下去的人说:不想停留。下棋的人说:你往西走几十步,有一口井,里面有很多怪异的东西,不要害怕,只要跳进去,就能出来。如果你饿了,就可以吃井里的东西。掉下去的人按照他的话去做。井里有很多蛟龙,但看到掉下去的人,都会避开他的路。掉下去的人沿着井前行。井里有东西像青泥,掉下去的人吃了,就不再饿了。大约半年后,才从蜀中出来。于是回到洛阳,问张华。张华说:这是仙馆,所喝的是玉浆,所吃的是龙穴石髓。(出自《小说》)
束皙
晋武帝问尚书郎挚仲冶:三月三日的曲水,它的意义是什么?回答说:汉章帝时,平原的徐肇在三月三生下了三个女儿,到了第三天都死了。一个村庄的人都认为这是怪事,于是互相推着去水边洗手,因此有了滥觞的习俗。曲水的意义,大概就是从这开始的。武帝说:如果像你说的那样,那就不是好事了。尚书郎束皙进言说:仲冶是年轻人,不足以了解这个。请让我来说明它的起源。以前周公在洛邑建城,就利用流水来倒酒。所以《诗经》中说:羽觞随东流。又秦昭王在三月三日在河曲设宴,看到一个金人从深渊中出现,手持水心剑说,现在君王控制着西夏,是诸侯的霸主。于是就在这个地方设立了曲水。两汉都沿袭了这个习俗,都成为了盛大的活动。武帝说:好。赏赐了五十斤金,并将仲冶降职为阳城令。(出自《续齐谐记》)
沈约
梁武帝有很多策略。因此有人进贡了一颗直径一寸的栗子,武帝和沈约讨论栗子的事:武帝提出了十多个方案,沈约提出了九个。等到沈约离开后,有人问他今天为什么输得这么惨?沈约说:这个人忌讳前人,不让步恐怕会羞死。当时又讨论了锦被的事。(出自《卢氏杂说》)
又是在天监五年,丹阳山南边发现了一个瓦制的物品,高五尺,围四尺,上面尖锐下面平坦,形状像盒子。里面发现了一把剑和几十件瓷器。当时的人都不认识它。沈约说:这是东夷人的盂,人死后用来代替棺材。这种制度比较简陋,应该就是当时的习俗。东夷人死后是坐着埋葬的。武帝认为沈约知识渊博。这件事记载在江右(明抄本右作左)杂事中。(出自《史系》)
虞世南
唐太宗让虞世南编写《列女传》,屏风已经装好了,还没来得及寻找原本,就暗自默写,一个字都没错。(出自《国史异纂》)
又虞世南
太宗经常出行,有关部门请他带上副书随行。太宗说:不用了,虞世南就是我的秘书。
傅奕
唐贞观年间,有个婆罗门僧人说找到了佛的牙齿,用这牙齿击打任何坚硬的东西都没有能敌过的。于是男女老少都纷纷前来,外面就像集市一样。傅奕当时正卧病在床,听说了这件事。他对儿子说:这不是佛的牙齿。我听说金刚石非常坚硬,没有什么东西能敌得过它,只有羚羊角能打破它。你可以去试试。僧人把佛齿包得非常严实,坚持要试,过了很久才打开。用羚羊角敲击,应声而碎,观看的人这才停止。现在加工珠宝玉石时还会用到羚羊角。(出自《国史异纂》)
郝处俊
唐太宗问光禄卿韦某,是否需要无脂肥羊肉作为药引。韦某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于是到侍中郝处俊的家中询问。郝处俊说:皇上喜欢生灵,肯定不会做这样的事。于是他上奏了情况;要得到无脂肥羊肉,需要五十只肥羊,一只只杀掉,羊因为害怕,脂肪都流进了肉里。取最后一只羊时,就非常肥但无脂了。皇上不忍心这样做,于是停止了。赏赐郝处俊博学多识。(出自《朝野佥载》)
孟诜
唐代的孟诜,是平昌人,他的父亲孟曜考中明经科,被任命为学官。孟诜年轻时就聪明过人,博闻多识,世上无人能比。考中进士后,他开始做官,担任长乐县尉,后来升迁为凤阁舍人。当时凤阁侍郎刘祎之卧病在床,孟诜去探望他,留下来吃饭,用金碗装着奶酪。孟诜看了惊讶地说:这是药金,不是从石头中出来的。刘祎之说:皇上赐予的,应当不是假的。孟诜说:药金是仙方中需要的,不会是假的。刘祎之说:你怎么知道的?孟诜说:药金烧起来,上面会有五彩的烟雾。立刻烧了一下,果然如此。刘祎之向皇上汇报了这件事。武则天因为他是自己的近臣,不应该旁征博引其他方术,于是将他降职为台州司马,后来又升迁为同州刺史。他每次任职,都处理很多政务,官吏和百姓都难以承受。他轻视自己的妻子,常说,妻子可以煮了招待客人。人们都议论他。(出自《御史台记》)
唐文宗
唐文宗皇帝在处理政务之余,广泛阅读书籍。有一天,他在延英殿询问宰相,毛诗中有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请问苹是什么草?当时宰相李珏、杨嗣复、陈夷行面面相觑,没有回答。李珏说:我查了《尔雅》,苹是藾萧。皇上说:我看《毛诗疏》里说,苹的叶子是圆的,花是白色的,丛生在野外,不像是藾萧。又有一天,皇上问宰相,古诗中说:轻衫衬跳脱。跳脱是什么东西?宰相们没有回答。皇上说:这就是现在的腕钏。《真诰》中说,安姑有金制的跳脱,是手臂的装饰。(出自《卢氏杂说》)
