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太平广记》的编纂过程中,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广泛收录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广记》是李昉主编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中一部重要的文献,收录了从古至宋代的各种神话、民间故事、传说、历史事件等。书中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人物的传记,也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奇闻异事以及道家、佛家思想的结合。它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历史传闻的重要工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太平广记表-原文
臣昉等言:臣先奉敕撰集太平广记五百卷者,伏以六籍既分,九流并起。
皆得圣人之道,以尽万物之情。
足以启迪聪明,鉴照今古。
伏惟皇帝陛下,体周圣启,德迈文思。
博综群言,不遗众善。
以为编秩既广,观览难周,故使采拮菁英,裁成类例。
惟兹重事,宜属通儒。
臣等谬以谀闻,幸尘清赏,猥奉修文之寄。
曾无叙事之能,退省疏芜,惟增腼冒。
其书五百卷、并目录十卷、共五百十卷。
谨诣东上阁门奉表上进以闻,冒渎天听。
臣昉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太平兴国三年八月十三日。
将仕郎守少府监丞臣吕文仲、臣吴淑。
朝请大夫太子中赞善柱国赐紫金鱼袋臣陈鄂。
中大夫太子左赞善直史馆臣赵邻几。
朝奉郎太子中允赐紫金鱼袋臣董淳。
朝奉大夫太子中允紫金鱼袋臣王克贞臣张洎。
承奉郎左拾遗直史馆臣宋白。
通奉大夫行太子率更令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徐铉。
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陈县男食邑三百户臣汤悦。
朝散大夫充史馆修撰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李穆。
翰林院学士朝奉大夫中书舍人赐紫金鱼袋臣扈蒙。
翰林院学士中顺大夫户部尚书知制诰上柱国陇西县开国男食邑三百赐紫金鱼袋臣李昉。
八月二十五日奉敕送史馆。
六年正月奉圣旨雕印板。
按宋太平兴国间,既得诸国图籍,而降王诸臣,皆海内名士。
或宣怨言,尽收用之。
置之馆阁,厚其廪饩,使修群书。
以修文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经史子集一千六百九十余种,编成一千卷,赐名太平御览。
又以野史传记小说诸家,编成五百卷,分五十五部,赐名太平广记,诏镂板颁行。
言者以广记非后学所急,收板藏太清楼。
於是御览盛传,而广记之传鲜矣。
崇文总目不及广记,夹漈郑樵、乃谓太平御览。
别出广记,专记异事。
樵自谓博雅,不知於实录、会要诸书曾考订否。
余归田多暇,稗官野史,手抄目览。
匪曰小道可观,葢欲贤於博奕云尔。
近得太平广记观之,传写已久。
亥豕鲁鱼,甚至不能以句。
因与二三知己秦次山、强绮塍、唐石东,互相校对。
寒暑再更,字义稍定。
尚有阙文阙卷,以俟海内藏书之家,慨然嘉惠,补成全书。
庶几博物洽闻之士,得少裨益焉。
嘉靖丙寅正月上元日都察院右都御史致仕十山谈恺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太平广记表-译文
臣昉等说:我们先前奉皇帝之命编纂《太平广记》五百卷,因为自从六经分开,九流并起,都包含了圣人的教诲,用以穷尽万物的本质。这些书籍足以启迪智慧,对照古今。我们衷心敬仰皇帝陛下,您的智慧广泛,德行超群,博采众长,不遗漏任何优点。因为书籍种类繁多,阅读难以全面,所以我们挑选精华,编成各类。这件重要的事情,应该由博学的儒者来承担。我们虽然不才,但荣幸地被选中参与编纂,虽然没有什么叙事的才能,但在反思中感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只能更加谦虚。这本书共有五百卷,加上目录十卷,共计五百一十卷。我们谨向东上阁门呈上表章,上报此事,冒犯了皇帝的听力。臣昉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太平兴国三年八月十三日。
将仕郎守少府监丞臣吕文仲、臣吴淑。
朝请大夫太子中赞善柱国赐紫金鱼袋臣陈鄂。
中大夫太子左赞善直史馆臣赵邻几。
朝奉郎太子中允赐紫金鱼袋臣董淳。
朝奉大夫太子中允紫金鱼袋臣王克贞、臣张洎。
承奉郎左拾遗直史馆臣宋白。
通奉大夫行太子率更令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徐铉。
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陈县男食邑三百户臣汤悦。
朝散大夫充史馆修撰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李穆。
翰林院学士朝奉大夫中书舍人赐紫金鱼袋臣扈蒙。
翰林院学士中顺大夫户部尚书知制诰上柱国陇西县开国男食邑三百赐紫金鱼袋臣李昉。
八月二十五日奉敕送史馆。
六年正月奉圣旨雕印板。
按照宋太平兴国年间,得到各国图籍,并降服了那些王臣,他们都是国内的名士。有些人表达了不满,但都被录用。将他们安置在馆阁,给予丰厚的食物和津贴,让他们编纂群书。编纂了《修文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经史子集》一千六百九十余种,编成一千卷,赐名《太平御览》。又编纂了野史传记小说等家的书籍,编成五百卷,分为五十五部,赐名《太平广记》,下令刻板发行。有人认为《太平广记》不是后学所急需的,所以将刻板收藏在太清楼。于是《太平御览》广为流传,而《太平广记》的流传却很少。崇文总目没有收录《太平广记》,夹漈郑樵认为《太平御览》是另一部书。郑樵自谓博学多才,却不知道是否曾对实录、会要等书进行过考订。我归隐田园后有很多空闲时间,阅读了大量的稗官野史,手抄并目览。这并非说这些小道书籍可以观赏,而是认为它们比博奕更有价值。最近得到了《太平广记》并阅读,发现传抄已久,亥豕鲁鱼,甚至不能成句。因此与几位知己秦次山、强绮塍、唐石东互相校对。经过寒暑两次更迭,字义稍微确定。但仍有一些缺失的文字和卷册,等待海内外藏书之家慷慨地给予帮助,以补全全书。希望这能给博学多才之士带来一些帮助。
嘉靖丙寅正月上元日都察院右都御史致仕十山谈恺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太平广记表-注解
六籍:指《易经》、《书经》、《诗经》、《礼记》、《春秋》和《乐经》,是中国古代的六部经典。
九流:指先秦时期九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
圣人之道:指儒家所倡导的道德和智慧,即圣人所遵循的道路。
万物之情:指万物的本质和规律。
启迪聪明:启发智慧,使聪明得以发挥。
鉴照今古:以古鉴今,借鉴古代的经验教训。
皇帝陛下:对皇帝的尊称。
体周圣启:身体力行地开启圣明的教化。
德迈文思:道德超越文采。
博综群言:广泛地综合各种言论。
不遗众善:不遗漏任何善行。
编秩:编辑和排列。
类例:分类的例子。
通儒:学识渊博的儒者。
谀闻:谄媚的言论。
清赏:清高的赏赐。
修文之寄:撰写文书的任务。
叙事之能:叙述故事的能力。
疏芜:疏漏和杂乱。
腼冒:羞愧而冒昧。
东上阁门:皇宫中的东上阁门,是官员上奏的地方。
史馆:古代的官方图书馆,负责收藏和编纂史书。
雕印板:雕刻印刷的木板。
诸国图籍:各个国家的书籍。
降王诸臣:被降职的官员。
馆阁:古代的图书馆。
廪饩:官府供给的粮食。
修群书:编纂多部书籍。
艺文类聚:一部综合性的文学汇编。
文思博要:一部综合性的文学理论著作。
经史子集:指儒家经典、史书、诸子百家和文集。
镂板颁行:雕刻木板并颁布发行。
太清楼:皇宫中的藏书楼。
崇文总目:古代的图书目录。
夹漈郑樵:夹漈郑樵是郑樵的别称,郑樵是南宋时期的学者。
稗官野史:指非正史的历史记载。
博奕:赌博。
亥豕鲁鱼:指书籍中的错别字,亥豕鲁鱼是古代对错别字的别称。
校对:核对文字,纠正错误。
海内藏书之家:国内藏书丰富的家庭。
博物洽闻之士:博学多才、见闻广博的人。
裨益:有益处,有帮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广记-太平广记表-评注
臣昉等言:臣先奉敕撰集太平广记五百卷者,伏以六籍既分,九流并起。皆得圣人之道,以尽万物之情。
此句表达了编撰《太平广记》的初衷,即汇集古代文献,传承圣人之道,揭示万物之情。‘六籍’指的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乐经》,‘九流’则是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医家、纵横家,这些流派代表了古代文化的多样性。
足以启迪聪明,鉴照今古。
此句强调了《太平广记》的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它不仅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还能够作为历史的镜子,反映古今。
伏惟皇帝陛下,体周圣启,德迈文思。
此句是对皇帝的赞颂,‘体周圣启’意指皇帝的德行广泛且能启迪民众,‘德迈文思’则表示皇帝的德行超越了一般的文思。
博综群言,不遗众善。
此句进一步赞美皇帝的博学多才,能够广泛吸纳各种言论,不遗漏任何善行。
以为编秩既广,观览难周,故使采拮菁英,裁成类例。
此句说明了编撰《太平广记》的必要性,因为文献众多,难以全面阅读,所以需要精选精华,分类编排。
惟兹重事,宜属通儒。
‘通儒’指的是博学多才的儒者,此句表明编撰《太平广记》这样重要的工作应该由通儒来完成。
臣等谬以谀闻,幸尘清赏,猥奉修文之寄。
此句是臣子对皇帝的谦卑之词,表示自己虽不才,但荣幸地被选中参与修文工作。