贾耽
唐代的贾耽喜欢地理学。四方来的使者,有的是来自番虏的,他就和他们坐在一起,询问他们关于土地山川的起源和终结。这样过了三十年,所听到的都记录下来,于是编写了《海内华夷图》。他向当地的人询问,都得到了真实的情况,没有一句虚假的话。(出自《卢氏杂说》)
段成式
唐代的段成式学识渊博,精通儒、道、佛三教;记忆力强,每次阅读书籍,即使有千万字,也能一目了然,没有遗漏。他曾在自己的私宅中挖了一个池塘,工人在土下挖到了一片铁片,觉得它材质奇特,就拿来献给段成式。段成式让人用尺子量了一下,笑了笑没有说话。然后在房间里静了一会,把铁片挂在北墙上。之后泥封了门,只开了一个方寸大小的窗户,也上了锁。当时他和亲近的人从窗户里看,发现有金书两字,报告十二时辰。他的博学就是这样。(出自《南楚新闻》)
又段成式
段成式非常喜欢打猎,他的父亲段文昌曾经为此而烦恼。因为段成式年纪大了,就不当面斥责他的过错,而是让幕客去劝说他。幕客就一同到学院,详细地述说了丞相的旨意,段成式只是唯唯诺诺地道歉。第二天,他又在郊外打猎,鹰犬的数量翻倍。不久,幕客们各自送来一对兔子,书中的典故引用,没有一件是重复的。幕客们惊讶不已,都认为他懂得很多历史事实。于是大家一起到段文昌那里,各自展示了自己的书信。段文昌这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文学和艺术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山简说:我四十岁时,家里的人都不了解我。这也有些类似。(出自《玉堂闲话》)
江陵书生
江陵南门外,雍门内,东墙下有一座小瓦房,高约一尺,虽然规模小但很精致。询问当地的人,说:这是息壤。询问它的由来,说:几百年前,这个州忽然被洪水淹没,只露出三两版。州帅非常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忽然有人告诉他,州郊的别墅间,有一个书生学识渊博,才智过人。请召见他。等到召见他,他说是息壤的地方,在城南门。我曾经读过《息壤记》,说大禹堵塞洪水,这里有一个海眼。海眼的水时有时无,大禹就在这里雕刻石宫,放置在洞穴中,以堵塞水脉。后来听说建造这座城时,破坏了旧有的制度,所以才有这次水患。请挖掘一下。果然在东墙下挖了几尺,就找到了石制的宫室,都已经损坏了。荆帅于是重新修缮,用厚土培植。洪水这才停止。现在在它的上面又建起了房屋,标明了这个地方。然后根据《息壤记》进行验证,结果没有错。(出自《玉堂闲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七-博物-注解
东方朔:东方朔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以诙谐幽默著称,常以滑稽之言谏诤皇帝,深得汉武帝的宠爱。
刘向:西汉末年至新朝初年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曾任光禄大夫,负责校理宫廷藏书,著有《七略》等。
胡综:三国时期吴国的文学家,以博学多识著称,擅长辞赋。
张华:西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曾任司空,博学多才,著有《博物志》等。
束皙:晋朝的文学家、学者,曾任尚书郎,以博学著称。
沈约:沈约是南朝梁的文学家,此处引用其观点。
虞世南:虞世南是唐朝的文学家,此处提及他书写列女传的故事。
傅奕:傅奕是唐朝的文学家,此处提及他辨别佛齿的故事。
郝处俊:郝处俊是唐朝的官员,此处提及他进献肥羊的故事。
孟诜:唐朝初年的文学家、政治家,曾任宰相,以博学多才著称。
唐文宗:唐朝皇帝,庙号文宗,在位期间提倡儒学,重视文学。
贾耽:唐朝文学家、政治家,曾任宰相,以博学多才著称。
段成式:段成式是唐朝的文学家,此处提及他的博学和识见。
江陵书生:指江陵地区的书生,江陵是古代楚国都城,此处指代有文化素养的人。
山海经:古代地理、神话、传说、生物、矿物等知识的综合性著作,作者不详,成书于战国至汉代。
伯翳:古代传说中的鸟官,也称为伯益,相传为夏禹的助手,协助治水。
贰负之臣:古代神话中的人物,指背叛君主的大臣。
郭璞: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学者,以注释《尔雅》等古籍著称。
秦记:秦朝的史书,已失传。
蜀铜山:指四川地区的铜矿。
陆士衡:晋朝文学家,字士衡,曾任太子洗马。
龙肉:古代传说中龙身上的肉,通常指珍贵的食物。
海凫毛: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海凫的羽毛,具有神奇的功效。
洛中:指洛阳,古代中国的都城。
然石:古代传说中的能够燃烧的石头。
嵩高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
玉浆:古代传说中的仙露,具有长生不老的效用。
龙穴石髓:古代传说中的仙药,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曲水:古代宴会时的一种游戏,将酒杯放在流水上游,任其漂流,停在谁面前,谁就饮酒。
金人:古代传说中的神物,此处指金制的雕像。
西夏:古代北方民族,与秦朝有交往。
锦被:华丽的被子,此处指代珍贵的物品。
卢氏杂说:古代小说集,已失传。
天监五年:天监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年号,天监五年指的是公元506年。
丹阳山:丹阳山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是南朝梁的都城所在地。
瓦物:瓦物是指用瓦制成的物品,这里指的是一种古代的瓦制容器。
剑:剑是古代的一种武器,这里指的是出土的文物。
瓷具:瓷具是指用瓷器制成的器具。
东夷:东夷是指古代东方的少数民族,这里指的是古代东方的某个民族。
盂:盂是一种古代的容器,用于盛放食物或水。
棺:棺是古代用来盛放尸体的容器。
武帝:武帝可能指的是南朝梁武帝萧衍。
江右:江右是指长江中游的右岸地区,这里可能是指江南地区。
列女传:列女传是一种记载古代妇女事迹的书籍。
屏风:屏风是古代用来遮挡或分隔空间的家具。
唐太宗: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渊的儿子,名字李世民。
副书:副书是指携带的备用书籍。
婆罗门僧:婆罗门僧是指印度婆罗门教的僧侣。
佛齿:佛齿是指佛教传说中的佛陀的牙齿。
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非常坚硬的宝石,也称为钻石。
羚羊角:羚羊角是一种坚硬的动物角,可以用来制作工具。
光禄卿:光禄卿是古代官职,掌管宫廷饮食。
韦某:韦某是指某个姓韦的官员。
平昌:平昌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曜明经:曜明经是指古代的一种经书。
进士: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最高级别,通过者可以担任官职。
凤阁舍人:凤阁舍人是古代官职,属于中书省,负责起草文书。
刘祎之:刘祎之是唐朝的官员,此处提及他与孟诜的对话。
药金:药金是指古代用于炼制药物的金。
石中所出者:石中所出者是指从石头中开采出来的金属。
左授台州司马:左授是指降职,台州司马是台州地区的行政长官。
同州刺史:同州刺史是同州地区的行政长官。
簿其妻室:簿其妻室是指轻视自己的妻子。
毛诗:毛诗是指《诗经》中的毛传部分。
尔雅:尔雅是一部古代的词典,解释古代的词语。
藾萧:藾萧是一种植物,即现在的艾草。
跳脱:跳脱是一种古代的装饰品,类似于现代的手镯。
真诰:真诰是一部道教经典。
安姑:安姑是古代传说中的女性人物。
斫粟金跳脱:斫粟金跳脱是指用金制成的跳脱。
腕钏:腕钏是指戴在手腕上的装饰品,类似于现代的手镯。
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科学。
蕃虏:蕃虏是指外来的少数民族。
海内华夷图:海内华夷图是一部古代的地理志书。
三教:三教是指儒、道、佛三家思想。
强记:强记是指记忆力非常强。
私第:私第是指私人住宅。
铁一片:铁一片是指一块铁片。
金书:金书是指用金粉书写的文字。
十二时:十二时是指古代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
禽荒:禽荒是指沉迷于狩猎。
文昌:文昌是古代天文学中的一种星官,这里指的是段成式的父亲段文昌。
学院:学院在这里可能是指学校或学府。
从事:从事是指官员的属官。
典实:典实是指典故和事实。
息壤:息壤是一种传说中的能自行生长的土壤。