曾无叙事之能,退省疏芜,惟增腼冒。
此句表达了臣子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缺乏叙事能力,反而显得更加羞愧。
其书五百卷、并目录十卷、共五百十卷。
此句说明了《太平广记》的卷帙浩繁,共有五百卷正文和十卷目录。
谨诣东上阁门奉表上进以闻,冒渎天听。
此句表示臣子恭敬地将书籍呈上,并请求皇帝过目,尽管这样做可能冒犯了天听。
臣昉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此句再次表达了臣子的谦卑和敬畏之情。
太平兴国三年八月十三日。
这是书籍的成书时间,太平兴国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年号,三年即公元978年。
将仕郎守少府监丞臣吕文仲、臣吴淑。
这是参与编撰的官员名单,‘将仕郎’是官职名,‘守少府监丞’是具体职务。
朝请大夫太子中赞善柱国赐紫金鱼袋臣陈鄂。
这是另一位参与编撰的官员,官职和待遇与上一位类似。
中大夫太子左赞善直史馆臣赵邻几。
这是第三位官员的介绍,‘中大夫’是官职,‘太子左赞善’是职务。
朝奉郎太子中允赐紫金鱼袋臣董淳。
这是第四位官员的介绍,官职和待遇与前几位相同。
朝奉大夫太子中允紫金鱼袋臣王克贞臣张洎。
这是第五位和第六位官员的介绍,官职和待遇与前几位相同。
承奉郎左拾遗直史馆臣宋白。
这是第七位官员的介绍,官职和待遇与前几位相同。
通奉大夫行太子率更令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徐铉。
这是第八位官员的介绍,官职和待遇与前几位相同。
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陈县男食邑三百户臣汤悦。
这是第九位官员的介绍,官职和待遇与前几位相同。
朝散大夫充史馆修撰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李穆。
这是第十位官员的介绍,官职和待遇与前几位相同。
翰林院学士朝奉大夫中书舍人赐紫金鱼袋臣扈蒙。
这是第十一位官员的介绍,官职和待遇与前几位相同。
翰林院学士中顺大夫户部尚书知制诰上柱国陇西县开国男食邑三百赐紫金鱼袋臣李昉。
这是第十二位官员的介绍,官职和待遇与前几位相同。
八月二十五日奉敕送史馆。
这是书籍被送至史馆的时间,‘奉敕’表示是根据皇帝的命令。
六年正月奉圣旨雕印板。
这是书籍被雕版印刷的时间,‘雕印板’是指刻板印刷。
按宋太平兴国间,既得诸国图籍,而降王诸臣,皆海内名士。
此句说明了《太平广记》的编纂背景,太平兴国年间,宋朝收集了各国的图籍,并任用了许多有才华的降臣。
或宣怨言,尽收用之。
‘或宣怨言’意指有些人可能对宋朝有怨言,但宋朝仍然任用了他们。
置之馆阁,厚其廪饩,使修群书。
此句描述了这些降臣被安置在馆阁中,享受优厚的待遇,让他们修订书籍。
以修文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经史子集一千六百九十余种,编成一千卷,赐名太平御览。
这是对《太平御览》的介绍,它是一部综合性的文献汇编,共有千卷。
又以野史传记小说诸家,编成五百卷,分五十五部,赐名太平广记,诏镂板颁行。
这是对《太平广记》的介绍,它是一部收录野史、传记、小说等作品的书籍,共有五百卷,分为五十五部。
言者以广记非后学所急,收板藏太清楼。
此句说明了当时人们对《太平广记》的看法,认为它对后学不是特别重要,所以被收藏在太清楼。
于是御览盛传,而广记之传鲜矣。
此句指出《太平御览》流传甚广,而《太平广记》则相对较少人知晓。
崇文总目不及广记,夹漈郑樵、乃谓太平御览。
此句提到了《崇文总目》和郑樵,表明《太平广记》在文献目录中的地位并不如《太平御览》。
樵自谓博雅,不知於实录、会要诸书曾考订否。
此句是对郑樵的评价,认为他自称博雅,但不知道他是否对实录、会要等书籍进行了考订。
余归田多暇,稗官野史,手抄目览。
此句表达了作者在归田之后有更多时间阅读稗官野史,亲自抄录并阅读。
匪曰小道可观,葢欲贤於博奕云尔。
此句说明作者阅读稗官野史并非因为它们是小道可观,而是认为它们比博奕更有价值。
近得太平广记观之,传写已久。
此句表明作者最近得到了《太平广记》的抄本,这个抄本已经传写了很久。
亥豕鲁鱼,甚至不能以句。
‘亥豕鲁鱼’是古代文献中常见的错别字,此句说明抄本中的错误非常多,甚至无法成句。
因与二三知己秦次山、强绮塍、唐石东,互相校对。
此句说明了作者与几位知己一起校对《太平广记》。
寒暑再更,字义稍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校对,字义逐渐确定。
尚有阙文阙卷,以俟海内藏书之家,慨然嘉惠,补成全书。
此句说明还有一些缺失的文本和卷帙,作者希望得到海内藏书家的帮助,以补全全书。
庶几博物洽闻之士,得少裨益焉。
此句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校对《太平广记》对博学之士有所帮助的愿望。
嘉靖丙寅正月上元日都察院右都御史致仕十山谈恺书。
这是书籍的最后一段,表明这本书是在嘉靖丙寅年(公元1526年)正月上元日由都察院右都御史谈恺所写。