禹:禹是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
海眼:海眼是指海底的洞穴或洞口。
版筑:版筑是指用土坯筑成的墙壁。
怀襄之患:怀襄之患是指洪水带来的灾害。
息壤记:息壤记是一部记载息壤的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七-博物-评注
又天监五年,丹阳山南得瓦物,高五尺,围四尺,上锐下平,盖如盒焉。中得剑一,瓷具数十。时人莫识。
这段古文描述了一次考古发现,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未知文物的态度。’瓦物’可能是指某种古代器物,其形状独特,上锐下平,类似盒子,但当时的人并不认识。这种对未知事物的困惑和好奇,体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和探索精神。
沈约云:此东夷盂也,葬则用之代棺。此制度卑小,则随当时矣。东夷死则坐葬之。
沈约的解释揭示了这件瓦物的用途和背后的文化含义。’东夷盂’可能是一种古代东夷民族的葬礼用品,用于代替棺材。沈约认为这种葬俗是卑小的,但随时代变迁而存在。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不同民族葬俗的包容性和对不同文化的尊重。
武帝服其博识。语在江右(明抄本右作左)杂事。(出《史系》)
武帝对沈约的博识表示赞赏,这表明古代中国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对博学多才的推崇。沈约的见解被记录在《史系》中,体现了历史对于知识传承的重视。
虞世南唐太宗令虞世南写列女传,屏风已装,未及求本,乃暗书之,一字无失。(出《国史异纂》)
这段古文讲述了虞世南的聪明才智。他能够在没有原书的情况下,凭借记忆将《列女传》的内容完整地写下来,这体现了他的记忆力之强和对于文献的熟悉程度。
太宗常出行,有司请载副书以从。帝曰:不须,虞世南此行秘书也。
唐太宗对虞世南的信任和赞赏,认为他是此行的秘书,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人才的重视和对于个人能力的认可。
傅奕唐贞观中,有婆罗门僧言得佛齿,所击前无坚物。于是士女奔凑,其外如市。
这段古文描述了一种迷信现象,婆罗门僧声称得到了佛齿,可以击碎一切坚物,吸引了众多士女前来观看,形成了热闹的市集。傅奕的质疑和实验,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迷信的怀疑态度和科学精神。
郝处俊唐太宗问光禄卿韦某,须无脂肥羊肉充药。韦不知所从得,乃就侍中郝处俊宅问之。
这段古文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医药知识的重视。光禄卿韦某在寻找无脂肥羊肉作为药材时,向郝处俊求助,显示了古代中国官员之间相互帮助和知识共享的风气。
孟诜唐孟诜,平昌人也,父曜明经擢第,拜学官。
这段古文介绍了孟诜的背景,他的父亲也是一位学者,这表明古代中国重视教育,家族文化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
唐文宗唐文宗皇帝听政暇,博览群书。
唐文宗的博学多才,他在处理政务之余,仍能广泛阅读,这体现了古代中国皇帝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贾耽唐贾耽好地理学。
贾耽对地理学的热爱,以及他对于四方使节的询问和记录,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地理知识的重视和对于外交关系的关注。
段成式唐段成式词学博闻,精通三教;复强记,每披阅文字,虽千万言,一览略无遗漏。
段成式的博学多才和强大的记忆力,使他能够迅速掌握大量信息,这体现了古代中国学者对于知识积累和记忆能力的重视。
江陵书生江陵南门之外,雍门之内,东垣下有小瓦堂室一所,高尺许,具体而微。
这段古文描述了一个江陵书生的故事,他通过阅读《息壤记》找到了解决洪水问题的方法,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学者对于文献的重视和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